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八十二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
宋二十
陳亮 王子俊
歐陽鈇 林師德
余詔 龍仁夫
王日休 樓昉
馬壬仲 高元之
蔣暉 馮翼翁
趙師秀 張埴
徐次鐸 袁樞
李璧 楊萬里
蘇扶 何溥
戴復古 徐得之
徐天麟 陸游
徐似道 趙庚夫
張奕 張鎡
文學典第八十二卷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
編輯宋二十
編輯陳亮
編輯按《宋史》本傳:「『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 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嘗考古人用兵成敗之跡,著《酌古論》。郡守周葵得之, 相與論難,奇之曰:『他日國士也,請為上客』。及葵為執 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 論,因授以《中庸》《大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遂受而」 盡心焉。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 亮持不可。婺州方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 報。已而退修於家,學者多歸之,益力學著書者十年。 先是,亮嘗圜視錢塘,喟然嘆曰:「城可灌爾。」蓋以地下 於西湖也。至是,當淳熙五年,孝宗即位蓋十七年,亮 更名同,詣闕上書曰:「臣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 所鍾也,人心所會也,衣冠禮樂所萃也,百代帝王之 所相承也。挈中國衣冠禮樂而寓之偏方,雖天命人 心猶有所繫,然豈以是為可久安而無事也?天地之 正氣鬱遏而久不得騁,必將有所發泄,而天命人心 固非偏方所可久繫也。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 之所無也。二聖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 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之俱生,卒之以奔 敗之餘而勝百戰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 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三十年之餘,雖江 北流寓皆抱孫長息於東南,而君父之大讎一切不 復關念,自非海陵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為何事也, 況望其憤故國之恥,而相率以發一矢哉!丙午、丁未 之變,距今尚以為遠。而「海陵之禍,蓋陛下即位之前 一年也。獨陛下奮不自顧,志於殄滅,而天下之人安 然如無事時,方口議腹非,以陛下為喜功名而不恤 後患,雖陛下亦不能以崇高之勢而獨勝之,隱忍以 至於今,又十有七年矣。」昔春秋時,君臣父子相戕殺 之禍,舉一世皆安之。而孔子獨以為「三綱既絕,則人 道遂為禽獸,皇皇奔走,義不能以一朝安。」然卒於無 所遇,而發其志於《春秋》之書,猶能以懼亂臣賊子。今 舉一世而忘君父之大讎,此豈人道所可安乎?使學 者知學孔子之道,當導陛下以有為,決不沮陛下以 苟安也。南師之不出,於今幾年矣,豈無一豪傑之能 自奮哉?其勢必有時而發泄矣。苟國家不能起而承 之,必將有承之者矣。不可恃衣冠禮樂之舊,祖宗積 累之深,以為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久繫也。「皇天無 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是懷」,自三代聖人皆知 其為甚可畏也。春秋之末,齊、晉、秦、楚皆衰,吳、越起於 小邦,遂伯諸侯,黃池之會,孔子所甚痛也,可以明中 國之無人矣,此今世儒者之所未講也。今金源之植 根既久,不可以一舉而遂滅,國家之大勢未張,不可 以一朝而大舉,而人情皆便於通和者,勸陛下積財 養兵以待時也。臣以為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 而為妄庸兩售之地,宜其為人情之所甚便也。「自和 好之成,十有餘年,凡今日之指畫方略者,他日將用 之以坐籌也;今日之擊毬射鵰者,他日將用之以決 勝也。府庫充滿,無非財也;介冑鮮明,無非兵也。使兵 端一開,則其跡敗矣。何者?人才以用而見其能否,安 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而見其盈虛,安坐而 盈者不足恃也。」而朝廷方幸一旦之無事,庸愚齷齪 之人皆得以守格令,行文書,以奉陛下之使令,而陛 下亦幸其易制而無他也,徒使度外之士擯棄而不 得騁,日月蹉跎而老將至矣。臣故曰:「通和者,所以成 上下之苟安,而為妄庸兩售之地也。」東晉百年之間, 南北未嘗通和也,故其臣東西馳騁,多可用之才。今 和好一不通,朝野之論,常如敵兵之在境,惟恐其不
得和也,雖陛下亦不得而不和矣。昔者金人草居野處,往來無常,能使人不知所備,而兵無日不可出也。今也城郭宮室,政教號令,一切不異於中國,點兵聚 糧,文移往返,動涉歲月,一方有警,三邊騷動,此豈能 歲出師以擾我乎?然使朝野常如敵兵之在境,乃國 家之福,而英雄所用以爭天下之機也。執事者胡為 速和以惰其心乎?晉、楚之戰於邲也,欒書以為楚自 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於民生之不 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忽。在軍無日不討軍 實而申儆之,千勝不可保,糾之百克而卒無後。晉、楚 之弭兵於宋也,子罕以為「兵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 也。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 由也,而求去之,是以誣道蔽諸侯也。」夫人心之不可 惰,兵威之不可廢,故雖成、康太平,猶有所謂四征不 庭,張皇六師者,此李沆所以深不願真宗皇帝之與 遼和親也。況南北角立之時,而廢兵以惰人心,使之 安於忘君父之大讎,「而置中國於度外,徒以便妄庸 之人,則執事者之失策亦甚矣。陛下何不明大義而 慨然與《金》絕也?貶損乘輿,卻御正殿,痛自克責,誓必 復讎,以勵群臣,以振天下之氣,以動中原之心。」雖未 出兵而人心不敢惰矣,東西馳騁而人才出矣,盈虛 相補而兵食見矣。狂妄之辭,不攻而自息;懦庸之夫, 不卻「而自退縮矣;當有度外之士起,而惟陛下之所 欲用矣。是雲合響應之勢,而非可安坐所致也。」臣請 為陛下陳國家立國之本末,而開今日大有為之略; 論天下形勢之消長,而決今日大有為之機。惟陛下 幸聽之。唐自肅、代以後,上失其柄,藩鎮自相雄長,擅 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財賦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 亦各盡心於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強、正統數易」之 禍。藝祖皇帝一興,而四方次第平定,藩鎮拱手以趨 約束,使列郡各得自達於京師。以京官權知,三年一 易,財歸於漕司,而兵各歸於郡。朝廷以一紙下郡國, 如臂之使指,無有留難,自筦庫微職必命於朝廷,而 天下之勢一矣。故京師嘗宿重兵以為固,而郡國亦 各有禁軍,無非天子所以自守其地也。兵皆天子之 兵,財皆天子之財,官皆天子之官,民皆天子之民。紀 綱總攝,法令明備,郡縣不得以一事自專也。「士以尺 度而取,官以資格而進,不求度外之奇才,不慕絕世 之雋功。天子蚤夜憂勤於其上,以義理廉恥嬰士大 夫之心,以仁義公恕厚斯民之生」,舉天下皆由於規 矩準繩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從此而立。然契丹 遂得以猖狂恣睢,與中國抗衡,儼然為南北兩朝,而 頭目手足渾然無別。微澶淵一戰,則中國之勢浸微, 根本雖厚而不可立矣。故慶曆增幣之事,富弼以為 朝廷之大恥,而終身不敢自論其勞。蓋契丹徵令,是 主上之操也;天子供貢,是臣下之禮也。契丹之所以 卒勝中國者,其積有漸也。立國之初,其勢固必至此。 故我祖宗常嚴廟堂而尊大臣,寬郡縣而重守令於 文法之內,未嘗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於格律之外, 有以容獎天下之英偉奇傑,皆所以助立國之勢,而 為不虞之備也。