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二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錄
笏部彙考
禮記〈內則 玉藻〉
釋名〈釋書契〉
晉書〈輿服志〉
南齊書〈輿服志〉
隋書〈禮儀志〉
唐書〈禮志〉
會要〈唐笏製〉
元史〈輿服志〉
相手板經〈相手板法〉
中華古今注〈笏〉
笏部藝文一
笏贊 晉王升之
笏銘 唐孫樵
笏賦 王子先
擊蛇笏銘 宋石介
笏贊 王剛中
擊蛇笏賦 元郝經
笏部藝文二〈詩〉
題孔道輔擊蛇笏 元趙孟頫
笏部選句
笏部紀事
笏部雜錄
笏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二十卷
笏部彙考
編輯《禮記》
編輯
《內則》
編輯
子事父母,端韠紳搢笏。
〈陳注〉搢,插也。插笏於帶中。
《玉藻》
編輯
「年不順成君」,衣布搢本。
〈陳注〉士以竹為笏,而以象飾其本,搢插也。君插士之笏也。
將適公所,宿,齋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
〈陳注〉大夫有史,掌文史之事耳,非史官之比也。思謂意所思念,欲告君之事。對謂君有問則對答之辭。命謂君所命令當奉行者。此三者皆書之於笏。
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諸侯荼,前詘後直,讓於天 子也。大夫前詘後詘,無所不讓也。
〈陳注〉搢,插也,珽亦笏也,即《玉人》所謂大圭長三尺者是也。以其挺然無所詘,故謂之珽,蓋以端方正直之道示天下也。荼者,舒遲之義,前有所畏,則其進舒遲。諸侯之笏,前詘者圓殺其首也。後直者,下角正方也,以其讓於天子,故殺其上也。大夫上有天子,下有己君,故笏之下角亦殺而圜,示無所不讓也。
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 象可也。
〈陳注〉球,美玉也。魚之所以鼓息者在須。大夫以近尊而屈,故飾竹以《魚須》。士以遠尊而伸,故飾以象。
見於天子與射,毋說笏。入太廟說笏,非禮也。小功不 說笏,當事免則說之。既搢必盥,雖有執於朝,弗有盥 矣。
〈陳注〉陳氏曰:「笏之所用,蓋諸侯之朝天子,則執命圭而搢茶;大夫之聘,則執聘圭而搢笏;及其合瑞而授圭,則執其所搢而已。所謂見於天子無說笏」者,此也。射以觀德,則禮固在所隆;小功則禮可以勝情,故亦不說;當事而免,則事可以勝禮,故說之。方氏曰:「太廟之內,惟君當事則說笏,所以逸尊者也。後世臣或說之,則」失之簡矣。小功之喪,悲哀殺矣,事不可不記也,故不說笏。及當事而問之時,則不可以不說。「凡在廟,搢笏必盥手」者,為將執事也。及有執事於朝,則亦不再盥,為其已盥故也。
「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笏 畢用也,因飾焉。
〈陳注〉因事而有所指畫,用手則失容,故用笏也。造,受命詣君所而受命也。「畢用」者,每事皆用之也。「因飾焉」,謂因而文飾之,以為上下之等級也。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
〈陳注〉「中廣三寸」,天子、諸侯、大夫、士之笏皆然。天子、諸侯則從中以上,稍稍漸殺,至上首止廣二寸半,是六分三寸而去其一也。其大夫士又從中殺至下,亦廣二寸半,故惟中間廣三寸也。《玉人》言「大圭長三尺」,是兼終葵首言之也。
《釋名》
編輯
《釋書契》
編輯
《晉書》
編輯
《輿服志》
編輯
笏,古者貴賤皆執笏,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 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紳垂長三尺。笏者,有事 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三臺五省二 品文官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加內 侍位者乃簪之。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 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南齊書》
