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
◀上一卷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卷之二 下一卷▶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卷之二

編輯

九天玄女

編輯

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黃帝在昔為有熊之國君,佐神農之孫榆岡。既衰,諸侯相伐,干戈相尋,各據方色,自稱五行之號,太嗥之後,自為青帝。榆岡神農之後,自號赤帝。共工之族自號白帝,葛天氏之後自號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號黃帝。帝乃恭己下士,側身修德。在位二十一年,而蚩尤肆孽,弟兄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瞰砂吞石,不殖五穀。作五虐之刑以害黎庶,鑄兵於葛爐之山,不用帝命。帝欲徵之,博求賢能,以為己助。得風臺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澤,以大鴻為佐,天老為師。置三公以象三臺,風後為上臺,天老為中臺,五聖為下臺。始獲寶鼎,不爨而熟。迎日推策以封胡為將,以夫人費修之子為太子,用張若陽朋、力牧、容光、龍行、蒼頡、容成、大撓、奢龍衆臣以為羽翼,戰蚩尤於涿鹿。帝師不勝。蚩尤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風後法斗機,作大車,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用憂憤齋於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玄女降焉。乘丹鳳,御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行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帝稽首曰:蚩尤暴橫,毒害需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一戰必勝之術,與人除害,可乎?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制祆通靈五明之印,五陰五陽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勝負握機之圖,五嶽河圖策精之訣,九光玉節十絕靈嬸命魔之劍,霞冠火佩龍戟霓旅翠輩綠耕此縿虎騎千花之蓋,八鸞之輿羽籥玄竿虹旌玉越神仙之物,五龍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節,以為兵信五色之磨,以辨五方。帝遂復率諸侯再戰。蚩尤驅魑魅雜祆以為陣,雨師風伯以為衛,應龍蓄水以攻帝。帝盡制之,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冢分其四肢以葬之。由是榆岡拒命,又誅之於版泉之野。北逐壎齋,大定四方,步四極凡二萬八千里,乃鑄鼎立九州,置九行、九德之臣,以觀天地,祠百靈,垂法設教。然後採首山之銅,鑄鼎於刑山之下。黃龍下迎,帝乘龍升天。皆玄女之所授符策圖局,以佐成功業。

蠶女

編輯

蜀之先有蠶叢帝。又高辛時,蜀有蠶女,不知姓氏。父為人所掠,惟所乘馬在。女念父,不食,其母因誓於衆曰:有得父還者,以此女嫁之。馬聞其言,驚躍振迅,絕其拘絆而去。數日父乃乘馬而歸。自此馬嘶嗚,不肯齡。母以誓衆之言告父,父曰:誓於人,不誓於馬,安有人而偶非類乎。能脫我於難,功亦大矣,所誓之言不可行也。馬跑,父怒欲殺之。馬愈跑,父射殺之,曝其皮於庭。皮蹶然而起,捲女飛去。旬日皮復棲於桑上,女化為蠶,食桑葉吐絲成繭,以衣被於人問。一日,蠶女乘雲駕此馬,侍衛數千人,謂父母曰:太上以我心不忘義,授以九宮仙嬪矣,毋復憶念也。今冢在漢州什鬱德陽三縣界,每歲祈蠶者四方雲集。蜀之風俗,宮觀諸化塑女像,披馬皮,謂之馬頭娘,以祈蠶焉《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雲:若有馬訟,則聽之,禁原蠶者。鄭玄註雲:原,再也。天文辰為馬蠶書,蠶為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物不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馬與。據此之論,蠶馬氣類,世必有深究其理者。道一特書之以俟。

