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四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四十卷目錄
將帥部總論一
易經〈師卦〉
吳子〈論將〉
太公六韜〈論將 選將 立將〉
淮南子〈兵略訓〉
潛夫論〈勸將〉
冊府元龜〈佐命 立功 機略 攻取 忠 勇敢 行軍法 識略 壁壘 間
諜 得士心 召募 訓練 嚴整 以少擊眾 掩襲 任能 討逆 死事 招降 料
敵 乞師 致師 勤戎事 矯命而勝 獻捷〉
官常典第四百四十卷
將帥部總論一
編輯易經
編輯《師卦》
編輯
《師》:貞,丈人吉,無咎。
〈程傳〉《師》之道,以正為本,興師動眾,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弗從也,強驅之耳。故《師》以「貞」為主,其動雖正也,帥之者必丈人,則「吉」而「無咎」也。蓋有吉而有咎者,有無咎而不吉者,吉且無咎,乃盡善也。丈人者,尊嚴之稱。帥師總眾,非眾所尊信畏服,則安能得人心之從?故司馬穰苴擢自微賤,授之以眾,乃以眾心未服,請莊賈為將也。所謂丈人不必素居崇貴,但其才謀德業,眾所畏服則是也。如穰苴既誅莊賈,則眾心畏服,乃丈人矣。又如淮陰侯起於微賤,遂為大將,蓋其謀為有以使人尊畏也。〈本義〉「師」,兵眾也。下坎,上坤,坎險,坤順,坎水,坤地。古者寓兵於農,伏至險於大順,藏不測於至靜之中。又卦惟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為將之象。上下五陰,順而從之,為眾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師》。丈人長老之稱。用師之道,利於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無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東萊呂氏曰:「丈人者,老成持重諳練之人,如趙充國之人是也。」二以一陽為卦之主,猶將帥也。二雖剛中,必待五之應,猶將帥雖賢,必待君為之應,然後能成功也。苟五不應,師變為《坎》矣。將帥臨敵,而上無君之應,豈非天下之至險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程傳〉「能使眾人皆正,可以王天下」矣。得眾心服從而歸正,王道止於是也。〈本義〉此以卦體釋「師貞」之義、以謂能左右之也。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陰皆為所以也。能以眾正、則王者之師矣。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程傳〉言二也。以剛處中,剛而得中,道也。六五之君為正應,信任之專也。雖行險道,而以順動,所謂「義兵」,王者之師也。上順下險,行險而順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程傳〉《師旅》之興,不無傷財害人,毒害天下,然而民心從之者,以其義動也。古者東征西怨,民心從也,如是故「吉」而「無咎。」「吉」,謂必克,「無咎」謂合義,又何咎矣,其義故「無咎」也。〈本義〉又以卦體卦德釋「丈人吉無咎」之義。「剛中」,謂九二。「應」,謂六五應之。「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無害於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悅而從之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程傳〉地中有水,水聚於地中、為眾聚之象、故為「師」也。君子觀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畜聚其眾也。〈本義〉水不外於地,兵不外於民,故能「養民」,則可以畜眾矣。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程傳〉初,《師》之始也,故言出師之義,及行師之道,在邦國興師而言,合義理,則是以律法也,謂以禁亂誅暴而動。苟動不以義,則雖善亦凶道也。善,謂克勝,凶,謂殃民害義也。在行師而言,「律」謂號令節制。行《師》之道,以號令節制為本,所以統制於眾,不以律,則雖善亦凶,雖使勝捷,猶凶道也。制師無法,幸而不敗且勝者,時有之矣,聖人之所戒也。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程傳〉師出當以律,失律則凶矣。雖幸而勝,亦凶道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程傳〉《師》卦唯九二一陽為眾陰所歸、五居君位,是其正應。二乃《師》之主、專制其事者也。居下而專制其
事唯在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制之,在師專制而得中道,故「吉」而「無咎。」蓋將專則失為下之道,不專則無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並至,則「吉」也。既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錫寵命,至於三也。凡事至於三者,極也。六五在上,既專倚任,復厚其寵數,蓋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於事無所敢專,唯閫外之事,則專制之。雖制之在己,然因師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本義。〉九二在下,為眾陰所歸,而有剛中之德,上應於五而為所寵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程傳〉「在師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寵任也。天謂王也。人臣非君寵任之,則安得專征之權,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專主其事,故發此義。王三錫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屍,凶。
