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28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二十八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二十八卷目錄

 兵略部彙考一百二十六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三十五

戎政典第二百二十八卷

兵略部彙考一百二十六

編輯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三十五》

編輯

五月庚辰朔

上駐蹕諾木渾河。

命大兵牧馬於「水草善地。」

上諭內大臣曰:「視諸軍馬匹,惟恐遺失,附營放牧。是」

以食不如意。宜遠擇水草佳處放牧。雖瘠可無礙也。著諭眾知之。又今日我軍所屯與蒙古雜處。當諭我軍以至僕從。毋得盜竊蒙古之馬。如盜馬被獲。即依蒙古盜我軍之馬例處斬。著交各該管人員傳諭。

辛巳

上駐蹕阿祿十八里臺。

大將軍伯費揚古奏報、「選兵進覓丹濟拉、發回餘兵。」 費揚古奏言「准行。」 兵部咨稱、奉

諭、著費揚古精選所部兵。往覓丹濟拉所在招之。俱

來餘兵遣回黑龍江兵。《阿南達兵》、亦令遣回于成龍所運之米、會商料理。臣。等。遵

旨會同選擇前鋒四百名、護軍鎗手五百名、每旗砲

各一門。《八旗驍騎》砲手八十名,《察哈爾》兵二百名,寧夏綠旗兵二百五十名,共精兵一千四百餘。即於發回兵中駝馬內、酌量通融臣。「等率之往覓丹濟拉所在巴雅恩都爾地方,收集丹濟拉而來。所餘前鋒一百名、護軍鎗手一百名、砲八門、八旗驍騎砲手八十名,扣數派出將領管轄,每翼派出大臣一員。今正值邊塞內外務農之時,恐兵丁妄行踐踏,交與嚴禁。察哈爾兵一百六十五名,出寧夏之黑龍江官兵四百名,坐哨之博爾德城守禦關保等兵一百名,寧夏鎮標兵」二百五十名,俱於四月二十六日發回起程矣。今等。遵

旨「選兵往收丹濟拉。餘遣回則都御史于成龍所運。」

「之米不必全至郭多里巴兒哈孫。請將三分之一運至郭多里巴兒哈孫以備回師降彝之用。其餘二分即留現在運到之地。至遣回一千一百餘官兵僕從給以兩月口糧可到歸化城邊上地方。應裁伊等一月之米交于成龍等於郭多里巴兒哈孫地方收貯備用。所裁黑龍江官兵一月之米俟黑龍江兵到歸」 化城後,支倉糧帶去。

上曰:「善。著以此檄知于成龍等。」尋于成龍等准《大將》

軍伯費揚古咨,率領官兵,將一分內一千石餘米,運至郭多里巴兒哈孫地方,所剩兩分米留於船站。兩狼山侍郎李鈵、左通政喀拜領運來兩隊之米,亦已停其前運矣。謹此奏。

聞。

上報:「聞。」費揚古等又奏曰:「四月十六日、大兵到郭多」

里巴兒哈孫後:臣。等公議遣散秩大臣丹巴哈什哈、署參領顧葉里於丹濟拉、諾顏格隆拉思倫,謂之曰:「爾等所遣使人齊奇爾寨桑來言,噶爾丹至阿廛阿木塔泰地方,於三月十三日已死。丹濟拉等攜噶爾丹骸骨及其女共三百戶人前來歸降。」

聖上住於巴雅恩都爾丹濟拉等欲即來,而下人《三》

分之中,有兩分無坐騎,俱係步行,且皆無糧食,是以住於「巴雅恩都爾」 候

旨。「但聽」

諭旨如何。以便遵行。其言如是。聞爾丹濟拉攜噶爾、

丹骸骨,及其女,並屬下人,誠心來歸。

聖化,我輩甚喜。今吾與汝,皆同朝人,已為寮友,特遣

散秩大臣丹巴哈什哈等通問:「可明告此項差員,凡步行人需坐騎幾何,共需口糧幾何,當計數送馬匹牛羊米糧等物往迎。仍有一言相告,爾丹濟拉何不輕身先攜噶爾丹骸骨並其女來,其屬下人隨後徐來,則癒合。」

聖上軫念之心矣。吾輩以僚友之道、抒情相告以是

作《蒙古書》,用印鈐封,令丹巴哈什哈齎往訖。

上曰:「大將軍費揚古軍前、有帶罪發往從軍效力」之

人。今進兵之路。各處多有伊拉古克三庫圖克圖之人、及流散之厄魯特。至使人於丹濟拉應遣從軍效力者。乃差散秩大臣丹巴前去。殊為草率。著

商度來奏,「僉謂大將軍使人於丹濟拉應差發往。」

軍前效力之罪人,而差散秩大臣丹巴前去,殊為草率。請嚴飭大將軍費揚古,仍令大將軍費揚古等率領精兵,直至巴雅恩都爾,收丹濟拉等而來。至發回黑龍江等處兵及撥糧諸事,俱准該將軍等所奏行。

