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兵制部藝文一
軍譙令 漢曹操
嚴敗軍令 前人
重功德令 前人
鼓吹令 前人
祭戰亡者文 梁簡文帝
斷募士詔 江淹
憫國賦 沈約
貸逃背征役德音 唐編制
邠寧節度饗軍記 李觀
擊柝賦 崔琪
答蕭撻凜書 遼耶律昭
兵制 宋蘇洵
定軍制 蘇軾
論河朔沿邊宜用土兵 前人
民政策 蘇轍
臣事策四 前人
臣事策五 前人
論熟戶不可倚為正兵 范仲淹
河北兵制疏 宋庠
論土兵之利 何常
論都昌創寨劄子 朱熹
乞撥飛虎軍隸湖南安撫司劄子 前人
京師有南北軍之屯賦 章俊卿
樞廷備檢引 王銍
上宣宗書 金陳規
戎政典第六十一卷
兵制部藝文一
編輯《軍譙令》漢·曹操
編輯
「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 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悽愴傷懷。」其舉義兵以來,將 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 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 百年之後何恨哉!
《嚴敗軍令》前人
編輯
《司馬法》:「將軍死,綏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將 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征行,但賞功 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 利者免官爵。
《重功德令》前人
編輯
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 所謂可與適道,未可與權。管仲曰:「使賢者食於能則 上尊,鬥士食於功,則卒輕於死。二者設於國,則天下 治。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 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 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
《鼓吹令》前人
編輯
孤所以能常以少兵敵眾者,常念增戰士,忽餘事。是 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為戰士愛馬也;不多樂署 吏,為戰士愛糧也。
《祭戰亡者文》梁·簡文帝
編輯
降夫既旋,功臣又賞。班荷元勳,蘇逢漏網。校尉霑榮, 屬國蒙獎。獨念斷魂,長畢灰壤。膏原染刃,委骨埋泉。 徒聞身沒,詎辨名傳。
《斷募士詔》江淹
編輯
門下詔:「募取將懸賞購士,蓋出權宜,非曰經制。頃者 民罹氛藹,世襲艱阻,因時流故,寖以成俗,斯風蕩而 未還。且滋長逋逸,開罪山湖,遂乃黥刑不辱,草竊無 咎,平政察治,萌合甄革。自今以後,可悉斷眾募。」
《憫國賦》沈約
編輯
餘生平之無立,徒跅弛以自閑。處圍城之惵惵,得無 用於行閒。對僚友而不怡,咸悄顏而相顧。畏高衝之 北擬,壯激矢之南度。駭潛師之夜過,驚躍馬之晨呼。 矛森森而密豎,旗落落而疏布。時難紛其未巳,歲功 迫其將徂。育素蟣於元胄,垂葆髮於縵胡。
《貸逃背征役德音》唐·編制
編輯
門下:朕祗膺靈命,君臨㝢縣,承凋弊之餘,拯橫流之 難。雖復蠲除徭賦,督課耕農,安集黎元,與之休息。然 鯨鯢未翦,四海多虞,師旅薦興,事不獲已。及其士卒 浮惰,苟求逸樂,憚於征役,離其營伍,因此「逃竄,潛匿 崎嶇,盜竊為資,規免朝夕。良由勸勵不明,部署失所弛慢之責,在於朕躬;琴瑟不調,已雲變革。多墜刑網」, 情實軫悼,宜從寬宥,許以自新。其義士募人,有背軍 逃亡者,自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以前,罪無輕重,皆 赦除之。饑寒困弊,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隨事賑給。 士非素厲,難以應敵,設法垂憲,期於不犯。「自今以後, 有背軍鎮征役者,隨即科處,必無容貸,宜明宣告,咸 使聞知。」
《邠寧節度饗軍記》李觀
編輯
朗寧郡王張公,擁七尺之節,臨三州之師,牧我邠荒, 藩我雍疆,德邁乎龔黃,聲稱乎四鄰。戎無南侵,國無 西憂,師嚴民釐,封守宴如。聖上聞之,曷嘗不負扆而 咨之。因乃寵以彤弓,嘉以墨書,乃慰乃止,曷日而無 哉?嘻!維朗寧之率已仗誠而自護,拜錫之光,聖上之 寵崇朗寧,足以勵不戮力之臣。然斯事也,君臣之殊 「尤,敢不述之而已焉哉?」越春王二月,河澌未流,東風 始湊,優柔委蛇,公被軍容,公曩奉詔,親率師備邊,乘 虛君命未復,不自議還,雖閫外得專,亦大有所不專 也。於是軍吏之職事者進伏於戲下曰:「舊以是月賞 功息勤,惠老及疾,哀死及孤,厥死無怨厥生而愉所 以觀軍實,賚師徒,實舊典也。違之不孚。」公從之。乃揀 令辰,豁連城,鼓於四門,聲於四墉。日既登,塵不騰。窮 陰開,淑氣,升軍聲,歡康儲輿雷硠翕乎萬民,湊乎氐 羌。空山之木春,近塞之草芳。朗寧乃鳩文武之吏,列 而為行,東南向闕而再拜,如蒙上之命。命之,然後申 號而惠周,升堂而澤溥。賁育之倫,列於軍之宇;校師 之士,次於軍之堂。進如風行,坐如雲屯,旌旗蔽虧,刀 戟交光。公於是眾食而食,眾安而安,士盡感之,爰醉 飽而銜酒餚。是日饗軍,無淫樂,無亂音,左金鼓,右羽 旄,是以奮武之烈,壯軍之容。其餘管磬之歡,絃匏之 繁,罔不合奏,節配雅音。俾三軍之士,毅其氣,和其心, 群羌之長,釋我俘,歸我侵,少壯薰薰,老疾嘔吟,祲化 為祥,寇趨為擒。洪矣偉矣!朗寧之理,明德惟深。乃知 夫致饗者不止乎味,能樂者不止乎聲,則仁可以碩 其膚,和可以齊其情。故朗寧之饗士,兼其威以和;彼 之饗士,從其羶以腥。猗之哉武之德,朗寧其有一二 焉。於時歲紀協洽,國家郊上帝之明年,觀布衣來遊 賓公之筵。宗盟兄侍御史益,有文行忠信,而從朗寧 之軍,惡群小之日取媚也,故不自書。命觀書之曰:「子 之文直,長於記事。」益知之,乃題曰《邠寧節度饗軍記》。
