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二 永樂大典
卷之一千二百
卷之一千三百十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

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

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

謂易之道也。朱子本義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易之道也。此第十一章。董楷集說朱氏附録其辭危。是有危懼

之意故危懼者能使之安平。慢易者能使之傾覆。易之書於萬物之理無所不具。故曰百物不廢其要無咎。要。作去聲。則是要約之義。若作平聲。

則是要其歸之意又曰要。去聲。是要恁地要平聲。是這裏取那裏意思。又曰其要。只欲無咎。卜子夏傳易之興也。當末殷周之盛德也。殷紂反正。文

王受幽。憂於危亡故積其行事極其象類窮其變化作為易之書。以違其凶悔。而明其道也。使憂者謹慎而得其平民所助也易之六戒者。自致直

傾衆所棄也所以推其亡而固其存也其道甚大而百事得舉也。懼其凶害。閑其進退則始終會其無咎此易之道也韓康伯注易之興也止文王

與紂之事耶文王以盛德蒙難而能亨其道故稱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其當如字下當文王同紂。且又及。難乃旦及亨。詳庚及。是故其辭

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易慢易也易以豉及注同其道甚大止此之謂易之道也。夫文不當而吉凶生則保其存者亡

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亂。不忘危者安。懼以終始歸於無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大體也。治。直吏及。陸德明音義見前韓康伯注孔穎達正義易之

興也止故其辭危此一節明易之興起在紂之末世。故其辭者憂其傾危也。以當紂世憂畏滅亡。故作易辭多述憂危之事亦以重法於後。使保身

危懼避其患難也。周氏雲謂當紂時。不敢指斥紂惡。故其辭微危而不正也。今案康伯之注云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則似周釋為得也。案下落

雲危者使平。則似危謂憂危是非既未可明。所以兩存其釋也。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危者使平者。既有傾危以蒙大難文王有天下。是危者使平

也。易者使傾者。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凶惡以至誅滅也。其道甚大止此之謂易之道也。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者言易道功用

甚大。百種之物頼之不有休廢也。懼以終始者言恆能憂懼於終始。能於始思終。於終思始也其要無咎者若能始終皆懼要會歸於無咎也。比之

謂易之道者。言易之為道。若能終始之懼。則無凶咎。此謂易之所用之道其大體如此也。要義其辭危。周謂危而不正。韓謂憂危。見前正義李鼎祚

集解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耶。虞翻曰。謂文王書易六爻之辭也。末世乾上盛德。乾三也。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丁

謂至德矣。故周之盛德。紂窮否上。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䘮。終以死。故殷之末世也。而馬荀鄭君從俗以文王為中古。失之逺矣。是故其

辭危。虞翻曰。危。謂乾三夕愓若厲。故辭危也。危者使平。陸續曰。文王在紂世。有危亡之患。故於易辭多趨危亡。本自免濟。建成王業。故易爻

辭。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繫於包桑之屬是。易者使傾。陸績曰。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本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

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於天。後入於地之屬是。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虞翻曰。大。謂乾道乾三爻。三十六物。故百物不廢略。其竒。八。與大衍

之五十同義。懼以終始。其要元咎。此之謂易之道也。虞翻曰。乾稱易道終日乾乾。故元咎。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惡盈福謙。故易之道者也。張橫

渠說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邪。剛柔錯雜美惡渾淆文王與紂常之矣。是故其辭危止此之謂易之道也。不齋戒其心則雜而著也。百

