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36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三十六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目錄

 爐部彙考

  茶經風爐 火筴 炭檛

  考古圖博山香爐圖考

  古器評梁博山爐

  洞天游錄提爐 香爐

  考槃餘事袖爐 隔火 臥褥爐

  香譜香獸

  焚香七要香爐 香盒 爐灰 香炭墼 隔火砂片 靈灰 匙著

  三才圖會薰爐圖考

  事物原始博山 爐 鵲尾爐 水火爐

  帝京景物略宣爐

  漳州府志茶爐

 爐部藝文一

  薰爐銘          漢劉向

  薰爐銘           李尤

  香爐銘          梁元帝

  銅博山香爐賦        蕭統

  博山香爐賦        陳傅宰

  臥褥香爐賦        元陳樵

  木癭爐銘        明陳繼儒

 爐部藝文二

  古詩            闕名

  擬行路難         宋鮑照

  詠博山香爐        齊劉繪

  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    梁沈約

  香毬           唐元稹

  別春爐          白居易

  詠博山香爐        溫庭筠

  香鴨            徐夤

  求劉知錄澄泥香爐     宋鄒浩

  竹茶爐          明王紱

  竹茶爐           王達

  題錢世恩井地爐       杭淮

 爐部選句

 爐部紀事

 爐部雜錄

 爐部外編

 唾壺部彙考

  古器評漢唾壺

  元史輿服志

 唾壺部藝文一

  冬至進銀器唾壺等狀   唐令狐楚

 唾壺部藝文二

  詠唾壺          陳後主

 唾壺部紀事

 唾壺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三十六卷

爐部彙考

編輯

《茶經》

編輯

《風爐》灰承

編輯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 分虛中,致其杇墁。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雲 「坎上巽下離於中。」一足雲「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雲 「聖唐滅。」明年,鑄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 通飆漏燼之所,上並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 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 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置墆。請幫助識別此字。於其內設三格,其一 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焉, 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曰《巽》。其一格為魚焉,魚,水蟲也, 畫一卦曰《坎》。《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 熟水,故備其三卦焉。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 類。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 柈抬之。

《火筴》

編輯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頂平截無請幫助識別此字。 臺、「勾鎖」之屬,以鐵或熟銅製之。

《炭檛》

編輯

炭檛,以鐵六稜制之。長一尺,銳一寸,豐。中執細頭,系 一小請幫助識別此字。以飾檛也,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或作鎚, 或作斧,隨其便也。

===
《考古圖》
===

博山香爐圖

博山香爐圖

《博山香爐圖考》

編輯

香爐,象海中博山,下盤貯湯,使潤氣蒸香,以象海之 四環。

《古器評》

編輯

《梁博山爐》

編輯

按中大通二年太歲庚戌,梁武帝時也。王仲達於史 無傳,莫能考其世系。博山爐不聞於前代,惟張敞《東 宮故事》云:「皇太子納妃,具博山香爐二。」豈始於此乎? 是器蓋為山形,通氣於上,下作螭虎,仰首以承之,復 載以盤,雖若甚巧,然較之古製,殆未可彷彿也。

《洞天游錄》

編輯

《提爐》

編輯

式如提盒,亦深夫製,高一尺八寸,闊一尺,長一尺二 寸,作三撞。下層一格如方匣,內用銅造水火爐,身如 匣方,坐嵌匣內,中分二孔,左孔炷火,置茶壺以供茶; 右孔注湯,置一桶子,小鑊有蓋,頓湯中煮酒,長日午 餘此鑊可煮粥供客。傍鑿一小孔,出灰進風,其壺鑊 迥出爐格上,太露,不雅。外作如下格方匣一格,但不 用底以罩之,便壺鑊不外見也。一虛一實。其二格上 加一格,置底蓋以裝炭。總三格成一架,上可箾關,與 提盒作一副也。

《香爐》

編輯

官哥定窯龍泉宣銅、潘銅彝爐、乳爐,大如茶杯,而式 雅者為上。

《考槃餘事》

編輯

《袖爐》

編輯

書齋中薰衣炙手,對客常談之具,如倭人所製漏空 罩,蓋漆鼓,可稱清賞。今新製有罩蓋方圓爐,亦佳。

《隔火》

編輯

銀錢、雲母片、玉片、砂片,俱可以火浣布。如錢大者,銀 鑲周圍作隔火尤難得。凡蓋隔火,則炭易滅,須於爐 四圍用箸直搠數十眼,以通火氣,周轉方妙。爐中不 可斷火,即不焚香,使其長溫,方有意趣。且灰燥易燃, 謂之「靈灰。」其香盡,餘塊用磁盒或古銅盒收起,可投 入火盆中,薰焙衣被。

《臥褥爐》

編輯

以銅為之,花文透漏,機環轉運四周,而罏體常平,可 置之被褥。

《香譜》

編輯

《香獸》

編輯

香獸,以塗金為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其中以燃香, 使香自口出,以為玩好。復有雕木埏土為之者。

《焚香七要》

編輯

《香爐》

編輯

爐:以宣銅潘銅彝爐、乳爐,如茶杯式,大者為適用雅 觀。

《香盒》

編輯

用剔紅蔗段錫胎者,以盛黃黑香餅。法製香磁盒,用 定窯或饒窯者,以盛芙蓉、萬春甜香、倭香合三子五 子者,用以盛沉速蘭香、棋楠等香。外此香撞亦可。若 遊行,惟《倭撞》為宜。

