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63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三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六十三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一

  宋一

  竇儀       竇儼

  李澣       張昭

  陶穀       王著

  張澹       馮吉

  鄭起       劉鶚

  何晝       賈琰

  扈蒙       劉載

  張洎       范杲

文學典第六十三卷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一

編輯

宋一

編輯

竇儀

編輯

按《宋史》本傳:「儀字可象,薊州漁陽人。曾祖遜,玉田令。 祖思恭,媯州司馬。父禹鈞,與兄禹錫皆以詞學名。禹 鈞,唐天祐末起家幽州掾,歷沂、鄧、安、同、鄭、華、宋、澶州 支使判官。周初為戶部郎中,賜金紫。顯德中遷太常 少卿,右諫議大夫致仕。儀十五能屬文,晉天福中舉 進士,侍衛軍帥景延廣領夔州節度,表為記室。延廣」 後歷滑、陝、孟鄆四鎮,儀並為從事。開運中,楊光遠以 青州叛。時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遠與 儒遣人引契丹輕騎於馬家渡渡河。時延廣掌衛兵, 顏衎知州事,即遣儀入奏。儀謂執政曰:「昨與衎論事 勢,有所預慮,所以乘驛晝夜不息而來。國家若不以 良將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踰東岸與光遠 兵合,則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導契丹渡河,增置壘柵。 少帝軍河上,即遣李守貞等率兵萬人,水陸並進,守 汶陽,據要害。契丹果大至,擊走之。漢初,召為左補闕、 禮部員外郎。周廣順初,改倉部員外郎、知制誥。未幾, 召為翰林學士。周祖幸南御莊,宴射座中,賜金紫。歷 駕部郎中、給事中,並充職。劉溫叟知貢舉,所取士有 覆落者,加儀禮部侍郎,權知貢舉,儀上言:「請依晉天 福五年制,廢明經、童子科。進士省卷,令納五軸以上, 不得有神道碑誌之類。帖經對義有三通為合格,卻 復盡試。其落第者分為五等,以詞理紕繆之甚者為 第五等,殿五舉,其次為第四,殿三舉,以次稍可者為 第三、第二、第一等,並許次年赴舉。其學究請併《周易》 《尚書》為一科,各對墨義三十道;《毛詩》依舊為一科,亦 對墨義六十道。及第後並減為七。選集諸科舉人,第 一場十否,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否,三舉、二場內有 九否,殿一舉,解試之官坐其罪。進士請解,加試論一 首,以五百言以上為準。」奏可。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 宗親加慰撫,手封金丹,俾賜其父。父卒,歸葬洛陽,詔 賜錢三十萬,米麥三百斛。終喪,召拜端明殿學士。從 征淮南,判行在三司,世宗以其餉饋不繼,將罪之,宰 相范質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 事。恭帝即位,遷兵部侍郎,充職。俄使南唐,既至,將宣 詔,會雨雪,李景請於廡下拜受,儀曰:「儀獲將國命,不 敢失舊禮。儻以霑服失容,請俟他日。」景即拜命於庭。 建隆元年秋,遷工部尚書,罷學士,兼判大理寺。奉詔 重定《刑統》,為三十卷。會翰林學士王著以酒失貶官, 太祖謂宰相曰:「深嚴之地,當得宿儒處之。」范質等對 曰:「竇儀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遷端明矣。」太祖曰:「非 斯人不可處禁中,卿當諭以朕意,勉令就職。」即日再 入翰林為學士。乾德二年,范質等三相並罷,越三日, 始命趙普平章事。制書既下,太祖問翰林學士曰:「質 等已罷,普敕何官當署承旨?」陶穀時任尚書,乃建議: 相位不可以久虛,今尚書乃南省六官之長,可以署 敕。儀曰:「穀所陳,非承平之制。皇弟開封尹同平章事, 即宰相之任。」太祖曰:「儀言是也。」即命太宗署敕賜之。 俄加禮部尚書。時御史臺議欲以左、右僕射合為表 首,太常禮院以東宮三師為表首,儀援《典故》以僕射 合為表首者六,而謂三師無所據,朝議是之。四年秋, 知貢舉。是冬卒,年五十三,贈右僕射。儀學問優博,風 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禹鈞有舊, 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縉紳多諷 誦之,當時號為「竇氏五龍。」初,周祖平兗州,議將盡誅 脅從者,儀白馮道、范質同請於周祖,皆得全活。顯德 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儀籍其府庫。太祖復令親吏 取藏中絹給麾下。儀曰:「太尉初下城,雖傾藏以給軍 士,誰敢言者。今既著籍,乃公帑物也,非詔不可取。」後 太祖屢對大臣稱儀有執守,欲相之。趙普忌儀剛直乃引薛居正參知政事。及儀卒,太祖閔然謂左右曰: 「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蓋惜其未大用也。侃,漢乾祐 初及第,至起居郎。僖,周廣順初及第,至左補闕。子諲。 請幫助識別此字。誥,俱登進士第,諲至都官員外郎。請幫助識別此字。至祕書丞。 按《丁謂談錄》:「竇儀尚書本燕人,為性嚴重,家法肅整。 尚書每對客,即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皆侍 立焉。尚書夫人先亡,以房院稍多,不敢與勢家為親 援,遂再娶孔縣令女為夫人。夫人性愈嚴,右丞夫人 傾背即一房,列五榻,自孔夫人而下五房,妯娌皆同 寢處。尚書薨,孔夫人每召參政問事,參政」則披秉立 於門外而應對焉。其事嫂之禮如此。尚書周世宗時 為翰林學士,每宿直世宗宮中,不敢令奏樂,曰:「恐竇 儀聞之。」至宋太祖登極,猶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 闈中顧問事,行至屏鄣間,覘太祖衩衣,潛身卻退。中 官謂曰:「官家坐多時,請出見。」儀曰:「聖上衩衣,必是未 知儀來。」但奏云:「宣到翰林學士竇儀。」太祖聞之,遂起 索衫帶著,後方召入見。復一日,中書臣僚皆罷命韓 王普為相,見無宰臣署敕。太祖悔其倉遽,良久曰:「但 去問竇儀是他」會儀對曰:「今晉王正守中書令,合且 送相印,請晉王署敕用印。」太祖於是甚悅。

