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17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十七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十七卷目錄

 克己部總論

  易經乾卦 大壯卦 損卦

  譚子化書鳳鴟

  近思錄克己

  朱子學的克己

  朱子全書克己 答孫吉甫 答孫季和 克齋記

  性理大全克己

  讀書錄克己

  唐荊川集答王南江提學

 克己部藝文一

  行己箴          唐李翱

  克己銘         宋呂大臨

  視聽言動四箴並序    程頤

  克齋銘           張栻

  審己箴          王無咎

  克復堂記         元虞集

  克己銘           吳澄

 克己部藝文二

  克己           宋朱熹

 克己部紀事

 克己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十七卷

克己部總論

編輯

易經

編輯

乾卦

編輯

閑邪存其誠。

大全程子曰:「閑邪則誠自存。如人有室,垣牆不修,不能防寇。寇從東來逐之,則復有自西入逐得一人,一人復至。不如修其垣牆,則寇自不至,故欲閑邪也。敬是閑邪之道,閑邪存其誠,雖是兩事,然亦只是一事,閑邪則誠自存矣。天下有一個善,一個惡,去善即是惡,去惡即是善。閑邪則誠自存,不是外面捉一個誠將來」存著如此,則豈有入善之理?只是閑邪則誠自存,閑邪更著甚工夫?但惟是動容貌,整思慮,則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朱子曰:「只是覺見邪在這裏,要去閑他,則心便一了。所以說道:『閑邪則固一矣』。」既一,則邪便自不能入,便更不消說又去閑邪。

大壯卦

編輯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程傳雷震於天上,大而壯也。君子觀《大壯》之象以行其壯。君子之大壯者,莫若克己復禮。古人云自勝之謂強,《中庸》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皆曰強哉矯!赴湯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至於「克己復禮」,則非君子之大壯不可能也,故云君子以非禮弗履。大全朱子曰:雷在天上,是甚生威嚴,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則威嚴果決,以去其惡,而必為善,若半上落下,則不濟事,何以為君子?須是如雷在天上,方能克去非禮。

《損卦》

編輯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程傳君子觀《損》之象,以損於己,在修己之道,所當損者,唯忿與欲,故以懲戒其忿怒、窒塞其意欲也。大全或問:「『懲忿窒慾』,忿怒易發難制,故曰懲。懲是戒於其後。慾之起則甚微,漸漸到熾處,故曰窒。窒謂塞於初。古人說情竇,竇是罅隙,須是塞其罅隙。朱子曰:『懲也,不專是戒於後。若是怒時,也須先懲治他始得。懲者,懲於今而戒於後耳。窒亦非是真有箇孔穴去塞了,但遏絕之使不行耳』。」

譚子化書

編輯

《鳳鴟》

編輯

鳳不知美,鴟不知惡。陶唐氏不知聖,有苗氏不知暴。 使陶唐氏恃其聖,非聖也;有苗氏知其暴,不暴也。眾 人皆能寫人之形,而不能寫己之形;皆能求人之惡, 而不能求己之惡;皆能知人之禍,而不能知己之禍。 是以大人聽我聲,察我色,候我形,伺我氣,然後知人 之情偽。

