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錄
明堂祀典部彙考五
宋二〈高宗紹興十則〉
禮儀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明堂祀典部彙考五
編輯宋二
編輯高宗紹興元年合祭天地於明堂以太祖太宗配
編輯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元年九月辛亥,合祭天地於 明堂,太祖、太宗並配,大赦。 按《禮志》:高宗紹興元年, 禮部尚書秦檜等言:「國朝冬祀大禮,神位六百九十, 行事官六百七十餘員,今鹵簿、儀仗、祭器、法物,散失 殆盡,不可悉行,宗廟行禮,又不可及天地。明堂之禮, 可舉而行,乞詔有司討論以聞。」禮部、御史、太常寺言: 「仁宗明堂以大慶殿為之,今乞於常御殿設位行禮。」 乃下詔曰:「肇稱吉禮,已見於三歲之郊;載考彝章,當 間以九筵之祀。因秋成物,輯古上儀,會天地以同禋, 升祖宗而並配。」乃以九月十八日行事。先是,紹興初, 權禮部尚書胡直孺等言:「國朝配祀,自英宗始,配以 近考。司馬光、呂誨爭之,以為詘祖進父」,然卒不能奪 王珪、孫抃之諂辭。其後神宗謂周公宗祀在成王之 世,成王以文王為祖,則明堂非以考配明矣。王安石 亦對以誤引《孝經》嚴父之說,惜乎當時無有辨正之 者。今或者曰:「后稷為周之祖,文王、武王是為二祧,高 祖為漢之祖,孝文、孝武特崇兩廟,皆子孫世世所奉 承者。太祖為帝者祖,太宗、真宗宜為帝者宗。皇祐以 一祖二宗並配,議出於此。直孺等聞前漢以高祖配 天,後漢以光武配明堂,蓋古之帝王,非建邦啟土者, 皆無配天之祭。故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其德 業非不美也,然而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 有宋肇基創業之君,太祖是已。太祖則周之后稷配 祭於郊者也;太宗則周之文王配祭於明堂者也。此 二祭者,萬世不遷之法。皇祐宗祀,合祭天地,固宜以 太祖、太宗配。當時蓋拘於嚴父,故配帝並及於真宗。 今主上紹膺大統,自真宗至於神宗,均為祖廟,獨躋 則患在於無名,並配則幾同於祫享。今參酌皇祐詔 書,請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於明堂,奉太祖」、太宗以 配。惟禮專而事簡、庶幾可以致力於神、萬世行之可 也。
按《文獻通考》:「紹興元年,禮部尚書胡直孺議曰:『謹按 百王之禮,沿革不同,而祀天地於郊丘,祀上帝於明 堂,祫享祖宗於太廟,此三者,萬世不易之禮。惟仁宗 皇祐時,大享明堂,合祭天地,並侑祖宗,遍禮百神。聖 訓有『禮緣人情』之語,而文彥博以仁祖為能達禮之 情,適禮之變。由此觀之,皇祐祀典,本非為萬世不易』」 之禮也。國朝配祀,初無定製,自英宗皇帝始專配以 近考。司馬光、呂誨爭之,以馬詘祖進父,然卒不能奪 王珪、孫抃之諂辭。其後神宗皇帝謂周公宗祀在成 王之時,成王以文王為祖,則明堂非以考配明矣。王 安石亦以誤引《孝經》「嚴父」之文,惜乎不能將順上意, 以辨正典禮。謹按聖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則創業 之君,太祖是也。太祖則周之后稷,配祭於郊者也;太 宗則周之文王,配祭於明堂者也。此二祭者,萬世不 遷之法。」皇祐宗祀合祭天地,固宜以太祖、太宗配。當 時蓋拘於嚴父,故配帝並及於真宗。今主上紹膺大 統,自真宗至於神宗,均為祖廟,獨躋則患在於無名, 並配則幾同於祫享。「又從祀百神在於明堂,本非典 禮,或升或黜,慢瀆為多。今參酌《皇祐詔書》,將來請祫 祭昊天上帝、皇地祇於明堂,奉太祖、太宗以配天,惟 禮專而事簡,庶幾可以致力於神明。然後申飭攸司, 各揚乃職,犧牲必成,粢盛必潔,衣服必備,以盡其所 以致力於神之意,則一朝大典,豈特施於艱難之時, 情文粗備,雖萬世行之可也。」是時,太常少卿蘇遲等, 則請用皇祐詔書之意,兼采景祐禮官之請,即常御 殿南向西上,設昊天上帝、皇地祇位;西向北上,設太 祖、太宗、真宗神位於殿之東廡,設圓丘第一龕九位; 於殿之西廡,設方澤第一成一十六位。庶幾誠意可 展,儀物可備。如以不遍及列聖為未足,則「大禮前一 日有親詣太廟之文。今神主在溫州,恐當命大臣於 某處攝行祀事。如以不遍及百神為未足,則請即行 在大慶觀之大享後,擇一日,取祖宗大禮既畢恭謝 之文,亦命大臣簡其儀物,悉舉以告,亦足以盡祈報 之心。」