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02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二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九十

  明十二

  文徵明彭 嘉          蔡羽

  黃魯曾河水           黃省曾姬水

  袁袠尊尼            袁裘

  袁褧                王寵

  彭年                陸師道

  王穀祥               錢穀允治

  陳道復               周天球

  黃佐歐大任 黎民表       柯維騏

  王慎中屠應峻 華察 陸銓 江以達高叔嗣兄仲嗣

  蔡汝楠               唐順之

  陳束李開先 呂高        任瀚熊過

文學典第一百二卷

文學名家列傳九十

編輯

明十二

編輯

文徵明彭 嘉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徵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 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叔父森,右僉都御史。林 卒,吏民醵千金為賻,徵明年十六,悉卻之。吏民修故 卻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淵,而記其事。徵明幼不慧,稍 長,穎異挺發,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 周,皆父友也。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輩相切劘,名」 日益著。其為人和而介。巡撫俞諫欲遺之金,指所衣 藍衫謂曰:「敝至此耶?」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諫竟 不敢言遺金事。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 不赴。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朝,會徵明亦以歲貢 生詣都吏部,試而才之,奏授翰林院待詔。世宗立,預 修《武宗實錄》,侍經筵,歲時頒賜,與諸詞臣齒。而是時 專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連歲乞歸。永嘉張璁者,林 知溫州所造士也,方得勢,諷徵明附之,辭不就。楊一 清召入輔政,徵明見獨後,一清亟謂曰:「子不知乃翁 與我友邪?」徵明正色曰:「先君棄不肖三十餘年,苟以 一字及者弗敢忘,實不知相公與先君友也。」一清有 慚色,尋與璁謀,欲徙徵明官。徵明乞歸益力,乃獲致 仕。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於道。書生、故人子弟,有 求輒應,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 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諸王以古寶玩為贈,不啟封 而還之。外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 文筆遍天下,門下士贗作者頗多,徵明亦不禁。嘉靖 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長子彭,字壽承,國子博士。次 子嘉,字休承,和州學正。並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 女嫁王氏,亦能詩。彭孫震孟,自有傳。吳中自吳寬、王 鏊以文章領袖館閣,一時名士沈周、祝允明輩與並, 馳騁文風,極天下盛。徵明及蔡羽、黃省曾、袁袠、皇甫 沖兄弟稍後出。而徵明主風雅數十年,與之遊者,王 寵、陸師道、陳道復、王穀祥、彭年、周天球、錢穀之屬,亦 皆以詞翰名於世。

按徐禎卿《新倩籍》文:璧,字徵明,篤好據古,洽聞舊事, 善議論,學者咸高之。性專執,不同於俗,不飾容儀,不 近女妓,喜淡薄儔,類有小過,時見排抵,人有薄技,亦 往往歎譽焉。述造勤工,常矯諸友曰:「君等並持款說, 而璧獨操翰自苦,譬之騄驥泛駕,蹇牛負軛,誠不可 共語也。」與諸生朱良育善,良育亦卓雅通古,謂璧曰: 「夫祿不能代養,榮不能庇身,時逝日莫,將愁厄之不 勝,子其計之。」璧曰:「否否!命不可枉,時不可忽,人生實 難,不勤何獲?奈何計硜硜之憂,反不困邪?子行矣,無 戾我圖,異日當不苦余言也。」良育竟深賢之。

按《夷白齋詩話》:衡山文先生徵明有《病起遣懷》二律, 蓋不就寧藩之徵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於千 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官二十年,業緣仍在利名間。敢 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淮南賦小山。病起秋風吹白髮, 雨中黃葉暗松關。不嫌窮巷顏回轍,消受爐香一味 閒。」又:「經時臥病斷經過,自撥閒愁對酒歌。意外紛紜 知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 鴻肯受羅。世上悠悠那復識,白頭辛苦服儒科。」後寧 藩敗,凡應辟者崎嶇萬狀,公獨晏然,始知公不可及 也。

按《列朝詩集》:徵明歸田之後,四方求請者紛至,惟絕 不與王府通。日本貢使踵門求見,具冠服南面受拜 而卻其贄曰:「此國體也。」築室於舍東,曰玉磬山房,樹 兩桐於庭,日徘徊嘯詠其中,博習典故。元末國初,故 家遺老,流風舊事,從容抵掌,歷歷如貫珠。晚年衣紅 絨衣,戴捲檐帽,坐白紙窗下,擁爐曝背,劇談亹亹,坐 客皆移日忘去。卒之時,方為人書《志石》未竟,欠伸閣

筆,端坐而逝。二子曰彭、嘉,皆名士。嘉嘗撰《行略》曰:「公
考證
生平雅慕趙文敏公,每事多師之。」又曰:「公於詩兼法

唐、宋,而以溫厚和平為主。或有以格律氣骨為論者, 公不為動。先生詩文書畫,約略似趙文敏,嘉之所擬, 庶幾無愧辭。論詩而及於格律氣骨」,有微詞焉。厥後 吳門之詩,抽黃對白,日趨卑靡,皆名為《文氏詩嘉》,固 已表其微矣。

按《列朝詩集》,彭字壽承,國子監博士。嘉字休承,和州 學正。壽承工書法,講六書之學。休承以畫名,人謂壽 承書類待詔,而休承畫蕭然簡遠,遇其得意,或反過 之。二承皆明經修行,清真遠俗,瓊枝玉樹,真王謝家 子弟也。以其詩言之,則膚淺沓拖,了無佳句,祖父風 流,於焉敻絕矣。吳人張鳳翼曰:「文太史詩未必上超」 開元,佳者亦不失大曆後生小子信口詆訾,迨國博、 郡博之作,謂之文家詩。今觀壽承「妾家住近江淹宅, 曾讀銷魂別賦來。」「休承」:「五百年來幾摹本,翠禽猶在 最高枝」等句,及張公、善權二作,亦各有致,可盡訾乎? 太史女嫁王子美者,更好學,號為博洽,亦能詩。嘗作 《明妃曲》,有云:「當時只儗殺畫工,誰誅」婁敬?《黃泉道》,「即 收之彤管,豈讓前人。」

按《蘇州府志》:「徵明子彭,字壽承,能屬文,十舉不售。侍 父林下,登覽名山,周旋觴詠,垂四十年。貢試第一,乞 近地便養,分教嘉禾。父九十壽終,彭老矣,哀毀骨立。 服闋,補順天府學,陞國子學錄。穆宗幸學聽講,賜襲 衣。先是,徵明亦賜襲衣銀幣。兩世承恩,時人榮之。遷 博士。性厭奔走,惟閉戶探書,臨池灑翰而已。字法鍾」 王懷素。晚學過庭,尤精篆隸,索書者接踵,手不停揮, 恐待其以舉火也。詩宗陶、謝、李白,又喜篆印,逼真漢 人。年七十七卒。次子嘉,字休承,書畫皆超詣,為吉水 訓導,延師課其子元善。時鄒忠介元標年方十三,負 笈衙齋。時童子府試錄取最難,元標既不與,遂釣魚 泮池上。嘉召而勗之曰:「讀書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因試以《多多益善論》,嘉奇其文,薦之,補弟子員。元標 感其知,為立傳焉。遷和州學正,歸元善,曲盡孝養,築 歸來堂以娛親。故嘉有《歸來堂帖》及修《停雲舊石》,皆 元善力也。元善性坦率,好施,或以急難告,探囊貸之, 不足,則舉几榻盤盂衣褥之類悉與之,無吝色。竟以 此蕩其產。年三十六卒。婦翁王穉登銘其墓曰:「畫品 第一,詩品第二。」元善子從簡,字彥可,善書畫,端方有 節,鄉里式之。歲薦,不就選而卒。

