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三十六卷目錄
養士部彙考
遼〈道宗清寧一則〉
宋〈仁宗天聖一則 慶曆一則 康定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一則 高宗紹興二
則〉
金〈章宗泰和一則 宣宗興定二則〉
元〈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六則 成宗大德二則 寧宗至順一則〉
明〈太祖洪武四則 成祖永樂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皇清〈順治六則 康熙一則〉
養士部總論
易經〈大畜卦 頤卦 鼎卦〉
書經〈說命下〉
朱子語類〈論養士〉
性理會通〈人才〉
養士部藝文一
上王長安書 宋蘇洵
論養士 蘇軾
湖學田記 顧臨
論養賢 羅從彥
建寧府崇安縣學田記 朱熹
貢士莊記 程森
養賢堂記 明周序
奉詔育材賦 李東陽
唐山縣創立學田記 鄭宗周
永定新置學田記 黃益純
甌寧縣儒學官租記 李默
連城縣學田記 陳雲章
太倉州顧公學田記 張佳引
淳安儒學置田記 徐楚
黃梅縣學田記 陳文
同安縣創建學租記 王佐
唐縣創置學田記 王汝揚
創學倉復學田記 楊慎家
儀真縣學田記 許穀
海澄縣姚侯置學田記略 柯挺
浦城縣學田記 張鵬
漳浦修學宮置義田碑記 陳汝咸
連城後學田記 林尚義
從化學租記 張守讓
同安學田記 蔡復一
吳縣學田記 申時行
吳縣修學置田記 前人
義創學田記 朱欽相
番禺縣養士田記 袁昌奏
懷寧縣學田記 佘光裕
澤州儒學設立學田記 王霦
選舉典第三十六卷
養士部彙考
編輯遼
編輯道宗清寧元年詔設學養士
編輯按《遼史道宗本紀》: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丑,即皇帝 位。辛丑,改元清寧。十二月戊戌,詔設學養士。」
宋
編輯仁宗天聖元年賜兗州學田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仁宗即位,初賜 兗州學田。」
慶曆三年賜國子監田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慶曆三年十月壬 寅。以玉清宮田二十二頃。賜監
康定元年給監學廩田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康定元年,判監葉 清臣請給田五十頃為學廩。
神宗熙寧四年三月庚寅詔給諸路學田十二月辛亥詔增賜國子監錢四千緡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熙寧四年,詔置京東西、河東北、陝西五 路學,州給田十頃為學糧。」
熙寧八年,賜蕃學田及緡錢。
按《宋史神宗本紀》:「八年三月,鮮于師中乞置蕃學,教 蕃酋子弟,賜田十頃,歲給錢千緡。」
元豐三年四月辛酉增國子監歲賜錢六千緡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高宗紹興十九年十二月己未詔太學生之獨居者====免役。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二十一年,撥僧產贍學。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二十一年。大 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贍學田土多為勢家侵佃。望令 提舉學事官覺察。」上謂大臣曰:「既不度僧。常住多有 絕產。其併撥以贍學。」既而戶部請令提舉司置籍拘 管。其無敕額庵院。一體行。
金
編輯章宗泰和元年更定贍學養士法
編輯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元年九月戊申,更定贍學養 士法。生員給民佃官田,人六十畝,歲支粟三十石;國 子生人百八畝,歲給以所入,官為掌其數。」
宣宗興定元年尚書省請罷學生廩給不許
編輯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元年二月「壬戌,尚書省以軍 儲不繼,請罷州府學生廩給。上曰,自古文武並用,向 在中都設學養士,猶未嘗廢,況今日乎!其令仍舊給 之。」
興定五年,給學生地畝。
按《金史宣宗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五年上賜進士 斡勒業德等二十八人及第。上覽程文。怪其數少。以 問宰臣。對曰:「大定製,隨處設學。諸謀克貢三人或二 人為生員。贍以錢米。至泰和中人例授地六十畝。所 給既優。故學者多。今京師雖存府學。而月給通寶五 十貫而已。若於諸路總管府及有軍戶處置學養之。 庶可加益。京師府學已設六十人,乞更增四十人。中 京、亳州、京兆府,並置學官於總府,以謀克內不隸軍 籍者為學生,人畀地四十畝。漢學生在京者亦乞同 此。餘州府仍舊制。」上從之。
元
編輯世祖中統二年設館養士
編輯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秋七月癸亥,初立翰林 國史院。王鶚言,唐太宗置弘文館,宋太宗設內外學 士院,今宜除拜學士院官,作養人才。乞以右丞相史 天澤監修國史,左丞相耶律鑄、平章政事王文統監 修遼、金史。從之。」
至元元年敕給俸贍士
編輯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二月辛亥,敕選儒士編 修國史,譯寫經書,起館舍,給俸以贍之。」
至元十三年,敕免儒戶徭役。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三年三月戊寅,敕諸路儒戶通 文學者三千八百九十,並免其徭役。」
至元二十二年,議優學者。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二年五月戊子,雲南行省臣 脫帖木兒言,定俸祿,教農桑,優學者,卹死事十餘事, 命中書省議其可者行之。」
至元二十三年,詔復給江南諸路學田。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二月。江南諸路學田。昔 皆隸官。詔復給本學。以便教養按《選舉志》。二十三 年二月。帝御德興府行宮。詔江南學校。舊有學田。復 給之以養士。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三年二月,設江南各道儒學提 舉司。帝御德興府行宮,詔江南學校舊有學田,復給 之以養士。初,浙江行省理算錢穀甚急,鬻所在學田, 輸其直於官。利用監臣撤里見之,謂曰:「學有田,以供 祭祀,育賢才,安可鬻耶?」遂奏罷之。
至元二十五年。詔免儒戶雜徭。兼令鉤考學田給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冬十月己卯。詔免儒戶 雜徭。尚書省臣請令集賢院諸司分道鉤考江南郡 學田所入羨餘。貯之集賢院。以給多才藝者。從之。 至元二十九年。詔以學田廩士。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正月甲辰,詔江南州縣 學田,其歲入聽其自掌,春秋釋奠外,以廩師生及士 之無告者。貢士莊田,則令覈數入官。」
成宗大德二年詔廉訪司作成人材
編輯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二月乙酉,詔廉訪司作成人 材,以備選舉。按《崔彧傳》:二年加榮祿大夫,平章政 事,尋與御史大夫禿赤奏,世祖聖訓,「凡在籍儒人,皆 復其家。今歲月滋久,老者已矣,少者不學,宜遵先制, 俾廉訪司常加勉勵。」成宗深然之,命彧與不忽木、阿 里渾撒里同翰林集賢議,特降詔條,使作成人材,以 備「選舉。」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詔「蠲儒戶差役。」
按《元史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即皇帝位 於上都,大赦天下,詔蠲儒戶差役。」
寧宗至順四年順帝即位詔免儒人役
編輯按《元史順帝本紀》:「至順四年六月初八日,即皇帝位。 九月庚申,詔免儒人役。」
明
編輯太祖洪武 年詔給生員廩膳仍免差徭二丁
編輯按《明會典》:「洪武初,令在京府學生員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日給廩膳,聽於 民間選補,仍免其家差徭二丁。」又按《會典》:「洪武初, 令師生廩食,月米六斗。後復令日給米一升,魚肉鹽 醯之類,皆官給之。」
洪武十五年四月,賜「學糧,增師生廩膳。」
按《大政記》云云。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十五年,命凡 監生正妻月支米六斗。凡監生有家人者,三月至十 月日支米二升二合六勺,十一月至二月日支米一 升九合二勺。監生俱給冬夏衣,工部製衣被。」
洪武二十一年,賜「國子生鈔。」
按《明寶訓》:「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命禮部給賜 國子生鈔。北平、陝西、山西、山東、廣東、廣西、四川、福建 之人,在監三年以上者,人五錠,二年人二錠,俾製冬 衣。」復命工部於國子監前造別室一區,凡百餘間,具 竈釜床榻,以處諸生之有疾者,令膳夫二十人給役。 侍臣進曰:「陛下作興學校,推心憫下,無所不至,從古」 未有。太祖曰:「諸生去鄉土,離親戚,遠來務學,日久衣 必敝。或有疾無人具湯藥,朝廷作養之,必使之得所, 然後可必其成材。蓋天生人材,皆為世用。人君育材, 當有其實。惟能有以作養之,則未有不成材者也。」 洪武二十三年,免生員隸軍籍者補伍。
按《大政紀》: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詔免潮州府學生員 陳質補伍。陳質言,「父戍大寧已死,今有司取其補伍。 自念從幼,荷國教育,願賜卒業。」上謂兵部尚書沈溍 曰:「國家得一卒易,得一才難。此生既有志於學,可削 其兵籍,遣歸進學。溍對曰:『此生學未見成效,若遂削 其兵籍,則缺軍伍』。」上曰:「人材必養之於未用之先,而」 用之於既成之後,事有輕重,難拘一律。苟軍士缺伍, 不過失一力士耳。若獎成一賢才,以資任用,其繫豈 不重乎?
