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錄
銘部彙考
周禮〈夏官 冬官〉
劉熙釋名〈釋典藝〉
銘部總論
禮記〈祭統〉
揚子法言〈修身篇〉
摰虞文章流別論〈銘〉
劉勰文心雕龍〈銘箴〉
王應麟辭學指南〈銘〉
徐炬事物原始〈銘〉
吳訥文章辯體〈銘〉
徐師曾文體明辯〈銘〉
銘部藝文
銘論 漢蔡邕
與鍾繇五熟釜書 魏文帝
為并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
唐吳少微
上嚴東川寄劍門銘啟 柳宗元
答開元寺僧書 李翱
司馬溫公布衾銘記 宋范祖禹
跋景陽井銘 歐陽修
題太公丹書後 黃庭堅
與裘曾父 朱子
答徐志伯 前人
跋張敬夫為石子重作傳心閣銘 前人
跋盛子謙座中銘 周必大
御製二銘跋 劉克莊
跋古器物銘 明何喬新
銘部紀事
銘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銘部彙考
編輯《周禮》
編輯
《夏官》
編輯
《司勳》:「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祭於大烝,司勳詔 之。」
〈訂義〉鄭康成曰:「銘之言名也,生則書於王旌,以識其人與其功也。死則烝先王祭之詔,謂告其神以辭也。」劉迎曰:「先儒《釋典》庸器之序官,既以庸器為銘功之器,何至此遽改銘為名,而謂書其名於王旌邪?蓋考之諸經,凡言銘者四:湯之盤銘、衛孔悝之鼎銘、嘉量之銘、林鍾之銘,皆刻而鑄之於器者也。今言銘與書為於」一,則銘豈書者邪?而止曰「凡有功者銘。」銘之為器,有鼎、有鍾,有烝彝之屬,非太常大烝可指而名之也。
《冬官》
編輯
栗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 後準之,準之然後量之,量之以為」深尺,內方尺而 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 實一升,重一鈞,其聲中黃鍾之宮,概而不稅。其銘曰: 「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 茲器維則。」
〈訂義〉鄭康成曰:「銘,刻之也。」鄭鍔曰:「古者作為銘文,皆所以詔後世,非苟眩文以為工。此銘量之人自謂作是銘文以銘此量,非苟為銘。」蓋深思精求,所以製作之道,知其為是量也,允信乎臻於至極,製作之用至矣盡矣,後世不可復加矣。
《劉熙釋名》
編輯
《釋典藝》
編輯
銘,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銘部總論
編輯《禮記》
編輯
《祭統》
編輯
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 明著之後世者也。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 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唯賢 者能之。《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 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 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世教也。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 之觀於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為之者,明足 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賢而勿 伐,可謂恭矣。
〈大全〉「美其所稱」者,以其不遺祖考之善也。美其所為者,以其不誣祖考之實也。
故《衛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於太廟。公曰:『叔 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隨難於漢陽, 即宮於宗周,奔走無射』。」
〈注〉周六月,夏四月也。公,衛莊公。蒯,瞶也。假,至也。至廟。禘,祭也。因祭而賜之銘,蓋德悝之立己,故褒顯其先世也。異姓大夫而年幼,故稱「叔舅。」莊叔,悝七世祖孔達也。成公為晉所伐而奔楚,故云「隨難於漢陽。」後雖反國,又以殺弟叔武,晉人執之,歸於京師,寘諸深室,故云「即宮於宗周」也。
《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注〉獻公,成公之曾孫,名行。魯襄十四年,「衛孫文子、甯惠子逐衛侯,衛侯奔齊。」言莊叔餘功流於後世,能右助獻公,使之亦得反國也。成叔,莊叔之孫烝鉏也。其時成叔事獻公,故公命其纂繼爾祖舊所服行之事也。按《左傳》無孔達之事,獻公反國,亦非成叔之功。
乃考文叔,興舊耆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家, 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銘,若纂乃考 服。」
〈注〉「耆欲」者,心志之所存。言其先世之忠,皆以愛君憂國為耆,欲文叔、孔圉慕尚,而能興起之也。慶卿也。
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於烝彝鼎。」此衛 孔悝之《鼎銘》也。
〈注〉《對揚》至「彝鼎」十三字,止作一句讀。言對答揚舉用吾君殷勤之大命,施勒於烝祭之彝尊及鼎也。
古之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以 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 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
《揚子法言》
編輯
《修身篇》
編輯
或問《銘》。曰:「銘哉銘哉!有意於慎也。」
《摯虞文章流別論》
編輯
《銘》
編輯