蔡羽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羽字九逵,由國子生授南京翰 林院孔目,居洞庭西山,自號林屋山人,有《林屋》《南館》 二集。自負甚高,文法先秦兩漢。或謂其詩似李賀,羽 曰:『吾詩求出魏晉上,今乃為李賀耶』?其不肯屈抑如 此。」

按《列朝詩集》:羽字九逵,吳縣人,居洞庭之西山,故稱 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其學邃於《易》,為程文以應有 司,閱四十年不售,以太學生赴選,調天官卿雅知其 名,曰:『此吾少日所聞《易》蔡生耶』?奏授南京翰林院孔 目。居二年,致仕歸,卒於家。」吾吳文章之盛,自昔為東 南稱首。成、弘之間,吳文定、王文恪遂持海內文柄。同 時楊君謙、都元敬、祝希哲,仕不大顯,而文章奕奕在 人,九逵稍後出,自視甚高,自信甚篤。為文法先秦、兩 漢《洞庭》諸記,欲與子厚爭長。其隱然自負之意,殆不 肯以瓣香屬某氏。而同時諸公與之齊名如文徵仲 者,雖雅相推許,竊自謂莫己若也。早歲詩微尚纖縟, 既而滌除靡曼,一歸雅馴。晚更沈著,時出奇麗。見者 謂雖長吉不過,則大悔恨曰:「吾詩求出魏、晉,今乃為 李賀耶?」其高自標表,不肯屈抑如此。居常論詩,謂少 陵不足法,聞者疑或笑之。當是時,李獻吉以學杜雄 壓海內,竄竊剽賊,靡然成風。九逵不欲訟言攻之,而 藉口於少陵。少陵且不足法,則尋撦割剝之徒,更於 何地生活!此其立言之微指也。不然,則九逵一妄男 子,狂易中風者耳,豈特蚍蜉撼大樹而已哉。吳中詩 文一派,前輩師承,確有指授。正、嘉之間,傾心北學者, 袁永之、黃勉之也。王履吉初學於九逵,其後游邊、顧 之間,駸駸改轅而北,其信心守古,確不可拔者,九逵 一人而已。所著有《林屋》《南館》二集。

黃魯曾河水

編輯

按《列朝詩集》,「魯曾字得之,正德丙子舉於鄉,以《易》魁 其經。十五年,而弟省曾字勉之,亦以《春秋》首舉。勉之 一再試不利,輒棄去,為古學而得之,與中表皇甫沖、 海鹽王文祿老於公車分宜,聞三生才久困,欲招致 之,不能得也。勉之卒又十五年,得之年七十五,治裝 將北行,屬疾而卒。得之長身修髯,狀貌類河朔大俠。」 父授產千金,悉以寘書。其學無所不窺,勉之北面,事 空同薰染。北學得之,詞必己出,不欲寄人籬下,亦往 往希風。李何,於甫氏兄弟為外昆,故甫氏之少學得 之汝南居多,而後乃屢遷焉。得之詩多散佚,其子德 水,字清甫,撰《國華集》。

按《蘇州府志》:「黃魯曾,字得之。父異,授千金,盡搆書,父譙讓對曰:『昔人謂黃金滿籯,不如一經矧五車乎?竊 鄙時義,探古文辭,為文閎衍,好奇縱譎。正德丙子,魁 《易經》,屢上春官不第。同年崔桐時為禮部侍郎,諷曰: 『子日暮,禮曹司務員缺,姑屈效一官可乎』?魯曾笑而 拒之,出曰:『咄嗟崔生,安知余之心哉!方今專重進士, 即才如董、賈,學擅班、楊,問之非進士,終赧顏汗心矣』』。」 性狷介,不能容物,里兒以催科逞侮。魯曾上書李推 官士允,略曰:「一介不取,僕之志也;倚馬萬言,僕之才 也。」李覽為之斂容,卒當侮者罪。所著多《憤世刺時》之 篇。子河水,初名德水,字清父。少不事生產,父卒,家益 落,日坐空樓讀書。雖為縣學弟子,樂與山林之士游, 行必挾書。遇鬻書者不得直,即解衣質之。嘗至都門, 成國公朱某誦其詩,一見歡若平生,遂舍之。諸公卿 大夫無不敬禮。河水感時歎逝,皆韻而為詩,曰《燕市 集》。及歸,遍涉山川,紀遊勝事,曰《碧雞集》。年僅四十三 卒。

黃省曾姬水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省曾,字勉之,舉鄉試,從王守仁、 湛若水游,又學詩於李夢陽。嘗馳書夢陽云:『李、杜詩 聖而文格未光,韓、柳文豪而詩道不粹,兼之者實惟 我公。以是阿夢陽』。夢陽大悅,識者哂之。省曾所著有 《五嶽山人集》。子姬水,字淳父,學書於祝允明,亦有文 名。」

按《列朝詩集》:「省曾字勉之,吳縣人。六齡好緗素古文, 解通《爾雅》。弱冠與其兄魯曾散金購書,覃精藝苑,先 達王濟之、楊君謙皆為延譽。負笈南都,游喬白岩司 馬之門。嘉靖辛卯,以春秋魁鄉榜,固已為宿名之士 矣。累舉不第,交遊益廣。王新建講道於越,參預講堂, 作《會稽問道錄》。」湛元明振鐸成均,則又學於元明,名 王、湛兩家之學。李獻吉以詩雄於河雒,則又北面稱 弟子,再拜奉書而受學焉。獻吉就醫京口,勉之鼓枻 往候,拜授其全集以歸。吳中前輩沿習元末國初風 尚,枕籍詩書,以噉名干謁為恥。獻吉唱為古學,吳人 厭其勦襲,頗相訾謷。勉之傾心北學,游光揚聲。袖中 每攜諸公書尺出,以誇示坐客。作《臨終自傳》,歷數其 生平貴游,識者哂之。勉之文學六朝,好談經濟,有《五 岳山人集》,別撰《西洋朝貢典錄》《輿地經》《老子玉略》諸 書,皆未行於世。子姬水自有集。兄子河水曰:「季父天 藻獨富,學海滋深,其詩攬景輒取,摹事必得,時有神 詣,使人意消。」如《清涼山》云:「殿懸秋靄樹,江吐夕陽山。」 《越江渡》云:「江碧林光定,花紅春色流。」《答人》云:「黃鵠將 心換,丹砂奪鬢迴。」《遣興》云:「浮雲不寄覽,芳草自為年。」 《夜思》云:「夢積俱緣想,愁來若解尋。」《客中》云:「遇柳為離 樹,逢樓是別城。」略舉其數十句,染指可知。

按《蘇州府志》:「黃省曾,字勉之,少與兄魯曾齊名。嘉靖 辛卯,以詩魁鄉榜,一試禮闈不第,遂棄去。攻古文辭, 最為博洽。少受知於王文恪,後以詩篇與李攀龍相 酬唱。攀龍乞序日,子枝侍曰:『黃先生當為秦漢,無效 六朝』。攀龍曰:『無妄言,能善作六朝語者亦足矣』。喜讀 書,嘗語人曰:『三日不觀書,即不能作文。每過朔望,必』」 陳《五經》而拜之。傾箱盈幾,纂述不休。當其注思,即人 呼其側,亦不聞也。所著《五嶽集》並較定《山海水經註》 《申鍳》《騷苑》《吳風錄》行世。省曾美丰姿,而口不操吳音, 又忤俗。年逾五十而歿。