慶曆諸臣亦嘗憤中國之勢不振矣, 而其大要則使群臣爭進其說,更法易令,而廟堂輕 矣。嚴按察之權,邀功生事,而郡縣又輕矣。豈惟於立 國之勢無所助,又從而朘削之,雖微章得象、陳執中 以排沮其事,亦安得而不自沮哉?獨其破去舊例,以 不次用人,而勤農桑、務寬大,為有合於因革之宜,而 其大要已非矣。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視中國之恥, 而卒發神宗皇帝之大憤也。王安石以正法度之說 首合聖意,而其實則欲籍天下之兵盡歸於朝廷,別 行教閱,以為彊也;括郡縣之利盡入於朝廷,別行封 樁,以為富也;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均輸之 法,惟恐商賈之不折也。罪無大小,動輒興獄,而士大 「夫緘口畏罪矣;西北兩邊,致使內臣經畫,而豪傑恥 於為役矣。徒使神宗皇帝見兵財之數既多,銳然南 北征伐,卒乖聖意,而天下之勢實未嘗振也。」彼蓋不 知朝廷立國之勢,正患文為之太密,事權之太分,郡 縣太輕於下,而委瑣不足恃;兵財太關於上,而重遲 不易舉。祖宗惟用前四者以助其勢,「而安石竭之不 遺餘力」,不知立國之本末者,真不足以謀國也。元祐、 紹聖一反一復,而卒為金人侵侮之資,尚何望其振 中國以威四裔哉?南渡以來,大抵遵祖宗之舊,雖微 有因革損益不足為輕重有無。如趙鼎諸臣,固已不 究變通之理,況秦檜盡取而沮毀之,忍恥事讎,飾太 平於一隅以為欺,其罪可勝誅哉!陛下憤王業之屈 於一隅,勵志復讎,不免籍天下之兵以為彊,括郡縣 之利以為富。加惠百姓而富人無五年之積,不重征 稅而大商無巨萬之藏,國勢日以困竭。臣恐尺籍之 兵,府庫之財,不足以支一旦之用也。陛下蚤朝晏罷, 冀中興日月之功,而以繩墨取人,以文法涖事,聖斷 裁製「中外而大臣充位,胥吏坐行條令而百司迯責, 人才日以闒茸,臣恐程文之士,資格之官,不足當度 外之用也。藝祖經畫天下之大略,太宗已不能盡用今其遺意,豈無望於陛下也?陛下苟推原其意而行 之,可以開社稷數百年之基,而況於復故物乎?不然, 維持之具既窮,臣恐祖宗之積累亦不足」恃也。陛下 試令臣畢陳於前,則今日《大有為》之略,必知所處矣。 夫吳、蜀天地之偏氣,錢塘又吳之一隅。當唐之衰,錢 鏐以閭巷之雄,起王其地,自以不能獨立,常朝事中 國以為重。及我宋受命,俶以其家入京師,而自獻其 土。故錢塘終始五代,被兵最少,而二百年之間,人物 日以繁盛,遂甲於東南。及建炎、紹興之間,為岳飛所 駐之地,「當時論者固已疑其不足以張形勢而事恢 復矣。秦檜又從而備百司庶府以講禮樂於其中,其 風俗固已華靡,士大夫又從而治園囿臺榭以樂其 生。於干戈之餘,上下晏安,而錢塘為樂國矣。一隙之 地,本不足以容萬乘而鎮壓且五十年,山川之氣,蓋 亦發泄而無餘矣。故穀粟桑麻絲枲之利,歲耗於一 歲,禽獸魚鱉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而上下不以為 異也。公卿將相大抵多江、浙、閩、蜀之人,而人才亦日 以凡下,場屋之士以十萬數,而文墨小異,已足以稱 雄於其間矣。陛下據錢塘已耗之氣,用閩、浙日衰之 士,而欲鼓東南習安脆弱之眾,北向以爭中原,臣是 以知其難也。」荊、襄之地,在春秋時,楚用以虎視齊、晉, 而齊、晉不能屈也。及戰國之際,獨能與秦爭帝。其後 三百餘年而光武起於南陽,同時共事,往往多南陽 故人。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 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 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祐,皆以其地顯 名。又百餘年而晉氏南渡,荊、雍常雄於東南,而東南 往往倚以為強梁,竟以此代齊。」及其氣發泄無餘,而 隋、唐以來,遂為「偏方下州。」五代之際,高氏獨常臣事 諸國。本朝二百年之間,降為荒落之邦,北連許、汝,民 居稀少,土產卑薄,人才之能通姓名於上國者,如晨 星之相望。況至於建炎、紹興之際,群盜出沒於其間, 而被禍尤極,以迄於今。雖南北分畫交據,往往又置 於不足用,民食無所從出,而兵不可由此而進。議者 或以為憂,而不知其勢之足用也。「其地雖要為偏方, 然未有偏方之氣,五六百年而不發泄者。」況其東通 吳、會,西連巴、蜀,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 「以為進取之機。今誠能開墾其地,洗濯其人,以發泄 其氣而用之,使足以接關、洛之氣,則可以爭衡於中 國矣,是亦形勢消長之常數也。陛下慨然移都建業, 百司庶府,皆從草創,軍國之儀,皆從簡略。又作行宮 於武昌,以示不敢寧居之意。常以江、淮之師為金人 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 以荊、襄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於三數 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石晉失盧龍一道,以成開 運之禍,蓋丙午、丁未歲也。明年,藝祖皇帝始從郭太 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後,契丹以甲辰敗於澶淵, 而丁未、戊申之間,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以告太平,蓋 本朝極盛之時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 歲即位,國家之事於此一變矣。又六十年,丙午、丁未, 遂為靖康之禍,天獨啟陛下於是年,而又啟陛下以 「北向復讎」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間矣,天 道六十年一變,陛下可不有以應其變乎?此誠今日 大有為之機,不可苟安以玩歲月也。臣不佞,自少有 馳驅「四方之志,嘗數至行都,人物如林,其論皆不足 以起人意,臣是以知陛下大有為之志孤矣。」辛卯、壬 辰之間,始退而窮天地造化之初,攷古今沿革之變, 以推極皇帝王霸之道,而得漢、魏、晉、唐長短之由,天 人之際,昭昭然可考而知也。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 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痺不知痛癢之人也。舉 一世安於君父之讎,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不知 何者謂之性命乎?陛下接之而不任以事,臣於是服 陛下之仁,又悟今世之才,臣自以為得富國彊兵之 術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不以暇時講究立國 之本末,而方揚眉伸氣以論富彊,不知何者謂之富 彊乎?陛下察之而不敢盡「用,臣於是服陛下之明。陛 下厲志復讎,足以對天命;篤於仁愛,足以結民心,而 又明足以照臨群臣一偏之論,此百代之英主也。今 乃委任庸人,籠絡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 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陛下誠令臣畢陳於 前,豈惟臣區區之願,將天地之神、祖宗之靈,實與聞 之。」書奏,孝宗赫然震動,欲牓朝堂,以勵群臣,用种放 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左右大臣莫知所為,惟曾 覿知之。將見亮,亮恥之,踰垣而迯。覿以其不詣己,不 悅。大臣尤惡其直言無諱,交沮之,乃有都堂審察之 命。宰相臨以上旨,問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貶,又不合。 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曰:「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讎, 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大功於社稷也。」然坐錢塘浮 侈之隅以圖中原,則非其地;用東南習安之眾以行 進取,則非其人。財止於府庫,則不足以通天下之有