《擊柝賦》崔琪
編輯
嚴城暮兮絕人蹤,君門深兮開九重。清矣擊柝,出彼 高墉。候銅壺而發箭,雜鳧氏之鳴鐘。響以應聲,按更 籌而宣九陌;內以達外,禁姦慝而清四封。何斯違斯? 是擊是扣。聲參投壤之擊,知甚挈瓶之守。風雨如晦, 不假雞鳴;夙夜在公,但見牛斗。至若衛尉奉職,金吾 克勤。蓋欲懲寇暴,亦以戒昏昕。夜如何其?歲聿云暮。 階凝冬雪,月滿蟾兔。是時也,哀響稍動,寒聲轉布,窈 窕鳳凰之樓,蕭瑟銅駝之路,於焉巡警,自成險固。復 有空閨怨別,幽客飄寓,心馳遼陽之戍,衣化陸生之 素。聞一聲莫不闌干,聽萬籟悉以橫注。當今六合肅 清,四裔即敘,時無暴客,邑空囹圄。彼干楯之事,擊柝 之所,尚行於方隅,猶用于軍旅者,蓋取諸豫備,固吾 守禦,則知自我垂法,寧雲「待暴」至矣哉。「居安思危」,亦 從吾君之所好也。
《荅蕭撻凜書》遼耶律昭
編輯
「竊聞治得其要,則仇敵為一家;失其術則部曲為行 路。夫西北諸部,每當農時,一夫為偵候,一夫治公田, 二夫給糾官之役。大率四丁無一室處,芻牧之事,仰 給妻孥,一遭寇掠,貧窮立至。春夏賑恤,吏多雜以糠 秕,重以掊克,不過數月,又復告困。且畜牧者富國之 本,有司防其隱沒,聚之一所,不得各就水草便地,兼 以逋亡,戍卒隨時補調,不習風土,故日瘠月損,馴至 耗竭。為今之計,莫若振窮薄賦,給以牛種,使遂耕穫, 置游兵以防盜掠,頒俘獲以助伏臘,散畜牧以就便 地,期以數年,富彊可望。然後練簡精兵,以備行伍,何 守之不固,何動而不克哉?然必去其難制者,則餘種 自畏。若捨大而謀小,避強而攻弱,非徒虛費財力,亦 不足以威服其心。此二者,利害之機,不可不察。」昭聞 古之名將,安邊立功,在德不在眾。故謝元以八千破 苻堅百萬,休哥以五隊敗曹彬十萬,良由恩結士心, 得其死力也。閤下膺非常之遇,專方面之寄,宜遠師 古人,以就勳業,上觀乾象,下盡人謀,察地形之險易, 料敵勢之虛實,慮無遺策,利施後世矣。
《兵制》宋·蘇洵
編輯
三代之時,舉天下之民皆兵也。兵民之分,自秦漢始。 三代之時,聞有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聞有卒伍叫 呼衡行者也。秦漢以來,諸侯之患不減於三代,而御 卒伍者乃如畜虎豹,圈檻一缺,咆哮四出。其故何也? 三代之兵,耕而食,蠶而衣,故勞,勞則善心生。秦漢以 來,所謂兵者,皆坐而衣食於縣官,故驕,驕則無所不 為。三代之兵皆齊民,老幼相養,疾病相救,出相禮讓入相慈孝,有憂相弔,有喜相慶,其風俗優柔而和易, 故其兵畏法而自重。秦漢以來,號「齊民」者,比之三代 則既已薄矣,況其所謂兵者,乃其齊民之中尢為兇 悍桀黠者也,故常慢法而自棄。夫民耕而食,蠶而衣, 雖不幸而不給,猶不我咎也。今謂之曰:「爾毋耕,爾毋 蠶,為我兵,吾衣食爾」,他日一不充其欲,彼將曰「嚮謂 我毋耕毋蠶,今而不我給也」,然則怨從是起矣。夫以 有善心之民,畏法自重而不我咎,欲其為亂,不可得 也。既驕矣,又慢法而自棄,以怨其上,欲其不為亂,亦 不可得也。且夫天下之地不加於三代,天下之民衣 食乎其中者,又不減「於三代。平居無事,占軍籍,畜妻 子,而仰給於斯民者,則遍天下不知其數。奈何民之 不日剝月割,以至於流亡而無告也!其患始於廢井 田,開阡陌,一壞而不可復收。故雖有明君賢臣,焦思 極慮,而求以救其弊,卒不過開屯田,置府兵,使之無 事則耕而食耳。嗚呼!屯田、府兵,其利既不足以及天 下,而」後世之君又不能循而守之,以至於廢。陵夷及 於五代,燕帥劉守光又從而為之「黥面涅手」之制,天 下遂以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與齊民齒,故其人益 復自棄,視齊民如越人矣。太祖既受命,懲唐季五代 之亂,聚眾兵京師,而邊境亦不曰無備;損節度之權, 而藩鎮亦不曰無威。周與漢、唐邦鎮之兵「強,秦之郡 縣之兵弱。兵強故末大不掉,兵弱故天子孤。」暌周與 漢、唐則過,而秦則不及,得其中者,惟吾宋也。雖然,置 帥之方則遠過於前代,而制兵之術,吾猶有疑焉。何 者?自漢及唐,或開屯田,或置府兵,使之無事則耕而 食,而民猶且不勝其弊。今屯田蓋無幾,而府兵亦已 廢,欲民之豐阜,勢不可也。「國家治平日久,民之趨於 農者日益眾,而天下無萊田矣。」以此觀之,謂斯民宜 如生三代之盛時,而乃戚戚嗟嗟,無終歲之蓄者,兵 食奪之也。三代井田,雖三尺童子知其不可復。雖然, 依倣古制,漸而圖之,則亦庶乎其可也。方今天下之 田,在官者惟二:職分也,籍沒也。職分之田,募民耕之, 斂其租之「半而歸之吏,籍沒則鬻之,否則募民耕之, 斂其租之半而歸諸公。職分之田,遍於天下。自四京 以降,至於大藩鎮,多至四十頃;下及一縣,亦能千畝。 籍沒之田,不知其數,今可勿復鬻。然後量給其所募 之民家三百畝以為率。前之斂其半者,今可取之三 分而取一,以歸諸吏與公,使之家出一夫為兵」,其不 欲者,聽其歸田而他募,謂之「新軍。」毋黥其面,毋涅其 手,毋拘之營,三時縱之,一時集之。授之器械,教之戰 法,而擇其技之精者以為長,在野督其耕,在陣督其 戰,則其人皆良農也,皆精兵也。夫籍沒之田,既不復 鬻,則歲益多,田益多則新軍益眾,而嚮所謂仰給於 斯民者,雖有廢疾死亡,可勿復「補。如此數十年,則天 下之兵新軍居十九,而皆力田,不事他業,則其人必 純固樸厚,無叫呼衡行之憂,而斯民不復知有餽餉 供億之勞矣。」或曰:「昔者斂其半,今三分而取一,其無 乃薄於吏與公乎?」曰:「古者公卿大夫之有田也,以為 祿,而其取之亦不過十一。今吏既祿矣,給之田則已 甚矣,況三分而」取一,則不既優矣乎?民之田不幸而 籍沒,非官之所待以為富也。三分而取一,不猶愈於 無乎?且不如是,則彼不勝為兵故也。或曰:「古者十一 而稅,取之薄,故民勝為兵。今三分而取一,可乎?」曰:「古 者一家之中一人為正卒,其餘為羨卒,田與追胥竭 作,今家止一夫為兵,況諸古則為逸,故雖取之差重」 而無害,此與《周制》「稍、甸、縣、都役少輕而稅十二」無異 也。夫民家出一夫而得安坐以食,數百畝之田,征徭 科斂不及其門,然則彼亦優為之矣。