詔依禮部新儀,一遵皇祐二年詔書,仍以明堂 大禮為稱,於常御殿設位行禮。禮部言:「準詔參酌《皇 祐詔書》,合祭天地於明堂,奉太祖、太宗以配,合用神 位四位,元係御筆明金青字出,雕木鏤金,五綵裝蓮花戲龍座,黃紗明金罩子,黃羅夾軟罩子,黃羅襯褥, 朱紅漆腰舁套匣,黃羅夾帕事件全。昨緣揚州渡江 失去,乞下所屬製造。」從之。〈又〉中興後,昊天上帝四祀, 春祈、夏雩、秋享、冬報,其二在南郊圓壇,其二在城西 惠照院望祭齋宮。紹興元年十一月,太常少卿趙子 畫謂:「歲祀上帝,設位於紹興天慶觀,今駐兵其所,請 更設於城外東南之告成觀。」十二月,禮官謂:「祀天當 燔牛首,今牲止少牢,請燔羊首,毋築燎壇位。」益籩豆 皆六,籩實菱、芡、㮚、脯、乾桃、乾橑,豆實、芹葅、筍葅、葵葅、 菁葅、韭葅、鹿臡。俎八,羊、豕,腥熟。槃一,毛血;簠二,稻、粱 簋二,黍、稷進胙以羊體。始誓用禮神,玉備三獻。 紹興二年閏四月己未,詔「自今明堂專祀昊天上帝, 以太宗配。」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紹興二年,命擇地於臨安城外之東南 以祀天。二月丁卯,太常少卿程瑀謂妙覺院去城遠, 而天寧觀在城中,非城之東南。詔權於天寧望祭。閏 四月己未,太常少卿王居正謂「秋祀上帝,奉神宗配, 往歲明堂,禮官謂配以近考,失《孝經》本旨。」遂議祖宗 並配,今秋享不當復配以神宗。權禮部侍郎趙子畫 謂:「聖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太祖則周之后稷,配祭 於郊;太宗則周之文王,配祭於明堂。親祠並配,實出 權宜。請自今季秋攝事,專祀昊天上帝,以太宗配。」從 之。
紹興四年四月,詔定明堂祀禮。六月,作明堂行禮殿, 九月,合祭天地於明堂。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四年夏四月乙酉,詔明堂用 皇祐典禮,兼祀天皇大帝、神州地祇以下諸神。六月 壬寅,作明堂行禮殿於教場。九月辛酉,合祭天地於 明堂,大赦。 按《禮志》,紹興四年,太常寺看詳國子監 丞王普言,「明堂有未合禮者十一事,其一謂陶匏用 於郊丘,玉爵用於明堂。今茲明堂實兼郊禮,宜用陶 匏,他日正宗祀之禮,當奉玉爵;其二,禮經太牢當以 牛、羊、豕為序,今用《我將》之詩,遂以羊豕、牛為序,所謂 以辭害意。」豈有大用牲作元祀,而反在羊、豕之後者? 其三,陳設尊罍,宜倣《周官》司尊彝秋嘗之制;其四,泛 齊、醴齊,宜代以今酒而不易其名;其五;其六,祭器冕 服當從古制;其七,皇帝未後詣齋室,則「是致齋二日 有半,乞用質明,以成三日之禮;其八,齋不飲酒茹葷, 乞罷官,給酒饌,俾得專心致志,交於神明;其九,設神 位版及升煙奠冊,不當委之散吏;其十十一皆論樂。 並從之。」 按《王居正傳》,居正建炎中除太常博士,遷 禮部員外郎,建議合祭天地於明堂,請奉太祖、太宗 配。范宗尹是之,議遂定。
按《玉海》初,紹興宗祀,止設天、地、祖宗四位。至四年,始 設從祀神位四百四十三,用祭器七千五百七十一, 登歌樂四十,祭服六十三,玉十二,犢四,羊豕各二十 有二,分獻官五十八,奉禮郎四,樂舞工共二百八十 七。而五帝、神州地祇上不親獻,用崇寧禮也。始議設 從祀諸神七百十一位,議者請裁省。禮官言:「十二階 三百六十位,無神名,請每階各設三十五位。」七月戊 辰,請如祖宗故事,權御臺門肆赦。議者以宮門地隘, 儀衛不能容,乃止宣赦於常御殿前。《赦文》云:「遵皇祐 之遺則,舉合祀並配之儀;續會稽之闕文,處四望六 宗之位。」
按《文獻通考》:紹興四年九月,有事於明堂,合祭天地, 以太祖、太宗配,兼祀百神。先時,有司請議郊祀、明堂 祫享之宜,禮部侍郎陳與義議曰:「臣切考國家大祀, 天子躬行者,有南郊,有明堂,有祫祭,有恭謝。古者為 郊之制,在國之南五十里,蓋謂國都之南也。陛下駐 蹕於此,非建都之地,置設壇壝,固無其所。建炎戊申, 舉是禮於維揚者,是時以火德嗣興,大統復集,即位 之初,不可以不見帝以禮從權,非必襲用。而況鹵簿 物儀,渡江散盡,疆陲戎事,歲晚多虞,則南郊之禮,在 今日固不敢輕議者也。國步未定之際,奉安廟祏,權 在永嘉,既已累年,若欲移徙,以便親祠,懼失在天神 靈之意,則祫祭之禮,在今日實不可行者也。陛下躬 履多虞,嚴恭寅畏,方與萬姓請命於天,用實而去文, 有祈而無報,則恭謝之禮在今日不可行者也。」縉紳 儒生又有為柴望之說者,以謂雖祖宗未之或行,而 今日可以肇修。臣嘗攷之,其說本於《書》之《堯典》,本為 巡狩之用,而周室行之於時邁告祭之詩。