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42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二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四十二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三十

  北魏四

  盧淵       高閭

  李伯尚      李仲尚

  劉模       裴敬憲

  盧觀       鄭道昭

文學典第四十二卷

文學名家列傳三十

編輯

北魏四

編輯

盧淵

編輯

按《魏書盧元傳》:「元子度、世。度世子淵,字伯源,小名陽 烏。性溫雅寡慾,有祖父之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 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遷祕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 爵為伯。給事黃門侍郎,遷兼散騎常侍、祕書監、本州 大中正。是時高祖將立馮後,方集朝臣議之。高祖先 謂淵曰:『卿意以為何如』?對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 宜更簡卜』。」高祖曰:「以先後之姪,朕意已定。」淵曰:「雖奉 敕如此,然於臣心,實有未盡。」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 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及高祖議伐蕭 賾,淵表曰:「臣誠識不周覽,頗尋篇籍,自魏晉以前,承 平之世,未有皇輿親御六軍,決勝行陳之間者。勝不 足為武,弗勝有虧威德。明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 故也。昔魏武以敝卒一萬而袁紹土崩,謝元以步兵 三千而苻堅瓦解。勝負不由眾寡,成敗在於須臾,若 用田豐之謀,則坐制孟德矣。魏既並蜀,迄於晉世,吳 介有江水,居其上流,大小勢殊,德政理絕,然猶君臣 協謀,垂數十載。逮孫皓暴戾,上下攜爽,水陸俱進,一 舉始克。今蕭氏以篡「『殺之燼,政虐役繁,又支屬相屠, 人神同棄,吳會之民,延踵皇澤。正是齊軌之期,一同 之會。若大駕南巡,必左衽革面,閩、越倒戈,其猶運山 壓卵,有徵無戰。然愚謂萬乘親戎,轉漕難繼,千里饋 糧,士有飢色,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不若命將簡銳,盪 滌江右,然後鳴鑾巡省,告成東嶽,則天下幸甚,率土 戴賴』。臣又聞流言,關右之民,自比年以來,競設齋會, 假稱豪貴,以相扇惑,顯然於眾坐之中,以謗朝廷,無 上之心,莫此之甚。愚謂宜速懲絕,戮其魁帥。不爾,懼 成黃巾、赤眉之禍。育其微萌,不芟之毫末,斧斤一加, 恐蹈害者眾。臣世奉皇家,義均休戚,誠知干忤之愆 實深,然不忠之罪莫大。」詔曰:「至德雖一,樹功多途,三 聖殊文,五帝異律,或張或弛,豈必相因。遠惟承平之 主,所以不親斾五戎者,蓋有由矣。英明之主,或以同 軌無征;守庸之君,或緣志劣寢伐。今若喻之英皇,時 非昔類,比之庸後,意有恧焉。脫元極之尊,本不宜駕 二公之徒,革輅之戎,寧非謬歟?尋夫昔人,若必須己 而濟世,豈不克廣先業也。」定火之雄,未聞不武;世祖 之行,匪皆疑懾。且曹操勝袁,蓋由德義內舉;苻堅瓦 解,當緣立政未至,定非敝卒之力強,十萬之眾寡也。 今則驅馳《先天》之術,駕用仁義之師,審觀成敗,庶免 斯咎。長江之阻,未足可憚;踰紀之略,何必可師。洞庭、 彭蠡,竟非殷固,奮臂一呼,或成漢業。經略之義,當付 之臨機;足「食之籌,望寄之蕭相,將希混一,豈好輕動, 利見之事,何得委人也。又水旱之運,未必由兵,堯湯 之難,詎因興旅。頗豐之後,雖靜有之,關左小紛,已敕 禁勒,流言之細,曷足以紆天功。深錄誠心,勿恨不相 遂耳。」及車駕南伐,趙郡王幹督關右諸軍事,詔加淵 使持節、安南將軍為副,勒眾七萬,將出子午。尋以蕭 賾死,停師。是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淵以步騎六千, 眾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萬 口,唯梟首惡,餘悉不問。詔兼侍中。初,淵年四十,嘗詣 長安。將還,諸相餞送者五十餘人,別於渭北。有相者 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 然德聲甚盛,望踰公輔。後二十餘年,當制命關右,願 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 生。未幾,拜儀曹尚書。高祖考課在位,降淵以王師守 常侍、尚書,奪常侍祿一周。尋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 辭。會蕭昭業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請降,乃以淵為使 持節、安南將軍,督前鋒諸軍徑赴樊、鄧。淵面辭曰:「臣 本儒生,頗聞俎豆,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惟陛下裁之。」 軍期已逼,高祖不許。淵曰:「但恐曹虎為周魴耳,陛下 宜審之。」虎果偽降。淵至葉,具曹虎譎詐之問,兼陳其 利害。詔淵進取南陽,淵以兵少糧乏,表求先攻赭陽, 以近葉倉故也。高祖許焉。乃進攻赭陽,蕭鸞遣將垣 歷生來救。淵素無將略,為賊所敗,坐免官爵為民。尋 遭母憂,高祖遣謁者詣宅宣慰。服闋,兼太尉長史。高 祖南討,又兼彭城王中軍府長史。尋為徐州京兆王 愉兼長史,賜絹百匹。愉既年少,事無巨細,多決於淵。 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 謀外叛,淵覺其萌漸,潛敕諸戍,微為之備。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殺將佐,勒宿豫之眾逃叛,濱淮諸戍, 由備得全。陵在邊歷年,陰結既廣,二州人情,咸相扇 惑。陵之餘黨,頗見執送。淵皆撫而赦之,惟歸罪於陵, 由是眾心乃安。景明初,除祕書監。二年,卒官,年四十 八。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復本爵固安伯,諡曰懿。初, 諶父志法鍾繇書,傳業累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 草跡,淵習家法,代京宮殿,多淵所題。白馬公崔元伯 亦善書,世傳《衛瓘體》。魏初工書者,崔、盧二門。淵與僕 射李沖特相友善,沖重淵門風,而淵私沖才官,故結 為婚姻,往來親密。至於淵荷高祖意遇,頗亦由沖。淵 有八子。

長子道將,字祖業,應襲父爵,而讓其第八弟道舒。有 司奏聞。詔曰:「長嫡承重,禮之大經,何得輒授也?」而道 將引清河國王常侍韓子熙讓弟仲穆魯陽男之例。 尚書李平重申奏,詔乃聽許。道將涉獵經史,風氣謇 諤,頗有文才,為一家後來之冠,諸父並敬憚之。彭城 王勰、任城王澄皆虛襟相待。勰為中軍大將軍,辟行 參軍,遷司徒東閤祭酒、尚書左外兵郎中,轉祕書丞。 出為燕郡太守,道將下車,表樂毅、霍原之墓而為之 立祠。優禮儒生,勵勤學業,敦課農桑,墾田歲倍。入為 司徒司馬,卒,贈龍驤將軍、太常少卿,諡曰獻。所為文 筆數十篇。

