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058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五十八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五十八卷目錄

 河圖洛書部總論四

  元胡一桂啟蒙翼傳河圖洛書圖說 圖書數之原 劉牧易置圖書之

  疑 劉牧指參伍以變為四十五數之疑 歐公圖書怪妄之疑

  董真卿周易會通河圖洛書纂註

  熊朋來經說河圖洛書 河圖中天數二十有五即洛書 易中兼有河圖洛書

  明王褘集洛書辯

  徐在漢易或天一地二章

 河圖洛書部藝文一

  天皇伏犧氏皇策辭

  五行志贊         漢班固

  原道           梁劉勰

  神龜負圖出河賦      唐裴度

  河圖洛書義       宋王安石

  書河圖洛書後        朱熹

  大易緝說序        元王履

  龍馬負圖賦         趙森

  前題            魯貞

  前題            李翼

 河圖洛書部藝文二

  感興詩          宋朱熹

 河圖洛書部紀事

 河圖洛書部雜錄

經籍典第五十八卷

河圖洛書部總論四

編輯

元胡一桂啟蒙翼傳

編輯

《河圖洛書圖說》

編輯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 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此統 論《河圖》洛書也。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 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 化而行鬼神也。」此專明《河圖》之數也。古今言數學者, 蓋始於此。天地間只有一十數,衍而為百千萬億之 無筭者,此十之積也。十數又只始於一數,自二至十, 皆此一之積也,一之上更有何物理而已矣,此所謂 「《易》有太極」是也。太極之理,雖超乎數之外,而實行乎 數之中也。自天一至地十,細積之,已自具天地五十 有五之數。一與二為三三與三為六六與四為十十與五為十五十五與六為二十一二十一 與七為二十八二十八與八為三十六三十六與九為四十五四十五與十為五十五數備矣其下 文,不過申明此十數而已,天地人物,古往今來,萬事 萬變,與夫鬼神之情狀,皆在此數包羅中矣。今以圖 觀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 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 成之。然天一生水,必待地六而後成;以至天五生土, 必待地十而後成者,以五行之生,皆不能離乎中五 之土,以成形質。天一生水矣,水非土,則原泉從何出? 故一得五則成六,是地六成之也。地二生火矣,火非 土,則歸宿於何所?故二得五則成七,是天七成之也。 天三生木矣,木非土,亦無所培植,故三得五則成八, 是地八成之也。地四生金矣,金固土之所滋長,故四 得五則成九,是天九成之也。天五生土矣,生而必成, 則積之深厚,故五得五則成十,是地十成之也。一二 三四五者,生之之序也。六七八九十者,皆因五而後 得,非真藉六七八九十之數以成之也。春屬木,居東 方而三八生成,木在東,在十干則為甲乙,十二支則 為寅卯,在人則為五臟之肝。夏屬火,居南方而二七 生成,火在南,在「十干則為丙丁,十二支則為巳午,在 人則為五臟之心。」秋屬金,居西方,而四九生成,金在 西,在十干則為庚辛,十二支則為申酉,在人則為五 臟之肺。冬屬水,居北方而一六生成,水在北,在十干 則為壬癸,十二支則為亥子,在人則為五臟之腎。「四 季屬土,居中宮而五十生成,土在中,在十干則為戊」 己,十二支則為辰戌丑未,在人則為五臟之脾。若配 以五常,則東屬仁,南屬禮,西屬義,北屬智,中宮屬信, 而貫乎四者。五行,質具於地,氣行於天。以質言,則曰 水火木金土,取天地生成之序也;以氣言,則曰木火 土金水,取春夏秋冬運行之序也。故圖之左旋,自東 而南,南而中,中而西,西而北,合四時之序焉。此圖不 過龍馬負之出於河爾,而數之所具包括如此,其可 以人力彊為也哉!

《易大傳》雖以《河圖》與《洛書》並言,卻未嘗明言《洛書》之 數,如所論《河圖》之詳者。今以《洛書》觀之,其為數也,一 居北,六居西北,三居東,八居東北,五居中,與《河圖》之 位數合。至於九自居南,四自居東南,七居西,二自居 西南,二方之數,視《河圖》實相易置焉何哉?朱子謂陽不可易,而陰可易,其義精矣。愚又自其粗者觀之,蓋 圖書之數雖不相襲,然而天地間東西南北,中不過 一水火木金土之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不過 一水火木金土之數。自二圖並觀,《河圖》五行之數,各 協五方之位,《洛書》之數三同而二異焉,其居中者不 可易矣。縱使東北二方之數相易,亦不過有相生而 無相剋。至西南二方之數相易,則金乘火位,火入金 鄉,有相克制之義焉。此造化所以必易二方之數者, 正以成其相剋之象也。自二方既易之後,書皆右轉 相剋,北方一六水,克西方二七火;西方二七火,克南 方四九金;南方四九金,克東方三八木;東方三八木, 克中央五土,五土復克北方水焉。若使東北二方之 數亦易,非但無相剋之象,又且於右轉之序紊其位 次,而無復自然之法象矣。此造化之所以巧妙也。《河 圖》主左旋相生,《洛書》主右轉相剋,造化不可無生,亦 不可無克。不生則或幾乎熄,不克則亦無以為之成 就也。五行相剋,子必為母報。讎如土克水,水之子木 又克土,水克火,火之子土又克水,火克金,金之子水 又克火,金克木,木之子火又克金,木克土,土之子金 又克木,其循環相剋,亦無已焉。今有人忘父母之大 讎而不報者,可以觀諸此矣。或曰:「克有必報,而生未 之酬」,何也?蓋生者,理之常,數之順。如天之生物,本無 求於報,而受生者固亦不屑屑以報為事,其《河圖》之 謂乎!克者理之變,數之逆,為受克之子者,豈容坐視 而不報哉?其《洛書》之謂乎?體常盡變,則子必為母報 讎,乃造化自然之象,人事當然之理,而不可易者也。 至於中央視《河圖》,惟有五而無十,然一九二八三七 四六之合環而向之,未嘗無十焉,正造化之妙處。合 圖書之數悉計之,為數者百,如犬牙之相制,牝牡之 相銜,其巧又有如此者。

蓋嘗論之,《河圖》雖授羲以畫八卦,竊意伏羲見是圖 奇耦之數,卦便可畫,初非規規然模倣其方位與數 也。卦畫既成,隱然自與圖之位數合。《洛書》雖雲授禹 以敘九疇」,然九疇自初一五行之外,次二五事以下, 與《洛書》之位數初不相關。今合二圖以觀先後天之 《易》,且以伏羲先天八卦,乾兌生於老陽之四九,離震 生於少陰之三八,巽坎生於少陽之二七,坤艮生於 老陰之一六,其卦未嘗不與《洛書》之位數合。文王後 天八卦,坎一六水,離二七火,震巽三八木,乾兌四九 金,坤艮五十土,其卦未嘗不與《河圖》之位數合。所以 然者,豈伏羲之時,圖書既皆並出,《禮緯》亦曰:「伏羲德 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伏羲則 以畫卦,其後天復以錫禹邪?九疇蓋亦本《洛書》九數 也。二圖精奧,朱子備見《啟蒙》,先人《通釋》詳矣。今姑就 其粗者與夫一二未發之要者講之,然後進於《啟蒙》, 亦易易也。