竇儼

編輯

按《宋史》本傳:「儼,字望之,幼能屬文。既冠,舉晉天福六 年進士,辟滑州從事。府罷,授著作佐郎、集賢校理,出 為太平軍掌書記,以母憂去職。服除,拜左拾遺。開運 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 之謂也。絞者筋骨相連,斬者頭頸異處。大辟之目,不 出兩端;淫刑之興,近聞數等。蓋緣外地不守通規,或 以長釘貫人手足,或以短刀臠人肌膚,遷延信宿,不 令就死。冤聲上達,和氣有傷,望加禁止』。」上從之。儼仕 漢為史館修撰。周廣順初,遷右補闕,與賈緯、王伸同 修晉高祖、少帝、漢祖三朝《實錄》。改主客員外郎、知制 誥。時儀自閣下入翰林,兄弟同日拜命,分居兩制,時 人榮之。俄加金部郎中,拜中書舍人。顯德元年,加集 賢殿學士,判院事。父憂去職,服闋,復舊官。時世宗方 切於治道,儼上疏曰:「歷代致理,六綱為首:一曰明禮, 禮不明則彝倫不敘。二曰崇樂,樂不崇則二儀不和。 三曰熙政,政不熙則群務不整。四曰正刑,刑不正則 巨姦不懾。五曰勸農,農不勸則資澤不流。六曰經武, 武不經則軍功不盛。故禮有紀,若人之衣冠。樂有章, 若人之喉舌。政有統,若人之性情。刑有制,若人之呼 吸。農為本,若人之飲食。武為用,若人之手足。斯六者, 不可斯須而去身也。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獻納,亟下 方正之詔,廓開藝能之路。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 臣不揆,輒陳禮樂刑政、勸農經武之言,世宗多見聽 納。南征還,詔儼考正雅樂,俄權知貢舉。未幾,拜翰林 學士、判太常寺。儼校鐘磬筦籥之數,辨清濁上下之 節,復舉《律呂旋相為宮》之法,迄今遵用。會詔中外臣 僚有所聞見,並許上章論議。儼疏曰:「設官分職,授政 任功,欲為政之有倫,在位官之無曠。今朝廷多士,省 寺華資,無事有員,十乃六七,止於計月待奉,計年待 遷。其中廉幹之人,不無愧恥之意。如非歷試,何展公 才。請改兩畿諸縣令及外府州五千戶以上縣令為 縣大夫,陞為從五品。」下畿大夫見府尹如縣令之儀; 其諸州府縣大夫見本部長如賓從之禮。郎中、員外 郎、起居、補闕、拾遺、侍御史、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光 祿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並得衣朱紫, 滿日准在朝一任,約舊官遷二等。自拾遺、監察除授, 回日即為起居侍御史、中行員外郎。若前官不是三 署,即罷後一年,方得求仕。如此,則士大夫足以陳力, 賢不肖無以駕肩,各繫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國,斯 實良規。」又以為:「國家之方,守穀帛而已。二者不出國 而出於民,其道在天,其利在地。得其理者蕃阜,失其 理者耗嗇。民之顓蒙,宜有勸教。請於《齊民要術》及《四 時纂要》《韋氏月錄》中,采其關於田蠶園圃之事,集為 一卷,鏤板頒行,使之流布。」疏奏,不報。宋初,就轉禮部 侍郎,代儀知貢舉。當是時,祀事樂章,宗廟諡號,多儼 撰定,議者服其該博。車駕征澤、潞,以疾不從。卒,年四 十二。儼性夷曠,好賢樂善,優游策府凡十餘年。所撰 《周正樂成》一百二十卷,詔藏於史閣。其《通禮》未及編 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儼於儀尤為才俊,對景覽古, 皆形諷詠,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義相敦厲,並 著集。儼顯德中奉使荊南。荊南自唐季以來,高氏據 有其地,雖名藩臣,車服多僭侈踰制,以至「司賓賤。」請幫助識別此字。 候館小胥皆盛服彯纓,與王人亢禮。儼諷以天子在 上,諸侯當各守法度,悉令去之,然後宣達君命。尤善 推步星曆,逆知吉凶。盧多遜、楊徽之同任諫官,儼嘗 謂之曰:「丁卯歲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遺見 之,儼不與也。」又曰:「儼家昆弟五人,皆登進士第,可謂 盛矣,然無及相輔者,惟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 如其言。儼有子早卒,以姪說為嗣。

按丁謂《談錄》:「晉公嘗言:竇家二侍郎儼,為文宏贍,不可企及。有集一百卷,得常、楊之體。又撰《釋門數事》五 十件,從一至百數,皆節其要妙典故。又善術數,聽聲 音而知興廢之未兆。撰《大周樂正》一百卷,周世宗時, 同兄儀在翰林為學士,儀常鄙其詭怪。世宗常令陶 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遂隔」 簾敲響,令辨之,一無差謬。常指明德門謂楊、盧二校 書曰:「此門相次變為大宮闕,兵漸銷偃,天下太平,幾 乎似開元天寶間耳。然京師人卻漸逼迫二校書,將 來富貴皆見之也。」盧雖甚貴,其如壽不及楊。尋世宗 禪位,太祖改明德門為乾元門,宮闕壯麗,書軌混同。 多遜為相,貶朱崖而楊徽之尚書,享年皆如其言。又 儀因於堂前雕起花椅子二隻,以祗備右丞洎太夫 人同坐。儼忽見之,謂兄曰:「好工夫,奈何其間一隻至 甚月日先破?」儀於是以幕覆於屏風後,愛謹不用。果 至是日,有內夫人至儀第,其從人不知,急於屏風後 取此椅子,就門外下馬,遂為馬踢而碎之。此晉公聞 於《楊徽之尚書說》也。又儼謂其弟偁參政曰:「儼兄弟 五人皆不為相兼,總無壽,其間唯四哥稍得,然結裹 得自家兄弟姊妹了,亦住不得。」後偁果為參政,只有 姊王家太夫人,即王沔參政之母儀,儼之妹也,無何 亦得疾。偁尋以抱病而歎曰:「二哥嘗言,結裹姊妹兄 弟,亦住不得,必不可矣。」果數日而薨。晉公嘗言:「竇二 侍郎」,今之師曠也。晉公即參政之東坦也。

按王曾《筆錄》:太宗嘗晚坐崇政殿,召學士竇儼對。上 時燕服,儼於屏間見之不進,中使促不應,上訝其久 不出,笑曰:「豎儒以我燕服爾。」遽命袍帶,儼遂趨出。

李澣

編輯

按《宋史李濤傳》:「濤弟澣,字日新,幼聰敏,慕王、楊、盧、駱 為文章。後唐長興初,吳越王錢鏐卒,詔兵部侍郎楊 凝式撰神道碑,令澣代草,凡萬餘言,文彩遒麗,時輩 稱之。秦王從榮召至幕中。從榮敗,勒歸田裡。久之,起 為校書郎、集賢校理。晉天福中,拜右拾遺,俄召為翰 林學士。會廢學士院,出為吏部員外郎,遷禮部郎中」 知制誥,復置翰林,遷中書舍人,再為學士。時濤在西 掖,縉紳榮之。契丹入汴,澣與同職徐台符俱陷塞北。 永康王兀欲襲位,置澣宣政學士殿。兀欲死,述律立, 以其妻族蕭海貞為幽州節度使。海貞與澣相善,澣 乘間諷海貞以南歸之計,海貞納之。周廣順二年,澣 因定州孫方諫,密表言「契丹衰微之」勢,周祖嘉焉,遣 諜者田重霸賫詔慰撫,仍命澣通信。澣復表述:契丹 主幼弱多寵,好擊鞠,大臣離貳,若出師討伐,因與通 好,乃其時也,請速行之。屬中原多事,不能用其言。澣 在契丹嘗逃歸,為其所獲,防禦彌謹。契丹應曆十二 年六月卒,時建隆三年也。濤收澣文章,編之為《丁年 集》。澣二子:承確,主客郎中;承續,職方郎中。

