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14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十四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十四卷目錄

 宗廟祀典部彙考八

  後梁太祖開平二則

  後唐莊宗同光二則 明宗天成二則 長興一則 愍帝應順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出帝天福一則

  後漢高祖天福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二則 世宗顯德二則

  遼總一則 太宗天顯七則 會同一則 穆宗應曆二則 景宗保寧二則 聖宗統和

  二則 開泰三則 太平一則 興宗重熙一則 道宗清寧二則 太康二則 天祚帝天

  慶一則

  宋總一則 太祖建隆三則 乾德二則 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雍熙一則

   端拱一則 淳化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三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

  禧二則 乾興一則

禮儀典第二百十四卷

宗廟祀典部彙考八

編輯

後梁

編輯

太祖開平元年立四廟於西京

編輯

按《五代史梁本紀》:「開平元年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 為皇帝,高祖黯廟號肅祖,曾祖茂廟號敬祖,祖信廟 號憲祖,考誠廟號烈祖。」

按《文獻通考》:「梁太祖開平元年,初受禪,立四廟於西 京。」

開平三年正月庚寅享於太廟。

按:《五代史梁本紀》云云。

後唐

編輯

莊宗同光元年追尊祖考立七廟

編輯

按《五代史唐本紀》:「同光元年四月己巳,即皇帝位,閏 月,追尊祖考為皇帝,曾祖執宜廟號懿祖,祖國昌廟 號獻祖,考廟號太祖,立廟於太原。自唐高祖、太宗、懿 宗、昭宗為七廟。」

同光二年,祔七廟神主於太廟。

按《五代史唐本紀》,同光二年正月丁卯,七廟神主至 自太原,祔於太廟,朝獻於太微宮,戊辰,饗於太廟 按《文獻通考》,「同光二年,太常禮院奏,國家興建之初, 已於北都置廟,今剋復天下,遷都洛,卻復本朝宗廟。 按《禮》無二廟」之文,其北都宗廟請廢。從之。

明宗天成二年追尊祖考立廟於應州

編輯

按《五代史唐本紀》,天成二年十二月丙午,追尊祖考 為皇帝,高祖聿廟號惠祖,曾祖敖廟號毅祖,祖琰廟 號烈祖,考廟號德祖,立廟於應州。 按《馬縞傳》,縞累 遷中書舍人,刑部侍郎,權判太常卿。明宗入立,繼唐 太祖、莊宗而不立親廟,縞言,「漢諸侯王入繼統者,必 別立親廟。光武皇帝立四親廟於南陽,請如漢故事, 立廟,以申孝饗。」明宗下其議,禮部尚書蕭頃等請如 縞議。宰相鄭玨等議,引漢桓、靈為比,以謂桓帝尊其 祖解瀆亭侯淑為孝元皇,父萇為孝仁皇,請下有司 定諡四代祖考為皇,置園陵如漢故事。事下太常博 士王丕議,「漢桓帝尊祖為孝穆皇帝,父為孝崇皇帝, 縞以謂孝穆、孝崇有皇而無帝。惟吳孫皓尊其父和 為文皇帝,不可以為法。」右僕射李琪等議與縞同。明 宗詔曰:「五帝不相襲禮,三王不相沿樂。惟皇與帝,異 世殊稱。爰自嬴秦,已兼厥號。朕居九五之位,為億兆 之尊,柰何總二名於眇躬,惜一字於先世?」乃命宰臣 集百官於中書,各陳所見。李琪等請尊祖禰為皇帝, 曾、高為皇。宰相鄭玨合群議,奏曰:「禮非天降,而本人 情,可止可行,有損有益。今議者引古,以漢為據,漢之 所制,夫復何依?開元時,尊皋陶為德明皇帝,涼武昭 王為興聖皇帝,皆立廟京師,此唐家故事也。臣請四 代祖考皆加帝,如詔旨而立廟京師。」詔可,其加帝而 立廟應州。

天成四年,立哀帝廟於曹州。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盧質傳》:質天成元年拜 匡國軍節度使,三年拜兵部尚書,判太常卿事,歷鎮 河陽、橫海。初,梁已篡唐,封哀帝為濟陰王,既而酖殺 之,瘞於曹州。同光三年,莊宗將議改葬,而曹太后崩, 乃止。因其故壟,稍廣其封,以時薦享而已。質乃建議 立廟追諡,諡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天成四 年八月戊申,明宗御文明殿,遣質奉冊立廟於曹州。 而議者以謂輝王不幸為賊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 皆為梁所弒,遂以亡國,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稱,且立 廟稱宗而不入太廟」,皆非是。共以此非質,大臣亦知 其不可,乃奏去廟號。

長興元年二月甲寅饗於太廟十一月庚申朔秦王從榮受冊謁於太廟

編輯

按:《五代史唐本紀》云云。

====愍帝應順元年以明宗升祔議祧獻祖====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應順元年。中 書門下奏。「太常以大行山陵畢祔廟。今太廟見饗七 室。高祖、太宗、懿宗、昭宗、獻祖、太祖、莊宗。大行升祔禮 合祧遷獻祖。下尚書集議。從之。」時議者以懿祖賜姓 於懿宗。以支庶繫太宗。例宜以懿為始祖。次昭宗可 也。不必祖神堯而宗太宗。若依漢光武。則宜於代州 立獻祖而下親廟,其唐廟依舊禮行之可也。而議諡 者忘咸通之懿宗,又稱懿祖父子俱懿,於理可乎?將 朱邪三世與唐室四廟連敘昭穆,非禮也。議祧者不 知受氏於唐懿宗而祧之,今又及獻祖。以禮論之,始 祧昭宗,次祧懿祖,而懿祖如唐景皇帝,豈可祧乎?