《圖書數之原》

編輯

《河圖》《洛書》為作《易》而出也。《河圖》自一至十,為數五十 五;《洛書》自一至九,為數四十五,合之為數者百,蓍策 大衍為用易而生也。王道得,則其叢生滿之數亦百, 可當大衍之數者二。則作《易》與用易之不外乎數者, 非出於聖人之私意也,天也。故圖書位數,隱然與羲 文之卦合,而揲蓍掛扐之數所以定卦爻;過揲之數 所以定乾坤之策而當期之日,合二篇之策而當萬 物之數也。或曰:「數固不能相通歟?」曰:「圖書不過列數 之文以發聖人之獨知而已。」蓍則真可執持分合進 退以求卦,故不同也。然圖書虛中之外,其餘九六七 八可以畫卦,蓍策用全用半之後,亦視九六七八以 別陰陽之老少,二者初未嘗不同也。

《劉牧易置圖書之疑》

編輯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安國、劉向父 子、班固、關子明、陳希夷、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為 《洛書》。至劉牧乃以己意易置以九為圖,十為書,託言 出於希夷,與諸儒舊說不合,而不知希夷《龍圖序》固 自以十數為《河圖》也。宋藝文志亦載今觀劉牧云:「《河圖》《洛書》 皆出於羲皇之世。《龍圖》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 縕縱橫,合天地自然之數;《洛書》則唯列五行生成之 數而已。伏羲但則圖畫卦以垂教,而《洛書》五行之數 未顯,故禹更陳五行而顯九類也。」又曰:「《洛書》之出已 久,累聖但相師,其數未著於《典墳》,至大禹方敘而演 之。」劉牧易置圖書大意,不過如此。且牧以為圖書皆 出於伏羲之世,固自不妨,但既謂出伏羲之世,則當 皆說歸伏羲,取之以作《易》可也。今雲「伏羲獨則九數 之圖以作《易》,而十數之書於《易》無預,卻數千年後待 大禹取之以作範。」若使誠如牧說,則大禹敘疇,乃捨 自然九宮之數而不則卻去,則十數之書不知將九 疇與十數如「何配合?」牧亦可謂臆度無理之妄談矣, 先儒辨之已詳,在所不足惑可也。

平菴項氏亦曰:「姚小彭氏雲,今所傳戴九履一之圖, 乃《易》乾鑿度九宮之法。自有《易》以來,說《易》師未有以 此為《河圖》者,至劉牧方以此為《河圖》,而又以十數之圖為《洛書》,其言不足據也。」

《劉牧指參伍以變為四十五數之疑》

編輯

《河圖》之數,自一至十;《洛書》之數,自一至九,漢儒以來, 相傳如此。朱子本之所以知十為圖,九為「書」者,蓋《大 傳》「天一地二」章,正論自一至十之數,極為詳備。誠以 《易》之作由於是,故詳言之;而言《河》出圖,洛出書,必先 圖而後書者,亦可以知天一地二章當以為《河圖》也。 至於自一至九之數,則《易》未嘗明言。劉牧欲《易》置圖, 書,始指參伍,以變為論。自一至九之數,直指以為《河 圖》,而以十數者為《洛書》,則恐其未然。何則?不應聖人 言五十五數如此其詳,而論四十五數如此其略,又 不言三五,以「參伍」兩字,該四十五數,殆類世間隱語 者,較之天一地二章,何若是之不侔也?所以知其不 可以此當之。又況造化顯自然之數,當先其多而後 其少,先其全而後其略。多而全者,體數也,體數不可 有一之或缺;少而略者,用數也,縱缺而無害。譬則四 肢百骸,一不具不成全體。至於用,則或用手而不用 足,或用目而不用耳,亦可見矣。百數之內,以五十五 為天地體數。即自一至十數以四十五為「天地用數」,用數自一至九 陽數圖而常動也虛《十不用》。陰數方而常靜也必體立而後用行;十 圖九書,義亦昭矣。今讀《易》者,以為聖人皆本圖書以 作《易》,自不妨;蓋先後天卦與圖書合,而十為圖、九為 書,正不必易置也;

《歐公圖書怪妄之疑》

編輯

歐公不信圖書,以為怪妄,又因圖書之疑,並與《繫辭》 不信,以為非夫子作。愚嘗觀溫公《通鑑》,「魏明帝青龍 間,張掖柳谷口水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於川西, 有石馬、鳳凰、麒麟、白虎、犧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之 象。」唐氏曰:「《河圖》《洛書》之說,歐陽永叔攻之甚力。」今觀 此圖,與《河圖》《洛書》亦何以異?惜時無伏羲、神禹,故莫 能通其義,可勝歎哉!愚亦恨不使歐公見之,以祛其 惑也。若夫《繫辭》,乃象數之總括,義理之淵藪。《易》無繫 辭,猶天無日月,人無眼目矣,其可哉!是何歐公無見 於此也。

董真卿周易會通

編輯

《河圖洛書纂註》

編輯

劉氏鑰曰:水陰也,生於天一;火陽也,生於地二,是其 方生之始,陰陽互根,故其運行,水居子位,極陰之方, 而陽已生於子,火居午位,極陽之方,而陰已生於午。 若木生於天三,專屬陽,故其行於春亦屬陽,金生於 地四,專屬陰,故其行於秋亦屬陰,不可以陰陽互言 矣,蓋水火未離乎氣,陰陽交合之初,其氣自有互根 「之妙,木則陽之發達,金則陰之收斂,而有定質矣。此 其所以與水火不同也。」又曰:「圖之一三五七九,皆奇 數陽也。而一三五之位不易,七九之位易者,亦以天 地之間陽動主變故也。然陽於北東則不動,於西南 則互遷者,蓋北東陽始生之方,西南陽極盛之方;陽 主進數,又必進於極而後變也。」

翁氏曰:「《河圖》運行之序,自北而東,左旋相生,固也。然 對待之位,則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 金,克東方三八木,而相剋者,已寓於相生之中。《洛書》 運行之序,自北而西,右轉相剋,固也。然對待之位,則 東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東北方三八木,生 西南方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於相剋之中。蓋造化」 之運,生而不克。則生者無從而裁製。克而不生。則克 者亦有時而間斷。此圖書生成之妙。未嘗不各自全 備也。

熊朋來經說

編輯

《河圖洛書》

編輯

《河圖》洛書之名,自《易大傳》言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言《河圖》數也。三五以 變,言《洛書》數也。言《洛書》者,莫如《易大傳》三五之說,後 儒知有洪範而已,至於其方位,則莫如《大戴禮記明 堂篇》所謂「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者,最為明白。本注 云:「法龜文也。」二九四是其前三位,七五三是中間三 「位,六、一、八是尾後三位。」漢儒所說龜文可証者,莫如 《大戴禮經注》之言。大抵圖書之說,至宋始詳,其源發 於希夷,而劉牧亦從范諤昌傳希夷之學,其紊亂圖 書,特錯互言之,以祕其術爾。《易本義》《啟蒙》雖改正「十」 為《河圖》,「九」為《洛書》,而朱氏之門於其他文字間有未 經改正處,後儒猶或執劉牧舊說為是,反以所改正 為不然者。案劉牧字長民,衢州人。其書有《易數鉤隱 圖》,頗穿鑿詭祕。有《河圖》《四象圖》,自以為元妙,卻是「十 為《河圖》」矣。牧之說不當自為異同。觀其所作《河圖》《四 象》及《大衍》等圖,則學者宜守朱、蔡。改定十為圖,九為 書,證於《大戴禮明堂篇》經注龜文方位,可無疑矣。

