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一統志 (四庫全書本)/卷114
欽定大清一統志 卷一百十四 |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百十四
代州〈在山西省治東北三百二十里東西距三百七十六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東至大同府靈邱縣界二百三里西至寧武府寧武縣界一百七十三里南至平定州盂縣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大同府山陰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直𨽻正定府井陘縣界二百四十五里西南至忻州界一百四十里東北至大同府渾源州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朔平府朔平州界一百四十里本州境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八里東至繁峙縣界四十五里西至崞縣界三十五里東至崞縣界八十八里北至大同府山陰縣界五十里東南至繁峙縣界四十里西南至崞縣界三十里東北至繁峙縣界五十里西北至崞縣界三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七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昴畢分野大梁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置雁門郡秦因之漢亦為雁門郡治善無縣〈在今大同府界領陰館縣而廣武縣則屬太原郡〉後漢移郡治陰館縣三國魏始移郡治廣武縣屬并州晉因之後魏屬司州太和中改屬肆州後周大象元年移肆州來治隋開皇初郡廢五年始改州為代州置總管府十八年改廣武縣曰雁門縣大業初府廢改州仍為雁門郡唐武德元年復置代州總管府五年廢總管六年又置貞觀四年改總管都督府天寶初曰雁門郡乾元初復曰代州屬河東道中和二年置雁門節度使三年賜名代北節度使五代梁唐晉皆因之後又屬北漢宋曰代州雁門郡景德初置防禦使屬河東路金曰代州天會六年置震武軍節度使屬河東北路元仍曰代州中統四年省雁門縣入州屬冀寧路明洪武三年廢為代縣八年復曰代州屬太原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屬山西省領縣三五臺縣〈在州東南一百四十里東西距二百七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直隸正定府阜平縣界一百四十七里西至崞縣界六十里南至平定州盂縣界八十里北至繁峙縣界一百里東南至正定府平山縣界九十里西南至忻州定襄縣界六十五里東北至繁峙縣界一百里西北至本州界八十里漢置慮虒縣屬太原郡後漢因之晉省後魏太和中復置曰驢夷永安中屬永安郡北齊屬雁門郡隋大業初改曰五臺仍屬雁門郡唐屬代州五代及宋因之金貞祐四年升為臺州屬太原府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廢州復為五臺縣八年改屬代州統屬太原府 本朝雍正二年改隸代州〉繁峙縣〈在州東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東至大同府靈邱縣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本州界十五里南至五臺縣界八十里北至大同府應州界六十里東南至直隸正定府阜平縣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五臺縣界八十里東北至大同府渾源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應州界六十里春秋晉霍人邑漢置葰人縣屬太原郡後漢省晉復置曰雁門郡永嘉後廢徙置繁峙縣於此後魏太和二年兼置繁峙郡後周郡縣俱廢隋開皇十八年復置繁峙縣屬雁門郡唐屬代州五代宋因之金貞祐三年升為堅州屬太原路元屬冀寧路明洪武初復州為縣訛畤為峙八年改屬代州統屬太原府 本朝雍正二年改隸代州〉崞縣〈在州西南八十里東西距一百九十里里南北距五十里東至五臺縣界八十里西至寧武府寧武縣界一百十五里南至忻州界十五里北至本州界四十里東南至忻州定襄縣界七十里西南至忻州界八十里東北至繁峙縣界三十里西北至朔平府朔州界八十里漢置原平縣屬太原郡後漢屬雁門郡晉因之魏永興二年析置石城縣屬秀容郡東魏置廓州北齊改為北顯州後周州廢隋開皇十年改石城曰平冦大業初改曰崞縣屬雁門郡唐屬代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太宗十四年升為崞州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復為崞縣八年改屬代州統屬太原府 本朝雍正二年改隸代州〉
形勢三靣臨邊最稱險要〈馬端臨文獻通考〉天下九塞雁門闗為首〈王象之輿地記〉雁門障其西北滹沱經於東南外繞羣山中開平壤〈州治㕔壁記〉
風俗民淳訟簡節儉勤農無遊惰之習絶澆薄之風〈元代州志〉質野勇悍地無平原多武少文勤耕稼無蠶桑〈州志〉
