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鹿集/卷十三
書
編輯上崔尙書奎瑞書乙未
編輯時氣失和。冬暖如春。靜中體履伏惟神相萬福。區區慰仰不任。賤誠自杖幾離楮島之後。竊欲一造以候搬移之勞。而一步稍遠。重以憂冗連綿。迄未遂意。其心則蓋未甞食息有弛也。前冬所納先人狀草。幸蒙德意。得不斥退。且有春和後入思之敎。故歸告病母。惟朝夕見賜是冀。不意遷就。今將再易年矣。是蓋不肖輩誠意淺薄之致。只自隕心失啚。訟其不孝之罪而已也。念自先人入地之後。今殆三十年所。而墓道之刻尙闕焉。夫士之達而在上。功澤流於後世。事業著於國史。固無關於區區文字之有無。而若先人則不然。旣阨於下位。又一味鞱晦。以終其生。其揄揚德美。垂名後世。要非墓刻一事。則無他道。而只緣不肖輩無狀。遷延至此。平日師友間許相深知者。旣皆凋零。今之後生少年。殆不知有某人而隱德潛輝。恐遂泯泯無傳焉。則此不肖輩所以怵然負罪。寢食靡安。遑遑焉惟一日爲急者。而抑仁人君子如執事之操不朽人之權者。所當惻然矜憫。思有以闡揚之者也。旣蒙執事之憐而許之。則惟當俯首聽成。不拘早晩。而區區私慟。旣如上所陳。又恐求文者日益衆。酬應日益煩。一年二年。漸益延拖。則不肖輩不孝之罪。愈往愈甚。將無以自解於九原之下矣。今方石役告畢。諸具亦備。若朝而下筆。則將夕而入石。惟執事憫死哀生。趁早搆思。使數十年經紀者。得一朝見成。逝者賴以不朽。不肖輩亦得以少効爲子之責。則其恩輕重大小。當如何可報也。言出至情。文多不次。所冀執事者恕察焉。氷合後。大擬趍謁。
上渭陽書
編輯同城無多日。遽又辭別。私心悵缺中。且得中路以患候遅淹之報。其時憂慮。何可盡喩。旋又東出海壠上官後安否。漠不聞知。方仰慕無窮。卽伏承下書。披讀再三。如奉盛誨。慰幸則深。但審體候尙苦不佳。此則又貢慮不尠。甥眠食姑善。而歲色將盡。喜懼之私彌切。重之齒添學退之恥。以是爲悶耳。下送紙束簡幅。依受。感謝不知所喩。羅邑。素號煩劇。南人又善詐。文簿之浩汗。爭訟之閙熱。暮境勞神。想當不少。然以靜制動。以簡御煩。舅主固已知此矣。必不至大段撓惱也。第記得往年甥在淸衙時。竊從傍視臨吏民之際。蓋從容和平之象少。威猛嚴急之色多。或於言辭應對之際。少不稱意。則輒加之以聲氣。故彼吏民者。無不駭惶失措。其所欲言者。不得盡其一二。夫束吏過嚴。固無甚妨。至若蒞民之道。則決不當如是。蚩氓畏主倅甚。雖以和悅之色。誘之使言。猶戰兢顧忌。不敢盡其所懷。顧以高聲大色。摧折之沮抑之。則何物膽大民人。敢冐威抗言乎。如是則下情不通。而赤子者之寒暖飢飽。無由周知遍察。有以盡夫撫養之道矣。不獨此。於一身攝養之方。亦未必不爲害也。七情之中。其傷神害生者。惟怒爲甚。舅主年不過高。而衰白太甚。知舊或以爲簿牒之勞是坐。而甥則獨以爲惟怒爲之祟也。今羅之大。倍於淸。人心之詐。甚於淸。將與奸吏愚氓。日勞碌於文書山堆之中。雖使至靜至簡者當之。猶不堪耐。況以不平之心。暴發之氣。無常躁怒。紛紜呵叱。則精神將日覺疲薾。而衰益衰。白益白。血氣周作。轉成痞欝之疾不難矣。其政令之由是心而形焉者。亦安保其一一中理也哉。公焉而下情不上達。恩澤不下究。私焉而精力勞耗。釀成病根。則此爲子弟者之所大懼也。傳曰。君子之怒。係於物而不係於心。又曰。方其怒時。遽忘其怒。觀其是非之如何。此節情息怒之對証良藥也。自今以後。刻意懲治。一變前習。凡於號令言語之間。務主和平。則庶有得於平易近民之道。而於保養之節。不爲無補爾。行旆未發時。竊欲一布此意。而撓未果焉。今始縷縷。幸恕其愚。而察納焉。
上叔兄書誤聞㙜職受點之報。有此書。
編輯長路卛幼。何以作行耶。日夕懸慮無已。母主氣體一向無損。而祀事又過。感愴難堪。途中逢此日。想當尤無以爲懷也。㙜職受點。實非始料之所及。天意之難測如此。而凡事之多魔不順。亦如此。誠可恠笑。士君子立朝䂓模。可見於新㙜出仕之日。近來鼠輩之以碌碌僉萬戶。一啓草草塞責者。實非士大夫所可忍爲。而家學亦一味淸明峻潔。未知作何等擧措。出何等口氣。可以一洗衰俗頹靡之風。而不負家庭舊聞耶。別時不但怱迫。且意謂未必當此地。了無消詳。甚可恨甚可恨。近來殊無切急可言事。第念玄江自是吾輩議論之本領。而兩邊之互爲引重。不可不一番卞白。且今從享事。彼輩之不誠不直。放肆無忌。至於如此。竊計今日可言者。無出於此。而吾輩之所以處尼懷者。亦可以因此自見。未知如何耶。䟽草玆以搆呈。而從享事則不明言可否。以取輕議大事之罪。但專攻彼輩低昂操縱之爲僭妄。中間提說兩是兩非之論。以爲破朋黨救世道之一助。末又仍及刊行遺集之請。而微示其門下人𥳽弄亡師。自餙已說之罪。蓋莫非平日相與講定。必欲因時一言者也。文字有病處。增刪用之。大意則雖有他人之勸沮。勿爲加減如何。始多觸忤之語。伯氏一切塗抹。盡殺圭角。在弟意殊不滿。而第如此。然後方可中用於兄主䂓模否乎。可呵。此外可言者。惟有東宮僚屬選用經學之士。草野諸人。期於必致等數件事。此蓋今日切實急務也。曾伏聞東宮在講筵。絶無問難。及金副卛叔涵侍講。則反復問辯。酬答如響。將大有資益。不幸爲金雲澤所擊去。而至今眷注不衰雲。此可以仰見我邸下好經學喜儒士之至意。而惜乎春坊諸人。無足以當其意者。又從以爲入宮之妬。使不得資一曝於十寒之中。是誠何心哉。卽今聽政之後。責任尤重。不比曾前責止視膳問寢之時而已。則講學尤不可不勤。賢士尤不可不親。以此意亦及於䟽末如何耶。此若見採其實效。當自不少耳。至若別時所云云。某公事誠能辦得。則可以重國家之名器。振一代之頹風。在㙜閣者。能做得若此三二件事業。則可謂不虛食君祿。而不下爲一時佳士大夫矣。然非他人所可強者。聊爾及之耳。此䟽一出。則眞箇成得䟽中所云。彼此不當無所下落之人。自此以後。爵祿當不如意。然理之所在。亦須任之而已。奈何。若留住果衙。則一次往復於銅江李丈許。似好耶。
答錫汝書
編輯文字蓋皆記實而未免支繁。故欲借君刪汰。來論太恕。豈君以文章自貴。厭人評己。故欲以此待我耶。我則無是耳。呵呵。所諭皆是。故隨處點改。而其中亦有以己意刪去處。蓋欲就簡故耳。家傳之妙。未見其爲病也。豈以言之過實故耶。頗得字略示抑揚。恐無妨。若非此而別有主意。則恐是深文耳。妄自激昂一段。初無別意。甞與我談論之際。兄每以此斥我故及之。然終涉煩複故刪之。至於立朝一段。雖非盛敎。固亦自知其冗衍。而兄之素所自期者。蓋甞如此。吾之得於言論之間。而私自權衡於中者。亦如此。其大意。雖已略見於人品緫敘中。而若不如此假說。推明一層。則恐不足以形容到十分地。文似架空。而本只記實。雖知其爲病。未免存之以爲一篇之斷案矣。然文終不古。須以此意。從便點改是望。旣以行狀體結之。則宜有世系。當於何處補入耶。起頭處第四子也之下入之。則似好耶。此兄一生攻苦抱恨而終。故說科工處。特加詳焉。意故有在。而恐涉煩瑣。甚處隨見刪之可也。器利二字。實不襯。而未得可下文字。亦改之可也。觀兄誌文。讀之悲咽。繼以感激也。至於文之簡重。尤令人敬服。三復嗟歎。無容議爲。第於鄙意。不能無一二未妥處。怏怏字。恐不如戚戚悒悒字之不露。時丙申秋也五字。似不甚切。蓋生卒之外。非甚不得已。則不須紀年。且此文主簡。恐當刪之。亦皆憐之之下。直曰其明年丁酉春云云則似好。上段壬午二字。亦以此例處之如何耶。墓兆已定於祉兄墓前越岡。成兄豈不言及耶。更須審問改之爲可。銘極好。而此余所以尤悲六字。似冗長。蓋以尤字。顧照爛死之句。而不須如此䂓䂓爲也。似不若直下悲夫二字之爲簡捷也。下二句最好。而勃若能起之句。恐似太用力露痕跡耳。
答伯氏書
編輯送來諸書皆見之。瑣錄。誠極恠駭。僞成之說。人言果有如此。弟於昨年。初聞有云云之說。亦疑其爲中間贗作。及有芝丈囊封之事。然後遂信之不疑。蓋不忍以上欺君父。下誣亡師。疑此丈故也。此後朋儕間。若或有此等說話。切勿酬答如何。恐復得罪於此丈也。玄江書。與遺稿中答問諸札。別無異同。景賚輩之如得奇貨。以爲明證者。誠可笑也。蓋其上下百千言。要其宗旨。不出事正而論過。行善而見迷兩句斷案。乃與遺稿中所謂見其人。俱不可棄。論其事。俱有得失之意。一串貫來。有何別㨾新說話乎。以在下者當受大過之說見之。則有若右懷而斥尼者然。此特卽其所處之地。而略有扶抑而已。非就其所爭得失而立落之也。其所論列尤翁病敗者。有倍於尼。則有若右尼而斥懷者然。竊瞷以下。蓋緫尤翁一生而論之。本不干於兩家所爭者。其終則又曰。子仁恐其尤涉已甚。蓋其犯分僭上之罪。終不可以寬恕。故雖無多般論列者。而直以此對彼。歸之一套。此又非右尼斥懷之證也。蓋不分立落。自是老先生主意。而初非拘於顔情。壓於形勢。強爲此糢糊之論。誠以其人俱不可棄。其事俱有得失。事正論過。行善見迷。未免同歸於本長末病之科故也。今若不究此意。強求立落。則便是南走越北走胡。如門下諸公。而畢竟陷入於老先生所謂士大夫私意窠窟中矣。可不懼哉。諸札當一一謄出爲計耳。
上叔父書辛丑六月
編輯旱炎愈往愈甚。戀慕有倍。卽伏承下書。伏審靜中氣度萬福。又得甘霔。田事不無可冀雲。伏庸慰賀之至。姪姑保眠食。交衙亦得安穩。幸之大者。求田之計。姑未有頭緖。家眷四裂。方在棲遑中。苦悶奈何。下敎縷縷鐫誨。敢不終身佩服。䟽事本末。繡衣進拜時。想必詳達無餘矣。蓋破朋黨之說。何代不可。而在今日。尤爲第一急務。不如此。則國存亡朝暮未可知。其所以然之故。則豈可易以索言之哉。旣知其爲存亡所關。而身居論思之地。不一陳之於明主之前。則不忠孰甚焉。姪之本意如是。故終始力勸而成之。惟其大旨。旣以破朋黨爲題目。則是非之際。不宜以好惡之私。有所回互也。故凡係黨私之弊。則無論彼此。一一直攄。要欲感回已痼之人心。扶撐垂絶之國脈。斷斷此心。可質神明。畢竟不惟不能見用於時。只得擧世如屋之嗔。流言狼藉。矛戟四集。至有一種善窺人之肝肺者。以爲某䟽降書也。將欲現告同黨。要功敵人。言之醜惡。誠不足掛齒。而在舍兄身上。可謂大段不利矣。從前不慣世情。每謂人心不相遠。盡吾之赤心。則豈有不可感悟人哉。以今見之。眞箇是迂濶自愚者也。雖悔曷追。然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外不愧人。如斯亦足矣。一切利害榮辱。豈足輕重人哉。
與尹仲和書
編輯向日辱覆。別後最初信也。開盍數四。紙欲生毛。況審靜中起居神相萬福。慰喜亦不淺也。侄侍側姑安。但由限旣過。而身苦不健。尙此淹滯。私義殊覺惶蹙。奈何。時事想已聞知。執事其喜之乎。抑不喜之乎。況執事首膺召命。其憂喜必有定見。可無待於愚者之言。然妄恃平日期許之私。敢布其一二焉。夫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若一向守此說。則不能無弊。故朱子以如其非道。何待三年之說補之。要之。如其道則終身無改。非其道則不待三年者。均爲孝子善繼之道也。先大王末年。崇用一邊之人。深恩厚澤。淪浹骨髓。及至今日。彼輩不思追先帝報陛下之義。肆爲淫朋。禦下蔽上。畢竟一夫倡之。四箚和之。不自覺其陷於罔測之科。其罪可勝言哉。今我聖上一朝奮發。赫然震怒。竄之殛之。克行天討。彼雖先朝之所寵愛。有罪而誅之。少無害於繼述之孝。此所謂不待三年而改之者也。至於堅,黯餘黨。罪通天地。甲戌更化以後。先大王峻加堤坊。雖年久之後。不少假借。其非手犯者。特以無棄物之仁。雖或處之以散地。要津淸路。一切不與。蓋其嚴懲亂賊。杜塞微漸之意。昭昭乎軒天地而亘日月。此則爲先大王子若臣者。當奉之若神明之嚴。執之如金石之堅。歷千萬歲。而不可改。非特三年而已。今我聖上於其可改者。旣能之矣。夫誰曰不可。但並與其不可改者。而容易下手。至以堂堂大冢宰之尊。擧以授之於老不死者。使先大王三十年築義之大坊。一朝剗爲平地。而躑躅之豕。遂成不可遏之勢。惜乎。其可改而改之之美。不足以補其不可改而改之之失。此誠可憂。而不足喜也。此後層生之事。可以坐料。當時之時。人可爲人。國可爲國乎。興言及此。不惟憂之而已。雖爲之流涕慟哭。亦未爲過也。今之當事者。其將熟視而莫之救乎。利害得失。非士君子之所宜道也。直以正己正人之道言之。方以惡逆。聲罪一邊。而反以惡逆餘黨。戴爲領袖。與之同事。則其所以辱搢紳而羞當世。爲如何哉。而彼見黜者。亦豈肯俛首而無言乎。今世亦多廉恥之士矣。妄意除旨之下。必有未泯之公議。首先駁正之也。顒俟屢屢。但聞所謂亞銓者。揚揚呼唱。揖讓於政事堂中。使一世人士。陶甄於彼其之手。而政目排擬。雜色狼藉。㙜閣之臣。方且攘臂奮挺。賈勇於已斃之僧。而人鬼關頭。無一人開口者。是不惟不能正之。反有以助之也。嗚呼。是可忍耶。半夜蒼黃。備忘雨下。若將有大段奇特之事。有以洗拭乎耳目。而恩授特除。多及匪人。張皇旗鼓。仗義討罪。若將有別㨾光明之擧。足以有辭於天下。而末梢歸宿。使人大慚。此眞所謂以暴易暴。牛羊何擇焉者也。平日一邊以不利聖躬。操切一邊。一邊以合勢午人。抑勒一邊。是兩說者。愚皆不信。以今見之。果不誣矣。未知何等隻眼。能逆覩未然如是之神也。有識君子。立於今日朝廷。欲以利國家而㓗身名。則麄拳大踢。必有先及之地矣。執事之於館職。固已自畫。到今必無變計。而論思之責。亦不可但已。執事將何以處之。討罪一欵。已成軟地。雖微執事。言之者衆。不必疊床。若夫激濁揚淸。別涇渭混流之波。深溝高壘。峻夷狄出入之坊。使名義隱然有難犯之勢。而人主不能奪士林粹然無可疵之跡。而仇敵不敢議。有以杜日後無窮之禍。占一片乾凈之地。則顧今世孰可以當此責也。近聞平令略有所論。而此令文辭樸拙。必不能說得分曉。此時此事。讀書君子。恐不得以辭之矣。執事丙申一䟽。愚甞以爲朝陽之鳳。今又辦得此一着。則不下爲元祐完名。執事試思之。驚人之鳴。愚當側耳而聽之。公議之地。若終無此等口氣。則仲連之足。已蹈東海矣。百謗噂𠴲之中。惟執事不以迂愚爲可棄。時或許之以上下言議。愚雖不敏。亦甞有感於中。今有區區之見。而不以聞焉。則愚之負執事大矣。癡心所激。輒敢傾倒至此。惟明者恕察焉。千萬不宣。辛丑臘月日。
與錫汝書癸卯
編輯稽顙言千里數年之別。決於薄昏。暫時之奉。雖數十日。日夜相處等歸。一別而作遠別。太草草。至今耿然不能忘。每日暮人稀。悄坐無聊之際。錫汝未甞不在吾眼中。今得書來。不暇披讀。欣慰已萬萬。況審當寒遠途。能無事抵衙。其喜尤深。路中暫時色憂。似是偶感。計日當已平復。君之泄患。習水土後。亦當自止耳。書後有日撼頓餘。侍奉凡百。更若何。罪從尙今不滅。又見陽復。叫號靡逮。尙何忍言。自去月念後。來住楸下。首尾浹一朔。自頂至踵。無不一番經痛。誠是恠事。時時乘隙。披讀殘書。而偸喫之物。終不歸肌肉。奈何。來書謂哀樂之情。與年俱衰。以吾見之。殆非衰也。乃壯也。顧此憧憧經月未已者。眞是衰耳。所謂學士樓有房室。可常處否。竹林一本之大約幾許。問舍之行。數宿卽還。而占得數處。所謂山臺。在竹山境。山出自西。迤南而來。前抱大野。逆大川面西而止。上有古木五六株。蒼茂可喜。而亭在其側。所謂車谷。在乃省洞後局。而排布結搆。依然小桃源。君亦後當見之。今不詳焉。大抵臺則淸曠勝而太露。車則幽妙勝而大僻。二者未有決焉。而要之。非車則臺耳。但離親戚棄墳墓。猝然孤棲於四顧無親之地。妻拏之不能以爲安。姑毋論。雖乃公之心。亦難保其必無動也。故姑欲就所謂栗里妻叔所居之地。縛得數間草屋。寄棲數年。使村情漸熟。鄕思漸輕。如蕭何壯未央宮。以係漢高祖山東之戀。然後始可謀之他耳。無乃太委曲否。錫汝以爲如何。濟卿兄弟。得之久濶。想多好說話。可得聞其一二歟。自罪苦以來。此公輩一番謝狀之外。漠然不問死生。未知其何故也。別時雲近頗有大奮發意思。未知不爲文魔所沮否。往車谷時。歷拜省洞。新山特溫雅。必是吉地。向來何以有遷動之議耶。千萬荒迷。不一。
第二書
