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55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五十五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五卷目錄

 用人部總論一

  易經師卦 泰卦 觀卦 解卦 井卦 鼎卦 繫辭上 繫辭下

  書經虞書大禹謨 皋陶謨 商書咸有一德 說命中 周書立政 秦誓

  詩經大雅文王 縣

  禮記禮運 緇衣

  管子立政 九守 形勢解 版法解 明法解

  孔子家語五儀解

  晏子問上

  子華子晏子

  尸子得賢

  韓子用人 說疑 人主

  呂氏春秋知度

  賈誼新書官人

  韓詩外傳論用人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

皇極典第二百五十五卷

用人部總論一

編輯

易經

編輯

師卦

編輯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程傳開國封之為諸侯也,承家以為卿大夫也。小人有功,賞之以金帛祿位可也,不可使有國家而為政也。小人平時易致驕盈,況挾其功乎?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程傳大君持恩賞之柄,以正軍旅之功,《師》之終也。雖賞其功,小人則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亂邦。小人恃功而亂邦者,古有之矣。

泰卦

編輯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程傳初以陽爻居下,是有剛明之才而在下者也。時之《否》,則君子退而窮處時既泰,則志在上進也。君子之進,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彙」,類也。賢者以其類進,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自古君子得位,則天下之賢萃於朝廷,同志協力,以成天下之《泰》。小人在位,則不肖者並進,然後其黨勝而天下否矣。葢各從其類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外也。

程傳「志在外」,上進也。

觀卦

編輯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程傳聖明在上,則懷抱才德之人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以康濟天下。四既觀見人君之德,國家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賓於王朝。效其智力,上輔其君以施澤天下。故曰「利用賓於王」也。本義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解卦

編輯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程傳六三陰柔居下之上,處非其位,猶小人宜在下以負荷而且乘車,非其據也,必致寇奪之至。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程傳「負」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非其所能安也,故盜乘釁而奪之。小人而居君子之位,非其所能堪也,故滿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下,盜則乘其過惡而伐之矣。

井卦

編輯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程傳三以陽剛居得其正,是有濟用之才,如井之清潔,可用汲而食也。若上有明王,則當用之而得其效。賢才見用,則己得行其道,君得享其功,下得被其澤,上下並受其福也。大全《朱子》曰:「若非王明,則無以收拾人才。」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程傳「《井》渫」治而不見食,乃人有才知而不見用,以不得行為憂,惻也。既以不得行為惻,則豈免有求也。故求「王明」而受福,志切於行也。

鼎卦

編輯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程傳四大臣之位,任天下之事者也。天下之事,豈一人所能獨任,必當求天下之賢智與之協力,得其人,則天下之治可不勞而致也。用非其人,則敗國家之事,貽天下之患。四下應於初。初,陰柔小人,不可用者也,而四用之,其不勝任而敗事,猶鼎之折足也。鼎折足則傾覆。公上之餗餗,鼎實也。居大臣之位,當天下之任,而所用非人,至於覆敗,乃不勝其任,可羞愧之甚也。「其形渥」,謂赧汙也,其凶可知。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本義言失信也。大全中溪張氏曰:「言其所信任之人果

考證

如何也

繫辭上

編輯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 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 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 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大全柴氏中行曰:六三「以不正小人」,據非其位,故有此象。人據非其義之所當有,則啟謀利者攘奪之心也。

繫辭下

編輯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 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大全融堂錢氏曰:「古之人君,必量力度德而後授之官,古之人臣,亦必量力度德而後居其任。為君不明於所擇,為臣不審於自擇,以至亡身危主、誤國亂天下,皆由不勝任之故,可不戒哉!」

書經

編輯

虞書大禹謨

編輯

《益》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蔡傳任賢以小人間之,謂之「貳」;「去邪」不能果斷,謂之「疑。」

