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97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九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九十七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九十七卷目錄

 荒政部藝文四

  救荒疏         宋司馬光

  乞訪四方雨水疏       前人

  乞選河北監司賑濟疏     前人

  言錢糧劄子         前人

  言蓄積劄子         前人

  趁時收糴常平劄子      前人

  論賑濟劄子         前人

  歲旱荒政宜講疏      劉安世

  更張常平之弊疏       前人

  奏乞賑貸鳳翔府界饑民疏   前人

  民力困敝劄子        范鎮

  奏流民乞立經制狀      前人

  救濟江淮饑民疏       包拯

  請免江浙折變疏       前人

  親諭使人救濟饑民狀     韓維

  救濟饑民劄子        前人

  河北流民劄子        鄭獬

  進流民圖狀         鄭俠

  賑濟論           程頤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蘇軾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      前人

  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    前人

食貨典第九十七卷

荒政部藝文四

編輯

《救荒疏》
宋·司馬光

編輯

臣竊惟淮南、兩浙今歲水災,民多乏食,往往群輩相 聚,操執兵仗,販鬻私鹽,以救朝夕,至有與官軍拒鬥 相殺傷者。若浸淫不止,將成大盜,朝廷不可不深以 為憂。蓋由所司權之太急,故抵冒為奸。臣聞《周禮》以 「荒政十有二聚民」,近者朝廷略以施行,惟舍禁、除盜 賊二者,似未留意。今赤子凍餒,濱於溝壑,奈何尚與 「之爭錙銖之利,豈為民父母之意哉?」臣謂陛下宜宣 諭職司,使明體朝意,稍㢮鹽禁而嚴督盜賊,寬課利 不充之罰,急群行剽劫之誅,廢告捕私鹽之賞,旌討 擒強暴之功,棄聚斂之小得,保安全之大福,除惡於 纖介,弭亂於未形,治之最善也。

《乞訪四方雨水疏》
前人

編輯

臣竊見陛下近以久旱為災,分命使者遍祈嶽瀆,靡 神不舉,精誠感通,甘雨降集,誠中外之大慶。然暑月 暴雨,多不廣遠,臣竊慮四方州縣,尚有未霑足之處。 「王者以天下為家,無有遠邇,當視之如一,不可使惻 隱之心止於目前而已。」今者京城雖已得雨,伏望陛 下不可遽以為秋成可望,怠於憂民。凡內外臣寮,有 「新自四方來者,進對之際,皆乞訪以彼中雨水多少, 苗稼如何,穀價貴賤,閭閻憂樂,互相參考,以驗虛實。 既可以開益陛下聰明,日新盛德,又使遠方百姓皆 知陛下燭見幽遠,無所遺忽,銜戴上德,傾心歸附。又 使州縣之吏皆知陛下憫恤黎元,留心稼穡,不敢自 恃僻遠,殘民害物。誠一發惠音而收此三善,非獨可 以行之今日,亦願陛下永遠行之,天下幸甚。」

《乞選河北監司賑濟疏》
前人

編輯

「臣竊見朝廷差官支撥粳米於永泰等門,遇有河北 路流民逐熟經過者,大人每人支與米一斗,小人支 與米五升。仰子細告諭,在京難以住泊,命速往近便 豐熟州軍存活者。」臣切思之,如此處置,欲以為恤民 之名,掩人耳目,則僅可矣,其實恐有損無益。何以言 之?曏者或聞河北有人訛傳京師散米者,民遂襁負 「南來。今若實差官散米,恐河北饑民聞之未流移者, 因茲誘引皆來入京。京師之米有限,而河北流民無 窮,既而無米可給,則不免聚而餓死,如前年許、潁二 州是也。今麥苗既傷於旱蝗,日益滋生,秋田豐歉,殊 未可知。一斗五升之米,止可延數日之命,豈能濟饑 饉之厄哉!凡民之情,見利則趨之,見害則避之。若京 師可以住泊,雖驅之亦不肯去;若外州不可以存活, 雖留之亦不肯止。固非數人口舌所能告諭,故臣以 為有損無益也。」臣聞民之本性,懷土重遷,豈樂去鄉 里,捨其親戚,棄其丘壟,流離道路,乞丐於人哉!但以 豐稔之歲,粒食狼戾,公家既不肯收糴,私家又不敢 積蓄,所收之穀,隨手「糜散,春指夏熟,夏望秋成,上下 偷安,姑為苟計。是以稍遇水旱螽螟,則餱糧已絕,公 私索然,無以相救。仰食縣官既不能周,假貸富室又 無所得。此乃失在於無事之時,不在於凶荒之年也。 加之監司、守宰,多不得人,視民之窮,曾無矜憫,增無 名之賦,興不急之役,吏緣為奸,蠹弊百出。民摶手計 窮,無」以為生,則不免有四方之志。大意謂它處必有 饒樂之鄉,仁惠之政,可以安居。遂伐其桑棗,撤其廬舍,殺其耕牛,委其良田,累世之業,一朝破之,相㩦就 道。若所詣之處復無所依,使之進退失望,彼老弱不 轉死溝壑,壯者不起為盜賊,將安歸乎?是以聖王之 政,使民安其土,樂其業,自生至死,莫有離「散之心。為 此之要,在於得人。以臣愚見,莫若謹擇公正之人為 河北監司,使之察災傷州縣守宰不勝任者易之,然 後多方那融斛㪷,合使賑濟本州縣之民。若斛㪷數 少,不能周遍者,且須救土著農民,各據版籍,先從下 等次第賑濟,則所給有限,可以預約矣。若富室有蓄 積者,官給印曆,聽其舉貸,候豐熟日,官為收索,示以 必信,不可誑誘,則將來百姓爭務蓄積。」夫如此,饑民 知有可生之路,自然不棄舊業,浮遊外鄉,居者既安, 則行者思返。若縣縣皆然,豈得復有流民哉!臣曾上 言:「王者以天下為家,不可使惻隱之心止於目前而 已。此特河北流民路過京師者耳。切聞其他災傷之 處,流民亦」為不少。若臣言可采,伏望聖慈依此行之。

