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013

卷十二 欽定續文獻通考 卷十三 卷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十三
  戶口考
  戶口丁中
  元初算賦之制中原以戶西域以丁䝉古以馬牛羊至世祖定戶籍之制則有元管戶交㕘戶漏籍戶協濟戶於諸戶之中又有絲銀全科戶減半科戶止納絲戶止納鈔戶又有攤絲戶儲伊蘇岱爾所管納絲戶復業戶並漸成丁戶詳見職役考
  太宗五年八月括中州戶得戶七十三萬餘
  至八年六月復括中州戶口計得續戶一百一十餘萬
  等謹按此金故地所得戶數也地理志謂是時自燕京順天等三十六路戶八十七萬三千七百八十一與此不同考之兵志太宗十三年八月諭總管萬戶劉黑馬據色埒黙奏呼圖克等元籍諸路民戶一百萬四千六百五十六戶除逃戶外有七十二萬三千九百一十戶隨路總僉軍一十萬五千四百七十一名㸃數過九萬七千餘外近因蝗旱民力艱難往往在逃觀此是本紀所書者括籍時實數也地理志所載者除逃戶外之實數也至耶律楚材𫝊謂呼圗克所括戶一百四萬亦與兵志小異則各就一時開見者言之耳
  八年初定中原戶賦
  元初惟事進取所降之戶因以與將士自一社之民各有所主不相統攝至是詔括戶口以大臣呼圗克領之民始𨽻州縣時羣臣共欲以丁為戶中書令耶律楚材曰不可丁逃則賦無所出以戶定之衆皆曰我朝及西域諸國莫不以丁為戶豈可舍大朝之法而從亡國之政耶楚材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嘗以丁為戶若果行之可輸一年之賦隨即逃散矣帝從楚材之議
  七月詔以真定民戶奉太后湯沐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
  定宗二年十月括人戶
  憲宗九年𠡠諸王不得擅招民戶
  二年籍漢地民戶
  元史良吏𫝊曰譚澄為交城令憲宗二年大籍其民澄盡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賦以時集
  董文炳𫝊曰時朝廷初料民令敢隠實者誅籍其家文炳為藁城令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由是賦歛大減
  立儒人免丁之令
  時料民丁夫額訥格爾贊卜只兒斷事官事中原凡業儒者試通一經即不同編戶著為令儒人免丁自額訥格爾始
  三年正月括烏魯斯戶口
  至八年二月括興元戸口
  世祖中統元年立十路宣撫司定戶籍
  凡元管交參等口籍皆於是時定
  李昶𫝊曰世祖初即位召昶至開平訪以國事時徵需煩重行中書省科徵稅賦雖逋戶不貸昶移書時相曰側聞欲據丁巳戶籍科徵租稅比之見戶或加多十六七止驗見戶應輸猶恐不逮復令包補逃故必致艱難茍不以撫字安集為心惟事供億則諸人皆能之豈聖上擢賢更化之意哉於是省府為蠲逋戶之賦
  二年六月括漏籍老㓜等戶協濟編戶賦稅
  是月又罷舞陽薑戶藤花戸還之有司七月諸王昌通括江南漏籍戶五百命付之有司四年十二月𠡠駙馬阿爾布哈葡萄戶依民例輸賦
  八月核實新増戶口措置諸路轉輸法
  是月命劉整招懐慶䕫府嘉定等民戶
  三年五月詔覈實逃戶戶口増者賞之隠匿者罪之其後數年西蜀四川行省平章政亊賽音諤徳齊沙木斯鼎蒞官三年増戶九千五百六十五詔賞銀五千兩太原路總管伊埒蒙古岱坐匿戶罷職為民
  至元三年七月詔令西夏之民還本籍成都新民為豪家所庇者歸之州縣
  六年二月免單丁貧乏軍士一千九百餘戸為民六月免益都新僉軍單丁者千六百二十一人為民十五年七月復上都守城軍二千人為民九月分揀諸路所括軍驗事力乏絶者為民又減至元九年所括三萬軍半以為民十六年九月女直碩達勒達軍不出征者令𨽻民籍輸賦十七年三月勑軍戶貧乏者還民籍
  七年五月括天下戶
  是嵗新括協濟合併戶為數凡二十萬五千一百八十七月閲實諸路礟手戶其後九年七月拘括開元東京等路諸漏籍戶及詔分閲大都京兆等處特黙齊奴戶名籍十二年四月括諸寺䦨遺人戶十六年六月拘括河西西畨䦨遺戶十一月詔四川宣慰司括軍民戶數十二月括甘州戶十七年五月括沙州戶丁定常賦二十一年閏五月括四州民戶二十六年閏十月復籍之二十七年二月括河間實保齊戶口
  八年三月命尚書省閲實天下戶口頒條畫諭天下十二年正月徙襄陽新民七百戸於河北
  三月於中興路置懐寧靈武二縣分處新民四千八百戶
  諸蕃戶始內附
  是年三月側布蕃官稅昔礶州蕃官莊寮男車甲等率四十三族戶五千一百六十詣四川行樞密院來附十四年四月宋特磨道將軍農士貴等以所屬州縣溪洞百四十七戶二十五萬六千來附五月西畨長阿立丁寗占等三十一族來附得戶四萬七百十五年十一月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戶百萬一十六年六月招忙木巨木禿等寨三百籍戶十一萬二百七月西南八畨羅氏等國來附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戶凡十萬一千一百六十有八二十六年三月金齒人塞完以其民二十萬一千戶有竒來歸六月西南夷中下爛土等處洞長忽帶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來歸得戶三千餘七月四川山濟蠻民四寨五百五十戶內附閏十月西南夷生畨心□等八族計千二百六十戶內附二十九年二月烏魯斯招附桑州生貓羅甸國古州等峒酋長三十一所部民十二萬九千三百二十六戶詣闕貢獻
  等謹按山澤溪洞之民雖不在版籍之內然當時混一區宇威震百蠻不䞇不臣之人咸思內嚮亦開國時盛事也因採世祖紀文以存其畧至成武以後則未暇詳焉
  十三年平宋通得江淮浙東西湖南北等路戶九百三十七萬四百七十二口一千九百七十二萬一千一十五
  十二月詔諭浙東西江東西淮南北湖南北府州軍縣官吏軍民昔以萬戶千戶漁奪其民致令逃散今悉以人民歸之元籍州縣凡管軍將校及宋官吏有以勢力奪民産業者俾各歸其主無主則以給附近人民之無生産者
  十八年閏八月以江南民戶分賜諸王貴戚功臣時先後受賜者諸王十六人后妃公主九人勲臣三十六人凡先朝勲戚亦加賜諸王自一二萬戶以上有多至十萬戶者勲臣自四萬戶以下至數千數百數十戶不等
  等謹按此以江南民戸賜諸臣令食其戶鈔也詳見職役考
  十九年二月籍福建戶數
  二十九年正月江西行省左丞髙興言江西福建汀漳諸路連嵗盜起百姓入山以避乞招諭復業詔從之
  九月籍雲南新附民
  自烏梁海鎮雲南凡八籍民戶四籍民田民以為病至是令已籍者勿動新附者籍之其後二十九年正月播州洞蠻因籍戶懐疑竄匿降詔招集之五月詔諭思州民因閲戶驚逃者各使安業
  二十年正月撥呼蘭及塔爾巴噶等四千戶𨽻皇太子位下
  二十九年二月伊實布招無籍民千四百三十六戶請𨽻東宮詔命之耕田
  元史裕宗𫝊曰世祖時㕘政劉思敬遣其弟思恭以新民百六十戶來獻太子問民所從來對曰思敬征重慶時所俘獲者太子蹙然曰歸語汝兄此屬宜隨所在放遣為民毋重失人心
  招內地民戸之流移江南者使復業
  刑部尚書崔彧言江南既定中原之民相率南遷以避徭役者十八九數年之間亡失十五六萬餘戶去家就旅豈人之情賦重政煩驅之至此乞特降詔㫖招集復業量免科役蠲除積欠給還事産郡縣長吏滿替以戶口增耗為黜陟其徙江南不還者與本土之人一例差徭庶幾流亡自歸田野日闢詔下廷臣議行之
  十一月徙甘肅沙州民戶復業
  二十一年五月縱江南匠戶無藝業者為民
  阿爾呼木言曩於江南民戶之中撥匠戶三十萬其無藝業者多今已選定諸色人匠餘十九萬九百餘戶宜縱令為民從之
  二十二年二月定京城民居
  時修完大都城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貲髙及居職者為先仍定製以地八畆為一分其或地過八畆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聴民作室
  二十五年二月料簡江南站戶
  二十六年二月十月再籍江南戶口凡北方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二十七年四月江淮行省言近朝廷遣使議令發兼併戶偕宋宗族赴京人心必致動揺江南之民方患増課料民括馬之苦宜俟他日行之從之
  二十七年正月遣所籍髙麗民戸還其國
  九年十二月諸王呼喇珠嘗拘括逃民髙麗界中髙麗達嚕噶齊上其事詔髙麗之民猶未安集禁罷之至是髙麗國王王暙言臣昔宿衞京師遭林衍之叛國內大亂髙麗民居大同者皆籍之臣願復以還髙麗為民從之
  二十九年八月𠡠禮樂戶仍與軍站民戶均輸賦世祖時天下戶口數
