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一百九十卷目錄
兵略部彙考八十八
明六〈成祖永樂八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戎政典第一百九十卷
兵略部彙考八十八
編輯明六
編輯成祖永樂五年張輔討交趾生擒黎季犛誅之
編輯按《大政紀》:「永樂二年八月丁酉,老撾軍民宣慰使刁 線歹,遣使護送前安南王孫陳天平來朝,奏被賊臣 黎季犛弒主篡任,乞興滅繼絕。上憐而納之,命有司 賜第,月給廩。三年正月,遣御史李琦、行人王樞齎敕 往問安南國胡𡗨,俾具篡奪陳氏之故以聞。六月,安 南胡𡗨遣使臣阮景真等隨御史李琦入朝,上表謝」 罪,請陳天平歸國。七月甲辰,遣行人聶聰齎敕諭安 南胡𡗨:「果誠心,盡革前非,迎還天平,以君事之,當建 爾土,封以大郡。」十二月丁丑,安南胡𡗨復遣阮景真 等隨行人聶聰等來貢迎陳天平,許之。敕廣西總兵 韓觀,左右將軍黃中、呂毅率兵五千送陳天平歸國, 令安南胡𡗨遣使來迎。四年三月,黃中等以兵五千 護送陳天平至丘溫,胡𡗨遣陪臣黃晦卿等以廩餼 迎候,及牛酒犒師。晦卿及諸從者見天平皆拜舞踴 躍。中問:「胡𡗨不至,何也?」晦卿曰:「屬有微疾。」中遣晦卿 還促𡗨,且遣騎覘之,往來皆無所見,而迎者壺漿相 續於道,中以為實,遂徑進度隘留、雞陵二關。將至芹 站,山道險峻,林木蒙密,軍行不得成列,且遇雨潦,忽 伏發,大呼鼓譟動山谷,遂殺天平。中等亟整兵擊之, 寇已斬絕,橋道不得前,中等引兵還。四月,副將黃中 等奏安南胡𡗨劫殺陳天平事。上大怒,謂成國公朱 能等曰:「蕞爾小醜,罪惡滔天,猶敢潛伏姦謀,肆毒如 此。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而不誅,兵則何用?」能等 皆曰:「逆賊罪大,天地不容。」敕鎮守雲南西平侯沐晟 興師伐安南。敕曰:「比遣都督黃中等送安南國王孫 陳天平還國。中等輕視𥟖賊,率意而進,以至辱國。今 興師南伐,敕四川等都司選卒五千,並敕蜀王於成 都三護衛選卒五千,聽爾等調遣。大軍合用糧儲,須 預為會計,規畫輸運,不致後期。」七月癸卯,命成國公 朱能為征裔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左 右副將軍,兵部尚書劉儁參贊軍務,刑部尚書黃福、 大理寺卿陳洽督理軍餉,率師分道征安南黎賊,上 親送之龍江。十月丙午,大將軍朱能卒於龍州。訃聞, 命副將軍張輔代之。輔等度坡壘,副將沐晟率兵由 蒙自經野蒲,斬木通道,攻奪猛烈棚、華關隘,賊徒悉 遁,遂築堡駐兵造舟。五年正月,張輔、沐晟等率兵討 黎賊,自注江濟軍,襲籌江柵,繼搗其東西二都,及因 枚山、萬劫江、普賴山等寇,盡破之。黎賊胡杜聚船於 盤灘江,大將軍張輔因南策州土人隊正陳封來降, 使擊杜,敗之。仍使封招撫諒江、東湖等人民,皆使安 集。己巳,張輔等敗𥟖賊於木丸江。先是,輔得牒報,「賊 船往來富良江,距交州下流二十餘里。」又言「季犛及 其子澄等聚船於黃江等處」,遂領軍次木丸江。晟及 參將豐城侯李彬率步騎戰船,由富良江進次魯江。 黎賊以船五百餘艘犯我軍,輔等水陸並進,都督柳 升等奮擊,賊舟膠淺,遂大敗,獲賊船百餘艘。賊將阮 子仁、阮磊、阮劣,斬首萬餘級,生擒賊將張世岡、彤文 傑、馮文實、莫鐵范、鞋、阮利等百餘人,皆斬之,溺死者 不可勝計。時南策州人莫邃等素憤黎賊,率土兵萬 餘人從征,屢效勞績焉。三月辛巳,張輔等敗黎賊於 富良江。初,輔等追賊至膠水縣悶海口,賊敗而走,其 地下濕,不可駐兵,遂議還師,誘賊至鹹子關築堡,令 都督柳升守之。至是升報「賊入富良江」,輔遂往擊。賊 舟連亙十餘里,陸路又以精勁數萬來戰,官軍兩岸 夾攻之。賊以海艘橫截江中,而用划船載木立柵,以 拒官軍。輔乘柵未備,躬督將士力戰,賊不能支。升等 繼以舟師橫擊之,賊大敗。生擒偽工部尚書阮希周, 斬其偽翊衛將軍胡射等及將卒數萬,江水為赤。乘 勝長驅,至黃江,直抵悶海口,獲賊舟,無筭𥟖。賊父子 僅以數小舟脫身遁去。偽吏部尚書范見覽、大理寺 卿阮飛卿、千牛衛將陳日昭、華碩將軍黎威等,皆詣 輔降。五月甲子,張輔等獲賊首黎季犛及其子澄。先 是,輔追賊至典臾海門,涇鵲淺,久晴水涸,賊棄舟遁。 及官軍至,大雨,水漲數尺,舟畢渡。眾大喜曰:「天贊王 師」及。輔率步騎至茶龍,舟師亦至。偽大尹《阮謹》等來 降,言黎賊走入安南。遂調都督僉事柳升率舟師前 進。輔及西平侯沐晟等循舉厥江,進至日南州奇羅 海口。升殺賊,得船三百餘艘,餘賊遁。輔等乘勝追之升復引兵奇羅海口。永平衛卒王柴胡等七人與賊 遇,賊困敗,黨與皆散走。柴胡等生擒賊首黎季犛、季 保保十人,擒其子澄於海口山中。乙丑,安南土民武 卿如等於永盎海口「高望山,獲偽大虞國王黎蒼、偽 太子黎丙及黎賊子孫弟姪偽梁國王黎潡等,並賊 將偽柱國、東山川鄉侯胡杜等」,安南悉平。壬午,《平安 南。捷奏》至。六月癸未,以安南平詔天下。丁亥,張輔、沐 晟等班師還京。