編輯
《輿服志》
編輯
百官執手版,尚書令僕,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 皮裹之,名曰「笏。」漢末,仲長統謂百司皆宜執之,其肩 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為「紫荷。」
《隋書》
編輯
《禮儀志》
編輯
笏中世以來,唯八座尚書執笏。笏者,白筆綴其頭,以 紫囊裹之,其餘公卿但執手版。
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
珽案《禮》:「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又《五經要義》:「天子 笏曰珽。珽,直無所屈也。」今制準此,長尺二寸,方而不 折,以球玉為之。
笏,案禮,諸侯以象,大夫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 凡有指畫於君前,受命書於笏,笏畢用也。《五經要義》 曰:「所以記事,防忽忘。」《禮圖》云:「度二尺有六寸,中博二 寸,其殺六分去一。」晉宋以來,謂之手版。此乃不經。今 還謂之笏,以法古名。自西魏以降,五品以上,通用象 牙,六品以下,兼用竹木。
《唐書》
編輯
《禮志》
編輯
皇太子加元服,陳袞冕,金飾象笏。
《會要》
編輯
《唐笏製》
編輯
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詔:「五品以上執象笏,六品以 下執竹木笏。」其《月敕》:「凡笏,周製也,晉、宋謂之手版。」近 代唯尚書執笏,公卿但以手版。後周保定四年,百官 始執笏。
開元八年九月敕:「諸笏三品以上,前詘後直;五品以 上,前詘後挫,並用象;九品以上,上挫下方,用竹木。」
《元史》
編輯
《輿服志》
編輯
助奠以下諸執事官冠服:象笏三十,銀杏木笏一百 七十。
百官公服笏,制以牙,上圓下方,或以銀杏木為之。
《相手板經》
編輯
《相手板法》
編輯
相手板法出蕭何。或曰:「四皓初出,殆未行世。」東方朔 見而喜之,曰:「此非庸人所至。」衛司空陳長見此書,歎 服,以示許士宗、韋仲將。
板首尾取五行,尋四時定八節,明二十四時,百不失 一。
板長一尺五寸,廣一寸五分,上狹而薄,下廣而厚,八 角十二芒,並無欹端平板形皆完淨,合法者吉,不合 者凶。
《板》:凶少吉多者可用,吉少凶多者不可用。
舊用白直檀剌榆桑,初四林也。番當令理通直,從上 至下,直如絃,不得出邊絕理。
《板頭》是君座板頭與君共事,必不得中分。
板作四分座,一分為二親,左為父,右為母;第二分都 為婦;第三分左為男、右為女,左為奴,右為婢。
《板》「第四分為田宅財物牛馬豬羊雞犬之屬。以五行 十二時分。若其處崩毀、傷踢、破裂、弔節、蠍穿兆隨所 屬物必損失死亡。」
《板》兩邊,左為城,右為社,寬博文彩班班,光澤清淨,必 得封邑。
《中華古今注》
編輯
《笏》
編輯
笏者,記其忽忘之心。《禮》云:「天子以圭,諸侯以球,大夫 以魚須,一品至五品以象為之,六品至九品以木為 之。」《禮》云:「端韠紳搢笏。」唐德宗朝,太尉段秀實以笏擊 賊臣朱泚,不中,反遭其禍。
笏部藝文一
編輯《笏贊》晉·王升之
編輯
慎為德要,惟善用光。敬上尊賢,貴不踰常。用制斯器, 備對遺忘。因事施禮,升降有章。
《笏銘》唐·孫樵
編輯
大中六年,詔出文貞公笏,歸其孫丞相謨。
《靈豸》薦角,比干獻骨。合以憤烈,在公為笏。怒虎可唾, 笏不可挫。泰華可裂,笏不可折。拄天不仄,指日不蝕。 標儀條臆,起梗開直
《笏賦》王子先
編輯
昔者聖人之理天下也,辨方位,垂衣裳,制茲手板,整 乎維綱。莫不明有德,著才良,法天地,體陰陽。欲其表 行見能,則外文而內質;取其前讓後敬,則上圓而下 方。笏之時義,遠矣大矣。蕭何列其深規,郭璞辨其微 旨,請原為用之本,特申建造之始,採文竹,拔象齒,爰 謀爰相,載考載擬,華睆功錯,英,明卓峙。煥飛霞,綴流 晷,殊相逸發,奇文秀起。五嶽備焉,四瀆呈矣。上及君 帝,下及庶士,或魚鬚而表其章,或玉珽以申其美。故 能朱紫不奪,尊卑咸理。懿夫植性端平,文理中正,間 瓊弁而雪白,對華纓而冰淨。出入必書,俯仰惟敬。其 在宗廟,即搢而請享;其在朝廷,即端而受命。豈不用 舍隨時,物莫之令。雖冠冕之貴,黼黻之飾。徒有備於 朝儀,孰與茲而同德。
《擊蛇笏銘》宋·石介
編輯