  中統二年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九至元十二年天下戸四百七十六萬四千七十七二十八年戶部上天下戸數內郡百九十九萬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千一百四十三萬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萬八千九百六十四游食者四十二萬九千一百一十八僧尼二十一萬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元史地理志曰初太宗六年甲午得金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詔籍民自燕京順天等三十六路戶八十七萬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萬四千九百七十五憲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増戶三十餘萬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増三十餘萬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圖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戸一千一百八十四萬八百有竒於是南北之戸總書於筞者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澤溪洞之民不與焉
  等謹按以上世祖紀至元二十八年合計得戶一千三百四十三萬三百一十二較地理志二十七年多二十萬當兵革之餘流移未定閲一年而數加於前亦理勢之常也但地誌載文宗至順元年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戶謂視前又増二十萬有竒是至元二十八年不應已有此數若據此數而論則至順之視至元少三萬戶耳何雲増耶二説不同存之以偹㕘考
  成宗大徳三年七月放江南僧寺佃戶五十萬為編民時江南編民五十餘萬悉為楊璉真加冒入寺籍為佃戶中書省臣言宜加釐正從之後武宗至大元年五月禁白蓮社毀其寺宇以其民還𨽻民籍仁宗延祐六年十月省臣言白雲宗總攝沈明仁誑誘愚俗十萬人請汰其徒從之
  先是世祖至元七年九月𠡠僧道伊囉勒昆有室家不持戒律者占籍為民累朝屢申其禁至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括江南僧有妻者為民㤗定帝㤗定元年六月平章政事張珪言僧道出家屏絶妻孥蓋欲超出世表是以國家優視無所徭役且處之官寺宜清淨絶俗誦經祝夀比年僧道往往畜妻子無異常人如蔡道㤗班講主之徒傷人逞欲壊教干刑者何可勝數俾奉祠典豈不褻天凟神臣等議僧道之有妻子者宜罪以舊制罷遣為民疏入不能從
  十一年十一月時武宗已即位禁軍站鷹坊控鶴等戶冒站編氓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罷括諸王散失人戶
  中書省言鄃王哲古訥人戶散失詔有司括索臣等議昔阿濟格括索所失人戶成宗慮其為例不許今若括索未免擾民且諸王必多援例乞寢其事從之又荘聖皇后及諸王胡土克圖人戶散入他郡降璽書括索陜西行省及真定等路言百姓均在國家版籍今所遣使輒奪軍驛編民等戶非宜省臣以聞帝曰彼奏誤也速追以還
  仁宗皇慶元年三月𠡠諸土托克托所招戶其未籍者俾𨽻有司
  至延祐二年五月桂齊等招戶六千勒還民籍
  延祐二年二月禁民轉鬻養子
  英宗至治二年五月置營於永平收養蒙古子女遣使諭四方匿者罪之
  是年三月給宗仁衞蒙古子女衣糧九月給蒙古子女貧乏者鈔七百五十萬貫又賜百五十萬貫至三年正月以宗仁衞䝉古子女額足萬戶命罷收之
  㤗定帝㤗定元年七月罷廣州福建等處採珠蜑戶為民
  三年八月諭亷州蜑戶使復業
  政和元年五月遣官分䕶流民還鄊仍禁聚至千人者杖一百
  文宗時戶口數
  至順元年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視前世又增二十萬有竒
  元各路戶口數
  腹裏中書省大都路戶一十四萬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萬一千三百五十上都路戶四萬一千六十二口一十一萬八千一百九十一興和路戶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萬九千四百九十五永平路戶一萬三千五百一十九口三萬五千三百徳寧淨州泰寧集寧應昌全寜寧昌砂井總管府以上戶口俱缺保定路戸七萬五千一百八十二口一十三萬九百四十真定路戶一十三萬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萬六百七十順徳路戶三萬五百一口一十二萬四千四百六十五廣平路戶四萬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萬九千八十八彰徳路戶三萬五千二百四十六口八萬八千二百六大名路戶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懐慶路戶三萬四千九百九十三口一十七萬九百二十六衛輝路戸二萬二千一百一十九口一十二萬七千二百四十七河間路戸七萬九千二百六十六口一十六萬八千五百三十六東平路戸四萬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萬一百四十七東昌路戸三萬三千一百二口一十二萬五千四百六濟寧路戸一萬五百四十五口五萬九千八百一十八曹州戶三萬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萬五千三百三十五濮州戶一萬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髙唐州口一萬九千一百四口二萬三千一百二十一泰安州戶九千五百四十口一萬七百九十五徳州戶二萬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萬六千九百五十二恩州戶一萬五百四十五口三萬七千四百七十九冦州戶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萬三千四十益都路戸七萬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萬二千五百二濟南路戶六萬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十六萬四千八百八十五般陽府路戶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口一十二萬三千一百八十五寧海州戶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二大同路戶四萬五千九百四十五口一十二萬八千四百九十六冀寕路戶七萬五千四百四口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晉寕路戶一十二萬六百二十口二十七萬一百二十一
  嶺北行省戶口缺
  遼陽行省遼陽路戶三千七百八口萬三千二百三十一廣寧府路至順錢糧數戶四千五百九十五大寧路戶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三東寧路戶口缺瀋陽路至順錢糧數戶五千一百八十三開元路至順錢糧數戶四千三百六十七咸平府戶口缺合蘭府戶口缺