後晉

編輯

高祖天福二年追尊四廟

編輯

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二年五月丁丑,追尊祖考為 皇帝。高祖璟廟號靖祖,曾祖彬廟號肅祖,祖昱廟號 睿祖,考紹雍廟號獻祖。」

按《文獻通考》:「天福二年,中書門下奏,皇帝到京,未立 宗廟,所司請立高祖以下四親廟,其始祖一廟,未敢 輕議,令都省百官集議。御史中丞張昭議曰:『臣讀十 四代史書,見二千年故事,觀諸家宗廟,都無始祖之 稱,唯殷周二代以稷契為太祖。《禮記》曰:『天子七廟,三 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鄭元注云:『此周制也。七者, 太祖,后稷及文王、武王與四親廟』』。」又曰:「殷人六廟,契 及成湯與二昭二穆也。夏后氏立五廟,不立太祖,唯 禹與二昭二穆而已。」據《王制》鄭元所釋,即殷周以稷、 契為太祖。夏后氏無太祖,亦無追諡之廟。自殷、周以 來,時更十代,皆於親廟之中,以有功者為太祖,無追 崇始祖之例。具引今古,即恐詞煩,事要證明,須陳梗 概。漢以高祖父太上皇,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高帝自 為高祖。魏以曹公相漢,垂三十年,始封於魏,故為太 祖。晉以宣王輔魏有功,立為高祖,以景帝始封於晉, 故為太祖。宋世先世,官閥卑微,雖追崇帝號,劉裕自 為高祖。南齊高帝之父,位至右將軍,生無封爵,不得 為太祖。梁武帝父順之,佐佑齊室,封侯,位至領軍、丹 陽尹,雖不受封於梁,亦為太祖。陳武帝父文讚,生無 名位,以武帝有功梁室,贈侍中,封義興公,及武帝即 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以父泰相西魏,經營王業,始 封於周,故為太祖。隋文帝輔周室有大功,始封於隋, 故為太祖。唐高祖神堯,祖父虎為周大柱國,隋代追 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朱氏有帝位,亦立四廟。 朱氏先世無名位,雖追冊四廟,不立太祖,朱公自為 太祖,此則前代追冊太祖不出親廟之成例也。王者 祖有功而宗有德,漢、魏之制,非有功德不得立為祖 宗。殷、周受命,以稷、契有大功於唐、虞之際,故追尊為 太祖。自秦、漢之後,其禮不然,雖祖有功,仍須親廟。今 粗言往例,以取證明。秦稱造父之後,不以造父為始 祖;漢稱唐堯、劉累之後,不以堯、累為始祖;魏稱曹參 之後,不以參為始祖;晉稱趙將、司馬卯之後,不以卯 為始祖;宋稱漢、楚元王之後,不以元王為始祖;齊、梁 皆稱蕭何之後,不以蕭何為始祖;陳稱太丘長、陳寔 之後,不以寔為始祖;元魏「稱李陵之後,不以陵為始 祖;後周稱神農之後,不以神農為始祖;隋稱楊震之 後,不以震為始祖;唐稱皋陶、老子之後,不以皋陶、《老 子》為始祖。唯唐高宗、則天武后臨朝,革唐稱周,便立 七廟,仍追冊周文王姬昌為始祖。此蓋當時附麗之 徒,不暗故實。武立姬廟,乖越已甚,曲臺之人,到今嗤 誚。臣遠觀」秦、漢,下至周、隋,禮樂衣冠,聲明文物,未有 如唐室之盛。武德議廟之初,英才間出,如溫、魏、顏、虞, 通今古封,蕭、薛、杜達,禮儀,制度憲章,必有師法。夫追 先王先母之儀,起於周代,據《史記》及《禮經》云:「武王纘 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天下,尊為天子,宗 廟享之。」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祀先「公以 天子之禮。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據此言之,周武雖 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已。故自東漢以來,有 國之初,多崇四廟,從周制也。況殷因夏禮,漢習秦儀, 無勞博訪之文,宜約已成之制。請依隋、唐有國之初, 創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謹議以聞。」 敕令尚書省集議奏聞,乃倣唐朝舊制,追尊四廟。

出帝天福七年十一月庚子祔高祖神主於太廟

編輯

按:《五代史晉本紀》云云。

後漢

編輯

高祖天福十二年立宗廟以漢高帝為高祖光武為世祖

編輯

按《五代史漢本紀》:「天福十二年閏七月庚辰,追尊祖 考為皇帝,高祖湍廟號文祖,曾祖昂廟號德祖,祖僎 廟號翼祖,考琠廟號顯祖。以漢高皇帝為高祖,光武 皇帝為世祖,皆不祧。」