其說詳於 孔穎達之疏,指為封「禪之事,而漢光武用之,著於《泰 山》刻石之文。陛下遭時艱故,遵養東南,修政理戎,俟 天悔禍,舉茲大禮,惟務於忱,豈可托巡狩告至以有 辭乎?又況柴望之祭,不及祖宗所用時日,亦當有據。 若一切損益之,則安用柴望之名哉?然則柴望之禮, 在今日亦不可行者也。」臣切惟明堂之禮有漢武帝 汶上「之制,紹興元年實已行之。若再舉而行,適宜於 今事,無戾於古典。」或謂自維揚南郊之後至於今日, 再遇當郊之歲,不可以踰六年而不郊。以臣攷之,郊之疏數,本無定製。真宗自景德二年祀南郊,至祥符 七年而始祀東郊,則九年而後再郊矣。仁宗皇帝皇 祐五年祀南郊,嘉祐元年行恭謝禮,四年行祫祭禮, 七年行明堂禮,則踰九年而不再郊矣。踰六年而不 郊,非所疑也。或以周公嚴父之文為疑,則既有治平 中司馬光、呂誨之議,又有熙寧中祖宗之《聖訓》與王 安石之說,足以破萬世之惑矣。或以並配之禮為疑, 蓋紹興元年禮官之議,以謂皇祐之時,四方無虞,萬 物盛多,是以明堂合祭天地,並配祖宗。蓋其說不盡, 不能推明所以變禮之意,是以致眾人之疑。謹按《皇 祐詔書》,其略曰:國朝自祖宗以來,三歲一郊。今祀明 堂,正當三歲親郊之期,而禮官所定配座,不及祖宗, 宜並配以稱朕恭事祖宗之意。蓋太祖則周之后稷, 當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則周之文王,當配祭於明堂 者也。郊當「祭太祖,而以當郊之歲舉明堂之禮,則不 可以遺太祖而不祭。稽之神理,本之人情,則《皇祐詔 書》之本意,可以為萬世不刊之典,豈特以四方無虞, 萬物盛多而舉此哉?並配之禮,又非所疑也。若乃神 位儀物,損益多寡之數,更合再加斟酌,以盡今日情 文之宜。」詔從之。蓋中興郊祀、明堂,合祭天地,並配祖 宗之禮,參攷推明,至與義之議而始定。於是太常寺 條具乞以《明堂大禮》為稱。左僕射誓行事、執事、陪祠 官於尚書省,刑部尚書涖誓明堂,殿上下徹去黃道 裀褥,入殿門不張蓋,百官不得回班,御燎從物繖扇 更不入殿。行禮前衛士不起居,呼萬歲。讀冊官讀冊 至御名勿興。詔並從之。國子監丞王普言:「大禮、明堂 未有合典禮之事,正、配每位設太尊三,著尊三,犧尊、 象尊、壺尊、山尊各一,又設罍如尊之數。太尊一實供 內。法酒,一實汎齊,一實醴齊;著尊一實祠祭;法酒,一 實盎齊;犧尊實緹齊;象尊實沈齊;壺尊實昔酒,山尊 實事酒;大罍一實清酒,餘皆實明水。謹按《周禮》,春祠、 夏禴,用兩犧尊」、兩象尊;秋嘗冬蒸,用兩著尊、兩壺尊。 四時之間,祀用兩太尊、兩山尊。又曰:「凡祭祀供五齊、 三酒,以實八尊。」然則六尊之數凡十有二,其當時所 用者四,其設而不酌者八。明堂乃季秋大享,則物獻 當用兩著尊,一實元酒,一實醴齊。亞終獻當用兩壺 尊,一實元酒,一實盎齊,皆有罍,如尊之實。又設兩太 「尊、兩山尊、兩犧尊、兩象尊,實五齊三酒而不酌。罍亦 如之。今祭祀所用惟九尊,而首設太尊者三,以供內 法酒及泛齊、醴齊實之。又設著尊者二,以祠祭法酒 及盎齊實之。又設犧尊、象尊、壺尊、山尊,各以醍齊沈 齊事酒。」昔酒實之,尊之數不足以盡五齊三酒也。又 設大罍,以清酒實之,元酒不與齊酒對設也,則又為 八罍以實之,且在三酒之後焉。蓋不論所設之適與 所陳之義,但取遍於尊罍之數而已,實無經據也。宜 倣《司尊彝》秋嘗之制,設兩著尊,一實元酒,一實醴齊, 以俟初獻。又設兩壺尊,一實元酒,一實盎齊,以俟亞 獻、終獻。其餘八尊,以實五齊三酒,設而不酌,悉如《周 官》之制。其醴齊請以「祠祭法酒代之,其盎齊請以供 內法酒代之,增三尊為十二之數,庶與《周官》相應。」又 言:「按祭器實倣聶崇義《三禮圖》,制度如爵為爵形,負 盞於背,則不可以反;坫簠簋如桶,其上為龜,則不可 以卻。蓋此類甚多,蓋出於臆度,而未嘗親見古器也。 自劉敞著《先秦古器記》,歐陽修著《集古錄》,李公麟著 《古器圖》,呂大臨著《攷古圖》,乃親得三代之器,驗其款 識,可以為據。政和新成禮器制度,皆出於此。其用銅 者,嘗有詔許外州以漆木為之。至主上受命於應天, 郊祀於維揚,皆用新成禮器,初未嘗廢止。緣渡江散 失,無有存者。昨來明堂所用,乃有司率意略倣崇義 《三禮圖》,其制非是。宜並從古器制度為定。」其簠簋尊 罍之屬,仍以漆木代銅,庶幾易得成就。