《定軍制》蘇軾
編輯
自三代之衰,井田廢,兵農異處,兵不得休而為民,民 不得息肩而無事於兵者,千有餘年而未有如今日 之極者也。三代之制,不可復追矣,至於漢、唐,猶有可 得而言者。夫兵無事而食,則不可使聚,聚則不可使 無事而食,此二者相勝而不可並行,其勢然也。今夫 有百頃之閒田,則足以牧馬,千駟而不知其費;聚千 「駟之馬,而輸百頃之芻,則其費百倍。」此《易曉》也。昔漢 之制,有踐更之卒,而無營田之兵,雖皆出於農夫,而 方其為兵也,不知農夫之事。是故郡縣無常屯之兵, 而京師亦不過有南北軍、期門羽林而已。邊境有事, 諸侯有變,皆以虎符調發郡國之兵。至於事已而兵 休,則渙然各復其故。是以其兵雖不「知農,而天下不 至於弊者,未嘗聚也。唐有天下,置十六衛府兵,天下 之府八百餘所,而屯於關中者至有五百,然皆無事 則力耕而積穀,不惟以自贍養,而又有以廣縣官之 儲。是以其兵雖聚於京師,而天下亦不至於弊者,未 嘗無事而食也。」今天下之兵不耕,而聚於京畿、三輔 者以三十萬計,皆仰「給於縣官。有漢、唐之患,而無漢、 唐之利,擇其偏而兼用之,是以兼受其弊而莫之分 也。天下之財,近自淮甸而遠至於吳、蜀,凡舟車所至, 人力所及,莫不盡取以歸於京師晏然無事,而賦斂之厚,至於不可復加,而三司之用猶苦其不給。其弊 皆起於不耕之兵,聚於內而食四方之貢賦,非特如 此而已,又有循環往來,屯兵戍於郡縣者。昔建國之 初,所在分裂,擁兵不服。太祖、太宗躬擐甲冑,力戰而 取之,既降其君而籍其疆土矣。然其故基餘孽,猶有 存者。上之人見天下之難合而恐其復發也,於是出 禁兵以戍之。大自藩府而小至於縣鎮,往往皆有京 師之兵。由此觀之,則是天下之地,一尺一寸皆天子 自為守也,而可以長久而不變乎?」費莫大於養兵,養 兵之費,莫大於征行。今出禁兵而戍郡縣,遠者或數 千里,其月廩歲給之外,又日供其芻糧,三歲而一遷。 往者紛紛,來者纍纍,雖不過數百為輩,而要其歸,無 以異於數十萬之兵三歲而一出征也。農夫之力,安 得不竭?餽運之卒,安得不疲?且今天下未嘗有戰鬥 之事,武夫悍卒,非有勞伐可以邀其上之人,然皆不 得為休息閒居無用之兵者,其意以為為天子出戍 也。是故美衣豐食,開府庫,輦金帛,若有所負,一逆其 意,則欲群起而噪呼,此何為者也?天下一家,且數十 百年矣。民之戴君,至於海隅,無有異於畿甸,亦不必 舉疑四方「之兵而專信禁兵也。」曩者蜀之有妖賊,與 近歲貝州之亂,未必非禁兵致之。臣愚以為郡縣之 土兵,可以漸訓而陰奪其權,則禁兵可以漸省而無 用。天下武健,豈有常所哉?山川之所習,風氣之所咻, 四方之民一也。昔者,戰國常用之矣,蜀人之怯懦,吳 人之短小,皆常以抗衡於上國,又安得禁兵而用之? 今之土兵所以鈍弊、劣弱而不振者,彼見郡縣皆有 禁兵,而待之異等,是以自棄於賤隸役夫之閒,而將 吏亦莫之訓也。苟禁兵可以漸省,而以其資糧益優 郡縣之土兵,則彼固以歡欣踴躍,出於意外,戴上之 恩,而願效其力,又何遽不如禁兵耶?夫土兵日以多, 禁兵日以少,天子扈從捍城之外,無所復用。如此則 內無屯聚仰給之費,而外無遷徙供饋之勞,費之省 者又已過半矣。
《論河朔沿邊宜用土兵》前人
編輯
臣切見北邊久和,河朔無事,沿邊諸郡,軍政少弛,將 驕卒惰,緩急恐不可用。武藝軍裝,皆不逮陝西、河東 遠甚。雖據目前邊防事勢,三五年閒必無警急,然居 安慮危,有國之常備,事不素講,難以應變。臣觀祖宗 以來,沿邊要害,屯聚重兵,正以壯國威而消敵謀,蓋 所謂先聲後實,形格勢禁之道耳。若進取深入,交鋒 「兩陣,猶當雜用禁旅;至於平日保境備禦小寇,即須 專用極邊土人,此古今不易之論也。」晁錯與漢文帝 畫備邊策,不過二事:其一曰徙遠方以實空虛,其二 曰制邊縣以備敵國。寶元、慶曆中,趙元昊反,屯兵四 十餘萬,招刺宣毅保捷二十五萬人,皆不得其用,卒 無成功。范仲淹、劉滬、種世衡等務整「輯蕃漢熟戶弓 箭手,所以封殖其家、砥礪其人者非一道。藩籬既成, 賊來無所得,故元昊復臣。今河朔西路被邊州軍,自 澶淵講和以來,百姓自相團結為弓箭社,不論家業 高下,戶出一人。又自相推擇家資武藝眾所服者為 社頭、社副、錄事,謂之頭目,帶弓而鋤,佩劍而樵,出入 山岅,飲食長技,與敵國同。私立賞罰,嚴於官府,分番 巡邏,鋪屋相望,若透漏北賊及本土強盜不獲,其當 番人皆有重罰。遇其警急,擊鼓頃刻可致千人,器甲 鞍馬,常若寇至。蓋親戚墳墓所在,人自為戰,敵深畏 之。」先朝名臣帥定州者,韓琦、龐籍皆加意拊循其人, 以為牙爪耳目之用,而籍又增損其約朿賞罰。熙寧 六年,行保甲法,強壯、弓箭社並行廢罷。熙寧七年,應 兩地供輸人戶,除元有弓箭社、強壯並義勇之類並 依舊存留外,更不編排保甲。看詳上件兩次聖旨,「除 兩地供輸村分方許依舊置弓箭社,其餘並合廢罷。 雖有上件指揮,公私相承,元不廢罷,只是令弓箭社 兩丁以上人戶兼充保甲,以至逐捕本界及他盜賊, 並皆驅使弓箭社人戶,用命捉殺。見今州縣全藉此 等夤夜防拓,灼見弓箭社實為邊防要用,其勢決不 可廢,但以兼充保甲之故,召集追呼,勞費失業。今雖 名目俱存,責其實用,不逮往日。臣竊謂陝西、河東弓 箭手,官給良田,以備甲馬。今河朔沿邊弓箭,皆是人 戶祖業田產,官無絲毫之損,而捐軀捍邊,器甲鞍馬 與陝西、河東無異,苦樂相遠,未盡其宜。近日霸州文 安縣及真定府北砦,皆有北賊驚劫人戶,捕盜官吏 拱手相視,無如之何,以驗禁軍弓手皆不得力。向使 州縣逐處皆有弓箭社人戶致命盡力,則北賊豈敢 輕犯邊砦,如入無人之境?臣已戒飭本路將吏,申嚴 賞罰,加意拊循,其人輒復拾用龐籍舊奏約束,稍加 增損,別立條目。欲乞朝廷立法,少賜優異,明設賞罰, 以示懲勸。今已密切取會到本路極邊定、保兩州,安 肅、廣信、順安三軍邊面七縣一砦,內管自來團結弓 箭社五百八十八社,六百五十一火,共計三萬一千 四百一十一人。若朝廷以為可行立法之後,更敕將