朱子近思錄

編輯

《克己》

編輯

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慾,遷 善改過而後至。《乾》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 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動,噫!吉一而已,動可不 慎乎?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予謂養心不止於 寡而存耳。蓋寡焉以至於無,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 也,明通聖也。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 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 也。顏淵請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 服膺而勿失也。《復》之初九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伊川《易傳》曰:「陽,君子之道。」故復為反善之義,初復之 最先者也,是不遠而復也。失而後有復,不失則何復 之有?唯失之不遠而復,則不至於悔,「大善而吉」也。顏 子無形顯之過,夫子謂其庶幾,乃無祇悔也。過既未 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 有過也。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 嘗不遽改,故不至於悔,乃不遠復也。學問之道無他, 惟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晉之上九:「晉其 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伊川易傳》曰:「人之自治, 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 自治,則雖傷於厲,而吉且無咎也。」嚴厲非安和之道, 而於自治則有功也。雖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故 於貞正之道為可吝也。損者,損過而就中,損浮末而 就本實也。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峻宇雕牆,本 於宮室;酒池肉林,本於飲食;淫酷殘忍,本於刑罰;窮 兵黷武,本於征討。凡人慾之過者,皆本於奉養,其流 之遠,則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後人流於末 者,人慾也。《損》之義,損人慾以復天理而已。夬!九五 曰:「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傳》 曰:夫人心正意誠,乃能極中正之道,而充實光輝,若 心有所比,以義之不可而決之,雖行於外,不失其中 正之義,可以「無咎。」然於中道未得為光大也。蓋人心 一有所欲,則離道矣。夫子於此,示人之意深矣。方 說而止,節之義也。節之九二,不正之節也。以剛中 正為節,如懲忿窒慾,損過抑有餘是也。不正「之節,如 嗇節於用,懦節於行是也。人而無克伐怨欲,惟仁 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不行焉,斯亦難能也,謂之 仁則未可也。此原憲之問,夫子答以知其為難而不 知其為仁,此聖人開示之深也。」明道先生曰:「義理 與客氣常相勝,只看消長分數多少,為君子小人之 別。義理所得漸多,則自然知得客氣消散得漸少消 盡者是大賢。」或謂:「人莫不知和柔寬緩,然臨事則 反至於暴厲。」明道曰:「只是志不勝氣,氣反動其心也。 人不能祛思慮,只是吝,吝故無浩然之氣。治怒 為難,治懼亦難。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堯 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 玉來相磨,必磨不成。須是得箇麤礪底物,方磨得出。 譬如君子與小人處,為小人侵陵,則修省畏避,動心 忍性,增益豫防,如此便道理出來。目畏尖物,此事 不得放過,便與克下。室中率置尖物,須以理勝他,尖 必不刺人也,何畏之有!」明道先生曰:「責上責下,而 中自怒己,豈可任職分?舍己從人,最為難事。己者, 我之所有,雖痛舍之,猶懼守己者固,而從人者輕也。 《九德》最好饑食渴飲,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 在,便是廢天職獵,自謂今無此好。」周茂叔曰:「何言 之易也?但此心潛隱未發,一日萌動,復如前矣。」後十 二年因見,果知未也。伊川先生曰:「大抵人之有身,便 有自私之理,宜其與道難一。罪己責躬不可無,然 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悔。所欲不必沈溺,只有所 向,便是欲。」明道先生曰:「子路亦百世之師人,語 言緊急,莫是氣不定否?」曰:「此亦當習。習到言語自然 緩時,便是氣質變也。學至氣質變,方是有功。」問:「『不 遷怒,不貳過』,何也?《語錄》有『怒甲不遷乙』之說,是否?伊 川曰:『是』。」曰:「若此則甚《易》,何待顏子而後能?」曰:「只被說 得麤了。諸」君便道易。此莫是最難?須是理會得,因何 不遷怒?如舜之誅四凶,怒在四凶,舜何與焉?蓋因是 人有可怒之事而怒之。聖人之心,本無怒也。譬如明 鏡,好物來時便見是好,惡物來時便見是惡,鏡,何嘗 有好惡也?世之人固有怒於室而色於市。且如怒一 人對那人說話,能無怒色否?有能怒一人而不怒別 人者,能忍得如此,已是煞知義理者。若聖人因物而 未嘗有怒,此莫是甚難?「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今見 可喜可怒之事,自家著一分陪奉他,此亦勞矣!聖人 之心如止水,人之視最先。非禮而視,則所謂開目 便錯了。次聽,次言,次動,有先後之序。人能克己,則心 廣體胖,仰不愧,俯不怍,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聖 人責己,感也處多;責人,應也處少。思叔詬詈僕夫, 伊川曰:「何不動心忍性?」思叔慚謝。見賢便思齊,有 為者亦若是,見不賢而內自省,蓋莫不在己。橫渠 先生曰:「湛一氣之本,攻取氣之欲。口腹於飲食,鼻舌 於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屬厭而已,不以嗜欲 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喪本」焉爾。纖惡必除,善斯 成性矣。察惡未盡,雖善必麤矣。惡不仁,故不善未 嘗不知,徒好仁而不惡不仁,則習不察,行不著。是故 徒善未必盡義,徒好未必盡仁,好仁而惡不仁,然後 盡仁義之道。責己者當知無天下國家皆非之理。 故學至於不尤人,學之至也。有潛心於道,忽忽為他慮引去者,此氣也。舊習纏繞,未能脫灑,畢竟無益, 但樂於舊習耳。古人慾得朋友,與琴瑟簡編,常使心 在於此。惟聖人知朋友之取益為多,故樂。朋友之來, 矯輕警惰,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蓋人 人有利慾之心,與學正相背馳,故學者要寡慾。君 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為太柔太弱。至於瞻視亦有 節,視有上下,視高則氣高,視下則心柔。故視國君者 不離紳帶之中,學者先須去其客氣。其為人也剛,行 終未善。「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蓋目者人之所 常用,而心常托之視之上下,且試之己之敬傲,必見 於視。所以欲下其視者,欲柔其心也。柔其心則聽言 敬且信。人之有朋友,不為燕安,所以輔佐其仁。今之 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 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故於朋友之 閒,主其敬者,日相親與,得效最速。仲尼嘗曰:「吾見其 居於位也,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欲速成者。則學 者先須溫柔,溫柔則可以進學。《詩》曰:「溫溫恭人,惟德 之基。」蓋其所益之多。世學不講,男女從幼便驕惰 壞了,到長益兇狠。只為未嘗為子弟之事,則於其親 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又隨所居而長,至死 只依舊。為弟子則不能安灑掃應對,在朋友則不能 下朋友,有官長則不能下官長,為宰相則不能下天 下之賢,甚則至於徇私意,義理都喪也。只為病根不 去,隨所居所接而長,人須一事事消了病,則義理常 勝。

