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樹林十三公抗日成仁紀念碑文

民族英雄樹林十三公抗日成仁紀念碑文
作者:黃純青 中華民國
1955年

甲午中日戰爭,乙未割台議和,台胞義不臣倭,提倡民族自決謀自主。 五月初二日,產生東亞第一個台灣民主國,發揚延平精神、反抗異族侵略、誓行民族抗戰,堂堂正正宣言獨立。倭寇聞之,急命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台灣總督,以武力接管台灣,催促清廷即時履行割台條約。西太后畏事,以為台抗京危,急命李鴻章肖子李經方渡台,提前移交台灣。 五月初十日,雙方會於基隆港口舟次,李經方將台灣版圖交與樺山資紀,割台灣約履行完畢,簽字為證。自此日起,明延平郡王自廈征台,逐荷人、光復漢土之台灣,又淪為異族殖民地矣! 初六日,倭寇從鼎底澳登陸;初九日,基隆失守;十五日,台北城又失守。爾來倭寇據台北城進軍南侵,沿途遭抗日軍截擊,陷於苦戰。如閏五月二十一日,用火車積載軍糧,自台北經新莊向桃園,行至埤角火車站;樹林抗日義勇團率先起義,阻止倭寇南侵,包圍車站、奪其軍糧、破壞鐵路。倭寇敗走,各地聞風響應,齊起抗日。 如二十一日,倭寇用小船十八隻運送軍糧,自台北出帆,經新莊溯河而上,夜泊三角湧河岸;各地抗日義勇團不約而同,待至天明,包圍兩岸,奪其軍糧。敵護糧隊三十九人,被我殺死三十七。又如二十三日,倭寇為探軍情,自台北派騎兵一隊,經板橋向三角湧;行至土城,我軍執銃射之,二十一騎中彈死者十九。 倭寇連戰連敗,膽寒,自二十四日起停火。延至六月初一日,天未明,倭寇自台北城起大隊,經新莊沿火車路線包圍樹林;到處放火,樹林村落遂化為焦土矣!當日樹林抗日義勇團先鋒隊駐在汴頭營,突遭倭寇包圍;明知寡不敵眾,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抱必死之決心。自辰至午,浴血奮戰,終遂其殺身成仁、馬革裹屍之願,十三人同時戰死。里人收其屍,卜風櫃店張厝圳右岸田頭,稿葬一穴,因稱「十三公」,名留碑陰。以上曆日從夏曆。 乙酉台灣光復,戊子樹林鎮長王連喜應里人要求,改造十三公荒塚。發其墓,十三忠骨生氣凜凜;仍依舊穴,改用人造石,上建豐碑,題曰「台灣民主國先烈樹林十三公墓」。 後來,每年遇十三公成仁紀念日,舉行祭禮。中華民國四十四年歲次乙未,樹林鎮長趙登以為乙未重逢,正是十三公成仁六十周年紀念,計劃擴張墓域以利植樹、建碑刻石,永垂紀念。尊余為樹林鄉耆,謂余亦曾加盟乙未抗日,囑余修撰碑文,義不容辭應之。 乙未之春,晴園老人黃純青時年八十一,於晴園蘭室;河南俞湘浦拜書。

本作品的作者1956年逝世,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55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51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應版權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