吏,常加拊循,使三萬餘人分番晝夜巡邏。盜邊小寇來即擒獲,不至埋伏,以生戎心。而事皆循舊,無所改作,敵不疑畏,無由生事,有利無害,較然可見。」
《民政策》蘇轍
編輯
臣聞管子治齊,始變周法,使兵民異處,制國為二十 一鄉,其工商之鄉六,而士鄉十五。制鄙以為五屬,立 五大夫,使各治一屬之政。國中之士為兵,鄙野之士 為農,農不知戰而士不知稼,各治其事而食其力。兵 以衛農,農以資兵,發兵征行,暴露戰鬥而農夫不知 其勤;深耕疾耨,霑體塗足,而兵卒不知其勞。當是之 時,桓公南征伐楚,濟汝、漢,踰方城,望汶山;北伐山戎、 刜零支,斬孤竹;西攘白狄,逾太行,渡辟耳之溪;九合 諸侯,築夷儀,城楚丘,徜徉四方,國無罷弊之民,而天 下諸侯往來應接之不暇。及秦孝公欲並海內,商鞅 為之倡謀,使秦人莫不執兵以事戰伐,而不得反顧 而為農。陰誘六國之民,使專力以耕「關中之田,而無 戰攻守禦之役,二者更相為用,而天下卒以不抗。何 者?我能累累出兵不息而彼不能應,我能外戰而內 不乏食,而彼必不戰而後食可足。」此二者管仲、商鞅 之深謀也。自管仲死,其遺謀舊策,後世無復能用,而 獨其分兵與民之法,遂至於今不廢。何者?其事誠有 以便天下也。今夫使農夫竭力以闢天下之地,醵其 所得,以衣食天下之武士,而免其死亡戰鬥之患,此 人之情,誰不可者?然當今天下之士,與管仲、商鞅之 時,則已大異矣。古者霸王在上,倉廩豐實,百姓富足, 地利已盡而民未困乏,當此之時,謂之人有餘。今天 下之田,疾耕不能遍,而蓬蒿藜莠實盡其利。人不得 以為食,而禽獸之所蕃息,當是之時,謂之地有餘。古 之聖人,人有餘則務在於使人,是以天下之人,雖其 甚蕃,而舉無廢功;地有餘則務在於闢地,是以天下 之地,雖其甚寬,而舉無遺力。今也海內之田病於有 餘,而上之人務在於使人,不已過哉!臣觀京師之兵 不下數十百萬,沿邊大郡不下數萬人。天「下郡縣,千 人為輩,而江淮漕運之卒,不可勝計,此亦已侈於使 人矣。且夫人不足而使人之制,不為少減,是為逆天 而違人。昔齊桓之世,人力可謂有餘矣,而十五鄉之 士,不過三萬,車不過八百乘。何者?懼不能久也。方今 天下之地,所當厚兵之處,不過京師與西邊、北邊之 郡耳。昔者太祖、太宗既平」天下,四方遠國或數千里, 以為遠人險詖,未可以盡知其情也,故使關中之士 往而屯焉,以鎮服其亂心。及天下既安,四海一家,而 因循久遠,遂莫之變。夫天下之兵,莫如各居其鄉,安 其水土,而習其險易,而特病其不知戰。故今世之患, 患在不教鄉兵,而專任屯戍之士為抗賊之備。且天 下治平,非「沿邊之郡,則山林匹夫之盜,及其未集而 誅之,可以無事於大兵。苟其有大盜,則其為變故,亦 非戍兵數百千人之所能制。若其要塞之地,不可無 備之處,乃當厚其土兵以代之耳。」聞之,古者良將之 用兵,不求其多而求其樂戰。今之為兵之人,夫豈皆 樂乎為兵哉!或者饑饉困躓,不能以自存,而或「者年 少無賴,既入而不能以自脫,蓋其閒常有思歸者矣。 故臣欲罷其思歸之士,以減屯戍之兵,雖使去者大 半。」臣以為處者猶可以足於事也,蓋古者有餘則使 之以寬,而不足者則使之以約,苟必待其有餘,而後 能辦天下之事,則無為貴智矣。
《臣事策四》前人
編輯
臣聞「天下之患,無常處也,惟見天下之患而去之,就 其所安而從之,則可久而無憂。有淺丈夫見其生於 東也,而盡力於東以忘其西;見其起於外也,而銳意 於外以忘其中。是以禍生於無常,而變起於不測,莫 能救也。」昔者西漢之禍,當文、景之世,天下莫不以為 必起於諸侯之太彊也。然至武帝之時,七國之餘,日 以漸衰,天下坦然,四顧以為無虞,而陵夷至於元、成 之閒,朝廷之強臣實制其命,而漢以不祀。世祖、顯宗 既平天下,以為世之所患,莫不在乎朝廷之強臣矣, 而東漢之亡,其禍乃起於宦官。由此觀之,則天下之 患安在其防之哉?人之將死也,或病於太勞,或病於 飲酒。天下之人,見其死於此也,而曰「必無勞力與飲 酒」,則是不亦拘而害事哉!彼其死也,必有以啟之。是 以勞力而能為災,飲酒而能為病,而天下之人,豈必 皆死於此?昔唐季五代之亂,果何在也?海內之兵,各 隸其將,大者數十萬人,而小者不下數萬,撫循鞠養, 美衣豐食,同其甘苦而順其好惡,甚者養以為子,而 授之以其姓。故當是時,軍旅之士各知其將,而不識 天子之惠。君有所令不從,而聽其將。而將之所為,雖 有大姦不義,而無所違拒。故其亂也,姦臣擅命,擁兵 而不可制。而方其不為亂也,所攻而必降,所守而必 固。良將勁兵遍於天下。其所摧敗破滅,足以上快天 子鬱鬱之心,而外抗敵國竊發之難。何者?兵安其將, 而樂為用命也。然今世之人,遂以其亂為戒,而不收 其功。舉天下之兵數百萬人,而不立素將。將兵者無 腹心親愛之兵,而士卒亦無附著而欲為之效命者故命將之日,士卒不知其何人,皆莫敢仰視其面。夫 莫敢仰視,是禍之本也。此其為禍,非有脅從駢起之 殃,緩則畏而怨之,而有急則無不忍之意。此二者,用 兵之深忌,而當今之人蓋亦已知之矣。然而不敢改 者,畏唐季、五代之禍也,而臣竊以為不然。天下之事, 有此利也,則必有此害。天下之無全利,是聖人之所 不能如之何也。而聖人之所能,要在不究其利。利未 究而變其方,使其害未至而事已遷,故能享天下之 利而不受其害。昔唐季、五代之法,豈不大利於世?惟 其利已盡而不知變,是以其害隨之而生。故我太祖、 太宗以為不可以長久,而改易其政,以便一時之安。 為將者去其兵權,而為兵者使不知將。凡此皆所以 杜天下之私恩,而破其私計,其意以為足以變五代 豪將之風,而非以為後世之可長用也。故臣以為當 今之勢,不「變其法,無以求成功。」且夫邀天下之大利, 則必有所犯天下之危;欲享大利而顧其全安,則事 不可成。而方今之弊,在乎不欲有所搖撼而徒得天 下之利,不欲有所勞苦而遂致天下之安。今夫欲人 之成功,必先捐兵以與人;欲先捐兵以與人,則先事 於擇將。擇將而得之,苟誠知其忠,雖捐天下以與之 而無憂,而況數萬之兵哉!昔唐之亂,其為變者,非其 所命之將也,而皆其盜賊之人所不得已而以為將 者。故夫將帥,豈必盡疑其為姦,要以無畏其擇之之 勞,而遂以破天下之大利。蓋天下之患,夫豈必在此 也!