〈程傳〉三居下卦之上,居位當任者也。不唯其才,陰柔不中正,師旅之事,任當專一。二既以剛中之才,為上信倚,必專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眾人主之,凶之道也。「輿屍」,眾主也,蓋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發此義。軍旅之事,任不專一,覆敗必矣。〈本義〉《輿屍》,謂師徒撓敗,輿屍而歸也。以陰居陽,才弱志剛,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程傳〉倚付二三,安能成功?豈唯無功,所以致凶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
〈程傳〉《師》之進,以強勇也。四以柔居陰,非能進而克捷者也。知不能進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進退,乃所當也,故「無咎。」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師之常也。唯取其退之得宜,不論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勝而完師以退,愈於覆敗遠矣。可進而退,乃為咎也。《易》之發此義以示後世,其仁深矣。〈本義〉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師以退,賢於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程傳〉行師之道,因時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為失也。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無咎。」〈本義〉「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
〈程傳〉任將授師之道,當以長子帥師。二在下,而為師之主,長子也。若以弟子眾主之,則所為雖正亦《凶》也。弟子,凡非長者也。自古任將不專而致覆敗者,如晉荀林父邲之戰,唐郭子儀相州之敗是也。〈本義〉六五,用師之主,柔順而中,不為兵端者也。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故為「田有禽」之象。而其占利以搏執而「無咎」也。言,語辭也。「長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又戒占者專於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屍而歸,故雖貞而亦不免於凶也。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程傳〉「長子」,謂二以中正之德合於上而受任以行。若復使其餘者眾屍其事,是任使之不當也,其凶宜矣。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程傳〉上,《師》之終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賞有功也,開國封之為諸侯也,承家以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者,雖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師旅之興,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賞之以金帛祿位可也,不可使有國家而為政也。小人平時易致驕盈,況挾其功乎?漢之英、彭所以亡也,聖人之深慮遠戒也。此專言師終之義,不取爻義,蓋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則六以柔居順之極,師既終而在無位之地,善處而「無咎」者也。〈本義〉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故有開國承家之象。然小人則雖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土,但優以金帛可也。戒行賞之人於小人,則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程傳〉大君持恩賞之柄,以正軍旅之功,《師》之終也。雖賞其功,小人則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亂邦。小人恃功而亂邦者,古有之矣。
吳子
編輯《論將》
編輯
《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論將,常觀於勇,勇之於將,乃數分之一耳。夫勇 者必經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將之所慎者五: 一曰理,二曰備,二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 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 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家,敵破而」 後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 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 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 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其君臣 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車堅管轄」,舟利櫓楫,士習 戰陣,馬閑馳逐,是謂「力機。」知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 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 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敵,得之國彊,去之國亡,是謂「良 將。」
