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二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諡法部紀事一
禮儀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諡法部紀事一
編輯《左傳隱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眾 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 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 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
襄公十有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 稷。生十年而喪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而應受多 福,是以不德而亡師於鄢,以辱社稷,為大夫憂,其弘 多矣。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於地,唯是《春秋》 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 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大夫 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 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 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
《莊子則陽篇》:仲尼問於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曰:「夫 衛靈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 侯之際。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 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鰌奉御而進 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 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狶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於」 故墓,不吉,卜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 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埋之。」夫靈公 之為靈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識之。
《左傳定公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季孫 駕鵝曰:「吾欲為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
「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
《檀弓》: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 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衛國凶饑,夫子為 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夫子以 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修其班制, 以與四鄰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 貞惠文子。」
《漢書河間獻王德傳》:「王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麗以 聞曰: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 於鰥寡,大行令奏,諡法曰:『聰明睿智曰獻』。宜諡曰獻 王。」
《霍去病傳》:「去病,元狩六年薨,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 桓侯。」
《冊府元龜》:陽城侯劉德子向坐鑄偽黃金,當伏法,德 上書訟罪,會薨。大鴻臚奏「德訟子罪,失大臣體,不宜 賜諡置嗣。」制曰:「賜諡繆侯。」
張勃嗣父富平侯為諫議大夫元帝初即位詔列侯 舉茂材勃舉太官獻食丞陳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 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 薨因賜諡曰:繆侯。
王立元帝時以太后弟封紅陽侯王仁嗣父譚為平 阿侯平帝時王莽輔政忌之奏令就國家遣使者迫 守立仁令自殺賜立諡曰:荒侯仁諡曰:「刺侯。」