朱子學的

編輯

《克己》

編輯

「古人為學,大率體察自家病痛,就上面克治將去。 人之氣稟有偏,則所見亦不同。如氣稟剛底人,則見 剛處多,而處事或失之太剛;柔底人,則見柔處多,而 處事或失之太柔。須是克治氣稟偏處。」問:「顏子地 位有甚非禮處?」曰:「只心術閒微,有些子非禮處,須用 淨盡截斷了。」問:「己私有三:氣質之偏,一也;耳目口 鼻之欲,二也;人我忌克之類,三也。孰是夫子所指?」曰: 「三者皆在裏面看。下文『非禮勿視聽言動,則耳目口 鼻之欲為多。耳目口鼻四肢之欲,雖人所不能無, 然多而不節,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學者所當深戒也』。」

朱子全書

編輯

《克己》

編輯

問:「尋常遇事時,也知此為天理,彼為人慾;及到做時, 乃為人慾,引去事已,卻悔。如何?」曰:「此便是無克己工 夫。這樣處極要與他掃除打疊,方得。如一條大路,又 有一條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箇物引 著自家不知不覺,行從小路去,及至前面荊棘蕪穢, 又卻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慾交戰之機。須是遇事之」 時便與克下,不得苟且放過。此須明理以先之,勇猛 以行之。若是上智聖人底資質,不用著力,自然存天 理而行不流於人慾。若賢人資質次於聖人者,到遇 事時,固不會錯,只是先也用分別教是,而後行之。若 是中人之資質,須大段著力,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 治,始得。《曾子》曰:「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 亦遠乎!」又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 後,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因說克己。 或曰:「若是人慾,則易見。但恐自說是天理處卻是人 欲,所以為難。」曰:「固是如此。且從易見底克去,又卻理 會難見底。如剝百合,須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 今且將『義利』兩字分箇」界限,緊緊走從這邊來。其閒 細碎工夫,又一面理會,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 粗皮,又慢慢出細。今人不曾做得第一重,便要做第 二重工夫去。如《中庸》說:「戒謹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 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謹其獨。」此是尋 常工夫都做了,故又說出向上一層工夫,以見義理 之無窮「耳。不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處?不謹便只去 謹,獨無此理也。」天理人慾無硬定底界,至是兩界 分上工夫,這邊工夫多,那邊不到占過來。若這邊工 夫少,那邊必侵過來。人只有箇天理人慾,此勝則 彼退,彼勝則此退,無中立不進退之理。凡人不進便 退也。譬如劉項相拒於滎陽、成皋閒,彼進得一步,則 此退一步;此進一步,則彼退一步。初學只要牢劄定 腳與他捱,捱得一毫去,則逐旋捱將去。此心莫退,終 須有勝時勝時甚氣象。嘗言坐即靠倚,後來捱三 四日便坐得。先生云:「氣不從志處,乃是天理人慾交 戰處也。」克己亦別無巧法,譬如孤軍,猝遇強敵,只 得盡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問哉!義利「之辨,初時 尚相對在。若少閒主義功深後,那利如何著得?如小 小竊盜,不勞而卻矣。」問:「而今欲到無欲田地,莫只是 劃除熟後,自會如此否?」曰:「也只是劃除熟。而今人於 身上不好處,只是常划去之,才發便劃,自到熟處。」 問:「伊川云:『敬則無己可克』。」曰:「孔門只有顏子,孔子且 使之克己,如何便會不克?此」語意味長。問持敬與 克己工夫。曰:「敬是涵養操持,不走作。克己則和根打併了,教他盡淨。」