《爐灰》

編輯

以紙錢灰一斗,加石灰二升,水和成團,入大竈中燒 紅,取出,又研絕細,入爐用之,則火不滅。忌以雜火惡 炭入灰,炭雜則灰死不靈,入火一蓋即滅。有好奇者, 用茄蔕燒灰等說太過。

《香炭墼》

編輯

以雞骨炭碾為末,入葵葉或葵花,少加糯米粥湯和 之,以大小鐵槌擊成餅,以堅為貴,燒之可久。或以紅 花楂代葵葉,或爛棗入石灰和炭造者,亦妙。

《隔火砂片》

編輯

燒香取味,不在取煙。香煙若烈,則香味漫然,頃刻而 滅。取味則味幽香馥,可久不散。須用隔火,有以銀錢 明瓦片為之者,俱俗不佳。且熱甚,不能隔火。玉片雖 美,亦不及京師。燒破砂鍋底,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 焚香,妙絕。燒透炭墼入爐,以爐灰撥開,僅埋其半,不 可便以灰擁炭。先以生香焚之,謂之「發香。」欲其炭墼 因香爇不滅故耳。香焚成火,方以箸埋炭墼,四面攢 擁,上蓋以灰,厚五分,灰上加片,片上加香,則香味隱 隱而發。然須以箸四圍直搠數十眼,以通火氣,周轉 炭方不滅,香味烈,則火大矣。又須取起砂片,加灰再 焚,其香盡,餘塊用瓦合取起,可投入火盆中,薰焙衣裳。

《靈灰》

編輯

爐灰終日焚之則靈,若十日不用則灰潤。如遇梅月, 則灰濕而滅火。先須以別炭入爐,煖灰一二次,方入 香炭墼,則火在灰中,不滅可久。

《匙箸》

編輯

匙箸惟南都白銅製者適用,製佳。瓶用吳中近製,短 頸細孔插箸下,重不仆者,似得用耳。

《三才圖會》

編輯

薰爐圖

薰爐圖

《薰爐圖考》

編輯

此得於京師,重一斤三兩,銘三十六字。按《銘》雲「重五 斤六兩」,以今權校之,三兩十八銖當漢之一斤。

《事物原始》

編輯

《博山》

編輯

《內傳》:「王母遺黃帝以博山爐,漢晉時盛用之。」

《爐》

編輯

《周禮天官》冢宰之屬,宮人,「凡寢中共爐炭。」則爐乃三 代之制也。

《鵲尾爐》

編輯

坡《六卷》云:「夾道青煙鵲尾爐。」即今長柄香爐也。

《水火爐》

編輯

《漢·食貨志》云:「累土為壚,以置酒器,似鍛爐之類。」司馬 相如與卓文君賣酒,文君當壚,相如與傭保滌器。而 風爐則始於唐陸羽煮茶。

《帝京景物略》

編輯

《宣爐》

編輯

宣銅爐,款莫若彝、乳爐,口徑三寸者,其製百摺。彝爐、 乳爐,戟耳、魚耳、蜒蚰耳、薰冠、象鼻、獸面、石榴足、橘囊、 香奩、花素方圓鼎上也。角端象頭鬲、判官耳、雞腿腳、 扁爐,翻環、六稜四方直腳爐,漏空桶爐,竹節分襠、索 耳等下也。耳有別鑄,磨治釘入分寸始合者,其色彷 宋,燒斑者初年色也。尚沿永樂爐製蠟茶本色,中年 色也;本色愈淡者,末年色也。後人辨宣爐色五等,栗 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經紙色為最,鎏金色者 次,本色為掩,銅質也。鎏腹以下曰「湧祥雲」,鎏口以下 曰「覆祥雲。」雞皮色者,覆手色跡如雞皮,拂之實無跡, 火氣久而成也。其款陰印陽文,真書,「大明宣德年製。」 偽造者有「施家北鑄」、「蔡家蘇鑄」、「甘家南鑄。」舊爐偽款 者,有永樂之「燒斑彝」,景泰、成化之「獅頭彝」,後人偽鑿 宣款,以重其價。真爐真款而釘嵌者,當年監造官每 種成,不敢鑄款,呈上准用,方依款鑄。其製質特精,流 傳至後,謂有款易售,取宣銅別器款色配者,鑿空嵌 入其縫合在款隅邊際,但從覆手審視,覺有微痕爾。 相傳宣廟時,內佛殿災,金銀銅像流液,因用鑄器,非 也。宣廟欲鑄爐,問工銅以何法煉而佳。工奏煉至六 次,則現殊光寶色異恆銅矣。上曰:「煉十二次,煉已條 之置鐵鋼篩格赤炭鎔之,其清者先滴」,則鑄爐存格 上者,以作他器雲。

