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86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八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六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十六

  宋三

  陳靖       崔立

  焦守節      侍其曙

  張傅       張師德

  閻日新      靳懷德

  謝德權      索湘

  趙昌言      李惟清

  王旭       師頏

  杜曾       俞獻卿

  邊肅       馬元方

  趙安仁子良規 楊日嚴兄日華

  李行簡      章頻

  楊紘       柴成務

  韓顯符      蔣堂

  燕肅       薛顏

  許元       趙湘

  余靖

官常典第七百八十六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十六

編輯

宋三

編輯

陳靖

編輯

按《宋史》本傳:「靖字道卿,興化軍莆田人。好學,頗通古 今。父仁壁,仕陳洪進為泉州別駕。洪進稱臣,豪猾有 負險為亂者,靖徒步謁轉運使楊克巽,陳討賊策。召 還,授陽翟縣主簿。契丹犯邊,王師數不利,靖遣從子 上書,求入奏機略。詔就問之。上五策曰:明賞罰、撫士 眾;持重示弱,待利而舉;帥府許自辟士,而將帥得專」 制境外。太宗異之,改將作監丞。未幾,為御史臺推勘 官。時御試進士,多擢文先就者為高等,士皆習浮華, 尚敏速。靖請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 士,即寘上科。喪父,起復祕書丞、直史館,判三司開拆 司。淳化四年,使高麗還,提點在京百司,遷太常博士。 太宗務興農事,詔有司議均田法,靖議曰:「法未易遽 行也。宜先命大臣或三司使為租庸使,或兼屯田制 置,仍擇三司判官,選通知民事者二人為之貳。兩京 東、西、千里檢責荒地及逃民產籍之,募耕作,賜耕者 室廬、牛、犁、種食,不足則給以庫錢,別其課為十分,責 州縣勸課,給印紙書之。分殿最為三等。凡縣管墾田, 一歲得課三分,二歲」六分,三歲九分為下最;一歲四 分,二歲七分,三歲至十分為中最;一歲五分,未及三 歲盈十分者為上最。其最者令佐免選或超資,殿者 即增選降資。每州通以諸縣田為十分,視殿最行賞 罰。𠋫數歲盡罷官,屯田悉用賦民。然後量人授田,度 地均稅,約井田之制為定。以法頒行四方,不過如此 矣。太宗謂呂端曰:「朕欲復井田,顧未能也。靖此策合 朕意。」乃召見,賜食遣之。他日,帝又語端曰:「靖說雖是, 苐田未必墾,課未必入,請下三司雜議。」於是詔鹽鐵 使陳恕等各選判官二人與靖議,以靖為京西勸農 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選、光祿守丞何亮副之。選等言 其功難成,帝猶謂不然。既而靖欲假緡錢二萬試行 之。陳恕等言:「錢一出,後不能償,則民受害矣。」帝以群 議終不同,始罷之,出靖知婺州,再遷尚書刑部員外 郎。真宗即位,復列前所論勸農事,又言:「國家禦戎,西 北,仰食東南,東南食不足,則誤國大計。請自東、西及 河北諸州大行勸農之法,以殿最州縣官吏,歲可省 江、淮漕百餘萬。」復詔請條上之。靖請「刺史、行春,縣令 勸耕,孝悌力田者賜爵,置五保以檢察姦盜,籍游惰 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議,皆不果行。歷度支判官, 為京畿均田使,出為淮南轉運副使兼發運司公事, 徙河南轉運使。極論前李氏橫賦於民,凡十七事,詔 為罷其尤甚者。徙知潭州,歷度支、鹽鐵判官。祀汾陰, 為行在三司判官,又歷京西、京東轉運使,知泉、蘇、越 三州,累遷太常少卿,進太僕卿、集賢院學士、知建州, 徙泉州,拜左諫議大夫。初,靖與丁謂善,謂貶,黨人皆 逐去,提點刑獄,侍御史王耿乃言靖老疾,不宜久為 鄉里官。於是以祕書監致仕,卒。靖平生多建畫,而於 農事尤詳。嘗取淳化、咸平以來所陳表章,目曰《勸農 奏議錄》,上之。然其說泥古,多不可行。

崔立

編輯

按《宋史》本傳:「立字本之,開封鄢陵人。祖周度,仕周為

泰寧軍節度判官。慕容彥超叛,周度以大義責之,遂
考證
見殺。立中進士第,為果州團練推官,役兵輦官物,道

險,迺率眾錢傭舟載歸。知州姜從革論如率斂法,當 斬三人。立曰:『此非私己,罪杖爾』。從革初不聽,卒論奏, 詔如立議,真宗記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豐縣。大水」 壞《期斯》塘,立躬督繕治,踰月而成。進殿中丞,歷通判 廣州、許州。會滑州塞決河,調民出芻楗,命立提舉受 納。立計其用有餘,而下戶未輸者尚二百萬,悉奏弛 之。知江陰軍,屬縣有利港,久廢,立教民濬治,既成,溉 田數千頃,及開橫河六十里,通漕運。累遷太常少卿, 歷知棣、漢、相、潞、兗、鄆、涇七州。兗州歲大饑,募富人出 穀十萬餘石振饑者,所全活者甚眾。立性淳謹,尤喜 論事。大中祥符間,帝既封禪,士大夫爭奏上符瑞,獻 贊頌,立獨言:「水發徐州,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火, 天所以警驕惰,戒淫泆也。區區符瑞,尚何足為治道 言哉?」前後上四十餘事。以右諫議大夫知耀州,改知 濠州,遷給事中。告老,進尚書工部侍郎,致仕,卒。識韓 琦於布衣,以女妻之,人嘗服其鑒雲。

焦守節

編輯

按《宋史焦繼勳傳》:「繼勳子守節,字秉直,初補左班殿 直,選為江淮南路採訪,還奏稱旨,擢閤門祇候。李順 餘黨擾西川,命與上官正討平之。高、溪州蠻內寇,又 命往圖方略,守節言山川回險,非我師之利。詔許招 納。咸平中,置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首被選擢。又 討施、夔州叛蠻,以大義諭其酋長,皆悔過內附。因為」 之畫界定約。還遷閤門通事舍人,監香藥榷易院。三 司言歲課增八十餘萬,時守節已為衣庫副使,當遷 閤門副使。真宗謂輔臣曰:「守節緣財利羨餘而遷攢 行,何以勸邊陲效命者」止以為宮苑副使。奉使契丹, 館伴丁求說指遠山謂曰:「此黃龍府也。」守節應聲曰: 「燕然山距此幾許?」求說慚服。久之,遷皇城副使、管勾 軍頭引見司。坐以白直,假樞密院副承旨尹德潤治 第,免所居官。三遷東上閤門使,加榮州刺史。數請補 外,歷知襄、鄧、汝三州,遷四方館使。以右神武大將軍 致仕,卒。

侍其曙

編輯

按《宋史》本傳,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監門衛大將軍。曙 少舉進士不第,以父任為殿前爭旨,改右班殿直。咸 平中,以閤門祇候為蘇杭湖秀等州都巡檢使,遷左 侍禁,領東西排岸司,與謝德權提舉在京倉草場。嘗 於倉隙地牧牛羊,為德權所訟。真宗以問德權曰:「『牛 羊食倉粟邪』?曙聞而自劾,帝勉諭之,它日召曙問:『汝 才孰與德權』?」對曰:「德權畏法慎事,臣乃敢於官倉牧 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稱之。鄂州男子聞人若挫,告其 徒永興民李琰將作亂,命曙同度支判官李應機往 按之。至則設方略,捕琰黨三十餘人,皆伏法。琰辭連 己所不快者數十人,一切不問。青州卒龐德訟其校 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 德昇同至,劾無驗,遂棄德市。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 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者。」曙還奏:「德憚緒治軍 嚴,故誣之。」帝擢緒本軍虞候,而進曙東頭供奉官。初, 太宗平河東,建塔於太原故城,塔毀,帝欲新之,遣內 侍經度,計工二百萬。帝疑,命曙往,減費十九,改內殿 崇班。大中祥符二年,黎州夷人為亂,詔曙乘驛往招 撫,其酋者納款,殺牲為誓。曙按行鹽井,夷人復叛。曙 率部兵百餘,生擒首領三人,斬首數十級。因上言:「蠻 阻險拒命,請必加討。」詔知慶州孫正辭、環慶駐泊都 監張繼勳領陝西兵同曙俱進,所至皆降。曙又言王 師已至而方出,請誅之。真宗謂王旦曰:「已降而殺之, 何以信四夷?」不許。夷人平,遷內殿承制,再遷如京副 使、知登州。會歲饑,請漕江、淮米以振貧乏,活者甚眾。 累遷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遷西上 閤門使,徙鄆州,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卒。曙為人沈敏 有幹略,善論利害事,朝廷數任使之。