按《明外史張輔傳》:「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稱太上皇, 立子蒼為帝。故王之孫陳天平自老撾來歸,季犛請 以歸國。帝使都督黃中以兵五千送之,故大理卿薛 喦為輔。至芹站,季犛伏兵殺天平,喦亦死。帝大怒,命 成國公能為征裔將軍,輔為右副將軍,率豐城李彬 等十八將軍,兵八十萬,會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分」 道進討,兵部尚書劉儁贊軍事,刑部尚書黃福、大理 寺卿陳洽等給餽餉。四年九月次龍州。十月,能卒於 軍。輔代領其眾,檄季犛二十罪,進破隘,留、雞嶺二關, 抵新福。晟軍亦至,營白鶴。「安南有東西二都,依宣、洮、 沱、富良四江為險。賊緣江立柵,聚舟築城。城柵橋艦, 相連九百餘里,兵眾七百萬,欲守險以老我師。」輔軍 富良江北,遣驃騎將軍朱榮破賊嘉林江,遂與晟合 軍,進攻多邦城。輔攻西南,晟攻東南,佯欲他攻以懈 賊。令都督黃中等將死士人持炬火、銅角,夜四鼓,越 重濠、雲梯,傅其城。指揮蔡福先登,士蟻附而上。角鳴, 萬炬齊舉,城下兵讙應之,遂入城。賊驅象迎戰,以繪 獅蒙馬衝之,箭砲交發,象皆反走,賊大潰,斬其帥二 人。追至繖圓山,盡焚緣江木柵,斬俘無筭。循富良,克 其東都,遣別將李彬、陳旭取西都,又分軍破賊援兵。 賊眾焚宮室倉庫,逃入海,三江州縣皆望風降。明年 春,輔濟自注江,悉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斬首 三萬七千餘級。賊將胡杜聚舟盤灘江,輔使降將陳 封襲走之,盡得其舟,遂定東湖、諒江諸府州。季犛以 舟師入犯,大敗之木丸江,斬首萬級,擒其將校百餘 人,溺死者無筭。追至悶海,還軍鹹水關。賊復以海艘 入寇,又大破之富良江,馘斬數萬,江水為赤。季犛父 子以小舟遁至海門涇,水涸,棄舟走。官軍窮追,至奇 羅海口,獲季犛及其偽太子芮、衛王澄、梁「王潡,並將 相大臣等,檻送京師。安南平,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 八十,戶三百十二萬。求陳氏後不得,遂設交趾布政 司,以其地內屬。」 按《柳升傳》,「永樂四年,從張輔征交 趾,戰魯江,疾鬥,大破賊,斬賊帥阮子仁等,守鹹子關。 賊入富良江,舟亙十餘里,陸兵數萬,又以海舟截江 立柵。輔將步騎,升率水軍夾」攻,大敗之,獲偽尚書阮 希周等。又敗賊於奇羅海口,得舟三百。部卒得季犛 及其子澄;還,封安遠伯。
永樂七年,張輔再討交趾,擒賊首簡定送京師。 按《大政紀》:永樂六年八月乙酉,交趾都、布、按三司奏, 「逆賊簡定、鄧悉等聚眾作亂,命黔國公沐晟、兵部尚 書劉儁帥師討之。十二月丁酉,交趾總兵官沐晟與 賊首簡定戰於生厥江,敗績,都督呂毅、尚書劉儁、交 趾參政劉昱皆死之。命英國公張輔復為總兵官,清 遠侯」王友為副,帥師二十萬,討交趾賊首簡定。七年 五月,交趾賊首簡定稱上皇,立陳季擴為越皇帝。八 月,英國公張輔兵至交趾,敗賊眾於鹹子關。十一月 戊寅,張輔、沐晟等敗,執賊首簡定於美良,並獲其偽 相陳希葛、阮晏等,檻送京師,季擴遁走。八年正月丙 子,交趾總兵官張輔敗賊黨阮師檜於潮州。初,師檜 偽稱王,與偽金吾上將軍杜原措等據東潮州安老 縣宜陽社,有眾二萬餘人,時出黃江、麻牢江、大全等 處海口為寇,以應簡定。至是輔以兵圍宜陽社,賊眾 拒戰,官軍水陸皆奮,矢石交下如雨,賊大敗,斬賊首 四千五百餘級,溺水尤多。生擒偽監門衛將軍范支、 偽羽林衛將軍陳原卿、偽鎮撫使阮人桂等二千餘 人皆斬之,斂其屍為京觀焉。丁酉,張輔差指揮朱福 等檻送偽大越上皇簡定併偽太保等官陳希葛、阮 汝勵、阮晏、武世僚等至京師,伏誅。五月丁丑,沐晟統 軍敗賊首陳季擴於虞江,追至會潮靈長海口,生擒 神龍將軍黎弄,斬首三千餘級。
按《明外史張輔傳》:「永樂六年冬,黎季犛黨簡定復叛, 沐晟討之敗績。明年春,復命輔往討之,賊黨推簡定 為越上皇,別立陳季擴為皇,勢益張。輔就叱覽山伐 木造舟,招諒江北諸避寇者復其業。遂進至慈廉州, 破喝門江,克廣威州孔目柵。遇賊鹹子關,賊舟六百 餘蔽江為營,官軍以舟衝擊,乘風縱火,俘斬無算,擒」 賊帥二百餘人,盡得其舟。追至太平海口,賊黨鄧景 異以三百艘迎敵,短兵接戰,擒斬八百餘,餘賊皆潰。 遣朱榮、蔡福以步騎先輔,舟師繼之,自黃江至神投 海。會師清化,分道入磊江,獲簡定於美良山中,及其 黨陳希葛等,檻送京師誅之,盡殲其餘寇阮師檜等。
按《高士文傳》:「永樂四年,從張輔征交趾黎季犛,既」
「擒,餘黨竄七源山谷中,出沒為寇。士文率所部敗之廣源,進圍其山寨,晝夜急攻,寨垂破,賊突走,士文追與戰,中砲死。所部復追賊,賊失巢,竟潰散。他將至,遂 滅賊。」 按《劉儁傳》,「永樂四年,大軍征安南,以儁參贊 軍務,籌策有功。簡定復叛,㒞再出,參贊沐晟軍務。六 年,晟與簡定戰生厥江,敗績。儁襲賊至大安海口,颶 風」大作,後軍不繼,賊圍之數重。被執不屈,罵賊死。 永樂八年,帝親征本雅失里敗之斡難河。