《答孫吉甫》

編輯

所諭氣質過剛,未能自克,而欲求其所以轉移變化 之道。夫知其所偏而欲勝之,在吾日用之閒,屢省而 痛懲之耳。故周子有「自易其惡,自至其中」之說,是豈 他人所得而與於其閒哉?然此亦或有說焉,不明於 理,而徒欲救其偏,亦恐矯枉之過,而反失夫中也。

《答孫季和》

編輯

所諭平生大病,最在輕弱人,患不自知耳。既自知得 如此,便合痛下工夫,勇猛舍棄,不要思前算後,庶能 矯革,所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者也。

《克齋記》

編輯

人有是身,則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而或不能,無害 夫仁。人既不仁,則其所以滅天理而窮人慾者,將益 無所不至。此君子之學所以汲汲於求仁,而求仁之 要,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已。蓋「非禮而視,人慾之 害仁也;非禮而聽,人慾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動焉, 人慾之害仁也。」知人慾之所以害仁者在是,於是乎 「有以拔其本,塞其源,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於一 旦豁然欲盡而理純,則其胸中之所存者,豈不粹然 天地生物之心,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溫哉!默而成之, 固無一理之不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焉,則 無事之不得於理,而無物之不被其愛矣。」嗚呼!此《仁》 之為德,所以一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 之之要,則夫子之所以「告顏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 也與!

性理大全

編輯

《克己》

編輯

程子曰:「難勝莫如己私,學者能克之,非大勇乎?多 驚、多怒、多憂,只去一事所偏處自克。克得一件,其餘 自正。」

張子曰:「凡所當為,一事意不過,則推類如此,善也。一 事意得過,以為且休,則百事廢,其病常在,謂之病者, 為其不虛心也。病根不去,隨所居所接而長。人須一 事事消了,病則常勝,故要克己。克己,下學也。下學上 達交相養,蓋不行則成何德行哉?人當平物我,合 內外,如是以身鑒物便偏見,以天理中鑒,則人與己 皆」見,猶持鏡在此,但可鑒彼,於己莫能見也。以鏡居 中則盡照,只為天理常在身,與物均見,則自不私。己 亦是一物,人常脫去己身,則自明。然身與心常相隨, 不奈何有此身。假以接物,則舉措須要是。今見人意, 我固必以為當絕於己,乃不能絕,即是私己。是以大 人正己而物正,須待自已者,皆是著見於人物,自然 而正。「以誠而明」者,既實而行之明也。明則民斯信矣。 「己未正而正人,便是有意。我固必鑒己,與物皆見,則 自然心洪而公平;意我固必只為有身,便有此。」 上蔡謝氏曰:「某與伊川別一年,往見之。伊川曰:『別又 一年,做得甚工夫』?」曰:「也只是去個『矜』字。」曰:「何故?」曰:「子 細檢點得來,病痛盡在這裏。若按伏得這個罪過,方 有向進處。」伊川點頭。因語在坐同志者曰:「『此人為學 切問近思者也。」或問:「矜』字罪過,何故恁地大?」曰:「今人 做事,只管要夸燿別人耳目,渾不關自家受用事。有 底人食前方丈,便向人前吃,只蔬食菜羹,卻去房裏 吃,為甚恁地?」