張昭

編輯

按《宋史》本傳:「昭字潛夫,本名昭遠,避漢祖諱,止稱昭, 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後,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張 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調長安,值巢寇亂, 不知所終。直幼避地河朔,既冠,以父失所在。時盜賊 𧔧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積 十年不能得,乃發哀行服,躬耕海濱。青州王師範開」 學館,延置儒士,再以書幣招直,署賓職。師範降梁,直 脫難北歸,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 遙先生。」昭始十歲,能誦古樂府詠史詩百餘篇。未冠, 遍讀九經,盡通其義。處儕類中,緩步闊視,以為馬、鄭 不己若也。後至贊皇,遇程生者專史學,以為專究經 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若「極談王霸經緯 治亂,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漢書》十餘義商榷,乃授昭 荀《紀》《國志》等。後又盡得十三史,五七年間,能馳騁上 下數千百年事。又注《十代興亡論》,處亂世躬耕負米 以養親。後唐莊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軍門,昭因 至魏,攜文數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與 照燕語,講論經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同 光初,奏授真秩,加監察御史裏行。憲為北京留守,昭 亦從至晉陽。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 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昭謂憲曰:「得無奉表勸進,為 自安之計乎?」憲曰:「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釐,乃 布衣之極。苟靦顏求生,何面目見主於地下。」昭曰:「此 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憲遂 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時有害昭者,昭曰:「明誠 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無悔。」眾執之以送彥 超,彥超曰:「推官正人,無得害之。」又逼昭為牓安撫軍 民。事寧,以昭為北京留守推官,加殿中侍御史、內供 奉官,賜緋。天成三年,改安義軍節度掌書記。時以武 王、莊宗實錄未修,詔正國節度盧質、西川節度副使 何瓚、祕書監韓彥輝纘錄事跡。瓚上言:「昭有史材,嘗 私撰《同光實錄》十二卷,又聞其欲撰《三祖志》,並藏昭 宗朝賜武皇制誥詔九十餘篇,請以昭所撰送史館。」 拜昭為左補闕、史館修撰,委之撰錄。昭以懿祖、獻祖、 太祖並不踐帝位,仍補為《紀年錄》二十卷,又撰《莊宗實錄》三十卷,上之,優詔褒美,遷都官員外郎。時皇子 競尚奢侈,昭疏諫曰:「帝王之子,長於深宮,安於逸樂, 紛華之玩,絲竹之音,日接於耳目,不與驕期而驕自 至。儻非天資英敏,識本清明,以此蕩心,焉能無惑?苟 不豫為教道,何以置之盤牙?臣見先帝時,皇子、皇弟 盡喜無籍,玩物之言,厭聞致治經邦之論,入則務飾 姬姜,出則廣增僕馬,親賓滿坐,食客盈門,箴規者少, 諧謔者多。以此而欲託以主治,不亦難乎?」臣請諸皇 子各置師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師事之,講論道德,使 一日之中,止記一事,一歲之內,所記漸多。每月終,令 師傅具錄奏聞。或皇子上謁之時,陛下更令侍臣面 問,十中得五,為益良多,博識安危之理,深知成敗之 由。臣又聞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諸王,究其所 由,蓋有深旨。使庶不亂嫡,疏不間親,禮秩有常,邪慝 不作。近代人君,失於此道,以至邦家構患,釁隙萌生。 昔隋祖聰明,煬帝亦傾楊勇;太宗齊聖,魏王終覆承 乾。臣每讀古書,深悲其事。願於「聖代,杜此厲階。其於 卜貳封宗,在臣未敢輕議。臣請諸皇子於恩澤賜與 之間,婚姻省侍之際,依嫡庶而為禮秩,據親疏而定 節文,示以等威,絕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於斯。」明宗 覽疏而不用。四年,上《武王以來功臣列傳》三十卷,以 本官知制誥。明宗好畋獵,昭疏諫曰:「太祖初鎮太原, 每年打鹿於北鄙,先帝在位,暇日射鴈於近郊」,此蓋 軍務之餘,畋遊自適。自先帝因圖啟祚,嚮明御宇,則 宜易彼諸侯之事,肅乎萬乘之儀,而猶因襲舊風,失 其威重,驅逐原獸,殆無虛日。臣愚以為事有可畏者 四焉。洛都舊制,宮城與秦苑相連,人君宴遊,不離苑 囿,御馬來往,輦路坦夷,不涉荒郊,何憂蹶失?今則驅 馳驂服,涉歷榛蕪,此後節氣嚴凝,徑途凍滑。萬一有 銜橛之變,陛下縱自輕,奈宗廟社稷何?所可畏者,一 也。又陛下新有四海,宜以德服萬邦。今則江嶺未平, 淮夷尚梗。彼初聞陛下革先朝之失政,還太古之淳 風,御物以慈,節物以儉,有典有則,不矜不驕,彼必有 「三苗率服之心,七旬來格」之意。如聞陛下暫遊近甸, 彼即以為復好畋遊。所可畏者二也。臣又聞作法於 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如何?且打鹿射鴈之事, 新敗軌傾輈之轍在常宜取鍳,不可因循。所可畏者 三也。臣又聞「作事可法,貽厥孫謀。」若陛下以齊聖廣 淵之機,聰明神武之量,豈可以宴遊蒐狩之事,少累 聖明?所謂「『城中好廣眉,城外加半額』,為法之弊,靡不 由茲。所可畏者四也。伏望陛下居高慮遠,慎始圖終, 思創業之艱難,知守成之不易,念老氏馳騁之戒,樹 文王忠厚之基,約三驅之舊章,定四時之遊幸。始出 有節,後不敢違。」疏奏,明宗嘉納之。長興二年,丁內艱, 賻絹布五十匹,米麥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聞其居 喪哀毀,復賜以錢幣。服除,改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 史館修撰。上言乞復本朝故事,置觀察使察民疾苦, 御史彈事,諫官月給諫紙。並從之。又奏請勸農耕及 置常平倉等數事。明宗方務聽納,昭復上疏曰:「臣聞 安不忘危,治不忘亂者,先儒之丕訓;靡不有初,鮮克 有終者,《前經》之至戒。究觀列辟,莫不以驕矜怠惰,有 虧聖德。」恭惟太宗貞觀之初,元宗開元之際,焦勞庶 政,以致太平。及國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忘守約之道, 或貽執簡之譏。陛下以慈儉化天下,以禮法檢臣鄰, 絀姦邪之黨,延正直之論,務遵純儉,以節浮費,信賞 必罰,至公無私。其創業垂統之基,如貞觀開元之始。 然陛下有始有終,無荒無「怠。臣又伏念,保邦之道,有 八審焉,願為陛下陳之。夫委任審於材器,聽受審於 忠邪,出令審於煩苛,興師審於德力,賞罰審於喜怒, 毀譽審於愛憎,議論審於賢愚,嬖寵審於姦佞。推是 八審,以決萬機,庶可以臻至治。」明宗覽之稱善。清泰 中,改駕部郎中、知制誥,撰《皇后冊文》,遷中書舍人,賜 金紫。二年,召判史館,兼點閱三館書籍,校正添補,預 修《明宗實錄》,成三十卷以獻。三年,遷禮部侍郎,改御 史中丞。晉天福初,從幸汴州,昭請創宮闕名額,及振 舉朝綱,條疏百司廨舍。二年,改戶部侍郎,宰相桑維 翰薦為翰林學士。內署故事以先後入為次,不繫官 序,特詔昭立位次。承旨崔梲,晉祖常幸內署,與昭語 及並、魏舊事,甚重之,錫賚頗厚。直以昭故,授著作佐 郎致仕。至是卒歸西洛,賻賜加等。五年,服闋,召為戶 部侍郎。以《唐史》未成,詔與呂琦、崔梲等續成之,別置 史館,命昭兼判院事。昭又撰《唐朝君臣正論》二十五 卷上之,改兵部侍郎。八年,遷吏部判東銓,兼史館修 撰、判館事。開運二年秋,《唐書》成二百卷,加金紫階,進 爵邑。三年,拜尚書右丞,判流內銓,權知貢舉。漢初,復 為吏部侍郎。時追尊六廟,定諡號,樂章武曲,命昭權 判太常卿事,月餘即真。乾祐二年,加檢校禮部尚書。 少帝年十九,猶有童心,昵比群小。昭上言請聽政之 暇,數召儒臣講論經義。周廣順初,拜戶部尚書。子秉 陽,為翟陽主簿,抵罪。昭自以失教,奉表引咎,左遷太