  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戶三萬一十八口一十八萬四千三百六十七河南府路戶九千五百二口六萬五千七百五十一南陽府戶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汝寕府至順錢糧數戶七千七十五歸徳府至順錢糧數戶二萬三千三百一十七襄陽路至順錢糧數戶五千九十蘄州路戸三萬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萬九千三百二十一黃州路戶一萬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萬六千八百七十九廬州路戶三萬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萬九千四百五十七安豐路戸一萬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一安慶路戶三萬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萬九千四百九十揚州路戶二十四萬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萬一千一百九十四淮安路戶九萬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萬七千三百七十七髙郵府至順錢糧數戶五萬九十八中興路戶一十七萬六百八十二口五十九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峽州路戶三萬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萬三千九百四十七安陸府戶一萬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萬三千五百五十四沔陽府戶一萬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萬九百五十五荊門州戶二萬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萬五千四百三十五徳安府戶一萬九百二十三口三萬六千二百一十八陜西行省奉元路戶三萬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萬一千三百九十九延安路戶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九萬四千六百四十一興元路戶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萬九千三百七十八鳯翔府戶二千八十一口一萬四千九百八邠州涇州開成州以上戶口俱缺鞏昌府戶四萬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萬九千二百七十二平涼府慶陽府秦州隴州寕州定西州鎮原州西和州環州金州靜寕州蘭州會州徽州階州成州金洋州河州路雅州黎州洮州貴徳州茂州脫思麻路岷州鐵州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寧等處宣撫司以上戸口俱缺
  四川行省成都路戶三萬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萬五千八百八十八嘉定府路戸口數缺廣元路戶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萬六千四百六順慶路戶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萬五千一百五十六潼川府戶口缺永寧路戶口缺重慶路戶二萬二千三百九十五口九萬三千五百三十五紹慶府戶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萬五千一百八十九䕫路戶二萬二十口九萬九千五百九十八敘州路戸口缺馬湖路戸口缺
  甘肅行省甘州路戶一千五百五十口二萬三千九百八十七永昌路戸口缺肅州路戶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沙州路戶口缺亦集乃路戸口缺寧夏府路戶口缺山丹州戶口缺西寕州戸口缺兀剌海路戶口缺
  雲南行省戶口缺
  江浙行省杭州路戶三十六萬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湖州路至順錢糧數戶二十五萬四千三百四十五嘉興路戸四十二萬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萬五千七百四十二平江路戶四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萬三千七百常州路戶二十萬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萬一十一鎮江路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萬三千六百四十四建徳路戸一十萬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萬四千二百六十四松江府至順錢糧數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三十一江隂州戶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萬一百七十七慶元路戶二十四萬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三衢州路戶一十萬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萬三千六百六十婺州路戶二十二萬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萬七千五百四十紹興路戶一十五萬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八溫州路戶一十八萬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八台州路戶一十九萬六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萬五千八百三十三處州路戶一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萬三千六百九十二寕國路戶二十三萬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徽州路戶一十五萬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萬四千三百四饒州路戶六十三萬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萬六千五百七十集慶路戶二十一萬四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七萬二千六百九十太平路戶七萬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萬六千三百七十一池州路戶六萬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萬六千五百六十七信州路戶一十三萬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萬二千二百五十八廣徳路戸五萬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萬九千七百八十鉛山州至順錢糧數戶二萬六千三十五福州路戶七十九萬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萬五千一百二十七建寕路戶一十二萬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萬六千九百二十六泉州路戶八萬九千六十口四十五萬五千五百四十五興化路戸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萬二千五百三十四邵武路戶六萬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萬八千七百六十一汀州路戸四萬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二十七漳州路戶二萬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萬一千三百六江西行省龍興路戸三十七萬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萬五千七百四十四吉安路戶四十四萬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萬四百一十五瑞州路戶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萬二千三百二袁州路戸一十九萬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萬二千八百一十五臨江路戸一十五萬