編輯稽顙言至月十六書。未及裁謝。臈旬䟽繼至。窮苦者。深荷撫念之勤。而第以懶慢爲愧。就審窮沍。侍事安吉。學況亦佳勝。哀慰誠不淺。罪人日月逾邁。而頑忍逾甚。一息不滅。又當新舊之會。叫號靡逮。此將奈何奈何。自入此月來。病氣稍間。頗加收斂之功。心神若有凝聚之效。回頭十年罪過。每覺慚汗浹背。然此身不死。此志不衰。則不無息補之理。而顧今所處之地。一不盡分。永無追補自新之路。畢竟抱愧以終生耳。鄒書今日讀滿五十筭。漏器盛水。隨盛隨失。此則無可奈何。然旣無奇方別法可以療此。則第當熟讀慣誦。限初夏。又欲讀五十筭滿。此後遂欲始中庸。未知無魔戱否也。任齋郞。此亦有許多可議事。以連住楸下。尙未逢着。見則當以盛諭及之耳。倦魔之雲。可發一笑。最難逐者文魔。而旣能驅之。則逐倦魔。亦當如文魔之逐。何難之有。但文魔者。果被逐出境。不敢復作弄否。第恐退之之座。復延五鬼來也。登樓賦云云。未知其年大小貌姸醜如何。而堅白未至。妄欲試於緇。但此人所以負終身不可洗之累者也。須愼之。見屈於遠鄕者。未知何說話。後幸略示。濟也之子。渠常以有所不爲詑於人者。未知其才果如何成爾。兄入洛已久。而彼不肯來。吾不得入。尙未相見。而聞其斷絃復續。筦簟生輝。哭三妻。固世所稀。而四妻已滿意。亦異事也。觀兄孤女。始與幼言議婚。今不偕。姑未有定處雲耳。千萬非遠書可旣。所希迓玆新元。侍學增吉。荒迷不次。栗里田園。今方料理。手中無一錢。殊悶。文紙束油芚之屬。因便見惠之意。傍告如何。
第三書
編輯稽顙前月二日䟽。得於臨發峽行時。念日䟽。得於歸棲海廬之後。不惟村居乏紙。亦未知有去便。前後兩䟽。俱闕焉無謝。想嗔恠不少。第憑兩書。細審入夏來侍學俱萬佳。爲慰殊深。伯氏兄主。客中愆候。驚慮驚慮。計已還衙。已得快可否。扶江祥事奄過。仰惟慟慕益深。此亦昨過峽。祀而歸。筵已撤。人鬼大判。於是乎吾無仲氏矣。雖在平日。難以爲懷。況此時此心。尤當如何。鄒書。間多作撤。五六日間。方可畢工。而前讀已茫然若夢。固用工不專之致。而抑天之所局也。奈何。更欲漫繹數過。來望間。始可讀庸矣。前書論科工。若有永謝之意。何其勇也。文藉欠一錫汝。固不爲損。而林下不可一日無宗師。若從此永拋俗臼。專意此事。儼然爲一師儒。豈非區區之望耶。若但依舊沒頭於倡優學窠窟。則反不若力攻科程。要博老孃子一日歡顔之爲愈。未知如何。蘭齋狀。序事密而體裁圓。以儒家文字。而不失詞翰家機軸。可謂能矣。其中不無一二合商量者。皆有籤識。未必當於盛意。而聊以貢一得之愚耳。鄙病。近間姑無大段發作。自昨秋以來。專用灸治。日事焚焫。遍身殆無完膚。行遺體不敬之罪。焉所逃也。遠鄕病報。姑無所聞。未知其間加減果如何。而至今撐過。似不至有深慮耳。千萬荒迷。不次。
第四書
編輯稽顙。兩度辱䟽。承審極熟。侍學諸況。俱佳哀慰。罪人家禍未已。今初五日。遭靑坡尹女之喪。峽祥方過。踵有此慘。痛毒傷怛。已種種難堪。渠之半生窮苦。終無一日之享。亦甚可憐。何忍言何忍言。月初在海廬。承訃入城。悲疚之餘。憊痛益甚。尙未更出。長日只一味呻喟耳。狀文始不自量。妄獻所疑。不意過蒙開納。又許其反復不已。深見虗受之盛意。嘆仰嘆仰。嚴密亦猶眞實雲者。恐是思索之偶失也。夫心之爲物也。有不操。操則便是實操。有不存。存則便是實存。旣曰操存。則不消下眞實字。至於嚴密。與眞實然。不同。嚴字。不放忽之謂也。密者。無滲漏之謂也。隨時隨事。無處不操存。乃是操存之嚴密也。大學註於誠意章。則下眞實字。於正心章。則下敬密等字。此可以見嚴密眞實。各有所屬。不可以雜用之也。操心比如防川。峻其堤防。嚴之意也。塞其孔竇。密之意也。謂防之嚴密。可也。謂防之眞實。可乎。秉銓之事。不可與孀甥事同看。甥女改嫁。在彼固爲失節。而在太中則不害爲恤孤之仁也。臺擬與否。在此兄。無甚損益。而在銓官。則不宜持示後人。所以孀甥事可載。而此則不必載也。太史公云云。鄙意亦非謂議論不好。但儒家文字。忽地攬引倡優家巨擘。以爲藉重計。甚不倫故云耳。明弟之罪云云。恐是求說不得。而曲爲之辭也。王通僭經之罪。固可誅。然其言多見取於先儒。且其十五爲人師。其資質之美。不幾於生知。而行誼文章。不有以大服人心者。則必不能爾也。卽程,朱以下。恐無可以幷驅者。而今卒凌踏如此。使此兄有知。豈敢自安於心。而傳之後世。亦豈足爲信筆哉。必將幷與此兄之實行。而見疑於後矣。況尊意本非有一定之權衡。而爲此說不過爲一段高論。生出文中煙波耳。此等文人習氣。用之於用處可也。鄙付錄中有病處。蒙此評示可感。若改之以栗谷之統。不傳於李延平,白休蓭。而卒歸於金沙溪。則隆師之道。在於尊聞行知。而不在於卞誣云云。則未知如何。此亦有病。尊須自加潤色可也。中庸承已下手。看到第二篇可喜。疑處多在小註。其勢然耳。此則以日熱撤工。姑未始手。而每當新讀。輒覺頭重。遲延至此耳。京痘果熾。而兩豚姑免可幸。而得則過時。還可悶也。翰則吾亦不見半年。未知長得幾許。而病殘甚可憂也。忠原之計。緣有不便。旣始還撤。移就楊州墓下。經營若干屋子。畧已就緖。其勢住不得矣。始自春而變忠。又自忠而變楊。若此不已。則恐止於白玉下車之地也。然靜觀齋之恬靜。朴尙書之堅忍。猶不能決然遠逝。未免低回於去京城數十里之地者。必有所以然矣。他日尊之歸宿。似亦不出豐驛。暮境相從。可免離索之憂。豈非幸之大者耶。材瓦已俱。晦初將爲始役矣。荒迷不次。
第五書
編輯稽顙。扇便答䟽。其已澈覽未。潦雨跨兩朔。尙未快霽。侍學起居。伏惟淸勝。此間姑得支安。前䟽。日熱倩草。未能盡所欲言。至今爲恨。見諭科業學問對擧之說。殊非吾本意也。鄙雖不肖。豈不知輕重大小之分也。細觀䟽意。則可知耳。古人敎子弟。未甞不以學問期勉。其甚下者。則又敎之以理家治産之法。此亦以學問治産作對者耶。蓋旣失之於此。則寧得之於彼。免作彼此不當無所下落之人耳。假令以學問科業作對。視諸以倡優技。欲壓倒聖賢事業者。得失果何如也。海印之遊可喜。能作此勞役。其康健可想。尤喜尤喜。其山川形勝。何不一一記示。所謂吹篴峯,噴珠瀑,紅霞門等巖刻。至今有存者否。曾於鄭寒崗遊山錄中。見有此等題目。故聊爾及之。佔畢齋,曹梅溪。皆爲咸陽守。未知先生案有之。而事績亦有流傳者耶。拙兄狀尾附錄中。白烋庵三字。汰去如何。蓋休庵。乃靜庵門人故耳。餘不次。
與宋聖賓書癸卯
編輯伏惟旱炎。起居淸裕。哀遡區區。近聞連呈辭單。欲必免乃已雲。信否。一時辭遞。雖非進退之大者。而亦不可無義而苟爲之也。今執事以爲不得其職雲爾。則日侍胄筵。顧問方勤。以爲積仕久勞雲爾。則人臣本無言勞之義。而前後侍講。亦未滿半年矣。若以向日大臣筵白。爲不敢當。則厥後晏然就職。亦已數月矣。以此以彼。未見其有可執之端。未知何所據而爲必辭之計耶。吾輩無甚材力可以利益於國家。又無明見快論可以與聞朝議之末。則只此一路。庶爲萬一報效之地。況執事以淵源之學。有三昧之能。便蕃之錫。隆重之褒。俱係不世之殊恩。正當竭誠盡力。以啚稱塞。而今乃不然。非有大段難安之故。而遽欲苟退。以爲自便之計。甚非所以期望於賢者也。親老家貧。固知私情之萬分切迫。而義之所在。宜不容言私。況今雖得遞銓曹。必不許遠出。銓曹雖曲循。㙜議亦必不默然。與其事不就而徒傷於義。恐不若姑爲仍留。待畢講一冊後。從容辭免之爲穩當也。寒煖之節。固非他人所與知。而旣有迷見。不敢自隱耳。
慰鄭子揮書
編輯昨進史局。聞兄哭一子。記幷直時。見兄日遣人候安否。可知鍾愛異甚。今其疚傷。爲當不少也。弟亦傷虎者。雖未甞一經置膝。甚覺怛然耳。然粘膩之喩。誠有至理。宜深思也。弟於庚子壬寅。連哭二子。始甚悲。殆欲無生。其後若有悟者。昨春。又喪甚嬌一女。自其病不可爲。遂將慈愛一念。若刀斷然。覺此心冥然如木石。坐見其臨絶宛轉狀。無動也。旣死手自絞斂。無動也。其母與姆。左右投擲啼呼。若無聞也。非強而忍之。實定之力也。但數日食滯不下。似是氣息相感。然亦不至甚病耳。驗於身眞切。故爲兄道之其理也。誌其壙曰。造物者欲以是厲我也。余又從而涕泣號咷以自疚焉。彼將撫掌揶揄。自以爲得也。余雖不能與彼爭夭壽之權。顧安肎受其玩戱也。余故不出一點淚。不爲一聲哭。嗚呼。余獨薄於汝子乎。其言近於甚哭之歌。然誠有造物兒者。當亦無所施其厲矣。亦爲兄誦之。新春兄履何似。鎖直無由走慰。先以書布此區區。不宣。
答洪進士應昌書
編輯承審南覲。不得更奉。爲可恨。示意三復。回首茫然。若前生事。豈有可以語人者。尙有一段耿耿者。若得良友與相䂓益。庶或有桑楡之收耶。曾讀四書時。論語,大學有箚錄成卷者。無家轉徙。俱見失。孟子則本無之。中庸則尙在暗稿中。難以示人耳。讀書勿忙迫勿間斷。從容反復。自當有得。深知其必如此。而顧未能焉。所以成此㨾人物而止耳。然讀書是第二件事。此外有眞箇用力處。而少年迷方。晩覺不可追。良爲愧歎。未行前。或一見顧耶。不宣。
與李參議仁老德壽書
編輯文命等頓首言。日月不居。祥制奄過。禫月又屆。伏惟孝心追慕。益復罔極。秋涼起居支相否。文命等有至懇。合被矜許者。先墓表石。尙未竪。先伯兄生時。蓋甞經紀。而文與筆。未有屬也。伯氏臨纊。顯命泣且呼曰。墓表事。將若何。文仁老。筆仲和。可乎。伯兄頷之而沒。幽明之間。已有成說矣。雖微此。執事於鄙家事。義可得而辭乎。前後狀誌等並封納。仍竊惟念。碑誌文字。例於配祔。多刪略。蓋其體裁。固宜然也。但文命等之意。則先人墓碣。旣有顯刻。闡發幽隱。殆無餘憾。而先妣喆行淑德。實有不忍盡沒者。故寧欲略於前。而詳於後。未知古亦有此體否也。不宣。己酉八月日。文命等拜。
答李廷彥書李君投啓。請解姜栢之罪。
編輯曾無數面之雅。猥承長幅之投。不但驚世文章。有作者氣。亦見急難高義。有古人風念。惟姜君世稱才子。諸公筵譽於詞苑。寧獨受知於昆侖,謙齋。不佞參試於殿庭。亦甞見稱爲文生座主。不幸適丁於危亂。終然自誤其身名。朝廷收尺寸之長。非不憐才。㙜閣峻名敎之防。無與爲力。雖其罪累之難貰。若夫情理則可傷。人皆有母子之情。孰不聞而悲之也。上方篤仁孝之治。豈無爲之言者乎。顧此履滿而持盈。不啻若蹈尾於乕。故甞閉口而呑舌。自命爲無骨之蟲。旣不欲招怨於人。況敢懷樹恩之計。諒非憚勞於擧手。寔惟存戒於銘心。苟欲丐手決西江之恩。必也得義薄層雲之士。徒辱勤懇。第切慚歎。略玆奉伸。想惟照覽。
告諭林川同宗書
編輯酷暑。伏惟僉尊候萬福。卽伏聞僉尊與鄕中士友。議以吾先人祭於鄕賢祠。至於發文通諭。鳩材集事雲。未知信否。不肖等竊以爲此非所以尊我先人。乃所以辱之。而亦所以增不肖等不孝之罪也。請有以悉陳之。近世士大夫稍有勢力者。輒啗誘鄕曲無恥之類。倡言曰。某宰相之父或祖或曾祖或高祖。有學行德業。可以院可以祠。於是嘯聚避役逃賦之良民子。稱以士林。發簡求丐於媚事權貴之守令。搆得數間屋子。立得一片木主。春秋卛一隊恠鬼巾服。以冷炙殘杯。僕僕然擎而獻之。嗚呼。使鬼神而知恥。其肯享此乎。而彼子孫者。自以爲至榮。揚揚向人誇耀。又從而竊取朝廷爵祿。以賞其主事之勞。而主事者視若執券責償。自以爲拔身之妙計。嗚呼。孝子之顯親。士林之尊賢。豈其然乎。豈其然乎。顧今祠院之遍於八路者。其數不億。而若此類者過半。故不肖等常竊以爲今日祠院之賤汚。甚於市肆。而僉尊乃欲以吾先人。擧擬於此數。其羞辱孰甚焉。先人之沒今已三十九年矣。僉尊與僉士友。果有尊慕之誠。則俎豆之議。何爲遅待今日而發耶。藉曰實出於尊慕之誠。傍觀異議之人。其肯信而爲然乎。必將指笑而相與語曰。某也兄弟。權位盛。能力躋其父於祭社之列矣。斯言一至。不肖等將何以自解。而其爲羞辱。又孰甚焉。先人平生。沖謙自牧。鞱晦不出。白賁名堂。乃其雅意之所存也。然則發明先志。有以孚信於遠近宗黨。使不敢以一切虛僞誇大之事相加者。豈非不肖等之責。而顧不能然。又其不幸驟竊崇位。歆動耳目。致令人人者。擧懷媚附之心。甚至於倡發此論。以重貽九原之羞辱。此其不孝之罪。固已大矣。今若諉以士林公議。非本家所宜與知。一任其成遂而莫之止。則先人其肯曰有後。而不肖等死將無以拜先人於地下矣。言之至此。豈不痛心哉。春間。湖中人來傳。有一趙姓人。往來連尼間。自言往見趙判書兄弟。則出示其先狀。以建祠事。涕泣懇乞云云。不肖等。聞極驚駭。卽欲發文通告宗中。査出其人。治以造言之律。旣又思之。若是則恐傷敦宗之義。故忍不爲此。鼎臣去時。說與此意。使之傳告。且使與僉尊。協力挽止。其後未聞消息。謂已停輟無憂。而今聞此議益盛。事將垂成雲。僉尊之所以待不肖者。誠亦太薄矣。不肖等於此。亦安能每每自處於其厚也。勢將呈單營邑。爲先査治其造言者。而不得復對僉尊之面矣。以此帋。輪示於諸宗及諸士友。然後示其可否焉。
與金參奉聖鐸書庚戌七月以後
編輯意欲更伸起居。而顧擾汨未暇。懷恨在中。秋事已深矣。伏惟靜養沖裕。一命之除。固不足賀。第以聖朝不遺巖穴。爲聳喜萬萬。去就欲何居。顯命庸陋。不足以與聞君子行藏之義。霽潦寒暖。當有定計。不妨俯示否。顧此年少望輕。驟當隆寄。所謂治法政要。迷不知頭緖。畢竟僨誤審矣。竊念執事用力於古人所云修己治人之學蓋久。而適又居住此土。其於人情物態。想當爛熟。今日時措之宜。當務之先。必有素講於中者。顯命雖不敏。竊願得聞一二。以啓昬矇。未知執事何以見敎也。方發右廵。計於至月間。當復取左路。執事其時。若作謝命之行。則恐遂緯繣。先此奉書。以布區區。不宣。
與李生貟守淵書
編輯顯命少甞伏讀退陶老先生之書。愚魯不肖。固不足以窺測萬一。慕好之蓋深矣。身雖不離京洛紛囂。心未甞一日不在陶山溪壑之間。今適忝按玆土。得以依近老先生杖屨之鄕。雖以滾擾。未卽趨謁院宇。區區忻幸。實不自勝。竊聞足下少年發軔。勉繩前武。以粹美之姿。輔之以淵源之學。大嶺以南。隱然有聲。顯命於此。益喜老先生家聲彌遠。而不落莫也。顧以生晩。不得一承警咳於先生之門。此固爲平生之恨。然入先生之鄕。從先生之孫。講聞先生之緖餘。則豈非萬萬至幸也。玆將薄物。導玆悃愊。不宣。
答李衛卛世瑍書
編輯顯命白。講院雪裡之樽。忽已十年矣。中間閱公私無限滄桑。間甞回薄追陪之樂。眞若前生事。夏間。偶逢令㣧督郵君於洪君擧台家。與之道語往舊。爲之一悵然耳。卽於匪意長箋遠辱。擎讀再三。感幸交摯。書後月易。寒事且峻。靜養起居。伏惟萬福。顯命不自揣量。冐當隆寄。恐畢竟無絲毫補益於國。只管得罪而去也。辱敎縷縷。有以見執事爲師門眷眷之至意。爲之感歎無已。顯命以老先生文集。尙今不得刊行。爲斯文之大欠缺。士林之大愧恥。自叨藩除。卽與數三親友。相語以爲兩南分刊之命。遷就無了期。無寧自我獨當。則用心專而就緖易。而必經一番筵稟而後可也。及踰嶺。與開寧又語如此。開寧以爲如此甚幸。校正幾畢。待定奪。當輸到營中。未幾開寧罷歸。姑未聞動靜。未知其間校役果已畢。而筵臣亦有以建白否也。今承來諭。良亦驚恠。不知執事何從得此說乎。今之人不欲斯集之行者多矣。煽爲傾險危怕之言。必欲售沮戱之計。其言之來入耳中者。已如屋。今執事之敎。似亦得於傳聞。不能無惑而然也。執事何不窮覈其言根所出。使其奸腑慝膓。歷歷披露於白日之下耶。然渠輩雖百道搖撼。不足動吾一髮。待有成命。卽當始事。設以此得罪。實所甘心。蓋亦苦心血誠之所發也。抑顯命亡伯兄。曾於數十年前。抄出十二卷。藏於家。故顯命竊甞伏以讀之。此外全集。則實未甞寓目。不知何如者爲正集。何如者爲外集與續集。但時聞主家與門下諸公之議。不無矛盾雲。而其源委曲折。亦未甞知之。其是非得失。固不敢妄議。然第於來敎。不能無疑。執事以爲正集,外集。一時俱出。非先生之本意。夫外集之稍欲後出。老先生微意所存。固可仰揣。自乙亥至今四十年所。時移而事往矣。今雖並出。烏可謂背於先生之本意也。沈善長,金克誠諸人問目。渠自鹵莽。在先生何與焉。仲尼日月也。有不違如愚之回。告往知來之商。而不加重焉。有宰我短喪之請。樊遅學稼之問。而不加貶焉。執事將謂先生之道德光輝。藉沈,金輩而爲之輕重也耶。且謂之無光。則刊去之。容或可也。乃欲付之外集之末。待日後徐徐刊行。未知日後刊行之時。鹵莽者。變爲睿哲。無光者。變以有光耶。且夫正集外集續集。無非老先生平生一統也。人之平生。自是一箇平生。一統自是一箇一統。而今欲分而兩之。未知正集續集中平生一統。爲何羕。外集,續集中平生一統。爲何羕耶。此亦愚者之所不能知也。然執事親聞老先生旨訣。講習服行。年德高卲。義理之精。權衡之正。必有非蒙陋所敢窺測者。有以反覆指敎。開此昏蔽。則豈非幸之大者也。
