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第162卷

經濟彙編 祥刑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二卷
經濟彙編 祥刑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錄

 理冤部總論

  大學衍義補伸冤抑之情

 理冤部藝文一

  尚書詰狀自陳表      漢蔡邕

  詣闕上表        宋謝靈運

  獄中據答表        齊王融

  獄中上建平王書      梁江淹

  與顧記室書        陳徐陵

  申宗人冤獄書      唐陳子昂

  代郭令公請雪安思順表    邵說

  籲天辯誣通敘       宋岳珂

  為李善長訟冤疏     明王國用

  為熊廷弼訟冤疏      徐爾一

 理冤部藝文二詩詞

  古風           唐李白

  喜邊生獄將釋      明王惟儉

  沁園春責高宗殺武穆  丘瓊臺

 理冤部紀事一

祥刑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理冤部總論

編輯

大學衍義補

編輯

《伸冤抑之情》

編輯

《周禮》:「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 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 以告於上而罪其長。」

臣按:先儒謂「肺者氣之府,而外達乎皮毛、惸獨、老幼、天民之窮無告者,其微弱也猶國之皮毛焉,心之氣靡不通之也,不通則疾病生焉,故用之達窮,民其有取,於是乎。」 立於肺石三日者,審究考核得其情實,然後以其辭告於上,罪其長焉。先王之時,民之窮困無告者皆得達於上,牧長不敢遏、左右不能蔽,盡天下之惸獨老幼無一人不得自言其情,又豈有無罪而罹於深文密網者哉。

朝士掌外朝之法。「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窮民 焉。」

太僕「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 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

臣按:吏治不能以皆善,民情未易以上達,是以成周盛時,思所以通幽隱之情、防壅隔之患,於是有肺石、路鼓之設焉。民之窮困者則俾之立肺石之上,使人人得而見焉,見之斯知其為窮矣。民之冤抑者則俾之擊路門之鼓,使人人得而聞焉,聞之斯知其為冤矣。肺石設於外朝,大司寇掌之,而聽之者朝士也,朝士見有立《肺石》者,則以達司寇,司寇以復諸王。路鼓在寢門之外,太僕主之而守之者,御僕也。御僕聞有擊鼓聲者,則以達太僕,太僕以聞諸王。請幫助識別此字。然其人立於朝著之間,無不見者。朝士雖欲不達司寇,司寇雖欲不達諸王,不可也。填然其聲鳴諸路寢之中,無不聞者。僕御雖欲不聞太僕,太僕雖欲不聞天子,不能也。是以閭閻之幽,悉達於殿陛之上;氓庶之賤,咸通乎冕旒之前。民無窮而不達,士無冤而不伸。此和氣所以暢達,而天地以之而交,治道以之而《泰》也《歟》。

漢明帝時,窮治楚王英謀逆獄者累年,繫獄者數千 人。其人多引列侯,皆所未嘗相見者。侍御史寒朗上 書言其誣。帝曰:「即如是,何故引之?」對曰:「其人自知所 犯不道,故多有虛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何不早 奏?」怒捶之左右方引去。朗曰:「願一言而死。」曰:「臣考囚 在事者咸共言妖惡大故,臣子所同疾。今出之不如」 入之,可無後責。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及公卿相 會,陛下問以得失,皆長跪言:「舊制,大罪禍及九族,陛 下大恩,裁止於身,天下幸甚。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 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冤,無敢為陛下言者。臣今所言, 誠死無悔!」帝意解。後二日,車駕自幸洛陽,獄錄囚徒, 理出千餘人。

臣按:寒朗所言囚人,多引貴顯者冀以自明,及出之不如入,可無後責。與夫公卿相會,口不言而歸,仰屋竊嘆,非但漢時為然,而後世典獄之吏、執事之臣往往皆然,明主所宜深鑒也。

唐高宗時,唐臨為大理卿,帝常錄繫囚,前卿所處者 多號呼稱冤,臨所處者獨無言,高宗怪問其故,囚曰:

「唐卿所處,本自無冤。」高宗嘆息良久,曰:「治獄者不當
考證
如是耶?」

臣按:前代帝王皆躬自錄囚,蓋以人命至重故也,雖以高宗之昏制於悍後,猶不廢此制,後世一惟法司是信,而有冤者無由得見上而訴之,此獄所以不清,冤氣鬱而和氣為之感傷,有由然也。

武后時,告密者誘人奴告主,以求功賞。竇德妃父孝 諶妻龐有奴妄為妖異,恐之,請夜祠禱解。奴因發其 事。監察御史《薛李》請幫助識別此字。《誣奏》,以為德妃同祝詛龐氏,當 斬。其子希瑊詣侍御史徐有功訟冤,有功上奏論之, 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付法司。法司處有 功罪當絞。有功嘆曰:「豈我獨死,諸人皆不死耶?」既食, 熟寢,太后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 「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由是龐氏得減 死。

臣按:武后雖稱好殺,然獨容徐有功。後世人主其臣一拂其意,即不知其善矣。有功,謂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可為人主斷刑之鑑。又曰「豈我獨死,諸人皆不死」 ,可為人臣陷人之戒。《理冤部·藝文一》

《尚書詰狀自陳表》
漢·蔡邕

編輯

「議郎糞土臣邕頓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今月十三 日,臣被尚書召問,臣以大鴻臚劉邰前為濟陰太守。 臣屬吏張宛,長休百日,邰為司隸,又託河內郡吏李 奇為州書佐,及營護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母班, 邰不為用,致怨之狀。臣怔營怖悸,肝膽塗地,不知死 命所在。竊自尋按,實屬宛、奇,不及陟、班。凡休假小吏」, 皆非結恨之本,與陟姻家,豈敢申助私黨?如臣父子, 欲相傷陷,當明言臺閣,具陳恨狀。所緣內無寸事,而 謗書外發,宜以臣對,與邰參驗。臣得以學問,特蒙褒 異,執事祕館,操管御前,姓名貌狀,微簡聖心。今年七 月,召詣金商門,問以變異,齎詔申旨,誘臣使言。臣實 愚戇,惟識忠盡,出命忘軀,不顧後患。「譏切公卿,內及 寵近,區區欲答上問,救怪異,為陛下圖康寧之計而 已。預知所言者,當必怨臣。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 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怪,豈不負盡忠之吏哉!每有 災異,輒令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息譴,除凶致吉。 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旋被陷破之禍,群臣杜口,以 臣為戒,誰敢復為陛下盡忠者乎?」臣季父質,連見拔 擢,位在上列,臣被蒙恩渥,數見訪問,言事者因此欲 陷臣父子,破臣門戶,非復發糾姦伏,補益國家者也。 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前無立男,得盡節王室,託 名忠臣,死有餘榮,然恐陛下不復聞至言矣。臣愚以 凡冗,招致禍患,自臣職耳。臣對問時,質為下邳相,不 聞臣謀,今日橫見逮及,使質恨以衰老,白首隨臣摧 沒,並內坑陷,以快言事,厭副其心,誠冤誠痛。陛下仁 篤之心,必不忍此,思之未至耳。臣一入牢檻,當為箠 楚所迫,趣飲章辭,情何緣復達?臣死期垂至,冒昧自 陳,乞身當辜,戮免質並坐。臣死之日則生之年也。惟 陛下加餐,為百姓自愛。臣邕死罪。