城池代州城〈周八里有竒門四池渠二丈餘後魏時土築明洪武中甃甎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修〉五臺縣城〈周三里有竒門三東南臨慮虒水西北有濠後魏時土築明萬厯中甃甎 本朝康熙中修乾隆三十二年重修〉繁峙縣城〈周三里餘門三有池唐聖厯中土築明萬厯中甃甎 本朝順治中修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崞縣城〈周四里有竒門四有池元末因舊城土築明萬厯中甃甎本朝順治中修乾隆三十三年重修〉
學校代州學〈在州治南明洪武初建 本朝順治中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五臺縣學〈在縣治西南金正隆中建 本朝康熙中修入學額數十二名〉繁峙縣學〈在州治東元至正初建 本朝康熙中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崞縣學〈在縣治東南元泰定間建明洪武中重建 本朝康熙中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崇實書院〈在五臺縣城中乾隆四十二年建崞陽書院在崞縣城中乾隆四十年建又石橋書院在北門外明時建北靈書院在繁峙縣城中乾隆二十一年建 又州縣並設有義學社學〉
戸口〈原額人丁五萬五百四十八更名屯丁四百三十九歸併屯丁六千九百六十六又滋生人丁三千三百三十六〉
田賦〈田賦一萬五千一百一十六頃五十九畆三分六釐零額徴地丁銀八萬三百八十五兩七錢九釐零糧四千四石七斗七升六合零 屯田五千一百二十九頃五十一畆七分二釐零額徴銀二千一百八十三兩二分一釐零糧五千七百四石四斗六升三合零 更名田二千三十六頃五十畆五釐零額徴地丁銀二千四百三十六兩三錢七分二釐零糧一千四百八十七石五斗三升一合零 官地三十二畆一分七釐銀二兩二錢七分〉
山川香爐山〈在州南二十里四角稜起故名〉鳯凰山〈在州南三十里相傳魏主珪時鳯見於此亦名嘉瑞山有天柱玉案玉女會仙四峯桃花水簾白雲三洞洗參飲虎二池唐孫思邈嘗棲焉〉舜山〈在州東南十五里上有舜井其西有王通山去州二十里甚幽阻亦名龍谷〉三臺山〈在州東南四十里三峯矗立〉圭峯山〈在州東南五十里下豐上鋭象圭之終葵首故名上有明月岩又繁峙縣西南五十里亦有圭峯山〉紫荊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形如筆架多産紫荊木〉覆宿山〈在州東北三十五里州志形肖貪狼故名覆宿樂史太平寰宇記一名牛心山一名伏牛山在雁門縣東南十五里〉夏屋山〈在州東北六十里俗名草垜山爾雅謂之夏壺山史記趙世家趙襄子元年北登夏屋請代王徐廣曰山在廣武蕭徳言括地誌雲夏屋山一名賈屋山今名賈母山在代州雁門縣東北與句注山相接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在雁門縣東北三十五里〉句注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上為太和嶺其後為白草溝呂氏春秋天下九塞句注其一戰國策趙王欲併代與代王遇於句注之塞史記匈奴列傳趙襄子踰句注破並代以臨貉漢書地理志雁門郡句注山在陰館元和志句注山一名西陘山在雁門縣西北三十里晉咸寧元年句注碑曰蓋北方之險有盧龍飛狐句注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別外內也漢高祖伐匈奴踰句注困於平城謂此地也 按李璋河東記句注以山形句轉水勢註疏而名亦曰陘嶺自雁門以南謂之陘南以北謂之陘北漢中平以後陘北之地皆為荒外魏晉中並以句注為塞分別內外實南北巨防攷州志雲注山與雁門山岡隴相接故亦有雁門之稱而北斗夏屋並相附近大抵州境諸山得名者皆句注之支脈耳〉雁門山〈在州西北三十五里爾雅北陵西隃雁門是也郭璞注即雁門山也史記趙世家蘇厲遺趙王書曰齊倍五國之約而秦反巠分先俞於趙正義曰巠音邢分字誤當作山字西隃即雁門山西先聲相近趙地也後漢書郡國志雁門郡陰館縣注引山海經曰雁門山者雁飛出於其間州志山一名雁門塞雙闗陡絶雁度其間稍東有過雁峯巍然特高北與應州龍首山相望 按酈道元水經注雁門水出雁門山在高栁縣西北蓋別一雁門山非此之謂也〉北斗山〈在州西北八十里漢書地理志名曰累頭山寰宇記在雁門縣西北六十里即句注陘西北三十五里山也州志山有七峯如斗形故名一名牛斗山下有白龍池〉五臺山〈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里西北距繁峙縣一百三十里水經注山五巒巍然故謂之五臺史炤通鑑注山在代州五臺縣山形五峙華嚴經疏雲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嵗積堅冰夏仍飛雪曽無炎暑故曰清涼元和志道經以為紫府山皆即此山也山左鄰恆山右接天池環基五百餘里五峯聳立高出雲表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其名五臺以此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聖祖仁皇帝奉〉
〈皇太后巡幸有御製清涼山詩乾隆十一年十五年二十六年〉
〈皇上奉皇太后巡幸凡三並有〉
〈御製恭和聖祖元韻詩四十六年〉
〈皇上四巡五臺有御製清涼山四依〉
〈皇祖元韻詩五臺者一曰中臺在北臺之南三十里臺高三十九里頂平廣周五里一名翠巖峯峯右有甘露泉乾隆二十六年有御製甘露泉詩東南為靈鷲峯今名菩薩頂別出五峯之外若屏障然而其最高者曰大螺頂亦曰黛羅頂盤旋險仄登者絶少乾隆十五年有〉