《言錢糧劄子》
前人

編輯

臣近蒙恩給假,至陜州焚黃。竊見緣路諸州,倉庫錢 糧,例皆闕絕,其官吏軍人料錢月糧,並須逐旋收拾, 方能支給。竊料其餘諸州臣不到處,亦多如此。臣聞 國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今窘竭如此,而朝廷曾 不以為憂。若不幸有水旱蝗蝻,方數千里,如明道、康 定之時,加之邊鄙有急,興兵動眾,不知朝廷何以待 之?臣伏見陳、許、潁、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災,遂致 骨肉相食,積屍滿野,此非今日官吏之罪,乃曏時官 吏之罪也。何則?曏時豐稔之歲,其人但務偷安,不為 遠慮。粟麥至賤,不能儲蓄。及至凶荒之際,官私俱竭, 上下狼狽,何由相救?雖使《桑羊》《劉晏》復生,亦無如之 何也。今春幸而得雨,麥田有望,朝廷「已置饑饉之事 於度外,不復以儲蓄為意矣。萬一天下州縣復有災 傷,則何以益於陳、許、潁、亳之民也?若饑饉相繼,盜賊 必興,此豈可不早為之深慮乎?」臣愚伏望陛下於天 下錢穀常留聖心,特降詔書,明諭中外,凡文武臣寮 有熟知天下錢穀利害,能使倉庫充實,又不殘民害 物者,並許上書自言。陛下勿以其人官職之疏賤,文 辭之鄙惡,一一略加省覽,擇其理道稍長者,皆賜召 對,從實訪問。以方今食貨俱乏,公私皆困,何故而然, 如何擘畫,可使上下豐足。若其言無可取者,則罷遣 而已;有可取者,即為之施行。仍記錄其姓名,置於左 右。然後選其材幹出群者,以為轉運使、副判官及三 司使「副判官,仍每至年終,命三司撮計在京府界及 十八路錢帛糧草見在都數聞奏,以之比較去年終 見在都數,若增羨稍多,即命勘會。如別無奸巧欺謾 及非理賦斂而致增羨,其當職之人,宜量行褒賞。累 經褒賞者,即別加進用,若減耗稍多,即命詰問。如別 無大故災傷及添屯軍馬而致減耗,其當」職之人,宜 量行責罰,累經責罰者,即永從黜廢。誠能如此,行之 不懈,數年之後,可使天下倉皆有餘粟,庫皆有餘財, 雖有水旱蝗蝻之災,及邊鄙有急,皆不足憂也。

《言蓄積劄子》
前人

編輯

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國家近歲以來,官中 及民間皆不務積貯,官中倉廩大率無三年之儲,鄉 村農民少有半年之食。是以少有水旱,則公私窮匱, 無以相救,流移轉徙,盜賊並興。當是之時,朝廷非不 以為憂,及年穀稍豐,則上下之人皆忘之矣,此最當 今之深弊也。先帝時,臣曾上言,「乞將諸路轉運使及 諸州軍長吏,官滿之日,倉廩之實,比於始至,增減多 少,以為黜陟。又命民能力田積穀者,皆不以為家資 之數,欲為國家力救此弊,自後不聞朝廷施行。今歲 開封府界南京、宿、亳、陳、蔡、曹、濮、濟、單等州霖雨為災, 稼穡之田悉為洪荒,百姓羸弱者流轉它方,饑死溝 壑,強壯者起為盜賊,吏不能禁。」朝廷「欲開倉賑貸,則 軍儲尚猶不足,何以賑民欲取於蓄積之家,則貧者 未能賑濟,富者亦將乏食。又使今後民間不敢蓄積, 不幸復有凶年,則國家更於何處取之?此所以朝廷 雖寒心銷志,亦坐而視之無如之何者也。」臣竊思之, 蓋非今日有司之罪,乃曏時有司之罪也。往者不可 及,來者猶可追,陛下「不於今日特留聖心,速救此弊, 豐凶之期,不可豫保。若向去復有水旱螟蝗之災,饑 饉相仍,甚於今年,則國家之憂,何所不至乎?臣又聞 平糴之法,必謹視年之上下,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 一;中熟則糴二,下熟則糴一,使民適足,價平則止。小 饑則發小熟之所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饑則 發大熟之所。斂而糶之,所以取有餘而補不足也。今 開封府及京東、京西水災之處,放稅多及十分,是大 饑之歲也。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給官錢既少,百姓 不肯自來中糶,則遣人遍攔搜括,無以異於寇盜之 鈔劫。是使有穀之家愈更閉塞,不敢入市,穀價益貴, 人不聊生。如此,非獨天災,亦由吏治顛錯之所致也。 臣愚欲望朝廷檢會臣前次及近來所奏事理,更加 詳酌,擇其可者,少賜施行。指揮:開封府界及京東、京西災傷州軍,見今官中收糴者,一切止住。其有常平、 廣惠倉斛斗之處,按籍置賈,出糶賑貸,先救農民。告 諭蓄積之家,許行出利,借貸與人,候豐熟之日,官中 特為理索,不令逋欠。其河北、陝西、河東及諸路應豐 稔之處,委轉運司相度穀價賤者廣謀收糴,價平即 止。如本路闕少錢物,即委三司於定處擘畫那移應 付。仍自今以後,乞朝廷每年謹察諸路豐凶之處,依 此施行。」臣竊料有司必言官無閒錢可以趁時收糴。 臣伏見國家每遇凶荒之歲,緣邊屯軍多處常用數 百錢糴米「一斗」,若用此於豐稔之歲,可糴一石,不知 有司何故於凶荒之歲則有錢供億,至豐稔之歲則 無錢也?此無它故,患在有司偷安目前,以俟遷移進 用,不為國家思久遠之計而已。故臣惟願陛下深留 意焉。