皋陶謨

編輯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 遠在茲?」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 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 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 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蔡傳「知人」,智之事;「安民」,仁之事也。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 采』。」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 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蔡傳載,行,采,事也。總言其人有德,必言其行某事某事為可信驗也。彰,著也。成德著之於身,而又始終有常,其吉士矣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祇敬六德,亮采有邦,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 撫於五辰,庶績其凝。

蔡傳「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義也。九德有其三,必日宣而充廣之,而使之益以著。九德有其六,尤必日嚴而祇敬之,而使之益以謹。翕,合也。德之多寡雖不同,人君惟能合而受之,布而用之,如此則九德之人咸事其事,大而千人之浚,小而百人之乂,皆在官使師。師,相師法也。言百僚皆相師法,而百工皆及時以趨事也。撫,順也。五辰,四時也。言百工趨時而眾工皆成也。大全朱子曰:「《九德》之目,蓋言取人不可求備,官人當以等耳。」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蔡傳曠,廢也。言不可用非才而使庶官曠廢厥職也。「天工」,天之工也。人君代天理物,庶官所治無非天事,苟一職之或曠,則天工廢矣。可不深戒哉!

商書咸有一德

編輯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 難其慎,惟和,惟一。

蔡傳難者難於任用。《慎》者慎於聽察。所以防小人也。《和》者可否相濟。《一》者終始如一。所以任君子也。

說命中

編輯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 其賢。」

蔡傳庶官,治亂之原也。庶官得其人則治,不得其人則亂。六卿百執事,所謂官也;公卿大夫士,所謂爵也。官以任事,故曰能;爵以命德,故曰賢。惟賢惟能,所以治也;私昵惡德,所以亂也。

周書立政

編輯

蔡傳吳氏曰:此《書》戒成王以任用賢才之道,而其旨意則又上戒成王專擇百官有司之長,如所謂「常伯」、「常任」、「準人」等雲者。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於王曰: 「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周公曰:「嗚呼,休茲 知恤鮮哉!」

蔡傳王左右之臣,有牧民之長,曰常伯;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有守法之有司,曰準人。三事之外,掌服器者曰綴衣;執射御者曰虎賁:皆任用之所當謹者。於是周公歎息言曰:「美矣此官,然知憂恤者鮮矣。」

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迪知忱 恂於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後。曰:「拜手稽首,後矣。」曰: 「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後矣。」謀面用丕訓德,則 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蔡傳古之人有行此道者,惟有夏之君,當王室大強

之時而求賢以為事天之實也。「迪知」 者,蹈知而非苟知也。「忱恂」 者,誠信而非輕信也。言夏之臣蹈知誠信於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其君。曰:「拜手稽首,後矣」 雲者,致敬以尊其為君之名也。「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後矣」 雲者,致告以敘其為君之實也。茲者,此也,言如此而後可以為君也,即皋陶與禹言九德之事。「謀面」 者,謀人之面貌也。言非迪知忱恂於九德之行,而徒謀之面貌,用以為大順於德,乃宅而任之。如此,則三宅之人,豈復有賢者乎?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後。

蔡傳「夏桀惡德弗作」往昔先王任用三宅而所任者乃惟暴德之人故桀以喪亡無後。

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 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不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 邑,用協於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

蔡傳湯,自七十里升為天子,典禮命討,昭著於天下,所謂「陟丕釐上帝之光命」也。三宅,謂居常伯常任準人之位者。三俊,謂有常伯常任準人之才者。「克即」者,言湯所用三宅,實能就是位而不曠其職,所稱三俊,實能就是德而不浮其名也。湯於三宅,三俊嚴思而丕法之,故能盡其宅俊之用,而宅者得以效其職,俊者得以著其才,賢智奮庸,登於至治。其在商邑,用協於厥邑。近者察之詳,其情未易。齊畿甸之協,則純之至也。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遠者及之難,其德未易。遍觀法之同,則大之至也。

嗚呼!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於厥邦;乃惟 庶習逸德之人,同於厥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 商受命,奄甸萬姓。