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萬一千七百四十撫州路戸二十一萬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萬二千二百七十五江州路戶八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萬三千八百五十二南康路戸九萬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萬八千三百九十贛州路戶七萬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萬五千一百四十八建昌路戶九萬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萬三千三百三十八南安路戶五萬六百一十一口三十萬三千六百六十六南豐州戸二萬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萬八千九百廣州路戶一十七萬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韶州路戶一萬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恵州路戶一萬九千八百三口九萬九千一十五南雄路戶一萬七百九十二口五萬三千九百六十潮州路戶六萬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萬五千五百五十徳慶路戶一萬二千七百五口三萬二千九百九十七肇慶路戸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萬五千四百二十九英徳州戶口缺梅州戶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萬四千八百六十五南恩州戶一萬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萬六千八百六十五封州戶二千七十七口一萬七百四十二新州戶一萬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六桂陽州戶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萬五千六百五十五連州戶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循州戶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
  湖廣行省武昌路戸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岳州路戸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常徳路戶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澧州路戶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辰州路戸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五沅州路戶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五興國路戶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六百一十六漢陽路戸一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萬八百六十六歸州戸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靖州路戸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天臨路戸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衡州路戶一十三萬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道州路戶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千萬九百八十九永州路戶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郴州路戶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一十九全州路戸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寳慶路戸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武岡路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桂陽路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萬二千二百四茶陵州戸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二百二耒陽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十常寕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靜江路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南寕路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梧州路戶五千二百口一萬九百一十潯州路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九栁州路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慶逺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平樂府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鬰林州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容州戶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象州戶一萬九千五百九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賓州戸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橫州戶四千九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六融州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藤州戶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賀州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五貴州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恩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太平路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六田州路戶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六千九百一來安路戶口缺鎮安路戶口缺雷州路戶八萬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萬五千三百一十化州路戶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萬二千三百一十七髙州路戶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三千四百九十三欽州路戶一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萬一千三百九十三亷州路戸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六乾寕軍民安撫司戶七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四南寧軍戶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二萬安軍戶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吉陽軍戶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