無;兵止於尺籍,則不足以兼天下之勇怯。是以遷延之計遂行,而陛下大有為之志乖矣。此臣所以不勝忠憤,齋沐裁書,獻之闕下,願得「望見顏色,陳國家立 國之本末,而開大有為之略;論天下形勢之消長,而 決大有為之機,務合於藝祖經畫天下之本旨。然待 命八日,未有聞焉。臣恐天下豪傑有以測陛下之意 向,而雲合響應之勢,不得而成矣。」又上書曰:「臣妄意 國家維持之具,至今日而窮,而藝祖皇帝經畫天下 之大指,猶可恃以長久,苟推原其意而變通之,則恢 復不足為矣。然而變通之道有三:有可以遷延數十 年之策,有可以為百五六十年之計,有可以復開數 百年之基。事勢昭然而效見殊絕,非陛下聰明度越 百代,決不能一二以聽之。臣不敢泄之大臣之前」,而 大臣拱手稱旨以問,臣亦姑取其大體之可言者三 事以答之。其一曰:「二聖北狩之痛,蓋國家之大恥,而 天下之公憤也。五十年之餘,雖天下之氣銷鑠頹墮, 不復讎恥之當念,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振作其氣, 以泄其憤,使人人如報私讎。此《春秋》書衛人殺州吁 之意也。」其二曰:「國家之規模,使天下奉規矩準繩以 從事,群臣救過之不給,而何暇展布四體,以求濟度 外之功哉?」其三曰:「藝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 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於 前代。今天下之士,熟爛委靡,誠可厭惡。正在主上與 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氣而養之,使臨事不 至乏才,隨才皆足有用,則立國之規模,不至戾藝祖 之本旨,而東西馳騁以定禍亂,不必專在武臣也。臣 所以為《大臣論》者,其略如此。」書既上,帝欲官之。亮笑 曰:「吾欲為社稷開數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亟 渡江而歸。日落魄醉酒,與邑之狂士飲。醉中戲為大 言,言涉犯上。一士欲中亮,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 嘗為考試官黜亮,亮不平,語數侵澹。澹聞而嗛之,即 繳狀以聞。事下大理,笞掠亮無完膚,誣服為不軌。事 聞,孝宗,知為亮,嘗陰遣左右廉知其事。及奏入取旨, 帝曰:「秀才醉後妄言,何罪之有?」劃其牘於地,亮遂得 免。居無何,亮家僮殺人於境,適被殺者嘗辱亮父次 尹,其家疑事由亮聞於官,笞榜僮,死而復蘇者數,不 服。又囚亮父於州獄,而屬臺官論亮情重,下大理。時 丞相淮知帝欲生亮,而辛棄疾、羅點素高亮才,援之 尤力,復得不死。亮自以豪俠,屢遭大獄,歸家益勵志 讀書,所學益博。其學自《孟子》後,惟推王通。嘗曰:「研窮 義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異,原心於杪忽,較禮於 分寸,以積累為功,以涵養為正,晬面盎背,則於諸儒 誠有愧焉。至於堂堂之陳,正正之旗,風雨雲雷,交發 而並至,龍蛇虎豹,變現而出沒。推倒一世之智勇,開 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亮意蓋指朱熹、 呂祖謙等雲。高宗崩,金遣使來弔,簡慢,而光宗由潛 邸判臨安府。亮感孝宗之知,至金陵視形勢,復上疏 曰:「有非常之人,然後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 而用常才,出常計、舉常事以應之者,不待知者而後 知其不濟也。秦檜以和誤國,二十餘年,而天下之氣 索然無餘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內之志,又二十餘 年,天下之志始知所向,其有功於宗廟社稷者,非臣 區區所能誦說其萬一也。高宗皇帝春秋既高,陛下 不欲大舉,驚動慈顏,抑心俯首,以致色養聖孝」之盛, 書冊之所未有也。今者高宗既已祔廟,天下之英雄 豪傑,皆仰首以觀陛下之舉動,陛下其忍使二十年 間所以作天下之氣者,一旦而復索然乎?天下不可 以坐取也,兵不可以常勝也,驅馳運動,又非年高德 尊者之所宜也。東宮居曰「監國」,行曰「撫軍」,陛下何以 不於此時而命東宮為撫軍大「將軍,歲巡建業,使之 兼統諸司,盡護諸將,置長史、司馬以專其勞。而陛下 於宅憂之餘,運用人才,均調天下,以應無窮之變,此 肅宗所以命廣平王之故事也。高宗與金有父兄之 讎,生不能以報之,則死必有望於子孫,何忍以升遐 之哀告諸讎哉!遺留、報謝,三使繼遣,金帛寶貨,千兩 連發。而金人僅以一使,如臨小邦,哀祭之辭,寂寥簡 慢,義士仁人,痛切心骨,豈以陛下之聖明智勇而能 忍之乎!陛下儻以大義為當正,撫軍之言為可行,則 當先經理建業而後使臨之。縱今歲未為北舉之謀, 而為經理建康之計,以振動天下而與金絕,陛下之 初志亦庶幾於少伸矣。陛下試一聽臣,用其喜怒哀」 樂之權,鼓動天下,大略欲激孝宗恢復。而是時孝宗 將內禪,不報,由是在廷交怒,以為狂怪。先是,鄉人會 宴,末胡椒特置亮羹胾中,蓋村俚敬待異禮也。同坐 者歸而暴死,疑食異味有毒,已入大理,會呂興、何念 四毆呂天濟且死,恨曰:「陳上舍使殺我。」縣令王恬實 其事。臺官諭監司選酷吏訊問,無所得,取入大理,眾 意必死。少卿鄭汝諧閱其單辭,大異曰:「此天下奇才 也。國家若無罪而殺士,上干天和,下傷國脈矣。」力言 於光宗,遂得免。未幾,光宗策進士,問以禮樂刑政之 要,亮以君道、師道對,且曰:「臣竊歎陛下之於壽皇,蒞 政二十有八年之間,寧有一政一事之不在聖懷?而問安視寢之餘,所以」察辭而觀色,因此而得彼者,其 端甚眾,亦既得其機要而見諸施行矣,豈徒一月四 朝而以為京邑之美觀也哉?時光宗不朝重華宮,群 臣更進迭諫,皆不聽。得亮策,乃大喜,以為善處父子 之間。奏名第三,御筆擢第一。既知為亮,則大喜曰:「朕 擢果不謬。」孝宗在南宮,寧宗在東宮,聞知皆喜,故賜 第。《告詞》曰:「爾蚤以藝文首賢能之書,旋以論奏動慈 宸之聽。親閱大對,嘉其淵源,擢置舉首,殆天留以遺 朕也。」授僉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未至官,一夕卒。亮 之既第而歸也,弟充迎拜於境,相對感泣。亮曰:「使吾 他日而貴,澤首逮汝,死之日,各以命服見先人於地 下足矣。」聞者悲傷其意。然志存經濟,重許可,人人見 其肺肝。與人言,必本於父子君臣之義,雖為布衣,薦 士恐弗及。家僅中產,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 後,吏部侍郎葉適請於朝,命補一子官,非故典也。端 平初,諡「文毅」,更與一子官。
按《桯史》:東陽陳同父,資高學奇,跌宕不羈。常與客言: 「昔有士鄰於冨家,貧而屢空,每羨其鄰之樂,旦日衣 冠謁而請焉,富翁告之曰:『致富不易也,子歸齋三日, 而後予告子以故。如言復謁,乃命待於屏間,設高幾, 納師資之贄,揖而進之曰:『大凡致富之道,當先去其 五賊,五賊不除,富不可致』。請問其目,曰:『即世之所謂 仁義禮智信是也』』。」士盧胡而退。同父每言及此,輒掀 髯曰:「吾儒不為五賊所制,當成何等人耶?」既魁癸丑 多士,一命而卒。先一年,嘗以詿誤繫大理,光宗知其 名,特詔赦之。是歲臚傳有因廷策指時政之失而及 其事者,名亦在鼎甲,聯鑣入團司,同父見之不悅,終 期集如始見雲。
呂東萊祖謙居於婺,以講學唱諸儒,四方翕然歸之。 陳同父蓋同郡負才頡頏,亦游其門,以兄事之。嘗於 丈席間時發警論,東萊不以為然。既而東萊死,同父 以文祭之曰:「鳴呼!孔氏之家法,儒者世守之。得其粗 而遺其精,則流而為度數刑名,聖人之妙用,英豪竊 聞之。徇其流而忘其源,則變而為權譎縱橫。故孝悌 忠信,常不足以趨天下之變;而材術辯智,常不足以 定天下之經。」在人道無一事之可少,而人心有萬變 之難明。雖高明之洞見,猶小智之自營;雖篤厚而守 正,猶孤壘之易傾。蓋欲整兩漢而下,庶幾及見三代 之英。豈曰自我,成之在兄。方夜半之劇論,嘆古來之 未曾。講觀象之妙理,得應時之成能。謂人物之間出, 非天意之徒生。兄獨疑其未通,我引數而力爭。豈其 於無事之時,而已懷厭世之情。俄遂嬰於末疾,喜未 替於儀型。何所遭之太慘,曾不假於餘齡。將博學多 識,使人無自立之地,而本末具舉,雖天亦有所未平 耶?兄嘗誦子皮之言曰:「虎帥之聽,孰敢違子?人之雲 亡,舉者莫勝。」假使有「聖人之宏才,又將待幾年而後 成?孰知夫一觴之慟,徒以拂千古之膺。伯牙之琴,已 分其不可復鼓,而洞山之燈,忍使其遂無所承。眇方 來之難恃,尚既往之有靈。」朱晦翁見之,大不契意,遺 婺人書曰:「諸君子聚頭磕額,理會何事,乃至有此等 怪論?」同父聞之不樂,它日上書孝宗,其略曰:「今世之 儒士,自謂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痺不知痛癢之 人也。舉一世安於君父之大讎,而方且揚眉拱手以 談性命,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陛下接之而不任以 事也,臣以是服陛下之仁意。」蓋以微風晦翁而使之 聞之,晦翁亦不訝也。此說得之蔡元思念成。
按《啽囈集》:「陳同甫,名亮,號龍川。始聞辛稼軒名,訪知 將至門,過小橋,馬三躍而三卻,同甫忽投鞭揮馬首, 推馬朴地,徒步而進,稼軒適倚樓見之,大驚異,遣人 詢之,則同甫已及門,遂定交。稼軒帥淮時,同甫與時 落落,家甚貧,訪稼軒於治所,相與談天下事。酒酣,稼 軒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並北者如此,北之可以 並南者如此。」且言錢塘非帝王之居,據牛頭之山,天 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滿城皆魚鱉。飲罷,宿同甫於 齋中。同甫夜思稼軒沉重謹言,醒必思其誤,將殺我 以滅口,遂盜駿馬而逃。月餘,同甫致書於稼軒,假十 萬緡以濟食,稼軒如其數與之。