夫古之銘至約,今之銘至煩,亦有由也。質文時異,則 既論之矣。且上古之銘,銘於宗廟之碑。蔡邕為楊公 作碑,其文典正,末世之美者也。後世以來,器銘之佳 者,有王莽《鼎銘》、嘉量、諸侯大夫銘、太常、勒鍾鼎之義, 所言雖殊,而令德一也。李尤為銘,自山河都邑,至於 刀筆笇契,無不有銘,而文多穢病。討論而潤色,亦可 采錄。
《劉勰文心雕龍》
編輯
《銘箴》
編輯
昔帝軒刻輿幾以弼違,大禹勒筍簴而招諫,成湯盤 盂,著日新之規,武王戶席,題必戒之訓,周公慎言於 金人,仲尼革容於欹器,則先聖鑒戒,其來久矣。故銘 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蓋臧武仲之 論銘也,曰:「天子令德,諸侯計功,大夫稱伐。」夏鑄九牧 之金鼎,周勒肅慎之楛矢,令德之事也。呂望銘功於 昆吾,仲山鏤績於庸器,計功之義也;魏顆紀勳於景 鐘,孔悝表勤於衛鼎,稱伐之類也。若乃飛廉有石槨 之錫,靈公有蒿里之諡,銘發幽石,吁可怪矣。趙靈勒 跡於番吾,秦昭刻傳於華山,夸誕示後,吁可笑也。詳 觀眾例,銘義見矣。至於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澤,亦有 疏通之美焉。若班固《燕然之勒》,張昶《華陰》之碣,序亦 盛矣。蔡邕銘思,獨冠古今;橋公之銘,吐納典謨;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長也。至如敬通雜器,準矱戒銘, 而事非其物,繁略違中;崔駰《品物》,讚多戒少;李尤《積 篇》,義儉辭碎。蓍龜神物,而居博奕之中;衡斛嘉量,而 在臼杵之未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閑哉?魏文 《九寶》,器利辭鈍;唯張載《劍閣》,其才清采迅足,駸駸後 發前至,勒銘岷漢,得其宜矣。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 鍼石也。斯文之興,盛於三代,夏商二箴,餘句頗存。及 周之辛甲《百官箴》一篇,體義備焉。迄至春秋,微而未 絕。故魏絳諷君於后羿,楚子訓民於在勤。戰代已來, 棄德務功,銘辭代興,箴文委絕。至揚雄《稽古》,始範虞 箴,作卿尹州牧廿五篇,及崔胡補綴,總稱百官,指事 配位,鞶鑑可徵,信所謂「追清風於前古,攀辛甲於後 代」者也。至於潘勗《符節》,要而失淺;溫嶠《傅臣》,博而患 繁;王濟《國子》,引廣事雜;潘尼《乘輿》,義正體蕪。凡斯繼 作,鮮有克衷。至於王朗《雜箴》,乃寘巾履,得其戒慎,而 失其所施。觀其約文舉要,憲章戒銘,而水火井竈,繁 辭不已,志有偏也。夫箴誦於官,銘題於器,名目雖異, 而警戒實同。箴全禦過,故文資確切;銘兼褒讚,故體貴弘潤。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文也,必簡而深,此 其大要也。然矢言之道蓋闕,庸器之制久淪。所以箴 銘異用,罕施於代,惟秉文君子,宜酌其遠大焉。贊曰: 「銘寔表器,箴惟德軌,有佩」於言,無鍳於水。秉茲貞厲, 敬言乎履。義典則弘,文約為美。
《王應麟辭學指南》
編輯
《銘》
編輯
銘始於黃帝,《漢藝文志》道家有《黃帝銘》六篇,禹銘筍 簴,湯銘於盤,武王聞《丹書》之言,為銘十六。臧武仲曰: 「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文心雕龍》 曰:「夏鑄九鼎,周勒楛矢,令德之事也;呂望銘昆吾,仲 山鏤庸器,計功之義也;魏顆景鍾,孔悝衛鼎,稱伐之 類也。」蔡邕《銘論》曰:「德非此族,不在銘典。」《詩傳》曰:「作器 能銘,可以為大夫。」《考工記》:嘉量有銘。《文選序》曰:「銘則 序事清潤。」陸倕《石闕、漏刻》二銘,皆有序。張載《劍閣銘》 末云:「勒銘山阿,敢告梁益。」則寓儆戒之旨。隋杜正元 舉秀才,擬《燕然山劍閣銘》,杜正藏《擬弓銘》。唐崔渙還 調吏部侍郎,嚴挺之施特榻試《彝尊銘》,謂曰:「子清廟 器,故以題相命。」建中三年進士別頭試《欹器銘》,「興元 元年朱干銘。」則以銘試士,尚矣。
《徐炬事物原始》
編輯
《銘》
編輯
銘,志也,記銘其功也。湯有盤銘,武王有衣銘、鏡銘、《觴 銘》曰:「樂極則悲,沉湎致非。」崔子玉《座右銘》曰:「無道人 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謹勿念,受施謹勿忘。」《僧立息 心銘》曰:「毋多慮,毋多智。」
《吳訥文章辯體》
編輯
《銘》
編輯
按:銘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漢·藝文志》稱道家 有《黃帝銘》六篇,然亡其辭。獨《大學》所載《成湯盤銘》九 字,發明日新之義甚切。迨周武王則凡幾席觴豆之 屬,無不勒銘,致警。厥後又有稱述先人之德善勞烈 為銘者,如春秋時孔悝《鼎銘》是也。又有以山川、宮室、 門關為銘者,漢班孟堅之《燕然山》則旌征伐之功,晉 張孟陽之《劍閣》,則戒殊俗之僭叛,其取義又各不同 也。《傳》曰:「作器能銘,可以為大夫。」陸士衡云:「銘貴博約 而溫潤。」斯得之矣。
《徐師曾文體明辯》
編輯
《銘》
編輯
按鄭康成曰:「銘者,名也。」劉勰云:「觀器而正名也。故曰: 作器能銘,可以為大夫矣。」考諸夏、商鼎、彝、尊、卣、盤、匜 之屬,莫不有銘,而文多殘缺。獨《湯盤》見於《大學》,而《大 戴禮》備載武王諸銘。其後作者寖繁,凡山川、宮室、門 井之類,皆有銘詞,蓋不但施之器物而已。然要其體 不過有二:一曰警戒,二曰祝頌。陸機曰:「銘貴博文而 溫潤」,斯言得之矣。又有碑銘、《墓碑銘》《墓誌銘》,不並列 於此雲。
銘部藝文
編輯《銘論》漢·蔡邕
編輯
春秋之論銘也,曰「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 伐。」昔肅慎納貢,銘之楛矢,所謂天子令德者也。若黃 帝有《巾幾》之法,孔甲有《盤盂》之誡,殷湯有《甘誓》之勒, 冕鼎有《丕顯》之銘。武王踐祚,咨於太師,作席幾楹杖 之銘,十有八章。周廟金人,鍼口以慎,亦所以勸導人 主,勗於令德者也。呂尚作周太師,封於齊,其功銘於 昆吾之冶,獲寶鼎於美陽,仲山甫有補袞闕,誠百辟 之功,《周禮·司勳》:「凡有大功者銘之太常」,所謂諸侯言 時計功者也。有宋大夫正考父,三命滋益恭而莫侮。 衛孔悝之祖莊叔,隨難漢陽,左右獻公,衛國賴之,皆 銘乎鼎。晉魏顆獲杜回於輔氏,銘功於景鐘,所謂大 夫稱伐者也。鐘鼎禮樂之器,昭德紀功,以示子孫,物 不朽者,莫不朽於金石故也。近世以來,咸銘之於碑。
《與鍾繇五熟釜書》魏·文帝
編輯