杜業以列侯為太常坐法免官就國平帝時以憂恐 發病死初業尚成帝妹潁邑公主無子薨業家上書 求還京師與主合葬不許而賜諡曰:「荒侯。」
《漢書王莽傳》:「莽以直道侯王涉為衛將軍。涉者,曲陽 侯根子也。根成帝世為大司馬,薦莽自代,莽恩之,以 為曲陽非令稱,乃追諡根曰直道讓公,涉嗣其爵。」 《後漢書祭遵傳》:「遵建武九年春,卒於軍。遵為人廉約, 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韋 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帝以是重焉。及卒,愍悼之尢 甚」,博士范升上疏追稱遵曰:「臣聞先王崇政,尊美屏 惡。昔高祖大聖,深見遠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錄。 勳臣頌其德美,生則寵以殊禮,奏事不名,入門不趨; 死則疇其爵邑,世無絕嗣,丹書鐵券,傳於無窮。斯誠 大漢厚下安人長久之德,所以累世十餘,歷載數百, 廢而復興,絕而復續者也。陛下以至德」受命,先明漢 道,褒序輔佐,封賞功臣,同符祖宗。征虜將軍、潁陽侯 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為之感傷,遠迎河南,惻怛之 慟,形於聖躬。喪事用度,仰給縣官,重賜妻子,不可勝 數。送死有以加生,厚亡有以過存,矯俗厲化,卓如日 月。古者臣疾君視,臣卒君弔,德之厚者也。陵遲已來 久矣。及至陛下,復興斯「禮,群下感動,莫不自勵。」臣竊 見遵修行積善,竭忠於國,北平漁陽,西拒隴、蜀,先登
坻上,深取略陽。眾兵既退,獨守衝難,制御士心,不越法度,所在吏人,不知有軍。清名聞於海內,廉白著於當世,所得賞賜,輒盡與吏士,身無奇衣,家無私財。同 產兄午,以遵無子,娶妾送之,遵乃使人逆而不受。自 以身任於國,不敢圖生,慮繼嗣之計,臨死遺誡,牛車 載喪,薄葬洛陽,問以家事,終無所言,任重道遠,死而 後已。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 壺。又建為孔子立後,奏置五經大夫,雖在軍旅,不忘 俎豆,可謂好禮悅樂,守死善道者也。禮生有爵,死有 諡,爵以殊尊卑,諡以明善惡。臣愚以為宜因遵《薨論》, 敘眾功。詳案《諡法》,以禮成之,顯章,國家篤古之制,為 後嗣法。帝乃下《升章》以示公卿,諡曰成侯。
《夏恭傳》:「恭善為文,著賦、頌、詩、勵學凡二十篇。四十九 卒官,諸儒共諡曰『宣明君。子牙少習家業,賦頌讚誄 凡四十篇。舉孝廉,早卒,鄉人號曰:文德先生』。」
《張霸傳》:「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卒年七十,將作大匠 翟酺等與諸門人追錄本行,諡曰憲文。」
《周舉傳》:永和元年,災異數見,省內惡之,詔召公卿、中 二千石、尚書詣顯親殿問曰:「言事者多雲,昔周公攝 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禮葬之,天為動變,及更葬 以天子之禮,即有反風之應。北鄉侯親為天子而葬 以王禮,故數有災異,宜加尊諡,列於昭穆。」群臣議者 多謂宜如詔旨,舉獨對曰:「昔周公有請命之應,隆太 平之功,故皇天動威,以章聖德。北鄉侯本非正統,姦 臣所立,立不踰歲,年號未改。皇天不祐,大命夭昏。《春 秋》王子猛不稱崩,魯子野不書葬。今北鄉侯無它功 德,以王禮葬之,於事已崇,不宜稱諡。災眚之來,弗由 此也。」於是司徒黃尚、太常柏焉等七十人同舉議,帝 從之。
《蔡邕傳》:「邕父稜,有清白行,諡曰貞定公。」〈注〉《邕祖攜碑》 云:「攜字叔業,有周之胄。昔蔡叔沒,成王命其子仲使 踐諸侯之位,以國氏姓,君其後也。君曾祖父勳,哀帝 時以孝廉為長安邰長,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順帝時 以司空高弟遷新蔡長,年七十九卒。長子稜,字伯直, 處俗孤黨,不協於時,垂翼華髮,人爵不升,年五十三 卒。諡法曰:清白守節曰貞,純行不差曰定。」
《楊厚傳》:「厚年八十二卒於家,策書弔祭,鄉人諡曰文 父。門人為立廟,郡文學掾史春秋饗射,常祠之。」 《朱暉傳》:「暉子頡,修儒術,安帝時至陳相。頡子穆,徵拜 尚書,延熹六年卒,時年六十四,祿仕數十年,蔬食布 衣,家無餘財。公卿共表穆立節忠清,虔恭機密,守死 善道,宜蒙旌寵。策詔褒述,追贈益州太守。初,穆父卒, 穆與」諸儒考依古義,諡曰「貞宣先生。」及穆卒,蔡邕復 與門人共述其體行,諡為「文忠先生。」〈注〉《袁山松書》曰: 蔡邕議曰:「魯季文子,君子以為忠,而諡曰文子。」又《傳》 曰:「『忠,文之實也』。忠以為實,文以彰之。」遂共諡穆。荀爽 聞而非之,故張璠論曰:「夫諡者,上之所贈,非下之所 造。」故顏、閔至德,不聞有諡。朱蔡各以衰世臧否不立, 故私議之。
《范冉傳》:「冉卒於家,三府各遣令史奔弔。大將軍何進 移書陳留太守,累行論諡,僉曰『宜為貞節先生。會葬 者二千餘人,刺史郡守各為立碑表墓焉』。」
《陳寔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中平四年,年八十四, 卒於家。何進遣使弔祭,海內赴者三萬餘人,制衰麻 者以百數,共刊石立碑,諡為文範先生。」
《荀淑傳》:「淑子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終,號曰元行 先生。」〈注〉皇甫謐《高士傳》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動止 以禮。靖弟爽,亦以才顯於當時。或問汝南許章曰:「爽 與靖孰賢?」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內潤。」及卒,學 士惜之,誄靖者二十六人。潁陰令丘禎追號靖曰元 行先生也。
