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千五百十二 永樂大典
卷之七千五百一十三
卷之七千五百十四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一十三 十八陽

鉅橋倉西漢書張良傳周武王發鉅橋之粟服䖍曰鉅橋倉名。在今廣平郡曲周縣均輸倉

書君均東倉春申君造門一里八步。又曰吳兩倉春申君所造。名均輸督道倉史記宣曲任氏之先爲督道倉吏秦之敗

也。豪傑皆爭取金玊。而任氏獨窖倉粟。及楚漢交兵。民不得田。而豪傑金玊。盡歸任氏。敖倉河南志鄭州河陰縣敖倉故地距今

縣治西北一十二里。殷仲丁遷囂即此地。詩車攻篇搏獸於敖。春秋𣈆師救鄭在敖鄗之間。至秦始築倉於其上。故敖倉之名漢髙祖亦因敖倉粟

築甬道。以饋軍食於滎陽至今名倉頭雲淮南鴻烈解說林訓近敖倉者不爲之多飯。臨江河者。不爲之多飲。其滿腹而已。敖倉古常滿倉在滎陽

北。劉向新序酈食其說漢王。臣聞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爲天。而民以食爲天。夫敖倉天下轉輸乆矣。臣

聞其下乃有蔵粟甚多。楚人㧞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謫過卒分守成皐。此乃天所以資漢。願陛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㨿敖倉之粟。塞成

皐之險。杜太行之路。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漢王曰善。乃從其計畫。復守敖倉卒糧食不盡。以擒項氏。西

漢書惠帝紀。起長安西市修敖倉功臣表。程黑撃項羽敖倉下。周昌以內史堅守敖倉。郭蒙。以都尉堅守敖倉。西漢書列。傳。周勃攻曲遇。還守敖倉。

灌嬰南送漢王還至敖倉翼奉願徙於成周南北千里以爲關。而入敖倉。東書書安帝紀調濱水縣榖輸敖倉。注詩曰簿狩於敖。即此地。秦於此築太

倉蓋延傳遣。將南撃敖倉。唐會要咸通元年。閏九月六日。置河陽倉。隷司農寺三年六月十七日。於洛州栢崖置敖倉。容二十萬石。至開元十年。九

月十一日廢續通鑑長編仁宗紀。慶曆四年。范仲淹上策言緣大河州軍起敖倉。支河南民稅。及漕江浙粟。實屯近邉兵馬每三𡻕一代。亦是以寬

河朔乏困之民嘉禾倉三輔故事漢大將軍周亞夫軍於細柳。今石徼是也。石徼西有細柳倉。城東嘉禾倉。

柳倉三輔黃圖雲細柳倉。在長安西渭水北。石徼西有細柳倉。或雲。在西安府咸陽縣。西南三十里。漢舊倉也。文帝後六年。周亞夫爲屯將

軍次細柳服䖍曰本長安西北如淳曰。長安細柳倉在渭比近石徼張楫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海陵倉

太平寰宇記在㤗州海陵縣。即漢吳王濞之倉也。枚乗上書曰。轉粟西卿。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謂海渚之陵。因以爲倉。今已湮滅。今海陵縣官

置鹽監。一𡻕煑鹽六十萬石而楚州鹽城。浙西嘉興臨平兩監所出次焉計每𡻕天下所收鹽利當租賦三分之一。晉灼曰海陵海中山爲倉也

長安倉西漢書宣帝紀。本始四年。詔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書入榖輸長安倉。甘泉倉

志太倉。甘泉倉。西漢書張敞傳。敞爲甘泉倉長白帝倉公孫述傳八年帝使諸將攻隗囂述遣李育將萬人救囂囂敗並沒

其軍。蜀地聞之恐動述懼欲安衆心成都郭外有秦時舊倉述改名白帝倉自王葬以來𡮢空述即詐使人言白帝倉出榖如山陵。百姓空市里徃觀

之述乃大會群臣問曰白帝倉竟出榖乎。皆對言無述日訛言不可信。道隗王破者。復如此也。羊腸倉東漢書鄧訓傳永平

中。理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郡元水經注云汾陽故城積粟所在謂之羊腸倉本𣈆陽西北石隡榮委若羊腸爲故以爲名今嵐州界羊腸阪

是也晏元獻公類要河東路大通監後魏所立。隋煬帝大業四年絰此幸汾陽改石深谷嶺。俗雲魏太祖武避暑之所。地理志雲上黨壺關。亦有

羊腸坂不謂此也龍首倉建康志按隋食貨志京都有龍首倉即石頭津倉也。臺城內倉。常平倉東官倉所貯不過五十

{{雙行註文|萬。石頭倉建康志在石頭城內吳置晉曰常平倉南朝因之。唐武後徙縣倉以實石頭神龍二年。移倉於冶城。𣈆火庾翼

傳雲徃來偷石頭倉木一百萬石皆是豪將軰而直打殺倉督監以寬責咸和二年蘇峻逼遷天子於石頭以倉屋爲官梁侯景破臺城食石頭常

平倉既盡便掠居人爾後米一石七八萬錢。人相食。通典雲𣈆曰常平倉自後無聞。梁亦曰常平倉。不糴糶陳因之古跡編雲。唐武后光宅中徐景

業舉兵。使其徒崔洪渡江修石頭城以拒守敬業平。置為鎮。仍徙縣倉以實之。神龍二年。廢鎮。即移倉於冶城。何遜石頭城。詩曰。萬雉極衿帶。億庾

兼量出。蓋謂此也。古苑倉建康志吳大帝赤烏三年。使御史郄儉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倉城。名運瀆。按寳録宮城即吳

苑城。城內有倉。名曰苑倉。故開此瀆通運於倉所。時人亦呼曰范倉瀆咸和中。修苑城。惟倉不毀。故名太倉。在西華門內。道仝宮城之西北

城倉金陵景定志曰唐武后徙縣倉以實石頭神龍二年移倉扵冶城龍門倉新唐書地里志河東道河

中府龍門縣有龍門倉。開元二年置。𥠖陽倉食貨志隋開皇三年以京師倉廩虛。議備水旱詔於蒲陜等州十三州募運米

丁衛州置𥠖陽倉洛州置河陽倉華州置廣通倉唐書任環傳至龍門見髙祖曰。據永豐積粟雖未得京師關中已定矣留戍永豐倉。

敖倉合肥新志在合肥縣界城樓西北五十里舊經雲。隋開皇五年在廬壽州界置鎮敖倉資治通鑑隋紀徐世勣言於李宻曰天

下大亂本爲饑饉。今更得𥠖陽倉大事濟矣。宻遣世勣帥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濟河會元寳蔵郝孝得李文相及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君德

兵襲破𥠖陽倉據之開倉恣民就食浹旬間得勝兵二十餘萬洛{{雙行註文| 口{{雙行註文| 倉資治通鑑隋煬帝紀。大業二年置洛口倉於鞏東南

原上。築倉城周回二十餘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還置監官並鎮兵千人。至十年。諸郡送租滿二千七百餘窖隋未李宻自頴川率群盜十餘