按《大政紀》:永樂七年七月,命淇國公丘福為大將軍, 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軍,靖安侯王 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率師征本雅失里,密授 方略。八月,大將軍丘福等兵至臚朐河,敗績,皆死之。 九月,以丘福等違律沒軍,諭皇太子曰:「比遣兵,福等 帥兵北征,皆沒,辱國如此,若不再殄滅之,邊禍未已。 今選將練兵,來春朕決親征。」十月,上召諸將,諭以親 征之意。八年二月丁未,車駕發北京,親征本雅失里, 命翰林學士胡廣、庶子楊榮、諭德金幼孜扈從。三月 甲申,車駕次錦衣磧。前鋒報見敵寇蹤跡,下令各軍 嚴警備。五月甲戌,車駕次環翠阜。指揮款台,獲人,詢 知本雅失里在兀古兒扎河,晚遂渡飲馬河下營。乙 亥,上率精銳騎軍循飲馬河西北行。戊寅,車駕至兀 古兒扎河,本雅失里先遁,賜名「清塵河。」夜倍道追之。 己卯,車駕追至斡難河,擊敗之,本雅失里以七騎遁 去,獲馬驢牛羊生口無筭。辛巳,旋師次五原峰。敕清 遠侯王友等簡精銳士卒,候征阿魯台。六月甲辰,車 駕次飛雲壑前山谷中。阿魯台遣詣軍門請降。上知 其詐,為自脫計,遣敕諭令來朝,不決,率兵擊敗之。丁 未,上追及於回曲津,大敗之,斬其名王以下百數十 人。己酉,車駕發廣漠。上諭諸將曰:「寇賊雖潰散山谷, 必有窺我後者,須擒之。」乃命諸將先渡河,伏騎士數 百於河曲柳林中,令步卒銃士後行,而實草於囊,載 之以為誘,戒之曰:「寇至則引入伏中,舉銃」,伏兵聞銃 即出。上按精兵千餘,最後發。寇見大兵渡河,果貪所 載物,競趨而至。既入伏中,銃發,伏兵躍出,上所率兵 亦已至。寇窮急,莫知所向,復奔渡河,馬陷入淖泥,遂 生擒數十人,餘盡死。
按《明外史丘福傳》:「永樂七年,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 帝大發兵討之。命福佩大將軍印為總兵,武城侯王 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總兵,靖安侯王忠、安平侯 李遠為左右參將,以十萬騎行。帝知福敢戰輕敵,諭 以兵事須慎重,已行。又賜敕戒諭福出塞,以千餘人 先至臚朐河南,遇游騎,擊敗之,遂渡河,獲其尚書一」 人,問本雅失里今何在?言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 「當疾馳擒之。」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與戰,相持二 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乘之,安平侯諫、武城侯 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麾士卒行,諸將不得已與俱。 俄而敵騎大至,圍之數重,武城侯戰死,福及諸將皆 被執遇害。帝震怒,決親征。 按《鄭亨傳》,「八年,帝北征, 命亨督運出塞,將右哨從追敗本雅失里。大軍與阿 魯台遇,亨率眾先,遂大破之。」 按《柳升傳》,「永樂八年, 副清遠侯王友將中軍從北征,至回曲津,以神機火 器為前鋒,砲發震數十里,每矢洞,二人中旁,馬立斃, 大敗阿魯台,進封侯,加祿五百石,仍世伯,佩平羌將 軍印,鎮寧夏。」 按《劉榮傳》,八「年,從北征,以遊擊將軍 督前哨,次金剛阜,據山頂泉,已敗敵斡難河,復敗阿 魯台於靜鹵鎮。師還殿,即軍中進左都督,遣鎮遼東。 寇闌入,殺官軍,帝怒,命斬榮,既而宥之。」 按《王友傳》: 「八年,從北征,督中軍,扈帝深入,別與劉才築城飲馬 河上。帝次五原峰,命友簡銳士從征阿魯台,尋命休 士開平。會牒報」知院失乃干欲降。帝使別將招之,而 令友等受降,不降即掩擊。友等至絕漠,與失乃干距 一舍,故迂道往應昌,軍中乏食,多死者。帝震怒,奪其 兵付張輔。
永樂十一年,張輔討擒交趾陳季擴,誅之。
按《大政紀》:「永樂九年正月己卯,命英國公張輔會黔 國公沐晟率兵討交趾叛寇。四月丁巳,張輔至南寧, 奏反賊陳季擴、阮師等無悛心,請進兵討之。七月,張 輔、沐晟等敗賊黨阮師、胡具、鄧景異等於九真州月 常江,尋復敗黎蕊兵於臨安,殲之。十一月,輔率舟師 追捕反賊陳季擴等於海上,梟賊首一千五百餘人」 以徇。餘賊散走林莽泥澤中,盡殲之。十年八月癸丑 朔,輔等敗賊黨陳磊等於神投海,檻鄧汝戲等三十 五人赴師京。十月戊寅,輔等軍至惡江,偽少保潘季 祐等詣軍門降。十一年十二月,輔等大敗賊兵於愛 子江,擒陳季擴,檻送京師。十二年八月,賊首偽大越 國王陳季擴及偽國公阮師等至京,伏誅。
按《明外史張輔傳》:「永樂八年,召輔還,謁帝興和,命練 兵宣府。陳季擴等乘輔歸復出,攻剽如故。九年,仍命 輔與沐晟討之。交人苦中國約束,又數為吏擾,往往 起附賊,乍服乍叛,將帥玩寇。輔至,申軍令。都督黃中 素驕違節度,斬以徇。將士惕息,無敢不用命者。其秋, 破賊帥鄧景異等於月常江,獲賊舟百餘。又捕斬別部賊黎蕊、范慷等。十年秋,擊賊於神投海。賊分隊三, 銳甚,輔衝其中堅,賊卻。左右隊迭進,官軍與相鉤連, 殊死戰,自卯至巳,大破賊,生擒渠帥七十五人。賊倚 荷花海,謂官軍不能渡,築堡守。輔以舟師出奇羅海 口,直薄其堡,賊大潰。十一年冬,輿晟會順州,戰愛子 江。賊分三隊,驅象數十於前行。輔戒士卒一矢落象 奴,二矢披象鼻。象奔還,自蹂其眾,乘勢急擊,大敗之, 擒賊帥五十六人,追至愛母江,盡降其眾。明年春,捕 賊至暹蠻、昆蒲諸柵,懸崖絕險,騎不得進。輔與將校 步行求賊,往來山箐中,悉擒鄧景異、阮鎔等。季擴走 老撾,遣人持檄往索,師隨之,破其三關,遂縛季擴及 其帑送京師誅之。以賊所取占城地,復設升、華、恩、義 四州,增置衛所,官其降人,留軍守之而還。十三年春 至京,旋遣出鎮,而餘寇陳月湖等復作亂,輔悉討平 之。
