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9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九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九十一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一

  宋八

  王居卿      陳桷

  李璆       韓肖胄

  李彌大      柳約

  盧知原弟法原 葛勝仲

  沈晦       衛膚敏

  薛徽言      劉才邵

  唐文若      范成大

  張孝祥      李植

  汪大猷      蔡洸

  周淙       吳芾

  周執羔      李蘩

  王庶       張運

  莫濛

官常典第七百九十一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一

編輯

宋八

編輯

王居卿

編輯

按《宋史》本傳:「居卿字壽朋,登州蓬萊人。以進士至知 齊州,提舉夔路、京東刑獄、鹽鐵判官。建言商賈轉百 貨市塞上者,聽以家貲抵於官,為給長券,至賣所,併 輪征稅直,公私便之。出知揚州,改京東轉運使。青州 河貫城中,苦泛溢為病。居卿即城立飛梁,上設樓櫓, 下建門,以時閉啟,人誦其智。徙河北路,河決曹村,居」 卿立軟、橫二埽以遏怒流,而不與水爭。朝廷賞其功, 建以為《都水法》。召拜戶部副使、提舉市易,擢天章閣 待制、河北都轉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居 卿俗吏,特以言利至從官。

陳桷

編輯

按《宋史》本傳:「桷字李壬,溫州平陽人。以上舍貢辟雍。 政和二年,廷對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參軍,累遷 尚書虞部員外郎。政和七年,提點福建路刑獄。福州 調發防秋兵資糧不滿望,殺帥臣,變生倉卒,吏民奔 潰,闔城震駭。桷入亂兵中,諭以禍福,賊氣沮,邀桷奏 帥臣自斃。桷詭從其請,間道馳奏,以前奏不實待罪。」 朝廷以桷知變,釋之。叛兵既調行迺道,追殺首惡二 十餘人,一方以安。建炎四年五月,復除福建路提刑, 尋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三年,召為金部 員外郎,升郎中。時言事者率毛舉細務,略大利害,桷 抗言:「今當專講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敵國,不當以 細故勤聖慮,如平時也。」又言:「刺史、縣令滿天下不能 皆得人,乞選監司,重其權,久其任。」除太常少卿,又陳 攻守二策,在於得人心,修軍政。五年,除直龍圖閣、知 泉州。明年,改兩浙西路提刑。乞置鄉縣三老以厚風 俗,凡宮室、車馬、衣服、器械定為差等,重侈靡之禁。八 年,遷福建路轉運副使。十年,復召為太常少卿。適編 類《徽宗御書》成,詔藏敷文閣。桷以為:「舊制,自龍圖至 徽猷皆設學士、待制,雜壓著令。龍圖在朝請大夫之 上,至徽猷在承議郎之上,每閣相去稍遠,議者疑其 不倫。直敷文閣者綴徽猷則與諸閣小異,降之則班 列太卑。欲參酌取中,並為一列,不必相遠,庶幾名位 有倫,仰稱陛下嚴奉祖宗謨訓之意。」又言:「祫祭用太 牢,此祀典之常。駐蹕之初,未能備禮,止用一羊。乞檢 會紹興六年詔旨,復用太牢。」十一年,除權禮部侍郎, 賜三品服。普安郡王出閣,奉詔與吏部、太常寺討論 典故。桷等議以國本未立,宜厚其禮,以繫天下望。乃 以皇子出閣禮例上之。或以為太重。詔以不詳具典 故,專任已意,懷姦附麗,與吏部尚書吳表臣,禮部尚 書蘇符,郎官方雲翼、丁仲寧,太常屬王普、蘇籍並罷。 尋以桷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五年,知襄陽府,充京西 南路安撫使。襄、漢兵火之餘,民物凋瘵,桷請於朝,以 「今之戶數視承平時纔二十之一,而賦須尚多,乞重 行蠲減。」明年,金、房兵叛,桷遣將平之而後以聞。漢水 決溢,漂蕩廬舍,躬率兵民捍禦,隄岸賴以無虞。以疾 乞祠,除祕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二十四年, 改知廣州,充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未至而卒,年六 十四。桷寬洪醞藉,以誠接物,而恬於榮利。當秦檜用 事,以永嘉為寓里,士之夤緣攀附者,無不躐登顯要。 桷以立螭之舊,為人主所知,出入頓挫。晚由奉常少 卿擢權小宗伯,復以議禮不阿忤意,遂罷。其節有足 稱,自號「無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子汝楫、汝賢、汝諧。 孫峴,以詞學擢第,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李璆

編輯

按《宋史》本傳:「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進士第,調陳州 教授,入為國子博士,出知房州。時既榷官茶,復彊民 輪舊額,貧無所出,被繫者數百人。璆至,即日盡釋之。 宣和三年,廷議將取燕,璆聞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國家安危,其幾在是』。上疏切諫,大略謂:太祖以聖 武得天下,將士皆百戰之餘,以是而取燕、雲,宜易為 力,然趙普輩無敢贊其決者,蓋識天下大勢,且重民 命故也。今承太平之業,父老幸不識兵,雖不得燕雲 地,何闕於漢?」疏奏不省。及燕既平,責監英州清溪鎮。 明年,赦還為郎,尋試中書舍人。建言:「元祐名臣子孫, 久被廢錮,宜少寬之。」宦官譚稹出師河北,以無功廢, 將復進用,璆不肯書行。會山東盜起,州縣不能制,至 河北無見糧,軍士洶洶。璆條奏十事,忤大臣意,罷。紹 興四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 視事,有相挻為亂者,亟捕誅首謀者,撫循其餘,大布 恩信,境內遂安。累遷徽猷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 使。成都舊城多毀圮,璆至,首命修築,俄水大至,民賴 以安。三江有堰,可以下灌眉田百萬頃,久廢弗修,田 萊以荒。璆率都刺史合力修復,竟受其利。眉人感之, 繪像祠於堰所。間遭歲饑,民徙,發倉振活無慮百萬 家。治蜀之政多可紀。有《清溪集》二十卷。

韓肖胄

編輯

按《宋史》本傳:肖胄,字似夫,祁州安陽人。曾祖琦,祖忠 彥,再世為相。父治。肖胄以蔭補承務郎,歷開封府司 錄,與府尹同對殿中,徽宗問其家世,賜同上捨出身, 除衛尉少卿,賜三品服,尋假給事中,充賀遼國生辰 使。既還,時治守相州,請祠,肖胄因乞補外侍疾,詔除 直祕閣、知相州,代其父任。陛辭,帝曰:「先帝詔韓氏世 官於相,卿父子相代,榮事也。」在相四年,王師傅燕。肖 胄策幽薊且有變,宜陰為守備。已而金騎入境,野無 所掠而去。建炎二年,知江州,入為祠部郎,遷左司。嘗 言:「中原未復,所恃長江之險,淮南實為屏蔽。沃野千 里,近多荒廢。若廣修農事,則轉餉可省,兵食可足。」自 是置局建康,行屯田於江淮。又應詔陳五事,曰遠斥 堠,戢戍兵,防海道,援中原,修軍政。擢工部侍郎。時川、 陝馬綱路通塞不常,肖胄請於廣西邑州置司,互市 諸蕃馬,詔行之。時召侍從問戰守計,肖胄條奏千餘 言,帝稱其所對事理簡當。吏部尚書席益歎曰:「援古 証今,切於時用,非世官不能也。」紹興二年,詔百官各 言省費、裕國、強兵息民之策。肖胄言:「天下財賦窠名, 舊悉隸三司,今戶部惟有上供之目而已。問諸路窠 名於戶部,戶部不能悉;問諸州窠名於漕司,漕司不 能悉失一窠名,則此項遂亡。願詔諸路漕司括州縣 出納,可罷罷之,可併併之,立為定籍,漕司總諸州,戶 部總諸路,則無失陷矣。經費之大,莫過養兵,今人亡 而冒請者眾,願立諸軍覆實之法,重將帥冒請之罪, 則兵數得實,餉給不虛,省費裕國,此其大者。生民常 賦之外,迫以軍期,吏緣為姦,斂取百端,復為寇所迫 逐,田桑失時,寇去復業,未及息肩,催科之吏已呼其 門矣。願詔郡邑招集流散,官貸之種,俟及三年,始責 其賦,置籍書之,以課殿最。強兵息民,此其先者。」時多 所采納,又請復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之祀,於是下有 司定一歲祭禮。遷吏部侍郎。時條例散失,吏因為姦。 肖胄立重賞,俾各省記編為條目,以次行之,舞文之 弊始革。陣亡補官得占射差遣,而在部常調人守待 不能注授,且有短使重難。肖胄請陣亡惟許本家用 恩例,異姓候經任收使,遂無不均,且嚴六部出入之 禁,而請託不行。三年,拜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 事,充通問使,以胡松年副之,肖胄慨然受命。時金酋 粘罕專執政,方恃兵強,持和戰離合之策,行人皆危 之。肖胄入奏曰:「大臣各徇己見,致和戰未有定論。然 和乃權時之宜,他日國家安強,軍聲大振,誓當雪此 讎恥。今臣等行或半年不返命,必復有謀,宜速進兵, 不可因臣等在彼而緩之也。」將行,母又語之曰:「汝家 世受國恩,當受命即行,勿以我老為念。」帝稱為賢母, 封榮國夫人。肖胄至金國,金人知其家世,甚重之,往 返纔半年。自帝即位,使者凡六七年未嘗報聘,至是 始遣人偕來。肖胄先北使入對,與朱勝非議不合,力 求去,以舊職知溫州、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五年,詔問 前宰執戰守方略,肖胄言:「女真等軍皆畏服西兵,勁 銳喜戰。今三帥所統多西人,吳玠繼有捷奏,軍聲益 振,敵意必搖。攻戰之利,臣固知之。自荊、襄至江、淮,綿 亙數千里,不若擇文武臣僚按行計度,求險阻之地, 屯兵積糧,則形勢相接。今淮東、西雖命宣撫使,然將 屯置司,乃在江上,所遣偏裨分守,不過資以輕兵,勢 孤力弱,難以責其固志。當移二將於江北,使藩籬可 固。」又言:「諸大將之兵,自主庭戶,更相讎疾,若欲並遣 進攻,宜先命總帥,分以精銳,自成一軍,號令既一,則 諸將疇敢不聽命。畿甸、山東、關河之民,怨金人入骨, 當以安集流亡、私懷歸附為先。今淮南、江東、西荒田 至多,若招境上之人,授田給糧,捐其賦稅,必將接跡 而至。」又奏:「江之南岸,曠土甚多,沿江大將各分地而 屯,軍士舊為農者十之五六,擇其非甚精銳者,使之 力耕,農隙則試所習之技藝,秋成則均以所種之禾

