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一統志 (四庫全書本)/卷368

巻三百六十七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三百六十八 巻三百六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六十八
  雲南省在 京師西南八千二百里東西距二千五百一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廣西泗城府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神䕶闗接野人界一千七百六十里南至交阯界七百五十里北至四川寧逺府㑹理州界四百里東南至廣西鎮安府界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天馬關接緬甸界二千三百一十里東北至貴州南籠府普安州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吐蕃界二千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南境秦為西夷滇國漢武帝元封二年開置益州郡屬益州部刺史兼為牂牁郡西境今廣南廣西二府州地越嶲郡西南境今麗江府及永北㕔地後漢分益州郡西境置永昌郡後漢永平十二年割益州郡西部都尉置屬益州部今永昌鶴慶大理姚州四府州地三國漢建興二年改益州郡置建寧郡又分建寧永昌置雲南郡今大理姚州二府州地分建寧牂牁置興古郡今廣西州及曲靖府之霑益羅平三州地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寧州領雲南興古建寕永昌四郡統縣四十五太康三年廢寧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以䕶之監五十八部蠻族太安二年復置寧州時又分建寕以西之七縣別立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為晉寕郡分牂牁立平夷夜郎二郡是時其地再為李雄所有其後李壽分寕州興古永昌雲南朱提越嶲河陽六郡為漢州咸康四年分牂牁夜郎越嶲朱提四郡置安州八年罷併寕州以越嶲還屬益州省永昌郡劉宋因之領郡十五建寕晉寕牂牁平蠻夜郎朱提南廣建都西平西河東河陽雲南興寕興古梁水十五郡蕭齊時為寧州鎮領郡三十左建平南廣南朱提南牂牁梁水建寕晉寕雲南西平夜郎東河陽西河陽平蠻興古興寕西河平樂北朱提宋昌永昌益寕又有南犍為等九郡不領縣梁大同中置南寕州太清二年爨瓚竊㨿唐書南蠻傳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州曲軛晉寕喻獻安寕距龍和城通謂之西爨白蠻自彌鹿升麻二川南至步頭通謂之東爨烏蠻隋開皇初遣使朝貢因置恭州協州昆州尋廢唐武徳元年復開南中置南寧州四年置縂管府舊唐書志州管南寕恭協昆尹㑹姚西濮西宗九州又置姚州都督府並置州十三七年改南寧縂管為都督督西寕豫西利南雲縻南籠七州並前九州為十六州八年改南寕為郎州新唐書南蠻傳爨蠻西有徒莫祗蠻貞觀二十三年內屬以其地置傍望覽邱求五州隸郎州都督府永徽初罷郎州都督更置戎州都督新唐書志諸蠻州九十二皆無城邑椎髻皮服惟來集於都督府則衣冠如華人焉天寳末沒於南詔䝉氏大中中䝉氏自號大禮國滇載記光化四年鄭買嗣滅䝉氏改國號曰大長和五年後唐天成三年趙善政代之改國號曰大天興清泰中楊干真又奪之改國號曰大義寕尋為叚思平所滅石晉天福二年叚氏改國號曰大理宋初仍為大理國滇載記元符二年叚氏絶髙昇泰改國號曰大中國既而復求叚氏立之號曰後理國憲宗三年滅之收府八郡四部三十七及至元八年分三十七部為南北中三路路設達嚕噶齊並總管十三年立雲南諸路行中書省治中慶路領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大徳三年罷雲南行御史臺立雲南諸路道肅政亷訪司領中慶威楚武定鶴慶麗江等路又曲靖宣慰司領曲靖澂江普定等路臨安宣慰司領臨安廣西元江等路大理金齒宣慰司領大理金齒等路又金齒等處宣撫司領柔逺茫施鎮康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又有烏撒烏䝉宣慰司而廣南西路宣撫司元史闕達嚕噶齊舊作達魯花赤今改正洪武十五年置雲南布政使司改中慶路為雲南府治焉領府十二雲南大理臨安楚雄澂江䝉化景東廣南廣西鎮沅永寕順寕軍民府七曲靖姚安鶴慶武定尋甸麗江元江嘉靖元年又置永昌軍民府直隸州一北勝