〈御製瞻禮菩薩頂詩二十六年有御製䟦馬至黛羅頂詩而菩薩頂黛螺頂二碑文則皆
十四年御製頒賜刻石者也又十年〉
〈御書菩薩頂殿額曰心印毗曇曰人天尊勝曰最上層東麓有萬年氷九夏不消桃李生氷隙〉
〈聖祖御題曰淨城東三十里內梵仙山亦曰飯仙山山東南三里有玉華池亦曰雨花池聖祖御題曰天開緑池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玉華池詩又十一年十二年御書額曰華嚴龍海曰妙參真入池旁有三珠泉自此以南則為九龍岡西南為獅窩西北則為太華池北四十里有萬聖澡浴池聖祖御題額曰無垢其東臺去中臺四十二里去北臺畧相等其東為龍泉岡路臺高三十八里頂周三里一名望海峯其上可觀日出滄瀛在目猶陂澤焉〉
〈聖祖御製望海峯詩乾隆十一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恭和聖祖元韻詩有紫府廟聖祖御題曰列真之守東有那羅延洞又東為樓觀谷谷內有習觀巖西北十五里有華嚴嶺東南二十里為明月池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
〈御製明月池詩一曰西臺去中臺四里去北臺三十五里臺高三十五里周二里舊名栲栳山後改名掛月峯疊嶂連延北有秘魔巖東南有清涼嶺西北有八功德水〉
〈聖祖御題宵潤一曰南臺去中臺八十餘里臺高三十五頂周二里金蓮日菊佛鉢花燦然如錦亦名錦繡
峯世傳文殊示現之處聖祖御題曰古南臺西北有千佛洞〉
〈聖祖御題曰禪悅乾隆二十六年有御製遊千佛洞詩東有聖鐘山狀如覆鐘西南有三賢岩亦名七佛巖南七十里則為聖僧岩一曰北臺去中臺十三里臺高四十里周四里一名呌斗峯亦曰掖斗峯臺頂有黒龍池即天井也聖祖御題曰五界神湫南下二十里有白水池與天井通其麓有七佛池南有飲牛池東北有寳陀峯又有黒龍洞〉
〈聖祖御題曰定水心蓮又御製北臺眺望詩乾隆十 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恭和聖祖元韻詩詳山之形勢北臺最高南臺去中臺最逺為入山必由之路而東西中三臺皆偏近於北周遭如城垣狀拱抱天成其山巔風甚烈不可居古寺皆藏谷中自唐大中以來殆以什百計並仰邀聖祖仁皇帝暨我〉
〈皇上御製碑文詩歌匾額所在皆有茲各分地恭載貞珉勒於萬年〉
〈寳翰光於四表山靈佛法與有榮施矣 按五臺山為文殊示現之地見於史炤通鑑注唐栁宗元送文暢登五臺序所謂雲代門有靈山與竺乾鷲嶺角立相望其説相傳已久而水經注稱晉永嘉十二年雁門郡葰人縣百餘家入此山詣訪莫知所在又以為仙人所居考北齊書突厥入境代忻二州牧馬數萬匹避五臺山栢谷中五臺山之名始見於此隋書盧太翼者居五臺山與弟廬於此岩下蓋山深林密隱者所為托足焉遼史聖宗統和十年飯僧於五臺山元史英宗至治二年榮星於五臺山車駕俱嘗臨幸名跡未播自我聖祖駐蹕〉
〈皇上西巡四登是山由是鑿坯潄石之區遂為祝華呼嵩之地豈僅佛號清涼仙稱紫府所得標竒而擅美哉〉天蓬山〈在五臺縣東五里其峯高峻〉天和山〈在五臺縣東四十里山有龍泉洞〉東明山〈在五臺縣東四十里山腰一孔與縣東月掛山相望〉鐵拐山〈在五臺縣東五十里削壁千仞中插二鐵拐世傳為仙人所遺又東三十里為烏牛山〉慮虒山〈在五臺縣西十五里下有伏虎泉 按縣志為藘虒山以伏虎泉而訛也〉寳髻山〈在五臺縣南十里有香爐峯貞潛洞避雨巖出碧陽砂〉抓髻山〈在五臺縣南十五里兩峯尖秀形如抓髻又相近有鳯堖山東西兩山相接低昂起伏如鳯鸞翔翥〉五洞山〈在五臺縣南四十里又突兀山亦在縣南四十里一峯特出雲表〉畆山〈在五臺縣南四十里石堪為硯一曰文山又相近有簡子山上有趙簡子廟〉錦屏山〈在五臺縣北一十五里石壁層巒巖花林樹五色交輝〉
暖泉山〈在五臺縣東南四十里下有泉極溫〉仙人山〈在五臺縣東南五十里縣志石巖上有人坐蹟山腹石上有手蹟山下石上有雙腳蹟皆西向〉紫羅山〈在五臺縣西南八里峯巒高峙翠栢一株繁蔭曲幹上有臺駘廟〉閣嶺山〈在五臺縣東北十里舊名白雲山五臺由此而入跨山為道跨道為閣俯瞰縣城如在履舄之下〉二仙山〈在五臺縣東北四十里岩間二石如人一坐一立山左半里一岩壁立石花蒼紫為紅崖迤東為太師堖下為龍灣〉峯山〈在五臺縣西北二里兀起盤旋環城三靣有龍蟠之勢〉憨山〈在繁峙縣東八十里其勢聳㧞嶺路屈曲凢登陟易迷故名〉嚴山〈在繁峙縣東九十里〉靜明山〈在繁峙縣南十里三巒並列為邑外屏一名淨明山又名端橫嶺內有仙人石洞〉茹越山〈在繁峙縣北三十里有谷路通大同府應州〉鐵腳山〈在繁峙縣北三十里一名鐵撅山為縣之鎮〉公主山〈在繁峙縣東南二十里相傳拓䟦氏女焚修於此石上有手足跡〉寳山〈在繁峙縣東南九十里中有南冶谷路通直隸平山縣舊傳山産礦砂鍊之成金〉小五臺山〈在繁峙縣東南一百四十里五臺並聳即目可見有泉石之勝寺觀成林〉巖頭山〈在繁峙縣西南六十里南與太行山相連山坂巉巖始此故名中有龍洞〉泰戲山〈在繁峙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山海經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元和志一名武夫山杜佑通典滹沱水出繁峙縣東南派阜山寰宇記亦曰平山亦曰戌夫山今名派山通志㤗戲為大孤山下有太華池即滹沱之源其東又有小孤山 