《吳子》曰:「夫鼙鼓金鐸,所以威耳;旌旗麾幟所以威目; 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於聲不可不清,目威於色 不可不明,心威於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雖有其國, 必敗於敵。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 前死。」
《吳子》曰:「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因其形而 用其權,則不勞而功舉。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 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上富而驕,下 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士 輕其將而有歸志。塞易開險,可邀而取。進道易,退道 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居軍下濕,水」 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沉;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 飆數至,可焚而滅。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 潛而襲。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將,我欲相之,其術如何?」 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將輕銳以嘗之,務於北,無務於 得。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 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勿與戰也。若 其眾讙譁,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 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將,雖眾可獲。」
太公六韜
編輯《論將》
編輯
《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材十 過。」武王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五材者,智、勇、仁信 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 忠則無二心。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 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 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 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輕死 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好利者,可賂也; 仁而不忍人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 信人者,可誑也。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緩 者,可襲也;剛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 欺也。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將者,國 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 兩勝,亦不兩敗。兵出踰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國,必有 破軍殺將。」武王曰:「善。」
《選將》
編輯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兵,簡練英雄,知士之高下,為 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與眾情相應者十五:有 賢而不肖者,有溫良而為盜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 有外廉謹而內無恭敬者,有精精而無情者,有湛湛 而無誠者,有好謀而無決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 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有詭激而 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肅肅而反易人者,有 嗃嗃而反靜愨者,有勢虛形劣而出外,無所不至,無 使不遂者。天下所賤,聖人所貴,凡人不知,非有大明, 不見其際。此士之外貌,不與眾情相應者也。」武王曰: 「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徵:一曰問之以言,以觀 其詳;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諜,以觀 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 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 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徵皆備,則賢不肖 別矣。