《臣事策五》前人
編輯
臣聞「天下之勇士,可使用兵而不可使主兵;天下之 智士,可使主兵而不可使養兵。養兵者,君子之事也。 故用兵之難而養兵為尢難。何者?士氣之難伏也。舉 兵而征行,三軍之士其心在號令,而其氣在戰;息兵 而為營,三軍之士其心在壘壁,而其氣在禦;陣兵而 遇敵,三軍之士其心在白刃,而其氣在勝。氣之所在」 者,毒之所向也。故兵在外,士氣在敵,而不在其上,不 在其上。是故撫之而易悅,予之而易足,誅之而昜定, 動之而易使。其上之人御之以勇,而驅之以智,則百 萬之眾,可以無足憂者。及夫天下既安,三軍之士各 反其室家,美衣甘食,優游無為,投石超距,不足以洩 其怒,而各求其上之所短。當此之時,三軍之士環視 四顧,而始不可忍矣。是故久於不用,則其意不欲復 戰;久於不使,則其意不欲復役。夫惟不欲,而強使之 與之出戰則不樂,而與之從役則為亂,此必然之勢 也。夫古者兵出於農,其欲動之尢難。然當周之季,諸 侯之強,天下之民日起而操兵,齊、晉、秦、楚以其兵車 徜徉天下萬里而後「反,而天下之民不敢言病。」至於 後世,平居無事,常竭天下以養士卒,一旦有急,當得 其力,乃反傲睨邀賞,不肯即去。夫其平時衣食其上, 有難而起,起而鬥死,有事而役,役而盡力,此其勢宜 若愈於三代之農夫矣。而當今方病其不然,此豈非 其養之之過歟?臣觀天下之兵,其數莫如京師之多, 而士「卒之沬趄難制,亦莫如京師之甚。何者?天子在 位,以仁御兵。士不知戰,而狃於賞令之稍急,則瞋目 攘臂而言不遜。此甚可惡也!且京師,宗廟禁闈之所 在,而使不義之徒周環布列於其左右,而尚何以為 安?臣聞養兵而兵驕戾,其責在將。方今京師之將,所 任者誰乎?匹夫小人以次當遷,而為之什」百之長,此 其為名,尚未離乎卒伍也。而其上之所統,獨有三太 尉,推而上之,以至於樞密使。如此四大臣者,非在什 伍部曲之閒以日夕訓練之者也。且夫卒未親附而 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今使大臣獨制其上,恩 義不交而德澤不洽,上下不相信,特以勢相從而無 以義附者,則是未可以法「治也。使朝廷大臣而曲躬 傴僂,親問疾苦,如異時出兵行陣之閒,此則其勢有 所不給矣。」古者南北軍有監軍御史,有護軍諸校,各 有軍正、正丞。是以任安、胡建之徒,忠信守節之士,得 以出入軍中,獲其歡心,而後訓之以禮,繩之以法,有 以誅滅而士卒皆服,如此而後兵可用也。今奈何獨 使狼戾之人自相臨御,而天子獨以貪暴無知之匹 夫為左右之衛哉?臣愚以為略如漢制,設為諸校,使 常處軍中,既以撫之,且漸誅戮其豪橫而訓之知禮。 《傳》曰:「晉悼公知欒糾之能御以和於政也,以為戎御, 使訓諸御;知義知荀賓之有力而不暴也,以為戎右, 使訓勇力之士,時使故軍中之吏,非其近之,則不能 得其歡心;不得其心」,則雖有法而不能用。有法不能 用,則士不可以勞苦,而兵不可以應卒;有兵不可以 應卒,而有將不能以使眾。此最天下之大患也。
《論熟戶不可倚為正兵》范仲淹
編輯
慶曆二年,知青澗城種世衡奏募蕃兵五千,涅右手 虎口為「忠勇」字,隸折馬山族。言者因請募熟戶,給以 禁軍廩賜使戍邊,悉罷正兵。下四路安撫使議。環慶 路范仲淹言:「熟戶戀土田,護老弱牛羊,遇賊力戰,可 以藩蔽漢戶,而不可倚為正兵。大率蕃情黠詐,畏強陵弱,常有以制之,則服從可用,如倚為正兵,必至驕 蹇。又今蕃部都虞候至副兵馬使,奉錢止七百,悉無 衣廩。若長行遽得禁兵奉給,則蕃官必生徼望。況歲 罕見敵,何用長與廩給?且錢入熟戶,蕃部資市羊馬, 青鹽轉入河西,亦非策也。若遇有警,旋以金帛募勇 猛為便。」議遂格。
《河北兵制疏》宋·庠
編輯
「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鎮、定,以其扼賊衝,為 國門戶也。且契丹搖尾五十年,狼態猘心,不能無動。 今垂涎鎮、定二軍,不戰則博、深、趙、邢、洺直擣其虛,血 吻婪進,無所顧藉。」臣竊慮欲兵之強,莫如多穀與財; 欲士訓練,莫如善擇將帥;欲人樂鬥,莫如賞重罰嚴; 欲賊顧望不敢前,莫如使鎮重而定強。夫恥怯尚勇, 「好論事,甘得而忘死,河北之人殆天性,然陛下少勵 之,不憂不戰。以欲戰之士,不得善將,雖鬥猶負。無穀 與財,雖金城湯池,其勢必輕。今朝廷擇將練卒,制財 積糧,迺以陝西、河東為先,河北為後,非策也。西賊兵 銳士寡,不能深入。河東天險,彼憚為寇。若河北不然, 自薊直視,勢同建瓴,賊鼓而前,如行莞衽。故謀契丹 者當先河北,謀河北者捨鎮、定無議矣。臣願先入穀、 鎮、定,鎮、定既充,可入穀。餘州列將在陝西、河東有功 狀者,得遷鎮、定,則鎮、定重。天下久平,馬益少。」臣請多 用步兵,夫雲:「奔飆馳,抄後掠前,馬之長也;強弩巨梃, 長槍利刃,什伍相聯,大呼薄戰,步之長也。」臣料朝廷 與敵相攻,必不深入「窮追,敺而去之,及境則止。」此不 待馬而步可用矣。臣請損馬益步,故馬少則騎精,步 多則鬥健。我能用步所長,雖契丹多馬,無所用之。夫 鎮、定一體也,自先帝以來為一道,帥專而兵不分,故 定揕其胸,則鎮擣其脅,勢自然耳。今判而為二,其顯 顯有害者,屯砦山川要險之地,裂而有之,平時號令 文移,「不能一賊脫吅營壘,則彼此不相謀,尚肯任此 責耶?請合鎮、定為一路,以將相大臣領之,無事時以 鎮為治所,有事則遷治、定指授諸將,權一而責有歸, 策之上也。陛下當居安思危,熟計所長,必待事至而 後圖之,殆矣。河東馬強士習善馳突,與鎮、定若表裡, 然粟下井陘,不百里入鎮、定矣。賊若深入」,以河東健 馬佐鎮、定兵,掩其惰歸者,萬出萬全,此一奇也。臣聞 事切於用者,不可以文陳。臣所論件目繁碎,要待刀 筆吏委曲可曉,臣以便俗言之。輒別上《擇將蓄財》一 封,乞下樞密院、三司裁製之。
《論土兵之利》何常
編輯