《蜀志趙雲傳》「雲,建興七年卒,追諡順平侯。初,先主時, 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褘荷 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 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 追諡,時論以為榮。」〈注〉《雲別傳》載後主詔曰:「雲昔從先 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 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 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 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 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 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諸葛亮傳》:「建興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 十四。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 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 武赫然,威震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 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 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 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 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冊府元龜》:「陳祗為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祗上承王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景耀元年卒。後主痛惜, 發言流涕,乃下詔曰: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 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夫存有 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
《魏志鍾繇傳》:「繇字元常,明帝即位,遷太傅,太和四年 薨,諡成侯。」〈注〉《魏書》曰:有司議諡,以為繇昔為廷尉,辨 理刑獄,決嫌明疑,民無怨者,猶於張之在漢也。詔曰: 「大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諡,當先依此,兼敘 廷尉於張之德耳。」乃策諡曰成侯。
《王粲傳》「吳質」〈注〉《質別傳》曰:太和四年,入為侍中。其年 夏卒。質先以怙威肆行,諡曰「醜侯。」質子應,上書論枉, 至正元中,乃改諡「威侯。」
《齊王芳本紀》:「嘉平五年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修, 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為所 執略。往歲偽大將軍費褘,驅率群眾,陰圖闚𨵦,道經 漢壽,請會眾賓。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褘,勇過聶政, 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 寵,所以表揚忠義,祚及後裔,所以獎勸將來。其追封 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曰威侯。子襲爵,加拜奉 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來世焉。」 《晉書劉毅傳》:「毅太康六年卒,武帝撫機驚曰:『失吾名 臣,不得生作三公』。即贈儀同三司使者,監護喪事。羽 林左監北海王宮上疏曰:『中詔以毅忠允匪躬,贈班 台司,斯誠聖朝考績以毅著勳之美事也』。」臣謹按:諡 者行之跡,而號者功之表。今毅功德並立,而有號無 諡,於善不體。臣竊以《春秋》之事求之,諡法主於行而 不繼爵。然漢魏相承,爵非列侯,則皆沒而高行,不加 之諡。至使三事之賢臣,不如野戰之將,銘跡所殊。臣 願聖世舉《春秋》之遠制,改列爵之舊限,使夫功行之 實,不相掩替,則莫不「率賴。若以革舊毀制,非所倉卒, 則毅之忠益雖不攻城略地,論德進爵,亦應在例。臣 敢惟行甫請周之義,謹牒毅功行如右。」帝出其表,使 八座議之,多同宮議,奏寢不報。
《郭奕傳》:奕太康八年卒,太常上諡為景,有司議以貴 賤不同號諡與景皇同,不可,請諡曰穆。詔曰:「諡所以 旌德表行,按諡法,一德不懈為簡。」奕忠毅清直,立德 不渝。於是遂賜諡曰簡。