萬襲據洛倉中。後爲王世口。因據鞏縣仍築城斷洛川巳南比山周回三十里七營其中後為王世充所破。按九域志。洛口倉本鞏縣。對仁軌河洛行平記一曰

亂石倉 回洛倉資治通鑑隋煬帝紀大業二年。置回洛倉於洛陽北七里。倉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新唐書李宻傳。長

白山賊孟讓。以所部歸宻以裴仁基爲上柱國與讓率兵二萬襲回洛倉守之入都城掠居人。火天津橋。隋出軍乗之。仁基等敗。還保鞏。

興洛倉新唐書李宻傳李宻說翟讓曰。今羣豪競興。公宜先天下攘除群凶寧常剽奪草間求活哉若直取興洛倉發粟以

賑窮乏。百萬之衆。一朝可附霸王之業成矣讓曰僕起畆隴志不及此須君得倉更議之。二月宻以千人出陽城北。逾方山。自羅口㧞興洛倉據之

獲縣長柴孝和。開倉賑食。衆襁屬至數十萬。河陽倉宋會要咸亨元年。置河陽倉。隷司農寺。開元十年。廢河陽等倉。

渭橋倉宋會要咸亨三年。關中饑監察御史王師順。運晉降之粟於河渭之間。增置渭橋倉。柏崖倉

資治通鑑唐元和十年冬十月庚戌東都奏盜焚柏崖倉。宋白曰河清縣有相崖城侯景所築在河清縣西宋會要咸亨三年。於洛州柏崖置敖倉。

大雲倉新唐書本紀。僖宗乾符六年正月。淮南將張潾及黃巢。戰於大雲倉。敗之。都梁山倉

唐沈下賢集淮南都梁山倉記 汴水別河而東合於淮淮水東米帛之輸關中者也。由此會入其所交販徃來大賈豪啇故物多遊利𥂁鐵之臣

亦署致其間因擇官分曹以榷庶貨而部貢之吏。盡令鹽鐵諸官校遣之疾徐用賞罰。大梁彭城控兩河。皆屯兵居卒食出官田而畎畆頗夾河。與

之俱東仰澤河流言其水溫而泥多。肥比涇水。四月農事作則爭為之派決而就所事視其源緜緜不能通槁葉矣。天子以為兩地兵食所急不甚

阻其欲舟艫曝滯。相望其間𡻕以為常而木文多敗裂。自四月至七月舟傭食盡不得前元和九年隴西李稼為鹽鐵官掌淮口院病其涸滯思欲

以為救而乃與楊子留使議之日自閩越已西百郡所貢輳挽皆出是以炎天累月之乆滯於咫尺之地篙工諸傭盡其所儲不能賑十年之食只

益姧偷耳。幾或有終𡻕而不得返其家者今誠得十敖之倉列於所便以造出入。計無憂也正月河氷始津盡發所蓄而西六月之前虛廩以待

東之至者矣。如此。則役者逸而弊何從生哉議定即以狀白得遂其便於是稼度泗上卑濕無堪地遂剏庾於淮南都梁山十二年詔以誅蔡之師

食窘促令鹽鐵所輓。皆趨郾城下是時下淮南倉發春吏計春其工人曰春材必轢若榆吏欲令就山林剪市之稼曰天火方焚曰將燋萬家。當頃

刻之間雖得弊穢之器奮濁污之波百夫汲而揚之立足滅患如曰不然我欲利其器待我柘桂之杓致滂沲之流操以救之彼言而後謀則然厭

尚不可望而況全者今縣軍十萬旦暮不賑其為急也間不容釐今待汝訪山求材然後用何異乎柘杓滂流之語耶其倉材剪之餘大可以為臼

小可以為杵長可以為杵之梁薄可以為䏶摳夾峙促命裁之即曰而舂成百具其餘米與吏分辨之先以家奴就役次及群吏各有差所舂凡二

十八萬石不涉句俱得浮淮而西矣十三年夏泗水大災淮溢壞城邑民人逃水西崗。夜多相掠奪更驚恐號呼而𥂁鐵貨帛十餘萬乃囊之於布

緘用吏名載與渡貨帛無遺尺乃內倉中不能盈一敖其餘皆蔭仕家之急時余過泗上得其事故與悉論善濟之方而著之以明其續

蜀倉句容志縣舊志曰唐世置𥂁鐵轉運司。在揚州宋都大發運使在真州富人倉隋書食貨志北

齊時武成河清三年定諸州郡皆別置富人倉初定之日。准所領中下戶口數得攴一年之糧逐當州榖價賤時斟量割當年義租充入榖貴下價

糶之賤則還用所糶之物。依價糴貯北齊通典河清中令諸州郡皆別置富人倉每人出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墾租送臺義租送郡以備水旱