按縣志列泰戲山又列孤山並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此孤山蓋大孤山為㤗戲山之支別自有小孤山而縣志不具也通志之説可証明統志謂泰戲山一名小孤山是又誤大為小矣又此山別名派山派孤字形相近或因派而誤為孤亦不可知附此志疑〉五峯山〈在崞縣東二十五里五峯高聳橫亙二十餘里上有聖母祠元至順中建神座下有泉禱雨輙應〉雙山〈在崞縣南四十里上有寨〉憑牛山〈在崞縣東南四十五里形類牛〉芙蕖山〈在崞縣東南四十五里形類芙蕖亦有小五臺之稱俗名蓮花峯峭石壁立巒岫溫和雪落隨消〉石鼔山〈在崞縣東南四十里魏書地理志秀容縣有石鼔山 按縣志無石鼔山天涯山下雲前有石鼓建石鼔祠金元好問有天涯石鼔詩亦謂山形之像石鼔蓋即此山〉將軍山〈在崞縣東南七十五里上有將軍廟廟前石上有馬蹄跡又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有鳯凰山其西三里有龍尾山又西十里為堯天山〉福壽山〈在崞縣東南一百里下有溫泉〉崞山〈在崞縣西南三十里隋書地理志崞縣有崞山元和志縣因山為名通志其山連峯疊嶂森森翠色左有甘露池又西五里為前高峯亦曰前高山〉黃嵬山〈在崞縣西南七十里接寧武府寧武縣界宋史沈括傳遼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留館得請而後返帝遣括往議凡六會其相揚益知不可奪遂舍黃嵬而以天池請〉虒陽嶺〈在五臺縣東三十五里〉迴光嶺〈在崞縣東南五十里〉白仁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滴水崖〈在州東南四十里峭崿十餘丈有水細流一綫春夏不絶又崞縣西南六十五里亦有滴水崖〉太子崖〈在崞縣西南六十里〉揚武谷〈在崞縣西三十里一名羊武谷唐大厯十三年囘紇冦代州都督張光晟破之於揚武谷五代唐清㤗三年石敬塘據河求援於遼將五十萬騎自揚武谷西南旌旗不絶蓋雁門西偏之要隘也今有堡〉石佛谷〈在崞縣西北三十里北接朔州界元末用石壘塞南通廟嶺即夾柳樹堡也其西北有郎嶺闗〉東峨峪〈在州東南五十里兩山壁立萬仞又西峨峪在西南十里亦曰荊山下有西峨峪其在五臺縣西北八十里曰西峨嶺東北八十五里曰東峨嶺皆與州接界〉東闗河〈在州城東半里發源雁門山東南流入滹沱後漢書郡國志雲雁門有常溪水合注滹沱即此又三里河在州西南三里源出三里村經西闗外又栁村河在州西七里源出上田都流經七里堡又名七里河又馬站河在州西十里又半頭神河有二皆在州西二十里一出黒龍池俗名東河一出黃龍池俗名西河又九龍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皆南流入滹沱〉滹沱河〈在州南二里源出繁峙縣東泰戲山有三泉並導西南流三里玉斗泉合焉又西流三里復有三泉注之又西合接北樓口水又西合華嚴嶺水又西入州界又西南流入崞縣界州境諸水皆入焉又東南流入忻州界又自忻州定襄縣東流入五臺縣界至縣南五十里河門與慮虒虒陽清水三河合又東入平定州盂縣界周禮職方氏并州其川滹沱山海經泰戲之山滹沱之水出焉漢書地理志代郡鹵城有滹沱河東至參合入滹沱別過郡九東行千百四十里從河東至文安入海通典繁峙縣有滹沱河寰宇記源出縣東南派阜山經繁峙故城西三里與五泉合又西南入樓煩郡秀容界又還入崞縣又入秀容界東北入五臺南入恆山界按滹沱禮記作惡池周禮作虖池史記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沱山䋦經作虖沱秦詛楚文作亞駝韓非子作呼沱曹學佺名勝志謂滹沱古本作瀖池虖沱乃後人所改傳聞互異並存備考〉峪口河〈在州東南十五里源出五臺縣楊林嶺北流經鳯遊峪口又西峨河在州西南十里源出荊山居民皆引之溉田俱北流入滹沱河〉東峪河〈在五臺縣東發源於縣東移城村南流入河門口與滹沱河合〉泉巖河〈在五臺縣西三十里源出縣西泉巖堡東南流至縣西南三十五里入滹沱〉慮虒河〈在五臺縣西十五里源出縣五王村流環縣東南又名縣河與慮虒清水二河合流入滹沱元和志慮虒水在五臺縣北十五里寰宇記源出縣界漢因此水以立縣文獻通考五臺有慮虒水縣志明天順中築渠引以溉田名曰豐樂縣南五十里曰河門虒水將會滹沱河處水衝崖出兩岸壁立萬仞崖半有穴高水丈許徑一尺清明前三四日穴中魚躍出五六日方止〉虒陽河〈在五臺縣東北四十里平地湧出西南流入峽口經東明山下至河口村與清水河合流〉清水河〈在五臺縣東北一百六十里南流過石觜合射虎川又西流合虒陽慮虒二河入於滹沱〉峨河〈在繁峙縣東二十里源出縣東南九十里黒龍池西流三十里合巖頭河入滹沱〉南橋河〈在崞縣南門外又北橋河在縣北門外板橋河在縣北二十五里俱東入滹沱〉揚武河〈在崞縣南二十里源出太子崖東流經揚武河入滹沱其水支分有灌溉之利〉雲中河〈在崞縣南六十里舊名沙河元和志在唐林縣南二里金史地理志崞縣有沙河又銅河在縣東南七十里源出福壽山皆東流入滹沱河〉華嚴嶺水〈在繁峙縣東南一百里西北入滹沱河〉射虎川〈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三十里下流入清水河康熙二十二年聖祖仁皇帝西巡還輦循長城而東忽有虎伏林莾間親挽雕弧射之虎應斃居人行旅莫不忭踴因撫臣請〉
〈賜名射虎川乾隆十一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皇上西巡過此瞻仰〉
〈祖烈並有御製詩文〉