麥,或募江北流徒及江南無業願遷之人分給之,刱
考證
為營屯,止則固守,出則攻討。起知常州,召赴行在,提

舉萬壽觀,尋除僉書樞密院事。和議已定,復命肖胄 為報謝使,接伴者逆於境,謂當稱「謝恩使。」肖胄論難 三四反,遂語塞。既至,金遣人就館議事,肖胄隨問隨 答,眾皆聳聽。其還,給氈車及頓遞宴設,自肖胄始。除 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尋奉祠,與其弟膺胄寓居於 越幾十年,事母以孝聞,弟不至不食。所得恩澤,皆先 給宗族。卒,年七十六,諡元穆。琦守相,作晝錦堂,治作 「榮歸堂」,肖胄又作榮事堂,三世守鄉郡,人以為榮。

李彌大

編輯

按《宋史李彌遜傳》:「彌遜弟彌大,字似矩,登崇寧三年 進士第,以大臣薦,召對,除校書郎,遷監察御史,假太 常少卿,充契丹賀正旦使。時傳聞燕民欲歸漢,徽宗 遣彌大覘之。使還奏所聞有二:或謂彼主淫刑滅親, 種類畔離,女真侵迫,國勢危殆為可取;或謂下詔罪 已,擢用耆舊,招赦盜賊,國尚有人未可取;莫若聽其 自相攻併。」遷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童貫宣 撫永興,走馬承受白鍔恃貫不報師期,朝廷止從薄 責。彌大繳奏,以為邊報不至,非朝廷福。鍔坐除名,彌 大亦出知光州,移知鄂州。召為給事中兼校正御前 文籍詳定官,拜禮部侍郎。金人大舉入侵,李綱定城 守之策,命彌大為參議,與綱不合罷。未幾,除刑部尚 書。初,朝廷許割三鎮𢌿金人,既而遣种師道、師中援 河北,姚古援河東。彌大上疏,乞起河東西境麟、府諸 郡及陝西兵,以濟古之師,起河東路及京東近郡兵, 以濟師道、師中之師,為腹背攻劫之圖。遂除彌大河 東宣撫副使。張師正領勝捷軍,敗於河東,潰歸,彌大 誅之。復遣餘卒援真定,餘卒叛,宣撫罷,命彌大知陝 州。河東破,小將李彥先來謁,言軍事,彌大壯之,留為 將,戍崤、澠間以遏敵。詔遣使召援,彌大未敢進。會永 興帥范致虛糾兵勤王,檄彌大充諸道計議,行至方 城,道阻,乃率眾赴大元帥府。建炎元年,除知淮寧府。 到郡未幾,杜用等夜叛,彌大縋城出,賊散乃還,坐貶 秩。尋詔為吏部侍郎。帝如杭州,命權紹興府,試戶部 尚書兼侍讀。呂頤浩視師,以彌大為參謀官。彌大奏: 「王導、謝安為都督,未嘗離朝廷,今邊圉幸無他,頤浩 不宜輕動。」又言:「已為天子從官,非宰相可辟。乞於諸 軍悉置軍正,如漢朝故事,以察官、郎官為之。陛下必 欲留臣,當別為一司,伺察頤浩過失。」忤旨,出知平江 府。中丞沈與求劾彌大謀間君臣,妄自尊大,奪職歸。 知靜江府,奏廣西邊防利害。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 去。廣西提刑韓璜劾其在靜江日斷強盜死罪,引絞 入斬,貶兩秩。紹興十年卒,年六十一。

柳約

編輯

按《宋史》本傳,「約字元禮,秀州華亭人。大觀三年上舍 進士,試中學官,為霸州教授,徙睦州。入為辟雍正,遷 博士,改宣議郎,充廣親宅宗子博士。約深於經學,屬 辭粹微,大為學者師慕。提舉福建鹽事,召對論內外 學正,次乞罷內外官,列堂曰『投牒求官』,以厚風俗。」授 祕書省校書郎,進著作佐郎、徽州司錄,改通判宿州。 召拜監察御史。靖康初,兼權殿中侍御史。論三鎮不 可棄,改尚書工部員外,進左司員外郎。父憂去官。服 除,以直顯謨閣充御營司參謀官,遷太常少卿。高宗 將幸平江,約疏言:「兵可進毋退,以示怯於敵。」乃以直 龍圖閣知台州。未赴,徙嚴州兼浙西兵馬都監,節制 管內軍馬。當是時,金人大入,杜充擁眾北去,列郡震 恐,莫有奔問官守者。約於橫潰中屹保孤城,悉力捍 禦,境內按堵,則慨然上書,請糾合諸郡,克復吳會。上 嘉其忠,進右文殿修撰,守郡如故。詔以軍興,費出無 藝,吏慢弗虔,柳約獨謹賦輸,率先程督,進秩一等。又 詔:「約郡當兵衝,而能不辭難,不避事,益嚴列柵,保綏 一方,朕甚嘉之。其以約充集英殿修撰。」召入對,獎勞 再三,擢權戶部侍郎。約於是感激盡言,凡例外宣索, 皆執奏不進。論吳幵等罪未正,非所以厲臣節;諸大 將提兵入覲,各名其家,將有尾大不掉之患,皆人不 敢言者。又言:軍興科需百出,望官戶名田過制者,與 編戶均一科敷。請增諸路酒錢,其半令提刑司樁管, 以備「軍費。」皆從之。會高麗請修貢,議遣使報聘。上顧 廷臣無出約右,加試戶部侍郎,充其選,且將大用。當 路忌之,諷言者誣以事,罷為提舉太平觀。居七年,復 祕閣修撰。金人歸侵疆,起知蔡州,被命而往,一無顧 避。既而金人渝平,傳檄河南,守臣皆舉城降,約獨遣 使數輩於武昌,得報而後返。未幾,以敷文閣待制食 祠祿,十有五年,卒,贈四官。約天性至孝,母病甚,泣禱 於天,願損壽以益親壽。母尋愈,約竟先母兩月卒。

盧知原弟法原

編輯

按《宋史》本傳:「知原,字行之,湖州德清人。以父任知歙 縣。因近臣薦,赴都堂審察,累遷梓州路轉運副使。時 承平既久,戎備皆弛,知原招補兵籍,築城亙二十餘 里。王黼當國,費出無藝,知原因疏言之,黼怒,罷去。久 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運副使。過闕入奏,徽宗勉之曰:『卿在蜀道,功效甚休』。遂賜三品服。先是,綱」 運阻於重江,吏卒並緣為姦,知原悉意經理,故先諸 道上京師進一官。尋除直祕閣,為江、淮、荊、浙等路發 運使,升祕閣修撰,提舉河北。以言者劾,褫職歸吏部。 高宗即位,復龍圖閣、知溫州。時葉濃陷建州,揚勍陷 處州,知原繕甲兵,增城浚隍,聲勢隱然。帝東幸,知原 繇海道轉粟及金繒十餘萬,至台州,召見稱獎,擢右 文殿修撰、管內安撫使。在郡四年,民繪像祠之。王師 討范汝為,召為添差兩浙轉運使,罷提舉太平觀。都 督孟庾辟為參謀,改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諫官唐 輝言知原為政乖謬,詔復為都督府參謀官。章再上, 遂以舊職奉祠。紹興十一年十月,卒。弟法原,字立之, 自知雍丘縣積官太府少卿,賜同上捨出身。使遼還, 遷司農卿,賜三品服,為吏部尚書,以官秩、次第、履歷 總為一書,功過殿最,開卷瞭然,吏不能欺。坐王黼累, 罷為顯謨閣待制。紹興元年,提舉臨安洞霄宮。張浚 承制起知夔州,尋為龍圖閣學士、川陝等路宣撫處 置副使,進端明殿學士、川陝宣撫副使。金人攻關輔, 叛將史斌陷興州,諸郡多應者。法原命諸將堅壁,言 戰者斬,眾以為怯。未幾,河東經制使王燮以乏食班 師,法原開關納之,與燮同破斌,復興州。方巨盜充斥, 秦、隴叛兵欲窺蜀,法原極意拊循,嚴為備禦,傳檄諸 路,人心稍安。視山川險阻,分地置將,自洮、岷至階城 關,師古主之,屯通川;文龍至威、茂,劉錡主之,屯巴西, 前後屢捷,上所倍重。會兀朮攻關,為吳玠所敗。法原 素與玠不睦,玠因奏功,訟法原不濟師,不餽糧,不銓 錄立功將士。帝手詔詰問,法原自辯甚力,上頗不直 之,憂恚,卒於軍。始,法原為川、陝宣撫使,上從容謂知 原曰:「朕方以川、陝付法原」,蓋兄弟皆以才見稱於世, 故並用之也。