惠民倉宋史本紀大宗端拱五年令諸州置惠民倉如榖稍貴即減價糶與貧民。不過一斛真宗咸平二年令福建諸路置

惠民倉宋會要真宗淳化五年十月。令諸州惠民倉故榖遇糴稍貴即減價糶與貧民人。不過一斛 咸平二年十月庫部員外郎成肅請於福建

路置惠民倉。從之 先是三司言福建不須置倉肅以逺俗。尤宜存恤。故有是詔是月𠡠先詔諸州惠民倉如在市斛斗價髙人戶闕食速具聞奏

當差官徃彼減價出糶深慮申奏遲延自今止委知州通判幕職官吏互監開倉比市價減錢零紐出糶。 咸平二年十月十七日詔令諸路轉運

司管內有惠民倉處置豐熟則增價以糴歉則減直而出之泣蘄。録惠民倉。太守李誠之所創糴米三萬石當時議者曰此倉不可創恐為後人塵

腐之累而太守確意為之今𡻕增一萬石以為後人補𧇊之助及蘄一破。應干庫宇。不留片瓦惟此倉獨存目今飢民流歸者頼此存米故得不死

以此見憂國念民身歿之後人被其澤如此宋真西山集蘄州惠。民倉記嘉定某平某月金華李公守蘄始至曰城郭完乎有司以圮告則命繕

而新之凢若千丈尺又曰城完矣。兵械具乎有司以乏告則命為某器若干某器若干既又曰吾城堅而械良於守易矣無其人可乎則舉凢兵之

在籍若寓於壄者教之率以法。期年士咸就紀律。公曰可矣猶未也夫守恃士兵恃民民恃食故食民之大命也。邉之首政也。蘄故號沃壤。中興以

未流庸未盡復。荒茀未盡治。𡻕所出不能當中州一大縣而輸於公家者財萬斛焉以廩吾兵且不給。設不幸有旱溢之菑蟲螟之孽其奚以相恤

哉予為二千石於此而奉養嗇於斗食吏非矯也。重民之脂膏不忍褻而用也覬圭勺之贏還以遺吾甿也時會而月計之。泉。之在官者廑有餘𡻕

幸比登粟之在民者亦廑有餘以其餘於官者。易其餘於民者。不幸告儉則以藏之官者復散之民此俻豫之善畫也。迺簡僚吏之材者涖厥事凢

樂售者優其直予之未幾。得粟為萬石者二。扉錢緡若干萬千百有竒築屋若干楹以謹其出納命之曰惠民倉著公志也夫民食足然後有固心

人心固然後可冀以死守昔者孟子談王道於戰國皆是物也彼爭地爭城之將縱橫馳說之士未有不哂其迂。卒之莫或能易者蓋民弗自安而欲

與俱危不䘏其生而欲責之死無是道也。公之學醇以深其氣剛以大蓋淵源乎孟氏者。故其治邉之政大抵以保民為本是倉特其一爾始倉之

成公既以告於朝。下部使者核其實。又書來命某識之其欲以諗後人俾勿廢乎予謂使繼至者有公之心雖母識焉可也不然則金版玊書猶弗

足紀。恃此以存難哉。雖然仁。人心也。人心不可泯。則是倉不可廢。姑識之。庶異時有考雲公名某。字茂欽。十三年夏五月辛卯朝散大夫集英殿修

撰。權發遣隆興府主管江南西路安撫司公事馬 步軍都總管。眞某記。又勸立義廩文雲太守到任以來。無一念不在斯民。近因禱雨思所以為

邦人乆逺之計。在城則置惠民倉。儲米數萬石𡻕𡻕糶 又李正節墓表雲。初公為惠民倉。囑某書其事於石。變亂之餘。公私廬舍俱蕩滅。而此倉

巋然獨存。遺民未歸。頼以有濟公雖死。其惠猶足以救飢殍活生靈。可不謂仁矣乎。戊辰修史傳真德秀知潭州安撫湖南罷榷酤除斛面申免和

糴。以甦其民民艱食。既極力贍之。復立惠民倉五萬石使𡻕出糶又易榖九萬五千石。分十二縣置社倉。以徧及鄉落。他若立慈㓜倉。立義阡。惠政

畢舉。真西山集奏置惠民倉狀臣猥以踈庸叨蒙推擇假守湘土。深惟委寄之重。朝夕疚心。苟可以惠養民生。培固邦本者。不敢不用其至。惟是民

食一事。最關休戚。臣在官二年。春夏之間郡 城居民率苦貴糴蓋其生齒阜藩。土産有限。全仰客米以濟其乏。若鄰路與上江𡻕豐榖賤。轉販者多。

僅免闕食。一或不然則市直驟增。貧民下戶立見狼狽。常平義倉之儲。本自無幾。加以法禁嚴重非饑荒已甚之𡻕不敢輙請發糶。故二年之間。雖

苦貴糶臣皆那融借撥別色米斛以糶。而不敢遽 發常平。至今夏米價益翔借撥之米不足以繼。然復洊申常平司。得米五萬石賑糶。一城生齒頼

以全活。而分家之積。則已𡸁罄矣。今𡻕一旱。所傷甚多。來春以後民食必乏。倘不癸為備豫之計。惟盻盻焉須客販之至。一或不繼其將奈何。竊見

國朝張詠。淳化中守成都。以蜀地素狹生齒寔蕃。稍遇水旱。民必艱食。時米一升。直錢三十六乃按諸邑田稅如其價。𡻕折米六萬石。至春籍城中

細民計口給劵。俾輸元估糴之。奏為定製其後 百餘年間。雖時有災饉米甚貴而民無菜色。臣之於脈無能為役然心竊慕之考之吏牘。本州秋稅

米內有所謂折粳者本正苗之數。其後折錢以充 郡用前後守臣或遇關米支遣則令仍輸本色臣今措置。自令𡻕為始將上項折粳。令人戶輸納