按《列朝詩集》,姬水,字淳父,長洲人,五嶽山人省曾之 子也。生而幼敏,山人出入,必攜之,俱有所占屬,每令 同賦。五嶽拙於書,命淳父學書於祝京兆,遂傳其筆 法。性至孝,哭父母成疾,遂棄諸生,以楚服見達官長 者,意自如也。嘉靖乙卯,倭夷難作,為避地計,將依聶 尚書豹於廬陵,攜妻子溯江而上。何孔目良俊止之 曰:「子行是也。然見毈而求時夜,見彈而思鴞炙,吾笑 子之太早計也。」遂僑棲金陵,踰六年而後歸。盡斥其 田產以供婚嫁,恆計衣食,不能卒歲。而所蓄敦彝法 帖、名畫甚富。一室之中,棐幾瑩潔,筆研精良,焚香晏 坐,忻然忘老。山人嘗輯《高士傳》,因頌貧士以見志焉。 淳父自序其《白下集》云:「金陵,高皇帝故都也。夫登亳 者有商俊之願,陟鎬者懷周士之思。而今已矣!壯心 不死,素髮易生。向人莫語,御酒寡歡。雲霞鬱思,江山 灑泣。魏人行國,假歌謠以宣憂;楚客懷都,託《離騷》以 寫憤。良有以也。」嗚呼!昔吳人有遊楚者,病且為《吳吟》, 予悲予之遊楚而吳吟也。淳父有《白下》《高素》二集,託 寓淒婉,人以白下為「最勝」雲。

按《蘇州府志》:「姬水,名道元,以字行。穎朗夙惠,幼著父 膝上,每有占屬,輒應聲立和。性至孝,母卒哀毀,慮傷 父志,則又拭淚佯嘻,退則擗踴哭泣,迨父見背,哀感 旁人。尋棄諸生,結野侶,不與貴人遊。環堵列奇石異 卉,獨坐焚香。所著五七言詩,王世貞亟稱之。書學祝 允明,篇章甚富,刻有《兩漢紀》《白下》《高素齋》二集。子嘉」 芳續刻《淳父全集》二十四卷,

袁袠尊尼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袠字永之,七歲能詩。舉嘉靖五年進士,改庶吉士。張璁惡之,出為刑部主事,累遷廣 西提學僉事。兩廣自韓雍後,監司謁督府,率庭跪,袠 獨長揖。無何,謝病歸。子尊尼,字魯望,亦官山東提學 副使,有文名。」

按《列朝詩集》:「袠字永之,吳縣人。嘉靖丙戌進士,選庶 吉士。會有詔,翰林官並除郎署,授刑部主事,改兵部 上官。未幾,兵部火,下詔獄,謫戍湖州。會赦歸,以薦起 補南職方員外郎,出為廣西提學僉事。歲餘,移疾乞 休。尋卒,年四十六。永之七歲即能為歌詩,讀書中祕, 博習國朝典故。歸田後,讀書橫山別業,著《皇明獻實》」、 《吳中人物誌》,「甫脫槁而卒。伯兄表、仲兄褧,皆博學多 藏書。子尊尼,字魯望,嘉靖乙丑進士,授南京禮部主 事,歷考功,陞提學副使。好學能書,有集十二卷。」 按《蘇州府志》:「袁袠,字永之,生五齡知書,七歲賦詩,有 奇語。年十五即馳聲場屋間。又九歲舉鄉試第一。明 年殿試二甲第一人,改庶吉士。會張孚敬」新貴幸,欲 招致門下,袠不答。遂倡言「諸吉士少年浮薄,皆予左 官。」袠僅得刑部主事,典試河南,所得多知名士。改兵 部武選司,未幾而司不戒於火,袠適代其友司干,掫 乃逮下獄,論戍湖州,蓋孚敬意也。袠既工文章,精筆 札。湖又當山水間,凡所諷誦著述,傳播遠近,其名益 大重。遇赦,薦,起南武選,歷廣西提學僉事,致仕歸。所 經遊名山,皆為文記之。卜居橫塘,據有石湖之勝,意 豁如也。以子貴,加贈副使。所著文集及《皇明獻實》《吳 中先賢傳》若干卷,《世緯》及《歲時記》《周禮直解》又若干 卷。子尊尼,嘉靖乙丑進士,歷官山東提學副使。父子 皆卓然稱「嘉靖間名臣」,吳人至今推之。

袁裘

編輯

按《蘇州府志》:「裘字紹之,吳縣學生。屢試場屋不利,歎 曰:『是有命也』!乃益取經史及漢唐以來名家之文,博 涉遍覽,貫穿上下。作為詩歌古文詞,皆醞藉醇雅,多 可傳者。生而秀敏,且畏謹不失繩度。居親喪,哀痛盡 禮。兄袠既歿,裘為文數千言以寫其哀,其詞極悲痛, 讀者咸為之雪涕雲。晚歲始循資貢禮部,竟不及仕。」 所著有《志山詩集》。

袁褧

編輯

按《蘇州府志》:「褧字尚之,吳縣學生,屢試第一。博學善 屬文,知名吳中,晚耕謝湖之上,故以自號。性亢潔,長 於詩,喜繪花鳥,有逸趣。書法入米元章之室。所著《田 舍集》《游都三稿》,《譜系八述》,併編《類金聲玉振》等稿。岳 山人岱,亦知名士也,嘗撰《今雨瑤華急推》褧文行雲。」

王寵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寵字履吉,別號雅宜。少學於蔡 羽,居林屋者三年,既而讀書石湖。由諸生貢入國子, 僅四十而卒。行楷得晉法,書無所不觀。徵明長寵二 十四歲,折輩行與交,王雅宜之名滿天下。」

「按《列朝詩集》:寵字履仁,更字履吉,吳縣人。少與其兄 守字履約同學於蔡羽先生。居洞庭三年,既而讀書 石湖之上二十年,非省侍不入城市。善病養痾,棲息 虞山之白雀寺者累年。未幾而卒,年纔四十。所與游 者,文徵仲、唐伯虎最善。徵仲長於履吉,二十四歲,折 輩行與定交,而伯虎以女妻其子。為諸生,受知於郡」 守胡孝思。八試鎖院不利,以年資貢入太學。履約舉 進士,以都御史撫治鄖陽,而履吉已前死。死後數十 年,履吉名滿天下,而人之猶知有履約者,以其有履 吉為之弟也。履吉資性穎異,行書疏秀出塵,妙得晉 法。於書無所不窺,而尤詳於經。手寫經書,皆一再過。 風儀玉立,舉止軒揭,偎俗之言未嘗出口,蘊藉自將, 對人未始言學。溫醇恬曠,與物無競。人擬之黃叔度。 顧華玉稱其詩「刻尚風骨,擺脫輕靡,既正體裁,復滅 蹊徑。」可謂後來之高,足進而未止。而徵仲則云:「其志 之所存,不得少見於世,僅僅以文傳,而所傳又出於 文場困躓之餘,雅非其至者。」兩公皆深知履吉,故其 論如此。

彭年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年字孔嘉,長洲人也。父昉,舉進士,授 新會知縣,以不能其官罷歸。歸復不能其家,家日落, 年少而穎敏。昉取酒沃之曰:『飲酒而已』。即讀書得第, 復如乃翁何益』?年遂不受舉子業,日讀經史百家,為 文詳贍,尤長記傳頌誄,詩法唐,書法歐,名亞於文待 詔。喪父母,哀毀骨立,廢產以營喪葬。蘇州守王廷薦」 之督學御史楊宜宜聘入郡庠,而歲廩之,又檄赴鄉 試。年乃一赴南京。登鍾山,望大江而返,卒不受廩曰: 「此天子所以養俊乂者,吾安得食之。」家徒壁立,而多 賢豪長者游,然不肯一言干謁。人有所餽,非文字交, 雖升斗弗受。時相夏言嘗聘為記室,辭不就。嚴嵩罷 相,以身後託奉百金為壽,亦謝不納。丰儀玉立,醉益 恭謹,口不掛人臧否,鄉人莫不愛重之。年六十二,預 卜死期,翛然而逝。所著有《隆池山樵集》。