子懷祖,太學博士、員外散騎侍郎。卒。

懷祖弟懷仁,武定中,太尉鎧曹參軍。

道將弟亮,字仁業,不仕而終。

子思道:

亮弟道裕,字寧祖。少以「學尚知名,風儀兼美。尚顯祖 女樂良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太子舍人。尋轉洗馬,遷 散騎侍郎,轉安遠將軍、中書侍郎,兼祕書丞。尋以母 憂去官。服終,復拜中書侍郎,遷龍驤將軍、太子中庶 子、幽州大中正。轉長兼散騎侍郎,加左將軍。神龜二 年,除左將軍、涇州刺史。其年七月卒官,年四十四。贈」 撫軍將軍、青州刺史,賜帛三百匹,諡曰「文侯。」

子景緒,武定中,儀同開府錄事參軍。

道裕弟道虔,字慶祖,粗閑經史,兼通算術。尚高祖女 濟南長公主。公主驕淫,聲穢遐邇。先無疹患,倉卒暴 薨,時雲「道虔所害。」世宗祕其醜惡,不苦窮治。《尚書》嘗 奏道虔為國子博士。靈太后追主薨事,乃黜道虔為 民,終身不仕。孝昌末,臨淮王彧因將出征,啟除道虔 奉車都尉。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 藉託。永安中,除輔國將軍、通直常侍,尋加征虜將軍。 以《議歷》勳,賜爵臨淄伯,遷散騎常侍。天平初,征南將 軍,轉都官尚書、本州大中正。出除驃騎將軍、幽州刺 史,尋加衛大將軍,卒於官。贈都督幽瀛二州諸軍事、 驃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司空公、瀛州刺史,諡曰恭 文公主二子:昌宇、昌仁。昌㝢,不慧。昌仁早卒。道虔又 娶司馬氏,有子昌裕,及司馬見出之後,更娶元氏,生 二子昌期、昌衡。兄弟競父爵,至今未襲。

道虔弟道偘,字希祖,州主簿,沉雅有學尚。孝昌末卒。 二子早夭,以弟道約子正達為後。武定中,征虜將軍、 太尉記室參軍。

道偘弟道和,字叔維。兄弟之中,人望最下。冀州中軍 府中兵參軍。卒。

子景豫。

景豫弟景熙,武定中,儀同開府諮議。

道和弟道約,字季恭。起家員外郎,累遷司空錄事參 軍、司徒屬、幽州大中正、輔國將軍、光祿大夫,轉司徒 右長史。太傅李延實出除青州,延實先被病。道約,延 實之妻弟,詔以道約為延實長史,加散騎常侍,寄以 匡維也。永熙中,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領廣平王贊 儀同開府長史。天平中,開府儀同高岳請為長史,岳 轉除青冀二州道,約仍為長史。隨岳兩藩,有毗佐之 稱。興和末,除衛大將軍、兌州刺史,在州頗得民和。武 定元年卒,年五十八。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幽州刺史。