本色。更不折錢。以嘉定十六年納到數。目計 之。合正與耗為米五萬餘石別敖盛貯。名曰惠民倉。𡻕𡻕賑糶其規模大畧。悉仿張詠之法庶幾城市

細民。自此永無艱食之虞而因養寓教又於風化 不為無補所有張詠舊法。與臣今來區處事宜。不敢上溷天聴。已具申朝。省外。竊惟古今良法。未

有百年而無弊者。惟詠賑糶一事自淳化至宣和 。百有三十餘年。蜀民被惠如一日。不惟詠之區畫有方亦由繼其後者更相維持。小有弊病。隨即

捄藥雖有異議。不為動揺。而朝廷又為著之。令申前後議。臣復主張而申明之。以故行之愈乆。其利愈慱。臣今欲望聖慈將臣奏申事宜特降𠡠㫖。

行下本州。永永遵守。使潭人世世蒙被聖朝子育之恩。實一方大幸。謹録奏聞。伏候𠡠㫖。復批二仲選戶部勘當限五日甲尚書省右本部契勘。令

都省批下湖南真安撫奏今措置將本州秋稅木內折粳者自今𡻕為始。令人戶輸納本色。更不折錢以嘉定十六年納到數日計之。合正與耗為米

五萬餘石。別放盛貯。名曰惠民倉。𡻕𡻕服糶。永無艱食之虞。送部勘當事理。本部照得。今詳潭州真安撫所中。以本州折便並納本色米。置惠民倉

如張忠定公知益州日故事。必帥守能節用受人。而不較折粳以為郡計之利。乃能相繼。経乆之良法矣。意俾百姓𡻕受平糶之惠。又可保全常平

義倉水平之備。今勘當欲懷今秋指揮下日。行下本州。依應中取朝廷指揮伏快指揮右劄付潭州。從戶部勘當到事理施行。准此。寳慶元年。正月

二十五日。長沙縣淥江志惠民倉。義倉附。昨安撫真侍郎為惠民倉以糶於城。為杜倉以貸於郊。大參曾公繼之。守而不易。會移鎮南昌捐十萬一

千九百劵。分於外十邑以備賑糶。吾邑得一萬二千劵為糴。本公奏請視常平為定令。令丞以主管惠民倉。繫䘖任滿稽存否以為功過。常平使者

察焉其義倉一項係本縣賣丞節郎吉身錢一年。計劵三千三百五十貫。道為糴本。糶亦如惠民之法。法時其糴以備糶。糶已復糴。循環無窮。皆為

邑市小民計。稅家亦助糴本。遂免縣門賑糶搫運之勞。在郊既有榖可貸。而稅戶又分場認糶。俾鄉邑之民俱有所恃。不至艱糴。真曾二公之惠。慱

而永矣然官吏之侵移借兊。與夫遇𡻕歉。糴艱而價貴。迨糶廣而價平。則本錢有𧇊漕使李公少卿憂之。跋於惠民倉記之下。且欲通變無弊。每𡻕

歛散之際。謹察而周視之。行敷抑。加斛靣。取糜費。則糴時察之。減戶口。削升合苛限隔。則糶時察之。至於入以儲積而耗。出以優饒而折。糴價增糶

價減。因是而本錢有𧇊。少卿慮之尤詳繼而大帥余公。輟五十萬劵創惠民倉新庫所得利息。專以防外十縣𧇊折。仁人之慮逺如此。今名存實亡。

士友屢有請於倉臺。而竟不能復。徒使稅家𡻕苦於縣糶。舉行不。間於豐年。加以姦胥視為竒貨賣弄百端。生理優裕者。每夤緣而多糴。困窮當賑

者。多沮格不得糴富不能安。貧不能恤。革而正之。不無望於賢令尹雲。攸縣志惠民倉紹定戊子。大參曹公從龍帥潭日置惠民倉。其後糴本𨽻督

府。淳祐乙巳。大使別公之傑照元額發下見錢二千一百七十貫。十七界官會八千九百貫。道仍舊樁管在倉。各熟收糴以濟春夏發糶。官吏奉行

唯謹本縣又有續惠倉乃嘉熈庚子趙知縣崇棠撥錢會二千四百貫入寄樁常平庫。以備賑濟之所不及。其來逐年輪縣官催管。長官提督。未十

年名存實廢魏鶴山大全集潭州惠民倉記 嘉定之季年。潭州守臣真德秀言所領州。生齒阜蕃。地力不足以給。率仰榖於啇舟舟至之不時。則上

下狼狽雖有常平義倉之蓄而令非凶𡻕母發也。顧守地於斯。使民盻盻然無以榖其腹。教惡乎施。臣竊見淳化中張詠守成都。以市直凖田稅使

民𡻕輸米於官。明年春籍城中之民糶以元直。其後王曉韓億父子文彥慱胡宗愈諸賢。又相與修其法而守之。至於今不能易臣𡮢𦕝諸故府。有秋

稅米合正耗凢五萬餘石。石出泉四千二百以給郡用。臣請得如成都故事。斷自嘉定十六年。使民輸米貯之別倉。榜曰惠民。蠲槩量之贏。罷轉輸

之費較以輸泉輊重略等於公家既無損。而糶之日自二月訖七月止新陳未接民苦貴糴。而計口給劵。視時直加損焉則於一城生聚為利甚慱

況又什其民以相保受。有麗於罰。則毀劵住糴保受者同之。蓋非特以榖之也。又將使休戚察其竒邪而教寓焉。既又䟽其事以上於尚書。而以時屬

記於某。曰是職分當然。母庸書。然吾患來者之不吾悉而莫我繼也某慨然曰。公無患焉。仁義之心。豈獨賢者有之而他人不然也。在易之臨。澤上

有地其象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夫地臨澤上。切近而相滋君子臨民之象也。君子之於民類也而出乎類以長之。苟是心之常存則爾