張傅

編輯

按《宋史》本傳:「傅字巖卿,唐初功臣公謹之裔。祖播,為 亳州團練副使,子孫因為譙人。傅進士及第,稍遷祕 書省著作佐郎,知奉符縣。時方修會真宮、天書觀及 增治岳祠,以辦事稱,賜錢二十萬。宰相向敏中冊東 嶽,帝還號,薦之,知楚州。會歲饑,貽書發運使求貸糧, 不報。因嘆曰:『民轉死溝壑矣,報可待邪』?乃發上供倉」 粟賑貸,所活以萬計,因拜章待罪,詔獎之。提點江西 刑獄,徙江東,就除轉運使,入權三司鹽鐵判官。會河 決濟北,民多被害,命安撫京東。累遷工部郎中,出為 兩浙轉運使,改荊湖北路,復為鹽鐵判官,再遷兵部, 為陝西轉運使,徙江、淮發運使,未至,召還。屬西京奏 兵食乏,因言:「馮翊、華陰積粟多,可運」二十萬石,繇三 門下濟之。遂留為侍御史知雜事,判吏部流內銓,進 三司度支副使。以疾請外,遷太常少卿、知應天府。逾 月,為右諫議大夫,徙青州。遷給事中、知鄆州,復知應 天府,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卒。傅強力治事,七為監司, 所至審覈簿書,勾擿奸隱,州縣憚之。傅曰:「奚為我憚哉?吾所以事事致察者,正所以愛州縣也。吏不敢慢, 則州縣不復犯法矣。」人亦以為然。天禧中,有術士,自 言數百歲。少時嘗遊秦悼王家,歷見唐肅宗、代宗朝, 由是出入禁中,見尊重人無敢詰其偽。傅見之,訊以 唐事,術士語屈。

張師德

編輯

按《宋史張去華傳》:師德,字尚賢,去華十子,最器師德, 嘗欲任以官,辭不就,去華曰:「此兒必繼吾志。」真宗祀 汾陰,知河南府薛映薦其學行,又獻《汾陰大禮頌》於 行在。是歲舉進士,亦為第一,時人榮之。除將作監丞, 通判耀州,遷祕書省著作郎,集賢校理,判三司都理 欠。憑由司建言,「有逋負官物而被繫,本非侵盜,若惸 獨貧病,無以自償,願特蠲之。」帝用其言。嘗奏事殿中, 帝訪以時事,而條對甚備。帝喜曰:「朕藩邸知卿父名, 今又知卿才。」其後每遣使,帝輒曰:「張師德可用。」契丹、 高麗使來,多以師德主之。天禧初,安撫淮南。苦風眩, 改判司農寺,擢右正言、知制誥,判尚書刑部。頃之,出 知潁州,遷刑部員外郎、判大理寺,為群牧使、景靈宮 判官,再遷吏部郎中。以疾知鄧州,徙汝州,拜左諫議 大夫,罷知制誥。師德孝謹有家法,不交權貴,時相頗 不悅之,然亦多病。在西掖九年不還,卒於官。有《文集》 十卷。子景憲,為大中大夫。

閻日新

編輯

按《宋史》本傳:「日新,宿州臨渙人。少為本州牙職,補三 司使役吏。淳化中,選隸壽王府,主邸中記簿。真宗即 位,擢為供奉官,提點雄霸靜戎軍榷場。咸平元年,遷 內殿崇班,永興軍駐泊郡監,徙劍門關兼知劍門縣, 就加供備庫副使、慶州都監。景德初,命管勾邠寧環 州駐泊兵馬。時部署張凝屢入邊界焚族帳,日新皆」 提兵應援。俄知涇州,未幾,移慶州。上言:「野溪、三門等 族恃險隘,桀黠難制,請開古川道,東至樂業鎮,西至 府城。」從之。就轉供備庫使、知環州,兼邠寧環慶路鈐 轄、緣邊都巡檢使、安撫都監,俄換涇原儀渭路。二年, 遷如京使,領萬州刺史。上朝陵東封,皆命為行宮使。 大中祥符初,改文思使。日新起胥史好云為以進取。 嘗上言:「群臣子弟以蔭得官,往往未童齔已受奉,望 自今年二十以上乃給廩。又京城百官早朝,而學士、 丞、郎、舍人以上,導從呵止太盛,難於趨避,望令裁減。」 又屢請對,多所建白。且自陳筋力尚壯,願正授刺郡, 守邊城以效用。俄真拜坊州刺史、知渭州兼涇原路 駐泊鈐轄。將祀汾陰,故改知同州事。儼信頓,即日,新 所部車駕至,迎謁獻方物,勞問久之,遂從祀睢上,賜 以襲衣、金帶。還過新市鎮,又設綵樓樂伎以迎駕。明 年,徙知徐州。代還,以足疾,改右領軍衛大將軍、昭州 團練使、知單州。疾益甚,許還京師。天禧初,卒,年六十 八。

靳懷德

編輯

按《宋史》本傳:「懷德,博州高唐人。祖昌範,殿中丞。父隱, 禹城令。懷德,太平興國中明法,解褐廣安軍判官。秩 滿,授鴻臚寺丞,歷著作佐郎、太子左贊善大夫,通判 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廣州,遷國子博士、通判滄州,歷 虞部、比部員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咸平中,契丹 入寇,懷德固守城壁,又轉運使劉通言其善政,連有」 詔褒之。徙知密州,會留後孔守正之鎮,代還。鹽鐵使 陳恕、判官王濟薦其武幹,換如京使、知卭州。懷德本 名湘,素遊寇準之門,準父名湘,景德中,準方為相,懷 德乃改名焉。俄知滄州。大中祥符初,召還,復遣之任, 吏民詣轉運使李士衡借留懷德,士衡以聞。未幾,遷 文思使。三年秋,以江左旱歉,命為洪、虔十州安撫都 監,未至任,改知曹州。明年春,選為益州鈐轄,加領長 州刺史。懷德歷官以強幹稱,然酗酒多失,將行,別詔 戒勖,真宗又面諭之,就遷北作坊使。在劍外,軍民甚 畏愛之。復以善職,入拜西上閤門使,改領昭州刺史、 知澶州。是州居水陸之要,懷德悉心撫治,頗著政績, 使車往復,多稱譽焉。又知陝州,踰年歸闕而卒。時天 禧元年,年七十三。

謝德權

編輯

按《宋史》本傳:「德權,字士衡,福州人。父文節,初仕王氏, 為候官令。後入南唐,為忠烈都虞候、饒州團練使,以 驍勇聞。周世宗南征,文節獨擐甲渡大江,潛覘敵壘, 吳人號為鐵龍。後守鄂州,拒宋師,戰沒。德權初以父 死事,李煜署莊宅副使。歸宋,詣登聞檢院自薦,補殿 前承旨,遷殿直、陝西巡檢,以勞就改右侍禁。咸陽浮」 橋壞,轉運使宋大初命德權規畫,乃築土實岸,聚石 為倉,用河中鐵牛之制,纜以竹索,繇是無患。咸平二 年,宜州溪蠻叛,命陳堯叟往經度之。德權預其行,以 單騎入蠻境,諭以朝旨,眾咸聽命。堯叟以聞,加閤門 祇候、廣、韶、英、雄、連、賀六州都巡檢使。代歸,提點京城 倉草場。先是,廥積多患地下濕,德權累甓為臺以藉 之,遂無敗腐。京城衢巷狹隘,命德權廣之,既受詔,則 先撤貴要邸舍,群議紛然。有詔止之,德權面請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者皆權豪輩,吝屋室僦資 耳,非有他也。」上從之。因條上衢巷廣袤及禁鼓昏曉 之制。會有兇人劉曄、僧澄雅訟執政與許州民陰構 西夏為叛者,詔溫仲舒、謝泌鞫問,令德權監之。既而 按驗無狀,翌日對便殿,具奏其妄。泌獨曰:「追攝大臣, 獄狀乃具。」德權曰:「泌欲陷大臣耶?若使大臣無罪受 辱,則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權所 奏甚善。」上乃可之。六年,命城新樂縣,遷供奉官,又命 浚北平砦濠,葺蒲陰城。一日,遽乘傳詣闕求對,且言: 邊民「多挈宅入城居止。前歲契丹入塞,傅潛閉壘自 固,康保裔被擒,王師未有勝捷。臣以為今歲契丹必 寇內地,令邊兵聚屯一處,尢非便利。願速分戍鎮、定、 高陽三路。天雄城壘闊遠,請急詔蹙之,仍葺澶州城 北,治德清軍城壍,以為豫備。臣實慮蒲陰工作未訖, 寇必暴至。」上慰遣之。既而契丹果圍蒲陰,及聞有詔 修河北行宮,德權又驛奏請車駕毋渡河。及至澶州, 德權單馬間道赴行在。未幾,遷內殿崇班、提轄三司 衙司,德權為設條制,均其差使。有大將隸內侍主藏, 內侍為奏留,規免煩重之役。德權攜奏白上,極言僥 倖,上稱其有守。又命提總京城四排岸,領護汴河,兼 督輦運。前是,歲役浚河夫三十萬,而主者因循,隄防 不固,但挑沙擁岸阯,或河流汎濫,即中流復填淤矣。 德權須以沙盡至土為垠,棄沙隄外,遣三班使者分 地以主其役。又為大錐以試築隄之虛實,或引錐可 入者即坐。所轄官吏多被譴免者,植樹數十萬以固 岸。建議廢京師鑄錢監,徙西窯務於河陰,大省勞費。 改崇儀副使,兼領東、西八作司。先時,每營造患工少, 至終歲不成。德權按其役,皆剋日而就。大中祥符元 年,議東封,命與劉承珪、戚綸同計度發運。遷供備庫 使,預修玉清昭應宮。時累徙民舍以廣宮地,劉承珪 議掘地及丈加築以壯基址,德權患其勞役過甚,日 與忿爭,不能奪,遂求罷。復領京城倉草場,導金水河, 自皇城西環太廟,凡十餘里。三年,出知泗州,占謝日, 自陳:「臣久領京務,頗慮中外觀聽,謂臣負譴外遷,願 稍進其秩。」詔改西染院使遣之。至任踰月卒,年五十 八。以其子平為定遠主簿,給奉終喪。德權清苦幹事, 好興功利,多所經畫,見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 整肅。然喜采察纖微,以聞於上,《朝論》惡之。