子正通,開府諮議,少有令譽。徵赴晉陽,遇患卒。妻鄭 氏,與正通弟正思淫亂,武定中,為御史所劾,人士疾 之。

道約弟道舒,字幼安,襲父爵。自尚書左主客郎中為 冠軍將軍、中書侍郎。卒。

淵弟敏,字仲通,小字紅崖,少有大量。太和初,拜議郎, 早卒。贈威遠將軍、范陽太守,諡曰靖。高祖納其女為 嬪。敏五子。

高閭

編輯

按《魏書》本傳,「閭字閻士,漁陽雍奴人。五世祖原,晉安 北軍司、上谷太守、關中侯,有碑在薊中。祖雅,少有令 名,州別駕。父洪,字季願,陳留王從事中郎。閭貴,乃贈 寧朔將軍、幽州刺史、固安貞子。閭早孤,少好學,博綜 經史,文才儁偉,下筆成章。本名驢,司徒崔浩見而奇 之,乃改為閭而字焉。真君九年,徵拜中書博士。和平」 末,遷中書侍郎。高宗崩,乙渾擅權,內外危懼。文明太後臨朝誅渾,引閭與中書令高允入於禁內,參決大 政,賜爵安樂子,加南中郎將,與鎮南大將軍尉元南 赴徐州。閭先入彭城,收管籥,元表閭以本官領東徐 州刺史,與張讜對鎮團城。後還京城,以功進爵為侯, 加昭武將軍。顯祖傳位,徙御崇光宮,閭,上表頌曰:「臣 聞刑制改物者,應天之聖君;齷齪順常者,守文之庸 主。故五帝異規而化興,三王殊禮而致治,用能憲章 萬祀,垂範百王,歷葉所以挹其遺風,後君所以酌其 軌度。伏惟太上皇帝道光二儀,明齊日月,至德潛通, 武功四暢。霜威南被,則淮徐來同;齊斧北斷,則獫狁 覆斃。西摧三危之酋,東引肅慎之貢,荒遐款塞,九有 宅心。於是從容閑覽,希心元奧,尚鼎湖之奇風,崇巢 由之高潔,疇咨熙載,亮采群後,爰挹大位,傳祚聖人。 開古之高範,爰萃於一朝;曠葉之希事,載見於今日。 昔唐堯禪舜,前典大其成功;太伯讓季,孔子稱其至 德。苟位以聖傳,臣子一也。謹上《至德頌》一篇。」其詞曰: 「茫茫太極,悠悠遐古,三皇刑制,五帝垂祜,仰察璿璣, 俯鑒后土,雍容端拱,惟德是與。夏殷世傳,周漢纂烈, 道風雖邈,仍誕明哲,爰暨三季,下淩上替,九服三分, 禮樂四缺,上靈降鑒,思皇反正,乃眷有魏,配天承命, 功冠前王,德侔往聖,移風革俗,天保載定,於穆太皇, 克廣聖度,元化外暢,惠鑒內悟,遺此崇高,挹彼沖素。 道映當今,慶流後祚。明明我皇,承乾紹煥。比誦熙周, 方文隆漢。重光麗天,晨暉疊旦。六府孔修,三辰貞觀。 功均乾造,雲覆雨潤。養之以仁,敦之以信。綏之斯和, 動之斯震。自東徂西,無思不順。禎候並應,福祿來格。 嘉穀秀町,素文表石。元鳥呈皓,醴泉流液。黃龍蜿蜿, 遊鱗奕奕。沖訓既布,率土咸寧。穆穆四門,灼灼典刑。 勝殘豈遠,期月有成。翹翹東嶽,庶見翠旌。先民有言, 千載一泰。昔難其運,今易其會。沐浴淳澤,被服冠帶。 飲和陶潤,載欣載賴。文以寫意,功由頌宣。吉甫作歌, 式昭永年。唐政緝熙,康哉垂篇。仰述徽烈,被之管絃。」 高允以閭文章富逸,舉以自代,遂為顯祖所知。數見 引接,參論政治。命造《鹿苑頌》《北伐碑》,顯祖善之。永明 初,為中書令,加給事中,委以機密。文明太后甚重閭, 詔令書檄,碑銘贊頌,皆其文也。太和三年,出師討淮 北,閭表曰:「伏見廟算,有事淮海,雖成事不說,猶可思 量。臣以愚劣,本非武用,至於軍旅,尤所不學。直以無 諱之朝,敢肆狂瞽,區區短見,竊有所疑。臣聞兵者凶 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豈宜盛世, 干戈妄動,疑一也。淮北之城,凡有五處,難易相兼,皆 須攻擊。然攻守難圖,力懸百倍,反覆思量,未見其利, 疑二也。縱使如心,於國無用,發兵遠入,費損轉多。若 不置城,是謂空爭,疑三也。脫不如意,當延日月,屯眾 聚費,於何不有?疑四也。伏願思此四疑,時速返斾。」文 明太后令曰:「六軍電發,有若摧朽,何慮四難也?」遷尚 書中書監、淮南王。他奏求依舊斷祿,文明太后令召 群臣議之。閭表曰:「天生蒸民,樹之以君,明君不能獨 理,必須臣以作輔。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故車服 有等差,爵命有分秩,德高者則位尊,任廣者則祿重, 下者祿足以代耕,上者俸足以行義,庶民均其賦以 展奉上之心,君王聚其材以供事業之用。君班其俸, 垂惠則厚;臣受其祿,感恩則深。」於是貪殘之心止,竭 效之誠篤,兆庶無侵削之煩,百辟備禮容之美,斯則 經世之明典,為治之至術。自堯舜以來,逮於三季,雖 優劣不同,而斯道弗改。自中原崩否,天下幅裂,海內 「未一,民戶耗減,國用不充,俸祿遂廢,此則事出臨時 之宜,良非久長之道。」大魏應期紹祚,照臨萬方,九服 既和,八表咸謐。二聖欽明文思,道冠百代,動遵禮式, 稽考舊章,准百王不易之勝法,述前聖利世之高軌, 置立鄰黨,班宣俸祿,事設令行,於今已久,苛慝不生, 上下無怨,奸巧革慮,闚覦絕心,利潤「之厚,同於天地。 以斯觀之,如何可改?又洪波奔激,則隄防宜厚;奸悖 充斥,則禁網須嚴。且飢寒切身,慈母不保其子;家給 人足,禮讓可得而生。但廉清之人,不必皆富,豐財之 士,未必悉賢。今給其俸,則清者足以息其濫竊,貪者 足以感而勸善。若不班祿,則貪者肆其姦情,清者不 能自保。難易之驗,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 南之議,不亦謬乎?」詔從閭議。高祖又引見王公已下 於皇信堂。高祖曰:「政雖多途,治歸一體,朕每蒙慈訓, 猶自昧然。誠知忠佞有損益,而未識其異同,恆懼忠 貞見毀,佞人便進。寤寐思此,如有隱憂。國彥朝賢,休 戚所共,宜辨斯真偽,以釋朕懷。」尚書游明根對曰:「忠 佞之士,實亦難知。依古爵人,先試之以官,官定然後 祿之,三載考績,然後忠佞可明。」閭曰:「竊謂袁盎徹慎 夫人席,是其忠;譖殺晁錯,是其佞。若以異人言之,望 之為忠,石顯是佞。」高祖曰:「自非聖人,忠佞之行,時或 互有。但忠功顯即謂之忠,佞跡成斯謂之佞。史官據 成事而書,於今觀之,有別明矣。朕所問者,未然之前; 卿之所對,已然之後。」閭曰:「佞者飾智以行事,忠者發 心以附道,譬如玉石,曒然可知。」高祖曰:「玉石同體而異名,忠佞異名而同理。求之於同,則得其所以異;尋 之於異,則失其所以同。出處同異之間,交換忠佞之 境,豈是曒然易明哉?或有託佞以成忠,或有假忠以 飾佞。如楚子綦後事顯忠,初非佞也。」閭曰:「子綦諫楚, 初雖隨述,終致忠言,此適欲幾諫,非為佞也。子綦若 不設初權,後忠無由得顯。」高祖善閭對。