《立將》
編輯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國有難,君 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 不臣,願將軍帥師應之』。」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 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受斧鉞。君入廟門,西面 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 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 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 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 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眾必盡 死力。」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 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 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願君亦垂一言之 命於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行。軍中 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若此 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是故智
者為之謀,勇者為之鬥,氣厲青雲,疾若馳騖,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於「外,功立於內,吏遷上賞,百姓歡悅,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糓豐登,社稷安寧。」武 王曰:「善哉!」
淮南子
編輯《兵略訓》
編輯
凡國有難,君自宮召將,詔之曰:「社稷之命在將軍,即 今國有難,願請子將而應之。」將軍受命,乃令祝史太 卜,齋宿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受鼓旗。君入 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趨至堂下,北面而立。主親 操鉞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 復操斧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 之,將已受斧鉞,答曰:「國不可從外治也,軍不可從中 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以受 制於前矣,鼓旗斧鉞之威,臣無還請,願君亦以垂一 言之命於臣也。君若不許,臣不敢將;君若許之,臣辭 而行。」乃爪鬋,設明衣也,鑿凶門而出,乘將軍車,載旌 旗斧鉞,累若不勝。其臨敵決戰,不顧「必死,無有二心, 是故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 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實也,上將 之道也。如此則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氣厲青雲, 疾如馳騖,是故兵未交接而敵人恐懼,若戰勝敵奔, 畢受功賞,吏遷官,益爵祿,割地而為調決於封外,卒 論斷於軍中,顧反於國,放旗以入斧鉞。報畢於君曰: 「軍無後治。」乃縞素辟舍,請罪於君。君曰:「赦之。」退,齋服, 大勝三年;反舍,中勝二年,下勝期年。兵之所加者,必 無道之國也。故能戰勝而不報,取地而不反,民不疾 疫,將不夭死,五穀豐昌,風雨時節。戰勝於外,福生於 內。是故名必成,而後無餘害矣。
潛夫論
編輯《勸將》
編輯
太古之民,淳厚敦樸,上聖撫之,恬澹無為,體道履德, 簡刑薄威,不殺不誅,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 薄,邪心孳生。次聖繼之,觀民設教,坐為誅賞,以威勸 之。既作五兵,又為之憲,以正厲之。《詩》云:「修爾輿馬,弓 矢戈兵。用戒作則,用逖蠻方。」故曰:「兵之設也久矣。」涉 歷五代,以迄於今,國未嘗不以德昌而以兵彊也。今 「兵巧之械,盈乎府庫,孫吳之言,聒乎將耳,然諸將用 之,進戰則兵敗,退守則城亡。是何也哉?」曰:「彼此之情, 不聞乎主上,勝負之數,不明乎將心。士卒進無利而 自退無畏,此所以然也。夫服重上阪,出馳千里,馬之 禍也,然節馬樂之者,以王良足為盡力也;先登陷陣, 赴死嚴敵,民之禍也,然節士樂之者」,以明君可為效 死也。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非為趨利,則因以 避害也。無賢鄙愚智皆然,顧其所利害有異爾。不利 顯名則利厚賞也,不避恥辱則避禍亂也。非四者,雖 聖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明主深知 之,故崇利顯害以與下市,使親疏貴賤、賢鄙愚智,皆 必順我令,乃得其欲。是以一旦軍鼓雷震,旌旗並發, 士皆奮激,競於死敵者,豈其情厭久生,而樂害死哉? 乃義士且以激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今吏從軍 敗沒死公事者以十萬數,上不聞弔唁嗟嘆之榮名, 下又無祿賞之厚,實節士無所勸慕,庸夫無所貪利, 此其所以人懷沮懈,不肯復死也。