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三十七卷 |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錄
數目部彙考九
九類
曆法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數目部彙考九
編輯九類 小學紺珠
編輯九天,《淮南子》:「天有九野,中央鈞天,東方蒼天。」
東北變天,北方元天。西北幽天,西方昊天。
「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 《廣雅》九。
天,東方皞天,南方赤天,西方成天。餘同 。《漢書郊祀志注》:「東北旻天。」 《爾雅》:「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 。」 《離騷經》指九天以為正。《周禮疏》《尚書》說云:「天有五號,尊而君之,則曰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慜下,則稱旻天;自上監下,則稱上天;據遠視之,則稱蒼天 。」 《楚辭天問》「圜則九重。」 註:「九,陽數之極,所謂九」 天、中天、羨天、從天、更天、睟天、廓天、減天、沈天、成天 。《太元》九天,皆元首為天名,「八十一首周九天。」
九道《月令正義》鄭康成注《考靈曜》,「日有九道黃道。」
一,青道二。〈東。〉赤道,二。〈南〉白道二。〈西〉黑道。
《二》。〈北。〉 《漢·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續漢曆志》:「日舒月速,當其同謂之合朔,近一遠三謂之弦,衡分天中謂之朢,光盡體伏謂之晦。」
九紀又曰九星,《周書》。「辰以紀日,宿以紀月日。」
以紀德,月以紀刑,「春以紀生,夏以紀長。」
秋以紀殺,冬以紀藏,歲以紀終。
九宮九星《唐會要》:「《黃帝九宮經》,太一星,天蓬,坎水。」
白攝提,《大內》坤土。黑軒轅,《天衝》,震木,碧招。
搖:天輔,巽木綠;天符,天禽,坤土黃;青龍,天心,乾金白;《咸池》,天柱,兌金赤;太陰,天任,艮土白。
《天一天英離火紫星經》曰:「太一下行,八卦之」
宮,每四乃還於中央 。《素問·太始天元冊文》。九星註:天蓬至天英 。《易乾鑿度》鄭元註:「太一行九宮,始於坎、坤、震、巽,中央乾、兌、艮,終於離。以陽出,以陰入,陽起於子,陰起於午 。」 張衝曰:「聖人明天數,審律曆,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
《九州星土》《天官書》:「角亢氐,兗州,鄭,房心,豫州,宋。」
尾、箕幽州,燕、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吳、越,虛、危青州,齊、營室至東壁并州,衛、奎、婁、胃。
徐州:「魯昴畢。冀州:趙《觜觿參》。」 益州:「魏東井。」
輿鬼,雍州,秦,柳,七星,張,三河,周,翼、軫,荊州,楚。
此繫之《二十八宿星經》,「歲星主泰山,徐、青、兗。」
州,「熒惑主霍山揚荊交州;鎮星主嵩高山豫州,太白主華陰山涼雍益州,辰星主恆山冀幽並州」 ,此繫之五星。雍主魁,冀主樞青
兗主機,揚徐主權,荊主衡,梁主開陽,豫。
「主搖光 」 此繫之北斗杓。自華以西南衡殷中州河濟之間魁海岱以東北保章氏解十二次分十二土,合而言則為九州。
渾儀九事。至道元年,韓顯符「渾儀九事,《天經雙規》。」
游規直矩規管平,準輪赤道環黃。
道環龍柱水臬
九垓,九重之天。《司馬相如傳》:「上暢九垓。」垓,重也。
郊祀歌《九閡》。閡亦陔也。《淮南子》:九陔之上謂九
天之上,胡安定先生《易說》:「人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間,天行八十餘里。人之一晝一夜,有萬三千六百餘息,是故一晝一夜,而天行九十餘萬里。」
九簭:巫更、《巫咸》《巫式》《巫目》《巫易》《巫比》。
巫祠、巫參、巫環 、簭人。「巫」 讀為「簭」 ,或曰「以。」
其人名書
《九弄》《唐樂志》:「琴工猶傳楚、漢舊聲及清調。」蔡邕五
弄楚調四弄,謂之《九弄》。
《九天九地》九天之上六甲子,九地之下六癸酉。
《後漢書》註:「元女三宮戰法。」
九州《淮南子》「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
土西南戎州曰「滔」 土正,西弇州曰「並」 《土正》。
中冀州曰「中土」 ,西北台州曰「肥土」 ,正北濟州曰「成土」 ,東北薄州曰「隱土」 ,正東陽州曰「申土。」