《滕修傳》:「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持節都督如故,封武 當侯,加鼓吹,委以南方事。修在南積年,為邊夷所附, 太康九年卒,請葬京師。帝嘉其意,賜墓田一頃,諡曰 聲。」「修之子並上表曰:亡父修,羈紲吳壤,為所驅馳,幸 逢開通,沐浴至化,得從俘虜,握戎馬之要,未覲聖顏, 委南藩之重,實由勳勞少聞天聽故也。年衰疾篤,屢 乞骸骨,未蒙垂哀,奄至薨隕。臣承遺意,輿櫬還都,瞻 望雲關,實懷痛裂。竊聞博士諡修曰『聲直彰流播,不 稱行績,不勝愚情,冐昧聞訴。帝乃賜諡曰忠』。」 《曹志傳》:「齊王攸將之國,志奏議上。帝覽議大怒曰:『曹 志尚不明吾心,況四海乎』!」以議者不指答所問,橫造 異論,策免太常鄭默。於是有司奏收志等結罪。詔惟 免志官,以公還第,其餘皆付廷尉。頃之,志復為散騎 常侍。遭母憂,居喪過禮,因此篤病,喜怒失常。太康九 年卒,太常奏以惡諡。崔褒嘆曰:「魏顆不從亂,以病為 亂故也。今諡曹志而諡其病,豈謂其病不為亂乎?」於 是諡為定。
《賈充傳》:充薨,下禮官議充諡,博士秦秀議諡曰「荒」,帝 不納。博士段暢希旨,建議諡曰「武」,帝乃從之。自充薨 至葬,賻賜二千萬。惠帝即位,賈后擅權,加充廟備六 佾之樂,母郭為宜城君。及郭氏亡,諡曰宣,特加殊禮。 時人譏之而莫敢言者。
《梁孝王彤傳》:「彤永康二年薨,博士陳留蔡充議諡曰: 彤位為宰相,責深任重,屬尊親近,且為宗師,朝所仰 望,下所具瞻。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志。當危事,不能 捨生取義。愍懷之廢,不聞一言之諫。淮南之難,不能 因勢輔義;趙王倫篡逆,不能引身去朝。宋有蕩氏之 亂,華元自以不能居官,曰:『君臣之訓,我所司也。公室 卑而不正,吾罪大矣。夫以區區之宋,猶有不素餐之 臣,而況帝王之朝,有苟容之相!此而不貶,法將何施! 謹按《諡法》,『不勤成名曰靈』。彤見義不為,不可謂勤,宜 諡曰靈』。」梁國常侍孫霖及彤親黨稱枉,臺乃下符曰: 「賈氏專權,趙王倫篡逆,皆力制朝野。彤勢不得去,而 責其不能引身去朝,義何所據?」充重議曰:「彤為宗室 臣,而國亂不能匡,主顛不能扶,非所以為相。故《春秋》 譏華元、樂舉,謂之不臣。且賈氏之酷烈,不甚於呂后, 而王陵猶得杜門;趙王倫之無道,不甚於殷紂,而微 子猶得去之。近者太尉陳準,異姓之人,加弟微有射 鉤之隙,亦得託疾辭位,不涉偽朝。何至於彤親倫之 兄,而獨不得去乎?」趙「盾入諫不從,出亡不遠,猶不免 於責,況彤不能去位,北面事偽主乎?宜如前議,加其 貶責,以廣為臣之節,明事君之道。」於是朝廷從充議。 彤故吏復追訴不已,故改焉。
《王導傳》,自漢魏已來,賜諡多由封爵。雖位通德重,先無爵者,例不加諡。導乃上疏稱武官有爵必諡,卿校 常伯無爵不諡,甚失制度之本意也。從之。自後公卿 無爵而諡,導所議也。
《冊府元龜》:周處為御史中丞,從征西將軍梁王彤征 氐人齊萬年,力戰而沒。及元帝為晉王,將加處策諡。 太常賀循議曰:「處履德清方,才量高出,歷守四郡,安 人立政,入司百僚,直節不撓,在戎致身,見危授命。此 皆忠賢之茂實,烈士之遠節。按《諡法》『執德不回曰孝』。」 遂以諡焉。
《晉書范弘之傳》:「弘之為博士時,衛將軍謝石薨,請諡, 下禮官議。弘之議曰:石階藉門蔭,屢登崇顯,總司百 揆,翼贊三臺,閑練庶事,勤勞匪懈。內外僉議,皆曰:與 能當淮、肥之捷,勳拯危墜。雖皇威遐震,狡寇天亡,因 時立功,石亦與焉。又開建學校,以延胄子,雖盛化未 洽,亦愛禮存羊。然古之賢輔,大則以道事君,侃侃終 日;次則厲身奉國,夙夜無怠;下則愛人惜力,以濟時 務。此數者,然後可以免惟塵之譏,塞素餐之貴矣。」今 石位居朝端,任則論道唱言,無忠國之謀;守職則容 身而已,不可謂事君;貨黷京邑,聚斂無厭,不可謂厲 身;坐擁大眾,侵食百姓,大東流於遠近,怨毒結於眾 心,不可謂愛人;工徒勞於土木,思慮「殫於機巧,紈綺 盡於婢妾,財用縻於絲桐,不可謂惜力。」此人臣之大 害,有國之所去也。先王所以正風俗,理人倫者,莫尚 乎節儉。故夷吾受謗乎《三歸》,平仲流美於約己。自頃 風軌陵遲,奢僭無度,廉恥不興,利競交馳,不可不深 防原本,以絕其流。漢文襲弋綈之服,諸侯猶侈;武帝 焚雉頭之裘,靡麗不「息。良由儉德雖彰而威禁不肅, 道自我建而刑不及物。若存罰其違,亡貶其惡,則四 維必張,禮義行矣。」按《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貪以敗官 曰墨,宜諡曰襄墨公。」又論殷浩宜加贈諡,不得因桓 溫之黜,以為國典,仍多敘溫移鼎之跡。時謝族方顯, 桓宗猶盛。尚書僕射王珣,溫故吏也,素為溫所寵,三 怨交集,乃出弘之為餘杭令。將行,與會稽王道子牋 曰:「下官輕微寒士,謬得廁在俎豆,實懼辱累清流,惟 塵聖世。竊以人君居廟堂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 徒聰明內照,亦賴群言之助也。是以舜之佐堯,以啟 闢為首;咎繇謨禹,以侃侃為先。故下無隱情之責,上 收神明之功。敢緣斯義,志在輸盡。常以謝」石黷累,應 被清澄;殷浩忠貞,宜蒙褒顯,是以不量輕弱,先眾言 之,而惡直醜正,其徒實繁。雖仰恃聖主欽明之度,俯 賴明公愛物之隆,而交至之患,實有無賴。下官與石, 本無怨忌,生不相識,事無相干,正以國體宜明,不應 稍計彊弱,與浩年時邈絕,世不相及,無復藉聞故老 語其遺事耳。於下官之身,有何痛癢,而當為之犯時 干主邪?每觀載籍,志士仁人,有發中心,任直道而行 者;有懷知陽愚,負情曲從者,所用雖異,而並傳後世。 故比干處三仁之中,箕子為名賢之首。