成祖永樂十四年賜琉球監生夏衣
編輯按《大政紀》:「永樂十四年六月己丑,賜琉球、雲南國子 生百一十九人夏衣。」
憲宗成化元年增畿輔生員廩米
編輯按《名山藏》,「成化元年九月,增京畿府州縣儒學生員 廩米。」
《皇清》
編輯
順治二年
編輯《大清會典》:「凡教習,順治二年,令酌定京省生員為八。」
旗子弟伴讀,每名月給米二斛,以資贍養。三年之內,果教習子弟有成,該監咨吏部考用。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考取儒生。順治九
年題准,漢軍考取廩膳生員二十名,增廣生員二十名,不論旗分,聽學院考取,並歸順天府學,照例每歲出貢二名。其漢軍廩生俱有圈撥地畝,不給廩餼 。凡社學,順治九年題准每鄉置社學一區,擇其文義通曉,行誼謹厚者,補充社師,免其差役,量給廩優贍。提學按臨日造姓名冊申報查考 。凡學規,順治九年定一、府、州縣提調官宜嚴束生徒,按季考校。凡學內殿堂、齋房等屋損壞,即辦料量工修理。其齋夫、膳夫、學糧、學田等項,俱以時撥給,不許遲誤剋減。生員之家,照例優免。除干謁瀆擾外,俱宜以禮相待,勿得橫肆凌侮。至於非禮諂諛,嚴行禁斥 。順治九年定一、名宦、鄉賢、孝子、節婦及鄉飲賓僎,皆係大典,風教所關。今後提學官遇有呈請,務須覈實確據,非年久論定者不得舉鄉賢、名宦,非始終無議者不得舉節婦、孝子,非鄉里推服者不得舉鄉飲、賓僎。如有受人請求妄舉者,師生人等即以行止有虧論,其從前冒濫混雜者徑自查革。
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年題准生員犯小事者,府州縣行」
教官責懲犯大事者,申學臣黜革,然後定罪。如地方官擅責生員,該學臣糾參。
順治十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二年,
諭「各學生員,令提學御史、提學道嚴飭府、州縣衛各」
學教官月加課程,不得曠廢;亦不得假借督課,凌虐諸生。其歲考、科考、場中,原卷解部稽察,不許換卷謄改。仍將各學廩增附名數,細查在學若干、黜退若干,照數冊報。出示各該府、州、縣、衛張掛。俾通知的確姓名,然後優免丁糧。
順治十五年
《大清會典》。凡土司入學。順治十五年題准、土官子弟
有向化願學者,令立學一所,行地方官取文理明通者一人,充為教讀,訓督猺童。其猺童中有稍通文理者,聽土官具申本縣,轉申提學道收試入學,以示鼓舞入學數目,提學道憑文酌定。其教讀每年給糧銀八兩,燈油紙筆銀二十四。
兩地方官動用錢糧支給。
順治十六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六年
諭《士習不端、結社訂盟、把持衙門關說公事相煽成》
風。著嚴行禁止。已後有犯者,該學臣即行黜革參奏。學臣徇隱事發一體治罪。
康熙九年
編輯《大清會典》。「康熙九年題准生員關係取士大典」,若有
司照民例撲責非
朝廷恤士之意。今後如果有欠糧重情,地方官先
報學院學道。俟黜革後,治以應得之罪。若詞訟小事應責治者,發該學官懲責。
養士部總論
編輯《易經》。
《大畜卦》
編輯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程傳〉學術道德,充積於內,乃所畜之大也。人之蘊畜,宜得正道,故云「利貞。」道德充積於內,宜在上位,以享天祿。施為於天下,則不獨一身之吉,天下之吉也。若窮居而自食於家道之否也,故不家食則吉。所畜既大,宜施之於時,濟天下之艱險,乃《大畜》之用也,故「利涉大川。」〈大全〉建安丘氏曰:「不家食,吉」,言賢者當與之共天位,享天祿,食於朝而不食於家,則吉也。然有所畜者必有所用,有所養者必有所施,賢人又當出而濟天下之艱險,以究《大畜》之才,故曰「利涉大川。」
《彖》曰:「不家食,吉」,養賢也。
〈本義〉亦取「尚賢」之象。
《頤卦》
編輯
《彖》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 哉。
〈程傳〉聖人養賢才,與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祿,俾施澤於天下,養賢以及萬民也,養賢所以養萬民也。〈紫巖〉〈易傳〉《頤》以養民為大,天地無為,其養萬物也,付之六子。聖人儲精神一堂之上,而天下均被其養,蓋得夫養賢之道。賢養而道德益充,政治益盛,天下四海之大,莫不均被其澤。然聖人養賢,蓋將正己,而又有以正天下,不特使之家給人足而已,方將以中養不中,以才養不才,禮義之化,洋洋宇宙,養賢及民,其道甚大。
《鼎卦》
編輯
《彖》曰:「鼎,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
〈本義〉養賢則饔飧牢禮當極其盛,故曰「大亨。」〈紫巖易傳〉《鼎》,天下大器也,虛器也,扶持綱紀之在人。聖人治天下,不自恃其明,用眾才為明,曰:「以木巽火,賢才用」而吾明德以著,教化以行,亨飪之功於是成矣。陽實為飪,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亨飪之見於事者也。夫人才並用,治道聿興,上可當天心,下可育人物,其效顧不博大哉!必曰「大亨」,治大成也。
書經
編輯《說命下》
編輯
惟後非賢不乂,惟賢非後不食。
〈傳〉言君須賢治,賢須君食。
朱子語類
編輯《論養士》
編輯
或問:「古者庶人子弟入學者,亦皆有以養之否?」答曰: 「不然。古者教士,其比閭之學,則鄉老坐於門而察其 出入。其來學也有時,既受學,則退而習於其家。及其 升而上也,則亦有時,春夏耕耘,餘時肄業,未聞上之 人復有以養之也。夫既給之以百畝之地矣,又給之 以學糧,亦安得許多糧以及之耶?《周禮》自有士田可」 考。
性理會通
編輯《人才》
編輯
程子曰:「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為急務。人才不足, 雖有良法,無與行之矣。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稟質 之不美,患夫師學之不明也。師學不明,雖有美質,無 由成之矣。」
「作新人才難,變化人才易。」今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 豈肯甘為小人?在君相變化如何爾。若宰相用之為 君子,孰不為君子。
才高者多過,過則一出焉,一入焉。才低者多不及,不 及者殆且弛矣。
元城劉氏曰:「所謂長養成就人才,非如今學校之類也,但於人才愛惜保全之爾。譬如富家養山林,不旦 旦伐之,乃可為棟梁之具;若非理摧折之,及至造屋, 無材可用也。是愛惜人才,乃人主自為社稷計耳。」 龜山楊氏曰:「當先王之盛,禮義之澤漸摩浸灌,天下 亹亹向風,承德敦厚而成俗。於斯時也,士游乎校庠 術」序之間,攬《六藝》之英華,而充飫乎道德之實,凡耳 目之所見聞者,皆足以迪己而勵行,優游自得,不見 異物而遷焉,此三代之士所以彬彬多全德也。陵夷 至於戰國,暴君污吏,各逞其私慾,磨牙搖毒相吞噬 者,天下相環也。機會之變,間不容髮。故從人合之以 效其謀,衡人離之以攻其後,掉三寸之舌,鬥天下之 諸侯,斂為己功,由是靡靡日入於亂也。漢興,襲秦遺 俗,而高皇帝起於布衣戶伍之中,一呼而有天下,慢 而侮人,尤不喜儒士,故一時貪利頑頓無恥者多歸 之。雖秉國鈞衡,為一代宗臣者,猶且囚拘縲絏而不 知去,況其餘人乎!光武中興,尤旌節義之士,而依違 附逆之臣多見戮辱,故宏儒遠智,累行高舉,激揚風 流者,方軌而出。及其衰也,懷濟時之志,則以觸權而 嬰禍;謝事丘壑,則以黨錮而陷刑。雖輿敗輹脫,猶不 忍改轍,一犯清議,則蹈鼎伏鑕而不悔。東漢之社稷, 僅如垂髮而不絕者,亦眾君子之力也。東晉之興,士 懲前軌,皆遺世絕俗,視天下治亂,恝然如秦人視越 人之肥瘠也,而晉從而亡。此氣俗之不同,然亦興衰 治亂之所繫也。故戰國之士務奇謀而不徇正道,西 漢之士喜功名而不務奇節,東漢之士貴節義而不 通時變,東晉之士樂恬曠而不孚實用,是皆為世變 所移而昧乎中行者也。惟古之聖賢則不然,不以世 治而堅其操,世亂而改其度,雖變故日更,而吾之所 守自若也。
「周之士也貴,秦之士也賤。」周之士,非獨上之人貴之 也,士亦知自貴焉;秦之士,非獨上之人賤之也,士亦 輕且賤焉。自秦而來,迄於今千有餘歲,士之知自貴 者何其少,而輕且賤者何多耶?蓋古之士,雖一介之 賤,廁於編戶齊民之間,短褐不完,含叔飲水,裕然有 餘,而不知王公之為尊,與夫膏粱文繡之為美也。三 「公之位,非其道也,有弗屑焉;萬金之餽,非其義也,有 弗受焉。」夫如是,上之人雖欲挾貴自尊,以輕天下之 士,其可得乎?後世之士,顛冥利慾,而不知有貴於己 者,故守道循理之士,薄而偷合苟得之行,多伺候公 侯之門,奔走形勢之途,脅肩諂笑,以取容悅,其自處 如是,而欲人貴之,其可得乎?故愚竊謂士之貴賤。雖 視世盛衰,然其所以貴賤者。皆其自取也。
《朱子》曰:「世間有才底人,若能損那有餘,勉其不足時 節,卻做得事,卻出來擔當得事,與那小廉曲謹底不 同。」
東萊呂氏曰:「不離莘野而割烹之鼎已調,不離傅巖 而濟川之舟已具,不離磻溪而《牧野》之陣已成。彼為 伊、傅、太公者,曷嘗徒勞州縣,屈首簿書,然後知之哉? 殊不知有非常之才,而後有非常之舉也。」
魯齋許氏曰:「大聖大賢,本末具舉,極其規模之大,盡 其節目之詳,先勤小物,而後盡於大事。降此一等,亦 豪傑之士。然舉其大則遺其細,盡其小則惛於大。材 具稍大,便不謹細行,所以有『材大便疏』之語。謹於細 小者多不識大體,不能謀大事,用人者宜知之。後世 功名之士,到禮樂制度便進不去,蓋到此稍細密,亦」 精力有所不及,故須別用一般人物。
《傳記》中人才傑然可觀,以道理觀之,只是偏才。聖人 則圓融渾全,百理皆具。古今人才多是血氣用事,故 多偏。聖人純是德性用事,只明「明德」,便自能圓成不 偏。
養士部藝文一
編輯《上王長安書》宋·蘇洵
編輯
「天下無事,天子甚尊,公卿甚貴,士甚賤。從士而逆數 之至於天子,其積也甚厚,其為變也甚難。是故天子 之尊至於不可指,而士之卑至於可殺。」嗚呼!見其安 而不見其危,如此而已矣。衛懿公之死,非無其人也, 以鶴辭而不與戰也。方其未敗也,天下之士望其為 鶴而不可得也;及其敗也,思以千乘之國與匹夫共 之而不可得也。人知其卒之至於如此,則天子之尊 可以慄慄於上,而士之卑可以肆志於下,又焉敢以 勢言哉?故夫士之貴賤,其勢在天子;天子之存亡,其 權在士。世衰道喪,天下之士學之不明,持之不堅,於 是始以天子存亡之權,下而就一匹夫貴賤之勢。甚 矣夫,天下之惑也。持千金之璧以易一瓦缶,幾何其 不舉而棄諸溝也。古之君子,其道相為徒,其徒相為 用。故一夫不用乎此,則天下之士相率而去之。使夫 上之人有失天下士之憂,而後有失一士之懼。今之 君子,幸其徒之不用,以苟容其身,故其治也輕用之而其終也亦輕去之。嗚呼!其亦何便於此也?當今之 世,非有賢公卿不能「振其前,非有賢士不能奮其後。 洵從蜀來,明日將至長安,見明公而東。伏惟讀其書 而察其心,以輕重其禮,幸甚幸甚!」
《論養士》蘇軾
編輯
春秋之末至於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自謀夫說 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 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何可勝數! 越王勾踐有君子六千人,魏無忌、齊田文、趙勝、黃歇、 呂不韋,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至任俠姦人六萬 家於薛,齊稷下談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 皆致客無數。下至秦漢之間,張耳、陳餘號多士,賓客 廝養皆天下豪俊,而田橫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見於 傳記者如此,度其餘當倍官吏而半農夫也。此皆姦 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蘇子》曰:此先王 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姦,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 有毒螫也。區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 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 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於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 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傑也。類不能惡衣食以 養人,皆役人以自養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 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四者雖異,先 王因俗設法,使出於「一,三代以上出於學,戰國至秦 出於客,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 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 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 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傑者皆以客養之,不失職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 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 李斯之言而止。既並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於是任法 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 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傑,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 畝,向之食於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 其能槁項黃馘而老死於布褐乎?抑將輟「耕歎息以 俟時也?」秦之亂,成於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 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縱百 萬虎狼於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 為智,吾不信也。楚、漢之禍,生民盡矣,豪傑宜無幾,而 代相陳豨,從車千乘,蕭、曹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 帝之世,法令至密矣,然吳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 之流,皆爭致賓客,世主不問也。豈懲秦之禍,以為爵 祿不能盡縻天下之士,故少寬之,使得或出於此也 耶?若夫先王之政則不然,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 學道則易使也。」嗚呼!此豈秦、漢之所及也哉!