《趁時收糴常平劄子》
前人

編輯

臣勘會「舊常平倉法,以豐歲穀賤傷農,故官中比在 市添價收糴,使蓄積之家無由抑塞農夫須令賤糶; 凶歲穀貴傷民,官中比在市減價出糶,使蓄積之家 無由邀勒貧民須令貴糴,物價常平公私兩利,此乃 三代之良法也。曏者有因州縣闕常平糴本錢,雖遇 豐歲無錢收糴,又有官吏怠慢,厭糴糶之煩,雖遇豐」 歲,不肯收糴。又有官吏不能察知在市斛斗實價,只 信憑行人,與蓄積之家通同作弊。當收成之初,農夫 要錢急糶之時,故意小估價例,令官中收糴,不得盡 入蓄積之家。直至過時,蓄積之家倉廩盈滿,方始頓 添價例,中糶入官。是以農夫糶穀,止得賤價,官中糴 穀,常用貴價,厚利皆歸蓄積之家。又「有官吏雖欲趁 時收糴,而縣申州,州申提點刑獄,提點刑獄申司農 寺,取候指揮。及至回報,動涉累月,已是失時,穀價倍 貴。是致州縣常平倉斛斗有經隔多年,在市價例終 不及元糴之價,出糶不行,堆積腐爛者」,此乃法因人 壞,非法之不善也。熙寧之初,執政以舊《常平法》為不 善,更將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置提 舉官以督之。豐歲則農夫糶穀,十不得四五之價,凶 年則屠牛賣肉,伐桑賣薪,以輸錢於官。錢貨愈重,穀 直愈輕。朝廷深知其弊,故罷提舉官,令將累年蓄積 錢穀財物盡改作常平倉錢物,委提點刑獄交割主 管,依舊《常平倉法》施行。今歲諸路除有水災州軍外, 其餘「豐熟處多。今欲特降指揮下諸路提點刑獄司, 乘有此糴本之時,委豐熟州縣官各體察在市斛斗 實價,多添錢數,廣行收糴。如闕少倉厫之處,以常平 倉錢添蓋,仍令少糴麥豆,多糴穀米。其南方及州界 卑濕之地,有斛斗難以久貯者,即委提點刑獄相度 逐州縣合銷數目,拋降收糴。統候將來在市物貨價 比元糴價稍增,即行出糶,不得令積壓損壞。仍令州 縣各勒行人,將十年以來在市斛斗價例比較,立定 貴賤,酌中價例,然後將逐色價分為三等,自幾錢至 幾錢為中等價,幾錢以上為上等價,幾錢以下為下 等價,令逐處臨時斟酌加減,務在合宜。」既約定三等 價,仰自今後州縣每遇豐「歲斛斗價賤至下等之時, 即比市價相度添錢開場收糴;凶年斛斗價貴至上 等之時,即比市價相度減錢開場出糶。若在市見價 只在中等之內,即不糴糶,更不申取本州及上司指 揮,免稽滯失時之患。仍委提點刑獄、常平、提舉覺察, 若州縣斛斗價及下等而不收糴,價及上等而不出 糶,及收貯不如法,變轉不以時,致有損壞;並監官不 逐日入場,致壅滯糴糶人戶,並取勘施行。」若州縣長 吏及監官,能用心及時糴糶,至得替時酌中價錢,與 斛斗通行比折,與初到任時增剩。及十分中一分以 上,許批書上曆子,候到吏部日,與升半年名次;及二 分以上,許聽從其便,差遣一次。所貴官吏各各用心, 州縣皆有儲蓄,雖遇荐饑,民無菜色。又得官中所積 之錢,稍稍散在民間,可使物貨流通。其「河北州縣有 便糴司斛斗見多,近邊州縣,轉運司見糴軍糧處,更 不糴常平倉斛斗。若今來指揮內有未盡未便事件, 委提點刑獄司逐旋擘畫,申奏施行。」

《論賑濟劄子》
前人

編輯

「臣竊惟鄉村人戶,播植百穀,種藝桑麻,乃天下衣食 之原也,比於餘民,尤宜存恤。凡人情戀土,各願安居, 苟非無以自存,豈願流移他境?國家若於未流移之 前,早行賑濟,使糧食相接,不至失業,則比屋安堵,官 中所費少,而民間實受賜。若於既流移之後,方散米 煮粥,以有限之儲蓄,待無窮之流民,徒更聚而餓死, 官中所費多,而民實無所濟。伏睹近降朝旨,令戶部 指揮府界、諸路提點刑獄司體量州縣人戶,如委是 闕食,據見在義倉及常平米穀速行賑濟。仍丁寧指 揮州縣多方存恤,無致流移失所,此誠得安民之要 道。然所以能使民不流移者,全在本縣令佐得人。欲 使更令提點刑獄司指揮逐縣令佐,專切體量鄉村 人戶,有闕食者,一面申知上司及本州,更不候回報, 即將本縣義倉及常平倉米穀直行賑貸。仍據鄉村三等人戶,逐戶計口出給曆頭,大人日給二升,小兒 日給一升,令各從民便,或五日或十日,或半月,一次 齎曆頭詣縣請領,縣司亦置簿照會。若本縣米穀數 少,則先從下戶出給曆頭,有餘則並及上戶,其不願 請領者亦聽。候將來夏秋成熟、糧食相接日,即據《簿 曆》上所貸過糧,令隨稅送納,一斗只納一斗,更無利 息。其令、佐若別有良法,簡易便民,勝於此法者,亦聽 從便。要在民不乏食,不至流移而已。」仍令提點刑獄 司常切體量逐縣令、佐,有能用心存恤闕食人戶,雖 係災「傷並不流移者,保明聞奏,優與酬獎。其全不用 心賑貸,致戶口多流移者,取勘聞奏,乞行停替。庶使 吏有所勸沮,百姓實霑聖澤。」

《歲旱荒政宜講疏》
劉安世

編輯

「臣伏見去年經冬,時雪愆候,今春涉夏,益苦亢旱,二 麥將槁,秋種未布,民已艱食,歲事可憂。雖兩宮焦勞, 祠禱備至,應祈之澤,終未霑足。」臣常觀國朝故事,太 祖建隆元年,以揚、泗民多饑死,郡中軍儲尚百餘萬 斛,即命發廩賑貸。乾德二年,嘗詔諸州長吏,視民田 旱甚者即蠲其租,不必俟報。太宗或遇旱歲,必蔬食, 「減食品三之二,得雨乃復常膳。真宗祥符八年,以京 東物價稍貴,令有司出常平粟減價糶用濟貧民。九 年,詔江淮發運司歲留上供米五十萬,以備賑濟。今 來旱勢闊遠,事宜前慮。至於散利緩刑,㢮力蕃樂,索 鬼神,除盜賊,皆聖人救荒之政,亦宜先事而講。伏望 聖慈上法三聖之意,下考成周之典,凡以救災恤民 者,次第施行。」