上從之。

停止二次運米赴《保德州》。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曰:「前以湖灘、河朔之米五千石」、

裝船一百一隻,令運至保德州。今侍郎安布祿來奏,言「已經量船所容裝米三千三百六十石開行矣。俟至老牛灣帶回船隻,將所餘一千六百四十石於第二次起行雲。但將米作兩次運,為日既久,而船戶亦辛苦。且現運三千三百六十石,亦無不足之處。作速檄知第二次,不必再運。」

壬午

命遣四格子趙山招撫阿喇卜灘丹津俄木布。

副都統阿南達、提督李林隆奏言:臣。等率兵於四月十八日至巴爾庫爾,見前行哨探者報云:丹濟拉已起行,不在屯劄之地。乃問逃來杜喇爾曰:「丹濟拉前言欲往何地?」答曰:「我未出逃之前,丹濟拉與眾議時,一人言:我等或暫棲巴爾庫爾,不則往投。」

聖上丹濟拉言:「汝等但知自為計耳,何以不一言及?」

利我之事。我等不便久居巴爾庫爾茲我屬下屢有逃亡如策旺喇卜灘知而阻我。則難脫矣。況遣使以誑

聖上遷徙來此,今又可往降乎?我馬臕尚壯,當乘人

「未覺之先,急從噶思渡瀚海,將汗之骸骨及鍾齊海送至達賴喇嘛所,吾心盡矣,斷不可緩也。」曾有此等語,未敢告諸大人。是以臣等至彼營地視之,人蹤漫滅,馬通枯燥,行跡向布克達額冷哈巴爾罕而去。臣。等竊思:

聖上籌畫周詳,各處堵禦,是以噶爾丹仰藥而死。丹

濟拉無路可出,甚不得已從額冷哈巴爾罕往趣噶思如,隨丹濟拉之蹤追之,隔日已久,難以相及,是以臣。「等急向瀚海南,竟趣噶思口以禦之。十九日,自巴爾庫爾起行矣。」奏至,

上以之發議政。諸臣集議曰:「據阿南達疏言,至丹濟」

拉屯劄之地,見人蹤漫滅,馬通枯燥,行蹤欲渡瀚海,往達賴喇嘛所,折向額冷哈巴爾罕而去。如隨丹濟拉之蹤,追之隔日已久,難以相及。是以急趨噶思口禦之,已於十九日起行矣。查前者大將軍費揚古遣散秩大臣丹巴至丹濟拉所通候曰:「爾既來降」 ,

聖上則我皆同朝之臣,故我以一言告之。爾當攜噶

爾丹骸骨及噶爾丹之女,先輕騎而來。其屬下擇可托之人交授,緩緩而行,則甚合

聖上之意,已作《蒙古書》,用印發去矣。又齊奇爾寨桑

來奏曰:「丹濟拉言爾往奏」

聖上,「此處四圍皆我仇人,如久住巴雅恩都爾,倘人」

知之,未必不來侵犯,故我於瀚海四圍,處處留蹤。如我離巴雅恩都爾而他往,我必埋書於巴雅恩都爾而去,爾往奏

「聖上歸來、而我不在此則覓我所埋之書。」既得我書,

「則知我所在矣。曾以此言密語我,人無知者。又問降人厄魯特大臣格壘沽英,言噶爾丹身存之日,曾集眾寨桑,商其所往,一無可去而止。今丹濟拉以寡弱之眾而繞策旺喇卜灘附近之地遊行數月,以為欲往達賴喇嘛所,我料其必無是事。」 此正合語齊奇爾寨桑處處留蹤之言。逃人杜喇爾不知,故言欲向達「賴喇嘛而去、亦未可定。應將目下大將軍費揚古兩疏、俱抄發阿南達、李林隆知之。」 奏入,得

旨「依議、遣使於丹濟拉」之時、當遣戴罪立功人等。如

「趙山、四格子者為是。伊等俱素行不端。善於鑽營之人故諸大臣徇情不遣而遣散秩大臣丹巴丹巴必遇不良之人亦未可定今將伊等遣一人於丹津俄木布遣一人於阿喇卜灘自備馬匹副以蒙古將領筆帖式曉諭噶爾丹已死招撫其眾。」 伊等若招得阿喇卜灘丹津俄木布即與俱來如事不成或未至其地,半塗而回,著大將軍即於軍前梟示。