《漳州府志》

編輯

《茶爐》

編輯

《出馬坪》以白土為之,其色如施粉,風口刻花,工緻異 常,前此未有也。

爐部藝文一

編輯

《薰爐銘》
漢·劉向

編輯

嘉此「正器,嶄巖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 朱火青煙。」

《薰爐銘》
李尢

編輯

上似《蓬萊》,吐氣委蛇。芳煙布繞,遙沖紫微。

《香爐銘》
元·帝

編輯

蘇合氤氳。非煙若雲。時穠更薄。乍聚還分。火微難盡。 風長易聞。孰雲道力。慈悲所薰。

《銅博山香爐賦》
蕭統

編輯

「稟至精之純質,產靈岳之幽深。經般倕之妙旨,運公 輸之巧心。有薰帶而巖隱,亦霓裳而升仙。寫嵩山之 巃嵷,象鄧林之芊眠,方夏鼎之瑰異,類《山經》之俶詭。 制一器而備眾質,諒茲物之為侈。」於時青女司寒,紅 光繄景,吐圓舒於東岳,匿丹曦於西嶺。翠帷已低,蘭 膏未屏。爨松柏之火,焚蘭麝之芳。熒熒內曜,芬芬外 揚。似慶雲之呈色,如景星之舒光。齊姬合歡而流盼, 燕女巧笑而蛾揚。超公聞之見錫,粵《文若》之留香。信名嘉而器美,永服玩於華堂。

《博山香爐賦》
陳傅宰

編輯

器象南山,香傳西國。《丁緩》巧鑄,兼資匠刻。麝火埋朱, 蘭煙毀黑。結構危峰,橫羅雜樹。寒夜含煖,清宵吐霧。 製作巧妙獨稱珍,淑氣氛氳長似春。隨風本勝千釀 酒,散馥還如一碩人。

《臥褥香爐賦》
元·陳樵

編輯

廣宵宴於上春兮,蛾眉紛其狎坐。錦隨舞散,引連吹 罷。歌殘綠玉之杯,笙煖茱萸之火。月轉華房,釭花暗 墮,芳襟微解。男錢半妥衾,聯罨畫褥,飲紫霓,絳螭蚴 蟉,英蕊紛披,連溫屏之屈膝,卷華幔之參差。空翠忽 其滿堂兮,集眾芳之菲菲。若「蘅薇薦芬,沉榆效質。又 若龍腦在燔,丹螺獻甲。漢壁捐椒,楚房委樧。奪藉蘭」 之蒸蕙,醒醉花之病葉。博山倚席,菡萏生寒。薔薇露 濯,荳蔻湯乾。香從何來,來無定源。藻繡叢中,不火而 然。香生弱縷,五色非煙。援衾拂席,銀黃可鑑。動如丸 走,止與輪停。觸鈿函而不轉,環綬笥以如縈。拂綺襦 而緩引,當白澤以流行。左右周旋,芳塵不驚。金燼無 跡,芝印長存。花將銀縷,靨隨金校。麼「鳳低回,蟉龍夭 矯。鈿花爭麗,雀翹分藻。映紅玉之春嬌,共瓊枝之晨 照。晝隔郤寒之簾,夜近綠衣之鳥。寒依熊席,溫隨犀 簟。初辭露竹之幾,旋遲五明之扇。共君合歡之繡被, 藉君象床之羅薦。外惡方以玩世兮,中石心之不轉。 均茵席而莫吾知兮,謂方心其如面。」內仁外義,千載 金言。彌動彌靜,聖哲「所敦。」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 心。」

《木癭爐銘》
明·陳繼儒

編輯

形固可使如槁木乎,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惟我與爾 有是夫。

爐部藝文二

編輯

《古詩》
闕名

編輯

四坐且莫喧,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聯。 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燃其中,青煙颺其間。 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歡。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擬行路難》
宋·鮑照

編輯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斲復萬鏤,上刻「秦女攜手 仙。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幃裡明燭前。外發龍鱗之 丹綵,內含麝芬之紫煙。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歎 終百年。」

《詠博山香爐》
齊·劉繪

編輯

參差鬱佳麗,合沓紛可憐。蔽虧千種樹,出沒萬重山。 上鏤秦王子,駕鶴乘紫煙。下刻盤龍勢,矯首半御連。 傍為伊水麗,芝蓋出巖間。復有漢游女,拾翠弄餘妍。 榮色何雜糅,縟繡更相鮮。麇麚或騰倚,林薄杳芊眠。 掩華終不發,含薰未肯燃。風生玉階樹,露湛曲池蓮。 寒蟲飛夜室,秋雲沒曉天。

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    梁沈約

編輯

範金誠可則,摛思必良工。凝芳自朱燎,先鑄首山銅。 瑰姿信喦崿,奇態實玲瓏。峰嶝互相拒,巖岫杳無窮。 赤松遊其上,斂足御輕鴻。蛟螭盤其下,驤首盼層穹。 嶺側多奇樹,或孤或複叢。巖間有佚女,垂袂似含風。 暈飛若未已,虎視鬱餘雄。登山起重嶂,左右引絲桐。 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如彼崇朝氣,觸石繞華嵩。

香毬           唐元稹

編輯

順俗惟團轉,居中莫動搖。愛君心不側,猶訝火長燒。

別春爐          白居易

編輯

暖閣春初入,溫爐興稍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 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

詠博山香爐        溫庭筠

編輯

博山香重欲成雲,錦段機絲妒鄂君。粉蝶團飛花轉 影,彩鴛雙泳水生紋。青樓二月春將半,碧瓦千家日 未曛。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香鴨            徐夤