《周禮疏》曰:「自神農已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
州之等,至黃帝德不及遠,惟於神州之內,分為九州 。鄒衍曰:「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有裨海環之一區,中為一州,如
此者九有大瀛海環其外。《春秋命曆序》:「人皇氏分九州,神農始立地形,甄度四海。」 《祭法》:「共工氏霸九州。」
九州九牧。《書禹貢》。「禹別九州。」《左傳》:「九牧,九州之牧。」
冀。堯所都,兗、濟、河。青、海、岱。徐,海、岱及淮。
揚。淮。海,荊,荊及衡陽,豫,荊,河梁,華陽,黑水。
雍、黑水,西河,始冀,次兗而終於雍,言治水之
序:《禹貢》有青、徐、梁,而無幽、並、營;《爾雅》有徐、幽、營,而無青、梁、並。《職方》有青、幽、並而無徐、梁、營,三代不同故也 。朱子曰:「中古之地,但為九州。禹治水作貢,亦因其舊。舜即位,分十有二州。」
殷《九州》,又曰「九有九圍。冀兩河間,豫河南,雝。」
河西,荊漢南揚江南兗濟,河,徐濟東。
幽燕營齊,《爾雅注》:「此蓋殷制。」 《商書》九有之師。《商頌》:「奄有九有。帝命式於九圍。」 註:「九州之界。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荊梁雍豫徐揚,惟青兗冀屬紂。」
周九州《周禮職方氏》「辨九州之國,揚、東南荊正。」
「南豫」 ,「河南青」 正東兗,河東雍正西幽。
「東北冀,河內並正北」 ,《職方氏》始揚,次荊而。
終於《並言》遠近之序。
「周九州」,《呂氏春秋》:「豫周。冀、晉,兗,衛。青,齊。」
徐,魯揚,越,荊楚,雍,秦幽燕,《後漢贊》九
「縣。」 注「九州也。」
《周九服》又曰:「九畿:侯、甸、男、采、衛、蠻。」
夷鎮藩 。《周禮職方氏》:「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 《大司馬》:「九畿之籍,方千里曰國畿。」 自商以前,並畿內為五服;周公致太平,除畿內,更制天下為九服。
九河《爾雅。孟子禹疏》:「九河徒駭,太史馬頰。」
「覆鬴、胡蘇、簡 絜」 ,曾氏以簡、絜為一,其一則河之經流也。鉤盤、鬲津、徒駭,是河之本道。
一分為八枝,許商得其三,杜佑《通典》得其六,歐陽忞《輿地記》又得其一。或新河而載以舊名,或一地而互為兩說 。鄭氏以為齊桓塞其八流以自廣漢。王橫言「九河之地為海水所漸」 ,酈道元謂:「九河、碣石苞淪於海。」
「九山」,《淮南子會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華。」
「岐山」 太行,羊腸孟門。
《史記正義》:「道九山,汧壺口砥柱,太行西。」
「傾熊耳,嶓冢內方汶 」 ,《書》說自岍岐至。
敷淺原。《國語》:「禹封崇九山。」 註:「九州之山。」
《職方氏》「九州山鎮:會稽,衡山、華山、沂山。」
岱山、嶽山、《醫無閭》。霍山,《恆山》。
「九川」,《史記正義》:「道九川,弱水、黑水。河漢索。」
「隱瀁江沇淮渭洛 」 ,《禹貢正義》所導。
九水自北為始
九州名川。《書》:「予決九川。」註:「《職方氏》九州,川三江。」
江。漢。滎。雒。淮,泗,河。泲,涇,汭河。泲漳。
虖池嘔夷
九江《禹貢釋文》。《尋陽地記》。「烏白江。蚌江。烏江。」
《嘉靡江》。《畎江》。源江。《廩江》。《提江》。《箘江》。
張須元《緣江圖》「始於鄂陵,終於江口,會於桑落。」
洲,三里江,五州江,嘉靡江,烏土江,《白蚌》。
江白烏江箘江沙提江廩江 ,劉歆以
為湖。漢九水入彭蠡澤。《太康地記 》《漢志》在廬江郡之尋陽縣。《水經》在長沙下雋西北。胡氏以洞庭為九江,曾氏謂過九江至於東陵。東陵,今之巴陵,巴陵之上即洞庭也。考之前志,沅水、漸水、潕水、辰水、敘水、酉水、醴水、湘水、資水皆合洞庭中,東入於江 。賈誼書曰:「禹鑿江而導之九路。」
「九藪」,《呂氏春秋具區》、「越雲夢、楚陽陓,秦淮南。」
子:陽,紆,「大陸」 ,「晉」 ,「圃田」 ,梁,《說文》,「甫田」 ,「孟」 「諸」 ,「宋。」
《海隅》:齊鉅鹿,趙大昭。燕《淮南子》,昭余祈。
《漢書》:「八藪有大野,無鉅鹿。」 《大昭國語》:「禹豐殖九藪。」
九澤:九澤既陂。《禹貢注》:九州之澤。《國語》:陂障九澤。
《職方氏》「九州:澤藪、具區、揚、雲夢、荊、圃田、豫、孟諸、青、大野,兗、弦、蒲、雍、貕、養、幽、揚、紆。」
冀昭餘祈並
九州之險,《左傳》司馬侯對「晉侯四嶽三塗陽。」
城。大室,大音泰。荊山中。《南漢郊祀志》:自
崤以東名山五:太室、恆山、泰山、會稽,湘山。自華以西名山七:「華山、薄山、嶽山、岐山、吳山、鴻冢、瀆山。」