軍起以來,暴師五 年,典兵之吏,將下千數,大小之戰,歲十百合,而希有 功。歷察其敗,無他故焉,皆將不明變勢,而士不勸於 死敵也。其士之不能死也,乃其將不能效也。言賞則 不與,言罰則不行,士進有獨死之禍,退蒙眾生之福, 此所以臨陣亡戰,而競思奔北者也。《孫子》曰:「將者,智 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嚴也。」是故智以折敵,仁以附 眾,敬以招賢,信以必賞,勇以益氣,嚴以一令。故折敵 則能合變,眾附愛則思力戰,賢智集則陰謀得,賞罰 必則士盡力,氣勇益則兵勢自倍,威令一則唯將所 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衝擒敵,輔主安民。前羌始反 時,將帥以定令之群,籍富厚之蓄,據列城而氣利勢, 權十萬之眾,將勇傑之士,以誅草創新叛散亂之弱 鹵,擊自至之小寇,不能擒滅,輒為所敗。令遂雲蒸霧 起,合從連橫,掃滌並源,內犯司隸,東寇趙、魏,西鈔蜀、 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跡。此非天之災,長吏過爾。《孫子》 曰:「將者,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是故諸有寇之 郡,太守令長,不可以不曉兵。今觀諸將,既無斷敵合 變之奇,復無明賞必罰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貧困,器 械不簡習,將恩不素結,卒然有急,則吏以暴發虐其 士,士以所拙遇敵巧,此為吏驅怨以禦讎,士卒縛手 以待寇也。夫將不能勸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 與無士無兵等。無士無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治數 也。故曰:「其敗者,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饒士處世,但 患無典爾。故苟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苟有市利,商賈 可來也;苟有士民,國家可彊也;苟有法令,姦邪可禁 也。夫國不可從外治,兵不可從中御,郡縣長吏幸得 兼此數者之斷已,而不能以稱明詔安民氓哉?此亦 《掊克闒》茸無里之爾。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後定,非常之事,必道非常之失然後見。是故選將有兵之長吏, 宜踔躒豪厚,越取幽奇,材明權變。任將帥者不可苟 惟基序,或阿親戚,便典兵官,此所謂「以其國與敵」者 也。
冊府元龜
編輯《佐命》
編輯
夫帝王之興也,必有命世之人傑,折衝之虎臣周旋 翼從,夷兇戡難,然後大勳以集歸運斯格御天下之 圖,制億兆之命者也。自成周著伐罪之誓,漢高有扶 義之舉白水興復,當塗締構繇是而下,或艱難以創 業,或累積而啟祚,莫不有義勇之士為之爪牙,奮揚 威武,式遏亂略周旋夷險,勤宣忠力搴旗以克敵,略 地以闢國用能「震天聲而消群慝,厲輿師」而一眾志。 成樂推欣戴之美享「利建世及」之報功成名立為《方 來》之所稱述。其不偉哉。
《立功》
編輯
夫受命於朝,受脤於社,推轂以遣,鑿門而出,「衽金革 而不厭,聽鼙鼓而忘身者,將帥之事也。」蓋五材並設, 未嘗去兵;四征弗庭,於是用武。自三、五之世,乃有威 讓之訓,原野之罰焉。春秋、戰國,革車交騖,故其握戎, 著攻城略地之績,成斬將搴旗之效者,比比有之。楚、 漢競逐,勳策可舉。繇是之後,或內平亂略,外攘夷寇, 奉辭以討有罪勵兵而翦勍敵乃能戡夷兇醜謐清 邊圉鹵獲之數無等追北之威靡亢闢疆以益地平 國而弔民紀功於竹帛稱伐於鐘鼎斯可謂折衝之 虎臣殿邦之良帥者也。
《機略》
編輯
《傳》曰:「兵兇器,戰危事。」又曰:「以正合,以奇勝」不得已而 用之,屬在主將而已故得其術,於是為廟勝之師失 其宜不異驅市人而戰用捨之要煥然明白。若乃登 壇受脤臨軍對敵既知此而知彼或示弱而示緩亦 有勢同破竹所謂奪人之心聲如疾雷使之不暇掩 耳因敵變化不可談悉雖復無名之舉前王所慎黷! 武之事,有國共戒。然則伐謀決策,不戰而屈人,諒匪 英才,孰能必取。《軍志》有之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 兵。」其是之謂矣。
《攻取》
編輯
夫「用師伐叛,有攻取之道,所以摧堅壘而克敵,成奇 功而定霸者也。蓋夫梯衝之備,鉤援之設,竭機械之 智,冒矢石之難,先登以勵勇氣,長圍以縱兵力,皆所 以振威武而寧禍亂焉。三代而下,本兵柄者,或奉亂 致討,誓眾以進,蓋以乘墉傅堞以恣其攻擊,樹梯鳴 角以奮其勢固乃麾城有振槁之易,略地成益國之」 美,茂功舉集,威名震赫,圖鐘石而兼著,誓河山而不 朽者,曷嘗不繇是哉。
《忠》
編輯
夫忠者國之寶民之望而臣下之高行也。是以先王 著移忠之義前史垂盡忠之訓出身事主其大者乎! 若乃任以牙爪委以心膂總戎昭之寄當帥臣之重 安危所注社稷是衛固宜休戚之同體赴蹈而畢命 焉三代之後居其任者或臨患不忘其國或殺身有 益於君或累及而行明或難至而節見捨生以全義 竭力以舒患,遺風餘烈,煥乎前聞。古人所謂「死而不 朽,久而彌新」者,誠哉是言矣。
《勇敢》
編輯
夫勇敢強有力者聖王之所貴也。天下有事用之於 戰勝則無敵矣。是故為三軍之帥專四征之任也。非 抗威奮厲孔武有力何以率乎!下非致師當寇先登 敢死何以成其功哉!歷代而下當其任者固有英果 邁眾臨敵賈勇冒矢石而靡憚衽金革而無厭摧鋒 蹈刃雄呼直盪用能摧堅陣破勍寇扶危紓難樹勳 揚烈圖鐘鼎而不朽載策府而垂裕《詩》曰:「捨命不渝。」 《傳》曰:「率義之謂勇」蓋與夫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異 矣。
《行軍法》
編輯
夏《書》曰:「威克厥愛允濟」《傳》曰:「戎昭果毅易之戮也。」蓋 夫戢兵禁暴者武之德明罰飭法者戰之器未有捨 茲道而能貞夫師律者焉自春秋以來典司軍政而 能申嚴卒乘一其志力聳動群聽克壯其猷者曷嘗 不出令必信奉法無撓干紀者罔赦踰矩者必誅靡 私於貴倖無憚於彊禦繇是塞其橫議去其亂群破 驕卒之膽,激懦夫之氣。齊斧一用,威聲載路。「揚我武 以清不諱,震《茂烈》以垂無窮。」勳伐並建,光寵咸集,真 得夫「經武御眾」之略哉!