《詣闕上表》
宋·謝靈運

編輯

臣自抱疾歸山,於今三載,居非郊郭,事乖人間,幽棲 窮巖,外緣兩絕,守分養命,庶畢餘年。忽以去月二十 八日得會稽太守臣顗二十七日疏云:「比日異論噂 𠴲,此雖相了,百姓不許寂默。今微為其防。」披疏駭惋, 不解所由,便星言奔馳,歸骨陛下。及經山陰,防衛彰 赫,彭排馬槍,斷截衢巷,偵邏縱橫,戈甲竟道,不知微 「臣罪為何事。」及見顗,雖曰見亮,而裝防如此,惟有罔 懼。臣昔忝近侍,豫蒙天恩,若其罪跡炳明,文字有証, 非但顯戮司敗,以正國典,普天之下,自無容身之地。 今虛聲為罪,何酷如之?夫自古讒謗,聖賢不免,然致 謗之來,要有由趣。或輕死重氣,結黨聚群;或勇冠鄉 邦,劍客馳逐。未聞俎豆之學,欲為逆節之罪;山棲之 士,而搆陵上之釁。今影跡無端,假謗空設,終古之酷, 未之或有。匪𠫤其生,實悲其痛。誠復「內省不疚,而抱 理莫申,是以牽曳疾病,束骸歸款。仰憑陛下天鑒曲 臨,則死之日猶生之年也。」臣憂怖彌日,羸疾發動,屍 存恍惚,不知所陳。

《獄中據答表》
齊·王融

編輯

「囚實頑蔽,觸行多愆,但夙沗門,素得奉教君子。爰自 總髮,迄將立年,州閭鄉黨,見許愚慎,朝廷衣冠,謂無 舋咎。過蒙大行皇帝獎育之恩,又荷文皇帝識擢之 重,司徒公賜預士林,安陸王曲垂眄接,既身被國慈, 必欲以死自效。前後陳伐虜之計,亦仰簡先朝。今段 犬羊乍擾,紀僧真奉宣先敕,賜語北邊動靜,令囚草 撰符詔。」於時即因啟聞,希侍鑾輿。及司徒宣敕招募, 同例非一。實以戎事不小,不敢承教。續蒙軍號,賜使 招集,御敕而行,非敢虛扇。且格取亡叛,不限傖楚,狡 弄聲勢,應有形跡,專行權利,又無贓賄。反覆脣齒之 間,未審悉與誰言。輕動頰舌之內,不容都無彼此。但 聖主膺教,實所沐浴。自上《甘露頌》及「《銀甕啟》三日詩, 序接虜使語辭,竭思稱揚,得非誹謗?且王公百司,惟賢是與,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踰濫,豈應訾毀?囚 才分本劣,謬被策用,悚怍之情,夙宵兢惕,未嘗誇示 里閭,彰暴遠邇,自循自省,並愧流言,良由緣淺寡虞, 致貽囂謗。伏惟明皇臨宇,普天蒙澤,戊寅赦恩,輕重 必宥,百日曠期,始蒙」旬日,一介罪身,獨嬰憲劾。「若事 實有徵,爰對有在,九死之日,無恨泉壤。」

《獄中上建平王書》
梁·江淹

編輯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燕地;庶女告天,振風襲於 齊臺。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何者?士有一 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 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也。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 依」,謂徒虛語,乃今知之。伏願大王蹔停左右,小加憐 察。下官本蓬戶桑樞之民,布衣韋帶之士,退不飾《詩》 《書》以驚愚,進不買名聲於天下。日者謬得升降承明 之闕,出入金華之殿,何嘗不局影凝嚴,側身扃禁者 乎?竊慕大王之義,復為門下之賓,備鳴盜淺術之餘, 豫三五賤伎之末。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實佩荊 卿黃金之賜,竊感豫讓國士之分,常欲結纓伏劍,少 謝萬一,剖心摩踵,以報所天。不圖小「人固陋,坐貽謗 𡙇,跡墜昭憲,身限幽圄,履影弔心,酸鼻痛骨。」下官聞 虧名為辱,虧形次之,每一念來,忽若有遺。加以涉旬 月,迫季秋,天光沈陰,左右無色,身非木石,與獄吏為 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搥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下 官雖乏鄉曲之譽,然嘗聞士君子之行矣,其上則隱 於簾肆之間,臥於巖「石之下。次則結綬金馬之庭,高 議雲臺之上;次則虜南越之君,繫單于之頸。俱啟丹 冊,並圖青史。寧當爭尺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下官 聞積毀銷金,積讒糜骨,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 伯魚被名於不義。彼之二子,猶或如是,況在下官,焉 能自免?昔上將之恥,絳侯幽獄,名臣之羞,史遷下室。 至於下官,當何言哉!夫以魯連之智,辭祿而不返;接 輿之賢,行歌而忘歸。子陵閉關於東越,仲蔚杜門於 西秦,亦良可知也。若使下官事非其虛,罪得其實,亦 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何以見齊魯奇節之人, 燕趙悲歌之士乎?方今聖曆欽明,天下樂業,青雲浮 洛,榮光塞河,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莫不浸 仁沐義,昭景飲醴。而下官抱痛闤門,含憤獄戶,一物 之微,有足悲者。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 愧於沈首;鵠亭之鬼,無恨於灰骨。不任肝膽之切,敬 因執事以聞。此心既照,死且不朽。

《與顧記室書》
陳徐陵

編輯

「吾伏事天朝,本非舊隸,殿下殊恩,遠垂薦拔,故常戰 戰慄慄,甘心痛謹,庶其愚老,無負明據。近者既居臺 轄,惟務奉公,去年正月十五日,尚書官大朝,元凱既 集,丞郎肅然。忽有陳慶之兒陳暄者,帽簪釘額,絛布 裹頭,虜袍通踝,胡靴至膝,直來郎座,遍相排抱,或坐 或立,且歌且詠。吾即呼舍吏責列,不答而走,反為憾 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書,便見誣謗。聖朝明 鑒,悉知虛罔。惟雲吾取徐樞為臺郎,南司檢問,了不 窮推。承訓劾為信言,致成隳免。此事冤枉,天下所無。 吾市徐樞宅為錢四萬,任人市估,文券歷然,不蒙申 理,見枉虛巧。二者樞是故少府卿鱗之子,鱗殞身侯 景之役,又為西臺所贈兗州左衛,官」位甚高,未知其 子何忝郎署?魏晉之前,如為久遠,宋齊以降,其例甚 多,如徐愛阮佃夫之子,可不得郎官耶?紀文卿公向 璡,皆為列棘,豈冗雜曹郎乎?三者樞入身梁朝,解褐 岳陽王小府墨曹,承聖時為故敬帝,晉安王諷席,文 墨具存。陝西官爵,乃多浮濫,更補臺郎,不為勝擢,未 知何忽推宅貨官?四者,徐領軍節度自啟樞為郎,敕 付選序,吾既不啟據,又不為選職。所可相關,止是得 中侯相聞,為呈啟而已。以此見罪,一何冤濫?吾昔在 承華,是弟所悉,行年六十,無復儕儔,非意餘生,忽此 誣謗,堯有驚於讒說,孔將惑於拾塵,雖復聖主機明, 不能悉照。殿下德高兩獻,風美二南,億兆歸心,衣冠 有托。久願通啟,披訴聖明。伏見軍戎多務,所以不敢 祈冒。弟與吾遊眷,亟迴星紀,故人如此,寧不矜嘆耶? 侍言有便云何?且為啟聞,一蒙神鑒,照其枉直,方歿 幽泉,無恨灰壤。伏覲謁帝承明,緒言多次,服矜遺老, 曲賜湔濯,則殿下前時妄澤,匪復偏私,遂吳良延薦 之恩,無王丹所舉之謬。吾得方辭武騎,永附梁賓,雖 媿家丞,庶呈秋實。緣弟深眷,故此敬憑。干謁非宜,益 懷悚慨。徐陵白。