不廢。細無不察也。司馬溫公說其辭危。惡直醜正。實繁有徒。易者使韓曰易。慢易也。其要無咎。福莫長於無禍。蘇軾傳易之興也。止此之細

易之道也。得其大者。縱橫逆順。無施不可。而天下元廢物矣。得其小者懼以終始。猶可以元咎。張紫巖傳鳴呼。讀易而聖人之心可見矣。聖人憂天

下後世之為君臣。與夫凡有生於天地間。不知欽畏修已。以自蹈安平元事之域。是故辭不得不危。知危而危之。則平於危。而易之則傾。平故吉。傾

故凶。其道甚大心法之一。與天地並。蓋周流於太虛之間。而莫知其紀極者也。而象之所示。百物不遺。因象求意。道可得焉。若夫爻之終始吉凶微

著。悉具其中。一失厥理。凶吝隨生。考象玩爻。以危為懼。易道之大得之在我。斯可與天下同其憂患吉凶矣。用顧不大邪。徐總幹傳燈百物易道

甚大。百物不廢。凡易爻言魚豕牛之類。如黃牛。童牛。豶豕。羸豕。牛。䐁魚䘮牛。包有魚。包元魚。貫魚。馬。豕負塗。月幾望之類者。皆象陰柔物類也

凡易爻言羊馬之類。羝羊。䘮羊。牽羊。末馬䘮馬。鼫鼠者。皆象陽剛物類也其他以物為象。介於石。困於石繫於包桑。據於蒺藜。困於葛藟。皆以物之

剛柔為象也。故姤初六繫於金枙者。言繫身於剛。得所依也。觧九二得黃天者言九二田得中直之道也噬嗑九四得金天者噬者剛直之道也。噬

嗑六五得黃金者。噬得中剛之理也。易道廣大。近身逺物。皆取焉象。且乾明君人之道也。而言龍之變化。有田淵與天之辨。漸明君子之道也。而言

鴻之漸進。有磐木陸陵之別。易之稱名取類。言曲事隱。自非化而栽之。神而明之。豈能觸類而長。旁通其情也哉。今說卦之後。有乾坤震巽坎離艮

兊八章。未必夫子所黜之八索也。其言物理。各從卦類。君子烏可不以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研窮其㫖哉。郭雍解易之與也止此之謂易之道也。

文王遭紂之世。蒙大難而演易。是故其辭危。危懼也。懼斯道之不聞於天下後世也。後世得其言。則危者可平。失其言。則易者可傾。其道甚大。天地

之間元不俻。是以天下元廢物。懼人以終始。則使人謹終如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要其歸終使元咎而已。此所謂易之道也。說者或以危為述憂

危之事。使後世危懼避患或以危為微不正之辭。二者皆非聖人之道也朱漢上傳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此章再明六爻雜

物之義易之為書廣大而元外。語天地之間。則元乎不備矣。有天道焉。陰與陽也有人道焉。仁與義也。有地道焉。柔與剛也。此三者一物而兩體。陰

陽也而謂之天。仁義也而謂之人。剛柔也而謂之地故曰三材。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兼之者。天之道兼陰與陽也。人之道兼仁與義也。地之道兼柔

與剛也。六者非它。即三材之道也。是故三畫而有重卦。六即三也。三即一也。道有變易有流動。爻則傚之。故曰爻。天地相亟。精氣所聚。其等有六。故曰

物。八物相錯而成文。故曰文。文。當其位則吉。文不當其位則凶。故吉凶生焉。易之興也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何繫之辭而告其吉凶者如是平

又紂與文王之事邪。何君子處小人之間而其辭危乎。是故危懼者。使知可平。慢易者使知必傾。所以長君子消小人也。其道甚大。君子小人無所

不容。不容則不足以凖天地百物不廢者。所以形容其道。所謂悉俻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使知善不善之積。成名滅身。非一朝夕之漸。故原始要

終而懼焉。其大要歸之元咎而已。此之謂易之道。易之道。立人道以貫天地而為一者也。曹種易粹言易之興也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橫渠先生

曰。顕道者。危使平。易使傾。懼以終始。其要元咎之道也。正象所引橫渠先生曰。剛柔錯雜以下。及白雲郭氏曰。見前張橫渠說郭雍觧李衡義海

撮要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者。近之於身。逺之於物。㣲之於無知。幽之於無形。皆在所取也。懼以終始。則有平而元傾。其要無咎。則雖大而有要也。龔

所引韓康伯話。孔穎達正義。朱漢上傳。並見前呂祖謙集傳楊氏易藁曰。明夷。箕子以一爻言之也。文王。以緫一卦言之也。繫辭曰易之興也。其

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其明夷之謂乎。所曰。剛柔錯雜以下。見前張橫渠說。楊萬里傳前章言易興於中古。作於憂

患。仲尼之意。已屬文王矣。以為未足也。此章又明言易與於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猶以為未足也。又指而名之曰。當文王與紂之事。則元役秋毫隱