「天地至大,有邪氣干於其間,為凶暴,為殘賊,聽其肆 行,如天地卵育之而莫禦也。人生最靈,或異類出於 其表為妖怪,信其異端,如人蔽覆之而莫露也。」祥符 某年,寧州天慶觀真武殿下有蛇妖,極怪異,郡刺史 日兩至於其庭朝焉,人以為龍。舉州之人,內外遠近, 罔不駿奔於庭,以觀恭莊肅祗,無敢怠者。今龍圖待 制孔公時佐幕在是邦,亦隨郡刺史於其庭。公曰:「明 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蛇不亦誣乎?惑吾民,亂吾 俗,殺無赦。」以手板擊其首,遂斃於前,則無異焉。郡刺 史暨州內外遠近庶民,昭然若發蒙,見青天,睹白日, 故不能肆其凶殘,而成其妖惑。《易》曰:「是故知鬼神之 情狀。」公之謂乎?夫天地間有純剛至「正之氣,或鍾於 物,或鍾於人。人有死,物有盡,此氣不滅,烈烈然彌亙 萬億世而長在。在堯時為指佞草,在魯為孔子誅少 正卯刃,在齊為太史簡,在晉為董史筆,在漢武帝時 為東方朔戟,在成帝時為朱雲劍,在東漢為張綱輪, 在唐為韓愈《論佛骨表》《逐鱷魚文》,為段太尉擊朱泚 笏,今為公擊蛇笏。故」佞人,去堯德,昭少正卯,戮孔法。 舉罪趙盾,晉人懼,辟崔子。齊刑明,距董。𪦈折。張禹劾, 梁冀,漢室乂。佛老微,聖德行。鱷魚徙,潮患息。朱泚傷, 唐朝振。怪蛇死,妖氣散。意天地,鍾純剛至正之氣。在 公之笏,豈徒斃一蛇而已。軒陛之下,有罔上欺君、先 意順旨者,公以此笏指之;廟堂之上,有蔽賢蒙惡、違 法亂緒者,公以此笏麾之;朝廷之上,有諛容佞色,附 邪背正者,公以此笏擊之。夫如是,則軒陛「之下不仁 者去。廟堂之上無邪臣,朝廷之內無佞人,則笏之功 也,豈止任一蛇?公以笏為任,笏得公而用,公方為朝 廷正人,笏方為公之良器。敢稱德於公。」作《笏銘》曰:「至 正之氣,天地則有。人惟靈物,笏乃能受。」笏之為物,純 剛正直。公惟正人,公乃能得。笏之任公能破淫妖。公 之在朝,讒人乃消。靈氣未竭,斯笏不折。正道未亡,斯 笏不藏。惟公寶之,烈烈其光。
《笏贊》王剛中
編輯
紹興二十八年,臣剛中被旨鎮蜀。陛辭日,賜臣出等笏一面,臣再拜面謝。上宣諭曰:「此笏朕擇,非他笏比,亦猶選用卿也,卿其勉之。」 既至蜀,思侈上賜,以示將來,謹系之《贊》曰:
三等之圭,二等之璧。脩玉一堂,頒瑞百辟。惟昔建侯, 介圭爾錫。高出五等,度越常式。以華其行,以鎮其國。 去古既遠,禮有因革。《書》思對命,象簡致飭。於皇聖,主 命臣帥,益以是賜臣,實出親擇。皇曰「卿來」,朕意而識。 盡護諸將,新而指畫。撫綏四路,廣而潤澤。臣拜稽首, 敬宣皇德。紀之聲詩,《甘棠》是則。世世子孫,抱忠無斁。
《擊蛇笏賦》〈有序〉元·郝經
編輯
孔公原,魯孔子之裔孫也。仕宋祥符間,嘗以笏擊祅蛇。其事其節,則有臨川之誌,徂徠之銘,王偁之傳,在其笏則歸於今。張丈彥遠經晚進曲學,固不足贅於諸公之末,然義激於中,而有不能已焉者,謹賦而廣之。
昔仲尼之得政,兵裔夷屍,姦宄藏甲,出大都,圮,魯宴 而齊沮,王道之端,於是乎啟。奈之何天不假命,遽行 而遽止其餘威,遺烈鉞於筆而鈇於禮,誅十二公之 亂臣,二百四十二年之賊子,壓之以大經,束之以大 法,莫敢瀆彝倫而擾天紀。孰意其孽魄狃而不散,逆 靈締而不弭,蟠結乎大塊之阿,囚鎖乎九原之底。乃 卵狼而孕戾,不矜廉而厲恥。每間治而為亂,輒張慝 而掩媺。代謝屈信,閱越千祀。以及於宋,化妖蛇而陸 起。窟宅乎廟堂,憑附乎神鬼,蜿蜿蜒蜒,曳曳頍頍,伸 腹傴脊,呀口侈噬。呈露怪狀,愕目奪視。侈大澤之運, 動常山之勢。愚吏蚩氓,崩角蹶趾,釃酒血牲,匍匐祈 祀,若新莽盜國,而無知之民,共稱符瑞。狂巫顛覡,踴 躍驚喜,稱為神龍,因緣為市。若賊操竊權,而嗜利之 士,爭為役使。祅聲異聞,鼓舌轟耳,喁訛唱和,讙呶叫 噪,震一郡而駭千里,莫之敢詰,亦莫之敢訿。聖有賢 孫,釋褐於是。端笏而前,山立顧指,蓄銳俟發,韜鋒卒 起,若子房之睨秦始;奮笏而擊顙,折身弛祅,死於心毒搖於尾,若太尉之擊朱泚。於是惑民雨解,義士風 靡,天子是嘉,用為御史,司國之直,致國於理,而諫中 宮之廢,折遼主之誚,邁節特操,凜乎清霜,皦乎白日, 雲高而山嶷。是仲尼之以直道詒厥子孫,俾萬世如 矢者,不屈不撓,拔邪樹正,賞善誅惡,無時而已也。則 是笏也,與《誅卯》刃,修經筆,兵萊人,戈叩原壤,杖墮三 都,鍤異時而同跡,仲尼為不死矣。嗚呼!叔世而下,蛇 龍混蟄,春雷瘖而不鳴,直道僨而不植,己刓方而為 圓,又枉尋而直尺,誣譎誕偽,異態百出,有蕩俗惑眾, 乘高而為奸。若茲穴廟之蛇,有巧發毒,伺中人而不 可測,若含沙之蜮者,有之笏也,無之人也,孰為之擊 也?