九采《明堂位》:「九采之國,九州之牧,典貢賦者。」
「九塞」,《淮南子》《呂氏春秋》。「大汾澠阨」,《呂氏春秋》。冥。
「阨荊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 句注。
居庸
九等:《周禮》:「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騂、剛、 赤、緹。
墳壤「渴澤鹹瀉」,勃壤埴《壚彊》。
輕爂
九野八方中央。《淮南子》:通九野,徑十門。八方。
上下
九國《漢·諸侯王表》「尊王子弟,大啟九國,齊、楚。」荊吳淮南燕,趙梁代淮陽。
《九國過秦論》「九國之師,齊、楚、燕、趙、韓。」
魏宋衛中山
九土:《左傳》楚蒍掩書土田。注云:「九土度山林鳩。」
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規偃瀦。
町原防,牧隰,皋井洐沃。
九地:《太元》九地,高下有差而別其名,涉泥澤地。
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
《上山 詩》:「信彼南山。南東其畝。」 注云:「其遂東入於溝則畝南。其遂南入於溝則畝東。」
九等田《周禮載師疏》云:「六卿之外,有九等之田廛。」
里場圃宅田、士田、賈田官田牛田。
賞田牧田
九畡:九州之極數。《國語》:「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
行。「極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注「數極於。」《萬萬》曰:
九淵《列子》:「鯢旋、止水、流水、濫水、沃水。」
氾水。雍水。汧水。肥水。
州府九等《陸贄奏議》。「州府有九等之差。」京府都
督都護府,四輔,六雄。十望。十。緊,上州。
中州下州
《九夷爾雅疏》:「元菟、樂浪、高驪,滿飾鳧更。」
「索家東屠」 ,「倭人天鄙 。」 《論語》,「孔子欲居。」
九夷:畎夷、干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
元夷。《風夷》。《陽夷》。
九族:《堯典》。「以親九族。」《孔氏傳》:「上自高祖,下至元。」
《孫詩序》:「棄其九族。」 鄭氏箋:「朱文公《書》,說高祖至元孫之親,舉近以該遠。五服異姓之親,亦在其中。」
《禮記》:「親親以三為五。」 已上親父,下親子,三也;以父親祖,以子親孫,五也 。以五為九,以祖親高祖,以孫親元孫,九也。
「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異義》夏侯歐陽說。
異姓有親屬者。《白虎通》:「朱文公從孔傳,夏氏從夏侯、歐陽。」
《左傳》:「親其九族。」 《杜氏》註:「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
之子己之同族
九屬《太元》。註:「九族之序。」元孫曾孫仍孫 子。
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九兩《周禮》太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牧以地,得民。」
長以貴得民,師以賢得民,儒以道得民,
《宗》以族得民主,以利得民吏,以治得民友。
以任得民,《藪》,以富得民。
《九序》:「《太元》:孟孟仲季,仲孟仲季,季孟仲季。」
九等《漢古今人表》列九等之序,「上上聖人」,始於宓
《犧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始於蚩尤 白虎。
《通禮別名記》:「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
千人曰英,倍英曰「賢。」 萬人曰傑,萬傑曰
聖 ,《鶡冠子》:「德萬人者謂之俊,德千人者謂之豪,德百人者謂之傑。」 《荀子:俗人俗儒雅》。
儒大儒《荀子》:「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小儒者,諸侯大夫士也;眾人者,工農商賈也。」
九德:《皋陶謨》亦行九德,寬而栗,柔而立,願而
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
「《而塞》彊而義」 ,上九字,「人之性質」 ,下九字,以輔成其德,明其德之不偏,三德有家,六德有邦,九德之中有其三,有其六也。