授副將麥良璽為《肅州》總兵官。

上諭議政諸臣曰:「肅州總兵官李世達病故,肅州地。」

方、甚屬緊要。定邊副將麥良璽、貌偉材優、著授為肅州總兵官。速檄令赴任。不必從征。

命賜厄魯特投誠人、自台吉以下、閒散人以上、遍給

馬匹

上諭太僕寺曰:「厄魯特台吉等各馬八匹。散秩大臣」

等各馬八十一匹,一等;下等各馬五十匹,二等下。

等以下閒散人以上各馬三十匹。俱自太僕寺支取給賜

甲申

駐蹕色德勒黑地方。

安插厄魯特降人於張家口外。內大臣索額圖奏曰:「大將軍伯費揚古差小校柰馬代送厄魯特鄂里哈之子車陵下龔格額爾克到」臣。查先是、奉

諭旨曰:「厄魯特來降、問其情由具奏。」來降之人、留於

汝處應遵

旨。將車陵留於處,「但車陵」者,厄魯特部落名族之

子而《費揚》古又檄送。

御營。是以將車陵遣赴

御營外。其《車陵》屬下同。降七十餘戶,男婦共二百五

十、許口,「以後或留」臣。所,或解張家口。請

旨定奪。

命議政諸臣議奏。僉議以為「厄魯特來降人等俱留。」

張家口外撫養車陵本身。現又解來以後二百五十許人口。俟解到後。即令內大臣索額圖、解至《張家口》、交監養厄魯特官員

上可其奏。

乙酉

上駐蹕察木喀地方。

賜蒙古諸王貝勒馬。

上諭侍郎安布祿曰:「諸王、貝勒昨觀《馬廠》,著賜阿霸。」

垓多羅卓禮克圖郡王達馬林札卜、多羅郡王吳爾占噶喇卜,蘇尼特多羅杜稜郡王達林札卜、蒿齊忒多羅郡王雅木批兒各馬五十匹。阿霸哈納爾多羅貝勒布昭、阿霸垓固山達爾漢貝子車陵多羅卜、阿霸哈納爾固山貝子額林臣達什等各馬三十匹。

丁亥

上駐蹕魁吞布拉克地方。

命台吉薩馬第兄弟完聚喀爾喀土謝圖汗屬部台。

吉巴陵旗下台吉薩馬第奏曰:「我國既破,無以自存,以」臣。兄達尼,交太僕寺牧人喀蘭泰家寄養。今《身仗》。

皇恩已足謀生。兄年老而妻又亡。願收養。兄。

兄達尼有二子家奴,男子三人,婦女一口,

命達尼與其弟薩馬第完聚。

庚寅

上駐蹕宣化府城內。厄魯特人吳蘭等來降。大將軍

伯費揚古奏言:「都統碩鼐送到厄魯特吳蘭夫婦,吳蘭之弟察罕稟曰:『我等乃伊拉古克三庫圖克圖屬下人。去年九月,伊拉古克三庫圖克圖離噶爾丹採穭為食,至伊克敖拉等處度冬。今年三月,自納默黑圖雅蘇圖向西遊牧。四月二十一日至洪郭羅阿濟爾罕之夜,我等取馬七匹逃出來歸』。」

聖上:我等所攜馬七匹,於次日翁塔地方遇丹巴哈

什哈等皆乘之而去,留其瘦馬二匹、駱駝一頭而遣之。問吳蘭等曰:「伊拉古克三向西遊牧,將往何處?人有多少?」答曰:「彼言與噶爾丹素好,今不幸而敗,不當遽棄之,將往覓噶爾丹,其弟孟格壘及眾下人俱言往覓噶爾丹無益,何不往投策旺喇卜灘?我等來時,仍未定其所往也。彼有箭手百人,子女共三百許。」問吳蘭等曰:「丹濟拉現在何處?爾等曾聞噶爾丹之死否?」答曰:「噶爾丹丹濟拉進洪郭爾,聞之於格壘沽英杜喇爾之人者如此,不聞噶爾丹之死。」驛遞丹巴呈言:「二十二日暮時,於溫塔地方路中見三人牽馬四匹入山而去,追而執之,是二男一婦。」問曰:「爾等係何等人?言從伊拉古克三逃出之厄魯」特,問何時逃出伊拉古克三?何所往?言「我等二十一夜逃出伊拉古克三,即從此路向薩克薩特呼里克而去。我等之行甚速,兩日內即可追及。因我等人少,故尋他徑遶去,為路途遙遠,取吳蘭等騎來馬七匹,以我等騎來馬二匹,駱駝一頭,二十日所食米肉給之。」計厄魯特人等自伊拉古克三處逃來,以及「到大軍軍前之日宿九夜,第十日乃到」,是以臣。「等,率領大兵照常前進」,一面選前鋒二百,護軍鎗手三百,前鋒參領侍衛則半之,護軍行營協領、參領則照兵數撥發,交議政大臣昭武將軍馬思喀,同參謀都統齊什,統領碩鼐,都統石文瑛,往追伊拉古克三,務期勦滅。即遣降人吳蘭在馬思喀軍中引路外,其吳蘭之妻達什弟察罕又極幼,並無所知,是以即將丹巴所換馬駝給之乘坐。交坐塘官員轉遞送至張家口。奏至