昔有黃三鼎,周之九寶,咸以一體,使調一味,豈若斯 釜,五味時芳。蓋鼎之烹飪,以饗上帝,以養聖賢,昭德 祈福,莫斯之美。故非大人,莫之能造,故非斯器,莫宜 盛德。今之嘉釜,有逾茲美。夫周之尸臣,宋之考父,衛 之孔悝,晉之魏顆,彼四臣者,並以功德,勒名鍾鼎。今 執事寅亮大魏,以隆聖化,堂堂之德,於斯為盛。誠太 常之所宜銘,彝器之所宜勒。故作斯銘,勒之釜口,庶 可贊揚洪美,垂之不朽。
《為并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
編輯
唐吳少微
「臣聞鼎者,夏后氏作群牧貢金,遠方圖物,備諸山澤以禦魑魅。厥後嗣德昏回,鼎遷於商。夏之寶也,杞不 足徵;殷既有之,又患失之。周德休明,神寶不墜,百代 可繼,伏惟陛下光大而當之。若乃崇貴之器,金玉之 鼎,鎔首山,發睢上,列太廟,序明堂,克昭靈命,以奉上 帝,非愚臣所敢議。臣聞《禮》之興也,始諸飲食,故先王」 之制,日舉九鼎。蓋筠藥淳熬,滌瀡膏餌,御九州之美, 順四時之和,臣所以征繕北金,敢貢新鼎。夫有器必 有銘,臣竊見九州攸同,迺述九號。夫永昌、天中,所以 基皇周也;長安、及岐,所以紀靈瑞也;武興建都,所以 光帝閈也;《禮》日觀禪雲亭,所以美升中也;少陽載青, 所以冀儲德也;東原底平,所以廣封植也;江都淮海, 所以肆朝宗也;江陵作乂,所以制荊蠻也;成都奧區, 所以遏珍貢也。夫此九者,誠不足揄衍鴻休,昭振方 統。庶睹者美其所稱,知有由作。微臣朽老,不達歌頌, 慚八命之寵章,負中軍之重任。匪躬厥獻,伏表汗流。 其《九鼎銘》,謹遣某官奉表以聞。
《上嚴東川寄劍門銘啟》柳宗元
編輯
宗元,伏惟僕射以仁厚蓄生人,以勇義平國難,而劍 門用兵之事,最為天下倡首,取其險固,為我要衝,王 師得以由其門而入,仿佯布濩,遂無留滯,是閤下之 勳力,宜著於萬祀而不已也。宗元負罪俟命,晷刻觀 望,道里深遠,不得悉聞當時之威聲。然而竊以累受 顧念,踴躍盛德,惟恐沒身炎瘴,卒無以少報於閤下。 是以晝夜洶洶,不克自寧。今身雖敗棄,庶幾其文猶 或傳於世,又焉知非因閤下之功烈,所以為不朽之 一端也?敢默默而已乎?謹撰《劍門銘》一首,惶恐上獻, 誠無以稱宏大之略,亦足以發平生之心,不勝慚懼 戰越之至!
《答開元寺僧書》李翱
編輯
「前日見命作《開元寺鐘銘》云:欲藉僕之辭,庶幾不朽 而傳於後世,誠足下相知之心無不到也。雖然,翱學 聖人之心焉,則不敢讓乎知聖人之道者也。當見命 時,意亦思之熟矣。吾之銘是鐘也,吾將明聖人之道 焉,則於釋氏無益也。吾將順釋氏之教而述焉,則給 乎下人甚矣,何貴乎吾之先覺也!吾之辭必傳於後, 後有聖人如仲尼者之讀吾辭也,則將大責於吾矣。 吾畏聖人也。」夫銘,古多有焉。湯之《盤銘》,其辭云云;衛 孔悝之《鼎銘》,其辭云云;秦始皇帝之《嶧山銘》,其辭雲 雲。於盤則曰盤銘,於鼎則曰鼎銘,於山則曰山銘。盤 之辭可遷之於鼎,鼎之辭可移之於山,山之辭可書 之於碑,惟時之所紀爾。及蔡邕《黃鉞銘》,以紀功於黃 鉞之上爾。或盤,或鼎,或嶧山,或黃鉞,其意與言皆同, 非如高唐上林長楊為之作賦雲爾。近代之文士則 不然,為銘為碑,大抵詠其形容,有異於古人之所為, 其作鐘則必詠其形與其音聲,與其財用之多少,鎔 鑄之勤勞爾,非為勒功德誡勸於器也。推此類而極 觀之,某不知君子之文也亦甚矣,然其所為文,亦皆 有盛名於時,天下人咸謂之善焉。吾不知吾所獨知, 其能賢於他人之皆不知乎?天下人咸以不知者雲 善,則吾之獨知,又何能雲善乎?雖然,吾亦須吾心以 須聖人爾。阿俗從時,則吾不忍為也。故久未承教,為 其所懷也。如前所云,足下欲吾之必銘是鐘也,當順 吾心「與吾道」,則足下之銘,亦傳於後代矣。如欲從俗 之所云,則天下屬辭之士願為之者甚眾矣,何藉於 李翱之辭哉!幸思之也。《日中時過淮而南,書以通意, 且為別》。
《司馬溫公布衾銘記》宋·范祖禹
編輯
溫國文正公所服之布衾,隸書百有十字。曰「景仁惠」 者,端明殿學士范蜀公所贈也;曰「堯夫名」者,右僕射 高平公所作也。元豐中,公在洛,蜀公自許往訪之,贈 以是衾。先是,高平公作《布衾銘》以戒學者,公愛其文 義,取而書於衾之首。及寢及疾,東府治命斂以深衣, 而覆以是。公於物澹無所好,唯於德義若利慾其清 「如水而澄之不已,其直如矢而端不止。故其居處必 有法,動作必有禮,其體被服如陋巷之士,一室蕭然, 圖書盈滿,凡經日靜坐泊如也。」又以圓木為警枕,小 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蓋恭儉勤禮出於天性,自 以為適,不勉而能。與二范公為心交,以直道相與,以 忠告相益,凡皆如此,其誠心終始如一,將歿而猶不 足。祖禹觀公大節與其細行,雖不可遽數,然本於至 誠無欲,天下信之,故能奮然有為,超絕古今。居洛十 五年,若將終身焉。一起而功被天下。內之嬰童婦女, 外之蠻夷戎狄,莫不敬其德,服其名,唯至誠故也。公 兄子宏得公《手澤》紙本於家,屬祖禹序其本末,俾後 世師公之儉雲。
《跋景陽井銘》歐陽修
編輯
《景陽井銘》,不著撰人名。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 投井事,其後有銘以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 雲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予者,晉王廣也。其 文字皆磨滅,僅可識者其十一二。叔寶事,史書之甚 詳,不必見於此。然錄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 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隱隱尚可讀處, 有雲「前車已傾,負乘將沒」者,又可歎也。
《題太公丹書後》黃庭堅
編輯
右太公所誦《丹書》之言,故武王惕若恐懼,書以為戒, 於所起居服用,皆勒銘如是。余從事於俗甚漫,意行 不忌,晚而待罪太史,觀禮書,得此銘,以鍳小人之影, 去道遠矣。乃書於坐之左右,以為息黥補劓之方。晁 子曰:「秦人之炙,亦吾嗜也,書以遺我。」故書。元祐五年 正月癸酉。
《與裘曾父》朱子
編輯
敬夫為元履作《齋銘》,嘗見之否?謾納一本。其言雖約, 然《大學》始終之義具焉,恐可寘左右也。崇、安二公祠 記,熹所妄作,輒往求教,雖不及改,尚警其後也。
《答徐志伯》前人
編輯