《湖學田記》顧臨
編輯
夫惠有術也,養有道也。一梁之渡人,惠之微者也,而 君子取之,得其術也。一粟之濟物,養之薄者也,而聖 人取之,得其道也。子產乘輿,其為力固勤矣,而君子 不取,非其術也。冉子與粟,其心固為周矣,而聖人不 取,非其道也。所謂術者,不在乎豐,在乎不費雲爾;所 謂道者,不在乎大,在乎不窮雲爾。夫豐而多費,知愛 「於彼而不知愛於此矣。大而易窮,知愛於今而不知 愛於後也。惟其不費,則雖微可尚也;惟其不窮,則雖 薄可貴也。」吳興學著於天下,當其盛時,學者不可勝 錄,然常患惠而養之者不至也。彼千里而來,有及門 而不能留者,有留而不能久者,將返則有戚然不足 之歎。自學初得賜田五頃,而瀕湖多潦,歲入無幾。由 今樞密胡公為郡,始為辦學資,漸以及諸生之寒者, 繼胡公者或增焉,然亦莫之充也。嘉祐中,臨常承乏 教授,計其資,十常不能及二三。既數年,迺會太守鮑 侯軻恤其不給,慨然思有以廣其資,方謀諸士僚,適 聞秀州杉楊涇有民訟田頻年不決,官將兩奪之。鮑 侯喜曰:「吾謀得矣。」迺用書懇請於轉運使,願得貸錢, 購所爭田以贍學者。會轉運使賢,樂聞其請,遂用貸 錢六十萬,得田七頃。其田當沃壤,舊無暵潦之患,以 二年之入償貸錢,然後率為學糧,歲可以食百員。夫 棟宇之固,易隳也;泉布之富,易耗也。惟田之息,可以 霑及無涯。語其始,可謂惠而不費者也;要其終,可謂 養而「不窮」者也。世有掠民脂血,妄為塔廟之奉,在名 教之地,則藐而不顧。噫!不明乎善徒多費而易窮,較 今日之為重可取也。鮑侯去之二年,遇今徐侯來,喜 其得惠養之道術,而有資於名教。然慮歲月之久,有 攘沒其美者,乃強不敏著於《記》雲。
《論養賢》羅從彥
編輯
「臣竊以議當代者,皆知得賢則天下治,而未知所以 致賢之道也。」是雖眾論紛然,未極其要,朝廷亦以行 之為難而不為也。三代養賢,必本於學,而德化行焉, 治道出焉。本朝踵循唐舊,而館閣清選,止為文字之 職,名實未正,故招賢養材,以輔時贊化,將何從而致 之也?臣歷觀古先哲王,所以虛己求治,何嘗不盡天 下之才以成己之德也。故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樂取於人以為善。」今天下之大,豈為乏賢,而朝廷無 養賢之地以容之,徐察其器能高下而進退之也。臣 今欲乞朝廷設延英院,以待四方之賢,凡公論推薦 及巖穴之士,必招致優禮,視品給俸,而不可遽進以 官。凡有政治則委之詳察,凡有典禮「則使之討論經 畫以奏陳,而治亂得以講究也。俾群居切磨,日盡其 才,使政府及近侍之臣互與相接,陛下時賜召對,訪 以治道,可觀其才識器能也。察之以累歲,人品益分, 然後使賢者就位,能者任職,或委付郡縣,或師表士 儒,其德業尤異漸進,以師臣職司之任為輔弼,為公 卿,無施之不稱也。若」是則引彙並進。野無遺賢。陛下 尊賢待士之心、可無負於天下矣。
《建寧府崇安縣學田記》朱熹
編輯
崇安縣故有學而無田,遭大夫之賢,而有意於教事 者,乃能縮取他費之贏,以供養士之費。其或有故而 不能繼,則諸生無所仰食,而往往散去。以是「殿堂傾 圮,齋館蕪廢,率常更十數年乃一聞弦誦之聲,然又 不一二歲輒罷去。」淳熙七年,今知縣事趙侯始至而 有志焉。既葺其宮廬之廢壞而一新之,則又圖所以 為飲食久遠之計者,而未知所出也。一日,視境內浮 屠之籍,其絕不繼者凡五:曰中山,曰白雲,曰鳳林,曰 聖曆,曰暨曆,而其田不耕者以畝計凡若干。乃喟然 而嘆曰:「吾知所以處之矣。」於是悉取而歸之於學,歲 入租米二百二十斛,而士之肄業焉者,得以優游卒 歲,而無乏絕之慮。既而學之群士十餘人,相與走予 所居之山間,請文以紀其事,曰:「不則懼夫後之君子, 莫知其所始,而或至於廢壞也。予惟三代盛時,自家 以達於天子,諸侯之國,莫不有學;而自天子之元子 以至於士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則其士之廩於學宮 者,宜數十倍於今日。而考之《禮典》,未有言其費出之 所自者。豈當時為士」者其家各已受田,而其入學也 有時,故得以自食其食,而不仰給於縣官也歟至漢 元成間,乃謂孔子布衣,養徒三千,而增學官弟子,至 不復限以員數。其後遂以用度不足,無以給之,而至 於罷。夫謂三千人者聚而食於孔子之家,則已妄矣。 然養士之需,至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則亦豈可 不謂難哉?蓋目周衰,田不並受,人無常產,而為士者 厄於貧,反不得與為農工商者齒。上之人乃欲聚而 教之,則彼又安能終歲裹飯而學於我?是以其費雖 多,而或取之經常之外,勢固有所不得已也。況今浮 屠氏之說,亂君臣之禮,絕父子之親,淫誣鄙詐,以敺 誘一世之人,而納之於禽獸之域,固先王「之法之所 必誅而不以聽者也。顧乃肆然蔓衍於中國,豐屋連 甍,良疇接畛,以安且飽而莫之或禁,是雖盡逐其人, 奪其所據而悉歸之學,使吾徒之學為忠孝者得以 無營於外而益進其業,猶恐未足以勝其邪說,況其 荒墜蕪絕,偶自至此,又欲封植而永久之乎?」趙侯取 之,可謂務一而兩得矣,故特為之記其本末與其指 意所出者如此,以示後之君子,且以警夫學之諸生, 使益用力乎予之所謂忠且孝者,職其事者又當謹 其出內於簿書之外,而無龠合之私焉,則庶其無負 乎趙侯之教矣。趙侯名某,才甚高,聽訟理財,皆辦其 課,又有餘力以及此。諸使者方上其治行於朝雲。
《貢士莊記》程森
編輯
「士莫重於所養,而愛士者惟恐或失其所養。所養之 完者,固不暇計乎其外;而所養之由以完,則有不能 不資乎其外。自舉子投牒求試於有司,而縣次續食 之意不聞,行有贏糧,十無一二,病於爨桂炊玉,而失 口失色於人者多矣。」嗚呼!士吾士也,或至於累其所 養,君子於是有不懌焉。長沙楊侯允恭以舍選高第, 試邑宜川。首闡紫陽之教,淑我多士,鳶飛魚躍,悉歸 鼓舞,亦既彬彬盛矣。「貢士有莊,自我作古。其亦念士 之可重在所養,而或失其所養,得非我之責與?」爰咨 爰度,積以三年,得田百一十餘畝,歲收二百八十斛。 租有籍,掌有職,繇鄉邑而監漕,隆殺豐約,行必有贐。 其經營締刱者如是,而所望於後來繼今者有加焉。 而今而後,策雋於秋試,較藝於春官,不必辭東家而 西家待餽,盻盻然有覬於彼也。不必藉口於寸管尺 紙,而冀一朝之享於富貴人之門也;不必沬趄囁嚅 於奔走伺候之間,以索吾抱負之素也。宿舂聚糧,恃 以無恐,而吾之耿耿者不可勝用矣。然則侯之斯舉, 非「殖爾之利,實抗爾之志,非濡爾之竭,實勵爾之節, 造士之功,不亦遠且大哉!」嗟夫!今之為卿大夫,昔之 為士者也,得百里之地而君之,不過曰嚴催科以塞 責,健擿發以為能,神聽斷以取譽耳,鮮有暇為人材 計者。侯也力固裕於彼,而心又存於此,一作新之士 氣已百倍,薦名直近效耳,而且重為扶持封植無窮 之思焉。學道愛人者固如是。夫侯之領袖六館,森為 諸生,乃今贅丞是邦,絃歌之音,日屬乎耳。故益嘉其 事,而且以為多士告雲。開慶元年三月朢日,宣教郎、 添差通判撫州軍州兼管內勸農營田事程森記
《養賢堂記》明·周序
編輯
壽寧儒學之有「後堂」,計其成五年矣。天順二年秋,前 教諭彭與序領命,始來開設,且以「養賢」名之。今年 春,王大尹肅顧謂序曰:「賢者之居是堂也,可無文以 申其義乎?」因為言曰:「序之承乏師席者,慮無以副皇 上養賢之心也。惟我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為天下 君,迄今百年,而民安物阜者,蓋由列聖紹述成功,允 迪至德,養賢才、敷政教而然爾。嘗考《頤》之《彖傳》,『天地 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大哉言也!然天地之養 物,亦必賴有聖人裁成輔相,所以至於鳥獸草木,皆 有養之之道,而況於民乎?聖人之養民,又必資於賢 才,承流宣化,是以與之共天位,食天祿,俾施澤於天 下,此養賢之所以養民也。雖然,今天下郡縣之學,則 必命以儒師,擇其俊秀,教之以《詩》《書》六藝之文,導之 以孝弟忠信之行,授之以修齊治平之術,冀其有成 以為用也,抑非養賢及民之意歟?壽寧雖新設之邑, 尢必首建儒學,以勵風俗,以張教化,於是諸生之問 學於斯,朝焉而興於斯,暮焉而息於斯,誠荷皇上養 育之恩也。他日出而取科名,登顯仕,必使天下之民 有以被其澤,又足以見所以不徒名其堂也。若夫堂 之址在學宮之北,其高以尺計者九,為間者五、其廣 以丈計者八,其深及廣之半,而規模甚偉。然則創造 之功,則憲副姑蘇沈公訥也,不可不書。遂為記。
《奉詔育材賦》〈有序〉李東陽
編輯