葛勝仲

編輯

按《宋史》本傳:「勝仲,字魯卿,丹陽人。登紹聖四年進士 第,調杭州司理參軍。林希薦試學官及詞科俱第一, 除兗州教授,入為太學正。上幸學,多獻頌者,勝仲獨 獻賦。上命中書第其優劣,勝仲為首,差提舉議曆所 檢討官,兼宗正丞。始,朝廷以從臣提舉議曆所,至是 代以郭天信,勝仲力請罷之,稍遷禮部員外郎。會御」 史中丞石公弼言僖祖原廟增置殿室,違元豐之舊, 詔禮官議。勝仲建言:「予而復奪,在常人猶難之,況在 天之靈乎?」議者非之。貴知歙州休寧縣,復召為禮部 員外郎,權國子司業。時朝廷命諸生習雅樂,樂成,進 一官,遷太常卿。宋自建隆至治平所行典禮,歐陽修 嘗裒集為書,凡百篇,號《太常因革禮》,詔勝仲續之,增 為三百卷,詔藏太常。及建春宮,以勝仲兼諭德。勝仲 為《仁》《孝》《學》三論,獻之太子。復採春秋、戰國以來歷代 太子善惡成敗之跡,日進數事,詔嘉之。徙太常少卿, 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李彥括田,破產者眾,勝仲請 蠲不當括者,彥怒,劾勝仲,上寢其奏。改湖州,尋徙鄧 州。朱勔先求白雀之屬,勝仲不與,至是媒孽其短,罷 歸。建炎中,范宗尹為相,凡前日以朋附被罪遠貶者, 咸赦還。復知湖州。時群盜縱橫,聲搖諸郡,勝仲修城 郭,作戰艦,閱士卒,賊知有備,引去。歲大饑,發官廩振 之,民賴以濟。紹興元年,丐祠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 諡文康。子立方,官至侍從。孫邲,為右相,自有傳。

沈晦

編輯

按《宋史》本傳:「晦字元用,錢塘人,翰林學士沈遘孫。宣 和間進士,廷對第一,除校書郎,遷著作佐郎。金人攻 汴京,借給事中從肅王樞出,質斡離不軍。金人再攻 也,與之俱南。京城陷,邦昌偽立,請金人歸馮澥等,晦 因得還,真為給事中。高宗即位,言者論晦雖使金艱 苦,而封駮之職不可以賞勞。除集英殿修撰,知信州。」 帝如揚州,將召為中書舍人。侍御史張守論晦為布 衣時事,帝曰:「頃在金營,見其慷慨,士人細行,豈足為 終身累耶?」不果。召知明州,移處州。帝如會稽,移守婺 州。賊成皋入寇,晦用教授孫邦策率民兵數百出城 與戰,大敗。晦欲斬邦策,已而釋之。時浙東防遏使傅 崧卿在城中,單騎往說皋,皋遂降。進徽猷閣待制。以 言者論晦妄用便宜指揮行事,降集英殿修撰、提舉 臨安府洞霄宮。尋復徽猷閣待制、知宣州,移知建康 府。甫踰月,以御史常同論罷。紹興四年,起知鎮江府、 兩浙西路安撫使。過行在,面對,言:「藩帥之兵可用,今 沿江千餘里,若令鎮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有兵 一二萬,以本郡財賦易官田給之。敵至,五郡以舟師 守江,步兵守隘,彼難自渡。假使能渡五郡合擊,敵雖 善戰,不能一日破諸城也。若圍五郡,則兵分勢弱,或 以偏師綴我大軍南侵,則五郡尾而邀之,敵安敢遠 去!」此制稍定,三年後移江北,糧餉器械悉自隨。又自 乞分兵二千及召募敢戰士三千,參用昭義步兵法, 期年後京口便成疆藩。時方以韓世忠屯軍鎮江,不 果用。劉麟入寇,世忠拒於揚州,晦乞促張俊兵為世

忠援。趙鼎稱晦議論激昂,帝曰:「晦誠可嘉,然朕知其
考證
人言甚壯,膽志頗怯,更觀臨事能副所言與否。」然晦

不為世忠所樂。尋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起為廣西經 略兼知靜江府。先是,南州蠻酋莫公晟歸朝歲久,用 為本路鈐轄。羈縻之後遁去,旁結諸峒蠻,歲出為邊 患。晦選諸將羅統戍邊,招誘諸酋,喻以威信,皆詣府 請降,晦犒遺之,結誓而去。自是公晟孤立,不復犯邊。 晦在郡歲買馬三千匹,繼者皆不能及。進徽猷閣直 學士,召赴行在,除知衢州,改潭州,提舉太平興國宮, 卒。晦膽氣過人,不能盡循「法度」,貧時尤甚,故累致人 言,然其當官才具亦不可掩雲。

衛膚敏

編輯

按《宋史》本傳:「膚敏字商彥,華亭人。以上捨生登宣和 元年進士第,授文林郎、南京國子博士,尋改教授。六 年召對,改宣教郎、祕書省校書郎,命假給事中,賀金 主生辰。膚敏奏曰:『彼生辰後天寧節五日,金人未聞 入賀,而反先之,以失國體。萬一金使不來,為朝廷羞。 請至燕山候之。彼若不來,則以幣置境上而已』。」帝可 其奏。既至燕,金賀使果不至,遂置幣而返。七年,復假 給事中以行,及慶源府,逢許亢宗,還語金國事曰:「彼 且大入,其勢不可往。」膚敏至燕,報愈急,眾懼不敢進。 膚敏叱曰:「吾將君命以行,其可止乎!」既至,金國知其 兵已舉,殊不為屈。及將還,金人所答國書,欲以押字 代璽,膚敏力爭曰:「押字豈所以交鄰國?」論難往復,卒 易以璽。及受書,欲令雙跪,膚敏曰:「雙跪乃北朝禮,安 可令南朝人行之哉?」爭辯踰時,卒單跪以受。金人積 不說,中道羈留且半年,至涿州新城,與《幹離》不遇,遣 人約相見,拒之不可,遂語之曰:「必欲相見,其禮當如 何?」曰:「有例。」膚敏笑曰:「例謂趨伏羅拜,此禮焉可用?北 朝止一君耳,皇子郎君雖貴,人臣也;一介之使雖賤, 亦人臣也。兩國之臣相見,而用君臣之禮,是北朝一 國有二君也。」金人氣折,始曰:「唯所欲。」膚敏長揖而入。 既坐,金人出《誓書》示之,膚敏卻不視,曰:「遠使久不聞 朝廷事,此書真偽不可知。」因論用兵事,又以語折之, 幾復為所留。靖康初始還,進三官,遷吏部員外郎。會 高麗遣使來賀,命假太常少卿往接之。朝論欲改稱 宣問使,膚敏曰:「國家厚遇高麗久矣,今邊事方作,不 可遽削其禮,失遠人心,願姑仍舊。」乃復稱接伴使。既 至明州,會京師多難,乃便宜稱詔,厚賜使者遣還。建 炎元年,復命,自劾矯制之罪,高宗嘉賞。遷衛尉少卿。 建議兩河諸郡宜降蠟書,許以世襲,使各堅守。陝西、 山東、淮南諸路,並令增陴浚隍,徙民入城為清野計。 命大臣留守汴京,車駕早幸江寧,帝頗納之。遷起居 舍人,言:「前日金人憑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趙氏者, 不過一二人而已,其他皆屈節受辱,不以為恥。甚者 為敵人斂金帛,索妃嬪,無所不至,求其能詐楚如紀 信者無有也。」及金人偽立叛臣,僭竊位號,在廷之臣, 逃避不從。及約寇退,歸位趙氏者,不過一二人而已, 其他皆委質求榮,不以為愧。甚者為叛臣稱功德,說 符命,主推戴之議,草勸進之文,無所不為,求其擊朱 泚如段秀實者無有也。今陛「下踐祚之初,苟無典刑, 何以立國?凡前日屈節敵人、委質偽命者,宜差第其 罪,大則族,次則誅,又其次竄殛,下則斥之遠方,終身 不齒。豈可猶𢌿祠祿,使塵班列哉!」又言:「今二帝北遷, 寰宇痛心,願陛下愈自貶損,不忘報雪。卑宮室,非飲 食,惡衣服,減嬪御,斥聲樂,以至歲時上壽,春秋錫宴, 一切罷之。雖饗郊廟,亦不用樂。必俟兩宮還闕,然後 復常,庶幾精誠昭格天地,感動人心。」拜右諫議大夫 兼侍讀,言:「行在頗興土木之役,非所以示四方,乞罷 築承慶院、昇陽宮。」又奏:「凡黜陟自中出者,皆由三省 乃得奉行,或戾祖宗成憲者,皆許執奏。」時內侍李志 道以赦恩復保慶軍承宣使,添差入內都知,膚敏極 論罷之。初,欽宗內侍昭慶軍承宣使容機,圍城中時 乞致仕,高宗即位,命起之。膚敏言:「自古帝王,未有求 閹寺於閑退而用者。」遂寢。後父邢煥除徽猷閣待制, 太后兄子孟忠厚顯謨閣直學士,膚敏言非祖宗法。 煥尋換武職,忠厚自若。俄遷膚敏中書舍人,膚敏懇 奏曰:「昔司馬光論張方平不當參知政事,自御史中 丞遷翰林學士。光言:以臣為是,則方平當罷,以臣為 非,則臣當貶。今兩無所問而遷臣,臣所未諭。臣雖不 肖,願附於司馬光。」又言:「事母后莫若孝,待戚屬莫若 恩,勸臣下莫若賞。今陛下順太母以非法非所謂孝, 處忠厚以非分非所謂恩,不用臣言而遷其官非所 謂賞,一舉而三失矣。」帝命宰相諭膚敏曰:「朝廷以次 遷官,非因論事也。」膚敏猶不拜。居家逾月,及忠厚改 承宣使,詔後族勿除從官,膚敏始拜命。又言:「中書根 本之地,舍人所掌,不特演綸而已,凡命令不合公議 者,率封還之。」會膚敏知貢舉,有進士向烈對省試策, 謬稱臣,諫官李處遯乞正考官鹵莽之罪。以集英殿 修撰提舉洞霄宮。或謂膚敏在後省論事,為黃潛善、 汪伯彥所惡,故因事斥之。三年春,召赴行在。時帝次 平江,膚敏入見,言及時事,泣下。帝亦泣曰:「卿今宜知無不言,有請不以時對。」膚敏謝曰:「臣頃嘗三為陛下 言,揚州非駐蹕之地,乞早幸江寧。今錢塘亦非帝王 之都,宜須事定,亟還金陵。」因陳所以守長江之策。帝 善其言。翌日再對,歸得疾,然猶力疾扈蹕至臨安。俄 除刑部侍郎,未拜謁,告歸華亭就醫,許之,遷禮部侍 郎。初,膚敏久疾,臥舟中不能朝。時苗、劉之變,帝未反 正,宰相朱勝非言於隆祐太后,以「膚敏稱疾,坐觀成 敗,無人臣節。」及卒,始明其非偽雲。年四十九,特贈大 中大夫。子仲英、仲傑、仲循。