索湘

編輯

按《宋史》本傳:「湘字巨川,滄州鹽山人。開寶六年進士, 釋褐鄆州司理參軍。齊州有大獄,連逮者千五百人, 有司不能決,湘受詔推鞫,事隨以白。太平興國四年, 轉運使和峴薦其能,遷太僕寺丞,充度支巡官,改太 子右贊善大夫,轉殿中丞,充推官,拜監察御史。九年, 河決壞民田,命與戶部推官元𤣱同按行。會詔下東」 封,與劉蟠同知泰山路轉運事,又為河北轉運副使。 湘經度供餽,以能幹聞。事集,加屯田員外郎。明年,契 丹入寇,王師衂於君子館,敵兵乘勝㨿中渡橋,塞上 門,將趨鎮州。諸將計議未定,湘為田重進畫謀,結大 陣東行,聲言會高陽關兵。敵以為然,即擁眾邀我於 平虜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徑入鎮陽,據唐河,乘其無 備,破砦柵。及敵兵覺,悉遁走。雍熙中,召為鹽鐵判官, 改駕部員外郎。端拱二年,河北治方田,命副樊知古 為招置營田使。會議罷,復為河北轉運使,轉虞部郎 中,選為將作少監。居無何,有訟其擅易運絲以自用 者,坐授膳部員外郎、知相州。時有群盜聚西山下,謀 斷澶州河橋,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晝抄刦鄰郡, 發兵千人捕逐,無敢近。湘擇州軍,得精銳三百人,偵 其入境,即掩擊而盡擒之。轉運使王嗣宗出狀聞,詔 復舊官,命為河東轉運使。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憲 州錄事胡則為幹職,命以自隨,所至州郡,勾檢其簿 領焉。二人後皆歷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師趨烏、白池, 抵無定河,水源涸絕,軍士渴乏。時湘巳輦大鍬千枝 至,令鑿井,眾賴以濟。真宗即位,入為右諫議大夫,復 充河北轉運使。屬郡民有幹釀,歲輸課甚微,而不逞 輩因之為姦盜,湘奏廢之。德州舊賦民馬以給驛,又 役民為步遞,湘代以官馬兵卒,人皆便之。會內殿崇 班閻日新建議,「請於靜戎、威虜兩軍置場」鬻茶,收其 利以資軍用,湘言非便,遂止。又言事者請許榷場商 旅以茶藥等物販易於北界,北界商旅許以雄、霸州 市易,資其懋遷,庶息邊患。詔湘詳議以聞。乃上言曰: 「北邊自興置榷場,商旅輻湊,制置深得其宜。今若許 其交相販易,則沿邊商人深入戎界,竊為非便。又北 界商人若至雄、霸,其中或雜姦偽,何由辨明?況邊民 易動難安,蕃戎之情,宜為羈制,望且仍舊為便。」會有 詔規度,復修定州新樂、蒲陰兩縣。湘以其地迫窄,非 屯兵之所,遂奏罷之。湘少文而長於吏事,歷邊郡,所 至必廣儲畜為備,預計出入軍旅間,頗著能名。先是, 邊州置榷場,與蕃夷互市,而自京輦物貨以充之,其 中茶茗,最為煩擾,復道遠,多損敗。湘建議請許商賈 緣江載茶詣邊郡入中,既免道途之耗,復有徵筭之益。又威虜、靜戎軍歲燒緣邊草地,以虞南牧,言事者 又請於北砦山麓中興置銀冶,湘以為召寇,亦奏罷 之。咸平二年,入為戶部使,受詔詳定《三司編敕》。坐與 王扶交相請托,擅易板籍,責授將作少監。三年,出知 許州,徙荊南,復為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四年,卒。詔遣 其子希顏護喪傳置歸鄉里。

趙昌言

編輯

按《宋史》本傳:「昌言,字仲謨,汾州孝義人。父叡,從事使 府。太宗尹開府,選為雍丘、太康二縣令,後終安申觀 察判官。昌言少有大志,趙逢、高錫、寇準皆稱許之。太 平興國三年,舉進士,文思甚敏,有聲於場屋,為貢部 首薦。廷試日,太宗見其辭氣俊辯,又睹其父名,謂左 右曰:『是嘗為東畿宰,朕之生辰,必獻詩百韻為壽』。善 訓其子,亦為可嘉也。」擢寘甲科,為將作監丞、通判鄂 州,拜右拾遺、直史館,賜緋魚,選為荊湖轉運副使,遷 右補闕。會省副職,改知青州,入拜職方員外郎、知制 誥,預修《文苑英華》。雍熙初,加屯田郎中。明年,同知貢 舉,俄出知天雄軍。時曹彬、崔彥進、米信失律於岐溝, 昌言遣觀察支使鄭蒙上疏請誅彬等,優詔褒答,召 拜御史中丞。太宗宴金明池,特召預焉。憲官從宴,自 昌言始也。河東用兵,樞密副使張宏循默守位,昌言 多條上邊事。太宗即以昌言為左諫議大夫,代宏為 樞密副使,遷工部侍郎。時鹽鐵副使陳象輿與昌言 善,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皆昌言同年,右正言 梁顥嘗在大名幕下,四人者,日夕會昌言之第,京師 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有傭書翟穎,性險誕,與旦 狎。旦為作大言之辭,使穎上之,為穎改姓名馬周,以 為唐馬周復出也。其言多毀時政,自薦為大臣,及歷 舉數十人,皆公輔器,期昌言為內應。陳王尹開封,廉 知,以聞,詔捕穎繫獄鞫之,盡得其狀。昌言坐貶崇信 軍節「度行軍司馬,穎杖脊黥面、流海島,禁錮終身。」初, 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趙普以勳舊復入,惡昌言 剛戾,乃相呂蒙正,裁數月,會有穎獄,普以昌言樹黨, 再勸太宗誅之,太宗特寬焉。淳化二年,起昌言知蔡 州。逾年,召拜右諫議大夫。或議弛茶鹽禁以省轉漕, 命昌言為江淮、兩浙制置茶鹽使。昌言極言非便,太 宗不納,趣昌言往,昌言固執如初,即以戶部副使雷 有終代之,卒以無利而罷。昌言復知天雄軍,賜錢二 百萬。大河貫府境,豪民峙芻茭圖利,誘姦人潛穴隄 防,歲仍決溢。昌言知之。一日,隄吏告急,命徑取豪家 廥積以給用,自是無敢為姦利者。屬澶州河決,流入 御河,漲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負土增隄,數不及千, 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進。昌言怒曰:「府城將墊,人 民且溺,汝輩食厚祿,欲坐觀耶?敢不從命斬!」眾股慄 赴役,不浹旬,城完。太宗手詔褒諭之,召拜給事中、參 知政事,俾乘疾置以入,即赴中書。時京城連雨,昌言 請出廄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備敵,馬不可闕。昌言 曰:「塞下積水,敵必不至。」太宗從之。未幾,王小波、李順 搆亂於蜀,議遣大臣撫慰,昌言獨請發兵,無使滋蔓, 廷論未決。會嘉、眉連陷,始命王繼恩等分路進討。昌 言攝祭太廟,宿齋中,因召對滋福殿,復贊兵計,遂遣 使督繼恩戰。繼恩御眾寡術,餘寇未殄,握兵留成都, 士無鬥志,郡縣復有陷者。太宗意頗厭兵,召昌言謂 曰:「西川本自一國,太祖平之,迄今三十年矣。」昌言知 意,即前指畫攻取之策。太宗喜,命昌言為川、陝五十 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昌言懇辭,敦諭不許。 賜精鎧良馬、白金五千兩,判賜手札數幅,皆討賊方 略,自繼恩以下,並授節度。既行,有奏昌言無嗣,鼻折 三根,頗有反相,不宜遣握兵入蜀。後旬日,召宰相於 北苑門,曰:「昨令昌言入蜀,朕思之有所未便。且蜀賊 小醜,昌言大臣未易前進,且令駐鳳翔,止遣內侍衛 紹欽齎手書指揮,軍事亦可濟也。」詔書追及,昌言己 至鳳州,留候館百餘日。賊平,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 鳳翔府,徙澶、涇、延三州。真宗即位,遷兵部侍郎、知陝 州。表求還京,不許。未幾,移知永興軍。咸平三年,與呂 蒙正、寇準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有言 門資官不宜任親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豈以 寒雋世家為限」,遂罷其議。加工部尚書,仍兼中丞。先 時,多遣臺吏巡察群臣踰越法式者,昌言建議請準 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領之。會知審刑院趙安仁、判大 理寺韓國華斷獄失中解職,昌言因上言:「詳斷官宜 加慎擇,自今有議刑不當,嚴示懲罰,授以遠官。若有 罪被問,不即引伏者,許令追攝。又天下大辟斷訖,皆 錄款聞奏,付刑部詳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惟開 封府未嘗奏案,或斷獄有失,止罪元勘官吏,知府、判 官、推官、檢法官皆不及責,則何以辨明枉濫,表則方 夏。望自今如外州例施行。」從之。會孟州民常德方訟 臨津尉任懿以賄登第,事下御史,乃知舉王欽若受 之。昌言以聞,欽若自訴。詔邢昺覆案,坐昌言故入奪 官,貶安遠軍行軍司馬,移武勝軍。景德初,拜刑部侍 郎,求兼三館職,命判尚書都省。真宗幸澶淵,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陽,歷知天雄軍府。境內有小盜, 昌言榜諭能告執者給賞,牙吏即遷職。樞密使王繼 英以為小盜不當擅為賞格,乃訪昌言易其榜,有勞 者俟朝旨。未幾,徙知鎮州,遷戶部侍郎。大中祥符二 年,卒,年六十五。贈吏部尚書,諡曰景肅。錄其子慶嗣 為國子監丞,賦祿終喪。姪孫允明同學究出身。昌言 喜推獎後進,掌漕湖外時,李沆通判潭州,昌言謂有 臺輔之量,表聞於朝。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見,識 其遠大,以女妻之,後皆為賢相。王禹偁自卑秩擢詞 職,亦昌言所薦也。昌言強力尚氣概,當官無所顧避, 所至以威斷立名,雖屢經擯斥,未嘗少自抑損。然剛 愎縱率,對僚吏倨慢,時論以此少之。慶嗣至太子洗 馬。