《識略》
編輯
易之贊知幾能通於神化傳之述遠慮可消於憂患 蓋夫融襟內徹精識獨運事表於先見智包於周防 然後舉無遺策而動罔不吉者也。春秋以來思戎旅 者率多魁梧博達之士乃有深練治體詳識軍志明 世道之損益辨人倫之情偽英略宏遠嘉言灼敘故
能整師經武克宣乎!巨伐全身遠害以成乎!令名流風餘論。藹於民聽。是非《大雅》之明哲。生民之先覺。疇能及是哉。
《壁壘》
編輯
夫石城湯池著於神農之教固圉重閉載乎!《春秋》之 訓誠以守禦之設所以保民營屯之利繇是制勝故 司戎律遏外侮者莫不務焉。三代以來乃有扞戎貊 備鄰敵討彊寇懷新附審其勢勝防其侵軼收合離 散繕完守備因地而占其利先人而奪其心築壘以 為固環營而入保繇是軍聲雄震士氣兼倍整《武經》 而惟敘圖戰功而允集。克寧封守以安生聚。斯蓋治 戎之要道備豫之善教者歟。
《間諜》
編輯
《周禮》「士師掌士之八成其三曰邦諜」蓋反間之作舊 矣。乃。若用兵貴於伐謀臨敵重於制變揣其情狀離 其親信多方以誤見機而作計成於詭譎事出於權 道此所以未戰而屈人以奇而取勝者也。春秋戰國 干戈日尋故其縱諜遣覘多尚詐力漢魏而下本兵 柄者亦有深衷密畫巧法潛運用能摧勍敵剪大姦 夷兇殘。樹勳烈。非心術之精妙。軍志之詳練。又曷能 因時而合變哉。
《得士心》
編輯
《傳》曰:「師克在和。」又云:「德以施惠戰所由克」古之良將 率由茲道以至身犯寒暑不敢先裘蓋眾未食飲不 敢言饑渴周旋撫馭甘苦同之孜孜焉唯恐乎!徇己 之私而失人之心也。用能親。若父兄隨如臂指始乃 欣然景附願屬麾下終亦爭先為用奮不顧死繇是 摧堅卻敵每多成績其或投於亡地固守心誠結義 「寖深,卒無離叛。」迨夫兵盡勢窘,不忍捨去,肝腦塗地, 靡有悔恨。又復過更增戀,遺愛難忘;遵奉感涕,發於 誠款。至有「新兵甫集,同人烏合」,激勵忠憤,開示恩信, 折服英毅,樂為我使;斯又智略之速達也。
《召募》
編輯
昔「周作井田兵賦是出甲卒之數備存等威蓋天子 有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乃其制 也。」其後齊之技擊魏之武卒秦之銳士亦皆出於簡 練焉經界既壞兵農異制尺籍伍符非用古道故漢 氏而下或召募壯勇以備戎行至乃乘四方之叛渙 因群寇之充斥,或整旅以拒敵或交兵而決勝繇是 選求驍果申之勸賞以至取夷落之義從收山澤之 亡命備諸牙爪充乎!伍列推誠信以深結勵精悍而 無前咸可以供時使而盡其死力者矣。
《訓練》
編輯
《禮》曰:「孟秋天子命將帥選士勵兵簡練俊傑以申嚴 武備之謂也。必在蒐乘補卒鞠旅陳師既節制之有 聞故號令而無失握兵之要勵眾之權何莫由斯道 者也。」
《嚴整》
編輯
古之論將者既兼有智信仁勇而後加之以嚴其故 何哉!蓋夫推轂受命成師以出非威克則失政非眾 整則喪列故善用兵者未嘗不以嚴整而制勝焉乃 有正身以表率齊眾以進退出令必信行罰必當紀 律素足恩威靡瀆戰或不利而軍無亂行居嘗戒嚴 而出必致捷以至長驅敵境路不拾遺克平城壘市 「靡改肆」,蓋《武》之有七德,其戢兵禁暴之為急矣。
《以少擊眾》
編輯
《軍志》曰:「以一擊十,莫善於阨;以十擊百,莫善於險;以 千擊萬,莫善於阻。用眾者務易,用少者務阨也。若乃 勵敢死之士,乘戰勝之威,揀練卒伍,服習器用,冒利 刃以不顧,臨大敵而賈勇斯固制勝而必克,遇戰而 皆獲者焉。」至於勢有彊弱,技有長短,蓋亦由夫將有 勇怯而制有巧拙也。及夫客主之勢懸絕,格鬥之志 奮勵,士樂用命,人百其勇,又何嘗不收奇功哉。然而 嘗勝之家,難與慮敵,為將之道出於萬全。故《兵法》「有 必勝之將,無必勝之兵。」若狃挾以輕敵,深入以邀幸, 雖曰「拳勇」,亦所慎焉。