答龍宮倅書
編輯新年多感。方屛務悄坐。此際長箋忽至。開緘疾讀。其言如古人。今七十州吏。蓋多名士大夫。而始得此於足下。足下眞古人哉。然謂顯命若可以任此。則恐明者不察也。顯命庸陋無似。猥當隆寄。尋常文簿之間。常恐精神不周。如此大經綸大鋪敘。何暇念及。間雖念及。其身之不正耳。顧可以正人乎。然旣在其位。不得不任其事。故曾因二倫三綱行實刊布之命。略爲別關。微發其端。近欲更加理會。作一䂓範。試擧而行之。要以少補聖朝風化之萬一。與道內名勝。有些往復。而終是掣肘處多。恐遂行不得。其細微曲折。書不可悉。倘蒙從近賁枉。則庶幾面詳有以裁定。幸毋惜數日之勞。如何。胎呈兩紙。覽還宜矣。不宣。
與李進士光庭書
編輯伏惟淸和靜養。起居萬福。顯命不肖無似。聖上謬加知照。俾掌一方風敎。夙夜憂懼。不知所處。第竊甞聞方伯之責。有在錢糓,甲兵,簿書期會之外者。輒自慨然有意。此勸學節目之所以成也。其不自量則甚矣。然亦豈非邦之父兄長老樂聞而贊成之者乎。本州爲士大夫都會。七十州觀瞻所在。誠能於此倡之。他餘可不令而從。而執事適當是任。輿論所歸。其可辭乎。顯命此來。兼欲執贄請敎。且與講確此事。而聞貴居。去此百里以遠。顧此行不簡。甚難以迤進。悵恨之極。無以爲懷。鄒魯之俗。淪喪久矣。執事於此。當自知勉。而區區之意。不能自已。輒此奉書。以布不腆數件。領留如何。不宣。
與錫汝書
編輯阻久懸極。卽惟侍學佳勝。桂坊之除。深爲高堂獻賀也。鄭,朴之啓。何其甚耶。莫非吾輩之罪也。奈何。聖賓樹立殊卓然。尊意以爲如何。第有一事。玆以仰叩。兵不厭權。君子許之。此宋君成安所以見笑於千古也。漢之背鴻溝之約。正是權之大者。而先儒非之。何也。始之約和。所以救父也。旣能脫其父於虎口。而羽之弒逆之罪。終不可以一日容息於覆載之間。此所以終有垓下之追也。夫不爲和。則父不可救也。不背約。則君之讐亦不可復也。救父。仁也。討逆。義也。仁與義爲重。而背約爲輕。則此可謂善用權者。而程子之論如此。誠有不敢知者。今日當講此處。而莫知所以爲說。如有定見。試示之。當以吾友王安石之說。進之耳。餘不宣。
第二書
編輯此去紫莖四本。今行所得來者。其名曰紫芝。一年凡三發莖。而其葉翻翻有光。啖之令人忘飢。其爲四老所採。晦翁所詠者。無疑矣。生於高峰絶頂。去人煙百里地。曾於乙丙之飢。飢民匍匐而上。啖之半日。便飽歌而還。其中有持魚肉者。棄之而還。畫其地。至今不生雲。其亦靈矣。今行時闕午飯。啖數莖。終日充然。可以療飢者。信非虗言也。作炙而食之。其味如蒜。而甘淸過之。菹之尤佳。幷當歸六莖呈上。甞之。春峽江山淸曠。田土不甚瘠。信樂土也。
答李參奉萬敷書
編輯嚮仰中伏。承下覆。謹審酷旱劇暑。靜養履用神衛萬福。區區忻慰無已。戚侄徒爾奔走。未獲靈應。七十州億萬生靈。溝壑在卽。焦憂前迫。忽欲無生。區區鞍馬之勞。其足說乎。賑政今方區劃而性旣迂拙。事非素講。生踈憒憒。終恐立視而已。奈何。都會官試才之令。始意訓長擧薦。近於太奇。古以文藝取之。議皆歸一。不復審量。卛爾發關。今承來敎。愧悔深矣。然期日已迫。今難改啚。來番欲有以處之耳。居齋節目。固知有古人定式。而此無書冊可檢。故曾有仰溷。幸爲考出可依倣者。草定以示如何。諭選士文及節目。委曲詳備。讀來自然有竦動感奮之意。有德之言。固應如此。而一州之士。無不恰然應之者。儘有以也。欽歎欽歎。花山所聞何如耶。累次作書。懇托於主倅。而終是皷不起。甚可悶耳。樂育齋齋生。欲以三十貟定額。以爲分半迭番之計。自選士陞樂育之代。當自面儒。節次陞補。然樂育齋生罷還之後。勢當依舊爲選士。而但有罷還之人。無陞補之士。則選士之額。勢當增加。蓋樂育齋生。則隨其入格而取之。無各邑恆定之額故耳。此甚掣肘難便。未知何以則無此弊耶。商量回示如何。不宣。
與李生貟槾書
編輯講聞盛名久矣。中間屢涉貴州。顧甚倥傯。未克輒遂掃門之願。深以不敏爲愧。顯命無似。固不足以風一邦之敎。然旣一日在位。則不得不任其事。遂有若干措置。其不量則甚矣。而獨非邦之父兄長老所樂聞而力爲之助者乎。執事學有淵源。年德高卲。士林輿望之所歸。不免有所奉浼。執事於此。必有不得以辭者矣。貴州爲一道觀瞻所屬。稍若整頓。得頭緖。則他餘所在影從。顧以府伯遞易。訓長居在僻遠。循例擧行。亦且後於他邑。實非區區之望也。詩禮之俗。淪喪且百年。執事其勉乎哉。初頭只是依節目行之。而向後變通事宜。如有不可不及時者。則惟在從便裁處之如何耳。秋霖靜履。伏惟萬福。不腆數種。替達微悃。不宣伏惟。
與李生貟槾書
編輯顯命妄不自揆。猥以姓名自通於長者之門。深以僭卛爲懼。得蒙不鄙。辱賜長幅。亹亹與之酬酢。感幸固已大矣。況於辭旨之間。有以仰觀君子盛德之萬一。區區欽歎。又不可量也。第於所欲聞命者。見拒甚峻。不腆數種。亦未蒙領留。謙光之盛。固應如此。而此心之愕然失啚。殆不知所以爲喩也。蓋此事異於爵命之關出處。祿廩之係辭受。不過儒林間院長,山洞長之類耳。以朱夫子之嚴於進退。一毫不放過。而自願爲白鹿洞長。則吾儒家法。本自如此。執事之若是邁邁。獨何哉。顯命不自知其愚陋無似。不足以皷倡一邦風敎。而妄有施設。其迂濶可笑。孰甚焉。執事之羞與共事宜矣。然君子恥於獨善。育英參於三樂。俱立周知之道。蓋有不容已者。顧以倡始之非其人。必欲力辭於士林公議之所歸。不亦有歉於君子修道立敎之大軆耶。時文課程云云。執事之意。可知之矣。然顯命所以期望嶺儒者。只在於習科文應擧覔官而已。則白日塲足矣。公都會足矣。各家父兄各自敎詔足矣。覓出一箇老學究爲之師亦足矣。何必先之以通諭。繼之以節目。而又欲得山林老宿。而置之凾丈之席也耶。顯命之意。旣不在此。而執事之意。又不屑於此。則顯命之求於執事者。卽執事所固有者也。執事於此。其可得以終辭乎。竊願執事無過執謙。以幸一府多士。所深望也。不宣。
與李生貟▣書
編輯顯命愚魯無似。且未克一承顔範。顧執事不厭與之酬酢。崇牘繼至。進之以奬與之盛。導之以誨諭之勤。自懼無以克堪。且感且愧。不知所喩。第審秋淸。道軆益應休吉。何慰如之。前所奉請者。自是吾人己分上事。非若外至祿爵。以毫髮爭辭受之義者。而一辭再辭。至於此勤。實非區區期望於執事者也。然以下欵所敎揆之。執事固已許之。而特以謹始之意。有此難問耳。藏修之無定所。會講之近說書。誠有如盛諭者。然士學之廢久矣。浮浪遊走。幾乎成性。欲一日約之於塗轍之中。責效於旬月之間。不其難乎。節目雖踈略。會講雖稀濶。大體是正。士可以知趍向於其間。興起而鼓舞之。則執事事也。至於年荒儲養之難。此正無藥可救。然校院財力。若能留意檢管。不使如從前無名浪費之爲。則雖歉。當不至全然無收。如此而猶不足。則亦當別爲資助。此恐不足憂也。廵到當納拜請敎。兼欲面講多少。未前姑且依節目擧行。俾無遅淹之患如何。若能稍成頭緖。則欲具節目馳啓。以爲永遵之計。然顯命瓜期不遠。如是稽延。恐遂不及見目前分寸之效也。尙州則賴息山李丈力爲興發。士風頗變雲。喜不可量也。不宣。
答李參奉▣書
編輯昨覆。想已照覽矣。卽者。靜養起居。伏惟神相萬安。慰溸之至。要訣。得蒙惠借。感幸深矣。昨書忙擾。未及領受之意。想已爲訝矣。思意先後。係是精微之理。顧此愚昧。何敢妄論。第竊思之。緣情計較之謂意。專心究索之謂思。其名雖殊。皆發於心而爲心之用者也。隨感隨應。或先或後。豈有一定之先後也。今以作文者言之。機軸之安排。意也。字句之點綴。思也。此則意先而思後也。今以作事者言之。事未至而尋繹其理者。思也。事旣至而經營措置者。意也。此則思先而意後也。且以大學言之。致知者。思也。而誠意次之。則思先於意也。先有意於致知。然後可以思索。則意先於思也。或先致思而後有意。或先起意而後入思。緣境觸物。迭相爲用。是豈有一定不可易之先後。如情發意隨之爲也。然此特臆度耳。非有考據。幸明以見敎如何。至於各一其性之說。南軒之意。卻思專指本然之性。而今以爲氣質。果有先輩可據之明白定論否。亦望敎示也。
答金參奉振白書
編輯所諭絜矩疑義。開示蘊奧。考據精密。庶幾有以開發蔀蔽。而迷滯之見。終有不能釋然者。不得不更有具稟。盛諭。財貨則言絜矩。用人則言好惡。絜矩。卽同好惡之意。同好惡。卽絜之意。互相發明耳。斯誠然矣。然顯命之疑。正以好惡絜矩。實相包該。實相發明。乃爲一章之宗旨。而集註則卻不然。故謂可疑耳。請先言經文大義。次又條陳集註可疑處。可乎。夫絜矩者。何也。與民同好惡之意也。與民同好惡。則爲民父母。不然則爲天下戮。此其得失之機。而爲一章頭腦處也。然人之好惡。有多般名色。故就其中。拈出財貨用人兩件。重言復說。三致意焉。而末乃以財貨用人。合爲一尾。皆所以言同好惡不同好惡者之得失。而畢竟是發明絜矩之意也。如是看破。則固無疑昧難曉處。而集註則不然。以絜矩。作一章宗旨。以好惡財貨。雙行對說。分作絜矩之條目。用人則單就好惡邊。拖長一腳。此與經文大義。不啻矛盾。何以知其然也。南山有㙜註曰。能絜矩。節南山註曰。不能絜矩。自先謹乎德以下論財貨處註曰。又因財貨。以明能絜矩不能絜矩者之得失。又因二字之意。如曰前以南山兩詩。以明能絜矩不能絜矩者之得失。今又因財貨。以明能絜矩不能絜矩者之得失之意也。此非對說。好惡財貨。分作絜矩條目之證乎。自秦誓以下說用人處註曰。自秦誓以下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惡公私之極。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㙜,節南山之意。所謂申言云者。如曰前旣以南山兩詩。言好惡公私。今又以用人申言。以發明兩詩之意之謂也。夫南山兩詩。說得好惡公私。財貨用人兩件事。無不包在其中。前後說財貨處。皆所以申言好惡公私。亦所以發明南山兩詩之意。則秦誓以下用人一事。豈獨爲申言好惡公私。亦豈獨爲發明南山兩詩之意而已乎。此爲用人。單就好惡邊。拖長一腳之證也。至於章末註。又曰。此章之旨。務在與民同好惡。而不專其利。皆推廣絜矩之意也。夫同好惡。所以覆解絜矩之意。而財貨用人。所以推廣絜矩同好惡之意也。今以同好惡不專利。爲推廣絜矩之意。此又非好惡財貨雙行對說。分作絜矩條目之證乎。經文則以好惡。作一章之宗旨。而集註則作爲條目。經文則以財貨用人。包入好惡中。而集註則單以用人。寄在好惡一邊。而財貨則無與焉。經文集註之節節相戾如此。此愚者所以數十年抱疑而不能決者也。幸更明以敎之。以開昏惑。區區之望也。
熊說之非。栗谷始論之。其後沙溪,尤齋。皆主栗說。而朴玄石獨以熊說爲是。問答錄。在別幅。先輩反覆爭難。終未敀一。顧此蒙昧。何敢與議於其間乎。然鄙意熊說。以上下文文勢語脈求之。則似爲穩當。而以事理言之。卻亦未安。蓋所謂無彼此者。混爲一物。無所異同之意也。陰陽與太極。雖妙合無間。無始合終離之可言。然陰陽。氣也。太極。理也。理與氣。名色自別。雖其妙合無間之中。自有截然不可亂之分。豈可強名爲一物。謂之無有彼此。無所異同也。謂陰陽太極。各占一位。自分彼此者。固不可。而謂陰陽太極。混爲一物。無所異同者。亦非也。主熊說。則必以陰陽太極。作爲一物而後可也。豈其然乎。以精粗本末。謂無彼此。則語勢未見其有大段未安。而若曰。陰陽太極。無彼此雲爾。則豈不生硬不倫之甚者乎。此其未妥。不但栗谷所謂理無精粗云云之意而已矣。主熊說。則上下文句絶爲一例。主栗說。則上下文句。絶爲異例。〈熊說則精粗本末乀無彼此。栗說則精粗本末亽乀無彼此。〉然凡看文字。只求義理之安而已。文句異同。其足拘乎。尤齋所引二五之精云云之說。亦足勘破此疑案耳。
答金參奉▣書
編輯勸學事。承已就緖。風采日變。斦幸欣幸。第更鼔發士氣。有以作成之。深所望也。別紙。多荷不鄙。絜矩疑義。竊詳來諭。似於鄙問本意。有未相悉者。故更爲條陳熊說得失。適有可觀文字。亦爲錄呈。仍付鄙見。幸並細覽。明以見敎。如何。近與息山李丈。有些往復。亦在紙末耳。顧以鈍滯。早孤失學。弱冠以後。始頗省悟。不能無志尙。而無師友可以指導。迷走數年。旋被科䆠。所悟全然放癈。遂不可收拾矣。近於公暇。時時尋理舊看文字。有疑畧爲奉質。蓋偶然耳。而老兄誤認爲眞有宲事。便欲處之以朋友講論之末。愧汗愧汗。朴西溪文章。沉重有法。蓋近世名家。而南君之論。則妄矣。其人病心早夭。觀其嗔罵先輩處。氣象可知耳。兄意以爲如何。擾草。不宣。
與領相洪致中書
編輯伏惟勻慈。履玆窮陰。益膺休吉。赤舃復臨朝堂。中外想望如新。顧念八路同飢。民命近止。客使踵至。國力難支。此時鼎席之首。上下百責之所敀。固知燕居凝思綽有成筭。而獨賢之勞。想亦不能不費神觀。區區不任奉慮。顯命前遭閔㙜之斥。宲關身名。無顔面可居藩宣之重。而特以賑民事重。迄玆盤磚。雖不能無愧。而所以自解者。際此艱虞。思有以少效尺寸故耳。而生手拙筭。多不成緖。所恃者。惟丐請一路。庶幾藉手。而濟溝壑。不意籌堂。有以過厚。風上聽者。則此路又遂絶矣。乙巳之凶。非今年之比。而朝家所劃者。不啻倍簁。今之議者。乃以過厚爲憂。宲未知其何見也。以朱晦菴之作用。尙有無麵不託之憂。則況此拙謬者。豈能爲短袖之善舞也。前此忍恥。仍冐者。只敀俸錢祿米之計。雖甚無似。忍爲此也。欲敀之心。固已十七八矣。而都憲之䟽。又發矣。今則雖欲不去。有不可得。已入辭本。冀蒙解罷。雖至屢瀆。要以必准爲期。撕捱之際。恐益公私狼狽。敢以此私布腹心於下執事。懇乞勻慈曲加陶鎔。特與敷奏。俾卽罷免。宲千萬之幸也。前後狀報。事係緊急。不可不趁未敀前收結者非一二。而或過屢月。漫無可否。誠甚憫欝。別紙錄呈。幸一一取覽。分排諸堂。畫卽回覆。俾無遅延後時之弊。如何如何。顯命又遭帥臣無限困侵。亦一厄會。奈何奈何。餘不備。
答李領府事光佐書
編輯月前。自鎭海衙。傳致下札。披復再三。不敢釋手。顧以倥傯且無便。尙稽修敬。政尒罪悚。卽又專伻。承辱縷敎。謹審雪沍。勻候神相。勞撼之餘。起居萬福。區區欣幸曷已。都憲狂鋒。無處不及。大監前此。屢當此境。想有以處之。而小人等係是刱遘。驚駭震慄。莫知所措。冐上辭本。未蒙允許。謀欲再控。惶憫奈何。鎭倅之病。依敎送醫治之。已得差減雲。可喜。奴査。今已磨勘垂畢。所括殆萬餘口。而無非貧殘可矜之類。來頭隣族之患。將十倍於前。略以變通事宜。條列狀請。未知朝議準施否也。年事判歉之後。固欲停止。而事旣就緖。中撤可惜。所已括得者。亦涉難處。故不得已急急收殺。非時擾民。實無所逃其罪。以是爲懼耳。學政。誠有奚暇治禮義之歎。然關係旣重。不可但已。故姑且隨分勸課。秋廵時。行到數處。會諸生聽講。且動得道內名勝數三人。行訓長事。士林頗爲之聳觀。要之擧行能否。全在守令。七十州皆得如尙州令公與龍宮倅。則畢竟收效可庶幾。而邊邑武倅不須言。視爲迂濶末務。漫不致念者。人人皆是。此則無奈何處。然行之不已。則自有漸入嘉境之望。而事方施設。瓜已近熟。此則尤無奈何處耳。啓聞則必欲爲之。蓋士林有識之議。慮或中寢。皆願一經上聞。永定恆式故耳。前上節目中。幸爲量宜損益。一一籤敎如何。無耳僧。昨爲招見。給所騎與糧資路費。使之進謁。鄙意則竊以爲無耳無妨。而恐並與目而無之。好呵。小人賑事。略成貌㨾。又得成台建立挈數萬西糓而來。自此可無憂。夜間務歇。頗爲尋理舊讀。有若逢古識於車塵馬跡之中。難與成晤語。掩卷輒茫然。體驗心得。其足論乎。恐無以仰副懃敎耳。徒御之還。當在何間。欲遂爲過冬計耶。千萬不備。
答李植春書