永樂十二年,帝親征瓦剌,大敗之。
按《大政紀》,「永樂十二年二月,詔親征瓦剌。先是,朝廷 封阿魯台為王,瓦刺馬哈木等怨焉。自是朝貢不至, 遂議親征。命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享領中 軍,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成山侯王通、 都督譚清領左右掖,都督劉江、朱榮等為前鋒。三月 庚寅,車駕發北京,皇太孫從之。四月甲辰朔,駐蹕興」 和,五軍盡出塞。六月乙巳,下營雙泉海。前哨馬來報, 「遇寇數百人,稍與戰,皆遁。」丙午,前鋒都督劉江敗寇 於三峽口,寇宵遁。戊申,次急蘭忽失溫,賊首答里巴 同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掃境來戰。去營十里許,寇 四集列於高山上,可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上躬擐甲冑,帥官軍精銳者先往,各軍皆從後至,整 列隊伍,與寇相拒。寇下山來迎戰,《火銃》四發,寇驚棄 馬走,復集山頂東西鼓譟而進。寇戰卻將暮,上以精 銳者數百人前驅,繼以《火銃》,寇復來戰。未及交鋒,火 銃竊發,精銳者復奮勇向前力戰,無不一當百。寇大 敗,人馬死傷無數。寇號痛而往,宵遁至土剌河上,乃 收軍回營,已二鼓矣。庚戌,詔班師。壬子,師出三峽口, 餘寇復聚峽口山上,及數百人據海子,諸軍以火銃 擊之,悉遁去。
按《明外史譚廣傳》,「永樂十二年,從征九龍口,為前鋒。 賊數萬憑崖,廣以神箭萬人射之,死者無算。乘勝夾 擊,賊大敗。」 按《鄭亨傳》,「十二年,復從北征,將中軍戰 於忽失溫,追敵中流矢卻,復與大軍合破之。復從出 塞,將左哨發卒萬人,治龍門道。過軍,破兀良哈於屈 裂河,將輜重還擊破寇之追躡者。」 按《朱榮傳》,「十二 年,復從北征,與劉江俱為前鋒,破馬哈木。」 按《劉榮 傳》,「十二年,再從北征,仍為前鋒,先往興和,將勁騎游 徼。車駕駐至喜川,偵敵於飲馬河,見敵騎東追,至康 哈里孩,擊斬數十人。復與大軍合擊馬哈木於忽失 溫,下馬持短兵突陣,斬獲甚多。」 按《柳升傳》,「永樂十 二年,復從北征,將大營兵戰於忽失溫,復以神」機火 器大破敵師 按《陳懋傳》,「永樂十二年,從北征,將左 軍大戰,忽失溫與城山侯王通等攻敵,乘勝遂大破 敵。」
永樂二十年,帝親征阿魯台,師還,擊兀良哈,敗之。 按《大政紀》:「永樂十九年十月,阿魯台叛,數寇邊。二十 年二月,命英國公張輔等同六部官議征北餽餉。輔 等議分為前後運,前運隨大軍行,後運稍後,前運用 總督三人,隆平侯張信、尚書李慶、侍郎李昶,車運、驢 運,各分官領之。領車運者,泰寧侯陳瑜、都御史王彰、 都」督御史、郎中等官三十六人,領驢運者,鎮遠侯顧 興祖、尚書趙羾等三十五人。後運惟車輛用總督官 二人,保定侯孟謨、遂安伯陳英,副者二十七人,共用 驢三十四萬頭,車十一萬七千五百餘輛,挽軍民丁 二十三萬有奇,運糧凡三十七萬石。三月,阿魯台寇 興和,殺守將都指揮王煥。先是,阿魯台為瓦剌馬哈 木所敗,窮蹙日甚,以其妻孥部落奔竄而南,保息塞 外,奉表稱臣,遣使貢駝馬。上曰:「寇勢窮來歸,非其本 心。然天地之仁,發育而已,豈有所擇哉!」遂納其貢而 禮其使。詔封阿魯台為和寧王,母妻皆為夫人,賜金 帛,俾仍居漠北。阿魯台感上恩德,屢遣使貢馬,又遣 子來朝。數年,畜牧益蕃,生聚益富,而兇悖之心復萌。 其部屬屢為邊患,每因其使行戒諭之,而怙終不悛。 至是大寇興和,親征之議遂決。在廷文武之臣,群謀 僉同,命五府整兵,戶部餽餉,即日啟行。丁丑,以親征 告天地、宗廟、社稷。戊寅,車駕發北京。命公侯大臣奏 軍情機務,同大學士楊榮參決。辛巳,駐蹕雞鳴山。寇 興和者聞上親征,遂夜遁。諸將請追之。上曰:「寇非有 他計能,譬如狼貪,一得所欲,急走追之徒勞。少俟草 青馬肥,道開平,踰應昌,出其不意,直抵窟穴,破之未 晚。」六月癸巳,次威遠川,開平來報,寇復攻萬全。上召 諸將問計,皆曰:「宜分兵還擊之。」上曰:「不然,此詐謀也。 寇慮大軍徑搗巢穴,故為此牽制之計。然其眾不多, 知大軍北行,必已喪膽,況敢攻城哉?不足慮也。」七月己未,前鋒都督朱榮等獲阿魯台部屬送御史,備言 阿魯台所部聞大軍出,皆憂懼,日有背叛而遁者。繼 聞車駕親征,阿魯台舉家惴慄,盡棄其馬駝牛羊輜 重於闊灤海之側,與其家屬直北走矣。《上聞》曰:「獸窮 則走,未可遽信。或挾詭謀示弱以誤我,不可不嚴備 前哨。」繼獲其部曲,亦言寇眾悉夜遁矣。驗之而信。召 都督朱榮、吳成等,發兵盡收其所棄牛羊駝馬,焚其 輜重。上召文武群臣諭曰:「朕非欲窮兵黷武,寇為邊 患,軀之足矣。