薛徽言

編輯

按《宋史》本傳:「徽言字德老,溫州人。登進士第,為樞密 院計議官。紹興二年,遣使分行諸路,徽言在選中,以 權監察御史宣諭湖南。時郴、道桂陽旱饑,徽言請於 朝,不待報,即諭漕臣發衡、永米以賑,而以經制銀市 米償之,所刺舉二十人使還,他使皆進擢。宰相呂頤 浩以徽言擅易守臣而移用經制銀,出知興國軍。入」 為郎,遷右司,擢起居舍人。時秦檜與金人議和,徽言 與吏部侍郎晏敦復等七人同拜疏爭之。一日,檜於 上前論和,徽言直前引義固爭,反復數刻,中寒疾而 卒。高宗念之,賻絹百匹,特與遺表恩。

劉才邵

編輯

按《宋史》本傳,「才邵,字美中,吉州廬陵人。其上世鶚,太 宗召見,未及用而卒。嘗憤五季文辭卑弱,倣楊雄《法 言》,著《法語》八十一篇行於世。才邵以大觀二年上舍 釋褐,為贛、汝二州教授,復為湖北提舉學事,管幹文 字。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遷司農寺丞。靖康元年,遷校 書郎。高宗即位,以親老歸侍,居閒十年。御史中丞廖」 剛薦之,召見,遷祕書丞,歷駕部員外郎,遷吏部員外 郎,典侍右選事。先是,宗室注宮觀、岳廟,例須赴部,遠 者或難於行,才邵言:「許經所屬以聞於部,依條注擬」, 行之而便。遷軍器監,既而遷起居舍人,未幾,為中書 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帝稱其能文,時宰忌之,出知漳 州。即城東開渠十有四,為閘與斗門以瀦匯決,溉田 數千畝,民甚德之。兩奉祠,紹興二十五年,召拜工部 侍郎兼直學士院,尋權吏部尚書。以疾請祠,加顯謨 閣直學士。卒,贈通奉大夫。才邵,氣和貌恭,方權臣用 事之時,雍容遜避,以保名節。所著《檆溪居士集》行世。

唐文若

編輯

按《宋史》本傳:「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父庚,在《文苑傳》。文 若少英邁不群,為文豪健。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給 事中勾濤薦自代,詔赴行在所。既至,而勾濤出,不得 見。文若奏書闕下,略曰:『昔漢高慢士,四皓去之,而西 鄙少廉恥之人;光武禮賢,嚴光友之,而東都多節義 之士。陛下屈萬乘之尊,駐蹕東南,兩宮將歸,五路初 復,正宜市朽骨,式怒蛙,以來豪傑與之共治,寧遽惜 此數刻之對耶』?」書奏,翌日,召對便殿,高宗大悅,特旨 改令入官。通判洋州。洋西鄉縣產茶,亙陵谷八百餘 里,山窮險,賦不盡括,使者韓球將增賦以市寵園戶, 避苛斂,轉徙,饑饉相藉,文若力爭之,賦迄不增。再通 判遂寧府,會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發庫錢募 游者,振活甚眾。又力請於朝,除田租二萬一千頃,免 場務稅二十餘所,築長堤以捍水勢,自是無水患。秦 檜死,上訪蜀士於魏良臣,以文若對。二十六年,以光 祿丞召,改祕書郎,為《文思箴》以獻,其略曰:「於赫我皇, 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乃攸寧。 爰整其旅,文王以興,載舞《干羽》,舜仁用成。向戍弭兵, 《春秋》所懲。蕭俛去兵,禍亂乃萌。師則多矣,軍則彊矣。 縱弛不繩,猶曰無人。兵非以殘,以兵休兵。」凡千五百 餘言。自檜主和,朝論諱言兵,故文若以此風焉。遷起 居郎,勸上收用西北人材,以固根本,上深納之,將命 以掌制,時有為宣和執政請恩,為司諫凌哲所彈。文 若喜其直,作《禾黍詩》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為譏 己,劾文若狂誕,出知邵州。上屢為近臣言:「唐文若無 罪,可改近郡。」知饒州,興學宮,減田租奇耗二萬石。又 請歲糴常平、義倉之儲,什三與民平市,農末俱利而 粟不腐,遂以著令。餘干嘗有劇盜,巡尉不能制,文若 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閣,移知溫州。三十一年, 召為宗正少卿。金人犯邊,文若求對,首建大臣節制 江上之議。上諭大臣以文若與虞允文、杜莘老、馬驥 才皆可用,復除起居郎。時諸將北出,捷書日聞,上下 有狃志,獨文若憂之,圖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諭文若 以創業所歷艱苦及敵情反覆甚悉,文若對曰:「願陛 下深察大勢趨策之長,而避其短,無循前代軌轍,則 大善。」未幾,諸軍退守,金主自將,圍大將王權於歷陽, 權遁,淮南盡沒。詔百官廷議,文若畫三策:一請上親 征,二乞遣大臣勞軍,三乞起張浚。工部侍郎許尹是 其言,眾遂列奏上之,不報。文若尋面對,上問曰:「今計 安出?卿熟張浚否?」文若曰:「浚守道篤學,天下屬望。今 四十年,天不死浚嶺海,正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 多,非卿無以發此。」數日,遣楊存中護江上軍,緩親征 之期。起浚知平江府。蓋上以浚雖忠慤喜功,將士多不附。文若復言浚本以孤忠得眾。尋改浚鎮建康府, 將以為江淮宣撫使,中沮之而止。乘輿幸江表,以起 居郎兼給事中、直學士院、同群司居守。駕還,遷中書 舍人。上將內禪,前數日,手詔追崇皇太子所生父。文 若既書黃,因過周必大誦《聖德》,而疑名稱未安,歸白 宰相請更黃,堂吏不可。文若執不已,宰相以聞,詔改 稱本生親,尋又改宗室子偁,其後詔稱皇兄。孝宗嗣 位,張浚以右府都督江、淮軍事,文若時以疾請外,除 敷文閣待制、知漢州,尋改都督府參贊軍事。浚使行 邊,按守備,多所罷行者未還,除知鼎州,改江州。明年, 浚入相,都督府罷。其冬,金復大入,官軍悉戍淮。文若 謂「上流當嚴兵備,以定民志」,奏籍鄉丁五萬,訓練有 法,人倚以固。解嚴,和糴大起,郡之數八萬,文若以民 勞,堅請得減什三。旋請祠,章三上未報。乾道元年卒, 年六十。贈左通奉大夫。