成化戊戌春二月,禮部試貢士,得三百五十人。三月,策試於廷,既賜第一甲三人進士及第,為翰林修撰、編修,復詔內閣臣擇第二甲以下文之優者為庶吉士,命學士錢塘王公、南昌謝公涖教事,遵舊典也。謹按:《書》曰:「彰厥有常,吉哉。」 又曰:「庶常吉士。」 《詩》曰:「藹藹王多吉士。」 今之所謂庶吉士者,所以儲材蓄德,為天下「用,古人遺意存焉。」 蓋自高皇帝立法創制,義精慮遠,出於歷代之所不及。及文皇帝一年甲申,詔庶吉士與第一甲曾公棨等二十八人肄學翰林,而周文襄公忱以自陳在列,皆上所親擇,命學士解公縉涖之,而親顧問程試,大嚴賞罰之典。諸公亦感奮激勵,多為名臣。若王文端公直、王文安公英、李文忠公時勉以及文襄,文章氣節,材猷勳業,卓卓在人耳目,儲才之典,於斯為盛。皇上即位十有五年,自甲申至今,凡六策進士、四舉吉士之選,是科取人,不減前甲申之數。某以初科吉士簉《國史》,觀舊章,而是科復在禮部,濫同校試。今日之事,竊與有榮焉。仰惟朝廷造士之盛心,名臣鉅儒育材之休命,賢士大夫遭時嘉會,此皆足以詔天下,示後世不可無所撰述,以宣達風教,相勵勳業者。作《奉詔育材賦》。其辭曰:
昔在文祖,時維甲申,闔陰闢陽,握乾奠坤。號令雷發, 譽髦駿奔,如虎斯風,如龍斯雲。乃啟玉署,開詞垣,舉 甲第,收群賢。當是時,峨巨冠,拖長紳,彬彬濟濟者二 十有八人。降精靈於四嶽,應列宿於高旻,文章焜燿 乎宇宙,德澤覃被於生民。「隘唐瀛之浩渺,俯漢閣之 嶙峋,蓋嘗聆故老之餘論,而挹前輩之清塵矣。猗歟」 休哉。若夫世歷五朝,國綿六葉,卿雲載呈,奎緯重合, 禮門廓開,德化旁浹。棘省春試,臨軒晝接,蒐羽翼於 網羅,挽英雄於彀籙匭牘於宮墀,閱人文於仕牒。 稽盛典之猶存,冀前蹤之可躡。乃詔學士二人,往授 之業,命之曰「《噫》。國重利器,器資良工。靡玉不雕,有金 必鎔。惟我庶士,厥材孔良。爾職翰苑,文章之宗。彼鎔 爾型,彼瑕爾礱。為鼎為鏞,為圭為琮。獻我大廷,薦我 明堂。惟爾之功,爾往其勗哉!」二公受命,百辟傾聽。元 老在席,群寮交迎。踵沓肩摩,緌輝韍映。同朝肅引領 之瞻,載路協彈冠之慶。芃芃乎《連茹》之徵,藹藹乎《菁 莪》之詠,自代有科目以來,無若是盛也。其居則鼇極 左峙,鯨波右折,鉤陳屬道,觚稜對闕。璇臺壘雲,畫棟 凝月,風鈴語靜,露榜花纈。丹蕓翠萐,叢植乎其前;瑤 笙皓鶴,繚繞乎其側。其用則菱箋松墨,天府之藏;玉 液瓊羞,大官之烹,文縑積笥,楮鏹分縢,粟廩歲繼,膏 釭夜明。出納之籍,地官所經,選部胥史,馬曹隸兵,百 工什器,庀自冬卿。其書則《東觀幽經》,《西崑祕錄》,「《宣明》 《鴻都》,《石渠》《天祿》」,孔堂舊壁,汲冢遺竹,牙籤矗架,錦帶 充屋,張蕐之所未嘗見,揚雄之所未能讀。其學則上 溯羲、農,下採鄒、魯,「五緯錯陳,六際咸睹,搜」羅二儀,囊 括千古。議必根柢,文必繩矩。制詔冊命,王言是敷。表 志記傳,太史所書。論。勸懲關名教之大作,歌詠本性 情之餘。蓋將闡百王之禮樂,而恢一代之規模者也。 於是二公乃進諸吉士而誨之曰:「子知國之所以待 子者乎?此虞之意,周之制也。百僚之有師,而三俊之 有士也。吾將考古學,陳舊章,臚明條,揭宏綱,定甲乙, 分雌黃。約爾以大義,示爾以周行。爾膏爾車,爾颿爾 航。駕聖途之蕩蕩,泳學海之洋洋。繪日月以為輝,組 雲霞以為襄。聳廊廟之柱石,補山龍之衣裳。逸亨衢 以騁步,與往哲而齊光。若乃旅逐群趨,寅入酉出;鏤木為工,畫餅為食。縱堅白之嵬談,衒梔蠟之末飾。而 或月弄風」嘲,筆耕心織,利私書於子弟,糜公帑於朝 夕,是豈徒李太白之憂,抑亦負陸敬輿之學也。於是 諸吉士若喜而蹈,若斂而孫,若惕而驚,若起而奮,謹 頓首拜首而進曰:「昔者左李嗜學,祕書是求;張竇辭 官,不恥為留。我獨何人?載歌載遊,屹門牆之在望,辱 衡鑑之是收。觀洪漭之大荒,登崑崙之崇丘,敢不朝 研暮索,上紹旁搜,竭吾才以必騖,及吾仕之未優,抽 絲綸之藻思,輸藥石之忠謀,輔經世之大業,揚對天 之宏休,庶吾夙昔之志,可以粗酬也。曷有負明天子 之德,以貽先王之羞哉!」乃歌曰:「巨鼇崒兮彼峰,玉堂 起兮麗空。歷貝闕兮入紫宮,鏘予佩兮墀之東。匪吾 皇兮聖明,予曷為兮此逢?姬髦」兮商耇。文之淵兮德 之藪,瞻為山兮望為湖,大者為師兮小者吾友。生之 逢兮不先以後,矢予心兮終不負干羽兮兩階,冠裳 兮九垓。歌明良兮詠烝哉。贊帝業兮延鴻釐,念功業 兮及時,嗟古人兮我期。皋兮夔兮,吾舍此其安歸兮!
《唐山縣創立學田記》鄭宗周
編輯
唐山,蓋古帝堯肇封故都。維時洪荒甫闢,文明之運 赫然與天地為昭。以故宅揆熙績,若舜、禹,若稷、契、皋 陶輩,莫不師師濟濟,喜起一堂之上,共襄郅隆。迄今 頌《二典》遺書,遠溯道學之傳,其淵源實發於此。明興, 定鼎燕山,唐為畿內邑,隸順德郡。其俗敦厚,矜氣節, 有先民遺風。且二百餘年,沾濡聖化,最近益深。凡茲 青衿之彥,益勵志進修,翩翩豎立,猗歟盛哉!第士也, 業以天下為任,而伏處衡泌,或不免有饑寒困頓之 虞,無乃苦無籍而學幾頓乎?且於作人之義謂何繄? 惟我郡丞陳公,天縱奇傑,弘毅有執,其為政,損益注 厝,若批郤導窾,迎刃而解,恢恢乎有餘地也。己酉秋, 公暫以德星照臨下土,視篆唐邑。先是唐之政因循 日久,二三狐鼠之奸,耗蠹侵漁,一切錢穀混淆,不啻 鬼神出沒,當事者遂以唐為不可問。公乃馳單騎詣 邑,極力搜剔,不浹月而宿弊盡袪,如燃犀一照,水妖 物怪,畢見其形。用是汰冗役,省浮費,賑饑勸農,銳意 拊循。苟有利於公家,不避勞怨。而於興學育才之意, 尢慇懃懇至。每諭屬庠諸生曰:「士固以淡泊明志,其 或藜藿不充,短褐不完,誰司師帥而令至是?且士亦 奚賴焉?而欲稽古以為國家異日效實用,不亦難乎?」 於是捐俸若干金,會民有鬻田者,擇其膏腴,照民間 值易之,共得二十四畝為學田,俾課歲之所入以資 士,將大禮大事之不能自贍者於是乎出。君子曰:「仁 人之賜,其利溥哉。」屬邑學生陳誥者,先柱史南濱陳 公之嗣,亦割田五十畝,共襄其事。此雖其人之慕義, 實公之明德有以風之也。夫山河不異,人心長存,景 行者瞻堯巔而臨眺,豈不亦儼然有羹牆之思。且孔 岡競秀,泜水揚清,其間鍾地之靈,光耀史冊者,代不 乏人,則唐固夙稱才藪。頃者聖天子在宥,恭默靜攝, 天下可謂已治已安。乃禹之水,湯之旱,天心屢示仁 愛,以申祐之,而兩階干羽,不無匪茹之釁。或者且有 相憂,則今日之需,才尢孔亟矣。夫地之美,善養禾,而 樹人之效以世計爾。諸生既徼惠於公之厚德,毋寧 亦藉其所以養,而後遭會風雲,同升連茹,以無負於 樹人之雅。必且以堯舜之道致吾君為聖明,而都俞 賡歌,恍若親遊舜、禹稷契皋陶之庭後先揖遜與之 並美則是役也,將海宇盡被則天之澤而道化翔洽 則唐之治雖與天俱無極可也。豈惟一邑實受其福。 《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其公作人之義也夫茲者簡書有命公將以琴鶴 寵蒞海康,而積勛累代,籍重鼎鉉,銘旂常而被管絃, 敬拭目以俟之矣。周譾陋不文,承之茲上。幸叨附公 宇,下吏忻逢盛典,欲唐之民若士,世世守公之令德 無斁,用勒石以記不朽雲。公諱獻策,別號鷺洲,河南 之舞陽人。
《永定新置學田記》黃益純
編輯
郡邑建學必置田,所以崇儒贍士而敦本原也。則學 田之置,其有關於教化者,豈細故哉?永庠原無學田, 我賢侯湖東何父母下車以來,獨拳拳於是。嘗嘆曰: 「多士貧而鮮饒,不贍士而求材,是饑驊騮而責之千 里也。然賑濟之惠有限,而學田之利無窮。吾職提調 也,既無所沿於昔,獨不可創於今乎?」於是謀之通學 以僉議其事。時廩生盧一松、盧贊願將祖田七十餘 畝送縣收買,遞年收稅銀一十兩,發學濟給貧生。噫 嘻!我侯善政多端,而尤加意於學校。且實心課士,教 養並行,則涵濡砥礪之下,將必有真才輩出,以副國 家取士之典者,孰非我侯之所貽也。雖然,我侯之意 誠嘉矣。涓人買馬骨,不期年而千里馬至者三,楚人 得禽鳥而寶愛之,未幾而珍禽四集。我侯創置於今, 安知無繼我侯而起者復從而增益之乎?永之士子 多賴,而文教聿興者,實由於此。嗚呼!我侯此舉,斯文 之瞻仰也。而以斯文自任,期不負我侯振作之意者, 其責有所歸矣。是為記
《甌寧縣儒學官租記》李默
編輯
「古之養士也,以《詩》《書》《禮》《樂》,不聞以利。」後世士鮮力耕 資身,恆困於無策,故其養於學校者,非重有以恤其 私,則士不勸。非為利勸,蓋動於義也。彼誠知上之人 待士如此,意氣所加,士心畢奮,奚必家賦粟而人齎 帛也。贍學有田,始於宋代。本朝稍易其制,博士弟子 常視員額,斥民田租給之。蓋廩於官者十纔一二,故 士多貧困。而為有司者,又率視學校如弁髦。不則拘 檢名法,應文飾欺。自學舍掃除之微,尚不能有所振 業,況能明《詩》《書》《禮》《樂》之教哉?三衢澗濱,徐侯之為吾 邑也,入修色養,出勤民德,精核彊敏,靡滯弗興。尤以 才藻修姱稱於上下。士由此爭北面事之,侯益思所 以佐其缺乏而作之氣。郭西有地曰「大洲」,久為佛氏 所據,租入頗贏。因訟鞫得之,曰:「是洲固官地也,汝髡 何得乾沒?士貧弗恤,而為汝封殖乎?」乃奪以贍學,具 白當路,許之。會鄉闈徵應試,甌士舊纔二十二人,侯 力請於督學朱君,得增至三十,如建安之數,士益感 奮。竊意侯所為待士如此,豈直以區區厚獲為諸生 利,無亦以意氣相招徠,而思以舉先王之教爾也。先 王之教,固將使人誦服詩書,興行禮樂,教於學校而 用之於朝廷。慕仁懷義可以觀忠,卑躬砥行可以觀 孝,菲衣惡食可以觀廉,執德不阿可以觀節。《易》曰:「觀 頤,觀其所自養也。」故士必有以自養而後不為利勸。 不然,異時崇階厚祿則利眩於朝,豐田廣宅則利眩 於鄉,險難危疑,則利眩於身,豈獨居貧然哉?是秋甌 士登賢書者遽至三人,皆侯素所獎識,建之他庠,莫 與比伍。以茲希闊之會,而獲連茹之拔,風聲感召,一 何偉也!先是學諭陳子萬善、學訓葉子浚、王子大同, 率諸生詣余請記。余謂:「請俟鄉書為君等決之。」至是 果然。爰舉徐侯作士之功,為諸生誦,以勸利示規,庶 幾明侯之志。侯名文沔,為甲申進士。洲租為屋,以間 計百六十有六,為田以畝計百一十有四。其始事為 嘉靖辛亥,明年作《官租記要》成績也。