過子責爾痾子恫其欲教訓而容保之也亹亹乎洋洋乎。有自不可已者吾將見是法之行人。心所同有推行而無沮撓有變通而無改更也。又將

見仁遜之興爭訟之息。自是法始民惟恐法之不乆也而誰以易之。或者不過曰郡少府之仰給於泉。其來已乆。不知以粟易泉固無乏於供也輸

泉始冬而盡春夏粟之期會亦莫不然。其或糶未竟而去官則粟亦然也。古人論事。惟義之是否而利害所不可計。今姑以利害計之則亦見其為

利爾僕蜀人也。𡮢仕於成都。於忠定之法。蓋身履目撃之閲䙫二百。莫之有改。則以考諸義而葉雖千載一心也。公何患焉公名某字希元建安人。

以正學直道歷中外幾二十年。其守潭也。崇社修學復稅酒興社倉。營義冢。行和糴米。建賑惠局凢以利民者。無不為也敢併記之以榖來者 又

潭州外十縣惠民倉記 建安真公德秀守潭日𡮢為惠民倉以糶於國人為社倉以貸於郊人。人懷其德厥三年。溫陵曹公為守守之弗夫尚慮

外邑市民。𡻕當春夏之交常苦貴糴脫小不登將無所於訴蓋公居郡以來貢賦之彝式邦國之絰用毫髮無所損益惟不急之役無名之餽是省

是去僅一年有半視元授之數既增。會移鎮豫章乃出幣餘酌縣之大小。戶之多寡而平頒之。屬令丞時其糴以備賑糶糶以復糴糴已復糶循環

無窮自長沙善化外為縣十為緍十萬一千九百。又慮奉行不恪表於朝請視常平定為令。令丞去官郡稽其存否為功過。且俾常平使者察焉。而

移書某曰。昔者希元之請。子為記之。今不書。無以榖來者。余輾然喜曰。余𡮢語希元子無患焉。仁義之心。人皆有之。吾將見是法也有推行而無沮

撓有變通而無廢易也今希元之去未乆而公以郡少府餘財修其法之未備吾言顧不信乎古者量地而居民。計口而受田任土而制貢賦。視年

而為國用是故民有餘粟國有餘蓄樂𡻕飽而凶年免其有老孤艱阸則委積以待之。凶厄䘮夭餘法用以給之瘖聾斷廢各以其器食之。盈宇宙

問相保相助。有節有授無尺地一民不相屬焉此天牧之職分所以厚同體而共明命也。乃自世降俗薄上失其為主之道不井田不封建。民散而

無所繫六経之書僅為記覧詞辯之資而鮮有以施諸政富連阡陌貧厭糟糠。固其勢然也而為民父母者初無保息富教之誠心聴其仁鄙夭壽

貧富強弱而莫之戚忻也。甚則伺間索瑕䧟之罪而襲奪之。千數百年。寧無稍知職分者斟酌損益。如常平社倉之等猶可以補王政之闕然非視

為具文相承則移給他用其謹修而固守之者蓋鮮。況能清心約已。開無窮之惠於期𡻕之餘者乎故於公之請也樂聞而喜書之有不暇辭。公名

從龍。今為資政殿學士。光祿大夫方固辭豫章之命未得請雲楊弘道小亨集洧川縣惠民倉題名記。 洧水經宋樓鎮東北一百五十里達於汴

會於蔡閘。而漕之便於陸運於貞祐二年秋築惠民倉於鎮東洧水之陽至興定二年。以宋樓鎮為洧川縣。置倉故也。倉之貯輸。𡻕無慮數十萬斛

設官求稱其事。有監有同。又有監支納以總之。二稅時至。中外覬覦榖之精粗槩之髙低。力役嘈雜。朱墨分委。申牒徃復。啓閉封識。故一事不勤。則

一弊生焉若此而能使農民樂輸。兵士得食堅好在人消覬覦之心在已免於罪戾非廉幹善心計者疇克舉其職。革其弊乎 正大八年六月。監

支納王君代至。因自謂曰。創河倉迄於今殆將二紀。居是職者既多。善於其職者可法。不善於其職者可戒竟無一人而為録之何哉慮乆而逸其名

氏。乃刻石以遺後人延平志峽陽惠民倉。董守洪以其地狹田少。細民多私販每遇小歉。即有指廩之意。端平乙未。特剏此倉。每就順昌糴米二十

石儲之。規式如均濟倉委趙推彥居掌之峽陽之民皷舞拜賜生為立祠。范。主簿有記。新定續志桐廬惠民倉。在常平倉後山下為小棲以居。掌鍵

者知縣趙汝漟建糴。有餘。賑不足。邑人便之。今惟倉存南昌府志惠民倉舊無今在惠民門裏。紹興二十年。張帥澄建。受納苗米。與大寧倉同俗曰

南倉雲。司農倉宋會要置司農倉二十有五。隷司農寺。掌九榖廩藏之事。以給官吏軍兵祿食之用凡綱運受納及封樁

攴用。月具數以報司農。舉子倉宋朱晦庵集答趙帥論舉子倉事庚戌次月初十日請米不得折攴價錢。 元立約束逐

月三次攴米。使生子之家。不過一旬。便得接濟。極為利便。但攴米官獨員自攴。或不得人則徇私作過。無所不有至有將私家所收輕禾泛榖。重行

估折者亦有。將所攴官米。凖還本家私債者。似此之弊。不一而足。不但折攴價錢而已。故中間甚不得已。而改為三月一攴之法。雖期日稍逺。然卻

得關會諸都附籍。鄉官同在一處。不容大叚作弊。鄉人雖是得米稍遲。卻無邀阻乞覔之患。亦頗安之。今欲一月一攴誠為中制然若不關集諸附

籍官則獨支之弊復如前日若欲盡行關集。則一月一來其稍逺者不無厭倦。攴支米官又利其不來決不便行申舉。因循視效必致無肯未者而獨

攴之弊又如故矣。反復思之。只有一說。雖或未能盡革舊弊。然亦勝於不行欲乞更於所示事目本文次月初十日請米一石之下注云仍舊關集

諸附籍鄉官。各將本籍前去參驗。方得支給注正此仍於後項立法支米以恤其私。見第三項則或可以責其必來而免致復有獨攴之弊如其不

然雖欲多設關防。曲行小惠。徒為文具。終有損而無益也 佃戶人戶欠米未有約束舉子根本。全仰諸莊佃戶送納租課。諸都人戶回納息米。

今佃戶多是豪猾士人。仕宦子弟力能把持公私。徃徃拖延不納。至有及來年夏秋而無敢催督之者請米人戶。間有形勢之家。詭名冒請。一家至

有百十石。鄉官明知其然。而牽於人情。不能峻拒。亦有慕其權勢而因以為納交求媚之計者。亦有畏其把持嘲誚而姑為避禍苟免之計者。及至

冬月回納之時。又皆公然拖欠鄉官無如之何縣官亦復畏憚不肯留意催促。遂有經隔年𡻕終不送納者。麻沙常平社倉曾被一新登第人詭名

借去一百餘石。次年適值大赦遂計會倉司人吏。直行蠲放。緣此鄉俗視俲全無忌憚。視此官米。便同已物。𡻕乆月深。其弊愈甚。若不早加覺察。將

欠多人追赴使司勘斷監納佃戶。即令召人剗佃則數年之後。根本蹷㧞鄉官徒守空倉。舉子之家。無復得米之望矣諸縣措置官下書手月支

米五斗。 如此則措置官似亦當有月給兼第一項所陳利害。欲乞並就此條立法若雲諸縣措置官月支供給錢若千折米若干逐官下置書手

一名月支米五斗支米附籍。鄕官逐月每人支米若干。以充茶湯飲食童僕徃來之費此數未敢擬定。更乞詳酌稍優為善。延平志舉子倉 生子

不舉。貧不獲已也。福建貧乏之家生子者。賜以常平錢一千。米一石此乾道五年指揮也繼而朱文公申請於朝。趙帥中定公推廣其意。括絶沒之

田産召佃輸租仍撥糴本。置舉子倉主之。鄉官給貸收息以司出納縣掌之丞。郡轄之倅而隷之帥倉兩臺意非不羙然𡻕乆弊生鄕官非人與吏

為姦冒佃隠輸虛攴詭貸色色有之民始有不沾實惠者矣今五邑有倉。管催有額。為民父母者苟能重元元之命推糼糼之心革其弊而增益之。

庶不負聖朝好生之意雲葉守筠趙守崇祉劉守允濟傅守康各申奏置舉子倉事劎浦縣目今管催米八百四十六石八升元置七倉今存者四

崇勝開平報國慈恩委寺僧掌之 尤溪縣目今管催米三百八十石八斗又占榖五十二石折納粳米二十石八年元置八倉今存者五。水興保

安福壽同興報恩以寺僧掌之。 順昌縣丞目今管催米三十三石三斗三升租錢二十八貫八百四十九文省 沙縣丞目今管催米一百五十

九石三斗八升。租錢三貫三百八十文省。將樂縣目今管催米三十二石七斗五升租錢三貫文 提舉司舉子社倉米簿藉數目在諸縣丞㕔

安撫司義荘租課錢米薄藉數目在諸縣丞㕔桂陽志舉子倉。先是民俗有不舉子嘉定五年。趙知軍崇度始為措畫富者勸以義。貧者給以食。