王子俊
編輯按桯史,中興二朝,授受之懿,追媲堯禹。一時薦紳名 士,親逢盛際,濃墨大字以侈千一之遇者間有之,而 史不多見。三松王才臣子俊者,家廬陵,以文鳴江西, 嘗作《淳熙內禪頌》一篇,其文贍蔚典麗。余甲戌歲在 九江,才臣自蜀東歸,嘗訪余而出其槁,其文曰:「惟皇 上帝,簡在宋德,誕集大命,於我藝祖。厥初造草昧,相」 時之黔,淪胥於虐,浮頤沈顛,靡所底定。其孰躋之,繄 我是恃。寧濡我躬,俾即於夷塗。匪位之懷,我圖我民, 匪天我私,惟我有仁。八聖嗣厥理,益以厚厥澤,動植 是洽,堪輿是塞,葉氣茲有羨,以溢於罔極。計其攸鍾, 是必有甚盛德,使之橫絕古今,焜煌典冊,而後天之 報施,乃不爽厥則。惟我高宗,克靈承於茲。屬時陽九, 天步用艱,犬羊外陵,狗鼠內訌,民罔奠居,皇綱就淪惟我高宗克宏濟於茲。左秉招搖,右提干將,灑掃函 夏,復壽炎籙。茲惟難能哉!典時神天,歷載三紀,民生 春熙,治象日舒。曾靡是居,俾聖嗣是荷。茲惟難能哉! 惟我壽皇紹大歷,服聖謨。無所事改慮,我則闡之,俾 益光;聖治無所事改「為我則熙之俾益昌。志靡一不 繼,事靡一不述。我興問寢,明星在天。我往視膳,麗日 在戶。起敬起愛,用家人禮。」祀越二十八曾,靡間厥肇。 思篤於親,爰釋大位。高宗神孫,伊我聖子。我是用禪, 先後惟一軌。皇乎休哉,邃古之茫。赫胥大鴻,橧庥繩, 《書》不可攷也已。義圖炳文,民用有識。孔刪自唐,登載 益煥。「惟堯神聖,談者稽焉。蕩蕩巍巍,匪天弗則。遜於 虞媯,首出帝典。重華是仍,亦以授禹。由姒以降,莫返 於古初。或以謂臣,堯、舜、禹之事懿矣,揆之於今,其可 儷歟?」臣曰:「奚直儷之耳。堯陟元後七十載,遭時不易, 浲水滋儆。才者十六,未宣乃庸。凶族有四,未麗於辟 日。叢萬機,以悴於厥衷。式時元德,歷試罔」不績。主祭 賓門,天人交歸焉。於廟受終,夫豈其艱!舜生登庸,越 其在位,歷載各三十。宅帝即真,又三十有三。稽圖揆 齡,九秩式有衍。脫躧萬乘,茲非其時哉!惟我高宗,春 秋五十有六;惟我壽皇,春秋六十有三。黃屋赤霄,委 而弗留;從容退居,靡俟大耄。以今准昔,其決孰需焉? 以虞易唐,媯變而姒。惟械於位,廑廑釋厥負,乃若為 天子父,以天下養,後世無傳焉。惟我壽皇,聖孝孔時, 力靡遺餘,愛敬既究,熙以鴻號,錫類湛恩,燕及人老, 鉅典盛儀,輝赫萬世。惟我皇上,聿駿前躅,日肅輿衛, 來覲來省,翼翼如也,愉愉如也。以昔視今,其孝孰隆 焉!故曰「奚直儷之耳。」臣惟昔者《封禪典》引《正符》等篇, 其事至末「矣,侈於麗藻,以掞不朽,矧今宏休,軼於古 始,頌聲弗宣,不其缺歟?作《宋》一經,以駕帝典,顧瞻朝 寧,將有人焉。臣賤不敢與茲事。堯極立民,康衢有謠, 載在萬世,不以賤廢。臣誠不佞,請試效之。」謹拜手稽 首而作頌曰:「太初冥冥,孰究孰營,羲儀圖之,靡麗於 成。有聖惟勛,疏之瀹之,斧其不條,而荒度之。匪」世不 阜,匪穹不佑。可燕可守,而勛以不有。乃遜於華,與世 為公。何以告之?曰:「允執其中。華述厥志,亦以命文命 率。」克念厥紹,以共闡厥盛。皇皇惟天,而勛則之。絕德 與功,紹者克之。我瞻我稽,閱世惟千。泯泯棼棼,曾莫 闖厥藩。天將開之,必固培之。厥培以豐,古尚克回之。 豈惟回之?視培淺深。軼而躪之,視我斯今。粵歲己酉 二月壬戌,天仗宵嚴,彤庭曉蹕。穆穆壽皇,如天斯臨。 群後在位,奉承玉音。曰「予一人,實倦於勤。退處北宮, 以篤於親。赫是大寶,𢌿我聖子。」聖子惟睿,天命夙以 啟,不吝於權,盍居乃功。釋焉不居,惟壽皇之公。壽皇 之公,其孰發之?念我高宗,中心怛之。始時春秋五十 有六。嚮用康寧,以燕遐福。亟其與子,於密退藏。其子 為誰?繄我壽皇。壽皇承之,匪亟匪徐。二十八年,四方 于于。國是益孚,生齒益蕃。於野於朝,蕭蕭閒閒。聖子 重暉,如帝之初,於千萬年,曾靡或渝。孰條不根,孰委 弗源。念我高宗,允遜孔艱。匪高宗是懷,藝祖之思。洗 時之腥,仁涵於肌,靈旗燄燄。平國惟九,其酋既貸,矧 彼群醜。吾子吾孫,吾士大夫,毋刻爾刑,顧質之書。爾 有嘉言,爾則我告。我賞我勸,如彼害何?悼?不以干戈, 而置《詩》《書》。維彼槐庭,謂匪儒夷居。列聖一心,諱兵與 刑。維鯁言是聽,惟大猷是經。鍾我高宗,啟我壽皇。爰 及聖上,篤其明昌。惟是四條,式克至今。藝祖、高宗、壽 皇之心,匪時匪今,振古之式。式勿替厥度,亦以燕罔 極。帝開明堂,百辟來賀,四夷攸同,莫敢或訛。不肅不 厲,不震不竦,焯其舊章,貽我垂拱。勛迫大耄,乃禪於 華。華逮陟方,俾夏建厥家,孰如高宗,及我壽皇,與齡 方昌,而遽晦厥光。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庸不列五 帝,而祖三代,孰如我皇?惟德崇崇,顯號鴻休,蔚其並 隆。維時壽皇,萬壽無「疆。日三受朝,袞冕煌煌。維時皇 上治,益底厥極。親心載寧,萬邦以無斁。萬姓謳歌,於 室於塗。微臣作頌,以對於康衢。」又自作序。其後謂:「元 次山言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於歌頌。蓋帝 王之世,以詩頌為一件最緊切事,專設采詩之官以 搜求之重以其時教育有方,人人能文,故郊祀天地 則有頌,祀四嶽河海則有頌,講武類禡則又有頌,薦 魚獻鮪等事亦皆有頌。」後世於《詩》頌既不甚經意,而 能文之士亦不世有,鴻烈麗藻,率不相值。且如有肅 宗復兩京之功,又適有元結能作頌;有憲宗平淮、蔡 之功,又適有韓愈、柳宗元能作碑。若雅,是以其功烈 益大,彰明灼著,足以傳示無極。《韓碑》一為人所磨易, 以段文昌之作便俳諧淺陋,讀者悶然厭之,豈復能 有所發揚也?子俊於前輩無能為役,亦詎敢謂能文。 然所述《淳熙內禪頌》,鄉曲一二鉅公皆盛有所稱道, 以為可以庶幾古作者墮在山林,無階上徹,蓋十有 六年於茲。屬者士大夫或惎之,俾自附於東漢傅毅 之義,上表投進,亦試擬作「表章一通矣。又念齒髮如 許,恐有干澤之嫌,以召簡書朋友之譏,亦不果進也。」 顧藏之家,以自致其意雲。才臣蓋師誠齋,誠齋亟稱其文有發而為文,自鑄偉辭。其史論有遷、固之風,其 古文有韓、柳之則,其詩句有蘇、黃、後山之味。至於四 六,踵六一、東坡之步武,超然絕塵,崛奇層出,自汪彥 章、孫仲益「諸公而下不論也。小技如尺牘,本朝惟山 谷一人,今王君亦咄咄逼之矣。挾希世之寶,而未應 時之須,可為長嘆息」等語。嘗遊京師,上史館書,述此 頌之意,以杜篤自況,階薦得官,初任為成都帥幕,歸 遂棲遲衡泌,其節亦可觀雲。
歐陽鈇
編輯按《吉安府志》:「鈇字伯威,廬陵人。善屬文,尤長詩詞,累 舉弗售。王庭珪、劉承弼、楊願皆以能詩高世,獨推鈇 嘗比之孟襄陽、賈長江雲。楊誠齋敘鈇脞詞,至手書 誦其警句。鈇嘗著《遇讒詞》《蜂螫蜘蛛賦》,胡忠簡一見, 稱之不容口,繇是鈇以詩豪重一時。鈇為人有氣概, 然於物坦平,不設町畛,人故樂與游,鈇亦無所讓擇。」 周益公在政府,數欲官,鈇謝曰:「使吾數口無饑,差可 卒歲,奈何以虛名自煩苦乎?」自號寓菴,所作有《謾成》 《遣興》《暮景》《自娛》《松筠》等五篇,雜著五卷,《見聞錄》二卷。
林師德
編輯按《福建通志》:「師德,字叔正,紹熙中,特奏名。長駢儷,為 學者師。遊太學,與黃杶齊名。尉東莞,以獲盜功,改武 岡軍僉判官。不稱才,士論惜之。」
余詔
編輯按《福建通志》:「詔,字道夫,龍溪人。有學術,舉八行,隱於 東湖,號東湖居士,以詩文自娛,有《棲靜堂集》。」
龍仁夫
編輯按《吉安府志》:「仁夫,字觀復,永新人。博學好古,潛心理 道,深探濂洛、關、閩之奧,經傳子史,律曆陰陽,靡不精 究。官湖廣儒學提舉,晚居黃岡。嘗與呂文煥及呂氏 諸子弟宴琵琶亭,賦詩有『江心正好看明月,卻抱琵 琶過別船』之句。坐客皆掩泣罷酒。其忠義之能激人 如是。所著《周易集傳》八十卷,立說主《本義》,每卦爻下」 各分變、象、辭。古謂雜卦為古《筮書》,《春秋傳》所引「屯固、 比入、坤安、震殺」,皆以一字斷卦義,此類是也。孔子存 之,以為經羽翼,初非創作。其言蓋先儒所未發者。鄱 陽董真卿集《周易會通》,於仁夫之說多取焉。為文章 與廬陵劉岳申並名,而奇逸流麗過之,學者稱麟洲 先生。
王日休
編輯按《浙江通志》:「日休,分水人。右司諫縉之子也。紹興進 士,授朝請郎。嘗著《九丘總要》三百四十卷以進。光宗 嘉之,進官一秩,遷朝奉大夫。弟日勤,亦登進士,授右 朝散郎。」
樓昉
編輯按《寧波府志》:「昉字暘叔,號迂齋,登紹熙四年進士,與 弟昺俱以文名。少從呂成公於婺,其文汪洋浩博,凡 所論議,援引敘說,小能使之大,而統宗據要,風止水 靜,泊然不能窺其浚。從學者常數百人,最顯者鄭清 之、應㒡、鄭次申、趙與權,尤善章表,李璧、黃裳為侍從, 所為文俱出昉手。宋世,鄞士善論策,台越進士,歲率」 數十人來從學,繇昉始守興化軍以卒。清之既相,追 贈直龍圖閣,率其弟子祭於墓。復立「甬東書院」祀之。
馬壬仲
編輯按《浙江通志》:「壬仲,字次辛,本建陽人。從朱熹游,擢紹 熙元年進士乙科,寓東陽,遂為東陽人。歷仕州縣,以 廉能稱。嘗知古郢,撫循兵民,俾禦邊寇,郡賴以安。尋 上祠請歸。壬仲議論典刑,詩章閑雅,所著有《得齋集》。 孫世穎、世綸,皆以壬仲恩入仕。」
高元之