將士遠來,亦宜休息。」遂命旋師。是夜,召 諸將諭曰:「阿魯台敢為悖逆者,以有兀良哈為之羽 翼也。今阿魯台遠遁,而兀良哈尚敢入寇,當還師剪 之。」諸將皆以為然。遂簡步騎二萬,分五道以行,且授 之方略曰:「兵貴神速,迅雷不及掩耳。」諸將頓首。上曰: 「官軍至,寇必西走,朕當以兵從西要之。」遂率精騎數 萬馳往,命鄭亨、王通、薛祿將之。庚午,上師屈烈兒河, 寇數萬餘,驅牛馬車輛,西奔陷山澤中。上麾兵為左 右翼齊進。寇望見官軍勢盛,欲突而走。上率前鋒衝 之,斬首數百級,寇自相蹂踐者相枕藉,餘眾散走。上 乘高望之,見寇復聚,乃麾兵繞出其右,既分兵渡河 斷其後,又麾兵出其左。先令甲士持神機弩伏深林 中,戒曰:「寇經此則發。」又命嚴陣山下以待。已而寇盡 棄其輜重,馳突而左,上麾御前騎士與山下兵馳追 之,寇驚走,而林間神機弩競發,寇大潰,死傷不可計, 餘寇尚數百人躍馬而去。上曰:「必有首寇在其中,須 擊之。」率騎兵追奔三十餘里,抵其巢穴,斬數十人,生 擒其黨伯兒、伯克等,盡收其人口、牛羊駝馬,焚其輜 重兵器。既次《豐潤屯》,諸將頓首賀。上曰:「用兵,吾豈得 已哉!」諸將曰:「天道福善禍淫,陛下奉天伐罪,以保寧 兆民,豈過舉也?」
按《明外史朱榮傳》:「二十年,復從北征,為前鋒,駐鵰鶚 詗。寇以五千騎視寇所向,大軍次玉沙泉,榮率銳士 三百人,人三馬,齎二十日糧,深入詗寇。寇已棄牛羊 馬駝輜重北走,榮悉收之,焚其輜重,移師破兀良哈。」
按《陳懋傳》,「永樂二十年,復從北征,破敵於屈裂河。」
別將五千騎循河東北捕殘寇,及之山澤中,分二道 夾擊殲之。師還,武安侯鄭亨將輜重先行,懋伏隘以 待,寇來躡。伏出縱擊,寇死者過半。
永樂二十一年,再征阿魯台,降也先土干。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年閏十二月,阿魯台殺其本主 本雅失里。「甲子,詔議征阿魯台。二十一年四月,瓦剌 脫懽攻阿魯台,敗之。七月,降者言,阿魯台將犯邊,上 召諸將議曰:『去秋此寇犯興和,朕率師搗其窠穴,復 勦其黨兀良哈之眾,其窮亦甚矣。今以朕既得志,必 不復出,故萌妄念。朕當率兵先馳塞外以待之,寇不 虞吾兵已出,而輕肆妄動,我因其勞而擊之,破之必 矣』。」諸將皆曰:「善。」八月癸丑,車駕發京師。命大學士楊 榮掌軍中機務。九月己卯,偽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 台等率其妻子來降。帖木等言:「今夏阿魯台為瓦剌 所敗,部屬潰散無所屬。今若聞天兵復出,必疾走遠 避,豈復萌南向之意。」十月戊申朔,車駕次上莊堡,也 先土干率眾來降,封為「忠勇王」,賜名「金忠。」以其甥把 台罕為都督,其部屬察卜等七人皆為都指揮,餘為 指揮、千百戶,所鎮撫者數十人,皆賜冠帶、織金襲衣, 遂下詔班師。
永樂二十二年,再征阿魯台。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二年正月甲申,大同、開平守將 並奏阿魯台所部侵掠邊境。敕緣邊諸將,整兵候北 征。初,金忠歸,屢言阿魯台數為邊患,請發兵討之,願 為前鋒自效。上曰:「兵豈堪數動,朕固厭之矣。」忠曰:「雖 天地大德,無物不容,其如邊人荼毒,何時可已?」上曰: 「卿意甚善,但事須有名,姑待之。」至是邊報至,召公侯 大臣計之,且告以金忠意。群臣奏曰:「忠言不可拒,逆 賊不可縱,邊患不可坐視。用兵之名,不得避也。惟上 決之。」上可其奏。三月戊寅,大閱。命安遠侯柳升領中 軍,遂安伯陳瑛副之;英國公張輔領左掖,成國公朱 勇副之;成山侯王通領右掖,興安伯徐亨副之;武安 侯鄭亨領左哨,保定侯孟瑛副之;陽武侯薛祿領右 哨,新寧伯譚忠副之;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率壯 士為前鋒,安順伯薛貴、恭順伯吳克忠、都督李謙等 各領兵從之。上諭曰:「阿魯台始以窮蹙來歸,撫之甚 厚。不知感德,積久生慢,反恩為讎,侵擾邊疆,毒虐黎 庶,違天負恩,非一而足。朕直出師搗其巢穴,焚其積 聚,寇之微命,危如一髮。當其時從將士之志,豈復有 生理。但體上帝好生之仁,驅而逐之,亦冀萬一其能 改也,而獸心終不變。今朕必往伐之。朕非好勞惡逸, 蓋志在保民,有非得已。爾等從朕,其皆奮力成功,高 爵重賞不汝吝。如方命失機,則軍法亦不汝貸。」四月 戊申,上以親征告天地、宗廟、社稷,遣官祭旗纛、山川 等神。己酉,車駕發京師,次唐家嶺,仍命大學士楊榮、 金幼孜扈從。六月丙午,車駕次翠玉峰,敕寧陽侯陳 懋、忠勇王金忠等為前鋒偵寇。諭曰:「用兵之道,貴乎先知。古之賢將所以動而勝人者,先知敵之情也。今 興師遠出,而未悉賊情,何以成功?以前鋒付爾。尤宜 晝夜用心,其精擇勇智,廣布偵邏,如有所得,星馳奏 來,朕佇竢焉。」丙辰,車駕次寶屏山,諭諸將曰:「今深入 寇地,尤須謹備。嚴哨瞭,肅部伍,明約束,晝夜無怠。孔 子行軍,必臨事而懼。孫、吳兵法,無恃不來,恃吾有以 待之。必敬慎如此,庶幾萬全。」戊午,車駕次玉沙泉。上 以答蘭納木兒河已近,令諸將各嚴兵以俟。是時,諸 將皆踴躍思奮,上聞知,喜曰:「兵可用也。」