《河圖中天數二十有五即洛書》

編輯

《洛書》即是《河圖》中天數二十有五圖,所以《顧命》但言 《河圖》,《論語》但言「河不出圖」,《禮運》但言「河出馬圖」,皆不 言《洛書》者,《洛書》在河圖中也。近年虛齋趙氏嘗作天 數地數二圖,不知天數圖即《洛書》,上官氏嘗以《河圖衍為十圖,其第五圖即《洛書》,第六圖即地數三十圖, 而東西南北易位,以仰承五圖,陽順轉,陰逆轉也。彼 蓋以陰陽家三白飛宮之例,布十於九,抽添而求之 爾。五六天地之中數,五為天心,縱橫八面,皆三五之 數;六為地心,縱橫八面,皆三六之數。其餘八圖則不 能縱橫八面皆合,不若五六兩圖之自然。今只以天 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各為一圖,見得《河圖》乃其全 體總圖也。天數二十有五圖,自然金火易位。地數三 十圖,自然水土易位。天數圖自然缺十,故《洛書》言疇, 則自一至九。地數圖自然缺一,故《洛書》言用,則自二 至十。邵子所謂陰無一,陽無十也。《河圖》者,五行之全 體,至《洛書》入用,必有易位處,以見造化發用即如此。 卦爻變動處,占者於此取用焉。天用莫如金火日月 是也,地用莫如水土「山川」是也。陰陽家「水土同生申 旺子」,亦是《河圖》《洛書》中已具此理。書不盡言,圖不盡 意。上官氏十圖,以地數圖易置四方之位,如測景占 象,以天地盤逆順相求,不如但以天數、地數為正面 圖,天數圖即《洛書》也。

《易中兼有河圖洛書》

編輯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中。蓋兼取於 圖書矣。後儒直以《易》為河圖,範為《洛書》,遂使圖書體 用二致。至謂伏羲得其圖,禹得其書;至謂《洪範》中幾 十字為龜文,固哉,其言圖書也,如《大傳》所謂「參伍以 變,錯綜其數」,乃夫子發明《洛書》之數。參者三而數之, 伍者五而數之,錯者交而互之,綜者總而絜之,即《洛 書》之數,而易用之以變;易所以成天地之文、定天下 之象者也;故聖人於《易》,以圖書並言之;

明王褘集

編輯

《洛書辯》

編輯

《洛書》,非洪範也。昔箕子之告武王曰:我聞在昔,鯀垔 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𢌿洪範九疇,彝倫攸 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 敘。」初不言《洪範》為《洛書》也。孔子之繫《易》曰:「河出圖,洛 出書,聖人則之。」未始以《洛書》為《洪範》也。蓋分圖、《書》為 《易》《範》,而以《洪範》九疇合《洛書》,則自漢儒孔安國、劉向、 歆諸儒始其說,以謂「《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 河,負圖其背,其數十,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 治水時,神龜出洛,負文其背,其數九,禹因而第之,以 定九疇。」後世儒者以為九疇帝王之大法,而《洛書》聖 言也,遂皆信之,而莫或辯其非。然孰知《河圖》《洛書》者, 皆伏羲之所以作《易》,而《洪範》九疇,則禹之所自敘,而 非《洛書》也。自今觀之,以《洛書》為《洪範》,其不可信者六。 夫其以《河圖》為十者,即天一至地十也。《洛書》為九者, 即初一至次九也。且《河圖》之「十」,不徒曰自一至十而 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位在北,故一與六皆居北, 以水生成於其位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火位在南, 故二與七皆居南,以火生成於其位也。東西中之為 木金土,無不皆然。至論其數,則一三五七九,凡二十 五,天數也,皆白文而為陽、為奇;二四六八十,凡三十, 地數也,皆黑文而為陰、為偶。此其陰陽之理,奇偶之 數,生成之位,推而驗之,於《易》無不合者,其謂之《易》宜 也。若《洛書》之為《洪範》,則於義也何居?不過以其數之 九而已。然一以白文而在下者指為五行,則五行豈 有陽與奇之義乎?二以黑文而在左肩者指為五事, 則五事豈有陰與偶之義乎?「八政、皇極、稽疑、福極」,烏 在其為陽與奇?「五紀」、「三德、庶徵」,烏在其為陰與偶乎? 又其為陽與奇之數二十有五,為陰與偶之數二十, 通為四十有五,則其於九疇何取焉?是故陰陽奇偶 之數,《洪範》無是也,而徒指其名數之九以為九疇,則 《洛書》之為《洛書》,直而列之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足矣,奚必黑白而縱橫之積為四十五,而效《河圖》之 為乎?此其不可信者一也。且《河圖》《洛書》所列者數也, 《洪範》所陳者理也。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五事參 五行,天人之合也。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也。五紀 者,天之所以示乎人也。皇極者,人君之所以建極也。 三德者,治之所以應變也。稽疑者,以人而聽於天也。 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福極者,人感而天應之也。」 是則《九疇》之自一至九,所陳者三才之至理,而聖人 所以參贊經綸,極而至於天人證應禍福之際,以為 治天下之法者也。其義豈在數乎?豈如《易》之所謂天 一地十者,中含義數,必有圖而後明,可以索之無窮, 推之不竭乎?