按《宋史·竇貞固傳》:貞固在晉拜刑部尚書。漢祖入汴, 貞固與禮部尚書王松率百官見於滎陽西,漢祖駐 馬勞問久之,初營宗廟,帝以姓自漢出,遂襲國號,尊 光武為始祖,並親廟為五,詔群臣議。貞固上言曰:「『按《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正議曰:『周之制, 七廟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也。又曰:『七 廟者,據周也』』。」有其人則七,無其人則五。至光武中興, 及魏、晉、宋、齊、隋、唐,或立六廟,或立四廟,蓋建國之始, 未盈其數也。《禮》曰:「德厚者流光」,此天子可以祀六世 之義也。今陛下大定寰區,重興漢祚,旁求典禮,用正 宗祧。伏請立高、曾、祖、禰四親廟,及自古聖王祖有功, 宗有德,更立始祖在四廟之外,不拘「定數,所以或五 廟,或七廟。今請尊高帝、光武皇帝為始祖,法文王、武 王不遷之制,用歷代六廟之規,庶合典禮。」漢祖從之。 論者以天子建國,各從其所起,堯自唐侯,禹生大夏 是也。立廟皆祖其有功,商之契、周之后稷、魏之武帝、 晉之三廟是也。高祖起於晉陽,而追嗣兩漢,徒以同 姓為遠祖,甚非其義。貞固又以四親匹庶,上合高、光, 失之彌遠矣。但援立親廟可也,餘皆非禮。

後周

編輯

太祖廣順元年追尊祖考立四親廟

編輯

按《五代史周本紀》,「廣順元年五月辛未,追尊祖考為 皇帝。高祖璟廟號信祖,曾祖諶廟號僖祖,祖蘊廟號 義祖,考廟號慶祖。」

按《文獻通考》:「廣順元年,有司議立四親廟,從之。 廣順三年,祔四廟神主於太廟。」

按《五代史周本紀》:「廣順三年十二月戊申,四廟神主 至自西京,迎之於西郊,祔於太廟。乙亥,饗於太廟。」

世宗顯德四年改造宗廟祭器

編輯

按《五代史周本紀》,不載 按《宋史聶崇義傳》:「崇義,周 顯德中累遷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 廟祭器止由有司相承製造,年代浸久,無所規式,乃 命崇義檢討摹畫以聞。四年,崇義上之,乃命有司改 造焉。」

顯德五年,祔神主於新廟,議禘祫禮。

按《五代史周本紀》:顯德五年「夏四月庚申,祔五室神 主於新廟。」

按《宋史聶崇義傳》,顯德五年,將禘於太廟。言事者以 宗廟無祧室,不當行禘祫之禮。崇義援引故事上言, 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僊,至五年二月 祫祭,明年又禘,自茲後以五年為禘。」且魏以武帝為 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一也。 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祀,其太廟博 士議云:按禘祫之禮,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 裁亦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二也。梁武帝用 謝廣議,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謂之大祭。禘祭以夏,祫 祭以冬。且梁武乃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 則知祭者是追養之道。以時移節變,孝子感而思親, 故薦以首時,祭以仲月,間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禮之 經也,非關宗廟備與未備。其證三也。終從《崇義》之議。

遼諸帝各有廟,又有「原廟」,如「凝神殿」之類,其儀制俱 未詳,大抵簡朴有太古之風。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太宗天顯元年冬十一月壬戌即皇帝位癸亥謁太祖廟

編輯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謁廟儀。至日昧爽。 南北臣僚各具朝服赴廟。車駕至。臣僚於門外依位 序立。望駕鞠躬。班首不出班。奏「聖躬萬福。」舍人贊各 祗候畢。皇帝降車。分引南北臣僚左右入。至丹墀褥 位。合班定。皇帝升露臺褥位。宣徽贊皇帝再拜。殿上 下臣僚陪位皆再拜。上香畢退復位再拜。分引臣僚 左右上殿位立,進御容酒,依常禮。若即退,再拜。舍人 贊:「好去。」引退禮畢。

天顯三年七月庚午有事於太祖廟十月己酉謁太 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四年四月壬子謁太祖廟八月辛丑至自涼陘 謁太祖廟己酉謁太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五年,謁太祖廟,並薦時果。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五年四月「乙未,詔人皇王先 赴祖陵,謁太祖廟。五月乙酉,謁太祖廟。丁巳,拜太祖 御容於明殿。七月戊子,薦時果於太祖廟。九月丁亥, 至自九層臺,謁太祖廟。」

天顯六年七月壬子薦時果於太祖廟八月庚申皇 子述律生告太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告廟儀:至日,臣僚 昧爽朝服詣太祖廟。次引臣僚合班,先見御容,再拜 畢,引班首左上,至褥位,再拜。贊上香,揖欄內上香畢, 復褥位,再拜。各祗候立定。左右舉告廟祝版,於御容 前跪捧。中書舍人俛跪讀訖,俛興,退,引班首左下,復 位,又再拜。分引上殿,次第進酒三,分班引出。

告廟、謁廟,皆曰「拜容。」 以先帝、先後生辰及忌辰行禮,自太宗始也。其後正旦、皇帝生辰諸節辰,皆行。

之。若忌辰及車駕行幸,亦嘗遣使行禮。凡《瑟瑟柴冊》再生納後,則親行之。凡柴冊親征則告,幸諸京則謁,四時有薦新。

天顯七年七月丁未薦新於太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十一年四月戊辰謁太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會同五年以太后不豫告廟

編輯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五年六月「丁丑,聞太后不豫, 上馳入侍,湯藥必親嘗,仍告太祖廟。」

穆宗應曆五年十月丁亥謁太宗廟十二月乙丑朔謁太祖廟

編輯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應曆》十三年七月乙丑,薦時羞於廟。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景宗保寧二年四月幸東京致奠於讓國皇帝及世宗廟

編輯

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保寧十年七月庚戌享太祖廟。

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聖宗統和元年四月庚辰謁太祖廟壬寅致享於凝神殿九月庚申謁宣簡皇帝廟

