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三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目錄
儀禮部總論三
漢賈誼新書〈容經篇 禮容篇〉
後漢班固白虎通德論〈爵 諡 蓍龜 文質 三綱六紀 宗族
姓名 嫁娶 紼冕 喪服 崩薨〉
王充論衡〈謝短篇〉
徐幹中論〈法象〉
宋劉敞公是七經小傳〈士冠禮 鄉射禮 喪服 少牢饋食禮〉
朱子全書〈儀禮總論 士冠 士昏 聘禮 公食大夫禮 覲禮 喪服經傳 士喪〉
何異孫十一經問對〈儀禮〉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五卷
儀禮部總論三
編輯漢賈誼新書
編輯《容經》
編輯
志有四:興朝廷之志淵然,清以嚴,祭祀之志諭然,思 以和,軍旅之志怫然,慍然,精以厲,喪紀之志漻然。 然,憂以湫。四志形中,四色,發外維如志色之經也。容 有四:起。朝廷之容,師師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 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軍旅之容,湢然肅然,固以猛。 喪紀之容,怮然懾然,若不還容,經也。視有四,則朝廷 之視,端㳅平衡。祭祀之視,視如有將。軍旅之視,固植 虎張。喪紀之視,不㳅垂綱。視經也。言有四術,言敬以 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風折聲,軍 旅之言也;言若不足,喪紀之言也;言經也;固頤,正視 乎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 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 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也;坐以經立之容,肘不差 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 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坐 容也。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 從然而任,行容也。趨以微磬之容,飄然翼然,肩狀若 㳅,足如射箭,趨容也。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動也,穆如 驚倏,其固復也,旄如濯絲,跘施之容也。跪以微磬之 容,揄右而下,進左而「起,手有抑揚,各尊其紀。」跪容也。 拜以磬折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隨前以舉,項衡 以下,寧速無遲,背項之狀,如屋之元。拜容也。拜而未 起,伏容也。「坐乘以經」,坐之容,手撫式,視五旅,欲無顧 顧不過轂。《小禮》。動中禮。式大禮,下,坐車之容也。「立乘 以經」,立之容,右持綏而左臂詘,存劍之緯,欲無顧顧 不過轂。小禮據,中禮式,大禮下,立車之容也。《禮》:介者 不拜,兵車不式,不顧不言反,抑式以應武容也,兵車 之容也。若夫立而跛,坐而蹁,體怠懈,志驕傲,䟃視數 顧,容色不比,動靜不以度妄,咳唾疾言,嗟氣不順,皆 禁也。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 髮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是以邪放非僻,無因 入之焉。諺曰:「君子重襲,小人無由人。正人十倍,邪僻 無由來。」古之人其謹於所近乎?《詩》曰:「芃芃棫樸,薪之 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也。古 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佩 玉也。上有蔥珩,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約其間,琚瑀 以雜之,行以采齊,趨以《肆夏》,步中規,折中矩,登車則 馬行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故《詩》曰:「和 鸞雝雝,萬福攸同。」言動以紀度,則萬福之所聚也。故 曰:明君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 貌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 語有章。以承其上,以接其等,以臨其下,以畜其民。故 為之上者「敬而信之,等者親而重之,下者畏而愛之, 民者肅而樂之。是以上下和協而士民順一,故能綜 攝其國,以藩衛天子,而行義足法。夫有威而可畏謂 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文。富不可為量,多不可為數, 故《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棣棣,富也;不可選,眾也。 言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品事之各有容 志也。子贛由其家來謁於孔子,孔子正顏舉杖,磬折 而立,曰:「子之大親,母乃不寧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 弟亦得無恙乎?」曳杖倍而行,曰:「妻子家中得無病乎?」 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顏色聲氣,各有宜稱,所以明 尊卑,別疏戚也。子路見孔子之背,磬折,舉哀曰:「唯由 也見。」孔子聞之,曰:「由也何以遺」亡也?故過猶不及,有 餘猶不足也。《語》曰:「況乎明王,執中履衡。」言秉中適而 據乎宜。故威勝德則淳,德勝威則施。威之與德,交若 糾纏,且畏且懷,君道正矣。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歌終而語,因相泣也。樂祁曰:「過哉,君非哀所也。」已而 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 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已失,何以能 久?且吾聞之:主民者不可以媮,媮必死』。今君與叔孫 其語皆媮,死日不遠矣。」居六月,宋元公薨。間一月,叔 孫婼卒。
晉叔向聘於周,發幣大夫及單靖公。靖公享之,儉而 敬,賓禮贈賄,同是禮而從享,燕無私送,不過郊。《語》說 昊天有成命,既而叔向告人曰:「吾聞之曰:『一姓不再 興』。今周有單子以為臣,周其復興乎!昔史佚有言曰: 『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今單子皆 有焉。夫宮室不崇,器無雕鏤,儉也;身恭除潔,外內肅」 給,敬也。燕好享會,雖歡不踰等,讓也。賓之禮事,稱上 而差,咨也。若是而加之以無私,重之以不侈,能辟怨 矣。居儉動敬,德讓事咨,而能辟怨,以為卿佐,其有不 興乎!夫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 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謐。」謐者,寧也,億 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經也,勢也。夙,早也。康,安也。後王, 二後,文王、武王。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孫也。文王 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 嗣,仁以臨民,故稱昊天焉。不敢怠安,蚤興夜寐,以繼 文王之業,布文陳紀,經制度,設犧牲,使四海之內,懿 然葆德,各遵其道,故曰「有成。」承順武王之功,奉揚武 王之德,九州之民,四荒之國,歌謠文武之烈,絫九譯 而請朝,致貢職以供祀,故曰「二後受之。」方是時也,天 地調和,神民順億,鬼不厲祟,民不謗怨,故曰「宥謐。」成 王質仁聖哲,能明其先,能承其親,不敢惰懈,以安天 下,以敬民人。今單子美說其志也,以佐周室,吾故曰: 「周其復興乎!」故周平王既崩以後,周室稍稍衰弱不 墜。當單子之佐政也。天子加尊,周室加興。