上以示議政大臣。

收服齊卜齊努特等員外常祿奏言:臣。偕喀爾

「喀伊爾登濟農多羅郡王彭蘇克,往收齊卜齊努特人等。於閏三月初四日至噶兒達台河,收服齊卜齊努特之窩齊爾圖等。本月十二日至魁祿爾河,收服齊卜齊努特之孟克舒稜格、俄羅木蘇之俄木布。十八日至魁吞布拉克,收服齊卜齊努特之齊齊克土卜新等。」 問「窩齊爾圖、孟克舒稜格、俄木布,齊齊克土卜新等原屬誰氏之人,何以至此地?爾等人數幾何?」 窩齊爾圖孟克舒稜格等答曰:「我等乃喀爾喀多羅貝勒汪扎兒祖母菩提素克之人,現在弓箭手一百二人、婦人八十六口、子女一百三人。」 俄木布齊齊克土卜新等答曰:「我等亦係多羅貝勒汪扎兒旗下台吉額爾克綽克托之人,現在弓箭手五十三人。婦人四十一口、子女三十七人。康熙三十四年聞噶爾丹至克魯倫、劫掠喀爾喀納木扎爾陀音、我等各自逃避至此地方。是以帶伊等與王彭蘇克看視、安插於吳禮孫河。」 奏至。

上報:「聞。」

辛卯

上駐蹕新保安城內。

革溫保、甘度職,交刑部。

上諭議政諸臣曰:「溫保居官極惡,刻剝百姓,至不忍。」

「觀前者彼自謂居官好民甚頌之,欲為之立碑。今觀沿途之民無不切齒思食其肉。況溫保不比他人嘗為學士朕愛惜斯民之意不可謂不知之。甘度居官亦極惡今蒲州之民皆叛入山中。伊等若善民,豈肯逃叛乎?倭倫往撫如不肯降即押溫保、甘度至彼處處斬。再言用兵伊等居官極惡刻剝斯民,朕甚恨之。如此貪官,若不誅戮,何以懲眾。著議政諸臣,會同部院大臣議奏。」 僉謂「巡撫、布政司」 、

有《牧民撫綏》之專責,理應仰體

聖上保民若赤子之至意。溫保居官。惡極。刻剝小民

至不忍觀。沿途之民。無不切齒思食其肉。甘度居官亦惡極。是以蒲州之民。至於反叛。

《諭旨》:「誠是也。應將伊等皆立斬,以儆眾人。」請將溫保

甘度革職。令即將溫保嚴拿赴京,交刑部差兵部官一員,亦將甘度嚴拿,交刑部。俱擬斬具奏。

上從之。

壬辰

上駐蹕懷來縣城外黃寺。

皇太子率大學士阿蘭泰、尚書馬齊、佛倫等來迎。

策旺喇卜灘遣使上書。策旺喇卜灘遣使格色爾上書曰:「奉到」

敕書賜物,無任懽忭。此地叨安,一概

敕書俱到,七十餘年,敬守法度,至今寧居,詎意博碩。

《克圖》自以為是,罔知禮法,以彼一人累及眾庶,然而無如達賴喇嘛、班禪及

天朝,三方威力何也。今道法有歸,伏祈仍加

慈照乂安眾生。

上以示議政諸臣。

甲午

上駐蹕清河地方。

副都統阿南達報起行赴噶思追丹濟拉日期。阿南達等奏曰:「准行兵部咨雲著大將軍精選兵馬往覓丹濟拉所在招之俱來阿南達一路兵著撤回查前因丹濟拉攜噶爾丹骸骨。由噶思取路往投達賴喇嘛請往噶思地方以堵截之。已經具奏。是以。」臣。等率兵於五月初五日至布隆吉爾,初六日向噶思起行。