己未,車駕次 龍武岡,命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率師,戒之曰:「若 遇賊,宜審機行事。如兩鋒相當,彼投戈下馬,即皆良 民,勿殺。如其來敵,先以神機銃攻之,長弓勁弩繼其 後,遇阿魯台,亦勿殺,生擒以來。」庚申,上以大軍繼進 數十里,懋等遣人奏言:「臣等已至答蘭納木兒河,彌 望,惟荒塵」野草,隻影不見,車轍,馬跡亦多漫滅,疑其 遁已久。上遣英國公張輔、成山侯王通等分兵山谷 大索,仍命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前行覘賊,車駕 進駐河上以竢。壬戌,車駕發河上,次蒼石岡。張輔等 相繼引兵還,奏曰:「臣等分索山谷,周回三百餘里,一 人一騎之跡無睹,必其遁久矣。」癸亥,車駕次連秀坡。 陳懋等亦還,奏曰:「臣等引兵抵白邙山,咸無所遇,以 糧盡故還。」於是英國公張輔等奏曰:「假臣等一月糧, 率騎深入,罪人必得。」上曰:「今出塞已久,人馬俱勞。北 地早寒,一旦有風雪之變,歸途尚遠,不可不慮。卿等 且休矣。」甲子,次翠雲屯,召張輔等曰:「昨日之言,朕思 之不可易也。孽寇所存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納 米粟於滄海,可必得耶?吾寧失有罪,不欲重勞將士。 朕志定矣。」於是兵部尚書李慶等進曰:「王者之師,畏 則舍之。今塞北萬里無蹤跡,雖有數輩,偷生窮漠之 境,陛下天地大德,寧當盡殺之耶?」上悅,遂命班師。乙 丑,詔召諸將議分兵兩路南還。於是上率騎士東行, 命武安侯鄭亨等領兵卒西行,期會開平。丙寅,班師。 次蒼玉澗,諭諸將曰:「今大軍南還,將士既未嘗見敵, 必有怠心。寇蹤跡詭祕,不可輕忽,須嚴兵以殿後。」仍 戒軍中晝夜警備,常如寇至。七月庚辰,車駕次清水 源,道旁有石崖數十丈,命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刻石 紀行,曰:「使萬世後知朕親征過此也。」
宣宗宣德元年八月漢王高煦反帝親征擒之
編輯按《明通紀》:「宣德元年八月,漢王高煦反。初,高煦既之 國時,思反謀。及仁宗崩,高煦反謀益決,於是招集亡 命,以護衛指揮王斌為偽都督,樂安知州朱烜為偽 兵部尚書,移檄遠近,以輔臣蹇義、夏原吉奸邪亂政 為辭,中外恟懼。高煦復遣人密約英國公張輔等,俾 為內應。輔即縛人白於上,上夜召輔臣議之。楊榮首」 勸上親征,上有難色,顧原吉。原吉曰:「往事可鑒,不可 失也。臣昨見命將而其色變,退語臣等而泣。在廷如 此,則其臨事可知。且兵貴神速,宜捲甲韜戈以往,一 鼓而平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也。」楊榮言是。上意 遂決。明日,即躬率諸軍啟行,以陽武侯薛祿為前鋒, 晝夜兼程而進,不數日抵城下。高煦不意車駕親征 猝至,城中震駭,群下潰散,遂械高煦以歸。自八月初 十日出師,九月初六日還京,兵不血刃,不踰旬而罪 人斯得,遂夷大難,四海永清,榮吉二人之力也。後高 煦械至京,賜自盡。 按《漢王高煦傳》:漢王高煦,成祖 第二子。母文皇后,負氣力,兇狠狡悍。初太祖時,召王 世子諸子學於京師,高煦顧不肯學,言動輕佻,太祖 惡之。及太祖崩,建文帝即位。成祖奔喪。至淮安,敕令 歸,乃遣仁宗及高煦入臨。抵京師,舅徐輝祖以其無 賴,密戒之,不聽,盜輝祖善馬,徑渡江馳歸。途中輒殺 民吏,至涿州,又殺驛丞。於是朝廷舉以責燕,燕謀益 急。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從,嘗為軍鋒。《白溝河》之 戰,成祖先以七騎馳擊,馬被創,凡三易矢,三服皆盡, 前薄於隄,幾為瞿能所及。高煦見事急,率精騎數千, 直前決戰,遂斬能於陣。及成祖東昌之敗,張玉戰死, 成祖隻身走,以一騎殿後。適高煦引師至,擊退南軍, 成祖愈喜之,以為類己,而高煦亦以此自負,謂非藉 其死力,王業不能成也。已即位,議建儲,淇國公丘福、 駙馬王寧善高煦,時時稱高煦功高,幾奪嫡。成祖卒 以元子仁賢,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過失,不果。永 樂二年,仁宗已立為太子,封高煦漢王,國雲南。高煦 怒曰:「我何罪,斥我?」萬里不肯行。成祖不悅。仁宗力解, 得暫留南京。高煦遂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 宗自比。已,復乘間請益兩護衛,所為益恣。嘗以成祖 命,同仁宗謁孝陵。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 行,恆失足。高煦從後言曰:「前人蹉跌,後人知警。」皇太 孫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色變。太孫即 宣宗也。高煦長七尺餘,輕趫善騎射,兩腋若龍鱗者 數片。既負其雄武,又每從北征,在成祖左右時,媒孽 東宮,事譖解縉,中傷黃淮等,皆繫獄。