  本朝因之領府二十康熈八年降尋甸為州屬曲靖府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覊縻府一州三宣慰司一宣撫司四副宣撫司二安撫司三雍正元年改麗江土府為麗江府二年改威遠土州置直隸同知四年改隸四川之東川府來屬五年添設鎮沅府又改隸四川之烏䝉鎮雄二府來屬六年降鎮雄為州屬烏䝉府七年置普洱府九年改烏䝉府曰昭通府乾隆三十一年永北府改為直𨽻㕔三十五年又改廣西武定鎮沅元江四府皆為直𨽻州景東䝉化二府皆為直𨽻㕔姚安府省入姚州改𨽻楚雄府鶴慶府改為州𨽻麗江府威遠同知改𨽻普洱府凡領府十四直𨽻同知三直𨽻州四㕔三府領之州二十七縣三十九土府一州一
  雲南府 曲靖府 臨安府 澂江府 廣南府 開化府 東川府 昭通府 普洱府大理府 楚雄府 永昌府 順寧府 麗江府 廣西州 武定州 元江州 鎮沅州永北㕔 䝉化㕔 景東㕔
  形勢東接黔蜀東川曲靖二府之東接貴州昭通府西北接四川東南接貴州又武定姚州之北及永寕土府之東皆與四川接界南控交趾臨安開化二府與安南接界西擁諸甸永昌以西皆蠻甸也北距吐蕃麗江府及永寕土府之北與西蕃接界其名山則有㸃蒼雞足髙黎共玉龍其大川則有金沙江瀾滄江潞江滇池西洱河其重險則有石門誠梁益之舊區西南之重鎮也
  文職官
  雲南貴州總督駐雲南府雍正六年兼制廣西為三省總督十三年仍改為雲貴總督
  廵撫
  提督學政
  布政使 經厯 庫大使濟用
  按察使 經厯 司獄
  糧儲水利道
  驛傳鹽法道兼轄雲南武定二府州庫大使
  分巡迤東道雍正八年設駐尋甸州轄雲南曲靖等十三府乾隆三十一年將雲南武定歸驛鹽道轄普洱元江鎮沅臨安歸新設之迤南道轄本道專轄澂江等七府州
  分廵迤西兵偹道雍正八年改分守永昌道設駐大理府轄大理楚雄等十府乾隆三十一年永北改㕔三十五年姚安鶴慶改州分屬楚雄麗江二府䝉化景東並改㕔共轄大理等八府㕔
  分廵迤南兵偹道乾隆三十一年設駐普洱府轄普洱鎮沅元江臨安四府州雲南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經厯 知州四員嵩明晉寕安寕昆陽州同一員昆陽雍正
  十年設駐海口州學學正四員 訓導四員 吏目四員 知縣七員昆明富民宜良呈貢羅次祿豐易門縣丞一員昆明縣移駐板橋縣學教諭七員 訓導七員 典史七員
  曲靖府知府 捕盜同知 府學教授 訓導司獄 知州六員霑益陸涼馬龍羅平尋甸宣威州學學正六員 訓導六員 吏目六員 知縣二員南寕平𢑱縣學教諭二員 訓導二員 典史二員 廵檢四員白水裁白水驛丞設以白崖廵檢移駐炎松烖炎方松林二驛丞設易古裁易隆古城二驛丞設以寳秀廵檢移駐俱乾隆二十二年設可渡兼管可渡倘塘二驛務白井提舉司 鹽大使三員白石谷井安豐井白鹽井
  臨安府知府 同知 府學教受 訓導 經厯知州三員石屏阿迷寕州學學正三員 訓導三
  員 吏目三員 知縣五員建水通海河西嶍峨䝉自縣學教諭五員 訓導五員 典史五員 廵檢一員曲江
  澂江府知府 府學教授 訓導 司獄 知州二員新興路南州學學正二員 訓導二員 吏目二員 知縣二員河陽江川縣學教諭二員 訓導二員 典史二員
  廣南府知府 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 知縣一員寳寕乾隆三十五年典史
  開化府知府康熈六年改土官設同知駐接壤府學教授 訓導 知縣一員文山雍正七年典史
  東川府知府 府學教授雍正六年經厯雍正六年設駐巧家營知縣一員㑹澤雍正五年典史雍正六年設駐者海廵檢二員縣東待補縣西則補雍正六年
  昭通府知府雍正六年改土官設烏䝉府知府九年改今名同知雍正九年設駐大闗通判雍正九年移駐魯甸府學教授 經厯 知事駐大闗知州一員鎮雄雍正六年改土府設州同雍正六年設駐彛良州判雍正六年設駐威信州學學正 吏目雍正六年知縣二員恩安雍正九年設永善雍正六年縣學教諭永善縣丞駐副官村雍正十三年典史二員俱新設廵檢三員古寨大闗鹽井渡母亨俱雍正六年
  普洱府知府雍正七年同知二員一駐思茅雍正十三年設一駐威逺雍正三年乾隆三十五年改隸府通判雍正十年將元江通判移駐他郎經厯廵檢駐思茅知事駐威逺鹽大使抱母井威逺同知屬知縣
  一員寕洱附郭雍正十三年教諭 訓導駐他郎典史
  大理府知府 捕盜同知 通判雍正六年移駐彌渡府學教授 訓導 司獄 知州四員趙鄧川賓川雲龍州學學正四員 訓導四員 吏目四員 知縣三員太和雲南浪穹縣丞一員太和縣學教諭三員 訓導三員 典史三員 廵檢一員赤石崖鹽大使一員大井
  楚雄府知府 府學教授 訓導 司獄 知州三員南安鎮南姚州州判二員南安雍正九年設駐𥔲嘉姚州雍正十年設駐普淜州學學正三員 訓導二員南安鎮南吏目三員知縣四員楚雄定逺廣通大姚縣學教諭四員 訓導