〈御製詩注云至今其虎尚楦置臺懷寺中聖武之威景爍萬古矣〉茹湖〈在五臺縣東十五里四面阻山水聚為湖周四里春秋雁集於此〉雁門渠〈在州城東南三國魏志牽招為雁門太守郡治廣武井水鹹苦民擔輦逺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凖望地勢因山陵之宜鑿源開渠注水城內民賴其益〉龍池〈在五臺縣東北四十里獨龍山下石罅出泉旱禱於此〉太華池〈在繁峙縣東南一百里深不可測〉龍躍泉〈在州西二十里一名龍泉一名雲龍泉寰宇記龍泉源出縣西北平地水經注云出雁門縣西北平地其大三輪泉源湧沸騰波奮發以巨石投之水輒噴出雲潛通燕京山之天池 按水經注文今本無之蓋樂史時所見本也〉西泉〈在州東南五十里圭峯山西澗中有石百尺水自上㵼下至石根不見數歩則從石竇湧出出澗口又不見潛行石霤間又百歩許出趾下合峨水入滹沱〉趵突泉〈在州西北雁門闗西自平地湧出北出塞口入桑乾河〉龍灣泉〈在五臺縣東四十里太師山下有大泉二小泉近百皆平地出可灌田〉沙沛泉〈在五臺縣南門外〉明月泉〈在五臺縣東北五臺山中相傳陰雲之夕侯之月在水中〉神武泉〈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射虎川旁康熙三十二年聖祖仁皇帝西巡還輦既殪虎於射虎川守土之臣茀除〉
〈林莾忽有泉自地湧出清甘澂淨經冬不竭此神武之瑞應也因以名泉〉九女泉〈在五臺縣西北二里峯山下上有黒風洞其水稍溫南流慮虒〉龍泉〈在崞縣西北三十里相傳唐魏鄭公徵駐師於此以劍插地泉湧出泉左有鄭公祠〉
古蹟廣武故城〈在州西十五里漢置縣屬太原郡後漢屬雁門郡三國魏移郡來治晉因之北魏移郡縣於古上館城隋開皇中避太子諱改為雁門縣括地誌廣武古在雁門縣之西南寰宇記漢廣武縣城今在郡西南續漢書雲雁門郡本理陰館建安初立新興郡於太原北界後廢魏文帝移雁門郡南渡句注置廣武城即今代州西廣武故城是也後魏文帝又移置廣武東古上館城內即今州城是也〉隂館故城〈在州西北漢置為樓煩鄉景帝後三年置縣屬雁門郡後漢自善無縣移郡來治晉永嘉五年猗盧求句注陘北之地縣遂廢一名下館城東魏武定三年高歡娶柔然親迎於下館魏收雲下館即陰館城也宋白曰後漢雁門郡理陰館今句注北之下館城是州志雁門廢縣在州西北四十里蓋即故陰館城以嘗為雁門郡治而名俗又訛郡為縣〉慮虒故城〈在五臺縣東北漢置縣晉廢漢書地理志太原郡領慮虒縣師古曰音驢夷魏書地形志永安郡驢夷縣二漢屬太原郡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改名永安中屬有驢夷城 按北魏太武紀神䴥元年詔王倍斤鎮慮虒尚有盧虒之稱太和中始改驢夷魏收志曰縣有驢夷城城即故慮虒蓋其時已徙治矣今縣北里許有故城村疑即慮虒故址〉葰人故城〈在繁峙縣南葰人一名藿人左傳襄公十年晉滅偪陽使周內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漢高帝七年周勃從上擊韓王信於代䧏下霍人尋置葰人縣屬太原郡後漢廢晉復置屬雁門郡後省括地誌葰人故城在繁峙縣界漢葰人縣也〉鹵城故城〈在繁峙縣東一百里漢置鹵城縣屬代郡後漢屬雁門郡建安中省州志其地多鹵故名故城周三里有竒〉繁畤故城〈在繁峙縣東漢置繁畤縣在今大同府渾源州界後魏移置於此隋書地理志雁門郡繁畤縣後魏置並置繁時郡後漢郡縣俱廢開皇十八年復置元和志隋開皇時置繁畤縣於今縣東六十里太堡戌大業十二年移於武州城唐聖厯二年以縣在平川難以固守遂東移於今理其城三靣枕澗東接峻坂極為險固〉武州故城〈在繁峙縣境魏書地理志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雁門川三年始立州城領吐京郡齊郡新安郡隋書地理志繁畤有東魏武州及吐京齊新安三郡寄在城中北齊改為北靈州尋廢寰宇記武州城在雁門縣西六十里〉原平故城〈在崞縣南漢置縣屬太原郡後漢屬雁門郡晉及後魏因之北齊省括地誌原平故城在崞縣南三十五里 按魏書地形志秀容縣有原平城蓋其時已非故治矣〉雲中故城〈在崞縣西南七十里秦漢所置雲中郡及縣俱在今大同府西北塞外後漢建安中移置此屬新興郡北魏省括書地理志新興郡領雲中縣魏書地形志永安郡定襄縣太平真君七年併雲中九原晉昌屬焉隋書地理志崞縣有雲中城東魏僑置恆州尋廢寰宇記雲中城在崞縣西一百里即管涔之異名也舊志今名蘆板寨〉樓煩故城〈在崞縣東十五里古樓煩國及漢所置樓煩縣俱在今雁門闗北晉徙於此北齊省魏書穆帝紀三年帝從劉琨求句注陘北之地琨乃徙馬邑陰館樓煩繁峙崞五縣之民於陘南更立城邑盡獻其地又地形志雁門郡原平縣有樓煩城括地誌在今崞縣東北蓋晉時所徙〉石城故城〈今崞縣治後魏置石城縣隋改為崞縣魏書地形志秀容郡石城縣永興二年置隋書地形志雁門郡崞縣後魏置曰石城縣東魏置廓州領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寄治石城齊廢郡改州為北顯州後周廢開皇十年改縣曰平冦大業初改為崞縣〉唐林故城〈在崞縣南元和志本漢廣武縣地證聖元年分五臺崞縣置武延縣神龍元年改為唐林縣寰宇記五代梁開平二年改為白鹿縣後唐同光初復舊晉改為廣武後復舊宋史地理志景徳二年廢唐林縣新志在崞縣南四十里〉神武軍城〈在州北唐書地理志代州其北有大同軍本大武軍調露二年曰神武軍天授二年曰平狄軍大足元年復更名其西有天安軍天寳十二年置又有代北軍永泰元年置〉棗戸城〈在州東寰宇記雁門縣有棗戶城隋圖書雲初築此城以地多棗樹為名土人云此棗多輸北京州志棗雲城在州東四十里俗名棗林村即古棗戶城也〉倉城〈在五臺縣西南魏書地形志驢夷縣有倉城舊志倉城在縣西南三十里魏晉時儲積處〉張公城〈在五臺縣境寰宇記十六國時石勒將張平築城東有平碑〉寳興軍〈在繁時縣東南五代北漢置宋因之後廢五代史北漢世家五臺山僧繼顒於栢谷置銀冶鑿山取鑛烹銀以輸劉氏仰以足用即其冶建寳興軍寰宇記寳興軍者今代州烹鍊之冶務劉繼元割據之時建為寳興軍地屬五臺山寺宋平河東因之不改宋史地理志繁峙有寳興軍砦〉通阜監〈在州城內西南隅金史食貨志大定十八年代州立監鑄錢二十年名代州監曰通阜州志監今為武安王廟〉潘家莊〈在州南七里宋潘美守代嘗逰息於此〉南樓〈即城南門樓下為蓮花池靣鳯凰山一名㸔花樓金趙秉文嘗遊賞於此〉東花園〈在州城西十里相近又有西花園傳為李克用遊賞之所〉