後人用捨,參 差不同,各信所見,率應而至,或榮名顯赫,或禍敗係 踵,此皆不量時趣,以身嘗禍,雖有「踁踁」之稱,而非大 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為也。世人乃雲「下官正直,能 犯艱難」,斯談實過。下官知主上聖明,明公虛己,思求 格言,必不使盡忠之臣,屈於邪枉之門也。是以敢獻 愚誠,布之執事,豈與昔人擬其輕重邪?亦以臣之事 君,惟思盡忠而已,不應復計利鈍。事不允心,則讜言 悟主;義感於情,則陳辭靡悔。若懷情藏意,蘊而不言, 此乃古人所以得罪於明君,明君所以致法於群下 者也。桓溫事跡,布在天朝,逆順之情,暴之四海,在三 者臣子,情豈或異?凡厥黔首,誰獨無心,舉朝嘿嘿,未 有唱言者,是以頓筆按氣,不敢多雲。桓溫於亡祖,雖 其意難測,求之於事,正免黜耳,非有至怨也。亡父昔 為溫吏,推之情禮,義兼他人,所「以每懷憤發,痛若身 首者,明公有以尋之。」王珣以下官議殷浩諡不宜暴 揚桓溫之惡,珣感其提拔之恩,懷其入幕之遇,託以 廢黜昏闇,建立聖明,自謂此事足以明其忠貞之節, 明公試復以一事觀之,昔周公居攝,道致昇平,禮樂 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周公大聖,以年言之,成王 幼弱,猶復遽避「君位,復子明辟。漢之霍光,大勳赫然; 孝宣年未二十,亦反萬機,故能君臣俱隆,道邁千歲。 若溫忠為社稷,誠存本朝,便當仰遵二公,式是令矩, 何不奉還萬機,退守藩屏。方提勒公王,匡總朝廷,豈 為先帝幼弱,未可親政邪?將德桓溫不能聽政邪?又 逼脅袁宏,使作九錫,備物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 莫不景從,惟謝安、王坦之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會 上天降怒,姦惡自亡,社稷危而復安,靈命墜而復構。 「晉自中興以來,號令威權,多出彊臣,中宗、肅祖斂衽 於王敦,先皇受屈於桓氏。今主上親覽萬機,明公光 讚百揆,政出王室,人無異望,復不於今大明國典,作 制百代,不審復欲待誰?先王統物,必明其典誥,貽厥 孫謀,故令問休嘉,千歲承風。願明公遠覽殷周,近察 漢魏,慮其所以危,求其所以安,如此而已。」又《與王珣 書》曰:「見足下《答仲堪書》,深具義發之懷。夫人道所重莫過君親,君親所係,忠孝而已。孝以揚親為主,忠以 義節為先。殷侯忠貞居正,心貫人神,加與先帝隆布 衣之好,著莫逆之契」,契闊艱難,夷嶮以之。雖受屈姦 雄,志達千載,此忠良之徒所以義干其心,不獲以已 者也。既當時貞烈之徒所究見,亦後生所備聞,吾亦 何敢苟避狂狡,以欺聖明?足下不推居正之大致,而 懷知己之小惠,欲以幕府之小節,奪名教之重義,於 君臣之際,既以虧矣。尊大君以殷侯,協契忠規,同戴 王室,志厲秋霜,誠貫一時。殷侯所以得宣其義聲,實 尊大君協贊之力也。足下不能光大君此之直志,乃 感溫小顧,懷其曲澤。公在聖世,欺罔天下,使丞相之 德,不及三葉,領軍之基,一構而傾。此忠臣所以解心, 孝子所以喪氣,父子之道,固若是乎?足下言臣則非 忠,語子則非孝,二者既亡,吾誰畏哉?吾少嘗過庭,備 聞祖考之言,未嘗不發憤衝冠,情見乎辭。當爾之時, 惟覆亡是懼,豈暇謀及家國?不圖今日得操筆斯事, 是以上憤國朝無正義之臣,次惟祖考有沒身之恨, 豈得與足下同其肝膽邪!先君往亦嘗為其吏,於時 危懼,恆不自保,仰首聖朝,心口憤嘆,豈復得計策名 昔日,自同在三邪?昔子政「以五世純臣,子駿以下,委 質王莽,先典既已正其逆順,後人亦已鑒其成敗。每 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嘆,憤愾交懷。以今況古,乃知 一揆耳。」弘之詞雖亮直,終以桓、謝之故不調,卒於餘 杭令,年四十七。
《嵇紹傳》:紹領國子博士,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 諡,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 細名,文武顯於功德,靈厲表於闇蔽。自頃禮官協情, 諡不依本。準諡為過,宜諡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 朝廷憚焉。
《王述傳》:「述為尚書令,卒。追封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諡 曰穆。以避穆帝改曰簡。」
杜佐《通典》:穆帝時,彭城國上言為太妃,李求諡。太常 王彪之以為:由於婦人無爵,既從夫爵,則己無實爵, 以從為稱也。以從為稱,則無諡可知。春秋婦人有諡 者,周末禮壞耳。故服虔註:「聲子之諡,非禮也。」杜氏注 惠公仲子亦云非禮,婦人無諡。泰始以來,蕃國王妃 無有諡者,中興敬後登祚,乃追諡耳。瑯琊武王、諸葛 妃,《恭王夏侯妃》,元帝猶抑「蒸蒸」之孝,不追諡。今彭城 太妃不應諡。
瑯琊世子未周而卒。《大司農表》瑯琊世子降君一等, 宜諡哀愍。太常卿賀循云:「諡者,所以表功行之目也。 故古者未居成人之年,及名位未備者,皆不作諡也。」 是以周靈王太子,聰哲明智,年過成童,亡猶無諡。《春 秋》諸侯即位之年稱子,踰年稱君,稱子而卒,皆無諡, 名未成也。未成為君,既無君諡,時見稱子,復無子諡, 明俱未得也。惟晉之申生,以仁孝遭命,年過成人,晉 人悼之,故特為諡,諸國無例也。及至漢代,雖遵之,義 過於古禮,然亦未有未踰年之君而立諡也。殤、沖二 帝,皆已踰年方立諡。按哀沖太孫,各以幼齡立諡,不 必依古。然皆即位臨官,正名承重,與諸下定君臣之 義,尊成體具,事無所屈。且天下之名至重,體其尊者, 亦宜殊禮,故隨時定製,有立諡之事也。《瑯琊世子》,雖 正體乎上生而全貴,適可明嫡統之義,未足定為諡 之證也。