漢儒徒見《易繫》以《河圖》與《洛書》並言,而 《洛書》之數九,遂以為九疇耳。審如是,則《河圖》之數十 也,伏羲畫卦,何為止於八乎?此其不可信者二也。先 儒有言:「《河圖》之自一至十,即《洪範》之五行,而《河圖》五 十有五之數,乃九疇之子目。夫《河圖》固五行之數,而 五行特九疇之一耳。信如斯,則是復有八《河圖》而後 九疇乃備也。若九疇之子目,雖合《河圖》五十有五之 數,而《洛書》之數乃止於四十有五。使以《洛書》為九疇, 則其子目已缺其十矣。本圖之數不能足,而待他圖 以足之,則造化之示人者,不亦既疏且遠乎?而況《九疇》言理不言數。故《皇極》之一不為少,庶徵之十不為 多,三德之三不為細,《福極》之十一不為鉅。今乃類而 數之,而幸其偶合五十有五之數,使《皇極》儕於庶徵 之恆。請幫助識別此字。恆雨,六極之憂貧惡弱,而亦備一數之列,不 其不倫之甚乎!且其數雖五十有五,而於陰陽奇偶 方位將安取義乎?此其不可信者三也。班固《五行志》 舉劉歆之說,以「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極」六十五字 為《洛書》之本文,以本文為禹之所敘則可,以為龜之 所負而列於背者則不可。夫既有是六十五字,則九 疇之理與其次序,亦已粲然明白矣,豈復有白文二 十五,黑文二十,而為戴履、左右肩足之形乎?使既有 是六十五字,而又有是四十五數並列於龜背,則其 為贅疣,不亦甚乎?此其不可信者四也。且箕子之陳 九疇,首以鯀垔洪水。發之者,誠以《九疇》首五行,而五 行首於水,水未平則三才皆不得其寧,此彝「倫之所 以為斁也。水既治,則天地由之而立,生民由之而安, 政化由之而成,而後九疇可得而施,此彝倫所為敘 也。彝倫之敘,即九疇之敘」者也。蓋《洪範》九疇,原出於 天,「鯀逆水性,汨陳五行,故帝震怒,不以𢌿之。禹順水 性,地平天成,故天以錫之」耳。先言「帝不𢌿鯀」,而後言 「天錫禹」,則可見所謂𢌿、所謂錫者,即九疇所陳,三才 之至理,治天下之大法,初非有物之可驗,有跡之可 求也。豈曰治水之後,天果錫禹神龜而負夫疇乎?仲 虺曰:「天乃錫王勇智」,《魯頌》曰:「天錫公純嘏」,言聖人之 資質,天下之上壽,皆天所賦予,豈必有是物而後可 謂之錫乎?使天果因禹功成,錫之神龜以為瑞,如《簫 韶》奏而鳳儀,「《春秋》作而麟至。」則箕子所敘,直美禹功 可矣,奚必以鯀功之不成先之乎?此其不可信者五 也。夫九疇之綱,禹敘之,猶羲文之畫卦也;而其目箕 子陳之,猶孔子作彖象之辭以明《易》也。武王訪之,猶 訪太公而受丹書也。天以是理錫之禹,禹明其理而 著之疇,以垂示萬世,為不刊之經,豈有詭異神奇之 事乎?鄭康成據《春秋緯》文,有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 以流坤吐地符。」又云:「河龍圖發,洛龜書感。」又云:「《河圖》 有九篇,《洛書》有六篇。」夫聖人但言圖書出於河、洛而 已,豈嘗言龜龍之事乎?又烏有所謂九篇六篇者乎? 孔安國至謂「天與禹,神龜負文而出」,誠亦怪妄也已。 人神接對,手筆粲然者,寇謙之、王欽若之天書也,豈 所以言聖經乎?此其不可信者六也。然則《洛書》果何 為者也?曰:《河圖》《洛書》,皆天地自然之數,而聖人取之 以作《易》者也,於《洪範》何與焉?群言淆亂,質諸聖而止。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者,非聖人之言歟?我以聖 人之言而斷聖人之經,其有弗信者歟?劉牧氏嘗言: 「《河圖》《洛書》同出於」伏羲之世,而河南程子亦謂聖人 見《河圖》《洛書》而畫八卦,吾是以知孔安國、劉向、歆父 子、班固、鄭康成之徒,以為《河圖》授羲,《洛書》錫禹者,皆 非也。或曰:「《河圖》之數,即所謂天一至地十」者,固也;《洛 書》之數,其果何所徵乎?曰:《洛書》之數,其亦不出於是 矣。是故朱子於《易學啟蒙》蓋詳言之。其言曰:「《河圖》以 五生數合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 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 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中為主 而外為客,故《河圖》以生居中而成居外;正為君而側 為臣,故《洛書》以奇居正而偶居側。」此朱子之說也。而 吾以謂《洛書》之奇偶相對,即《河圖》之數散而未合者 也;《河圖》之「生成相配」,即《洛書》之數合而有屬者也。二 者蓋名異而實同也,謂之實同者,蓋皆本於天一至 地十之數;謂之名異者,《河圖》之十,《洛書》之九,其指各 有在也。是故自一至五者,五行也;自六至「九」者,四象 也;而四象即水火金木也。土為分旺,故不言老少,而 五之外無十,此《洛書》之「所以止於九也。」論其方位,則 一為太陽之位,九為太陽之數,故一與九對也;二為 少陰之位,八為少陰之數,故二與八對也;三為少陽 之位,七為少陽之數,故三與七對也;四為太陰之位, 六為太陰之數,故四與六對也。是則以《洛書》之數而 論《易》,其陰陽之理,奇偶之數,方位之所,若合符節,雖 《繫辭》未嘗明言,然即是而推之,如指諸掌矣。朱子亦 嘗言:「《洛書》者,聖人所以作八卦」,而復曰「九疇並出焉」, 則猶不能不惑於漢儒經緯表裡之說故也。嗚呼!事 有出於聖經,明白可信,而後世弗之信,而顧信漢儒 傅會之說,其甚者蓋莫如以《洛書》為洪範矣。吾故曰: 《洛書》非洪範也。《河圖》《洛書》皆天地自然之數,而聖人 取之以作《易》者也;