《申宗人冤獄書》
唐·陳子昂

編輯

臣聞古人言:「為國忠臣者必死,為國諫臣者必死。」然 而至忠之臣,不避死以諫主;至聖之主,不惡直以廢 忠。臣。幸逢陛下至聖大明,好忠愛直,每正言直諫,特 見優容。今陛下丕御寶圖,以臨陽館,崇闡元化,寧濟 蒼生,固臣真心潔意,願陛下至德與三皇比矣。然臣 伏見陛下有至聖之德,左右無至忠之臣,猶使上下 「不通,內外壅隔。臣竊懼之,恐後代或以為聖朝無至 忠之臣,故臣敢冒萬死,越職上奏。伏乞天恩寬臣喘息,畢盡忠言。臣聞上有聖君,下無枉臣。」昔舜誅四凶, 堯不罪舜;周公誅管、蔡,成王不罪周公;霍光誅燕王, 昭帝不罪子孟。何者?此數公皆為國討賊,為君殄讎, 假雖擅權,猶不可罪,況奉君命而執「法者乎?」臣伏見 宗人嘉言,有至忠之誠,抱徇公之節,執法不撓,為國 殄讎。頃者逆子賊臣,陰搆禍難,潛圖密計,將危社稷。 當時逆節初露,朝野震驚,賴陛下神武之威,天機電 斷,得奉聖決,恭順天誅,不顧軀命,不避強禦,惟法是 守,惟惡是讎。幸能察罪明辜,窮姦極黨,使伏法者自 首情實,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誠是陛下神 斷之明,抑亦盡忠之效。陛下所以自監察御史擢拜 為鳳閣舍人者,豈不以表其臣節,報其竭誠,使天下 之人知其忠懇者也?當此之時,忠必見信,行必見明, 自謂專一,事君無二也。今乃遭誣罔之罪,被搆架之 詞,陷見疑之辜,困無驗之告,幽窮詔獄,吏不見明,肝 血赤「心,無所控告。母年八十,老病在床,抱疾喘息,朝 不保夕,今日身幽獄戶,死生斷絕,朝蒙國榮,夕為孤 囚,臣竊痛之。」頃者至忠,而今日受賂,辜負聖主,憂及 慈親,誠足痛恨。臣比者固知不免此禍,不能度德量 力,貪榮冒進,以訟受服,誰能免尤?「向使辭寵讓榮,陳 力就列,雷同眾輩,勤恪在公,與全軀保妻」子之臣,恭 默聖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何者?古人云:「盜憎主 人。被堯誅者,不能無怨。」頃來執法誅罪,多是國之權 豪,父讎子怨,豈可勝道!親黨陰結,同惡相從,假使為 脯肉,為葅醢,宗誅族滅,肝腦塗地。彼凶讎者,未足以 快其心,況蒙國寵榮,位顯朝列,凶讎切齒,怨讟何窮? 臣竊恐今日之辜,已是讎「怨者相結搆矣。」陛下至聖 明察,豈不為之照鑒哉?倘萬一讎誣濫罪,使凶嚚者 得計,忠正者見辜,為賊報讎,豈不枉苦?夫孤直者,眾 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惡之所疾。寡不敵眾,孤不勝群, 共誣成罪,聖不能救。自古所有,非止於今。古者吳起 事楚,抑削庶族,以尊楚君。楚國既強,吳起蒙戮;商鞅 事秦,專討「庶孽,以明秦法。秦國既霸,商鞅極刑;晁錯 事漢,諸侯威彊七國,驕侈將陵王室,錯削弱其勢,以 尊漢。景帝不悟,惑姦臣之說,遂族滅晁氏。以此三臣, 豈不盡忠,願保其君。然而身死族滅,為讎者所快,皆 當代不覺,而後代傷之。」聖主明君,可不為之痛傷耶! 臣以嘉言,雖無三子之智,竊恐獲罪或與之同。伏惟 陛下仁慈,矜憐憫察。且臣聞漢高祖謀楚,與陳平四 萬金,及其為帝,不問金之出入。何者?「立大功者不責 小疵,有大忠者不求小過」,所謂聖主之至道者也。陛 下豁達大度,至聖寬仁,超於漢高祖,固已遠矣。齷齪 小吏,何足為陛下深責哉!伏願天恩矜愚赦罪,念功 補過,乞其終養老母,獲盡餘年,豈非聖主之恩,仁君 之惠,有禮有訓,善始善終哉?臣於嘉言,「親非骨肉,同 姓相善」,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園之賢,道德之茂,《大雅》 明哲,能保其身。假使獲罪於天,身首異處,蓋如一螻 蟻耳,亦何足可稱。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聖主任 使,而不以赤誠取信,今乃負罪見疑,臣實痛之。恐累 聖主之明,傷其「老母之壽,身汙明法,為後代所悲。臣 知其忠,豈能無惜!所以敢冒萬死,乞見矜憐。臣若言 非至忠,苟有僥倖,請受誅斬。」伏表惶恐,魂魄飛揚。

《代郭令公請雪安思順表》
邵說

編輯

臣某言:「臣聞郤宛之死,罪由無極;申侯之戮,譖起濤 塗。惡直醜正,其來自遠。伏見故開府儀同三司兼工 部尚書安思順並弟羽林軍大將軍兼太僕卿元真 等,竭心聖代,宣力先朝。或任重疆場,或寄深環列,刈 單于之壘,殿天子之邦。播弄竹帛,圖形文素。既稱名 將,實為勳臣。哥舒翰與之不葉,因謀陷害,雲共祿山。」 通應,兄弟盡誅,冤痛之心,歿而猶在。安祿山牧羊小 醜,本實姓康,遠自北番,來投中夏。思順亡父波主,哀 其孤賤,收在門闌,比至成立,假之姓氏。及祿山擁旄 薊北,思順受鉞朔方,雖則兄弟,而情非黨與。祿山未 反之日,思順屢已陳聞,朝廷百僚,無不委悉。豈意奸 人罔上,成此盜憎,生為盡節之臣,死「為銜冤之鬼。」趙 母以先請免坐,思順以變告覆宗,死而有知,飲恨何 極!伏惟陛下以至聖之德,紹休帝圖,蕩定妖氛,肅清 寰海,軫納隍之念,深解網之仁,陷賊衣冠,咸蒙齒列。 豈令思順兄弟,獨隔恩私,忠義之臣,所為流涕。此臣 所以特祈昭洗,昧死上聞,但雪此一家,必萬方感惠。 何則?逝者抱屈,尚蒙「見申;則存者謀安,故無冤濫。雖 有不賓之俗,將聞風而悅服;蓄疑之將,當委質而來 朝。豈惟天下歸仁,實亦幽明欽德。無任懇願之至。」