《連城縣學田記》陳雲章
編輯
嘉靖癸未冬,予承乏連城,教諸生日侍講席,質美而 嗜學者,斐然在列,因怪夫科第久乏,而咨其故焉。諸 生避席曰:「自學宮改建不利,前此非乏也。今正郎林 公華,邦伯童公璽,皆昔時奮跡。」予曰:「若子之雲,請諸 當道,一復其舊,何為不可?」鄉士夫之賢者至,輒與議 之。尋樂童先生慨然曰:「茲美事,為慮及此,連士之幸, 願分囊以為好義者倡。」既而先生之陽明講道。甲申 冬,文宗端峰邵公按郡試士,諸生以其事聞,公請賣 淫祠充其費。乙酉夏,先生自陽明書院歸,而學宮已 煥然矣。拜瞻之餘,嘆曰:「連文運其將復昌也耶!然首 其事者陳子也;贊其決者世堅也。此心已許而不得 施,則亦負其初矣。」於是買田四畝,凡二十八坵,計租 二兩,送入本學,永充學田,為有志者少助燈火之需。 諸衿士義其舉,聞其事於端峰文宗,乃以文命雲章 書冊,同寅沈君元貞立石學宮,而大尹方公進樂成 其美。嗟夫!世堅買學田以求不負初心,世堅其賢矣 哉!曩昔孝友之行,已聞於文宗,獎勸而表其門矣。茲 學益進、行益修,故深嘉之也如此。夫學宮之修,學田 之入,自世堅始。
《太倉州顧公學田記》張佳引
編輯
東白顧先生,嘗割膏腴田百畝助郡學,州之守臣暨 諸生合辭請記其事。余謂先生立朝居鄉,內外純白, 視矯飾者相去懸絕,固不必倣平仲、希文輩增聲施。 然余嘗視世之飯僧佞道者,十常八九,至學校之士, 誦法周、孔,恝然如秦、越。豈仁義禮樂之說,固不若虛 無怪誕?抑其生死禍福,恍惚難詰,足以蠱惑愚俗,懾 「其志而使之趨,而仁義禮樂,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治 亂興亡,歷歷可指」,顧不足以警愚俗而挽頹風,是何 幽且遠者之易入,而明且切者之難為化也?間有豪 傑之士,憂世憫俗,而位望不足以動眾,則人將視為 空談,而位望足以動眾者又視為故常,無怪乎世之 日趨於怪也。吳俗尚鬼,靡靡成風,顧余不腆,遠愧梁 公,而先生位望,邦人素信,則斯舉也,又足以助余政 教所不及者。先生諱存仁,字伯剛,嘉靖壬辰進士。
《淳安儒學置田記》徐楚
編輯
淳安儒學舊有義田百二十畝。元至大間,邑人進士 徐公唐佐為之記,出田人士刻之碑陰雲。「今其石在 明倫堂廡之右。國朝已來,田歸各籍,而糧則輸於學, 師生會食於堂。雖增附員多,未易遍之。然科貢兩途, 出身有差,不在此限,而比他郡縣得雋者奚啻數倍。 豈三元文獻,風氣自鍾,抑豪傑之興匪屑屑焉膳養」 為耶?邇來濟濟哲士,率皆藏器以待時者,而三物賓 興,少弗逮於前,其故何也?或曰:泮宮之前,文峰蔽未 見也;溪南漏港,泄未塞也。通市之渠,襟帶之水,久淤 塞而未盡疏也。凡此皆有關於學校人才之故者。諸 士時以聞諸邑侯鄭公,公曰:「渠吾能濬之,正其侵疆, 已有端緒;港吾能塞之,費頗不貲,俟贏則可。若文峰秀出,又在近學宮者,一轉移間耳。」乃捐月俸五十金, 為諸生助。由是司訓劉君集多士而商之,買負郭之 田若干畝,歲可得穀若干石,貯之學倉以時給,諸生 其永有濟。乃謀礱石命鄭生良弼、趙生煥請予為記, 謂侯斯舉意在興賢田而碑之,庶幾來者繹思其故 而力行之耳。竊聞之:育賢係乎地,轉移化導之機係 乎時,而及時以自奮,則存乎其人焉。矧在庠諸君子, 又多豪傑之流哉!夫名為豪傑者,學以至而學則譬 之農也,終歲於田,是穮是蔉,雖有饑饉,必有豐年,未 有事事不得食者。孟子謂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是 自任者輕。故《記》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 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其於士也亦然。足乎己,無 待於外。從古聖賢惟這裡做工夫,而祿亦在其中矣。」 諸君之意,雖以志鄭君之惠,而所自期待,有不若耕 且芸者為哉!予將拭目以觀次第之穫也。時學諭楊 君適至,力贊厥成。吾淳政教之舉、人文之興,而予不 才,亦得以託名於不朽也。記焉何辭?鄭公名應齡,早 魁閩士。楊君名組,鄭公同鄉。劉君名珍,居歙。皆宗紫 陽之學。而陳君名堯輔,居鄰伊洛,署篆有勞雲。
《黃梅縣學田記》陳文
編輯
國朝酌古制釋奠先師,興賢育材,學校之設遍天下。 若學田則古無常制,間以義起者亦不多見。俗吏往 往視官署如傳舍,即學宮圮且不修,況學田乎?黃梅 學在縣治東百武許,歲久日就卑陋。隆慶成辰,姜侯 由進士令黃梅,首視學,毅然欲新之。筮吉始事。就工 度義,不棘不擾,逾年乃告成。為廟、為堂、為齋、為廡,為 舍庫庖湢,莫不畢具。又更名宦、鄉賢二祠於戟門外, 增泮池於櫺星門內,輪奐輝麗,視昔有加。惟時士蒸 蒸盛,侯又慮貧窶者罔自給,捐俸貲若干,置義田於 學,以益其不備。業未成,侯以擢蘇州貳去,屬其事於 予。予廣侯德意,日夕經畫,「得民尢姓者田六十三畝, 歲輸租若干石;莊場一所凡幾十丈」;旱塘五處,凡幾 畝,分限截然。梅士鼓舞欣躍,趨予言曰:「是舉也,主之 者侯翼,成之者先生,其有造於我梅士也豈淺哉?」諸 生將碑侯於學,請並識先生文,以期不朽。予辭不獲, 乃謂二三子曰:「爾知侯有功於學,抑知爾士所以為 學乎?夫士之學,學為聖人也;聖人之學,心學也。通天 地,貫古今,達事變,舉」天下無一物足以加於其上。故 蔬食曲枕,簞瓢環堵,不害為大聖大賢。孔子不云乎: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孟子亦曰:「無恆產而有恆心, 惟士為能。」矧侯師帥有方,教養兼至,今又其從善之 輕乎?方今聖天子聿新文教,督學廬山胡公、郡守懷 堂孫公大倡本原之學,三楚之士,喁然向風。予於二 三子諄切砥礪,已非一日,尚其勉之!毋玩愒日時,毋 虛縻廩粟,毋奪志,科舉業學,積而行成,或以道德,或 以氣節,或以才猷,聲海宇,光竹帛,使天下後世之人 見而知愛,聞而知慕,不曰聖人賢者,則曰碩輔名卿, 庶無負國家建學之意、有司造就之心哉!若乃曠己 之宅,耘人之田,皇皇汲汲,一短檠課之外無聞焉,則 非肯堂肯搆之子,學可以無修,田可以無置也,二三 子寧不惕然深省乎?侯在梅善政,浹洽民心,茲其學 政之一端,尤可想見作人之雅者,故特為記之。時隆 慶四年秋月吉。
《同安縣創建學租記》王佐
編輯
《記》曰:「虞、夏、商、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不先於學者,而 其制則至周為詳。民自比閭而上,莫不有學有師。故 其學也,不待捨去桑梓,裹糧遠涉,充然自足於服田 力穡之餘,朝饔夕飧,以歌詠被服乎先王之教。是故 上之於其士,則惟以教善為忠,初不憂夫士之或有 懸磬;士之於其身,則惟以仁義不飽是懼,亦不虞其」 饑寒之猶有不免也。王澤涸,厥制荒矣。我國家稽古 建學,斂民之秀者以游其中,立學官教之,命有司提 調之,而督學憲臣復時校拔其優異者餼廩之。凡以 俾之心專慮一,優游厭飫乎德行道義之實而外無 所分焉。顧其勢或不能以兼養,而士之貧者至無以 自存,故復有學田以補助之。是廩有定數也,法也。學 田無定數也,法外之仁也。法之所在,雖中材罔敢失 墜,而仁之所在,則係師帥之賢不賢耳。同安無學田 舊矣,而創自大夫,吾是以知大夫之賢之加於人也。 大夫蒞吾同,約已裕人,政平賦均,煦煦焉視民之飢 飽寒燠,正如慈母之於赤子。至其所惓惓者,則尢以 端士習、育人才為己任。嘗曰:「士,民之表也。習弗端則 俗靡,材弗良則朝家之棟虧,茲豈異人責哉?」於是旌 別課試,殫厥心力,譬如翔雲流光,神龍驤首,人士駸 駸改觀矣。又嘗謂:「操瓢與簞,樂道無悶,惟顏氏子能。」 夫人不皆顏也,雖其間能卓然自樹,有志於屢空之 學,而不繫夫養之有無,顧婚喪大事,猶責諸鄰保姻 戚以「相賙助者,士獨可少耶?」於是核溪乾南橋之邸 稅,舊為勢家所有,迺以法清復入官。歲凡金七十八 有奇,而以若干代酤榷之輸以充餉,若干代學之租 以惠士。而貧與婚葬者則以聞之師若友,則告於縣有司受給焉。冒昧乾沒者有禁,斂散職掌者有籍有 人。爰復其事於當道,咸報可。褒嘉。檄下,士欣欣相慶 曰:「是我賢大夫之賜也。」間一日,學諭林君伯表、司訓 胡君好問、許君天民,帥諸士洪居正、葉清、馬廷驂、劉 夢尢輩咸造予曰:「願有志以昭茲貽來。」余辭,固以請, 乃言曰:「譽髦詠於《周詩》,不費美於《魯論》,而大夫兼焉。 茲非大夫之賢之加於人耶?足當代之漏典,舉昔人 之所未備,茲又非大夫之」賢之加於數百年而上之 吏於茲土者耶?且俾後來繼今者皆承休衍慶,則大 夫之賜爾諸士以及吾儕孫子,將永永無疆矣。宜諸 士之不能自已也。雖然,「《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大夫之 樂育茂矣。醉酒飽德,言飽仁義,佐願諸士之力進,於 是以為大夫美報也。大夫名一相,別號宜亭,江西豐 城人,起家進士,政成甫三載雲。