笏部藝文二〈詩〉
編輯《題孔道輔擊蛇笏》元·趙孟頫
編輯
《以笏擊蛇有孔》公,義與段公擊賊同。事之鉅細雖有 異,正氣憤激生於中。偉哉孔公聖人裔,豈聽妖邪亂 民志。即今槐木一尺彊,氣象凜凜含風霜。子孫守之 慎寶藏,絕勝象牙堆滿床。
笏部選句
編輯宋無名氏《謝賜象簡表》:「御府分珍,煥切磋之文采;使 軺臨賜,新指畫之威儀。看山拄頰,敢為晉士之清狂; 上馬設囊,豈有唐人之風度。執以正容,書以待命。入 趨表著,知文竹之非珍;傳示子孫,庶甘棠之不朽。」 唐李賀詩:「帝前動笏移南山。」
韓愈《詩行袖》手板付丞相。
笏部紀事
編輯《淮南子道應訓》:「武王伐紂,破之牧野,乃解劍帶笏,以 示無仇。」
《穆天子傳》:「天子大服冕褘,帗帶搢笏,夾佩奉璧,南面 立於寒下,授河宗璧。」
周遷《輿服雜事》:應仲遠云:「昔荊軻逐秦王,其後謁者 持匕首以備不虞。」從此侍官執刀劍。漢高祖偃武修 文,始制以手板代焉。
《後漢書范滂傳》:滂遷光祿勳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勳, 以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 《江表傳》:獻帝嘗見郗慮及少府孔融,問融曰:「『鴻豫何 所優長』?融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慮舉笏曰:『融昔宰 北海,政散民流,其權安在』?」遂與融互相長短。
《三國蜀志秦宓傳》:「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 酒,稱曰:『仲父宓稱疾。纂將功曹古樸廚膳,即宓第宴 談。纂問朴曰:『貴州養生之具,實絕餘州,不知士人何 如餘州也』?朴對曰:『至於著作,為世師式,今天下所共 聞也』。纂曰:『仲父何如』』?」宓以簿〈簿手板也〉擊頰曰:「願明府勿 以仲父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 《江表傳》:「孫權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周瑜。張昭勸 迎曹公,權不從而周瑜敗之。及是昭舉笏欲褒贊功 德,未及言,權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 地流汗。」
《吳書朱治傳》:「治黃武二年,拜安國將軍,徙封丹陽故 障,權為吳王。治每進見,權常親迎,執版交拜,宴饗贈 賜,恩敬特隆。」
《郡國志》:「晉明帝為太子時,常戲殿前,以玉手版弄銅 蟠螭口,手傾溜入螭腹中,不能出,人後見一白鼠出 入螭口。」
《晉書溫嶠傳》:王敦表嶠補丹陽尹。嶠懼錢鳳為之奸, 因敦餞別,嶠起行酒至鳳前。鳳未及飲,嶠偽醉,以手 版擊鳳,幘墜作色曰:「錢鳳何人,溫太真行酒而敢不 飲!」敦以為醉,兩釋之。
《語林》:簡文為撫軍時,坐床上生塵,見鼠行跡,視以為 佳。有參軍見鼠,以手板格殺之。撫軍謂曰:「無乃不可。」 《晉書·謝安傳》:簡文帝崩,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 兵衛,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坐害之。坦之甚 懼,問計於安。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既 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 溫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耶?」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 耳。」遂笑語移日。
《世說》: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 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板拄頰云:「西山朝來 致有爽氣。」
《宋書建平王宏傳》:「宏,文帝第七子也。元兇弒立,孝武入討,劭錄宏殿內。孝武先嘗以一手板與宏,宏遣左 右親信周法道齎手板詣孝武,事平,以為尚書左僕 射。」
《蔡興宗傳》:太宗室大事時,諸方並舉兵,帝謂興宗曰: 「諸處未定,殷琰已復同逆。頃日人情云何?事當濟否?」 興宗曰:「逆之與順,臣無以辨。」今米甚豐賤而人情更 安,以此卜之,清蕩可必。但臣之所憂,更在事後,猶羊 公言既平之後,方當勞聖慮耳。尚書褚淵以手板築 興宗,興宗言之不已。上曰:「如卿言。」
《南史庾道愍傳》:道愍尤精相板。宋明帝時,山陽王休 祐屢以言語忤顏,見道愍,託以己板為他物,令道愍 占之。道愍曰:「此乃甚貴,然使人多𠍴忤。」休祐以褚淵 詳密,求換其板。他日,彥回侍明帝,自稱下官,帝多忌, 甚不悅。休祐具以狀言,帝意乃解。