編輯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四年十二月戊寅。「日南至。上率群臣祭酒」《景宗 御容》。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開泰元年十二月丙寅奉遷南京諸帝石像於中京觀德殿景宗及宣獻皇后於上京五鸞殿

編輯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開泰八年正月壬戌,建景宗廟於中京。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開泰九年十二月戊子,詔「中京建太祖廟,制度祭器, 皆從古制。」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太平元年十一月庚申幸通天觀翌日再幸還升玉輅自內三門入萬壽殿奠酒七廟御容

編輯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興宗重熙十三年始追冊元德二祖

編輯

按《遼史興宗本紀》,不載。 按《蕭韓家奴傳》:「韓家奴為 翰林都林牙,十三年春上疏曰:『臣聞先世遙輦窪可 汗之後,國祚中絕,自夷離堇雅里立阻午,大位始定。 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稱。臣以為三皇禮文未備,正與 遙輦氏同。後世之君,以禮樂治天下,而崇本追遠之 義興焉。近者唐高祖創立先廟,尊四世為帝。昔我太 祖代遙輦即位,乃製文字,修禮法,建天皇帝名號,制 宮室,以示威服,興利除害,混一海內。厥後累聖相承, 自夷離堇湖烈以下,大號未加。天皇帝之考夷離堇 的魯,猶以名呼。臣以為宜依唐典,追崇四祖為皇帝, 則陛下弘業有光,墜典復舉矣』。」疏奏,帝納之,始行追 冊元德二祖之禮。

道宗清寧元年十一月壬申有事於太宗穆宗廟戊寅冬至有事於太祖景宗興宗廟不受群臣賀

編輯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三年十月「庚申,謁讓國皇帝及世宗廟。」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康三年九月壬申修乾陵廟

編輯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康七年六月甲子詔月祭觀德殿歲寒食諸帝在 時生辰及忌日詣景宗御容殿致奠。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天祚帝天慶二年十一月丁卯謁太祖廟

編輯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宋制,宗廟之禮,每歲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三年一 祫,五年一禘,又有上食、薦新及朝享、告謝諸儀。 按《宋史禮志》,「宗廟之禮,每歲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 享,朔望則上食薦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 孟夏,唯親郊封祀。又有朝享、告謝及新主祔廟,皆大 祀也。二薦則行一獻禮。」其祔祭,春祀司命及戶,夏祀 竈,季夏祀中霤,秋祀門及厲,冬祀行。惟臘享禘、祫,則 遍祀焉。

太祖建隆元年定太廟舞曲名立四廟躬親祭享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五月壬寅,竇儼上太廟 舞曲名。 按《禮志》,建隆元年,有司請立宗廟,詔下其 議。兵部尚書張昭等奏:「謹按堯、舜、禹皆立五廟,蓋二 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 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與文 王、武王也。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始復七廟之制, 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 廟而已;唐因立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稽古之道, 斯為折衷。伏請追尊高、曾四代,崇建廟室。」於是判太常寺竇儼奏上皇高祖文安府君曰文獻皇帝,廟號 僖祖;皇曾祖中丞府君曰惠元皇帝,廟號順祖;皇祖 驍衛府君曰簡恭皇帝,廟號翼祖;皇考武清府君曰 「昭武皇帝」,廟號「宣祖」;皇高祖妣崔氏曰「文懿皇后」,皇 曾祖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皇祖妣京兆郡太夫人劉 氏曰「簡穆皇后。」太祖御崇元殿,備禮冊四親廟,奉安 神主,行上諡之禮。

按《玉海》:「建隆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太常請立宗廟。己 巳,兵部尚書張昭等議請追尊四代諡號,立四廟,奏 可。三月壬戌,有司上廟號。九月丙午,冊四親廟而親 饗之。」

建隆二年正月己未遣郭𤣱享周廟十一月甲子太 後祔廟。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禮志》。建隆二年。祔明憲 皇后杜氏於宣祖室。

建隆三年,追冊孝惠皇后,置殿陵所,安神主。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三年四月乙巳,追冊夫人賀 氏為皇后。 按《禮志》,建隆三年,追冊會稽郡夫人賀 氏曰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薦常饌, 不設牙盤祭器。

乾德元年以親郊享太廟議置孝明皇后廟及祀事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德元年孝明皇后王氏崩始議置廟及二後先後之次太常博士和

編輯

峴請共殿別室,以孝明正位內朝,請居上室,孝惠緣 改葬不造虞主,與孝明同祔,宜居次室。禮院又言:「後 廟祀事,一準太廟,亦當立戟。」

按《玉海》:「乾德元年十一月,帝以親郊齋於崇元殿。翌 日,服通天冠、絳紗袍,執鎮圭,乘玉輅,鹵簿前導,赴太 廟宿齋。翌日,未明三刻,帝服袞冕,執鎮圭,行饗禮於 四室。自是,每行郊祀前一日,朝饗太廟如儀。」

乾德六年,以判太常和峴言,「太廟時享,每室加常食 一牙盤。」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德六年十月,判 太常寺和峴上言:「按《禮閣新儀》:唐天寶五年詔享太 廟,宜祭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盤。將來享廟,欲每室 加牙盤食。禘祫時享,亦準此制。」