和靖尹氏曰:「克己唯在克其所好,便是下手處。然人 未有不自知所好處而能克之者,若不自知,卻克個 甚?如好財,即於財上克;好酒,即於酒上克。今人只為 事事皆好,便沒下手處,然須擇其偏好甚處先克。」 五峰胡氏曰:「自反則裕,責人則蔽。君子不臨事而恕 己,然後有自反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則用 無不利。」

朱子曰:「克己固學者之急務,亦須見得一切道理了 了分明,方見日用之閒,一言一動,何者是正,何者是 邪,便於此處立定腳跟,凡是己私,不是天理者,便克 將去。」問:「前輩說治懼,室中率置尖物。」曰:「那個本不 能害人?心下要恁地懼,且習教不如此妄怕。」問:「習在 危階上行底,亦此意否?」曰:「那個卻分明是危,只教習 教,不怕著。」問:「習得不怕少閒,到危疑之際,心亦不動 否?」曰:「是如此。」問:「克己工夫,要當自日月至焉。推而 上之,至終食之閒,以至造次,以至顛沛,一節密,一節 去,庶幾持養純熟,而三月不違。可學而至,不學則已。 欲學聖人,則純亦不已。如此做工夫,可否?」曰:「下學之 功,誠當如此。其資質之高明者,自應不在此限,但我 未之見耳。」問:「某欲克己而患未能。」曰:「此更無商量, 人患不知耳。既已知之,便合下手做,更有甚商量『為 人由己,而由人乎哉』?」問:「『張子云:『以心克己』,即是復 性,復性便是行仁義』。竊謂克己便是克去私心,卻雲 『以心克己』,莫剩卻『以心』兩字否?」曰:「克己便是此心克 之。公但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心而何!言『忠信 行篤敬,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這不 是心,是甚麼?凡此等皆心所為,便不必更著『心』字。所以夫子不言心,但只說在這裏教人做』。」又問:「復性便 是行仁義,復是方復得此性,如何便說行得?」曰:「既復 得此性,便恁地行。纔去得不仁不義,則所行便是仁 義,那得一個在」不仁不義與仁義之中底物事,不是 人慾,便是天理;不是天理,便是人慾。所以謂「欲知舜 與蹠之分」者,無他,利與善之閒也。所隔甚不多,但聖 賢把得這界定爾。

南軒張氏曰:克己之偏之難,當用《大壯》之力。然而力 貴於壯,而工夫貴於密。若功不密,雖勝於暫,而終不 能持於久而銷其端。觀諸顏子沈潛積習之功,為何 如哉?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非工夫篤至 久且熟也,其能若是乎?

魯齋許氏曰:「責得人深者,必自恕;責得己深者,必薄 責於人,蓋亦不暇責人也。自責以至於聖賢地面,何 暇有工夫責人?見人有片善,便去倣學他,蓋不見其 人之可責,惟責己也。顏子有之:以眾人望人則皆可; 以聖賢望人則無完人矣。」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 不暇。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適以長己之 惡。」喜怒哀樂愛惡欲一有動於心。則氣便不平。氣 既不平。則發言多失。七者之中惟怒為難治。又偏招 患難。須於盛怒時堅忍不動。俟心氣平時審而應之。 庶幾無失。忿氣劇炎火焚如徒自傷。觸來勿與競事 過心清涼。