  四員廣通訓導分駐琅井典史四員 廵檢一員定邊鹽大使一員阿陋井黒井提舉司 鹽大使三員阿陋井駐廣通復隆井黒塩井琅井提舉司
  永昌府知府 同知駐龍陵府學教授 訓導 司獄 知州一員騰越州判駐南甸州學學正 訓導吏目 知縣二員保山永平縣學教諭二員 訓
  導二員 典史二員 廵檢四員龍陵㕔沙術和施甸龍川江
  順寧府知府 通判駐𬗟寕乾隆十二年右甸移駐府學教授訓導 經厯駐右甸知事 廵檢猛𬗟知州一員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一員順寕乾隆三十五年縣學教諭 訓導 典史
  麗江府知府雍正元年改土官設同知駐中甸乾隆二十一年改州判設以楚雄府同知移駐通判駐維西雍正五年以鶴慶府通判移駐府學教授訓導 經厯雍正元年知事乾隆四年添設鹽大使二員麗江井雍正六年設彌沙井知州二員慶劍川乾隆三十五年降鶴慶為州並劍川來屬州學學正二員 訓導二員 吏目二員知縣麗江教諭 訓導 典史
  廣西州知州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州州判雍正五年移通判駐五嶆乾隆三十五年改州判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二員師宗彌勒縣丞一員師宗雍正八年設州同駐邱北乾隆三十五年改縣丞縣學教諭二員 訓導二員 廵檢一員彌勒縣竹園村典史二員
  武定州知州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州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二員元謀祿勸縣學教諭二員 訓導二員 典史二員 廵檢一員駐金沙江
  元江州知州順治十七年改土官設知府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州州學學正 吏目 知縣一員新平縣學教諭 訓導典史 廵檢二員因逺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武壩
  鎮沅州知州雍正五年改土官設知府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州州學學正訓導 吏目 鹽大使按板井廵檢新撫知縣一
  恩樂雍正五年縣學教諭 典史
  永北㕔直𨽻同知康熈三十七年改知州設知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直𨽻㕔㕔學教授 訓導 經厯 知事
  䝉化㕔直𨽻同知 㕔學教授 訓導 經厯廵檢三員南澗瀾滄江漾偹司
  景東㕔直𨽻同知 㕔學教授 訓導 經厯廵檢一員猛統雍正十年
  武職官
  督標中軍副將 都司雍正十一年改守偹府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原設前後營遊擊守備千總把縂共十六員俱於乾隆三十五年裁汰
  撫標中軍㕘將左營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右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提督總兵官駐大理府中軍㕘將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原設前後二營逰擊守備千總把縂共十六員乾隆三十五年裁汰
  臨元鎮總兵官駐臨安府中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澂江府把總四員二員分防曲江驛寳秀鄉左營都司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新興州把總四員三員分防
  阿迷州寕州通海縣右營都司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江川縣把總四員三員分防䝉自縣路南州河西縣
  開化鎮總兵官駐開化府中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左營都司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三員分防江那牛羊箐口八寨右營都司 守備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壩灑把總四員三員分防馬街子老寨新現