子賓客,歲餘,復舊官。嘗奏「請興制舉,設賢良方正能
考證
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治,達於教化

三科職官士流,黃衣草澤,並許應詔。諸州依貢舉體 式,量試策論三道,共以三千字以上為准,考其文理 俱優,解送尚書吏部。其登朝之官,亦聽自舉。」從之。顯 德元年,遷兵部尚書,世宗以昭舊德,甚重焉。二年,表 求致仕,優詔不允,促其入謁。嘗詔撰《制旨兵法》十卷, 又撰《周祖實錄》三十卷,及梁郢王均帝、後唐閔帝、廢 帝、漢隱帝五朝《實錄》,梁二主年祀寖遠,事皆遺失,遂 不克修。餘三帝實錄皆藏史閣。世宗好拔英俊,有自 布衣及下位上書言事者,多不次進用。昭疏諫曰:「昔 唐初,劉洎、馬周起於徒步,太宗擢用為相。其後,柳璨、 朱朴方居下僚,昭宗亦加大用。此四士者,受知於明 主,然太宗用之而國興,昭宗用之而國亡,士之難知 如此。臣願陛下存舊法而用人,當以此四士為鍳戒。」 世宗善之。詔令詳定《經典釋文》《九經文字》、制科條式, 及問六璽所出,並議《三禮圖》祭玉文鼎釜等,昭援引 經據,時稱其該博。恭帝即位,封舒國公。宋初,拜吏部 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奏復宮闕、廟門、郊 壇夜警晨嚴之制。禮畢,進封鄭國公,與翰林承旨陶 穀同掌選。穀嘗誣奏事,引昭為證,昭免冠抗論,太祖 不悅,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陳國公。開寶 五年卒,年七十九。昭博通學術,書無不覽,兼善天文、 風角、太一、卜相、兵法、釋老之說,藏書數萬卷。尤好纂 述,自唐、晉至宋,專筆削典章之任。嶺南平,擒劉鋹,將 獻俘,莫能知其禮。時昭已致政,太祖遣近臣就其家 問之,昭方臥病,口占以授使者。著《嘉善集》五十卷、《名 臣事跡》五卷。子秉圖,進士及第。秉謙至尚書郎。

陶穀

編輯

按《宋史》本傳:「穀字秀實,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晉祖 諱改焉。歷北齊、隋、唐為名族。祖彥謙,歷慈、絳、澧三州 刺史,有詩名,自號鹿門先生。父渙,領夷州刺史。唐季 之亂,為邠帥楊崇本所害。時穀尚幼,隨母柳氏育崇 本家。十餘歲能屬文,起家校書郎,單州軍事判官。嘗 以書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時和凝亦為相,同奏」 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改監察御史,分司西京。遷虞 部員外郎、知制誥。會晉祖廢,翰林學士兼掌內外制, 詞目繁委,穀言多委愜,為當時最少。帝初賜緋袍靴 笏、黑銀帶。天福九年,加倉部郎中。初,崧從契丹以北, 高祖入京師,以崧第賜蘇逢吉,而崧別有田宅在西 京,逢吉皆取之。崧自北還,因以宅券獻逢吉,逢吉不 悅,而崧子弟數出怨言。其後逢吉乃誘告崧與弟嶼、 嶬等下獄,崧懼,移病不出。崧族子昉為祕書郎,嘗往 候崧,崧語昉曰:「邇來朝廷於我有何議?」昉曰:「無他。聞 唯陶給事往往於稠人中厚誣叔父。」崧歎曰:「穀自單 州判官,吾取為集賢校理,不數年擢掌詔命,吾何負 於陶氏子哉!」及崧遇禍,昉嘗因公事詣穀,穀問:昉:「識 李侍中否?」昉斂衽應曰:「遠從叔爾。」穀曰:「李氏之禍,穀 出力焉。」昉聞之汗出。穀性急率,嘗與兗師安審信集 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時方姑息武臣,穀坐責授 太常少卿。嘗上言:「頃涖西臺,每見臺司詳斷刑獄,少 有即時決者,至於閭閻夫婦,小有爭訟,淹滯,即時坊 市,死亡喪葬,必俟臺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吏 因緣為奸,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瘞。望申條約,以 革其弊。」從之。俄拜中書舍人。嘗請教習樂工,停二舞 郎,及禁民伐桑棗為薪,並從其請。開運三年,賜金紫。 契丹主北歸,脅穀令從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陽 為行者狀。軍士意其詐,持刃陵脅者日數四。穀頗工 曆數,謂同輩曰:「西南五星連珠,漢地當有王者出,契 丹主必不得歸國。」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穀 曰:「自此契丹自相魚肉,永不亂華矣。」遂歸漢。為給事 中。乾祐中,令常參官轉對,穀上言曰:「五日上章,曾非 舊制;百官敘對,且異昌言,徒浼天聰,無益時政。欲乞 停轉對。在朝群臣有所聞見,即許不時詣闕聞奏。」從 之。仕周,為右散騎常侍。世宗即位,遷戶部侍郎。從征 太原,時魚崇諒迎母後至,穀乘間言曰:「崇諒宿留不 來,有顧望意。」世宗頗疑之。崇諒又表陳母至,詔許歸 陝州就養,以穀為翰林學士。世宗謂宰相曰:「朕觀歷 代君臣,治平之道,誠為不易。又念唐、晉失德之後,亂 臣黠將,僭竊者多。今中原甫定,吳、蜀、幽、並尚未平附, 聲教未能遠被,宜令近臣各為論策,宣導經濟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 不易論》《平邊策》以進。其策率以修文德、來遠人為意, 惟穀與竇儀、楊昭儉、王朴以封疆密邇江、淮,當用師 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訓兵講武,思混一天下,及覽 其策,忻然聽納,由是平南之意益堅矣。顯德三年,遷 兵部侍郎,加承旨。世宗留心稼穡,命工刻木為耕夫、 織婦、蠶女之狀,置於禁中,思廣勸課之道,穀為贊辭 以進。顯德六年,加吏部侍郎。宋初,轉禮部尚書,依前 翰林承旨。穀在翰林,與竇儀不協,儀有公望,慮其軋 己,嘗附宰相趙普,與趙逢、高錫輩共排儀,儀終不至 相位。乾德二年,判吏部銓,兼知貢舉,再為南郊禮儀使,法物制度,多穀所定。時范質為大禮使,以鹵簿清 遊隊有甲騎具裝,莫知其制度,以問於穀。穀曰:「梁貞 明丁丑歲,河南尹張全義獻人甲三百副,馬具裝二 百副。其人甲以布為裏,黃絁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紅 錦綠青絁為下」帬,絳韋為絡,金銅玦,長短至膝,前膺 為人面二目,背連膺纏以紅錦騰蛇,馬具裝,蓋尋常 馬甲,但加珂拂於前膺及後鞦爾。莊宗入洛,悉焚毀 質,命有司如穀說造以給用。又乘輿大輦,久亡其制, 穀創意造之,後承用焉。明德門成,詔穀為之記。乾德 中,命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周易》博士奚嶼同考試品 官子弟,穀屬其子鄑於嶼,鄑書不通,以合格聞,補殿 中省進馬。俄為人所發,下御史府案問,嶼責授乾州 司戶,貽孫責授左贊善大夫,奪穀俸兩月。穀後累加 刑部、戶部二尚書。開寶三年,卒,年六十八,贈右僕射。 穀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咸所總覽。多蓄法 書、名畫,善隸書。為人雋辨宏博,然奔競務進,見後學 有文采者,必極言以譽之,聞達官有聞望者,則巧詆 以排之。其多忌好名類此。初,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 穀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嘗 自曰:「吾頭骨法相非常,當戴貂蟬冠爾。」蓋有意大用 也。人多笑之。子邴,至起居舍人。天禧四年,錄穀孫寔 試祕書省校書郎。