蔡傳羞刑,進任刑戮者也。庶習,備諸眾醜者也。言紂德強暴,又所與共國者,惟羞刑暴德之諸侯,所與共政者,惟庶習逸德之臣下。上帝敬致其罰,乃使我周有此諸夏,用商所受之命,而奄甸萬姓焉。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 事上帝,立民長伯。

蔡傳三宅已授之位,故曰「克知」;三俊未任以事,故曰「灼見。」以是敬事上帝,則天職修而上有所承,以是立民長伯,則體統立而下有所寄也。

「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蔡傳言文武立政之官也。

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百司庶府。

蔡傳此侍御之官也。

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蔡傳此《都邑》之官也。

司徒、司馬、司空,亞旅。

蔡傳此諸侯之官也。

夷、微、盧、烝,三亳阪尹。

蔡傳此「王官之監於諸侯四裔」者也。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 德。」

蔡傳文王惟能「其三宅之心知之至、信之篤,故能立此常任、常伯,用能俊有德」也。

文王罔攸兼於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 用違。

蔡傳文王不敢下侵庶職,惟於有司牧夫訓迪用命及違命者而已。

「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於茲。

蔡傳上言「罔攸兼」,則猶知之至,「罔敢知」,則信任之益專也。

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義德,率惟謀從容德, 以並受此丕丕基。

蔡傳《義德》者,有撥亂反正之才。「容德」者,有休休樂善之量,皆成德之人也。言武王率循文王之功,而不敢替其所用義德之人,率循文王之謀,而不敢違其容德之士,以並受此丕丕基也。

嗚呼,孺子王矣!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準人、牧夫,我 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 時則勿有間之。

蔡傳我者,指王而言。王其於立政、立事、準人、牧夫之任,當能明知其所順,順者,其心之安也。孔子曰:「察其所安,知人之要也。」夫既明知其所順,果正而不他,然後推心而大委任之,使展布四體以為治,相助左右所受之民,和調均齊獄慎之事,而又戒其勿以小人間之,使得終始其治,此任人之要也。

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

蔡傳自一話一言之間,我則終思「成德之美士」,以治我所受之民,而不敢斯須忘也。

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繼自今文 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

蔡傳不以己誤,庶獄庶慎,惟當職之人是治之也。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準人,「則克 宅之」,「克由繹之」,茲乃俾乂

蔡傳「則克宅之」者,能得賢者以居其職也。「克由繹之」者,能紬繹用之而盡其才也。既能宅其才以安其職,又能繹其才以盡其用,茲其所以能俾乂也。歟

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訓於德,是罔顯在厥世。繼 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

蔡傳自古為國,無有立政用憸利小人者。小人而謂之「憸」者,形容其沾沾便捷之狀也。憸利小人,不順於德,是無能光顯以大厥世。王當繼今以往,立政勿用憸利小人,其惟用有常吉士,使勉力以輔相我國家也。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於庶獄,惟有司之牧 夫。

蔡傳《刑》者,天下之重事。挈其重而獨舉之,使成王尤知刑獄之可畏,必專有司牧夫之任,而不可以己誤之也。

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 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蔡傳呂氏曰:兵,刑之大也,故既言「庶獄」,而繼以治兵之戒焉。

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傳並周家、後王而戒之也。「常人」,常德之人也。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 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蔡傳此周公因言慎罰,而以蘇公敬獄之事,告之太史,使其並書,以為後世司獄之式也。大全董氏鼎曰:周公復政成王,而作立政,以王政莫大於用人,用人莫先於三宅,三宅得人則百官皆得人,而王政立矣。一篇之中,「宅事」、「牧、準」,其綱領也。「休茲」、「知恤」,其血脈也。「夏先後知恤,乃室大競。」桀不知恤,成湯陟焉;商先王知恤,用協見德,紂不知恤,周受命焉。文、武亦猶夏、商先王之知恤,並受丕基。自「孺子王矣」以下,拳拳以「去憸人,用常吉,詰戎兵,謹刑獄」,為王告,蓋欲王以先王之知恤為法,以夏、商後王之不知恤為鑒,忠愛之至也。