開寶 年狩近郊薦新於太廟著為令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開寶通禮》,薦新之 儀,詣僖祖室戶前,盥洗酌獻訖,再拜。次獻諸室,如上 禮。遂詔曰:「夫順時蒐狩,禮有舊章,非樂畋遊,將薦宗 廟,久隳前制,闕孰甚焉。爰遵時令,暫狩近郊,既躬獲 禽,用以薦俎。其今月十一日畋獵,親射所獲田禽,並 付所司,以備太廟四時薦享,著為令。」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五月己卯祔太祖神主於廟以孝明皇后王氏配又以懿德皇后符氏淑德皇后尹氏祔別廟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平興國二年,有 司言:「唐制,長安太廟凡九廟,同殿異室。其制二十一 間,皆四柱,東西夾室各一,前後面各三階,東西各二 側階。本朝太廟四室,室三間,今太祖升祔,共成五室, 請依長安之制,東西留夾室外,餘十間分為五室,室 二間。」從之。四月己卯,奉神主祔廟,以孝明皇后王氏 配。太祖祔廟,有司言:「合奉一後配食。按唐睿宗追 諡肅明、昭成二後,至睿宗崩,獨昭成以帝母之重升 配肅明,止享於儀坤廟。近周世宗,正惠、宣懿二後並 先崩,正惠無位號,宣懿居正位,遂以配食。今請以孝 明王皇后配,忌日行香廢務,其孝惠皇后享於別廟。」 從之。

太平興國六年,罷臘日薦享禮。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六年十 二月,太常禮院言,「今月二十三日,臘享太廟,緣孟冬 已行時享,冬至又嘗親祀。按禮每歲五享,其禘祫之 月即不行時享,慮成煩數,有爽恭虔。今請罷臘日薦 享之禮,其孝惠別廟即如式。」從之。

雍熙二年十一月壬午狩於近郊以所獲獻太廟著為令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雍熙二年十一月。 宗正寺言。「準詔送兔十頭。充享太廟。」

端拱二年以彗孛停享太廟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端拱二年七月丁 亥。詔以八月二十四日。親饗太廟。有司詳定儀注。辛 丑。詔以彗孛停。

淳化三年復行臘享停朔望之祭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淳化三年十月八 日,太常禮院言:「今年冬至,親祀南郊,前期朝享太廟 及奏告宣祖、太祖室。常例每遇親祀,設朔望兩祭,乃 是十一月內三祭,太廟兩室又行奏告之禮,煩則不 恭。又十一月二十日皇帝朝享,去臘享日月相隔,未 為煩數,欲望權停是月朔望之祭,其臘享如常儀。」從 之。

====至道三年十一月甲子祔太宗神主於太廟以懿德====皇后配祔莊懷皇后於別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至道三年,孝章皇 後宋氏祔享。有司言孝章正位中壼。宜居上室。懿德 追崇後號。宜居其次。詔孝章殿室居懿德下。六月,禮 官議:按太平興國中,追冊定諡,皆以懿德居上。淳化 初,宗正少卿趙安易言,別廟祭享,懿德在淑德之上, 未測升降之由。其時敕旨依舊,懿德在上。按《江都集 禮》:晉景帝即位,夏侯夫人應合追尊。散騎常侍任茂、 傅元等議雲,「夏侯夫人初歸景帝,未有王基之道,不 及景帝統百揆而亡,后妃之化未著,遠邇追尊,無經 義可據。今之所議,正與此同。且淑德配合之初,潛躍 之符未兆,懿德輔佐之始,藩郡之位已隆,然未嘗正 位中宮,母臨天下,豈可生無尊極之位,沒升配享之 崇,於人情不安,於典籍無據。唐順宗祔廟後十一年, 始以莊憲皇后升配;憲宗祔廟後二十五年,始以懿 安皇后升配。今請虛位,允協舊儀。」再詔尚書省集議 及禮官同詳定。上議曰:「淑德皇后生無位號,沒始追 崇,況在初潛,早已薨謝。懿德皇后享封大國,作配先 朝,雖不及臨御之期,且夙彰賢懿之美,若以升祔,當 歸懿德。」又詳周世宗正惠、宣懿配食故事,當時議以 正惠追尊位號,請以宣懿為配。是時以太后在位,疑 宣懿祔廟之後,立忌非便。議者引晉哀帝時何太后 在上,尊所生周氏為太妃,封其子為瑯琊王。及太妃 薨,帝奔喪瑯琊第,七月而葬。此則奔喪行服,尚不厭 降,即其「日廢務,於理無嫌。今禮官引唐順、憲二宗廟 享虛位之文,夫既追冊二後,即虛室亦為非便,請奉 懿德神主升配。又按議者以周世宗神主祔廟,必若 宣懿同祔,即正惠神主,請加『太』字。今升祔懿德,請即 加淑德太字,仍舊別廟。」詔以懿德配享。至於「太」者,尊 極之稱,加於母后,施之宗廟,禮所未安,迺不加「太」字, 仍別廟配享。十二月,追尊賢妃李氏為元德皇太后。 有司言:「按《周禮春官》大司樂之職,奏夷則,歌《仲呂》,以 享先妣。謂姜嫄也。是帝嚳之妃,后稷之母,特立廟曰 閟宮。晉簡文宣後以不配食,築室於外,歲時享祭。唐 先天元年,始祔昭成、肅明二後於儀坤廟,又元宗元 獻楊後立廟於太廟之西。稽於前文,咸有明據。望令 宗正寺於後廟內修奉廟室,為殿三間,設神門、齋房、 神廚,以備薦享。」