《宋書》:綦毋珍之在西州時,有一手版,相者雲當貴,每 以此言動帝。又圖黃門郎,帝嘗問之曰:「『西州時手版 何在』?珍之曰:『此是黃門手版,官家何須問』。」帝大笑。 《梁書劉孺傳》:孺轉太子中舍人,侍宴壽光殿,詔群臣 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成,高宗取孺手板題戲 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雒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 遲回。」其見親愛如此。
《北史爾朱榮傳》,榮既誅,得其手板,上有數牒啟,皆左 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悉在出限。帝曰:「豎子若過今 日,便不可制。」
《崔暹傳》:文襄疑文宣佯愚,慮其有後變,將陰圖之,以 問暹。暹曰:「嘗與二郎俱在行位,試以手版拍其背而 不瞋。」乃將犀手版換暹竹者,自揩拭而翫視之。以是 知其實癡,不足慮也。帝既鎖暹,責其往昔打背。暹自 陳所對文襄之言,明己功以贖罪。帝悟曰:「我免禍乃 暹之力。」釋而勞之。
《周書武帝本紀》:「保定四年三月庚辰,初令百官執笏。」 《隋書張威傳》:「威為青州刺史,在青州,頗治產業,遣家 奴於民間鬻蘆菔根,其奴緣此侵擾百姓。上深加譴 責,坐廢於家。後從上祠太山,至洛陽,上謂威曰:『自朕 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鎮,可謂推心矣。何乃不修名 行,唯利是視,豈直孤負朕心,亦且累卿名德』。因問威」 曰:「公所執笏今安在?」威頓首曰:「臣負罪虧憲,無顏復 執,謹藏於家。」上曰:「可持來。」威明日奉笏以見,上曰:「公 雖不遵法度,功效實多,朕不忘之,今還公笏。」於是復 拜洛州刺史。
《高祖本紀》:開皇十五年秋七月辛巳,制「九品已上官 以理去職者,聽並執笏。」
《唐書常達傳》:達拜隴州刺史,薛舉遣將仵士政紿降, 達不疑,士政伺隙劫之,並其眾二千歸賊。舉奴張貴 曰:「亦識我否?」達瞋目曰:「若乃奴耳。」貴忿,舉笏擊其面, 達不為懾。
《魏徵傳》:「徵薨,太宗臨朝嘆曰:朕比使人至徵家,得書 一紙始半稿。其可識者曰: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 惟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其大 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 笏,知而必諫也。」
《褚遂良傳》:高宗將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 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無𠍴婦德,恐不可 廢,願再三思審,愚臣上忤聖顏,罪合萬死。」遂致笏於 殿陛曰:「還陛下此笏。」仍解巾叩頭流血。帝大怒,令引 出。
《宋璟傳》:「璟遷左臺御史中丞,會有喪,告滿入朝,公卿 以次謁,通禮意。張易之等後至,促步前,璟舉笏卻揖 唯唯。」
《王無競傳》:「無競遷監察御史,改殿中。會朝見宰相,宗 楚客、楊再思離位偶語,無競揚笏曰:『朝禮尚敬,公等 大臣,不宜慢常典』。」
《孔帖》:唐韋貫之為長安丞,或薦之京兆尹李實,實舉 笏示所記曰:「此其姓名也。素聞其賢,願薦之而進於 上。」
《唐書張九齡傳》:「九齡體弱有蘊藉。故事,公卿皆搢笏 於帶,而後乘馬,九齡獨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自九 齡始。」
《太真外傳》:教坊王大娘,善戴百尺竿。時劉晏以神童 為祕書省正字,十歲慧悟過人。上召入宮中,坐貴妃 膝上,令詠「《王大娘戴竿》,晏應聲而成,上與妃及嬪御 皆歡笑移時,聲聞於外。因命牙笏黃紋袍賜之。」 《唐書崔仁師傳》:仁師孫澄,本名滌,元宗改焉。帝在藩, 與同里居,及即位,寵昵甚,性滑稽,善辨。帝恐漏禁中 語,以「慎密」二字親署其笏端。
《段秀實傳》:「朱泚盜據宮闕,泚以秀實嘗為涇原節度, 後罷兵權,以為蓄憤且久,必肯同惡,乃召秀實議事。 秀實戎服與泚並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源 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豈 逐汝反耶』!遂擊之。泚舉臂自捍,纔中其顙,流血,匍匐
而走。兇黨群至,遂遇害《杜陽雜編》:奉天尉賈隱林謁上於行在,上觀隱林氣宇雄俊,兼是忠烈之家,因延於臥內,以採籌略之深 淺。隱林於御榻前以手板畫地,陳攻守之策,上甚異 之。
《玉海》:憲宗元和五年二月,李絳以直諫進中書舍人。 翌日賜金紫。憲宗親擇良笏與之,且曰:「異時膺顧託, 南面當如此。」
《唐書宋申錫傳》:「文宗與申錫謀誅宦官,王守澄,鄭注 等知之,使人誣告申錫謀立漳王,貶為開封司馬。申 錫望延英門,以笏叩額還第。」
《崔元亮傳》:「鄭注構宋申錫,捕逮倉卒,內外震駭。元亮 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文宗未諭,元亮置 笏在陛,俯伏流涕,帝感悟。」