秦誓

編輯

公曰:「嗟!我士,聽無譁,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 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 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惟古之謀人, 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 尚猷詢茲黃髮,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 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 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 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 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 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 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 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 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大全董氏鼎曰:秦王輕信杞子、逢孫、楊孫之謀,固違蹇叔之諫,至於喪師辱國,而「悔過」之誓作焉。使有天下國家者,皆如其知過而能悔,又必自知悔而能改,則雖以挽回三代之治,亦何難哉!惜乎穆公徒悔而不能改也。然夫子之微意,讀書者可以深長思矣。

詩經

編輯

大雅文王

編輯

世之不顯,厥猷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 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朱注言文王之國能生此眾多之賢士,則足以為國之幹,而文王亦賴以為安矣。蓋言文王得人之盛,而宜其傳世之顯也。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朱注率下親上,曰「疏附。」相導前後,曰「先後。」喻德宣譽,曰「奔奏。」武臣折衝,曰「禦侮。」言虞芮來質,其訟之成,於是諸侯歸周者眾,而文王由此動其興起之勢。是雖其德之盛,然亦由有此四臣之助而然,深著其得人之盛也。

禮記

編輯

禮運

編輯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 貪。

陳注言人君用人,當取其所長,舍其所短,蓋中人之才,有所長必有所短也。有知謀者易流於欺詐,故用人之知,當棄其詐而不責也。有剛勇者易至於猛暴,故用人之勇,當棄其猛暴之過也。朱子曰:「仁止是愛,愛而無義以制之,便事事都愛,所以貪也。故用人之仁,當棄其貪之失也。」

緇衣

編輯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願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子曰:有國家者,章善癉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詩》 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寧,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 也;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 之表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 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 而遠臣不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 以嬖御人,疾莊後;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大全藍田呂氏曰:「此章言大臣不信,而小臣之比,國之大患也。《傳》曰:『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以大臣之任,國之休戚繫焉。用之斯信之矣,不信斯黜之矣,未有居其位而不信之者也』。」

管子

編輯

立政

編輯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 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 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 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 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 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 「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 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 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 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 而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棄 捐而邪事日長。三本者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 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 合眾。」

九守

編輯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 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 知也。輻輳並進,則明不塞矣。

形勢解

編輯

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 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長所短也,而責 必備。夫慮事定物,辯明禮義,人之所長而蝚蝯之所 短也;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以蝚蝯 之所長責人,故其令廢而責不塞。故曰:「墜岸三仞,人 之所大難也,而蝚蝯飲焉。」明主之舉事也,任聖人之 慮,用眾人之力,而不自與焉,故事成而福生。亂主自 智也,而不因聖人之慮,矜奮自功,而不因眾人之力, 專用己而不聽正諫,故事敗而禍生。《故》曰:「伐矜好專, 舉事之禍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眾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眾人 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眾人之力 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則身 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任眾人之智,獨用其 力而不任眾人之力,故其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之 國勞而多禍。」

版法解

編輯

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賢佐也。佐賢則君尊,國安民治; 無佐則君卑,國危民亂。故曰:「備長存乎任賢。」

明法解

編輯

「明主之擇賢人也,言勇者試之以軍,言智者試之以 官,試於軍而有功者則舉之,試於官而事治者則用 之。故以戰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治定愚智。故勇 怯愚智之見也,如黑白之分。」亂主則不然,聽言而不 試,故妄言者得用;任人而不官,故不肖者不困。故「明 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實,以官任其身而課其功,專」 任法,不自舉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國也,使法擇人。」 不自舉也。

孔子家語

編輯

五儀解

編輯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慾論魯國之士與之為治,敢 問如何取之?」孔子對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 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曰:「然則章甫、 絇履、紳、帶搢、笏者,皆賢人也。」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 所言,非此之謂也。夫端衣元裳,冕而乘軒者,則志不 在於食焄;斬衰菅菲,杖而歠粥者,則志不在於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謂此類也。」 公曰:「善哉!盡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 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 公曰:「敢問如何斯可謂之庸人?」孔子曰:「所謂庸人者, 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托其 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闇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 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公曰:「何謂士人?」孔子曰:「所 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