編輯致知。工夫也。知至。功效也。德和以爲致知之致字。兼言工夫功效。若然則但言致知足矣。又何言知至也。且旣兼兩義。而可以通言於工夫功效。則又何不曰知致。而曰知至乎。德和以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之說。爲兼言工夫功效之證。夫所知無不盡五字。卽知至之義也。固可謂之功效。然此句重在欲其二字上。如曰推極吾知識。欲有此功效之意也。然則欲其二字。當屬之工夫耶。當屬之功效耶。致中和之致。解以推極者。統言全軆大用故也。致曲之致。解以推致者。各就其一端。有以擴充之意故也。經文所主而言者。有大小輕重之別。故集註下語。略爲之淺深。非致字有兩義而然也。若如德和之言。則致中和。亦屬功效。而天地位萬物育六字。遂爲疊床語耶。致曲之解。旣無極字。則致曲之致。雖不至於極。而半塗而廢。亦無妨耶。雖不言極字。而推極之意。固自如也。格字誠有兩義。格物之格。窮底意多。物格之格。只是至字意雲者。先輩之論也。惟其有兩意也。故可以兩用於工夫與功效。而致字則無兩意也。故於功效。不得不改下至字矣。德和謂有兩義。而又謂不可以兩用者。獨何哉。德和看文。頗有牽強穿鑿之病。殊欠平易脫灑之意。非細故也。切宜戒之。贐語不惟不敢當。俗學之弊於言語文字之間。久矣。浮末之習。務祛之可也。
答金振伯書
編輯精粗本末之說。自是性命造化。至微妙處。本非蒙學淺識所敢容易開喙者。而第於盛問之下。適有先輩論卞可資觀覽者。故聊尒奉似以備裁擇。且於理氣。雖混融無間。終不可打作一物處。偶有管測。故略爲附陳。蓋非有考據。不過出於臆度。而要欲請敎於君子而已。非敢妄爲立說。以抗先輩是非之爭。然僭率之罪。焉所逃也。盛諭論卞至詳。考據淹博。奉讀數四。浩浩乎莫可涯際。山林靜修之地。蓄積之深厚。理固宜然。欽歎欽歎。所援諸說。此無書冊可考據條對。獨聖賢之言。各有地頭之敎。誠爲的當。夫義理微奧。百家紛紜。文字雖同。而使用或別。句語雖近。而旨意或殊。若不就立言地頭。求其主意之所在。同異得失之卞。不可定矣。老兄誠以爲啚說此段主意。是說得何㨾道理耶。若是說陰陽太極混合無間之意。則熊說是矣。不然則熊說非矣。試以啚說反復紬繹。則自無極而太極。至四時行焉。是自上說下來。明一本而萬殊也。自五行一陰陽。至太極本無極。是自下推上去。說萬殊而一本也。故朱子解之曰。五行具。則造化發育之具。無不備矣。故又卽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渾然一軆。莫非無極之妙。而無極之妙。未甞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以此觀之。則此段地頭主意所在。居然可知矣。濂溪之意。不過卽夫陰陽動靜之中。推明其物物各具之大本。而朱子亦只發明此意而已。未便說到理氣分合境界。而今卻以無彼無此混合無間之意添足之。則不亦剩乎。若曰啚說本意如此雲尒。則其下無極之眞。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之說。無乃近於架疊耶。啚說之意旣明。則註說之意可見。註說之意旣見。則熊說之是非。恐不待多言而可卞矣。如是剖判。則所援諸說之同異。亦必各有地頭主意之所在矣。來敎以爲太極於精粗本末。無彼此雲尒。則上下語脈。有所不倫。又以爲五行一陰陽。則上句言陰陽五行。下句言一之義。太極本無極。則上句言太極。下句言無極。若以上句言陰陽五行。下句言一之語脈律之。則太極本無極。上句當言無極太極。下句當言本之義。而上句獨言太極。下句不言本字之義。其不倫甚矣。而於此則不以爲病。於彼則獨以爲病者。何也。要之。語脈雖不倫。而安於義理。則斯可矣。何必䂓䂓於文句語脈之間也。至於論卞鄙說處。若曰所謂無彼此者。亦言其混合無間之意。非以理氣爲一物雲尒。則固自無妨。而無間與無彼此。下語有輕重。謂之無間則可也。而謂之無彼此則終涉未安。所援諸說。恐皆說得無間之意。非以爲無彼此。依然相似之一物也。其中通書動靜章。陰陽太極雲者。亦所以卽陰陽。而推原大本。如上所云而已。豈直以陰陽。喚做太極。如來敎云云耶。若然則太極失其純粹之軆。而成一汨童不直。如尤菴所謂汚雜而已矣。鄙見如此。幸更明敎。以破迷惑焉。
答金振伯書
編輯顯命妄有疑於章句者。耿耿數十年。終不能自解。幸荷老兄憫其昏愚。特與開曉。逐段卞說。殆無餘蘊。而猶慮夫蒙蔀之難祛也。則又敎之以濯舊來新之妙訣。使之倚閣前疑。虗心玩繹。以求其旨意之所歸。其意甚勤。自惟不敏。何以獲此於賢者。旣幸且感。遂將經文章句及來諭。反復尋究者十數日。終未見有渙然氷釋者。眞箇有智無智。不啻三十里之較而已。慚憤之極。殆欲忘寢食也。第於盛諭。旣不能無疑。則含胡苟從。理所未安。玆又條稟焉。來敎以爲又引者謂前旣統論同好惡之意。於此又以財貨。發明同好惡之意。前旣統論。此又發明雲爾。則又引之義。可以粗通矣。然南山兩詩。汎言同好惡之理。財貨則拈出好惡中一事。以實兩詩之意。汎言與拈出。大小旣異。論理與指事。軆面又別。而財貨處。能絜矩不能絜矩七箇字。來自南山兩詩章句中。對配爲說。有若彼以好惡而能絜矩不能絜矩。此以財貨而能絜矩不能絜矩者然。夫以朱子註解之精密。而於此不略與分曉。如來諭。前旣統論之雲者。何也。來敎以爲秦誓以下。以用人極言好惡公私之別。而兩詩之意。於是益明。夫南山兩詩。實承上段覆解絜矩之意。統論好惡公私之得失。而其下卽言財貨用人兩件事。其所以重言複說。丁寧反復者。無論財貨用人。皆所以極言好惡公私之別。而南山兩詩之意。在在皆明。若如來諭之雲。則是好惡公私之別。初不極言於財貨處。而必待提出用人。然後始極言之。南山兩詩之意。初不益明於財貨處。而必待提出用人。然後始益明矣。經文之義。其果然乎。來敎以爲朱子註解之法。隨其本文。而未甞汎下一字。好惡字。實於用人尤襯切。故獨言於用人。而不言於財貨者。蓋有以也。夫爭民施奪。民之所惡也。散財得民。民之所好也。好惡二字。何甞不襯切於財貨乎。來諭固已雲。財貨。人所同欲。有欲專之心。則是不與民同好惡也。老兄之意。亦未甞以財貨。謂不襯切於好惡矣。而今卻言好惡字。尤襯切於用人者。何也。章句與經文。旣以好惡字之襯切於用人。故獨言於用人。而後之人強以意通該於財貨。可乎。朱子註解之法固嚴。然字訓之外。凡係通論大義。或經文意不足處。輒以己意點綴而添補之。雖以大學一部言之。明明德註曰。因其所發而遂明之。正心章註曰。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所謂因其發察此敬直等字。曾有彷彿於經文者乎。苟可以發明經旨。則不嫌以言外之意。說出經文所無之文字。何獨於此。以好惡字之不見於財貨處。而偏言於用人耶。若於惡人之所好段下章句。通上財貨條而言曰。自先謹乎德以下至此。以財貨用人。申言好惡公私之極。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㙜節南山之意雲爾。則豈不四亭八當。歷落分明。使讀者。曉然易知。免有許多疑難。而必以秦誓以下用人一事。偏屬於南山兩詩。好惡之意。致令後之學者。艱辛覔出互發之意於言語之外者。何也。至於章末云云。老兄之說得愈精。而顯命之疑惑滋甚。來敎以爲財貨用人。皆可以同好惡言之。而一章所論。尤致詳於財貨。故特加不專其利四字。而所謂不專其利者。通貫於用人。夫與民同好惡五字。旣可以包該財貨用人兩事而言之。則此已足矣。何用添卻不專其利四字。以疊屋上之屋乎。致詳者。固在於財貨。而歸重則實在於用人。以其致詳而特加四字。則獨不可以歸重而又加幾箇字耶。且經文非不以南山兩詩。包該財貨用人之意。而又以先謹乎德以下。秦誓以下諸段。縷縷說財貨用人之事。而不厭其繁絮。則何獨於章末註。別爲簡省。單以好惡字。包說兩者。而特以致詳之故。添下四字。以爲長一腳短一腳。參差不齊之文法乎。且以不專其利四字。兼貫用人而爲言。則親賢二字。亦可以包得樂利之意。而旣曰親賢。又曰樂利。以爲重複之說。何也。蓋以文勢語脈求之。其曰務在雲者。所以揔括同好惡不專利而起頭也。其曰皆推廣雲者。所以承接同好惡不專利而關結也。其曰親賢樂利。各得其所云者。以親賢爲同好惡之效。以樂利爲不專利之效。而各得之各字。正所以對皆推廣之皆字也。其段段對擧。字字雙配。有若桐葉之分。而老兄嫌於經文之矛盾。故不得已以與民同好惡之句。謂包該財貨用人。嫌於不專其利四字之爲剩語。故不得已謂章內致詳於財貨。故特加四字。猶患其文句軆裁之參差也。故又以爲通貫用人。而言其爲說。可謂極於精密。而恐或不免爲牽強新巧之歸耳。經文之意。則斷斷如彼。章句之意。斷斷如此。是必有其說。而無乃後學鹵莽。本自錯看經文意。而強欲求合於章句。故爲說愈多而愈不合耶。明敎之下。猶有不能釋然者。又未免唐突至此。僭妄固甚矣。然倘蒙仁者寬恕。終有以敎之。俾有大寐之覺。則實愚者之幸也。
答李生貟槾書
編輯頃辱長箋之誨。顧以倥傯。未暇修敬。而歲色忽已改矣。伏惟履玆陽元。茂膺休禎。君子軆天行健。德業日新。顯命嶺外再度餞迎。丘墓之思。兄弟之戀。已難遣。荊病孔劇。惱擾亦多。奈何。向因李侍直。得見諭諸生文。藹然仁義之言。其有不感奮者乎。但論敬處不揭示端的下手之蹊逕。無乃欠闕耶。抑別有說否。夫旣倡動之矣。此後接續做將去。皆父兄長老之責。官長但坐而享成。顧何籍於後人也。然欲一具節目啓達。得朝旨定爲永式耳。近思釋疑誠有之。而在京未易搜來。未知其中。果有少字作無字看之說否也。徐當更撿。果安於義理。則雖有十萬靑磨劒。不妨牽城下之羊。可呵。炊僧之辭去。誠非細故也。賢者在吾境。朝不食夕不食。固可恥。而使不能保有一壑。亦不可謂非吾責也。僧名云何。因便示及幸矣。試券待各邑齊到。當考送。李槩事。已因奉化倅所報。末減處之。而以名家子親訴公庭。已不佳。脫枷道亡。亦駭甚。足以觀風俗。奈何。絜矩說。雖蒙盛誨。終不能解惑。纔因振伯書。有所條覆。來敎大意。與振伯書同。故不別爲奉答。以往復兩書謄呈。來敎中。可以仰復者。亦具別紙耳。
君子有絜矩之道。所謂絜矩之道。何也。與民同好惡而已。而財貨用人。同好惡之實事也。然則絜矩者。同好惡之大題目也。同好惡者。所以發明絜矩之意。而財貨用人。所以推廣同好惡絜矩之意也。是以。朱子於第二段解之曰。此覆解上文絜矩之義也。於章末註曰。同好惡而不專利。皆推廣絜矩之意。鄙說中。同好惡。所以覆解絜矩之意。財貨用人。所以推廣絜矩之意雲者。非顯命臆說。實朱子之正訓。而執事非之。何也。朱子則以同好惡。爲推廣絜矩之意。而執事卻以爲絜矩二字。是推廣好惡之義。是不但有違朱說。好惡反爲一章之宗旨。而絜矩反爲好惡之工夫矣。求之經文。果有是否。朱子以同好惡。謂之覆解絜矩之意。則絜矩是同好惡也。同好惡是絜矩也。本非兩件物事。而執事謂好惡與絜矩。不能無辨。何也。好惡絜矩。果是兩件事。不能無分別。則單言絜矩處。不可包該好惡。單言好惡處。不可包該絜矩。而執事卻以爲言財用處。不及好惡字。而包好惡在其中。默識而旁通之。好惡絜矩。旣是有分別底兩件物事。則又相包該而旁通之者。何也。執事又以爲朱子釋經之法。各隨其文解說。初不揷入自家意思。故能深得古人之意。此說已於答振伯書中。略爲辨破矣。蓋朱夫子註釋之法。不但訓釋文字而已。必以己意。逆古人之志。或推原其根本。或發揮其歸趣。能於古人言語之外。說出古人心中之事。此所以世相後千有餘年。而其言之不異如合符節者也。若如執事之言。則不過爲漢儒訓誥之學而已。豈足爲萬古日月之朱夫子也。來敎又謂同好惡不專利一句語。作兩事看未安。若非兩事。則其下皆推廣之皆字。各得其所之各字。無乃剩耶。執事憫此昏謬。力與提誨。而矇蔽不能自祛。則輒復唐突爭辨於崇敎之下。悚仄悚仄。至於若非驅市人以戰云云之敎。讀來不覺惶汗浹背。夫以亞聖之才。平生精力。盡在於此。則固知一字一句。無非神明蓍龜之可尊信。而自以鈍根。伏讀十數年。終看得不透。故不得已從師友質問。要有以分寸醒覺。得覩霧裡之天而已耳。豈敢妄爲建幟立貳之計也。然鐫責之勤。感服無已。幸更明敎。以幸昏愚。
答鄭參奉葵陽書
編輯旱炎。伏惟靜養起居神相萬福。顯命積勞之餘。姑能遣免。而麥多報歉。雨又不洽。前頭之憂。不以瓜熟有弛。奈何。下詢明德說。區區豈足以聞此。縱欲爲說。恐亦不出於盛諭套中也。蓋所得乎天者。言明德之所從來也。虛靈不昧者。說明德之軆段也。具衆理應萬事者。釋明德之所以爲德也。虛靈不昧者。心也。具衆理者。性爲心體也。應萬事者。情爲心用也。而所得乎天者。不分心性情而統言其來處也。章註之意。不過如此。而所以解釋明德二字者。字字襯着。雖不曰心也性也情也。而該心性情在其中。何疑焉。若如議者之言。直曰明德者。心性情也雲尒。則鹵莽甚矣。且其說以爲所得乎天。以性言。果是單說性字。則其下具衆理三字。便是以性具性。以理該理也。恐亦不成事理。執事以爲如何。不宣。
答李生貟槾書
編輯賑務稍歇。心界差靜。懷仰高風。何日可弛。卽拜下翰。謹審炎令。靜中起居萬福。區區感慰無量。顯命積勞之餘。雖以姑免身恙爲幸。而麥又不登。旱復如此。未知天意終欲如何。奈何奈何。所敎明德說。謹聞命矣。然鄙意非敢謂章句說出經文所無之事。振伯書中。以爲朱子註解之法。一隨本文。未甞泛下一字。經文此段。無一言及於好惡。故章句從而解之。亦不加好惡字云云。鄙意欲就此辨破其不然。故引此兩條。以明雖經文所無之文字。朱子亦有時點綴。以補其不足之意雲耳。本意雖如此。修辭不差。非蒙學所可能。誨諭之勤。敢不銘佩。前敎絜矩說。今答振伯書。幷領悉盛意。夫傳文。曾氏之言也。章句。朱子之解也。曾氏之言。宜無不中理。朱子之解。亦宜無不如曾氏之旨者。要之後學鹵莽。不能看得正義。若非錯看章句。而求合於傳文。則必是錯看傳文。而求合於章句。致有此矛盾耳。故曾於答振伯書。已微發此意。今此盛敎之雲。顯命亦甞思量到此。尙州士人。亦有說得如此者。可謂不謀而同也。然愚者又不能無疑於此者。亦有說焉。夫以好惡財用。對配作條目看。則用人一事。終是添附好惡邊。未免爲長一腳。參差不齊之歸。固已未安。且所謂對配作條目者。必兩件物事。不相交涉而後。方成對配之軆。而好惡財用。終非兩件物事。蓋散財者。民之所好也。聚財者。民之所惡也。同好惡者。不專利之心也。不專利者。同好惡之事也。心與事名雖殊。而宲相交涉。其不可判然作兩件物事。對配作條目也明矣。且以傳文。大軆言之。首段曰。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繼之以四所惡之說。而結之曰。此所謂絜矩之道也。四所惡者。卽同好惡之意。而直謂之絜矩之道。則其非絜矩之目可知。雖以二段下章句觀之。有曰章內之意。皆自此推之。然則其所包者至廣。豈可與財用一事。對配爲條目乎。迷見如此。明敎之下。又不能奉承。惶愧惶愧。幸更有以提誨之如何。振伯其間已有答否。亦望投示。今執事移鋒於振伯矣。顯命但欲坐觀成敗。以爲從違之計。滕之間齊楚。其勢不得不然。可呵。答問小紙。謹領耳。訓任之辭。何邁邁若是。今將啓聞施行。勢不可但已。幸望益加勉勵。以卒一邦士林之惠也。擔丁事。飢民誠難動。然試令呈狀如何。千萬擾倩。不宣。
與李植春書
編輯季春所賜別紙。久宜奉復。顧以監賑馳走無暇。間甞歷過貴州。而忩卒不得相聚。至今耿歎。不能已也。卽玆炎天。侍學起居。想惟佳吉。且慰且溸。顯命積勞之餘。姑能遣免。神思稍靜。方尋理寒泉編。而有疑無與講質可悶。絜矩說。所論精約。有開發人處。可見講學日進之效。欽歎欽歎。但於鄙意。終有未釋然者。纔得振伯書。其言與來示畧相似。不免又爲之條辨。玆以往復兩紙謄呈。更須指敎如何。李徵士所卞北溪說。自是性命。至微妙處。何敢知何敢知。第其中人物所同。非人所獨得數句。恐似說得精當。蓋盈於天地中者。毋論人與物。無非氣聚而理賦者。而其有虛靈不虗靈者。以其所聚之氣。有正偏通塞之別故也。非人則獨得理氣之合。物則得氣不得理而然也。氣之所在。理無不有。豈有與奪豊嗇於人與物之間也。至於所以虛靈者理也一句。卻似未安。人心之所以靈。得氣之正通故也。而非理使之然也。章句曰。虛靈不昧。以具衆理。心之所以虛靈者。果是理之所爲。則虛靈不昧四箇字。已包得理字在其中。又何言以具衆理也。昔在春坊。得見徵士持守甚篤。經學甚熟。殊可敬。今此所以虗靈之句及水月珠之說。無乃傳者謬耶。北溪此條目。自前多有攻斥者。栗谷雲。若曰理與氣合。則是二物各在一處。到生出人物時。方會合云云。大意如此。尋常服其精識。聊爲誦之。不宣。
答金振伯書