編輯按《寧波府志》:「元之,字端叔,武烈王瓊七世孫。建炎間, 衣冠南渡,父寓籍於鄞,因家焉。家貧無書,得《易編》,口 誦不輟,數月忘盥櫛。鄰士憐之,稍借之書。後受《易》《春 秋》於沙隨程迥。時傅伯成為郡教授,少許可,折節與 之交,繇是鄉學者數百人師事之。元之作《變離騷》九 篇,曰愍畸志,曰臣薄才,曰惜來日、曰感回波,曰力陳」、 曰《危衷》、曰《悲嬋娟》、曰《古誦》、曰《繹思》,行於世。宋儒擬《騷》, 弗能及也。集《春秋》說三百餘家,號《義宗》,悉本經旨,凡 百五十卷,《易》《詩》《論語》《後漢志解》各一卷,詩三千,雜著 五百,號《茶甘甲乙》。稿五上禮部,卒不第。將死,手屬書 樓鑰,以歐陽公南省曰「欄」,求誌文。貧不能葬,門人會 葬於桃源鄉蔣山,買田立祠於寶嚴院,歲時祀之,號 「萬竹先生。」
蔣暉
編輯按《浙江通志》:「暉,字君實,青田人。幼穎異,六歲能屬文。 登紹熙進士,分教臨江。以《大學絜矩》《中庸伐柯章》揭 示學者知用力之地。尋除文思院。」
馮翼翁
編輯按《吉安府志》:「翼翁字子羽,永新人。師水窗劉先生,造 詣益深。登第授漢陽縣丞,歷官撫州守。所著有《春秋 集解》《春秋大義》《士禮考正》《性理群書》十七卷,《通鑑小
錄考索》《類要》《正統》《五德類要》三十四卷,《古書正譌》《讀書纂要》《法家源流異政錄》十一卷。又合《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韓、柳、歐、蘇八家為《文章旨要》八卷。所自撰」 詩、賦、序、記、銘、贊、雜著二十卷。劉岳申志其墓,謂「永新 以三馮瑞其鄉」,蓋其父魯山先生與其弟獎翁並以 文學稱。
趙師秀
編輯按《浙江通志》:「師秀,字靈芝,永嘉人。登紹熙第,浮沉州 縣,僅一改秩而卒。自乾淳以來,濂洛之學方行,諸老 類尚窮經,於聲律不暇寘力。潘檉出,始倡為唐詩,師 秀與徐照翁卷、徐璣相與求工,由是詩學盛行焉。」
張埴
編輯按《吉安府志》:「埴字養直,吉水人。少孤,家貧,篤志力學, 雖飯牛刈薪,亦挾冊讀之。族之長者過焉,聞書聲荊 榛中,視之,乃埴也。心大奇之,因令與諸子共學,穎悟 絕人。為詩文有奇氣風骨,早遊湖湘間,詩名大起。客 有以詩自豪者,以兩語挑之,令屬末韻,埴應聲曰:『夜 靜莫吟崎嶮句,恐驚明月墮波寒』。其人遂駭服。一日」, 有詩指切時宰,守帥趙葵聞之,撫幾嘆曰:「張埴天下 奇士也。」欲薦之,力辭不就。
徐次鐸
編輯按《浙江通志》:「次鐸,字文伯,一字仲友,東陽人。登紹熙 元年進士,又試宏詞科,為山陰尉。仕止三衢倅。嘗效 《周禮》作《漢官》,又作《唐書傳註補註音訓》,總三百篇,自 號《徐氏唐書》。又以《唐書》糾繆訛舛,作《釋糾辨》十卷。」
袁樞
編輯按《宋史》本傳:「樞字機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學,嘗以《修 身為弓賦》,試國子監,周必大、劉珙皆期以遠器。試禮 部詞賦第一人,調溫州判官,教授興化軍。乾道七年, 為禮部試官,就除太學錄。」輪對三疏,一論開言路以 養忠孝之氣,二論規恢復當圖萬全,三論士大夫多 虛誕、僥榮利。張說自閤門以節鉞簽樞密,樞方與學 省同僚共論之,上雖容納而色不怡。樞退詣宰相,示 以奏疏,且曰:「公不恥與噲等伍邪?」虞允文愧甚。樞即 求外補,出為嚴州教授。樞常喜誦司馬光《資治通鑑》, 苦其浩博,乃區別其事而貫通之,號《通鑑紀事本末》。 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於上,孝宗讀而嘉嘆,以 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曰:「治道盡在是 矣。」他日,上問袁樞今何官,茂良以實對。上曰:「可與寺 監簿。」於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對,即因史書以言曰:「臣 竊聞陛下嘗讀《通鑑》,屢有訓詞,見諸葛亮論兩漢所 以興衰,有小人不可不去之戒。大哉王言,垂法萬世。」 遂歷陳往事,自漢武而下至唐文宗,偏聽姦佞,致於 禍亂,且曰:「固有詐偽而似誠實,憸佞而似忠鯁者。苟 陛下日與圖事於帷幄中,進退天下士,臣恐必為朝 廷累。」上顧謂曰:「朕不至與此曹圖事帷幄中。」樞謝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遷太府丞。時士大夫頗 有為黨與者,樞奏曰:「人主有偏黨之心,則臣下有朋 黨之患。比年或謂陛下寵任武士,有厭薄儒生之心, 猜疑大臣,親信左右,內庭行廟堂之事,近侍參軍國 之謀。今雖總權綱,專聽覽,而或壅蔽聰明,潛移威福。 願可否惟聽於國人,毀譽不私於左右。」上方銳意北 伐,示天下以所向,樞奏:「古之謀人國者,必示之以弱。 苟陛下志復金讎,臣願蓄威養銳,勿示其形。」復陳用 宰執、臺諫之術。時議者欲制宗室應舉、鎖試之額,限 添差嶽祠,減臣僚薦舉,定文武任子,嚴特奏之等,展 郊禋之歲,緩科舉之期。樞謂「此皆近來從窄之論,人 君惟天是則,不可行也。」遂抗疏勸上推廣大以存國 體,兼國史院編修官、分修《國史傳》。章惇家以其同里, 宛轉請文飾其傳,樞曰:「子厚為相,負國欺君。吾為史 官,書法不隱,寧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時相 趙雄總史事,見之嘆曰:「無愧古良史。」權工部郎官,累 遷兼吏部郎官。兩淮旱,命廉視真、揚、廬、和四郡。歸陳 兩淮形勢,謂:「兩淮堅固則長江可守。今徒知備江,不 知保淮,置重兵於江南,委空城於淮上,非所以戒不 虞。瓜州新城專為退保,金使過而指議,淮人聞而嘆 嗟。誰為陛下建此策也?」遷軍器少監,除提舉江東常 平茶鹽,改知處州,赴闕奏事。樞之使淮入對也,嘗言: 「朋黨相附則大臣之權重,言路壅塞則人主之勢孤。」 時宰不悅。至是,又言:「威權在下則主勢弱,故大臣逐 臺諫以蔽人主之聰明;威權在上則主勢強,故大臣 結臺諫以遏天下之公議。今朋黨之舊尚在,臺諫之 官未正紀綱,言路將復荊榛矣。」除吏部員外郎,遷大 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產業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 冷世光納厚賂曲庇之,樞直其事以聞,人為危之。上 怒,立罷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實自樞始。手詔權工部 侍郎,仍兼國子監祭酒。因論大理獄案有予郡之命, 既而貶兩秩,寢前旨。光宗受禪,敘復元官,提舉太平 興國宮、知常德府。寧宗登位,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 府。江陵瀕大江,歲壞為巨浸,民無所託。楚故城楚觀 在焉,為室廬,徙民居之,以備不虞。種木數萬以為捍 蔽,民德之。尋為臺臣劾罷,提舉太平興國宮。自是三奉祠,力上請制,比之疏傅、陶令。開禧元年卒,年七十 五。自是閒居十載,作《易傳解義》《辨異》《童子問》等書,藏 於家。
李璧
編輯按《宋史》本傳:「璧字季章,眉之丹稜人。父燾,典國史。璧 少英悟,日誦萬餘言,屬辭精博。周必大見其文,異之 曰:『此謫仙才也』。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璧 對。以父任入官。後登進士第,召試為正字。寧宗即位, 徙著作佐郎,兼刑部郎,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時 韓𠈁冑專國,建議恢復,宰相陳自強請以𠈁胄平章』」 國事。遂召璧草制,同禮部尚書蕭達討論典禮,命𠈁 胃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璧受命使金,行次揚州,忠 義人朱裕挾宋帥襲漣水,金人憤甚,璧乞梟裕首境 上,詔從其請。璧至燕,與金人言,披露肝膽,金人之疑 頓釋。璧歸,𠈁冑用師意方銳,璧言:「進取之機,當重發 而必至,毋輕出而苟且。」既而陳景俊使北還,贊舉兵 甚力。錢象祖以沮兵議忤𠈁冑,得罪貶。璧論襄陽形 勢,深以腹心為憂,欲待敵先發,然後應之。𠈁胄意不 懌,於是四川、荊、淮各建宣撫,而師出矣。璧度力不能 回,乃入奏:「自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讎不復 開於臣子之口。今廟謀未定,士氣積衰,苟非激昂,曷 克丕應?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讎恥必復 之志,則宏綱舉而國論明,流俗變而人心一,君臣上 下,奮勵振作,拯潰民於殘虐,湔祖宗之宿憤在今日, 舉而措之無難矣。」疏奏,秦檜坐追王爵。議者謂璧不 論檜之無君,而但指其主和。其言雖公,特以迎合𠈁 胄用兵之私而已。初,𠈁冑召葉適直學士院,草《出師 詔》,適不從,乃以屬璧,由是進權禮部尚書。𠈁冑既喪 師,始覺為蘇師旦所誤。一夕,招璧飲,酒酣,及師旦事, 璧微擿其過,覘𠈁冑意向,乃極言師旦怙勢招權,使 明公負謗,非竄謫此人,不足以謝天下。師旦坐貶官。 璧又言郭倬、李汝翼僨軍誤國之罪,宜誅之以謝淮 民。拜參知政事。