李惟清

編輯

按《宋史》本傳:「惟清字直臣,下邑人。父仲行,為章丘簿, 因徙家焉。惟清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蜀民尚 淫祀,病不療治,聽於巫覡。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為 及禍,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然後教以醫藥,稍變 風俗。時遣宦官督輸造船木,縱恣不法,惟清奏殺之, 由是知名。秩滿,遷大理寺丞。太平興國三年,遷為京」 湖北路轉運判官。五年,改左贊善大夫,充轉運副使, 升正使,就改監察御史,兼總南路。嘗入奏事,太宗問 曰:「荊湖累年豐稔,又無徭役,民間蘇否?」惟清曰:「臣見 官賣鹽,斤為錢六十四,民以三數斗稻價,方可買一 斤。」迺詔斤減十錢。徙京西轉運使,入為度支判官,改 主客員外郎。雍熙三年,大舉取幽州,惟清以為兵食 未豐,不可輕動,朝廷業已興師。奏入不報。判度支許 仲宣建議通鹽法,以賣鹽歲課賦於鄉村,與戶稅均 納。惟清奉詔往荊湖諸路詳定,奏言以鹽配民非便, 遂罷。使還,上又問民間苦樂不均事,惟清言:「前在荊 湖,民市清酒務,官釀轉鬻者,斗給耗二升。今三司給 一升,民多他圖,而歲」課甚減,詔復其舊。未幾,出為京 東轉運使。會募丁壯為義軍,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 矣。」三上疏諫,繇是獨選河北,而餘路悉罷。擢屯田郎 中、度支副使。端拱初,遷右諫議大夫,歷戶部使,改度 支使。會遣使河朔治方田,大發兵。惟清以盛春妨農, 懇求罷廢。太宗曰:「兵已大發矣,止令完治邊城而已。」 淳化三年,遷給事中,克鹽鐵使,遂以帳式奏御。太宗 曰:「費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如可減省,即便裁度。」惟 清曰:「此開寶軍興之際,其數倍多,蓋以將帥未得其 人,邊事未寧,屯兵至廣也。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 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則邊事息而支 用減矣。望慎擢將帥以有威名者,俾安邊塞,庶節費 用。」上言:「彼一時,此一時也。今之西北變詐,與古不同, 選用將帥,亦須深體今之機宜。韓、彭雖古之名將,以 彼時之見,制今之敵,亦恐不能成功。今縱得人,未可 便如古委之。此乃機事,卿所未知也。」淮南榷貨務賣 岳茶斤,為錢百五十,主吏言陳惡者二十六萬二千 餘斤,惟清擅減斤五十錢,「不以聞。滁、泗豪、楚州、漣水 軍,亦以岳茶陳惡,減價市之」,計虧錢萬四千餘貫,為 勾院吏盧守仁所發,左授衛尉少卿,黜判官李琯為 本曹員外郎,賜守仁錢十五萬。俄出知廣州。至道初, 就拜右諫議大夫,太宗聞其廉平,詔獎之。二年,徙廣 東東、西路都轉運使,尋召拜給事中,踰月,同知樞密 院事。惟清倜儻自任,有鉤鉅,臨事峻刻,所至稱強幹。 然以俗吏進,無人望。纔數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 復除御史中丞。既去樞要,怫鬱尤甚,肆情彈擊。咸平 元年,卒,年五十六,贈戶部尚書。子永錫,蔭至光祿寺 丞。頗涉學屬辭,尚氣少檢,喜交結,馮拯、王濟、皇甫選 多與之遊,日聚舉子於家,談議時政。真宗將幸河朔, 永錫猶服父喪,上章大言,列詆近臣,自謂有致太平 滅敵之術。選為戶部判官。因對,袖表以獻,又自薦揚。 真宗駐蹕大名,召赴行在,試策不中,貶瀧水縣主簿。 選為南劍州團練副使,俄復光祿寺丞。六年,又坐交 游非類,監和州商稅,後至右贊善大夫。次子永德,至 殿中丞。

王旭

編輯

按《宋史王祜傳》:祜子旭,字仲明,嚴於治內,恕以接物, 尤篤友義,以蔭補大祝,嘗知緱氏縣,時官鄰邑者多 貪猥,民有「『永寧三钁,緱氏一鎌』之謠。又知雍丘縣,真 宗尹京時,素聞其能,及踐祚,三遷至殿中丞。自旦居 宰府,旭以嫌不任職。王矩嘗薦旭材堪治劇,真宗召 旦謂曰:『前代弟兄同知要地者多矣,朝廷任材,豈以 卿故屈之邪』?」命授京府推官,旦固辭,改判南曹。由判 國子監出知潁州,荒政修舉。大中祥符間,旦既薨,敭 歷中外,早有政績。由兵部郎中出知應天府,卒,年六 十八。子質。

師頑

編輯

按《宋史》本傳,「頑字霄遠,大名內黃人。父均,後唐長興 二年進士,終永興節度判官,因家關右。頑少篤學,與 兄頌齊名。建隆二年,舉進士,竇儀典貢舉,擢之上第釋褐耀州軍事推官,以疾解,久不赴調。開寶中,復為 解州推官。太平興國初,召還,遷大理寺丞,陝西、河北 轉運判官,就改著作佐郎。秩滿,遷監察御史,通判永 興軍府。坐秦王廷美假公帑緡錢,左授乾州團練副 使,尋復舊官。六年,改殿中侍御史、通判邠州,徙知簡 州,又轉起居舍人。以公累去官,復為殿中侍御史、知 資、眉二州。」《頑》所至以簡靜為治,蜀人便之。代還,遷侍 御史、知安州,賜緡錢二十萬。移朗州,超拜工部郎中, 命知陝州,賜金紫。時西鄙用兵,餫道所出軍士多亡 命,嘯聚山林為盜,頑嚴其巡捕,盜越他境。改刑部郎 中,未幾召還。真宗以其舊人,素負才望,而久次於外, 累召對,詢其文章。頑謙遜自晦,上益嘉之。翌日,命以 本官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咸平二年,與溫仲舒、張詠 同知貢舉。明年,召入翰林為學士。五年,復與陳恕同 典貢部,又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駁司。俄卒,年六十 七。詔遣官護葬,給其子仲回祕書丞,奉終喪。頑曠達 夷雅,搢紳多慕其操尚。有《集》十卷。子三人。仲回,端拱 元年進士及第,至太常博士;仲宰,國子博士;仲說,殿 中丞。

杜曾

編輯

按《宋史陳太素傳》:「曾,濮州人,為吏號知法,嘗言:國朝 因唐大中制,故殺人雖已傷未死,已死更生,皆論如 已殺。夫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先王不易之典。律雖謀 殺已傷則絞,蓋甚其處心積慮,陰致賊害爾。至於故 殺,初無殺意,須其已死,乃有殺名。苟無殺名而用殺 法,則與謀殺孰辨?自大中之制行,不知殺幾何人矣。」 請格勿用。又言:「近世赦令,殺人已傷未死者,皆得原 減,非律意。請傷者從律保辜法,死限內者論,如已殺 勿赦,皆著為令。」

俞獻卿

編輯

按《宋史》本傳:「獻卿,字諫臣,歙人。少與兄獻可以文學 知名,皆中進士第。獻可有吏稱,歷吏部郎中、龍圖閣 待制。獻卿起家補安豐縣尉,有僧貴寧,積財甚厚,其 徒殺之,詣縣治言師出遊矣。獻卿曰:『吾與寧善,不告 而去,豈有異乎』?其徒色動,因執之,得其所瘞屍,一縣 大驚。再調昭州軍事推官。會宜州陳進亂,象州守不」 任事,轉運使檄獻卿往佐之。及至,守謀棄城,獻卿曰: 「臨難苟免,可乎?賊至,尚當力擊,不勝,有死而已,奈何 棄去?」初,昭州積緡錢鉅萬,獻卿盡用平糴,至積穀數 萬。及是大兵至,賴以饋軍。改大理寺寺丞,為本寺詳 斷官。歷知慎、仁和二縣,再遷太常博士,知南雄州,徙 潮州。除殿中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判官,上言:「天下穀 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 天下穀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人皆謂稻苗未 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自荊、湖、江、淮間民愁無 聊,轉運使務刻剝以增其數,歲益一歲。又非時調率 營造一切費用,皆出於民,是以物價積高而民力積 困也。陛下誠以景德中西北二邊通好最盛之時,一 歲之用,較之天禧五年,凡官吏之要冗,財用之盈縮, 力役之多寡,賊盜之增減,較然可知其利害也。況自 天禧以來,日侈一日,又甚於前。夫巵不盈者漏在下, 木不茂者蠹在內。陛下宜知其有損於彼,無益於此, 與公卿大臣朝夕圖議而捄正之。」帝納其言,為罷諸 宮觀兵衛,又命官除無名之費,以鉅萬計。淮、浙鹽利 不登,命獻卿往經度之,更立新法,歲增鹽課緡錢甚 眾。會其兄為鹽鐵副使,徙開封府判官。朝廷擇陝西 轉運使,宰相連進數人,不稱旨。他日,獻卿在所擬中, 帝曰:「此可以除陝西轉運使。」時邊吏多因事邀功,涇 原路鈐轄擅於武英州鑿邊壕、置堡砦。獻卿度必招 寇患,亟檄罷之。未幾,賊果至,殺將士,塞所鑿壕而去。 徙京西。因入對,甚言趙振堪將帥,范仲淹明鎬可大 用,及條上邊策甚備。除福建轉運使,還判三司鹽鐵 勾院,累遷尚書刑部郎中、直史館、知浙南,歷戶部、度 支、鹽鐵副使,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杭州。暴 風,江潮溢,決堤,獻卿大發卒鑿西山,作堤數十里,民 以為便。還,勾當三班院,知通進、銀臺司。最後知應天 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邊肅