紹興七年九月,合祭天地於明堂,以徽宗喪備,樂不 作。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七年九月辛巳,合祭天地於 明堂。 按《禮志》:紹興七年,祀明堂於建康。以徽宗之 喪,太常少卿吳表臣援熙寧故事,謂當時英宗喪未 除,不廢景靈宮太廟之禮。翰林學士朱震以為不然, 謂「《王制》,喪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越紼行事。」孰謂三 年之喪,而可以見宗廟行吉禮乎?吏部尚書孫近等 言:「『按《春秋》,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寢,蒸嘗 禘於廟』。杜預謂新主既特祀於寢,則宗廟常祀自當 如舊。又熙寧元年,神宗諒闇,用景德故事,躬行郊廟 之禮。今明堂大禮已在以日易月,服除之後,皇帝合 享太廟,所有鹵簿鼓吹及樓前宮架、諸軍音樂,皆備 而不作。」九月,中書舍人傅崧卿援嚴父之說,不幸太 上諱問奄至,而大享不及,理實未安。吏部尚書孫近 等言:「元年以來,祖宗並配。今論者乃欲於祖宗並配 之外增道君皇帝一位,不合典禮。」權禮部侍郎陳公 輔言:「今梓宮未還,廟社未定,疆土未復,臣竊意祖宗、 上皇神靈所望於陛下者,必欲興衰撥亂,恢復中原, 迎還梓宮,歸藏陵寢,以隆我宋無疆之業。若如議者之言,以陛下貴為天子,上皇北狩,十有一年,未獲天 下之養,今不幸而崩,且欲因明堂之禮,追配上帝,謂 是足以盡人子之孝,則於陛下之心恐亦小矣。宜依 故事,合祭天地,祖宗並侑,太上升配,似未可行。」 按《文獻通考》,紹興七年,詔大享明堂,時徽宗升遐,上 躬行三年之喪。禮部、太常寺言:「景德、熙豐南郊故事, 皆在諒闇中。當時親郊行禮,除郊廟、景靈宮合用樂 外,所有鹵簿鼓吹及樓前宮架、諸軍音樂,皆備而不 作。其隨處警場,止鳴金鉦鼓角,乞依累朝故事行。」太 常博士孫邦乞自受誓戒日,皇帝暨百僚禁衛等權 易吉服,至禮成還內仍舊。中書舍人傅崧卿援嚴父 之文,欲陞徽宗配享,詔令侍從、臺諫、禮官同議。禮部 侍郎陳公輔言:「陛下方居道君皇帝之喪,而道君皇 帝神靈方在几筵,豈可遽預配祭之禮?況梓宮未還, 祔廟未有定議。臣愚以為當先期一日,陛下盡哀致 奠,奏於道君皇帝,以將有事明堂,暫離几筵,暫假吉 服,蓋國家故事,不敢廢也。然後即」齋宮入太廟,行明 堂事,事畢,服喪如初,斯謂合禮。吏部尚書孫近等議, 引司馬光之說曰:「漢以高祖配天,後漢以光武配明 堂。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啟土,造有區夏者,皆無配天 之文。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德業非不美也,然 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近代祀明堂者皆 以其父配,此乃誤認《孝經》之意而違先王之禮,不可 以為法。況梓宮未還,几筵未除,山陵未卜,而遽議配 侑之事乎?臣等伏請今年明堂大禮,權依紹興元年 詔書,請俟削平僭亂,恢復大業,然後定郊祀明堂之 議,一從成周,庶不失禮經之正。」詔從之。
紹興九年八月,討論《明堂祭服禮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紹興十年九月庚戌,合祀天地於明堂。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按《玉海》,「紹興十年九月十日辛亥,復行明堂禮。太常 定儀注,自誓戒致齋,至飲福燎瘞。是歲始用大樂,飲 福用金爵。」
按《文獻通考》,太常寺修定《明堂大禮儀注》,誓戒同郊 祀。致齋三日,一日於文德殿,一日於太廟,一日再赴 文德殿,儀並同郊祀,但改大慶殿為文德殿奏告。前 祀二日,奏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室,如常告之儀。陳 設內玉幣、籩、豆、簠、簋、俎實、樽罍、酒齊、數目,並同郊祀, 惟實俎魚、羊腥、豕腥如牛腥之數。前祀三日,有司設 「大次於垂拱殿門內東廊,又設小次於明堂阼階下 之東,稍南,西向;設文武侍臣次於明堂門外,行事執 事、陪祀宗室及有司次於明堂門外。設東方、南方客 使次於文臣之後,西方、北方客使次於武臣之後。設 饌幔於明堂門外稍西,南向。前祀二日,太社令帥其 屬掃除明堂之內外,置燎壇於明堂」庭之東南隅,太 社令積柴於燎壇,光祿牽牲詣祠所。太常設登歌之 樂於堂上前楹間稍南,北向,設宮架於庭中,立舞表 於酇綴之間。前祀一日,太常設神位版:「昊天上帝、皇 地祇位於堂上北方,南向西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 位於堂上東方,西向北上。