《冊府元龜》:「庾珉字子琚,少歷散騎常侍、本國中正、侍 中,封長岑男。懷帝之沒劉元海也,珉從在平陽。元海 大會,因使帝行酒,珉不勝悲憤,再拜上酒,因大號哭, 賊惡之。會有告珉及王雋等謀應劉琨者,元海因圖 弒逆,珉等並遇害。太元末,追諡曰貞。」 《晉書·何無忌傳》:「無忌進鎮南將軍。盧循遣別帥徐道 覆順流而下,無」忌率眾距之,眾遂奔敗。無忌辭色無 撓,遂握節死之。詔曰:「無忌秉哲履正,忠亮明允。亡身 殉國,則契協英謨;經綸屯昧,則重氛載廓。及敷政方 夏,實播風惠,妖寇構亂,侵擾邦畿,投袂致討,志清王 略。而事出慮外,臨危彌厲,握節隕難,誠貫古賢,朕用 傷慟於厥懷。其贈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諡曰忠肅。」 《宋書江智淵傳》:「初,上寵姬宣貴妃殷氏卒,使群臣議 諡智淵。上議曰『懷』。上以不盡嘉號,甚銜之。後車駕幸 南山,乘馬至殷氏墓,群臣皆騎從,上以馬鞭指墓石 柱,謂智淵曰:『此上不容有懷字』。智淵益惶懼。大明七 年,以憂卒。」
《王敬弘傳》:「敬弘薨於餘杭之舍亭山。順帝昇明二年 詔曰:夫塗祕蘭幽,貞芳載越,徽猷沈遠,懋禮彌昭。故 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敬弘,神韻沖簡,識 寓標峻。德敷象魏,道藹丘園。高挹榮冕,凝心塵外。清 光粹範,振俗淳風。兼以累朝延賞,聲華在詠,而嘉篆 闕文,猷策韜裡。尚想遙芬,興懷寢寤。便可詳定輝諡, 式旌追典。」於是諡為文貞公。
《南齊書長沙威王晃傳》:「晃字宣明,太祖第四子也。少 有武力,為太祖所愛。太祖嘗曰:『此我家任城也』。世祖
緣此意,故諡曰威《冊府元龜》:「褚彥回為尚書令,卒。先是,陶季直齊初為尚書比部郎,時彥回與季直素善,頻以為司空、司徒 主簿,委以府事。彥回卒,尚書令王儉以彥回有至行, 欲諡為文孝公。季直請曰:『文孝是司馬道子諡,恐其 人非具美,不如文』」簡儉從之。
《南齊書王晏傳》:晏為吏部尚書,領太子右衛率,終以 舊恩見寵。時王儉雖貴而疏,晏既領選,權行臺閣,與 儉頗不平。儉卒,禮官議諡,上欲依王導諡為文獻。晏 啟上曰:「導乃得此諡,但宋以來不加素族。」出謂親人 曰:「平頭憲事已行矣。」
《梁書高祖德皇后郗氏傳》:「後永元元年八月,殂於襄 陽官舍。高祖踐祚,追崇為皇后。有司議諡,吏部尚書 兼右僕射臣約議曰:表號垂名,義昭不朽。先皇后應 祥月德,比載坤靈,柔範陰化,儀形自遠。俔天作合,義 先造舟。而神猷夙掩,所隔升運,宜式遵景行,用昭大 典。謹按諡法,忠和純備曰德,貴而好禮曰德,宜崇曰 德。皇后」詔從之。
《安成康王秀傳》:秀世子機,美姿容,善吐納,家既多書, 博學彊記,然而好弄尚力,遠士子,近小人。為州專意 聚斂,無治績,頻被案劾。及將葬,有司請諡,高祖詔曰: 「王好內怠政,可諡曰煬。」
《冊府元龜》:邵陵王綸為西魏軍所敗,死於汝南,岳陽 王察遣迎喪,葬於襄陽望楚山南,贈太宰,諡曰安。後 元帝議追加諡,尚書左丞劉穀議:諡法:「怠政交外曰 㩦。」從之。 劉巘有賢行,天監元年,下詔為巘立碑,諡曰貞簡先 生。
《梁書劉訏傳》:「訏,平原人,州辟主簿不就。及卒,宗人至 友相與刊石立銘,諡曰元貞處士。」
《阮孝緒傳》:「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人。幼至孝,性沈靜,為 名流所欽尚。南平元襄王聞其名,致書要之,不赴。大 同二年卒,時年五十八。門徒誄其德行,諡曰文貞處 士。」
《劉歊傳》:「歊博學有文才,不娶不仕,隱居求志,遨遊林 澤,以山水書籍相娛,精心學佛。及卒,親故誄其行跡, 諡曰貞節處士。」
《沈約傳》:約為尚書令侍中,天監十二年卒,有司諡曰 「文。」高祖曰:「懷情不盡曰隱。故改為隱。」
《劉峻傳》:「峻居東陽,吳會人士從其學。普通二年卒,時 年六十八。門人諡曰:『元靖先生』。」
《冊府元龜》:「徐勉為侍中衛將軍,卒,有司奏諡曰『居敬 行簡曰『簡』,帝諡曰『執心決斷曰『肅』,因諡簡肅公』』。」 《梁書·賀琛傳》,「高祖詔琛撰《新諡法》,至今施用。」
《蕭子恪傳》:子恪弟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 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撝而已,衣冠竊恨 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 常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常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 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 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 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 殞,惻愴於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及葬請諡, 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陶季直傳》:褚淵為尚書令,與季直素善,頻以為司空 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淵卒,尚書令王儉以淵有至行, 欲諡為文孝公。季直請曰:「文孝是司馬道子諡,恐其 人非具美,不如文簡。」儉從之。