晉之三卿:郄錡、郄、犨郄至從晉厲公會諸侯於柯陵, 周單襄公在會,晉厲公視遠步高,郄錡見單子其語 犯,郄犨見其語訏郄至見其語伐齊國佐見其語盡。 單襄公告魯成公曰:「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郄其當之 乎?」魯侯曰:「寡人固晉而彊其君,今君曰『將有亂,敢問 天道乎?抑人故也』?」對曰:「吾非瞽史也,焉知天道?吾見 晉君之容,而聽《三郄》之語矣,殆必有禍矣。君子目以 正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容而知其心。」今晉侯視遠而 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目體不相 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國之大事也,於是觀存亡之 徵焉。故國將有福,其君步言視聽,必皆得適,順善則 可以知德矣。視遠日絕其義,足高日「棄其德,言爽日 反其信,聽淫日離其名。」目以處義,足以踐德,口以庇 信,耳以聽名者矣,故不可不慎也。偏亡者有咎,既亡 則國從之。今晉侯無一可焉,吾是以雲。夫郄氏,晉之 寵人也,是族在晉有三卿五大夫,貴矣,亦可以戒懼 矣。今郄伯之語,犯、郄叔訐、郄季伐。犯則陵人,訐則誣 人,伐則揜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 齊國武子亦將有禍。齊,亂國也,立於淫亂之朝,而好 盡言以暴人過,怨之本也,惟善人能受盡言。今齊既 亂,其能善乎?」居二年,晉殺三卿。明年,厲公弒於東門。 是歲也,齊人果殺國武子。《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 命不易哉!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 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佛時仔 肩,視我顯德行。故弗順弗敬,天下必定。志敬而怠,人 必乘之。」嗚呼,戒之哉!
班固白虎通德論
編輯《爵》
編輯
天子之士獨稱元士何?士賤,不得體君之尊,故加元 以別諸侯之士也。《禮經》曰:「士見大夫諸侯之士。」 王者、太子亦稱士何?舉從下升,以為人無生得,貴者 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時稱為天子,必先試於士。《禮士 冠經》「天子之元子士也。」
三王者,何謂也?夏、殷、周也。故《禮士冠經》曰:「周弁,殷冔, 夏收,三王共皮弁也。」
伯子男臣子於其國中,褒其君為公。王者臣子獨不 得褒其君,謂之為帝何以為諸侯有會聚其事相朝 聘之道,或稱公而尊,或稱伯子男而卑,為交接之時, 不私其臣子之義,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 稱其君為公也。帝王異時,無會同之義,故無為同也。 《禮·大射經》曰:「則擇獲。」大射者,諸侯之禮也,伯子男皆 在也。
《諡》
編輯
諡者何也?諡之為言引也,引烈行之跡也。所以進勸 成德,使上務節也。死乃諡之何?言人行終始不能若 一,故據其終始,從可知也。《士冠經》曰:「死而諡之。」
《蓍龜》
編輯
龜曰卜,蓍曰筮何?卜,赴也,爆見兆也。筮者,信也,見其 卦也。《禮·士冠經》曰:「筮於廟門外。」筮,畫卦。所以必於廟 何?託義歸智於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問之也皮弁素幘,求之於質也。《禮》曰:「皮弁素幘,筮於廟門之 外。」
《文質》
編輯
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鴈。何以為?古者質取其 內,謂鹿得美草,鳴相呼。今文取其外,謂羔跪乳,鴈有 行列也。《禮相見,經》曰:「上大夫相見,以羔左顧,右贄執 麑。」明古以麑鹿,今以羔也。卿大夫贄變,君與士贄不 變何?人君至尊極美之物以為贄。士賤,仗節死義,一 介之道也,故不變。
私相見,亦有贄何?所以相尊敬,長和睦也。朋友之際, 五常之道,有通財之義,賑窮告急之意,中心好之,欲 飲食之。故財幣者,所以副至意也。《禮》士相見,經曰:「上 大夫相見以鴈,士冬以雉,夏以脯也。」
《三綱六紀》
編輯
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婦者,服也,以 禮屈服。《昏禮》曰:「夫親脫婦之纓。」
《宗族》
編輯
諸侯奪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奪宗何?曰:諸侯世 世傳子孫,故奪宗;大夫不傳子孫,故不宗也。《喪服經》 曰:「大夫為宗子。」不言諸侯為宗子也。
《姓名》
編輯
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故《禮·士冠經》曰:「賓 北面字之曰伯某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嫁娶》
編輯
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鴈贄。納徵曰元纁,故不 用鴈贄。用鴈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 子之時也。婚禮,贄不用死雉,故用鴈也。納徵元纁,束 帛離皮,元三法天,纁二法地也。陽奇陰偶,明陽道之 大也。離皮者,兩皮也,以為庭實。庭實,偶也。《禮昏經》曰: 「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鴈。納徵,束帛離皮。」納 徵。辭曰:「吾子有加命,貺室某也有先人之禮,離皮束 帛,使某請納徵。」上某者,婿名也;下次某者,使人名也。 女之父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 命!」納采辭曰:「吾子有惠貺,貺室某,某有先人之禮,使 某也請納采。」對曰:「某之子惷愚,又不能教,吾子命之, 某不敢辭。」
天子下至士,必親迎授綏者何?以陽下陰也,欲得其 歡心,示親之心也。《昏禮經》曰:「賓升,北面奠鴈,再拜,拜 手稽首,降出,婦從房中也,從,降自西階。」婿御婦車授 綏。遣女於禰廟者,重先人之遺支體也。不敢自專,故 告禰也。父母親命女何?親親之至也。父曰:「誡之敬之, 夙夜無違命。」女必有端繡衣若笄之。母施襟結帨曰: 「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父誡於阼階,母誡於西階, 庶母及門內施鞶祭紳,以母之命,命曰:「敬恭聽爾父 母言,夙夜無愆。」施衿鞶。
始親迎於,辭曰:「吾子命某,以茲初昏,使某將,請承命。」 主人曰:「某故敬具以酒。」父命醮,子遣之迎命曰:「往迎 爾相,承我宗事,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 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娶妻卜之何?卜女之德,知相宜否。《昏禮經》曰:「將加諸 卜」,敢問女為誰氏也?