告潔畢,權徹五方帝、神州 地祇、大明夜明天皇大帝、北極、五行、五官、五嶽位二 十五,北斗、天一、太一帝座、五帝內座、五星、十二辰、河 漢內官、五鎮、四海、四瀆、二十八宿、中官、山林川澤外 官、丘陵墳衍原隰位三百八十有二,眾星位三百有 六十」,並分設於兩廊,東西相向,以北為上。內南廊所 設眾星,重行北向,以西為上。鋪設席皆以莞。奉禮郎、 禮直官設皇帝位版於阼階之上,西向;飲福位於昊 天上帝之西南,北向;望燎位於殿隔門上,當中,南向。 贊者設亞、終獻位於堂下阼階之東,少南,西向。大禮 使、左丞相又於其南行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 工部尚書,吏部、禮部、刑部侍郎,光祿卿、讀冊舉冊官, 光祿丞於大禮使、左丞相之後,光祿卿稍卻執事官 位又於其後。奉禮郎、摶黍太祝、太社太官令位於亞 獻之北少東,俱西向北上。監察御史位四,二於堂下 西階之西,東向北上,一於殿隔門外東階下,一於殿 隔門外西階下。協律郎位二,一於堂上磬簴之北少 西,一於宮架之西北,俱東向。押樂太常丞位於登歌 鍾簴之北,押樂太常卿位於宮架之北,俱北向。分獻 官、奉禮郎各立於從祀神位之前,俱北向。良醞令於 酌尊所北向。又設陪祠文武官位於行事執事之南, 東西相向。諸方客使在文官之南,隨其方國。光祿陳 牲於明堂門外,東向,祝史各位於牲後。太常設省牲 位於牲東,大禮使、左丞相在北,南向東上;分獻官位 於其後。行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吏 部、禮部、刑部侍郎,押樂太常卿,光祿卿,讀冊舉冊官, 押樂太常丞,光祿丞、奉禮協律郎,摶黍太祝、太社太 官令在南,北向,東上。太常丞以下位皆稍卻。監察御 史在吏部尚書之東,異位稍卻。光祿陳禮饌於行禮 殿隔門外稍東,南向。設省饌位版於禮饌之南。大禮 使、左丞相在南,北向,西上,分獻官位於其後。監察御史位四,在西,南向,北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 部尚書,吏部、禮部、刑部侍郎,押樂太常卿,光祿卿,讀 冊舉冊官,押樂官,太常丞,光祿丞,奉禮協律郎,摶黍 太祝、太社太官令在東,西向北上。禮部帥其屬,設祝 冊案於神位之右。司尊彝帥其屬設玉幣篚於酌尊 所。次設籩豆簠簋之位,正配位皆左二十有五籩,右 二十有五豆,俱為四行。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又 俎六,在豆右。為二重。豋一,在籩、豆間;鉶三,皆有柶,在 豋之前。簠七簋七,在籩豆外三俎間,簠在左,簋在右。 又設尊罍之位,每位皆著尊二,壺尊二,皆有罍。加勺、 羃為酌尊,太尊二,山尊二,犧尊二,象尊二,皆有罍,加 羃,設而不酌,並在堂上稍南,北向西上。配位設於正 位酒尊之東,每位玉爵一,有坫。又設從祀諸神籩豆 簠簋之位,五方帝以下二十有五位,皆左十籩、右十 豆,俱為三行。俎二在籩豆前,豋一在籩豆間,簠二,簋 二在俎間,簠在左,簋在右,爵一在俎前,有坫。內神州 地祇、五行、五官、五嶽,每位皆加槃一在豋之前。其餘 神位皆左二籩,右二豆,俎一在籩豆前,簠簋在俎前, 簠在左,簋在右,爵一次之,豋一在籩豆間。眾星三百 六十位,皆不設豋。又設從祀尊坫之位,五方帝、神州 地祇、大明、夜明、天皇大帝、北極,每位各設太尊二、著 尊二於籩前之左,又各於東西廊。五行、五官、五嶽神 位之前稍北,共設犧尊二、象尊二。又於東西廊帝座 北斗以下神位之前稍北,共設犧尊二、象尊二、壺尊 二、概尊二。又於東西廊東鎮西鎮以下神位之前稍 北,共設山尊二、散尊二。又於東西南廊眾星神位之 前,共設散尊二十有四。又設正配位,籩、豆、簠、簋、槃各 一,俎各三。於饌幔內,設御盤匜於阼階上,「進盤、匜、帨、 巾。」內侍位於皇帝版位之後,分左右,奉盤者北向,奉 匜及執巾者南向。又設亞終獻盥洗、爵洗於其位之 北,盥洗在東,爵洗在西,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西 南肆,實以巾。若爵洗之篚,則又實以篚。執罍篚者位 於其後。分獻官盥洗十二,並罍、勺、篚、巾分設於東西 廊下。「執罍篚者各位於其後。祀日丑前五刻,太社令 與太史官屬各服其服陞堂。設昊天上帝、皇地祇、太 祖皇帝、太宗皇帝神位版於堂上,又設五方帝、神州 地祇、大明夜明天皇大帝、北極五行、五官、五嶽二十 五位於南朵殿。太府卿、少府監帥其屬入陳玉幣於 篚,光祿卿帥其屬入實正配位,籩豆簠簋」,太官令帥 其屬入實俎,良醞令帥其屬入實尊罍,又實從祀神 位之饌,又實從祀神位之尊。