編輯朱子之幾於聖。而釋曾子之旨。其言必無一毫訛謬。可以俟百世而不惑。三尺童之所知。則今日所爭不待一言。而可知其得失之所在矣。顧以昏蔽之性。有疑而不能自祛。從而質之於師友。而又未見有怡然渙然之境。甚矣。其昏之至而蔽之固也。顯命之前後卞質。足下之反覆指誨。不啻皆屢千言。而終不能有以相入。畢竟只管各踏磨驢之故跡而已。則誠不如姑且已之。退而俛焉。以俟濯舊來新之有日。而第來諭諸條。所以致詰者。不無與顯命本意相戾者。則不得不更此條陳。以聽明敎焉。來敎以爲先謹乎德以下一節。無一好惡字。而謂同好惡之意在其中。章句則以其不言好惡字。而謂之戾於經文。此愚之所未曉也。顯命何甞專以章句不言好惡字爲病乎。夫好惡。旣曰総腦。財貨。旣曰條目。則総腦與條目。大小輕重。固自不侔。而章句於好惡條曰。能絜矩不能絜矩。於財貨條亦曰。能絜矩不能絜矩。而加之以又因二字。其語勢文法。雙貫對配。依然兩隻眼目。惡在夫総腦條目之別乎。顯命之疑。其戾於經文。正在於此。非但爲好惡字有無而然也。來敎又以爲秦誓以下。其言好惡字。凡幾處耶。經文則不以其累言而謂之偏屬於用人。章句則以其言好惡字而謂之偏屬。謂之不合經文。此又愚之所未曉也。顯命何甞但以章句言好惡字。而謂之偏屬乎。夫南山兩詩之包該財貨用人兩條而爲総腦。財貨用人之不出南山兩詩範圍而爲條目。足下與顯命。無異議者。而章句曰。秦誓以下至此。皆以申言好惡公私之極。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㙜節南山之意。其語勢文法。單提獨拈。依然隻立長腳。惡在夫好惡之包該兩條。而兩條之不出兩詩範圍之意也。顯命之疑。正在於以明上文所引以下數句。不專以偏言好惡字而然也。以言乎南山兩詩章句。則以総腦之大。而下同於條目之細矣。以言乎先謹乎德以下章句。則以條目之細。而上配於総腦之大矣。以言乎秦誓以下章句。則用人一事。本當與財貨。待對爲條目。與之同囿於南山兩詩好惡之中。而好惡則單管用人。用人則偏屬好惡。譬若一母兩子。而一子抱在懷中。一子棄在膜外者然。凡此數者。皆顯命所深感也。來敎又以爲絜矩二字。只見於章首。而章句段段提說。以補其不足之意者。與明明德註及正心章註。何以異哉。顯命之引此兩註爲說者。無他。足下前書以爲朱子註解之法。一隨本文。未甞泛下一字。而經文財貨條。無一好惡字。故章句從而解之。不加好惡字。鄙意欲就此卞破。遂引明德正心兩註。以明其點綴添補之意。蓋諸經章句。如此類甚多。足下所引段段提說絜矩字者。亦其一也。夫經文所無之絜矩字。而亦可以段段提說。則財貨所無之好惡字。獨不可以特地提說。以補其不足之意者。何也。來敎又以爲好善惡惡。比之財貨之好惡。尤直截明白。故經文言用人之道。而不下他語。直用好惡者。蓋以此也。經文之言好惡如是勤渠。則章句惡可避經文所言之好惡字。而改用他說乎。夫以君子之心言之。則善惡之好惡。重於財貨之好惡。以衆人之心言之。則財貨之好惡。重於善惡之好惡。其輕重淺深。雖各不同。要之。皆人心之所發。而天下之同情。豈有在善惡則直截明白。在財貨則不直截明白之理。而作經者。亦豈有所左右取捨於其間也。且夫顯命之意。非以章句之不避經文。改用他說爲病。但以財貨用人兩條所共包攝之好惡。而用人一邊。獨得以專之。爲可疑如上所陳焉耳。來敎之雲。未知何據而發也。足下所以爲說者甚多。而論其要旨。不過互相通貫。互相包涵。非必以好惡。專屬於用人。而無與於財貨也數句耳。從外面汎觀之。則豈不誠然也。然他餘勿論。足下試言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㙜節南山之意十五箇字。通貫於何處。而包涵乎那底耶。其獨占地界。牢着關鍵。只許管攝乎用人。而不容帶附於財貨也。豈不大煞分明乎。申言之申字。又字復字之意也。前旣以南山兩詩統言好惡。又以財貨用人。申言公私之極雲爾。則不亦可乎。財貨條雖無好惡字。好惡之意。實在其中。何害其爲申言也。至於章末註。來敎所謂乃是一直連串底語。非雙峙對立底句者。無乃以中間下一而字故耶。是則誠似然矣。然同好惡三字。若非專屬用人。而揭作一章総腦。如經文之說。兩詩則其下以用人財貨雙擧而對說。然後方成軆段。而只擧財貨一邊。則豈不偏枯乎。財貨用人。孰非平天下之要務。而獨於財貨。致其丁寧者。何也。皆推廣之皆字。亦將下落於何處耶。親賢樂利四字。固自傳三章出來。而所以承財貨用人。以明其爲治平之效者也。若曰。不相干涉於用賢不專利之意。則其汎然不襯貼。散漫無精彩。甚矣。朱子註解之法。果若是乎。顯命非敢強卞求勝。心有所疑。終不能苟然唯諾。復此薾縷。惟明者。憐而終敎之也。日者。李院長有書自雲。於此看得新意。具別幅以投。兼示所遺足下書。足下於其間。想已往復。不知高見以爲如何。顯命答書。略與卞論。其下卻雲。執事移鋒於振伯矣。鄙欲坐觀成敗。爲從違計。滕之間齊楚。不得不然。足下覽斯。當爲之捧腹耳。
精粗本末之說。更將本文與諸儒先卞說。細加究勘。則二說恐似皆通。而亦似各有病處。何則。栗谷之意。蓋曰太極。動靜而分陰陽。陰陽。變合而生五行。卽夫陰陽五行而觀之。則其名目態色。有許多般㨾。而推其本。則乃一箇太極。無不通貫於陰陽五行精粗本末之中雲爾。看得如此。則其義未甞不通。然以文勢求之。則五殊二實。旣以陰陽對擧而結之。以無餘欠。以明一之義。其承接關鎖。極其齊整。而卻於下句。不以陰陽太極。對擧爲說。以精粗本末。盡屬之陰陽者。終似未安。不曰無不在。而必曰無彼此者。亦似無意味。此則栗說之所以通。而亦不無病處者然也。熊氏之意。蓋曰太極。理也。陰陽五行。氣也。卽夫理氣而論之。則理也者。爲精爲本。氣也者。爲粗爲末。而五行。本陰陽之變合也。陰陽。本太極之動靜也。理與氣。混瀜一團。無有彼此之間雲尒。看得如此。則其義亦未甞不通。求之文勢。對偶開闔。極爲齊整。然重在妙合無間之意。而其中截之不可亂之分。則無甚區別。終有看作一物之嫌。此則熊說之所以通。而亦不無病處者然也。執此兩端而叩之。則彼此各有長短。各有得失。以蒙末之識。實難取捨於其間。姑且兩存。以俟他日知見稍有長進後決之。或似未晩耶。
答鄭參奉葵陽書
編輯日前辱覆。迨以爲慰。卽又承拜耑札。就審履道起居益勝。區區欣瀉無已。顯命瓜已報熟。代者至。便當北歸。殊覺浩然。但一過鳥嶺之後。無由奉承德音。是爲耿結耳。絜矩諺釋之疑。安東李院長槾甫力主之。蓋以朱子答江德功書爲據。誠亦可疑。然第有一言可卞者。章句曰。矩。所以爲方也。若如或者之說。則當曰矩。方也。不當曰矩所以爲方也。只此一節。豈非明證乎。幸更指敎焉。經書改刊事。有以仰認盛意所有。而卽今朝朝家事勢。無以暇及。奈何。先伯氏遺稿題語。豈敢忘忽。近來神思稍靜。從當入思草成。旣擬奉質耳。不宣。
答朴參判師洙書
編輯太白路中。得見兄書。還營日。又得書。細悉前後起居狀。欣慰無已。顯命連歲太白之行。可謂窮相。而冒署疾驅。得免顚仆。實賴王靈耳。發行以後。連得流行驟雨。雖未周洽。出山時所見農形。差勝於入山時。若繼此得霈。前頭又無別般災害。則庶可免慘凶。雖間有設賑邑。當不至大段費力。惟是之祝。畢賑狀已上。台必見之。雖曰別法。實理則然。且其䂓模曲折。頗似簡當。而亦自纖悉。台試留意細覽。其中陳請者。亦另爲主張。速施之如何。賑百萬口。而不費一升會糓。不知古亦有此否。可呵。筵說得此錄示。多荷。其中裁省之說。曾在癸亥年間有此論。以尤翁拳踢。終亦行不得。未知今日廟堂膽力。可以辦此否。恐是空言。而實下手處。舍此何求。至於留身之奏。頗得格君之軆。欽嘆欽歎。煑塩事。靈城勸弟。禁洛江私商以專其利。弟以近於㰌沽。不從而已。非以煑塩。爲爭利也。兄之言。可謂虗荒甚矣。御史趁分等前抄送之說。兄何爲此亡國之言也。已勘之賑政。廉察無益。要其主意。不過欲恐喝道臣守宰。使不濫報災結而已。災結之濫。固可痛。而凶年災結雖濫。在民亦爲實惠。上年給災。務從寬大。故民不狼藉死亡。多賴於此。有識之議。皆以爲然。雖其間不無爲貪官猾吏所私。惠之及民者。蓋不可誣也。雖在常年。廢覆審常法。別送繡衣。以爲勾檢之計者。已非好消息。況此大殺之餘。創爲無前之擧。擧措張皇。聲稜震駭。愚民不知曲折。短曰朝廷別送御史。檢覈災結雲爾。則聽聞所及。果爲何如耶。況御史以威爲先。而上意以李宗城仁愛爲病。則何物賢御史。不思所以承望風旨乎。虎行一番上去後。則上自道臣。下至守令監作輩。皆不知御史所奏災實之數如何。但以多得結僥倖免罪爲計。如此之際。民之受害。庸有極乎。魯公問裕國之術。則有若對以足民。今聖上遇災。憂懼廈氊。周諮之意。實在於足民。兄卻對以裕國。其亦異於有若遠矣。聞金士精。玉堂有分送御史。勾管田政之請。謂是年少識短之致。兄以許多年紀。亦自謂有敏達之識。而亦爲此言。可謂靡哲不愚也。爲今之道。但當嚴勑道臣。趁早廵察。災實分等。使之從速啓聞。而道臣之言。亦多過張。蠲貸催科之政。自廟堂酌量許施而已。今以道臣之言。爲不足信。敬差都使之言。爲不足信。而但以御史之言爲可信。未知朝廷有幾箇忠直人。而渠亦非十頭八臂。旬月之間。一道許多州縣方曲村里。旱田水田。農形豊儉。豈能一一審察乎。不過復踵敬差官走馬看山之例套。而畢竟流害。則亦非敬差之比耳。且道臣,御史之言相左。則其將何所取捨耶。其將不問虗實。一從御史。論罪道臣耶。其將更送按覈使。以辨其虛實耶。其將不彼不此兩存。而參用之耶。兄閑居時。凡於廟堂公事。如不欲正視。一番登對。乃做如此。事業做時。不如說時雲者。正是準備語也。此事關係甚重。決不可以事已成遂而置之。然舍兄則其日同爲入侍。今不可爲後言。惟右揆可以箚陳。不然則黃髮大臣。亦可爲之。試以此意。就議於成台。如何。上敎李亮臣云云。日月之明。攢手而已。成台之病。近日見其書札。頓加精采。謂當無憂。未知所加者何症耶。溪集事。景賚全不曉事。若不得沙川一言。則弟欲封置此處。更不欲進御耳。此意默會如何。餘不宣。
與載健書
編輯居官百事。不出正己二字。正己而後正人。此不易之理也。先須嚴重其威儀。言笑動止。皆有常法。○正己之道。不貪爲上。不貪之術。從節用始。祭祀之用及飮食衣服日用內入之物。定爲恆式。務從簡薄。恆式外。雖一毫。不爲濫用。○邑婢潛奸。今人視爲例事。而虧損軆貌。見侮吏民。莫此爲甚。百般病敗之所從出。至於營下奸妓。亦甚見輕於營門。尤宜戒之。況君有死病。一有放過。則其害所及。將使宗祀墜地。不但一時爲政之累而已。然素守旣不堅固。而與隣邑守宰。自多有追逐團欒之會。如此之際。自不覺駸駸入於其中。不得已官事相從外。閑漫會集。切勿爲之。○官庫百用。隨其多少。分排十二朔。一朔應用之外。雖分錢尺布升合之穀。不可犯用朔外。如油,淸,魚物等祭祀緊需。雖或有不足之時。若無別㨾變通之策。則祭饌一二器可闕。而排朔定限。斷不可違。○吾家不行望日茶禮。祭物亦有定數。而兄主臨陂時。以爲官供異於家食。望日行茶祭。物亦從厚。然吾意則不如此。事神之道。豈以居家居官有間也。先君子與直長堂叔論辨。力主此說雲。惟在君量處耳。○內外之分。宜截嚴。使內言不出。外言不入。官屬與奴僕輩。或有犯科者。重治之。巫卜之類。不許出入衙中。○敬事上官。如事父兄。平日語及營門。必尊稱之。營門分付之事。若非害義。則恪勤奉行。切勿遅滯。務爲詳審。亦勿踈泛。若係法理之外。民弊所關。則或面稟。或牒報。平說道理。委曲開陳。大者則以去就爭之。不但廵營。如兵水使營將都事之屬。雖各有差等。皆當以敬謹待之。○每日早起開衙。聽民訴。和顔色。使之盡言。有訟則切勿先立意見。平心公聽。細考法文而決之。○束吏不可不嚴。而亦不可無平恕之道。然當以嚴爲主。鄕所吏屬。雖有信任者。切勿露其辭色。使在下者。有所窺測。○刑杖切勿過濫。雖吏奴之屬。刑推則必報使爲之。○到任之後。記簿之物。一幷反庫。知其實數。如有欠縮。則詳査曲折。監色偸弄者。治罪徵捧。重則報使處之。事關前官。而可以推移䌤縫者。則從便爲之。若無從便之術。則亦不可不報。蓋交承之義固重。而欺君之罪亦大。惟在臨時量度。廣詢而處之。○田政則當有邑中前例。循例爲之。而面面抽栍。親審摘奸。如有用奸者。則考法處之。實捴則商度農形。比年爲之。民人所給之災。則以片紙。書以某面某里某役某人某畓某災幾束幾卜。着押踏印。一面所給都封。出給於面任。使之分給於面內各里里任。使之各各分給於該里被災民人等處。然後民人之因事至官門者。時時招入。問其受帖與否。若是入於災頉者而不得受帖。則明是書貟輩偸食災結。不爲分給之致。嚴査處之。○軍丁則里代定之法㝡妙。如有逃故應頉者。則分付面里任。逃故報狀入呈時。可合代定者。使之一時卛現捧招充定。該里若無可合閑丁。則以附近里居生者代定。亦無妨。無論軍丁寺奴婢。物故報狀。多有虛僞。間間親自馳往撿驗。可也。○殺獄。人命所關。撿驗時。勿委刑吏。目睹手按。十分詳審。細考律文。定其實因。至於隣邑年久同推。則推官初不見前後文案。但以一月準三次嚴刑爲主。無據甚矣。如有同推處。則前期取來文案。一一詳覽。若有可疑者。則與主推官商議。論報營門。可也。○監,兵,水營禆將之屬。亦爲尊待。相與答拜。過去邑內者。依幕鋪陳。飮食使喚等事。各別照管申飭。至於監,兵,水使大小別星過去時。出站延候問安等禮節。盡誠爲之。茶啖供饋之節。勿爲過豊。亦勿太薄。務以精㓗可食爲主。至於吏卒輩飮食居處。亦爲照撿。大抵有形勢守令。則監色輩例爲倚勢。大小客行接待之際。多有怠慢。致有生梗見辱之事。吾在龍岡時。約束下輩。若有受杖於別星者。則更爲加杖。如其杖數。故下輩別爲惕念。依此爲之。可也。○勑行時。如有彼人供饋之事。則器皿別爲洗滌。飮食別爲精潔。俾無生事辱國之患。○親戚故舊求乞者。量力隨分而應之。要令公利兩得。切勿輒示厭苦之色。○今之士夫居家。無一匹欵段,一隻侍僮。而一行作吏。便自侈大。有行輒乘轎子。左右輒置姬侍。此習吾甚惡之。○奉親者。則間或犯屠。猶之可也。事神之道。則不可以法外非禮之物享之。祭祀時。切勿椎牛。代用雉鷄。可也。祭物磨鍊內入。務爲精備。勿委官屬之手。○儲置米,還上,軍布,賦稅等物。一一親監。擇捧斛量時。雖不可從濫。致令落庭之數多。而亦不宜輕捧。致有欠縮無面之弊。○各庫錢糓。切勿挪移貸用。營門債物。亦勿請得。祭官差貟,推官,査官等。營門差役。非有不得已之故。則切勿辭避。法外請由。亦勿爲之。○此外興學勸農。修繕軍器。補緝官舍等事。無非分內加意爲之者。而繁不能盡記。隨事盡心。可也。境內。多有各鎭邊將。亦須以禮待之。勿輒相較生梗。可也。○工匠使役。一切勿爲。
答樂育齋諸生
編輯風雨悄坐。忽得滿眼瓊玖。其喜可知。康,李兩友之病。良已尤喜。名字䪨。從當和呈。國和書謹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者。卽吾夫子一生行藏進退之權度也。雖車轍遍於四海。何甞不召而自來。不用而自衒乎。意者。周之時君。未有肯召而用之者。故不就也歟。要當如此。而傍無書冊可考據。不敢臆對耳。心啚。此理微妙。豈容輕議。然不必他求。細玩太極一啚。則可以瞭然。蓋陰陽圈。心之象也。其中小箇白圈。性之象也。五行。情之象也。若如李啚。則小白圈。當在陰陽圈之外。其可乎。顯命姻親有習於此公者。講聞其風猷久矣。聡明博洽。固窮勤學。誠有過人者。然談經。旨喜立異朱說。如庸學等註解。有儼然成書雲。其是非得失。恐非末學所敢測。國和以爲如何。
與林川諸宗書
編輯極炎。伏惟僉尊候萬福。年來薦凶。仄聞宗中人。以飢餓死者甚多。間亦有不能棺斂。以葦箔𮖐屍。委在淺土者雲。不覺傷慟隕涕也。同根榮悴。雖或不侔一體。痛癢實相管涉。況適忝按隣道。聲聞孔邇。華堂方丈。其敢安於心乎。吳嫌舟麥。非所可惜。而顧以兩次巨賑。三度遞易之餘。凡百板蕩。無可下手。艱鳩十石麥。計日分排於鱞寡孤獨最窮急處。又以十兩爲賻。未棺斂五喪。各分二兩。以爲趁卽斂棺之地。雖坐敗局。綿力不能大家拯濟。有以上慰祖先均視之心。然亦或無悖於先王先斯四者之政耶。錢谷數爻及分給式例。錄在別紙。付漢卿。使之通告宗中。依此擧行。然親親之義。亦有限節。公家之物。不可濫用。此外則雖毫髮。無增加之理。此意亦須相告。俾無往來求乞公私紛擾之弊。幸甚。如有危急而見漏此數者。數三長老。詳覆其實狀後。聯名書通。則當有以繼之。而此則不可廣。亦不可頻。深望諒恕也。五喪外。如有繼沒者。則不必續續相報。八月初十日爲限。合計其數。而通知。如何。