《蕭視素傳》:「視素遷司徒左西屬,南徐州治中。性靜退, 少嗜欲,好學,能清言,榮利不關於口,喜怒不形於色。 在人間及居職,並任情通率,不自矜高,天然簡素,士 人以此咸敬之。及在京口,便有終焉之志。乃於攝山 築室,會徵為中書侍郎,遂辭不就。因還山宅,獨居屏 事,非親戚不得至其籬門。妻太尉王儉女,久與別居」, 遂無子,八年卒,親故跡其事,行諡曰貞文先生。 《王份傳》:份孫僉,遷太子中庶子,卒贈侍中。承聖三年, 世祖追詔曰:「賢而不伐曰恭。」諡恭子。
《冊府元龜》:「王孺為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居喪未期, 以毀卒,時年五十九,諡曰孝子。」
蕭曄為晉陵太守卒於郡初曄寢疾歷年官曹擁滯 有司按諡法言行相違曰:替乃諡替侯。
《陳書周敷傳》:「『敷為鎮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世祖遣都 督章昭達征周迪,敷從軍至定川縣,與迪相對。迪紿 敷曰:昔與弟戮力同心,宗從匪他,豈規相害。今願伏 罪還朝,因弟披露心腑,先乞挺身,共立盟誓』。敷許之, 方登壇,為迪所害。詔曰:敷受任遐征,淹時違律,虛襟 姦詭,遂貽喪身。但夙著勤誠,亟勞戎旅,猶深惻愴,愍 悼於懷。可存其茅賦,量所賻卹。還葬京邑,諡曰脫。」 《袁泌傳》:泌為雲旗將軍,司徒左長史,光大元年卒。臨 終戒其子蔓華曰:「吾於朝廷,素無功績,瞑目之後,斂 手足旋葬,無得受贈諡。」其子述泌遺意,朝廷不許,贈 金紫光祿大夫,諡曰質。
《魯悉達傳》:悉達幼以孝聞。世祖即位,遷安南將軍、吳州刺史。遭母憂,哀毀過禮,因遘疾卒,諡曰孝侯。 《魏書穆崇傳》:崇為太尉,又徙宜都公,天賜三年薨。先 是衛王儀謀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祕之。及有司 奏諡,太祖親覽諡法,至述義不克曰丁。太祖曰:「此當 矣。」乃諡曰丁公。
《馮熙傳》:熙,文明太后之兄也。高祖即位,以熙為侍中、 太師、中書監,領祕書事。薨,有司奏諡,詔曰:「可以威彊 恢遠曰武,奉諡於公柩。」
熙子誕,尚帝妹樂安長公主,從駕南伐,薨於鍾離。有 司奏諡。詔曰:「『案《諡法》,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 昔貞惠兼美,受三諡之榮;忠武雙徽,錫兩號之茂。式 準前跡,宜契具瞻。既自少綢繆,知之惟朕。案行定名, 諡曰元懿。」
《鄭羲傳》:「羲為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羲多 所受納,政以賄成,性又嗇吝,民有禮餉者,皆不與杯 酒臠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以李沖之親,法官 不之糾也。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別駕賈德、治 中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 論多之。文明太后為高祖納其女為嬪,徵為祕書監。」 太和十六年卒,贈帛五百疋。尚書奏諡曰「宣。」詔曰:「蓋 棺定諡,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故何曾幼孝, 良史不改繆醜之名;賈充寵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 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闕廉清,稽古之效,未光於朝策; 昧貨之談,已形於民聽。諡以善問,殊乖其衷。又前歲 之選,匪由備行,充舉自荷後任,勳績」未昭。尚書何乃 情遺至公,愆違明典。依《諡法》博聞多見曰「文」,不勤成 名曰「靈。」可贈以本官,加諡「文靈。」
《高祐傳》:「祐為宋王昶傅,昶薨,徵為宗正卿,久而不赴, 詔免卿。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議諡曰『煬侯。詔曰:『不 遵上命曰靈,可諡為靈』』。」
《源賀傳》:「『賀子懷卒,贈司徒、冀州刺史,兼吏部尚書盧 昶奏,太常寺議諡曰,懷體尚寬柔,器操平正。依諡法, 柔直考終曰『靖』,宜諡靖公』。司徒府議,懷作牧陝西,民 餘惠化,入總端貳,朝列歸仁,依諡法,布德執義曰『穆』, 宜諡穆公。二諡不同。詔曰:『府寺所執,並不克允。愛民 好與曰惠,可諡惠公』。」
《甄琛傳》:「琛正光五年冬卒,詔給東園祕器,朝服一具, 衣一襲,錢十萬,物七百段,蠟三百斤,贈司徒公、尚書 左僕射,加後部鼓吹。太常議諡文穆,吏部郎袁翻奏 曰:案禮,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 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生於己,名生 於人,故闔棺然後定諡,皆累其生時美惡,所以為將 來勸戒,身雖死,使名常存也。」凡薨亡者,屬所即言大 鴻臚移本郡大中正,條其行跡功過,承中正移言公 府,下太常部博士評議,為《諡列》上。諡不應法者,博士 坐如選舉不以實論。若行狀失實,中正坐如博士。自 古帝王莫不殷勤重慎,以為褒貶之實也。今之行狀, 皆出自其家,任其臣子自言君父之行,無復相是非 之事。臣子之欲光揚君父,但苦跡之不高,行之不美, 是以極辭肆意,無復限量。觀其狀也,則周、孔聯鑣,伊 顏接衽。論其諡也,雖窮文盡武,罔或加焉。然今之博 士,與古不同,唯知依其行狀,又先問其家人之意。臣 子所求,便為議上,都不復斟酌與奪,商量是非,致號 諡之加,與汎階莫異,專以極美為稱,無復貶降之名。 禮官之失,一至於此。案《甄司徒行狀》,至德與聖人齊 蹤,鴻名共大賢比跡,文穆之諡,何足加焉。但比來贈 諡,於例普重,如甄琛之流,無不複諡。謂宜依《諡法》,慈 惠愛民曰「孝」,宜諡曰孝穆公。自今以後,明勒太常司 徒有行狀,如此言辭流宕無復節限者,悉請裁量,不 聽為「受,必準人立諡,不得甚加優越,復仍踵前來之 失者,付法司科罪。」從之。