《唐縣創置學田記》王汝揚
編輯
「學之有田,所以廣儲蓄,以周生儒俯仰不及,婚喪無 藉,公需義費,勸學興能之一助者也。蓋學有廩餼,國 朝作士之常制也。祖宗額設,各有定數,額數無幾,貧 乏之士有餘,黌舍無出,補助之政不足。是以學田之 設,顧惟有司作興。何如?」唐學在昔,舊未置田,蓋古風 猶厚,人有餘積,課讀足贍,科目不乏。奈何時不逮古, 「士養益薄,兼以賦役繁重,雖官給餼廩,且不能贍,況 增附貧乏輩乎?以故俯仰不足,婚喪無藉,集公門告 歉稱匱,不可勝數。斯時治生且不暇,奚暇求科第哉! 幸值我鄒公蒞政於此,將幾二載,獨憐寒儒,隨時周 恤。然一時濟助,若可稍補,要非世澤永賴之計也。」公 乃於去歲九月,先請馬價餘貲以置田。上官不許,不 得已,乃曲為措處,「置買城東五里腴田一百二十餘 畝,令佃地人耕之,以為本學貧乏補助之需。有田必 有租,又恐歷久租糧為累也,盡取舊租散之,全數蠲 免,一毫不留佃。久地荒尢,恐耕無所獲,學惠無實也。 又飭監倉儲糞,無令外人侵漁,盡養是田,著為定式, 以為將來無窮之利。」嗚呼!邑事之經畫者多矣,乃獨 於學田用心如此,無亦興起斯文,為國儲材,以盡為 民父母之職乎?雖古遺愛,何以加茲?而今而後,肄業 足贍,科目可得。凡為唐士,被公之作成、享田之餘利, 尚繹思惠澤於不泯也夫!且我侯興學不寧惟是丹 楹刻桷而殿陛輝煌,增飾器數而俎豆森列。至於房 廡神位,簴業笙鏞之類,品式無不備具。故於學田既 成,遂並記之,以昭一時之盛雲。侯姓鄒,諱慎,字子禮, 別號萑泉,山東德州人。
《創學倉復學田記》楊慎家
編輯
凡事不難於因,難於創;即不難於因,未始不難於以 復為因。自非天下之大豪傑、大識力,未有能首事以 開先獨斷,而由舊以垂恩施於不朽也。易此者,其惟 唐侯、周公乎?公視唐事甫一載,良法善政,未易更僕 數。乃其大者,在置社倉以備荒,即隋長孫平,不得專 美於前。此自有記其事者,余不贅。余所記者,惟是創 學倉、復學田之兩不朽。唐故無學倉,貧士罔所賑助。 公惻然念之曰:「既富方穀,不養其何能教?」慨然捐百 石粟以風唐人士。唐人士從風捐粟百餘石,公置之 以為學倉,俾學博董其事。春出陳,秋加二,收息原額 常存增息四十石有奇,收之以賑貧士,歲終報縣聽 稽核,俾不肖者不得為侵漁計。此之謂自無能創,不 難有事以開,先其不朽,一、唐故有學田,皆磽瘠,祗以 供歲額,稍有餘租,又報學憲聽查盤,貧士毫無有。東 魯萑泉鄒公蒞唐時,捐貲置新學田百二十畝於城 東,地皆膏腴,除糧豎碑,期垂永久。行之二十年,而收 歸於縣,入《條鞭》矣。嗟嗟,青衿孰非吾子弟哉,而薄待 之至於此乎?已而河東楊公至,慨學田之不有其實 也,乃撥開荒地六百六十餘畝,抵學田故額,收租餘 四十石以為賑助資,載在《縣志》可按也。而後乃徵銀 不徵糧,以為學役工食費,且以為教職新任費,且任 催徵門役剋減而無可稽核也。嗚呼!學田乎,私橐乎, 可置不問乎?公至廉知之,以為「學田既已豎界石,立 碑記,何用歲撥開荒之地以滋擾?且令破費乾沒,而 士罔實惠也。」於是復以原田歸之學,畝收租五斗,貯 之學倉以備賑。出納有稽,交代有簿,毋得以意為侵 牟。斯之謂事後能因,不難獨斷而由舊,其不朽二,以 大有造於唐。士公誠豪傑而大有識力者哉!至於冶 錫塗丹,以置祭器,重祀典也。課士評文,以授舉業,作 士習也;塑像彩椽,以新奎閣,開文運也。孰非其嘉惠 斯文、作興學校之雅意乎哉?嗚呼!唐弟子員何幸而 沐公恩於不朽也乎?公諱訓,別號惺愚,世為江西之 安福人,今則籍於湖廣耒陽縣。兒輩汝楨,方署唐教 諭事,叨公屬末,沐公愛,知公事最悉且真,適因唐士 之問,記於余也。遂書此授之,以鐫之石。
《儀真縣學田記》許糓
編輯
「儀邑為揚州屬邑,地臨大江,當南北之衝,商賈櫛比, 舟楫鱗次,頗稱紛華。士生其間,逸居而弛學者無論。
誠使內志靜專,而廩祿不繼,則往往遷於異物。用是志意既分,學術斯懈。此鄉鮮奪雋之賓,朝寡同升之士,厥有由矣。是可獨委諸氣數哉?」嵎峰孫公以名御 史奉命督鹺維揚,既逾年,商通弊絕,丕績較著。乃復 「注情黌舍,樂育青衿,一時諸路文學興起,庠序蓋改 觀焉。言念真邑,豈謂乏才,無亦給養未贍,或者見異 物而遷焉者有之。」乃捐贖罪餘金,設本邑良田,以供 多士。田在西關冷家灣地方,為畝計一百一十三畝 有奇。其租稅收貯學宮,凡諸生中困窶不給、婚喪不 舉者,從其師儒劑量而予之。田上樹有堂宇,繚以門 垣。復延文行茂修之彥以講習其間,且率耆年修舉 鄉約,將挽末俗而還之淳古,甚盛舉也。於時判高郵 州事毅所黃君實奉檄經理,樂贊厥成。乃走使建康, 屬穀記事勒石,用傳永久,故樂談而謹記之。
《海澄縣姚侯置學田記略》柯挺
編輯
侯庀澄幾三年,百利俱興,嘗與博士先生語,謂「澄故 斥鹵士,籍於庠,居貧強半。不佞蘭承乏玆邑,惠澤之 施弗暨多士,心甚恧焉。第一置田租,具諸籍間,以佐 學宮公需,及鄉歲貢贈行費有差。察士之困,次第賑 之。俾俯仰婚喪,稍用自給。」博士先生前曰:「唯唯。是田 凡二區,邑東行八里鄭埭地,一十七畝有半;行六里」 曾橋地一十五畝,凡三十二畝有奇,計歲粒溢百碩, 直可二百一十八金,又皆侯捐俸贖之所貽也。田有 額,徵糧則以邑南郊外新渡往龍井地官津歲入稅 金二兩之半,及邑東北城下官河稅一兩之半,並捐 之以充若糧費。侯作人興行,良法美意,是不可無傳。 敬書之石,以告來者。
《浦城縣學田記》張鵬
編輯
浦城之學故無田,有之自今日始。顓教政者,屬蒼石 山人張鵬記之。或曰:「自宋慶曆間,郡縣得致學,學有 田者相望,何玆邑獨缺典哉?聞之長老相傳,某鄉某 田,歲嘗以其所穫輸之學宮中,則是學故有田也。豈 兵革之餘,事變靡常,遂併吞於豪猾者歟?抑亦黷婪 之胥,乘時乾沒,惡其籍而盡去之也?」今無所據而考 矣。夫世道之隆也,風俗人材實基之。竊嘗謂欲厚風 俗,必先將義門鄭氏《家規》、藍田呂氏《鄉約》講而行之。 育人才,必先廣黌舍以精其業,增學田以贍其養,俾 無累於其心。蓋非厚之也,將以蓄其德而達之用也。 正德十三年,巡按御史周君鵷、建寧府知府張君文 麟,以廢寺之田若干畝,又以法所不貸者若干畝,充 為學田,檄所屬覈其肥瘠,並其高下塍限而圖之,附 之卷牘,而責其守,蓋防其侵,冀其可以遠也。然以畝 計之,亦不甚多,而所謂養士者猶未也。夫緇黃之宇, 在在巍「而膏田沃壤,布散村落,殆不能以數。恣奸 詭黠悍,蠹蝕其間,逋負伏匿狀,不可盡詰,復能使其 產籍具存,無或遺者。至於國家祠賢育才之地,往往 學舍頹圮,鞠為蔬園,廩餼之儲,曾無擔石。間有田者, 其廣狹美窳,久而益溷,至無所於攷,其故何歟?」此則 誠未解也。或者又曰:「彼業之不經,雖愚夫婦知之矣, 君子無處乎。今以學宮中舍奠之具、廩饌之費,歲而 計之,為用幾何?割其莽蕩之有餘者萃而掌之,慎其 籍而恆其入,上不失公家之稅,而下凡有事於學者 取值焉。恆其入而用足,則歲派不煩於有司;學派既 省,則常額可增於軍旅。此易荊榛而黍稷之場也,將 無取乎?」余曰:「嗟乎!誰則任之哉?苟處之有道,而」施之 以漸斂之時,而公以散之,敦謂非良法乎?若彼者,黜 其餘,適蠹之剔也;約其入,適寧之基也。無攘剋之患, 釋負荷之重,杜追呼之煩,有不樂而從之者乎?存乎 其人焉耳矣。嗟乎!誰則任之哉?庸志之於此,觀風者 或有擇焉。
《漳浦修學宮置義田碑記》陳汝咸
編輯
「自古學校之設,所以養士率士於仁義禮樂,閱數載 賓興,則舉其德行道藝之美,而以次升之,蓋國家取 士之法,即於是乎在。而又制為釋菜釋奠之禮,以不 忘所自。考其時,奠先師先聖於學而無廟,然則學之 有廟非古與?夫奠先師先聖於學而無廟,古之為學 也。立學而廟祀孔子,亦即今之為學也。學之與廟,其」 果非有二與?浦之建學立廟,始於明洪武初年。自兵 燹頻仍,廟壞不治,荒翳榛莽之區,問所為堂者無有 矣,安在其亭與坊以及其餘耶?且浦之為邑,去省而 南千里,途甚遙,遇三年省試,士之赴棘闈者,必重趼 而至。其間道里跋涉,行李匱乏之苦,殊難名狀。方伯 黃靜菴先生嘗宦遊四方,時或請假歸里,靡不留心 於此。見學校不修,士之游於其中者力不能應舉,惄 焉深念。因捐貲修文廟,建明倫堂。而凡學中所有,如 文昌宮、敬一亭及洗心亭、傅公河、梁山、鍾秀坊,罔不 一一修舉,稱完善矣。而又斥其餘財,置稅若干石,立 為義田,以給士之應試者。而為助之資,垂永久焉。蓋 學宮之修,先生首倡「之,紳士共成之者也。義田之置, 先生獨任之者也。且夫士大夫平居或留意於聲色 玩好,不者又鄙嗇不足與語。遇邑中興利舉廢之事, 漠然似秦越人之視肥瘠,其人亦何可勝道!」先生獨有見於建立學校之大,國家取士之規,與夫士子跋 涉功名之艱,而慨然為此,夫豈苟焉而已也?余是以 嘆先生之賢,足以勵頹風而振末俗也。因喜而為之 文,以刻石焉。
《連城後學田記》林尚義