編輯

按《宋史》本傳,「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 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 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 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 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 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 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 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 城而闢諸門,悉所部兵陣以待之。騎傅城下,肅與戰, 小勝,契丹莫測也。居三日,引去。時鎮、魏、深、趙、磁、洺六 州閉壁不出,老幼趨城者,肅悉開門納之。擢樞密直 學士,徙宣州。車駕朝陵,徙河南府。還,勾當三班院,出 知天雄軍,徙真定府,累遷給事中,以王嗣宗代肅。嗣宗與肅有舊隙,諷通判東方慶訟肅「前在州私以公 錢貿易規利,遣吏彊市民羊,買女口自入。」嗣宗上其 事,帝以肅近臣,不欲屬吏,遣劉綜、任中正以章示之, 肅引伏。以守城功,止奪三官,貶岳州團練副使。久之, 徙武昌、安遠軍節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寧軍節度 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 福建路轉運使。

馬元方

編輯

按《宋史》本傳:「元方,字景山,濮州鄄城人。父應圖,嘗知 頓丘縣。太宗攻幽州,應圖部芻糧沒虜中。元方去髮 為浮屠,間行求父屍不得,訴於朝。上哀之,為官其兄 元吉。元方,淳化三年進士及第,為韋城縣主簿,改大 理寺評事,知萬年縣。諸將討李繼遷,關輔轉餉踰瀚 海,多失亡,獨元方所部全十九。以勞遷本寺丞,為御」 史臺推勘官,遷殿中丞。戶部使陳恕奏為判官。元方 言:「方春民貧,請預貸庫錢,至夏秋令以絹輸官,行之, 公私果便。」因下其法諸路。知徐州,改太常博士、梓州 路轉運使。後知鄆州,量括牧地數千頃。為京東轉運 副使,遷轉運使。按部至濮州,被酒毆知州蔣信,降知 宿州,下詔切責之。徙滑州,為京西轉運使、知應天府, 累遷太常少卿,擢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眾論 不以為允。真宗謂宰臣曰:「元方在三司,何多謗也?」王 旦曰:「元方盡心營職,然其性卞急,且不納僚屬議,而 醜言詆之,所以賈怨。」帝曰:「僚屬顧不有賢俊邪?」歲餘, 以煩苛罷。進給事中、權知開封府,以樞密直學士知 并州,留再任,賜白金五百兩,詔中書諭以委屬之意。 官至兵部侍郎,卒。

趙安仁子良規

編輯

按《宋史》本傳:「安仁,字樂道,河南洛陽人。曾祖武唐,虢 州刺史。父孚,字大信,周顯德初,舉進士,調補開封尉。 乾德中,為浦江令,持父喪。服闋,攝永寧令。會親征太 原,部送本邑糧饋,民懷其惠,列狀以聞,即真授其任, 擢宗正丞。開寶中,初置衣庫,令孚主之。俄坐事連逮 抵罪。語見《趙普傳》。太宗即位,起為國子監丞,知袁州。」 還,知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受詔與殿中侍御史柴成 務、供奉官葛彥恭、殿直郭載行視黃河,分南北岸按 行復遙隄以紓湍決。孚言「治遙隄不如分水勢。」於是 建議於澶、滑二州立分水之制。時決河未平,重惜民 力而寢焉。朝廷議行封禪,孚上《封禪頌》,召拜祕書丞, 賜緋魚。受詔鞫開封獄,得其非辜者,即日授推官,遷 監察御史,出知舒州,改殿中侍御史。雍熙中,詔詢文 武禦戎之策,孚奏議曰:「『臣愚以為不用干戈,不勞飛 輓,為萬世之利者,敢獻其說,惟明主擇之。古者兵交, 使在其間,雖飛矢在上,走驛在下,蓋信義不可廢也。 昔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而有苗格』。又仲尼曰:『有 能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只如並門一方,歷代難 取,聖襟英斷,一舉成功。當其逆城危於累卵,生聚懷 伏,而陛下猶遣通事舍人薛文寶入城諭之:「日者北 邊來賓,全燕猶梗,再興軍旅,將復土疆。臣竊計屯戍 邊陲,故非獲已,暴露原野,豈是願為。欲望朝廷通達 國信,近鑒唐高祖之降禮,遠法周古公之讓地。聖人 以百姓之心為心,君子見幾而作,諭以禍福,示以恩 威,議定邊疆,永息征戰,養民事天,濟時利物,莫過於 此。臣又計彼雖嗜好不同,然去危就安,厭勞喜逸,亦 人情之所同也。」上嘉之。雍熙中,廷策貢士,而安仁預 為考會,賜金紫。因顧安仁問孚年幾,安仁曰:「臣父年 六十二。」上曰:「孚,名士也。」亟召對,亦賜金紫,明年卒。安 仁生而穎悟,幼時執筆能大字,十三通經傳大旨,早 以文藝稱,趙普、沈倫、李昉、石熙載咸推獎之。雍熙二 年,登進士第,補梓州榷鹽院判官,以親老弗果往。會 國子監刻《五經正義》板本,以安仁善楷隸,遂奏留書 之。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召試翰林,以著作佐郎直 集賢院,賜緋。時王侯、內戚家多以銘誄為託。太宗製 九弦琴、五弦阮,時多獻賦頌。上嘉文物之盛,悉閱覽, 訂其工拙,時稱安仁、李諤、楊億辭雅贍,召詣中書獎 諭。翌日,改遷太常丞。真宗即位,拜右正言,預重修《太 祖實錄》。上出師大名,安仁上疏曰:「臣以為有急務者 三,大要者五。急務三者:其一,激勵戎臣,舉勸懲之典; 其二,振救邊民,行優恤之惠;其三車駕還京,重神武 之威。」大要五者:「其一,選將略,其二,持兵勢,其三,求軍 謀,其四,修軍政,其五,愛民力。」咸平三年,同知貢舉。未 幾,知制誥,副夏侯嶠巡撫江南,還,知審刑院。嘗有將 校笞所部卒死,罪議大辟,安仁以軍中之令非嚴不 整,遂獲免死。繼判尚書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 班審官院。景德初,翰林學士梁顥召對,詢及當世臺 閣人物,上稱安仁文行。尋顥卒,即以安仁為工部員 外郎,充翰林學士。初,孚極陳和好之利,至是,安仁從 幸澶州。會北邊請盟,首命安仁撰答書,又獨記太祖 時聘問書式。遼使韓杞至,首命接伴,凡覲見儀制,多 所裁定。館舍夕飲,杞舉橙子曰:「此果嘗見高麗貢。」安 仁曰:「橙橘產吳、楚,朝廷職方,掌天下圖經,凡他國所產,靡不知也。今給事中呂祐之嘗使高麗,未聞有橙 柚。」杞失於誇誕,有愧色。杞既受襲衣之賜,且以長為 解。將辭,復左衽,安仁曰:「君將升殿受還書,天顏咫尺, 如不衣所賜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及姚東之至,又 令安仁接伴。東之談次,頗矜兵強戰勝,安仁曰:「老氏 云:『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勝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得志於天下』。」東 之自是不敢復言。王繼忠將兵陷沒,不能死節,而反 事之,東之屢稱其材,安仁曰:「繼忠早事藩邸,聞其稍 謹,不知其他。」其敏於酬對,切中事機類如此。時論翕 然稱其得體,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 好以來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懷柔錄》三卷以獻。二 年春,又與晁迥等同知貢舉。三年,以右諫議大夫參 知政事,俄修國史。大中祥符初,議封禪,與王欽若並 為泰山經制度制使,判兗州。禮畢,復拜工部侍郎,內 外書詔有切要者,必經其裁。進秩刑部。五年,以兵部 侍郎仍兼修史奉祀,又同知禮儀院。八年,知貢舉。三 典春闈,擇士平允,是故獨無譏誚。上再賜詩嘉之,尋 知兼宗正卿。舊制,宮闈令凡有議奏,與寺連署。上以 安仁舊德,俾知寺以次列狀取裁。寺掌玉牒屬籍,梁 周翰始創其制而未備,安仁重加詳定,又為《仙源積 慶圖》,皆統例精簡,奏置修玉牒官,事具《職官志》。《國史》 成,遷右丞。是夏,又為景靈宮副使,屢得對言事。嘗奏 曰:「方今治定功成,固軼前代。陛下尚親庶政,旰食忘 倦。然而君臨之大,所宜分飭有司為式於天下。」遂詔 諸司掌常務有條例者,毋或奏稟。天禧二年,改御史 中丞。請給御寶印,歷書三院御史彈糾事。五月,暴疾 卒,年六十一。廢朝,贈吏部尚書,諡「文定。」以其子溫瑜 為大理寺丞,良規為奉禮郎,承裕為正字。安仁質直 純慤,無所矯飾,寬恕謙退,與物無競,雖家人僕使未 嘗見其喜慍。女弟適董氏,早寡,取歸給養。其甥董靈 運尚幼,躬自訓導,為畢婚娶。幼少與宋元輿同學,元 輿門第貴盛,待安仁甚厚。元輿早卒,家緒寖替,安仁 屢以金帛濟之。善訓諸子,各授一經。尤嗜讀書,所得 祿賜,多以購書,雖至顯寵,簡儉若平素。時閱典籍,手 自讎校。三館舊闕虞世《南北堂書抄》,惟安仁家有本, 真宗命內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詔褒美。尤知典故,凡 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記之。喜誨誘後進,成其聲 名,當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溫瑜後為國子博士。良 規字元甫,父安仁奏為祕書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張 知白薦之,召試,賜進士及第。用王曙舉,擢集賢校理 兼宗正丞,預修《會要》。坐宗正吏盜太廟神御物,出通 判蘄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歷京西、陝西路提點 刑獄、荊湖南路轉運使,奏罷馬氏時所賦丁口米數 萬石。權判三司開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賢院、知廬州, 積官至光祿卿,罷職。初與張憲、掌禹錫、齊廓、張子思 並為太常少卿兼館職,當進諫議大夫,而執政靳之, 止遷卿。故事,卿不兼職,故皆罷。未幾皆還之。改直祕 閣、同判宗正事,遷祕書監,知同、陝、相三州。陝歲饑,百 姓請閣殘稅二分,為官伐芟,以給河埽,或以為須報 乃可行,良規曰:「若爾,無及矣。」檄縣遂行,而以擅命自 劾。進太子賓客、權判殿中省,遷尚書工部侍郎、判本 部、知濠州,卒。良規所至州郡,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 佐屬,祿賜多分贍族人,餘皆輸之酒家。子君錫。