按《歸田錄》:陶尚書穀為學士,嘗晚召對,太祖御便殿, 陶至,望見上將前而復卻者數四,左右推宣甚急,穀 終彷徨不進。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顧左右取袍 帶來,上已束帶,穀遽趨入。

按《聞見前錄》: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翰林學士承旨 陶穀在旁,出諸懷中,進曰:「已成矣。」太祖繇是薄其為 人。穀墓在京師東門外覺昭寺,已洞開,空無一物。寺 僧云:「屢掩屢壞,不曉其故。」張舜明曰:「陶為人輕險,嘗 自指其頭,謂必戴貂蟬,今髑髏亦無矣。」

按《東軒筆錄》:「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 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 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 詞華足用,故尚置於翰林。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 用,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 穀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 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 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 蘆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曰: 「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 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決意不用 矣。

按《清波雜志》:「陶尚書穀奉使江南,恃才凌忽,議論間 殆,應接不暇。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 布裙荊釵,日擁篲於庭。穀一見喜之,而與之狎,贈以 長短句。一日國主開宴,立妓於前,歌所贈『郵亭一夜 眠』之詞。穀大慚沮,滿引致醉,頓失前日簡倨之容,歸 朝坐此抵罪。」

王著

編輯

按《宋史》本傳:「著字成象,單州單父人。性豁達,無城府, 幼能屬文。漢乾祐中,舉進士。周祖鎮大名,世宗侍行, 聞著名,召置門下,因得謁見。周廣順中,世宗鎮澶州, 辟觀察支使。隨世宗入朝,遷殿中丞。即位,拜度支員 外郎。顯德三年,充翰林學士。六年,丁家艱,起復。南唐 李景使其弟從善來貢,會恭帝嗣位,命著伴送至雎」 陽,加金部郎中、知制誥,賜金紫。世宗靈駕赴慶陵,符 後從行公務,悉資於著。宋初,加中書舍人。建隆二年, 知貢舉。時亳州獻紫芝,鄆州獲白兔,隴州貢黃鸚鵡。 著獻《頌》,因以規諫。太祖甚嘉其意,下詔褒之。四年春, 宿直禁中,被酒,髮倒垂被面,夜扣滋德殿門求見,帝 怒,發其醉宿倡家之過,黜為比部員外郎。乾德初,改 兵部員外郎。二年,復知制誥。數月,加史館修撰、判館 事。三年,就轉戶部郎中。六年,復為翰林學士,加兵部 郎中,再知貢舉。開寶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著少有 俊才,世宗以幕府舊僚,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 子出拜,每呼「學士」而不名,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 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漸,太祖與范質入受顧命,謂質 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世宗崩,乃 止。著善與人交,好延譽後進,當世士大夫稱之。

張澹

編輯

按《宋史》本傳:「澹字成文,其先南陽人,徙家河南。澹幼 而好學,有才藻。晉開運初,登進士第,宰相桑維翰器 之,妻以女。解褐校書郎,直昭文館,再遷祕書郎,充鹽 鐵推官,歷左拾遺、禮部員外郎,並充史館修撰,出為 洛陽令。秩滿,授吏部員外,復充史館修撰。周恭帝初, 拜右司員外郎。張去華上書自薦有文藝,願與澹及 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殿中侍郎史師頌並試, 覈定優劣。」太祖令並試於講武殿。澹所對不應策問, 責授左司員外郎。未幾,通判泰州,兼海陵鹽監副使。 蜀平,通判梓州,復拜祠部郎中。開寶初,就轉倉部郎中。四年冬,以本官知制誥。六年,會李昉責授盧多遜 使江南,內署闕學士,太祖令澹權直學士院。七年長 春節,攝殿中監祭酒,命賜金紫。六月,權點檢三司事。 不逾旬,疽發背卒,年五十六。太祖聞其無子,甚愍之, 命中使護葬於洛陽。澹美風儀,善談論,歷官釐務,所 至皆治。初與詞臣校藝,黜居郎署,頗怏怏。晚年附會 盧多遜,方再獲進用。淳化中,太宗論及文士曰:「澹典 書命而試以策,非其」所長。此蓋陶穀、高錫黨張去華 以沮澹爾。若使穀輩出其不意而遽試之,豈有不失 律者耶?

馮吉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吉字惟一,河南洛陽人。父道周,太師、 中書令,追封瀛王。吉晉天福初,以父任祕書省校書 郎,遷膳部、金部、職方員外郎、屯田、戶部、司勳郎中,累 階金紫。周顯德中,遷太常少卿。吉嗜學,善屬文,工草 隸,議者以掌誥許之。然性滑稽,無操行,每中書舍人 缺,宰相即欲用吉,終以佻薄而止。雅好琵琶,尤臻其」 妙,教坊供奉號名手者,亦莫能及。父常戒令勿習,吉 性所好,亦不能改。道欲辱之,因家宴令吉奏琵琶為 壽,賜以束帛,吉置於肩,左抱琵琶,按膝再拜,如伶官 狀,了無怍色,家人皆大笑。及為少卿,頗不得意,以桮 酒自娛。每朝士宴集,雖不召,亦嘗自至,酒酣即彈琵 琶,彈罷賦詩,詩成起舞。時人愛其俊逸,謂之「三絕。」宋 初,受詔撰述《明憲皇太后諡議》,見稱於時。建隆四年 卒,年四十五。

鄭起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起字孟隆,不知何許人。少遊京洛間, 佻薄無檢操。聞襄州雙泉寺僧能為黃金,往依焉,遂 削髮為侍者。久之,知其誑燿,乃反初服,舉進士。時舉 子多尚詩賦,惟起有文七軸,歌詩尤清麗。周廣順初, 調補尉氏主簿。秩滿,以書干宰相范質,薦為右拾遺、 直史館。恭帝初,遷殿中侍御史。乾德初,出掌泗州市」 征,刺史張延範檢校司徒,官吏呼以太保。起貧,嘗乘 騾。一日,從延範出近郊送客,延範揖起曰:「請策馬令 進。」起曰:「此騾也,不當過呼耳。」以譏延範。延範深銜之, 密奏起嗜酒廢職。初,顯德末,起見太祖握禁兵,有人 望,乃上書范質,極言其事。又嘗遇太祖於路,橫絕前 導而過,太祖亦弗之怒。及延範奏至,出為河西令。會 蜀平,當徙遠官,起不欲往,乃炙烙其足,因是成疾而 卒。起負才倨傲,多所詆訐,數為群小窘辱,終亦不改。