《魏謨傳》:文宗謂宰臣曰:太宗得徵徵採拾闕遺,弼成 聖政。今我得魏謨於疑似之間,必極匡諫,雖不敢希 及貞觀之政,庶幾處無過之地。今授謨右補闕。又問 謨曰:「卿家有何圖書?」詔曰:「家書悉無,唯有文貞笏在。」 文宗令進來。鄭覃在側曰:「在人不在笏。」文宗曰:「卿渾 未曉,但甘棠之義,非要笏也。」
《玉海》:元稹云:「文皇敕起居郎書『居安思危』四字於笏, 為至戒。」
《唐書王起傳》:「起兼太常卿禮儀使,帝題詩太子笏以 賜,詔畫像便殿,號當世仲尼。」其寵遇如此。
韋端符《衛公故物記》:端符於三原令座中揖其郡官, 有客曰某丞李,謂端符曰:「是衛公之冑也。」其家傳賜 書與他服器十餘物。訖,讌,端符即丞君為客謁丞,延 入就列。端符因請曰:「聞君世傳文帝詔與公服物者, 願得以觀。」丞曰:「諾。」即奉賜書一函,物一器。出發視,有 象笏一,差狹,不類今笏。
《珍珠船》崔琳群從多至大官,每宴集,組綬相輝。設一 榻,置象笏,猶重疊其上。
《北夢瑣言》: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 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紗》 詞。知舉後,有一門生辭歸鄉里,臨岐獻規曰:「侍郎重 德,某乃受恩。爾後請不弄笏,與唱浣溪紗,即某幸甚。」 時人謂之至言。
《因話錄》:「韓僕射皋自黃門以來,三世傳執一笏,因經 祖父所執,未嘗輕授於僕人之手,歸則躬置於臥內 一榻,以示敬慎。」
《唐書顧少連傳》:少連歷吏部侍郎,裴延齡方橫,無敢 忤者。嘗與少連會田鎬第,酒酷,少連挺笏曰:「段秀實 笏擊賊臣,今吾笏將擊姦臣。」奮且前。元友直在坐,勸 解之。
《雲仙雜記》:「會昌以來,宰相朝則有笏架入禁中,逐門 傳送至殿前,朝罷則置於架上。百寮則各有笏囊,親 吏持之。」
《南部新書》:陳希烈不便執笏騎馬,以帛裹,令左右執 之。李右座見云:「便為將來故事。」
《六帖》:唐術士呂用之憚高駢,恐術窮見詰,乃刻青石 手版為龍蛇隱起,文曰「帝賜高駢」,使人潛擲几上,駢 得之大喜。
《五代史明宗本紀》:「天成元年八月,以象笏三十二,賜 百官之無笏者。」
《何澤傳》:澤為吏部郎中,史館修撰。澤外雖直言,而內 實邪佞,嘗於內殿起居班退,獨留以笏叩顙,北望而 呼曰:「明主,明主!」聞者皆哂之。
《王彥章傳》:「彥章至京師,入見,以笏畫地,自陳勝敗之 跡。趙巖等諷有司劾彥章不恭,勒還第。」
《南部新書》:李參軍善相笏,休咎多驗,呼為李相笏。嘗 相陸遵笏,云:「生子為評事。」果然。
《遼史劉景傳》:景宗即位,以景忠實,擢禮部侍郎,遷尚 書宣政殿學士。上方欲倚用,乃書其笏曰:「劉景可為 宰相。」
錢希白《小說》:「宋丘巒為兩浙進表,開寶末年,廣州牙 綱到吏,私藏一牙。巒易得之,命工解笏,得五面,其中 三面甚大。工曰:『此笏紅文光瑩,頗殊常等。有一聶長 史者,年過八十,獨善相笏,召使相之。既至,命水洗手, 取其大者,向日視之曰:『此王侯笏也。然生人不當秉』。 又舉次者曰:『宰相笏也』。又取第三者熟視之,曰:『卿監 笏也,亦可為節度使而非真』』。」其後不數日,忠懿王急 須一大笏,巒乃以第一面附歸,蓋欲致之於武肅王 祠中備供養耳。又月餘,沈相公遣堂吏欲致新笏,遂 以次者進於相第。執之十餘年,第三面巒以奉錢昭 宴,昭宴後太平興國二年,除衛尉卿,知滑州。皆如聶 之言。嗟乎,三笏同出異用,物固不逃於數矣。何聶老 之術其妙如此邪。
《玉海》:興國二年。
正月十日癸酉賜新及第進士諸科。
綠袍、靴、笏。三年九月二日,賜胡旦已下。自是以為定 制。
《宋史楊億傳》:「億七歲能屬文。雍熙中,年十一,太宗聞 其名,詔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得對試詩賦五篇,太宗深加賞異,命內侍都知王仁睿送 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賀,即授 祕書省正字,特賜袍笏。」
億弟偉,字子奇,清慎無治劇才,常秉小笏以朝知制 誥缺中書,以偉名進,仁宗曰:「此非秉小笏者耶?」遂命 知制誥。
《任中正傳》:「中正軀幹頎長,帝擇大笏,命內臣取緋衣 之長者賜之。」
《雷德驤傳》:「德驤遷戶部侍郎,會趙普再入相,宣制之 日,德驤方正班,不覺墜笏,遽上疏乞歸田裡。太宗召 見,安諭之,賜白金三十兩,罷知考課,止以本官奉朝 請。」
《談苑》:「仁宗祫享之際,雪寒特甚,上秉圭露腕侍祠,諸 臣襄手執笏,見上恭虔,皆恐惕揎袖。」
《宋史晏殊傳》:「殊拜樞密副使,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 密使,忤太后旨,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 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
《唐介傳》:介子義問,從曾孝寬使河東還,奏事,記利害 綱目於笏。帝取而熟視之,歷舉以問,應析如流。帝喜 曰:「欲見卿,非今日也。」擢湖南轉運判官。