徐在漢易或

編輯

《天一地二章》

編輯

天地之數,圖書所以為圖書,即卜筮所以為卜筮也。 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天地之全數,《河圖》得 之以為五十有五,《洛書》得之以為四十有五者也。天 地之數,一時並生,《河圖》《洛書》亦一時並出。《河圖》自一 而至十者,立本而顯諸仁也;《洛書》有九而無十者,趨 時而藏諸用也。一顯一藏,而天地之變化其神矣乎天地之數,始於一,中於五。一一而二,一二而三,一三 而四,一四而五。一之生也,五一而六,五二而七,五三 而八,五四而九,五五而十。五之成也。一生即成參兩, 參兩即成五。一生而天地之萬數俱生矣,五成而天 地之萬數俱成矣。天數一,三五七九為五,地數二,四 六八十為五。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無二,一天五地, 五之為數。天地無二,五五位者,天地之五位也;「相得 有合」者,參天兩地而倚數也。順而數之,一與二、三與 四、五與六、七與八、九與十。逆而數之,十與一、九與二、 八與三、七與四、六與五,皆相得而有合。以言乎《圖》,三 五居中,一不離乎九、六,而四同處其西;二不離乎七、 八,而三同處其東。以言乎《書》,一五居中,一連六對九 而四處其東南。二連七對八而三處其正東。無往非 相得,有合則無往,非參天兩地,亦無往非天五地五。 天數五而五,其五為二十五。地數五而六,其五為三 十。天數五,地數五而十一,其五為五十五。五而十,十 而五,是天地之數,雖五十有五,而所以成終而成始 者,皆五也。「大明終始」,通乎晝夜之道,而知變化以此 成,鬼神以此行矣。蓋鬼神不在變化之外,變化即在 五而十,十而五之中,凡天五地五之消息盈虛,皆變 也。其消息盈虛之際,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則化 也。故《中庸》曰「變則化」,《乾彖傳》曰「乾道變化」,《坤》,《文言》曰 「天地變化」,是變化之道,以乾為主,「順承天而時行」者, 即坤之變化也。凡天數之生成,皆乾道以統坤為變 化;地數之生成,皆坤道以承乾為變化。陰陽合德而 剛柔迭用,鬼神之屈伸往來,即行乎其中,故曰:「成變 化而行鬼神。」孔子曰:「極數知來之謂占。」又曰:「大衍之 數大」,即大極之大,極即《大極》之極。不大衍不足以極 其數,不極其數不足以占事而知來數。不本之大極, 不足以生儀、生象、生卦,定吉凶而生大業。《老子》曰:「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之謂衍。」是故天地之數, 以一衍之,則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共為二五;以 二衍之,則一與二為三,三與四為七,五與六為十一, 七與八為十五,九與十為十九,共為五十五。凡此皆 謂之衍,而未可謂之《大衍》也。至於以三衍之,則一與 二為三,二又與三為五,三又與四為七,四又與五為 九,五又與六為十一,六又與七為十三,七又與八為 十五,八又與九為十七,九又與十為十九,合之共為 九十九。順數則為一三五七,逆數則為一九七三五, 而一居中,皆純陽之數,而陰數即默成於其中,所謂 「乾道變化」者此也。以兩個五衍成十一個五,又以兩 個五衍成十一個九,是陽數之極盛也,是之謂大衍。 合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九之十,共為五十,此《大衍》 中之體數也,故曰:「大衍之數五十。」合左之三五七九, 與右之三五七九,並居中之一,共四十有九,此《大衍》 中之用數也,故曰:「其用四十有九。」衍者,流而不息之 義,從水從行,水行乎天地之中。夫天一生水,水流而 不盈,一神而不測,故九十九於一百中而虛一,四十 九於五十中而虛一也。《河圖》五十五,《洛書》四十五,而 《大衍》之體數五十,其盈虛皆以五。蓋五十五、四十五, 皆成於五也。《河圖》五十五,《洛書》四十五,而《大衍》之用 數四十有九,其盈虛以四六,四六者,五中之一之消 息。蓋天五地五,皆生於一也。太極即在儀象卦爻之 中,一亦不在四十有九之外,故四十有九合而未分, 則四十有九即一也。「分而為二以象兩」,則四十有九 即二也。「掛一以象三」,則四十有九即三也。「揲之以四 以象四時」,則四十有九即四也。「歸奇於扐以象閏,五 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則四十有九即五也。《歸奇》三 四者,過揲四九則四十有九即九也。《歸奇》一八二四 者,過揲四八則四十有九即八也。《歸奇》一四二八者, 過揲四七則四十有九即七也。《歸奇》三八者,過揲四 六則四十有九即六也。夫蓍策之變,有一二三四六 七八九而無十者。蓋天地之數,始於一中為五而究 於九,九者氣變之究也。復變而為一,四十有九即一 也,即四十有九即十也。獨言再扐後掛者,蓋再扐則 一變畢復始,分二必掛一,天地非人弗參之義也。奇 偶之定象者,在第三變「歸奇」之策;六七八九之成數 者,亦在第三變「歸奇」之策。是故「三變皆四」者,純陽之 象;「四九」者,陽動之數也。「三變皆八」者,純陰之象。四六 者,陰動之數也。「三變一四二八」者,一陽二陰之象。四 七者,陽靜之數也。「三變一八二四」者,一陰二陽之象, 四八者,陰靜之數也。九六何以為動?曰《乾》一也,圖一 合六而連九,《書》一對九而連六。七八何以為靜?曰《坤》 二也,圖二合七而連八,《書》二對八而連七。凡陰陽之 純者皆動,動則變,變則化。故乾坤之九六為動,六子 之七八為靜。然變化之道,以乾為主,而坤惟順承之 而已。故九六皆以《乾》之一而動,七八皆以坤之二而 靜。天下之動,貞夫一,貞夫乾之一也。六其四九為《乾 策》二百一十六;六其四六為《坤》策百四十四,一百九 十二;其四九一百九十二;其四六為萬有一千五百 二十,當期之日,當萬物之數。獨取乾坤之策者,六子之陰陽,皆乾坤之陰陽,陽統於乾,陰統於坤也。然以 六子之策四計之,則亦合乎此數矣。蓍!策以四揲,奇 偶以四計,九則四九,六則四六,七則四七,八則四八。 八卦者,四象之所生,故曰「四營。」《易》者,一陰一陽之道, 營雖四,而《易》惟兩。天地設位,《易》行其中;乾坤合策,《易》 成其中。故曰「四營而成易。」四營三變則成爻,四營十 八變則成卦。蓋十八變之中有八卦焉。四四四者,《乾》 也;八八八者,《坤》也;八八四者《震》也;八四八者《坎》也;四 八八者,艮也;四四八者,《巽》也;四八四者,《離》也;八四四 者,《兌》也。故曰:「八卦而小成。」一卦之成,此八卦之變化 也;六十四卦之成,亦此八卦之變化也,故曰:「引而伸 之,觸類而長之。」聖人成能,百姓與能,天下人之所以 為能,天下人之所當有,事盡在八卦之中,即盡在十 有八變之中,故曰「能事畢。」「形而上者謂之道」,以形而 下者顯之。「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以存乎人」 者,神之。酬酢者,賓主之禮。佑者,助也。惟顯道便與造 化做得賓主。造化為賓,我為主,惟神德行,便與造化 助得功用。造化之功用,皆我之功用。「天地合德,日月 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吉凶。先天弗違,後天奉時。」天 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夫道不遠人,而神 亦民所咸用也。然百姓日用而不知,聖人通乎晝夜 之道而知,知變化則能成變化,知神則能行鬼神,此 知行之所以一致,而聖學之所以致知也。神也者,妙 萬物而為言者,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惟神然後 能變化,惟妙萬物然後能成萬物,故曰:「知變化之道 者,其知神之所為乎!」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 謂神,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 物不測。知神之所為者,知一之所為,則五十、四十九 皆一也。分二、掛一、揲四、歸奇,皆一也。天一地二,天三 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 《河圖》五十五,《洛書》四十五,皆一也。此大衍之全數,所 以於百中而虛一,大衍之用數,所以於五十中而虛 一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萬以忠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則 五不可見。其用四十有九則一不可見,皆數也。五與 一之不可見,何邪?」曰:「此所以為中也。圖之中,五,一之 五也;圖之下一,五之一也。皆一也。故皆不可見也。」「然 則曷為置之數中邪?」曰:「置之數中,而後一者四十九 之一,為四十九之一,而後四十九皆一也。然則四十 九其可見者乎?」曰:「即四十九而觀,皆可見也;即一而 觀,皆不可得見也。道器相涵,有無混合,夫是以生生 之不窮矣。故《易》著其精,隱此一於四十九用數之外, 《圖》舉其全,攝此一於五十五全數之中,舍萬物無天 地,舍天地無陰陽,舍陰陽無大極。即數示之逆,即用 示之。不用而後中有可執,大業有可成,圖之意深遠 矣。然豈惟圖哉?六十四卦皆然也。《圖》《書》一皆居下,何 邪?」曰:「是一之所以生生也。夫氣必有始,始必有所歸, 元冥之司天一處焉,其含精之府乎!於此始,於此終。 蓋自是天地萬物皆得稟精於父,定命於中,生生之 理續,幾先之吉著焉。位不可得變,變則乾坤毀矣。故 本隱以之顯,則意不」如象,象不如數,數不如辭,示不 詳不足以效群動;由顯以之隱,則辭不如數,數不如 象,象不如意,研不深不足以洞幾微。故總天地萬物 之賾,歸之《五十五》,約矣。離合而五之,黑白而兩之,又 即兩而反之,尤約矣。而一可睹矣。雖然,一不知所始 也,意冥而已。圖書者,離言說思慮而使人冥會之者 也,所謂逆數也。 趙胥山曰:「天一者,太極也。地二則 分天地而兩之,天三則合三才而一之,由是一三合 四,天地人物又分而為四象,由是二三合五,天地人 物又合而為中五,自五而上又合一二三四而為六 七八九,已成四個十數矣。十者所以成終而成始,終 一而起一,故曰三生萬物。數至於三,則百千」億萬,皆 盡於此矣。 相得者,一六等數,一生一成,陰陽配偶 而相得。有合者,一九合十四,六合十二,老交於西北。 三七合十二,八合十二,少交於東南也。 妙處全在 五十之後又有五,蓋五十是成數,五是生數,五十數 之極而又起五,生成所以不窮。 郭青螺曰:「變化在 陰陽,似無成跡可見,而盈虛消息之」機,可驗於物生 之榮枯生悴,故於「變化」上著個「成」字。然究其所以變 化處,屈伸往來有迭運而莫可端倪,故於鬼神上著 個「行」字成變化。而行鬼神,全在相得有合上。天地間 惟兩故化,惟一故神。