政和三年,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何常奏:「自古行師用 兵,或騎或步,率因地形。《兵法》曰:『蕃兵惟勁馬奔衝,漢 兵惟強弩掎角』。蓋蕃長於馬,漢長於弩也。今則不然, 西賊有山閒部落謂之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谿 澗,最能踰高超遠,輕足善走。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 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騎,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 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 冒奔突之兵。山谷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 為擊刺掩襲之用。此西人步騎之長也。我諸路並塞 之民,皆是弓箭手地分,平居以田獵騎射為能,緩急 以追逐馳騁相尚。又沿邊土兵,習於山川,慣於馳驟。 關東戍卒,多是硬弩手及摽牌手,不「惟扞賊勁矢,亦 可使賊馬驚潰,此中國步騎之利也。」至道中,王超、丁 罕等討繼遷,是時馬上用弩,遇賊則萬弩齊發,賊不 能措手足而遁。又元豐閒,劉昌祚等趨靈州,賊眾守 隘,官軍不能進,於是用牌子為先鋒,賊下馬臨官軍, 其勢甚盛。昌祚等乃以牌子踢跳,閃爍振以響環,賊 馬驚潰。若遇賊於山林險隘之處,先以牌子扞賊,次 以勁弓強弩與神臂弓射賊先鋒,則矢不虛發,而皆 穿心達臆矣。或遇賊於平原曠野之閒,則馬上用弩 攢射,可以一發而盡。殪兼牌子與馬上用弩,皆已試 之效,不可不講。前所謂「勁馬奔衝,強弩掎角」,其利兩 得之,而賊之步跋子與鐵鷂子皆不足破也。又步兵 之中,必先擇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斬馬刀,別以一 將統之。如唐李嗣業用百刀法,遇鐵鷂子衝突,或掠 我陣腳,或踐踏我步人,則用斬馬刀以進,是取勝之 一奇也。
《論都昌創寨劄子》朱熹
編輯
竊見自古建立州縣,與安頓營寨去處不同。州縣須 得山水環聚,地土寬平,可容官府民居去處,而未必 要害;營寨即須相度地勢,果是盜賊來往所必經由 之地,可以卓望邀截,不容走透,方為要害,然後建立, 此事理之必然也。故古人於此二者經度安置,各有 所處,未嘗差互。其州縣去處雖非要害,然既有官府、 「民居、倉庫、刑獄,則亦不可無備,故逐縣皆有尉司弓 級,大者百餘人,小者不下數十人,與營寨土軍表裡 防護,其用意亦備詳而深遠矣。若以州縣去處瀕江 帶河,恐有姦人不測侵犯,便為要害,則凡州縣少不 近水。設使果是要害去處,其縣道亦有弓手足以防 護,不必更於弓手之外立寨招兵,然後可以守也。本軍都昌縣者,地實瀕江,然上有棠陰、木門、四望,下有 楮溪、大孤山,大小五寨,近者四五十里,遠者亦不過 百餘里,逐處可以卓望把截,是為要害。其縣郭去處, 正在五寨之閒,又有尉司弓級,額管七十五人,四至 八到,在隆興、饒、江三州,星子、建昌兩縣之閒,即與淮 南州郡並無連接去」處。百十年來,除李成大盜橫流 之後,不聞曾有盜賊直犯縣邑。只是淳熙四年,因有 散亡窮寇三人,匿跡舟中,經由縣步,初未嘗敢上岸 作過,卻被尉司弓級緝捉驚趕,即時竄逸。是時偶有 饒州職官沿檄到縣,中路得於傳聞,意謂本縣已被 焚劫,遂張皇其事,妄申憲司,一時憑信,便將官吏對 移,奏稱:「都昌縣接連淮南,而南康管內都無一兵,乞 創此寨,以天子使者持斧逐捕之威,而為窮寇三人 驚駭擾亂,至於如此,固已可笑。又況初不計算增兵 百人,一歲所費,為米一千八百石,錢五百餘貫、絹五 百匹、綿一千五百兩,使州縣何所從出,亦不審慮兵 官一員,禁軍百人,出在外縣,使聽何人節制於民,有 無騷擾,致誤朝廷降此指揮。自今觀之,利害得失,昭 然可見,人無愚智,莫不知之。故本軍昨來輒具申陳, 乞行廢罷。今幸朝廷行下使司相度,竊計必蒙洞照 底裡,力賜主張,使邑屋無侵擾之虞,州郡免供億之 費,遂除一方永久之害。然熹愚慮,尚恐州縣官員解 事者少,而便安自營之私,勝,觀望畏怯之習深,既不 明形制要害之緩急,又不察公私事力之有無,但恐 廢罷之後,萬一復有衝突,或能累己。又見元係憲司 陳請,不無觀望之意,雖到地頭相度,往往不能盡公 竭慮,而偷為一切首鼠之計。或稱實係要害去處,見 有招到軍兵,造成寨屋,難以廢罷」,上誤鈞聽,則熹請 有以折之。「夫地勢要害,衣糧耗費,種種利害,熹前已 詳言之矣,請更以一事論之。今所置寨,正在本縣尉 司之南數十步閒,若以弓手為不足恃,則廢弓手而 專募寨兵可也。今置寨以來,弓手之巡警未嘗敢廢。 近又會合外縣捉獲淳莊賊,而所招新兵者飽食安 坐,未嘗少立功效。及至本軍行下督責巡尉之」際,其 軍兵反教寨官申稱:「當時置寨,只為防護縣郭,不合 下鄉巡捕,其無用如此,但能在縣生事擾民,詞訴不 絕,州郡相去既遠,縣官莫敢誰何。若不早行廢罷,向 後郡縣民閒之害,將有不可勝言者。若蒙察此利害 數端之實,許行廢罷,其見招軍兵數目不多,自可撥 隸諸寨,填補闕額。見造之屋,其數亦少,自可就近撥 充弓手營房,他無所用也。」豈可明知其傷財害民,有 損無益,而但為此羸卒數人、破屋數閒之故,留此巨 害之根,以貽患於無窮乎?夫論事不論其利害之實, 而欲因陋就簡,偷合取容,以徇目前一切之計,此乃 世俗淺陋之常談,宜不足以惑高明之聽。然熹之愚, 亦有不能無過「計之憂者。故敢復盡其言,以煩執事, 伏惟垂察焉。其或議者尚慮復有前日舟中三人之 盜,而不可以無備,則望鈞慈更垂體察,只勒本縣立 限招足闕額弓手,而更於額外增置二十五人,湊足 一百人,亦足以增重形勢,防衛不虞。而弓手係屬本 縣縣尉、知縣,等級相承,名分素定,易為拘轄,比之立 寨招軍,利害蓋萬萬不侔矣。其都昌縣與諸寨相去 遠近里數形勢,今並彩畫成圖,連粘在前,乞賜鈞覽。 干冒威尊,惶恐死罪。」
《乞撥飛虎軍隸湖南安撫司劄子》前人
編輯
「熹竊見荊湖南路安撫司飛虎軍元係帥臣辛棄疾 創置,所費財力以鉅萬計,選募既精,器械亦備,經營 葺理,用力至多,數年以來,盜賊不起,蠻猺帖息,一路 賴之以安。而自棄疾去鎮之後,便有指揮撥隸步軍 司,既而又有指揮撥隸荊鄂副都統,自此之後,只許 緩急聽本司節制,而陞差事權,並在襄陽。竊詳當日」 創置此軍,本為彈壓湖南盜賊,專隸本路帥司,本路 別無軍馬,惟賴此軍以壯聲勢。而以帥司制御此軍, 近在目前,行移快疾,察探精審,事權專一,種種利便。 今乃遙隸襄陽,乃為控制北邊大敵,自有大軍萬數, 何藉此軍為重?而又相去一千二百餘里,其將吏之 勤惰,士卒之勇怯,紀律之疏密,器械「之利鈍,豈能盡 知,而使制其升黜之柄,徒使湖南失此事權,不過禮 數羈縻,略相賓服而已。於其軍政,平日無由覺察,及 有調發,然後從而節制之,彼此不相諳,委有誤事必 矣。欲望朝廷考究元來創置此軍一宗本末,照辛棄 疾當時所請,特賜敷奏,別降指揮,仍舊以湖南飛虎 軍為額。其陞差節制一切事務,並委帥臣專制。只令 荊鄂副都統司每歲十月,關湖廣總領所同共差官, 按拍事藝,覺察有無闕額、虛券、雜役之類,庶幾互相 防檢,緩急可恃。」