  征東等處行省戶口俱缺
  明制凡行郊祀禮中書省以戶籍陳壇下薦之天祭畢而藏之
  戶凡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隂陽軍有校尉有力士弓舖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舡之類瀕海有鹽竈寺有僧觀有道士畢以其業著籍人戶以籍為斷里設老人選高年為衆所服者導民善平鄉里爭訟其人戶避徑役者曰逃戶年饑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僑於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
  太祖洪武二年令人戶以籍為斷
  凡軍民醫匠隂陽諸色戶許各以原報抄籍為定不許妄行變亂違者治罪仍從原籍
  又令各處漏口脫戶許自實
  三年七月令戶部榜諭天下軍民凡有未占籍者許自首軍發衞所民歸有司匠𨽻工部
  三年六月徙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民無業者四十餘戶於臨濠
  四年三月徙山後民萬七千戶於北平六月魏國公徐達平沙漠徙北平山後民三萬五千八百餘戶散處諸府衞籍軍給衣糧民給田又以沙漠遺民三萬三千八百餘戶屯田北平其後復徙江南民十四萬於鳯陽二十一年遷山西澤潞民於河北後屢徙浙西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又徒登萊青民於東昌兗州又徙直𨽻浙江民二萬戶於京師充倉腳夫
  明史食貨志曰太祖時徙民最多其間有以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伯徐理往北平度地處之
  十一月詔戶部籍天下戶口置戶帖
  諭省臣曰民者國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覈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毎戶給以戶帖於是戶部置戶籍戶帖各書戶之鄉貫丁口名嵗以字號編為勘合用平印鈐記籍蔵於部帖給於民仍令有司嵗計其戶口之登耗以聞著為令
  八年正月設養濟院
  命有司察窮民無告者給屋舍衣食又設漏澤園葬貧民天下府州縣立義塚恵帝建文元年二月詔鰥寡孤獨疾廢者官為收養
  十四年正月命天下郡縣編賦役黃冊
  其法以一百一十戶為里一里之中推丁糧多者十人為之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嵗役甲長一人甲首十人董其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廂鄉都曰里先後各以丁糧多寡為次毎里編為一冊冊之首總為一圖其里中鰥寡孤獨不任役者附十甲後為畸零毎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増減而升降之冊凡四一上戶部其三則布政司府縣各存一焉上戶部者冊面黃紙故謂之黃冊年終進呈送後湖東西二庫庋蔵之嵗命戶科給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戶部主事四人釐校訛舛其後二十三年八月戶部奏重造黃冊如丁口有増減者即為收除田地有買賣者即令過割務在不虧原額其上中下三等人戶亦依原定編類不許更改分丁析戶以避差徭庶幾無移易倚託之患命頒行之次年天下黃冊成互見田賦職役考凡冊式內定到田地山塘房屋車船各項欵目所在官司有者依式開冩無者不許虛開若類縣總都總收除項下止許開冩人丁事産總數不必備開花戶凡僧道給度牒有田者編冊如民科無田者亦為畸零凡雲貴流官土官附近馴熟通漢語者編造其餘夷民不造
  明史食貨志曰其後黃冊祇具文有司徵稅編徭則自為一冊曰白冊雲
  是年天下戶一千六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五
  二十一年九月編軍戶圖籍
  時以內外衞所軍伍有缺遣人追取戶丁往往鬻法且又騷動於民乃詔自今衞所以亡故軍士姓名鄉貫編成圖籍送兵部然後照籍移文取之毋擅遣違者坐罪尋又詔天下郡縣以軍戶類造為冊具載其丁口之數如遇取丁補伍有司按籍遣之無丁者止自是無詐冒不實役及親屬同姓者矣二十三年正月諭兵部尚書沈溍曰兵以衞民民以給兵二者相湏也民不可以重勞軍不可以重役今天下各衞所多有一戶而充二軍致令民戶耗減自今二軍者宜免一人還為民
  二十三年督令逃民歸業
  令監生同各府州縣官拘集裡甲審知逃戶有他郡流移者即時送縣官給行糧押赴原籍復業老弱不能歸及不願歸者令在所著籍授田輸賦
  二十四年令選取富民充實京師
  帝懲元末豪強侮貧弱立法多右貧抑富嘗命戶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應天十八府州富民萬四千三百餘戶以次召見徙其家以實京師謂之富戶至成祖時復選應天浙江富民三千戶附籍北京
  二十六年令各處戶口毎嵗分豁舊管新收開除實在總數
  仍定毎十年一造黃冊至孝宗𢎞治四年定先年造冊之時有將丁口漏報或稅糧詭寄戶籍那移者許自首改正州縣各計人戶填冩帖文各一紙給發各戶親領執照使知本戶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丁糧各若干州縣以為憑據
  是年天下戶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
  浙江布政司戶二百一十三萬八千二百二十五口一千四十八萬七千五百六十七江西布政司戶一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口八百九十八萬二千四百八十一湖廣布政司戶七十七萬五千八百五十一口四百七十萬二千六百六十福建布政司戶八十一萬五千五百二十七口三百九十一萬六千八百六北平布政司戶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萬六千五百九十五山東布政司戶七十五萬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七十六山西布政司戶五十九萬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七河南布政司戸三十一萬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萬二千五百四十二陜西布政司戸二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六口二百三十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九四川布政司戸二十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八廣東布政司戶六十七萬五千五百九十九口三百萬七千九百三十二廣西布政司戶二十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四十八萬二千六百七十一雲南布政司戶五萬九千五百七十六口二十五萬九千二百七十應天府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一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蘇州府戶四十九萬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萬五千三十松江府戸二十四萬九千九百五十口一百二十一萬