雲華夫人

編輯

夏禹治水,隨山濬川,老君遣雲華夫人往陰相之。時禹駐巫山之下,大風卒至,崖谷振隕,力不可制。忽遇雲華夫人,禹拜而求助。夫人即劫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書,因命其神狂章、虞餘、黃麾、大翳、庚辰、童律、巨靈神等,助其斬石疏波,次塞導呃。禹嘗謁雲華於崇嗽之巔。顧盼之際,化而為石。或倏然飛騰,散為輕雲,油然而止,聚為夕雨。或為遊龍,或為翔鶴,千態萬狀,不可親也。禹疑其狡膾怪誕,非真仙也。問諸童律,童律曰:天地之本者道也,運道之用者聖也。聖之品次,真人、仙人也。其有稟氣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蓋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雲華夫人者,金母之女也總仙奇記雲:名瑤姬。受書為雲華上宮夫人,主領教童真之士。理在玉映之臺,隱見變化,蓋其常也。亦由凝氣成真,與道合體,非寓胎稟化之形,乃西華少陰之氣也。且氣能彌綸天地,經營動植,大包造化,細入毫髮。在人為人,在物為物,豈止為雲雨龍鶴、飛鴻騰鳳哉。禹然之,復往詣焉。忽見雲樓玉臺,瓊闕森然,靈官侍衛,不可名識。師子抱關,天馬啟途,毒龍電獸,八威備軒。夫人宴坐於瓊臺之上,禹稽首問道,召禹坐而謂曰:夫聖匠肇興,剖大混之一樸,判為億萬之體。發大蘊之一苞,散為無窮之物。故步三光而立乎晷景,封九域而制乎邦國。刻漏以分晝夜,寒暑以定歲紀,坎離以正方面,山川以分陰陽,城郭以聚民,器械以衛衆,輿服以表貴賤,禾黍以備兇歉,凡此之制,上稟乎星辰而取法乎神真,下以養於有形之物。是故日月有幽明,生殺有寒暑。雷電有出入之期,風雨有動靜之常。類氣浮乎上,而衆精散於下。廢興之數,治亂之運,賢愚之質,善惡之性,剛柔之氣,壽夭之命,貴賤之位,尊卑之序,吉兇之感,窮達之期,此皆稟之於道,懸之於天,而聖人為紀也。性發乎天而命成乎人,立之者天行之者道。道存則有,道去則無。非道則物不可存也。非修則道不可致也。太上有言: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將自復。復謂歸於道,常存也。道之用也,變化萬端而不足其一。是故天參玄玄,地參混黃,人參道德。去此之外,非道也哉。長久之要者,天保其玄,地守其物,人養其氣,所以全也。則我命在我,非天地殺之,鬼神害之,失道而自逝也。志乎哉,勤乎哉,子之功及於物矣,勤逮於我矣,善格夫天矣,而未聞至道也。吾昔於紫清之闕受書,寶而勤之,我師三元道君曰:上真內經,天真所寶。封之金臺,佩之太微,則雲輸上往,神虎抱關。振衣瑤房,遨宴希林,長招仙公,右棲白山而下盼太空。泛乎天津則乘雲騁龍,遊此名山則真人詣房。萬神奉衛,千精伺迎。動有八景玉輪,靜則宴處金堂。亦謂之太上玉珮金噹之妙文也。汝將欲越巨海而無諷輸,渡飛沙而無雲軒,陸呃塗而無所輿,涉泥波而無所乘。陸則困於遠絕,水則懼於漂淪。將欲以導百穀而浚萬川也,危乎悠哉。太上愍汝之至,將授汝以靈寶真文,陸策虎豹,水制蛟龍,斬誠萬邪,檢取群兇,以成汝之功也,其在乎陽明之天矣。吾所授寶書,亦可以出入水火,嘯叱幽冥,收策虎豹,呼召六丁,隱淪八地,顛倒五星,久視存身,與天地相傾也。因命侍女陵容華出丹玉之岌,開上清寶文,以授禹。仍命狂章、巨靈等神,助禹誅為民害,人力所不能制者。戮防風氏於會稽,鎖淮渦之神無支祇於龜山,皆其力也。禹後入陽明洞天,為紫庭真人。

姮娥

編輯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妻姐娥竊而服之,奔月宮。

織女

編輯

織女上應天宿,牽牛則河鼓是也。舊說天河與海通,漢時有人居海上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搓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者,立飛閣其上,多資糧乘搓而去。十餘日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室中,有織婦人。又見一丈夫牽牛飲之,驚問曰:何由至此?其人與說來意,因問:此是何處?答曰:君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因還,後以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束方朔神異記雲:郭翰嘗遇織女降其室,衣玄霄之衣,霜羅之被,戴翹鳳金冠,躡瓊文九章之履,張霜霧丹穀之禱,施九晶玉華之蕈,轉會風之扇,有同心龍枕。翌日,丹鉛書青縑一幅以寄翰。《漢書》:董永少失母養,父家貧,傭力至農。月以小車推父置田頭陰樹下,而營農作。父死後,自主人貸錢一萬,自賣身為奴,遂得錢葬父。還於路,忽見一婦人姿容端正,求為永妻。永乃與俱詣主人,主人令永妻:織絹六百匹,放汝夫妻。乃當機織,一月畢。主人深怪其速疾,遂放之。相隨至舊相見之處,而辭永曰:我,天之織女,綠君至孝,天帝令助君債。言訖,凌空而去。今泰州有漢董永所居天女譟絲井存焉。又有織女嫁牽牛,事見前卷《武丁傳》。