示《喻堂銘》,極荷不鄙。三數年來,不敢開口道一字,尚 且無著身處,今安敢為此以重其罪,又使餘波所濺 及於賢者乎?兼堂中四壁環列前輩之象,吾乃幅巾 便服而遊,燕寢臥於其中,似亦非便。鄉聞劉子澄在 衡陽作朱陵道院,自居正堂,而以兩廡為前賢祠堂。 嘗為竊疑其非是,恨渠已去,不及正之也。橫渠先生 亦言「傳得天子畫像而無可設之處」,正為此耳。幸試 思之。此雖細故,其間亦自不容無義理也。
《跋張敬夫為石子重作傳心閣銘》前人
編輯
熹既為尤溪大夫石子重記其修學之事,又為作此 五銘焉。時子重方為藏書之閣於講堂之東,中寘周、 程三君子像,旁列書史之櫃,而使問名於熹,請以「傳 心」榜之,而子重遂並以其銘見屬。熹愚不敏,不敢專 也。且惟子重之為是閣,蓋非學校經常之則,非得知 道而健於文者,不能有所發明也。則轉以屬諸廣漢 張君敬夫。而私記其說如此雲。
《跋盛子謙座中銘》周必大
編輯
《盛公手書座中銘》,總二百二十字,皆盛德事也。以此 訓於後人,其興可必。至孫文肅公被遇仁皇,遂參大 政,衣冠相承,迄今不墜。蓋自周廣順元年距紹熙癸 丑,凡二百四十有三年,立言垂範,貽厥豈無基耶?八 世孫文林郎、新信陽軍判官求道由長沙,以示郡守 周某敬題卷末。七月二十二日。
《御製二銘跋》劉克莊
編輯
臣恭惟皇帝陛下,躬聖德,膺駿命,新治化,飭法度。乃 正元日,渙發王言,奎璧之光,爛然下燭。薄海內外,有 目咸睹。謂我祖宗以仁立國,以禮義廉恥待士大夫。 而有位者或淫於刑,或冒於賄。爰作二銘,以儆以訓。 聖謨洋洋,萬喙傳誦,與章聖御製之七條,「熙陵介石」 之十六字,馬圖龜畫,相為表裡,傳千萬世,永為臣軌。 臣既以宸翰刻石,寘之聽事,朝夕覽觀,如對威顏。因 念待罪臬事甫一歲,奉行赦宥者一,疏決者二,減降 者三,皆謹刑也。戒之以建隆、乾道舊法,錄之以新楮, 命臺臣監司糾其不悛者,皆訓廉也。陛下之於吏民, 可謂仁至而義盡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臣雖庸劣, 願以身率。《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 非人也。自今以始,有一於此,違君父之明詔,犯聖賢 之格言,亡其四端者也;人而異類者也;窮奇饕餮之 流,不可訓誨話言者也。臣職在澄察,請以詔書從事。
《跋古器物銘》明·何喬新
編輯
三代盛時,凡諸侯卿大夫有駿烈丕績者,必作彝器 而銘之,所以垂不朽而昭示其子孫也。其辭宏深奧 雅,與《書》之典《誥》《詩》之《雅》《頌》相表裡。自浮屠氏入中國, 凡三代彝器,往往毀之以鑄佛像,其存於世者鮮矣。 予家食時,村氓耕地得器,狀若古之所謂卣者,村氓 疑其金也,剖而棄之。予取以歸,視其銘識皆籀文,知 其為三代之物,而惜其已毀也。及來京師,遊廢佛剎, 有僧以銅器焚薌,狀若《禮圖》所謂敦者,製作精巧,其 為古物無疑。予欲以白金市之,僧靳而不予。後數年 過而問之,則己為豪有力者所攘矣。乃知卣彝敦匜 猶有存者,特出非其時,遇非其人,故湮淪毀棄,而莫 有寶之者矣。則夫君子懷瑾握瑜而不遇知者,其沉 沒無聞,亦何異是器也?予惟嗜古,每恨不及睹三代 之禮器,無以見聖人製作之盛。間取傳記所載古器 物諸銘裒而錄之,得三十有三,將以傳諸好古博雅 君子。蓋聖人之製作,有道存焉。是數者,雖其器亡矣, 然頌其詞而繹其理,非徒有以見盛王良弼之德烈, 亦庶幾可以想見聖人之道焉。豈眷眷於器數之末 乎哉
銘部紀事
編輯《路史疏仡紀》:「黃帝天下已治,百令具舉,猶且卹然,神 蕊形茹,用作戒於丹書曰:『施捨在心平,不幸乃弗聞 過。禍福在所密,存亡在所用。下匿其私,用試其上,上 操度量,以割其下。上下一日百戰。故作巾幾之銘曰: 『毋弇弱,毋俷德,毋違同,毋敖禮,毋謀非德,毋犯非義』』。」 又著瑞書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 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滅廢, 敬者萬世。」乃命史甲作戒:盤、盂、籩、豆、奩、鏡、劍、履、輿席、 巾杖、戶牖、弓矛,一著銘詩,以彌縫其闕。惟口起兵,惟 動得吝。乃為金人,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 人也。」夙夕念治,瞿然自克,是以功高業廣,而亡逋事。 《帝顓頊書》,科斗百辟,作戒盈之器,室而著《復禮》之銘, 詩以為德。之術。 《述異記》:「帝舜都郭門,古宮在焉。宮前有堯臺舜館,銘 記古文,莫有識者。」
《大戴禮記武王踐昨篇》:武王踐阼,三日,召士大夫而 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 乎?」諸大夫對曰:「未得聞也。」然後召師尚父而問焉,曰: 「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師尚父曰: 「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齋矣。」三日,王端冕,師尚父亦端 冕,奉書而入,負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師尚父曰: 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東面而立。師尚父 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 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 滅廢,敬者萬世。藏之約,行之行,可以為子孫常」者。此 言之謂也。且臣聞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 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 仁守之,必及其世。」王聞《書》之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 書,「於席之四端為銘焉,於幾為銘焉,於鑑為銘焉,於 盥盤為銘焉,於楹為銘焉,於杖為銘焉,於帶為銘焉, 於履屨為銘焉,於觴豆為銘焉,於戶為銘焉,於牖為 銘焉,於劍為銘焉,於弓為銘焉,於矛為銘焉。席前左 端之銘曰:『安樂必敬』。」前右端之銘曰:「毋行可悔。」後左 端之銘曰:「一反一側,亦不可以忘。」後右端之銘曰:「所 監不遠,視爾所代。」幾之銘曰:「皇皇惟敬口生。」「口戕 口。」《鑑之銘》曰:「見爾前,慮爾後。」