《籲天辯誣通敘》
宋·岳珂

編輯

臣聞「天下之不可泯沒者,惟其理之正也。藏於人心, 散於事情,雖或晦而未彰,抑而未揚。」然是理之在人 心,自有隱然而不可誣者。是故伸屈有時而不同,榮 辱既久而自判。昔日之辱,未必不為今日之榮,今日 之屈,未必不基後日之伸也。臣先臣飛奮自單、平、宣、 政間,已著功河朔,高宗受密詔,開霸府,先臣首被識 擢,歷官孤卿,專制閫外,未嘗有蚍蜉蟻子之援。獨以孤忠,結知明主,勳名既高,讒惎橫出,而先臣之跡始 危矣。是時,城狐負恃,勢可炙手,天下之士莫敢一攖 其鋒。而先臣之得罪也,何鑄、薛仁輔以不願推鞫而 逐,李若樸、何彥猷以辯其非辜而罷,士㒟以百口保 任而幽之閩,韓世忠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為 問,而奪之柄。最後而劉允昇以布衣叩閽而坐,極典 矣。一時附會之徒,如万俟卨則以願備鍛煉,自諫議 而得中丞;王俊則希旨誣告,自遙防而得廉車;姚政、 龐榮、傅選之流,亦以阿附而並沐絫遷之寵矣。夫賞 者人之所慕,而刑者人之所懼也。豺狼朵頤當路,顧 相率犯之,至於軒冕「在傍,睨而不視,是豈人之情哉? 其必有大不安於其心,而後不敢為也。」而先臣既歿 之後,復有程宏圖者,大書直指,以明先臣之冤。幸而 大明當天,讒佞悉殄,而宏圖之言適合聖意。然則是 理之在人心,蓋如何哉?紹興更化,逐讒黨,復純州,還 諸孤之在嶺嶠者,重以念先臣不忘之德意屬之孝 宗。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官爵,錫之冢地;疏以寵 命而祿其子孫;予以緡錢而恤其家族;給以元業而 使不餬口於四方;旌以廟貌而俾有以慰部曲三軍 之心。聖恩洋洋,敻出史牒。蓋自漢、魏以來,功臣被誣, 未有如先臣之抑;及其昭雪之際,眷渥有加,亦未有 如先臣之榮者也。聖詔之下,朝闕庭而暮四海,老耋 童穉不謀同詞,咸曰「此太上之本心,而今皇所以奉 承而行之者也。」「忠憤之氣,固有時而伸;而徇國之臣, 亦非姦邪之所能遏也。先臣果何得此於天下哉?其 必有不泯於人心者存,而非可以智力使,抑以其理 之正而已。」即此以明先臣之事,蓋有人心之所同,而 不待臣區區之辯。然先臣「之得罪,天下皆知其冤,而 不知其所以為冤。請敘先臣之所以冤,而後它可言 也。」蓋先臣之禍,造端乎張俊,而秦檜者實成之。俊之 怨先臣不一也,而大者有三焉:淮西,俊之分地,趙鼎 命之怯敵不行。迨先臣一戰而捷,俊則恥之,一也。視 韓世忠軍,俊迎檜意,欲分其背嵬,先臣執義不可。比 行楚州城,俊欲興版築,先臣又曰:「吾曹當戮力圖剋 復,豈可為退保計邪?」俊則怒之,二也。彊虜大寇,俊等 不能制,而先臣談笑取之,主上眷寵加厚,逾於諸將, 先臣於俊為後軰,不十數年,爵位相埒,俊則嫉之,三 也。檜之怨先臣亦不一也。而大者亦有三焉:全家南 還,已莫揜於撻辣縱歸之跡;草檄辱國,復汗靦於室, 撚寄聲之問,以至二策之合,不得輒易大臣之盟。檜 之私虜如此,則主和之際,豈容有異議?然先臣一則 曰恢復,二則曰恢復,犯其所甚諱,一也。昔先兄臣甫 守鄞,會稽文惠王史浩謂之曰:「方代邸侍燕間,嘗一 及時事。檜怒之,輒損一月之俸。」趙鼎以資善之議忤 檜,卒以貶死。其謀危國本之意,非一日矣。然先臣誓 眾出師,乃首進建儲之議,犯其所不欲,二也。韓世忠 謀劫使者,敗和議,得罪於檜,檜命先臣使山陽,以捃 摭世忠軍事,且戒令備反側,托以上意。先臣曰:「主上 幸以世忠陞宥府,楚之軍則朝廷軍也,公相命飛以 自衛,果何為者?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於 公相者。」及興耿著獄將究,分軍之說,連及世忠,先臣 歎曰:「飛與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不辜被罪,我負世忠。」 乃馳書告以檜意。世忠急奏求見,上驚諭之曰:「安有 是?」既而以詰檜,且促具著獄,著得減死犯。其所深惡, 三也。夫俊以其憾先臣之心而諂事於檜,檜之憾先 臣者,視俊為尤切,唱和一辭,遂啟大獄。況當是時,輔 之以羅汝楫之迎合,王鵰兒之告訐,万俟卨挾故怨 而助虐,王貴劫於私而強從,則先臣固非以淮西之 逗遛,而先伯臣雲非以通書而致變,張憲亦非以謀 復,先臣掌軍而得罪也。雖然,淮西之事,御札可考也, 《通書》之跡,書已焚矣,惟鍛鍊之是從矣,復掌軍之謀, 則又取信於讎人之說,而必成於狴犴之內。甚而陳 首之事,自甘軍法,以實其言。至行府興獄,雖張俊極 力以文致,而其半亦自雲妄矣,明辯皆可覆也。嗚呼 冤哉!籲天莫聞。洪皓嘗奏事,而論及先臣,不覺為慟, 以為虜中所大畏服。不敢以名稱者,惟先臣,至號之 為「岳爺爺。」及先臣之死,虜之諸酋莫不酌酒相賀,以 為和議自是可堅。而查籥嘗謂人曰:「虜自叛河南之 盟,先臣深入不已。檜私於金人,勸上班師。兀朮遺檜 書曰:『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 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檜於是殺先 臣以為信。即皓之所奏而觀之,籥之言其不妄也。臣 故先述先臣之冤,而後述所以為籲天辯誣之意。蓋 先臣自結髮從戎,凡歷數百戰,而其內剪外攘之尢 彰大著見者,雖三尺之童,亦能言其事。破張用,收曹 成,敺虔寇而歸之農,蹙叛將而降其眾,擒楊幺以清 重湖,戰李成以復六郡。祕計成而劉豫廢,忠信著而 梁興來,兩至淮堧而胡騎遁跡,一至朱仙而虜將願 降。忠義百餘萬,應於河北,潁陳數十郡,復「於河南,而 境土駸駸乎返舊矣。而姦臣誤國,亟命班師,使先臣