必有率也;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有處也。是故知不
考證
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

必審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則若性 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 損,此則士人也。」公曰:「何謂君子?」孔子曰:「所謂君子者, 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 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 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公曰:「何謂賢人?」孔子曰:「所謂 賢人者,德不踰閑,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 傷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 宛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公曰:「何謂聖人?」 孔子曰:「所謂聖人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 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 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謂 聖人也。」公曰:「善哉!非子之賢,寡人不得聞此言也。」

晏子

編輯

問上

編輯

《晏公問》《晏子》曰:「請問求賢。」對曰:「觀之以其游,說之以 其行,君無以靡曼辯辭定其行,無以毀譽非議定其 身,如此則不為行以揚聲,不掩欲以榮君,故通則視 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不取,夫上士 難進而易退也,其次易進易退也,其下易進難退也, 以此數物者取人,其可乎。」

子華子

編輯

晏子

編輯

《子華子》謂《晏子》曰:「天地之生才也實難,其有以生也, 必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將壅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 植立也?天地之所大忌也,日月之所燭燎也,陰陽之 所杌移也,鬼神之所伺察也。是以帝王之典,進賢者 受上賞,不薦士者罰及其身。善善而惡惡,其實皆衍 於後。嘗試觀之,夫物之有材者,其精華之蘊,神明之」 所固護,而祕惜不可以知力窺也。蒙金以沙,固玉以 璞,珠之所生,漩桓之淵而隈澳之下也。豫章楩柟之 可以大斲者,必在夫大山窮谷,孱顏嶇峿之區,抉剔 之,掎摭之,剝削之,苟不中於程度,則有虎狼蛟噩虺 蜴之變,雷霆崩墜覆壓之虞。何以故?天地之生才也 實難,其有以生也,必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將擁之蔽 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是之謂「違天而黷明。」違天而 黷明,神則殛之。雖大必折,雖炎必撲,荒落而類,圯敗 而族。夫是之謂「隱戮。」「隱戮」也者,陰隙之反也,如以匙 勘鑰也,如以璽印塗也。必以其類,其應如響。

尸子

編輯

得賢

編輯

人知用賢之利也,不能得賢。其何故也?夫買馬不論 足力,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買玉不論美惡,以大 小為儀,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為儀,則 伊尹、管仲不為臣矣。

韓子

編輯

用人

編輯

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 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明賞罰則伯夷、 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於國以 履位,見能於官以受職,盡力於權衡以任事。人臣皆 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餘力於心,莫負兼官 之責於君,故內無伏怨之亂,外無馬服之患,明君使 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 故莫爭訟。爭訟止,技長立,則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 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說疑

編輯

「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國存者,有得人而身危國 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萬也,故左右不可 不慎也。聖主明王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讎,是在焉, 從而舉之;非在焉,從而罰之。」是以賢良遂進而姦邪 並退,故一舉而能服諸侯。觀其所舉,或在山林藪澤 巖穴之間,或在囹圄縲紲纏索之中,或在割烹芻牧 飯牛之事,然後明主不羞其卑賤也。以其能可以明 法,便國利民,從而舉之,身安名尊。亂主則不能不知 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國。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國 亡身死。不明於用臣也。

人主

編輯

明王者,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事,所舉者必有賢,所 用者必有能,賢能之士進,則私門之請止矣。夫有功 者受重祿,有能者處大官,則私劍之士安得無離於 私勇而疾距敵?遊宦之士焉得無撓於私門而務於 清潔矣?此所以聚賢能之士,而散私門之屬也。

呂氏春秋

編輯

知度

編輯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 議之也。「絕江者託於船,致遠者託於驥,霸王者託於 賢。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驥」也。釋 父兄與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釣者與仇人僕虜,非 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數矣。 故小臣、呂尚聽,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 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哉!夫成王霸 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 駚唐,齊用蘇秦,而天下其亡。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 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 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賈誼新書