《盥盤之銘》曰:「與其溺於 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 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杖之銘》曰:「惡乎危於忿疐?惡乎 失道於嗜慾?惡乎相忘於富貴?」《帶之銘》曰:「火滅修容。 慎戒必恭,恭則壽。」《屨履之銘》曰:「慎之勞,勞則富。」《觴豆 之銘》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則逃。」戶之銘曰:「夫 名難得而易失。無懃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懃弗及, 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 有聖人,不能為謀也。《牖》之銘曰:「隨天時地之財,敬祀 皇天,敬以先時。」劍之銘曰:「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 德則興,倍德則崩。」弓之銘曰:「屈伸之義,廢興之行,無 忘自過。」矛之銘曰:「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身之羞。予 一人所聞,以戒後世子孫。
《路史疏仡紀》:武王之鏡銘曰:「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 人自照者見吉凶。」
《穆天子傳》:「天子五日觀於舂山之上,乃為銘跡於縣 圃之上,以詔後世。」〈註〉謂勒石銘功德也。
《左傳》僖二十四年,衛人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 不可得也。我請昆弟仕焉。」乃往,得仕。二十五年春,衛 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正月丙午, 衛侯燬滅邢,同姓也,故名。禮至為銘曰:「余掖殺國子, 莫余敢止。」
襄十九年,季武子以所得於齊之兵,作林鍾而銘魯 功焉。臧武仲謂季孫曰:「非禮也。夫銘,天子令德,諸侯 言時;計功,大夫稱伐。今稱伐則下等也,計功則借人 也,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且夫大伐小,取其所 得以作彝器,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禮 也。今將借人之力以救其死,若之何銘之?小國幸於」 大國,而昭所獲焉以怒之,亡之道也。
昭三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既成昏,晏子受禮, 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 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 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車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 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 公命,如逃寇讎。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政在」 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 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悛, 其能久乎?
昭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 之,苟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 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 也,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 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 命而傴,三命而俛,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
《家語》:「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堂,右階之前有 金人焉,參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 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 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 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 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 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 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 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 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 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 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 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讀 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 口過患哉?