河圖洛書部藝文一

編輯

《天皇伏犧氏皇策辭》

編輯

昔在天皇,居於君位。咨於將,咨於相,咨於民,垂《皇策》辭。

皇曰:「惟我生無道,承父居方,三十二易草木,上升君 位。我父燧皇歸世,未降《河圖》,生民結繩,而無不信於 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惟我老極時,生人眾 多,群群蟲聚,欲相吞害。惟天至仁,於草生月,天雨降

河,龍馬負圖,神開我心,子其未生,我畫八卦,自上而
考證
下,咸安其居。」按此文見於三墳疑後人假託

《五行志贊》
漢·班固

編輯

《河圖》命庖,《洛書》賜禹。「八卦成列,九疇逌敘。」

《原道》
梁·劉勰

編輯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讚神明,《易》象惟先。庖犧畫其 始,仲尼翼其終,而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 地之心哉!若迺《河圖》孕乎八卦,《洛書》韞乎九疇,玉版 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 誰其屍之?亦神理而已。自 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 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 吟詠之志。益稷陳謨,元作謀楊改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 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 質。《雅》《頌》所被,英華日新。文王患憂,𦅸辭炳曜。符采複 隱,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元作縟朱改其徽烈,剬《詩》 緝《頌》,斧藻群言。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鎔鈞六經,必 金聲而玉振;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 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風姓,暨於孔氏,元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 心,裁文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 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後能經緯區宇,彌 綸彝憲,發輝事業,彪炳辭義,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 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涯,日用而不匱,《易》曰:「鼓天下 之動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迺道之文也。贊 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元聖,炳燿仁孝,龍圖獻 體,龜書呈邈,天文斯觀,民胥以傚。

《神龜負圖出河賦》
唐·裴度

編輯

茫茫積流,祚聖有作,動上天之密命,假靈龜以潛躍。 蓋欲以慶遙源,敷景鑠,寫物象之精密,化人物之朴 略。「豈不以河之德兮靈長,龜之壽兮會昌?」載禎符先 呈於古帝,稱大寶後遺於寧王。故將出也,感天地,動 陰陽,浮九折之澄碧,散五色之榮光。然後蹈箭流而 泳花浪,露元甲而明繡裳。初若沉圓璧而未沒,稍似 泛孤鳧而欲翔。既而降芳蓮,蹈清沚。五老游而共睹, 列聖過而每喜。出朝日如耀其寶圖,伏靈壇狀陳其 鏤簋。布爻象之糾紛,蘊天地之終始。負謀謨之畫,將 化洪荒。當授受之時,豈思綠水?非臆對之可述,諒鉤 深而有致。所以出河宗,作天瑞。馮夷倚浪以相送,神 魚鼓舞而旋避。於戲!冥數窅然,自我而傳。外骨明賁, 中心善泉。將後天而思永,豈為贄而居前。至如魚託 素以達情,鳳銜詔而展禮。未若詳開八卦,兆動四體。 闡文教寧木鐸之足儔?贊貞明與日月而同啟。洎乎 形貌既著,品物類分,榮萬化之茫昧,合一氣之絪縕。 讖用光於夏葉,𦅸每煥於羲文。此乃天理用彰,神道 設教,故躍波而委質,殊以文而飾貌。觸綸誠怪於文 鱗,隱霧徒嗟乎《元豹》。此悠久也,可是則而是效。

《河圖洛書義》
宋·王安石

編輯

孔子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必出於河而洛 不謂之圖,書必出於洛而河不謂之《書》者,我知之矣。 圖以示天道,書以示人道故也。蓋通於天者河,而圖 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謂天,故使龍負之,而其出在於 河;龍善變,而尚變者天道也;中於地者以法言也。效 法之謂人,故使龜負之,而其出在於洛;龜善占,而尚 占者,人道也;此天地自然之意,而聖人於易所以則 之者也;

《書河圖洛書後》
朱熹

編輯

世傳一至九數者為《河圖》,一至十數者為《洛書》,考之 於古,正是反而置之。予於《啟蒙》辨之詳矣,讀《大戴禮》 書,又得一證,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 語,而鄭氏注云:「法龜文也。」然則漢人固以此九數者 為《洛書》矣。閤皂甘君叔懷,欲刻二圖山中,覽者未必 深考,又當大啟爭端,聊書以諗之。慶元丁巳上元節 日,遯翁書。

《大易緝說序》
王元履

編輯

嘗觀魏鶴山《答蔣得之書》及史學齋臨汝講義,皆祖 張觀物語,以「九其圖者見後天八卦之象,十其書者 具《洪範》五行之數」,謂晦庵不及見是書,故謂十圖而 九書。余雖不敢以其說為然,然亦無以正其說之不 然。蓋二圖無一相合,而縱橫十五,乃髣髴八卦之位。 然卦位雖見,而除四正外,至補四隅空處,老師宿儒 復不敢伸一喙,此誠宇宙間一大疑事。及分教澧陽 時,丁石潭遞至沅陽書院策題,以《易》圖書數偕《春秋》 王正月為問,所疑正與前合。余謂十圖、九書,本體也; 九圖、十書,經緯也。擬書答之,未果,而石潭已矣。至今 抱此一恨。忽南陽學正李君章袖編《易》見示,讀之則 吾巽卿所著《緝說》《補說》也。巽卿生諸老後,乃能力探 其原而正之。取十其圖者分緯之,以畫先天;取九其 書者錯綜之,以位後天。自我作古,無一毫之穿鑿,有 理致之自然,真可以斷千百年未了底公案。昔蔣得 之指《先天》為《河圖》,鶴山猶喜之。今巽卿正二圖,且緯 《河》《洛》,以為文王全《易》,意見卓勝,得之遠矣。巽卿、鶴山 桑梓,使鶴山見此,其喜又將何如邪。數年來,經生學士,晨星落落,吞三爻於天上,留七分於人間。孰謂天 門十六峰下,尚有斯人為斯學乎?蓋二圖於《易》,猶河 之崑崙,源委正則下流正矣。故特拈出,以與世之知 《易》者道。時大德辛丑日長至昌元王履序。