《楊偕傳》:「偕進樞密直學士,知并州。有中官預軍事,素 橫,前帥優遇之。偕至,一繩以法,命率所部兵從副總 管赴河外。中人不服,偕叱曰:『汝知違主帥命,即斬首 乎』?監軍怖汗,不覺墮笏。」
《家世舊聞》太傅軫性質直,雖在上前不少改。昔為館 職時,嘗因奏事極言治亂,舉笏指御榻地曰:「天下奸 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須好作,乃可長保。」明日,仁 祖以其語告大臣曰:「陸軫淳直如此。」
《玉海》:「知滄州楊偕召還,令間日入對。凡對必條數十 事,皆默記於笏,上,令橫笏以奏之。」
《宋史余靖傳》:「靖使契丹,辭日,以所奏事書笏,各舉一 字為目,凡數十事。帝顧見之,命悉條奏,日幾昃乃罷。」 《劇談錄》:開成中,有龍復本者,無目,善言休咎。凡有象 簡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祿年壽。宋祁補闕有盛名, 屈指期於貴達。時永樂蕭相亦居諫署,同日詣之,授 以所持竹笏復本,執蕭相笏,良久置於案上,曰「宰相 笏。」次至宋補闕笏,曰:「長官笏。」宋聞之不樂,相國曰:「無 憑之言,安足介意。」經月餘,同列於中書候見宰相。時 李朱崖方秉鈞軸,威震朝野。未見間,佇立閒談,互有 諧謔。頃之,宰相遽出,宋以手板障面,笑猶未已。朱崖 迴顧左右曰:「宋補闕笑某何事?」聞之者莫不寒心股 慄。未旬日,出為河清縣令,歲餘遂終所任。其後蕭相 揚歷清途,乃居廊廟,俱如復本之言。
《春渚紀聞》:元符已來,殿庭朝會及常起居,看班舍人 必秉笏巡視班列,懼有不盡恭者,連聲雲「端笏立。」 《宋史·何灌傳》:灌徙熙河都監,張康國薦於徽宗,召對, 問西北邊事,以笏畫御榻,指坐衣花紋為形勢。帝曰: 「敵在吾目中矣。」
《李綱傳》:「『綱至徽宗行宮,奏言:皇帝仁孝,惟恐有一不 當太上皇意者。陛下回鑾,宜有以大慰安皇帝之心, 勿問細故可也』。徽宗感悟,出玉帶金魚象簡賜綱曰: 『行宮人得卿來皆喜,以此示朕意,卿可便服之』。」 《錢希白小說》:沈良除大理寺丞,通判吉州,借緋,遂至 鋪家買一笏。次有一道士行乞至鋪,見沈持笏,乃曰: 「貧道善相笏。」見沈笏曰:「此只是借緋笏耳,官人爭得 似賜緋賜紫笏。」遂自出一面授沈曰:「此笏借緋,兼是 吉州通判執得。」沈大驚,延於淨室,祈以去向之事。道 士笑曰:「但且赴任,如獲罷後,貧道方為官人,別選一 面朝官笏。」曰「何時?」曰明年六月乃去不見。明年六月, 良果卒於吉州。章服品第,只此可以知其前定矣。 《玉海》:紹興二年十一月,賜韓世忠帶笏狨坐。
紹興六年四月,江西制置大使李綱獻太上皇帝所 賜玉帶、金魚、象簡,詔還以賜綱。
《宋史章誼傳》:「紹興六年,移守平江,時將臨幸,供億繁 夥,誼處之皆當於理。召對,賜帶笏,帝曰:『此不足以償 卿之勞,其勿謝』。」
《聞見近錄》:馬樞密知節,勁直自任,持大笏入朝,上頗 怪之。馬曰:「臣見本院長官多欺陛下,臣不怕驚動官 家,惱亂宰相,則打煞此廝兒久矣。」上慰勞之。
孔中丞道輔為州掾,太守到官三日,謁廟。廟有蛇,以 為神。每祝之,則蛇自神像鼻中直出飲酒。孔方讀祝, 蛇出飲,孔厲聲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蛇何為 哉?」以笏擊蛇死,遂揮像,壞其廟而去。
《齊東野語》:「汪伯彥初拜相於維揚,正謝上殿而笏墜 中斷,上以他笏賜之,非吉徵也。未幾,有南渡之擾,金 淵叔參預日。一日奏事下殿,與臺臣劉應弼邂逅,忽 所持笏鏗然有聲,視之有紋如線,上下如一,若墜於 地者,殊不可測。甫退朝,則劉彈章已出。蓋降陛相遇 之際,正白簡初上之時也。可謂異矣。時淳祐甲辰歲 也。」
《紹熙行禮記》:壽皇崩於重華殿,丞相留正、樞密趙汝愚、參政陳騤、同知余端禮請上過宮,俟至晚,又不果出。先是孝宗未服藥,黃裳等嘗請過宮,以笏攔光宗 云:「壽皇已服藥矣,便請陛下升輦。」已而無他。至是亦 以為妄,不復信。
《白獺髓》:高文虎知貢舉日,以「天子大采朝日」為賦題 試貢士,而舉人困厄於此,學舍皆嘆怨。後文虎因作 《西湖放生池碑》,誤引故事,及上殿墮笏失儀,兩學齋 舍裒金作綵帳,贈教禽獸。伎人趙十一郎寓意以譏 之,其中有云:「鼠猴搢笏而不失其儀,士有所愧;禽鳥 認書而咸知所出,人反不如。」
嘉定間,金人入寇,廷臣有以「和、戰、守三策」為言者,時 胡矩侍郎專主和議,四明袁燮侍郎與胡公廷爭,專 主戰守議,仍以笏擊胡公額,遂下侍從臺諫集議,袁 君以此辭歸太學。
《齊東野語》:王村芮祭酒煜,初任仁和尉,長河堰有龍 王廟,每祭則有小蛇出,或止香爐,或飲於杯,往來者 謹事之,堰歲數壞。人以為龍所為,芮疲於修築之役。 一日,焚香設奠,蛇復出爐上,芮端笏數之曰:「有功於 民者,乃得祀龍。廟食於此,未嘗有功,而歲數壞堰,勞 民之力,為罪多矣。無功有罪於國,法當殺。」即舉笏擊 之,應手碎。是夕,宿於近地,疾風甚雨,大木盡拔,土人 大恐,而芮處之自若,後卒為名臣。