人君及宗子父母自定娶者,卑不主尊,賤不主貴,故 自定之也。《昏禮經》曰:「親皆沒,己聘命之。」
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昏禮經》曰:「告於公 宮三月,婦人學。」一時足以成矣。與君無親者,各教干 宗廟。婦之室,國君娶大夫之妾、士之妻,老無子者,而 明於婦道,又祿之使教宗室五屬之女。大夫士皆有 宗族,自於宗族之室,學事人也。
《紼冕》
編輯
所以有冠者,人懷五常,莫不貴德示成禮有修飾,首 別成人也。《士冠經》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何以知不謂正月也?以禮,《士冠經》曰:「夏葛屨,冬皮屨」, 明非歲之正月也。
委貌者,何謂也?周朝廷理政事道德之冠名。《士冠經》 曰:「委貌周道,章甫殷道,毋追夏后氏之道。」所以謂之 委貌何?周統十一月為正,萬物萌小,故為冠飾最小, 故曰 委貌。委貌者,委曲有貌也。殷統十二月為正,其 飾微大,故曰章甫。章甫者,尚未與極其本相當也。夏 者統十三月為正,其飾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 追太也。
爵弁者,周人宗廟之冠也。《士冠經》曰:「周弁,殷冔,夏收 爵。」何以知指謂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 色所以爵何?為周尚赤,所以不純赤。但如爵頭何以 本制?冠者法天,天色元者,不失其質,故周加赤,殷加 白。夏之冠色純元,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 白也。夏殷士冠不異何?古質也。以《士冠禮》知之。
《喪服》
編輯
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濱,莫非王臣。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明至尊臣子 之義也。《喪服經》曰:「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
三年之喪,不以閏月數何?以其言期也?期者,復其時也。大功已下月數,故以閏月除。《禮·士虞經》曰:「言期而 小祥,又期而大祥。」
《崩薨》
編輯
崩薨三日乃小斂何?奪孝子之恩以漸也。一日之時, 屬纊於口上,以候絕氣。二日之時,尚冀其生。三日之 時,魂氣不還,終不可奈何。故《禮·士喪經》曰:「御者四人 皆坐,持禮屬纊,以候絕氣。」
王充論衡
編輯《謝短篇》
編輯
宣帝時,河內女子壞老屋,得《佚禮》一篇,十六篇中是 何篇?是者,高祖詔叔孫通製作《儀品》,十六篇何在而 復定?《儀禮》見在十六篇,秦火之餘也。更秦之時,篇凡 有幾?
徐幹中論
編輯《法象》
編輯
夫法象立,所以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 儀。是故先王之制禮也,為冕服采章以旌之,為珮玉 鳴璜以聲之,欲其尊也,欲其莊也,焉可懈慢也?夫容 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義 存,仁義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為法象,斯謂之 「君子」矣。君子者,無尺土之封而萬民尊之,無刑罰之 威而萬民畏之,無羽籥之樂而萬民樂之,無爵祿之 賞而萬民懷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故孔子曰:「君子 威而不猛,泰而不驕。」《詩》云:「敬爾威儀,惟民之則。」若夫 墮其威儀,恍其瞻視,忽其辭令,而望民之則我者,未 之有也;莫之則者,則慢之者至矣。小人皆慢也,而致 怨乎人,患己之卑,而不知其所以然,哀哉!故《書》曰:「惟 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 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 獨者,見之端也。胡可簡也?胡可忽也?是故君子敬孤 獨而慎幽微,雖在隱蔽,鬼神不得見其隙也。《詩》云:「肅 肅兔罝,施於中林。」處獨之謂也。又有顛沛而不可亂 者,則成王、季路其人也。昔者成王將崩,體被冕服,然 後發顧命之辭。季路遭亂結纓,而後死白刃之難。夫 以崩亡之候,白刃之難,猶不忘敬,況於遊宴乎?故《詩》 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言必濟 也。君子口無戲謔之言,言必有防;身無戲謔之行,行 必有檢。故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 狎也。是以不慍怒而德行行於閨門,不諫諭而風聲 化乎鄉黨。《傳》稱「大人正己而物自正」者,蓋此之謂也。 以匹夫之居猶然,況得意而行於天下者乎?唐堯之 帝允恭克讓而光被四表,成湯不敢怠遑而奄有九 域,文王祗畏而造彼區夏。《易》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 若。」言下觀而化也。禍敗之由也,則有媟慢以為階,可 無慎乎?昔宋閔碎首於棋局,陳靈被禍於戲言,閻邴 造逆於相詬,子公生弒於嘗黿。是故君子居身也謙, 在敵也讓,臨下也莊,奉上也敬。四者備而怨咎不作, 福祿從之。《詩》云:「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 以汝。」