按《玉海》:至道三年五月,有司言:「唐《郊祀錄》,廟各一屋, 三間華飾,連以罘罳,同殿異室,無別設庫屋明文。請 東西各增修一間,以藏寶冊。」從之。

真宗咸平元年議太祖廟昭穆之次及元德淑德二後別廟位次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咸平元年,判太常 禮院李宗訥等言:僖祖稱曾、高祖,太祖稱伯,文懿惠 明簡穆昭憲皇后並稱祖妣,孝明、孝憲、孝章皇后並 稱伯妣。按《爾雅》有考妣,王父母、曾祖王父母、高祖王 父母及世父之別,以此觀之,唯父母得稱考妣。今請 僖祖止稱廟號,順祖而下即依《爾雅》之文。」事下尚書 省議,戶部尚書張齊賢等言:「《王制》『天子七廟,謂三昭 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繼及,亦移昭 穆之列。是以《漢書》『為人後者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 重正統也。又云:『天子絕期喪』。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 稱乎?其唐及五代有所稱者,蓋禮官之失,非正典也。 請自今有事於太廟,則太祖並諸祖室稱孝孫、孝曾 孫嗣皇帝,太宗室稱孝子嗣皇帝』。其《爾雅》考妣王父』 之文,本不為宗廟言也。歷代既無所取,於今亦不可 行。」詔下禮官議。議曰:「『按《春秋正義》,躋魯僖公云:『禮,父 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此明兄弟繼統,同為一代。又 魯隱、桓繼及,皆當穆位。又《尚書》盤庚有商及王』,《史記》 云:『陽甲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稱嗣子而曰『及 王』』」,明不繼兄之統也。又唐中、睿皆處昭,仁、敬,文、武昭 穆同為一世,伏請僖祖室立稱廟號,後曰祖妣,順祖 室曰高祖,後曰高祖妣,翼祖室曰曾祖,後曰曾祖妣, 祝文皆稱孝;曾孫宣祖室曰皇祖考,後曰皇祖妣,祝 文稱孝;孫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太宗室曰皇考妣。每 大祭,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祝文並稱『孝子,其別廟稱 謂,亦請依此』。」詔都省復集議曰:「古者祖有功,宗有德, 皆先有其實而後正其名。今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 承大寶,則百世不祧之廟矣,豈有祖宗之廟已分二 世,昭穆之位翻為一代?如臣等議,《禮》為人後者為之 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義,則無疑也。」必若同 為一代,則太宗不得自為世數,而何以得為宗乎?不 得為宗,又何以得為百世不祧之主乎?《春秋正義》亦 不言昭穆不可異,此又不可以為證也。今若序為六 世,以一昭一穆言之,則上無毀廟之嫌,下有善繼之 美,於禮為大順,於時為合宜,何嫌而謂不可乎?翰林 學士宋湜言:「三代而下,兄弟相繼,則多昭穆異位,未 之見也。今詳都省所議,皇帝於太祖室稱孫,竊有疑 焉。」詔令禮官再議。禮官言:「『按《祭統》曰:『祭有昭穆者,所 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公羊傳》:『公孫嬰齊為兄歸父之後,《春秋》謂之仲嬰齊』。何休云:『弟 無後兄之義,為亂昭穆之序,失父子之親』,故不言仲 孫』,明不以子」為父孫。晉賀循議兄弟不合繼位昭穆 云:「商人六廟,親廟四,並契、湯而六。」比有兄弟四人相 襲為君者,便當上毀四廟乎?如此,四世之親盡,無復 祖禰之神矣。溫嶠議兄弟相繼藏主夾室之事云:若 以一帝為一世,則當不得祭於禰,乃不及庶人之祭 也。夫兄弟同世,於恩既順,於義無否。元宗朝禘祫皇 伯考中宗、皇考睿宗,同列於穆位,德宗亦以中宗為 高伯祖。晉王道荀崧議:大宗無子,則立支子。又曰:「為 人後者為之子,無兄弟相為之文。」所以舍至親,取遠 屬者,蓋以兄弟一體,無父子之道故也。竊以七廟之 制,百王是尊,至於祖有功,宗有德,則百世不遷之廟 也。父為昭,子為穆,則千古不刊之典也。今議者引《漢 書》曰:「為人後者為之子。」殊不知弟不為兄後,子不為 父孫,《春秋》之深旨。父謂之昭,子謂之穆,《禮記》之明文 也。又按太宗享祀太祖二十有二載,稱曰孝弟,此不 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唐元宗謂中宗為皇伯考,德 宗謂中宗為高伯祖,則伯氏之稱,復何不可?臣等參 議,自今合祭日,太祖、太宗依典禮同位異坐。皇帝於 太祖仍稱「孝子」,餘並遵舊制。判太常禮院李宗訥 等言:「元德皇太后別建廟室,淑德皇后亦在別廟,同 是帝母,而無『太』字。按唐穆宗三後,除宣懿升祔,正獻、 恭懿二後並立別廟,各有『太』字。又開元初,太常議昭 成皇太后請不除『太』字,云:『入廟稱後,義繫於夫;在朝 稱太后,義繫於子』。如諡冊入陵,神主入廟,則當去『太』 字。按神主入廟之說,蓋為祔享太廟以厭降,故不加 『太』字,則本朝文、懿諸後是也。如別建廟室,不可但稱 皇后,則唐正獻、恭僖二太后是也。淑德皇后亦請加 『太』字。既加之後,望遷就元德新廟,居第一室,以元德 次之,仍遷莊懷又次之。」詔下中書集議。兵部尚書張 齊賢等奏:「宗廟神靈,務乎安靜,況懿德作合之始,逮 事舅姑,躬執婦」道,祔享之禮,宜從後先,伏請仍舊。又 漢因秦制,帝母稱皇太后。檢詳去歲議狀,請加「淑德」 「太」字,而詔不加之者,緣當時元德皇太后未行追冊, 今冊命已畢,望依禮官所言。