與羅沉書
編輯賢伯氏汝仁君之喪。悼惜何言。伏惟友愛根天。摧痛悲苦。何以自抑。顯命托知雖晩。愛好實深。不意郊扉一宵之話。遂成千古之訣。尤庸怛然。汝仁地局而稟高。形殘而氣旺。誠使天假之年。極其志之所存。豈不足爲衰世可觀人物。而今遽死矣。昔甞被強爲蒙菴後箴。竊自謂道得汝仁長短六七分。而汝仁亦不以爲不是也。今雖欲別爲輓誄。恐或無以加此也。訣書悲不忍讀。所託者。欲許之乎。則家貧不足以食。無善不可以敎。欲勿許乎。則汝仁已死。無所於辭。誠不知所以處此也。第當更入商量。有以奉復於左右也。若干賻儀。專人送致。領納如何。不宣。
與金溝倅書
編輯卽惟侍政起居萬安。弟昨纔還。稅而憊甚。眞漢江浴也。似聞貴邑章甫倡議。欲以亡兄配享明齋書院。或欲別建鄕賢詞雲。未知果有是否。亡兄勳業。則誠有之矣。至於祠院之享。則雖子弟之心。不自知其必爲允當也。況弟方在此。而有此聲。豈不爲章甫羞耶。數年前。林川士林。欲爲先人建祠。亡兄貽書力沮。事乃得已。亡兄旣沮先人之享。而躬自儼然於俎豆之奉。則殆所謂先父而食者也。死而有知。其肯安乎。幸以此紙出示士林。力爲挽止。如何。弟在此時。固無可論。雖弟去後。決不容更議。此士林所以深報亡兄也。未知如何。不宣。
與徐監司命淵書
編輯行日。不得奉別。至今以爲恨。漠然天涯地角。消息不可憑。但有瞻望而已。乙巳隨亡兄謫。留十數日。無日不狂風。歸到林畔。如入房室。濱海風氣。故自別也。且其居人多病瘧。固知節宣有方。而區區之慮。此其大者。正爾潦暑。難堪處坎興居。伏惟神衛萬勝。鵩舍定在何處。如爲張弁家。則壁上多故人書跡。撫之當發一感慨也。智術之存於疹疾。故聖豈欺人也。靜㞐玩易。當益有味。仕宦家得數年閑不易。能不以牢騷佗傺。遂負天公玉成之意否。顯分外叨寵。憂媿交中。屛處郊廬。辭未得命。強就有顫。決退非義。茫然不知所處。有以見敎。使不建於進退者乎。惟是勞碌之餘。得閑養數月。讀得幾卷周易。間又負杖行歌。坐繁陰而濯淸泉。莫非聖上之賜。感祝無已。
與嶺伯金在魯書
編輯天威震疊。嚴譴蒼黃。始爲驚怖。終爲嶺南喜也。想已上營。冒熱驅馳。勻軆不瑕有損。是則奉慮萬萬。某孤露不死。手上惟一嫂。如兄若母。今又遠地承訃。情理痛毒。雖幸遆任。奔哭有日。新使撕捱。交龜無期。能趁葬還朝不可知。哀愍奈何。今日京外百事皆可憂。而嶺南爲最。蓋自戊申亂後。西南新舊之閧。實爲亂階。若或扶抑小偏。有以激之。則其禍必有難言者。某按道三年。辛勤用心。所以䌤縫而調解之者。靡極不用。雖水火不相入。而頗能兩制而不敢發。雖無他異政。而坐鎭之功。蓋不自讓。如此數五年。則自當漸有消瀜之理。而不幸復有南極之誣告。蓋花山爲嶺之頭領。而花之巨擘。皆入其中。雖幸天日孔昭。得以消釋。一路人心之危懼不自安。可以推知。當此之時。在上者。不以大公臨之至誠懷之。則愚未知畢竟患害之至於何境也。執事亦色目中人。踰嶺之日。一邊人必有彈冠皷氣。而張春秋之義者。執事將何以應之耶。嶺之人與戊申賊。非族戚則必姻親。故其於滅親之義。終有欠快活處。然以此聲罪。以數百年世族大家。盡驅之於坑塹之中。誠所不忍也。其攻之者。則引義或過分數。而其中又多挾雜。然所秉執則大義也。以其挾雜過分。爲咎而摧折之。則亦非道理之所宜也。然則處此之道。要在不扶不抑。使在下者。不能窺吾好惡。而有以嘿運而靜鎭之耳。執事平日。秉心公亮。凡可以了此者。必有成筭在中。而私憂過慮之極。輒敢自效其區區。執事以爲如何。卽今嶺俗之乖敗。可謂無餘地。然跨數邑。輒有一二經行之士。此其所以見稱爲雛魯之鄕也。勸學一事。曾有擧行節目。且承朝家成命。今若遵而行之。益加蕫飭焉。而所謂經行之士。亦必以禮遇之。則其氣動丕變之效。當爲國家永久之利。豈強談春秋。推助鄕閧之比也。至於南倉經紀之事。浦項設倉之擧。亦苦心所在。而皆有節目。試幸取覽。若不以爲不可。則亦願有以繼之。俾有實效。如何。有懷不敢自隱。敢此專人布告。不宣。
與宏濶大師書
編輯僕老於塵垓者。然喜與空門游。按嶺時。得定慧上人,知英長老。昨入香山。訪國禪師。玩西山,泗溟衣鉢。留詩以爲別。斯可謂盡東南之美也歟。聞師有盛名。且於內院壁上。見所爲重修記。竊所嘉歎。今適過州。去杖錫所住不遠。顧無由奉際。是可悵然耳。遊香山時。遇靜僧。則戱爲數句話頭問之曰。尒家西山祖。不食魚肉。食倭賊。是甚麽義諦。未有對者。師試爲我言之否。
與鮮于參奉炆書乙卯箕營
編輯十年前。蓋甞一接芝宇。其後濶焉。不相問聞。然其心則未甞一日忘。而側聞足下窮經篤行。隱然名動京洛。蓋於試院。見對策文字。已知爲讀書士。嗣後令聞。又如此。於是益信前料之不遠。而嚮往之私。其可旣乎。顧以落落涯際。無由更奉淸誨。常抱玆耿耿。今適奉命西出。庶幾有早晩相際之便。豈非幸之大者。卽此初寒。學履伏惟淸勝。僕猥以不肖。忝玆重寄。憒憒昏謬。不能事事。深恐畢竟靠負明主之知。以是憂懼。區區原隰之勞。蓋不足說也。將此薄物。導玆微悃。幸望領留也。不宣。
與黃典籍敏厚書乙卯箕營
編輯嚮𨓏久矣。顧遊宦湖嶺殆十年。且以足下跡不到京洛。遂成風馬牛。邈然不可相接。第有瞻悵而已。卽此霜寒。靜養學履。伏惟益勝。足下謝絶仕宦。讀書味道。其中必有所自得而自樂者。雖非愚魯者所宜與聞。然今適來按玆邦。深以承誨有便爲幸耳。僕庸謬昏憒。猥當重任。畢竟僨誤已料之矣。足下始旣出身事君。未甞無意於當世者。況居此土。凡係道內事爲罷。擧緩急之宜。必有曾所商度者。倘有以見敎。牗此昏蔽否。不腆數種。不卻幸矣。不宣伏惟。
與宋右相寅明書丙辰
編輯伏惟勻體履玆淸和。益膺休吉。顯命日俟顯戮。憂恐度日。執事何不先請罷免其職。仍請拿問。盡分勘處。以肅頹綱之萬一也。顧此迷蠢如禽魚。了無變動之路。而日任國體之虧損。寧不可悶乎。竊伏見近日朝廷之上。已了之爭案復起。旣息之風波大作。艱辛做得之蕩平。勢將壞敗無餘。未知執事將何以收拾也。是非曲直姑置之。左相之請復也。沈㙜之請收也。乃其十年家計。朝暮誦說者。元非別般新刱可驚可愕之言。則其施行與否。惟在上者裁擇耳。顧何可怒可罪之有也。曰逆而或以爲非逆。則罪之以護逆。曰忠而或以爲非忠。則罪之以陷人。鉗制異論。肆行胸臆者。自是辛乙人手法。己酉以後所不敢逞者。而今忽狼藉跳踉。肆其舊習。視蕩局如無。若此不已。則勢必相激。相激不已。勢必相讎。相讎不已。將至於何境耶。蕩平之論。爲害雖多端。然惟能解紛息爭。鞱弓戢戈。不使復有相竄逐相戕殺之禍。三百年世族。得有遺種之地。此則其功甚偉。後世子孫。必有受其陰德者。而汲也敢復下手矣。蕩功之虧於一簣。固已可痛。而此路荊棘一開。吾輩正恐不免者。亦豈非切至之論耶。然泝源而論之。則當日筵中。執事不單提改謚之論故也。若發此論。則畢竟可以都無事。而一言之流禍。至於此極。寧不慨惋乎。向後收結之責。執事不可不任之矣。都兪之際。不須參論彼此所爭是非。但以汲之首禍搢紳爲言。而請與䥃一體削罷。以爲彌縫鎭定之地。則必有以當上心。而彼亦不敢動一指矣。執事以爲如何。且念旣許復謚。則次第繼起乘勝鋒發之論。必有不可支當者。而粗完之局面。將不免索性潰裂。亦不可不略及此意於奏達之際。以爲防微杜漸之術矣。己酉處分之夜。顯命啓曰。復官之後。必有繼發之請。將何以處之耶。上答以予將無限喫苦云云。此一段。亦宜提及耳。旣有所懷。不敢自隱。輒此縷縷。幸深思而善圖之。毋使國事。十分壞誤如何。不備。
答宋右相寅明書丙辰
編輯昨箚。固知出於爲朝廷重言官之意。而爲具令解沸欝。雖以顯命深愛此友。而尙有慮不及見不到處。眞所謂較三十里者。可勝欽歎。所詢出身區處事。恐是千慮之失也。蓋以大體言之。軍制重事。固非倉卒變改者也。此輩稱寃。則誠有之。而因數百軍卒之稱寃。輒議變改軍制。則朝廷事體不嚴重。已不勝其可憂。況有前頭無窮之弊耶。近來各軍門大將。多是無骨力者。紀律漸弛。卒悍之弊日甚。而其中禁旅尤橫。自兵判以下。往往斥呼其名。而縱橫閭里。敺辱士夫者。比比有之。此無他。其所自處。異於凡軍賤伍故也。今此出身。若又團束。別立名色。則便是添設幾額禁旅。而後必難制。其弊一也。自前觀武才時。軍卒輩有食根。稍欲自拔者外。率多虗發不中。出身至榮也。而猶且如此者。患無前頭置身之所也。今若一開區處之路。則是將身被至榮。而且有終身應食之料窠。自非菽麥不卞者。則孰不欲爲及第乎。觀武才。三四年必一二有之。軍兵出身。勢必月增歲加。而將有不勝區處者。若不區處。則其所稱寃。又豈今日之比。而許多區處之代。又將以疲殘冒充矣。其弊二也。添立別額。則糧費難繼。不別立而就各營元額中。汰減幾名。以此輩代充。如戊申別隊之爲。則減彼添此。失已練之卒等也。況新創之事。例多後弊。雖以別隊言之。當初節目。非不嚴明。而未及十年。已有閑散冒入之弊。今此新設之軍。安知不仍成別額。而元額已減之軍。亦安知不從而復設耶。其弊三也。宋太祖時。士卒有訟寃。宋祖怒斬六十餘人。雖以宋朝之仁厚。而治軍之嚴若此。蓋不嚴則驕。驕則不可制。不可制則亂故也。今年因若干人之稱寃。添一兵額。明年又因若干人之稱寃。變一軍制。軍兵之所欲爲。無不曲副。則其氣必漸豪。其望必益奢。後將有難從之願。而若一不從。則奮臂挺刃之徒。難保其必無矣。豈非大可憂者耶。且渠若以出身爲寃。則何故必中。旣能得中。又何故稱寃耶。上下操縱。惟意所欲。其漸已不佳。其弊四也。別隊之設。亡兄實主之。顯命蓋甞力爭而不能得。今聞其弊端之漸生者。略與當時所爭相符。故益信愚見之不爽。而今於俯詢之下。不敢自隱。輒此悉布焉。惟執事察焉。顯命甞以沉凝縝密四字仰勉。亦願於此益加意也。妄言及此。惶恐惶恐。
答靈城君朴文秀書丙辰海村
編輯省式。今日適興發。遊水落山寺。少日讀書處。歸憇道峯院。暮歸見哀札留案。披審氣力支安。欣慰如對。示意謹悉。此何待兄敎。早已思量到此。而但實狀不如此耳。弟於四箚中。人有應避之嫌。故當日下詢之下。不敢縱言。但曰忠也者。盡己之謂也。盡己者。要其表裏如一。而此則陰用手段。前後三變。其逆與非逆。臣所不知。而若曰盡己之忠。則臣亦未信也云云。今彥老之䟽。果有三變之說。然其語脈歸結。緩急淺深。則逈然楚越。安得謂之祖述耶。祖述之言。誠所不敢當。而實狀旣不如此。強引爲罪。不亦多事矣乎。然弟之論近日事。則有說焉。左相之請復也。彥老之請收也。乃其十年家計。朝暮誦說者。元非刱出別般大驚小恠之新話頭。其採施與否。惟上之人裁擇焉耳。顧何可怒可罪之有也。上之特遆。要是慰安大臣。彌縫鎭定之計。則不須爭卞。而至於尹汲之啓。分明是禍心耳。依舊抽戈。奮戟挑發。殺機隱然。復逞辛乙人之手法。彥老之一時譴責。不足道。此路荊蕀一開。正恐吾輩亦不免。而相殺不已。國亦必亡矣。言念及此。此心如火。已有見成䟽本。而泥首之日。不敢妄有論列。縣道與直呈俱有禁。若稱論事。則亦恐有假託啚捧之嫌。故未免姑且忍之耳。昨見聖適䟽本。想是諸公所商確搆出。而不智甚矣。如此則豈能回天耶。使弟而爲此。則彥老之削。雖不能還。諫臣則豈不能處置耶。右相誠有糊塗之失。向後亦不無收殺之道。方與往復。兄輩。亦勿過相嗔謗。致有疑阻乖激之患。如何。此時爻象甚可怕。兄則異於常時。切勿在京多聚賓客。出住渼廬爲可。
與宋尙書眞明書丁巳
編輯昨覆甚慰。夜來台軆想益休勝。寵擢可賀。然園花澗松之喩。曾所三復。而自傷者。同病之心。不得不爲之惕然也。今日已出肅否。位日益亢。而回頭十年間事。無一毫報答。尤豈不萬萬惶愧也。嶺鞫事。向日胥命。所已略言之。台必記有之矣。鞫之已乖當。況可杖之乎。杖之已極慘憐。況可加杖乎。孱骨旣經殿訊。若又加之。必死無疑矣。雖下流殘品。不可非罪殺之。況經幄近臣。平日上所優禮之者乎。渠有七十老母。而以語言薄過。遂抵於死。則嶺外人心之莫可收拾。姑舍毋論。不幾近於上奉太后。不宜有此言者耶。倡始者。思令也。請鞫者。思令也。今復見斃於台手。則屠伯之稱。必有所歸矣。向見君慶言。其不可無一言。則答以從當商量。意謂早晩必有能言之者。但聞君慶呼唱出肅。而言則無聞。君慶如此。他尙何說。雖言之。時輩不過以名義驅之耳。一時見斥。在我無損。無罪就死。在人甚苦。夫以天下之大。尙欲易一不辜之命。況可恤些少橫逆之來。而忍袖手坐觀。不一言以濟之乎。然無望於今之君子久矣。何責焉。台今爲主讞之臣。亦將隨衆嘿嘿。日請加刑。使之終至於死乎。若然則是以殺人而媒重秩也。是可忍也。幸望卽就大臣議之。從速請對。勘以邊配。使之生出獄門。如何。殺一崔永慶。而爲百年搢紳之禍。前鑑不遠。況今日之嶺南乎。固知台必有定見。而憂慨之極。敢此縷縷。不宣。
答曹茂朱夏望書丁巳
編輯書之副以峽味之珍。慰深感至。顯命所遭危厲。然直付之孤笑耳。歸鹿不宜暑居。姑棲遅江郊。所寓。淸曠。澄流滿目。有時興發。棹孤舟而聽所如。蓋無羨於寒風喚睡之勝。而顧無簿牒之擾。則反復勝之矣。有書而無詩。遂以韎韋見畜耶。今則湖上漁翁耳。
答平安兵使尹光莘書
編輯卽承問札。憑審秋潦。令起居萬勝。欣慰無已。此中恩敘之下。又犯妄言之罪。惶恐奈何。別紙依悉。江上過辭時。固已言之。建白何太遽也。本城雖不險固。善守之。則足以禦賊。雖不更築南城。固無損。謂可築者。不過曰。城中無水。城外財寶。不可藉冦。此言似矣。然鑿地深。則無無水之地。況城外有江。𮢶城中地與江平。則江之水自當橫瀉湧出。水不患無矣。賊至則城外人畜財寶。輸入城中。燒毀民家。自是守城常法。載在兵志者也。此特一時號令間事。賊雖飛急。豈無尺地間輸入之便耶。凡此數說者。本出於城外商民輩剖腹藏珠之見。此何足取信。而遂至於輕動巨役耶。然已經筵奪。勢不可已。則財力鳩聚之策。似不出所示數條。而所可慮者。令輕財而手滑。畢竟善收殺。有不可知。況大事例患多浮論。雖以完城事言之。㙜臣發啓。大臣筵毀。幾不免中輟。在我猶若此。況如令者乎。始手之後。決無了當之理。而許多財力。費用殆盡。則難保其不爲李喜報安興之築。相愛者安得不爲之憂也。無已則有一焉。靈城家客黃姓人。隨靈城赴京。學燔甓法。翻以諺書。易於曉解。用力少而得甓多。若以此法。燔得累萬甓。持付後人。具由啓聞而歸。則亦可爲藉手之資矣。第更思之也。不宣。
答羅深源浚書丁巳
編輯顯命甞從宋春囿及令從汝仁。詳足下平生久矣。世之人。皆謂足下狂。顯命獨不以爲狂。豈顯命亦狂之徒耶。出處路殊。無由奉際。第有憧憧嚮往。不意足下先辱手書。所以相與之意甚盛。不知何以得此於足下也。顯命碌碌塵埃人也。竊甞有志於學。無成而棄之。晩則馳騁於事功之末。又無絲毫報答於國。仍遂負罪屛退。擧一生可謂無一善狀者。以足下奇氣見之。其不以爲糞穢蠢蟲而唾而過之也。幸矣。顧爲之奬許而期勉之者至此。此豈愚分所敢安也。感愧之極。無以爲喩也。顯命出身誠太早矣。窮理誠未深矣。擧措之失。豈但踈謬而已也。足下其亦恕之過也。今幸蒙恩退處。作山裏閑漢。謂之求志則未也。書則不可謂全廢。然而俗所謂梁忠衛之讀。終恐無補於事也。抑足下旣病其踈謬。而不指的其踈謬之實。譬則醫者遇人。但曰爾有病也。不言其所由受病之處。而使之補瀉之也。幸足下更有以明敎之。以卒君子德愛之惠也。老炎。起居萬福。是庸欣慰。不宣。
答宋右相寅明書丁巳
編輯一水相望。承候有路。此來以後。遂成阻濶。日夕瞻溸。曷有其極。卽拜下札。謹審老炎。勻軆神佑萬福。區區慰仰益深。山居。罕與人接。但有蟬聲滿聽。彈琴讀易。聊以自娛耳。䟽草依敎封上。新從坑坎中出。開口言事。固知非時。然目見無罪之人。死於桁楊。而在朝諸公。無敢出一言。將以累聖上至仁好生之德。而失全嶺七十州士大夫之心。雖草野賤士。尙可以言。況曾忝宰執之列者乎。人有當言而不言者。安得無當嘿而不嘿者乎。羲易小過之義。蓋如此也。若待有實職而爲之。則彼受百六十度鞫杖者。其肯忍死而相待乎。旣欲言此事。則試塲事。不可全沒。故略言當時事狀。而結之以引罪之意。屢加刪削。務從婉曲。別無可以觸激者。今已淨寫。數日間當上呈。雖以此被罪。亦所甘樂耳。敦諭之命。誠是慮外。人皆言䟽辭有以激之。然鄙見則恐或別有事端在也。憂歎奈何。不宣。