請於提舉司在城每𡻕支撥常平米二百石。兩邑各撥百石。其鄕都並於戶絶冐占等田撥充舉子田鄕各置倉。軍委司法。縣委丞簿充提督官軍

請寄居一員每鄕請誠慤慈良寄居。或士子一員。充收攴官軍。今本學保明士兩員。每都請謹審不欺士人兩員。充附藉官。婦人有孕五月。供報附

藉官。至生子一日。赴收支官請米七斗。周𡻕再支三斗。兵藉半之。軍據提督官月中。半年類聚中提舉司。趙知軍有條約五篤。吳之業贖。建安志崇

安縣舉子八倉並紹熈二年以後創置。東隅五夫。 東南隅黃亭。南隅沖右觀 西南隅新村石堂院。 西隅大安嶺。 西北隅光化院。 北隅具屯

報恩院。南北隅回向院。 政和縣。 舉子倉十一所 坊郭一所。 龜巖院政和里四所 三峯院。 定峯院。 關隷鎮。 資福院。 東平里二所。報

恩院。 龍山院。 東瞿里二所。 石龍院。 報恩院感化里一所。 廷福院。 長城裡一所。 花林院。 建陽縣舉子倉一十所。 三桂里景福院

崇樂里文殊院。 崇太里後山院。 永忠里中興院。 唐石里龍歸院。以上係舊倉。 招賢里羅漢院。 崇政里觀音院。 北樂里福田院。

建陽里太平院。 崇陽東田裡護禮院。 以上係續置倉。 浦城縣。 舉子十二倉。 縣郭倉。 郊陽里。 宗叔院。 髙泉里千山院。 舡山里安

國院。 安樂里構木鋪。 忠信里靈巖院。 仁和里寳應院。 清湖裡禪寂院。 通德里松林院。 載初里西瞿院 清湖裡翠巖院。 遷陽鎮永

利倉。 甌寧縣舉子倉二十有六。內東瑞相。歸林。關化係舊倉廣福。報聖。真淨靈峯西曆襌林。郭巖福慶大照院。十四倉。係續置。崇安里寳光縣

東瑞相院歸林院 禾供里報國院。清涼院。廣福院。 西鄕里西林院。開化縣。 梓溪里香山院甘洋院。 禾義里貞浄院。光山院。 豐樂里西峯

院。靈峯院。 禾吉里報聖院。梁源院 慈惠里慈雲院。西曆院。 吉陽里禪林院。文殊院 梅岐里馮巖院。郭巖院。 麻溪里報恩院。 福慶院。 髙

陽里真珠院大照院。臨汀志舉子倉舊有五所。係紹興五年准朝㫖。以建劎汀邵四州。細民生子多不舉。於逐州縣鄕村置舉子倉。遇民戶生産。人

給米一石。本縣置於歸仁館何田市成功下古城團等處約貯米共計二百石後官靳而不發。既發又責償於耆長。反為民害。後經紹定𡨥並廢。

清流縣舉子倉四所。元在縣巿明溪寨石洞寨羅村團等處。今廢上杭州舉子倉四所。元在縣門東鰲砂團興化勝運鄕等處今並廢。 延平縣

舉子倉舊在常平倉側今移禪果寺法堂西偏。連城縣舉子倉二所。元在縣巿河元呂溪墟等處。今並廢。 汀州府舉子倉六所。元在黃土寨今

名南平建安志社倉舉子倉亦倉也。然非官司所掌其原出於鄕先生及鄕大夫念饑民之亟求一飽。以輕犯刑辟於是與其里人相勉以義協心

出力。買田積榖。遇青黃不接。則計口量借之以賙其急。秋冬之交則歛而償其初之所貸。是曰社倉既有念貧民之迫於寒寠。以弗能字厥子。於是

相與議其賑給之方。全其天倫之愛。始則行於一都。次則推於一鄕。人既便利。迺請有司廣其惠於一路。常平帥司皆樂主之。諸縣遂皆有倉。始立

倉之約。曰社倉一所鄕官一名。主其出納。以九月拘收。五月給借𡻕𡻕如之若舉子倉則有附籍鄕官專主名數。主首僧專司出納。四等以下之家

遇受孕者。自五月至七月來書於籍。至免乳日。人給米一石三斗。其所支米。以帥司義荘及倉司佃戶租課充給非屬鄕官所掌。則間於州縣。而以常

平錢米給之。本府七縣。社倉獨崇安縣分四隅。而以隅官掌其事則保申之法默寓其中。他縣莫能及也。其餘施行有紹熈二年帥司符帖在有司。

今併括諸縣社倉舉子倉之數以附見焉。貢士倉達桂州志貢士有荘。漢續食遺意也。連之為郡。介萬山間。北望神京三千

里而進士無儋石儲者。徃徃預計而不果行。以故進取少而懷居多。非出處不同。其居使之然也。郡侯吳純臣置田峙倉於舊學之左。𡻕儲所入以

資舉送。行有裹囊。士甚德之。教官三山林子升為之記。錢榖出入。司法㕔董之。事乆弊生。胥吏因緣為姦。浸沒其實。釐而正之。存乎人焉。 林子升

記雲。 古之士學且養。𡻕大比則鄕以禮興之。逺則諸侯貢之。故士不以貧賤累出處神守全固。無所沮抑。藹然為多材之世。自舉選廢。諸侯無蔽

賢之罰。下國之士。絶望於王都。漢制令郡守身勸為之。駕與計偕。則縣次給之食。此意猶厚然科目既興。士不暇養而競趨其利。上之人方艱難曲

折以處其多漢之制復不行。貧與逺者病之。凡其地之達者寡。而業不能以自堅。曰士之罪則有辭矣。連號三湘最逺之州。後屬嶺南。川浮陸赴。紆

回演迤重以數十年。緑林薦擾。生理未復。士窘於舂聚。而進取者少。番禺吳公握符來守一日延見逢掖。吏視剌賀謁。公即而問之。對曰某貢士也。其

與貢而未果行也某於某年已行。今免試而不果再也公喟然曰。士幸舉於鄕其不能致者非貧則逺。奈何其貧且逺也昔者吾先子校文於此吾

試邑於此今又此來於諸君能無情乎且興賢舉士吾職也將圖之。屬有愚甿鼓左道以亂俗。執而聞之憲臺當其辜。沒入其産。委所司定估為錢九

十萬。士有臆公之言。遂白以狀。願殺半估得之。𡻕收入為貢士費。公曰。是吾心也。亟上其事於憲。憲使太博潘公韙之下有司行之。公復調度償其

半。而士無費。相攸於類之東創為二倉。命法曹趙汝珻戒其役。甍連宇周。出內有區。𦕝學之儲。面勢惟稱。既訖。工士合而請曰。守惠吾郡。政且成矣。

民猶祠而祝。況蒙其大者乎。將伐石願為諸生記之。子升職佐風教。知顛末甚悉因諗之曰。子知由所以得請乎憲審於州。州復於憲。文移上下。官

有定估。欲以己意奪之事難而勢逆。然士當守之心。守當憲之心。難而。易。逆而順。何也治有本末知所先後者。無齟齬也。又知守所以惠子乎。勸學

廣租教且養也。迺使戰文於京師。不損而家以善其身。不抑而志以生其氣從容掉鞅與上國之士爭𢖍策勳。弗鼓行其又奚辭。雖然。子知德公而

不知報公猶為未知也報者何。思所以為士而已。學問以玊於成。藝術以材諸位。以正主庇民尚仁義之志。以官天地府萬物致功用之極。權輿仕

進有士之責。視施而報豈徒紀於斯文。公名純臣。今官朝奉大夫。以嘉定甲戌二月至連倉之成丙子二月也。郡博士林子升記並書。

民倉松江郡志濟民倉在華亭縣。即今郡治西湖之東北。宋嘉祐八年建。李平作記曰夫事有鉅可遺而微可書者抑有民心其勞。猶

以大為小者。其並見於秀州華亭之縣倉乎。治平三年。五月一日。予艤舟倉下。會老人植杖而言曰。我邑𡻕輸公租一十萬有竒入於州。戶苦之。近

俾就藏僧寺客亭人憂之。借糧貸種數加多。無定計。夙夜警邏。皁勤之素無倉也。其誰敢議其倉者。今倉城之初。築蔬圃。割湖地為敖十八。容受十

二萬。民自號濟民倉實濟而悅之也。翁雲自祖父來。脫五代湯火。沐浴膏澤。拭目觀大平。踰百年為幸。民未識官倉今見之益以幸。翁頃𡮢病河之

氷船阻而寖矣。官督急胥是捽而抶矣。此豈倉之屋。乃民之身矣。倉完身完而已矣。民之心一若是。如何不曰濟之乎。翁且不知知縣誰何。翁聞嘉

祐七年夏迎來次年七月敢議倉請於州。州請於外臺從其議。已而民願助力者。源源不可遏。於是逺致海水。又不半稔而倉立。翁在田中與鄉人

聞則不信。亟闖之。赫哉偉乎其可信之也。迫而察。仰而觀。非人力。神而化之也。翁怪如是。乃詢於衆。衆謂我家既力有餘也。令不吾擾。愷悌之恩也。

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父母有命可違歟倉費大共助之小也。令言重。分任之軽也。費之愈大愈小也。言之愈重愈軽也。恩酣心而勞忘形也。湖