咸平二年,奉安太宗聖容,復議改薦享為祫享。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九月甲午,奉安太宗聖 容於啟聖院新殿,帝拜而慟,左右皆掩泣。十一月乙 酉,饗太廟。 按《禮志》,咸平二年八月,太常禮院言,今 年冬祭畫日,以十月六日薦享太廟。按禮,三年一祫, 以孟冬。又《疑義》云:「三年喪畢,遭禘則禘,遭祫則祫。」宜 改孟冬《薦享》為「祫享。」

咸平三年,議祔元德皇太后禮,以獲禽獻太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三年十二月戊申,狩近郊,以 親獲禽獻太廟。 按《禮志》,咸平三年四月乙卯,祔葬 元德皇太后於永熙陵。有司言,「元德神主祔廟,準禮 當行祔謁,載稽前典,有未合者。伏以追薦尊稱,奉加 太字,崇建別廟,以備烝嘗。況當禘祫之時,不預合食 之列,廟」享之制,與諸後不同。俟神主還京,即祔廟室, 薦獻安神,更不行祔謁之禮。每歲五享,禘祫如太廟 儀。

景德元年冬十月戊子祔明德皇后於太廟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景德元年,有司詳 定明德皇太后李氏升祔之禮。按唐睿宗昭成、肅明 二後,先天初以昭成配,開元末以肅明祔。此時儒官 名臣,步武相接,宗廟重事,必有據依,推之閨門,亦可 擬議。晉驃騎將軍溫嶠有三夫人,嶠薨,詔問學官陳 舒,舒謂秦漢之後,廢一娶九女之制,妻卒更娶,無復 繼「室。生既加禮,亡不應貶。朝旨以李氏卒於嶠之微 時,不霑贈典,王、何二氏追加章綬。唐太子少傅鄭餘 慶將立家廟,祖有二夫人,禮官韋肅議與舒同。略稽 《禮》文,參諸故事,二夫人並祔,於理為宜。恭惟懿德皇 後久從升祔,雖先後有殊,在尊親則一。請同列太宗 室,以先後次之。」詔尚書省集議,咸如禮官請,祔神主 於太廟。

景德二年十一月丙辰,享太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三年,以親獲兔薦太廟,並詔「非祀官不得乘馬 入太廟東門。」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三年十一月乙酉,狩近郊,以 親獲兔付有司薦廟。」

按《文獻通考》:景德三年,龍圖閣待制陳彭年言:「按《漢 書》,高平侯魏洪坐酎宗廟,騎至司馬門,削爵一級。此 則騎不過廟司馬門之明文也。伏見太廟別有偏門 及東門,祀官入齋宮,去殿廷尚遠,其後廟雖有一門, 每遇禘祫,神主由之出入。兼又齋宮正與殿門相對, 數步而已,祀官皆乘馬而入,實非恭恪。望自今中書 門下行事,許乘馬入太廟東門,自餘並不得乘入,庶 彰寅奉,以廣孝思。」詔祀官遇雨,許乘馬入東門,導從

止門外,餘如所請
考證
景德四年,詔西京建太祖神御殿,祔莊穆皇后於別

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二月癸酉。詔西京建太 祖神御殿。三月甲辰。謁啟聖院太宗神御殿。七月丁 卯。莊穆皇后祔別廟 按《禮志》。景德四年。奉安太祖 御容應天禪院。以宰臣向敏中為奉安聖容禮儀使。 權安於文德殿。百官班列。帝行酌獻禮。鹵簿導引。升 綵輿進發。帝辭於正陽門外。百官辭於瓊林苑門外。 遣官奏告《昌陵》畢。群臣稱賀。景德四年,奉莊穆皇 後郭氏神主謁太廟,祔享於昭憲皇后。享畢,祔別廟, 殿室在莊懷之上。帝祀汾陰,謁廟畢,親詣元德皇太 後廟躬謝,自門降輦步入,酌獻如太廟。設登歌。兩省 御史、宗室防禦使以上班廟內,餘班廟外,遣官分告 孝惠諸後廟。詔:「太廟、元德皇后廟享用犢,諸後廟親 享用犢,攝事用羊、豕。」秋,七月,以莊穆皇后祔享,權 停孟享。