答載溥
編輯見書。知侍學佳安。慰喜。吾以上有減膳之擧。欲走伏金吾胥命。惶愧無已。示意縷縷。誠可喜。吾先人。蓋甞有志於此事。不幸無年。不克大有成就。吾弱冠時。亦頗有繼述之意。用功幾至六七年。顧無師友。失其路脈。終於迷走而無所得。畢竟只成此伎倆。每中夜以思。不覺愧汗沾背。每見君沉靜重厚。若可以有爲。雖未及與君言。所以冀企之意。則蓋不淺也。今見君書。其志已有定向。以君之質美。又此志爲之主宰。循正路而慥慥焉。則將何所不至。是吾先人之志。將於汝乎成矣。心之嘉悅。容有極也。但廢擧之意。未見其爲可也。爲學之道。只從灑掃應對上做去。而所謂科擧。非別件物事。亦只是灑掃應對中一事。爲學者。必廢擧而後可也。則是必廢灑掃應對以後。可以爲學也。且擧業。固非第一等事業。其逆天悖理。視佛法。何如也。尹和靖。程門之高弟。而爲其母。日誦金剛經一遍。君雖爲飽經。百哀頭白垂死之一猶父與養家兩代偏親。黽勉爲擧子業。何害其爲程門之高弟也。且聞汝春川之行。欲轉入雪岳,楓岳。其言以爲雖父兄。何能強我之所不欲爲雲。向學可矣。遊山何也。父兄所命。無大悖於義。則爲弟子者。所宜勉從。若如君言。則父不父兄不兄子不子弟不弟而後。可也。未知孝經有是乎。小學有是乎。吾實寒心。不一。
與沈和甫錥書丁巳
編輯秋序向闌。伏惟孝心追慕益復罔極。此時孝履更若何。顯命前後力辭之地。終免不得。處義無狀。廉愧掃地。恐無以自立。奈何。今旣冒出。不敢不自盡其誠。顧鑑識素蔑。見聞且不廣。大政當頭。難以塡擬窠坐。若但以干囑顔面從事焉。則實非平日所自勉。亦非所以仰副聖上至誠委託之至意。第有一道。深有望於德愛君子。各擧所知。以相資助。玆敢專伻告懇。幸哀毋相鄙外。毋論京鄕人。行誼才學家世年歲居住。一一䟽註於各其名下。列作別紙以示。如何。汎論人才。伊川之所不辭。想有以諒恕。而另施之也。不宣。
與靈城君朴文秀書丁巳
編輯夜來。哀軆若何。鄭元禮䟽。不但就事論事。眞是偏論手法。而觀厚一節。尤不仁。決非君子之用心。未知孰主張。是弟甚不取也。弟䟽本。非出於黨心。而今反惹起接天風浪。推蕩兩間。將不免爲偏論之倡首。此豈始慮。悔之莫追。仰屋而已。鄭䟽後。時議如何雲耶。有聞則相示也。子固書承慰。此紙輪照。此後少輩之論。必有以照管。毋令作此郞當如何。兄輩必以鄭䟽。爲大快事。弟言爲大癡獃。而弟之心中。實無此等機括。幸以諒之也。不宣。
答羅深源書
編輯某一年之中。哭賢弟錫汝。又哭從孫殤有神才異行者。龍蛇之厄。以一門當之。寧不寃矣乎。荷玆俯慰。哀感之至。草堂。資十貫孔方。誠薄矣。然使洛陽二十家。各出如此數。則當造幾架安樂窩耶。此二十家之罪。非十貫者所知也。抑來敎中。自媿不及者。亦恐非過謙語也。好笑。
與李領相光佐書
編輯老炎愈烈。伏惟勻體養靜。益膺休福。世變無窮。逆鞫又出。致煩至尊。冒暑親按。臣民憤痛冞切。一自徒御屛野。戀德日勤。顧以將符在身。不敢擅行過江。未克躬候起居。第有耿耿耳。洪州士人韓潚者。卽某之同學少年也。深於筭數之學。謂今行時憲曆。有積分之差。宜早釐正。所論辨儼然有成書。顧某素昧此事。未知其得失果如何。而考諸金參判始振所著曆說。若相沕合。則可知其非淺之爲也。欽若敬授之政。有國所重。果有差謬。則誠不可不一番釐正。而執事旣監雲觀。則恐不得以辭其責矣。謹令韓生。依古人獻書爲贄之禮。進候於門屛之側。試幸賜之坐。按書細詢。而進退之如何。若見謂干托。則非某所敢知也。不宣。
與沈和甫錥書己未
編輯伏惟春暮。靜養起居神相萬安。區區溯仰冞切。顯命勞弊難支。不得已爲逃遁之行。正此來住楸下。以爲祈免計。而䟽籲未允。批旨嚴重。惶恐悶塞。莫知所處。奈何。顯命亡妻之葬。在淺土中。殆三十年所。今始卜地爲遷窆之擧。禮節。專用南溪三禮改葬儀。而不無疑昧不敢臆斷者。輒此條列仰質。幸有以指敎之。如何。
一。亡室忌祭。乃四月初六日。而實在破墳之後下棺之前矣。上食朝夕哭奠。悉行初喪之禮。而一邊行三年後忌祭之禮。似或相妨。忌祭則姑當廢之耶。先輩似已有可據之論耳。
一。三禮儀曰。凡改葬。子爲父。妻爲夫。應服三年者。緦麻。餘皆素帶布巾云云。只擧爲父。而不言爲母。何也。父在之子。母喪不能行三年喪。故雖改葬時。不敢服緦。而但以素帶布巾從事而已耶。母之柩在地上。哭奠一如初喪。而爲其子者不服緦。則雖曰壓尊。似不近人情矣。備要小註。有子爲母之說。而不分父在與否。已可疑。若曰父雖在。子不可不服緦雲。則父主喪而無服。子非主喪而服緦。亦似相妨。此亦有先輩定論耶。
一。破舊墳時。同穴先墳。則固當告由。而子侄之墓在至近處者。不必告耶。事體與先墳固不同。而其有震驚之慮。則抑何異耶。亦願指敎也。
與鄭丹城輯寧書庚申
編輯卽惟至沍。尊況萬佳。生憒憒無可言。就先墓之逸。今三百年。爲子孫不肖。略知其處。而終不能盡誠求訪。曾豺獺之不若也。乃者。聞尊所傳村中老人。有能言碑石埋處。且能道先祖名字雲。誠如是者。事已十八九彰露矣。若能因是而復奉香火於三百年埋沒之域。而有以少伸其雨露悽愴之思。則莫非老人賜也。其恩輕重。當如何報也。春和後。欲陳箚請由。躬造其處。再拜謝老人。仍請其詳。而先以五管五蓂。布此區區。尊必爲之導達此意也。十五蓂。又別爲呈似。村中上下合作人事處。亦以鄙意遍遺之也。不具式。
與靈城君朴文秀書
編輯夜來。台體安勝。氊笠,玉鷺呈似。此非五湖舟中物。恐陶朱公笑人。然衣鉢之傳得人。是爲可幸耳。不宣。
與金領相在魯書
編輯闕裏經夜。勻體不瑕有損。朝來動止。更若何。慮昂無已。卽見左相書。畧報昨筵消息。其中有雲。勻下以爲庚子前後云云。出自右相。而必得之兇案雲。未知果有此言否。其爲庚子前後兇案中無的據。故疑問於士長。則士長遂言僞詩事。於是始斷然知其爲庚子以前事也。然則庚子以前之說。非出自小生。而出自士長也。非得之兇案。而實驗之僞詩也。此其首尾委折。在昨冬筵草甚詳。勻下想必記有。而左相所示如此。無乃語脈間。有所差爽而然耶。玆以奉稟。幸略示破如何。昨日殿上之爭。此胡大事。而乃至是耶。爲之嘅咄。不宣。
答載浩書辛酉
編輯過福之災。以八朔兒當之。是造物者曲爲我地。可笑謝之也。然卵墜懷空。老懷不自堪也。奈何。
與李夢鯉書壬戌
編輯卽惟峭寒。學履佳安。傾仰高名久矣。市中車騎。古之人有行之者。然惟今時則不然。第有耿耿。謹將薄物。布玆微悃。不卻幸矣。不宣。
答李參判宗城書
編輯台之入城已久。尙阻一晤。可歎。卽拜惠札。峭寒動止佳安。慰瀉之至。平陂往復。理之常也。顧何足動一髮也。鄙疏凡三節。謝辭令之過激者一節也。悼忠愛之未孚者一節也。自杜門靜思。一毛一毫。無非罪戾以下。乃汎論。而仍及請伏刑章之意。此又一節也。其指意皆有下落。台或未見原本。故有此意耶。然相愛之意。謹當銘佩。不敢妄耳。不宣。
答鄭生碩朋書
編輯不意書幣遠辱。禮意鄭重。此豈愚陋所敢安也。愧甚愧甚。僕甞忝按貴邦。狀請亟頒忘憂堂,大笑軒兩公謚。其所以闡揚之者。自謂盡嶺南之美。今讀先狀。其高風奇節。可以立懦夫於千載之下。實愧從前搜詩不廣。而妄以寡識謏聞。遽自足也。顧以荒拙之文。誠不足以發幽光之萬一。而輒敢冒爲而不辭者。誠以橫溪舊好不可忘。而亦所以追訟其不敏焉耳。文草謹此封納。然而終恐蕪陋不堪用。還投之則幸甚。伏惟新春。僉履萬相。不宣。謹拜謝狀。
與鄭尙書羽良書壬戌
編輯昨書日昏。草卛奉復。殊以簡慢爲愧。夜來。台候萬勝。甞聞子美詩曰。下士晩聞道。聊以拙自修。指摘前輩得失。較論文字同異。誠非拙士所敢安。偶因獻疑於啗梨一事。往復瀾翻。乃爾至此。深所惶悚。然竊詳來敎。蓋亦憫其昏愚迷謬。思有以導迪之。此仁人之心也。爲之感鐫無已。抑來敎中。人有人之理。物有物之理。截然不可亂雲者。乃所以攻破吾心卽物理之說也。以愚所聞。則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理亦賦焉。夫理也者。一而已。豈有人與物之異哉。人物之所以分。氣之不齊也。非理之有二而然也。是故。子思曰。天命之謂性。天命之性。非人之所獨得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萬物之理。皆我之有也。周子曰。陰陽一太極。人與物非有二太極也。朱子曰。人物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爲建順五常之德。五常之德。物亦有之也。然則人之理物之理。截然不可亂者。子思,孟子有是說乎。周子,朱子有是說乎。未知左右何從得是說耶。且曰。散在之理。統會於吾心。又曰。鳴吠耕走之理。非吾心之所有。然則所謂統會於吾心者。爲何物耶。於穆之天命。卽所謂理也。旣曰。同受天命。又曰。非吾心之理也。然則理與天命爲二物耶。何其言之矛盾如此也。急於攻陽明。而自不覺其悖於思,孟,周,朱之訓。無乃考之未詳耶。別有傳受而然耶。愚者於此。不暇爲陽明爭口氣。殆欲爲思,孟,周,朱諸夫子建赤幟也。陽明是非。勿論此一節。先爲明辯敀一。然後徐議陽明。恐未晩也。左右以爲如何。不宣。
答鄭尙書羽良書
編輯早承台札。披復欣慰。一本之爲理。萬殊之爲氣。今已歸一。何倖幸。言理則不雜氣。言性則已帶得氣。來所謂纔說性。便不是性者此也。弟之言實本於此。非別有獨見而然耳。未知如何。卽物窮理之訓。服膺已三十年。豈敢有異說也。顧於陽明義外之斥。難於辯明。不得不奉質於高明。而往復翻瀾。遂至於舍本事而爭閑說。眞所謂游騎四出。日暮忘歸者也。理氣之案。今已了當。則部勒游騎。敀之信地可乎。來敎曰。各正性命之後。自專一氣。自成一理。鳴吠耕走。種種各異。此論誠然。夫鳴吠耕走。豈人之所能爲哉。鳴吠耕走之理。只在於鷄犬牛馬。而非吾心之所可與也。故欲求鳴吠耕走之理。則不得不卽夫鷄犬牛馬而求之也。此所謂卽物窮理之說也。台之意。豈不如此乎。但鷄犬牛馬。外也非內也。卽鷄犬牛馬。而求其鳴吠耕走之理者。是取之於內者耶。抑襲之於外者耶。台始欲卞陽明卽吾心求理之說。而擧似散在萬物之說。又欲卞吾心卽物理之說。而擧似人物異理之說。所謂散在萬物者。卽一理俵散萬物之謂也。夫然則惡在其人與物之異理也。人與物之理。判然爲二。不可以相兼相涉。而畢竟不免於卽在外而求其理。則正所以宲陽明義外之說。而又惡在其卞陽明之非也。此愚之所滋惑也。於此一欵。幸更明以敎之也。不宣。
答鄭尙書羽良書
編輯朝起開牎。微雪在庭。慨然有山陰之思。華札際至。喜可知已。前書中。豈不如此之句。不過信筆寫去而已。實不知來處如何。而台則知之。試問果從何處來也。更示之。昔者。退溪,南溪諸先生。皆有傳習錄辯。而輒引晦庵說以證之。彼方不能信於晦庵。是何能以拄其口而服其心也。弟之不能無惑於陽明義外之說者。正以補亡章爲可疑。而台則擧似此欲弟之辯惑而去疑也。其亦難矣。然不必多爭口氣。顧於台敎中可疑者。不容不更此奉質焉。來敎以爲吾心之於物理。本自無不照。無不知。特以有蔽有塞也。欲卽物而窮其理。夫心之不能照。知物理者。旣由於蔽塞。則當以發蔽去塞爲急。而顧汲汲焉惟卽物窮理是務。何哉。不其失於先後緩急之序也乎。鏡之不能照物。塵垢之積也。不先去其塵垢。而強欲分別姸媸。則其不以西子爲嫫母者希矣。且以塵垢之鏡。強別姸媸於外。而欲以發鏡之光明。是襲明於外而取之也。其爲義外也亦明矣。台欲隔斷人與物之理。其所以局吾心而藩籬之也嚴矣。夫旣藩籬之。而又欲貫通之。是何前後之矛盾也。欲掇拾物理於藩籬之外。而聚之於吾心之內。此非外襲而何哉。幸於此。更有以明敎之也。
答鄭尙書羽良書
編輯承慰慰諫佛表云云。台於異端之書。又何其習也。豈獨晦庵哉數句。亦依然姚江口氣。同浴而譏。無乃不可乎。好笑。西施,嫫母蒙面之諭。極精巧。文章亦儘好。而理則恐不然。誠使蒙其面。則雖以日月爲鏡。無以別其姸媸。此則誠然。而鏡之塵垢不去。則雖使西施呈身。嫫母露面。果可以別其姸媸乎。然則去蒙面。宜屬去塵垢以後事。此其先後緩急。不啻明甚。而顧急於去蒙面。而緩於去塵垢。何哉。天下之理。萬古自在。去吾心人慾之蔽。而有以照之。則彼將顯現呈露。無所遯形。而台則欲使天地萬物。箇箇蒙西子之頭。而蔽嫫母之面。日奔走其前。一一披袂而察之。揭裳而窺之。不亦勞且疲乎。且夫鏡之明在內。西子之蒙在外。欲去蒙於外。而生明於內。是欲襲義於何處耶。弟之前後奉質者。不出義外二字。台之所辯破者。其言雖多。於此一節。終未有明白剖破者。此弟之所甚悶欝也。昨書云云亦一意。而今以他話頭。垂問見責。何也。至於藩蘺之說。台之盛氣張皇者。眞箇闢楊墨手段。而去弟之本意。則亦遠矣。台之言以爲人與物之理。截然有不可亂者。此其所以藩蘺之者甚嚴。而畢竟又欲掇其藩蘺而貫通之。欲以鳴吠耕走。截然不可亂之物理。混同積集於吾心之內者。似有前後矛盾之病。故昨書。有所云云。此其意。豈欲使人與獸。巽處而施之無差等雲耶。聽人之言。不能盡其意。而先自挾勝心。而生葛藤。不顧理之是非。而但欲爭勝負於口舌之間。此君子所戒。而不謂台亦有是也。所謂物理卽吾心。吾心卽物理者。此非陽明之說。寔自孟子萬物皆備我。周子太極圖中出來。而推其本。則中庸天命之性是也。從氣質之性而言之。則人與物固有不同。而從天命之性言之。則吾心與物理。豈有二哉。此其理無可疑也。幸更商之也。
與鄭尙書羽良書
編輯前復。得於馬上。未卽奉答。仍復奔走公故。遷就至今。當有以恕之矣。所敎甚矣台之好勝而強辯也。道義之講。惟是之求。不宜立物我爭勝負。以犯古人之誡也。台欲聞一言之決。一言非所訒也。而奈如投石之水何哉。然盡吾誠告而已矣。夫鏡以明照物。非照物以爲明。此理甚明。台何疑焉。然前書云云。直鏡之常品耳。若夫鏡之至者。則或能照人心耶正。或能燭神奸鬼恠。夫心藏於𨈬殼之內。而鬼恠無形狀可執。其爲幽隱不可見。豈止爲掩面之西子。蒙頭之嫫母。而神光所燭。擧莫能逃其形。是故。患在鏡之不止耳。苟其至矣。物之蒙蔽。非所憂也。然斯鏡也。天之所以與人。聖愚之所同得於天。而萬古常昭昭也。雖暫爲血氣之蔽。誠能磨之有術。發其神光。則上可以燭九天之上。下可以徹九地之下。雖使西子,嫫母蒙十重鐵甲。其姸媸肥膄毫毛腠理之至微細者。歷歷皆可別。執此以觀。則發鏡光爲先乎。去蒙面爲急乎。其先後緩急。弟亦欲問台之一言矣。先後緩急四箇子。自是精神骨子所在。而台則欲一切抹摋之。不亦異乎。孤城垂拔。雖若可以靴尖趯倒。卽墨圍中。安知無千百火牛乎。台欲以口給禦人。故弟之言。亦微近好辯。是可愧也。不宣。
與宋左相寅明書甲子正月
編輯數日峭寒。勻軆伏惟神相萬福。小生意外。聞從兄訃。情事慟裂。奈何。昨年。小生以良丁事陳箚。仍及海閫凋㢢狀。請以所査得二千五百名劃給。使之依兩南水軍上下半休番之制爲之。上批許之矣。卽見擧條。兵判以此有所論奏。遂有廟堂稟處之命。未知廟堂欲如何處之也。小生見方屛處。非敢干於朝論。而此事始旣出自小生。不容不畢陳淺見。以備廟堂裁擇耳。海西水閫之說。其意本不偶然。況今唐船日增。而所處止當要衝。西沿關防。未有重於此者。而顧本營。只尊虗號而已。其實則依舊所江僉使時貌㨾。疲殘若此。緩急奚恃。所管水軍數少。不足以按船排番。每年番次。如環短索。民不支堪。而災歲給代。自廟堂兌那充給。常患不繼。今若加給數千名。排朔番休。一如兩南。則營門可以成㨾。而緩急有恃。水軍可以支堪。而災減之代。亦可以不煩。廟堂之區劃一擧。而三利附焉。顧何憚而不爲也。然加給之軍。若或別加査括而得之。則其勢誠難。而卽今監兵營募屬沙汰之數。多至屢萬名。就此中。限數千名移給。則不過損監兵營有餘之額。而充水營不足之數而已。此外各邑除番軍官。令道臣刊汰者。亦不下屢萬。凡此。本皆法外濫額。浚民血以歸私門者也。今欲割私門之利。歸之於公家。何不可之有也。濫額旣刪。淵藪且塞。則其爲利已博。雖有若干新創之㢢。豈不足以折補耶。水軍賤役也。人所厭避。汰軍官爲水軍。則必有怨讟。此則不曰水軍。而稱以水營軍官。自地方官收二疋。按朔移送水營而已。則雖有二疋之加。納布一也。而且不失軍官之稱。則在渠輩別無榮辱苦樂之可言。此所謂因勢利導。公私兩便者也。兵判之意。欲罷追捕武士六百名。移給水營。如此則數旣不多。無以成番休之制。無救於本營之殘㢢。無益於水軍之疾苦。而廟堂之災減代區劃。猶夫前日。若然則仍舊貫可也。何用紛紜更改爲也。且追捕武士。皆是鄕品中有勢力。厭避軍官。希冀科路者也。一朝降爲水營收布之軍。則其勢必羣起疾怨。而終必行不得矣。追捕武士。徒費詳定米。而無實效。且或爲唐船鄕導。爲㢢多門。其罷之則無疑。而移給水營。則決知其不可爲也。小生於此事。料量有素。而兵判卛爾言之。事垂成而將癈。寧不慨然乎。兵判以右相之意亦如此爲達雲。必誤認而然矣。幸乞僉勻下毋動浮議。審量而善處焉。不宣。