編輯

不假陶鎔妙,誰教羽翼全。五金池畔質,百和口中煙。 觜鈍魚難啄,心空火自燃。御香如待爇,須進聖君前。

求劉知錄澄泥香爐     宋鄒浩

編輯

千卷新書三疊琴,清燈炯炯夜沉沉。野人此外無餘 好,只欠澄泥一炷深。

竹茶爐          明王紱

編輯

僧館高閒事事幽。竹編茶具瀹清流。氣蒸陽羨三春 雨,聲帶湘江兩岸秋。玉臼夜敲花雪冷。紫甌晴引碧 雲稠。禪翁託此重開社,若箇知心是趙州。

===竹茶爐           王達===
考證
製作精深亦可觀,日供高士試龍團。輕分淇雨苔猶

綠,細剪湘雲粉未乾。紫筍滿甌吟骨健,清風一榻鬢 絲寒。啜來坐盡梅花月,正是凌秋第幾竿。

題錢世恩井地爐並序   杭淮

編輯

世有「水火爐」 ,便溫酒也。世恩則以銅鑄一大爐,象井地法,分為九區,中貯火,置酒,餘八區置殽品水,周於其下。水盛火熱,冬天可久坐,無寒食。吏曹楊名甫見而奇之,作長句,余亦用韻奉贈。

錢君作爐出新製,赤銅脫冶巧且精。一方周平僅盈 尺,分明井地區畫成。中有鐵斗貯炎火,眼前突兀尤 孤撐。憶昔周王治岐日,分田制祿大小形。此法一定 胥帖耳,豪強不敢為縱橫。後來商鞅事兼併,繼之秦 楚七國爭。干戈擾擾無寧歲,斬伐人命如薪蒸。良法 美意蕩已盡,或有狗盜為雞鳴。公卿不得食田祿,寂 「寥宗廟無鉶羹。至今志士竊歎息,糟粕簡冊空遺馨。 何物之爐實象之,區區豈獨專炮烹。吾知錢君廟堂 理,不事口舌徒為憎。致君澤民默區會,試將心志施 鼎鐺。器物雖小可制大,坐令四海傳風聲。或雲此法 不可復,君臣千載嘗論評。吁嗟尼父告朔意,羊存猶 得識重輕。飛雪朱樓置高宴,賓客回」頭有深情。錦羹 銀鱠不足具,雲芽玉液波濤生。感君下箸恣一飽,慚 愧兼濟難為名。君不見東南民力竭,冬寒菜色生茅 衡。

爐部選句

編輯

梁簡文帝《金錞賦》:「鼓以陽爐,投之陰炭。」

陶弘景《許長史舊館碑銘》「蘭缸列耀,金爐颺熏。」 陳江總《大莊嚴寺碑》「熏爐夜爇,遙來海岸之香。」 《北周庾信刀銘》「風伯吹爐,雨師鍊冶。」

梁簡文帝詩:「且共雕爐暖。」

唐沈佺期詩:「山煙片片引香爐。」

杜甫詩:「匡床竹火爐。」

岑參詩:「溪竹映風爐。」暖屋繡簾紅地爐,

元稹詩:「深爐小火埋。」密宇深房小火爐。

白居易詩:「紅泥罨飯爐。」小閣低窗深地爐,深爐 敲火炙新茶。一瓶秋水一爐香。

《韓愈詩》:「金爐香動螭頭暗。」

《張籍詩》:「掃酒書堂試藥爐。」

《李賀詩》:「金爐細炷通。」玉爐炭火香鼕鼕。

李商隱詩:「荀令香爐可待熏。」漳宮舊樣《博山爐》。 睡鴨香爐換夕熏。丹爐猶用紫泥封。

溫庭筠詩:「熏爐悵望時。」錦薦金爐夢正長。龍爐 勃鬱雙蟠挐。

《薛逢》詩。「香埋菡萏爐。」 趙嘏詩。「祇愛吟詩傍藥爐。」

皮日休詩:「醽醁餘香在翠爐。」茗爐盡日燒松子, 宋呂蒙正詩:「撥盡寒爐一夜灰。」

《蘇轍詩》:「灰冷銅爐香欲滅。」

黃庭堅詩:「熏爐宜小寢。」風爐煮茗臥西湖。

《陸游》詩。「封火試爐紅。」紫藤香起竹根爐。銅爐香 潤覆春衣。五更聽雨擁篝爐。夢回茗碗聊須把, 自掃桐陰置瓦爐。

《林景熙》詩:「柏爐貝葉香猶潤。」

元馬祖常詩:「香處重熏翡翠爐。」

楊維楨詩:「午窗竹雨鳴茶爐。」

明張以寧詩:「寶鴨團爐百和香。」

宋歐陽修詞「日爐風炭,熏蘭麝。」

毛滂詞「鳳繡猶重,鴨爐長暖,屏山翠入江南遠。」 張元幹詞「荼蘼斗帳罷熏爐。」

爐部紀事

編輯

桓譚《新論》:「元帝求方士,漢中送王仲都,時夏大暑,使 曝日坐,又環以十爐,不言熱。」

《古今注》:「漢成帝顧成廟有二真金爐。」

《西京雜記》:「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燕 以五層金博香爐。」

長安巧工丁緩者,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 《房風》,其法後絕,至緩始更為之。為機環轉運四周,而 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又作九層博山香 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漢官》「典職尚書郎,給女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 從入臺中,給使護衣服。」

《集異記》:吳郡吳泰能筮。會稽盧氏失博山香爐,使筮 之,泰曰:「此物質雖為金,其象實山,有樹非林有孔非 泉,閶闔風至,時發青煙,此香爐也。」語其主處,求即得 之。