  鶴麗鎮總兵官駐鶴慶州中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都司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石鼓 把總四員二員分防打古姜營右營都司守備駐阿喜千總二員一員分防麗江府把總四員一員分防觀音山二員分防麗江
  昭通鎮總兵官雍正六年設駐昭通府中營遊擊 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在營遊擊駐大関守備駐大闗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駐永善縣守備駐吞都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駐涼山守備駐魯甸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普洱鎮總兵官雍正九年設駐普洱府中營遊擊 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三員分防思茅通闗哨整董左營遊擊駐威逺守備駐鎮沅府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威逺把總四員分防鎮沅抱母井猛旺猛林右營遊擊駐攸樂守備駐思茅千總二員分防攸樂三家坡把總四員二員駐攸樂二員分防猛鳥猛養
  騰越鎮總兵官駐騰越州乾隆四十年裁永順鎮改設中營遊擊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都司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以上八員駐南甸右營都司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以上八員分汎地方
  曲尋恊副將駐曲靖府中營都司 左營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南寕把總四員分防易隆馬龍州法朗剛得右營守備 千總二員分防陸涼羅平把總四員分防羅平州板橋大水井□頭山恩勤村
  龍陵恊副將原設逰擊乾隆四十年移騰越協設中軍都司 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六員俱駐龍陵㕔城竒兵營原設𠫭將後改都
  乾隆三十五年裁汰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大水塘
  永昌恊副將駐永昌府乾隆四十年移楚姚恊改設中營都司 左營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三員分防白木舖杉木和永平縣
  廣羅恊鎮副將駐廣西州都司雍正十一年改守備設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三員分防師宗縣彌勒縣彌勒灣
  維西恊鎮副將雍正六年設𠫭將乾隆十三年改營為恊中軍都司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雲南城守營㕘將舊駐楊林康熈二十年移駐府城中軍守備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呈貢把總四員分防楊林易門安寕富民
  永北營㕘將駐永北㕔城乾隆三十五年裁永北鎮改設左營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一員分防習甸右營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蒗蕖州把總四員一員分防北山闗
  武定營㕘將康熈二十一年設駐武定州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撒甸把總四員分防雞街虛仁驛大麥地撒甸
  元江營㕘將舊設副將雍正七年改恊為營𨽻沅威鎮九年仍𨽻臨元鎮乾隆三十八年改今制駐元江州城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一員分防他郎
  尋霑營㕘將雍正七年改遊擊設駐宣城州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三員分防倘塘可渡橋炎方驛