陸師道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師道,字子傳。由進士授工部主事,改禮部。以養母請告歸。歸而遊徵明門,稱弟子。家 居十四年,乃復起。累官尚寶少卿。善詩文,工小楷古 篆繪事。人謂徵明四絕,不減趙孟頫,而師道並傳之, 其風尚亦略相似。平居不妄交遊,長吏罕識其面。女 字卿,子適趙宧光,夫婦皆有聞於時。」

王穀祥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穀祥,字祿之,由進士改庶吉士, 歷官吏部員外郎。忤尚書汪鋐,左遷真定通判以歸。 與師道俱有清望。」

錢糓允治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糓字叔寶,吳縣人。少孤貧失學。長自 礪,欲讀書,而家無書可讀,則受業文徵明門下,盡讀 其架上書,間點染為繪事,大得前輩沈、周筆意,由是 名日起,過從者屨相接。而糓雅不善治家,家益貧,其 嗜書益甚。聞客有善書,雖病必強起借讀,手自繕寫, 幾至連屋。所編緝有《三國文類》《南北史》《摭言》《隱逸集》 《長洲志》《三刺史詩》《續吳都文粹》」,又裒集吳中先賢悉 為之像,手錄其志,傳而聯綴之。一室中琳琅照座,下 及几榻,亦必摹勒宋元名人手蹟,婆娑把玩,以自愉 快。性復勁直,不能容人,所交士大夫皆能藐之以氣, 稍不當意,拂衣徑去,竟以布衣終。有子允治,字功甫, 貧而好學,酷似其父,年八十餘,猶映日鈔書。既卒,無 後,其父子所著書,遂皆散佚。

陳道復

編輯

按《明外史文徵明傳》:「道復名淳,以字行。祖璚,副都御 史。淳受業於徵明,以文行著。善書畫,自號白陽山人。」

周天球

編輯

按《蘇州府志》:「天球,字公瑕,太倉人。隨父僑居吳,從文 徵明遊,治經生業,名日起。知府王廷造士,獨喜天球 與彭年曰:『吾馭二龍恨晚耳』。年四十,患奇疾,遇神醫 得愈,即棄諸生,肆力詩文,兼善大小篆、古隸行楷法, 一時豐碑大碣,皆出其手。天球性爽邁,不屑世故,然 內行淳備,父歿,與二弟分甘共煖,其姑姊妹親黨寡」 居無依者,咸藉舉火。感文徵明接引,設像中堂,歲時 奉祀。年八十二,終不舉子,以外孫施引昌為後。引昌 少篤學,以名節自砥。萬曆丙午舉人。

黃佐歐大任 黎民表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長樂知縣,以 學行聞。正德中,佐舉鄉試第一。世宗嗣位,始成進士, 選庶吉士。嘉靖初,授編修。陳初政要務,又請修舉新 政,疏皆留中。尋省親歸,便道謁王守仁,與論知行合 一之旨,數相辨難,守仁亦稱其直諒。還朝,會出諸翰 林為外僚,除江西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聞母病,引」 疾乞休,不俟報竟去。下巡撫林富逮問,富言:「佐誠有 罪,第為親受過,於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會簡 宮僚,命以編修兼司諫。尋進侍讀,掌南京翰林院。召 為右諭德,擢南京國子祭酒。母憂,服除,起少詹事。謁 大學士夏言,與論河套事,不合。會吏部缺左侍郎,所 司推禮部右侍郎崔桐及佐給事中徐霈、御史艾朴 言「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 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言從中 主之,遂皆賜罷。佐學以程、朱為宗,惟理氣之說,獨持 一論。平生譔述至二百六十餘卷。所著《樂典》,自謂洩 造化之祕。年七十七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諡文 裕。佐弟子多以行業自飭,而梁有譽、歐大任、黎民表 詩名最著雲。「大任,字楨伯,順德人。由歲貢生歷官南 京工部郎中,年八十而終。民表,字惟敬,從化人,御史 貫子也。舉鄉試久不第,授翰林孔目,遷吏部司務。執 政知其能文,用為制敕房中書,供書內閣,加官至參 議。」

按《廣東通志》:「大任,字楨伯,順德人。博涉史籍,與黎民 表、梁牧、梁柱臣相友善,俱以詩名。以明經授江都訓 導,歷虞衡郎中。當大任北遊時,歷下、瑯琊諸大夫主 盟詞壇,見大任爭推轂之,日相倡和,名益起,海內無 不知有大任者。後以老乞休,卒年八十。有《虞部集》行 於世。同時番禺李時行、張大猷亦負才名,並登進士。」 時行由嘉興令擢車駕主事,以明敏稱。忤上官罷去, 年甫三十一。歸。築「小雲林」,吟詠其中。所為古詩法顏、 謝,歌行法李、杜,律絕取裁於沈、宋、王、孟咸,超詣入品。 所著有《駕部集》《雲巢子》《天求子》諸書。而大猷為工部 主事,治徐州河有功。後擢判外郡,復疏漕河利病甚 悉。嘗謂:「文大成於司馬,靡於班而壞」於韓,遂作《文章 委源》三篇,何鏜序而傳之。終雲南督學僉事。論者謂 大任性恭謹,少忤於世。而時行任氣,大猷使酒恢諧, 故卒不能致位通顯雲。

黎民表字惟敬,從化人,貫之子。自少穎異,九歲習舉 子業,十三補邑庠生。二十領鄉薦,屢上春官不第,慨 然有隱羅浮之志,以母促之仕,始就銓。授翰林孔目, 轉吏部司務,辦內閣制敕房事。乙丑,擢南京戶部主 事、浙江司監通州倉,轉餉雲中,行至天雄,召還內閣, 掌制敕,侍經筵。預修《世宗實錄》成,晉郎中,加四品俸修《玉牒》。復修《穆宗實錄》成,進河南布政司參議,仍掌 制敕事。萬曆乙卯春,乞致仕,疏三上,得允。賦性坦平, 無城府。雅好讀古書,過目輒成誦。上自墳典,下迄百 家稗史,罔不涉獵。以故為文自成一家。方弱冠,才名 籍籍郡中。甲午舉於鄉,嘗師事香山黃佐,佐雅重之。 嘗居青泉山中。開社日,與弟民衷、民懷,友人吳旦、梁 有譽、歐大任倡和其間。明自五先生以來,詩學復振。 海內名流如文徵明、王世貞兄弟,李攀龍、徐中行、宗 臣、吳國倫,皆以意氣相友。尤善於繪書,真草篆、隸,咸 詣其至。徵明嘗語人曰:「隸書嗣吾後者,惟敬也。」居恆 以澹薄自甘,家苦貧素,惟富於文墨。嘗與修《廣東志》 《從化志》《羅浮志》。所著《瑤石山人稿》《北遊稿》《諭後語錄》 《養生雜錄》,皆行於世。其甥三水林承芳官編修,亦以 詞翰名,人謂有舅氏風雲。