上報:「聞。」

乙未

上凱旋京師。《行告》

廟。《禮》

上自清河起行「大設鹵簿。」

皇太子率諸王皇子、及在京文武大小官員、俱蟒

袍補服。出郭外五里、跪迎道旁。八旗護軍、驍騎、步軍、及京城附近紳衿、士庶、工商、耆老男婦、俱扶老攜幼、陳設香案。沿門結綵、各執香跪迎

上由德勝門入。詣

堂子行禮畢、由

午門入。

宮。是日、

上詣

寧壽宮《問安》。

丙申

召大學士、學士、九卿入,面諭曰:「塞外情形,不可臆度。」

必身歷其境,乃有確見。昔朕欲親征噶爾丹,眾皆不欲,惟費揚古與朕欲討之後兩次出師,眾愈不欲。若非朕親統大軍追襲噶爾丹,使之少留餘息,彼必復聚,難以遽滅矣。明時為恢復河套,議論紛紜,致大臣夏言曾銑受戮。自朕觀之,此地無甚關

「係。若控馭蒙古有道則河套雖為所據安能為患控馭無道則何地不可為亂?蒙古遊行之地防之不勝防專言收復河套亦何益乎?至行師之道調軍轉餉必一人兼綜其成事乃易濟。前西安進兵時將軍博濟、孫思克等專管軍務不與輓運專責地方巡撫等官轉餉。迨後糧餉稽遲兵丁困餒致有道殣。頃朕自白塔至船站猶見有遺骸皆遣鄉導沿途掩埋朕統大兵由中路進時多方籌畫催督運餉比及旋師無一人受餒且資給西路之兵俱獲全還又令沿途各站多貯米糧雖隨營貿易之人皆不乏食此役寧夏之行料理糧餉悉有次第然後進兵所以直至回軍供應皆足無或稍誤」 以此觀之兵食「兩事,斷宜一手區畫。此後倘遇行師,當永以為法。朕又觀塞外運糧最難。昔唐、宋及明嘉靖時,皆用兵西陲,不知當日作何轉運之法。朕此役寧夏之行,不用車輛;所需駝馬騾驢悉自京城發往;恐有不敷,復給公帑採買、預備一切什物,皆由官運,略不累民。」 諸臣叩首奏曰:「轉餉數千」 ,

里,而不煩民力,洵前古所未有也。

戊戌

申飭山、陝督撫「察吏安民。」

上諭吏部等衙門:「朕頃以狡寇噶爾丹未滅,調度軍」

務,親蒞塞外。因念切民依,巡歷邊境,所至咨訪。目擊「山西、陝西緣邊一路,地皆沙磧,難事耕耘,人多穴居,類鮮恆業。其土壤磽瘠,固已生計維艱,而地方遼遠,疾苦無由上聞。大小官吏不能子愛小民,更恣橫索,遂使里井日漸虛耗。比年用兵以來,一應軍需芻糗,俱動支正項錢糧,儲偫供應,從不取辦閭閻。乃各府州縣官員借端私徵重收火耗督撫布政使等官、又不仰體朝廷恤民至意糾察貪污禁革加派反多瞻徇曲庇又或該督撫庸懦懈弛因而筆帖式及衙門人役無所忌憚擅作奸弊以致民生滋蹙」 朕心深切軫惻今外寇已經蕩平惟以綏乂地方拊循白姓為急務山陝兩省關係緊要應作何撫「恤休養。著九卿詹事科道詳議以聞。」 奏言。欽惟。我

皇上聖德至仁、光昭天壤。鴻猷駿烈、超越古今。猶恐

一、民有饑,一民有寒。連歲蠲免各省正賦數千萬,併漕糧數百萬,以及積年民欠稅賦,蠲免不可勝數。

「盛德弘恩」,亙古未有。如康熙三十年陝西西安等處

災荒。將未報災荒之督撫當即重處。將

內帑並各省錢糧、協解數百萬。連遣大臣四次賑濟。

其襄陽收貯穀石,復節次遣大臣運送。又

命原任總督河道靳輔、截留漕糧二十萬石。由黃河。

輓運,又將大同米運至湖灘河朔,亦由黃河運至西安。此項漕糧、並襄陽大同等處米石,我

皇上切念億兆深謀,預籌於從古未經行運之河創。

運賑濟又

敕直隸、河南、湖廣、督撫、將流移之民所到之處、即令

賑濟,遣回原籍。動支正項錢糧、給發牛種,多方招徠,又將三十、三十一、二三年賦稅蠲免數百萬。陝西億萬生靈、即於彼年賴以全生。地方安輯、民得復業。又三十四年山西平陽府被災