薛瑄讀書錄

編輯

《克己》

編輯

私意最難去,故程子謂克己最為難事,惟嘗用力者 知其難。私無大小,覺即克去。余性偏於急,且易 怒,因極力變化氣,直是難養。余克治用力久矣,而 忽有暴發者,可不勉哉!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 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人只是有己,故不能與天 地同其大。其要惟在克己。念慮一毫雜妄,即非仁, 便當克去。有我之私,極難克,貴乎明與剛而已。 自治之要,寧過於剛,不可過於柔。顏子克己之功,非 至剛不能自矜自伐者,皆不能克有己之私也。 上蔡有一硯,極愛之,遂屏去,此可為克己之法。人 之克己,或能克於此,不能克於彼,此是克之有未盡 也。能充其所能,以及其所不能,則克無不盡矣。自 勝者強,克己最為難事,不可不勉。《周子》曰:「果而確」, 克己之功當如是。宴安之私最難克。《公孫支》言 夷吾忌克,忌猜疑,克好勝,二者人之大病也,不可不 去氣質之偏,自生來便有此矣。若自幼至長,歷歷 曾用變化之功,則亦無不可變之理。若氣質既偏,自 少至長,所習又偏,一旦驟欲變其所習,非百倍之功 不能也。「古人佩《韋弦》,亦變化氣質之一法也。一 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輕當矯之以重, 急當矯之以緩,褊當矯之以寬,躁當矯之以靜,暴當 矯之以和,粗當矯之以細,察其偏者而悉矯之,久之 氣質變矣。」氣質之拘最大,變化之功極難,然亦不 可畏其難,而不加變化之功也。為學能使理勝氣, 則可以變化氣質之性,而反天地之性。若氣勝理,則 不能矣。氣質極難變,十分用力,猶有變不能盡者, 然亦不可以為難變,而遂懈於用力也。古人云:「自 勝者強」,抑暴猛之氣,克方縱之欲,皆自勝之強也。彼 血氣之勇,烏足謂之強哉?大要當洗滌盡此心之 欲,有一毫之欲未盡,即本體蔽昧,而用失其當矣。 欲心一動,如火之熾,如水之溢,非用《大壯》之力,莫能 止其欲。先儒曰:「慾心一萌,便思禮義以勝之。」即窒 慾之要也。虛心無我,惟善是從。偏執己私,而不能 從善者,由無克己之功也。中夜以思,只公之一字, 乃見克己之效驗。人所以千病萬病,只為有己。為 有己故計較萬端,惟欲己富,惟欲己貴,惟欲己安,惟 欲己樂,惟欲己生,惟欲己壽,而人之貧賤、危苦死亡 一切不恤。由是生意不存,天理滅絕。雖曰「有人之形」, 其實與禽獸奚以異。若能克去有己之病,廓然大公, 富貴貧賤安樂生壽皆與人共之,則生意貫徹,彼此 各得分願,而天理之盛,有不可得而勝用者也。人 心皆有所安,有所不安。安者,義理也,不安者人慾也。 然私意勝而不能自克,則以不安者為安矣。克盡 己私為誠,有一毫之私未盡,則非誠矣。奮發誠心, 要做好人。一切舊習定須截斷。心每有妄發,即以 經書聖賢之言制之。淤泥塞流水,人慾塞天理,去 其塞,則沛然矣。舊習最害事,吾欲進彼,則止吾之 進,吾欲新彼,則汨吾之新,甚可惡,當刮絕之。吾於 所為之失,隨即知而改之,然未免再萌於心,因謂「有 不善未嘗不知易,知之未嘗復行難」,為人須做徹 表徹裏。一般人日閒時時刻刻緊緊於自己身心 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萬起萬滅之私,亂吾 心久矣。令當悉皆掃去,以全吾湛全之性。

唐荊川集

編輯

《答王南江提學》

編輯

人心存亡,不過天理人慾之消長,而理欲消長之幾不過「迷悟」兩字。然非努力聚氣,決死一戰,則必不能 悟。或不知所戰,或戰而不力,則往往終其身而不悟。 故佛家有認賊作子,與葛藤絆路之說。而兵家亦曰: 「名其為賊,敵乃可滅。」又曰:「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此佛 家之可通於吾儒,而治戎之道可用以治心者也。儒 者以交戰為子夏之病,而不能戰,並非所以為子夏 也。雖顏子亦有戰矣。曰:「不遠復。」夫不戰何以有復也? 雖天地亦有戰矣,曰:「龍戰於野,其血元黃。」夫陰既疑 於陽矣,陽安得晏然而無戰乎?惟戰而不勝,故血而 至於元黃。戰而勝,則血可以不元,而陽可以亨也,是 能戰之效也。

克己部藝文一

編輯

《行己箴》
唐·李翱

編輯

人之愛我,我度於義。義則為朋,否則為利。人之惡我, 我思其由。過寧不改,否又何仇。仇實生怨,利實害德。 我如不思,乃陷於忒。內省不足,愧形於顏。中心無他, 曷畏多言。唯咎在躬,若市於戮。慢謔自他,匪汝之辱。 昔者君子,惟禮是持。自小及大,曷莫從斯。苟遠於此, 其何不為。事之在人,昧者亦知。遷焉及己,則莫之思。 造次不戒,禍焉可期。書之在側,以作我師。