柯維騏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維騏,字奇純,莆田人。高祖潛,翰林學 士。父英,徽州知府。維騏舉嘉靖二年進士,授南京戶 部主事。未赴,輒引疾歸。張孚敬用事,刱新制,京朝官 病滿三年者概罷免,維騏亦在罷中。自是謝賓客,專 志讀書。久之,門人日進,先後四百餘人。維騏引掖靡 倦,慨近世學者樂徑《易》而憚積累,竊二氏之說以文」 其固陋也。作左、右二銘,訓學者以務實,以辨心術、端 趨向為實志,以存敬畏,密操履為實功,而其極則以 宰理人物、成能天地為實用。作《講義》二卷。《宋史》與《遼》、 金二史舊分三書,維騏乃合之為一,以遼、金附之,而 列二王於本紀。褒貶去取,義例嚴整,閱二十年而始 成,名之曰《宋史新編》。又著《史記考要》《續莆陽文獻志》 及所作詩文集,並行於世。維騏登第五十載,未嘗一 日服官。中更倭亂,故廬焚燬,家困甚,終不妄取世味。 無所嗜,惟嗜讀書。撫按監司時有論薦,迄不復起。隆 慶初,廷臣復薦,所司以維騏年高,但授承德郎致仕。 終於萬曆二年,年七十有八。孫茂竹,海陽知縣。茂竹 子昶,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王慎中屠應峻 華察 陸銓 江以達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慎中,字道思,晉江人。四歲能誦詩。十 八舉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尋改禮部祠祭司。 時四方名士唐順之、陳束、李開先、趙時春、任瀚、熊過、 屠應峻、華察、陸銓、江以達、曾忭輩,咸在部曹,慎中與 之講習,學大進。十二年,詔簡部郎為翰林。眾首擬慎 中,大學士張孚敬欲一見,辭不赴。乃稍移吏部,為考」 功員外郎,進驗封郎中。忌者讒之,孚敬因覆議「真人 張衍慶《請封疏》」,謪常州通判。稍遷戶部主事、禮部員 外郎,並在南京。久之,擢山東提學僉事,改江西參議, 進河南參政。侍郎王杲奉命賑荒,以其事委慎中。還 朝,薦慎中可重用。會二十年大計,吏部注慎中不及。 而大學士夏言先嘗為禮部尚書,慎中其屬吏也,與 相忤,遂內批不謹,落其職。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 京下無可取,已悟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 師倣,尤得力於曾鞏。順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壯 年廢棄,益肆力古文,演迤詳贍,卓然成家,與順之齊 名,天下稱之曰「王、唐」,又曰「晉江」、毗陵。家居問業者踵 至,年五十一而終。李攀龍、王世貞後起,力排之,卒不 能掩。攀龍、慎中提學山東時所賞拔者也。慎中,初號 遵巖居士,後號南江。應峻,字文升,平湖人,刑部尚書 勳子也。舉嘉靖五年進士,由郎中改翰林,官至右諭 德。察字子潛,無錫人,應峻同年進士,累官侍講學士, 掌南京翰林院。銓字選之,鄞人,嘉靖二年進士。與弟 編修釴爭《大禮》,並繫詔獄被杖。後官廣西布政使。釴 終山東提學副使。兄弟皆能文。以達字子順,貴溪人。 嘉靖五年進士。累官福建提學僉事。

按《名山藏文苑記》:「王慎中,字道思,初號南江,後改遵 巖,名盛。而兩號並稱,海內盡知為王仲子也。仲子年 十七八,以嘉靖乙酉、丙戌連舉科第,選戶部主事官。 暇讀書,作為古文詞,與毗陵唐順之、陳束輩號『八才 子。改官禮曹,更與大司馬李遂、給諫曾鈞、提學江以 達、學士華察、屠竣切磋琢磨,益成其學』。」世廟修古禮 文,行親郊禮,仲子製《大祀詩》八章,漢詞選體,文聲騰 布諸公間。辛卯,命京朝官出主鄉試,仲子得廣東張 孚敬,忌諸翰林,出之,別選部屬改充,眾望無如仲子, 孚敬欲仲子一見,仲子不往,遂罷。改吏部員外,陞驗 封郎。而同列有短於孚敬者,因覆張真人衍慶請封 疏,坐謫判常州,陞戶部主事,再陞禮部員外,而皆在 南。則從王畿講王守仁之學,而遂有得於聖賢之道, 乃盡發宋儒書讀之有味乎曾南豐王荊公、歐陽文 忠之為文也,始仲子起家子大夫,操觚學古,非先秦 兩漢不道其所為。廣東辛卯錄《文苑》,然賈誼、晁錯之 詞章,至是則盡棄之。色相蹊隧,出入王、曾間,寄示順 之,順之駭怪仲子言「此大難事,君後當自知亡何。」順 之有味其言,亦變而隨之矣。陞山東提學僉事,轉江 西參議,則王守仁政教所及之地。仲子尋陳跡,講新 知,往來白鹿、鵝湖間,更與聶司馬豹、鄒司成守益、羅殿撰洪先、歐陽大宗伯德講學交遊,公事不廢。遷河 南參政,督率有司,以安民為務。章聖皇太后梓宮過 河南,僚屬畏供帳不辦,下吏有欲亡去者,仲子獨任 之,調度有方,奉迎無失。歲饑,王侍郎奉旨出賑,檄仲 子將事。侍郎大善之,方薦於朝,尋以大計罷。仲子之 罷,蓋中旨也。仲子為禮曹郎時,夏言為尚書,其時仲 子不能善事之。至是以屬銓部考黜,銓部從中調書 考不及,而言取中旨罷。仲子之為文也,以意定為主, 有歷旬經月,求不得一意,意得即下筆隨之,詳贍豐 縟,委復曲折,按之分部,呼之應聲,援古以譽今,推小 而至大順之,稱為二百年中興之文,迨其後也。濟南 李攀龍、弇州王世貞諸子者出見,謂毗陵、晉江學宋 而傷之理,而仲子之文行海內,卒不掩阻。濟南蚤世, 弇州晚歲,亦不能出仲子之徑,而沈深切至,反為讓 之矣。仲子攝生至經歲,不酒肉,但覺不快。謝客閣書, 窒兌卻聽,啜水納吐,以洗中垢,曰:「吾以一付腸胃,自 翻出一部《本草》,亡慮疾矣。」竟年五十一卒。仲子十八 而登第,三十三而罷官,五十一而沒。所著《遵巖集》行 於世。

按《平湖縣志》:「屠應峻,字文升,恥以父廕貴,力學自苦。 嘉靖丙戌進士,選庶吉士。中祕清讌,羅百代書盡讀 之,學益宏大,窮變為文縱橫子史經傳,而宗本子長。 與吳中袁永之、四明陳約之、錫山華子潛、晉江王道 思為友。張文忠為相,改諸吉士為部曹。峻授刑部主 事,調禮部儀制郎中,復改修撰,進侍讀,轉右諭德,引」 疾歸。應峻尚奇節,豪宕風發。好內善飲酒,百鍾不醉。 先是交趾弗靖幾二十年,詔廷臣議才望者往諭,當 以應峻應詔。應峻奮然願奉使命,宣天子威,議寢不 行。所著有《蘭暉堂集》。

按《無錫縣志》:「華察,字子潛,嘉靖五年進士,選庶吉士。 與吳陸粲、袁袠、屠應峻並有才名,當軸不喜,出為戶 部主事,歷兵部郎中,入為翰林修撰,預修《寶訓》《實錄》, 進侍讀,同考會試。皇太子立詔諭朝鮮,賜一品服充 使以行。長識遠度,名振屬國。尋以劾罷。既而起原官, 主南京鄉試,拜侍讀學士,掌南院事。遂乞歸,割產助」 役,清丈田畝,划去虛糧六千石,括未科田一十六萬 有奇,為鄉里惠。林居前後三十年,家本素封,田園第 宅,甲於江左。而食不三豆,室無侍媵,出入清華,羽儀 海外。而文詞清削,獨契溟涬,不異「木居草茹」之言。時 有姚咨者,字潛坤,與蔡善,多倡和之作,亦嘉、隆間詩 人也。