《掩襲》
編輯
古之用人也,謀於廟,宜於社,推轂以命將,秉旄而誓 眾;鳴鼓以啟行,剋日以告戰,是謂節制之師,仁義之 舉也。及乎狙詐雲盛,智巧相圖,故老氏言乎「用奇」,《孫 子》謂之「詭道」乃有人銜枚,馬纏勒,夜行晝伏,掩其不 備之事興焉。春秋以來,司戎重者,或斷之以深謀,濟 之以銳氣,鋒鏑靡接,俘馘坐獲誠決勝之奇策,走敵 之良術也。與夫「戎容暨暨」,所以宣武威;「天陣堂堂」,所 以襲奸逆。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古人以 為文王之戰者,殊哉!
《任能》
編輯
夫良將之為政也,豈特專握旄節獨運智力故必虛 懷容眾推己及物不憑勢以自大不固祿而忌進思 得能者引以共濟則有取於鄉閭拔自卒乘隨其指 顧備用非一或采幕府之俊委以經略或選偏裨之 傑置諸顏行或聽僉議之攸歸或敦素志之所慕大者列奏以請小者便文自命至有釋去前憾待如親 友,捨諸過咎,聽效謀勇,輪轅之用,各適宜稱,務取奇 勝,曷嘗廢人。故雖盜之穿窬,亦無棄其蛛螯之巧耳。 子發為楚將,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 「聞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願以《技賫》一卒。」子發聞之, 衣不解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左右諫曰:「偷者天 下之大盜也,何以禮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無 幾何,齊興兵伐楚,子發將帥以當之,兵三卻,楚賢良 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彊。於是市偷進請 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子發曰:「諾。」不問其辭而遣 之。偷則夜解將軍之帷帳而獻之。子發因使人歸之 曰:「卒有出薪者,得將軍之帷,使使歸之於執事。」明日 又復往取其枕。子發又使人歸之。明日又復往取其 簪子發,又使人歸之。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 曰:「今日不去,楚軍恐取吾頭,則還師而去。」
《討逆》
編輯
夫式遏亂略詰誅暴慢者將帥之任也。昔人有言「不 以賊遺君父」蓋謂是矣。乃有受任閫外典司戎重當 專征之寄以經武為職其或凶德嘯聚奸黨竊發殺 掠吏士跨據城堡睢盱倔強滋蔓充斥繇是率勵有 眾奮揚威怒罔繇申覆亟往殄滅允所謂疾雷之作 非掩耳所及破竹之勢乃迎刃自解耳夫如是乃可 以副推轂之選,增守方之氣矣。
《死事》
編輯
古之謂「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者蓋慮乎!不得 其所也。」若乃委質以事君陳力而就列有死無貳乃 其分焉矧夫處分閫之任總貞師之寄所以式遏寇 虐作固垣翰夾輔宗社保障黎元誠安危之注意而 委賴之尢重者也。乃有遘難虞之會當討擊之際純 心內激拳勇外發執金鼓而作氣冒矢石而無憚奮 不顧身淪於鋒刃其或失先聲後實之效當彼眾我 寡之勢戰則奔潰守則淪覆而能執心不撓握節自 誓捐軀死難歿而益榮此所謂「執戈衛社隕首無悔」 者矣。