十三年改高煦 國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賜敕曰:「既受藩封,豈 可常居京邸?前以雲南遠,憚行,今封青州,又託故欲留侍前後,殆非實意,茲命更不可辭。」然高煦遷延自 如,私選各衛健士,成祖聞而不許。又募兵三千人,不 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之,高煦怒, 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遂僭用乘輿器物。成祖 聞之怒。十五年三月還南京,召高煦按驗,盡得其不 法數十事,切責之,褫服囚繫西禁門,將廢為庶人。仁 宗為涕泣力救,乃削兩護衛,誅其左右狎暱,徙封樂 安州,趣即日行。成祖顧仁宗及太孫曰:「樂安近北京, 即聞變,朝發,可夕擒。」高煦至樂安,怨望,異謀益急。仁 宗數以書戒不悛。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 京,凡朝廷事潛遣人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 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 至,增歲祿,賜賚萬訐,仍命歸藩。先是,瞻圻以父殺其 母,屢發父過惡。成祖曰:「爾父子何忍也。」至是,高煦入 朝,悉上瞻圻前後覘報中朝事。仁宗召示瞻圻曰:「汝 處父子兄弟間,讒搆至此,穉子不足誅。」遣守皇陵。二 十二年十月,封高煦嫡子瞻坦為漢世子,次瞻垐濟 陽王,瞻域臨淄王,瞻垶昌樂王,瞻墿淄川王,瞻坪東 齊王,瞻壔任城王。瞻海豐王,瞻垹新泰王。未幾,仁 宗大漸,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 不果。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高煦日 有請,併言朝政。帝曲徇其意,索駝馬袍服,皆立與。高 煦益自肆。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枚青潛至京,約英 國公張輔內應。輔縶青立聞於朝,又約山東都指揮 靳榮等反濟南為助,又盡奪傍郡縣畜馬。立五軍都 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達左軍,千戶盛堅右軍,知 州朱恆後軍,諸子各監一軍。高煦自率中軍,世子瞻 坦居守,指揮韋弘、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部署 已定,偽授王斌、朱恆等太師、都督、尚書等官。御史樂 安李濬變姓名,間道詣京上變。帝猶不忍加兵,遣中 官侯泰賜高煦書。泰至樂安,高煦盛兵見泰,倨傲不 拜敕,南面坐,令泰跪,大言詆斥乘輿,指誅大臣夏原 吉等。泰懼,唯唯而已。比還,帝問漢王何言,治兵何如, 泰皆不敢以實對。是月,高煦遣百戶陳剛進疏,更為 書與公侯大臣,多所汙衊。帝嘆曰:「漢王果反。」乃議遣 武清伯薛祿往討,大學士楊士奇等不可,遂定《親征 議》諭張輔。輔對曰:「高煦素懦,其將士非有謀能戰者。 願假臣兵二萬,擒獻闕下。」帝曰:「卿誠足擒賊,顧朕初 即位,小人或懷二心。不親行,不足安反側。」於是車駕 發京師,過楊村,馬上顧從臣曰:「度高煦計安出?」或對 曰:「樂安城小,彼必先取濟南為巢窟。」或對曰:「彼曩不 肯離南京,今必引兵南。」帝曰:「不然。濟南雖近,未易攻。 聞大軍至,亦不暇攻護軍。樂安必內顧,不肯徑趨南 京。高煦外誇詐,內實怯,臨事狐疑,展轉不能斷。今敢 反輕朕?年少新立,眾心未附,又謂朕不能親征,即遣 將來,得以甘言厚利誘幸成事。今聞朕行,已膽落,敢 出戰乎?至即擒矣。」高煦初聞祿等將兵,攘臂大喜,以 為易與。及聞親征,始懼。時有從樂安來歸者,帝厚賞 之,令還諭其眾。仍遺書高煦曰:「張敖失國,始於貫高; 淮南被誅,成於伍被。今六師壓境,王即出倡謀者。朕 與王除過,恩禮如初。不然,一戰成擒。或以王為奇貨, 縛來獻,悔無及矣。」帝英暢神武,詞旨明壯,王師氣盛, 龍旗鉦鼓,千里不絕。前鋒至樂安,高煦約詰旦出戰。 帝令大軍蓐食兼行,駐蹕樂安城北,壁其四門。賊乘 城舉砲,王師發神機銃箭,聲震如雷,城中股慄。諸將 請即攻城,帝不許。再敕諭高煦,皆不答。城中人多欲 執獻高煦者,高煦大懼,乃密遣人詣行幄,願假今夕, 訣妻子,明日出歸罪。帝許之。是夜,高煦盡焚兵器及 《通逆謀》書。昧爽,帝移蹕樂安城南。高煦將出城,王斌 等力止,曰:「寧一戰死,無為人擒。」高煦紿,斌等復入宮, 遂潛從間道出見帝。群臣請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 之。高煦頓首言:「臣罪該萬死,惟陛下命。」帝令高煦為 書,召諸子同歸京師,赦城中罪,止誅同謀脅從者不 問。遂執王斌等下行錦衣獄,令尚書張本鎮撫樂安。 遂班師,廢高煦父子為庶人,錮之逍遙城。王斌、朱恆、 盛堅,典仗侯海,長史錢巽、教授錢常皆伏誅。惟長史 李默以嘗諫免死,謫口北為民。