編輯

官人

編輯

「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師,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 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知足以為源泉,行足以為表 儀,問焉則應,求焉則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 人之國,足以重人之國者,謂之師;知足以為礱礪,行 足以為輔助,仁足以訪議,明於進賢,敢於退不肖,內 相匡正,外相揚美,謂之友;知足以謀國事,行足以為」 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驩。國有法,則退而守之;君有 難,則進而死之。職之所守,君不得以阿私託者,大臣 也。修身正行,不𠍴於鄉曲;道語談說,不請幫助識別此字。「於朝廷,知 能不困於事業,服一介之使,能合兩君之驩,執戟於 前,能舉君之失過,不難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貪於 財,不淫於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居君旁,不敢泄君之 謀,君有失過,雖不能正諫,以其死持之。「憔悴有憂色, 不勸聽從」者,侍御也。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聽, 以睚眥之間事君者,廝役也。故與師為國「者帝,與友 為國者王,與大臣為國者伯,與左右為國者彊,與侍 御為國者,若存若亡,與廝役為國者亡」,可立待也。取 師之禮,黜位而朝之。取友之禮,以身先焉;取大臣之 禮,皮幣先焉;取左右之禮,使使者先焉。取侍御之禮, 以令至焉;取廝役之禮,以令召焉。師至則清朝而侍, 小事不進;友至則清殿而侍,聲樂技藝之人不並見。 大臣奏事,則俳優、侏儒逃隱,聲樂技藝之人不並奏。 左右在側,聲樂不見,侍御者在側,子女不雜處。故君 樂雅樂則友,大臣可以侍君。樂燕樂,則左右侍御者 可以侍君。開北房,從薰服之樂,則廝役從清門。《治德》, 罷朝,而論議從容澤燕。夕時開北房,從薰服之樂,是 以聽治論「議從容《澤燕》矜莊皆殊序,然後帝王之業 可得而行也。」

韓詩外傳

編輯

論用人

編輯

人主欲強固安樂,莫若反己;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及 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今之 世而志乎古之世。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也,而是子 獨好之;以民莫之為也,而是子獨為之也。抑為之者 窮,而是子猶為之,而無是須臾怠焉,差焉。獨明夫先 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 白黑,則是其人也。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與其人 用之。巨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 鄰國,莫之能御。若殷之用伊尹,周之遇太公,可謂巨 用之矣。齊之用管仲,楚用孫叔敖,可謂小用之矣。巨 用之者如彼,小用之者故如此也。曰:「粹而王,駮而霸, 無一而亡。」《詩》曰:「四國無政,不用其良。」不用其良臣而 不亡者,未之有也。

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行可 以為輔弼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 也。當前決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 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 《語》曰:「淵廣者其魚大,主明者其臣惠」,眼觀而志合,必 由其中。故同明相見,同音相聞,同志相從,非賢者莫 能用賢。故輔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機,得失之 要也。可無慎乎?《詩》曰:「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 明,以無陪無卿。」

大戴禮記

編輯

文王官人

編輯

王曰:「太師慎維深思,內觀民務,察度情偽,變官民能 歷其才藝,女維敬哉!女何慎乎非倫?倫有七屬,屬有 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 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王曰:「於乎!女因方以觀之: 富貴者,觀其禮施也;貧窮者,觀其有德守也;嬖寵者, 觀其不驕奢也;隱約者,觀其不懾懼也;其少,觀其恭 敬,好學而能弟也;其壯,觀其潔廉,務行而勝其私也; 其老,觀其意憲,慎強其所不足而不踰也。父子之間, 觀其孝慈也;兄弟之間,觀其和友也;君臣之間,觀其 忠惠也;鄉黨之間,觀其信憚也。省其居處,觀其義方; 省其喪哀,觀其貞良;省其出入,觀其交友;省其交友, 觀其任廉。考之以觀其信,挈之以觀其知,示之難以 觀其勇,煩之以觀其治,淹之以利,以觀其不貪;藍之 以樂,以觀其不寧;喜之以物,以觀其不輕,怒之以觀 其重,醉之以觀其不失也,縱之以觀其常遠,使之以 觀其不貳,邇之以觀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觀其情,考 其陰陽以觀其誠,覆其微言以觀其信,曲省其行以