文王九德。《左傳》。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
照臨四方曰「明。」 勤施無私曰「類。」 教誨不倦。
曰「長。」 賞慶刑威。曰「君。」 慈和遍服。曰「順。」 「擇善。」
而從之曰「化。」 經緯天地曰「文。」
九思:《論語》:「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
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
思難見得思義
「九容」:《禮記·玉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
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
色容莊
九言《左傳》子大叔語趙簡子:「九言無始,亂無怙。」
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
《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古者以一句為一言,一言蔽之曰:「思無邪揚之水」 卒章之四言,秦漢以來,眾儒訓詁乃有句稱。
九年《大成學記》:「比年入學,每歲中年考校,間歲」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
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九藏又曰九紀。《周禮》注。正藏五。胃、膀胱。大
腸。小腸 。《國語》。史伯曰。建九紀以立純德。注九。
藏也,正藏五,又有胃、膀胱、腸、膽。《莊子釋文》:「身別有九藏氣,天候頭角之氣,人候耳目之氣,地候口齒之氣。三部各有天地人。神藏五,形藏四,故九五管五藏之腧。」
九竅:《周禮》註:「陽竅七,陰竅二。」《太元》一六為前。
為耳《水》,二七為目。《火》,三八為鼻。《木》,四九為。
口金五。五為後土。《易》《咸》主心,故言「拇」 ,言股、言心、言頰舌,皆在前者。《艮》主背,故言趾、言「限」 、言「躬」 、言「輔」 ,皆在後者。
《九》:〈音拜〉《周禮·大祝辨》九:以享。右「祭祀稽首頓。」
首:「空首」振動吉。凶。「奇耦」之奇褒。〈音報〉肅。
九候:《素問·難經》三部:「寸關、尺九候:浮、中沉。」
《九體太元》手足,臂脛股肱腰腹肩。
〈音瘕怙謂唐胡〉「面顙
九徵」,《莊子九徵》至:「不肖人得矣,遠使之而觀其忠。」
「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 ,《卒然》。
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九徵劉邵《人物誌》:「九徵,皆至純粹之德,神精。」
筋骨氣色儀容言
《九經經典釋文序錄》:《易》《書》《詩》《周禮》《儀禮》
《禮記春秋孝經論語》
編輯
《漢志》:「六藝九種,《易》《書》《詩》《禮》《樂》《春秋》。」
《論語》《孝經》小學 ,唐谷那律稱為「九經庫。」 「九經」 之名始見。韋表微著《九經師授譜》,後唐校九經,鏤本於國子監。
《洛書九類》孔安國云:「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
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次第之,以成九類 。《九前》
《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
後左六後右。關子明《洞極經》。《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九卦:《易繫辭》三陳九卦,以明處憂患之道。《履》《謙》。
《復》《𢘆》損益《困》,《井》《巽》初陳 ,《履》。
德之基,《謙》德之柄,《復》德之本,《𢘆》德之固,《損》德之修,《益》德之裕,《困》德之辯,《井》德之地。
《巽》德之制再陳。履和而至,謙尊而光。
「《復》小而辯於物,恆雜而不厭」 ,《損》先難而後易,
《益》「長裕而不設」 ,「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 而不
《遷》《巽》稱而隱三陳。《履》以和行,謙以制禮。
「復以自知」 ,「𢘆以一德」 ,「損以遠害,益以興。」
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先釋。
卦名,次言兩卦之體,末推卦用。