劉鶚

編輯

按《江西通志》:「鶚字仲翔,廬陵人,開寶進士。嘗撰《法語》 八十一篇。其大略以帝王為治之法當法聖明,卿士 立身之法當法聖賢,多引經為証。所居號杉溪,其讀 書臺遺址尚存。」

何晝

編輯

按《江西通志》:「晝,永安人。少讀書廬山白鹿洞。宋平江 南,謁宋祖陳,所著書二十卷。開寶五年,登進士第,官 鳳翔觀察推官,以文章政事名。」

賈琰

編輯

按《宋史賈昌朝傳》:「昌朝伯祖父琰,字季華,晉中書舍 人給事中偉之子也。以蔭授臨淄雍丘主簿,歷通判 澧州。太宗尹京,奏以為開封府推官,加左贊善大夫。 及即位,超拜左正議大夫、樞密直學士。未幾,擢三司 副使,太平興國二年卒。琰風神峻整,有吏幹,佐太宗 居幕府凡五年,勤於所職。昆弟五人,琰最幼。及琰歷」 官,而諸兄相繼死。琰、拊循孤幼,聚族凡百口,分給衣 食,庭無間言,士大夫以此稱之。琰子湜、汾,湜至軍器 庫使。交阯黎桓之篡丁璿也,朝廷以孫全興將兵討 焉。湜與王僎同掌軍事。黎桓偽降,全興信之,軍遂北, 湜、僎並坐失律誅。汾至殿中丞。湜子昌符,賜同學究 出身。汾子昌齡,第進士,為屯田員外郎。

扈蒙

編輯

按《宋史》本傳:「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洋,涿州別 駕。祖智周,盧龍軍節度推官。父曾,內園使。蒙少能文。 晉天福中,舉進士,入漢為鄠縣主簿。趙思綰叛,遣郭 從義討之,郡縣吏供給,皆戎服趨事,蒙冠服褒博,舉 止舒緩,從義頗訝之。轉運使李穀謂曰:『蒙文學名流, 不習吏事』。遂不之問。周廣順中,從歸德軍節度趙暉」 為掌書記,召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蒙從弟載時 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制,時號「二扈。」宋初,由中 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坐請託於同年仇華,黜為太子 左贊善大夫,稍遷左補闕,掌大名市征。六年,復知制 誥,充史館修撰。開寶中,受詔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 詳定古今本草。五年,連知貢舉。七年,蒙上書言:「昔唐 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立 於殿側,以紀時政,故《文宗實錄》稍為詳備。至後唐明 宗亦命端明殿學士及樞密直學士輪修日曆,送史 官。近來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內殿日曆,樞密院錄送 史館,然所記者,不過臣下對見辭謝而已,帝王言動, 莫得而書。緣宰相以漏泄為虞,昧於宣播,史官疏遠何得與聞?望自今凡有裁製之官,優恤之言,發自宸 衷,可書簡策者,並委宰臣及參知政事每月輪知抄 錄,以備史官撰集。」從之,即以參知政事盧多遜典其 事。九年正月,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聲明大備。《蒙上 聖功頌》,以述太祖受禪平一天下之功,其詞誇麗,有 詔褒之。為盧多遜所惡,出知江陵府。太宗即位,召拜 中書舍人,旋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太 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還,轉戶部侍郎,加承旨。雍熙 三年,被疾,以工部尚書致仕。未幾卒,年七十二。贈右 僕射。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初,太祖 受周禪,追尊四廟,親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禮 官以為:「舜郊嚳,商郊冥,周郊后稷,王業所因也。若漢 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頓君,雖有帝父之尊,而無預配 天之祭,故自太平興國三年、六年再郊,並以太祖配, 於禮為允。」太宗將東封,蒙定議曰:「嚴父莫大於配天, 請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罷封禪為郊祀,遂行其 禮,識者非之。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釋典,不喜殺, 縉紳稱善。人有笑疾,雖上前不自禁。多著述,有《鼇山 集》二十卷行於世。載字仲熙,有傳,見《五代史》。

劉載

編輯

按《宋史》本傳載,「字德輿,涿州范陽人,唐盧龍節度濟 之六世孫。父昭,下蔡令。載,後唐清泰中舉進士,晉初, 解褐校書郎,遷著作佐郎,賜緋,拜左拾遺、集賢殿直 學士。漢初為殿中侍御史。丁內艱,服闋,復拜舊官,判 西京留臺,改倉部員外郎。嘗著五論,曰《為君》、為相、《為 將》、去讒、納諫」,頗為文士所稱。周世宗初,擢知制誥,顯 德三年,拜右諫議大夫,與右拾遺鄭起、尚書博士李 寧同校道書。遷給事中,使許州,定田租,俄賜金紫,為 魏王符彥卿加恩國信使。宋初,浚五丈河,自陳橋達 曹州之西境,命護其役。建隆四年,貝州節度使張光 翰來朝,遣載權知州事。光翰歸鎮,載還知貢舉。乾德 初,掌建安榷貨務。六年,就為江南國主生辰使,召還, 令知鎮州。開寶四年,坐與何繼筠不協,改山南東道 行軍司馬。十年不召,嘗受詔權點檢州事。太平興國 初,復入為給事中。三年,出知襄州,六年,代還。告老,改 工部侍郎致仕,乃賜一子出身。八年,卒,年七十一載。 尤好學,博通史傳,善屬文。嘗受詔撰明憲皇后諡冊 文,又作《弔戰國賦》萬餘言,行於世。雅信釋典,敦尚名 節。子宗言,至比部郎中。宗望,景德二年進士及第。大 中祥符四年,其孫介以載文集來獻,以為試將作主 簿。