范成大

編輯

按《宋史》本傳:「成大,字致能,吳郡人。紹興二十四年,擢 進士第,授戶曹,監和劑局。隆興元年,遷正字,累遷著 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論其超躐,罷奉祠。起知處 州。陛對,論力之所及者三:曰日力,曰國力,曰天力。今 盡以虛文耗之。上嘉納。處民以爭役囂訟,成大為刱 義役,隨家貧富輸金買田,助當役者,甲乙輪第,至二」 十年,民便之。其後入奏言及此,詔頒其法於諸路。處 多山田,梁天監中,詹、南二司馬作通濟堰,在松陽、遂 昌之間,激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萬畝。堰歲久壞,成 大訪故跡,疊石築防,置隄閼四十九所,立水則上中 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 書。乾道令,以絹計贓估價,輕而論罪重。成大奏:「承平 時,絹匹不及千錢,而估價過倍,紹興初年遞增五分, 為錢三千足。今絹實貴,當倍時直。」上驚曰:「是陷民深 文。」遂增為四千,而刑輕矣。隆興再講和,失定受書之 禮,上常悔之。遷成大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充金 祈請國信使。國書專求陵寢,蓋泛使也。上面諭受書 事,成大乞併載書中,不從。金迓使者慕成大名至,求 巾幘效之。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書式,懷之入。初進 國書,詞氣慷慨,金君臣方傾聽,成大忽奏曰:「兩朝既 為叔姪,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駭 曰:「此豈獻書處耶!」左右以笏標起之,成大屹不動,必 欲書達。既而歸館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 未起也,金庭紛然,太子欲殺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 節而歸。除中書舍人。初,上書《崔寔政論》賜輔臣,成大 奏曰:「御書《政論》,意在飭綱紀,振積敝,而近日大理議 刑,遞加一等,此非以嚴致平,乃酷也。」上稱為知言。張 說除簽書樞密院事,成大當制,留詞頭七日不下,又 上疏言之,說命竟寢。知靜江府。廣西窘匱,專藉鹽利, 漕臣盡取之,於是屬邑有增價抑配之敝。詔復行鈔 鹽,漕司拘鈔錢均給所部,而錢不時至。成大入境曰: 「利害有大於此乎?」奏疏謂:能裁抑漕司彊取之數,以 寬郡縣,則科抑可禁。上從之。數年,廣州鹽商上書,乞 復令客販,宰相可其說,成大出銀錢助之。人多以為 非,下有司議,卒不易成大說。舊法馬以四尺三寸為 限,詔加至四寸以上,成大謂互市四十年,不宜驟改。 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疏言:「吐蕃、青羌兩犯黎 州,而奴兒結、蕃列等尤桀黠,輕視中國。臣當教閱將 兵外,修堡砦,仍講明教閱、團結之法,使人自為戰,三 者非財不可。」上賜度牒錢四十萬緡。成大謂:「西南諸 邊,黎為要」地,增戰兵五千,奏置都監。「路分吐蕃入寇 之路十有八,悉築柵分戍。奴兒結擾安靜砦,發飛山 軍千人赴之,料其三日必遁」,已而果然。白水砦將王 文才私娶蠻女,常導之寇邊,成大重賞檄群蠻,使相 疑貳,俄禽文才以獻,即斬之。蜀北邊舊有義士三萬, 本民兵也,監司、郡守雜役之,都統司又俾與大「軍更 戍」,成大力具其不可,詔遵舊法。蜀知名士孫松壽年 六十餘,樊漢廣甫五十九,皆掛冠不仕,表其節,詔召 之,皆不起。蜀士由是歸心。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 用所長不拘小節,其傑然者露章薦之,往往顯於朝, 位至二府。召對,除權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兩月為 言者所論。奉祠,起知明州,奏罷海物之獻。除端明殿 學士,尋帥金陵,會歲旱,奏移軍儲米二十萬振饑民, 減租米五萬。水賊徐五竊發,號「靜江大將軍」,捕而戮 之。以病請閑,進資政殿學士,再領洞霄宮。紹興三年, 加大學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上嘗命 陳俊卿擇文士掌內制,俊卿以成大及張震對。自號 石湖,有《石湖集》、「《攬轡錄》《桂海虞衡集》」行於世。

張孝祥

編輯

按《宋史》本傳:「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人。讀書一過目 不忘,下筆頃刻數千言。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里選。 紹興二十四年,廷試第一。時策問師友淵源,秦塤與 曹冠皆力攻程氏專門之學,孝祥獨不攻。考官已定, 塤冠多士,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讀塤策皆秦 檜語,於是擢孝祥第一,而塤第三,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諭宰相曰:「張孝祥詞翰俱美。」先是,上 之抑塤而擢孝祥也,秦檜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 祁與胡寅厚,檜素憾寅,且唱第後,曹泳揖孝祥於殿 庭,以請婚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於是風言者誣祁 有反謀,繫詔獄。會檜死,上郊祀之二日,魏良臣密奏 散獄釋罪,遂以孝祥為祕書省正字。故事,殿試第一 人,次舉始召。孝祥第甫一年得召,由此。初對百言,乞 總攬權綱,以盡更化之美又言:「官吏忤故相意,並緣 文致,有司觀望鍛鍊而成罪,乞令有司即改正。」又言: 「王安石作《日錄》,一時政事,美則歸己。故相信任之專, 非特安石。臣懼其作《時政記》,亦如安石專用己意。乞 取已修《日曆》,詳審是正,黜私說以垂無窮。」從之。遷校 書郎。芝生太廟,孝祥獻文曰:「原芝以大本未立為言, 且言芝在仁宗、英宗之室,天意可見。乞早定大計。」遷 尚書禮部員外郎,尋為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初,孝 祥登第,出湯思退之門,思退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 退素不喜汪澈,孝祥與澈同為館職。澈老成重厚,而 孝祥年少氣銳,往往陵拂之。至是,澈為御史中丞,首 劾孝祥姦不在盧杞下,孝祥遂罷,提舉江州太平興 國宮。於是湯思退之客稍稍被逐。尋除知撫州,年未 三十,蒞事精確,老於州縣者所不及。孝宗即位,復集 英殿修撰,知平江府。事繁劇,孝祥剖決,庭無滯訟。屬 邑大姓並海囊橐為姦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糓粟 數萬。明年,吳中大饑,迄賴以濟。張浚自蜀還朝,薦孝 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為湯思退所知,及受浚薦,思 退不說。孝祥入對,乃陳:「二相當同心戮力,以副陛下 恢復之志。且靖康以來,惟和、戰兩言,遺無窮禍,要先 立自治之策以應之。」復言「用才之路太狹,乞博採度 外之士,以備緩急之用。」上嘉之。除中書舍人,尋除直 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俄兼領建康留守。言者 改除敷文閣待制,留守如舊。會金再犯邊,孝祥陳金 之勢,不過欲要盟。宣諭使劾孝祥,落職罷。復集賢殿 修撰、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治有聲績,復 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為政簡易,時以威濟之,湖南 遂以無事。復待制,徙知荊南、湖北路安撫使。築守金 隄,自是荊州無水患。置萬盈倉,以儲諸漕之運。請祠, 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 有「用才不盡」之歎。孝祥俊逸,文章過人,尤工翰墨,嘗 親書奏劄,高宗見之曰:「必將名世。」但渡江初,大議惟 和戰,張浚主復讎,湯思退祖秦檜之說,力主和。孝祥 出入二人之門而兩持其說,議者惜之。

李植

編輯

按《宋史》本傳:「植字元直,泗州臨淮人。幼明敏篤學,兩 舉於鄉。從父中行客穌軾門,太史晁無咎見之曰:『此 國士也』。以女妻焉。靖康初,高宗以康王開大元帥府, 湖南,向子諲轉運京畿。時群盜四起,餉道阨絕,環視 左右,無足遣者。有以植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 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餘眾」, 自淮入徐趨濟,凡十餘戰,卒以計達。時高宗駐師鉅 野,聞東南一布衣統眾而至,士氣十倍,首加勞問。植 占對詳敏,高宗大悅,親賜之食,曰:「得一士如獲拱璧, 豈特軍餉而已!」承制授承直郎,留之幕府。植三上表 勸進,願蚤正大寶,以定人心,以應天意,三降手札獎 諭,植感激知遇,言無不盡,為汪伯彥、黃潛善所忌。高 宗既即位,為東南發運司幹辦公事,尋以奉議郎知 潭州湘陰縣。經楊麼蕩析,植披荊棘,立縣治,發廩粟, 振困乏,專以撫摩為急。丞相張浚督師江上,知植才, 薦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盜馬友、孔彥舟未平,植請 修戰艦,習水戰,分軍馬為左右翼,大破彥舟伏兵,誅 馬、友,二盜平。浚以破賊功上於朝,轉朝奉大夫、通判 荊南府。秩滿,除尚書戶部員外郎。時秦檜當國,凡帥 府舊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國,植即丐祠奉親,寓居長 沙之醴陵,十有九年,杜門不仕。檜死,子諲以戶部尚 書居邇列,語及《龍飛舊事》,識植姓名,除戶部郎中。召 植,始入見,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每辭, 願便養。除知桂陽軍。丁母憂,歸葬,哀毀,廬墓,有白鷺 朱草之祥。劉鎮遺之書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服 闋,參政錢端禮薦差知瓊州。陛辭,帝慨然曰:「卿老矣, 瓊管遠在海外。」改知徽州。徽俗崇尚淫祠,植首以息 邪說、正人心為事,民俗為變。轉朝請大夫、直祕閣,改 知鎮江府,遷江淮荊湘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公事。踰 年,金人敗盟,朝廷將大舉,以植漕運有才略,授直敷 文閣、京西、河北路計度轉運使。植措畫有方,廷議倚 重。乾道元年,遷提刑江西。二年,直寶文閣、江南東路 轉運使兼知建康軍府兼本路安撫使、主管行宮留 守司事。植上書極言防江十策,其略曰:「保荊、襄之障, 以固本根;審中軍所處,以俟大舉。蒐選彊壯以重軍 勢,度地險阨以保居民;避敵所長,擊其所短。金人降 者,宜加賞勸。」皆直指事宜,不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 以太府卿召赴闕。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寶