《龍馬負圖賦》
趙森

編輯

「混沌闢兮鴻荒,人文杳兮未彰。偉神聖之御極,膺龍 馬之嘉祥,闡二五之妙數,與日月兮齊光。」肇理象之 權輿,為卦畫之紀綱。觀夫崑崙之發源,動盪溶溢,旋 乾通坤,道體不息。此乃滎河之波,貫天河而為一。方 其宇宙盤辟,神驚鬼泣,虹流電繞,光茫洞射。倏騰驤 於中流。挺神物焉是出,以為龍邪?則非虯非螭,元氣 淋漓,狀夭矯兮欲飛。以為馬邪?則匪驪匪騏,奮鬣揚 鬐,勢駭躍兮奔馳。意者天不愛道,使之效造化之祕 奧,豁庖犧之神機也邪?故其圖之負於背也,則熒熒 煌煌,粲然有章。「一六惟水,位彼北方;二七惟火,在於 南行。木居乎東,則三八其配;金奠乎西,則四七是將。 卓天五與地十,儼正位乎中央。分內外而定賓主,列 左右而隱低昂,成變化而行鬼神,體奇偶而道陰陽。」 故大《易》以是而取法,文籍於焉而濫觴也。若乃「乾坤 定天地乎上下,坎離列日月乎西東,畫艮兌以象山 澤,畫震巽以為雷風」,以八卦而相錯,則天下之事可 備;由十數而大衍,則天下之用無窮。此先天之圖所 以則之於其始,而後「天之《易》所以成之於其終。」噫嘻! 有聖者作,禎祥必臻。孰俯仰以觀察,默有契兮杳冥。 故斯圖之出河,無乃天之待人?豈元氣之磔裂,將不 得以還淳乎?抑人心之澆漓,將日趨而失真乎?何其 天之𢌿於聖人者,終不能以默默,聖人之所以興神 物以前民用者,又若是之諄諄也。吁!聖轍一塗,異世 同符,以鳥紀官,因龜著書。舜樂致乎獸舞,文治洽乎 騶虞。何鳳兮之德衰,感麟出之時殊。嗟《春秋》之絕筆, 視畫卦兮焉如?幸三絕兮韋編,托十翼以演辭。功有 光乎前聖,心猶切於斯圖。斯時也,吾知龍馬之復出, 愈感慨而增吁。下迨明皇,帝德靡初,易《無逸》兮山水, 圖龍馬兮是娛。不能復皇羲之治,適足為神物之汙, 又何待乎囁嚅也?方今聖皇御極,握符闡珍,應「九五」 之乾龍,開萬國之太平,慶風雲之嘉會,駿奔走兮來 廷,四靈繽紛兮駢集,天馬鼓舞兮前陳。囿元化之熙 皞,覽版圖之恢弘,致瑞應兮,斯其時而龍馬之圖,將 出於幽并也。

《前題》
魯貞

編輯

溯太初以元覽兮,蘄太昊之遺則。當風氣之始開兮, 為天地以立極。揭人文而昭著兮,開萬世之太平。休 光格於上下兮,葉神道於太寧。何淵默之潛通兮,致 上帝之降精。帝乃不愛其道兮,肇錫之以嘉徵。惟湯 湯之河流兮,洪洞淳灂。散以舒徐。長波涾請幫助識別此字。颯以域 域兮,渺瀰滉瀁,赴以縈紆。矞雲蓊鬱,噴以生煙兮,英 華翕赩,爛以燭天。曾霧霏微,布以漫衍兮,熏蒸混成, 配黎而相躔。精氣旁薄,彌乎四維兮,五彩布《濩的》皪 以塞川。杳杳晦晦,其中有物兮,踴躍奔迅,矯首而將 驤。曰其名為《龍馬》兮,斥踔卓越,昂然而望,背被鱗甲, 狎獵璀璨兮,葺珠鏤瓊,錯以成章。揚鬐奮鬣,軒然四 張兮若舒,乍翕森以請幫助識別此字。《鬤》,鐵蹄雲身,「突如高舉兮躍 波浪,激屑雨而飛霜。」蠖略蕤綏,請幫助識別此字。「蟉宛轉兮,忽隱倏 形,變而無方,超越凌厲,奄以馳騖兮,急景冥濛,豁陰 而閉陽。星流電綖,揮以陸離兮,毓質孕靈,為時禎祥, 負圖於厥背兮,闡斯道之至妙,何聖人之一睹兮,獨 有會其旨要。一與六之為水兮,為元冥之所廬,二與 七之為火兮,處炎精以握樞,惟三八之為木兮,基蒼 神而委精,復四九而為金兮,奠厥」位乎素靈。《五十》由 中而制外兮,黃祗於焉而兆形。羌周流乎上下兮,妙 陰陽之生成。遂有契於斯文兮,析淵微而晶熒。畫一 奇以象天兮,一偶以象地。由儀象以生八兮,實畫卦 之攸始。原先天之為位兮,乾坤上下其分翕。震巽為 陰陽之作始兮,知往順而來逆。復變而為後天兮,崇 離南而坎北。位震東而兌西兮,《春秋》對而不忒。坤乾 艮震之四維兮,差有序而不易。何畫卦之若斯兮,揭 元旨以示人。諒斯理之既著兮,開盲聾之諄諄。服茲 美而遂往兮,吾將求茲圖之所蘊。命鳳凰以先驅兮, 紛總總離離其並進。駕鵬翼之夭矯飛揚兮,從以鯤 鯨千里而一瞬。鵷鸞申申相予之先後兮,鮫蜃揮霍 懼而請幫助識別此字。舑鸑鷟為予啟路兮,靈龜告予以吉占。爾勉 遊乎太虛兮,惟宣聖之在天。求微言以啟之兮,指天 路之平平。撰予轡以於邁兮,至清都而一息。陵倒景 之膠轕兮,超蠛蠓之寥閴。梁天津以徑度兮,魚紛紛 其媵予。聽天雞之咿嚶兮,戒螣蛇之不可踰。過九關 之洞達兮,夫何虎豹之屏跡也?造天闕之肅清兮,夫 何通衢之開闢也。蒼龍白虎蹲踞乎左右兮,蟠而屈 律猛而睒。請幫助識別此字。朱雀褰翥翼而在前兮,元武拳縮軋以 相得。視寥寥而無見兮,聽杳杳而無聞。上晃晃以無 閡兮,下浩浩其無倫。想元聖之容儀兮,求一言以為 師。惟精神之感通兮,若有語予以其辭曰:「圖在天下兮,無古無今;太極陰陽兮,在於一心。反而求之兮,斯 得之深。勿外之從兮,以己為任。聞茲言而休之兮,將 日修吾初服。」佩道德以為琚兮,居仁義以為宅。飾禮 容以為裳兮,餐道腴以為食。會茲圖於予心兮,玩《易》 道以自珍。膺聖訓以書紳兮,與先天而為鄰。

《前題》
李翼

編輯

鼇極立,羲皇出,盛德昭,皇風赫,至和儲精,大道發賾, 《滎河》演漾,厥有神物,龍邪馬邪,奇變不測,實所以開 萬世言語文字之源,著萬代文明休祥之績。想其毛 骨絕塵,逸氣空群,赭汗噴血,元蹄躡雲。以為龍,則軒 軒驪黃之神駿;以為馬,則矯矯頭角之崢嶸。豈馬高 乎八尺,亦以龍而見稱。拳背毛以成圖,洩道妙於難 名。得神驂而氣御,列奇陽而偶陰。是圖也,一六北水, 二七南火,三八東木,四九西金。土宅厥中,五生十成, 纍纍乎如井邑之布田野,粲粲乎如星宿之列璣衡。 皇覽之而載嘻曰:「吾取法以作《易》,謂太極之奚存?中 虛五而暨十,各二十之陰陽,兩儀生而不息。以一二 三四為六七八九者,四象之所得也。析四方之合,補 四隅之空者,八卦之所宅也。皇闡之以示人,契天心 而為一,發冥冥於昭昭,曾何假於智力?」後至夏後,溫 洛沄沄,神龜負書,背具綠文。宣尼贊易圖書,並云:「時 有先後,理無古今,此靜對待,彼動流行。龍馬固神,而 龜亦靈。假以呈象,圖書一心。」或有詰予者曰:「子於《圖》 信詳矣,而於龍馬未」有所辨,何居?予曰:「在《乾》稱龍,抑 又稱馬,變化健行,象兮特假,安得見羲皇於先天,聞 諸形而上者?」

河圖洛書部藝文二

編輯

《感興詩》
宋·朱熹

編輯

崑崙大無外,旁薄下深廣。陰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 皇犧古神聖,妙契一俯仰。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 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珍重無極翁,為我重指掌。