第二書
編輯卽伏承下復札。謹審春天。勻體萬安。區區慰瀉之至。敎意謹悉。小生之言。可從則從。不可從則不從而已。顧何待於成甫之言也。小生於此事。料度有年。本營船隻軍兵足不足之數。皆所習知。與前水使李義翼。亦有所商確。成甫雖賢。恐其智無以過於李義翼矣。刊役旣始。則雖有成甫所論報者。何及焉。續錄無妨之敎。似慮此而發。然此恐賢者千慮之失也。今此良揔印頒。蓋欲一番釐正名額。使京外。毋得加減之意也。若於印頒之後。又以加出名色。稱以續錄。許開添入之路。則京外各軍門。各衙門。孰不爲續錄哉。若然則五年辛苦。要作金石不刊之典者。又不免爲高麗三日之公事。寧不寒心乎。勻下若偶然臨書爲此言。則必當悔之。若元來主意如此。則初不如不印之爲愈。幸更明敎之也。抑勻下以兵判所云良額當減不當加之說。謂之切至。此似然矣。然當減而減。當加而加。惟其宜而已。加減豈有定局哉。抑兵判可謂不能踐其言者矣。夫良額之當減。可勝言哉。京外當減之額。不下屢十萬。而兵判所主而減之者。果幾許耶。通六路。要不滿十之一二。兵判旣知其當減。則奈何不盡減之也。屢十萬膏血。盡歸私門。曾有絲毫補益於國家者乎。而旣不能盡分減去。顧於關防重地。緩急所恃。若干名加額。若是靳惜者。何哉。今日良役之弊。在於屢十萬之不減。而不在於二千額之加出。兵判之憂。宜在彼而不在於此也。然今之所減者。亦不可謂不多矣。通計爲五六萬。而就其中。仍存二千五百名。稍變其名色而已。則與夫新刱加括者。豈不逈然不同乎。其言聽之似好。而實理則不然。倘以勻下之明。審加思量。則必有所省悟矣。卽今山東薦荒。若或有事。則水賊之朝夕攔出。童子之所知。而我之所以爲備。若是虗踈。稍欲爲之變通。則異論之橫生。又如此。謂之何哉。小生今道峰布衣耳。其言似不足輕重。而旣始之自我。結之又當在我。故輒此悉布。欲待成甫之言。姑勿始印。或書或關。趁速問之如何。不宣。
答曹兵使允成書甲子
編輯別紙謹悉。南塘築城便否。曾與尹令光莘有所往復矣。此可以一言決之。南塘城有助於元城。則築之可也。不然則不築可也。未知築南塘。而爲元城之助者。何事耶。藉令南塘新築高堅。元城不守。則南塘不可獨存。而卽今元城之不成㨾。萬目所覩也。顧欲捨此而先彼。可謂不失於緩急之序矣乎。主此議者。必以元城無水爲言。然此童子之見耳。城外咫尺。有袞袞長江。而患無水可乎。城上列大砲強弩叢射之。使賊不敢近。蒙楯而汲之。則不患無水。依種世衡故法。𮢶城中地十數丈與江平。則江水橫瀉湧出。亦不患無水矣。未知廟堂指揮當如何。而鄙意則以所萃財力及所具石材。增築元城。城中隙地。遍樹楡柳。城東築墩㙜。高大與所謂太祖峰相對。則元城事粗完矣。然後更議南塘築當否。似未晩。令意以爲如何。凡事不厭熟講。當初始事。無已太遽乎。奉以爲將來之戒耳。不宣。
與領相金在魯書甲子
編輯夜來。伏惟勻軆萬福。小生有苦懇。敢此仰溷焉。鴻山侄加資。旣無襯例。則係是格外。私義公軆。已極不安。而銀㙜特擢。又是格外之格外。新出身之直拜承宣。未知三百年有此否。且渠雖勳戚家子。實則士也。出身之初。先以中批。得非分之官。將何以自齒於搢紳之間哉。然此則關係私義。有不足言。而聖上此擧。非所以示下也。其爲盛德之累。當何如哉。執法之臣。必有論之者。而今日㙜閣無能辦此者。稍俟數日。執事以小箚。請收還成命。則上可以光聖德。下可以重政格。而韓魏公之德愛蘓子瞻者。蓋如此也。況執事請其加資。聖上必以爲公言而卽從之矣。幸執事另啚之也。不備。
答沈直長㙂書
編輯早承惠札。甚寒侍履萬勝。慰如之何。敎意縷縷。深荷不鄙。益有以見君子好古尙禮之意也。先輩云云。未知何故。而所敎似或然矣。至於黃翼成云云。實非臨書杜撰出來。蓋甞見得如此。大抵東方數千里。賦稅之入。未甞不富。顧空虛無半年之蓄者。何也。立國已四百年。浮費用財之門百出。而始皆毫毛。而終必丘山者太半。是宮庭陵廟之用。禮樂繁文之費。關係重處。削減不得。遂至於一年之收。不能支一年之用。而以堂堂千乘。不免寒丐生涯者。專以此也。翼成之事。前輩固已有議之者。而鄙見則常以爲深得經國之術。爲卓然不可及也。今此牛首之用。固知出於崇報宗德之義。敦尙古禮之意。取無用爲有用。費不加而禮自得。豈不誠穩當恰好可行無弊者哉。然後有言者曰。均是世室。而禮何斑駁也雲爾。則宗廟事重。辭理且直。人孰敢難之乎。其勢。每室必將各用一首。而億萬斯年之間。又不知有幾世室。通計一年。大小祀享。當用幾隻牛耶。此必然之勢。而顯宗入廟後。空棄一首而不用者。前輩之見。安知其不出於此耶。禹德固無間然。而馨香不在黍稷。鄙生愚昧。而不知爲當務之急也。雖以近事言之。以齊陵立碑。費用過萬。陵各如此。則將傾國而不足矣。神道碑。今雖寢命。一番開例。後必浸廣。是故。爲國之道。愼於開例。當如剜肉之痛也。鄙見如此。以爲如何。昨夜撤曉登筵。見方憊不能起。姑此倩草。
與領相金在魯書
編輯春事將窮。風氣甚不佳。伏惟勻軆神衛萬福。小生冒犯死罪。而幸逭嚴誅。惶恐之極。寢食不能甘。自經向事以後。去就頭臚已定。今雖欲改心易慮。爲趨承之計。顧無其路。徒爾虗縻。爲罪日深。相愛如勻下。終不肯爲之區處。而又從而迫之者。何也。幸爲留意而周章之。深所望也。小生方在屛退中。非敢妄與朝議。而旣有迷見。何敢隱也。退柵事。關係至重。本當以使價將之。中間變奏爲咨者。以鳳城回通秘諱。無所憑據。而奏文不可以傳聞爲辭故也。此其事理誠然。而今者聞御史之言。旣如是丁寧。非比道路流傳。則執此爲據。在我有說。不可不罷咨官而爲奏使。未知僉議欲如何耶。至於登登磯事。以灣啓觀之。其地去三,甲不遠。此宲門庭朝暮之憂。兩守令之變通。似亦由此。然鄙見則二人者。一則以本道之人。聲望不足以殫壓。一則年少生踈。專無履歷。前之不送江界。正亦慮此。而今忽差送於三水。卽今三水之爲要緊。視江界何如耶。若曰。其人之才。不足於江界。而優於三水雲爾。則非愚之所敢知也。竊以謂兩窠不可不擇送。曾經閫任中。有才望者而二人。則從他調遣宜矣。勻意不以爲不可。則以此紙通議左揆。卽爲箚陳如何。如何小生又有一事。敢私布焉。小生自屛退以來。默念尤可愧可悔者非一端。而前日宋翼輝事。實爲終身慚德。蓋當初急於自脫。犯上言根。不免妄發。然亦意其罪不過止於竄配而已。豈料聖上處分之必欲置死耶。其時陳箚求對。不但爲聖朝刑政之過。實欲自明我不殺伯仁之心耳。區區本心雖如此。執跡而論之。則擠人死地。以爲己利。眞薄德小人之爲也。今雖噬臍。何可及也。當時其人之得保縷喘。實勻下之力。而今其處炎瘴。忽已六七年矣。若逐一朝奄忽如李光誼。則豈不益可矜也。倘勻下哀憐有以從便周旋。俾得生還鄕土。則在其人固可謂終始生成之大德。而在小生。亦可爲息黥補劓之一道矣。左揆旣有親嫌。故不得不奉托於勻下。而亦惟慈仁愛物之德是恃耳。冐瀆至此。第切悚仄。不宣。
答北伯李宗城書
編輯得書屢紙。眞是千裡面談。何快如之。平生未曾窺北路一步地。而道內百事之蠱壞。無餘地可坐而知之也。今幸得台與鄭令。作藩閫主。此千載一時。凡所奏請。誠欲一一準許。而人各有見。恐多爲異論所拘掣耳。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當爲吾之所當爲而已。畢竟成不成。顧何可預慮而爲之不力耶。狀草中。略有籤論者。大抵六鎭退守之宜。防營還設之便。不謀而同。豈非所謂所見略同者耶。古浴島開懇事。收閒曠膏沃之地。力洗胡市毒斂之民怨。則豈不誠百便百利也哉。但開懇之後。或有意外事端如厚州乙丑之爲。則乍始旋撤。不但擧措郞當可笑。以今日世道主議者。能免僨事之誅耶。台試思之。可保無此慮。則第爲狀聞如何。綿布之請。苟可以鼓起邊兒親上死長之心。則顧何愛於若干木布乎。但以賞格爲言。則必有沮之者。必善爲措辭而請之如何。成甫之坐廢。已過期年。今忽有特授將任之命。國事則固可幸。而此友身計。則甚不好。未知終當如何也。不宣。
答通信正使洪啓禧書
編輯郊別如夢。卽承惠札。始審行李起居萬重。區區欣慰多矣。顧此憒憒。添齒無可言者。所示謹悉。彼之變詐傲狠如此。其可憂不但風濤之恐而已。爲之奉慮曷極。執政四五貟之爭。觀勢勉許之議。鄙亦贊決於筵稟時矣。此不必一向堅執。然彼又加出六貟。則情狀可惡。而事面頓異。今則恐當以己亥例。必爭乃已也。蓋彼之加請六貟。非實情也。自前凡有所請。必先設一件難從之請。以爲前茅。我乃焦唇乾舌。堇得防塞。則已成衰竭之氣。而彼之實情所欲。則徐乃飽滿而歸。今玆之請。亦出此套。欲使我專意於六貟之爭。而不暇復爭五貟。其爲計誠巧矣。況彼旣以己亥例爲主。使我人毋得增減。而渠則欲用辛卯例不足。而復欲出於辛卯例之外。操縱伸縮。惟意所欲。而欲我人之僕僕然惟其命是從。古今豈有如此交隣之體乎。當初五貟之欲勉許者。可謂失之過厚。而令敎所謂彼若於六貟事。自服其非。而更請五貟。則又當馳啓雲者。恐已中其計。而不覺今之事面。與筵稟時不同而然也。鄙意則行期可退。而此事不可不力爭。必以四貟爲停當計也。大差倭。所以護使行者也。書問安否。審視裝船。旣是古例。而彼敢弁髦之如此。其相輕甚矣。此一節爲先嚴責。使之如例擧行。然後節目方可講定。而日遣首譯。徒勞往來。一任彼之蔑古例壞禮皃。而莫之何問。此則使臣與邊臣。恐皆不免爲損體之歸。無乃中間已有此事往復。而書中偶不及耶。鄙意則以此嚴責而不從。則以疲軟見輕。陳章引罪。使彼愧悔摧謝。然後爲得體也。至於首譯事。玄,愼兩人。罪名皆不輕。今又起用。則終涉顚倒。必爲見笑彼人之端。雖苟艱。若可以僅僅成㨾。則不必變通。如其不然。而有僨事辱國之慮。則些少拘掣。有不足顧也。然似許光景廟堂難以遙度。必須審量事勢。如其終不可已。具由狀稟。以請處分宜矣。從事官情事。慘不忍言。歲時酬應。卒卒不能書慰。此紙輪照。幸矣。
答梁山守權萬書
編輯意外承拜惠札。兼以長幅及別紙縷縷百千言。有以見孜孜求治。務欲興利除害。以自盡於百里之責。此仁人之心。感歎無已也。封山事。帥臣之今忽依違。誠可訝。狀啓來後。當與諸公商議處之。未知無他拘掣否也。移額事。軍多民小之弊。八路同然。不獨貴邑如此。減此加彼。寃苦則均。要非革罷內外一二營門。則無可救之術。而此豈可易言哉。近因査正。貴邑監營屬見減者爲三十名。此恐無大益。而良役實揔。今已始印。此後雖有移額之請。無及矣。田畓降等事。土地饒瘠。變遷無恆。國制三十年一改量者。良以此也。續田外不待改量。經許降等。無此例。大臣亦豈可無他端而率爾發論耶。許不許間。亦當待道臣狀請耳。儲置米腐朽空棄之患。邑邑皆然。固知改色之爲公私兩便。而開閉出納之際。例多監色輩作弄。且或秋農失稔。則仍歸逋欠。自前廟議持難。以此故也。別關之請。無乃未諳而然耶。今人法度內處得有道者。程明道之言也。夫封山可盡罷也。軍額可盡減也。田等可盡降也。則豈不誠大爲民惠。而其於今人法度。何哉。就其中。推移補綴。以冀有分寸之益。差似可爲矣。大臣之言如此。恐見笑於賢者。蓋亦有不能不如此者。幸有以諒之也。不宣。
答載浩書
編輯送來牛肉。依領。守廳奴自外割去之說。未知實狀如何。而王文正子弟。訴庖人竊肉故食不飽。文正不問庖人。但令加給數斤。文正所施於子弟者。君獨不可以施之於父兄耶。好笑。
賀金領府事在魯書
編輯履玆元正。進登耆司。以一身而居然三達尊備焉。詩云。嘉樂君子。受祿於天。其此之謂與。區區欣賀。不能已也。小生猥以無似。得伴中書之食。殆過十年。近又同時就閑。出處行藏。若與之相關。此蓋夙緣業有如此者矣。嗣後十年。得陪几杖於西樓之會。不可謂必無此理。是不但自爲祁永。亦所以爲執事獻無彊之祝也。執事以爲如何。新春。勻體神相萬福。小生値此回甲。孤露傷痛。無以爲懷。謹以五律一篇。庸伸獻賀之忱。不宣。
與兵判啓禧書
編輯夜回台體若何。憲避益深緊。頭勢殊可畏。然此不足較爭。幸勿過引。一味以巽謝爲主。俾無挑發意外事端之患。如何如何。竊伏覩聖志堅定如金石。萬無移動之理。而首相不欲承當。其勢終必不安於位。若然則弟可以獨爲之乎。如此則必無可成之理。設或有成。亦必不旋踵而毀改。如宋新法之爲乍罷乍復。反成黨禍。終必至於亡國而後已。寧不痛心乎。卽今事機。必首相主管。然後庶幾可成而亦庶幾可久。其爲關係甚重。台曾思量到此否。今日諸公之協贊首相者。未知誰某耶。首相因此不安。終至於去位。則不但均役事不幸。在諸公。亦何利之有哉。諸公若有能了悟此等利害者。則首相恐不無回頭之理。台意以爲如何。昨日台書中。目下無民國事。只以揆地去就爲心之敎。可知爲血誠之發。故深有感激。披露至此耳。首相雖回頭。弟則終不可冐入。何也。白璧在懷。按劒而睨之者相環。朝而入則夕而必敗。左相之狼狽。右相之自處。獨何故也。明知其必如此。而猶且冐爲。則可謂智乎。大同之論。陽坡初則立異。末乃與潛谷同之。而潛谷以原任句管。今亦恐當用此例。然後可以成就此一大事耳。弟之定計如此。不敢有隱於台耳。此紙覽卽丙之秘之也。不宣。
與金領相在魯書
編輯伏惟漸熱。勻體神相萬福。大禮隔日。跛躄俱聳。顧此癃殘廢棄。無復人事。目下情跡。且有種種難便。末由進參於舞蹈之列。不但下情之觖然。虧分闕禮之罪。將何所逃死也。均役問答小冊子。今將隨䟽投進。輒以別謄一本。奉以獻於座下。以請斥敎焉。勻下之前後箚奏。亶出於老成忠慮之至。區區者。竊所欽歎。然顧於裏面事狀。若有未及詳悉者。覽此則庶可以瞭然矣。槩自昨夏。聖上臨門流涕。至有吾不惜身軆髮膚之敎。愚衷感激。不量才分。妄贊減疋之政。思所以光聖德而壽國脈。此心如血。夫豈有他哉。不幸事未成而身先退。言不用而議多岐。所講節目。多與心違。此所以有今日之紛紛也。然頭緖粗就。財力粗足。姑且按此而行之數年。則利害方可見矣。雖然。小生亦非敢以此爲善之善也。必須就此而稍加展拓。一如小生當初笏記之說。然後此事方成完局。庶幾其顚撲不破矣。其肯綮主宰。都在變通軍門一節。軍門變通。然後營閫分定可盡減。營閫分定減。則各道會錄之法可行。各道會錄之法行。則每年儲積財不可勝用。而水旱兵革之備。不患其不足矣。閒居以後。料度益深。若有一條路逕。現在目前。只見其易而不見其難。只見其可成而不見其不可成。愚妄則誠或有之。然如欲贊成我聖上至仁大德。濟生民於水火塗炭之中。則舍此而恐無他道。如是而尙有病敗。至於終不可行。然後始議復舊。亦未晩矣。明有可爲之術。而憚於更改。不敢下手。經議復舊。使我不世出之聖君。失信於億萬蒼生。而見笑於天下後世。則實非愚之所敢聞。而勻下於是乎恐亦不免於千慮之失也。將此冊子。細加省覽。節節推究。一一商度。有以指敎焉。則實愚者之幸也。小生之周旋下風久矣。平生言議。雖不能無一二異同。而大抵俯就企及。多合少乖。同席十二年。終不失推車之義者。古未有也。今於此事。偶有參差。若不能虗心相與。務爲至當。卒不免爲征邁之歸。則其不幸孰甚焉。倘勻下有意於蒭蕘之擇。則雖以癃廢之甚。或可以備數於下風之佐。如其不然。則小生豈能爲獨掌之鳴。而成無糵之酒哉。況聞時論。近益洶洶。搢紳䟽八道䟽之說。頭勢可怕。以匹夫獨見。豈敢與擧國公議抗哉。小生但當引罪自廢。死則與王介甫從遊於地下耳。仰恃勻慈。披露至此。愧悚愧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