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崇以聞,璧 貽崇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兵 首謀指𠈁冑,𠈁冑大恚,不復以和為意。璧言:「張浚以 討賊復讎為己任,隆興之初,事勢未集,亦權宜就和, 苟利社稷,固難執一。」𠈁冑不聽,以張巖代崇。璧力爭, 言丘崇素有人望。𠈁冑變色曰:「方今天下獨有一丘 崇邪?」吳曦叛,據蜀稱王,楊巨源、安丙誅之。事聞,璧議 須用重臣宣撫,薦制置使楊輔為宣撫使,而使安丙 輔之。丙殺楊巨源,輔恐召變,以書舉劉甲自代。𠈁冑 疑輔避事,璧曰:「孝宗聞吳璘病,亟詔汪應辰權宣撫 使職事,蜀賴以安,此故事也。」於是命甲權宣撫使。方 信孺使北歸,言金人慾縛送𠈁冑,故𠈁冑忿甚,用兵 之意益急。璧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𠈁冑分禍。 璧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北?」會禮部侍郎史彌遠 謀誅𠈁胄,以密旨告璧及錢象祖。象祖欲奏審,璧言 事留,恐泄。𠈁冑迄誅,璧兼用知樞密院事。御史葉時 論璧反覆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後輔臣言誅𠈁冑 事,璧實預聞,乃令自便。復官,提舉洞霄宮。久之,復以 御史奏,削三秩,罷祠。越四年,復除端明殿學士、知遂 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戕王人,略閬、剽,果至 遂寧。璧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 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 其勿毀。」璧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嘉定黎雅砦丁牌手 來會戰。威夜遣人叩門來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 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璧曰:「審爾,必多殺士卒。盍先 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長圍法 授之,威用其謀,賊遂平。璧尋引疾奉祠,嘉定十五年 六月卒。進資政殿學士致仕,諡文懿。璧嗜學如饑渴, 群經百氏,搜抉靡遺,於典章制度尤綜練,為文雋逸, 所著有《鴈湖集》「一百卷,《清塵錄》三卷,《中興戰功錄》三 卷,《中興奏議》若干卷,《內外制》二十卷,《援毫錄》八十卷, 《臨汝閑書》百五十卷。」璧父子與弟皆以文學知名, 蜀人比之「三蘇」雲。
楊萬里
編輯按《宋史儒林傳》:「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 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 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 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 之室曰『誠齋』。浚入相,薦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 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胥不入,鄉民逋賦者」 揭其名市中,民讙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 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侍講張栻 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栻,又遺允文書,以和 同之說規之,栻雖不果留,而公論偉之。遷太常博士, 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將作少監。出知漳州,改 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 平之。孝宗稱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點 刑獄。請於潮、惠二州築外砦,潮以鎮賊之巢,惠以扼 賊之路。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曰:「臣聞言有事於無事之時, 不害其為忠;言無事於有事之時,其為姦也大矣。南 北和好踰二十年,一」旦絕使,敵情不測。而或者曰:「彼 有五單于爭立之禍。」又曰:「彼有匈奴困於東胡之禍。」 既而皆不驗。道塗相傳,繕汴京城池,開海州漕渠,又 於河南、北簽民兵,增驛騎,製馬櫪,籍井泉,而吾之間 諜不得以入。此何為者耶?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 時者一也。或謂金主北歸,可為中國之賀,臣以中國 之憂,正在乎此。此人北歸,蓋懲創於逆亮之空國而 南侵也。將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鎮撫其北,而 以其子與婿經營其南也。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 時者二也。臣竊聞論者,或謂緩急淮不可守,則棄淮 而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吳與魏力爭而得合肥,然後 吳始安;李煜失滁、揚二州,自此南唐始蹙。今曰棄淮 而保江,既無淮矣,江可得而保乎?臣所謂言有事於 無事之時者三也。今淮東西凡十五郡,所謂守帥,不 知陛下使宰相擇之乎?使樞廷擇之乎?使宰相擇之, 幸相未必為樞廷慮也。使樞廷擇之,則除授不自己 出也。一則不為之慮,一則不自己出,緩急敗事則皆 曰非我也,陛下將責之誰乎?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 之時者四也。且南北各有長技,若騎若射,北之長技 也;若舟若步,南之長技也。今為北之計者,日繕治其 海舟,而南之海舟則不聞繕治焉。或曰:「吾舟素具也。」 或曰:「舟雖未具而憚於擾也。」紹興辛巳之戰,山東采 石之功,不以騎也,不以射也,不以步也,舟焉而已,當 時之舟,今可復用乎?且夫斯民一日之擾,與社稷百 世之安危,孰輕孰重?事固有大於擾者也。臣所謂言 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五也。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 金人日逼,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場 者何道,但聞某日修某禮文也,某日進某書史也,是 以鄉飲理軍,以干羽解圍也。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 之時」者六也。臣聞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 悟之。今也國家之事,敵情不測如此,而君臣上下處 之如太平無事之時,是人不能悟之矣。故上天見災 異,異時熒惑犯南斗,邇日鎮星犯端門,熒惑守羽林。 臣書生不曉天文,未敢以為必然也。至於春正月,日 眚無光,若有兩日相摩者,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恐 陛下不信也。至於春日載陽,復有雨雪殺物,茲不曰 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又不信也。迺五月庚寅,又有 地震,茲又不曰大異乎?且夫天變在遠,臣子不敢奏 也,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郡不敢聞也,不信可也。今 也天變頻仍,地震輦轂,而君臣不聞警懼,朝廷不聞 咨訪。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臣不知陛下於此 悟乎否乎?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七也。自頻 年以來,兩浙最近則先旱,江淮則又旱,湖廣則又旱, 流徙者相續,道殣相枕。而常平之積名存而實亡,入 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靜而無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動 而無事,將何以仰以為資耶?