《更張常平之弊疏》
前人

編輯

臣等聞: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 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蓋先王之制,三年耕必有一 年之食,以三十年通之,則可以有十年之備。故堯、湯 之水旱,至於累歲,而無捐瘠之民者,用此道也。三代 而下,井田廢缺,利民之法無善於常平。由漢迄今,莫 能變易。惟自近世,有名無實,凡所以養民之具,月計 「不足,何暇議三年之蓄哉!是以歲或不登,民輒菜色, 強者轉而為盜賊,弱者不免於餓殍,保民之術如此, 亦以疏矣。」臣等竊謂自罷青苗錢後來,天下州縣皆 有積鏹,朝廷雖更立常平之制,條目甚詳,而上下因 循,未嘗留意。既無統屬以糾其乖謬,又無賞罰以為 之勸沮,加之轉運司苟紓目前之急「多端借貸,日朘 月削,無償足之期。非有懲革,將不勝弊。臣伏望聖慈 特降睿旨,取今日以前應於《常平敕令》,嚴責近限,專 委臣部刪為一書,付之有司,悉俾遵守。仍先行指揮, 將天下見在常平錢,乘今秋豐稔之時,命五路糴粟 一色,其餘路分並相度逐處可以久留斛㪷,廣行收 糴,仍以本司錢修蓋合用倉廩,將一路所有錢會同 應副。一路之中不得偏聚一州,一州之境不得偏聚 一縣,各逐戶口之多寡,以置糴入之大數,每遇凶歉, 依法出糶。糴糶之法,常以市價增減,如此則官本常 存而物價不能翔踴,或遇旱乾水溢之災,則民有所 濟,不至流散,朝廷之惠澤可繼而無乏絕之患。相因 日久,漸至九年之蓄,太平之策,莫大於此。惟陛下推 至誠惻怛之意,明詔執政,協力施行,所有官吏殿最, 亦乞參酌修定。將來頒降之後,或有違犯州縣,委監 司、監司令戶部御史臺覺察奏劾。庶使二聖卹民之 仁心,不為徒善之政,傳之萬世,天下幸甚。」

《奏乞賑貸鳳翔府界饑民疏》
前人

編輯

臣伏聞京西關陝,去歲時穀不登,農民艱食,兩路郡 邑已行賑貸,而鳳翔、永興實為接境,旱災分數,大概 略同,物價翔踴,民多菜色。臣聞秦鳳路諸郡各收五 分,惟是岐下實所不及,然而轉運司牽於鄰州之例, 放稅止於五分,拘礙常法,不該賑濟。今方中春,民以 窮困,若候夏麥,必致餓殍。比聞崔謀鎮白晝驚劫,愚 民急迫,豈有常心!與其委於溝壑,不若亡命為盜,以 幸萬一之免。竊恐因此饑饉,寇賊充斥,使關中之民 不得安堵,非細故也。臣愚欲乞朝廷專委秦鳳路提 刑司疾速體量,若鳳翔境內委實荒歉,則一面命本 司依永興軍路災傷州縣特行賑貸,更不奏候朝旨。 如此,則非僅千里之人得免轉死之患,至於寇盜亦 當衰息。伏望聖慈詳酌,早賜指揮。

《民力困敝劄子》
范鎮

編輯

「陛下每遇水旱,或時變災,必露立向天,痛自刻責,盡 精竭慮,無所不至。堯舜用心,亦不過是,然願陛下稍 推廣之。推廣之術,在於使官吏稱職,民力優裕而已。 今民力困甚,而朝廷取之不已,是官吏不稱職,使陛 下憂勤於上,而人民愁苦於下也。伏見國家用調,責 之三司,三司責之轉運使,轉運使責之州,州責之縣, 縣責之民,至民而止。民竭其力以佐公上,而自用不 得足,則怨嗟之氣干戾天地,此水旱變災所以作也。 願陛下推前憂勤之心,明詔中書、樞密大臣,使考求 祖宗朝及天聖中兵數與官吏之數,與天下賦入之 數,斟酌損益,立為條章,上下遵守,則國用有常,國用有常則民力有餘。」陛下雖高拱深居無所事,而天地 之和至矣,又何憂水旱災變之患,而躬自刻責如此 其勞乎?臣居嘗念此至熟,今蒙陛下選任,不敢不自 竭盡,然亦不敢遠引前古難行之事,「所陳惟祖宗時 及天聖中陛下躬親之政,伏惟留神采擇。」

《奏流民乞立經制狀》
前人

編輯

「臣伏見今歲無麥苗,朝廷為放稅免役,及以常平倉、 軍儲倉拯貸存恤之恩,不為不至矣。然而人民流離, 父母妻子不能相保者,平居無事時,不少寬其力役, 輕其租賦,歲雖大熟,使民不得終歲之飽,及一小歉 收,雖加重施,固已不及事矣。」此無它,重斂之政在前 也。今特一穀不熟爾,而流民如此,就使九穀皆不熟, 「朝廷將如之何?」臣竊以水旱之作,由民之不足而怨; 民之不足而怨,由有司之重斂;有司之重斂,由官穴 兵多與土木之費廣,而經制不立也。又聞許、汝、鄭等 處,蝗蝻復生。蝗蝻之生,亦由貪政之所感也。天意以 為貪政之取民,猶蝗蝻之食苗,故頻年生蝗蝻,以覺 悟陛下也。《春秋》魯宣公十五年,秋初「履畝,冬蝝生。」說 者以為蝝履畝而生,此所謂貪政之感也。國家自陝 西用兵增兵以來,賦役煩重。及近年不惜高爵重祿, 假借匪人,轉運使復於常賦外進羨錢以助南郊,其 餘無名斂率,不可勝計。此皆貪政也。貪政之發,發於 掊克暴虐,此民所以怨也,所以干天地之和也,水旱 之所以作也。臣前此言官穴兵多民困者屢矣,未蒙 報下。伏乞陛下敕大臣檢臣前所上章,考今官數、兵 數與賦入之數,立為經制,又罷土木之費,使民得足 食而少休息,則天地之和至矣。古人言太平者,止於 民之足食也。今誠能立經制,省官與兵,節土木之費, 使民足食,陛下高拱深居,而太平可坐致,顧陛下責 任大臣何如耳。

《救濟江淮饑民疏》
包拯

編輯

臣聞「天以五星為府,人以九穀為命。五星紊於上,則 災異起於下;九穀絕於野,則盜賊興於外。天之於人, 上下相應,故天變於其上,則人亂於其下,是天人相 與之際,甚可畏也。若變異上著,則恐懼修省以謝於 下;年穀不登,則賑貸己責而恤其困。蓋不使天有大 變而民有饑色,則人獲富壽而國享安寧矣。」方今災 「異之變尤甚,臣近已論列詳矣。惟江、淮六路,連歲亢 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朝廷昨遣使命安撫 賑貸,以救其弊,而東南歲運上供米六百萬石,近雖 減一百萬石,緣逐路租稅盡已蠲復,則糧斛從何而 出,未免州縣配糴,以充其數。由是民間所出,悉輸入 官,民儲已竭,配者未已,縱有米價,率無可糴,父子皇 皇,相顧不救。老弱者死於溝壑,少壯者聚為盜賊。不 幸姦雄乘間而起,則不可制矣,當以何道而卒安之 哉!且國家之患,未有不緣此而致,可不熟慮乎!欲望 聖慈特降指揮,應江淛六路災傷州縣,凡是配糴及 諸般科率,一切止絕。如敢故犯,並坐違制,庶幾少釋 疲民倒垂之急。其上供米數,若不敷元額,即候向去 豐熟補填。仍令州縣官吏多方擘畫捄濟,饑民不得 失所。兼委逐路提、轉專切提舉,如不用心捄濟,以致 流亡及結成群黨,即乞一例重行降黜。」