闗隘雁門闗〈在州西北三十里一名西陘闗唐書地理志代州雁門縣有東陘西陘二闗寰宇記雲西陘闗在雁門西北五十里州志闗舊在雁門山上東西山巖峭㧞中路盤旋﨑嶇唐於絶頂置闗元時闗廢明初移今所築城周二里有竒兩山夾峙形勢雄勝即句注故道也西抵寧武偏頭東連紫荊倒馬逼近𦍤州威逺為山西之屏垣 本朝雍正四年設巡司於此〉東陘闗〈在代州南唐天寳十四載郭子儀敗賊兵圍雲中㧞馬邑遂開東陘闗寰宇記東陘闗地甚險固在代州南二十里〉黒山闗〈在五臺縣東南九十里接直隸平山縣界〉郎嶺闗〈在繁峙縣東一百里舊名狼嶺路通應州屬振武衛戍守〉平刑闗〈在繁峙縣東即故瓶形寨王存九域志繁峙有瓶形砦金史地理志繁峙縣有瓶形鎮通志平刑闗在縣東一百三十里路通靈邱縣西北連渾源州大寨口南接直隸正定府阜平縣界 本朝雍正九年從巡撫石麟請裁平刑倉大使設平刑闗巡檢専司巡緝兼理倉務〉石門闗〈在崞縣東北唐書地理志代州崞縣有石門闗寰宇記在崞縣西北八十里〉廣武陘〈在州城南北雁門闗北二十里明洪武七年創置周四里有竒其西十里為白草溝堡其東二十里為水峪堡〉竇村鎮〈在五臺縣東北四十里通志順治六年姜黨穴竇村鎮宣府總兵李延壽聲言牧馬代州刻期由峨口進兵出賊不意夜驟馬竇村賊驚遁縱擊無一脫者五臺圍解〉臺懷鎮〈在五臺縣東一百二十里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設營墩汛三〉東冶鎮〈在五臺縣西南三十里康熙二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巡經此有御製過東冶鎮詩乾隆二十五年建立〉
〈行宮十一年二十六年聖駕西巡經此並有〉
〈御製恭和聖祖元韻詩〉高洪口〈在五臺縣東七十里南接石佛口北連大峪口明洪武九年設巡司今因之〉大峪口〈在五臺縣東北五十里路通直隸正定府阜平縣西通崞縣明永樂中置巡司今裁又石佛峪口在縣東南五十里〉飯仙山口〈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明永樂九年置巡司今裁其西南二十里有狐野口又西北二十里有趙勝口〉八岔口堡〈在州城北一名水芹堡〉胡峪堡〈在州東北舊為砦宋史地理志代州雁門縣有胡峪砦州志在州東北六十里與八坌口白草口水峪口皆有把縂戍守〉茹越口堡〈在繁峙縣北六十里東至〉
〈小石口堡二十里北至應州四十里宋故寨也宋史地理志繁峙縣有茹越砦〉大石口堡〈在繁峙縣北宋史地理志繁峙縣有大石砦〉小石口堡〈在繁峙縣北大石口堡西五里明正德九年築城周二里有竒設守偹駐此其西十里為馬蘭峪堡堡北去山陰縣三十里〉北樓口堡〈在繁峙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明正德九年築城周四里有竒設守偹駐此 本朝改設參將〉陽武峪堡〈在崞縣西三十里陽武峪中西去蘆板塞堡四十里南去陽武村三十里宋故砦也元建為闗元史明宗紀天厯元年九月令崞州之陽武闗穿鑿壘石以為固舊志有陽武峪巡司在縣西七十里陽武村今裁〉蘆板塞堡〈在崞縣西七十里即今宋樓板寨金為鎮宋史地理志崞縣有樓板砦〉揚武寨〈在五臺縣東四十里地極險峻〉曹寨〈在五臺縣南七十餘里崚峋㧞起四靣石壁滹沱水繞其下〉水月堂寨〈在五臺縣東北七十里上如覆甑下如壁立〉摩天寨〈在五臺縣東北九十里峭壁高二十餘里上平地數頃可馳射 按五臺縣志自揚武以下四寨 本朝順治初皆嘗有土冦據之攻圍經月乃下摩天寨頂平處有樓榭洞屋世祖章皇帝嘗命平治之古之堡寨民間藉以禦冦而不謂冦反藉以自固有防守之責者不可不知〉秦王寨〈在崞縣北二十里弔橋嶺舊設巡司今改入陽曲縣石嶺闗〉土墱寨〈在崞縣西北北史魏孝靜紀武定元年高歡築長城於肆州北山西自馬陵東至土墱宋吏地理志崞縣有土墱寨〉振武衛〈在州城內東南明洪武十三年建今存〉雁門千戶所〈在州治北三十五里明洪武七年建今因之〉雁門驛〈在州治南〉平刑驛〈在繁峙縣東平刑闗舊為邊站今有驛丞〉砂澗驛〈在繁峙縣東北六十里有驛丞〉原平驛〈在崞縣東南四十里南達忻州有驛丞〉閙埿驛〈在崞縣西七十里本置於靜樂縣閙埿村明𢎞治十一年移於陽武谷後移今所有驛丞〉
津梁滹沱橋〈在州南門外明正德中建架木為之〉峪口橋〈在州東南十五里〉通濟橋〈在五臺縣西南十五里孤嶼溝上〉白梁橋〈在五臺縣西南四十里滹沱河上〉西巡橋〈在五臺縣東北塔院寺前舊名巡檢司橋康熙二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過此土人因改名以誌欣幸焉〉普濟橋〈在繁峙縣東一百二十里平刑闗石澗〉普濟橋〈在崞縣南門外金泰和三年建又名南石橋 本朝乾隆二十年修〉來宣橋〈在崞縣北門外金泰和三年建又名北石橋明洪武間修改今名 本朝乾隆十六年重修〉
陵墓漢郅都墓〈在州東五十里寰宇記漢郅都塟雁門墓側有古栢五千餘株號郅君栢〉南北朝魏拓䟦猗盧墓〈在州西北雁門山中寰宇記雁門縣有拓䟦陵〉五代唐李克用墓〈在州西八里栢林寺中五代史唐荘宗紀天佑五年塟李克用於雁門其弟克謙子嗣昭二墓俱在栢林寺東〉宋楊興墓〈在繁峙縣西十五里〉滕茂實墓〈在州城東七里茂實使金被拘卒於代州塟〉明弋謙墓〈在州城北郭西壁下〉
祠廟漢文帝廟〈在五臺縣南十里南神山上相傳帝為代王時獵於茲山人立廟於其上〉河神祠〈在州城南元和志在雁門縣南開元九年并州刺史張説奏置〉趙文子祠〈在五臺縣東北四十里〉崞山神廟〈在崞縣西南二十五里崞山西南麓神為秦將軍䝉恬縣志謂築之之初神以兵助力出入之地今名鬼兒坪自北齊永明以來列在祀典廟碑宋邑人張忱撰廟額崞山神三字金王無競書元好問寳貴之刻石為之記今皆不存又州城東二十里別有䝉恬祠〉魏鄭公祠〈在崞縣西北三十里龍泉左祀唐魏徵〉李衛公祠〈在崞縣北三十里祀唐李靖〉