按《寧波府志》:「陸銓,字選之,副使偁仲子也。登嘉靖二 年進士,除刑部主事。以才推典章奏改兵部武選,陞 武庫員外郎,禮部儀制郎中。世宗方稽古禮文,復四 郊、九嬪、親蠶、親籍諸禮,內降旁午,部中討論陳奏,頃 刻凡數四。尚書盡倚辦於銓,莫不當上心,積資望,宜 得京秩。輔臣以圖上祭器不先關白,惡之,遂出為福」 建副使。於是益為策勵,常攝海道,涖漳郡。漳故盜藪 而利窟也,諸射利姦人多以厚貨餌監司,闌出為患。 銓獨嚴立禁網,劃剔姦蠹,卒不為諸射利者所餌。陞 河南參政,撫民南陽。遷廣西按察使。時弩灘猺賊侯 公丁,雜處胡、藍二姓之間,相助為寇。或議大舉兵盡 誅之。銓曰:「堅賊黨而分我兵,且逆順難明,非計之得 也。不若計殲渠魁而撫其餘。」監軍者如其言,弩灘果 平。隨陞廣東右布政使。以內艱居家卒。弟釴,字舉之, 甫能言,母教之以字,百試不爽。稍長就學,一目輒數 行下。正德十五年登進士。廷對擢甲科第二。拜翰林 院編修。益銳志問學,盡覽經史百家之言。儕輩素以 才名著者,皆詘下之。尤砥礪名節,以古人自期。時議 禮諸臣故傾心於釴,欲引以為重,釴卒不應。其人以 為小己,遂銜之。預修《武宗實錄》成,進修撰。已而「大禮」 告成,議禮者修宿憾,出為湖廣江防僉事。時其署新 設,除戎禦侮,簿書文牒皆創為之,憲度井井。遷江西 督糧參議。釐革宿弊,盡徵諸所逋負。又酌諸郡之嬴 縮,驗物產之登耗,而損益上下之。人咸稱便。陞山東 提學副使。乃明章程,嚴品式,正文體,敦尚孝弟,分別 義利,斥異端之祠以祀先哲,士習為之丕變。山東舊 無《通志》,喟然曰:「海岱山川之宗也,聖賢人物之望也, 《六經》文章之祖也。茲一方之志,而天下古今之事備 焉,吾當殫茲役矣。」遂考古諏今,補遺正訛,窮日夕不 怠。比踰年志成,而釴則病矣。上疏乞骸骨,不報,遂卒 於官。

按《列朝詩集》,以達字子順,貴溪人。嘉靖丙戌登進士 第,官刑部郎中,再遷福建僉事,轉湖廣副使,俱視學 政,罷歸。子順與陳約之、李伯華諸人善,其論詩專推 何、李,且謂獻吉之文力已出歐、蘇上。敘《張惟靜集》則 云:「杜文不逮詩,韓詩不逮文。」而惟靜兼韓、杜之所不 能。蓋亦浸淫於俗學,好為誇大,而不知所以裁之者 與!

高叔嗣兄仲嗣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叔嗣,字子業,祥符人。年十六,作《申情賦》幾萬言,見者驚異。十八舉於鄉第。嘉靖二年進士。 授工部主事,改吏部,歷稽勳郎中,出為山西左參政。 斷疑獄十二事,人稱為神。遷湖廣按察使,卒官,年三 十有七。叔嗣少受知邑人李夢陽。及官吏部,與三原 馬理、武城王道同署,以文藝相磨切。其為詩清新婉」 約,雖為夢陽所知,不宗其說。陳束序其《蘇門集》,謂有 應物之沖澹,兼曲江之沈雄,體王、孟之清適,具高、岑 之悲壯。王世貞則曰:「子業詩,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 木葉盡脫,石氣自青。又如衛洗馬言愁,憔瘁婉篤,令 人心折。」而蔡汝楠至推為本朝第一雲。兄仲嗣,官知 府,亦有才名於世。

按名山藏《文苑記》:「叔嗣臂毛逆生,束髮就傅,著《申情 賦》殆萬言。弱冠登朝,亳州薛蕙一見嘆服。既雅見重, 益自貴珍,謝絕流品,因心師古,每有屬綴,佇興而就。 寧復罷閣,不為近淺。性亢潔,不喜凡庸,雖跡在周行, 而情懽在野。即事賦懷,屢有憂生之歎,任官有治獄 之才。」

按《列朝詩集》,「叔嗣字子業,祥符人。嘉靖二年進士。授 工部營繕主事,改吏部稽勳,歷員外郎中,告歸。三年, 仍起前官,出為山西參政,陞湖廣按察使。卒年三十 七。子業年十六,作《申情賦》萬言,十八舉於鄉。居官數 忤時宰,引疾里居,參晉藩乞休者再,竟沒於楚。生與 偽漢友諒同支幹,其卒亦友諒禁江之年也。自訂其」 詩文曰《蘇門集》。明州陳束約之為之《序》曰:「洪武初,沿 襲元體,頗存纖詞,則高、楊為之冠。成化以來,海內和 豫,喜為流易,則李、謝為之宗。弘治力振古風,一變而 為杜詩,則李、何為之倡。嘉靖初元,後生靈秀,稍稍厭 棄,更為初唐之體。家相凌競,斌斌盛矣。然而作非神 解,傳同耳食,得失之致,亦略可言。子美有振古之才, 故雜陳漢、晉之詞,而出入正變。初唐襲隋、梁之後,故 風神初振,而縟靡未刊。今無其才而習其變,則其聲 粗厲而畔規。不得其神而舉其詞,則其聲闡緩而無 當。彼我異觀,豈不更相笑也。子業絕謝品流,因心師 古,每有屬綴,佇興而就。」寧復罷閣,不為淺易,往往直 舉胸情,獨妙閒曠。有應物之沖澹,兼曲江之沉雅,體 孟、王之清適,具岑、高之悲壯,詞質而腴,興近而遠,洋 洋乎斯可謂之詩也。子業少受知於李獻吉,弱冠登 朝,薛君采一見歎服。詩以清新婉約為宗,未嘗登壇 樹幟,與獻吉分別淄澠,固已深懲洗拆之病,而力砭 其膏肓矣。其意微見於《讀書園稿序》中,約之為疏通 證明,畼言其脈絡。世之君子,墮落北郡雲霧中,懵不 「知返。」亦可以爽然而悟矣。李中麓曰:「何李雖似大家, 去唐卻遠;蘇門雖雲小就,去唐卻近。蔡白石、王巖潭 以蘇門為我朝第一,其言雖過,要之未可盡非也。」余 故錄子業詩,取《冠丁集》云:「新野馬之駿」曰:「王元美評 子業詩,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 又如衛洗馬言愁,憔瘁婉篤,令人心」折。余舉羊孚語 贊之曰:「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此 四語可畫一子業也。

蔡汝楠

編輯

按《明外史高叔嗣傳》:「汝楠,字子木。兒時隨父南京,聽 祭酒湛若水講學,輒有解悟。年十八,成嘉靖十一年 進士,授行人。從王慎中、唐順之及叔嗣輩學為詩。尋 進刑部員外郎,徙南京刑部。善皇甫涍兄弟,尚書顧 璘引為忘年交。廷議改歸德州為府,擢汝楠知其府 事。以母憂歸,聚諸生石鼓書院,與說經,治民有惠政。」 既去,士民祠祀之。歷官江西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 御史,巡撫河南。召為兵部右侍郎,從諸大僚祝釐西 宮。世宗望見其貌,寢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未幾卒。汝 楠始好為詩,有重名。中年好經學,及官江西,與鄒守 益、羅洪先游,學益進,然詩由此不工雲。