《水經注》:秦始皇二十一年,長狄十二見於臨洮,長五 丈餘,以為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 斤,坐之宮門之前,謂之金狄,皆銘其胸雲。皇帝二十 六年,初兼天下,以為郡縣,正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 臨洮,身長五丈,足六尺,李斯書也。故衛恆敘篆曰:「秦 之李斯,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
秦始皇觀禮於魯,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 篆勒銘山嶺,名曰「畫門。」
《西京雜記》:昭帝時,茂陵家人獻寶劍,上有銘曰:「直千 金,壽萬歲。」
《拾遺記》:「漢安帝時,瑯琊王溥家貧,穿井得鐵印,銘曰: 『傭力得富,錢至億庾,一土三田,軍門主簿』。」後以一億 錢輸官,得中壘校尉。「三田一土,壘字也。中壘校尉掌 北軍壘門,故曰軍門主簿。積善降福,明神報焉。」 《三輔決錄》:「何敞字文高,為汝南太守。帝南巡過郡,郡 有刻鏤屏風,帝命侍中黃香銘之曰:『古典務農,雕鏤 傷民,忠在竭節,義在修身』。」事見《黃香集》。
《玉海》:「班固作燕然山銘勒石。」
《李尤集序》曰:「尢好銘讚,門階戶席,莫不有銘。」
《晉書張載傳》:「載字孟陽,安平人也。父收,蜀郡太守。載 性閑雅,博學有文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經劍閣。載 以蜀人恃險好亂,因著銘以作誡曰:『巖巖梁山,積石 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 彭碣,高踰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 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 往漢,開自有晉。秦得百二,併吞諸侯;齊得十二,田生 獻籌。矧茲狹隘,土之外區,一人荷戟,萬夫沬趄,形勝 之地,非親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河山之固,見屈 吳起。洞庭孟門,二國不祀。興實在德,險亦難恃。自古 及今,天命不易,憑阻作昏,尟不敗績。公孫既沒,劉氏 銜璧。覆車之軌,無或重跡。勒銘山河。敢告』。」梁益州刺 史張敏見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鐫之於劍 閣山焉。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石勒命徙洛陽晷影於襄 國,列之單于庭,銘佐命功臣三十九人於石函,置於 建德前殿。」
《水經注》:赫連龍昇七年,於奢延水之北,黑水之南,遣 將作大匠梁公叱於阿梨改築大城,名曰統萬城。蒸 土加功,雉堞雖久,崇墉若新。並造五兵,器銳精利,乃 咸百鍊,為龍雀大鐶,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 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 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甚珍之。」
《南史伏曼容傳》:「曼容字公儀,昇明末為南海太守,至 石門,作《貪泉銘》。」
《梁書陸倕傳》:「倕遷驃騎臨川王東曹掾,是時禮樂制 度,多所創革。高祖雅愛倕才,乃敕撰新漏刻銘,其文 甚美。遷太子中舍人,管東宮書記。又詔為石闕銘記 奏之。敕曰:『太子中舍人陸倕所製《石闕銘》,辭義典雅, 足為佳作。昔虞丘辨物,邯鄲獻賦,賞以金帛,前史美 談。可賜絹三十匹』。」
《蕭介傳》:「介從父兄洽為通直散騎常侍。洽少有才思, 高祖令製同泰、大愛敬」二寺剎下銘,其文甚美。 《陳書陸琰傳》:「琰直嘉德殿學士,世祖聽覽餘暇,留心 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製刀銘,琰援 筆即成,無所點竄。世祖嗟賞久之,賜衣一襲。」
《唐書太宗本紀》:「太宗幸河北觀砥柱,因勒銘於上,以 陳功德。」
《崔融傳》:「融字安成,齊州全節人。擢八科高第,累補宮 門丞、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選侍讀典東朝章 疏。武后幸嵩高,見融銘啟母碣,歎美之。及已封,即命 銘朝覲碑,授著作佐郎。」
《馬燧傳》:河中平,遷光祿大夫兼侍中,賜一子五品官, 還太原,帝賜《宸扆》《台衡》二銘,以言君臣相成之美。勒 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崔渙傳》:渙博綜經術,長論議。十歲居父喪,毀辟加人, 陸元方異之,起家亳州司功參軍,還調,於是入判者 千餘。吏部侍郎嚴挺之施特榻試《彝尊銘》,謂曰:「子清 廟器。故以此相命。」
《蕭俛傳》:俛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嘗詔俛撰王承宗先 銘,俛奏:「承宗比不臣,迷而後復,臣不忍稱道其先。又 辭成當有餉謝,拒之則非朝廷撫納意,受之臣,誼不 當取。」帝善而止。
《李興傳》:「興有孝行,柳宗元為作《孝門銘》。」
《全唐詩話》:萬歲通天元年,鑄九鼎成,置於東都明堂 之庭,後自製《曳鼎歌》,令曳鼎者唱和。開元二年,太子 賓客薛謙光獻《東都九鼎銘》,其《蔡州鼎銘》,武后所製。 文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 光宅,域內雍熙。上元降靈,方建隆基。」紫薇令姚崇奏 曰:「聖人啟運,休兆必彰,請宣付史館。」〈明皇御名已兆於此〉 《玉海》:「魏徵有《醴泉銘》。」
《山堂肆考》:「唐節去官,家於崖下,號丹崖翁。元結甚重 之,作《丹崖翁詩》及銘。」
辟寒開元時,高太素隱商山,起六逍遙館,各製一銘, 其三為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金鑼騰 空,映簷白醉。」嘗取「白醉」二字以銘閣。