《京師有南北軍之屯賦》章俊卿
編輯
根本所繫,京師是尊。都有東西之異,軍皆南北之屯。 仰眾大之奧區,獨嚴內備;列後前之禁旅,以護周垣。 載觀漢代之兵,實鑒秦人之弊,重輕深戒於偏倚,內 外悉由於兼制。遠因三地,已均守相之權;近列二軍益壯京師之勢。天闕觀象,斗垣驗文,地禁而近,兵聯 以分。武階之峻,命大司馬;郎衛之嚴,隸光祿勳。雖循 近代之分職,未盡當時之制軍。為宮,門為壘門,巍巍 克壯。屬衛尉,屬中尉,整整能群。得非體前朝之勢而 列衛於南,法後市之儀而分營於北?或發士於京輔, 或調兵於郡國,當其番上,用以執銳;及其更代,勸之 力穡。非惟外暢於皇威,抑亦內尊於宸極。九重天峙, 壯為經為緯之衢;萬旅雲屯,分居外居中之職。大抵 圖萬世之安者,固有定製;處一時之變者,姑為預防。 當姦謀潛合於長樂,及大駕亟趨於未央。以北制南, 則功擅周勃;以南兼北,則事顓宋昌。雖審安危之尚, 無非表裡之相。所以右丞相之初除,即歸政柄;衛將 軍之隨罷,豈紊權綱。是何八屯始置,而實重城門;七 校既增,而尢先中壘。凡此紛若,殆將何以?或伏波下 瀨而十萬餘眾,或橫海浮沮而二千餘里。故戎士之 雜出,宜軍容之寖弛。胡為尉卒,遂從攻越之兵;何預 孤兒,亦預擊羌之士。厥後痛新室之禍慘,懲昆陽之 戰酣。車騎之省,則關、隴以北;樓船之罷,則江淮以南。 始焉禁卒之專恃,終也福階之與參,衛士寖微由並 旅賁之一;屯兵漸廢,蓋除校尉之三。抑豈知呂氏之 誅,而北固盛焉,霍光之葬,而南為重者。然皆審勢於 中外,夫豈容心於取捨。善乎唐李揆之言漢以南北 軍而相制也。
《樞廷備檢引》王銍
編輯
「臣竊聞祖宗兵制之精者,蓋能深鑒唐末、五代之弊 也。唐自盜起幽陵,藩鎮竊據,外抗王命,內擅一方,其 末流至於朱溫,以編戶殘寇,挾宣武之師,睥睨王室, 必俟天子禁衛神策之兵,屠戮俱盡,卻遷洛陽,乃可 得志。如李克用、王建、楊行密,非不忠義,旋以遐方孤 鎮同盟,欲扶王室,皆悲叱憤懣,坐視兇逆,終不能出」 一兵內。嚮者昭宗親兵既盡,朱溫羽翼已就,行密輩 崎嶇於一邦,初務養練,不能遽成,此內外俱輕,盜臣 得志之患也。後唐莊宗萃名將,握精兵,父子轉戰二 十餘年,僅能滅梁,功成而驕,兵制不立,弗虞之患,一 夫夜呼,內外瓦解。故李嗣源以老將養痾私第,起提 大兵,與趙在禮合於甘陵,返用莊宗「直擣大梁」之術, 徑襲洛陽,乘內輕外重之勢,數日而濟大事。其後甘 陵舊卒,恃功狂肆,邀求無窮,至一軍盡誅,血膏原野, 而明宗為治少定。如李從珂,晉高祖、劉知遠、郭威,皆 提本鎮之兵,直入中原,而內外拱手聽命者,循用莊 宗、明宗之意也。周世宗知其弊,始募天下亡命,寘於 帳下,立親衛之兵,為腹心肘腋之用。未及期年,兵威 大振,敗澤潞,取淮南,內外兼濟,莫之能禦。當是時,藝 祖皇帝歷試諸艱,親總師旅,應天順人,曆數有歸,則 躬定軍制,紀律詳盡。其軍製親衛、殿禁之名,其營立 龍、虎、日月之號。功臣勳爵,優視公師。至檢校官,皆令 僕臺憲之長,封敘父母妻子,榮名崇品,悉以與之。郊 祀赦「宥,先務贍軍養士,金幣緡錢,無所愛惜。然令以 威駕峻其等差,為一階一級之法,動如行師,俾各伏 其長,待之盡矣。」為《出戍法》,使更出迭入,無顧戀家室 之意,殊方異邦,不能萌其非心。僅及三年,已復更戍, 為卒長轉員之例,定其功實,超轉資級,以彼易此,不 使上下人情習熟。又其下懍懍,每有事新之懼,樞府 大臣侍便殿,專主簿員,限三日畢事。命出之後,一日 遷陟,不得少留,此祖宗《制兵垂法作則》大指也。器甲 精堅,日課其藝,而無怠惰者矣。選為教首,嚴其軍號, 精其服飾,而驕銳出矣。中、都二防,製造兵器,旬一進 視,謂之「旬課。」列置武庫,故械器精勁,盈牣充積,前世 所無,至纖至悉,舉自宸斷。「臣下奉行,惟恐不及。其最 大者,召前朝慢令恃功藩鎮大臣,一日而列於環衛, 皆俯伏駭汗聽命,不暇更用侍從、館殿郎官、拾遺補 闕,代為守臣,銷累朝跋扈偃蹇之患於呼吸俄頃之 際,每召藩臣,朝令夕至,破百年難制之弊,使民享安 泰於無窮者,宸心已定,利害素分,剛斷必行故也。其 定荊湖,取巴蜀,浮二廣,平江南者,前後精兵不過三 十餘萬。京師屯十萬,足以制外變;外郡屯十萬足以 制內患。」京師天下無內外之患者,此也。京師之內有 親衛諸兵,而四城之外,諸營列峙相望,此京師內外 相制之兵也。府畿之營,雲屯數十萬之眾,其將副視 三路者,以虞京城與天下之兵,此府畿內外之制也。 非特此也,凡天下兵皆內外相制也。以勇悍忠實之 臣分控西北邊孔道,何繼筠守滄景,李漢超守關南 以拒寇,郭進在邢州以禦太原,姚內斌守慶州,董遵 誨守通遠軍以捍西戎。傾心委之,讒謗不入。來朝必 升殿賜坐,對御飲食,錫賚殊渥,事事精豐,使邊境無 事,得以盡力,削平東南僭偽諸國者,得猛士以守四 方,而邊境無內外之患者,此也。州郡節、察、防、團、刺史, 雖召居京師,謂之「遙授」,至於一郡,則盡行軍制。守臣 通判名銜必帶軍州,其佐曰「簽書軍事」及節度、觀察 軍事。推官判官之名,雖曹掾悉曰「參軍。」一州稅賦,民 財出納之所,獨曰「軍資庫」者,蓋稅賦本以贍軍,著其實於一州。官吏與帑庫者使知一州,以兵為本,咸知 所先也。置轉運使於逐路,專一飛輓芻糧,餉軍為職, 不務科斂,不抑兼併,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爾。緩 急盜賊竊發,邊境擾動,兼併之財樂於輸納,皆我之 物。所以稅賦不增,元元無愁歎之聲,兵卒安於州郡, 民庶安於田閭。「外之租稅足以贍軍,內之甲兵足以」 護民,城郭與鄉村相資,無內外之患者,此也。一州錢 斛之出入,士卒之役使,令委貳郡者當其事。一兵之 寡,一米之微,守臣不得而獨預其防,微杜漸深矣。出 銅虎符契以發兵,驗其機括,不得擅興,以革偽冒。節 度州有三印:節度印隨本使在闕則納於有司,觀察 印則長吏用之,州印則晝付錄事掌用,至莫歸於長 吏。凡節度使在鎮,兵仗之屬,則觀察屬官用本使印 判狀焉。田賦之屬,則觀察屬官用本使印簽狀焉。刺 屬縣,則用州印本使判狀焉。故命師必曰「某軍節度、 某州管內觀察等使、某州刺史」,必具此三者。