《請免江浙折變疏》
前人

編輯

臣切見淮南、江、浙、荊湖等州軍,數年以來,例皆薄熟。 去秋亢旱尤甚,可熟三二分,當年夏稅見錢一例科 折,內第一等折納小綾,每匹一貫六百六十文省;官 絁每匹二貫八百五十文省;其第二等已下至客戶, 並折納小麥,每斗三十四文省。續據發運司准中書 劄子,「據三司奏,乞將慶曆三年上供額斛斗六百萬」 石,內將小麥一百萬石、大豆十五萬石折納見錢。發 運司遂相度,小麥每斗並添估九十四文省,大豆每 斗並耗八十八文省,比逐處見糶價例兩倍已上應 該小麥一石納見錢九百四十文省。尋又准五月九 日中書劄子:據發運司奏,「切慮豆麥價高,人戶難得 見錢。」奉聖旨:「宜令本司疾速指揮逐路州軍,據合折 夏稅豆麥,令人戶如願納見錢者,即仰逐處依起納 日在市價例錢數送納,如只願納本色斛斗,亦聽從 便。」雖有前件聖旨指揮,本處官吏並不遵稟,但一面 抑令人戶納元估價錢,不許納本色斛斗,以致豆麥 益賤,錢貨難得,下等人戶尤更不易。發運司但務歲 計充盈,不慮民力困「竭,上下相蒙,無所訴告,為國斂 怨,莫甚於此。且民者國之本,財用所出,安危所繫,而 橫賦暴取,不知紀極,若因此流亡相應,而起塗炭郡 邑,則將何道可以卒安之?況已萌之兆,不可不深慮 耳。兼自淮以南及兩浙、荊湖,從去秋至今春,並未得 雨,二麥不秀,耕種失時,民心熬熬,日懷憂懼。欲望聖 慈,特降詔敕,委逐路轉運、提刑不住巡歷體量,應是 諸雜科率權且停罷。若向去蠶麥稍熟,今年夏稅諸 色錢等,除第一、第二等戶各令依舊折納外,其第三 等已下並客戶,特與免諸般支移折變,只令各納本 色,庶使重困之民稍獲蘇息

《親諭使人救濟饑民狀》
韓維

編輯

「臣竊聞去年開封府界並陳、蔡、許、潁等州,例各不熟, 入春以來,民困尤甚,朝廷雖發倉廩,轉米穀以加賑 贍,而死者不可勝數,甚者至於遺棄幼穉,號哭道路, 骨肉之間,自相噉食,殭屍暴骸,所在狼籍,聞之可為 傷痛。臣日夜思念,蓋賑救之道,有所未盡,以及於此。 州縣米穀之不積,一也;官吏無恤民之心,二也;飼養 失處置之宜,三也。朝廷雖發倉廩,而陛下未嘗親諭 惻怛之意,遣使臨視,四也。群議籍籍,竊怪陛下勤政 愛民,日昃不倦,至於細務,莫不曲加處分,而於此事 未聞德音有所矜卹,意者陛下未知其詳歟?臣聞群 議且久,每欲上聞,以越職為懼而止。今前去二麥,尚 有數月,而死者日廣,臣誠不忍。陛下赤子,遭遇仁聖 之君,不得蒙被其澤而無告以死,臣雖越職得罪,猶 不敢避也。伏望聖慈特詔執政,擇愛民幹事之吏十 數輩,召見便殿,喻以憂勞愍傷之意,命分使州縣察 視流民,先具見存及死亡之數與即今救濟之狀以 聞,然後與轉運、提刑、知州、通判等同共疾速商量,如 何處置救養,可以全活民命。比至麥熟,合用米糧幾 何,如何營救,不至乏絕。不幸死者,所在官為掩瘞,毋 得暴露。凡此諸事,皆許入馬鋪馳奏。陛下與二府大 臣朝夕圖議,苟國家之力可及之者,無不為也。如此, 則庶幾斯民漸有生路。不然,三四十萬之眾,至四五 月之間,皆填溝壑矣。」臣聞天之所以祐命人君者,將 以牧民也。君之所以享尊極者,以有民為之下也;民 之所以欣戴其上者,以能保安己也。陛下即位之初, 宜有以固結天下之心,而副天之所以祐命者,無急 於此也。

《救濟饑民劄子》
前人

編輯

「臣竊聞今春畿甸及京西州郡,百姓饑死者甚眾。訪 聞蓋是州縣官不早為體察存養,致百姓流去本土, 轉更失所。所至州縣,既無儲蓄之備,比至勸誘人戶 及奏聞朝廷,得物救濟,流民,已是饑困,又處置散給 飯粥,或失所宜,致使枉害人命。近聞河北、京東、兩浙 諸郡,被水災者不少,若止因循舊體,必定百姓復罹 此禍。伏望聖慈特降詔書,丁寧戒勸諸路轉運、提刑 及州縣官吏,上下公共詢問饑困之人,早為賑濟,毋 令流散。不幸轉徙者,轉運、提刑為差官引導,命就州 軍多方救養,仍具施行次第聞奏。」朝廷至時遣使察 視,其當職官吏有善設術略,使居者不至於流徙,流 者不至於殍亡,仍議以戶口人數量「立賞格,不如詔 者,罰亦准之。所冀勸督官吏宣力為民,拯其艱危,以 副陛下好生之意。」