按《列朝詩集》:「汝楠,字子木,德清人。嘉靖壬辰進士。年 十八除行人,遷南京刑部郎,出守衡州,歷江西參政、 山東按察使、兵部侍郎,改南京工部。」同安洪朝選云: 「蔡白石弱冠即以詩聞,初學六朝,即似六朝,既而學 劉長卿,最後又學陶、韋。」唐應德云:「白石詩洗盡鉛華, 獨存本質,幽元雅澹,一變而得古作者之精。」蓋嘉靖 初唐應德、陳約之反,北郡之弊,變為初唐之體,至是 乃稍變為中唐。而子木之風調,得之皇甫兄弟,漸摩 者居多。王元美在比部,子木以臬副入長安,酒間高 歌其《夔州》諸詠,吳明卿輒鼾寢,鼾聲與歌聲相上下。 元美謂子木少年,雅慕建安,晚始陶洗,攻錢、劉索然 易盡。而又極詆吳人皇甫氏、黃氏,以「為如倚門之妓, 施鉛粉,強盼笑,則一時風尚,互相凌轢,可以想見。厥 後王李之業盛行,蔡氏、甫氏不啻退次三舍,百年之 際,焰消而論定,向之抑沒者,乃復稍稍表見,文章有 定價,豈不信哉!」王德水曰:「子木登第最早,服官留都, 與皇甫昆仲唱和,雅有令譽,送別登臨,佳句未嘗不 在人口。既而官爵日」尊,詩格日損,必窮乃工,豈其然 耶?無錫顧元緯曰:「子木詩出楊用修所選者,為藝林 珍賞。晚年率易應酬,如出兩手

唐順之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 中。父珤,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年 二十三,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 疾,翰林出諸吉士為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兵 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詔選朝官為 翰林,乃改順之編修,校累朝實錄。事將竣,復以病告。」 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順之欲遠璁者,璁發怒,擬旨以 吏部主事罷歸,永不復敘。至十八年選宮僚,乃起故 官,兼春坊右司諫。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朝太子,復削 籍歸。卜築陽羨山中,讀書十餘年,中外論薦並報寢。 倭躪江南、北,趙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京兵部 主事。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 中。出覈薊鎮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 戰。因條上便宜九事,總督王忬以下俱貶秩。尋命往 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謀討賊。順之以禦賊,上 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咸受禍。乃躬泛海, 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咸驚 嘔,順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 斬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僕少卿。宗憲言順 之權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北,急令總兵官 盧鏜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 遂大破之姚家蕩。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 當。遂欲列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以火 砲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屢告急,順之乃復援三沙,督 鏜、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構高樓望 官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 刀直前,去賊營百餘步。鏜、顯懼失利,固要順之還。時 盛暑,居海舟兩月,遂得疾返太倉。李遂改官南京,即 擢順之右僉都御史,代遂巡撫。順之疾甚,以兵事棘, 不敢辭。渡江,賊已為遂等所滅。淮、揚適大饑,條上《海 防善後》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 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 順之以勞得賜葬雲。順之於學,無所不窺,大則天文、 樂律、地理、兵法,小則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 原委。與王慎中切劘為古文,洸洋紆折,卓然大家。盡 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 六編》傳於世,學者不能測其奧也。生平苦節自厲,輟 扉為床,不飾裀褥。又聞良知說於王畿,閉戶兀坐,匝 月忘寢,多所自得。晚由文華薦商出處於羅洪先,洪 先曰:「向已隸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處士」順之 遂出。然聞望頗由此損。崇禎中,追諡「襄文。」子鶴徵,隆 慶時進士。歷官太常卿,亦以博學聞。

陳束李開先 呂高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束字約之,鄞人。生而聰慧絕倫,好讀 古書。會稽侍郎董𤣱官翰林時,為愛女擇婿束。里人 張邦奇為言束才,召視之,束垂髫而前,試詞賦立就, 遂字以女。攜至京,束遂有文譽。嘉靖八年廷對,世宗 親擢羅洪先、程文德、楊名為一甲,而置唐順之及束、 任瀚於二甲,皆手批其卷。無何,考庶吉士,得胡經等」 二十人,以束及順之、瀚曾奉御批,列經等首座,主張 璁、霍韜以前此館選悉改他曹引嫌,亦議改。乃寢前 命。束授禮部主事,時有「嘉靖八才子」之稱,謂束及王 慎中、唐順之、趙時春、熊過、任瀚、李開先、呂高也。四郊 改建,都御史汪鋐請徙近郊一二里內居民墳墓。束 疏諫,不報。遷員外郎,改編修。束出璁、韜門,不肯親附。 歲時上壽,望門投刺,輒馳馬過之。為所惡。出為湖廣 僉事,分巡辰、沅,治有聲。稍遷福建參議,改河南提學 副使。束故有嘔血疾,會科試期迫,試八郡之士,三月 而畢。疾增劇,竟不起,年纔三十有三。妻董慧甚,亦能 詩。束卒,未幾,亦卒。束竟無後。當嘉靖初,稱詩者多宗 何、李,束與順之輩厭而矯之。束早世且槁,多散逸,今 所傳《後岡集》僅十之一二雲。「後岡」,束別號也。

開先,字伯華,章丘人,束同年進士,官至太常少卿。性 好蓄書,《李氏藏書》之名聞天下。

高,字山甫,丹徒人。束同年進士。歷山東提學副使。鄉 試錄文多出學使者手。巡按葉經遠乞順之文,高寓 書京師,友人言經紕繆。嚴嵩惡經,置之死。後大計,諸 御史謂經禍由高,乃斥歸,於八子中名最下。