天津、山西、青州、滄州 諸都督指揮,約舉城應者,事覺相繼誅,六百四十餘 人。其故縱與藏匿坐死戍邊者一千五百餘人,編邊 民者七百二十人。帝遂製《東征記》以示群臣,云:「帝一 日」欲往視高煦,左右止之不聽。及至,熟視久之,高煦 出不意,伸一足勾帝仆地,左右亟扶起,乃命壯士舁 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高煦頂負之輒動。帝命積 炭缸上燃之,逾時,火熾銅鎔,高煦死,諸子並死。 按 《夏原吉傳》,漢王反,移檄指斥大臣,以原吉格蠲逋,詔 書不行為罪首。帝夜召諸大臣議,原吉免冠謝死罪。 帝曰:「彼借卿為兵端耳。」命坐,屏左右密議。楊榮首勸 帝親征,帝難之。原吉曰:「獨不見李景隆已事邪?臣昨 見所遣將,命下即色變,退語臣等泣,臨事可知。且兵 貴神速,卷甲趨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也。」榮策善。 帝意遂決。原吉從行,抵樂安,漢王且降,猶令人繞城詈。原吉。師還,賚予加等,賜閽者三人。原吉以無功辭, 不聽。 按《楊榮傳》:漢王反,皇太后召榮等定計。榮請 親征太后,帝俱有難色。榮曰:「彼謂陛下新立,必不自 行,故敢爾。出不意以天威臨之,事無不濟。臣請先驅。」 太后壯之,勸帝從其計。榮即晝夜疾馳至樂安,即合 圍,督軍中築土山,山成而車駕至,眾呼萬歲,聲震城 中。漢王懼,開門出降。師還,以「決策功」,受上賞。
英宗正統十四年二月討福建鄧茂七誅之餘黨悉平
編輯按《明通紀》:「正統十三年七月,福建沙縣民鄧茂七反, 僭稱閩王,遣都督劉聚等討之。」先是巡閩御史柳華 檄各郡縣,令鄉村各置隘門望樓,編鄉民為什伍,設 總小甲統帥之,以防禦寇盜。不從令者,聽總小甲究 治。由是總小甲各得目恣,號召鄉民,無敢違者。茂七 與弟茂八皆編為總甲。嘗佃人田,例於輸租外餽田 主以新米雞鴨。茂七始倡其民革之,又以輸租於遠 者,令田主自運而歸,不許,輒送其家。田主訴於縣,縣 逮茂七不至,乃下巡檢追攝之,因殺弓兵數人。縣聞 於上司,調官兵三百人與之格鬥,殺傷殆盡。懼討,遂 刑白馬,插血誓眾,舉兵反。他縣遊民皆舉金鼓器械 應之,烏合至十餘萬人,僭稱王號,署官職,八閩騷動。 詔遣都督劉聚為總兵,都督陳韶、劉德新為左右參 將,僉都御史張楷監軍事討之。十四年正月大發兵 討閩寇。先是,陳韶既敗師熸,賊勢益熾,遂圍延平、汀 州。張楷奏請益兵。乃命寧陽侯陳懋掛征夷將軍印, 充總兵官,保定伯梁寶、平江伯陳豫為左右副總兵, 都督范雄、董興為左右參將,兵部尚書金濂參贊軍 務。太監曹吉祥、陳蕪,監軍御史張海、丁瑄紀功,大發 兵討之。召張楷、劉聚還,罷職不敘。巡按福建御史汪 澄以畏避妄奏賊情,徵下獄誅之。鄧茂七寇建寧,掌 府事。福建左布政張瑛戰死。瑛初知建寧府,存心愛 民,多善政。進參政,仍掌府事。至是,茂七寇城,瑛憤,親 率兵拒戰,陷陣而死。二月,鄧茂七寇延平,中流矢死, 賊黨推茂七兄子伯孫為主。十一月,寧陽侯陳懋、尚 書金濂等討福建盜,執鄧伯孫誅之,餘黨悉平。先是, 懋等受命南征,至建寧,鄧茂七已敗死,伯孫繼之,勢 益熾。懋等乃出榜招諭,立賞格,「能自相擒殺來降者, 與斬敵同賞。」於是擒斬而降者相繼。有千戶龔遂榮 者,入尢溪山中,降其眾數千而還。賊將張留孫勇而 健鬥,自茂七起事,恆倚仗之。遂榮乃為書遺之,許以 自新,使諜佯若誤者,傅致之伯孫,伯孫果疑留孫,殺 之。由是賊將人人自疑,棄伯孫來降。遂進兵沙縣,破 貢川、掛口、陳山諸寨。伯孫就執,乃分兵解汀漳之圍, 八閩遂平。
按《明外史丁瑄傳》:「初福建多礦盜,命御史柳華捕之。 華令村聚皆置望樓,編民為甲,擇其豪為長,督民巡 徼。沙縣佃人鄧茂七素無賴,既為甲長,益以氣役屬 鄉民。其俗,佃人輸租外,例餽田主。茂七倡其黨,令毋 餽,而田主自往受粟。田主訴於縣,縣逮茂七,不赴,下 巡檢追攝,茂七殺弓兵數人。上官聞,遣軍三百捕之」, 被殺傷幾盡,巡檢及知縣並遇害。茂七遂大剽掠,偽 稱「剷平王」,設官屬,黨數萬人,陷二十餘縣,都指揮范 真、指揮彭璽等先後被殺。時福建參政交趾人宋彰 賄王振,得遷左布政使,侵漁貪惡,民不能堪,益相率 從茂七為盜,東南騷動。十三年四月,茂七圍延平刷 卷。御史張海登城撫諭。賊訴乞貰死,免三年徭役,即 解散為良民。海以聞,命瑄往招討,以都督劉聚、僉都 御史張楷大軍繼其後。瑄既至,先令人齎敕往撫。茂 七不肯降,瑄馳赴沙縣圍之,賊首林宗政等萬餘人。 政後坪欲立砦,瑄令通判倪冕等率眾先據要害,而 與都指揮雍埜等邀其歸路,斬首二百餘級,獲其渠 陳阿巖。明年二月,瑄誘賊復攻延平,督眾軍分道衝 擊,賊大敗遁走。指揮劉福追之,遂斬茂七,招脅從復 業。未幾,復擒其黨林子得等。尤溪賊首鄭永祖率四 千人攻延平,瑄偕埜等邀擊擒之,斬首五百有奇,餘 黨潰散。楷之監軍討賊也,至建寧頓不進,日置酒賦 詩為樂。聞瑄破賊,則馳至延平攘其功。瑄被脅,依違 具奏,福不能平,愬之。詔責瑄具狀,楷等皆獲罪,瑄有 功不問,功亦竟不錄。茂七雖死,其從子伯孫等復熾, 朝廷別遣陳懋等以大軍討瑄乃還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