《河北流民劄子》
鄭獬

編輯

臣切見河北之民,自去秋以來,相攜老幼,皆徙於南 方,纍纍道途,迄今不絕,不知幾萬戶,茲非細事也。臣 詢得其繇,或雲「以歲饑無食,或雲地震不得寧居,或 雲河決失耕業,或雲以避塞河之役。」臣參考以計之, 若以歲饑,則百十年來,豐凶常事,何昔之凶年猶得 安居,而今遽為去計乎?若以地震,則震有時而必止, 「雖暫有不寧,猶宜未至棄本土而去。若以河決,則恩、 冀、德、博罹害者宜遷而鎮之,邢、趙非河所累,則又何 為而輒去?若以河役,則朝廷已有詔罷而遷者,至今 不已。」由是言之,蓋其原起於唐州之開曠土,而成於 河北之譌言。何者?唐州官吏冒賞貪功,遣牙校齎牓 於三邊,招誘戶民十有餘年,於是三邊始有邊民。及 去秋地震,其父老皆言真廟時地震,遂有澶淵之役, 今地復震,北兵又將擾邊矣,如何不為引避?加以歲 凶河決,於是相牽連而大去之。夫民故愚而無知,一 人搖之,百人酬之,一鄉之間,但見南徙者眾,故相隨 而亦遷。即詢究其所以遷之理,則不出夫前之所言, 是彼亦未能熟較利害,但云「南方穀賤,有曠土可為 生耳。」若然者,豈得縱其流亡,而不為禁止乎?河朔去 歲雖被災,而諸郡亦有秋獲處,民間未至橫衢路而 餓死,易嬰兒以食。借使今之有寒餓不能自活者,雖 縱而之南,無害也。至於中戶以下,乃連車牛,負囊篋, 驅僕躍馬,其資足以為養者,又何為而不禁止,端使 流離而南徙乎?屬者朝廷雖屢敕本道安集,而至今 去者如故,此蓋刺史、縣令有不能者,無方略以安之 耳。朝廷誠能深責刺史、縣令,俾之從便宜,務令安集, 勿令中戶以上隨眾而遷。刺史、縣令有不能者,則亟 令監司舉劾,別選有能者代之。刺史、縣令知懼,則庶 乎有為,可以禁止矣。或雲「遷者不可止,止則餓死,或 急而為盜,為患浸深。臣以為寒饑者聽之去,可以自 資者留之。今河北亦有常平粟,未曾賑發,宜舉以貸 民。今冬宿麥得雪,向去收成,則民復安堵矣。兼聞河 北便糴,官價殊高,豪民亦有藏粟邀價者,及官配糴 甚急,而粟價愈貴。若俵糴配糴,宜一切罷之。如又貸 以常平粟,則民間得錢粟可以自存矣。」或者又謂「河 北之民,久離兵戰,生息既繁,遂不能相養。譬之舊為 家十口,有田二頃。今田不加多,而增口為二十,還值凶年,故析其食口就粟南方,適得其宜矣。」此又非通 論,二十口之息,豈能一日而具,何前日猶能相養,而 今日遂不能乎?夫民者重遷,如刺史、縣令,有安集之 術,則孰肯棄墳墓,去親戚鄉井,而輕為流民乎?以此 又知刺史、縣令不為朝廷養民也。北方之人,乍入南 地,不習水土,向春必生疫疾。伏願陛下嚴立科罪,下 提刑、轉運使,責在刺史、縣令,隨宜處畫,必令存留,無 得縱令流移,庶幾河朔不為墟矣。幸冀陛下留神,特 賜裁察。

《進流民圖狀》
鄭俠

編輯

「臣伏睹去冬亢旱,迄今不雨,麥苗焦枯,黍粟麻豆,皆 不及種。旬日以來,米價暴貴,群情憂惶,十九懼死。方 春斬伐,竭澤而漁,大營官錢,小求升米,草木魚鱉,亦 莫生遂。蠻夷輕肆,敢侮君國,皆由中外之臣輔相陛 下不以道,以至於此。」臣竊惟災患有可致之道,無可 試之形。其致之有漸,而其來也,如疾風暴雨,不可復 「禦,流血藉屍,方知喪敗。此愚夫庸人之見,古今有之。 所貴於聖神者,為其能圖患於未然,而轉禍為福也。 當今之世猶可救,願陛下開倉廩,賑貧乏,諸有司斂 掠不道之政,一切罷去。庶幾早召和氣,上應天心。調 陰陽,降雨露,以延萬姓垂死之命,而固宗社億萬年 無疆之祉。」夫君臣際遇,貴乎知心。以臣之愚,深知陛 下愛養黎庶甚於赤子。故自即位以來,有一利民便 物之政,靡不毅然主張而行陛下之心,亦欲人人壽 富,而躋之堯舜三代之盛耳。夫豈區區充滿府庫,盈 溢倉廩,終以富衍強大誇天下哉?而外之臣,略不推 明陛下此心,而乃肆其饕餮,劓割生民,侵肌及骨,使 大困苦而不聊生,坐「視其死而不恤。」夫陛下所存如 彼,群臣所為如此,不知君臣際遇欲作何事,徒只日 超百資,意指氣使而已乎?臣又惟何世而無忠義,何 代而無賢德,亦在乎人君所以駕馭之如何耳。古之 人在山林畎畝,不忘其君;芻蕘負販,匹夫匹婦,咸欲 自盡以報其上。今陛下之朝,臺諫默默具位而不敢 言事,「至有規避百為,不肯居是職者。而左右輔弼之 臣,又皆貪猥近利。使夫抱道懷識之士,皆不欲與之 言。」不知時然耶,陛下有以使之然耶?以為時然,則堯 舜在上,便有禹、稷、湯、文在上,便有伊、呂;以至漢、唐之 明君,我祖宗之聖朝,皆有忠義賢德之臣,布在中外。 君臣之際,若腹心手足然。君倡於上,臣和「於下,主發 於內,臣應於外,而休嘉之惠,下浸於昆蟲草木,千百 世之下,莫不慕之。獨陛下以仁聖當御撫養為心,而 群臣所以和之者如此」,夫非時然,抑陛下所以駕馭 之道未審爾。陛下以爵祿名器駕馭天下忠良,而使 之如此,甚非宗廟社稷之福也。夫得一飯於道傍,則 皇皇圖報,而終身饜飽於其父,則不知惠。此庸人之 常情也。今之食祿,往往如此。若臣所聞則不然。君臣 之義,父子之道也。故食其祿則憂其事,凡以移事父 之孝而從事於此也。若乃思慮不出其位,尸祝不代 庖,人各以其職,不相侵越,至於邦國善否,知而不言。 豈有君憂國危,群臣乃飽食厭觀,若視路人之事而 不救,曰「吾各有守,天下之事,非我憂哉?」故知朝廷設 官,位有高下,臣子事君,忠無兩心。與其得罪於有司, 孰與不忠於君父?與其苟容於當世,孰與得罪於皇 天?臣所以不避萬死,深冒天閽,以告訴於陛下者,凡 以上畏天命,中憂君國,而下念生民耳。若臣之身,使 其粉碎如一螻蟻,無足顧愛。臣竊聞南征西伐「者,皆 以其勝捷之勢,山川之形,為圖而來獻。料無一人以 天下之民質妻賣兒,流離逃散,斬桑伐棗,拆壞廬舍 而賣於城市,就官假粟,遑遑不給之狀,為圖而獻。」前 者臣不敢以所聞,謹以安上門逐日所見,繪成一圖, 百不及一,但經聖明眼目,已可咨嗟涕泣,而況數千 里之外甚於此者哉!如陛下觀「圖行臣之言,十日不 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謾天之罪;如稍有 濟,亦乞正臣越分言事之刑。」