  廣南營㕘將駐廣南府雍正四年改逰擊設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土富州把總四員分防者益命帖剝隘楊五法車
  新嶍營㕘將康熙二十七年改守備設駐新平縣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分防嶍峨舊哈把總六員三員分防漫干壩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武壩灑沖壩
  東川營㕘將雍正四年改遊擊設自四川來屬在軍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右軍守備雍正九年添設駐巧䝉千總一員雍正九年添設分防五竜把總三員雍正九年添設一員分防者海
  順雲營𠫭將乾隆四十年改都司設駐順寕府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雲州把總四員
  鎮雄營𠫵將雍正四年設駐鎮雄州守備二員雍正九年添設右軍守備千總二員雍正九年添設一員分防彛良汛把總六員雍正九年添設三員三員分防吼西長官司迥龍溪
  楚雄營遊擊原設楚姚鎮後改恊乾隆四十年裁改駐楚雄府中軍守備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三員分防鎮南州定逺縣普淜
  大理城守營都司 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二員分防浪穹彌渡
  景䝉營都司駐景東㕔原設㕘將乾隆四十年改設千總二員分防䝉化府福都把總四員二員分防景谷仰里
  劍川營都司駐劍川州原設副將乾隆四十年改設千總一員分防樹苖把總二員分防通甸吉尾
  普安營都司乾隆四十年設駐普安城中軍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戶口原額軍民人丁二百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六滋生不加賦丁八十二萬七千七百九十三田賦民田地八萬三千六百零三頃一十一畝六分三厘屯田地九千二百八十八頃一十五畝一分六厘夷田八百二十四叚共額徴地丁銀一十九萬九千五百九十七兩四錢零夏稅秋糧麥米豆荍雜糧共二十三萬三千四百三十三石二斗零
  名宦漢張喬安帝初為益州刺史元初四年越嶲夷封離叛永昌三郡夷應之衆至十餘萬破二十餘縣詔喬選堪能從事者討之喬遣楊竦擊破離等離乞降三十六種皆附喬因奏長史奸猾激亂者九十人皆減死論諸夷遂定龎芝益州刺史熹平五年討平叛夷三國漢諸葛亮琅邪人建興元年領益州牧益州耆帥雍闓殺太守求附於呉又使郡人孟獲誘煽諸夷牂牁越巂皆判三年亮率衆南征所在戰㨗由越嶲入斬闓等聞孟獲為夷漢所服乃募生致之使觀營陣復縱使更戰七縱七擒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帥而用之晉李毅天水人太康中為南夷校尉太安元年毛詵等叛討平之以毅為寕州刺史王遜魏興人惠帝末西南夷叛寕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餘人奉毅女固守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乃以遜為南夷校尉寕州刺史遜與孟俱行道遇㓂賊踰年乃至外逼李雄內有夷㓂吏士散沒城邑邱墟遜披荒紏厲收聚離散誅豪右不奉法度者數十家征伐諸夷俘馘千計於是莫不振服威行寕土元帝初累加安南將軍遜以地勢形便上分牂牁為平𢑱郡分朱提為南廣郡分建寕為夜郎郡分永昌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為晉寕郡事皆施行唐韋仁夀京兆萬年人髙祖時擢巂州都督府長史南寕州納款朝廷嵗遣使撫接至率貪沓邊人苦之多叛去帝素聞仁夀治理詔檢校南寕州都督仁夀將兵五百人循西洱河開地數千里稱詔置七州十五縣酋豪皆來賓見即授以牧宰威令簡嚴人人安悅將還酋長泣曰天子藉公鎮撫奈何欲去我仁夀以池壁未立為解諸酋即相率築城起廨甫旬畧具仁夀告以實父老乃悲啼祖行遣子弟隨貢方物天子大悅趙孝祖永徽初以左領將軍為郎州道行軍總管討白水蠻大勃弄楊承顛至羅仵侯山大破之逐北至周近水孝祖上言小勃弄大勃弄常誘弄棟叛今因破白水請遂西討詔可孝祖軍入夷人皆走險進至大勃弄執承顛餘屯大者數萬小數千皆破降之西南夷遂定元烏里特哈達䝉古人憲宗二年命太弟討南蠻諸國以哈達總督軍事至昆澤擒其王叚興智出師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烏白等蠻三十七部請悉置郡縣從之加大元帥鎮大理烏里特