《克己銘》
宋·呂大臨

編輯

凡厥有生,均氣同體。胡為不仁,我則有己。立己與物, 私為町畦。勝心橫生,擾擾不齊。大人存誠,心見帝則。 初無吝驕,作我蟊賊。志以為帥,氣為卒徒。奉辭於天, 誰敢侮予。且戰且徠,勝私窒慾。昔焉寇讎,今則臣僕。 方其未克,窘我室廬。婦姑勃谿,安取其餘。亦既克之, 皇皇四達。洞然八荒,皆在我闥。孰曰天下,不歸吾仁。 「癢痾疾痛,舉切吾身。一日至之,莫非吾事。」顏何人哉, 希之則是。

《視聽言動四箴》並序
程頤

編輯

顏子問「克己復禮」 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顏子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作《四箴》以自警雲。

《視箴》

編輯

「心兮本虛,應物無跡。」操之有要,視為之則蔽。交於前, 其中則遷,制之於外,以安其內。「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聽箴》

編輯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 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言箴》

編輯

人心之動,因言以宣。發禁躁妄,內斯靜專。矧是樞機, 興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召。傷《易》則誕,傷煩則枝。 己肆物忤,出悖來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動箴》

編輯

「哲人知幾」,誠之於思;「志士厲行」,守之於為。順理則裕, 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克齋銘》
張栻

編輯

惟人之生,父乾母坤。允受其中,天命則存。血氣之萌, 物慾斯誘。日削月朘,噫鮮能久。越其云為,匪我之自。 營營四馳,擾擾萬事。聖有謨訓,克己是宜。其克伊何, 本乎致知。其致伊何?格物是期。動靜以察,晨昏以思。 良知固有,非緣事物。卓然獨見,我心皦日。物格知至, 萬理可窮。請事克己,日新其功。莫險於人慾,我其平 之;莫危於人心,我其安之。我視我聽,勿蔽勿流。我言 我動,是出是由。涵濡游泳,不競不絿。允蹈彝則,靡息 厥修。逮夫既克,曰人而天。悠久無疆,匪然而然。為仁 之功,於斯其至。我稽古人,其惟顏氏。於穆聖學,具有 始終。循循不舍,與天同功。請先致知,以事克己。仁遠 乎哉?勉旃吾子。

《審己箴》
王無咎

編輯

《汝》曰有德,汝未大成。汝之有過,傷德,蓋輕聖能恕汝, 猶曰汝美,眾人弗逮。知慕而已。恕汝不知,慕,汝輒愉。 汝不自反,卒比於愚,愚不可比,汝孰宜懼!聖人之恕, 眾人之慕。

《克復堂記》
元·虞集

編輯

《克己復禮》之說,在聖門惟顏子得聞之。當是時,七十 子者蓋有不及盡聞者矣。後學小子迺得誦其言於 方冊之中,聞其說於千載之下,豈非幸歟?蓋予嘗反 而求之,沈冥於物慾之塗者,固無與乎此也。而知致 力焉者,僅足以為《原憲》之所難而已。其拔本塞源,脫 然不遠而能復者,世甚鮮也。然則苟有志於聖賢者, 舍此奚適矣?然而難言也。昔者程伯子少而好獵,及見周子而有得焉,自以為此好絕於胸中矣,而周子 曰:「是何言之易也?」後十餘年,程子見獵者於道旁,不 覺有喜意,夫然後知周子議論之精也。嗚呼!自顏子 而降,若程子之高明而敦厚,純粹而精微,一人而已, 其為學也,必不為原氏之剛制也明矣。其十數年閒, 豈無所用其功哉?而是好也,深潛密伏於纖微之際, 不能不發見於造次之閒,噫亦微矣。鄉非周子識察 之精,固不足以知其必動於十數年之前;非程子致 察之密,亦何足以自覺其動於十數年之後?是固不 可與迂生曲學者論也。而眾人迺欲以鹵莽苟且之 功,庶幾近似其萬一,可乎不可乎?此則予之所甚懼 而旦暮不忘者也。國子伴讀康生敏以《克復》名其堂, 而來求文以為記。予既嘉其慕尚之高遠,而又懼其 易之也,故著其說使寘諸壁閒,因得以觀覽,而資其 行遠升高之一助也。

