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

編輯

自古蠱惑君心,妨賢病國者有四,曰女寵、曰宦官、曰外戚、曰異端。

成化二十三載間,四患次集,互爲黨援,舉朝皆紙糊泥塑,海內洶洶,明幾不國矣。

敬帝即位,首逮梁芳、萬喜、李孜省等,罷萬安、尹直,黜傳奉官二千餘人,奪僧道封號十餘人,誅妖僧,釐祀典,罷銀場,與織造中官,簡禁兵,禁將帥侵尅軍糧,盡革纍朝積弊。於是視太學,御經筵,親儒臣,求遺書,復置起居注,揭文武大臣姓名於殿壁,數詔求直言闕失,賜于少保諡,錄開國功臣後,軍國大政,悉召廷臣面議,羣小一無所干預,一時名賢如徐時用、劉希賢、謝於喬,皆引爲閣老。耆英碩德,如王宗貫、何廷秀、彭鳳儀、馬負圖、劉時雍,以及耿裕、周經、白昂、韓文、徐瓊,皆後先居部秉政。又英才如戴珊、秦紡、王軾、鄧廷讚等,皆因材器使,而各收其用。其朝清野肅,治孝休明,直與啟甲成康,有爭光比蹟之隆,豈特爲三代以下之令辟己哉!

或問弘治朝,賢才雖多,然劉吉素號紙糊,而茲復愈彈愈起,至有棉花之誚,非孝宗寵任非之過乎?曰:「憲宗崩時,吉與萬安、尹直同爲閣老。孝宗即位數月,連罷安、直兩相,不得已也。」吉在成化朝雖無所窺正,而罪惡未著,嗣君方在諒陰,豈得無故而盡逐先朝遺老?故舊無大故不棄,周公之教也。故孔子論孝,必曰:「三年無改」,曾子論孝,亦曰:「不改父臣」。安、直俱罷,固孝宗之所以爲孝,而吉不遽罷,亦正孝宗之善,全其孝也。況吉見孝宗仁明,閣臣正直,而身居首輔,凡時用希、賢有所論建,吉必罷免於前,不可謂非成人之美也,不可謂非與人爲善之一端也。

吉方同寅協恭,和衷集事,以共扶弘治新政。而論者概以竊譽目之,且與王、馬諸名公同爲言官所彈,阻格國是,莫此爲甚,是不特大辜而愈堅新君之委任乎?

若謂吉在弘治,專事容悅,毫無建白,何以帝與張後情好之篤,其於後弟伯爵之封,竟堅持不選誥券乎?

寵任既久,受劾既多,於異己諸臣雖不無排斥,然綜其一生名節,終未若楊士奇輩,迎降新主於前,阿附權閹於後也。

弘治間,君子滿朝,又非若宣、仁之世,僅仗三楊爲伊傅周召也。吉不遽罷,曾何損於啟甲成康之治也哉!

李東陽

編輯

劉忠宣公首劾劉瑾罪狀,瑾即誣以朋黨,欲致之死。東陽不疏救於帝,而求解於瑾,恐羣閹概以朋黨疑廷臣而遷怒於己也。故瑾益輕外朝,而令來跪我,直對東陽言之也。東陽不能面折奴輩之狂妄,而反以瑾言直告忠宣,不且激之怒而速之去乎!且瑾怒非長跪不解,東陽既所熟悉,迺禍幾及身,哀懇焦芳求解,可知東陽之豫辦兩膝也。

或問東陽不嘗與劉、謝請誅瑾乎?曰:「彼亦姑署名於後耳。」韓貫道劾瑾時,諸大臣誰不署名,何芳獨以廷臣議,潛馳告瑾耶?劉、謝去而東陽獨留,則此中之委蛇避禍,正不獨稅議時,嘿無一語已也。

太監張永

編輯

永在正德初,雖與劉瑾等同稱八虎,然有大功於正德者二。自瑾監司禮,荼毒縉紳,奸猾伺豹房,響馬盈畿輔,盜賊遍天下。寘鐇之反,直以討瑾爲名。瑾卒寸磔西市,王漢與張綵、張文冕等皆處極刑,一雪忠良之忿。

楊文襄公之密謀也,而永能用之。瑾等既誅,太監蕭敬、秦用、盧明與優人臧賢、都督錢寧、尚善陸完輩,交通宸濠,表裏爲奸。

王文成公,擒宸濠於樵舍,諸嬖倖嫉之,競言文成先與賊通謀,又令縱之湖中,待帝至自擒。張忠、許泰等以威武大將軍檄械之。

文成不與,獻俘至錢塘,遇永極言江西困敝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2970&by_title=%E6%AD%B7%E6%9C%9D%E5%8F%B2%E6%A1%88&page=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