楊日嚴兄日華

編輯

按《宋史》本傳:「日嚴,字垂訓,河南人。進士及第,試祕書 省校書郎,知安丘縣。三司辟為檢法官,遷大理寺丞, 又為本寺檢法官,監都進奏院,通判亳、陳二州,判吏 部南曹兼登聞鼓院。出知襄州,徙廬、鄲二州,入為開 封府判官。使契丹,還,為兩浙轉運副使。未行,會青、徐 饑,改京東轉運使。因請江淮、陝西轉粟五十萬以賑 貧民。又開清河八十里抵暖水河,並堤起倉廩,以便 漕運。」加直史館,徙益州轉運使,又徙江、淮制置發運 使。還,歷三司戶部、度支、鹽鐵副使,累遷太常少卿,以 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加樞密直學士、 知益州。時用兵伐元昊,三司急財用,有詔析戶版為 十等,第賦役。「民以歲租占佃官田廬」者,高其估,募輸 錢就市為己業,人苦其擾。又陝西奏收市益、梓、利路 溪洞馬,而不知其實無馬也,日嚴皆奏罷之。遷勾當 三班院、知通進、銀臺司。聞後為守者,其政不便蜀人 因進對,猶從容言遠方所宜撫安之,無容變法以生 事。遷給事中,以龍圖閣學士知澶州。召權知開封府。 史械囚不謹,囚自殺,坐是罷府事。判太常司農寺、同 知審官院,卒。日嚴初為益州轉運使,無他治能,及知 益州,頗為蜀人所信愛。兄日華,歷官至太常少卿、三 司副使。

李行簡

編輯

按《宋史》列傳:「行簡,字易從,同州馮翊人。家貧,刻志於 學,讀《六經》,每至夜分,寒暑不易。又聚木葉學書,筆法 遒勁,與里中富人楊士元同學,既而同時中進士第。 士元資遺行簡,謝不取。起家隴州司理參軍,徙彭州軍事推官。陵州富民陳子美父死,繼母詐為文書,逐 出之,累訴不得直,轉運使檄行簡劾正其獄,改祕書」 省著作郎,再遷太常博士、知坊州。御史中丞王嗣宗 薦為監察御史,王旦數稱其才,真宗雅亦知之。再遷 侍御史。陝西旱蝗,命往安撫,發倉粟救乏絕,又蠲耀 州積年逋租。還,擢龍圖閣待制,歷尚書刑部郎中。帝 數幸龍圖閣,命講《周易》,間訪大臣能否,行簡所對無 怨昵,各道其所長,人以為長者。久之,拜右諫議大夫、 集賢院學士。乾興初,改給事中。以足疾請外,得知河 中府,徙虢州,卒。

章頻

編輯

按《宋史》本傳:「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頔皆以進 士試禮部預選,會詔兄弟毋並舉,頻即推其弟,棄去。 後六年,乃擢第,自試祕書省校書郎,知南昌縣,改大 理寺丞,知九隴縣,遷殿中丞。眉州大姓孫延世偽為 券,奪族人田,久不能辨,轉運使使按治之,頻視券墨 浮朱,上曰:『是必先盜印,然後書』。既引伏,獄未上,而其」 家人復訴於轉運使,更命知華陽縣黃夢松覆按,無 所異,夢松用此入為監察御史,頻坐不時具獄,降監 慶州酒,徙知長洲縣。天禧初,增置諫官御史十二人。 頻以選得召對稱旨,擢監察御史。陳、亳間民訛言兵 起,老幼皆奔命。安撫京西,還,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 麻士瑤殺從子溫裕並其財,遣往按治,士瑤伏誅。又 詔鞫卭州牙校訟鹽井事,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 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繫,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 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頻雅善丁謂,謂貶, 左遷尚書比部員外郎、監饒州酒。起知信州,進刑部 員外郎、知福州。王氏時,賦民官田歲輸租稅而已。至 是,或謂鬻之可得緡錢二十餘萬,頻疏以為不可。徙 知潭州,改廣西轉運使。擿宜州守,貪暴不法,既罷去, 反訟頻子許嘗被刑,而冒奏為祕書省校書郎。頻坐 謫知饒州。復入為度支判官,累遷刑部郎中。使契丹, 至紫濛館卒。契丹遣內侍就館奠祭,命接伴副使吳 克荷護其喪,以錦車駕橐駝載至中京,斂以銀飾棺, 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衛送至白溝。詔遣其子 訪乘傳扈其柩以歸。訪官三班奉職,即許也。

楊紘

編輯

按《宋史楊億傳》:「『億從子紘,字望之,以蔭歷官知鄞縣。 鄞濱海,惡少販魚鹽者,群居洲島,或掠商人財物入 海,吏不能禁。紘至,設方略,使識者質惡少船,及歸始 給還,且戒諭之,由是不敢為盜』。以億文獻,賜進士出 身,通判越州,知筠州,提點江東刑獄,除轉運、按察使。 江東饑紘,開義倉賑之,吏持不可,紘曰:『義倉為民也, 稍稽,人將殍矣』。」紘御下急,常曰:「不法之人不可貸,去 之止不利一家爾,豈可使郡邑千萬家俱受害邪?」聞 者望風解去,或過期不敢之官。與王鼎、王綽號「江東 三虎。」坐降知衡州,徙越州。為荊南轉運使,徙福建,不 赴。知湖州,復為江東轉運使,官至太常少卿,卒。紘性 嚴,雖家居,兒女不敢妄言笑。聚書數萬卷,手抄事實, 名《窺豹篇》。

柴成務

編輯

按《宋史》本傳:「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人也。父自牧,舉 進士,能詩,至兵部員外郎。成務,乾德中京府拔解,太 宗素知其名,首薦之,遂中進士甲科。解褐陝州軍事 推官,改曹單觀察推官,遷大理寺丞。太平興國五年, 轉太常丞,充陝西轉運副使,賜緋,再遷殿中侍御史。 八年,與供奉官葛彥恭使河南,案行遙堤,歷知果、蘇」 二州,就為兩浙轉運使,改戶部員外郎、直史館,賜金 紫。入為戶部判官,遷本曹郎中。太宗選郎官為少卿 監,以成務為光祿少卿。俄奉使高麗,遠俗尚拘忌,以 日月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務貽書往反,開諭大體, 國人信服,事具《高麗傳》。淳化二年,為京東轉運使。會 宋州河決,成務上言:「河水所經,地肥澱,願免其租稅, 勸民種藝。」從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賜錢三十萬。 時呂蒙正為宰相,嘗與之聯外姻,避嫌辭職,不許。俄 與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課。四年,又與庠同知給事中 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許封駁以聞。蜀寇平,使峽路 安撫,改左諫議大夫、知河中府。時銀、夏未寧,蒲津當 餽輓之衝,事皆辦集,得脫戶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 陌頗隘狹,成務曰:「國家承平已久,如車駕臨幸,何以 駐千乘萬騎邪?」乃奏撤民廬以廣之。其後祀汾陰,果 留蹕河中,衢路顯廠,咸以為便。真宗即位,遷給事中、 知梓州。未幾代還。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復土 畢之任。旋受詔與錢若水等同修《太宗實錄》。書成,知 揚州,入判尚書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務怒而笞之, 吏擊登聞鼓訴冤,有詔問狀,成務歎曰:「忝為長官,杖 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據堂決事邪?」乃求解職。景德初, 卒,年七十一。成務有詞學,博文稽古,善談論,好諧笑, 士人重其文雅。然為郡乏廉稱,時論惜之。文集二十 卷。成務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纔六歲,授奉禮郎,名 貽範,後為國子博士