寺觀天寧寺〈在州城北門街唐貞觀中建明洪武初割其半為振武衛〉圎果寺〈在州城東北隅隋開皇中建有磚塔高一百三十丈〉洪濟寺〈在州東二十里諸佛像甚工傳為劉鳯仙塑〉望臺寺〈在州東南四十里宋太平興國初建又十里有庵頭寺〉延福寺〈在州西南十里元至元初建明洪武時併文殊三聖二寺入焉〉栢林寺〈在州西八里通志在晉王墓側後唐同光中建〉佛光寺〈在五臺縣東北五十五里唐穆宗實録元和十五年四月四日河南節度使裴度奏五臺山佛光寺側慶雲現自巳至申乃滅〉娑婆寺〈在五臺縣東北五十五里麻巖山北齊釋元順建又十五里為法華寺亦北齊時建〉清涼寺〈在五臺縣東北八十里後魏孝文帝建元至正二年重修 本朝康熙中〉
〈御題額二曰水晶域曰心會真如下有雪浪亭為登山必由之徑寺有清涼石其石可轉寺僧遂謂頂禮心誠者能扛動此石蓋不必然也乾隆十六年於寺改修精舍供〉
〈宸憇十五年有御製清涼寺詩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
〈御製清涼石詩又御書額曰菩提不染曰清涼法廕並十二年所 頒賜也〉臺麓寺〈在五臺縣東北東臺東南射虎川上本朝康熙二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巡臣民懽忻建寺二十四年發帑興修供內製香檀佛像御製碑文賜梵書藏經又〉
〈御題額二曰一剎圎光曰五峯化育乾隆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詩二十六年御題寺旁精舍曰靜寄齋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靜寄齋詩御書額曰妙荘嚴路曰筏通彼岸曰五髻香雲十一年十二年所 頒賜也寺向有行宮基址二十五年改修〉演教寺〈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中臺頂唐建有舍利藏於鐵塔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發帑重修〉
〈御製碑文御賜扁額二曰翠巖曰雪堂乾隆十四年重修〉
〈御製碑文刻石御題額曰靈鷲中峯曰震那金界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文殊寺 〈五臺縣東北中臺靈鷲峯頂名文殊院唐釋法雲建相傳〉
〈寺成時文殊現金像塑工安生肖之名曰真容院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發帑重建〉
〈御製碑文 頒賜蔵經全部御題額四曰五臺聖境曰珠林花雨又曰靈峯勝境曰斗室聖祖有御製靈鷲峯文殊詩乾隆二十五年年於寺改建行宮二十六年賜額曰雨花堂十一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
〈御製靈鷲峯文殊寺㳟和聖祖元韻詩二十六年四十六年又有〉
〈御製題雨花堂文殊寺靜舍真容院諸詩〉殊像寺〈在五臺縣東北靈鷲峯麓有文殊跨狻猊像神工所造康熙二十二年〉
〈御題額曰法相天然三十九年發帑重建御製碑文〉
〈聖祖有御製殊像寺詩乾隆十一年發帑重修十一年十五年四
十六年並有御製恭和〉
〈聖祖元韻詩十五年二十六年又有御製殊像寺詩又十一年十二年〉
〈御書額曰上圎鏡智曰現清靜身十四年御製碑文刻石〉顯通寺〈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里靈鷲峯下建自東漢明帝名大孚靈鷲寺乾隆十一年〉
〈皇上御製詩注云是寺創自漢明帝蓋佛法始入中國時震旦祗園此為最古後魏孝文帝置十二院環繞鷲峯名花園寺唐改大華嚴寺明永樂中賜額大顯通寺萬厯中改永明寺中有無梁殿寺後銅殿一區銅塔五座 本朝康熙一十六年發帑重修仍名顯通寺〉
〈御製碑文御題額二曰甘露津曰紺園〉
〈聖祖有御製顯通寺詩乾隆十一年四十六年有〉
〈御製㳟和聖祖元韻詩十五年二十六年並有〉
〈御製詩御書額曰十地圎通曰真如權應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二十六年寺僧不戒於火上命以寺資重葺〉廣宗寺〈在五臺縣〉
〈東北靈鷲峯南半麓明正徳初建 本朝康熙中發帑重建〉
〈御製碑文內有銅瓦殿御題額曰雲嵋〉圎照寺〈在五臺縣東北靈鷲峯下明永樂初建 本朝康熙中御書額曰勝幡西振乾隆十二年賜御書額曰宏範三界〉望海寺〈在五臺縣東北東臺望海峯上後魏時建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發帑重建御製碑文〉
〈御書額二曰自在曰般若原乾隆十四年重修御製碑文刻石〉
〈御書額曰震表天成曰華嚴真境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碧山寺〈在五臺縣東北五臺山華嚴谷明天順中建名普濟寺又名北山寺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發帑重建改今名御製碑文〉
〈御書額曰入雲天籟寺有文殊殿御書額曰淨域靈因曰香林寳月乾隆十一年十二年所 頒賜也〉法雷寺〈在五臺縣東北之西臺頂唐建寺在林中松杉交蔭旋折而上如棧闇然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發帑重建御製碑文刻石〉