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 之時者八也。古者足國裕民,惟食與貨。今之所謂錢 者,富商、巨賈、閹宦、權貴皆盈室以藏之,至於百姓三 軍之用,惟破楮券爾。萬一如唐涇原之師,因怒糲食, 蹴而覆之,出不遜言,遂起朱泚之亂,可不為寒心哉! 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九也。古者立國必有 可畏,非畏其國也,畏其人也。故苻堅欲圖晉,而王猛 以為不可,謂「謝安、桓沖江左之望」,是存晉者二人而 已。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金 人所憚也。近時劉珙可用則早死,張栻可用則沮死, 萬一有緩急,不知可以督諸軍者何人?可以當一面 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憚者又何人?而或者謂人之 有才用而後見。臣聞之《記》曰:「苟有車必見其式,苟有 言必聞其聲。」今曰有其人而未聞其可將可相,是有 車而無式,有言而無聲也。且夫用而後見,非臨之以 大安危,試之以大勝負,則莫見其用也。平居無以知 其人,必待大安危大勝負而後見焉。成事幸矣,萬一 敗事,悔何及耶?昔者謝元之北禦苻堅,而郗超知其 必勝;「桓溫之西伐李勢而劉惔知其必取。蓋元於履 屐之間無不當其任,溫於蒱博不必得則不為。二子 於平居無事之日,蓋必有以察其小而後信其大也, 豈必大用而後見哉?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 十也。願陛下超然遠覽,昭然遠寤,勿矜聖德之崇高 而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國之生聚而嚴其」所未備;勿 以天地之變異為適然,而法宣王之懼災;勿以臣下 之苦言為逆耳,而體太宗之導諫;勿以女謁近習之 害政為細故,而監漢、唐季世致亂之由;勿以仇讎之 包藏為無他,而懲宣、政晚年受禍之酷;責大臣以通 知邊事、軍務如冨弼之請;勿以東西二府異其心;委 大臣以薦進謀臣良將如「蕭何所奇。勿以文武兩途 而殊其轍,勿使賂宦者而得旄節,如唐大曆之弊;勿 使貨近幸而得招討,如梁段凝之敗。以重蜀之心而 重荊、襄,使東西形勢之相接,以保江之心而保兩淮, 使表裡脣齒之相依。勿以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可恃。增屯聚糧,治艦扼險,君臣之所咨訪,朝夕之所 講求,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庶幾上可消於 天變,下不墮於敵姦。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葉,臣 前所陳,枝葉而已。所謂本根,則人主不可以自用,人 主自用,則人臣不任責,然猶未害也。至於軍事,而猶 曰「誰當憂此,吾當自憂。」今日之事,將無類此?《傳》曰:「水 木有本源。」聖學高明,願益思其所以本源者。東宮講 宮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宮僚以得端,人相賀。他日 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警,太子深敬之。王淮 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者何事?」曰:「人才。」又問:孰為 才,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淮次第擢用之。 歷樞密院檢詳,守右司郎中,遷左司郎中。十四年夏 旱,萬里復應詔言:「旱及兩月,然後求言,不曰遲乎?上 自侍從,下止館職,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澤 不下流,下情不上達,故天地之氣隔絕而不通。」因疏 四事以獻,言皆懇切。遷祕書少監。會高宗崩,孝宗欲 行三年喪,創議事堂,命皇太子參決庶務。萬里上疏 力諫,且上《太子書》言:「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一履危機, 悔之何及?與其悔之而無及,孰若辭之而不居?願陛 下三辭五辭,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高宗未葬,翰林 學士洪邁不俟集議配饗,獨以呂頤浩等姓名上。萬 里上疏詆之,力言張浚當預,且謂邁無異指鹿為馬。 孝宗覽疏不悅,曰:「萬里以朕為何如主?」由是以直祕 閣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入對言:「天下有 無形之禍,僭非權臣而僭於權臣,擾非盜賊而擾於 盜賊,其惟朋黨之論乎?蓋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黨, 空天下人才莫如朋黨,黨論一興,其端發於士大夫, 其禍及於天下。前事已然,願陛下建皇極於聖心,公 聽並觀,壞植散群,曰君子從而用之,曰小人從而廢 之,皆勿問其某黨某黨也。」又論:「古之帝王固有以知 一己攬其權,不知臣下竊其權。大臣竊之則權在大 臣,大將竊之則權在大將,外戚竊之則權在外戚,近 習竊之則權在近習。竊權之最難防者,其惟近習乎? 非敢公竊也,私竊之也。始於私竊,其終必至於公竊 而後已,可不懼哉!」紹熙元年,借煥章閣學士為接伴 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曆》成,參 知政事王藺以故事俾萬里序之,而宰臣屬之禮部 郎官傅伯壽。萬里以失職力丐去,帝宣諭勉留。會進 《孝宗聖政》,萬里當奉進,孝宗猶不悅,遂出為江東轉 運副使、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朝議欲行鐵錢 於江南諸郡,萬里疏其不便,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 贛州,不赴。乞祠,除祕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 出矣。寧宗嗣位,召赴行在,辭。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 國宮。引年乞休致,進寶文閣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詔 進寶謨閣直學士,給賜衣帶。開禧元年,召,復辭。明年, 升寶謨閣學士。卒,年八十三,贈光祿大夫。萬里為人 剛而褊,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 此不見用。韓𠈁冑用事,欲網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嘗築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萬里曰:「官可棄, 記不可作也。」𠈁冑恚,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 國之日也。𠈁冑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 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 子自外至,遽言𠈁冑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 書曰:「韓𠈁冑姦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 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 落筆而逝。萬里精於詩,嘗著《易傳》行於世。光宗嘗為 書「誠齋」二字,學者稱誠齋先生,賜諡文節。子長孺。
蘇扶
編輯按《貧士傳》:扶者,隱士蘇庠仲子也。工詩善書,貧甚而 有介。郡守招之,語子姪輩曰:「吾何以獲知時人?特以 先世隱名存耳。殆不過哀吾貧而周之,寧忍以父名 賣錢耶?」固辭不往,死無斂葬雲。
何溥
編輯按《貧士傳》,「溥,字商霖,永嘉人也。潤澤詳整,屬詩知名。 釜爨常空,而意趣悠然,漠不為累也。」葉水心常稱其 「凍餓自守之樂,死之日,殯具無貲,其友翁率素往來 者葬之。」
戴復古
編輯按《貴耳集》,戴石屏式之,名復古,黃巖人。有《石屏詩》槁 賦《淮村兵後》云:「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秋懷》云:「詩談天 下事,愁到酒樽前。」《晚春》云:「鶯啼花雨歇,燕立柳風微。」 《城西》云:「詩骨梅花瘦,歸心江水流。」《春日》云:「客愁茅店 雨,詩思柳橋春。」《九日》云:「黃花一杯酒,白髮幾重陽。」