編輯
自井田廢而人私其畝,士之業受一經者,能無鑿壁 螢囊借光於一照者乎?嘗按庠序之設,在助法後,則 學田亦不可缺也。今年李生穩捐田三畝於學,詢所 自,則述其父學默時督修學宮,是學缺田,臨終有遺 命,其子遂成之。愚謂人情之最真者,莫踰於臨終之 言,而子之不忍忘其父者,莫甚於沒後之語。昔屈到 嗜芰,其子薦之,蘇子譏其為陋;文正麥舟之惠,其子 輸之,君子嘉其為仁。雖生前沒後,父子一心乎?要以 為其身謀則譏之,為其人謀則褒之,蓋公私之別,與 天理人慾之用異也。吾知李生之不為陋也審矣,其 有慕於麥舟之惠也亦明矣。愚忝皋比適陳公以禮 樂教連城,而余與二三僚友併力一「心,不憚以身提 鈴,冀無媿於古之君子。」乃諦視連學,貧者十之七、八, 而學田並未有設,即設亦僅存。而李生適契予衷,嘉 其父之義,其平日之施貧濟族,亦已愜矣;嘉其子之 孝,勇於從而順令也。士以禮義為田,深耕溉種,俾有 秋成之望,則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矣。斯田正為有 志者助,要之士所自奮,豈斤斤於此哉。記之為施田 者倡。
《從化學租記》張守讓
編輯
從化,古番地也,居民與山猺錯雜。當成化之末季,溪 峒譚、張之徒嘯聚。逮我孝皇御極之元年,闡文緯武, 赫聲濯靈,蠢茲小醜,旋就刈薙。二年而從有司之請, 即番禺、橫潭開設縣治,矻有成矣。尤以沿河一隅,民 鮮防疏,出官工為區舍一百六十七間,歲徵租課七 十兩,歸於學宮,永為定式雲。至五年,上峒山寇復發, 再經大軍蕩平,議者謂「橫潭去溪峒三百餘里而遙, 遠近不能相維」,乃廢橫潭,遷今治,而官房之課,仍輸 學宮。閱歷三朝,章程不易。至嘉靖十九年,一旦為豪 有力者所奪,幸通學力爭於時,督學張公、按臺楊公、 郭公先後論可克復舊物,殆將畫一守之矣。萬曆之 九年,豪民乘清丈復起雄心,陰謀而詭奪之。蓋由當 時版籍紛然,人人皆自顧而不暇急公,雖有司之肩 荷不力,亦人事之怠忽使然也。顧業徙而籍存,實亡 而名在,識者於是有睹《羊復禮》之思矣。文學先生儋 州何君際明、羅定黎君完,始毅然以興復為己任。歲 己亥,大參李晴原公以礦務按臨,時文學偕予年丈 歐陽君巽齋暨諸生輩建言,前之有司奉勘輒議變 賣,二君率諸生復力爭之。李公首報可,次言於府道 兩臺,無不報可。更三四年然後定。至癸卯攢造割豪 民新報丈稅四十九畝零,而告立孔聖業戶於番禺 烏坭都第八甲。於是甲辰潭人歸我歲租,議者難其 守,或曰:「寄諸學。」黎君曰:「不可寄諸學。學無公帑,勢將 貯之私囊,而出納維我。即使關西夫子復生,難辭染 指之污。且覆車不遠,豈其不鑒而猶作俑焉,以梯無 窮之弊耶?」遂謀之眾,僉曰:「請寄之鄉先達,抑耆英之 有行義者,一以便於出入,一以絕其侵蠹也。」先是君 與何君建議甫定,而何以遷秩行,君實先後董厥成。 而又慮周久遠,謹貯藏之計,先庠序之憂,其有功於 斯文甚大矣。維時邑令沈公聚百,署縣何公雩南,厥 勞均焉。而秉成執斷者,則大中丞戴公鳳岐、先按臺 李公方麓,今林公聚五也;先督學袁公文海,今朱公 恆岳也;奉太府之憲,則沈公禹門也;持獨斷之議,則 番禺穆公象元也。昔魯復鄆讙、龜陰之田,《春秋》著之, 嘉紹述也。今橫潭官業,固聖宮之舊物,數十年間,迭 興迭廢。迺志其所以興,跡其所以廢,而當時用事者, 其人之賢不肖,相去何如?余故志其廢興之由,以附 於《春秋》「復鄆讙」之義。
《同安學田記》蔡復一
編輯
學,而田者何以興學也?邑學設舊矣,而田未之聞,其 有田自邑大夫洪侯昉也。何言乎田之興學也?端化 軌俗道徑於風,風之捷者莫如士,懸旌聳示則峨其 標,結轂遙馳則先其軔。士也者,標民而軔吏者也。里 人子擔簦笈從師,則其父兄為之戒,具舂糧之弗繼, 勿問呫嗶,抱先聖之經倚於門牆。所父兄者誰人?計 上之望士曰:標民而軔吏,賴之厚而養之薄,於何能 振?夫不於其田之謂其以勸也,田如此其急也,而數 百年未之聞,數百年未之聞,而大夫昉之一旦,大夫 難哉?何難乎?大夫非田之難,難於其始,又所以始之 時也。大夫下車造士,士浡然有興。迺考於學之故,嘆 曰:「側弁而哦者五百人,而田不畝附,即令半菽不飽 之儒,抱遺經空倚門牆,安所仰給焉?其以勸也,上所 望士者謂何?若之何賴之厚而養之薄也,吾一日父 兄於此矣。」而是時也,海氛方見。吾閩中調兵食,簿書 徵發,星散飆流,不遺日而讓力大夫曰:「夫士也,賴之
厚而養之薄,而以簿書徵發解也;我則不敢圖之。」無何,中貴人來,莞山海關市之利,而入諸內府與其橐,甚至裒軍餉益之而猶不足。中責人責課,而中丞臺 使者責餉,采搉搜朘益不遺力,而讓征大夫曰:「夫士 也,賴之厚而養之薄,而以採搉搜朘解也,我則不敢 亟圖之。」於是覈部內有他積糓若干,歲久而陳,不以 賑而以蠹。而奇江莊故觀田、吳陂莊故寺田,觀寺久 廢,田沒於佃。諸佃盤踞饜其飽,旁垂涎者目耽耽,屬 之。訟起。大夫曰:「是不足為側弁而哦者地耶?」即條記 請出陳廩,以糓本置學田,而故寺、觀田無主,釀爭。是 宜主之學,歲徵其租,賑士之貧者。於計便。議上大府, 府如大夫議,而割觀田之十五畀郡學、寺之額,溢田 三之一入本學。先後聞諸使者,報可。當捉襟露肘,萬 不暇給之時,而興數百年之曠典,餘波及鄰,絃歌四 封,莪樸滿地,豈不大愉快盛舉哉!不佞間從海內諸 君子遊,權材扢世,慨然今古之不相及,而臆探其原 居,謂始於士之輕,而上人者不知所以重之。夫今有 司,即向之士也,朝釋大布之衣,而夕忘其所受爰書 錢糓,屑屑累課為功能,不復知格外興勸何事,寧論 鞅掌?士抱遺經,倚門牆,離之則已踐之芻,而托之則 寄宿之圃,第佗其冠,神禫其辭。酒食聲色之中,則瞞 瞞然、瞑瞑然;禮節之中,則疾疾然、訾訾然;勞苦事業 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如孫卿所譏學者之嵬具是 矣。士也者,標民而軔吏者也。標而仆表,軔而毀轅,何 恠於迷方與其折輢哉?大夫以鞅掌露肘之秋,不忘 廣勵,德意良殷。吾黨君子居而表樹標修,斐然六藝 之林,得時而駕範我馳驅,騁六轡而開蕩平之路,不 素餐兮孰大於是。又安得雲偷懦憚事,無廉恥而嗜 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乎。漢文 翁守蜀郡,省少府,用度齎計,吏遺博士,史載為姱談 大夫,廣厲興勸,異代交映。一日父兄於此,即百世社 稷於此。余讀所條記,最後列五利歸於士籍,興仁隆 植而敦祝。夫固曰:不以其田之謂其以勸也。植表而 仆之,祝轅而毀之,士必然勗旃,無令斯田之終不足 興學也。若孫卿者,得以唆口曰:「子游氏之儒也歟哉?」 邑博士姚君全、王君植、李君守文徵言於予,予志其 事而申大夫之指,以告諸士如此。大夫名世俊,字用 章,歙人,與余同年進士田前後若干與其處具在碑 右。
《吳縣學田記》申時行
編輯
古者粒米於井田,而糓士於庠序,習業雖殊,而兩者 嘗相濟雲。夫士者,民之俊秀也。民有恆業,朝夕於畎 畝耰鋤錢鏄之中,以給饔飧、供什一,其俯仰皆足以 自贍。而士生長其間,進不懼終窶,退不虞交謫,乃得 顓精一志於操縵鼓篋,博依安絃之地,日漸涵三物 之教以待賓興,《菁莪》《棫樸》之詩作焉。當是時,民熙熙 於野,士斌斌於學之甚盛也。井田既廢,民失其業,家 有懸磬,地無立錐,恆救死而不贍。於是青衿側弁之 流,乃有蓽門圭窬繩樞甕牖,藜羹不糝,裋褐不完者 矣。其資身之不能,而責之經明行修,庸可幾乎?我吳 蓋稱「多士」,邑學弟子員嘗數百人,然國家著令,受餼 者纔二十人而止。屬災祲之不時,賦斂之無藝,中家 以下,大抵剝落,民貧而士益貧,即吏於土者有意振 之,而歲儉力絀,莫能舉也。邑博士零陵袁君香既領 教事,進諸生而課之,以引以翼,士瞿然過化。已,念諸 生貧不能存者,宜有所周恤,則議置學田,以謀於縉 紳暨鄉貢士。咸報曰:「如議。」而余為之率先得上腴若 干畝,歲課其入,以給貧士。諸生相與誦德曰:「先生穀 我而又粒我,願世世勿諼也。」則謁予紀其歲月。余迎 謂云:「貧士日繁,而田菫菫止,此譬以勺水濟涸鮒,為 濟幾何?」諸生曰:「不然。鳴鼓者畢集,樹標者畢赴,貴其 倡也。吾邑之建學餘二百年矣,士之啼飢號寒者凡 幾,擁皋比而為師者凡幾?鄉之先達離蔬釋屩、發軔 於茲邑者凡幾,乃片語無所及,寸土無所捐,而倡之 自先生始。慨然佐義自諸鄉達始。後之人得無有聞 風慕義,益充拓而布流之為百世利者乎?則吾邑之 士經明行修,斌斌於學者,焉知其不古若也,是烏得 無紀?」余曰:「然。」遂記之。
《吳縣修學置田記》前人
編輯