哈達舊作兀良合台今改正信苴日僰人叚氏之後中統二年詔領大理善闡等城自各萬戶以下皆受其節制至元元年舍利畏及三十七部諸爨叛信苴日率衆進討連大破之爨部平十一年為大理縂管舍利畏復叛以計殺之於是置郡縣署守令行賦役施政教與中州等帝嘉其忠勤累進大理威楚金齒等處宣尉使都元帥復拜為雲南行省𠫭政張立道大名人至元十年授大理等處廵行勸農使佩金符地有昆明池介金馬碧雞之間環五百餘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洩其水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爨僰之人雖知蠶桑而未得其法立道教之飼養收利十倍於舊雲南由是益冨庶猓猓諸山蠻慕之相率來降收其地悉為郡縣賽音諤徳齊沙木思迪音囘囘人至元十一年平章政事行省雲南俗無禮儀男女往往自相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為喪祭無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讀書賽音諤徳齊教之拜跪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之棺槨奠祭教民播種為陂池以備水旱創建孔子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是文風稍興西南諸夷翕然款附居雲南六年卒百姓巷哭帝思賽音諤徳齊功詔雲南省臣賽音諤徳齊成規不得輒改 賽音諤徳齊沙木思迪音舊作賽典赤瞻思丁今改正尼雅斯拉迪音賽音諤徳齊沙木思迪音長子至元十七年授雲南行中書左丞尋陞右丞建言三事其一謂雲南省規措所造金薄貿易病民宜罷其一謂行省既兼領軍民則元帥府亦當罷其一謂雲南官員子弟入質惟達官子弟當遣餘宜罷奏可 尼雅斯 拉迪音舊作納速刺丁今改正多爾濟西夏寕州人世祖時為雲南廉訪副使㑹諸蠻叛僚佐悉稱故去濟獨居守後為亷訪使僰夷與蠻相仇殺省臣受僰賂誣奏蠻叛殺良民濟奏劾廢之 多爾濟原本作朶兒赤今改正額森布哈䝉古人正元二十三年拜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時阿郎可馬丁僰夷為變討平之遂立登雲路府州縣六十餘所得戶二十餘萬官其酋長定其貢稅 邉境以寕 額森布哈舊作也先不花今改正程思亷東勝州人至元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臺思亷為御史中丞始至蠻夷酋長來賀意甚倨思亷奉宣上意綏懐逺人且明示禍福聞者懾服雲南舊有學校而禮教不興思亷振起之始有從學問禮者劉正靖州人大徳元年為雲南行中書省左丞雲南民嵗輸金銀甸寨逺者季秋遣官領兵往徵人馬費嵗以萬計所差官必重賂省臣乃得遣徴收之數必十加二而折閲之數及送迎餽贐亦如之正首疏其弊給官秤俾土官身詣官輸納其弊始革庫克新賽音諤徳齊沙木思廸音第三子大徳時為雲南行省右丞條具諸不便事言於宗王王不可庫克新與左丞劉正馳還京師有㫖令宗王協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豪民規避繇役投充王府宿衛庫克新按朝廷元額所無者悉籍為民減其宿衛三分之二令諸郡邑遍立廟學選士為教官文風大興庫克新舊作忽辛今改正明沐英定逺人洪武中以西平侯征南右副將軍從傅友徳取雲南乗霧趨白石江生擒達里麻囘梁王走死屬郡皆下遂㧞大理分兵收未收諸蠻設官立衛守之詔英留鎮思倫發㓂定邊衆號三十萬英大破之諸蠻震慴麓川始不復梗入朝帝親撫之曰使我髙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英後先鎮雲南十年簡守令課農桑墾田至百萬餘畝滇池隘浚而廣之無復水患通塩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視民數以均力役疎節濶目民以便安卒之日軍民巷哭逺夷亦為流涕梅思祖夏邑人洪武十五年以汝南侯從傅友徳平雲南署雲南布政司事思祖善撫輯逺人安之張紞富平人洪武中雲南平出為右𠫵政厯左布政使治行為天下第一為布政使十三年凡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紞所裁定民間喪祭冠婚咸有定製務變其俗滇人遵用之沐春英長子嗣爵鎮雲南洪武二十七年平越嶲蠻立瀾滄衛其冬阿資復叛春𢷬其巢擒阿資越州遂平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餘戶民為立祠祀之陳廸宣城人洪武中除雲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