魏武《上雜物疏》:「御物三十種,有純金香爐一枚,下盤 自副。貴人公主有純銀香爐四枚,皇太子有純銀香爐四枚,西園貴人銅香爐三十枚。」

《東宮舊事》:「皇太子初拜,有銅博山香爐一枚。」

泰元二十二年,皇太子納妃王氏,有銀塗博山連槃 三升,香爐二。

《鄴中記》:「石季龍冬月為複帳,四角安純金銀鑿鏤香 爐。」

《南史庾悅傳》:悅族弟仲文頗通貨賄,或以白文帝,帝 召問尚書右僕射何尚之奏言「劉道錫仲文所舉,就 道錫索嫁女具,乃當百萬數。令史章龍言實,得嫁女 銅鑪四人,舉乃勝。」

《陶弘景傳》。「弘景字通明。初弘景母郝氏。夢天人手執 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

《梁武帝本紀》:天監四年,「有司奏吳令唐傭鑄盤龍火 爐。詔禁錮終身。」

《梁宗室南平王偉傳》:「齊世,青溪宮改為芳林苑,賜偉 為第,立遊客省,寒暑得宜,冬有籠爐,夏設飲扇。」 《梁四公記》:「天監中,扶桑國貢黃絲三百斤,即扶桑蠶 所吐絲也。帝有金爐,重五十斤,係六絲以懸爐,絲有 餘力。」

《瑯嬛記》:「沈約有香爐曰辟塵。」

《南史侯景傳》:景矯詔受禪,景床東邊香爐無故墮地, 景呼東西南北皆謂為「廂。」景曰:「此東廂香爐,那忽下 地?」議者以為湘東軍下之徵。

《瑯嬛記》:「馮小憐有足爐曰辟邪,手爐曰鳧藻,冬天頃 刻不離。」皆以其飾得名。

《南部煙花記》:「隋煬帝每宮中擎香爐在輦前行。」 《朝野僉載》:「洛州昭成佛寺有安樂公主造百寶香爐, 高三尺,開四門,絳橋勾欄花草,飛禽走獸、諸天妓樂, 麒麟鸞鳳、白鶴飛仙,絲來線去,鬼出神入。隱若鈒鏤 真珠、瑪瑙、琉璃、琥珀、玻璃、珊瑚。」請幫助識別此字。《璖琬琰》,一切寶貝, 用錢三萬,府庫之物,盡於是矣。

《古奇器錄》:「內庫中有七寶硯鑪一所,曲盡其巧。每至 冬寒硯凍,置於鑪上,硯冰自消,不勞置火。冬月,元宗 常用之。」

《開元天寶遺事》:「王元寶好賓客,務於華侈,器玩服用 僭於王公。常於寢帳床前,雕矮童二人,捧七寶博山 爐,自暝焚香徹曉。」其驕貴如此。

《唐書儀衛志》:朝日殿上設黼扆躡席,熏爐香案。 《鄭覃傳》:覃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滎陽郡公。帝嘗 謂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爐曰:「此始華好, 用久則晦,不治飾,何由復新?」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責 實。比皆不攝職事,此本於治平無事安逸致然。」帝曰: 「要在謹法度而已。」進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 《雲仙雜記》: 「朱符謂火箸如兩儀,成變化,不可缺一本 明火師在坐曰:『當以玉為之,貴能不熱』。」

《冥祥記》:費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鵲尾香爐置膝前 辟寒。仲廷預為蜀嘉王教授,諸子亦未甚禮,時方凝 寒,王以舊火爐送學院,廷預方獨坐太息,以箸撥灰, 俄灰中得一金火箸,遽求見王,王意其別有所求也, 勉強見之,廷預乃出金箸陳其本末,王曰:「吾家失此 物已十年,吾子得之,還以相示,真有古人之風。」乃厚 贈之,竟以賓介相遇,禮待甚厚,薦授榮州錄事參軍。 《清異錄》:吳越孫總監承佑,富傾霸朝,用千金市得石 綠一塊,天質嵯峨如山,命匠治為博山香爐,峰尖上 作一暗竅出煙,一則聚而且直,穗凌空實美觀視,呼 「不二山。」

李煜偽長秋周氏,居柔儀殿,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蓮」、 「三雲鳳」、折腰、獅子、「小三神」、「卍字金、鳳口嬰玉」、「太古容 華鼎」,凡數十種,金玉為之。

陸游《南唐書宋齊丘傳》:「齊丘好學,工屬文,尤喜縱橫 長短之說,烈祖待以國士,從鎮京口,入定朱瑾之難, 常參祕畫。烈祖為高堂,不設屏障,中置灰爐而不設 火,兩人終日擁爐,畫灰為字,旋即平之。」

《宋史李處耘傳》:「處耘次女,即明德皇后也。子繼隆,真 宗以元舅之尊,恩禮甚篤,嘗命諸王詣第候謁。繼隆 不設湯茗,第假王府從行茶爐烹飲焉。」

《夢溪筆談》:李允則守雄州,北門外民居極多,城中地 窄,欲展北城,而以遼人通好,恐其生事。門外舊有東 嶽行宮,允則以銀為大香爐,陳於廟中,故不設備。一 日,銀爐為盜所攘,乃大出募賞,所在張牓,捕賊甚急。 久之不獲,遂聲言「廟中屢遭寇,課夫築牆圍之,其實 展北城也。不踰旬而就,虜人亦不怪之,今雄州北關」 城是也。