張洎

編輯

按《宋史》本傳:「張洎,滁州全椒人。曾祖旼,澄城尉。祖蘊, 泗上轉運巡官。父煦,滁州司法掾。洎少有俊才,博通 墳典。江南舉進士,解褐上元尉。李景長子弘冀卒,有 司諡武宣。」洎議以為世子之禮,但當問安視膳,不宜 以「武」為稱。旋命改諡,擢監察御史。洎自以論事稱旨, 遂肆彈擊無所忌,大臣游簡言等嫉之。會景遷圖豫 章,留煜居守,即薦洎為煜記室,不得從。未幾,景卒,煜 嗣。擢工部員外郎、試知制誥,滿歲,為禮部員外郎、知 制誥。遷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參預機密,恩寵第一。 洎舊字師黯,改字偕仁。清輝殿在後苑中,煜寵洎,不 欲離左右,授職內殿,中外之務一以諮之。每兄弟宴 飲作妓樂,洎獨得預。為建大第宮城東北隅,及賜書 萬餘卷。煜嘗至其第,召見妻子,賜予甚厚。洎尤好建 議,每上言未即行,必稱疾,煜手札慰諭之,始復視事。 及王師圍城踰年,城危甚,洎勸煜勿降,每引符命云: 「元象無變,金湯之固,未易取也。北軍旦夕當自引退, 苟一旦不虞,即臣當先死。」既而城陷,洎攜妻子及橐 裝自便門入,止宮中。紿光政使陳喬同升閣,欲與俱 死,喬自經氣絕。洎反下見煜曰:「臣與喬同掌樞務,國 亡當俱死。又念主在,誰能為主白其事,不死將有以 報也。」歸朝,太祖召責之曰:「汝教煜不降,使至今日。」因 出帛書示之,乃圍城日洎所草《詔召上江救兵蠟丸 書》也。洎頓首請罪曰:「實臣所為也。犬吠非其主,此其 一爾,他尚多有。今得死,臣之分也。」辭色不變。上奇之, 貸其死,謂曰:「卿大有膽,不加卿罪。今之事我,無替昔 日之忠也。」拜太子中允,歲餘,判刑部。太宗即位,以其 文雅,選直舍人院,考試諸州進士。未幾,使高麗,復命 改戶部員外郎。太平興國四年,出知相州。明年夏,徙 貝州。是冬,又知相州。部內不治,轉運使田錫言其狀。 代還,洎求見,廷辯。上以其儒生,不責以吏事,詔不問, 令以本官知譯經院。遷兵部員外郎、禮、戶二部郎中。 雍熙二年,同知貢舉。端拱初,契丹寇邊,詔群臣言事。 洎上奏,以練兵聚穀、分屯塞下,來則備禦、去則勿追 為要略。會錢俶薨,太常定諡忠懿。洎時判考功,為覆 狀,經尚書省集議,虞部郎中張佖奏駮曰:「按《考功覆 狀》一句雲『亢龍無悔』,實非臣子宜言者。況錢俶生長 島夷,夙為荒服,未嘗略居尊位,終是藩臣,故名不可 稱龍,位不可為亢。其『亢龍無悔』四字,請改正。」事下中 書以詰,洎對狀曰:「竊以故秦國王明德茂勳,格於天壤,處崇高之富貴,絕纖介之譏嫌。太常禮院稽其功 行,定茲嘉」諡。考功詳覆之際,率遵至公。故其議狀云: 茲所謂「受寵若驚,居亢無悔」者也。謹按《易乾》之九三 云:「君子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王弼注云:「處下體之極, 居上體之下,履重剛之險,因時而惕,不失其幾,可以 無咎。」處下卦之極,愈於上九之亢。《易例》云:「初九為元 士,九二為大夫,九三為諸侯。」《正義》云:「《易》之本理」,以體 為君臣,九三居下體之極,是人臣之體也。其免亢龍 之咎者,是人臣之極,可以慎守免禍,故云「免亢極之 禍」也。《漢書·梁商傳贊》云:「地居亢滿,而能以謹厚自終。」 楊植《許由碑》云:「錙銖九有,亢極一夫。」杜鴻漸《讓元帥 表》云:「祿位亢極,過踰涯量。」盧杞《郭子儀碑》云:「居亢無 悔,其心益降。」李翰《書霍光傳》云:「『『有伊、周負荷之明,無 九三亢極之悔』。張說《祈國公碑》云:『一無目牛之全,一 無亢龍之悔』也』。況《考功狀》內止稱雲『受寵若驚,居亢 無悔』,即本無『亢龍無悔』之語,斯蓋張佖擅改公奏,罔 冒天聰。請以元狀看詳,反坐其人,以懲姦妄。」俄下詔 曰:「張洎援引故實,皆有依據。張佖學識甚淺,敷陳失 實,尚示矜容,免其黜降,可罰一月俸。」洎未幾,選為太 僕少卿,同知京朝官考課,拜右諫議大夫,判大理寺, 又充史館修撰、判集賢院事。淳化中,上令史館修撰 楊徽之等四人修正入閤舊圖。洎同奉詔,因討論故 事,獨草奏以聞。洎又言:「按《舊史》,中書、門下、御史臺為 三署,謂侍從、供奉之官。今起居日,侍從官先入殿庭, 東西立定,俟正班入,一時起居。其侍從官東西列拜, 甚失北面朝謁之儀。請準舊儀,侍從官先入起居,行 畢,分侍立於丹墀之下,謂之『蛾眉班』」,然後宰相率正 班入起居,雅合於禮。臣又聞古之王者,躬勤庶務,其 臨朝之疏數,視政事之繁簡。唐初五日一朝,景雲初, 始修貞觀故事。自天寶兵興之後,四方多故,肅宗而 下,咸隻日臨朝,雙日不坐。其隻日或遇陰霪、盛暑、大 寒、泥濘,亦放百官起居。雙日宰相當奏事,即特開延 英召對。或夷蠻入貢,勳臣歸朝,亦特開紫宸殿引見。 陛下自臨大寶,十有五年,未嘗一日不雞鳴而起,聽 天下之政。雖剛健不息,固天德之常然,而游焉息焉, 亦聖人之謨訓。儻君「父焦勞於上,臣子緘默於下,不 能引大體以爭,則忠良之心有所不至矣。臣欲望陛 下依前代舊規,隻日視朝,雙日不坐。其隻日遇大寒 盛暑,陰霪泥濘,亦放百官起居。其雙日於崇德、崇政 兩殿召對宰臣常參官以下,及非時蠻夷入貢勳臣 歸朝,亦特開上閤引見,並請準前代故事處分。」奏入, 不報。時上令以《儒行篇》刻於版,印賜近臣及新第舉 人。洎得之上表稱謝,上覽而嘉之。翌日,謂宰相曰:「群 臣上章獻文,朕無不再三省覽。如張洎一表,援引古 今,甚不可得,可召至中書,宣諭朕意。」數月,擢拜中書 舍人,充翰林學士。上顧謂近臣曰:「學士之職,清要貴 重,非他官可比,朕嘗恨不得為之。」故事,赴上日設燕 教坊以雜戲進,久罷其事,至是,令盡設之,仍詔樞密 直學士呂端、劉昌言及知制誥柴成務等預會,時以 為榮。俄判吏部銓,嘗引對選人,上顧之,謂近臣曰:「張 洎富有文藝,至今尚苦學,江東士人之冠也。」洎與錢 若水同在翰林,甚被寵顧。時劉昌言驟擢樞要,人望 甚輕,董儼方掌財賦,欲以計傾之。會楊徽之、錢熙嘗 言洎及若水旦夕當大用,熙以語昌言,昌言曰:「洎必 參政柄,若水後進年少,豈遽及此。」時翰林小吏諮事 在側,昌言慮洎聞之,即對小吏盡述熙言,令告洎。洎 方修飭邊幅,以固恩寵,疑徽之遣熙以搆飛語中己, 遂白於上。上怒,召昌言質之,以徽之為鎮安軍行軍 司馬。熙罷職,通判朗州。會皇子益王元傑改封吳王, 行揚州、潤州大都督府長史,領淮南、鎮江兩軍節制, 洎當草制,因上疏議曰:「謹按《前史》,皇子封王,以郡為 國,置傅、相及內史中尉等佐王為治。自漢、魏以降,所 封之王始不之國。朝廷命卿大夫臨郡,即稱內史,行 郡事。東晉永和、太元之際,有瑯邪王、會稽王、臨」川王, 故謝靈運、王羲之等為會稽、臨川內史,即其事也。唐 有天下,以揚、益、潞、幽、荊五郡為大都督,署長史、司馬 為上佐,即前代內史之類也。其大都督之號,非親王 不授。其揚、益等郡,或有親王遙領,朝廷命大臣臨郡 者,即皆長史、副大使、知節度事也。臣請質之前代,段 文昌出鎮揚州,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兼揚 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載義鎮幽州雲「盧龍軍節度副 大使知節度事,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即其例也。今 益王以揚、潤二郡建社為吳國王,居大都督之任,又 已正領節度事,豈宜卻加長史之號,乃是國王自為 上佐矣。若或朝廷且以長史拜受,其加銜內又無副 大使、知節度使「之目。倘或他日別命守將,俾臨本郡, 即不知以何名目而授除也。臣草制之夕,便欲上陳, 慮奏報往反,有妨明日宣降,茲事有關國體,況吳王 未領恩命,尚可改正,乞付中書、門下商議施行。」宰相 以制命已行,難於追改。洎又上表論列呂蒙正言:「越 王領福州長史,今吳王獨為大都督,居越王之上,非便。」上令俟異日除授,並改正之。至明年,上郊祀覃慶, 遂改焉。俄奉詔與李至、范杲、張佖同修國史,又判史 館。洎博涉經史,多知典故,每上有著述,或賜近臣詩 什,洎必上表援引經傳,以將順其意。上因賜詩褒美, 有「翰長老儒臣」之句。與蘇易簡同在翰林,尤不協,及 易簡參知政事,洎多攻其失。既而易簡罷,即以洎為 給事中、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先是,準知吏部選事, 洎掌考功,為吏部官屬。準年少新進,氣銳,思欲老儒 附己以自大。洎夙夜坐曹視事,每冠帶候準出入,於 省門揖而退,不交一談,準益重焉,因延與語。洎捷給, 善持論,多為準規畫,準心伏,及兄事之,極口談洎於 上。上欲進用,又知其在江左日多讒毀良善。李煜殺 潘佑,洎嘗預謀,心疑之。翰林待詔尹熙古、吳郢皆江 東人,洎嘗善待之。上一夕召熙古輩侍書禁中,因問 以佑得罪故,熙古言:「煜忿佑諫說太直耳,非洎謀也。」 自是洗然,遂加擢用,蓋準推挽之也。既同秉政,奉準 愈謹,政事一決於準,無所參預,專修《時政記》,甘言善 柔而已。後因奏事異同,準復忌之。至道二年五月,四 方館使曹璨自河西馳騎入奏邊事,言繼遷率萬餘 眾寇靈州。上詔宰相呂端、知樞密院事趙瑢等各以 所見畫策,即日具奏來上。呂端相率詣長春殿見上, 言曰:「臣等若各述所見,則非詢謀僉同之議,望許共 為一狀,陳其利害。」洎越次奏曰:「端等備位輔弼,上有 所詢問,反緘默不言,深失訏謨之體。」端曰:「洎欲有言, 不過揣摩陛下意耳,必無鯁切之理。」上默然。翌日,洎 上疏引賈捐之棄珠崖事,願棄靈武以省關西饋運。 上嘗有此意,既而悔之,洎果迎合,覽奏不悅。既以疏 付洎,謂之曰:「卿所陳,朕不曉一句。」洎惶恐而退。上召 同知樞密院事向敏中等謂曰:「張洎上言,果為呂端 所料,朕已還其疏矣。」洎既議事不稱旨,恐懼欲自固 權位。上已嫉準專恣,恩寵衰替,洎慮一旦同罷免,因 奏事大言寇準退後多誹謗,準但色變,不敢自辯。上 由是大怒,準旬日罷。未幾,洎病在告,滿百日,力疾請 對,方拜踣於上前,左右掖起之。明日,上章求解職,優 詔不允。後月餘,改刑部侍郎,罷知政事。奉詔嗚咽,疾 遂亟,十餘日卒,年六十四。贈刑部尚書,以其二子皆 為京官。洎風儀灑落,文采清麗,博覽道釋書,兼通禪 寂虛無之理,終日清談,亹亹可聽。尤險詖,好攻人之 短。李煜既歸朝,貧甚,洎猶丐索之,煜以白金沬面器 與洎,洎尚未滿意。時潘慎修掌煜記室,洎疑慎修教。 煜素與慎修善,自是亦稍疏之。煜子仲㝢,雅好蒱博 飲宴,洎因切諫之,仲㝢謝過。後數月,人有言仲㝢蒱 博如故,洎遂與之絕。及仲㝢死郢州,葬京師,洎亦不 赴弔。與張佖議事不協,遂為讎隙。始以從父禮事佖, 既而不拜。尤善事內官,在翰林日,引《唐故事》,「奏內供 奉官藍敏政為學士使,內侍裴」愈副之。上覽奏謂曰: 「此唐室弊政,朕安可踵此覆轍?卿言過也。」洎慚而退。 性鄙吝,雖親戚無所霑及,江表故舊亦罕登其門。素 與徐鉉厚善,後因議事相忤,遂絕交。然手寫鉉文章, 訪求其筆札,藏篋笥,甚於珍玩。洎有文集五十卷,行 於世。子安期,至國子博士,方回後為虞部員外郎。方 回子懷玉,王欽若婿,賜進士及第、大理寺丞、祕書校 理。