按《名山藏文苑記》,束為童子時,泛濫百家,海內士爭 尚之。會稽董𤣱有女待年,必得佳婿。張邦奇謂曰:「公 欲芝草琅玕陳生。」其人𤣱艤舟甬江,呼出視之,垂髫 儒衣,繩趨而前,面如玉澤,睛如漆黑,難之古書滾滾 應對,試以詞賦,食頃就也。既舉進士高第,授翰林庶 吉士。益厭薄時作,游神埃壒之外,以極所至。每一編 出,諸學士諦觀之,曰:「斯捕神彈鬼之文耶?」束施施自 得,無所貶改竟,調祠祭主事。世宗建四郊,都御史汪 鋐請徙近郊壇民居塚墓。束上言:「《月令》布政,春則掩 骼;《西伯》善養,恩則澤枯。近郊壇一二里內,民居不下 數百,墳墓亡慮數千。一壇如此,諸壇可推。蓋所從來 久遠矣。一旦改移,無力可具土地棺槨;其稍有力,具土地棺槨矣。死者久滅,莫得形體。是以命下之日,痛 哭匍匐,莫可控訴。聖人舉禮與天下樂之。古人因郊 肆赦,今將興大禮,而使死者流離於泉壤,生者悲號 於遠近,恐非所以昭天地、安百姓。」不報。已,徙儀制員 外郎。世宗博選雋才以備製作,更調諸曹郎於翰林 相張孚敬,束鄉人也,又才束束,得改編修。束在翰林 所,日與過從論文,惟與屠應峻、唐順之、田汝成、王慎 中數子。他諸高貴人時枉駕通款,輒閉戶謝,且私有 彈剌,口語籍籍。聞所繇得孚敬以進,更有疏外,孚敬 恨之刺骨。坐外補湖廣僉事,分司辰、沅。時顧璘開府 楚中,與大相得,而束念所處遠惡地,悒悒不樂,《寄屠 應峻書》曰:「僕不佞,才質紕繆,無所比數,以因緣階第, 得侍內庭,終非其人,果遭罷斥。邇來湖上,三見朱明 矣。磷淄塵鞅,元髮變衰,跋涉川途,壯心潰裂。是以過 黃陵而歎息,泛赤壁以唏噓,悽目九派之流,傷心一 柱之觀。哭屈平於湘水,弔賈誼於長沙。北上荊州,便 懷王粲;西還夏浦,再泣禰生。彼數子並以」命世之才, 窮愁鬱抑,用不究於當年,俯仰今古,異代同歎。東上 辰沅,蠻夷所都。青山萬疊,㠝岏造天;黑霧千尋,黯黲 蔽日。哀猿夜響,鬼谷晝泣,虣獸窺形,螫蟲射影。然斯 涉歷之囏辛,非愚心所悲也。若乃羈縛洿塗,婆娑行 列,積憤誰平,裒奇不洩,期會結束,則朝夕遄征;牘案 嬰𦆑,則寢食俱輟。二物用而赤子嗁,百事滿而吏曹 謁,淒其《倥傯》,不知人生之樂,況其他乎?是以陳子康 積恨於京城,汲長孺存情乎禁闥,張膠東自嘆其無 奇,陶彭澤掛冠而歸潔,古今人情,略同揆矣。蚤歲束 髮,頗有弘志,中年蹭蹬,竟戾微情。君子見幾,不如舍 去。吾道垂廢,斯文有在。母性高明,生能容介子之隱; 妻,賢女也,「死不沒,黔婁之行,已矣哉!金門何期,石室 能待;高軒無分,名山可藏。」負瘵未平,力諭不悉,遂上 書乞骸骨,不報。已,徙為福建布政參議。稍簡括案牘, 出周旋。學士。先生頗戢鋒穎,就柙括,比休舍,輒仰屋 嘅嘆,憤恚跼蹐,家人莫喻。第左右羅圖史,置酒一壺, 且誦且飲,忽大嘔血數升。久之,徙河南提學副使,竟 以校士勞瘁卒,年三十三耳。王慎中方為河南參政, 枕之肱而哭之。唐順之為刻其詩,稱其參錯韋、孟之 間,出入陰、何之室。而皇甫汸序之曰:「陳子之作,蚤鑄 四傑,晚鎔二張,遒軫平原,晞駕康樂,可傳不朽。」異乎 無稱者焉。

「按《列朝詩集》,開先字伯華,章丘人。嘉靖己丑進士,授 戶部主事,調吏部,歷文選郎中,擢太常少卿,提督四 譯館,罷歸,家居近三十年。隆慶戊辰歲卒。伯華七歲 能文,博學強記,弱冠登朝,奉使銀夏,訪康德涵、王敬 夫於武功、鄠、杜之間,賦詩度曲,引滿稱壽,二公恨相 見晚也。嘉靖初,王道思、唐應德倡論,盡洗一時剽擬」 之習。伯華與羅達夫、趙景仁諸人,左提右挈,李、何文 集幾於遏而不行。雅負經濟,不屑稱文士。在銓部,謝 絕請託,不善事新貴人。已遷太常,會九廟災,上疏自 陳,竟罷歸。歸而治田產,蓄聲妓,徵歌度曲,為《新聲小 令》,搊彈放歌,自謂馬東籬、張小山無以過也。為文一 篇輒萬言,詩一韻輒百首,不循格律。詼諧調笑,信手 放筆。嘗自序《閒居集》曰:「年四十,罷官歸里,既無用世 之心,又無名後之志。詩不必作,作不必工。」自稱其集 曰《閒居》,以別於居官時苦心也。所著詞多於文,文多 於詩,改定元人傳奇樂府數百卷,蒐輯市井艷詞,詩 禪對類之屬,多流俗璅碎,士大夫所不道者。嘗謂古 來才士,不得乘時柄用,非以樂事繫其心,往往發狂 病死。今藉此以坐消歲月,暗老豪傑耳。世宗皇帝幸 承天,命少傅翟鑾巡九邊,議自遼東始。伯華請間曰: 「京師密邇邊塞,藩籬單弱,虜飈迅可至。今車駕在江 漢,公奈何遠去京師,令緩急不相及,豈主上倚任之 意乎?公宜往,自宣、大,次及諸邊,此聲實相副,萬全之 畫也。」翟公矍然拊手謝曰:「老誖不知大計,微君幸教 幾失之。」卒改行如其策。曾兩使上谷、西夏,訪問軍情 苦樂,武備整廢,慨然欲以功名自見。罷歸衰老,不勝 慨歎,作《塞上曲》一百首,又通集古人塞上詩為一編, 其老而益壯,不甘自廢如此。

按《列朝詩集》:「高字山甫,丹徒人。嘉靖己丑進士。授戶 部主事,調兵部,歷車駕司郎中,陞山東提學副使,轉 行太僕少卿,以大計罷官。嘉靖初,朝士有所謂『八才 子』」者,晉江王慎中。道思毗陵:唐順之應德富順熊過 叔。仁慈谿,陳束。約之南充:任瀚少海章丘李開先。伯 華平涼:趙時春景仁而山甫亦與焉。山甫沒,伯華為 立傳,序其遺文,評騭諸子之長短,以雅致稱呂,而又 雲「呂自謂失之方板。」今呂所傳《江峰稿》者,似不堪與 諸子驂乘,而景仁、叔仁皆以文筆著。叔仁文章奧博, 不欲居王、唐下,惜其詩集散佚不傳,問諸其後人,亦 亡之矣。嘉靖末,王、李諸人號「七才子」,八才子之名遂 為所掩。然而八子者,通經史,諳世務,往往為通儒魁 士,以實學有聞。以後七子方之,則瞠乎其後矣。

===任瀚熊過===按《明外史》本傳:「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八年進士。改 庶吉士。未上,授吏部主事。屢遷考功郎中。十八年,簡 宮僚,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檢討。明年,拜疏引 疾,出郭戒行。疏再上不報,復自引還。給事中周來劾 瀚舉動任情,蔑視官守。帝令自陳,瀚語侵掌詹事霍 韜。帝怒,勒為民。久之,遇赦,復官致仕。終世宗朝,中外」 屢薦,不復用。神宗嗣位,四川巡撫劉思潔薦瀚「潛心 著述,削跡城府。高標可以起懦,清節足以訓廉。」萬曆 改元,巡撫曾省吾復薦之,優旨報聞而已。瀚少懷用 世志,百家二氏之書罔不蒐討。被廢,益反求《六經》,闡 明聖學。晚又潛心於《易》,深有所得。文亦高簡,沈淪五 十餘年,涵養益粹,環堵蕭然。卒年九十三。過,字叔仁, 富順人,瀚同年進士,累官祠祭郎中,坐事貶秩,復除 名為民。學通經術,文亦簡古。

按《四川總志》:「『瀚,南充人。嘉靖己丑進士。對策稱旨,御 批云:『勉朕求敬一之為主』,忠哉』!由庶吉士歷侍經筵, 寵眷甚渥。為當國者所忌,乞休杜門,年甫四十,絕跡 公庭,惟以靜養著書為事。工於文,尤善自祕,海內慕 其高,徵文者踵至。當路著剡三十餘次,竟不出。家居 五十餘年,所薦有《春坊集》《釣臺集》《河關留著錄》《任文 逸稿》」、《任詩逸草》《海鶴雲巢對聯》諸書,行於世。瀚生平 講性命之學,及終之日,即其生之日,譚笑而逝,聞者 莫不稱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