《東軒筆錄》:張詠知益州,一日有術士上謁,自言能鍛 汞為白金。張曰:「若能以火鍛百兩乎?」術士曰:「能之。」張 即市汞百兩,俾煆一火而成,不耗銖兩。張嘆曰:「若之 術至矣!然此物不可用於私家。」立命工鍛為一大火 爐,鑿其腹曰:「充大慈寺殿上公用。」尋送寺中,以酒榼 遺術者而謝絕之,人伏其不欺也。

《談圃》子由嘗為黃白術,先治一室甚密,中置大爐,將 舉火,見一大貓據爐而溺,須臾不見。子由以為神仙之術,天使濟貧乏,待其人然後傳予,非其人,遂不復 講。

《明道雜志》:高郵崔伯易龍圖嘗為余言:「任兵部員外 郎時,一日下直出省,其直舍有火爐,盡去火,以大鐵 罩覆之。明早入省,去鐵罩,則灰上有一名字,舍中不 得人。崔已怪之,遂復罩爐,乃祝之曰:『若果有所告,來 日當別有字。來早去罩視之,有一表字』。崔了不解。至 後不數日,遷禮部郎中。初視事,吏持一印來曰:『此名 表郎印也』。」蓋禮部掌撰賀慰諸表,後署所司郎官名, 故有此印。伯易以為神告。

《清波雜志》:「靖康亂後,汴河中多得金寶。有獲金燎爐 者,以尚方物,人間不敢留,復歸官府。」

《卻掃編》:翟公巽嘗作大銅香爐,施毗陵天寧寺塔下, 銘其上曰:「公巽父作爐,燎熏覺皇。」

《墨莊漫錄》:「壽春村農晚耕於野,每見青雀五枚翔集 桑上,毛羽紺翠,天明即見,心頗異之。一日偶拈石擊 之,正中其一,隕地,視之乃青銅雀,已折矣。因於其下 斸之,不數尺得銅香爐,蓋上一雀,四足,闕其一矣。後 為方會給事家所得。」

姑蘇士人家有玉蟾蜍一枚,皤腹中空。每焚香置爐 邊,煙盡歸腹中。久之,冉冉復自蟾口噴出,亦異物也。 《宋史儀衛志》:「女冠二人,紫衣,執香爐香盤,分左右,以 次導引。」

《元史·輿服志》:「香毬,制以銀為座,上插蓮花爐,爐上罩 以圓毬,鏤絪縕旋轉文於上,黃金塗之。」

《輟耕錄》:「至元庚寅冬,江浙行省官立相哥沙不丁輩 德政碑,穹窿莫比。畢工之日,是夜省堂中火爐鳴,直 至昧爽方休。嗣是夜以為常。越明年春,相哥敗,諸公 俱罹奇禍。豈非事有先兆與?」

機警開濟館某尚書家,上郊祀索白圍爐三百,尚書 窘迫莫應,濟教截矮桌腳,鑿圓孔,白紙糊之,取鐵鍋 為爐,如數進。上喜詰之,舉濟。

《革除遺事》:「靖難師起時,王嘗病瘧,暑中四圍皆著火 爐,猶自言寒。」

《瑣綴錄》:「天順八年始開經筵,歲以二八月中旬始,四 十月下旬止。先期於文華殿設金鶴香爐於寶座之 南,左右各一。」

《大明集禮》:「明以黃金為圓鑪,大口、細頸、巨腹,三足,飾 以鈒花。有蓋,為蹲龍形二,飛鳳為耳。」

《無錫縣志》:「洪武壬午春,友石公以病目寓惠山之聽 松庵,其友潘克誠氏往觀之,有竹工自湖州至主庵 僧性海與二子以古制命為茶爐,友石有詩詠之,一 時諸名流繼作成卷。永樂初,性海之虎丘留以為克 誠別,蓋在潘氏六十餘年。成化間,楊謨孟賢見而愛 之,撫玩不已。潘之孫某慨然曰:『此豈珍於昌黎之畫 而吾獨不能歸,好事者哉』。」乃以畀孟賢。孟賢卒之三 年,中齋秦公以知府報政還自武昌,遂為僧,譔《疏語》 告之。孟賢之兄孟敬取而歸焉。正德戊寅三月朢後 四日,二泉山人寶書於容春精舍。

爐部雜錄

編輯

《莊子·大宗師》篇:「今一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惡 乎往而不可哉!」

賈誼《鵩鳥賦》:「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 物為銅。」

《論衡逢遇》篇:「推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 冬奏扇。」

李德裕《黃冶賦》:「堯舜之化,大道為爐,中和為冶,聲教 為橐,文明為火。」

《資暇錄》:「風爐子」,以周繞通風也。一說形像名「烽爐子」, 理亦近焉。

《五色線》:皮日休詩云:「鵲尾金爐一世焚。」注云:「陶貞白 有金雀尾香爐。」

《補筆談》:「銅香爐鏤其底,先實火於爐中,乃以灰覆其 上,火盛則難滅而持久。又防爐熱灼席,則為槃薦水 以漸其趾,且以承火灺之墜。」

《老學庵筆記》: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蓋香獸也。故 晏公《冬宴詩》云:「狻猊對立香煙度,鸑鷟交飛組繡明。」 今寶玉、大弓之盜未得,而奉使至邊庭率見之,真卿 大夫之辱也。

《洞天清錄》:「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 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 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毬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 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 香爐之制始於此,亦有偽者,當以物色辨之。」