情矣。嗟乎。千載之屈。有幸逢一朝之伸。一家之私。有不沒天下之公。文王無遇於紂。而有遇於仲尼。其千載之屈。一朝之伸歟。紂。殷王也。仲尼。殷後

也。而仲尼貶殷為末世。褒周為盛德。指紂之名而不諱。稱文王之王而不抑。其不以一家之私。沒天下之公歟。大哉文王之聖歟。大哉仲尼之公歟。

大抵元寇言備寇者。不若遭寇言備寇者之為周。先虎言防虎者。不若遇虎言防虎者之為工。何者意之者不若履之者也。文王遭紂美里之禍而

演易。不以已之憂患。忘天下後世之憂患。乃推已之憂患。慮天下後世之憂患。其於憂患。可謂親履而備嘗之矣。其心危。故其辭亦危。此無他。以吾

身之危。欲使後世之危者平。以吾心之不慢易。恐後世之。易者傾。其慮患之道甚大。故某取喻於物也甚詳。日吳月望。蓋取諸天。山泉水風。蓋取諸

地。右肱左股。蓋取諸身。金天玉鉉。蓋取諸器。莧陸爪隕。蓋取諸草。棟隆牀辨。蓋取諸木。鶴鳴鴻漸。蓋取諸禽。牯牛獲狐。蓋取諸獸。天下之物。苟可為

得失吉凶之象者有一物之廢者乎。後之觀吾易者。以百物求大道。以危辭求安平。懼之於始懼之於終。則其要。歸於吉而無咎矣。然則文王以易

之道。免一己之憂患。未聖也。以易之道。免天下後世之憂患。斯聖矣。故仲尼賛之曰。此之謂易之道也。張南軒說道污則從而污。此啇之末世也。道

隆則從而隆。此周之盛德也。觀諸文王與紂。則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蓋可知矣。文王囚於美里。望道未見。以其小心翼翼而遵其易。故危者使平也

紂貴為天子。以其殺戮無辜而悖於易。故。易者使傾也。其道甚大世之百物所以不廢者。易有以行乎天地之中。故無廢墜也既懼其始。使人防㣲

杜漸。又懼其終。使人持盈守成。其要之以無咎而補過。乃易之道也。林粟集解前三章言易之為書備矣。此章遂申明是書作於文王而成於周公。

夫周公既已作禮樂。以維持當世。措之於泰和之域。而是書蓋衰世憂患之意。辭㫖淵奧。非中材小智所可窺測。故存其書而不著其人。將有待於

後聖。而世或未之知也歟。夫子是以三歎而言之也。然則夫子何以知之。以其辭危而知之也。夫殷之未亡。賢聖之君六七作。周自后稷公劉積德

累仁。至於古公季歷肇基王業。而傳之文王。紂為天子。今行禁止。脯醢諸侯莫敢不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北面為臣。脫於囚虜當比之時一

謂危矣文王身當其事。而周公目覩其時。夫安得不危。文王危之。故雖險而卒平。紂唯易之故雖強之而卒傾。其在易蹇而受之以觧。危者使平也。

豐而受之以旅。易者使傾也。皆文王與紂之事也。其餘卦爻。亦莫不然。茲固消息盈虛之理。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以為易實使之也。夫極於大者。小

或有所遺。精於小者。大或有所局唯易之為書。廣大悉備。是以其道甚大。而百物不廢也。然苟能戒懼以終始者。其要歸於無咎。此則易之道也。是

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其於是書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項安世玩辭末世盛德章第十。此章專論辭而以危懼為主。慢易為戒。

即易不可逺章之意也。彖辭爻辭皆成於周。故論彖辭。則言衰世。言中古論爻辭。則言殷周。皆指文王周公言之。李謙齋詳觧易之興也。當殷之末

世止此之謂易之道也。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此文王之所以為明夷者也。當紂之衰。滅天理而窮人慾。以文王之盛德。猶不免有美里之拘

則易之興也。豈非有憂患而然哉。惟其有憂患。故其辭危。危懼者。則使之平安。慢易者。則使之傾側。則其道甚大。無所不有。雖百物之㣲。亦在所不

廢。懼之以終始之幾。使之安不忘危。以歸於無咎。此易之道所以為憂世而作也。此章論文王作易之意。蔡節齋訓解文王憂患。紂慢。易。故文王繫

易其辭多述憂危之事。危者使平。文王也。易者使傾。紂也。易之道大。百物皆不能廢也。懼即憂危之謂。苟能懼以終而猶始為。則要其終而無咎矣

馮椅輯註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邪。紂當殷之末世。文王當周之盛德。故其事為紂囚文王於美里。而易乃興於此時也。柴曰非盛德則易

無自而興。楊廷秀曰仲尼殷後也。貶殷末世而不諱。不以私沒公也。是故其辭危。憂患斯世。故其辭危懼。耿曰危。如操心危之危。林黃中曰以其

辭危。而知其為殷之末世。文王與紂之事也。毛曰文王身履其危。文王以其身試者演之為書。易之教自此始行於天下。危者使平。危險也。平則

無險。故其心危懼者。易之辭。使之平夷而無憂。易者使傾。易險易之易。其心平夷。自以為安者。易之辭。使之傾危而知懼。柴曰殖有禮覆昏暴天

道也。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天之於物也。耿曰亦生於文王與紂之事而已程可乆曰必於德。而不必於數。其道甚大。百物不廢。物。象也。亦事也。百