九千九百三十七常州府戶一十五萬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七萬五百一十三鎮江府戸八萬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三廬州府戶四萬八千七百二十口三十六萬七千二百鳯陽府戶七萬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萬七千三百三淮安府戶八萬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萬二千五百四十一揚州府戶一十二萬三千九十七口七十三萬六千一百六十五徽州府戸一十二萬五千五百四十八口五十九萬二千三百六十四寧國府戶九萬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五十三萬二千二百五十九池州府戶三萬五千八百二十六口一十九萬八千五百七十四太平府戶三萬五千二百九十口二十五萬九千九百三十七安慶府戶五萬五千五百七十三口四十二萬二千八百四廣徳州戶四萬四千二百六十七口二十四萬七千九百七十九徐州戶二萬二千六百八十三口一十八萬八百二十一滁州戶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二萬四千七百九十七和州戶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萬六千七百一十一
  三十一年八月時恵帝已即位詔天下衞所軍單丁者放為民恵帝建文五年八月時成祖已即位詔撫綏直𨽻淮安及北平永平河間諸郡避兵流移復業者凡七萬一千三百餘戶
  成祖永樂元年天下戶一千一百四十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七三年九月徙山西民萬戶實北平
  恵帝建文四年九月既徙山西民無田者實北平至是復覈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實北平十四年十一月徙山東山西湖廣流民於保安州自是以後移徙者鮮矣
  五年五月平安南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設交阯布政司
  自唐之亡交阯淪於蠻服者四百餘年至是復入版圖十一年七月瓊州府臨商縣民黃茂奉命招諭深峒那呆等二十四峒生黎黎民來歸者計戶四百有竒口千三百有竒葢自初至今招撫諸黎來歸者六十七處戶三萬有竒十二年四月戶部言廣東瓊州府宜倫縣民黃凱臨髙縣吏王榮安招誘大小英豪及曹衙南等村黎人二千三十七戶悉願占籍為民至憲宗成化十一年兩廣總督朱英招撫猺獞效順者定為編戶給復三年自是歸附日衆凡為戶四萬三千有竒口十五萬有竒
  宣宗宣徳三年二月清理逃軍戶籍
  諭天下軍逃還鄉有詐為死者有更名充吏卒貼書倚官害民者有為僧道生員者有投豪勢官民為家人佃戶行財生理者有隠其丁口寄於別戶並於外境立民籍者並許自告改正違者並其隣里及容隠之人俱如前例論罪又諭凡各州縣勾解逃軍及補役軍丁多於所在官司冐給家人文引供送其家人不行隨送及到衛所不一二月即將文引照身逃回原籍及影射各處潛住或經商受僱於人者有之若此等者許三月內赴官出首與免本罪仍赴原衛所著役故違不首或事發挨究得出本犯發邉逺充軍戶下別選壯丁一人補原伍兩隣里甲並有司虗出文引官吏一體問罪
  四月招逃民復業
  時諭戶部限各處逃徙人民三月內復業凡所負稅糧悉與蠲免其有乆居於彼産業已成者許令占籍仍命有司善加撫綏五年十一月巡撫河南侍郎許廊招撫開封等府逃民一十一萬五千六百餘戶兵部郎中劉文勇招撫漢中逃民一千九百餘人松江府知府趙豫上安輯逃民䟽曰比戶部榜諭凡逃移人戶皆限三月復業違者與隠藏之家俱發充軍此法至嚴人知畏懼然亦有未復業者葢以公賦有欠私債無償故地荒蕪舊居毀撤難以措手不能安身乞勅戶部偹榜通行曉諭仍令有司從實取勘逃亡民戶凡有公私欠負俱停徴三年凡諸差徭亦在三年之後如是而猶不復業人猶容隠者依前例發遣充軍庶逃民來歸者衆矣
  英宗正統元年造逃戶周知冊
  令山西河南山東湖廣陜西南北直𨽻保定等府州縣造逃戶周知文冊偹開逃民鄉里姓名男婦口數軍民匠竈等籍及遺下田地稅糧若干原籍有無人丁應承糧差若係軍籍則開某衛軍役及有無缺伍送各廵撫並清軍御史處督令復業其已成家業願入冊者給與戶由執照仍令照數納糧若本戶原有丁多稅糧十石以上今止存一二丁者認種地五十畆原籍有人辦糧者每人認種地四十畆俱照輕租民田例起科原係軍匠籍者仍作軍匠附籍該衛缺人則發遣一丁補役該輸班匠則發遣一丁當匠原籍民竈籍者俱作民竈籍竈戶免鹽課量加稅糧如仍不首雖首而所報人口不盡或展轉逃移及窩家不舉首者俱發甘肅衛所充軍八年令逃軍逃匠逃囚人等自首免罪各發著役罪重者從實開奏量與寛減其逃民匠不報籍復業團聚非為抗拒官府不服招撫者戶長照南北地方發邉衛充軍
  二年令各處有司委官挨勘流民
  籍男婦大小丁口排門粉壁十家編為一甲互相保識分屬當地里長帶管若團住山林湖濼或投托官豪勢要之家蔵躱抗拒官司不服招撫者正犯處死戶下編發邉衛充軍里老窩家知而不首及占恡不發者罪同
  三年禁數姓合戶附籍
  四年添設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湖廣布政司所屬並順天等府州撫治流民之官
  時添設佐貳官各一員自是之後復添設大員天順八年添設湖廣布政司參議一員於荊襄漢陽等府撫治流民憲宗成化元年添設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員於漢中府撫冶流民十七年添設四川按察司副使一員於重䕫保順四府撫治流民孝宗𢎞治八年添設河南布政司參政一員於南陽府撫治流民九年令河南分巡汝南道僉事兼理撫民
  十三年令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屬附籍者離本籍千里者許附不及千里者發還
  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軍匠竈役冒民籍者發還
  景帝景泰二年申隠丁換戶之禁
  凡攢造黃冊如有姦民豪戶通同書手或詭寄田地飛走稅糧或隠瞞丁口脫免差徭或改換戶籍埋沒軍伍匠役者或將里甲那移前後應當者許自首改正入籍免罪凡各里舊額人戶除故絶並全戶充軍不及一里者許歸併餘剰人戶發附近外里輳圖編造不許寄莊各圖人戶冇兄弟各㸑及幼子長而贅壻願歸親子生而所養異姓子願歸宗者俱准另籍如人丁數少及有軍匠等役占礙者仍不許分居三年又令各處攅造黃冊官吏里書人等揑甲作乙以有為無以無為有者發口外為民
  英宗天順元年天下戶九百四十六萬六千二百八十八口五千四百三十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六
  八年令在營官軍戶丁舍餘不許附近寄籍原籍丁盡者許摘丁發回
  成化二年令在京軍職漏報戶下舍人者發邊方立功三年六年令軍戶不許將弟男子姪過房與人脫免軍伍𢎞治十三年奏准軍戶子孫畏懼軍役另開戶籍或於別府州縣入贅寄籍等項及至原衛發冊清勾買囑原籍官吏里書人等揑作丁盡戶絶四申者俱問罪
  憲宗成化二年天下戶九百二十萬二千七百一十八口六千六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四
  七年十一月荊襄賊平流民復業者一百四十餘萬人時江西盜起荊襄流民數十萬朝廷以為憂祭酒周洪謨著流民圖説謂當增置府縣聴附籍為編氓可實襄鄧戶口俾數百年無患帝善之十二年五月復命副都御史原傑撫治荊襄流民傑徧厯山谿宣朝廷徳意諸流民欣然願附籍於是大㑹湖廣河南陜西撫按官籍之得戶十一萬三千有竒口四十三萬有竒置鄖陽府設行都司衛所以處之其後𢎞治十八年四月又命刑部尚書何鑑撫治荊㐮流民鑑得戶二十三萬五千有竒口七十三萬九千有竒願附籍者各給戸由收入版籍正徳元年十月撫治鄖陽都御史孫需奏續清出荊襄鄖陽南陽漢中西安南流民一十一萬八千餘戸願附籍者九萬二千餘戶皆給戶田
  禮部尚書周洪謨條議流民疏曰疏上於𢎞冶四年二月西漢時召信臣守南陽流民自附八萬餘口東晉時雍州舊在陜西西安府因流民來聚襄陽乃僑置南雍州於襄水之側松滋縣舊在直𨽻廬州府因流民來聚荊州乃僑置松滋縣於荊江之南其後南雍遂併於襄陽松滋遂𨽻於荊州此往事之可法者也成化七年從檢討張寛之奏流民聚此處者械歸故里適值溽暑因饑渇而死妻子被掠瘟疫盛行船夫逓觧者懼其相雜故覆舟於江後令都御史原傑招撫計死者九十餘萬人故當時四川陜西地震五百餘次災傷徧於天下今事之宜鑒者也今宜著令流民與各郡縣相隣者倣召信臣故事聴其附籍仍復九年待其安定然後徵之逺而不可附籍者倣晉南雍州松滋縣故事設州縣置官吏編里甲建庠序以治教之今流民在在有之四川湖廣尤多凡流民所在宜令附籍量為賑給寛徭省刑承絶戶田地者使納其糧力耕火種者免之則流民即良民矣