烏撒烏䝉諸蠻煽亂廸率土兵擊破之沐晟英次子建文元年嗣侯爵鎮雲南平思倫𤼵餘黨以其地為三府二州五長官司永樂四年拜晟征夷左副將軍從張輔平交趾進封黔國公予世劵仁宗立加太傅鑄征南將軍印給之世鎮其地自是為定製子孫相承鎮守二百餘年羣蠻服其威無敢大肆南服賴之王恕三原人成化十二年以右都御史廵撫雲南時鎮守中官錢能貪恣甚恕亷得其私通外國狀劾能罪當死恕居雲南僅九月威行儌外黔國以下咸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聲動天下當是時安南納江西叛人王姓者為謀主潛遣諜入臨安市銅鑄兵器欲伺間襲雲南微恕事且不測王詔趙州人宏治元年以右副都御史廵撫雲南土官好爭襲所司入其賄變亂曲直生邊患詔不通苞苴一斷以法且去弊政之不便者諸夷歸命邊檄寕戢林俊莆田人宏治元年擢雲南副使鶴慶元化寺稱有活佛嵗時集士女萬人爭以金塗其面俊命焚之得金悉以償民逋又毀淫祠三百六十區皆撤其材修學宮千厓土舍刀怕愈欲奪從子宣撫官刼其印數年俊檄諭之遂歸卬進按察使楊繼宗陽城人宏治初以僉都御史廵撫雲南繼宗嘗為雲南副使三司多舊僚相見歡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諸君幸相諒遂劾罷不職者八人郭緒太康人宏治中為雲南𠫭議孟養思祿孟養思揲搆怨不已廵撫命緒往諭之緒單騎從數人行旬日至南甸斬棘徒步引䋲以登及至孟賴去金沙江僅二舍手為檄使馳過江諭以招徠意蠻人相顧驚曰中國使竟至此乎𤼵兵率衆馬數萬夜渡江環緒數重從行者懼請勿進緒㧞刀叱曰明日必渡江思祿聞遣使來聴命思祿亦繼至緒先敘其勞次白其寃狀然後責以叛諸酋聞咸俯伏呼萬嵗請歸侵地及前所留使人賀元忠呉縣人宏治中為金騰道兵備副使未乆即去行李蕭然土人聚百金於驛為贐元忠正色卻之送者皆號泣後人目其亭曰卻金亭唐龍蘭谿人正徳時以御史廵按雲南錢寕義父𠫭將盧和坐罪當死寕為奏辨下鎮撫覆勘㑹遣官録囚受寕屬欲出和為龍所持卒正其罪土官鳳朝明坐罪死革世職寕令滇人為保舉而矯㫖許之龍抗疏爭寢其事何孟春郴州人正徳時以右副都御史廵撫雲南彌勒州十八寨蠻酋阿勿阿寺為亂焚掠寕州通海孟春討斬阿勿生擒阿寺諸寨悉平陳察常熟人正徳時以御史廵按雲南助廵撫何孟春討定彌勒州世宗即位疏言金齒騰衝地極邊徼既統以廵撫總兵又有監司守備分轄無事鎮守中官因劾太監劉玉都督沐崧罪詔並罷還陳洪謨武陵人正徳時為雲南按察使鎮守中官史泰金騰分守中官劉玉假進貢名索金寳洪謨檄所司母奉行泰縱家人橫於道洪謨執而治之劉節大庾人正徳時為金騰道兵備副使亷正有威時兩鎮中官貪甚節力為裁抑權貴側目革鎮之議自此始姜龍太倉人正徳末遷雲南副使備兵瀾滄姚安滇故盜藪龍讓土酋酋懼撫諭羣盜悉聴命巨盜方定者既降而貧為妻妾所詬不忍負龍竟仰藥死在滇四年番漢大治唐胄瓊山人嘉靖初擢金騰副使土酋莽信虐計擒之木邦孟養搆兵胄遣使宣諭木邦土酋遂獻地顧應祥長興人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廵撫雲南昆陽新興賊作亂應祥與廵按毛鳯詔等討平之居三年所規畫便宜凡二十餘疏雲南人深徳之歐陽重盧陵人嘉靖六年以右僉都御史廵撫雲南時尋甸土酋安銓鳯朝文反攻圍㑹城重督兵擊敗之朝文計窮絶普渡河走追兵至殱焉銓逃尋甸為土兵所執賊盡平𬗟甸木邦諸酋數相讎殺重諭以禍福皆還侵地供貢如故重乃䘏創殘賑貧之輕徭賦規畫塩鐵商稅屯田諸務民咸便之雲南嵗貢金千兩費不貲大理蒼山産竒石鎮守中貴遣軍匠鑿山壓死無算重皆疏論浮費大省山得永閉汪文盛崇陽人嘉靖十五年以雲南按察使就拜右僉都御史廵撫其地時安南莫登庸篡位朝議致討文盛乃廣設方畧招攜懐逺有武文淵者以所部萬人降又招安南旁近諸國助討皆聴命登庸懼奉表請降願修貢文盛以聞朝議不許既而毛伯溫至南寕受登庸降卒如文盛議鮑象賢歙人嘉靖十五年為雲南副使廵撫汪文盛受命討安南象賢言𠞰不如撫文盛然之屢遷右副都御史代石簡撫雲南集土漢兵七萬討沅江土舍那鑑鑑懼仰藥死擇那氏後立之曾鈞進賢人嘉靖中為雲南副使兩司赴黔國公率廷謁鈞始正其禮且釐還所侵麗江府民地呂光洵新昌人嘉靖末以右都御史廵撫雲南時苖夷阿方李向陽等為亂光洵督兵討平之武定土酋鳯繼祖叛趣兵討擊繼祖遂授首黔國公沐朝弼數致厚賄卻不受且發其罪朝弼結權貴傾光洵遂罷歸鄒應龍長安人隆慶時以兵部右侍郎廵撫雲南至則發黔國公沐朝弼罪朝弼竟被逮萬厯改元鐵索菁賊作亂討平之又討叛番栂橃多斬獲鄧子龍豐城人萬厯十一年為𠫭將鎮永昌時姦人罕䖍與岳鳯導絤甸入㓂諸土司皆響應子龍至大破之斬罕䖍其子招罕招色奔三尖山自謂得天險子龍偵知賊間道直搗其巢生擒二賊乃撫流移數千人㑹劉綎亦俘岳鳯以至帝悅進子龍副總兵官尋坐事禠職後丁改十寨賊作亂子龍大破之復官蕭彥涇縣人萬厯中以右副都御史廵撫雲南隴川兵大譟兵備姜忻撫定