《克己銘》
吳澄

編輯

去病非難,當拔其根。己私既克,天理復還,克他未得, 但加裁抑,固不猖獗,終尚潛匿。克者伊何,譬如破敵, 戰而勝之,是之謂「克。」二者異情,學者當明人慾。如敵 入據吾城,被吾戰勝,遠屏退聽,不復敢求,攻城犯命, 或敵在內,敺之城外,閉門固拒,控守要害,雖不得入, 禍胎猶在。守備一疏,又被攻壞,一戰有功,敵自服從, 區區固守,敵敢力鬥,一日克己,隨即復禮,天下歸仁, 其效如此。克伐怨欲,苟徒力制,而使不行仁,則猶未 去惡之道。如農去草,既已芟夷,復蘊崇之,絕其本根, 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無復蟊賊,不能勝敵,其何能國? 為學亦然,其可弗力?以士希賢,顏其準的,力到功深, 優入聖域。

克己部藝文二

編輯

《克己》
宋·朱熹

編輯

寶鑑當年照膽寒。向來埋沒太無端。秪今垢盡明全 見。還得當年寶鑑看。

克己部紀事

編輯

《韓非子喻老篇》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 勝故肥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 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於胸中,未知 勝負,故𦡱。今先王之義勝,故肥。是以志之難也,不在 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隨手雜錄》:範文正語先懿敏曰:「每夜就寢,即竊計其 一日飲食奉養之費,及其日所為何事。苟所為稱所 費,則摩腹安寢,苟不稱則一夕不安眠矣。翌日求其 所以稱之者。」

《薛德溫集》:「上蔡有一硯,極愛之,遂屏去。此可為克己 之法。」

《朱子語類》:問:「伊川言『目畏尖物』,此理須克去。室中率 置尖物,必不刺人,此是如何?」曰:「疑病每如此。尖物原 不曾刺人,他眼病只管見尖物來刺人耳。有人眼病 常見獅子,伊川只教他見獅子則捉來,其人一面去 捉,捉來捉去捉不著,遂不見獅子了。」

《尹和靖集》:先生愛潔淨,地有汙穢,必去之。嘗說:某隻 有這些克不去。時敏問:「孔子告顏子『克己復禮』,若非 禮之視聽言動,亦須如此克耶?」先生曰:「是也。」因言:伊 川亦如此。一領黃衲道服至破,亦潔淨。嘗曰:「衣不欲 異,欲其潔;食不欲異,欲其精。」

《明外史蔡元偉傳》:「元偉自治甚勤,或至提撕少懈,過 愆復萌,輒撫膺泣下,長跽自罰。作《考德錄》,日識所行 事以自省。克治之功,至老彌厲。」

賢奕陽明先生家居時,里人有求鬻其產者,先生辭 郤已。一日,先生偕諸門弟遊山,偶經某處,見風景佳 勝,默悔前之誤郤也。忽惕然內訟曰:「是何心哉?有貪 心便無恕心矣。」且悔且訟,兩念交戰,膺中行里許始 化,徐以告從行諸弟曰:「克己之難如此

克己部雜錄

編輯

揚子《法言修身篇》:「或問治己。曰:『治己以仲尼』。」或曰:「治 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馬以驥,不亦可乎?」 《讀書錄》:氣直是難養。余克治用力久矣,而忽有暴發 者,可不勉哉!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以是 知克己最難。

《丹鉛錄》:「周公不以夜行而慚影,顏回不以夜浴而改 容。故曰不為昭昭伸節,不為冥冥隳行。」

問奇類林趙清獻「欲絕慾」,掛父母畫像於臥床中以 自監。趙康靖中歲常置黃黑豆於几案,以驗善惡。念 歐陽文忠暮年有小疾,不服藥,只孤坐習忘以卻之。 昔文節搆枯木菴、「死心寮」以為養痾之所。伊川於室 中常置尖物。劉元城謫炎瘴,舉念絕慾。東坡謫瘴鄉, 惟盡絕慾念,為萬全之良藥。古人克己工夫如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