  等謹按洪謨此疏則成化七年復業之一百四十餘萬人其械歸而道死者已十之七矣而㑹典乃謂成化六年令流民願歸原籍者有司給文憑沿途口給糧三升原籍無屋者受草房四間大口月糧三斗小口半之給牛種令耕原業田是以轉死之民充還定安集之數也不亦誣乎
  十六年八月申存恤孤老之令
  先是成祖永樂三年二月廵按福建御史洪湛言存恤孤老王政所先今各府州縣飬濟院多頽壊有司非奉勘合不敢修葺又或有一縣之內素無建置者乞勅有司常加修葺未建置者即建置之如例收養庶無告之民不致失所帝納之至是復申命焉其後孝宗𢎞治十五年七月命各邊衛設飬濟院漏澤園
  十八年更定軍丁附籍法
  各衛所附籍軍丁無糧草者盡發原衛當差有者戸留一丁頂補其原無籍名有産欲報者亦准一丁附籍
  孝宗𢎞治四年天下戶一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萬一千一百五十八
  浙江布政司戶一百五十萬三千一百二十四口五百三十萬五千八百四十三江西布政司戶一百三十六萬三千六百二十九口六百五十四萬九千八百湖廣布政司戶五十萬四千八百七十口三百七十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福建布政司戶五十萬六千三十九口二百一十萬六千六十山東布政司戸七十七萬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萬九千六百七十五山西布政司戶五十七萬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萬四百七十六河南布政司戶四十三萬六千八百四十三口二百六十一萬四千三百九十八陜西布政司戶三十萬六千六百四十四口三百九十一萬二千三百七十四川布政司戶二十五萬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萬八千四百六十廣東布政司戶四十六萬七千三百九十口一百八十一萬七千三百八十四廣西布政司戶四十五萬九千六百四十口一百六十七萬六千二百七十四雲南布政司戶一萬五千九百五十口一十二萬五千九百五十五貴州布政司戸四萬三千三百六十七口二十五萬八千六百九十二順天府戶一十萬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萬九千三十三永平府戶二萬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四十四保定府戶五萬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萬二千四百八十二河間府戶四萬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萬八千六百五十八真定府戸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萬七千六百七十三順徳府戶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萬一千八百二十五廣平府戶二萬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萬二千八百四十六大名府戶六萬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萬四千九百七十二延慶州戶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保安州戸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應天府戶一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萬一千三蘇州府戶五十三萬五千四百九口二百四萬八千九十七松江府戶二十萬五百二十口六十二萬七千一百一十三常州府戶五萬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萬八千三百六十三鎮江府戶六萬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萬一千五百八廬州府戸三萬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萬六千五百四十九鳯陽府戶九萬五千一十一口九十三萬一千一百八淮安府戸二萬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七揚州府戶一十萬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萬六千五百四十七徽州府戶七千二百五十一口六萬五千八百六十一寧國府戶六萬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七萬一千五百四十三池州府戶一萬四千九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七十八太平府戶二萬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十七萬三千六百九十九安慶府戶四萬六千五十口六十萬六千八十九廣徳州戶四萬五千四十三口一十二萬七千七百九十五徐州戶三萬四千八百八十六口三十五萬四千三百一十一滁州戸四千八百四十口四萬九千七百十二和州戸七千四百五十口六萬七千一十六
  十七年令撫按官嚴督所屬清查流民
  流民不願囬還者就令附籍如隻身無産並新近逃來軍匠等籍逓囬原籍世宗嘉靖九年令各省乘大造之年查勘各屬流民四十一年令遼東飢民流入永平河間海傍住居及航海渡登萊者給文遣歸勢家占恡不法者以隠匿逃軍論
  武宗正徳元年天下戶九百一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三口四千六百八十萬二千五
  十五年令今後攅造里甲止據人戶丁産見在官第其等則
  如本里人戶不敷十甲之數就於附近里內人戶撥補完足若分析戶籍不問本里他圖本圖果有消乏亦許還併
  世宗嘉靖元年天下戶九百七十二萬一千六百五十二口六千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七十三
  六年詔巡城御史嚴督各該兵馬司官查審京師附住各處軍民
  除浮居客商外其居住年久置立産業房屋舖面者責令附籍宛大二縣一體當差仍暫免三年以示存恤若有冐假衛所籍貫者行勘發遣
  九年令各處州縣查審消乏里分不成甲者驗其丁産歸併務使一十一戸為甲
  四十四年九月令將流寓人戶編入版籍
  從巡按御史孫丕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奏也丕揚言各州縣里甲空缺乞將流寓人戶編入版籍或補缺戶缺丁通融協濟應徴銀兩照舊追納仍照客戶徴入之數以蠲主戶之均徭從之
  穆宗隆慶五年總括順天府屬人丁實數
  㑹典原載府屬戶口六十六萬九千三十有竒至是總括實在人丁止十四萬七千三百有竒葢因租庸正額之外更多雜派是以土著民多逃移日就凋耗也神宗萬厯五年府尹王之垣奏請優恤從之
  六年天下戶一千六十二萬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六