《雲煙過眼錄》:「焦達卿所藏一玉爐,經火不甚佳,然皆 龍紋,是思陵中物《茶解》:「茶爐或瓦或竹,大小與湯銚稱。」

《改過齋雜記》:「宣德年鑄薰爐,海內所珍,今多贗物,真 者百之一耳。市者一爐索數十金,卒難得其佳者。慈 壽寺西有元福宮,文昌祠前鑄一驢,傳是宣德年所 造。遊人以手摩挲,銅質呈露,其色甚瑩。驗驢之質,亦 可辨薰爐之真贗矣。」

遵生《八箋》:「古銅以褐色為上,水銀黑漆鼎彝為次,青 綠者又次之。宣廟喜倣褐色,故宣銅此色為多。宣銅 小者,如百摺彝爐、乳爐,雨雪點金片,貼鑄戟耳彝爐, 石榴足者更佳,赤金霞片。小元鼎爐,象頭鬲爐,五供 養,細腰橐盤、滲金雙螭箸架、香合匙缾、蟠螭鎮紙,種 種皆精。大如鼎爐,甪端獸爐,方耳壺商從尊,精美可」 翫。其底識文用匾方印子,陽鑄「大明宣德年製」,真書 字畫完整,印地光滑,蠟色可愛。他如「判官耳」、雞腿腳、 扁爐、翻環六稜、回鑄滲金番字花瓶、四方、直腳爐、翻 環元缾,蓋鑿錢文。漏空桶爐,皆下品也。蓋宣鑄多用 蠟茶、滲金二色,蠟茶以水銀浸擦入肉,薰洗為之。滲 金以金鑠為泥,數四塗抹,火炙成赤,所費不貲。非民 間可能彷彿也。

《妮古錄》:「宣廟時磁器及蟋蟀澄泥盆最為精絕。兩宮 火藏金流入銅中,鎔而為爐,故後世偽造者迥不能 及。」

爐部外編

編輯

《異苑》:「晉義熙中,龐猗為宜都太守。御人牧馬於野,見 一銅爐,上燄帶鎖而行,持歸以呈猗,遂檻盛逸下荊 州。至都北,忽風雨,有叫聲火光燭天,徑來趨船,失爐 所在。」

《續元怪錄》:杜子春,周隋間人,少落拓不事生產,方冬 徒行長安中,不知所往。有一老人與錢三百萬,一二 年間稍稍盡,復與錢一千萬,不一二年間,貧過舊日, 復與三千萬。老人曰:「子來歲中元,見我於老君雙檜 下。」及期而往,老人遂與登華山雲臺峰,見一處室屋 嚴潔非常人,居有正堂,中有藥爐,高九尺餘,紫焰光 發,灼煥窗戶。玉女九人環爐而立,青龍白虎分據前 後。老人者不復俗衣,乃黃冠縫帔士也。戒曰:「萬苦皆 非真實,但當不動不語,終無所苦,當一心念吾所言。」 言訖,道士適去。有一人稱大將軍,親衛數百人,直入 堂前,逼問姓名,不應。將軍者拗怒而去。俄而,猛虎、毒 龍、狻猊,獅子、蝮蠍萬計,哮吼挐攫。子「春神色不動,有 頃而散。既而大雨滂澍,雷電晦暝。須臾,庭際水深丈 餘,波及坐下,子春端坐不顧。未頃而將軍者復來,引 牛頭獄卒將大鑊湯置子春前,叉置鑊中,又不應。因 執其妻來,令取剉碓。」請幫助識別此字。之,竟不之顧。將軍曰:「此賊妖 術已成」,敕斬之。斬訖,魂魄被領見閻羅王。於是碓擣 磑磨,火坑鑊湯,刀山劍樹之苦,無不備嘗。然心念道 士之言,亦似可忍。王曰:「此人陰賊,不合作男配生宋 州單父縣丞王家。」生而多病,痛苦不齊,終不失聲。俄 而長大為啞女。有進士盧珪者,求為妻,數年生一男。 盧抱兒與之言,不應。多方引之,終無辭。盧大怒曰:「吾 安用其子?」撲於石上,血濺數步。子春愛生於心,忽忘 其約,不覺失聲曰:「噫!噫。」聲未息,身坐故處,道士者亦 在其前。初五更矣,見紫焰穿屋上,大火起四合,屋室 俱焚。道士因提其髮,投水甕中。未頃火息,道士遙指 路使歸。子春強登基觀焉,其爐已壞。

《玉堂閒話》:「真陽觀者,即許真君弟子曾真人得道之 所。其常住有莊田,頗為邑民侵據。唐僖宗朝,南平王 鍾傳據江西八州之地時,觀內因修元齋,忽有一香 爐自天而下,其爐高三尺,下有一盤,盤內出蓮花一 枝,花有十二葉,葉間隱出一物,即十二屬也。爐頂上 有一仙人,戴遠遊之冠,著雲霞之衣,相儀端妙,左手」 搘頤,右手垂膝,坐一小磐石,石上有花竹流水松檜 之狀,雕刊奇怪,非人工所及也。其初降時,凡有邑民 侵據本觀莊田,即飛於田所,放大光明。邑民驚懼,即 以其田還觀,莫敢逗留。南平王聞其靈異,遣使取爐 至江西供養。忽一夕失爐,尋之卻至舊觀,道俗目之 為「瑞爐。」故丞相樂安公孫偓南遷,路經此觀,留題末 句云:「好是步虛明月夜,瑞爐飛下醮壇前。」其瑞爐比 如金色,輕重不定,尋常舉之,只可及六七斤。曾有一 盜者竊之,雖數人亦不能舉,至今猶在本觀,而不能 復飛矣。