九丘,《左傳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劉原父雲。
即《九共》九篇。古文「丘」 與「共」 相近,故誤為「共 。」 《禹貢》言形質,《九丘》言情性 ,馬融說九州之數 ,賈逵說九州亡國之戒 ,張平子說《周禮》之九刑。
九疇又曰:「九章、九法。《洪範》:一,五行二,五事三。」
八政,四五紀,五《皇極》,六三德,七稽疑。
八庶徵九,五福六極。劉歆云:「《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
「九能」,《毛詩傳》:「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
大夫也,建邦能命,龜 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
喪紀能誄祭祀能語
九禮《大戴禮》。《記》:「冠、婚、朝、聘、喪、祭、賓。」
主鄉飲酒、軍旅,此之謂《九禮》。
九、《招樂》〈招音韶〉《史記·帝舜紀》:「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
《招 ,大司樂》九磬之舞。劉原父曰:「《招》有九名,識其名焉,祈徵角之謂也。」
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
側皆反。《族夏》《裓夏》古哀反,《鷔夏》五羔反。《周禮》鐘師以鐘鼓奏《九夏》。夏,大也。樂之大歌有九。《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
《九旨》。〈三科九旨〉何休說「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
科三旨也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旨也 。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此三科九旨也。
《易九家釋文序錄》:「荀爽、京房、馬融、鄭元。」
宋衷,虞翻,陸績,姚信,翟子元,荀爽,《九》
家集解
《易九師說》《漢·藝文志》:「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
九師說
易九圖朱文公《易本義》:「易之圖九,河圖、《洛書》。」
「伏羲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六十四卦次序。
六十四卦方位伏羲四圖,其說出邵氏。文王八卦次序,八卦方位卦變。
《鄭氏九書》,唐劉子元曰:「晉中書簿凡九書,皆曰鄭。」
氏。〈名「元。」 〉注《周易》《尚書》《尚書中候》《尚書大傳》
毛詩、《周禮》《儀禮》《禮記》《論語》
九數:〈即九章〉《周禮保氏注內則》:「十年學書,計」謂六書。九數方田以御田疇界域,粟米以御交質變易差分。〈一名《衰分》。〉以御貴賤廩稅少廣,以御積冪方圓商功,以御功程積實均輸,以御遠近勞費盈〈一名廩不足〉「以御隱雜。」互見《方程》。以御錯煣正負句股。〈一名旁要〉以御高深廣遠。
《九流藝文志》:「儒家出於司徒之官,道家出於史。」
官。「陰陽家」 ,出於羲和之官,「法家」 ,出於《稷官》。
名家出於《禮官》,墨家出於清廟之官,從橫家出於行人之官,雜家出於議官,農家出於農稷之官 ,並小說為「十家。」 「小說家」 出於《稗官》。
九引《風俗通》:「烈女,楚樊妃伯妃,魯伯妃貞女。」
「魯次室,《女思歸》」 ,《衛女霹靂》。「楚商梁」 ,《走馬樗》。
里牧恭《箜篌》《霍子高》,《即公無》《渡河 》。《琴引》秦《屠門高》,《楚引》楚《龍丘子》。
《通典》九門食貨、 《選舉》 《職官》、 禮 樂、 兵
《刑 州郡 邊防 》杜佑撰,宋白等續。
《黃帝九經》《黃帝內經》十八卷,九卷《素問》第七一
卷。師氏藏之。今唯八卷九卷。《靈樞鍼經》。皇甫謐曰:「黃帝創制於九經。」
《宋頌》九篇。石介作。「皇祖聖神,湯湯莫醜。」
《金陵聖文》《六合雷聲》聖武明道
九主:三皇。五帝:夏禹。《史記》伊尹言「素王」及。
九主之事。《索隱》云:「或曰謂九皇。」
九職又曰九佐。《說苑》:「堯知九職之事。」又《戰國策》:堯
有九佐: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
「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 ,伯夷為秩。
宗皋陶為「大理益,掌敺禽。」
《九官》:伯禹宅百揆,棄后稷,契作司徒,皋陶。