  浙江布政司戶一百五十四萬二千四百八口五百一十五萬三千五江西布政司戶一百三十四萬一千五口五百八十五萬九千二十六湖廣布政司戸五十四萬一千三百一十口四百三十九萬八千七百八十五福建布政司戶五十一萬五千三百七口一百七十三萬八千七百九十三山東布政司戶一百三十七萬二千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萬四千九十九山西布政司戶五十九萬六千九十七口五百三十一萬九千三百五十九河南布政司戶六十二萬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萬三千六百二陜西布政司戶三十九萬四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五十萬二千六十七四川布政司戶二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廣東布政司戶五十三萬七百一十二口二百四萬六百五十五廣西布政司戶二十一萬八千七百一十二口一百一十八萬六千一百七十九雲南布政司戸一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口一百四十七萬六千六百九十二貴州布政司戶四萬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萬九百七十二順天府戶一十萬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萬六千八百六十一永平府戶二萬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四十六保定府戶四萬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萬五千八十三河間府戶四萬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二真定府戶七萬四千七百二十八口一百九萬三千五百三十二順徳府戶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萬一千九百五十七廣平府戶二萬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萬四千八百九十八大名府戶七萬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萬二千五十八延慶府戶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萬九千三百六十七保安州戶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應天府戶一十四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萬五百一十三蘇州府戶六十萬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萬一千九百八十五松江府戶二十一萬八千三百五十九口四十八萬四千四百一十四常州府戶二十五萬四千四百六十口一百萬二千七百七十九鎮江府戶六萬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五千五百八十九廬州府戶四萬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八鳯陽府戸一十一萬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萬三十三百四十九淮安府戶一十萬九千二百五口九十萬六千三十三掦州府戸一十四萬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萬七千八百五十六徽州府戶一十一萬八千九百四十三口五十六萬六千九百四十八寧國府戸五萬二千一百四十八口三十八萬七千一十九池州府戶一萬八千三百七十七口八萬四千八百五十一太平府戸三萬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一十七萬六千八十五安慶府戶四萬六千六百九口五十四萬三千四百七十六廣徳州戶四萬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二十二萬一千五十三徐州戶三萬七千八百四十一口三十四萬五千七百六十六滁州戶六千七百一十七口六萬七千二百七十七和州戶八千八百口一十萬四千九百六十
  天啟元年天下戸九百八十二萬五千四百二十六口五千一百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五十九
  王圻曰按國家戶口登耗有絶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亂殺僇流竄不減隋氏之末而戶尚有一千六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五其後休養生息者二十餘年至三十五年而戶一千六十二萬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萬一千二十六計戶減二萬七千五百八十三口減三百五十七萬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為永樂元年則戶一千一百四十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時靖難之師連嵗不息長淮以北鞠為草莽而戶驟增至七十八萬九千五十餘口驟增至一千二十九萬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戶復為九百六十八萬五千二十口復為五千九十五萬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戶卻減九十四萬一千七百五十九口減五百三十五萬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戶九百五十三萬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戶一千九十九萬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萬七千六百三十僅一年耳而戸忽增一百四十五萬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萬七百九十六當是安南新入版圖其戸口之數至十年始上冊籍耳然十一年戶復為九百六十八萬四千九百一十六計減一百三十萬七千五百二十口復為五千九十五萬二百四十四計減一千四百四十二萬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曉也自是休養生息者五十年而為天順七年戶僅九百三十八萬五千一十二口僅五千六百三十七萬二百五十比於舊有耗而無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戶為九百一十萬七千二百五減二十七萬七千八百七十二口為六千四十七萬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萬九千八十其戶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戶不甚相懸絶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萬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極也二十三年而僅五千二十萬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間而減一千五百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𢎞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萬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戶至一千二百九十七萬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為正徳元年戶僅九百一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三減三百八十二萬一千二百一口僅四千六百八十萬二千五十減一千三百三十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劉六等亂中原藍鄢等亂楚蜀江廣無處不被兵而八年以後口卻增至六千三百三十餘萬又何也然則有司之造冊與戶科戶部之稽查皆僅兒戲耳掌民部者亦宜留心經理焉
  明史食貨志曰太祖當兵燹之後戶口顧極盛其後承平日久反不及焉靖難兵起淮以北鞠為茂草其時民數反增於前後乃逓減至天順間為最衰成𢎞繼盛正徳以後又減戸口所以減者周忱謂投倚於豪門或冐匠竄兩京或冐引賈四方舉家舟居莫可蹤跡也而要之戶口增減由於政令張弛故宣宗嘗與羣臣論厯代戶口以為其盛也本於休養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䔍論雲等謹按春明夢餘録曰天啟崇禎之季荒燹相繼市井蕭然版籍不可問矣今考㑹典所載自萬厯六年而止後惟天啟元年一見於實録餘嵗皆不書至崇禎長編洎崇禎䟽鈔等書無一言及於戸籍者無由考索謹從闕文之義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