觀其備成。此之謂觀誠」也。二曰方與之言,以觀其志
考證
志殷如深,其氣寬以柔,其色儉而不諂,其禮先人,其

言後人,見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如臨人以色,高人 以氣,賢人以言,防其不足,伐其所能,曰「日損」者也。其 貌直而不傷,其言正而不私,不飾其美,不隱其惡,不 防其過,曰「有質」者也。其貌固嘔,其言工巧,飾其見物, 務其小微,以故自說,曰「無質者也。」「喜怒以物而色不 作,煩亂之而志不營,深道以利而心不移,臨懾以威 而氣不卑,曰『平心而固守者也。喜怒以物而變易知, 煩亂之而志不裕,示之以利而易移,臨攝以威而易 懾,曰鄙心而勢氣者也』」;「執之以物而遫驚,決之以卒 而度料,不學而性辨,曰有慮者也」;「難投以」物,難說以 言,知一如不可以解也。困而不知其止,無辨而自慎, 曰「愚怒」者也。營之以物而不虞,犯人以卒而不懼,置 義而不可遷,臨之以貨色而不可營,曰潔廉而果敢 者也。《易》移以言,存志不能守,錮已諾無斷,曰「弱志者 也。」順與之弗為喜,非奪之不為怒,沉靜而寡言,多稽 而儉貌,曰「質靜者也。」「辯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 慎而不讓,當如強之曰始,妒誣者也。徵清而能發,度 察而能盡,曰治志者也。華如誣,巧言令色,足恭一也」, 皆以無為有者也。此之為考志也。三曰誠在其中,此 見於外,以其見占其隱,以其細占其大,以其聲處其 氣。初氣主物,物生有聲,聲有剛有柔,有濁有清,有好 有惡,咸發於聲也。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 者,其聲順節,心氣鄙戾者,其聲嘶醜,心氣寬柔者,其 聲溫好,信氣中易,義氣時舒,智氣簡備,勇氣壯直。聽 其聲,處其氣,考其所為,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其前 占其後,以其見占其隱,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謂視中 也。四曰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也。喜氣內畜,雖「欲隱 之陽喜必見,怒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怒必見,欲氣內 畜,雖欲隱之陽欲必見,懼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懼必 見,憂悲之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憂必見。」五氣誠於中, 發形於外,民情不隱也。喜色由然以生,怒色拂然以 侮,欲色嘔然以偷,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纍然而 靜。誠智必有難盡之色,誠仁必「有可尊之色,誠勇必 有難懾之色,誠忠必有可親之色,誠潔必有難污之 色,誠靜必有可信之色,質色皓然固以安,偽色縵然 亂以煩,雖欲故之,中色不聽也,雖變可知,此之謂觀 色也。」五曰生民有靈陽。人有多隱其情,飾其偽,以賴 於物,以攻其名也。有隱於仁質者,有隱於知理者,有 隱於文藝者,有隱於廉勇者,有隱於忠孝者,有隱於 交友者,如此者,不可不察也。小施而好大得,小讓而 好大事,言願以為質,偽愛以為忠,面寬而貌慈,假節 以示之,故其行以攻其名,如此者,隱於仁質也。推前 惡忠,府知物焉,首成功少,其所不足,慮誠不及,佯為 不言,內誠不足,色示有餘,故知以動人。自順而不讓, 「錯辭而不遂,莫知其情」,如是者,隱於知理者也。「素動 人以言,涉物而不終,問則不對,詳為不窮,色示有餘」, 有道而自順用之物,窮則為深,如此者,隱於文藝者 也。廉言以為氣,矯厲以為勇,內恐外悴,無所不至,敬 再其說,以詐臨人,如此者,隱於廉勇者也。