〈御書額二曰蓮井曰初地乾隆十四年重修御製碑文刻石〉
〈御書額曰月鏡空圎曰德水香林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普濟寺〈在五臺縣東北南臺頂宋建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發帑重建〉
〈御製碑文御書額二曰大方廣室曰物外㳺又有石觜普濟寺康熙
二十二年御書額曰梵覺乾隆十四年重修〉
〈御製碑文刻石御書額曰仙花證果曰慧性明圎十二年所 頒賜也〉靈應寺〈在五臺縣東北北臺頂明萬厯中建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發帑重建〉
〈御製碑文御書額三曰棲真境曰大珠月白曰龍參乾隆十四年重
修御製碑文刻石〉
〈御書額曰應真禪窟曰寳陀飛觀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羅㬋寺〈在五臺縣東北五臺山有蓮花荘宋元祐中建張商英嘗見神燈茲寺中 本朝康熈四十五年僧元旦重修御製碑文〉
〈御書額曰八正門乾隆十年於寺改修行宮二十五年改為精舍房寺後有轉輪閣十五年
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詩〉
〈御書額曰慧燈淨照曰悟色香空十二年十五年所頒賜也〉湧泉寺〈在五臺縣東北北中二臺之間有湧泉傳為文殊盥掌之地 本朝康熙中發帑重建御製碑文〉
〈御書額曰法雨晴飛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詩〉棲賢寺〈在五臺縣東臺西南棲賢谷古名棲賢社 本朝康熙中發帑重修〉
〈御製碑文御書額二曰小匡山曰鵠苑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
有御製詩〉
〈御書額曰是忉利天曰身徧恆沙十一年十二年所頒賜也〉旃林寺〈在五臺縣東臺南 本朝順治八年建寺有娑羅樹亦名娑羅寺〉
〈聖祖御題額曰旃林有御製娑羅樹歌乾隆十一年四十六年有〉
〈皇上御製恭和聖祖元韻詩又〉
〈御題額曰七佛導師〉白雲寺〈在五臺縣東北北臺之外舊名接待院面臨逡道後枕巖椒 本朝康熙
中發帑重建御製碑文〉
〈御書額曰法雲真際乾隆十年於寺改修行宮二十五年改為精舍房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
六年並有御製詩〉
〈御書額曰法雲地曰朗瑩心珠曰松風花雨十一年十二年所 頒賜也〉壽寧寺〈在五臺縣中臺南三十里一名竹林寺唐大厯初僧法照見白光中現文殊像因建寺 本朝康熙中御書額曰白毫光現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
〈御製詩 御書額曰善超諸有十二年所 頒賜也〉金閣寺〈在五臺縣南臺西北唐大厯二年有見金閣浮空因建寺鑄銅為瓦塗金其上 本朝康熙中〉
〈御書額曰具神通力乾隆十二年賜御書嶺後殿額曰宗乘仰鏡〉鎮海寺〈在五臺縣東北五臺山交口西南嶺下 本朝康熙中御書額曰金光輪藏乾隆十一年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
〈六年並有御製詩〉
〈御書額曰金輪不住十一年所 頒賜也〉慈雲寺〈在五臺縣東北五臺山古稱慈雲社 本朝康熙中御書額曰真實相〉般若寺〈在五臺縣東臺東樓觀谷明成化中建 本朝康熙中〉
〈御書額曰雁堂乾隆十二年御書額曰妙音如意〉太平興國寺〈在五臺縣東臺東樓觀谷宋釋睿見居此相傳為楊延朗之師後有僧真寳殉靖康之難元於此祀岳瀆后土〉正覺寺〈在繁峙縣西闗外元建〉崇聖寺〈在崞縣治東宋政和二年建〉樓煩寺〈在崞縣西南二十五里〉寳塔院〈在五臺縣靈鷲峯下內有佛舍利塔左有文殊髪塔佛足碑後殿有轉輪藏明永樂中建亦稱塔院寺 本朝康熙中御書額曰景標清漢後閣有金粟如來像乾隆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有御製詩十五年〉
〈御書額曰攬妙鬘雲〉萬縁菴〈在五臺縣東臺南 本朝康熙十二年建乾隆七年慈雲寺圮敬移
供聖祖御書真實相三字額於菴內文殊殿〉
〈皇上御書額二曰施洽羣有曰智𢎞六度十一年十二年所 頒賜也〉妙德菴〈在五臺縣南臺西北 本朝康熙中〉
〈御書額二曰香閣慈雲曰松風水月乾隆十二年書額曰性因淨果〉襍花菴〈在五臺縣北臺之東南明永樂三年建雍正七年萬聖澡浴池被火敬移供〉
〈聖祖御書無垢二字額於菴內乾隆十二年皇上御書額曰無量福田〉瑞雲觀〈在州南八里潘家莊西唐貞觀中建〉鳯凰觀〈在州南三十里鳯凰山南一名來儀觀魏太武迎嵩山寇謙之居此葛洪孫思邈劉海蟾皆嘗寓焉〉壽寧觀〈在州境金元好問續夷堅志代州壽寧觀中一楸樹老且枯矣海蟾子過州賣藥三日不售投藥此樹中明年枯枿再茂人目之為脫殻楸〉明陽觀〈在五臺縣西南八里紫羅山下元大徳中建有元好問碑記又長春觀在五臺縣東北元時建〉三清觀〈在繁峙縣東南一里元大徳中建〉朝元觀〈在崞縣西南七十里元大徳中建有元好問碑記觀內有碑帯石至晚光明如月又神凊觀在縣治西元至治中建〉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百十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