之而其兵素驕給餉小緩遂作亂過會城彥調兵攻之斬首八十脅從皆撫散自𬗟甸叛孟養車里二宣慰久仍不貢至是修貢彥撫納之沐天波黔國公沐英十一世孫襲爵鎮滇乙酉沙賊陷省城走保楚雄與副使楊畏知協力固守李定國入滇賊解圍走孫可望遣人招天波執義不赴乃約共討賊圗恢復從永明王入緬諸臣多傲慢天波獨事之甚謹後緬酋謀獻永明誘天波至木城天波察有變與王起隆林旗鼓等囊石為鎚擊殺數十人遂死之其子忠亮被執亦不食死當沙賊陷城時母陳氏妻焦氏皆自焚死本朝康熈六十年崇祀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楊畏知寳雞人崇禎中為雲南分廵金滄副使武定土官吾必奎反陷楚雄畏知督兵誅必奎駐其地㑹沙定州之亂諸郡皆陷西攻楚雄畏知固守賊引去後孫可望西畧畏知拒戰敗投水不死踞而罵可望素重其名折矢誓共討賊畏知要以不殺人不焚廬舍迤西八府免屠戮畏知力也後以忠直為可望所殺楚雄人以畏知守城功為立祠以祀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
  本朝趙廷臣奉天鑲黃旗人順治十八年任雲貴縂督兵燹之餘繼以荒歉廷臣調劑兵民甚有恩惠性不喜繁侈毎行部不過數騎竟有不知其至者李天浴奉天鑲藍旗人康熈七年任雲南廵撫亷明勤慎屬吏凜然無敢犯法者呉三桂奏請徙滇民天浴力疏止之民賴以安甘文焜奉天正藍旗人康熈七年任雲貴縂督時呉三桂逆節已萌僣侈踰法文焜持大體多所裁抑及三桂叛文焜死之其時前營逰擊閆洪標後營逰擊林宗珍皆於安南衛奮勇接戰同時死之事聞賜䘏䕃李興元遵化人康熈十年任按察使方正執法嚴抑藩兵不許違禁取利及準折民間子女呉三桂叛守節不屈杖之下獄尋安置䝉化遇害趙良棟寕夏人康熈十九年授雲南縂督時 大師圍雲南久不下良棟馳至督諸軍進攻逼之三日賊潰納款良棟歛兵不入城即日率所部趨曲靖秋毫無犯有古良將風蔡毓榮奉天正白旗人康熙十九年授綏逺將軍同諸軍恢復雲南賊平後改授雲貴縂督時逆氛初靖流離載途毓榮招撫散亡給牛種勸耕作流民漸復業奏上籌滇十疏設施各有條理滇人徳之王繼文廣寕人康熈二十年任布政使大兵討呉逆步騎數十萬米芻闕供議欲取食民間繼文白廵撫伊闢言於都統賴塔及固山貝子章泰等曰現糧可支三日如三日後米芻不繼請正繼文軍法乃急遣員賫銀分市鄰邑未三日米芻飛至後廵撫伊闢卒遺疏薦遂撫滇賊平後招徠流民以漸復業陞雲貴總督惠政尤多范承勲奉天正黃旗人康熈二十五年任雲貴縂督滇經亂後庶事草創承勲至整飭營伍盜息民安即捐俸修建學宮置禮樂器聘名士纂修通志所規畫動中機宜在任六載威惠大行許𢎞勲遼陽人康熈二十五年任按察使持法剛正無所撓二十七年楚北兵譁滇奸人張麻子等思乗機為變期以三鼔發𢎞勲偵得其謀亟白督撫戒譙樓鼓徹夜無三撾宻捕亂首十數人無得脫者比明已斬首懸轅門兵民帖然人服其智石文晟奉天正白旗人康熈三十三年廵撫雲南豁達多才畧為政務舉大綱先是雲南屯賦仍前明舊額科重軍民病之文晟疏請減十之六又請増廣舉子鄉試解額以振起人文士民無不感戴劉䕃樞韓城人康熈四十二年任按察使論囚平恕晉本省布政使值嵗旱減價□粟民不苦饑瘠治六河疏海口大得灌溉之利魏翥國昆明人從定西藏𠞰魯魁平法戞厯任副將雍正八年烏䝉祿萬福叛赴援東川為祿鼎明刺傷左股馳保東城旋以創劇卒事聞 賜祭𦵏䕃一子楊名時江蘓人任雲南廵撫㑹征西藏 大師駐省城為營館舍數宴犒而約束嚴明無敢呌囂凡軍民疾苦大者奏請小者更易科條事無遺纎細恩信浹於蠻髳乾隆元年以禮部尚書卒 贈宮傅謚文定魏方泰江西人任學政杜頂替嚴冐籍革陋規所㧞多孤寒勵以實踐乾隆八年崇祀徐嘉賓奉天人任按察使雪寃懲慝宵小絶跡陞滇藩定義學永制添書院膏火興水利拯流移全活甚衆乾隆十一年崇祀鄂爾泰滿洲鑲藍旗人康熈乙夘舉人雍正間遷雲南廵撫尋晉雲貴縂督兼轄廣西經理三省苖疆改土歸流區處盡善功績最著所在皆多惠政吏民思之晉大學士乾隆十年卒配享
  太廟入祀賢良祠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六十八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雲南府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雲南府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雲南府表>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雲南府表>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雲南府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