文閣學士致仕還湘。時胡安國父子家南嶽下,劉錡
考證
家湘潭,相與往還講論,言及國事,必憂形於色,始終

以和議為恨。年七十有六卒。有文集十卷,題曰《臨淮 集》。廬陵胡銓為之序,諡忠襄。子五人:汝虞,知桃源縣; 汝士,朝奉大夫、知黃州;汝工,知昌化軍。

汪大猷

編輯

按《宋史》本傳:「大猷,字仲嘉,慶元府鄞縣人。紹興七年, 以父恩補官,授衢州江山縣尉,曉暢吏事。登十五年 進士第,授婺州金華縣丞。爭財者諭以長幼之禮,悅 服而退。李椿年行經界法,約束嚴甚,檄大猷覆視龍 遊縣,大猷請不實者得自陳,毋遽加罪。改建德,遷知 崑山縣。丁父憂,免喪,差總領淮西、江東錢糧幹官,改」 幹辦行在諸司糧料院。參知政事錢端禮宣諭淮東, 辟幹辦公事,充參議官。遷大宗丞兼吏部郎官,又兼 戶部右曹。入對,言:「總覈名實,責任臣下,因才而任,毋 違所長,量能授官,毋拘流品。」孝宗顧謂左右曰:「疏通 詳雅而善議論,有用之才也。」除禮部員外郎。丞相洪 適薦兼吏部侍郎,仍遷主管左選。莊文太子初建東 宮,兼太子左諭德,侍講,兩日一講《孟子》,多寓規戒。太 子嘗出龍大淵禁中所進侍燕樂章,諭宮僚同賦。大 猷曰:「鄭、衛之音,近習為倡,非講讀官所當預。」白於大 子而止。遷祕書少監,修《五禮會要》。金人來賀,假吏部 尚書,為接伴使,尋兼權刑部侍郎,又兼崇政殿說書, 又兼給事中。孝宗清燕,每訪政事,嘗曰:「朕每厭宦官 女子之言,思與卿等款語,欲知朝政闕失,民情利病。 苟有所聞,可極論之。」大猷遂陳耆長雇直隸總經制 司,並緣法意,使里正兼催科之役,厲民為甚。又論亭 戶未嘗煮鹽,居近場監,貸錢射利,隱寄田產,害及編 氓,宜取一等以上充役。又論:賜田勳戚,豪奪相先,陵 轢州縣,惟當賜金,使自求之。又論:「沒入貲產,止可行 於強盜、贓吏,至於倉庫綱運之負陷者,惟當即其業 收租以償,既足則給還,使復故業。」轉對,言捕酒之害, 及居官者不得鑄銅為器,上嘉獎曰:「卿前後所言,皆 今日可行之事。」權刑部侍郎,升侍講。言:「有司卒用新 制,棄舊法,輕重舛牾,無所遵承,使舞文之吏時出以 售其姦。請明詔編纂。」書成上進,上大悅。尚書周執羔、 韓元吉、樞密劉珙以彊盜率不處死,無所懲艾。右司 林栗謂:「太祖朝,彊盜贓滿三貫,死無首從,不問殺傷; 景祐增五貫,固從寬。今設六項法,非手刃人例,奏裁 黥配,何所懲艾?請從舊法,贓滿三貫者斬。」大猷曰:「此 吾職也。」遂上奏曰:「彊盜烏可恕,用舊法而痛懲之,固 可也。天聖以來,益用中典,寖失禁姦之意。今所議六 項法,犯者以法行之,非此而但取財,惟再犯者死,可 謂寬嚴適中。若皆寘之死地,未必能禁其為盜。盜知 必死,將甘心於事主矣。望稍開其生路。」乃奏:用六項 法則死者十七人,用見行法則十四人,舊法則百七 十人俱死。遂從大猷議,借吏部尚書為賀金國正旦。 使至旴,𣅿得叩榜云:「彊盜止用舊法,罷六項法。」還朝, 自劾求去。上聞之,復行六項法。改權吏部侍郎兼權 尚書。夜傳旨學士院,出唐沈既濟《論選舉事》,曰:「今日 有此敝,可行與否?詰旦,當面對,即奏事與今異。敝雖 似之,言則難行。」上曰:「卿言甚明。」既郊,差充鹵簿使,以 言去,授敷文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毗 舍邪嘗掠海濱居民,歲遣戍防之,勞費不貲。大猷作 屋二百區,遣將留屯。久之,戍兵以真臘大賈為毗舍 邪犯境,大猷曰:「毗舍邪面目黑如漆,語言不通,此豈 毗舍邪耶?」遂遣之。故事,蕃商與人爭鬥,非傷折罪,皆 以牛贖。大猷曰:「安有中國用島夷俗者?苟在吾境,當 用吾法。」三佛齊請鑄銅瓦三萬,詔泉、廣二州守臣督 造付之。大猷奏:「法,銅不下海,中國方禁銷銅,奈何為 其所役?」卒不與。進敷文閣直學士,留知泉州。踰年,提 舉太平興國宮,改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以大暑,討 永新禾山洞寇不利,自劾,降龍圖閣待制,落職,南康 軍居住。提舉太平興國宮,復龍圖閣待制,提舉上清 太平宮,復敷文閣待制,升學士,沒,贈二官。大猷與丞 相史浩同里,又同年進士,未嘗附麗以千進,浩深歎 美之。好周施,敘宗族、外族為「興仁錄。」率鄉人為義莊 二十餘畝以為倡,眾皆欣勸。所著有《適齋存槁》《備忘 訓鑒》等書。

蔡洸

編輯

按《宋史》本傳:「洸字子平,其先興化仙遊人,端明殿學 士襄之後,徙霅川。父伸,左中大夫。洸以蔭補將仕郎, 中法科,除大理評事,遷寺丞,出知吉州。召為刑部郎, 徙度支,以戶部郎總領淮東軍馬錢糧,知鎮江府。會 西溪卒移屯建康,舳艫相御。時久旱,郡民築陂瀦水 灌溉,漕司檄郡決之,父老泣訴,洸曰:『吾不忍獲罪百 姓也』。」卻之。已而大雨,漕運通,歲亦大熟。民歌之曰:「我 瀦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奪,蔡公是賴。」就除司農少 卿。言:「鎮江三邑稅戶、客戶,輸丁各異,請為一體,不得 自為同異。所輸丁絹,依和買之直計尺折納,人給一 鈔,官自買絹起發,公私皆便。」上嘉納。以戶部侍郎召 試吏部尚書,移戶部。上謂侍臣曰:「朕以版曹得人為喜。」洸常言:「財無滲漏,則不可勝用。」未幾,求去,除徽猷 閣學士、知寧國府。陛辭,賜坐,上慰勞曰:「卿面有火色, 風證也。朕有二方賜卿。」洸謝,即奉祠以歸。卒,年五十 七。洸事親孝,曾祖襄未易名,請於朝,賜諡忠惠。所得 奉,每以振親戚之貧者。去朝之日,囊無餘貲,至售所 賜銀鞍韉治行,人服其清潔雲。

周淙

編輯

按《宋史》本傳:「淙字彥廣,湖州長興人。父需,以進士起 家,官至左中奉火夫。淙幼警敏力學,宣和間,以父任 為郎,歷官至通判建康府。紹興三十年,金渝盟,邊事 方興,帥守難其選,士夫亦憚行。首命淙守滁陽。未赴, 移越州,又徙濠梁。淮楚舊有並山水置砦自衛者,淙 為立約束,結保伍。金主亮傾國犯邊,民賴以全活者」 不可勝計。除直祕閣,再任。孝宗受禪,王師進取虹縣, 中原之民翕然來歸,扶老攜幼,相屬於道。淙計口給 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處以室廬,人人感悅。張浚視 師,駐於都梁,見淙謀,輒稱歎,且曰:「有急,公當與我俱 死。」淙亦感激,至謂頭可斷,身不可去。浚入朝,悉陳其 狀,上嘉歎不已。進直徽猷閣,帥維揚。會錢端禮以尚 書宣諭淮東,復以淙薦,進直顯謨閣。時兩淮經踐蹂, 民多流亡,淙極力招輯,按堵如故。勸民植桑柘,開屯 田,上亦專以屬淙,屢賜親札。淙奉行益力,進直龍圖 閣,除兩浙轉運副使。未幾,知臨安府。上言:「自古風化 必自近始。陛下躬履節儉,以示四方,而貴近奢靡,殊 不知革。」乃條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納之,降詔獎諭,賜 金帶。臨安駐蹕歲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 淙請疏浚。工畢,除祕閣修撰,進右文殿修撰,提舉江 州太平興國宮以歸。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閣待制,起 知寧國府。趣入奏,上慰撫逾渥。魏王出鎮,移守婺州。 明年春,復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積階至右中 奉大夫,封長興縣男。