故君子之交人也,歡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 佞詐,學而不虛行,易親而難媚,多怨而寡非,故無絕 交,無畔朋。《書》曰:「慎始而敬,終以不困。」夫禮也者,人之 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臾離則慆慢之 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焉,況無禮而可以終 始乎?夫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者,禮之情也。無敬無 以行禮,無禮無以節敬,道不偏廢,相須而行。是故能 盡敬以從禮者謂之成人。過則生亂,亂則災及其身。 昔晉惠公以慢端而無嗣,文公以肅命而興國,郤犨 以傲享徵亡,冀缺以敬妻受服,子圉以大明昭亂,薳 罷以《既醉》保祿,良霄以《鶉奔》喪家,子展以《草蟲》昌族。 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見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 必抱鼓,周旋中規,折旋中矩,視不離乎結襘之間,言 不越乎表著之位。聲氣可範,精神可愛,俯仰可宗,揖 讓可貴,述作有方,動靜有常,帥體不荒,故為萬夫之 望也。
宋劉敞公是七經小傳
編輯《士冠禮》
編輯
士冠禮,若不醴則醮用酒。醴謂三加畢,以醴酒飲冠 者於客位者也。不醴而醮,謂庶子矣。醴重醮輕。曾子 問:「除喪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賜諸侯服,有冠醮,無 冠醴,醴為重也。」又《昏禮》「適婦醴之,庶婦醮之。」丈夫之 冠,猶婦人之嫁,則醮用酒者,必庶子也。下文曰「庶子 冠於房外,南面,遂醮焉」是矣。又曰「孤子醴於阼」,知凡 嫡子皆醴也。鄭注云:「若不醴,謂國有舊俗可行,聖人 用焉。」又注「醮於客位」雲「夏、殷禮也。」皆非也。夏、殷有天 下千餘歲,冠禮行之久矣。設以醮為禮者,溥天之下 皆醮也,周公何以改之?然則醮於客位,當曰醴於客 位,嫡子冠於阼,醴於客位,以變為敬也。庶子冠與醮 相因,不於阼,亦不於客位,居房外南面,略庶子也。醮 禮繁,醴禮簡,以簡為貴也。醮三舉,醴一辭,以少為貴 也。醮用酒,醴用醴,以質為貴也。醮有折俎,醴脯醢而 已,不尚味也。醮在房外,醴在房中,以變為敬也。此皆聖人分別嫡庶,異其儀也。
《鄉射禮》
編輯
《鄉射禮》曰:「鄉侯,上個五尋,中十尺。」上個者,最上幅也。 中者,最中幅也。又曰:「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侯中。」 此說中幅所以用十尺者,取之侯道者也。又曰:「倍中 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此說躬與舌各一幅也。又 曰:「下舌半上舌。」此說上下皆躬舌也。侯中一幅,上二 幅,下二幅,幅各闊二尺,則與侯中方矣。《梓人職》所謂 「廣與崇方」者也。先量侯道,乃制侯中。既制侯中,乃定 躬舌。既定躬、舌,乃因侯中之廣而求其崇,必方其足。 凡五十弓之侯,其中十尺,其布五幅,躬舌各一幅也。 七十弓之侯,其中丈四尺,其布七幅,躬各二幅,舌各 一幅也。九十弓之侯,其中丈八尺,其布九幅,躬與舌 各二幅也。其崇則中十尺,崇亦十尺矣;中丈四尺,崇 亦丈四尺矣;中丈八尺,崇亦丈八尺矣。謂之中者,正 以其居中也。中者,對上之言也,有上有中,則有下矣。 九十弓之侯,布九幅,以五為中;七十弓之侯,布七幅, 以四為中;五十弓之侯,布五幅,以三為中矣。《大射儀》 曰:「大侯之崇,見鵠於參,參見鵠於干,干不及地武。」此 高下之節也。大侯崇丈八尺,棲鵠於其中,從遠視之, 令出於參之右舌下也。所以必出於舌下者,舌能蔽 之,故以見為節也。千侯之鵠,則去地武。武,三尺也。世 言「步武」,步六尺,則武三尺。武者,跡之也。兩跡之間則 三尺武以是名之。干侯之鵠,用此為高,亦幾中矣。其 設之次,大侯在東,參次之,千次之,使密不至相掩,疏 足以「射,其勢參差相入,是謂貍步。」鄭云:「中猶身也。身 之外,復有躬、舌。」躬、舌、身三者異者,則五十弓之侯,其 崇丈八尺;七十弓之侯,其崇二丈二尺;九十弓之侯, 其崇二丈六尺。既難卷舒矣,至其設之,又令參侯去 地一丈五寸少半寸,計其上綱,則三丈二尺五寸少 半寸也。大侯去地二丈二尺五寸少半寸,「計其上綱, 則四丈八尺五寸少半寸也。」此之難信,不俟言矣。鄭 意以謂不若是,則大侯之鵠不見於參,參不見於干。 然雖如鄭說求之,大侯之鵠終不能見於參,參亦終 不能見於千也。胡不嘗試以勾股求之,人去千五十 步,干去參二十步,干高一丈九尺二寸,令人目高七 尺,從干望參,計,參侯之鵠去地二丈四尺五分寸之 四,乃能見之。今鄭所說參侯之鵠,去地一丈九尺二 寸,高則高矣,欲使鵠裁見不足二寸,如使鵠盡見不 足四尺八寸五分寸之四,從參視大侯亦然,然則非 也,且鄭意謂三侯重張,當使後侯高前侯耳,是與經 不合。經令獲者執旌,各負其侯。執旌者,欲使射者視 之審也。如大侯在參之背,參在干之背,其去地皆數 十尺,雖執旌安得而負之,而射者亦安得而睹之哉? 又經雲「貍步張三侯」者,非謂射者之志,謂張之者之 法也。而鄭以謂射當如貍之擬物,何預於張侯乎?且 鄭不獨誤於此,《經》曰:「士旅酌,若命復射,則不獻庶子。 司射命射,惟欲卿大夫皆降,再拜稽首,公答拜,『一發 中,三侯皆獲』。」是言值一中侯輒釋獲耳。而《鄭》以謂矢 揚觸而有參中者,是又失之也,亦惑矣哉!