大中祥符元年奉天書告太廟行朝享禮又以陳彭年言孝惠淑德二後禘祫皆祔享本室次於正主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大赦,改元。九 月甲子,奉天書告太廟。十一月甲申,命王旦奉上太 祖、太宗諡冊,親享太廟。」 按《禮志》:大中祥符元年十 一月「二十七日,帝於朝元殿備禮奉祖宗尊諡冊寶, 再拜授攝太尉王旦奉之以出,親行朝享之禮。」景 德五年,龍圖閣直學士陳彭年言:「禘祫日,孝惠、淑德 二後神主自別廟赴太廟,祔簡穆皇后神主之下,太 祖神主之上。此蓋用《曲臺禮》別廟、皇后禘、祫、祔享太 廟之說。竊慮明靈合享,神禮未安,望詔禮官再加詳 定。」有司言:「按《曲臺禮》載禘祫之儀,則如皇后先祔別 廟,遇禘、祫,祔享於太廟。如是昭後,即坐於祖姑之」下 南間;如是,穆後,即坐於祖姑之下北間。又按博士殷 盈孫議云:「別廟皇后禘祫於太廟,祔於祖姑之下」者, 此乃皇后先沒,已造神主。如昭成、肅明之沒也,睿宗 在位,元獻之沒也,元宗在位,昭德之沒也,德宗在位。 四後於太廟未有本室,故創別廟,當為太廟合食之 主,故禘祫乃奉以入享。此明其後太廟有本室,即當 遷祔。帝方在位,故皇后蹔立別廟。禮本合食,故禘祫 乃升太廟,以未有位,故列祖姑之下。據《開寶通禮》,與 《曲臺禮》同。今有司不達禮意,遇禘祫歲,尚以孝惠、孝 章、淑德三後神主祔享祖姑之下,乃在太祖、太宗之 上。按《禮》稱「婦祔祖姑」,謂既卒哭之明日,此正禮也。稱 祖姑有三人,則祔「於親者。」注元謂舅之母死,而又有 繼室二人,親者謂舅所生。然則祖姑有三人同在祖 室,明婦有數人亦當同在夫之本室,不可久祔於祖 姑也。故《開元禮》但載肅明皇后別廟時享之儀,而無 禘祫之禮,即知別廟時享及禘祫皆於本廟也。孝惠、 孝章、淑德禘祫既祔太廟,則自今禘祫祔享本室,次 於正主、庶協典禮。

按《玉海》,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庚辰,詔曰: 「朕祗事上封,克成大典。」二十七日,上尊諡禮畢,恭謝 太廟,有司定儀注以聞。二十五日壬午,詳定所上儀 注,李宗諤上奠獻樂章二首。癸未,帝齋於長春殿。翌 日甲申,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奉太祖、太宗尊諡冊寶, 拜攝太尉王旦持節奉冊升輅,鑾駕詣廟酌奠。六室: 大中祥符三年,詔親祀廟由東偏門入,復以致齋中 設宴,敕有司改日不果。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乙卯,告太 廟。詔自今謁廟入東偏門。 按《禮志》:大中祥符三年 十二月,帝謂王旦等言,來年正月十一日孟享太廟, 而有司擇八日宴,已在享廟致齋中。又七日上辛祀 昊天上帝。王欽若言「若移宴日,避祀事,即自天慶節 以來皆有所妨。」馮拯言:上辛不可移,薦享宗廟,是有 司擇日,於禮無嫌。帝曰:「當詢禮官,以將西巡,不及改。」 按《文獻通考》,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詔曰:「朕以親祀 後祇,昭告祖考,詳觀定儀,有所未安。入廟則步武正 門,至庭則迴班東向。且躬申祗見,禮尚尊虔。當罄寅 恭,庶申誠慤。自今謁廟,朕當由東偏門入,至殿庭,不 得令百官迴班。」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亥,謁啟聖院太宗神御殿、普 安院「元德皇后聖容。」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五年,作景靈宮,以奉聖祖。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己巳,上聖祖 尊號,辛未,謝太廟。乙亥,詔上聖祖母懿號,加太廟六 室尊諡。」十二月戊辰,作景靈宮 按《禮志》,「景靈宮刱 於大中祥符五年,聖祖臨降,為宮以奉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三日,詔「以真馭下臨, 逖知遐冑,以今月七日告謝太廟,令有司定儀注。」四 月丁卯,命置五使,如郊禮備三獻,庭設宮架,登歌、鑾 駕儀仗,增至七千人。五日,李宗諤上奠獻登歌《瑞安 曲》樂章。六日,帝齋於長春殿。翌日辛未,恭謝太廟六 室,帝作《奉先歌》,近臣畢和大中祥符六年冬,元德皇后祔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己亥,中書門 下表請元德皇后祔廟。庚子,行配祔禮。十月辛酉,元 德皇后祔廟。」 按《后妃傳》:「李賢妃咸平三年祔葬永 熙陵,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李沆為園陵使,車駕詣普 安院攢宮,素服行禮,拜伏嗚咽。命駕郎中知制誥梁 周翰撰哀冊神主祔別廟。」大中祥符三年,禮官趙湘 請以後祔太宗。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禮官議之。」六 年秋,宰相王旦與群臣表請後尊號中去「太」字,升祔 太廟明德之次。從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六年七月,有司請奉元德皇后合 饗,曰:「母貴由於子,孝本於親。后稷諸侯,故姜嫄異祭 於帝嚳;開元王者,故昭成祔饗於睿宗。」

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辛未,享太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詔「太廟上食品味,宮闈令監造訖,宗 正卿省視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中祥符八年,兼 宗正卿趙安仁言:「準詔,以太廟朔望上食品味令臣 詳定,望自今委御廚取親享廟日所上牙盤例,參以 四時珍膳,選上局食手十人赴廟饌造,上副聖心,式 表精慤。」詔所上食味委宮闈令監造訖,安仁省視之。

天禧元年上聖祖太廟冊及六室尊諡行朝享禮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正月「壬寅,上聖祖寶冊, 己酉,上太廟諡冊。庚戌,享六室。」 按《禮志》:天禧元年 正月九日,加上六室尊諡,禮畢,群臣拜表稱賀。十一 日,帝行朝享之禮。

按《玉海》:「天禧元年正月三日癸卯,以朝享太廟,誓百 官;八日;戊申,奉寶冊升輅;九日己酉,奉上六室寶冊, 百官陪列;十日庚戌,朝享六室。」

天禧三年。冬十一月己巳。謁景靈宮。庚午。享太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乾興元年二月帝不豫戊午崩於延慶殿十月己未祔太廟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乾興元年十月,奉 真宗神主祔廟,以章穆皇后郭氏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