韓顯符

編輯

按《宋史》本傳:顯符,不知何許人。少習三式,善察視辰 象,補司天監生,遷靈臺郎,累加司天冬官正。顯符專 渾天之學,淳化初,表請造銅渾儀、候儀。詔給用度,俾 顯符規度,擇匠鑄之。至道元年,渾儀成,於司天監築 臺置之,賜顯符雜綵五十匹。顯符上其《法要》十卷,序 之云:「伏羲氏立渾儀,測北極高下,量日影短長,定南」 北東西,觀星間廣狹。帝堯即位,羲氏、和氏立渾儀,定 曆象日月星辰,欽授民時,使知緩急。降及虞舜,測璇 璣玉衡,以齊七政。《通占》又云:「撫渾儀,觀天道,萬象不 足以為多。」是知渾儀者,實天地造化之準,陰陽曆數 之元。自古聖帝明王,莫不用是精詳天象,預知差忒。 或鑄以銅,或飾以玉,置之內庭,遣日「官近臣同窺測 焉。自伏羲甲寅年至皇朝大中祥符三年庚戌歲,積 三千八百九十七年。五帝之後訖今,明曆象之元,知 渾天之奧者,近十餘朝,考而論之,臻至妙者不過四 五。自餘徒誇重於一日,不深圖於久要,致使天象無 準,曆算漸差,占候不同,盈虛難定。」陛下講求廢墜,爰 造渾儀,漏刻星躔,曉然易辨。若人目窺於下,則銅管 運於上,七曜之進退盈縮,眾星之次舍遠近,占逆順, 明吉凶,然後修福俾順其度,省事以退其災,悉由斯 器驗之。昔漢洛下閎修渾儀,測《太初曆》,雲「後五百年 必當重製。」至唐李淳風,果合前契。貞觀初,淳風又言 前代渾儀得失之差,因令銅鑄。七年,太宗起凝暉閣 於禁中,俾侍臣占驗。既在宮掖,人莫得見,後失其處 所。元宗命沙門一行修《大衍曆》,蓋以渾儀為證。又有 梁令瓚造渾儀木式一行,謂其精密,思出古人,遂以 銅鑄。今文德殿鼓樓下有古本銅渾儀一制,極疏略, 不可施用。且曆象之作,非渾儀無以考真偽,算造之 士,非占驗不能究得失。渾儀之成,則司天「歲上細行 曆,益可致其詳密。」其制有九,事具《天文志》。自是,顯符 專測驗渾儀,累加春官正,又轉太子洗馬。大中祥符 三年,詔顯符擇監官或子孫可以授渾儀法者。顯符 言「長子監生承矩善察躔度,次子保章正承規見知 算造,又主簿杜貽範、保章正楊惟德皆可傳其學。」詔 顯符與貽範等參驗之。顯符後改殿中丞,兼翰林天 文。六年卒,年七十四。又詔監丞丁文泰嗣其事焉。

蔣堂

編輯

按《宋史》本傳:「堂字希魯,常州宜興人。擢進士第,為楚 州團練推官。滿歲,吏部引對,真宗覽所試判,善之,特 授大理李丞,知臨川縣。縣富人李甲多為不法,前令 莫能制,堂戒諭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輿物, 置於死。歷通判眉、許、吉、楚州,以太常博士知泗州,召 為監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請究所起,多引宮人屬吏」, 堂言:「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 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可,而遂賜之死, 是重天譴也。」詔原之。論奏郭皇后不當廢,坐贖。再遷 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出為江南東路轉運使,徙 淮南,兼江、淮發運事。時廢發運使,上封者屢以為非 便。堂言:「唐裴耀卿、劉晏、第五琦、李巽」、裴休皆嘗為江 淮、河南轉運使,不聞別置使名。國朝卞袞、王嗣宗、劉 師道亦止為轉運兼領發運司事,而歲輸京師常足。 時雖用其議,後卒復在江淮,歲薦吏部三百人,或謂 曰:「一有謬舉且得罪,何以多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 報國。」坐失按蘄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越州。 州之鑑湖,馬臻所為溉田八千頃,食利者萬家。前守 建言聽民自占,多為豪右所侵,堂奏復之。徙蘇州,入 判刑部,徙戶部勾院,歷戶部、度支、鹽鐵副使,安撫梓 夔路。擢天章閣待制、江淮制置發運使。先是,發運使 上計,造大舟數十,載江湖物入遺京師權貴。堂曰:「吾 豈為此?歲入自可附驛奏也。」前後五年,未嘗一至京 師。就除河東路都轉運使,未行,知洪州,改應天府。累 遷左司郎中、知杭州,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慶曆初, 詔天下建學。漢文翁石室在孔子廟中堂,因廣其舍 為學宮,選屬官以教諸生,士人翕然稱之。楊日嚴在 蜀有能名,堂素不樂之,於是節遊宴,減廚傳,專尚寬 縱,頗變日嚴之政。又建銅壺閣,其制宏敞,而材不預 具。功既半,乃伐喬木於蜀先主惠陵江瀆祠,又毀後 土及劉禪祠。蜀人浸不悅,獄訟滋多。久之,或以為私 官妓,徙河中府,又徙杭州、蘇州。以尚書禮部侍郎致 仕,卒,特贈吏部侍郎。堂為人清修純飭,遇事毅然不 屈,貧而樂施,好學,工文辭,延譽晚進,至老不倦。尤嗜 作詩,有《吳門集》二十卷。

燕肅

編輯

按《宋史》本傳:「肅字穆之,青州益都人。父峻,慷慨任俠, 楊光遠反時,率其屬迎符彥卿,遂家曹州。肅少孤貧, 游學,舉進士,補鳳翔府觀察推官。寇準知府事,薦改 祕書省著作佐郎,知臨邛縣。縣民嘗苦吏追擾,肅削 木為牘,民訟有連逮者,書其姓名,使自召之,皆如期 至。知考城縣,通判河南府。召為監察御史,準方知河」

南,奏留之。遷侍中御史,提點廣南西路刑獄,遷侍御
考證
史,徙廣南東路。還,為丁謂所惡,出知越州,徙明州。俗

輕悍喜鬥,肅下令獨罪先毆者,於是鬥者為息。直昭 文館,為定王府記室參軍,判尚書刑部。建言:「京師大 辟,一覆奏而州郡之獄有疑及情可憫者上請,多為 法司所駁,乃得不應奏之罪。願如京師,死許覆奏。」遂 詔疑獄及情可憫皆上請,語在《刑法志》。其後大辟上 請者多得貸,議自肅始。擢龍圖閣待制、權知審刑院、 知梓州,還,同糾察在京刑獄,再判刑部,累遷左諫議 大夫、知亳州,徙清州。屬歲歉,命兼京東安撫使,入判 太常寺兼大理寺,復知審刑。肅言:「舊太常鍾磬皆設 色,每三歲親祠則重」飾之。歲既久,所塗積厚,聲益不 協。乃詔與李照、宋祁同按王朴律,即劃滌考擊,合以 律準,試於後苑,聲皆協。又詔與章得象、馮元詳刻漏。 進龍圖閣直學士、知穎州,徙鄧州,官至禮部侍郎,致 仕,卒。肅喜為詩,其多至數千篇。性精巧,能畫入妙品。 圖山水,罨布濃淡,意象微遠。尤善為古木折竹,嘗造 《指南記》、里鼓二車及欹器以獻。又上蓮花漏法,詔司 天臺考於鐘鼓樓下,雲「下與《崇天曆》合。」然肅所至,皆 刻石以記其法,州郡用之以候昏曉,世推其精密。在 明州為《海潮圖》,著《海潮論》二篇。子度,孫瑛。

薛顏

編輯

按《宋史》本傳:「顏字彥回,河中萬泉人。舉《三禮》中第,為 嘉州司戶參軍。代還引見,太宗顧問之,對稱旨,改將 作監丞,監華州酒稅,以祕書省著作佐郎使夔峽,疏 決刑獄。還,改太子左贊善大夫,知雲安軍,徙渝、閬二 州,擢三司鹽鐵判官,河北計置糧草。初,丁謂招撫溪 蠻有威惠,部人愛之。留五年,詔謂自舉代謂,薦顏為」 峽路轉運使,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始,孟氏據蜀,徙 夔州於東山,據峽以拒王師,而民居不便也,顏為復 其故城。宜州陳進反,命勾當廣南東、西路轉運司事。 賊平,遷金部員外郎,改河東轉運使。祀汾陰,徙陝西。 河中浮橋歲為水所敗,顏即北岸釃上流為支渠,以 殺水怒,因取渠水溉其旁田,民頗利之。坊州募人鍊 礬,歲久課益重,至有破產被繫不能償者。顏奏:罷坊 礬,則晉礬當大售。後如其策。徙河北。歷知河陽、杭、徐 州,累遷光祿少卿,以少府監知江寧府。邏者畫劫人 反,執平人以告。顏視其色動,曰:「若真盜也。」械之,果引 伏。轉右諫議大夫、知河南府。仁宗即位,遷給事中。丁 謂分司西京,以顏雅與善,徙知應天府,又徙耀州。部 有豪姓李甲,結客數十人,號「沒命社」,少不如意,則推 一人以死鬥之,積數年,為鄉人患,莫敢發。顏至,大索 其黨,會赦當免,特杖甲流海上,餘悉籍於軍。以光祿 卿分司西京,卒於家。嘗屬杜衍為墓誌,衍卻之。仁宗 聞其事,他日謂衍曰:「薛顏有餽行,卿不欲誌其墓,誠 清識」也。孫向,自有傳。