《喪服》
編輯
《喪服》:無服之殤,以日易月。以日易月者,假令長子也, 其本服三年,以日易月,則殤之二十五日。餘子也,其 本服期,以日易月,則殤之十三日。
《少牢饋食禮》
編輯
《少牢饋食》曰:「日用丁巳」,又曰:「來日丁亥」,此皆取於丁 者也。所以取於丁者,以先庚三日,後甲三日,所謂內 事用柔日也。凡祭祀卜日不卜辰,故郊卜辛,社卜甲, 宗廟卜丁也。若卜辰,則此旬之辰,後旬或有不備矣。 康成注「丁巳」,乃雲「來月之巳」,注「丁亥」,乃雲「苟有亥焉 可也」,皆失禮意。
朱子全書
編輯《儀禮總論》
編輯
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存,其中 不過有些小朝聘燕饗之禮。自漢以來,凡天子之禮, 皆是將士禮來增加為之。河間獻王所得禮五十六 篇,卻有天子諸侯之禮,故班固謂「愈於推士禮以為 天子諸侯之禮」者。班固作《漢書》時,此禮猶在,不知何 代何年失了,可惜!
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古文《儀禮》五十六篇,其中十七 篇與高堂生所傳十七篇同。鄭康成注此十七篇,多 舉古文作「某」,則是他當時亦見此壁中之書,不知如 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無傳焉。 《儀禮》是經,《禮記》是解《儀禮》。如《儀禮》有《冠禮》,《禮記》便有 《冠義》;《儀禮》有《昏禮》,《禮記》便有《昏義》;以至燕射之類,莫 不皆然。只是《儀禮》有「士相見」禮,《禮記》卻無「士相見義。」 後來劉原父補成一篇。
陳振叔亦儘得。其說《儀禮》云:「此乃是儀,更須有《禮書》。 《儀禮》只載行禮之威儀,所謂『威儀三千』是也。《禮書》如 雲『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之類,是說《大經》處。 這是禮,須自有箇文字。」〈以上語類四條〉「知看《儀禮》有緒」,甚善。此書雖難讀,然卻多是重複倫 類。若通,則其先後彼此,展轉參照,足以互相發明,久 之自通貫也。〈答陳才卿〉
《儀禮》人所罕讀,難得善本。而鄭《注》、賈《疏》之外,先儒舊 說多不復見。陸氏《釋文》亦甚疏略。近世永嘉張淳忠 甫校定印本,又為一書,以識其誤,號為精密。然亦不 能無舛謬。若其《經》首冠以鄭氏《目錄》,而其開卷第一 板《士冠禮》篇中第三行即雲「主人元冠朝服」,則是於 天子諸侯之士朝服皮弁素積。此「諸侯」二字,按賈《疏》 所載,本在「天子」字上而為絕句,自《釋文》所引誤倒其 文,而此本因之,遂無文理。蓋日視朝之服,天子皮弁, 而諸侯朝服,君臣同之,故鄭氏之意,以為此主人元 冠朝服,則是諸侯之士,若天子之士,則當服皮弁素 積,與此不同耳。又《少牢饋食禮》「日用丁己」,乃戊己之 己,故注云:「取其令名,自丁寧自變改。」而下條之注又 雲不得丁亥,則己亥亦可用,其理甚明。而諸本或寫 己為「辰巳」之巳,《釋文》遂以祀音,張氏亦不能覺其誤 也。其尤甚者,則如《鄉射篇》「橫而奉」之「奉」,或誤寫作拳, 而《釋文》遂以權音,張亦不能正而曲從之。推此而言, 則其他舛謬,計必尚多,姑記此三條,以告觀者。〈記永嘉儀 禮誤字 以上文集二條〉
《士冠》
編輯
吉朝服用布,祭則用絲。《詩絲衣》:「繹賓屍也。」皮弁素積, 皮弁,以白鹿皮為之。素積,白布為裙。
問:「《士冠禮》有所謂『始加、再加』」、「『三加』,如何?」曰:「所謂『三加 彌尊』,只是三次加。初是緇布冠,以粗布為之;次皮弁, 次爵弁,諸家皆作畫爵。看來只是皮弁模樣,皆以白 皮為之。緇布冠,古來有之,初是布冠,齊則緇之;次皮 弁者,只是朝服。爵弁,士之祭服。《周禮》爵弁居五冕之 下。」又問:「『致美乎黻冕』,注言:『皆祭服也』。黻冕恐不全是 祭服否?」曰:「祭服謂之黻冕,朝服謂之鞸。如《詩》『鞸琫有 珌』」,「『內則端韠紳』皆是。」問:「《士冠禮》『一加、再加言吉』。」《月令》 「『『月至三加』,言以歲之正』,不知同時否?」曰:「只是一時節 行。加緇布冠,少頃又更加皮弁,少頃又更加爵弁,然 後成禮。如溫公《冠禮》亦倣此。初裹巾,次帽,次幞頭。」 陳仲蔚問冠儀。曰:「凡婦人見男子,每先」一拜,男拜則 又答拜,再拜亦然。若子冠則見母亦如之,重成人也。 尋常則不如此。但古人無受拜禮,雖兄亦答拜,君亦 然。但諸侯見君,則兩拜,還一拜。〈以上語類三條〉
《士昏》
編輯