閭後上表曰: 「臣聞為國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 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賞。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 來之;荒狡放命,則播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戰,則製法 度以齊之」;暴敵輕侵,則設防固以禦之;臨事制勝,則 明刑賞以勸之;用能闢國寧方,征伐四剋。北狄悍愚, 同於禽獸,所長者野戰,所短者攻城。若以狄之所短, 奪其所長,則雖眾不能成患,雖來不能內逼。又「狄散 居野澤,隨逐水草,戰則與家產並至,奔則與畜牧俱 逃,不齎資糧而飲食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 而已。歷代為邊患者,良以倏忽無常故也。六鎮勢分, 倍眾不鬥,互相圍逼,難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 方;趙靈、秦始,長城是築;漢之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 之君,皆帝王之雄傑,所以同此役者,非智術之不長, 兵眾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易》稱:「天 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長城 之謂歟?今宜依故,於六鎮之北,築長城以禦北虜,雖 有暫勞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即 於要害,往往開門,造小城於其側,因地卻敵,多置弓 弩。《狄來》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無獲,草 盡則走,終必懲艾。宜發近州武勇四萬人,及京師二 萬人,合六萬人為武士。於苑內立征北大將軍府,選 忠勇有志幹者以充其選。下置官屬,分為三軍,二萬 人專習弓射,二萬人專習戈楯,二萬人專習騎槊。修 立戰場,十日一習。採諸葛亮「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 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識旌旗之節,器械精堅,必堪 禦寇。使將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晝夜如一。七 月,發六部兵六萬人,各備戎作之具,敕臺北諸屯倉 庫,隨近作米,俱送北鎮。至八月,征北部率所領與六 鎮之兵,直至磧南,揚威漠北。狄若來拒,與之決戰。若 其不來,然後散分其地,以築長城。計六鎮東西不過 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當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 千人,三十里三萬人,三百里則千里「之地,強弱相兼, 計十萬人,一月必就運糧,一月不足為多,人懷永逸, 勞而無怨。計築長城,其利有五:罷遊防之苦,其利一 也;北部放牧,無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觀敵,以逸 待勞,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無時之備,其利四也; 歲常遊運,永得不匱,其利五也」;又任將之道,特須委 信,遣之以禮,恕之以「情,閫外之事,有利輒決。赦其小 過,要其大功,足其兵力,資其給用,君臣相體,若身之 使臂。然後忠勇可立,制勝可果。是以忠臣盡其心,征 將竭其力,雖三敗而踰榮,雖三背而彌寵。」詔曰:「覽表, 具卿安邊之策,比當與卿面論一二。」高祖又引見群 臣,議伐蠕蠕。帝曰:「蠕蠕前後再擾朔邊,近有投化人 雲敕勒渠帥興兵叛之,蠕蠕王身率徒眾,追至西漠。 今為應乘弊致討,為應休兵息民。」左僕射穆亮對曰: 「自古以來,有國有家,莫不以戎為首。蠕蠕子孫,襲其 凶業,頻為寇擾,為惡不悛,自相違叛。如臣愚見,宜興 軍討之,雖不頓除巢穴,且以挫其醜勢。」閭曰:「昔漢時 天下一統,故得窮追北狄。今南有吳寇,不宜懸軍深 入。」高祖曰:「先朝屢興征伐者,以有未賓之虜。朕承太 平之基,何為搖動兵革。夫兵者兇器,聖王不得已而 用之,便可停也。」高祖又曰:「今欲遣蠕蠕使還,應有書 問以不?群臣以為宜有。」乃詔閭為書。於時蠕蠕國有 喪,而書不敘凶事。高祖曰:「卿為中書監,職典文詞,所 造旨書,不論彼之凶事。若知而不作,罪在灼然。若情 思不至,應謝所任。」閭對曰:「昔蠕蠕主敦崇和親,其子 不遵父志,屢犯邊境。如臣愚見,謂不宜弔。」高祖曰:「敬 其父則子悅,敬其君則臣悅。卿雲不合弔慰,是何言 歟?」閭遂引愆,免冠謝罪。高祖謂閭曰:「蠕蠕使牟提,小 心恭慎,甚有使人之禮,同行疾其敦厚,每至陵辱,恐 其還北,必被謗誣。昔劉準使殷靈誕,每禁下人不為 非禮之事,及其還國,果被譖愬,以致極刑。今為旨書, 可明牟提忠於其國,使蠕蠕主知之。」是年冬至,高祖 文明太后大饗群官,高祖親舞於太后前,群臣皆舞。 高祖乃歌,仍率群臣再拜上壽。閭進曰:「臣聞大夫行 孝,行合一家;諸侯行孝,聲著一國;天子行孝,德被四 海。今陛下聖性自天,敦行孝道,稱觴上壽,靈應無差。 臣等不勝慶踴,謹上千萬歲壽。」高祖大悅,賜群臣帛, 人三十匹。又議政於皇信堂。高祖曰:「百揆多途,萬機 事猥,未周之闕,卿等宜有所陳。」閭對曰:「臣伏思太皇 太后《十八條》之令,及仰尋聖朝所行,事周於百揆,理 兼於庶務。孔子至聖三年,有成子產治鄭,歷載乃就。 今聖化方宣,風政驟改,行之積久,自然致治,理之必 明,不患事闕。又為政之道,終始若一,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知之,政令既宣,若有不合於民者,因民之心而
考證
改之,願終成其事,使至教必行。臣反覆三思,理畢於