之勳不克自究,雖三尺之童,亦能為先臣扼腕而太
考證
息也。」此皆不必備論,獨以先臣受曖昧不根之謗,於

今幾七十載。雖忠義之心昭昭乎天下,而山林之史, 疑以傳疑,或者猶有以議先臣之未盡,臣竊痛焉。臣 自齠齔侍先父臣霖,日聞「先臣行事之大略,誠恨不 及逮事以親其所聞。惟先父臣霖易簀而命臣者,言 猶在耳,不敢不卒厥志。自束髮以來,朝夕憂惕,廣搜 旁訪而訂正之,一言以上必有據依,而參之以家藏 之詔本,月日不謬而後書。」蓋如是者累年而僅成,誠 懼無以終父志,而使先臣之忠無所別白。乃於《行實》 之中摘其未明者,自建儲而下凡五條,條皆有辯,辯 必有據,庶幾上附信史,下答先命,使先臣之誣得因 是而暴曰「於天下」,臣死且不朽矣。臣重惟先臣得罪 於紹興十一年之十二月,而秦檜死於紹興二十五 年之十月,其間相距凡十四載,而檜是時兇焰烜赫, 威制上下,蓋專元宰之位,董筆削之柄,當時日曆之 官言於人曰:「自八年檜既監修國史,岳飛每有捷奏, 檜輒欲沒其實,至形於色。其間如闊略其姓名,隱匿 其功狀者,殆不可一二數。大率欲薄先臣之功,以欺 後世,使後世以為不足多恨,天下莫不哀先臣之不 幸,且惜千載之後,何以傳信?如臣前所陳致禍之六 條,後所陳辯誣之五條,雖天下之人戶知之,人誦之, 野老賤卒得於傳,小夫庸俗騰於說,按之詔旨而不 謬,驗之歲月而有稽,可謂不誣矣。然臣竊意國史未 之書也。」抑臣聞之,檜之始罷相也,上召當制學士綦 崇禮出檜二策,示以御札,明著其罪。日星焜燿,垂戒 萬古,豈易磨滅哉!暨檜再相,深掩諱之,公騰函章下 台州,於崇禮之「婿謝伋家取之以滅跡。煌煌奎畫,尚 敢舉而去之,於先臣之事何恤哉?」嗚呼!此豈特先臣 之不幸,廟謨神筭,鬱而不彰,檜之罪尢不勝誅矣。《金 匱石室》之書,固匪臣所得而見,然臣所以附其言於 此者,亦特見天下之所以哀先臣不幸之意,而痛直 筆之無攷也。嗚呼!此籲天辯誣之所以不得不作也。 司馬遷之言曰:「要之死日而後是非乃定。是非定於 既死」,此人心之公論也。而先臣既死之後,秦檜方秉 國鈞,天下噤不敢議,稔惡而斃,繼之者猶一時之黨 也。中經更化,嘗欲復先臣官,而時宰以為虜方願和, 一旦無故而錄,故將且召禍,不可。故還嶺嶠之諸孤, 復純州之舊號,皆出一時之特斷,而拳拳聖眷,首發 於揖遜面命之頃,故先臣復官錄孤之事,皆高宗之 所親見。而先父臣霖,欽州召還,賜對便殿,玉音宣諭, 謂「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則孝宗之所 以得先臣誣枉於問安視膳之餘者蓋詳矣。故一時 辨先臣之事,如李若樸、何彥猷,或生拜郎曹之除,或 死沐褒贈之典,而睿旨曲頒,且有「秦檜誣岳飛,舉世 莫敢言」之語,則先臣之事,蓋可不辨而自明。嗚呼,聖 恩厚矣,而時宰相之所以進言者,得非以先臣勦虜 之功為罪乎?建炎初,偽楚不就北面,一時肉食者獻 言曰:「張邦昌,虜之所立,宜有以尊顯之。李網,虜所惡, 寘散可也。」上斂容曰:「恐朕之立,亦非金人所喜。」即《聖 謨》而論之,則先臣之事可明,時宰之言可闢。獨以古 人之言,所謂「是非至死而後定」者,蓋已出於不幸。而 先臣之死餘二十年,然後姦邪闢,正論興,《九泉孤忠》 始遂昭雪。此其不幸,尢可哀也。臣尚忍言之哉!其他 如以不附和議為懷姦,以深入奮討為輕敵,以恢遠 略為不量彼己,以不事家產為萌異志,以不結權貴, 為「妄自驕傲」,此臣又將哀檜之愚,而以為不必辯。謹 敘。

《為李善長訟冤疏》
明·王國用

編輯

竊見太師善長與陛下同一心,出萬死,以得天下,為 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皆被寵榮, 人臣之分極矣,志願足矣,天下之富貴,無以復加矣。 若謂其自圖不軌,尚未可知。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 揆之事理大謬。不然,人情之愛其子,必甚於愛其兄 弟之子,安享萬全之富貴者,豈肯僥倖萬一之富貴 哉?雖至病狂,亦不為矣。善長與惟庸,則姪之親耳,於 陛下則子之親也,豈肯舍其子而從其姪哉?使善長 佐惟庸成事,亦不過勳臣第一而已矣,豈復有加如 今日之富貴者乎?且善長不知天命之不可倖,求取 天下於百戰而艱危也哉?當元之季,欲為此者何限? 莫不身為虀粉,世絕宮污,僅保首領者幾人哉?此善 長之所熟見也。且人年邁摧頹,精神意慮鼓舞倦矣, 偷安苟容,則善長有之,曾謂有血氣之強暴,動感其 中也哉?又其子事陛下,托骨肉至親,無纖芥之嫌,何 得忽有深仇急變?大不得已,而後父子之間,或至相 挾,以求脫禍圖全耳。未有平居安然,都無形跡,而倏 起此謀者,此理之所「必無也。若謂天象告變,大臣當 災,則殺人以用天象,夫豈上天之意哉?今不幸以失 刑,而臣懇惻為明之,猶願陛下作戒於將來也。天下 孰不知,曰:『功如李善長,又何如哉?臣恐四方之解體 也,事枉人冤,群臣杜口,竟無一人為陛下言者。臣竊 痛心,忘其疏賤,冀陛下萬一感悟,甘受鼎鑊無恨』。」疏入,不報。