《五代史楚世家》:「馬希範,殷第四子也。溪州刺史彭士 然率錦、獎諸蠻攻灃州,希範遣劉勍、劉全明等以步 卒五千擊之,士然大敗。勍等攻溪州,士然走獎州,遣 其子師暠率諸蠻酋降於勍。溪州西接牂、牁兩林,南 通桂林、象郡。希範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李皋銘之。」 於是南寧州酋長莫彥殊率其本部十八州,都雲酋 長尹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牁張萬濬率其夷、 播等七州皆附於希範。
《十國春秋·楚文昭王世家》:王素稱漢馬援後裔,效伏 波將軍故事,以銅五千斤鑄柱,立之溪州。柱高丈二 尺,入地六尺,命學士李弘皋銘之,勒誓狀於上。 《吳汪少微傳》:少微常於順義元年撰《歙硯銘》云:「松操 凝煙,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間四絕。」
《南唐後主紀》:先是元宗保大中,伏龜山圮得石函,長 二尺,廣八寸,中有鐵銘云:「惟天監十四年秋八月,葬 寶公。於是。」銘有引曰:「寶公常為偈大字書於板,用帛 羃之。是時名士陸倕、王鈞、姚察而下,皆莫知其旨。或 問之,云:在五百年後。」至卒乃歸,其銘同葬焉。銘曰:「莫 問江南事,江南自有馮。乘雞登寶位,跨犬出金陵。子 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鄰家道闕,隨虎遇明徵。」其 字皆小篆,體勢完具,徐鉉、徐鍇、韓熙載皆不能解。及 後主降宋,好事者謂後主生於丁酉,又辛酉年襲位, 即乘雞也。開寶甲戌歲,宋師圍金陵,是「跨犬」也。當圍 城時,曹彬營其南,是子建也。潘美營其北,是安仁也。 厥後吳國忠懿王舉國入覲,即東鄰也。「家道闕」,意無 錢也。「隨虎」遇戊寅也。又忠懿王小字虎子。一時以為 絕解。
《宋史郭承祐傳》:「承祐字天錫,娶舒王元偁女,授西頭 供奉官。仁宗為皇太子,承祐補左清道率府率、春坊 左謁者。真宗為玉石小牌二,勒銘以戒飭之。」
《王氏談錄》:皇祐中,上令少府作嘉量公稽永制度,參 以周、漢,既成,自篆刻銘。奏御,藏於內府,詔在集中。 《畫墁錄》:神宗於崇政殿設二十四庫,以儲金帛。親製 庫銘,其略曰:「昔在前朝,獫狁孔熾。嗟予小子,其承」雲 雲。諸分置作院。
《欒城遺言》:「東坡幼年作《卻鼠刀銘》,公作《缸硯賦》,曾祖 稱之,命佳紙修寫裝飾,釘於所居壁上。」
《玉海》,宋范堯夫作《布衾銘》。
陸游作《司馬公布被銘》。
《揮麈三錄》:洪景伯兄弟應博學宏詞,以《克敵弓銘》為 題,洪惘然不知所出。有巡鋪老卒睹於案間,以問洪 云:「『官人慾知之否』?洪笑曰:『非爾所知』。卒曰:『不然。吾本 韓世忠太尉之部曲,從軍日,目見有人以神臂弓舊 樣獻於太尉,太尉令如其制度製以進御,賜名克敵』」, 並以歲月告之。洪盡用其語,首雲「紹興戊午五月大 將」云云,主文大以驚喜。是歲遂中科目,若有神助焉。 此蓋熙寧中西人李宏中創造,因內侍張若水獻於 裕陵者也。
《桯史》張紫巖,謫居十五年,憂國耿耿,不替昕夕。適權 姦新斃,時宰恃虜好而不固圉。紫巖方居母喪,上疏 論事,朝廷以為狂,復詔居零陵。一日慨然作幾間丸 墨並常支筇竹杖二銘以寓意。墨之銘曰:「存身於昏 昏,而天下之理因以昭昭,斯為瀟湘之寶,予將與之 歸老而逍遙。」杖之銘曰:「用則行,舍則藏,惟我與爾。危 不持,顛不扶,則焉用彼?」或錄以示當路,大怒,以為諷 己。將奏之,會病卒不果。他日陳正獻俊卿為《孝皇》誦 之,摘其一銘書於御杖焉。
《元史楊桓傳》:「桓為太史院校書郎,奉敕撰儀表銘、曆 日序,文辭典雅,賜楮幣千五百緡,辭不受。」
《輟耕錄》:翰林學士盧疏齋先生摰,字處道,涿郡人。坐右銘大書一「天」字,其下細注六字云:「『有記性,不急性』。可謂知畏天者矣。」
鎮國上將軍、福建宣慰使費敏公榕,余內子之曾大 父也。吳興人,今著籍松江之上海。器度弘厚,不以富 貴驕人,輕財好施,勇於為義,人皆稱曰費佛子。陵陽 牟先生瓛撰《墓誌銘》,載其事甚詳。家之量衡無二致, 刻銘於斛之四面曰:「出以是,入以是,子孫永如是。」推 此則真古仁人之用心者矣。內子之大父良顯侯拱 辰,父昭武大將軍雄,皆世守其業,克不墜先志雲。 《憲章類編》:「永樂八年二月,上親征本雅失里,車駕發 北京。夏四月,車駕次擒胡山,製銘刻石曰:『瀚海為鐔, 天山為鍔。一掃胡塵,永清沙漠』。」
《明紀》:「宣德七年,親製翰林院銘。」
銘部雜錄
編輯晉陸機《文賦銘》:「博約而溫潤。」
《雲仙雜記》:元針子得石斧銘曰:「天雷斧,速文步,敲石 柱。」子如其言,詩如蒸雲,千步千首。
《青箱雜記》:《考工記》:栗氏掌攻金,其量銘曰「時文思索。」 故今世攻作之所號文思院。
《捫虱新話》:柳子厚《壽州安豐縣孝門銘》,自壽州刺史 臣承思而下,蓋序也。以表為序,亦文之一體也。而徐 鉉所編《文粹》,乃錄銘於前,而於題下註云:並壽州刺 史表於銘後,以附見焉。此鉉之陋也。《高唐神女賦》自 「玉曰唯唯」以前皆賦也,而蕭統謂之序。東坡嘗笑其 陋,若鉉者,又何足笑之。
《畫墁錄》:吾家舊畜鏡,傳為楊妃故物,徑尺許,厚七分, 背文精古,有銘,其略曰:「粉壁交映,珠簾對看。潛窺聖 淑,灑則常端。」聖淑字名少空,有並後之象,明皇八月 五日生也。始置誕節名千秋方鎮進鏡,若紫絲承露 囊,此幾是邪。
《芥隱筆記》:東坡《宸奎閣碑銘》:「巍巍仁皇,體合自然,神 曜得道,非有師傳。」蓋出《八師經》,「吾今自然神曜得道, 非有師也。」
《春渚紀聞》:魏武都鄴,築三臺以居,銅雀其一也,最為 壯麗。後世耕者得其瓦於地中,好事者斷以為研,號 為奇古。歐陽文忠公嘗得於謝景山,作歌以酬之者 是也。魏武既破袁紹於冀州,紹死,逐其子譚於南皮, 築臺以候望其軍,而名曰「袁候臺。」魏文帝與吳質從 容遊集於南皮,亦築臺以居,名「讌友。」至今南皮有二 臺,故址在焉。人有得其遺瓦,形製哆大,擊之鏗然有 聲。吾之子薳取其斷缺者,規以為研,其堅於鐵石,競 屢敗。工斷之具,僅能窳之,而特潤緻發墨可用。知昔 人創物製器,雖甚微者,皆所不苟,非若後世之簡陋 也。此先君所序而薳銘之曰:「方崢嶸煥奕於一時之 盛兮,詎知夫隆棟必傾,而華榱終折。」洎毀擲埋委於 千載之下兮,孰期乎澡澤薦藉,而參夫文之。而銘之 曰:「鑄金為觚,提攜顛倒。持指之宜,發於隱奧。寒暑燥 濕,不改其操。君子寶之,庶幾允蹈。」
永嘉林叔睿所藏端石馬蹄樣,深紫色,厚寸許,面徑 七八寸,下有《鄭魁銘》詩,隸字甚奇,云:「仙翁種玉芝,耕 得紫玻璃。磨出海鯨血,鑿成天馬蹄。潤應通月窟,洗 合就雲溪。常恐魍魎奪,山行亦自攜。」硯之妙美,盡於 銘詩,而末句所寄旨哉!