許元

編輯

按《宋史》本傳:「元字子春,宣州宣城人。以父蔭為太廟 齋郎,改大理寺丞,累遷國子博士,監在京榷貨務、三 門發運判官。元為吏強敏,尤能商財利。慶曆中,江淮 歲漕不給,京師乏軍儲,參知政事范仲淹薦元可獨 倚辦,擢江淮制置發運判官。至則悉發瀕江州縣藏 粟,所在留三月食,遠近以次相補,引千餘艘轉漕而」 西。未幾,京師足食,朝廷以為任職,就遷副使,遂以尚 書主客員外郎為使,進金部,特賜進士出身,遷侍御 史。嘗欲與施昌言分行二浙、江南,調發軍食。仁宗聞 之,語輔臣曰:「東南歲比不登,民力匱乏,嘗詔損歲漕 百萬石,而元與昌言乃更欲分道而出,是必誅求疲 民以自為功,非朕志也。」下詔戒飭。既而元欲專六路 財賦,收羨餘以媚三司,憚諸部不從,請以六路轉運 司自隸,既可之矣,而轉運使多論其罪,事遂寢。擢天 章閣待制,再遷郎中,以疾請還。歷知揚、越、秦州,卒。元 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斂刻剝為能,急於進取,多聚珍 奇以賂遺京師權貴,尤為王堯臣所知。發運使治所 在真州,衣冠之求官舟者,日數十輩,元視勢家貴族, 立「榷巨艦與之,即小官惸獨伺候,歲月有不能得」,人 以是憤怨,而元自以為當然,無所愧憚。

趙湘

編輯

按《宋史》本傳:「湘字巨源,華州人。進士甲科,歷彰武、永 興、昭武三軍節度推官,遷祕書省著作佐郎,知新繁 縣。以吏最命知商州,徙隴州興元府。再遷太常博士, 上《補政忠言》十篇,召判宗正寺,賜白金二百兩。久之, 上書言元德李太后母育聖躬,請祔太宗廟室。」後用 其說冊趙德明,假尚書禮部員外郎,為官告副使,擢 殿中侍御史、權判三司勾院。上言:「漢章帝以《月令》冬 至之後有順陽助生之文,而無鞫獄斷刑之政,遂定 令毋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今季冬誕聖之月,而決 大辟不廢。願詔有司,自仲冬留大辟弗決,俟孟春臨 軒閱視情可矜惻者貸之,他論如法。」真宗曰:「此固善 矣,然慮繫囚益淹久,吏或因緣為姦」爾。湘又上書請 封禪。未幾,命管勾南宮北宅事。東封泰山,為東京留 守推官。禮成,遷侍御史。昇州火,命湘往致祠,兼問民疾苦。還言轉運使劉炤弛職不按部,知洪州馬景病 不任事,皆罷黜之。糾察刑獄,改尚書刑部員外郎兼 侍御史知雜事。湘又言:「舊制,文武常參官日趨朝,並 赴待漏院,俟禁門闢。今則辰漏上,始放外朝,故朝者 多後時乃入。望敕正衙門主者,察晚至以懲其慢,若 風雨寒暑託病不朝者,罪之。」時帝親製《五箴》以自儆, 湘因言:「宗室風化所本,宜有以訓厲。願特製銘,以賜 南北邸。」帝悅,為製《宗室座右銘》,賜寧王元偓以下,並 及湘。且諭之曰:「卿,宗姓也,故賜卿祀汾陰」為考制度 副使。請如《周官》置《土訓》,錄所過州縣山川與俗好惡, 日上奏御。兼判宗正寺。歷三司戶部、度支副使,祀太 清宮,管勾留司三司事。為鹽鐵副使,再遷工部郎中、 直昭文館。出知河南府,徙河中府,為京西轉運使,又 徙鳳翔府、延州,遷太常少卿、知襄州,又知應天府,進 右諫議大夫,復知河南,為集賢院學士,以疾徙虢州, 卒。

余靖

編輯

按《宋史》本傳:「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羈檢,以 文學稱鄉里。舉進士,起家為贛縣尉。試書判拔萃,改 將作監丞,知新建縣,遷祕書丞。數上書論事,建言班 固《漢書》舛謬,命與王洙並校司馬遷、范曄二史書,奏, 擢集賢校理。范仲淹貶饒州,諫官、御史莫敢言,靖言 仲淹以刺譏大臣,重加譴謫,倘其言未合聖慮,在陛 下聽與不聽耳,安可以為罪乎?汲黯在廷,以平津為 多詐;張昭論將,以魯肅為粗疏。漢皇、吳主,熟聞訾毀, 兩用無猜,豈損令德?陛下自親政以來,屢逐言事者, 恐鉗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職,監筠州酒稅。尹洙、歐陽 修亦以仲淹故,相繼貶逐,靖由是益知名。徙監泰州 稅,知英州,遷太常博士,復為校理、同知禮院。慶曆中, 仁宗銳意欲更天下弊事,增諫官員,使論得失,以靖 為右正言。時四方盜賊竊發,州郡不能制。靖言:「朝廷 威制天下在賞罰,今官吏弛事,群盜蜂起,大臣齷齪 守常,不立法禁,可為國家憂也。請嚴捕賊賞罰,及定 為賊劫質、亡失器甲除名追官之法。」司天言:太白犯 歲星,又犯執法。靖上疏請貴躬修德,以謝天變。使契 丹,辭日,以所奏事書笏,各舉一字為目,凡數十事,帝 顧見之,命悉條奏,日幾昃乃罷。進修起居注。開寶寺 靈感塔災,復上疏言:「五行之占,本是災變,朝廷所宜 誡懼,以答天意。聞嘗詔取舊瘞舍利入禁中閱視,道 路傳言,舍利在內廷有光怪,竊恐巧佞之人推為靈 異,惑亂視聽,再圖營造。臣聞帝王之道,能勤儉厥德, 感動人心,則雖有危難,後必安濟。」今自西陲用兵,國 帑虛竭,民亡儲蓄,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勞罪己,憂人 之憂,則四民安居,海內蒙福。如不恤民病,廣事浮費, 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若以舍利經火不壞,遽為 神異,即本在土中,火所不及。若言舍利皆「能出光怪, 必有神靈憑之,此妄言也。且一塔不能自衛,為火所 毀,況藉其福以庇民哉!」靖在職數言事,嘗論夏竦姦 邪,不可為樞密使;王舉正不才,不宜在政府;狄青武 人,使之獨守渭州,恐敗邊事;張堯佐以修媛故,除提 點府界公事,非政事之美;且郭后之禍,起於楊尚,不 可不監。太常博士王翼西京治獄還,賜五品服。靖曰: 「治獄而錫服,外人不知,必以為翼深文重法,能希陛 下意以取此寵,所損非細事也。嘗有工部郎中呂覺 以治獄賜對,祈易章綬,陛下諭之曰:『朕不欲因鞫囚 與人恩澤』。覺退以告臣,臣嘗書之《起居注》,陛下前日 諭覺是,則今日賜翼非矣。是非與奪之間,貴乎一體, 小人望風希進,無所不至。幸陛下每於事端抑其奔 競」,其說多見納用。會西鄙厭兵,元昊請和,議增歲賜。 靖言:「景德中,契丹舉國興師,直抵澶淵,先帝北征渡 河,止捐金繒三十萬與之。今元昊戰雖屢勝,皆由將 帥輕敵易動之故。數年選將練兵,始知守戰之備,而 銳意解仇,所予至二十六萬。且戎事有機,國力有限, 失之於始,雖悔何追。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內, 而歲賜如彼;今日之警,遠在邊鄙之外,而歲賜如此。 若元昊使還,益有所許,契丹聞之,寧不生心?無厭之 求,自此始矣。倘移西而備北,為禍更深。但思和與不 和,皆有後患,則不必曲意俯徇,以貽國羞。」擢知制誥。 元昊既歸款,朝廷欲加封冊,而契丹以兵臨西境,遣 使言為中國討賊,請止毋和,朝議難之。會靖數言契 丹挾詐,不可輕許,即遣靖往報,而留夏國封策不發。 靖至,契丹卒屈其議而還,朝廷遂發夏冊,臣元昊。西 師既解嚴,北邊亦無事。靖三使契丹,亦習外國語,嘗 為《番語》詩。御史王平等劾靖失使者體,出知吉州。靖 為諫官時,嘗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匿母喪坐 廢。靖既失勢,孝標詣闕言:「靖少遊廣州,犯法受榜。」靖 聞之,不自得,求侍養去。改將作少監,分司南京,居曲 江。已而授左神武軍大將軍、雅州刺史、壽州兵馬鈐 轄,辭不就。再遷衛尉卿、知虔州,丁父憂去。儂智高反 邕州,乘勝掠九郡,以兵圍廣州。朝廷方顧南事,就喪 次。起靖為祕書監、知潭州,改桂州。詔以廣南西路委靖經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結援交阯而脅諸 峒以自固,乃約李德政會兵擊賊於邕州,備萬人糧 以待之,而詔亦給緡錢二萬,助德政興師,且約賊平 更賞以緡錢二萬。又募儂、黃諸姓酋長,皆縻以職,使 不與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孫沔將兵共討賊,青 郤交阯,援兵不用,賊平,就遷靖給事中。御史梁蒨言 賞薄,又遷尚書工部侍郎。初,青兵未至前,戒部將勿 戰。靖迫鈐轄陳曙出鬥,敗走。青至,按軍法,斬曙及指 使袁用等於坐,靖瞿然起拜。及諸將班師,獨留靖廣 西,遣人入特磨道,擒智高母子弟三人,生致之闕下。 加集賢院學士,徙知潭州,又徙青州。交阯蠻申紹泰 寇邕州,殺五巡檢,以靖安撫廣西。至則召交阯用事 臣費嘉祐詰問之。嘉祐至,紿以近邊種落相侵,報誤 犯官軍,願悉推治,還所掠及械罪人以自贖。靖信之, 厚謝遣去。嘉祐遂歸,不復出。知廣州,官至工部尚書。 代歸,卒。三司使蔡襄為靖言,特贈刑部尚書,諡曰襄。 靖嘗夢神人告以所終官而死秦亭,故靖常畏西行, 及卒則江寧府秦淮亭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