昌容

編輯

昌容者,商王女也。修道於常山下,食蓬蒙根,往來上下,人見之二百餘年,顏色常如二十許。能致紫草,齋於染工,得錢即施於貧病者。歷年如是,奉祠者甚衆,人竟不知其所修之道。常行日中,不見形影。或雲,昌容能煉形者也。未幾,忽沖天而去出《列仙傳》。

女偊

編輯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可得學邪?曰:惡乎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樑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能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櫻寧。櫻寧也者,櫻櫻而後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吾聞之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樞,於樞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李真多

編輯

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隨兄修道,居綿竹中。老君與玄古三師降授以飛昇之道,先於八百白日昇天。今有真多古邇猶在。或來往浮山之側,今號真多化,即古浮山治也。一雲八百嘗與妹真多來卜居於筠陽之五龍岡又名赤商寨,今瑞州州治是也,復煉丹於華林山石室今隆興府奉新縣浮雲觀是也。八百兄妹俱蜀人也,雖卜居筠陽,問往來蜀中。一日真多自蜀至,八百候之今瑞州望仙門是也,見真多手持蓮花,身似有孕,八百怒,意欲引劍揮之。真多覺之,倏爾凌空渡江,產下童子經一卷。遂乘雲氣,冉冉昇天。時人塑真多之像,將奉祠焉。像成,而羿不動。是夕真多見夢雲:吾祠宜在五龍岡。翌日,舉像甚輕,乃祠於彼。至唐玄宗天寶十年,天師孫智凍始奏改元陽觀,以顯聖邇。憲宗元和七年,高安縣令諶賁以縣治,觀基兩易。今瑞州城西二里逍遙山,妙真宮是也。其產經之地,今額儀天觀。觀中女真,世傳其經。郡人每備香信詣觀看經,以保產難焉。真多今號明香元君。

嬴女

編輯

秦繆公女嬴氏,名弄玉,善吹笙,無和者,欲求得吹笙者以配。有蕭史者,善吹簫,能感清風彩雲鳳凰,嬴女願嫁之。嬴女吹笙,亦如史所感,於是孟明為媒,蹇叔為賓,約而成婚,宴於西殿,座中不奏他樂,惟二人自以笙簫間奏,遂致鳳凰來儀,二人乘之而去。秦人因作鳳女祠。

太陽女

編輯

太陽女者,姓朱名翼。敷演五行之道,加思增益,至為微妙。行用其道,其驗甚速。年二百八十歲,色如桃華,口如含丹,肌膚充澤,眉鬢如畫,有如十七八歲者。奉事絕洞子,丹成以賜之,亦得仙昇天也。

太陰女

編輯

太陰女者,姓盧名全,為人聰達,智慧過人。好玉子之道,頗得其法。未能精妙,時無明師,乃當道沽酒,密欲求賢。積年累夕,未得勝已。會太陽子嘈然嘆曰:彼行白虎賸蛇,我行青龍玄武。天下悠悠,知者為誰。女聞之大喜,使妹問客:土數為幾?對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束九西七,中一耳。妹還報曰:客大賢者,至德道人也。我始問一,已至五矣。遂請入道室,改進妙撰,盛設嘉珍而享之。以自陳託,太陽子曰:共事天帝之朝,俱飲神光之水,身登玉子之魁,體有五行之寶,唯賢是親,豈有所怪。遂教補導之要,授以蒸丹之方,合服得仙。時年已二百歲,而有少童之色也。

毛女

編輯

毛女自玉姜一雲玉美,在華陰山中。山客獵師,世世見之,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秦亡入山避難。道士谷春教食鬆葉,遂不飢寒,身輕如飛,百七十餘年。所止巖中,有鼓琴聲雲出《列仙傳》。抱朴子云:漢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皆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伺其所在,合圍取得。乃是一婦人,問之,言:我是秦之宮人,關束賊至,秦王出降,驚走入山。飢無所食,洎欲飢死。有一老公教食鬆柏葉實,初時苦澀,後稍便吃,遂不復飢。冬不寒,夏不熱。此女是秦人,至成帝時,三百餘歲也。一雲有魚道超、魚道遠者,皆秦時之女真,入武夷山隱焉。後人常常見之。其地四圍皆生毛竹,故人因毛竹而亦呼此二魚為毛女。