特遣大臣賑濟。又發帑銀修理「城廓民居。」兼免錢糧。

俾軍民獲有寧宇。近又於甘肅等處、蠲免糧餉八十餘萬。今歲

聖駕清問沿邊疾苦。布德施惠。將保德等州縣衛所

「錢糧,盡行蠲免。」 我

皇上愛民之至,無微不照。即連年「逆寇」噶爾丹狂逞,

塞外

皇上念切救民,乂安內外。

躬統六師,三臨絕徼,且深入荒遠無水草之地, 親行調度。

睿算如神,天人協應。以致逆賊困斃部落,潰散妻孥。

「俘繫,餘黨盡降。」 西北萬里疆圉之外,古未馴服者,罔不懷德畏威。沐浴

「聖化。中外臣民歡忻鼓舞,歌詠昇平。」《此自古載籍》以

來。未之見者也。從來軍興。芻糗多資民力。我

皇上睿慮周詳,一絲一毫,皆出公帑,不以累民。又 鑾輿所至地方,必廣行蠲免,賞賚優渥,撫恤兵民淪

膚浹髓。窮鄉僻壤,兒童父老,靡不環繞

駕前、瞻仰

天顏歡呼,《雷動感激》。

皇上永無既矣。今蒙

《聖諭》「山西陝西緣邊一路,地皆砂磧,難事耕耘,人多」

穴居,類鮮恆業。其土壤磽瘠,固已生計維艱;而地方遼遠,疾苦無由上聞。大小官員不能子愛小民,更恣橫索,遂使里井日漸虛耗。乃各府州縣官員借端私徵,重收火耗。督撫布政使等官,又不仰體朝廷恤民至意,糾察貪污,禁革加派,反多瞻徇曲

庇。今外寇已經蕩平,惟以綏乂地方、拊循百姓為急務。大哉!

王言:「此誠古帝王視民如傷之盛心,而億萬年長治。」

久安之要道也。臣。等。竊思我

皇上蠲賦賑濟,輓運糧餉,愛養元元,至矣極矣。今山

陜里井艱苦者,皆緣督撫有司不能仰體

皇上「軫恤黎民」之意,橫索小民,借端私徵,重收火耗。

之所致也應請

敕下山陜督撫。仰體

皇上撫恤休養之至意。務期洗心滌慮,正己率屬,嚴

飭所屬官員,屏絕苞苴,嚴禁私徵,革除重耗。其貪污虐民者,立行糾參。至筆帖式及衙門人役,擅作奸弊,滋擾地方者,亦必嚴加懲處。凡有不利於民應革事宜,督撫即為確查革除。或遇水旱災傷,當即奏

聞,不得隱匿。如督撫仍前因循徇庇,屬員不能撫綏,

百姓,將督撫革職,從重治罪可也。

上可其奏。

謹按。山、陜為沿邊重地,疆宇遼闊,山高土瘠,民俗勁悍,與他省不同。尤

國家所宜加諸意者

皇上於比歲兩省災傷,多方拯濟,德洋恩溥,既已人

《慶更生》至澄清兩省官方屢更大吏嚴禁私派重耗煌煌。

令,甲申至再三。兼之蠲貸頻頒,遐邇胥悅。近又因

《車駕出塞》。親見邊土磽薄、民生艱窘之故。恫瘝動念。

既訓飭寧夏人民謀生之道,禮義之方,又重飭官箴,期於悉杜侵漁,永除扣剋,務使小廉大法,上下肅清。蓋於凱旋振旅之時,即更為綢繆桑土之計。

皇上洞鑒西陲之「土俗民風」,優加德意。

聖慮之深長。誠無所不到也。

癸卯

舉行祭告

天地宗廟山川諸典禮、停止。崇上

尊號。先是議政大臣以「平定厄魯特噶爾丹武功」告

成奉表奏

賀。事下議曹詳查《典例》以聞。至是禮部言:等。恭惟

《皇上》仁並堯天,化同舜日。

《至聖作睹》。萬國咸寧。四海時雍。群生樂育。惟此厄魯。

特噶爾丹,「狡詐性成,兇頑樂禍,跳梁荒徼。自外生成累年以來,擾亂邊境,與臣服我之喀爾喀為讎,遂將喀爾喀陵虐侵殺,闌入我境內烏闌布通之地,與大臣拒戰,為我師所擊,大敗。」 斯時因

聖駕未親蒞軍、致彼脫逃。比噶爾丹、跪於達賴喇嘛

所,與威靈佛像之前,立誓「再不敢干犯。」

「天朝皇帝之喀爾喀、及邊界人民」等語、方免其追勦

釋之而歸。彼乃背負仁恩,復行狂逞,悖天虐眾,違蔑誓言,潛入巴顏烏喇地方,奸宄不測,煽誘蒙古諸部落,

皇上屢頒

諭旨曉以禍福,許其投順,彼仍怙惡不悛。

皇上念此賊若不即行撲滅、邊境人民、必不獲遂。其

安養於是

「睿謀乾斷,特申天討。」「勒兵從,三路出」,

皇上祗告於

《天地》、

宗廟、

社稷禡旗、祭軷。

親統中路大兵,聲罪徂征。遠踰瀚海,素無水草之地,

直抵「克魯倫《土喇》」 地方,

躬先士卒,指示調度。

《天威》所至,噶爾丹聞風喪膽,棄其子女廬舍,中夜潰。

皇上洞察《噶爾丹》狡詐,預定謀略。料其必由西路逃

遁,果遇西路堵截之兵,盡被勦殺潰散。竊思噶爾丹在邊陲之西,肆行兇惡而無忌憚者數十年

皇上籌畫萬全,統率六師,一鼓而覆其巢,一戰而奪

其魄陣,戮其妻孥,薙獮其部曲,盡收其輜重。賊跳身潰遁,殘喘遊魂,狼狽困蹙,苟延旦夕,雖生猶死。厄魯特之殄滅,實在此舉矣!