物不廢。則無事之不該矣。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終始即原始要終也。自始至終。使人知戒懼。其要在於欲人之無咎而已。此易

之所以為道也。始言辭。而繼言道。則知辭以載道者也。右第十二章。前三章言易之書。此章明易之道。鄭少梅曰。文王之所以興。紂之所以亡一

則小心知危一則慢易自肆。此吉凶之最明白者也。易之道無一而不在其中。此物理之學。學者見物之消息盈虛。有盛衰興廢。有死生禍福。寧無

懼心哉。危懼之心。學易者之初心也。柴曰夫子於此。盡發文王興易之意馮椅輯註說卦曰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又曰易

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漢志曰。殷道絶。文王演

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聖人作經。皆其道之不行而明道以詔後世文王遭世之變。故衍卦生爻以明世道之變易也。然作經以垂世。而立教

自文王始。孔子特述之耳。彼尚書一經。蓋左右史之記録。非立言也。田疇學易蹊徑易之興也止此之謂易之道也。天下之事。不有所。䘮則亦不有

所興。惟殷德之不競。既是殷末之世。故周德之日新。所以為易興之兆。於殷言世以示天時。於周言德。以示人事。既曰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而又曰

文王興紂之事者。殷周則言其國。文王紂則言其人。殷世之所以䘮。周德之所以盛。存乎人故也。以時為主。冝先殷而後周。以德為主。冝先言文王

而後言紂。前文亦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惟文王為紂幽於美里。其於易也。為憂患而作。故其辭。不得不危。危。懼斯道之不

得興聞於天下後世也。危者使平。謂危懼者必得平安。有誡也。若文王也易者使傾。謂慢。易者必致傾覆。無所畏也。若紂也。然平危傾。易。若有所

則其道疑若不大。殊不知文王作易。則彌綸兩間。凡正名於百物者。旁孔曲取。皆易之所不廢。所以然者。蓋文王警懼紂之君臣。以有終有始。其大

要則使之得以補過。始雖失之東隅。終能收之桑榆。則紂之過咎庶幾可以免矣。此之謂易之道也。非文王之德之盛。其能與於此乎。易褑緫義上

文言易興於中古。作於憂患。其㫖㣲矣。至此方明言文王及殷紂之事。殷紂之世。文王不以吾所遭之憂患。而忘天下後世之憂患。於是演易六爻

其辭多危。而天下後世之人。危其危。則至於平。易其危。則至於傾。以至其道甚大。百物不廢。大槩懼以終始。歸於無咎。此夫子申其說。所以明演易

之意也。徐相直說易之興也止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易雖始於伏犧。文王重之而後有辭。則易自文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邪。文王三分天下有其

二以服事殷。其周之盛德事邪。文王為紂囚於美里而演易。則易興於文王明矣。其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文王

以當紂之時。人心皆冥行周覺。苟不危其辭於易。以為之戒。則人不知懼枉陷於紂之刑戮矣。危者使平。則可違害就利。易者吏頃。則可

此文王興易之意也。是故其道甚大。言物不廢。其辭必終始警戒。使之懼要在使天下後世之人皆立於無過之地。所以馬易之道也。張應珎觧

易之興也止是故其辭危。文王作卦辭之時。居美里之囚也。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危畏也易。慢也。言易之戒辭。畏之可使平。安慢之必致傾覆

其道甚大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易道廣大。百物不棄。使人戒懼以善其終始其要得歸於無咎。此易道之濟利天下如是也。陳深讀易編易之興也

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文王蒙紂之難以重易。其易興之時乎。是故其辭以親履其憂患也。是以己之憂患。慮天下後世之憂患而繫之辭。故述

危之事憂危者。使知可安平。慢。易者。使知其必傾覆。其慮患之道甚大其取喻於百物不廢。所謂悉俻也。懼以終而猶始焉。則要其終而無咎。此之

謂易之道也。陳晉觧本義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傾覆。易之道也。愚謂為人作。人道唯戒慎恐懼為終身之守。其要不過求免於罪懲而已。聖

作易教人。一言以蔽之。曰懼而已矣。百物不廢。亦不遺㣲小。苟有一物廢。則其大體亦非矣。丁易東象義易之興在文王羑里之時。蓋殷之末

而周之盛德也。而其辭危。夫子殷後。雖美文王之盛德。亦不能不感傷殷之末世也。以其辭危。知其為文王與紂之事也其辭危。如所謂操心








 者爾。無異㫖也。父統子業言彖辭。而爻辭在其中矣下文則皆兼彖之義而言也。俞琰集說易之興也止是故其辭危。紂未無道。文王未囚易

 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耳。未有辭也。殷德既衰。周德既盛。易道遂興。故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以世言