《為熊廷弼訟冤疏》
徐爾一

編輯

臣竊惟今日恢遼,久無成績者,由刑賞不平、人心不 服;而最大莫如熊廷弼一案矣。夫廷弼以失陷封疆, 至傳首陳屍、籍產追贓,天下遂謂其罪無疑律矣。乃 臣按當年疏揭,《塘報》轉覺,罪無一據;謂廷弼不死守 右屯;而是時廣寧兵三十萬、糧數百萬盡入王化貞 掌握;廷弼止留援遼兵五千駐右屯,距廣寧四十里 耳。化貞方無日不言進戰、言滅敵,而忽同三四萬遼 民,轉瞬盡潰。當是時,得此五千人,不同潰足矣,而弼 罪安在?謂廷弼不見事機。乃當其按遼時,已疏策必 有事,最後與化貞伏西敵東,而弼雲必不可伏;化貞 信李永芳內附,而弼雲「必不可信;無一事不力爭,無 一言不奇中。」而其如當時廷臣方信嚮化貞,轉責廷 弼不能和協撫臣,何也?而弼罪安在?謂廷弼責在經 略,而《經略》無其實。如屢疏原派兵馬,不與,而部覆又 高閣束之。如雲「名是經略,便主持由我。」則昔以有名 無實,而指為擁虛器、抱空名者,豈獨一經略哉?而弼 罪安在?謂廷弼殺戮太嚴,而當時節節潰逃,節節姑 容,法紀蕩然。獨廷弼「至遼,始鳴鼓集眾,斬逃將三人, 曰劉遇節、王捷、王文鼎;貪將一人,曰陳倫。又陸續斬 逃兵數百人,而軍心帖服,無敢叛者。豈非事理必當 如是耶?而弼罪安在?」臣按:唐郭子儀、李光弼之討史 思明也,既與九節度之師同潰,自應收拾潰兵,扼河 陽橋,勢必不能以河陽一塊土為尾生之柱,坐受思 明桎「縛。今計自廣寧而西,僅山海一重門限,廷弼不 趨扼何待?且能全此五千人不散,至大凌河而付化 貞,正與慕容垂軍三萬獨全,事正相類。豈得與化貞 之獨握兵馬,而誤用西人,誤信永芳,以致潰敗者同 日道乎?」何謂勞有足矜!當三路初陷時,開、鐵、北關相 繼奔潰,兵逃民逃,將哭道哭,惟餘遼陽一「空城矣。」廷 弼經理不及一載,俄而迎拒敵兵於橫河之上,又於 遼陽城下,包磚鑿河,列柵埋砲,屹然樹一金湯,令得 終竟所施,何至舉榆關以外,拱手授人?而其如廷議 囂呶,不得使少安其任何?而今俱抹殺不論矣。又當 廣寧再潰時,試問在廷諸臣幾人留眷屬在京守關 諸將幾人,敢寓目關外?乃「當關者慮奸細混入,閉關 三日,眾心洶洶。廷弼至關,盡勒卸刀馬在外,洞開驗 放,凡二百八十萬餘人。令當時鎮讋無人,分處無法, 致此二百八十餘萬,帶刀乘馬,蜂擁入關。不知此日 關上風聲鶴唳之兵,作何景象?在廷不留眷屬諸臣, 作何鎮定,而今又抹殺不論矣。」乃其所由必死,則有 故矣。才既「籠蓋一時,氣又陵厲一世,人望之辟易,揭 辯紛紛,致攖眾怒」,是則所由必殺其軀之道耳。然夷 考當年,為廷弼鳴冤闕下,如閣臣韓爌、部臣周嘉謨、 科臣惠世揚、臺臣周宗建等,皆濟濟名流也。至督臣 朱燮元亦西南勞臣,聞廷弼按斬,輒嗟吁懊喪數日。 臣時為屬吏,耳聆最真,而聞廷弼被勘被逮時,天日 無光,此足觀近臣所主、遠臣所為,主上干帝天之怒, 下灰將士之心矣。今恢遼久無成績,疑正坐此。伏惟 立賜昭雪,為勞臣勸。

理冤部藝文二詩詞

編輯

《古風》
唐·李白

編輯

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庶女號蒼天,震風擊齊堂。 精誠有所感,造化為悲傷。而我竟何辜,遠身金殿傍。 浮雲蔽紫闥,白日難回光。群沙穢明珠,眾草陵孤芳。 古來共歎息,流淚空沾裳。

《喜邊生獄將釋》
明·王惟儉

編輯

白日還垂照,圜扉始被恩。西河休築館,東岱已歸魂。 無復鬢毛舊,祇應皮骨存。感時心寸折,逢客淚雙痕。 冤訝秦城重,獄看漢吏尊。江淹書欲上,杜篤誄何論。 往哲猶聞累,餘生忽見原。秋風解網後,灑涕敘涼溫。

《沁園春》責高宗殺武穆
丘瓊臺

編輯

為國除忠,為敵報讎,可恨堪哀。顧當時乾坤,是誰境 界,君親何處,幾許人才。萬死間關,十年血戰,端的孜 孜為甚來。何須苦,把長城自壞,柱石潛摧。 雖然天 道恢恢。柰人眾將,天拗轉回。嘆黃龍府裏,未行賀酒, 朱仙鎮上,先奉追牌。苦戴仇天,甘投死地,天理人心 安在哉。英雄恨,向萬年千載,永不沉埋

理冤部紀事一

編輯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人伐衛,楚人救衛,戰於城濮, 楚師敗績。衛侯懼,出奔楚,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或 訴元咺於衛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從公,公使殺之。 咺不廢命,奉夷叔以入守。六月,晉人復衛侯。甯武子 與衛人盟於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 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 社稷?不有行者,誰扞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於爾 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 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 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衛侯先期入,甯子 先,長牂守門,以為使也,與之乘而入。公子歂犬、華仲 前驅。叔武將沐,聞公至,喜,捉髮走出,前驅射而殺之。 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犬走出,公使殺之。 元咺出奔晉。

《漢書晁錯傳》:「錯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 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 之,繇此與錯有隙。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讙譁。錯父 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 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 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 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後十餘日, 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 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會竇嬰言爰盎詔召入見,上 方與錯調兵食。上問盎曰:「君嘗為吳相,知吳臣田祿 伯為人虖。今吳、楚反,於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 破矣。」上曰:「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豪桀白 頭舉事,此其計不百全,豈發虖?何以言其無能為也?」 盎對曰:「吳銅鹽之利則有之,安得豪桀而誘之?誠令 吳得豪桀,亦且輔而為誼不反矣。吳所誘皆亡賴子 弟,亡命鑄錢姦人故相誘以亂。」錯曰:「盎策之善。」上問 曰:「計安出?」盎對曰:「願屏左右。」上屏人,獨錯在。盎曰:「臣 所言,人臣不得知。」迺屏錯,錯趨避東箱,甚恨。上卒問 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 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 錯,復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 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於是上默然良久, 曰:「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謝天下。」盎曰:「愚計出此,唯 上熟計之。」迺拜盎為泰常,密裝治行。後十餘日,丞相 青翟、中尉嘉、廷尉敺劾奏錯曰:「『吳王反逆亡道,欲危 宗廟,天下所當共誅。今御史大夫錯議曰『兵數百萬, 獨屬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臨兵,使錯居守徐、 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錯不稱陛下德信,欲 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 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臣請論如 法。」制曰:「可。」錯殊不知,迺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 朝衣,斬東市。錯已死,謁者僕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 為將。還,上書言軍事,見上。上問曰:「道軍所來,聞晁錯 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十歲矣,發怒削地,以 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 敢復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彊大不 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 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 不取也。」於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迺 拜鄧公為城陽中尉。