《學齋》《呫嗶》鳳州「遁跡」山有。〈闕〉家崖。景德二年,軍人楊 忠忽入一洞穴,穴中有石匣而架一座鏡,圍五寸,背 鑄水族回環,有銘三十二字,曰:「煉形神冶,瑩質良工。 當眉寫翠,對臉傅紅。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綺窗繡幌, 俱涵影中。方取鏡而聞後有風雨聲。既出穴,鏡存而 匣已爛矣。」詳其文,乃是妝鏡,不知何代之物,而文義 甚佳。惜其不見於文集,而獨見於《郡志》,故傳錄之,以 補「款識」之一雲。
《容齋續筆》:「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太宗皇帝書此以賜郡國,立於廳事之南,謂之戒石 銘。」按成都人景煥有《野人閒話》一書,乾德三年所作。 其首篇《頒令箴》載蜀王孟昶為文頒諸邑云:「朕念赤 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 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移。無令侵 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 資。朕之賞罰,固不踰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 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凡二十四句。昶區 區愛民之心,在五季諸僭偽之君為可稱也。但語言 皆不工,惟經表出者詞簡理盡,遂成王言,蓋詩家所 謂奪胎換骨法也。
《容齋三筆》:三代鐘鼎彝器存於今者,其間款識,唯「眉 壽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之語,差可辨認,餘皆茫昧 不可讀,談者以為古文質朴固如此,予竊有疑焉。商周文章,見於《詩》《書》三盤五誥,雖詰曲聱牙,尚可精求 其義,他皆坦然明白,如與人言。自武王丹書諸銘外, 其見於經傳者,如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正考父鼎銘》曰: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俛,循牆而走,亦莫余敢 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栗氏量銘曰:「時文思索, 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茲器維則。」 《祭射侯》辭曰:「惟若寧侯,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屬於王 所,故抗而射女。」《衛禮》至銘曰:「余掖殺國子,莫余敢止。」 《孔悝鼎銘》曰:「八月丁亥,公假於太廟。公曰:『叔舅,乃祖 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隨難於漢陽,即宮於 宗周,奔走無射,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乃考文叔,興舊嗜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家, 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汝銘,若纂乃考。 服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於烝鼎彝』』』。」扶 風《美陽鼎銘》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賜爾鸞旂,黼黻 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此諸 銘未嘗不粲然,何為傳於今者,艱澀無緒乃爾。漢去 周未遠,武、宣以來,郡國每獲一鼎,至於薦告宗廟,群 臣上壽。實憲出征南單于,遺以古鼎,容五斗,其銘曰: 「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憲。」乃上之。蓋以 其難得故也。今世去漢千年,而寶器之出不可勝計, 又為不可曉已。武帝獲汾陰雎上鼎,無款識,而備禮 迎享;宣帝獲《美陽鼎》,下群臣議。張敞乃以有款識之 故絀之,又何也?
《貴耳集》:叔向曰:「有《讒鼎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 日不悛,其能久乎』?」服虔曰:疾讒之鼎,《明堂位》曰崇鼎。 一云:「讒者地名,鑄於甘讒之地。」
《野客叢談》,《避暑錄》載韓玉汝家有王莽銅枓,狀如勺。 以今尺度之,長一尺三寸,其柄有銘曰:「大官乘輿,十 湅銅枓,重三斤九兩。新始建國,天鳳上戊六年十二 月,工遵造史臣閎、掾臣岑、掌旁丞臣弘、令臣栩第二 十六枓食器。」其文如此。又觀《隸釋》載新莽《候鉦銘》:「候 鉦重五十來斤,新始建國,地皇上戊二年,古工二晦 造嗇夫放守史,凡掾,太守、左丞、守、令、嘉掌共上大夫。」 〈闕二字〉「省,其文意亦如此。二銘甚相類。考《新莽傳》,建國 八年改天鳳,天鳳六年改地皇。」莽自以土行,故以戊 子代甲子為六旬之首,冠用戊子為元日,是以每年 有上戊之文。案天鳳四年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 斗。威斗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 勝眾兵既畢,令司命負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其用 如此。後劾孔仁亦曰:「右杖威節,左負威斗」玉,汝家所 藏僴枓,正此物也。觀制度亦相似,第尺寸差殊耳。前 後所製,固自不同。又觀《南史》,有人開元武湖於古冢 上得一銅斗,有柄。文帝以訪朝士,何承天,謂此亡新 威斗,莽三公,亡者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時三公 居江左者惟甄邯,必邯之墓。俄啟蒙又得一斗,復有 石銘「大司徒甄邯之墓」,人皆服其博識。又知當時威 斗有以賜大臣者如此,候鉦無所考據。然不觀《候鉦 銘》,無以驗銅枓為真新莽物也。《候鉦銘》雲「重五十來 斤」,「來」字上加一點,是「桼」字。古人七字有如此借用者, 因知北齊文宣以七為桼,而誅弟上黨王渙,其指亦 有自。
《瑯嬛記》:姚子貰字歆孟,陳郡人,有寶鏡,背銘云:「鏡焉 作自上方,銅焉產自丹陽,觀其寶,觀其藏,延年益壽, 樂且康芳。」名寶鏡,俱未央。
《丹鉛總錄》:《博古圖》載周司寇匜銘五句二十字,其辭 曰:「作司寇匜,用造用歸。維之百寮,考之四方,求之祜 福。」其文極古雅,當表出之。
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文字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 詩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戴天讎。山河割據 三分國,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堂嚴劍珮,人間刁 斗見銀鉤。空餘諸葛《秦州表》左祖,何人復為劉 銷夏?」唐元結《吾亭銘》云:「浯溪之口,有異石焉,高六十 餘丈,周迴四十餘步,面在江口,東望峿臺,北臨大淵, 南枕浯溪,吾亭當乎石上,異木夾戶,疏竹傍簷,瀛洲 言無,由此可信若在亭上。目所厭者,遠山清川;耳所 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寒日,方暑厭者清風。」於戲! 厭,不厭也。厭猶愛也。命曰吾亭,旌獨有也。銘曰:「功名 之位,貴得茅土;林野之客,所耽水石。年將五十,始有 吾亭。愜心自適,與世忘情。」亭傍石上,篆刻此銘 辟寒。《司馬溫公布被銘》,陸務觀二十時作,銘云:「公孫 丞相布被,人曰詐,司馬丞相亦布被,人曰儉。布被可 能也;使人曰儉不曰詐,不可能也。」
《妮古錄》:宋高宗建炎間,以所常用之硯賜綦崇禮,硯 上刻御書銘曰:「操觚濡墨兮中有殺生。造次必思兮 令世可行。」
《太平清話》:張飛不獨有八分書《刁斗銘》,又有《流江縣 紀功題名》云:「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 於八濛,立馬勒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