《賑濟論》
程頤

編輯

「不制民之產,無儲蓄之備,饑而後發廩以食之,廩有 竭,而饑者不可勝濟也。」今不暇論其本,且救目前之 死亡,惟有節則所及者廣。常見今時州縣濟饑之法, 或給之米豆,或食之粥飯,來者與之,不復有辨中,雖 欲辨之,亦不能也。穀貴之時,何人不願得食?倉廩既 竭,則殍死者在前,無以救之矣。數年前,一親戚為郡 守,愛恤之心可謂至矣。雞鳴而起,親視俵散官吏後 至者,必責怒之,於是流民歌詠,至者日眾。未幾穀盡, 殍者滿道。愚嘗憐其用心,而嗤其不善處事救饑者, 使之免死而已,非欲其豐肥也。當擇寬廣之處,宿戒 使晨入,至巳則闔門不納,午而後與之食,申而出之。 給米者午即出,日得一食,則不死矣。其力自能營,一 食者皆不來矣。比之不擇而與者,當活數倍之多也。 凡濟饑當分兩處,擇羸弱者作稀粥,早晚兩給,勿使 至飽,俟氣稍完,然後一給。第一先營廣居處,切不得 令相枕藉。如作粥須官員親嘗,恐生及入石灰,不給浮浪,無此理也。平日當禁游惰,至其饑餓,哀矜之一 也。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蘇軾

編輯

熙寧七年疏奏:「臣伏見河北、京東比年以來,蝗旱相 仍,盜賊漸熾,今又不雨,自秋至冬,方數千里,麥不入 土。竊料明年春夏之際,寇攘為患,甚於今日。是以輒 陳狂瞽,庶補萬一。謹按山東自上世以來,為腹心根 本之地,其與中原離合,常係社稷安危。昔秦並天下, 首收三晉,則其餘強敵,相繼滅亡。漢高祖殺陳餘,走」 田橫,則項氏不支;光武亦自漁陽、上谷發突騎,席捲 以並天下;魏武帝破殺袁氏父子,守冀州,然後四方 莫敢敵。宋武帝以英雄絕人之資,用武歷年,而不能 並中原者,以不得河北也。隋文帝以庸夫穿窬之智, 竊位數年而一海內者,以得河北也。故杜牧之論,以 為「山東之地,王者得之以為王,霸者得之以為霸,猾 賊得之以為亂。天下自唐天寶以後,姦臣僭峙於山 東,更十一世,竭天下之力,終不能取,以至於亡。近世 賀得倫挈魏博降後唐而梁亡,周高祖自鄴都至京 都而漢亡。由此觀之,天下存亡之權,在河北無疑也。 陛下即位以來,北方之民流移相屬,天災譴告,亦甚 於四方。至於京東,雖號無事,亦當常使其民安逸富 強,緩急足以灌輸河北,缾竭則罍恥,唇亡則齒寒。而 近年以來,公私匱乏,民不堪命。今流離饑饉,議者不 過欲散賣常平之粟,勸誘蓄積之家;盜賊縱橫,議者 不過欲增開告賞之門,申嚴緝捕之法,皆未見其益 也。常平之粟,累經振發,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 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丘山蓄積之家,例皆困乏。貧 者未蒙其利,富者先被其災。昔季康子患盜,問於孔 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乃知上不盡利,則 民有以為生;苟有以為生,亦何苦而為盜?其間凶殘 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今中 民以下,舉皆缺食。冒法而為盜則死,畏法而不盜則 饑。」饑寒之與棄市,均是死亡,而賒死之與忍饑,禍有 遲速。相率為盜,正理之常,雖日殺百人,勢必不止。苟 非陛下至明至聖,至仁至慈,較得喪之孰多,權禍福 之孰重,特於財利少有所捐,衣食之門一開,骨髓之 恩皆遍。然後信賞必罰,以威充恩,不以僥倖廢刑,不 以災傷撓法。如此而人心不革、盜賊不衰者,未之有 也。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
前人