作《士垂》,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
典樂龍納言《舜典》:「咨汝二十有二人。」 註:「禹垂、益、伯夷、夔、龍六人,新命有職,四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 薛氏曰:「四岳十二牧,九官也,四岳為一人。」 漢劉更生曰:「舜命九官,濟濟相讓。」
「九老」,《唐書》皆高年燕集人繪為《九老圖》。胡杲八十
《九:吉旼》八十六鄭據「八十四」 劉真一作嘉。
《盧真》皆八十二,張渾《白居易》皆七十四。
狄兼謨、盧貞,皆未七十。
至道九老:張好問,年八十五,李運,年八十。宋
琪,《武允成》,皆年七十九,《僧贊寧》,年七十八。
魏丕年七十六,楊徽之年七十五,朱昂 、李昉皆年七十一。
九宗:懷姓。九宗,一姓為九族。《左傳》:「翊九宗五正。」
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隋,《注》唐叔始封,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遂世為晉強家。
九事《風俗通氏姓》篇:「凡氏之興,九事號。」〈唐虞夏殷〉
諡爵國官字居事職
劉氏九王漢酈寄曰:「劉氏所立九王,楚、齊、吳。」
淮南燕、梁。淮陽趙、代。
九龍:後魏崔長瑜子樞等九人號「九龍」《北齊王》。
昕母生九子,皆醞藉,號「王氏九龍。」
「九世清德」:羊祜世吏二千石,九世並以清德聞。 《宗室九相傳贊》:唐宰相以宗室進者九人。李適之。
峴、勉夷簡,程石回知柔林甫。
《宗室表》:「宰相十一人。福、宗閔親王、宰相四人。」 秦。
齊平雍
九節度唐郭子儀《朔方》魯炅《淮西》李奐《興平》。
《許叔冀》,《滑濮》《李嗣業》,《鎮西》《北庭》。《李廣琛》,《鄭》
蔡。《崔光遠》,河南。李《光弼》河東。王《思禮》,關內。
澤潞肅宗以子儀、光弼皆元勳,難相統屬,故不置元帥。九節度之兵潰於相州。
九命《周禮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
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
《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後周》九命,每命為二,以正為上,凡十八命。
《九儀》:《大行人》「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命。」
者五 ,「公、侯、伯、子、男爵」 者四,「孤、卿、大夫、士。」
「掌交九禮之親。」 注「九儀之禮。」 秦、漢設九賓。
九牧《周禮》:「掌交九牧之維,九州之牧。」
九府《漢·食貨志》:「大公為周立九府圜法大府玉。」
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
職幣
《九卿》又曰「九列」:太常、奉常、光祿勳、郎中令、衛。
尉中大夫令太僕、廷尉、大理、大鴻臚,典客
大行令宗正、宗伯,大司農,治粟內史,大農令
少府
隋爵九等: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
侯伯子男
唐爵九等:《唐志》:「王一,嗣王、郡王二,國公三。」
開國郡公,四縣公五,侯六伯,七子八。
男九
九寺,隋、唐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
大理鴻臚司農大府
九品:《通典》:「漢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六等。」後
漢十三等,魏更置九品。
九博士,晉元帝置。博士九人:「《周易》王氏、《尚書》鄭。」
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禮記》鄭
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 ,又
增《儀禮》《春秋公羊》,合為十一人。
《九功》、九德、《九歌》,九功之德皆可歌,謂之《九歌 六》。
府三事謂之九功。《大禹謨》:「九功惟敘。」 《左傳》:「九敘惟歌。」 《周禮大司樂》:「九德之歌,瞽矇掌九德之歌 。」 《漢禮樂志周官》:國子學歌九德。其注云:「九功之德也。」
九職九功,以九職任萬民大府。九功,謂九職掌交。
九稅之利。註:「所稅民九職也。三農生九穀 ,園圃毓草木。《虞衡》作山澤之財藪,牧養蕃鳥獸。」