問:「《士冠禮》『筮於廟門』,其禮甚詳。而《昏禮》止雲『將加諸 卜』,占曰『吉』。既無筮,而卜禮略,何也?」曰:「恐卜筮通言之。」 又問:「禮家之意,莫是《冠禮》既詳其筮,則於《昏禮》不必 更詳,且從省文之義?」曰:「亦恐如此。」
問:「《昏禮》用鴈,婿執鴈,或謂取其不再偶,或謂取其順 陰陽往來之義?」曰:「士《昏禮》謂之『攝盛』,蓋以士而服大 夫之服。」〈爵並〉乘大夫之車。〈墨車〉則當執大夫之贄。前說恐 傅會。又曰:「重其禮而盛其服。」〈以上語類二條〉
《聘禮》
編輯
問聘禮所言「君行一,臣行二」之義。曰:「君行步闊而遲, 臣行步狹而疾,故君行一步,而臣行兩步,蓋不敢同 君之行而踐其跡也。」《國語》「『齊君晏子行,子貢怪之,問 孔子君臣交際之禮』一段,說得甚分曉。」〈語類〉
《公食大夫禮》
編輯
《公食大夫禮》乃是專饗大夫為主人者,時出勸賓,賓 辭而獨饗。〈語類〉
《覲禮》
編輯
天子常服「皮弁」,惟諸侯來朝見於廟中,服冕服,用鬱 鬯之酒灌神。
覲,是正君臣之禮較嚴,天子當依而立,不下堂而見 諸侯。朝,是講賓主之儀,天子當寧而立,在路寢門之 外,相與揖遜而入。〈以上語類二條〉
《喪服經傳》
編輯
堯卿問絰帶之制。曰:「首絰大一搤,只是拇指與第二 指一圍。腰絰較小,絞帶又小於腰絰,總如今之髻巾。 括髮,是束髮為髻。」安卿問:「鄭氏《儀禮注》及《疏》,以男子 括髮與免,及婦人髽,皆云『如著幓頭然』,所謂幓頭,何 也?」曰:「幓頭,只如今之掠頭編子,自項而前,交於額上, 卻繞髻也。『免』,或讀如字,謂去冠。」又問婦人首絰之制。 曰:「亦只是大麻索作一環耳。」
沈存中說:「《喪服》中曾祖齊衰服,曾以上皆謂之曾祖, 恐是如此。如此,則皆合有齊衰三月服。」看來高祖死, 豈有不為服之理?須合行齊衰三月也。伊川頃言祖 父母喪,須是不赴舉。後來不曾行法令。雖無明文,看 來為士者為祖父母期服內不當赴舉。
問:「某人不肯丁所生母憂。」曰:「《禮》為所生父母齊衰杖 期,律文許申心喪。若所生父再娶,亦當從律,某人是 也。」又問:「若所生父與所繼父俱再娶,當持六喪乎?」曰: 「固是。」又問先儒爭濮議事。曰:「此只是理會稱親。當時 蓋有引戾園事,欲稱『皇考』者。」又問:「稱『皇考』是否?」曰:「不 是。然近世儒者亦有多言合稱『皇考』者《儀禮》期喪條」內注說:「國君有疾,不能為祖父母、曾祖 父母服,則世子斬。」又曰:「君喪皆斬。」說已分明。天子無 期喪,凡有服,則必斬三年。
因言:「孫為人君,為祖承重。頃在朝,檢此條不見。後歸 家,檢《儀禮疏》說得甚詳,正與今日之事一般,乃知書 非多看不辦。」
無大功,尊父母,本是期加成三年。祖父母、世父母、叔 父母,本是大功加成期。其曾祖父母小功及從祖伯 父母、叔父母小功者,乃正服之不加者耳。
禮:「妻之父曰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古禮甥字用處 極多,如婿之謂甥,姑之子亦曰甥。或問:「姪字本非兄 弟之子所當稱?」曰:「然。伊川嘗言之,胡文定家子弟稱 猶子。《禮》:兄弟之子,猶子也,亦不成稱呼。嘗見文定家 將伊川《語錄》凡家書說姪處皆作『猶子』,私嘗怪之。後 見他本作『姪』字,乃知『猶子』字,文定所改,以伊川嘗非」 之故也。殊不知伊川雖非之,然未有一字替他,亦且 只得從俗。若改為「猶子」,豈不駭俗?據《禮》,兄弟之子,當 稱從子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稱從子;自高祖四世 而上,稱族子。
「始封之君不臣其兄弟,封君之子不臣其諸父」,不忘 其舊也。
《喪服》「五服皆用麻」,朋友麻,是加麻於弔服之上。麻謂 絰也。
問:「改葬緦,鄭元以為終緦之月數而除服,王肅以為 葬畢便除,如何?」曰:「如今不可考。禮宜從厚,當如鄭氏。」 問:「王肅以為既虞而除之。若是改葬,神已在廟久矣, 何得虞乎?」曰:「便是如此,而今都不可考。看來也須當 反哭於廟。」問:「鄭氏以為只是有三年服者,改葬服緦 三月;非三年服者,弔服加麻,葬畢除之否?」曰:「然。子思」 曰:「『《禮》,父母改葬,緦而除』。則非父母不服緦也。」〈以上語類十條〉 問《大夫之妾章》。曰:「此段自鄭注時已疑傳文之誤。今 考女子適人者,為父及兄弟之為父後者」,已見於《齊 衰期》章。為眾兄弟,又見於此《大功章》唯伯叔父母、姑、 姊妹之服無文,而獨見於此,則當從鄭注之說無疑 矣。〈答余正甫 文集〉
《士喪》
編輯