凡建學以造士,需其用也,制也;其設學田贍貧士,周 其急也,義也;遵制而謹修之,舉義而厚恤之,以翊教 化、訓風俗,良有司之事也。同安周侯爾發來令吾邑, 當海內所稱疲瘵劇煩處,剖決酬應,日不暇給,宜未 遑庠序之事。而侯恢如遊刃,捷如轉丸,若不知有拮 據馳騖之勞者。職務稍休,則進諸生而程較之,加訓 飭焉。間周覽學宮,及詢求諸生之貧不能存者,則愾 然嘆曰:「嘻!學者士操縵鼓篋之區,而田饔飧所自出 也。頹圮之不治,而阨窮之不憫,直蘧廬視之,而轍鮒 棄之乎?師帥者有餘恧矣。」乃節公租,捐贖鍰共七百 餘金,以半修飾學宮,鳩工庀事,以其半置學田若干 畝。於是學之廟廡堂門、牆宇、齋廬,一時鼎新。而田所 入,以給士之貧者,婚喪不能舉者,無不人人沾被也學諸生詣余請記,蓋吳士之嫺於文學,其天性固然, 迄於今益斌斌盛矣。而顧以行誼刓缺,習尚澆漓,往 往為時詬病。何哉?教養之具不修,而勸率之道悖也。 今有司百務藂集,耗費不貲矣,而財力亦益殫詘,上 欲有所措置而不能,下恆有所希覬而不得,若贅疣 黌序而土苴衿弁者。士忳鬱沮怍,不復自矜奮,欲令 敦修實行,挽回敝習,庸可幾乎!且士嘗學問,未有激 之而不勸,觸之而不應者也。在上之所以作之侯,既 已神明豈弟,孳孳焉教養之是急,其所遵制而興修 者如彼,所舉義而賑恤者如此。德義甚盛,士誠見夫 宮牆之美,廩庾之充,毣然而深思,趯然而興起,必將 曰:「是孰使我弦誦而游息者,侯實帡幪之;孰使吾燕 衎而飲食者,侯實孚翼之。有不砥礪祓濯以副盛心 者,非夫也。吾見瞿瞿良士,且蒸蒸輩出,侯之嘉惠吾 桑梓豈淺鮮哉?」余嘗觀《宋史》稱曾肇積公帑以興學 校,滕元發以公田給諸生,而范純仁之知襄邑,實兼 行之,並以政績超卓,彪炳史冊。以今觀侯,則追蹤先 哲,有隆無替,吳人士且世世戴之,奚啻邑乘之光已 也。余邑人起家縫掖,雖耄耋不文,而諗侯政教之大 者,不容汶汶,遂紀而揭之石。
《義創學田記》朱欽相
編輯
國家三歲比士,拔之如額,計偕而紀盛。慈恩嶺以東, 衡禮闈者卷南屬。故賓興之典,主上新令甲增舊額 五人,其棫樸我南士者至湛渥也。顧歲比例薦賢書 一人,則督學使者收三十人,付提衡者圍之棘而試。 典試我南海者,凡一百六十人有奇。先旬日,輒諏吉 鱗集,詣文廟謁先聖後,則潔牲裂帛而奠魁神。郡例 諸生必雍容分席,胙酌成禮而退,始赴郡,邑長唱名 受爵,三行酒而將之門外,此定規也。循行自國初矣, 獨南海為首郡第一岩邑,反陋沿夙習,每於既灌不 列席而坐,廣文先生緋衣東立,剖牲布爵,諸士則紛 攘其片臠,群奪其胙觴。其於讀法射禮,揖讓取觶之 風蕩然。龐孝廉尊人、中陽先生旁睹而心盟於神曰: 「吾子與秋薦,當為之豐其牲醴,一以盻蠁;妥神一如 郡例。胙酌祈,無褻斯典禮。」既而嗣君歌《鹿鳴》,上公車 也,即捐鏹義鬻腴田坐落番禺縣土名林莊、南邊丫 等處,共稅六畝五分。佃人董勝奇領納,除去糧差銀 二錢五分,計歲納租銀二兩七錢五分。黍累三年,則 祀典可充,而諸生成禮,乃入之兩比,塵飯塗羹,未聞 一飾綿蕞者如故。遂謀之前令紹鳳陳公,廉其廩,增 附諸生中之有學行者何生端成、黃生日賓、龔生名 揚各一人董其事,詳之督學張公許可。批行仰縣給 印帖印簿,令三生輪掌其田之歲入,登簿收貯,庶一 至歲比,率倣郡庠祀例,以飭雅觀。如三子擢第,又別 舉支收。此龐先生之所以厚學校,謹明禋,其為多士 汰積習不淺也。今茲戊午秋,比按而行之。廣文葉君 與聞,不佞喜而著役。布席禮成,雍然井然。嗟夫!先正 樂施,縞帶紵衣,厚交際也;義田義莊,厚親族也。迺至 於為宮牆,恢祀典,厚章縫,定儀禮,揚子雲所為薄雲 天者哉!不佞令茲土,甫下車,正欲廣勵學宮,為范甯 興文之思,實義先生之有此舉,而記以貞珉,樹之不 朽焉,俾有聞而興起者。不佞豈諛龐先生耶?先生諱 儒,應受七品京秩,不仕。其嗣君諱景忠,舉丙午孝廉。
《番禺縣養士田記》袁昌奏
編輯
郡縣有學,以教士也;學有田,以養士也。我國家文教 誕敷,治化翔洽。薄海內外,無不建膠飭序,聯以師儒, 式以古訓,「復之廩之,又續食」之典,至隆渥已。然才欲 兼收,廩有定額。圭竇蓬戶之儔,績學自好,螢照牛衣, 終貧且窶。所賴於當路名卿,體恤覆露,霈陰雨之膏 而重恆產之制者,豈淺哉!曩者直指方麓李公總憲、 晴原李公,歲聿云暮,輒捐俸於三學,或名燈油,或名 佐讀,意自良矣。迄今憲副史公慨然軫念曰:「是猶所 濟有限,所頒靡常。欲議恆產,其亟增學田乎?」遂捐贖 鍰二百餘兩,分給廣州府學、南海學,而以七十兩隸 番禺。番禺鄭侯,祗奉德意,殫慮求成,再捐俸金三十 兩,置買湖村塘徐成功民稅田十五畝五分,共該租 銀九兩二錢七分零。本庠司訓陳君諫、邑丞潘君啟 謨會勘,租佃既飭,疆界既正,歲入有章,頒給有度,誠 為藉手以副史公之盛心也。公抱公輔器,保障嶺南, 奉天子威德而宣布之,經緯張弛,不競不絿,剔蠹釐 奸,修墜舉廢,吏治民安,百司為憲。乃復憫及章縫,嘉 惠寒素。而鄭侯善政善教,誘掖群髦,課程賑煦,有加 無已。俾諸士趨操不迷於岐徑,志業不輟於困路,銳 者以成,怠者以奮,闇沕奧渫,咸耀光明,百年曠典,一 旦聿新,是兩公大有功於名教也。為諸士者,其將以 性命為菑畬,以仁義為嘉種,典謨禮樂,播種而耰之, 窮養達施,以收功於大者,是能不負國,不負兩公,不 負所學。若夫不穡不稼,助長圖成,甘心稊稗,何曠膏 饒於蕪穢,而邀功於雨露之一潤也哉?蓋上之敷政 也,在育良材;而下之從政也,在崇正學。學術正則賢 聖之經明,良材育則唐虞之化興。此憲副公暨鄭邑侯所謂「以養為教,而寓《作新輔翼》」之微旨也。余何幸 而揄揚其盛?史公名旌賢,別號緯瞻,萬曆庚辰進士, 雲南籍應天江寧人。鄭侯名陞,別號「龍嶼」,萬曆甲辰 進士,閩同安籍長樂人。
《懷寧縣學田記》佘光裕
編輯
粵觀夏後、商、周之世,民有恆產,士有世業。後世率事 虛文,罔俾實效。黌宮鞠為茂草,又復望其有養士之 典乎?學田之置,始於宋兗州,儒臣請建,而生徒始受 其惠。此所以有光《宋史》而流聲將來也。我朝建學立 師,而士之卓絕者皆得食廩餼,然不過或四十人、二 十人耳,乃國初制也。至於烈聖重熙累洽,敦彝迪典, 我皇上恆德久道,闡猷宣化人文,光昭多士,蒸蒸雲 起,噫休哉!但士身居庠序,寢懷鉛筆,不能躬秉耒耜, 或致口食不能充,貧困無賴者有之。夫國家養士,望 其預養廉恥,以為他日明堂清廟之用;乃使之不能 自立焉,咎將誰歸?甲子冬,郡伯遂翁黃公蒞政,嘉惠 師儒,首倡文教;乃嘆曰:「學中無田,寧非闕典耶?」每加 度慮,會江潮沒官田種三十四擔,計畝一百三十六 畝。時本學庠生聶儒等以其事白之於公,公下懷邑 議,邑侯雷公乃舉其顛末以報之。公欣然喜,復白於 江院林公,益是其議,仍免雜差,俾其所入以為生儒 長久之利,惠至渥也。既而雷侯入覲復職,聿觀厥成, 復以在庠者貧乏彌「眾,賚澤未周,遂捐金五十兩,復 置江東浙腴田一所,計種六石,載畝三十八畝八分, 以廣其惠。自二田之置,計畝所獲,貧窮者自立矣,婚 葬不能舉者受其賜矣,其利溥哉!」諸生謂茲盛舉也。 乃請記於予。予謂:懷寧素無學田,先設學湖一所,後 以奸佃侵漁,所入漸少。今郡伯黃公、邑侯雷君增廣 其田,士咸有賴。夫飲江漢之流者,當思其源;席喬木 之蔭者,必懷其根。今爾諸士,盍思所以報答哉?夫上 之所以望於士者,以其士之所立異夫人也;士之所 以異夫人者,以其所學異夫人也。今懷邑之士,神采 奇秀,議論英發,衿佩鏘鏘,文容濟濟,豈曰無人?益奮 發,無怠荒,毋溺於世俗之見,毋惑於異端「而蹈乎非 僻。必養幽貞之操,明義利之辨,究性命之奧,探道德 之腴,孜孜焉以古之聖賢自待其身,則其學也為有 用之學,是在爾諸生自勵之而已。」雖然,轉移之機,在 上而不在下。方今楚恫耿翁倡道學,郡伯黃翁明經 術,邑侯雷君重儒雅,世道文明之會也。余雖不敏,敢 與同寅徐君、翁君交相磨「礪,用成厥功,庶無負聖天 子率育之意,當道嘉惠之典哉!」郡伯名綜,浙江人;邑 侯名令,湖廣人。
《澤州儒學設立學田記》王霦
編輯
國朝於海內郡縣建學立師,儲才待用,承平日久,正 人文方盛之時。隆慶初年,南都體菴顧公登進士上 第,出守澤州,公於學校有提調之責焉。惟時青衿髦 士充滿泮林,雖養以廩饌,而所及有限。其間無資產 而守簡編、處困窮而事絃誦者,亦多有之。公知其然, 特加憐恤。嘗以社倉之粟周之,猶恐不可常繼,乃別 為經久之計,采訪民間有願售田者,不強以威,不虧 其值,出貨以易之。白馬寺東易秦好登山場一所,中 有柿果百株。城東無比寺山場一所,中有桑柘八十 餘株,杏桃李果凡五十餘株。城南十里舖外徐天福 地八畝,城北水河頭棗園楊謐地八畝四分,傍有廬 舍二楹,皆置為儒學之田。悉具其事,請於上官,上官 嘉允之。田歲有租,樹歲有課,悉令掌教者司其出納。 諸士有衣食不足者,有婚嫁不能成禮者,有喪葬不 能舉者,各量其所費而周之,可謂厚於養士矣。夫公 之所以汲汲為此者,何也?「嗚呼!非莘野之禾,不能蓄 保衡之德;非南陽之稼,不能養臥龍之才。」蓋欲諸生 憑借地利,專精經術,聯翩科第,以為一郡之光。為諸 生者,其勵爾志、奮爾力,以副公之美意,豈徒感恩而 已哉!夫自建學迄今,二百年來,僅見此舉。澤之前守, 抱豪傑之才、敷循良之政者,屢有其人,而未暇及乎 此也。惟公才識英明,果於集事。城塹之禦侮者既已 脩築,民兵之防患者既已訓練,倉廩之賑飢者既已 充積。審役均而民力以蘇,折獄平而民訟以簡。乃以 有餘之力,成此作人之盛事,蓋出乎尋常之外矣。從 此繼守不失,不惟惠施於今,亦將利及於後。公之榮 名,寧有窮已哉!澤之師生,無以為報,勒石黌宮,以記 公德。後之覽者,尚思無廢之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