《彭城王勰傳》:勰既有大功於國,無罪見害,百姓冤之。 行路士女流涕而言曰:「高令公枉殺如此賢王,在朝 貴賤,莫不喪氣。追崇假黃鉞、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 事、司徒公,侍中、太師、王如故。給鑾輅九旒,虎賁班劍 百人,前後部羽葆鼓吹、轀輬車。有司奏太常卿劉芳 議,勰諡曰:王挺德弱齡,誕資至孝,睿性過人,學不師」 授。卓爾之操,發自天然,不群之美,幼而獨出。及入參 政務,綸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漢北告危,皇赫 問罪,王內親藥膳,外總六師,及宮車晏駕,上下哀慘, 奮猛御戚,英略潛通。「翼衛靈輿,整戎振斾,歷次宛謝, 迄於魯陽,送往奉居,無慚周霍。稟遺作輔,遠至邇安, 分陝𢘆方,流詠燕趙,廓靖江西,威懾」南越,入釐百揆, 庶績咸熙。履勤不憚,在功愈挹。溫恭愷悌,忠雅寬仁, 興居有度,善終篤始。高尚厥心,功成身退。義亮聖衷, 美光世典。依《諡法》保大定功曰「武」,善問周達曰「宣」,諡 曰武宣王。及莊帝即位,追號文穆皇帝,妃李氏為文 穆皇后。遷神主於太廟,廟稱肅祖。
《石祖興傳》:「祖興,常山九門人也。太守田文彪、縣令和 真等喪亡,祖興自出家絹二百餘疋,營護喪事。州郡 表列,高祖嘉之,賜爵二級為上造。後拜寧陵令,卒。吏部尚書李韶奏其節義,請加贈諡,以獎來者。靈太后 令如所奏,有司乃諡曰恭。」
《索敞傳》:「敞為中書博士,篤勤訓教,多所成益,前後所 出顯達,位至尚書牧守者數十人。出補扶風太守,在 位清貧,未幾卒官。時舊同學生等為請諡,詔諡曰獻。」 《王肅傳》:肅為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揚州刺史。 薨,有司奏以肅貞心大度,宜諡康公,詔諡「宣簡。」 《羊祉傳》:祉加平北將軍,未拜而卒。太常少卿元端,博 士劉臺龍議諡曰:「祉志在埋輪,不避強禦。及贊戎律, 雄武斯裁。仗節撫藩,邊夷識德,化沾殊類,襁負懷仁。 謹案《諡法》,『布德行剛曰景』,宜諡為景。」侍中侯剛。給事 黃門侍郎元纂等駁曰:「臣聞唯名與器,不可妄假。定 諡準行,必當其跡。案祉志性急酷,所在過威,布德罕 聞,暴聲屢發。而禮官虛述諡之為景,非直失於一人。 實毀朝則請還付外準行,更量虛實。」靈太后令曰:「依 駁更議。」元端臺龍上言:「竊唯諡者行之跡,狀者跡之 稱。然尚書銓衡是司,釐品庶物,若狀與跡乖,應抑而 不受,錄其實狀,然後下寺,依諡法準狀科上。豈有舍 其行跡,外有所求?去狀去稱,將何所準檢」祉以母老 辭藩,乃降手詔云:「卿綏撫有年,聲實兼著,安邊寧境, 實稱朝望。及其歿也,又加顯贈。言祉誠著累朝,效彰 內外,作牧岷區,字萌之績驟聞,詔冊褒美,無替倫望。 然君子使人器之,義無求備。德有數德,優劣不同,剛 而能克,亦為德焉。謹依《諡法》,布德行剛曰景。」謂前議 為允。司徒右長史張烈主簿李瑒刺稱:按祉歷宦累 朝,當官允「稱委捍西南,邊隅靖遏,準行易名,獎誡攸 在。竊謂無虧體例。」尚書李紹又述奏以府寺為允,靈 太后可其奏。
《於栗殫傳》:祚弟忠薨,贈侍中、司空公。有司奏太常少 卿元端議:「忠剛直猛暴,專戅好殺。案諡法,剛彊理直 曰『武』」,怙威肆行曰「醜」,宜諡「武醜公。」太常卿元修義議: 「忠盡心奉上,剪除凶逆,依諡法除偽寧真曰『武』;夙夜 恭事曰『敬』,諡武敬公。」二卿不同事奏。靈太后令曰:「可 依正卿議。」
《任城王世雋傳》:「王為尚書令,輕薄好去就。興和中薨, 諡曰躁戾。」
《張普惠傳》:任城王澄遭太妃憂,臣寮為立碑頌,題碑 欲雲「康王元妃之碑。澄訪於普惠,答曰:謹尋朝典,但 有王妃而無元字。魯夫人孟子稱元妃者,欲下與繼 室聲子相對。今烈懿太妃作配先王,更無聲子、仲子 之嫌,竊謂不假元字以別名位,且以氏配姓,愚以為 在生之稱,故《春秋》夫人姜氏至自齊。既葬,以諡配姓」, 故《經》書「『葬我小君文姜氏』,又曰『來歸夫人成風之襚』, 皆以諡配姓。古者婦人從夫諡,今烈懿太妃德冠一 世,故特蒙褒錫,乃萬代之高事,豈容於定名之重而 不稱烈懿乎!」澄從之。
《周書趙善傳》:「善字僧慶,大統三年,轉左僕射,兼侍中, 監著作,領太子詹事。九年,從戰邙山,屬大軍不利,善 為敵所獲,遂卒於東魏。建德初,朝廷與齊通好,齊人 乃歸其柩。其子絢表請贈諡,詔贈諡曰敬。」
《隋書觀德王雄傳》:雄封觀王。遼東之役,檢校左翊衛 大將軍,出遼東道,次瀘河鎮,遘疾而薨,時年七十一。 帝為之廢朝,鴻臚監護喪事。有司考行,請諡曰懿。帝 曰:「『王道高雅俗,德冠生人』。乃賜諡曰德。」
杜淹《文中子世家》:「大業十三年,江都難作,子有疾,召 薛收謂曰:『吾夢顏回稱孔子之命曰:『歸休乎』?殆夫子 召我也。何必永厥齡,吾不起矣』。」寢疾七日而終。門弟 子數百人會議曰:「吾師其至人乎!自仲尼以來,未之 有也。禮,男子生有字,所以昭德;死有諡,所以易名。夫 子生,當天下亂,莫予宗之,故作《詩》《書》,正《禮》《樂》,修元經」, 讚《易》道,聖人之大旨,天下之能事畢矣。仲尼既沒,文 不在茲乎?《易》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請諡曰文中子。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