問南首。曰:「按《士喪禮》飯章,鄭注云:『屍南首』。至『遷柩於 祖』,乃注云:『此時柩北首及祖』。又注云:『遷柩鄉外』。則是 古人屍柩皆南首,惟朝祖之時為北首耳,非溫公創 為此說也。若君臨之,則升自阼階,西鄉撫屍當心。是 屍之南首,亦不為君南面弔而設也。又《史記》『背殯棺』 之說,按《索隱》謂主人不在殯東,將背其殯棺,立西階 上,北面哭。」是背也,天子乃於階上南面而弔也。《正義》 又云:「殯宮在西階也,天子弔,主人背殯棺於西階南 立,北面哭。天子於阼階北立,南面弔也。」按:此二說,則 是說北面者,子北面耳,非屍北面也。〈答余正甫〉 又問南首。曰:「必謂屍當北首,亦無正經可考。只《喪大 記》:『大斂陳衣,君北領,大夫士西領,《儀禮》士南領』。以此 推之,恐國君以上當北首耳。然不敢必以為然。若無 他證論而闕之可也。」〈答余正甫 以上文集二條〉
何異孫十一經問對
編輯《儀禮》
編輯
問:「《儀禮》一書,誰人作?」對曰:「未知誰作。或曰周公作。然 《周禮》大宗伯掌邦禮,孔子有學禮之言,《禮記》有讀禮 之文,當是時固有簡牘可傳矣,決非秦漢閒筆也。其 制度必出於聖人,若斷以為周公之作,則非所敢知。」 問:此書出於何載?對曰:「河間獻王雲,『得先秦古書曰 禮,曰《禮記》。《藝文志》云:『古經者,出於魯淹中』』。」
問:「《儀禮》何以得名?」對曰:「秦焚書,《禮》之見於漢者,猶有 古經五十六卷,經七十篇,記百三十一篇。漢之君臣 不好不尚,至宣、成世,大小戴、劉向所錄止十七篇,其 十七篇中有儀有《禮》,遂合而名之。」
問:「今之《儀禮》十七篇,其劉向所錄乎?抑高堂生所傳 乎?」對曰:「高堂生所傳,特士禮耳。今《儀禮》有《冠》《昏》《喪》《祭》 《相見》《虞特牲》《饋食》七篇,所謂士禮也,他皆諸侯卿大 夫禮,必非高堂所傳者。唐陸德明、賈公彥定為今之 《儀禮》,參以淹中所出《天子諸侯卿大夫制》,與後倉所 明劉向《別錄》,則其書不純古矣。」
問:「既有《周禮》,又有《禮記》,而又有《儀禮》者何?」對曰:「朱文 公修《三禮》,劉子云:『《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 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是解《儀禮》之義。且 如《儀禮》有《冠禮》,《禮記》則有《冠義》;《儀禮》有《昏禮》,《禮記》則 有《昏義》,以至燕射、聘莫不皆然』。」
問:「《儀禮》不言軍禮者何?」對曰:「《周禮》大宗伯掌五禮。軍 禮其別有五,而《儀禮》不載者,謂軍禮乃征伐動眾之 事,其禮已載於《司馬法》矣。」
問:「禮始於冠、昏者何?」對曰:「冠者所以重成人之道,昏 所以正夫婦之倫。」
問:「相見亦有儀者何?」對曰:「以有言辭之文,故制為相 見之儀,便敬慎不失也。」
問:「鄉飲亦制禮者何?」對曰:「聖王之化,自一鄉而達之一國,自一國而達之天下。鄉飲而制禮者,聖王所以 崇敬讓之化,明尊卑之義,序爵齒之容,息爭訟之風 者也。」
問:「鄉射亦制禮者何?」對曰:「先王崇三射之制,立五善 之目,以此選士以建侯,以飾禮樂,以觀容志,而大政 寓焉。明乎其節而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無暴 亂之端,而有揖讓之風。故曰:射者所以觀德也。」 問:「所謂大射之禮者何?」對曰:「所以明君臣之分也,天 子諸侯之禮也。然射中得為諸侯,不中則不得為諸 侯。此」等言語雖信,恐只是以射審是非,非以此定去 取也。
問:「聘禮者何?」對曰:「所以重往來之交際也。來而不往, 非禮也;往而不來,非禮也。是故有遣聘,有報聘。」 問:「燕禮者何?」對曰:「人不能無歡愉之心,故君子以飲 食燕樂,制為之禮者,以為樂勝則流,智之實,知斯二 者,樂之實,樂斯二者,禮之實,節文斯二者。」
問:「祭禮者何?」對曰:「《儀禮》中,止大夫士禮。如邦國人君 者,僅存一二。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故 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父為大夫,子為 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祭。」思敬又曰:「祭從宜。」或問:「今世 俗祭禮如何?」曰:「慢矣。」 「葬禮如何?」曰:「僭矣。」
問:「饋食亦有禮者何?」對曰:「一獻侑之微,一籩豆之數, 莫不有禮文行其間。」
問:「喪夕者何?」對曰:〈闕〉
問:「虞者何。」對曰:〈闕〉