《招降》
編輯
夫舞干之義載於虞書前禽之訓昭回羲易自大道 之喪佳兵是用勝者類封豕之薦食敗者同困獸之 猶鬥是以肝腦塗地城郭為墟斯豈明王來蘇之意 先賢節奏之舉乎!其有授鉞於廟建牙作藩董茲戎 昭共行天罰乃能宣布德澤招來攜貳結之以恩信 格之以誠明先聲以奪其心大義以回其志使其奔 走而獻款俯伏而求全斯亦善師不陣之謂矣。至或 孤壘危急士眾離析憫其窮困釋其怨疾俾夫洗滌 以更始感激而效忠雖雲仁者之志抑亦兵家之奇 焉。
《料敵》
編輯
夫「用兵之道,先勝而後戰」,此料敵之情也。自戰國之 後,金革日試,至於正合奇勝,伐謀伐交,以詭譎相高, 以方略自許者,亦曷嘗無人哉!漢氏之後,司戎政者 或善揣強弱,先為備豫達外邦之情狀,審敵人之形 勢。沈謀獨斷,見之於未萌;深識遠慮,表之於無象。用 能取威而制勝,攘寇而保民,挫逆徒之銳氣,遏戎酋 之內侮。克清多壘。以集洪伐。自非練經武之善志,得 御兵之要道。洞見至順。舉無不臧者,亦安能及是乎。
《乞師》
編輯
夫以「危事方搆而兵力不足動有勝敗之慮居無赴 援之救,於是控親鄰以求助冀禍難之斯解蓋乞師 之來舊矣。三代之後戎事不息其或當帥臣之任龔 行討伐膺守禦之寄是為屏翰金革將試而眾寡靡 敵梯衝交下而殲亡可待以至宗國覆喪翦焉愁苦 乃能藉兵於同盟請救於彊國」曷嘗不克集殊績制 勝掠敵,乃至興滅於將絕圖安於既危者焉其或勢 迫事去外應無及者,斯可哀已。
《致師》
編輯
環人致師周官之列職勇者嘗寇鄭國之善謀蓋夫 受脤以行彼敵斯遇或勒兵而未陣或堅壁而固守 持久將變作速是圖故有執馘以環城御旌而摩壘 增三軍之氣成一戰之功其或侮以醜言遺之婦飾 用激其怒以成厥謀斯亦為將者權宜之小道也。
《勤戎事》
編輯
夫為將者勤勞王家所以勵臣節整飭器械所以修 戎政故不戒而備受命則行斯蓋磨礪以須夙夜匪 懈者之所為也。況專閫外之寄將略攸施必將身先 以率下事至而應變奪人之勢無失於預防後時之 譏不貽於深咎故勉勉以率職翼翼以從事俾夫寇 讎畏憚卒乘申警雖行之惟艱故鮮有敗事。《傳》曰:「以 勞定國。」《詩》曰:「不懈於位。」蓋恭命之將,嘗從事於斯矣。
《矯命而勝》
編輯
夫兵用詭道智尚先見應變貴於神速轉禍在於俄 頃。又豈俟白丈人以救火同守株而待兔哉!故曰:「將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曰:「苟利國家專之可也。」若乃謀雖素講勢不中順敵非遙度事有從權敏則可以 成功緩乃自奪其便繇是或先出而奮節或詐制以 調眾固不暇圖上方略以俟報聞罔逃擅命之咎冀 「臻必剋之理斯乃發於忠憤獲此《戰勝》」議不與猶豫 首鼠者同焉。若夫料敵非審。「勝」或愆,出於無名,成 乎輕舉,斯亦足以虞首事之失,慎「不戢」之禍哉。
《獻捷》
編輯
大雅云:「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周 禮》曰:「大司樂王師大獻令奏凱樂。」若夫奉專征之寄 董仗順之師授鉞登壇為萬夫之長班師振旅成七 德之功漢魏以還簡策具載則有內承廟算外震戎 容拓土開疆斬俘獻馘至於剋鄰國之勍敵破異俗 之餘妖或殲厥叛臣或收其故地所以見帝王之神 武,宣邦國之威靈。《傳》曰:「飲至策勳。」此之謂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