百工飭化,八材商賈阜通,貨賄,嬪婦化治,絲枲,臣妾聚斂,疏材閒民,轉移執事。
九賦:以九賦斂財賄。《小司徒》「九比,邦中四郊。」
邦甸家削所教切,邦縣邦都關市山。
澤幣餘
《九式》,以九式均節財用。《司書》「九事」,謂九式祭祀。
賓客、喪荒,羞服、工事,幣帛芻秣,匪
頒好用
九貢: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司書》:「九正」,謂九賦、九貢。
正:稅祀貢、嬪貢、器貢、幣貢、材貢、貨貢。
服貢斿貢物貢
九法《周禮大司馬》:「建邦國之九法,掌交九禁。」註:九。
法之禁制畿封國。設儀辨位,進賢興功。建
牧。立監,制軍,詰禁。施貢分職,簡稽鄉民。
「《均》守平」 ,則比小事大。
九經《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修身尊賢。」
「親親敬大臣」 ,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
柔遠人懷諸侯
九刑《左傳》周公制禮曰:「在九刑不忘正刑五流。」
宥鞭撲贖
九合《論語》: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謂衣裳之
會也。會鄄,又會鄄,會幽,又會幽。會檉。
會貫,會首戴,《左氏》作「首止 。」 會甯母,會葵丘。
《穀梁傳》雲衣裳之會十有一不取北杏及陽穀
編輯
為九。《論語疏 》。《史記漢志注》:「兵車之會三:北杏、陘、新城。乘車之會六:鄄二幽首、止洮。」
《葵丘 齊語》:「兵車之會六北杏鄄二檉。」
「鹹淮 」 ,乘車之會,「三陽穀首」 ,止葵丘 左。
《傳》晉悼公八年之中,「九合諸侯」 ,謂「會戚、會城、棣。」
《會鄬》、「會邢丘,《盟戲》」 、會柤,戍虎牢同。
盟亳城北會蕭魚
九惠:《管子》:「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養疾。」
《合》《獨》問疾通,窮《振困》接絕。
九變《莊子》:「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刑名可舉。」九變
而賞罰可言也。「明天」 道,德仁義,分守刑
名因《任原》省是非,賞罰 《文中子》化至。
「九變王道其明乎!」 注孔子曰:「三年有成。」 九成。二十七年,漢武帝詔曰:「《詩》云:九變復貫,知言之選。」
九品九班魏尚書陳群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
皆置中正,擇有識鑒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
晉劉頌《轉吏部尚書》,為九班之制。
《九章》:漢蕭何加李悝所造《戶》《興》《廄》三篇,謂之《九章》。
之律
「九典」《周書文政》篇:「順九典祗道,稱賢典師。」
四戚,伍長、群長,群醜,什長,戒卒。
九伐九戎,《周禮大司馬》「九伐之法,掌交九戎之威。」
《注》:「九伐之戎,眚伐壇。」〈音善。〉削侵《正殘》。
杜滅
九鼎《漢·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左傳》:「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
九《文山》一,龍二華三蟲四,藻五《火六》。
粉米七黼八黼九 。《左傳》杜預註:「以華蟲。」
為二
九章:龍一,山二、華,蟲三,火四,宗彝五,衣。
畫以為繢。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藻六,粉米七黼、八黻九裳,絺以為繡 ,《周禮司服注》:「周制,以日月星辰畫於旂。而袞冕九章,以龍為首,鷩冕七章,華蟲為首,毳冕五章,虎蜼為首。希冕三章,元冕一章。」
九服《周禮屨人》註:「王吉服有九,舄有三等,冕服六。」
大裘至元冕 ,弁服三:韋弁,皮弁,冠弁。
九旗司常:掌九旗,「日月為常,王交龍為旂,諸侯。」
青龍 通帛為旃,孤卿雜帛為物,大夫、士熊虎為旗,師都,鳥隼為旟,州里,朱雀、龜蛇為旐。
縣鄙,《元武》全羽為旞道車,析羽為旌斿車。
九章《管子兵法》「九章著明,日晝行月,夜行龍。」
《行水》:虎行林,鳥行陂,蛇行澤,鵲行陸。
《狼行山》。《韜》也,載食而駕,
樂九變,樂九變,人鬼皆得,而禮節奏俱備,謂之
成備而更新謂之「變。」 《三禮義宗》:「樂九變者舞九終。」
《九寶》。〈宋〉「鎮國」、「受命」、「定命」,併六璽為九寶。
九祭,《大祝辨》「九祭,命祭、衍祭、炮祭、周祭,皆。」
祭鬼神示之事。「振祭,擩祭,擩而泉反,絕祭。」