太常官設燭於神位之 前,又設大禮使以下行事,執事官攝位於明堂門外, 如省牲位。有司設神位版幄,又設冊幄於明堂門外。 皇帝自太廟詣文德殿,並同郊祀車駕詣青城儀止。 改青城齋宮為麗正門,省牲器並同郊祀,止改郊壇 為明堂,奠玉幣並同郊祀行事。皇帝自齋殿服通天 冠、絳紗袍,乘輿以出,近侍及扈從之官導從至垂拱 殿門內大次,皇帝降輿入大次,簾降。禮儀使、樞密院 官、太常卿、閤門官、太常博士、禮直官分立於大次外 之左右次,引禮部侍郎詣大次前,奏:「請中嚴。」少頃,又 奏:「外辦。」符寶郎奉寶陳於宮架之側。禮儀使當次前 俛伏,跪奏:「禮儀使臣某言,請皇帝行事。」奏訖,俛伏,興, 還侍立。禮儀使奏禮畢,准此。簾捲,皇帝服袞冕以出, 侍衛如常儀。禮儀使以下前導,至明堂殿西,於班門。 殿中監跪進大圭,前導皇帝入門。協律郎跪俛伏,舉 麾,興。工鼓柷,宮架《儀安》之樂作。由西廊降階,自宮架 前至阼階下,偃麾戞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跪,俛伏, 舉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陞自阼階, 大禮使從皇帝陞降,大禮使皆從,左右侍衛官量人 數從陞,《登歌樂》作,至版位,西向立,樂止。禮儀使以下 分左右侍立。凡行禮,皆禮儀使、樞密院官、太常卿、閤 門官、太常博士、禮直官前導,至位,則分立於左右。禮 儀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作《成安之樂》,右文 化俗之舞,樂作,三成止。先引左丞相、吏部尚書、侍郎 陞堂,詣昊天上帝神位前立。左丞相、吏部尚書俱西 向北上,吏部侍郎東向,樂作六成止。太社令陞煙,燔 牲首。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贊者曰:「再拜。」在位 官皆再拜。內侍取玉幣於篚,立於尊所。內侍各執盤 匜、帨巾以進,宮架樂作。禮儀使奏請皇帝搢大圭盥 手。內侍進盤匜沃水,皇帝盥手。又奏請帨手內侍進 巾,皇帝帨手訖,又奏請皇帝執大圭,樂止。禮儀使前 導,登歌《鎮安》之樂作。殿中監跪進鎮圭。禮儀使奏請 搢大圭,執鎮圭前導皇帝詣昊天上帝神位前,北向 立。內侍先設繅藉於地。禮儀使奏「請跪奠鎮圭於繅 藉」,執大圭,俛伏,興。又奏「請搢大圭跪。」內侍加玉於幣 以授吏部尚書,吏部尚書以授左丞相,西向跪以進。 禮儀使奏「請受玉幣」,皇帝受奠訖,吏部侍郎東向跪 受以興,進奠於昊天上帝神位前,左丞相、吏部尚書、 侍郎俱詣皇地祇神位前以俟。禮儀使奏「請執大圭。」 俛伏,興。內侍舉鎮圭授殿中監。內侍又以繅藉詣皇 地祇神位前,先設繅藉於地。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訖,樂止。禮儀使前導皇帝詣皇地祇、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奠鎮圭、玉、幣,並如上儀。皇地祇位 作《嘉安之樂》,太祖皇帝位作《廣安之樂》,太宗皇帝位 作《化安之樂》,配位唯不奠玉。皇帝東向受幣,左丞相 北向進幣,吏部侍郎南向受幣,左丞相、吏部侍郎權 於堂上稍西,東向立。吏部尚書降復位。禮儀使前導 皇帝還版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內侍舉鎮 圭繅藉,以鎮圭授殿中監,以授有司。初,皇帝將奠聖 帝之幣,贊者引分獻官俱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 執笏,各陞詣五方帝、神州地祇以下從祀神位前,各 搢笏跪。奉禮郎以幣授分獻官,五嶽以上奉禮郎奉 幣,餘從祀執事者奉幣。分獻官受幣奠之,執笏俛伏, 興,再拜訖,俱退復位。內五方帝、神州地祇、《大明》、夜明 五嶽神位前奠玉幣。祝史奉毛血槃立於堂下,陞自 西階,太祝迎於堂上,俱進奠於神位前。太祝、祝史退 立於尊所,「進熟。祀日,有司陳鼎十二於神廚,各在鑊 右。太官令帥進饌者詣廚,以匕畢,陞牛於鑊,實於一 鼎,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 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次。陞羊如牛,陞豕如羊,各實 於一鼎。每位牛、《羊》《豕》各一鼎,皆設扃羃,祝史對舉,陳 於饌幔內,重行,南向西上。」