河圖洛書部紀事

編輯

《禮》含文嘉,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 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

《中候握河紀》: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 之,畫八卦。

《外紀》:太昊時有龍馬負圖出於河之瑞,因而名官,始 以龍紀,號曰龍師。

《山海經》:「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 圖》,夏後因之,曰《連山》。」

《竹書紀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於 洛水。」庚申,天霧,三日三夜,晝昏。帝問天老、力牧、容 成曰:「於公何如?」天老曰:「臣聞之,國安其主,好文,則鳳 凰居之。今鳳凰翔於東郊而樂之,其鳴音中夷則,與 天相副。以是觀之,天有嚴教以賜帝也。」霧既降,遊於 洛水之上,得《圖書》焉。《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 以授軒轅。

《河圖》挺佐輔天老告黃帝云:「河有龍圖,洛有龜書。帝 遊翠媯之川,有大魚出,魚沒而圖見。」

《龍魚河圖》,「黃龍負鱗甲成字,從河中出,付黃帝,令侍 臣圖寫,以示天下。」

《路史黃帝紀》:「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洛龜書成,於是 正乾坤,分離坎,倚象衍數,以成一代之宜。謂土為祥, 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外紀》:「帝既受《河圖》,得其五要,乃設靈臺,立五官,以敘 五事。」

《孝經援神契》:「奎主文章,蒼頡效象,洛龜曜書,丹青垂 萌畫字。」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蒼頡視龜而 作書,則《河》《洛》之應,與人意通矣。

《春秋緯》:「堯時,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上。甲似龜,廣 袤九尺,上有五色文。」

《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當堯之時,禹觀於河,有長 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 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於淵。禹治水既畢,天 錫元珪,以告成功。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 是為《洪範》。

《帝王世紀》:「禹觀於河,始受圖。」

中候「握河紀龜,負圖《河》《洛》」,周公援筆以寫。

《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河圖八卦, 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 圖》及典謨,皆歷代傳寶之。

《史記孔子世家》:「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 子鉏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聞之曰:『麟也』。取之,曰:『河 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漢武帝內傳》:帝年三歲,景帝抱之,問兒「悅習何書,為 朕言之。」乃誦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策數萬言,無一字遺落。

《漢書翟方進傳》:太皇太后臨政,河圖、雒書,遠自崑崙, 出於重壄。 《後漢書楊厚傳》:厚祖父春卿善圖讖學,臨命戒子統 曰:「吾綈袠中有先祖所傳祕記,為漢家用,爾其修之。」 統感父遺言,服闋辭家,從犍為周循學習先法,又就 同郡鄭伯山受河圖、《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

《儒林傳》:「景鸞字漢伯,廣漢梓潼人也。少隨師學經,涉 七州之地,能理《齊詩》、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及《詩解 章句》,兼取《河》《洛》,以類相從,名為交集。」

《方技傳》:「樊英字季齊,少受業三輔,習京氏《易》,善《河》《洛》 《七緯》,推步災異,隱於壺山之陽,受業者四方而至。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膠東人。家貧賤,自為兒童,不好 戲弄,長習《韓詩》《公羊春秋》,尤銳思《河》《洛》推步之術。」 《魏志少帝本紀》:「帝幸太學,問諸儒曰:《易》之書,其故何 也?《易》博士淳于俊對曰:『包犧氏因燧皇之圖而制八 卦,神』」農演之為六十四,黃帝、堯舜通其變,三代隨時, 質文各繇其事。故《易》者,變易也。

《中說天地篇》:「內史薛公見子於長安,退謂子收曰:『河 圖《洛書》在是矣,汝往事之無失也』。」

《宋史儒林傳》:「李之才字挺之,師河南穆修。修性卞嚴 寡合,雖之才亦頻在訶怒中,之才事之亦謹,卒能受 《易》。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陳摶源流最遠。其圖書 象數變通之妙,秦漢以來鮮有知之者。」

《道學傳》:「邵雍字堯夫,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 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 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於古,而我獨 未及四方』。於是踰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 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北海李之才 攝共城令,聞雍好學,嘗造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性 命之學乎』?」雍對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宓 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 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 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書十餘萬言,行於世。然世 之知其道者鮮矣。

河圖洛書部雜錄

編輯

《禮記禮運》:「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 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

《大戴禮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記》「用九室」, 謂法龜文,故取此數以明其制也。

《春秋》緯:「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孝經援神契》:「天子孝,天龍負圖,地龜出書。」

《易》長於變書,考命符授洛。《授洛》者,授河、洛以考命 符也。

《論衡感虛篇》:「傳言:『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此言文 章興而亂漸見,故其妖變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夫言 天雨粟,鬼夜哭」,實也;言其應倉頡作書,虛也。夫河出 圖,洛出書,聖帝明王之瑞應也。圖書文章與倉頡所 作字畫何以異?天地為圖書,倉頡作文字業與天地 同,指與鬼神合,何非何惡,而致雨粟神哭之怪?使天 地鬼神惡人有書,則其出圖書非也。天不惡人有書, 作書何罪,而致此怪?

《淮南子》:「至德之世,洛出丹書。」

《漢書律曆志》:「天之中數五,地之中數十。」

「白虎通德至淵泉」,則《洛》出《龜書》。

典,引啟恭館之金縢,御東序之祕寶,以流其占。夫圖 書亮章,天哲也,「祕寶」,《河圖》之屬。圖書,《河圖》、洛書也。 言天授圖書者,為天子所知也。

《東京賦》:「龜書𢌿姒。」 《爾雅注》《河圖》曰:「靈龜負書,丹甲青文。」

《文心雕龍》: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易》興, 神龜見而《洪範》燿。故《繫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 之。」斯之謂也。但世敻文隱,好生矯誕,真雖存矣,偽亦 憑焉。

《隋書經籍志》:「《易》曰:『河出圖,洛出書』。然則聖人之受命 也,必因積德累業,豐功厚利,誠著天地,澤被生人,萬 物之所歸往,神明之所福饗,則有天命之應。蓋龜龍 銜負,出於河、洛,以紀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極神道。 先王恐其惑人,祕而不傳。」說者又云:「孔子既敘《六經》, 以明天人之道,知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及」 讖以遺來世。其書出於前漢。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 雲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別有三十篇。雲「自 初起至於孔子。九聖之所增演。以廣其意。」

《唐書律曆志》:「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定 剛柔。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六,合二中以定律曆。天 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二終以紀閏餘。」

《王氏談錄》:「歐公云:『《河圖》之說,雖見於《書》《易》《論語》《禮記》, 某獨以為不然,蓋後之人好怪說耳。豈有聖人以己 有德而不獲天位?非也。某以文字正之,後世必有信 之者。一千年後,必得一人信之;二千年後,又必得一人信之;又三千年後,又必得一人信之矣。以三千年 而獲三人見信,則後數千年間信者必多,則其說行』」 矣。

《易學啟蒙通釋》:「龍馬」,《周禮夏官》:「馬八尺以上為龍。言 馬之特異如龍也。漢武帝元狩三年,得神馬於渥窪 水中,亦此之類。」

《玉海》:姚信曰:「連山氏。」神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歸 藏氏。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圖》,周 人因之,曰《周易》。」王洙曰:「伏羲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 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神農「得《河圖》」, 周人因之,曰《周易》。斯乃杜子春之所憑,姚信之言,所 從傳者異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