《上壽拜舞記》:紫宸殿上壽,三十三拜,三舞蹈。初面西 立,閤門進班,齊牌。上升座,鳴鞭,禁衛起居,移班北面 躬身。聽贊兩拜起直身,搢笏,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 出笏,就一拜,又兩拜躬身。竢班首奏聖躬萬福。上公 升殿注酒,詣御座前躬進。上飲畢,舍人贊「各賜酒。」酒 行,先上公,次百官,搢笏執盞立席後,飲訖,聽贊拜,兩 拜復坐,食至,搢笏,執碟出笏,再進酒,如上禮三行。 《宋史江萬里傳》: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遷參知 政事。性峭直,臨事不能無言。似道常惡其輕發,故每 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為師,宰 相至涕泣拜留之。萬里以身掖帝云:「自古無此君臣 禮,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復言去。」似道不知所為,下 殿舉笏謝萬里曰:「微公,似道幾為千古罪人。」然以此 益忌之。
《葉夢鼎傳》:「咸淳三年,拜特進、右丞相兼樞密使。四年, 策楊妃宰相無拜禮。吏贊拜,夢鼎以笏揮之,趨出。明 日,乞還田裡,詔勉留之。」
笏部雜錄
編輯《禮記·少儀》:「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
《左傳桓二年》,臧哀伯曰:「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 綖,昭其度也。」〈注〉珽,《玉笏》也。
《大戴禮》:「虞戴德,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 德也。斂此三者而一舉之,戴天履地,以順民事。」 鄭註:「笏制,天子抒上,終葵首,諸侯不終葵首,大夫士 又抒其下,首廣二寸半。抒猶殺也。終葵首者,於杼上 又廣其首,方如椎頭也。」
《嶺表錄異記》:「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紅,最 堪為笏。」
《玉海》:仲長子曰:「笏以書君,教令記善。」
《刺過》今之手板。
以象焉,
胡氏曰:古者君臣所執,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皆以為 贄而已。笏則搢之用以記事,不執之以為儀也。宇文 周乃不修贄而執笏,於是攝齊鞠躬之禮廢。
《周禮疏》:「漢有搢紳之士」,謂搢笏於紳,在君前以笏記 事,後代用簿。簿,今手板。
笏,可以簿疏物也。徐廣《車服儀制》曰:「古者貴賤皆執 笏,即今手板也。」然則笏與簿,手板之異名耳。《蜀志》稱 「秦宓見太守,以簿擊頰。」則漢魏以來皆執手板,若今 吏之持簿。
《學齋呫嗶》《禮記·玉藻》云:「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 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註:「球,美玉也;文,飾也。」 大夫、士飾竹以為笏,不敢用純物也。須音班,謂以魚 頒文飾竹之邊也。而後之俗儒,承訛襲誤,至馮鑑事 始,乃謂球玉為珠玉,不知珠豈可以為笏耶?又謂大 夫用魚鬚,文士以竹,既誤以須為「鬚」,於「文」字下又去 「竹」字,殊失本義。而李賀詩云:「往還誰是龍頭人,公王 遣秉魚鬚笏。」以「鬚」對「頭」,失之甚矣。又漢制,列侯夫人 以魚須為《長一尺為簪珥》,則直以「魚須」為象耳,尤 可笑也。
雲夢。《藥溪談》:唐故事:「公卿皆搢笏於帶,而後乘馬,張 九齡獨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自九齡始。今公卿多 肩輿,四品以下始乘馬,惟南京與外方面官迎詔送 表時,皆就服乘馬導引,有搢笏於帶者,有手自持者有人為持者,要之皆以意自便,無所謂故事。」夫九齡 使人持笏有囊,而世因置笏囊,乃知古人舉動不苟 如此。今人借使能置,人亦無肯效者。
笏部外編
編輯《洞冥記》五:「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歲,語及周初 時事,瞭然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壇上,岐以手摩成王 足,周公以玉笏與之,岐嘗寶執,每以衣袂拂拭,厚七 分,今銳斷𢘆,切桂葉食之。聞帝好僊,披草蓋而來謁 帝焉。」
《南史豫章王嶷傳》:嶷薨後,見形於第後園,乘腰輿指 麾處分,呼直兵。直兵無手板,左右授一玉手板與之, 謂曰:「橘樹一株死,可覓補之。」因出後園,閤直兵倒地, 仍失手板。
《見聞錄》:郭翀,壺關人。博學能文,少負大志,以狀元自 期。嘗與其友賈、李素約,詣北極廟夜取神笏,先得 者及第。賈、李皆先往取之,笏巋然不動。翀至取笏,神 立授之。既而還笏,神復起。及見廟祝云:「夜聞神語,有 郭狀元借笏與之,但不得上第。」洪武四年,廷試,翀果 傳臚第一,吳伯宗第二。伯宗,金陵人,先知名,太祖命 填為狀元,以翀為第二,果如神所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