梅姑

編輯

梅姑,秦時丹陽縣人。有道術,能著履行水上。縣有梅姑廟,尚存。

女幾

編輯

女幾者,陳氏酒家婦也。有仙人過其家,以素書五卷質酒,幾開視之,乃仙方也。私寫要訣,依而修之。數歲,仙人復來,笑曰:竊學無師,有翅不飛。女幾隨仙人去,今所居女幾山是也。

孫氏

編輯

孫氏一雲雍氏,漢天師張道陵之妻也,同隱龍虎山修道。章帝元和二年,俱到蜀,居陽平化。天師學道,行滿功成,至桓帝永壽二年九月九日,太上詔使至,孫氏同天師於雲臺峰白日飛昇《三洞珠囊》雲:天師昇天後一年,夫人復昇天。

張文姬

編輯

張文姬,天師張道陵之長女也。適陳郡袁公子,家豪好道,久之白日抱五兒昇天。

張文光

編輯

張文光,天師張道陵之次女也,一雲第四女。為陵王妃,以得封,犯父諱,不食數月,白日昇天。一雲入門三日,於殿上白日昇天。

張賢

編輯

張賢,一雲名賢姬,天師張道陵之第三女也。一雲第五女。為燕王妃,好道,集真人之法,久之白日昇天。

張芝

編輯

張芝,一雲名芳芝,天師張道陵之第四女也,一雲第六女。適魏公第二子,夫故犯父諱,遂鬱鬱不樂,於家白日飛昇。

盧氏

編輯

盧氏,嗣漢第二代天師張衡之妻也。張衡得道,盧氏同於陽平山,白日飛昇。

張玉蘭

編輯

張玉蘭,張衡之女也。幼而潔素,不食葷血。年十七歲,夢朱光入口,因而有孕。父母責之,終不肯言,惟侍婢知之。一日謂侍婢曰:我死爾,當剖腹以明我心。其夕遂歿。父母不違其言,剖腹得一物,如蓮花初開,其中有白素金書十卷,乃本際經也。十餘日間,有大風雨晦冥,遂失其經。《成都記》雲:天師雲孫女無夫而孕,父疑之,欲殺焉。既產,有異光,乃一軸書,則本際經也。父以為神,乃擲其刀。其後於敦信村登仙,即女郎觀也。今有聖女臺、拋刀池、洗經池存焉。一雲得素金書本際經十卷,素長二尺許,幅六七寸,文明甚妙,將非人工。乃傳寫其經而葬玉蘭。百餘日,大風雷雨,失經及玉蘭。墳壙自開,空棺而已。

屈女

編輯

東昊葛仙公玄,在荊門軍紫蓋山修煉。值天寒大凍,仙公胱足,衣衫藍縷,時有屈家二女窺見,憐其忍冷,夤夜促成雙履。次日欲獻之,往煉丹之所,仙公已去,但存爐灰尚溫。二女撥灰而得丹一粒,姊妹分而服之,自後神氣沖沖,不饑不渴,惟慕清靜。後隱去,時人謂得仙矣。