太常實籩、豆、簠、簋於饌幔 內,籩實以粉餈,簠實以粱,豆實以糝食,簋實以稷。次 引禮部侍郎詣饌所,視腥熟之節。俟皇帝陞殿奠玉 幣訖,復位,樂止。引禮部尚書詣饌所,執籩、豆、簠、簋以 入。戶部、兵部、工部尚書詣饌所,奉俎以入。戶部奉牛, 兵部奉羊,工部奉豕,舉鼎官舉鼎,太官令引入正門, 宮架《〈饎安〉之樂》作,由宮架東折方進行,陳於西階下, 北向北上。祝史抽扃,委於鼎右,除羃初,鼎序入,有司 執匕畢及俎以從。至西階下,各設俎於鼎北,匕畢加 於鼎。太官令以匕畢陞牛及豕各於一俎,其載如牛。 每位牛、羊、豕各一俎,鼎先退,祝史進徹毛血槃,以次 出。引禮部尚書搢笏,執籩豆簠簋,戶部、兵部、工部尚 書搢笏奉俎以陞,執事者各迎於堂上。禮部尚書奉 籩、豆、簠、簋詣昊天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啟蓋於下 訖,執笏俛伏,興。有司設籩於糗餌前,豆於酏食前,簠 於稻前,簋於黍前。次引戶部、兵部、工部尚書奉俎詣 昊天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各執笏俛伏,興。有司設於豆右「腸、胃膚之前,皆牛在 左,羊在中,豕在右。」次「詣皇地祇太祖皇帝、太宗皇帝 神位前、配位並東向」跪奠,並如上儀。樂止,俱降復位。 太祝取葅、擩於醢,祭於豆間三,又取黍稷肺祭如初, 皆藉以茅,退還尊所。次引左丞相、吏部侍郎陞,詣昊 天上帝神位前立,左丞相西向,吏部侍郎東向。又引 吏部侍郎陞堂,詣昊天上帝酌尊所,跪取玉爵於坫, 詣皇帝版位前,奉爵北向立。內侍各執槃匜、帨巾以 進,宮架樂作。禮儀使奏請皇帝搢大圭、盥手,內侍進 槃匜、沃水,皇帝盥手。又奏「請帨手」,內侍進巾,皇帝帨 手訖,奏請皇帝洗爵,吏部侍郎進爵,內侍沃水,皇帝 洗爵。奏請拭爵,內侍進巾,皇帝拭爵訖,樂止。又奏「請 執大圭。」吏部侍郎受爵,奉爵詣昊天上帝酌尊所,西 向立。執尊者舉羃。良醞令酌著尊之醴齊訖,先詣皇 地祇酌尊所,北向立。禮儀使前導,登歌《慶安之樂》作, 皇帝詣昊天上帝神位前,北向立。禮儀使奏「請搢大 圭,跪」,吏部侍郎以爵授左丞相,左丞相西向跪以進。 禮儀使奏:「請執爵」,皇帝執爵祭酒,三祭於茅苴,奠爵, 吏部侍郎以爵復於坫。禮儀使奏「請執大圭」,俛伏,興。 又奏「請皇帝少立」,樂止。左丞相、吏部侍郎先詣皇地 祇神位前,西向立以俟。舉冊官搢笏,跪,舉祝冊,讀冊 官搢笏,東向跪,讀冊文訖,奠冊,各執笏,興,先詣皇地 祇神位前,東向立。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訖,禮 儀使前導皇帝詣皇地祇,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神位 前酌獻,並如上儀。皇地祇位作《光安之樂》,太祖皇帝 位作《彰安之樂》,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樂。其配位酌 獻,皇帝東向,左丞相北向進爵,讀冊官南向讀冊文, 左丞相以下俱復位。禮儀使前導皇帝還版位,登歌 樂作,至版位,西向立,樂止。禮儀使奏「請皇帝還小次」, 登歌樂作,前導皇帝降自阼階,樂止。宮架樂作。將至 小次,禮儀使奏「請釋大圭。」殿中監跪受大圭,入小次, 簾降,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宮架《穆安之樂》作,舞者立 定,樂止。禮直官、太常博士引亞獻詣盥洗位,北向立, 搢圭,盥手,帨手,執圭,詣爵洗位,北向立。搢圭,洗爵,拭 爵,以爵授執事者。執圭陞堂,詣昊天上帝酌尊所,西 向立,宮架作《穆安》之樂,《威功睿德》之舞。執事者以爵 授亞獻,亞獻進圭,跪受爵,執尊者舉羃。太官令酌壺 尊之盎齊訖,先詣皇地祇酌尊所,北向立。亞獻以爵 授執事者,執圭興,詣昊天上帝神位前,北向搢圭,跪。 執事者以爵授亞獻,亞獻執爵祭酒,三祭於茅苴,奠 爵,執圭,俛伏,興,少退,北向再拜。次「詣皇地祇太祖皇 帝、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獻」,並如上儀,樂止,降復位。初 亞獻行禮將畢,禮直官、太常博士引終獻詣洗及升 堂酌獻,並如亞獻之儀,訖,降復位。初亞獻將陞,次引分獻官俱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笏,各陞詣從 祀神位前,搢笏,跪,執爵,三祭酒於地,奠爵,執笏,俛伏, 興,再拜訖,各復位。