 故先殷而後周。以德言。故先文王而後紂。文王遭羑里之難。其心危而不安。故其辭亦危而不安。辭。謂彖辭爻辭。彖辭凡六十四。爻辭凡三百八十

 四。皆文王之辭也。或謂文王止作彖辭。不作爻辭謬矣。今以彖辭而觀之未見其所謂危辭也。其危辭則於爻辭見之。謂爻辭非文王之辭可乎。占

 法不變者斷以彖。變者斷以爻。謂文王不作爻辭。不知占法者之妄論雲爾。李隆山李西溪辨之甚明。茲不復贅。危者使平止此之謂易之道也

 乾之九三重剛而不中。而以驚。易自處。則曰厲無咎者。危懼而使之平安也。如豫之初六陰柔處下。而以逸豫自鳴。則曰鳴豫凶者。慢。易而使之傾

 覆也。易道雖甚大。取喻則甚詳。而百物不廢。其要不過使人知懼。欲其㥀終如始而無咎焉耳。此之謂易之道。而聖人作易之本意也。百物不廢。加

 否之苞桑。坎之叢棘。大過之枯楊。困之蒺藜葛藟。蓋取諸草木。井之鮒。漸之鴻中孚之豚魚。晉之鼫鼠。坤之馬。離之牛。蓋取諸蟲魚為獸。民

 背。咸之頰舌。噬嗑之耳鼻。明夷之心腹。蓋取諸身。坤之囊。訟之帶鼎之震之匕。坎之樽簋。井之瓶瓮。旅之斧。解之矢。異之床。渙之機。大有之大

 既濟之紼。蓋取諸車服器用。它如泥沙龜具膏血酒食。丘園陵廟之類。可以為吉凶得失之象者。即取以言之。是為百物不廢也。右第十一

 言文王所以作彖辭爻辭之本意。李簡學易記易之興也止此之謂易之道也。文王當紂之世。蒙大難而演易。是故其辭多危懼也。後世得其辭危者

 方困於險。使知處之之道。垣然而和平。易者方紐於安。使危懼知戒而不敢肆。其道甚大。天地之間無不備。是以天下無廢物。懼人以終始使人㥀

 終如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其大要使人無咎而已。此所謂易之道也。取白雲李恕易訓易之興也。其當有商哀末之世。周德方盛之時邪。其

 紂方昏亂。而文王內文明外柔順以蒙大難之事邪是故易辭多以危懼示人。使人知所畏避。危懼者能使安平。慢。易者能使傾覆。易道甚大。萬物

 之理無所不具。皆包括其中而不廢墜。以危懼之意戒其始。以危懼之意謹其終。其要欲人歸於無咎而已。此之謂易之道也。胡震衍義文王幽於

 羑里而演易。以其有憂患也。是故多危懼之辭。以其辭觀之。危懼者使得平安。慢易者使之傾覆。比辭之所以垂切戒也。其道甚大則語大而

下莫能載焉。百物不廢。則詔小而天下莫能破焉。此易辭之兼小大也以終始之。而歸於無失道之咎。此則易辭之關要也。易之為道如此而。

聖人於此多言危懼之意。非謂使人畏縮警惶也。欲天下持敬以為一心之主宰。以為萬事之本根也。中庸所謂戒謹其不覩。恐懼其不聞。與夫謹

獨者此也。胡一桂纂註徐氏曰。知易之道而有所恐懼可使安平也。不由其道而有所慢。易。必至傾覆也。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然非有使之也

天之生物。必因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亦自然之理也。趙珪夫子謂易之興也。當殷末世周盛德之時。文王與紂之事邪。其易之辭

危。言危而憂懼者。則使知有平安之理。易而怠慢者。則使知有傾覆之其道甚廣大。百事物皆不廢遺。恐懼以事之終始。其要在知來補過。期

無咎。此謂易之道。不過如此也。胡炳文通文王以憂患之心作易。故其辭危。危懼故安平。慢。易故傾覆。易之道雖廣大悉備。不過使人懼以終始而

已。懼以始者易。懼以終而猶始者難。乾第一卦而曰君子終日乾乾。夕若厲無咎。此懼以終始其要無咎之說也。董真卿會通雙湖先生曰。夫

原易之作。明指伏犧。原易之興明指文王。曰畫卦因重。辭危。可謂萬世之日月。獨少一言以及周公之爻。卒不免後世紛紛之疑難。惜哉所引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