吳芾

編輯

按《宋史》本傳:「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舉進士第,遷祕 書正字,與秦檜舊故。至是,檜已專政,芾退然如未嘗 識公坐旅進揖而退。檜疑之,風言者論罷,通判處、婺、 越三郡,知處州。處舊苦丁絹重,芾損之,以新丁補其 額。何溥薦芾材中御史,除監察御史。時金將敗盟,芾 勸高宗專務修德,痛自悔咎,延見群臣,俾陳闕失,求 合乎天地,無愧乎祖宗,則人心說服,天亦助順矣。」上 韙其言。遷殿中侍御史。兩淮戰不利,廷臣爭陳退避 計。芾言:「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進為上策,退為無策。」既 而金主亮薨,上疏勸親征。車駕至建康,芾請遂駐蹕 以係中原之望,高宗納其說。會有密啟還東者,下侍 從、臺諫議。芾言:「今欲控帶襄、漢,引輸湖、廣,則臨安不 如建康便;經理淮甸,應接梁、宋,則臨安不如建康。近 議者徒悅一時扈從思歸之人,非為國計。臣恐回鑾 之後,西師之聲援不接,北土之謳吟絕望矣。」又言:「去 歲兩淮諸城,望風奔潰,無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檜壅 塞言路,挫折士氣之餘毒也。能反其道,則士氣日振, 而見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孝宗初即位,陛辭,陳 裴垍對:「唐憲宗為治,先正其心,以為臨御之初,出治 大原,無越於此。」上嘉納。至郡,勸民義役。金華長仙鄉 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產,相次執役幾二十年。 芾輿致十一人者,與合宴,更其鄉曰循理,里曰信義, 以褒異之。知紹興府。會稽賦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攢 宮在,奏免支移折變。鑑湖久廢,會歲大饑,出常平米 募饑民浚治。芾去,大姓利於田,湖復廢。權刑部侍郎, 遷給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閣直學士知臨安府。 內侍家僮毆傷酒家保,芾捕治之,徇於市,權豪側目。 執政議以芾使金,復除吏部侍郎,且議以龍大淵為 副。芾曰:「是可與言行事者耶?」語聞,得罷不行。下遷禮 部侍郎,力求去,提舉太平興國宮。時芾與陳俊卿俱 以剛直見忌,未幾,俊卿亦引去。中書舍人閻安中為 孝宗言:「二臣之去,非國之福。」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 姑溪、歷陽築者久役潰歸,聲言欲趨郡境。芾呼至城 下,厚犒遣之,而密捕倡亂者繫獄以聞,詔褒諭。知隆 興府。芾前後守六郡,各因其俗為寬猛,吏莫容姦,民 懷惠利。再奉太平祠,屢告老,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 後十年卒,年八十。嘗曰:「視官物當如己物,視公事當 如私事,與其得罪於百姓,寧得罪於上官。」立朝不偶 晚,退閑者十有四年。自號湖山居士,為文豪健俊整, 有表奏五卷,詩文三十卷。

周執羔

編輯

按《宋史》本傳:「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人。宣和六年,舉 進士,廷試,徽宗擢為第二,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 學博士。建炎初,乘輿南渡,自京師奔詣揚州不及,遂 從隆祐太后於江西,還覲會稽。尋以繼母劉疾,乞歸 就養,調撫州宜黃縣丞。時四境俶擾,潰卒相挻為變, 令大恐,不知所為,執羔諭以禍福,皆斂手聽命。既又 誅其黨,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紹 興五年,改秩,通判湖州。丁母憂,服闋,通判平江府。召為將作監丞。明年春,遷太常丞。會始議建明堂,大樂 久廢不修,詔奉常習肄之,訪輯舊聞,庀閱工器,製作 始備。累遷右司員外郎。八月,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 生辰使。往歲奉使官得自辟其屬,賞典既厚,願行者 多納金以請,執羔始拒絕之。使還,兼權吏部侍郎。請 賜新進士聞喜宴於禮部,從之。軍興廢此禮,至是,乃 復同知貢舉。舊例,進士試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 又四試禮部下,始特奏名推恩。秦檜既以科第私其 子,士論讙譁,為減三年以悅眾。執羔言「祖宗法不可 亂。」繇此忤檜,御史,劾罷之。又六年,起知眉州,徙閬州, 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夔部地接蠻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帥請遣兵致討。執羔謂曰:「朝廷 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 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三 十年,知饒州,尋除敷文閣待制。乾道初,守婺州。召還, 提舉佑神觀兼侍講。首進二說,以為王道在正心誠 意,立國在節用愛人。二年四月,復為禮部侍郎。孝宗 患人才難知,執羔曰:「今一介干進,亦蒙賜召,口舌相 高,殆成風俗,豈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 侍經筵,自言:學《易》知數,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 上惻然,即拜本部尚書,升侍讀,固辭,不許。方士劉孝 榮言《統元曆》差,命執羔釐正之。執羔用劉義叟法,推 日月交食,考五緯贏縮,以紀氣朔寒溫之候;撰《曆議》 《曆書》《五星測驗》各一卷,上之。上嘗問豐財之術,執羔 以為「蠹民之本,莫甚於兵。古者興師十萬,日費千金。 今尺籍之數,十倍於此,罷癃老弱者幾半,不汰之,其 弊益深。」論:「和糴本以給軍興,豫凶災,蓋國家一切之 政,不得已而為之。若邊境無事,妨於民食而務為聚 斂,可乎?舊糴有常數,比年每郡增至一二十萬石。今 諸路枯旱之餘,蟲螟大起,無以供常稅,況數外取之 乎?宜視一路一郡一縣豐凶之數輕重行之,災甚者 蠲之可也。」上矍然曰:「災異如此,乃無一人為朕言者。」 即詔從之。充安恭皇后菆宮按行使,日與閹人接,卒 事未嘗交一談,閹亦服其長者,不怨也。拜疏求去,上 謂輔臣曰:「朕惜其老成,宜以經筵留之。」除寶文閣學 士、提舉佑神觀。上曰:「遂除龍圖可也。」經筵二年,每勸 上以辨忠邪、納諫爭,上深知其忠。明年三月告老,上 諭曰:「祖宗時,近臣有年踰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 命卻其章。閏月,復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詔提舉江州 太平興國宮,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公卿祖帳都門 外,搢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饑盜起,執羔陛辭,以為 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乾道六年卒, 年七十七。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 吏風,手不釋卷,尤通於《易》。

李蘩

編輯

按《宋史》本傳:「蘩字清叔,崇慶晉原人。第進士,為隆州 判官,攝綿州。歲侵,出義倉穀賤糶之,而以錢貸下戶, 又聽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楮衣,親衣食之,活十萬 人。明年,又饑卭,蜀、彭、漢、成都盜賊蜂起,綿獨按堵。知 永康軍,移利州,提點成都路刑獄兼提舉常平。歲凶, 先事發廩蠲租,所活百七十萬人。知興元府,安撫利」 州東路。漢中久饑,劍外和糴,在州者獨多。蘩嘗匹馬 行阡陌間,訪求民瘼,有老嫗進曰:「民所以饑者,和糴 病之也。」泣數行下。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悅。徙倉部 員外郎,總領四川賦財軍馬錢糧,升郎中。淳熙三年, 廷臣上言:「四川歲糴軍糧,名為和糴,實科糴也。」詔制 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聞。蘩奏:「諸州歲糴六十萬 石,若從官糴,歲約百萬緡。如於經費之中,斟酌損益, 變科糴為官糴,貴賤眂時,不使虧毫忽之價;出納視 量,勿務取圭撮之贏,則軍不乏興,民不加賦。」乃書利 民十一事上之。前後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 天子降詔難問者凡八,訖如其議。民既樂與官為市, 遠邇讙趨,單餉坐給,而田裡免科糴,始知有生之樂。 會歲大稔,米價頓賤,父老以為三十年所無,梁、洋間 繪蘩像祠之。范成大《驛疏》言:「關外麥熟,倍於常年,實 由罷糴,民力稍紓,得以盡於農畝。」孝宗覽之,曰:「免和 糴一年,田間和氣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 守太府少卿。范成大召見,孝宗首問糴事可久行否? 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悅 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上意方嚮用,而蘩亦欲奏蠲 監酒、和買之弊,以盡滌民害。會有疾卒。詔以蘩能官, 致仕恩外,特與遺表,擇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初,蘩 宰眉山,校成都漕,試,念吳氏世襲兵柄,必稔蜀亂。發 策云:「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為患者。以武、宣之明,不 能銷大臣握兵之禍;以憲武之烈,不能收藩鎮握兵 之權。危劉氏,殲唐室,鮮不由此。」吳挺以為怨。後蘩總 餉事,挺謬奏軍食觕惡。孝宗以問蘩,蘩緘其樣以進, 挺之妄遂窮。踰三十年,吳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誅曦, 每語人云:「吾等焦頭爛額耳,孰如李公先見者乎?」蘩 講學臨政,皆有源委。所著書十八種,有《桃溪集》一百 卷