諶姆

編輯

諶姆者,不知何許人也。其字曰嬰。常居金陵丹陽郡之黃堂,潛修至道。忘其甲子,耆老累世見之,齒髮不衰,容貌常少。皆以諶姆呼之,謂其可為人師也。昊大帝時,行丹陽市中。忽遇一男子,年可十四五,叩頭再拜,願為義子,諶姆告曰:汝既成長,須侍養所生,何得背其己親而事吾為母?既非其類,不合大道。於是童子跪謝而去。又經旬月,復過市中,忽見孩兒年可三歲,悲啼呼叫,莫知誰氏之子。因遇諶姆,執衣不捨,告雲:我母何來,唯願哀憫。諶姆憐其無告,遂收歸撫育。漸向成大,供侍甘旨,晨昏不虧。心與道合,行通神明。聰慧過人,博通經史。天文地理,百氏九流,窮物極玄,探微索奧。年將弱冠,姆謂之曰:我修奉正道,其來久矣。汝以吾撫育,暫此相因,汝既無天,將何以為姓氏?兒曰:昔蒙天真授以靈章,約為孝悌明王,請以此為名號,可乎?姆曰:既天真付授,吾何敢有違。復議求婚,兒跪姆前說贊曰:我非世問人,上界真高仙。今與母為兒,乃是宿昔綠。因得行孝道,度脫諸神仙。向前十五童,亦是我化身。今已道氣圓,我將返吾身。真凡自殊趣,何為議婚姻,盍於黃堂壇,傳教付至人。母既施吾教,三清棲我神。諶姆聞讚,驚畏異常,遂於黃堂建立壇靖,嚴奉香火,大闡孝道明王之教。明王告姆修真之訣曰:每須高處玄壇,疏絕異黨,偷閑丘阜,餌服陽和,委鑒太虛,靜夷玄圃。若非無英寶帳、黃老玉書、大洞真經、豁落七元太上隱玄之道,不可偃息於流霞之車,眷盼乎文昌之臺也。得此道者,九鳳齊嗚,萬萬萃止,煉身御節,八景浮空,龍輿虎旅,遊翔八方矣。每宜寶之。於是盡得妙訣,兼授靈章,已而辭母,飛騰太空。諶姆受訖,寶而祕之,積數十年而人無知者。至西晉之末,許真君遜、昊真君猛,聞姆有道,遠詣丹陽求受道法。姆知其名在圖籍,應為神仙,於是授以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飛舉之宗,及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步之術。仍以蘭公所授孝悌明王銅符鐵券、金丹寶經,一遵元戒,傳付許君。仍語二君玉皇玄譜、仙籍器秩。乃令許君以道授昊君。二君禮謝,將辭歸。許君欲每歲來禮謁姆,姆止之曰:子勿來,吾即還帝鄉矣。乃取香茅一根,南望擲之,茅隨風飛去。因謂曰:子歸於所居之南數十里,認茅落處,立吾祠,歲秋一至足矣。語訖,忽有雲龍之駕來迎,凌空而去。今新建豐城二縣之界,有黃堂觀,乃真君訪丹陽黃堂所立祠,每年八月三日朝謁諶母之所也。

劉仙姑

編輯

劉仙姑名懿,靖安縣人。年數百歲,貌若童子,諶姆嘗稱之。真君往見,則已飛昇矣,遂留寶木華車遺之。車因風飄舉,三日而下,因名其觀日華車觀。碑碣猶在,今號棲霞觀。

盱母

編輯

盱母者,真君許遜之姊,真君盱烈之母。許遜以其孀居,乃築室於宅西數十步間,俾居之,許遜隱西山修煉,日夕講究真詮,盱母與子烈日得參其妙焉。許遜每出,則盱母代掌其家事,仙賓隱客,咸獲見之。許遜飛昇之日,盱母暨烈母子,並受玉皇詔部分仙眷昇天。

許氏

編輯

許氏者,許真君遜之女也。適建安黃仁覽,盡得真君道妙。日究神仙之學,任青州從事單騎之官。留許氏,侍翁姑。一夕,家僮報許氏院中夜有語笑聲。姑訊之,許氏曰:黃郎爾。姑曰:吾子從事數千里,安得至此。許氏曰:彼已得仙道,能頃刻千里。戒在漏語,故不敢令姑知。姑曰:若然,當使我見之。是夕仁覽歸,許氏告以故。比明,仁覽不得已出,謁父母曰:仁覽雖從宦遠鄉,夜必潛歸膝下,仙道祕密,不可泄言,恐招譴累。言訖,取竹杖化為青龍,乘之而去。後許真君輕舉之日,許氏同仁覽公姑三十二口白日飛昇。仙仗既行,許氏釵偶墜落,今有許氏墜釵洲。

薛練師

編輯

女真薛練師,不知何許人也。晉時世弊,京邑不寧。有道之士,多棲寓山林以避世。因居南嶽尋真臺,外示同塵,內修至道。常騎白豹遊耆闊峰,黃烏白猿不離左右。後於雲龍峰屍解出《仙傳拾遺》。湘中記雲:晉女真薛練師沖舉之處,樑武帝天監五年建觀。至後周武穆公主周惠撲者,生而有異光滿室,幼不茹葷,長思獨處,慕魏夫人、猴仙姑之志。因居石室,感西靈聖母降傳經錄,修三素之道。潭衡之境,士女景慕者數百人。世代將亂,告諸學者曰:我當暫往,.約百餘年再來。後學如市,唐玄宗開元初,賜額西靈。後有女冠李太真、曹妙本接踵得道,即今常住乃周公主所捨觀。廢久,馬氏復興。宋朝特賜每歲度女冠一人,以續焚修。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卷之二竟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