《周昏,禮》有六者何? 對曰:「窈窕淑女,君子求之,是故納 采焉。娶妻不娶同姓,是故問名焉。人謀鬼謀,欲無不 臧。爾室爾家,欲無不宜。納吉也。無辭不相識,無幣不 相見,納徵也。士如歸妻,迨水未泮,請期也。往迎爾相, 御輪三周,親迎也。」
問:「《鄉飲禮》亦有六者何?」對曰:「請賓、介陳器饌獻賓,介 獻饌,旅酬燕。其大節有六。」
問:「拜至、拜洗、拜送、拜既者何?」對曰:「《禮》以敬為主,非敬 不足以行禮也。」
問:「請安請坐爵,樂無筭者何?」對曰:「禮之用,和為貴,此 所以親睦鄉閭,而罰爵之禮不行。」
問:「降盥、降洗者何?」對曰:「《禮》有潔而為貴,曰 洗,曰帨,曰 受,且降以清,尚潔也。」
問:「辭盥辭洗者何?」對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非辭讓 不足以恭敬。」
問:「父坐子立者何?」對曰:「教人以孝也。」
問:「老者坐於上,少者坐於下者何?」對曰:「教人以弟也。」 問「飲食必祭者何?」對曰:「不忘本也。」
問:「酬爵不舉者何?」對曰:「不盡人之惠也。」
問:「《序賓》以賢者何?」對曰:「貴德也。」
問:「序坐以齒者何?」曰:「貴長也。」
問「序𠊨以爵」者何?對曰:「貴貴也。」 問「工歌必獻」者何?對曰:「不忘功也。」
問:「燕及沃洗者何?」對曰:「不忘則也。」
問:「歌《關雎》《葛覃》《卷耳》者何?」對曰:「教人以齊家之道也。」 問:「歌《鹿鳴》《四牡》《皇華》者何?」對曰:「教人以事君之道也。」 問:「升歌三終者何?」對曰:「謂歌《鹿鳴》《四牡》《皇華》也。」 問:「笙入三終者何?」對曰:「謂笙《南陔》《白華》《華黍》也。」 問:「《閒歌》者何?」對曰:「歌《魚麗》則笙《由庚》,歌《嘉魚》則笙《崇 丘》,歌《南山有臺》則笙《由儀》也。」《文公詩傳》曰:「閒,代也,言 一歌一吹」也。
問:「合樂三終者何?」對曰:「歌《關雎》則笙《鵲巢》合之,歌《葛 覃》則笙《采蘩》合之,歌《卷耳》則笙《采蘋》合之。故升歌之 詩三,閒歌之詩六,合樂之詩亦六也。」
問:「鄉飲歌《風》而不及《頌》,歌《小雅》而不及《大雅》者何?」對 曰:「鄉飲者,一鄉之事,所謂用之鄉人焉者,安有所謂 盛德而歌頌?雖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然政役亦止 行於一鄉,而未足以行之於一國,故止歌《小雅》。」 問:「五禮何所始乎?」對曰:「孔穎達云:『伏羲造琴制,為嘉 禮之始;神農播種飲食,為吉禮之始;黃帝有戰有葬, 有官』」為《軍賓,凶禮》之始。
問:「禮至周而後備乎?」對曰:「夏商而行簡略,至周自有 許多降殺。上世親親長長,至周則有貴貴尊賢。喪祭 之禮,有絕有降,又有不絕不降。凡此皆天下之大經, 周公搜剔出來,立為定製,後世更不可易。」
問:「漢叔孫通所制朝儀若何?」對曰:「綿蕝之儀,至於群 臣震恐,無敢喧譁失禮者。比之三代燕暇雍容氣象, 則無復存矣。」此蓋秦人尊君卑臣之法。
問:「叔孫制禮,兩生非之者何?」對曰:「月餘綿蕝,何以復 古?必待百年。曷禦擊柱,叔孫固非,兩生亦未為得。」 問:「漢初古禮尚存,何故不傳?」對曰:「河閒獻王所傳《古 禮》五十六篇,漢末鄭元尚及,見今註疏中時有引援。 唐開元猶在,後來無人說著,此書遂亡。」
問:「開元、《貞觀禮》如何?」對曰:「周公制禮,立於一時,而萬 世不易。自非聖人儀禮,則未有久而不變。故貞觀之 禮不可行於顯慶,而顯慶之禮不可行於開元問:「唐、宋沿革如何?」對曰:「《開寶禮》全襲《開元》,但略。」《政和 五禮新儀》:「開元有刺史弔吏民之禮,略如古者國君 弔民,開寶刪去。」
問:「宋朝立禮科之意如何?」對曰:「開寶立通禮科,令其 熟讀此書,試時挑問。後來又作為《通禮》一書,如問籩 起於何時,逐一說了,又反覆議論一段。」
問:「《政和五禮新儀》如何?」對曰:「南渡後,州郡猶存印本, 後來散失,如春秋釋奠、祈報社稷,及禮風雨雷師壇 壝器服制度,與夫冠昏喪祭,民閒無以遵守。」
問:「二程橫渠、司馬公三家言禮如何?」 對曰:「二程橫渠 多是古禮,溫公則大概本《儀禮》而參以今之可行者。 伊川禮則祭禮可用,昏禮則當用,溫公最為適古今 之宜。」
問:「文公:《家禮》如何?」對曰:「《冠禮》多遵用古禮,昏禮依用 溫公;《喪禮》本於《儀禮》,《祭禮》,至晚年猶未定,今士庶多 不能行。後來祭禮聞已刊於邵武,至今未見此書。《家 禮》所載冠昏喪,若克遵用《儀禮》在是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