此,不知其他,但使今之法度,必理必明,必行必久,勝 殘去殺,可不遠而致。」高祖曰:「刑法者,王道之所用,何 者為法?何者為刑?施行之日,何先何後?」閭對曰:「臣聞 刑制立會,軌物齊眾,謂之法;犯違制約,致之於憲,謂 之刑。然則法必先施,刑必後著,自鞭杖已上至於死 罪,皆謂之刑。刑者,成也,成而不可改。」高祖曰:「《論語》稱 冉子退朝,孔子問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何者是政?何者為事』?」 閭對曰:「臣聞政者,君上之所施行,合於法度,經國治 民之屬,皆謂之政;臣下奉教承旨,作而行之,謂之事。 然則天下大同,風軌齊一,則政出於天子;王道衰則 政出於諸侯;君道缺則政出於大夫。故《詩敘》曰:『王道 衰,政教失,則國異政,家殊俗』。政者上之所行,事者下 之所奉。」高祖曰:「若君命為政,子夏為莒,父宰問政,此 應奉命而已,何得稱政?」尚書游明根曰:「子夏宰民,故 得稱政。」帝善之。十四年秋,閭上表曰:「奉癸未詔書,以 春夏少雨,憂饑饉之方臻,愍黎元之傷瘁,同禹湯罪 己之誠,齊堯舜引咎之德。虞災致懼,詢及卿士,令各 上書,極陳損益,深恩」被於蒼生,厚惠流於后土。伏惟 陛下天啟聖姿,利見纂極,欽若昊天,光格宇宙。太皇 太后以叡哲贊世,稽合三才,高明柔克,道被無外。七 政昭宣於上,九功咸序於下。君人之量逾高,謙光之 旨彌篤。修復祭儀,宗廟所以致敬;飾正器服,禮樂所 以宣和。增儒官以重文德,簡勇士以昭武功。慮獄訟 之未「息,定刑書以理之;懼蒸民之奸宄,置鄰黨以穆 之;究庶官之勤劇,班俸祿以優之;知勞逸之難均,分 民土以齊之。」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 佞,明訓以體,率土移風。雖未勝殘去殺,成無為之化, 足以仰答三靈者矣。臣聞皇天無私,降鑒在下,休咎 之徵,咸由人召。故帝道昌則九疇敘,君德「衰而彝倫 斁。休瑞並應,享以五福,則康於其邦;咎徵屢臻,罰以 六極,則害於其國。」斯乃《洪範》之實徵,神祇之明驗。及 其厄運所纏,世鍾陽九,數乖於天理,事違於人謀,時 則有之矣。故堯、湯逢歷年之災,周漢遭水旱之患,然 立功修行,終能弭息。今考治則有如此之風,計運未 有如彼之害,而陛下殷勤引過,事邁前王。從星澍雨 之徵,指辰可必;消災滅禍之符,灼然自見。雖王畿之 內,頗為少雨,關外諸方,禾稼仍茂。苟動之以禮,綏之 以和,一歲不收,未為大損。但豫備不虞,古之善政,安 不忘危,有國常典。竊以北鎮新徙,家業未就,思親戀 本,人有愁心,一朝有事,難以禦敵。可寬其往來,頗使 欣慰。開雲中、馬城之食以賑恤之,足以感德致力邊 境矣。明察畿甸之民飢甚者,出靈丘、下館之粟以救 其乏,可以安慰孤貧,樂業保土。使幽、定、安、並四州之 租,隨運以溢其處;開關弛禁,薄賦賤糶以消其費。清 道路,恣其東西,隨豐逐食,貧富相贍,可以免度凶年, 不為患苦。又聞常士困則濫竊生,匹婦餒則慈心。薄 凶儉之年,民輕違犯。可緩其使役,急其禁令,宜於未 然之前,申敕外牧。又一夫幽枉,王道為虧,京師之獄, 或恐未盡,可集見囚於都曹,使明折庶獄者,重加究 察,輕者即可決遣,重者定狀以聞。罷非急之作,放無 用之獸,此乃救凶之常法,且以見憂於百姓。《論語》曰: 「不患貧而患不安。苟安而樂生,雖遭凶年,何傷於民 庶也。愚臣所見,如此而已。」詔曰:「省表聞之,當敕有司 依此施行。」後詔閭與太常採雅樂以營金石。又領廣 陵王師。出除鎮南將軍、相州刺史。以參定律令之勤, 賜布帛千匹、粟一千斛,牛馬各三。閭上疏陳伐吳之 策,高祖納之。遷都洛陽。閭表諫言遷有十損,必不獲 已,請遷於鄴。高祖頗嫌之。蕭鸞雍州刺史曹虎據襄 陽,請降,詔劉昶、薛真度等四道南伐,車駕親幸懸瓠。 閭表諫曰:「洛陽草創,虎既不遣質任,必非誠心,無宜 輕舉。」高祖不納。虎果虛詐,諸將皆無功而還。高祖攻 鍾離未剋,將於淮南修故城而置鎮戍,以撫新附之 民。賜閭璽書,具論其狀。閭表曰:「南土亂亡,僭主屢易」, 陛下命將親征,威陵江左,望風慕化,剋拔數城,施恩 布德,攜民襁負,可謂澤流邊方,威惠普著矣。然元非 大舉,軍興後時,本為迎降戎卒,實少。《兵法》「十則圍之, 倍則攻之」,所率既寡,東西懸闊,難以並稱。伏承欲留 戍淮南,招撫新附。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 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剋。班 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 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 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壽陽、盱眙、淮 陰,淮南之源,本也。三鎮不剋其一,而留兵守郡,不可 自全明矣。既逼敵之大鎮,隔深淮之險,少置兵不足 以自固,多留眾糧,運「難可充。又欲修渠通漕,路必由 於泗口,泝淮而上,須經角城。淮陰大鎮,舟船素畜,敵 因先積之資,以拒始行之路。若元戎旋斾,兵士挫怯, 夏雨水長,救援實難,忠勇雖奮,事不可濟。淮陰東接 山陽,南通江表,兼近江都、海西之資,西有盱眙、壽陽之鎮。且安土樂本,人之常情,若必留戍,軍還之後,恐 為敵擒。何者?鎮戍新立,懸在異境,以勞禦逸,以新擊 舊,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昔《彭城》之役,既剋其城,戍 鎮已定,而思叛外向者,猶過數萬。角城蕞爾,處在淮 北,去淮陽十八里。《五固》之役,攻圍歷時,卒不能剋,以 今比昔,事兼數倍。今以向熱,水雨方降,兵刃既交,難 以恩恤。降附之民及諸守令,亦可徙置淮「北。如其不 然,進兵臨淮,速度士卒,班師還京。踵《太武》之成規,營 皇居於伊洛,畜力以待敵釁,布德以懷遠人,使中國 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鎮,自效可期,天安之捷,指辰 不遠。」車駕還幸石濟,閭朝於行宮。高祖謂閭曰:「朕往 年之意,不欲決征,但兵士已集,恐為幽王之失,不容 中止。發洛之日,正欲至於懸瓠,以觀形勢。然機不可 失,遂至淮南。而彼諸將並列州鎮,至無所獲,定由晚 一月日故也。」閭對曰:「人皆是其所事,而非其所不事, 猶犬之吠非其主。且古者攻戰之法,倍則攻之,十則 圍之。聖駕親戎,誠應大捷,所以無大獲者,良由兵少 故也。且徙都者,天下之大事。今京邑甫爾,庶事草創。 臣聞《詩》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臣願陛下從容伊瀍, 優游京洛,使德被四海,中國緝寧,然後向化之徒,自 然樂附。」高祖曰:「願從容伊、瀍,實亦不少,但未獲耳。」閭 曰:「司馬相如臨終,恨不見封禪。今雖江介不賓,小賊 未殄,然中州之地,略亦盡平,豈可於聖明之辰,而闕 盛禮。齊桓公霸諸侯,猶欲封禪,而況萬乘!」高祖曰:「由 此桓公屈於管仲,荊、揚未一,豈得如卿言也?」閭曰:「漢 之名臣,皆不以江南為中國。且三代之境,亦不能遠。」 高祖曰:「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此非近中國 乎?」及車駕至鄴,高祖頻幸其州館。詔曰:「閭昔在中禁, 有定禮正樂之勳;作藩於州,有廉清公幹之美。自大 軍停軫,庶事咸豐,可謂國之老成,善始令終者也。每 惟厥德,朕甚嘉焉。可賜帛五百匹、粟一千斛、馬一匹、 衣一襲,以褒厥勤。」閭每請本州以自效,詔曰:「閭以懸 車之年,方求衣錦,知進忘退,有塵謙德,可降號平北 將軍。朝之老成,宜遂情願。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勸兩 修,恩法並舉。閭以諸州罷從事,依府置參軍,於治體 不便,表宜復舊。」高祖不悅。歲餘,表求致仕,優答不許。 徵為太常卿。頻表陳遜,不聽。又車駕南討漢陽,閭上 表諫求回師,高祖不納。漢陽平,賜閭璽書,閭上表陳 謝。世宗踐祚,閭累表遜位。詔曰:「閭貞幹早聞,儒雅素 著,出納清華,朝之儁老。以年及致仕,固求辭任,宜聽 解宗伯,遂安車之禮。特加優授,崇老成之秩。可光祿 大夫,金印紫綬。使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邢巒就家 拜授。」及辭,引見於東堂,賜以餚羞,訪之大政。以其先 朝儒舊,告老永歸,世宗為之流涕。詔曰:「閭歷官六朝, 著勳五紀,年禮致辭,義光進退。歸軒首路,感悵兼懷。 安駟贏金,漢世榮貺。可賜安車几杖,輿馬繪綵,衣服 布帛,事從豐厚,百僚餞之,猶昔群公之祖二疏」也。閭 進陟北邙,上《望闕表》,以示戀慕之誠。景明三年十月, 卒於家。世宗遣使弔慰,賵帛四百匹。四年三月,贈鎮 北將軍、幽州刺史,諡曰文侯。閭好為文章,軍國書檄 詔令碑頌銘贊,百有餘篇,集為三十卷。其文亦高允 之流,後稱二高為當時所服。閭強果敢直諫,其在私 室,言裁聞耳,及於朝廷廣眾之中,則談論鋒起,人莫 能敵。高祖以其文雅之美,每優禮之。然貪褊矜慢。初 在中書,好詈辱諸博士,博士學生百有餘人,有所干 求者,無不受其財貨。及老,為二州,乃更廉儉自謹,有 良牧之譽。有三子:

長子元昌,襲爵。位至遼西、博陵二郡太守。

子欽,字希叔,頗有文學。莫折念生之反也,欽隨元志 西討,志敗,為賊所擒,念生以為黃門郎。死於秦州。 元昌弟定殷,中壘將軍、漁陽太守。卒,贈征虜將軍、安 州刺史。

定殷弟幼成,員外郎,頗有文才,性清狂,為奴所害。 閭弟悅,篤志好學,有美於閭,早卒。

李伯尚

編輯

按《魏書李寶傳》:「寶子輔,潁川太守。輔長子伯尚,少有 重名,弱冠除祕書郎。高祖每雲此李氏之千里駒。」稍 遷通直散騎侍郎,敕撰太和起居注。尋遷祕書丞。世 宗初,兼給事黃門侍郎。景明二年,坐與咸陽王禧謀 反,誅。時年二十九。

李仲尚

編輯

按《魏書李寶傳》:伯尚弟仲尚,儀貌甚美,少以文學知 名。二十著《前漢功臣序讚》及季父《司空沖誄》。時兼侍 中高聰、尚書邢巒見而嘆曰:「後生可畏,非虛言也。」起 家京兆王愉行參軍。景明中,坐兄事賜死,年二十五。

劉模

編輯

按:《魏書高允傳》,允所引「劉模者,長樂信都人也,少時 竊遊河表。」遂至河南,尋復潛歸,頗涉經籍,微有注 疏之用。允領祕書,典著作,選為校書郎。允修撰《國記》, 與俱緝著。常令模持管籥,每日同入史閣,接膝對筵, 屬述時事。允年已九十,目手稍衰,多遣模執筆而指授裁斷之,如此者五六歲。允所成篇卷,著論上下,模 預有功焉。太和初,模遷中書博士,與李彪為寮友,並 相愛好。至於「訓導國冑,甄明風範,遠不及彪也。」出除 潁州刺史。王肅之歸闕,路經懸瓠,羇旅窮悴,時人莫 識。模獨給所須,弔待以禮,肅深感其意。及肅臨豫州, 模猶在郡,微報復之,由是為新蔡太守。在二郡積十 年,寬猛相濟,頗有治稱。正始元年,復出為陳留太守, 時年七十餘矣。而飾老隱年,昧禁自效,遂家於南潁 川,不復歸其舊鄉矣。

裴敬憲

編輯

按《魏書文苑傳》:「敬憲,字孝虞,河東聞喜人也。益州刺 史宣第二子。少有志行,學博才清。撫訓諸弟,專以讀 誦為業。澹於榮利,風氣俊遠。郡徵功曹不就,諸府辟 命,先進其弟,世人嘆美之。司州牧、高陽王雍舉秀才, 射策高第,除太學博士。性和雅,未嘗失色於人。工隸 草,解音律,五言之作,獨擅於時。名聲甚重,後進共宗」 慕之。《中山》將之部,朝賢送於河梁,賦詩言別,皆以 敬憲為最。其文不能贍逸,而有清麗之美。少有氣病, 年三十三卒,人物甚悼之。敬憲世有仁義於鄉里,孝 昌中,蜀賊陳雙熾所過殘暴,至敬憲宅,輒相約束,不 得焚燒,為物所伏如此。永興三年,贈中書侍郎,諡曰 「文。」

盧觀

編輯

按《魏書文苑傳》:「觀字伯舉,范陽涿人也。少好學,有儁 才。舉秀才,射策甲科。除太學博士、著作佐郎。與太常 少卿李神儁、光祿大夫王誦等在尚書上省撰定朝 儀,拜尚書儀曹郎中。孝昌元年卒。」

鄭道昭

編輯

按《魏書鄭羲傳》:「羲長子懿,懿弟道昭,字僖伯,少而好 學,綜覽群言。初為中書學生,遷祕書郎,拜主文中散, 徙員外散騎侍郎,祕書丞,兼中書侍郎。從征沔漢,高 祖饗侍臣於懸瓠方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坐焉。 樂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 隅獨未照』。彭城王勰續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 國馳誠混內外』。」鄭懿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闢,率土 來賓一正歷。」邢巒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歸,文德遠 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 清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 道風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暉江沼,寧如大化光 四表。」高祖謂道昭曰:「自比遷務雖猥,與諸才儁,不廢 詠綴,遂命邢巒總集敘記。當爾之年,卿頻丁艱禍,每 眷文席,常用慨然。」尋正除中書郎,轉通直散騎常侍。 北海王詳為司徒,以道昭與琅邪王秉為諮議參軍。 遷國子祭酒。道昭表曰:「臣竊以為崇治之道,必也須 才;養才之要,莫先於學。今國子學堂房粗置,弦誦闕 爾。城南太學,漢魏《石經》,丘墟殘毀,藜藿蕪穢,遊兒牧 豎,為之歎息,有情之輩,實亦悼心,況臣親司,而不言 露。伏願天慈,回神紆眄,賜垂鑒察。若臣微意,萬一合 允,求重敕尚書、門下,考論營制之模,則五雍可翹立 而興,毀銘可不日而就,樹舊經於帝京,播茂範於不 朽,斯有天下者之美業也。」不從。廣平王懷為司州牧, 以道昭與宗正卿元匡為州都。道昭又表曰:「臣聞唐 虞啟運,以文德為本;殷、周致治,以道藝為先。然則禮 樂者,為國之基,不可斯須廢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 宅心;魯秉《周禮》,強齊歸義。及至戰國紛紜,干戈遞用, 五籍灰焚,群儒坑殄,賊仁義之經,貴戰爭之術,遂使 天下分崩,黔黎荼炭,數十年間,民無聊生」者,斯之由 矣。爰暨漢祖,於行陳之中,尚優引叔孫通等。光武中 興於撥亂之際,乃使鄭眾、范升,校書東觀,降逮魏晉, 何嘗不殷勤於篇籍,篤學於戎伍。伏惟大魏之興也, 雖群凶未殄,戎馬在郊,然猶招集英儒,廣開學校,用 能闡道義於八荒,布盛德於萬國,教靡不懷,風無不 偃。今者乘休平之基,開無「疆之祚,定鼎伊瀍,惟新寶 曆,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懷擊壤之慶。而蠢爾閩吳, 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車不息,而停鑾佇蹕,留 心《典墳》。」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與吏部尚書、任城王 澄等,妙選英儒,以宗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門博士四 十人,其國子博士、太學博士及國子助教,宿已簡置。 伏尋先旨,「意在速就。但軍國多事,未遑營立,自爾迄 今,垂將一紀,學宮凋落,四術寢廢,遂使碩儒耆德,卷 經而不談;俗學後生,遺本而逐末。進競之風,實由於 此矣。」伏惟陛下欽明文思,元鑒洞遠,越會未款,務修 道以來之;遐方後服,敷文教而懷之。垂心經素,優柔 墳籍,將使化越軒唐,德隆虞夏。是故屢發中旨,「敦營 學館,房宇既修,生徒未立。臣學陋全經,識蔽篆素。然 往年刪定律令,謬預議筵。謹依準前修,尋訪舊事,參 定《學令》,事訖封呈。自爾迄今,未蒙報判。但廢學歷年, 經術淹滯,請學令並制,早敕施行,使選授有依,生徒 可準。」詔曰:「具卿崇儒敦學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尋班, 施行無遠,可謂職思其憂,無曠官矣。」道昭又表曰:「竊 惟鼎遷中縣,年將一紀,縉紳禠業,俎豆闕聞,遂使濟濟明朝,無觀風之美,非所以光國宣風,納民軌義。臣 自往年以來,頻請學令,並置生員,前後累上,未蒙一 報。故當以臣識淺濫官,無能有所感悟者也。館宇既 修,生房粗構,博士見員,足可講習。雖新令未班,請依 舊權置國子學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墜, 後生睹徙義之機,學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廟既成, 釋奠告始,揖讓之容,請俟令出。」不報。遷祕書監、滎陽 邑中正。出為平東將軍、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將軍 如故。復入為祕書監,加平南將軍。熙平元年卒。贈鎮 北將軍、相州刺史,諡曰文恭。道昭好為詩賦,凡數十 篇。其在二州,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 子嚴祖,頗有風儀,粗觀文史。歷通直郎、通直常侍。輕 躁薄行,不修士業,傾側勢家,乾沒榮利,閨門穢亂,聲 滿天下。出帝時,御史中尉綦雋劾嚴祖與宗氏從姊 奸通,人士咸恥言之,而嚴祖聊無愧色。孝靜初,除驃 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鴻臚卿,出為北豫州刺史,仍本 將軍。罷州還,除鴻臚卿。卒,贈都督豫兗潁三州諸軍 事。闕二字將軍、司空公、豫州刺史