自事其親, 好以告人,乞言勞醉,而面於敬愛,飾其見物,故得其 名。名揚於外,不誠於內,代名以事其親戚,以故取利, 分白其名,以私其身,如此者,隱於忠孝者也。陰行以 取名,比周以相譽,明知賢可以徵,與左右不同而交, 交必重己,心說之而身不近之,身近之而實不至,而 懽忠不盡懽忠盡,見於眾而貌克,如此者,隱於交友 者也。此之謂觀隱也。六曰「言行不類,終始相悖,陰陽 克易,外內不合,雖有隱節見行,曰非誠質者也。其言 甚忠,其行甚平,其志無私,施不在多,靜而寡類。」請幫助識別此字。而 安人,曰「有行心」者也。事變而能治,物善而能說,浚窮 而能達,錯身立方而能遂,曰「廣知者也。」「少言如行,恭 儉以讓,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曰慎謙良」者也;微 忽之言,久而可復,幽閒之行,獨而不克行,其亡如其 存,曰「順信」者也。富貴雖尊,恭儉而能施,眾強嚴威,有 禮而不驕,曰「有德者也」;「隱約而不懾,安樂而不奢」,勤 勞之不變,喜怒之如度,哲日守也。置方而不毀,廉潔 而不戾,立強而無私,曰「經正」者也;正靜以待命,不召 不至,不問不言,言不過行,行不過道,曰沉靜者也。忠 愛以事其親,歡欣以敬之,盡力而不面,敬以安人以 名,故不生焉,曰「忠孝」者也。合志如同方,共其憂而任 其難,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隱遠而不相舍,曰「至友者 也。心色辭氣,其入人甚俞,進退工故,其與人甚巧,其 就人甚速,其叛人甚易,曰『位志者也』」;飲食以親,貨賄 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譽征利,而依隱於物,曰「貪鄙」 者也;質不斷,辭不至,少其所不足,謀而不已,曰「偽詐」 者也;言行亟變,從容謬易,好惡無常,行身不類,曰「無 誠志」者也。小知而「不大決,小能而不大成,顧小物而 不知大,論亟變而多私,曰華誕者也;觀諫而不類,道 行而不平,曰巧名者也。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 面譽者不忠,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 揚言者寡信。此之謂揆德也。」王曰:「太師!女推其往言以揆其來行,聽其來言以省往行。觀其陽以考其陰, 察其內以揆其外。是故隱節者可知,偽飾無情者可 辯,質誠居善者可得,忠惠守義者可見也。」王曰:「於乎 敬哉!女何慎乎非心?何慎乎非人?人有六徵,六徵既 成,以觀九用。九用既立,一曰取平仁而有慮者,二曰 取慈惠而有理者,三曰取直愍而忠正者,四曰取順 直而察聽者,五曰取臨事而絜正者,六曰取慎察而 絜廉者,七曰取好謀而知務者,八曰取接給而廣中 者,九曰取猛毅而度斷者,此之謂九用也。平仁而有 慮者,使是治國家而長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長 鄉邑而治父子。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蒞百官而察善; 言順直而察聽者,使是長民之獄訟;出納辭令。臨事 而絜正者,使是守內藏而治出入。慎察而契廉者,使 是分財臨貨主賞賜,好謀而知務者,使治壤地而長 百工,接給而廣中者,使是治諸侯而待賓客,猛毅而 度斷者,使是治軍事,為邊境,因方而用之,此之謂《官 能》」也。九用有徵,乃任七屬:一曰國則任貴,二曰鄉則 任貞,三曰官則任長,四曰學則任師,五曰族則任宗, 六曰家「則任主。七曰先,則任賢。」正月,王親命七屬之 人曰:「於乎!慎維深內,觀民務本。慎在人女,平心去私, 慎用六證,論辯九用,以交一人,予亦不私。女廢朕命, 亂我法,罪致不赦。三戒,然後及論,王親受而考之,然 後論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