皇上仍頒諭旨,許其來降。而此賊狡黠昏迷,猶思竄

「皇上神謨密運,留將軍於塞上,駐勁旅於肅州。」《聯指》。

臂之形,窮狡兔之窟,皆非眾人所能測度者也。丹濟拉奔敗之餘,覬覦餘糧,復為我師奮擊敗遁。

聖駕於去年冬復親蒞邊方,渡河至鄂爾多斯之地

經畫調遣,恩威並用。賊之黨與歸命輸誠者,不絕於道,皆加豢養撫恤。賊之乞憐於他部落者,皆以計擒獲其使,令彼奸狡,一無所施。困迫倉皇,已至其極。今年《春》

聖駕復臨邊方,西踰寧夏。

「駐蹕於狼居」,「胥山震揚。」

天威,分布禁旅,授諸將方略,盡堵截其遁匿之路,必

「期戮此小醜」 ,其子檻車就縛,青海諸人又率眾來降,第巴奏請謝罪,丹濟拉及阿喇布灘、丹津俄木布等皆遣人輸誠嚮順。賊氣索途窮,自料擒獲誅戮,決不能逃,遂於閏三月十三日服藥自殺。其黨丹濟拉等收其孥,挾其骨,引眾來歸,厄魯特盡皆蕩平,噶爾丹父子皆獻屍成俘,塞外蒙古盡稽顙歸順。

神功駿烈。顯爍如此。洵亙古之所罕睹者也。《從此塞》

《徼》,永享清寧昇平。「極於萬世,皆由我。」

皇上乂安中外之心,至誠至仁,行健之德,如天而堅。

定不移於終始。《決勝》之智如神,而首尾總歸於成算。

聖駕三次臨邊。躬擐甲冑、調兵籌餉,備極焦勞。冒暑

衝寒。久歷煩苦。惟以寧民為心。安邊為念。而

聖躬之勞勩。皆所不計。是以昭格

《天心感通》。

烈祖成功若此之隆也。仰惟我

皇上自御極以來,愛養臣民,則膏澤極其深厚。勵精

政治,則夙夜殫厥心思,文德邁於百王,武功軼於萬祀。「前者征滅反叛察哈爾,平定三逆,攻克台灣,海外咸入版圖。從來未通中國之倭羅斯,皆已納貢。喀爾喀之三君長率其眾數十萬,歸附為臣。今者」

親征絕塞累年之寇賊,一旦掃除異域之藩部,罔不

《臣服》。威武奮揚,萬世永賴。

《功德巍巍》,自古帝王,無能比倫。報至之日,大小臣工。

遠邇軍民,無不懽忭踴躍,巷舞途歌,咸謂「太平之業從此益增太平矣。」臣。等。詳稽載籍、慶典允宜舉行。應遣官祭告

天壇:

地壇:

太廟、

社稷、

永陵。

福陵。

昭陵、

暫安奉殿、

孝陵。其旗纛

天安門太歲炮神,及五嶽五鎮、四瀆四海、《歷代帝王》。

陵寢闕里等處。俱應遣官致祭。以仰答

《天地》、

祖宗神靈之貺

皇太后前、應加

徽號。

皇上前、應請上

尊號、以俯慰四海臣民、及外藩君長籲望眷切之情。 頒詔天下

皇上陞御座、受

皇太子諸王大臣進表行。

慶賀禮。各省文武官員、亦應進

慶賀表文。

聖躬。三次臨邊。始終經畫。大功告成。應

命史館編緝《平定北寇方略》、昭示無極。此皆典禮所

「關,悉宜舉行,以永光史冊、垂憲萬世者也。」 議上。

上曰:「喀爾喀、厄魯特原皆納貢之國,因其交相不睦。」

「屢諭和好,乃仍搆釁,致啟兵爭。噶爾丹曾破《回子》中之薩馬拉罕、布哈爾、哈薩克、布魯特、牙爾勒哈思哈爾、賽爾門、土魯番、哈密諸國,其所攻取降服者千二百餘城,乃習於戰鬥之國也。喀爾喀焉能抵敵?是以七旗數十萬眾,一歲之中喪亡略盡。喀爾喀之汗諾顏、台吉等知朕豢養蒙古,夙有厚恩,悉皆款塞來歸。其時若不允其內附,恩養得所,必皆淪入於厄魯特,則爾時噶爾丹之勢力,不言可知矣。允其內附而恩養之噶爾丹,必假此釁端,與我朝搆難。凡此情事,皆經熟籌受納,喀爾喀非漫然而為之也。噶爾丹假索取喀爾喀為名,遂犯我邊境。尚書阿爾尼帥蒙古兵逆戰於烏爾會之地。我師大北,噶爾丹乘勢遂直抵烏闌布通,距京師未及七百里。」 斯時諸王大臣及國家諳悉軍務之人,不在行間者少矣。適朕躬以違和還京,左翼軍雖能勝敵,而右翼軍不能制勝,大臣而下以至軍士陣亡被創者甚眾。噶爾丹亦自知其無濟,歸路遭罹瘟疫,得還科卜,多者不過數千人耳。當是時,即預知其勢,雖大損,必復稱兵報怨。六年以來,《烏》

考證

瀾布通之役時廑朕懷因是訓練軍旅、諮訪形勢正經武之時噶爾丹果復舉兵寇掠喀爾喀之納木扎爾托音於克魯倫之地朕思此賊不可以尋常寇盜視之詔武臣三品以上咸陳討賊方略會同詳議舉朝皆以為難其言賊當討滅者不過四人朕以為此賊斷當亟圖。遂昭宣大義祭告於

《天地》、

宗社之靈,克成厥勳。倘事或未成,則受喀爾喀之內附

致厄魯特之兵爭,其名恐未能免矣。縻中國之脂膏,事朔荒之邊塞,其名恐未能免矣。遠事征討,窮兵黷武,其名恐未能免矣。今我師所至

《上天佑助》,「無水之地而靈湧泉出,不毛之地而庶草蕃。」

「蕪,事悉稱意者,此皆國家之福、將士之勞所致也。今西北永遠寧謐,其不致蒙咎者即幸矣。自今以往,務益殫勵精,始終如一,治安之日,愈求治安。其祭告諸興禮俱依議,崇上尊號,不必行。」尋《和碩顯親王》臣。丹臻等上疏曰:等。恭捧

手詔敬誦。

《訓辭》。「凡厄魯特、噶爾丹之始而陸梁。繼而潰北。終而」

窮蹙自盡。本末情狀。無不備悉。而

睿謀《默運》。

「《親將》臨邊以獨斷」,「決群疑以至明」,「握勝算意主於民。」

安寇息而初非輕事《徂征》。功成於德盛,威神而並無久勞師旅。宣示中外,垂法來茲。

巍蕩之烈,允高千古矣。顧臣下私衷,請加崇

尊號以光。鉅典未蒙

俞允。等不勝驚悚。從來備非常之至德,始建非常。

之大業。建非常之大業,斯集非常之顯名。欽惟十餘年以來,

皇上永清四海手。致太平,下臺灣,殲察哈爾,定俄羅。

《斯收》喀爾喀從古未經服屬之疆土,悉隸版圖,被以聲教。其梗化於朔漠以外者,獨厄魯特噶爾丹耳。今《噶爾丹》又復勦滅,無有遺類,其同族之瑚瑚腦爾眾台吉,皆刻期來朝。又素臣服於厄魯特之哈密諸回人,亦皆輸誠效。

命。於是邊塞萬里,罔有不庭,薄海一家,無思不服。治

化之隆,蔑以加矣。昔年《三逆》蕩平,群臣請崇上

尊號。奉

旨不允。及收復喀爾喀,又經上請,亦未允行。於時廷

臣再疏陳奏曾有

諭旨以《噶爾丹》尚未撲滅,命將原本收貯閣中。去年

噶爾丹敗後、外藩科爾沁王等即具疏請上

尊號。茲噶爾丹既滅、群臣遭遇昌時、欣睹盛事。合詞

上籲,實出至誠。粵稽往昔懿軌,肇自二典。堯曰「放勳」 ,舜曰「重華。」 雖於二聖之德,無所增益。而當時尊之,後世述之,僉以為允協。且我

太祖高皇帝踐祚初元。即膺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之號:

太宗文皇帝俯俞眾請、亦進

《寬溫仁聖》皇帝之稱。等,謹披瀝愚忱,激切誠懇,仰祈 皇上遠媲唐虞,近法

列祖、曲鑒下情、特賜

俞允。等幸甚,天下臣民幸甚。為此具本、謹具奏 聞。

上曰:「所奏已悉。著仍遵前旨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