嚴祖弟敬祖,性亦粗疏。起家著作佐郎。鄭儼之敗也, 為鄉人所害。

敬祖弟述祖,武定中,尚書。

述祖弟遵祖,祕書郎,卒,贈輔國將軍、光州刺史。 遵祖弟順,卒於太常丞。自靈太后預政,婬風稍行,及 元叉擅權,公為奸穢。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亂雜,法官 不加糾治,婚宦無貶於世,有識咸以歎息矣。羲五兄: 長白驎,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山,並恃豪門,多 行無禮,鄉黨之內,疾之若讎。

《白驎》孫道標,隨郡太守。

小白,中書博士。

子引伯,有當世器幹,自中書博士遷侍郎,轉司空長 史。高祖納其女為嬪。出為建威將軍、東徐州刺史,轉 廣陵王征東府長史,帶齊郡內史。卒於鴻臚少卿,諡 曰簡。

子希儁,未官而亡。 子道育,武定中,開封太守。

希儁弟幼儒,好學修謹,時望甚優。丞相、高陽王雍以 女妻之。歷尚書郎、通直郎、司州別駕,有當官之稱。卒, 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兗州刺史,諡景。幼儒亡後,妻 淫蕩兇悖,肆行無禮。子敬道、敬德,並亦不才,俱走於 關右。幼儒從兄伯猷每謂所親曰:「從弟人才,足為令 德,不幸得如此婦,今死復重死,可為悲歎。」

引伯弟平城,太尉諮議、廣陵王羽納其女為妃,出為 東平原太守。性清狂使酒,為政貪殘。卒,贈征虜將軍、 南青州刺史。

長子伯猷,博學有文才,早知名。舉司州秀才,以射策 高第,除幽州平北府外兵參軍。轉太學博士,領殿中 御史,與當時名勝咸申遊款。肅宗釋奠,詔伯猷錄義。 安豐王延明之徵徐州也,引為行臺郎中。事寧還都, 遷尚書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軍功賜爵陽武子。稍 遷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前廢帝初,以舅氏超授征東 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久之,為車騎將軍、 右光祿大夫,轉護軍將軍。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騎常 侍,使於蕭衍。前後使人。蕭衍令其侯王於馬射之日, 宴對申禮。《伯猷》之行,衍令其領軍將軍臧盾與之相 接,議者以此貶之。使還,除驃騎將軍、南青州刺史。在 州貪惏,妻定豐王元延明女,專為聚斂,貨賄公行,潤 及親戚,戶口逃散,邑落空虛,乃誣良民雲「欲反叛」,籍 其資。請幫助識別此字。盡以入己,誅其丈夫,婦女配沒。百姓怨苦,聲 聞四方。為御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 齊文襄王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 諭。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其年卒,年六十四。贈驃騎大 將軍、中書監、兗州刺史。

伯猷弟仲衡,武定中,儀同開府中郎。

仲衡弟輯之,解褐奉朝請,領侍御史。以軍功賜爵城 皋男。稍遷黎陽太守。屬元顥入洛,令其舅范遵鎮守 滑臺,與輯之隔岸相對。遵潛軍夜渡,規欲掩襲。輯之 率厲城民拒河擊之,遵遂遁走。朝廷嘉之,除司州別 駕。尋轉司空長史,遷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孝靜 初,除征南將軍、東濟北太守,帶肥城戍主,男如故。天 平四年卒,時年四十九。贈都督北豫梁二州諸軍事、 驃騎將軍、度支尚書、北豫州刺史。

輯之弟懷,孝武定中,司徒諮議。

洞林字敬叔。司州都官從事、滎陽邑中正、濮陽太守。 坐貪穢除名。

子籍,字承宗。徐州平東府長史。

籍弟瓊,字祖珍,有強幹之稱。自太尉諮議為范陽太 守,治頗有聲。卒,贈太常少卿。孝昌中,弟儼寵要重,贈 安東將軍、青州刺史。瓊兄弟雍睦,其諸娣姒,亦咸相 親愛,閨門之內,有無相通,為時人所稱美。

子道邕,歿關西。儼,事在《恩倖傳》。

敬叔弟士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儼之勢,除衛尉少卿。尋遷左將軍、瀛州刺史。時葛榮寇竊河北,州城淪 陷,不獲之鎮。尋除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又遷衛 將軍、右光祿大夫。永熙中卒。贈驃騎將軍、冀州刺史, 重贈尚書左僕射,諡曰貞。