范杲

編輯

按《宋史范質傳》:「質兄子杲,字師回,父正,青州從事。杲 少孤,質視如己子。刻志於學,與姑臧李均、汾陽郭昱 齊名,為文深僻難曉,後生多慕效之。以蔭補太廟齋 郎,再遷國子四門博士。嘗㩦文謁陶穀、竇儀,咸大稱 賞,謂杲曰:『若舉進士,當待汝以甲科』。及秋試,有上書 言閥閱之家不當與寒士爭科第,杲遂不應舉。稍遷」 著作佐郎,出為許、鄧二州從事,坐事免。太平興國初, 遷著作郎、直史館,歷右拾遺、左補闕。雍熙二年,同知 貢舉。俄上書自言其才比東方朔,求顯用以觀其效。 太宗壯之,擢知制誥。杲家貧,貸人錢數百萬。母兄晞, 性嗇,嘗為興元少尹,居京兆,殖貨鉅萬。親故有自長 安來者,紿杲曰:「少尹不復靳財物,已揮金無算矣。」杲 聞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養。太宗從其請, 改工部郎中,罷知制誥。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 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視事踰年,境內不治。會賊 帥劉渥剽掠屬縣,吏卒解散,遂驚悸成疾。移知壽州, 上言:「家世史官,願秉直筆,成國朝大典。」召為史館修 撰,固求掌誥詞,帝從之。時翰林學士宋白左遷鄜州, 賈黃中、李沆參知政事,蘇易簡轉承旨,杲連致書相 府,求為學士,且言於宰相李昉曰:「先公嘗授以《制誥》 一編,謂杲才堪此職。」因出示昉,昉屢開解之。未幾,太 宗飛白書「玉堂」額以賜翰林,杲又上《玉堂記》,因請備 職。太宗惡其躁競,改右諫議大夫、知濠州,復召為史 館修撰。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備,乃議召杲。杲聞 命喜甚,以為將加優擢,晨夜趨進。至宋州,遇朗州通 判錢熙,杲問以朝議將任僕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實 錄》爾。」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師,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閔之,錄其二子。杲性虛誕,與人交,好面譽背非,惟 與柳開善,更相引重,始終無間。不善治生,家益貧,杲 端坐終日,不知計所出,人皆笑之。子坦亦登進士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