《子定國傳》:「定國字曼倩,東海郯人也。其父於公為縣 獄史,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於公所決皆不恨,郡 中為之生立祠,號曰於公祠。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 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 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 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 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為此婦養姑 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 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 婦。郡中枯旱三年。後太守至,卜筮其故。於公曰:「孝婦 不當死,前太守彊斷之咎,黨在是乎?」於是太守殺牛 自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歲孰,郡中以此大 敬重於公。

《後漢書度尚傳》:「尚為荊州刺史,見胡蘭餘黨南走蒼 梧,懼為己負,乃偽上言,蒼梧賊入荊州界。於是徵交 阯刺史張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出 獄,方更牢持械節。獄吏謂磐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 何也』?磐因自列曰:『前長沙賊胡蘭作難荊州,餘黨散 入交阯。磐身膺甲冑,涉危履險,討擊凶患,斬殄渠帥, 餘燼鳥竄冒遁,還奔荊州。刺史度尚,懼磐先言,怖畏 罪戾,伏奏見誣。磐備位方伯,為國爪牙,而為尚所枉, 受罪牢獄。夫事有虛實,法有是非,磐實不辜,赦無所 除,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恥,生為惡吏,死為敝鬼。 乞傳尚詣廷尉,面對曲直,足明真偽。尚不徵者,磐埋 骨牢檻,終不虛出,望塵受枉』。」廷尉以「其狀上,詔書徵 尚到廷尉,辭窮受罪,以先有功得原《楊璇傳》:「璇靈帝時為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猾賊 相聚攻郡縣,賊眾多而璇力弱,吏人憂恐。璇乃特製 馬車數十乘,以排囊盛石灰於車上,繫布索於馬尾, 又為兵車,專彀弓弩。剋共會戰,乃令馬車居前,順風 鼓灰,賊不得視,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奔突賊陣。因 使後車弓弩亂發,鉦鼓鳴震,群盜波駭,破散追逐,傷 斬無數,梟其渠帥,郡境以清。荊州刺史趙凱誣奏璇 實非身破賊,而妄有其功。璇與相章奏凱有黨助,遂 檻車徵璇。防禁嚴密,無由自訟,乃噬臂出血,書衣為 章,具陳破賊形勢。又言凱所誣狀,潛令親屬詣闕通 之。詔書原璇拜議郎,凱反受誣人之罪。

《孟嘗傳》:「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為郡吏, 並伏節死難。嘗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上虞有寡 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 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郡不加尋察,遂結竟 其罪。嘗先知枉狀,備言之於太守,太守不為理,嘗哀 泣外門,因謝病去,婦竟冤死。自是郡中連旱二年,禱」 請無所獲。後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嘗詣府具陳 寡婦冤誣之事,因曰:「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於公一 言,甘澤時降。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庶幽枉獲申,時雨 可期。」丹從之,即刑訟女而祭婦墓。天應澍雨,穀稼以 登。

《吳志朱據傳》:「據拜左將軍,封雲陽侯。嘉禾中,始鑄大 錢,一當五百。後據部曲應受三萬緡,工王遂詐而受 之,典校呂壹疑據實取考問,主者死於杖下,據哀其 無辜,厚棺斂之。壹又表據吏為據隱故,厚其殯。權數 責問據,據無以自明,藉草待罪數月,典軍吏劉助覺, 言王遂所取,權大感寤曰:『朱據見枉,況吏民乎』!乃窮」 治壹罪。

《張紘傳》:紘子元,元子尚,孫皓時為侍郎,以言語辯捷 見知,擢為侍中中書令。皓使尚鼓琴,尚對曰:「素不能。」 敕使學之。後宴言次,說琴之精妙,尚因道晉平公使 師曠作清角,曠言吾君德薄,不足以聽之。皓意謂尚 以斯喻己,不悅。後積他事下獄,皆追以此為詰,送建 安作船,久之,又就加誅。環氏《吳紀》曰:皓嘗問:「《詩》云: 『汎彼柏舟』,唯柏中舟乎?」尚對曰:「《詩》言『檜楫松舟』,則松 亦中舟也。」又問:「鳥之大者惟鶴,小者惟雀乎?」尚對曰: 「大者有禿鶖,小者有鷦鷯。」皓性忌勝己,而尚談論每 出其表,積以致恨。後問:「孤飲酒以方誰?」尚對曰:「陛下 有百觚之量。」皓云:「尚知孔丘之不王,而以孤方之。」因 此發怒,收尚尚書岑昏,率公卿已下百餘人詣宮叩 頭請罪,尚得減死。

《汝南先賢傳》:「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互相牽 引,拘繫者千餘人,三年而獄不決,坐掠幽而死者百 餘人。天用災旱,赤地千里。袁安拜楚郡太守,即控轡 而行。既到決獄事,人人具錄其辭狀,本非首謀,為主 所引,應時理遣,一旬之中,活千人之命。其時甘雨滂 霈,歲大稔。」

《晉書衛瓘傳》:「瓘字伯玉,惠帝即位,以瓘錄尚書事,加 綠綟綬,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給騎司馬,與汝南王亮 共輔朝政。亮奏遣諸王還藩,與朝臣廷議,無敢應者, 惟瓘贊其事。楚王瑋由是憾焉。賈后素怨瓘,且忌其 方直,不得騁己淫虐。又聞瓘與瑋有隙,遂謗瓘與亮 欲為伊、霍之事。啟帝作手詔,使瑋免瓘等官。黃門齎」 詔授瑋。瑋性輕險,欲騁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 右疑遐矯詔,咸諫曰:「禮律刑名,台輔大臣,未有此比。 且請距之,須自表得報,就戮未晚也。」瓘不從,遂與子 恆、嶽、裔及孫等九人同被害,時年七十二。恆二子璪、 玠時在醫家,得免。初,杜預聞瓘殺鄧艾,言於眾曰:「伯 玉其不免乎!身為名士,位居總帥,既無德音,又不御 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當何以堪其責乎!」瓘 聞之,不俟駕而謝,終如預言。初,瓘家人炊飯墮地,盡 化為螺,歲餘及禍,太保主簿劉繇等冒難收瓘而葬 之。初,瓘為司空時,帳下督榮晦有罪,瓘斥遣之,及難 作,隨兵討瓘,故子孫皆及於禍。楚王瑋之伏誅也,瓘 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諡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 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悲憤感慨,故以示意。」 於是繇等執黃旛,撾登聞鼓,上言曰:「初矯詔者至,公 承詔當免,即便奉送章綬,雖有兵仗,不施一刃。重敕 出第,單車從命。如矯詔之文,唯免公官。右軍以下,即 承詐偽。違其本文,輒戮宰輔,不復表上。橫收公子孫, 輒皆」行刑,賊害大臣父子九人。伏見詔書,為楚王所 誑誤,非本同謀者皆弛遣。如《書》之旨,謂里舍人被驅 逼齎白杖者耳。《律》:受教殺人,不得免死,況乎手害功 臣,賊殺忠良,雖雲非謀,理所不赦。今元惡雖誅,殺賊 猶存,臣懼有司未詳事實,或有縱漏,不加精盡,使公 父子讎賊不滅,冤魂永恨,訴於穹蒼,酷痛「之臣,悲於 明世。臣等身被創痍,殯斂始訖。謹條瓘前在司空時, 帳下給使榮晦,無情被黜,知瓘家人數小孫名字,晦 後轉給右軍。」其夜晦在門外揚聲大呼,宣詔免公還 第。及門開,晦前到中門後,讀所齎偽詔,手取公章綬貂蟬,催公出第。晦按次錄瓘家口及其子孫,皆兵仗 將送,著東亭道北圍守。一「時之間,便皆斬斫。害公子 孫,實由於晦。及將人劫盜府庫,皆晦所為。考晦一人, 眾奸皆出。乞驗盡情偽,加以族誅。」詔從之。朝廷以瓘 舉門無辜受禍,乃追瓘伐蜀勳,封蘭陵郡公,增邑三 千戶,諡曰成,贈假黃鉞。