王庶

編輯

按《宋史》本傳:「庶字子尚,慶陽人。崇寧五年,舉進士第, 改秩知涇州保定縣。以种師道薦,通判懷德軍。契丹 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詔師道受降。庶謂師道 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 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宣和七年,金果 入寇,大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將無如種師 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邦彥以語蔡 攸,攸不然,以庶為陝西通判兼制置解鹽事。疆事益 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 自副。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 府。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陞龍圖閣待制,節制陝 西六路軍馬。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 守宗澤承制以庶權陝西制置使。會宣諭使謝亮入 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 高必大舉。盍仗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復。」亮 不能從。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寧,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 潼關,秦、隴皆震。庶傳檄諸路,會期討賊。涇原統制曲 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金 人知端與庶不協,併兵寇鄜、延。庶在坊州聞之,夜趨 鄜延以遏其衝。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 乃自當延安路。時端盡統涇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 訖不行,遂陷延安,語在《端傳》。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 往援,觀察使王燮亦將所部發興元。庶至甘泉,而延 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將百騎馳至 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 比至,帳下僅數騎,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 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 誰愛其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 寧州,見謝亮曰:「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 出疆之義,得以專之,請誅庶。」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 臣而擅誅於外,是跋扈也,公則自為之。」端沮而歸,乃 奪庶節制使印,又拘縻其官屬。會詔庶守京兆,庶先 以失律自劾得罷。丁內艱,時張浚自富平敗歸,始思 庶及端之言可用,乃並召之。庶地近先至,力陳撫秦 保蜀之策,勸浚收熙河、秦鳳之兵,扼關、隴以為後圖。 浚不納。求終制,不許,乃版授參議官。浚念端與庶必 不相容,端未至,但復其官,移恭州。庶因謂浚曰:「端有 反心。」浚亦畏端得士,始有殺端意矣。語在《端傳》。紹興 五年,起復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庶以士卒單寡, 籍興、洋諸邑及三泉縣彊壯,兩丁取一,三丁取二,號 「義士。」日閱於縣,月閱於州,厚犒之。不半年,有兵數萬。 浚言於朝,陞徽猷閣直學士。有讒於浚者,徙庶知成 都,改嘉州。明年,浚劾庶輕率傾險,落職奉祠。尋起知 遂寧,固避得請。六年,除湖北安撫使、知鄂州。趨闕,上 因燕見,庶言:「陛下欲保江南無所事,如曰紹復大業, 都荊為可。荊州左吳右蜀,利盡南海,前臨江、漢,出三 川,涉大河,以圖中原,曹操所以畏關羽者也。」上大異 之。復顯謨閣待制、知荊南府、湖北經略安撫使,又復 直學士。七年十月,以兵部侍郎召。明年春,入對,上曰: 「召卿之日,張浚已去,趙鼎未來,此朕親擢,非有左右 之助。」庶頓首謝,因奏:「恢復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 聽,在欲速,在輕爵賞,是非邪正混淆。誠能賞功罰罪, 其誰不服?昔漢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奪其費, 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又口陳手畫秦、蜀利害。上大 喜,即日遷本部尚書。閱月,拜樞密副使。議者乞遣重 臣行邊,遂命庶措置江淮邊防。京湖宣撫使岳飛聞 庶行邊,遺書曰:「今歲若不出師,當納節請閒。」庶壯之。 庶還朝,論金人變詐,自渝海上之盟,因及飛納節之 語。當是時,秦檜再相,以和戎為事。金使烏陵思謀至, 詔趣庶還。庶力詆和議,乞誅金使,其言甚切。金又遣 蕭通古來許割地,還梓宮,歸太后。庶曰:「和議之事,臣 所不知。」凡七疏乞免官,乃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御 史中丞勾龍如淵劾庶本趙鼎所薦,欺君罔上。庶罷 歸,至九江,被命奪職,徙家居焉。十三年,御史胡汝明 論庶譏訕朝政,責嚮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至貶 所卒。孝宗思庶言,追復其官,諡「敏節。」子六人。之奇,乾 道中,知樞密院事。

張運

編輯

按《宋史》本傳,「運字南仲,信之貴溪人,唐宰相文瓘之 後。父貫,右通直郎,累贈太中大夫。運年二十五,以太 學生登宣和三年進士第,賜同上捨出身,調桂陽監 鹽山縣丞。縣闕,令運攝縣事。縣與諸獠接壤,因俗為 治,吏民安之。臨武寇與諸獠合,大剽掠,運親帥兵禽 之。遷潭州攸縣尉。高宗南渡,劇賊王在據岐山,潭帥」 徵兵戍岳,運將二千人先至岳。賊平,改臨江新淦丞。 縣新被兵,令不能支,沿江撫諭使張匯劾罷之,以運 攝縣事。運撥煨燼,考版籍,正租賦,數月之間,敝除而 民定。紹興五年,通判鼎州。賊楊麼、黃誠擁眾數萬,殘 破城邑,跳梁湖北。高宗遣張浚以都督董師、岳飛以招討,舉兵擊之,賊率輕銳徑趨武溪南興,以臨鼎州, 城中大震。運與太守程昌寓勒兵登城,控扼上下,以 張其勢,賊宵潰。澧賊雷德進柵險稱亂,帥檄運討之。 運將都統梁吉等率兵直擣其巢,破四十二柵,降其 眾,移貳濡須。金人犯廬、壽等州,大將駐兵淮壖以拒 之,運給餉未嘗乏絕。歲餘,以親老還江東,寓居鄱。既 而丁母及父憂,服除,起知桂陽監,五月而境內稱治, 與部使者奏升監為軍。大修庠序之教,祠漢以來守 令有功德於桂陽者衛颯、唐羌等七人於學,刻《續顏 氏家訓》《四時纂要》等書,散之民間,使之修德而務本。 召入對,除知達州。方大旱,入境而雨,奏除病民五事, 召為度支郎中。臨安樓店務錢歲三十餘萬緡,請以 十萬「歸省額。戶部所儲三佛齊國所貢乳香九萬一 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餘萬緡,請分送江、浙、荊湖漕 司賣之,以糴軍餉。」及陳諸路綱運七弊,《懲革十術》,遠 近遞輸,以均勞逸,事皆施行。兼樞密院檢詳,遷軍器 監,尋改大理少卿。請正兩浙鹽法,以寬私鬻之禁。紹 興永裕、昭慈二陵官地與民犬牙相入,請「縣重價,聽 民持券獻納,以免誤犯之罪。」尤明於治獄,獄為之空。 拜刑部侍郎,言:「諸斥逐累赦未還者,宜從湔洗。諸申 請條制,多重復牴牾,失於太煩;諸編置不以赦原、不 以蔭論之類,失於太重。外路刑獄,《三經翻異》,移送大 理,刀鋸數施,非所以示遠。及諸不便。」皆從之。又請廣 儲蓄,興鼓鑄,修屯田,作鄉兵,亦皆聽納。兼權戶部侍 郎。時久雨傷蠶麥,及邊報有警,詔侍從、臺諫陳弭災 禦侮之策。運言:「天災人事,有甚可畏而不足畏者,視 吾政之修不修;有甚可憂而不足憂者,視吾自治之 善不善,宜及邊淮建三大鎮以守之。」會金人渝盟,特 遷戶部侍郎,以專餽餉。丞相陳康伯議遣李寶自四 明控制海道,眾論紛紜,運直入贊決,以為上策,金人 果敗走。因上疏「乞降詔撫將士,蠲租賦,遣信使,結豪 傑,堅城守,督漢中將士趨關陝以制其後。置四鎮三 帥於兩淮、襄、漢之間以為內固,以圖進取」,以御營隨 軍都轉運使。從上勞師江上。及駕還,因入對,固請補 外,乃授集英殿修撰,出知太平州。當兵饑疾癘之餘, 殫勞徠安輯之方,嚴斥堠攻守之備,理財賦,造戰艦, 繕甲兵,申禁令,民賴以安。孝宗既受禪,運亦請老,以 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授廣東經略, 不赴,乃復祠祿。乾道七年,鄱大饑,運首發粟二千石 以振之,自是民爭出粟以濟。連上章致政,不許。以疾 卒。贈少師、左光祿大夫,官其後三人,嘉定六年,贈開 府儀同三司。

莫濛

編輯

按《宋史》本傳:「濛字子濛,湖州歸安人。以祖蔭補將仕 郎,兩魁法科,累官至大理評事,提舉廣南市舶。張子 華以贓敗,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熹、鄭 時中受子華賂,計直數千緡。還朝除大理寺正。吏部 火,連坐者數百人,久不決,命濛治之。濛察最可疑者 留於獄,出餘人為耳目以蹤跡之,約三日復來,遂得」 其實,繫者乃得釋。黃州倅奏親擒盜五十餘人,上命 濛窮竟,既至,咸以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倅至庭,詢 竊發之由,鬥敵之所,遠近時日,悉皆牴牾,折之,語塞, 濛具正犯數人奏上,餘釋之。上諭輔臣曰:「莫濛非獨 曉刑獄,可俾理金穀。」除戶部員外郎。朝廷遣濛措置 浙西、江淮沙田蘆場,上語之曰:「得此可助經費,歸日 以版曹處卿。」濛多方括責,得二百五十三萬七千餘 畝。言者論其丈量失實,徵收及貧民,責監饒州景德 鎮。起知光化軍。諜知金渝盟,郡乏舟,眾以為慮,濛力 為辦集,及敵犯境,民賴以濟。時餉餽急,除淮南轉運 判官,濛遷延不之任,右司諫梁仲敏劾其慢命,罷官 勒停。宣諭使汪澈為言於上,復舊職。召見,上諭曰:「朕 常記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謝曰:「職爾,不敢避怨。」上 曰:「使任責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除湖北轉運 判官,未幾,知鄂州。召除戶部左曹郎中,出知揚州。陛 辭,上以城圮命濛增築。濛至州,規度城闉,分授諸將, 各刻姓名,甃堞間縣,重賞激勸,閱數月告成。除直寶 文閣學士、大理少卿兼詳定司敕令官,兼權知臨安 府。未幾,假工部尚書使金賀正旦,金庭賜宴,濛以本 朝忌日,不敢簪花聽樂。金遣人趣赴,濛堅執不從,竟 不能奪。使還,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臨安府少 尹,以言者罷。起知鄂州。卒於官,年六十一。贈奉正大 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