言軍則 專制兵旅,言管內則專總察風俗,言刺史則治其州 軍。此祖宗損益唐制,軍民之務,職守之分,俾各歸其 實也。逐縣置尉,專捕盜賊,濟以縣巡檢之兵。不足,則 會合數州巡檢使之。兵又不足,則資諸守臣兼提舉 兵甲賊盜公事與一路帥臣兼兵馬鈐轄者。故兵威 強盛,鼠偷草竊,尋即除蕩。蓋內外相維,上下相制,若 臂運指,如尾應首,靡不相資也。「凡統馭施設,制度號 令,人不敢慢者,功過必行,明於賞罰而已。明於賞罰 則上下奮勵知所聳動,而姦宄不敢少踰,繩墨之外, 事必立就也。」怒蜀大將之貪暴也,曹彬獨無所污,自 客省使、隨軍都監超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 以賞之。御便殿閱武,第其藝能,連營俱令轉資。至於 荊,罕儒戰死,責部將不效命,斬石進等二十九人。雄 武兵白晝掠人於市,至斬百輩乃止。川班直訴賞,則 盡戮其將校而廢其班。太祖嘗曰:「撫養士卒,不吝爵 賞,苟犯我法,惟有劍耳。」然神機所照,及物無遺,察人 之心,而人盡死力。班太原之師,則謂將士曰:「爾輩皆 吾腹心爪牙,吾寧不得太原,豈忍令害爾輩也。」或訴 郭進修第用筩瓦如諸王制,則曰「吾於郭進豈減兒 女耶?」祖宗賞罰雖明,有誠心以及物,故天下用命,兵 雖少而至精也。逮咸平,西北邊警之後,兵增至六十 萬。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萬矣。故翰林學士孫洙, 號善論本朝兵者,其言:古者兵一而已,今內外之兵 百餘萬,而別為三四,又離為六七也,別而為三四,禁 兵也,廂兵「也,蕃兵也。離而為六七者謂之兵而不知 戰者也;給漕輓者,兵也;服工役者,兵也;繕河防者,兵 也;供寢廟者,兵也;養國馬者,兵也;疲老而坐食者,兵 也。前世之兵,未有猥多如今日者也,前世制兵之害, 未有甚於今日者也。」蓋嘗率計天下之戶口千有餘 萬,自皇祐一歲之入一倍二千六百餘萬,而耗「於兵 者常十八,而留州以供軍者又數百萬也。總戶口歲 入之數,而以百萬之兵計之,無慮十戶而資一廂兵, 十畝而給一散卒矣。其兵職衛士之給,又浮費數倍, 何得而不大蹙也!況積習刓弊,又數十年,教習不精, 士氣不振,揀兵則點數而已,宣借則重疊妄監,逃亡 已久而衣糧自如,疲癃無堪而」虛名具數。元豐中,神 宗謂宰臣吳充曰:「祖宗以來,制軍有意,凡領在京殿 前馬步軍司所統諸指揮,置都使、虞候分領之。凡軍 中之事,止責分領節度之人,則軍眾自齊。責之既嚴, 則遇之亦優。故軍校轉員,有由行伍,不久已轉至團 練使者。王者之眾,不得不然。若諸路,則軍校不過各 領一營耳。周室」雖盛,至康之後,寖已衰微。本朝太平 百餘年,由祖宗法度具在,豈可輕改也?自昔邊警動 而窺中國者,先觀兵之盛衰,然則兵備可一日忘哉? 蓋祖宗相承,其愛民之實,若出一心,謂民之作兵者 多,與兵之仰食者眾,而民不可重困也。故張齊賢欲 益民兵,呂蒙正曰:「兵非取於民不可。」而真宗以深念 擾動邊人,遂止。河東、河北既置義勇軍,以韓琦忠亮, 急於備邊,猶欲刺陝西民為義勇,諫官司馬光抗章 數十萬,言其不可。熙寧申命天下教保甲,盛於元豐, 本《周官》「寓兵於農」之意。聯什伍之民,族黨相保,舉三 路言之,凡有百萬人,天下稱是。旋亦廢置。蓋兵雖可 練,而民不可重擾也。本朝既以民作軍矣,又求之《畎 畝》,則州郡內外皆兵,前世所未有也,此祖宗重以民 為兵也。臣謹列自建國以來兵制沿革,與夫祖宗禦 戎、備邊,又諸軍興廢所因,詳著於篇者,凡二百卷。又 原祖宗聖意之不見於文字者為之序。然竊嘗謂後 世頌帝堯之德,惟知茅茨不剪、土階三尺而已。至史 謂「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則堯及物之功,與天地等矣。 惟《書》曰「乃聖乃神,乃武乃文」,具是四者,堯德乃備,則 固由所見淺深與共。惟祖宗以聖神文武斡運六合, 鞭笞四裔,悉本於兵,其精神心術之微,蓋不在跡。然 效神宗重規疊矩之盛,在本聖心,而其跡顧豈能盡? 今臣之淺拙,雖欲紬繹傳載所有,不能知也。
===命,付之一人呼吸之間,以決生死,其任顧不重歟?自 北兵入境,野戰則全軍俱殃,城守則闔郡被屠,豈皆 士卒單弱,守備不嚴哉?特以庸將不知用兵之道而 已。古語云:「三辰不軌,取士為相;敵人交侵,拔卒為將。」 今之將帥,大抵先論出身官品,或門閥膏粱之子,或 「親故假託之流,平居則意氣自高,遇敵則首尾退縮。 將帥既自畏怯,士卒夫誰肯前?又居常裒刻,納其饋 獻,士卒因之以擾良民而莫可制。及率之應敵,在途 則前後亂行,頓次則排門擇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 以此責其畏法死事,豈不難哉!況今軍官數多,自千 戶而上有萬戶,有副統,有都統,有副提控,十羊九牧, 號令不一,動相牽制。切聞國初取天下,元帥而下惟 有萬戶所統軍士不下數萬人,專制一路,豈在多哉? 多則難擇,少則易精。今之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 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 火頭五人,其任戰者纔十有八人而已。又為頭目選 其壯健,以給使令,則是一千戶所統不及百人,不足 成其隊伍矣。古之良將,常與士卒同甘苦。今軍官既 有俸廩,又有券糧,一日之給,兼數十人之用,將帥則 豐飽有餘,士卒則饑寒不足,曷若裁省穴食,而加之 軍士哉!伏乞明敕大臣,精選通曉軍政者,分詣諸路, 編列隊伍,要必五十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 五千戶為一萬戶,謂之散將」;萬人設一都統,謂之「大 將」,總之帥府。數不足者皆並之。其副統、副提控及無 軍虛設都統、萬戶者,悉罷省。仍敕省院大臣及內外 五品以上,各舉方略優長、武勇出眾、材堪將帥者一 二人,不限官品,以充萬戶以上都統、元帥之職;千戶 以下,選軍中有謀略武藝為眾所服者充。申明軍法, 居常教閱,必使將帥明於奇正虛實之數,士卒熟於 坐作進退之節。至於弓矢鎧仗,須令自負,習於勞苦, 若有所犯,必刑無赦,則將帥得人,士氣日振,可以待 敵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