《稽神錄》:「信州刺史周本入覲揚都,舍於邸第,遇私諱 日,獨宿外齋,張燈而寐,未熟,聞空中有聲,劃然,視之, 見火爐冉冉而上,直抵於屋,良久乃下,飛灰勃然。明 日滿室浮埃覆物,亦無他怪。」

《龍泉縣志》:「金香爐在白雲巖五顯帝廟後,石崖空中。

相傳宋徽宗避難龍泉而立寨此巖,置香爐於崖上
考證
爐忽縮入空中,捫之則存,視之則亡。後人因立祠以

祀五帝。其神甚靈異,祈晴禱雨,咸有奇應。而金爐時 或全露,惟廟祝見焉。」

唾壺部彙考

編輯

古器評

編輯

《漢唾壺》

編輯

唾壺不聞於前古,獨《世說》載「王敦每酒後輒詠魏武 帝樂府,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而此乃漢器也。豈 晉以前已嘗有之,但湮沒無傳耶?

元史

編輯

《輿服志》

編輯

唾壺,制以銀,寬緣,虛腹,有蓋,黃金塗之。

唾壺部藝文一

編輯

《冬至進銀器唾壺等狀》
唐·令狐楚

編輯

右件銀物等,非有可觀,甚無所直,以其方圓,不礙斟 挹酒漿,潔白自持,宜承咳唾。敢因長日,願獻上天。干 冒宸嚴,無任戰越。

唾壺部藝文二

編輯

詠唾壺          陳後主

編輯

「蘊僊此還異,掌漏翻非役。」侍臣乃執捧,良賓乃投擲。

唾壺部紀事

編輯

《壟上記》:「廣川王發魏襄王塚,得玉唾壺一枚。」

魏武帝《上雜物疏》:「御用雜物有純金唾壺一枚,漆圓 油唾壺四枚,貴人有純銀參帶唾壺十三枚。」

《拾遺記》:「魏文帝納薛靈芸,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 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即如紅色。及 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吳主潘夫人》。帝嘗與夫人遊昭宣之臺,恣意幸適,既 盡酣醉,唾於玉壺中,使侍婢寫於臺下。

《山西通志》:「太康四年,林邑王獻紫水精唾壺一口,白 水精唾壺二口。」

《晉書王敦傳》:「敦專任閫外,手控彊兵,群從貴顯,威權 莫貳,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遂引 劉隗刁協等以為心膂,敦益不能平,於是嫌隙始搆 矣。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 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 缺。

《東宮舊事》:「太子納妃,有漆書銀帶唾壺一。」

《南史謝弘微傳》:弘微曾孫舉,與兄覽齊名。邵陵王綸 於婁湖立園,廣讌,酒後好聚眾賓冠,手自裂破,投之 唾壺,皆莫敢言。舉嘗預宴,王欲取舉幘,舉正色曰:「裂 冠毀冕,下官弗敢聞命。」拂衣而退。王屢詔不返,甚有 慚色。

《魏書》徒何段就《六眷傳》:六眷本出於遼西,其伯祖日 六眷因亂被賣為漁陽烏丸太庫辱官家奴。諸大人 集會幽州,皆持唾壺,唯庫辱官獨無,乃唾日六眷口 中,日六眷因咽之,西向拜天曰:「願使主君之智慧祿 相盡移入我腹中。」

《唐書李石傳》:「張元昌為左街副史,而用金唾壺,比坐 事誅之。」

陸游《南唐書王會傳》:「會,廬州廬江人,本名安,少事吳 武王。王嘗臨戰,升高冢望敵,安捧唾壺侍側,左右皆 注目前視。忽有卒持槊徑趨,王莫能禦者。會置壺於 地,引弓射之,一發而殪,徐納弓弢中,復捧壺立,色不 變。王喜,撫其背曰:『汝器度如此,他日必富貴』。積功至 袁州刺史。」

《歸田錄》:「仁宗聖性恭儉,至和二年春,不豫。兩府大臣 日至寢閣問聖體,見上器服簡質,用素漆唾壺盂子、 素磁盞進藥。御榻上衾褥皆黃絁,色已故暗,宮人遽 取新衾覆其上,亦黃絁也。然外人無知者,惟兩府侍 疾,因見之耳。」

《曲洧舊聞》:曾明仲治郡,善用耳目,於跡盜尢有法。潞 公過鄭,失金唾壺,明仲見公於驛中。公言其事,明仲 呼孔目附耳囑付之。既去,不食頃,已擒偷唾壺人來 矣。潞公歸朝,大稱賞之《宋史韋賢妃傳》:「妃性節儉,有司進金唾壺,易令用塗 金。」

《法顯記》:「月支國有佛唾壺,白色,似佛缽。」

《明外史姚廣孝傳》:「廣孝留輔太子於南京,永樂十六 年入覲,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慶壽寺,命 從者曰:『天子且至』。頃之,車駕臨幸,語甚歡,賜以金唾 壺。」

唾壺部外編

編輯

《洞冥記》:「有一女人愛悅於帝,名曰巨靈。帝傍有青珉 唾壺,巨靈乍出入其中,或戲笑帝前。東方朔望見巨 靈,乃目之,巨靈因而飛去,化成青雀。」

《續齊諧記》:「武昌小吏吳龕,渡水得五色石,夜化為女 子,稱是龕婦。至家見婦翁被白羅袍,隱漆幾,銅唾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