亭蔬圃不利人而害人者也昔諺有之曰。責亭葺而游亭不理而休。責圃滋而育蔬不供而朴。今變害為利。反諺為頌其頌雲倉亦有亭。廨亦有圃。

亭席髙廣。圃茹蕃廡。翁又曰。古聖賢興利在民者以為稱職恥名之常也。後世興作游觀利在己而反名之。是自名其無恥者也。今知縣其如何人

也。然翁聞倉成之日與諸僚吏落之曰。吾不圖為倉而至於斯也慰民心而自謂濟之也已。然則翁知夫知縣之志在柱石朝社。而不在委積禾黍

也宜矣柰何民之言曰。事雖鉅而無益。莫若㣲而有德。㣲猶然。況大者乎。翁亦曰。頌可傳。莫若刻之於石千萬斯年。子盍記之乎。為記之蘇氏李璋

也。為書之監殿丞徐大方也。為立之題之者。主簿方澤縣尉朱德新也。茲二人實佐佑於知縣殿丞𡊮公成倉者也。公名𣈆材字器之。淄人也。是為

{{雙行註文|記順民倉吳郡志順民倉常熟縣倉也。建於治平二年。在縣治之東臨漕渠熈寧元年。郎淑記曰。治平二年。河內向侯作

新倉成。常語予其始終曰。吾至之初見太守永川陳侯席未暖陳侯曰。常熟大縣也。考其民板之數。至四萬戶𡻕輸之粟至八萬石有倉汗庫迫窄。

纔容四分之一。濵江之民逺者百里。水浮陸走。稇載而至倉或既盈則累數多而不得輸於州又病其逺。此一不便。職是𡻕常散蓄於浮屠之居。廊

廡皆滿蓋蔵弗謹塗暨弗完得無有以誨盜哉。此二不便蓋遲君之來也乆矣君亟圖之君退而自惟倉廩蓋今天下郡縣之先務京師兵儲祿廩

之出入一皆仰給於東南茲又為東南之劇𡻕入之粟他郡莫加厚焉吾邑雖不腆其敢後其所先務邪矧其弊又如此之甚宜陳侯有以告吾也

及吾視事之日見吏民問其所疾苦尤為不便者凡幾然而獻計者。又皆不出吾陳侯之議也於是訪縣方北得隙地數十畒營築焉始召民而諭

其所以作之之意民既病此乆矣莫不奔走以聴命咸願治材於家請期日合衆材以成之既而至期倉遂以成予謂二侯皆能以材名於世所至

莫不著見風跡至於興利去害便民皆其所素蓄霈然而有餘夫以霈然有餘之材相與協謀治其因民所欲之役其成也宜其不勞而功多其榜

曰順民蓋得之矣若夫世之從政者利害較然居前畏謗忌讒諰諰然不肯一日出其力則有諉曰愛民斯不逺哉夫愛人莫如古人古之人有為

豈天作而地生斯亦出於民而已耳姑視利害之如何豈顧可為而不為迺曰愛民哉此大不然昔者子産𡮢以其乗輿濟人於溱洧孟子謂之惠

而不知為政凡以此也向侯亦以予言為然因刻之於石俾未者考焉時熈寧元年三月十一日將仕郎前守。沂州臨沂縣縣令郎淑記。

民倉臨川志在行衙右詳見事條富民倉臨江志在興賢坊賑民倉臨江志在

貢院牧民倉端陽志在城北之妙髙坊廣惠倉宋會要嘉祐二年八月丁卯置天下廣惠倉。初

樞宻使韓琦請罷鬻諸路戶絶田募人承佃以夏秋所輸之課給在城老㓜貧乏不能自存者既建倉乃召逐路提點刑獄司專領之𡻕終具所支

納上三司。十萬戶以上留一萬石七萬戶八千石五萬戶六千石三萬戶四千石二萬戶三千石萬戶二千石不滿萬戶一千石。有餘則許鬻之。 四

年二月詔三京諸路州軍。自今年終應戶絶納官田土未賣者。並撥隷廣惠倉。是月詔三司以天下廣惠倉隷司農寺逐州幕官曹官各一員專監

每𡻕十月分差官撿視老㓜貧疾不能自存之人。籍定姓名。自次月一日給米一升。㓜者半之。三日一給至明年二月止。餘即量大小均給之。續通

鑑長編神宗熈寧三年。條例言提舉常平廣惠倉者本職外無得侵預他事以擾民哲宗元祐三年。正月二日。詔復置廣惠倉二月十二日詔給

廣惠倉錢三萬緍及闕額役兵錢糧衣賜募貧民應役以恤之。 寧宗慶元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殿中侍御史楊大灋言乞置廣惠倉。給養老㓜貧

乏不能自存修胎養令賜胎養榖戶部勘當欲下諸路提舉司將住賣沒官田産並戶絶田募人承佃以所收租課照應。乾道五年四月十五日。指揮

今來楊大灋所奏事理行下諸路提舉司相度各除程限十日保明供申朝廷施行從之。嘉定四年正月六日知荊門軍趙善著言本軍處山陸

之中。石田髙仰耕種滅裂。易致旱歉。每遇豐年。客舟誘糴鄉民利於得價絡繹爭趨。不復為日後之慮。不幸而值凶荒客米無復再入境者。流移饑

餓。甘就溝壑逮至舉行捄荒。所謂常平義倉𡻕入無多不了糶濟攴用未免勸分上戶而邉方上戶。各家自無一二年之儲。責認虛數。徒成騷擾。前

政守臣剏建廣惠倉。收到粳米一萬碩。臣今撙節浮費趲積到錢一萬三千貫。並公使庫舊管錢一萬二千貫。與其樁管於公庫充無益之用。孰若

移撥為凶荒邉防之備。共得錢二萬五千貫。以目即時價亦可糶米一萬二千石緣無倉敖盛貯。又慮𡻕乆無新可以易陳。腐壞不便。今於廣惠倉

之側。剏造庫屋五間。名曰廣惠倉。糴本庫專貯此錢就委本軍簽判。同廣惠倉米一處掌管。人吏專庫亦就差常平案合於人主守。專一備水旱邉

防之用。如常平倉支用不足。即賑發廣惠倉。如廣惠倉又不足。即以糴本庫見錢給借民間收糴種糧。更不收分文利息。候將來豐熟還官。上件見

錢並是本軍趲剰得用之錢。即無侵借諸司窠名分文虛樁數目。不許本軍侵移借兌作別色攴遣及他處官司指射借撥從之。十二年九月二十

七日。詔令建寧府將守臣史彌堅議剏廣惠倉見行規摹。及樁留糴本錢五萬貫。一靣接續措畫建置施行。侯畢工日申取朝廷指揮。趙善璙自警

編冬大寒。禁中出錢十萬貫以賜貧民。范祖禹言朝廷自嘉祐已前。諸路皆有廣惠倉以救恤孤貧。京師有東西福田院以收養老㓜廢疾。至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為四院。此乃古之遺法也。然每院止以三百人為額則京師之衆。孤窮者不止千二百人。每遇大冬盛寒。然後降㫖救