編輯

元祐五年七月十五日奏:「『臣聞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此古今不刊之語也。至於救災恤患,尤當在早,若災 傷之民,救之於未饑,則用物約而所及廣,不過寬減 上供,糶賣常平,官無大失而人人受賜,今歲之事是 也。若救之於已饑,則用物博而所及微,至於耗散省 倉,虧損課利,官為一困,而已饑之民終於死亡,熙寧」 之事是也。熙寧之災傷,本緣天旱米貴,而沈起、張靚 之流,不先事奏聞,但務立賞閉糶,富民皆爭藏穀,小 民無所得食。流殍既作,然後朝廷知之,始敕運江西 及截本路上供米一百二十三萬石濟之。巡門俵米, 攔街散粥,終不能救。饑饉既成,繼之以疾疫,本路死 者五十餘萬人,城郭蕭條,田野丘墟,「兩稅課利,皆失 其舊。勘會熙寧八年,本路放稅米一百三十萬石,酒 課虧減六十七萬餘貫,略計所失,共計三百二十餘 萬貫、石,其餘耗散,不可悉數,至今轉運司貧乏,不能 舉手。此無它,不先事處置之禍也。」去年,浙西數郡,先 水後旱,災傷不減熙寧,然二聖仁智聰明,於去年十 一月中首發德音,截「撥本路上供斛㪷二十萬石賑 濟。又於十二月中寬減轉運司元祐四年上供額斛 三分之一,為米五十餘萬斛」,盡用其錢買銀絹上供, 了無一毫虧損縣官。而命下之日,所在歡呼,官既住 糴,米價自落。又自正月開倉糶常平米,仍免數路稅 務所收五穀《力勝》錢,且賜度牒三百道,以助賑濟,本 路帖「然,遂無一人饑殍者,此無它,先事處置之力也。」 由此觀之,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其禍福相絕如此。恭 惟二聖天地父母之心,見民疾苦,匍匐救之,本不計 較費用多少,而臣愚魯無識,但知權利害之輕重,計 得喪之大小,以謂譬如民庶之家,置莊田招佃客,本 望租課,非行仁義,然猶至水旱之歲,必須「放免欠負、 借貸種糧者,其心誠恐客散而田荒,後日之失,必倍 於今故也,而況有天下子萬姓,而不計其後乎?臣自 去歲以來,區區獻言,屢瀆天聽者,實恐陛下客散而 田荒也。去歲杭州米價每㪷至八九十,自今歲正月 以來,日漸減落。至五六月間,浙西數郡大雨不止,太 湖泛溢,所在害稼。六月初間,米價復長,至七月初,㪷 及百錢足陌。見今新米已出,而常平官米不敢住糶。 災傷之勢,恐甚於去年。何者?去年之災,如人初病,今 歲之災,如病再發,病狀雖同,氣力衰耗,恐難支持。又 緣春夏之交,雨水調勻,浙人喜於豐歲,家家典賣,舉 債出息,以事田作。車水築圩,高下殆遍,計本已重,指 日待熟。而」淫雨風濤一舉害之,民之窮困,實倍去歲近者將官劉季孫往蘇州按教,臣密令季孫沿路體 訪。季孫還,為臣言:「此數州不獨淫雨為害,又多大風 駕起潮浪,堤堰圩垾,率皆破損。湖州水入城中民家 皆尺餘,此去歲所無有也。而轉運判官張璹自常、潤 還,所言略同,云:親見吳江平望八尺間,有舉家」田苗 沒在深水底,父子聚哭,以船栰撈摝,雲「半米猶堪炒 喫,青穟且以餵牛。」正使自今雨止,已非豐歲,而況止 不止,又未可知,則來歲之憂,非復今年之比矣。何以 言之?去年杭州管常平米二十三萬石,今年已糶米 十五萬石,雖餘八萬石,而糶賣未已。又緣去年災傷, 放稅及和糴不行,省倉闕數,所「有上件常平米八萬 石,只了兌撥充軍糧,更無見在,惟有糴常平米錢近 八萬貫,而錢非救饑之物。若來年米益貴,錢益輕,雖 積錢如山,終無所用。熙寧中,兩浙市易出錢百萬緡, 民無貧富,皆得取用,而米不可得,故曳羅紈、帶金玉 橫屍道上者,不可勝計。今來浙東西大抵皆糶過常 平米,見在數絕少,熙寧之憂,凜凜在人眼中矣。臣材 力短淺,加之衰病,而一路生齒,憂責在臣。受恩既深, 不敢別乞閑郡,日夜思慮,求來年救饑之術,別無長 策,惟有秋冬之間,不惜高價多糴常平米,以備來年 出糶。今浙西數州,米既不熟,而轉運司又管上供年 額斛㪷一百五十餘萬石,若兩司爭糴,米必大貴,饑 饉愈迫,和糴不行。來年青黃不交之際,常平有錢無 米,官吏拱手,坐視人死,而山海之間,接連甌、閩,盜賊 結集,或生意外之患,則雖誅殛臣等,何補於敗?以此 須至具實聞奏,伏望聖慈備錄臣奏行下戶部及本 路轉運、提刑、兩路鈐轄司,疾早相度來年合與不合 準備常平斛㪷,出糶救饑。如合準備,即具逐州合用 數目。臣已約度杭州合用二十萬石,仍委逐司擘畫, 合如何措置,令米價不至大段翔踴,收糴得足。如逐 司以謂不須準備出糶救濟,即令各具保明來年委 得不至饑殍流亡,結罪聞奏。」緣今來已是入秋,去和 糴月日無幾,比及相度,往復取旨,深慮不及於事。伏 乞詳察,速賜指揮。

《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
前人

編輯

紹聖元年正月日狀奏:「勘會元祐八年,河北諸路並 係災傷,內定州一路,雖只是雨水為害,然其實亦及 五分以上。只緣有司出納之吝,不與盡實檢放。秋稅 內定州只放二分。自臣到任後,累有人戶披訴乞倚 閣,又緣已過條限,致難施行。今體問得春夏之交,人 戶委是闕食,既非河水災傷,即每事只依《編敕》指揮, 欲坐觀不救,恐非朝廷仁聖本意。臣欲便將常平、斛 㪷借貸,雖已有成法,不煩奏請。」又體問得河北沿邊 人戶,為見朝廷昔年遣使賑濟,不問人戶高下,願與 不願,借請一例散貸。後來節次倚閣放免,以此愚民 生心僥倖。每有借貸,例不肯及時還納,多是拖欠,指 望倚閣放免,既煩鞭撻追呼,使吏卒「因緣為奸,畢竟 不免失陷官物。兼約度得本州自第四等以下,每戶 貸兩石,官破十萬石,不過濟得五萬戶。人戶請納,耗 費房店宿食,不過得一石五斗,入口未必能濟活一 家,而五萬戶之外人戶更不沾惠鞭撻驅催,若得健 吏,亦不過收得十七,其失陷三萬石可必也。」又欲抄 劄饑貧,奏乞法外賑「濟,不惟所費浩大,有出無收,而 此聲一布,饑貧雲集,盜賊疾疫,客主俱斃。又況准條 邊郡不得聚集饑民。」以上二事,既皆不便,只有依條 將常平斛斗依價出糶,即官司簡便,不勞抄劄勘會 「給納煩費,但得數萬石斛㪷在市,自然壓下物價,境 內百姓,人人受賜,古今之法,莫良於此。但以本州見 管常平米二十七萬餘石,每㪷袞紐到元本一百四 文,比在市實直尚多二十二文,以此無人收糴。若不 別作奏請,專守本條,不與減價出糶,深恐今年春夏 新陳不接之際,必致大段流殍。伏望聖慈愍念,比之 本州將十萬石常平米依條借貸,必須陷失三萬餘 石,非惟所給不廣,而給納驅催之弊亦多。」特許將本 路諸州軍見管常平米契勘在市實直,如委是價高, 出糶不行,即許每㪷於袞紐價錢上減錢出糶,不得 減過十分之二。仍給與貧民曆頭,令每日零買,不得 令近上人戶頓買興販。仍限不得糶過本州縣見管 常平數目三分之一。約度定州合糶得九萬石,若每 㪷各減錢十分之二,即本「州紐計,虧元本官錢一萬 八千七十二貫文,比之借貸失陷,猶為省費。而本州 裏外,出九萬石米在市,則一境生靈皆荷聖恩全活, 又卻得錢準備將來豐熟。物賤卻行收糴,兼利農末, 為惠不小」者。右伏乞朝廷詳酌,早賜施行。如以為便, 即乞行下本司,約束,覺察轄下官吏,所貴人沾實惠。 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貼黃》:「契勘在市米價日長,正是二月間合行出糶。伏乞速賜指揮入急遞行下。」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