飲福、望燎儀並同郊祀紫宸殿稱 賀。前期,有司帥其屬,設御座於紫宸殿,於殿後設御 閣如儀。俟皇帝行禮訖,還大次,奏解嚴,鼓吹振作,皇 帝服靴袍出大次,樂作,乘輦入紫宸殿,降輦樂止,歸 後幄。內侍催班先,管軍臣僚並行門一班,北向立定。 太史局奏祥瑞官面西側立,閤門引樞密使、知閤門 官以下至看班祗候,並橫行,及諸司祗應,武功大夫 並行事,武功大夫至保義郎,並常服,於管軍後北向 立。次御史臺、閤門、太常寺分引宰臣、使相、執政以下 並諸軍指揮使員僚,並常服,詣紫宸殿下,分東西相 向立。定。閤門提點引皇太子常服,東壁立。班定,皇帝 服靴袍出,鳴鞭,禁衛等迎駕,自奏聖躬萬福。皇帝陞 座。舍人揖管軍臣僚至行門,躬贊拜,兩拜。班首不離 位,躬奏聖躬萬福訖,班首出班俛伏,跪,致詞賀訖,俛 伏,興,歸位。舍人揖躬,贊拜,兩拜,三呼萬歲。如宣諭。俟 宣諭訖,又贊拜,兩拜,三呼萬歲。贊各祗候,直身立,管 軍臣僚赴東壁侍立,行門分左右排立。次太史局官 赴當殿北向立。舍人揖躬,贊拜,兩拜,不離位,躬奏聖 躬萬福訖,自出班躬奏祥瑞訖,歸位。舍人揖躬,贊拜, 兩拜。贊祗候,東出。次舍人揖樞密使以下躬。舍人當 殿面北直身,通某官姓名以下起居稱賀。通訖,轉身 西向立。舍人贊拜,樞密使以下兩拜,搢笏,舞蹈,又兩 拜。班首不離位,躬奏「聖躬萬福」訖,又兩拜。舍人引班 首出班,俛伏,跪致詞賀訖,俛伏,興,歸位。舍人揖躬,贊 拜,兩拜起,搢笏,舞蹈,又兩拜起,且躬身。知閤門官當 殿躬承旨訖,西向稱「有制。」樞密使以下兩拜起,知閤 門官宣答訖,歸侍立位。舍人贊拜,樞密使以下兩拜 起,搢笏,舞蹈,又再拜。贊各祗候。樞密使由西階升殿 侍立,知閤門官以下赴殿下東壁面西侍立,餘官分 出。引舍人揖皇太子以下就位,躬。舍人當殿面北直 身通文武百僚。皇太子某以下起居稱賀。通訖,舍人、 提點引皇太子以下橫行北向立,兩省官並宗室遙 郡以下,依舊相向立稱賀,並如上儀。典儀贊拜,樞密 當御座前承旨,退於折檻東,稱:「有制」,宣答。賀訖宣答。 樞密歸侍立位。宰臣、參知政事並由東階升殿東壁 侍立,皇太子以下並退。皇帝興,殿下侍立,宰臣、參知 政事並退自殿。乘輦樂作,出紫宸殿,赴文德殿,至殿 降輦,樂止。
紹興十三年,定明堂從祀諸神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十三年六月 二十九日,禮官言,「十年明堂設昊天、地祇、太祖、太宗、 天皇、神州以下從祀四百四十三位,共四百四十七 位。今郊祀增設眾星三百二十四位,通七百七十一 位。」從之。
紹興二十九年,詔有司討論宗祀之禮。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二十九年五 月二日詔曰:「孝莫大於嚴父。禮莫重於饗帝。宗祀昭 配之儀。久闕不講。何以彰皇考之烈。」令有司討論典 禮。
紹興三十年,定明堂從祀依熙寧故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三十年八月。 禮官言「徽宗配帝明堂。若依皇祐遍祀群神。其禮煩。 依元豐罷從祀。其禮略欲如熙寧設五方五人帝、五 方神從祀位。」從之。
紹興三十一年,有事於明堂,奉徽宗配。以欽宗喪,備 樂不作,罷合祭。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三十一年九月「辛未,宗祀徽 宗於明堂,以配上帝,大赦。」 按《禮志》,「紹興三十一年, 以欽宗之喪,用元祐故事,皆前期朝獻景靈宮、朝享 太廟,皆遣大臣攝事,唯親行大享之禮。禮畢宣赦,樂 備不作。祔廟畢,如故事。享罷合祭,奉徽宗配,祀五天 帝、五人帝於堂上,五官神於東廂,仍罷從祀諸神位, 用」《熙寧禮》也。
按《文獻通考》:禮部太常寺言:「明堂大禮,車輅、鹵簿、法 駕儀仗,理合預行討論。欲依《政和五禮新儀》,宗祀上 帝,有司陳法駕鹵簿。車駕自太廟乘玉輅詣文德殿。 《皇祐明堂記》,大駕宇圖用萬有八千二百五十六人, 大中祥符元年,法駕用萬有六百六十一人,較之昨 禮,令三分減一為率,禮官所定,凡萬有一千八十八 人。昨紹興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郊祀大禮,大駕鹵 簿、捧日、奉宸隊等共一萬五千二百二十二人。今討 論明堂大禮,乞依紹興二十八年例,三分減一,用一 萬一百四十人。」從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