長子子貞,司空掾。遷從事中郎、南兗州開府司馬。 子貞弟子湛,齊濟二州長史、光祿大夫。

子湛弟昭伯,武定中,東平太守。

昭伯弟子嘉,早卒。

子大護,武定中,司空戶曹參軍。

叔夜子伯夏,司徒諮議、東萊太守。卒,贈冠軍將軍、太 常少卿、青州刺史。

子忠,字周子。右軍將軍、鎮遠將軍。卒,贈平東將軍、徐 州刺史。

弟豪,長水校尉、東平原太守。

伯夏弟謹,字仲恭。琅邪太守。

子嵩賓,歷尚書郎、員外常侍,稍遷至左光祿大夫,卒。 連山性嚴暴,撾撻僮僕,酷過人理。父子一時為奴所 害,斷首投馬槽下,乘馬北逝。其第二子思明,驍勇善 騎射,披髮率《村義》,馳騎追之,及於河,奴乘馬投水,思 明止將從,不聽放矢,乃自射之,一發而中,落馬隨流, 眾人擒執至家,臠而殺之。思明及弟思和,並以武功 自效。思明至驍騎將軍、直閣將軍。坐弟思和同元禧 逆,徙邊。會赦,卒於家。後贈冠軍將軍、濟州刺史。 子先護,少有武幹,解褐員外郎,轉通直郎。莊帝之居 藩也,先護深自結託。及尒朱榮稱兵向洛,靈太后令 先護與鄭季明等固守河梁。先護聞莊帝即位於河 北,遂開門納榮。以功封平昌縣開國侯,邑七百戶。轉 通常侍,加鎮北將軍。尋除前將軍、廣州刺史,假平南 將軍、當州都督。時妖賊劉舉於濮陽起逆,詔先護以 本官為東道都督,討舉,平之。還鎮。後元顥入洛,莊帝 北巡,先護據州起義兵,不受顥命。顥遣上書令臨淮 王彧率眾討之,先護出城拒戰。莊帝還京,嘉其誠節, 除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襄、廣二州諸軍事、鎮南將 軍,刺史如故。進爵郡公,增邑一千三百戶。」尋轉征西 將軍、東雍州刺史、假車騎將軍、當州都督,常侍如故。 未之任。又轉都督二豫、東雍三州諸軍事、征東將軍、 豫州刺史,餘官如故。又兼尚書右僕射、二豫郢潁四 州行臺。尋除車騎將軍、左衛將軍。及尒朱榮死,徐州 刺史尒朱仲遠擁兵向洛,前至東郡,諸軍出討,不能 制之。乃詔先護以本官假驃騎將軍、大都督,領所部 與行臺楊昱同討之。莊帝又遣都督賀拔勝討仲遠, 勝於陳降賊,戰士離心。尋聞京師不守,先護部眾逃 散,遂竄伏於南境。前廢帝初,仲遠遣人招誘之,既出 而害焉。出帝時,贈持節、都督青齊濟兗四州諸軍事、 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開國如故。

思和,歷太尉中兵參軍。同元禧之逆,伏法。

子康業,通直郎。出帝時,坐事賜死。

子彬,武定末,齊王相國中兵參軍。

思和弟季長,太學博士。卒。

子喬,歷司州治中、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羲叔父簡,簡孫尚,壯健有將略,屢為統軍,東西征討, 以軍功賜爵汝陽男。歷位尚書郎、步兵校尉、驍騎將 軍,遷輔國將軍、太尉司馬。出為濟州刺史,將軍如故。 為政寬簡,百姓安之。卒,贈本將軍、豫州刺史,諡曰惠。 子貴賓,襲。解褐北海王國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稍遷 尚書金部郎,以公坐免官。久之,兼太尉屬。卒,贈征虜 將軍、荊州刺史。

子景裕,襲。武定末,儀同開府行參軍。

貴賓弟次珍,卒於員外常侍,贈安東將軍、光州刺史。 貴賓異母弟大倪、小倪,皆粗險薄行,好為劫盜,侵暴 鄉里,百姓毒患之。普泰中,並為尒朱仲達所殺。 尚從父兄雲,字道漢,歷鴈門、濮陽二郡,貪穢狼籍。肅 宗時,納賄劉騰,得為龍驤將軍、安州刺史。坐遷舉受 財,為御史所糾,因暴病卒。

雲從父兄子敬賓,自祕書郎稍遷輔國將軍、中散大 夫、魏郡太守、金紫光祿大夫。

子士淵,司空行參軍。

羲從父兄德元,顯祖初,自淮南內附,拜滎陽太守。 子穎考,太和中復為滎陽太守。卒贈冠軍將軍、豫州 刺史、開封侯,諡曰惠。

子洪建,太尉祭酒。同元禧之逆,與弟祖育同伏法。永 安中,特追贈平東將軍、齊州刺史。

子士機,性識不周,多有短失。歷散騎侍郎、司空從事 中郎,中書郎。卒。

子道蔭,武定末,開府行參軍。

祖育,太尉祭酒。亦特贈平東將軍、豫州刺史。

祖育弟仲明,奉朝請,稍遷太尉屬。以公強當世,為從 弟儼所昵,除滎陽太守。儼慮世難,欲以東道託之。建 義初,仲明弟季明遇害河陰,儼後歸之,欲與起兵。尋 為城民所殺。

仲明兄洪健,李沖女婿。建義初,莊帝以仲明「舅氏之親,其弟與謀扶戴仲明之死也,且有奉國之意」,乃追 封安平縣開國侯,邑七百戶。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儀 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雍州刺史。

長子道門,仲明初謀起義,令道門說大都督李叔仁 於大梁。叔仁始欲同舉,後聞莊帝已立,叔仁子拔江 乃斬道門。建義中,特贈立節將軍、瓜州刺史。

道門弟孝邕,襲。天保初,爵隨例降。

仲明弟季亮,司徒城局參軍、員外常侍。卒,贈散騎常 侍、撫軍將軍、青州刺史。

季亮弟季明,釋褐太學博士。正光中,譙郡太守,帶渦 陽戍主。頻為蕭衍遣將攻圍,兵糧寡少,外援不接,季 明孤城自守,卒得保全。朝廷嘉之,封安德縣開國伯, 邑七百戶。累遷平東將軍、光祿少卿。武泰中,潛通尒 朱榮,謀奉莊帝。及在河陽,遂為亂兵所害。事寧,追封 南潁川郡開國公,食邑千五百戶,贈驃騎大將軍、尚 書左僕射、司空公、定州刺史

子昌,襲。武定末,司徒城局參軍。天保初,爵隨例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