《繚祭》《共祭》,共音恭,皆主人祭食之禮。
九門,《月令注》:「路應雉庫。皋城近郊。」
遠郊關天子九門
九賓:《續漢禮儀志》:「大鴻臚設九賓。」薛綜註:「王侯」
公卿《二千石》《六百石》郎吏《匈奴》
侍子韋昭曰:「《周禮》九儀也。劉敞之說,謂擯者九人。」
九軍《莊子》:「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註:「天子六軍。」
諸侯三軍
《九府》《爾雅》,「醫無閭之珣。」「玗琪,東方之美」,會稽之
竹箭:「東南,梁山之犀象,南方,華山之金石,西北,霍山之多珠玉,西方,崑崙虛之璆琳琅玕,西北,幽都之筋角,北方,斥山之文皮;東北。」
《岱嶽》,「五穀魚鹽中。」
武舞九器宋祁《大樂圖義》論「武舞所執九器:干」:
《戚旌》鞀鐸錞相雅鐃。
《九鼎》中曰「帝鼎」,八方曰:「蒼彤皛寶,魁阜壯風。」
崇寧三年,鑄「《政和禮制》,宗廟九,鼎三為牲,牛、羊、豕六為庶羞。」
九玉唐王起請造禮神「九玉:蒼璧,黃琮,青圭。」
赤璋、白琥,元璜,兩圭有邸,四圭有邸。
圭璧
九廟,武德元年,始立四廟。正觀七年立七廟。《開元》
十年,增太廟為九室 。終唐之世,常為九代十一室。
《九陌錢》梁武帝大同元年,詔「外間多用九陌錢可。」
通用足陌大同後,八十為百名東錢,七十為百名西錢,京師九十為百名長錢。宋晉平王休祐,以短錢一百賦民 。唐昭宗末,京師用錢每百纔八十五,河南府以八十為百。五代錢出入皆以八十為陌。漢三司使王章始令入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謂之「省陌。」
九室:《考工記匠人》:「內有九室,路寢之裏外有九。」
室路門之表
京師九門:〈唐〉明德啟夏安,化南春明通。
化,延興東,金光開遠,延平西 ,北面無。
門《隋志》:「北面光化一門。」
《九、市》。〈漢〉《西都賦》註:「漢宮闕疏:『長安立九,市,六在道』。」
西三在道東
《九劍》棠谿墨陽合伯鄧師宛,馮龍淵。
大阿莫耶干將 。《史記索隱》。《晉太康地理》。
《志天下》,寶劍韓為眾。
《桓公之蔥》,《太公之闕》,《文王之錄》,莊周之
「闔閭」 「干將。」 「莫耶。」 「鉅闕。」 辟閭,《荀子》皆。
古之良劍
九錫《韓詩外傳》:「諸侯有德,天子錫之車馬衣服。」
樂器:「朱戶納陛,虎賁百人,斧鉞弓。」
矢《秬鬯》,「禮含文嘉。」
九和弓,《考工記》:「材美工巧為之時,謂之參均角。」
不勝幹,幹不勝筋,謂之參均。量其力,有參均。均者三,謂之《九和》。
「九獻」《左傳正義》上「公九獻,侯、伯七獻,子、男五。」
獻:《周禮》大行人《儀禮》:「主人酌以獻賓,賓酢主人,主人又酌以酬賓,乃成一獻之禮。」 九獻者,九為獻酬酌禮始畢。
九醞: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南都賦》:「九醞甘醴。」
注「魏武上九醞酒奏曰」 云云。《廣雅》:「醞,投也。」 《酒經》曰「九投。」
九種鹽:「白鹽、食鹽、黑鹽、胡鹽、戎鹽、赤。」
鹽「駮鹽。臭鹽。馬齒鹽。」 《北史李孝伯傳》四
種非食鹽
《九弊》:唐陸贄請數對群臣云:「九弊不去」,上有其六。
好勝人,恥問過,騁辨給,眩聰明,厲威嚴。
《恣彊愎下有其三》:謟諛、顧望,畏懦。
九穀,《大宰》「九穀。」鄭司農註:「黍、稷、秫、稻、麻。」
大小豆,大小麥 :《康成》謂「無秫、大麥而有粱。」
菰菰彫胡也。《古今注》:「黍、稷、稻、粱,二豆、二麥。」
九扈:《左傳》少皞名官,「春扈鳻鶞,夏扈竊元」,秋
《扈竊藍》,「冬扈竊黃,棘扈《竊丹》,行扈《唶唶》。」
《宵扈》嘖嘖,桑扈竊脂,老扈鷃鷃。
九龜《唐六典太卜》:「卜龜九類,石龜,泉龜,蔡龜。」
江龜。洛龜。海龜。河龜。淮龜。旱龜。
九逸《西京雜記》:「漢文帝良馬浮雲,赤電絕群。」逸驃紫燕騮綠《螭驄》《龍子》《驎駒》絕。
塵
鳳九苞,《論語緯》:「口包命,不妄鳴也。心合度進退。」
精也。「耳聽達」 ,居高明也。「舌詘伸」 ,能變聲也。
彩色光,文采呈也。冠《矩朱》,南方行也。距銳鉤武,可稱也。音激揚,聲遠聞也。「腹文戶」 ,不妄納也。
九棘,《周禮》朝士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
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取其赤心而外刺。
九射歐陽文忠公「《九射》,格其物,九為一,大侯而寓。」
「以八侯」 ,「熊當中,虎居上,鹿在下,雕雉猿居。」
右「《鴈》《兔、魚》」 居左。。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