《冊府元龜》:「呼延謨為前趙陝都太守。先是陝婦人不 知姓字,年十九,嫠居陝縣,事叔姑甚謹,其家欲嫁之, 此婦毀面自誓。後叔姑病死,其叔姑有女在夫家,先 從此婦乞假不得,因而誣殺其母,有司不能察而誅 之。時有群烏悲鳴屍上,其聲甚哀。盛夏暴屍,十日不 腐,亦不為蟲獸所敗,其境乃經歲不雨。及謨為太守」, 訪知其冤,乃斬此女,設少牢以祭其墓,諡曰「孝烈卓 婦。」其日大雨。

《魏書韋閬傳》:閬子範,範子儁,太和中遷都水使者,所 在有聲。世宗崩,領軍於忠矯擅威刑,與左僕射郭祚、 尚書裴植同時遇害,語在《植傳》。時年五十七,儁與祚 婚家,為忠所惡,故及於難。臨終,儁訴枉於尚書元欽, 欽知而不敢申理。儁歎曰:「吾一生為善,未蒙善報。常 不為惡,今為惡終。悠悠蒼天,抱直無訴。」時人咸怨傷 焉。

《慕容白曜傳》:白曜以功拜使持節,都督青齊東徐州 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濟南王,將軍如故。 四年冬,見誅。初,乙渾專權,白曜頗所俠附,緣此追以 為責。及將誅也,雲謀反叛,時論冤之。太和中,著作佐 郎成淹上表理白曜曰:「臣聞經疆啟宇,實良將之功; 褒德酬庸,乃聖王之務。昔姜公杖鉞,開隆周之基;韓 生秉旄,興鴻漢之業。」故能賞超當時,名垂前史。若閫 外功成,而流言內作,人主猜疑,良將懷懼,樂毅所以 背燕,章邯所以奔楚。至如鄧艾,懷忠矯命寧國,赤心 皎然,幽顯同見,而橫受屠戮,良可悲哀。及士冶伐吳, 奮不顧命,萬里浮江,應機直指,使孫皓君臣,輿櫬入 洛。大功亦舉,讒書驟至,內外唱和,貝「錦將成」,微晉武 之鑒,亦幾於顛沛矣。每鑒其事,常為痛心,聖主明王, 固宜深察。臣伏見故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 州刺史濟南王慕容白曜,祖父相資,世酋東裔,值皇 運廓被,委節臣妾。白曜生長王國,飲服道教,爵列上 階,位登帝伯。去天安初,江陰夷楚,敢拒王命,三方阻 兵,連城岳峙,海岱蒼「生,翹首拯援。聖朝乃眷南顧,思 救荒黎」,大議廟堂,顯舉元將,百寮同音,僉曰「惟允。」遂 推轂委誠,授以專征之任。握兵十萬,杖鉞一方。威陵 河濟,則淮徐震懼;師出無鹽,而申纂授首。濟北、太原, 同時消潰,麋溝垣苗,相尋奔走。及回麾東掃,道固御 璧,盤陽、梁鄒,肉袒請命。於時東陽未平,人懷去就,沈 文靜、「高崇仁擁眾不朝,扇擾邊服。崔僧祐、蓋次陽、陳 顯達連兵淮海,水陸鋒起,揚旌而至,規援青、齊,士民 恟恟,莫不南顧。」時兵役既久,咸有歸心,而白曜外宣 皇風,內盡方略,身擐甲冑,與士卒同,安撫初附,示以 恩厚,「三軍懷挾纊之溫,新民欣來蘇之澤。遂使僧祐 擁徒弭斾,效順軍門。文靜、崇仁棄城竄海,次陽、顯達, 望塵南奔,聲震江、吳,風偃荊、漢。及青州剋平,文秀面 縛,海波清靜,三齊克定,逖彼東南,永為國有。使天府 納六州之貢,濟、泗息烽警之虞,開岱宗封禪之略,闢 山川望秩之序,斯誠宗廟之靈,神筭所授,然抑亦《白 曜》與有力矣。」及氛翳既靜,爵命亦隆,榮燭當時,聲譽 日遠。而民惡其上,妄生尢「隙,因其功高,流言惑聽,巧 偽亂真,朱紫難辨,傷夷未瘳,合門屠戮」,鴻勳盛德,蔑 爾無聞,有識之徒,能不悽愴!臣謂白曜策名王庭,累 荷榮授,歷司出內,世載忠美。秉鉞啟蕃,折衝敵國,開 疆千里,拔城十二,辛勤於戎旅之際,契闊於矢石之 間,登鋒履危,志存靜亂。及方難既夷,身膺高賞,受胙 河山,與國「升降,六十之年,寵靈已極。觀其立功,足明 機運,豈容僥倖,更邀非望者乎!且於時國家士馬,屯 積京南,跨州連鎮,勢侔雲岳,主將驍雄,按鉀在所,莫 不殉忠死難,效節奉時。此之不可生心,白曜足知之 矣。況潛逆阻兵,營岱厭亂。加以王師仍舉,州郡屠裂, 齊民勞止,神膽俱喪。」亡燼之眾,不可以圖存;離「敗之 民不可以語勇哉!」白曜果毅習戎,體閑兵勢,寧不知 士民之不可藉,將士之不同己,據彊兵之勢,因塗炭 之民,而欲立非常之事,此愚夫之所弗為也。料此推 之,事可知矣。伏惟陛下聖鑒自天,仁孝宰世,風冠宇 宙,道超百王。開國以來,諸有罪犯極刑,不得骸骨者, 悉聽收葬。大造之恩,振古未有。「而白曜人舊功高,嬰 禍淪覆,名滅國除,爵命無紹。天下眾庶,咸共哀憐,方 之餘流,應有差異。願陛下揚日月之光,明勳臣之績, 垂天地之施,慰僵屍之魂,使合棺定諡,歿有餘稱,選 其宗近,才堪驅策,錫以微爵,繼其絕世。進可以獎勸 將來,退可以顯國恩澤,使存者荷莫大之恩,死者受 骨肉之惠,豈不美哉!仰惟聖明,霈然昭覽。狂瞽之言, 伏待刑憲。」高祖覽表,嘉愍之。

《冊府元龜》:「岑文本父之象,仕隋為邯鄲令,坐事不得申,文本詣司隸稱冤,時年十四,辭情甚切,占對閒雅, 人皆異之。其父竟雪,繇是知名。文本後為中書侍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