徐得之
編輯按《宋史徐夢莘傳》:夢莘弟得之,字思叔,淳熙十年,舉 進士,部使者以廉吏薦,以通直郎致仕。安貧樂分,不 貪不躁,著《左氏國紀》《史記年紀》作《具敝篋筆略》《鼓吹 詞》《郴江志》。
徐天麟
編輯按《宋史徐夢莘傳》,「『夢莘從子天麟,字仲祥,開禧元年進士,調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所幹辦公事,臨安府 教授、浙西提舉常平司幹官,主管禮兵部架閣、宗學 諭、武學博士。輪對,言人主當持心以敬』。奉祠仙都觀, 通判惠、潭二州,權英德府,權發遣廣西轉運判官。所 至興學明教,有惠政。著《西漢會要》七十卷、《東漢會要》」 四十卷、《漢兵本末》一卷、《西漢地理疏》六卷,《山經》三十 卷。既謝官,作亭蕭灘之上,畫嚴子陵像而事之。
陸游
編輯按《宋史》本傳:「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 蔭補登仕郎,鎖廳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 怒,至罪主司。明年,試禮部主事,復置游前列,檜顯黜 之,由是為所嫉。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 令所刪定官。時楊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陳非便,上嘉 其言,遂罷存中。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游奏: 『陛下以損名齋,自經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體 聖意,輒私買珍玩,虧損聖德,乞嚴行禁絕』。」應詔言:「非 宗室外家,雖實有勳勞,毋得輒加王爵。頃者有以師 傅而領殿前都指揮使,復有以太尉而領閤門事,瀆 亂名器,乞加訂正。」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 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史浩、黃 祖舜薦游善詞章,諳典故,召見,上曰:「游力學有聞,言 論剴切。」遂賜進士出身。入對,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詔 令以示人之時,而官吏將帥一切玩習,宜取其尤沮 格者,與眾棄之。」和議將成,游又以書白二府曰:「江左 自吳以來,未有捨建康他都者。駐蹕臨安,出於權宜。 形勢不固,饋餉不便,海道逼近,凜然意外之憂。一和 之後,盟誓已立,動有拘礙。今當與之約,建康、臨安皆 係駐蹕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則 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時龍大淵、曾覿用 事,游為樞臣,張燾言:「覿、大淵招權植黨,熒惑聖聽,公 及今不言,異日將不可去。」燾遽以聞。上詰語所自來, 燾以游對,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尋易隆興府。言者論 游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通 判夔州。王炎宣撫川、陝,辟為幹辦公事。游為災陳《進 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 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璘子挺代掌 兵,頗驕恣,傾財結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游請 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游曰:「使 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及挺子 曦僭叛,游言始驗。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 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後累遷江西 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粟以 予民。召還,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起知嚴州,過 闕,陛辭,上諭曰:「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 自適。」再召入見,上曰:「卿筆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軍器少監。紹熙元年,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 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 詔游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免奉朝請,尋兼祕 書監。三年,書成,遂升寶章閣待制,致仕。游才氣超逸, 尤長於詩。晚年再出,為韓𠈁冑撰《南園閱古泉記》,見 譏清議。朱熹嘗言「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 牽挽,不得全其晚節。」蓋有先見之明焉。嘉定二年卒, 年八十五。
按《齊東野話》:陸務觀以史師垣薦賜第,孝宗一日內 宴,史與曾覿皆預焉。酒酣,一內人以帕子從曾乞詞, 時德壽宮有內人與掌果子者交涉,方付有司治之, 覿因謝不敢,曰:「獨不聞德壽宮有公事乎?」遂已。它日 史偶為務觀道之,務觀以告張燾子宮,張時在政府, 翼日奏:「陛下新嗣服,豈宜與臣下燕狎如此?」上媿問 曰:「卿得之誰。」曰:「臣得之陸游。游得之史浩。」上由是惡 游。未幾去國。
徐似道
編輯按《貴耳集》:竹隱徐淵子似道,天台人,韻度清雅。《買硯》 詩云:「俸餘宜辦買山錢,卻買端州一硯磚。依舊被渠 驅使出,買山之事定何年?」《遊廬山,得蟹》詩曰:「不到廬 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亦知二者古難並,到得 九江吾事足。廬山偃蹇坐吾前,螃蟹郭索來酒邊。持 螯把酒與山對,世無此樂三百年。時人愛畫陶靖節, 菊遶東籬手親折。何如更畫我持螯,共對廬山作三 絕。」淵子為小篷,朝聞彈疏,坐以小舟載菖蒲數盆,翩 然而去,道間爭望若神仙然。
趙庚夫
編輯按《貴耳集》:仲白庚夫有《歲除即事》曰:「縫紉連夜辦,今 朝杵臼頻。買花簪稚女,送米贈貧鄰。宦薄惟名在,年 華與鬢新。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稍得詩云:「鶴殘 籬外筍,鼠舐墨中膠。」《讀文清曾公集》云:「新如月出初 三夜,淡比湯煎第一泉。」《寄僧》云:「詩句日從窗眼寫,墨 丸夜入枕頭收。」久從方詩境。晚亦落魄,終於右選。有 子殿試前四名登科。所謂「不在其身,在其子孫」也。
張奕
編輯按《貴耳集》:張韓伯名弋,又名奕,有秋煙草,頎然而長面帶燕趙色,口中亦作北語。《寄秋塘》詩:「五湖風雪分 頭去,千里淮山信腳行。涉世真成妄男子,談詩長憶 老先生。塘邊瓜茹須頻灌,郭外田疇粗可耕。莫倚瘦 筇吟白髮,浪傳詩句入都城。」許定夫館於麾下,欲命 以官,不受。周宗聖有張韓伯欲為羽士,趙紫芝作疏 之詩。後死於建業。定夫葬蔣山下,題曰「大宋詩人張 奕墓。」
張鎡
編輯按《齊東野語》:張鎡功甫,號約齋,循忠烈王諸孫。能詩, 一時名士大夫莫不交遊,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 天下。嘗於南湖園作駕霄亭於四古松間,以巨鐵緪 懸之空半,而羈之松身,當風月清夜,與客梯登之,飄 搖雲表,真有挾飛仙愬紫清之意。王簡卿侍郎嘗赴 其牡丹會云:「眾賓既集,坐一虛堂,寂無所有。俄問左」 右云:「香已發未?」荅云:「已發。」命捲簾,則異香自內出,郁 然滿坐。群妓以酒餚絲竹次第而至。別有名姬十輩, 皆衣白,凡首飾衣領皆牡丹,首帶照殿紅一枝,執板 奏歌侑觴,歌罷樂作乃退。復垂簾談論自如。良久香 起,捲簾如前。別十姬,易服與花而出。大抵簪白花則 衣紫,紫花則衣鵝黃,黃花則衣紅。如是十杯,衣與花 凡十。易所謳者,皆前輩牡丹名詞。酒竟,歌者樂者無 慮數百十人,列行送客,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 然如仙遊也。功甫於誅韓有力,嘗不滿意,又欲以故 智去史,事泄,謫象臺而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