恤。則民已凍餒死損者衆矣。臣以宜於四福院增蓋官屋以處貧民。不限人數。委左右廂提舉使臣。預設方畧救濟。不必專散以錢。計其存活死損

以為殿最。其天下廣惠倉。乞更舉行令官吏用心賑恤。須要實惠及貧民。上開納焉。蘇魏公集奏乞那移諸路有剰常平廣惠倉錢斛赴府界狀。

臣伏見先朝置廣惠倉。別貯天下戶絶田土夏秋租課准備冬後救濟闕食貧民。其仁恩至厚。然天下土地有肥瘠。故所收錢斛多少不等。以此多

處常有餘。而少處常不足。致朝廷之恩未得均遍。臣訪聞江南東西淮南兩淛等路州軍。見在斛斗。多處每州至三二萬石。並是粳米。仍有見錢在外

兼逐年俵散數目不多。契勘府界諸縣戶絶租課。昨准朝㫖平估價例令人戶於府司送納見錢。充濟四福田院貧子支用外去年十七縣廣惠

倉見在斛㪷共只有八千餘石仍多是。榖豆雜色。依常平俵散。亦有不足處。況值昨來荒歉。諸縣鎮鄉村凍餒之民甚多。見今官中散俵粥米。目計

不下數百石。雖近蒙朝廷降到空名祠部。召僧行進納錢斛相兼賑濟。故目下貧民得以充哺稍不失所。然而豐荒常數不可前知。萬一將來夏秋

重𢣷不幸。計今所餘必不能接濟誠不可不預為准擬也。臣欲乞朝廷特賜指揮江淮等四路提點刑獄司契勘轄下諸州軍廣惠倉見在錢斛。除

本路見有饑歉州軍須至那移應副賑濟並更約度量留合要准備數目外其餘剩數錢斛並令擘畫附搭發運司綱運船載上京。委提點司俵散

闕絶縣分收貯。以充廣惠之數或慮斛㪷重滯猝難船運即乞令逐州出糶見錢附綱前米就近擘畫收糴斛㪷損彼有餘。助此不足。則逺近之民。無

不畢被朝廷之惠也。真西山集建寧府廣惠倉記寳謨閣直學士史公。守建之明年修廢值僵百度咸餝鄮山鄞水之念油然有動於中。猶惠顧

吾民。思所以澤潤於亡窮者迺以書諗於朝。曰維建之為州。統縣凡七。皆山谷延袤相屬田屋其間裁什四三。𡻕甚豐。民食堇告足。一或小歉。則彊

者相挻為虣弱者轉死溝隍中備豫之政。在此邦尤不可後。謹按故侍講朱文公熹𡮢建白立倉於里社建人頼之。今遺規具存。郡之賦入雖狹。然

節用而計其贏為緡錢凢五萬。願悉舉以平糴。散諸屬邑田野間。某誠力憊。不能任郡事。請得上還印紱。竢繼至者卒成之。於以丕闡聖主如天之

仁。俾人蒙施。永永無極。大臣以其書奏。天子曰嘻。是足以廣吾之惠矣。其令迄終厥事。條其所當措畫者以聞。公拜命戄然不敢言去。於是顓為一

司奉行之屬通判府事張侯佖總其綱觀察推官鄭某掌凢紏察之事。又惟俗利疚。非鄉大夫之賢者不能知。則以禮屈新知信州朱侯在前知黃

州謝侯汲古主其議。凢七邑措置之任悉屬焉。諉令佐之。能者各董其事。而以寓士二人相之。凢倉以里居之有行誼者二人職其出納𦕑其境之

廣狹為置倉之䟽宻故在建安甌寧者凡十有三。在建陽者二十有五。在浦城者二十有二。在崇安者十有八。松溪𦕑崇安之半。政和又損其二焉。

此其大較也初議用社倉法榖貴時出以貸民。至秋責其入。既有慮其有督索之煩均俻之擾。或反以為病。於是祖常平。歛散之舊。糶以夏糴以秋。

糴價視時之髙下而糶則少損焉。是冬條約成。某自泉徙江西。公命以識。曰庶來者之有𢎿也。吁。公其可謂有志於民矣。蓋古今之法。莫善於常平。

然其禁防宻興發難非𡻕丁大侵。不敢舉而貸也。縣不稟之州。州不稟之部。使者不敢擅而出也幸而有司急民之隱不旋踵而予之。然邇者。易賙。

逖者易遺。又其勢然也。世之君子深思愽慮以左右其所不及。故社倉立焉。社倉之行𡸁五十年。復不能亡弊。而廣惠出焉。凢以推德意而活民命

也。或曰社倉既弊矣。議者方欲舉而廢之。奚以廣惠為哉。行之數十年。殆又一社倉也。是不然。古之君子將有所為。患已之不盡其方。不慮人之莫

我繼。社倉之弊。非法之皐也。使在位者有朱公之心修而復之。易矣。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已欲有為而慮人之莫我繼。是以不仁待人也。不

亦薄乎。惟後之人。毋忘公経始之囏續其緒於既成。而杜其罅於未兆。雖以之百世可也。奚弊之足憂耶。若夫分畫布置之詳。則有故府之牘在。此

不悉書。具位真某記。儀真志廣惠倉。舊在州東。今楊子縣西南。靖康後廢。淳熈八年。運判錢沖之奏請移置竹架巷。舊船塲地。開禧丙寅兵火蹂踐。

片瓦不存。武陵續志廣惠倉剏於淳祐十年提刑徐𣓨任內有記跋已附載圖経重慶志廣惠倉舊府治譙樓外向西。今為廣積倉。江陽譜廣惠倉

附州倉之右。凢敖二。紹熈間制置立。公崈請於朝。創置為水旱之備。續惠倉宋髙恥堂存藁永州續惠倉記。 平糴。善政也。

而無良法。非無良法也。古無其事而難為法也。成周盛時。計口授田。百姓給足不幸而遭囏阸。則有司賑之。倉人之粟入廩人之榖用遺人之委積

皆直以平之。秋毫無所吝。春秋戰國以後。上之人靳於惠也於是始有貸焉有糶焉。貸者責其償而糶者取其直。事雖非古。以其足以紓民之急。故

猶得為善政。然糶之為法。至難備也。至難乆也。何則。不裁其直。則無益於民。裁之則日損一日。𡻕亡一𡻕。必至於盡耗而後已。將求其勿壞也。詎可

無以變而通之哉。故糶之所耗。有欲資官之錢糓而足之者。然人不能皆廉於已。皆志於民。或遇污者彼視府庫財如其財。肯剜肉以補之乎。必坐

視其朘削而不恤矣。有委之巨室而責其成數者。則不惟為富者多。為仁者少。憚於損已以及人。且年饑榖貴。彼方利之。而何利於糶之乎。必多端

沮撓而幸其廢矣有市田為荘。頼租以糶者。可無二者之患矣。然緡錢有限。𡻕入必㣲。不足於糶。非磨以𡻕月。不潰於成。況官市民田。為弊至多。水

旱不時。復且難保。其法亦未得為盡善也。然則變通之道。果將安出哉湘中粒米狼戾之區。民生其間。本易以得食乃自近𡻕有司和糶之令甚嚴

舳艫相䘖竭九郡之産而北。湘人始困。永之為州。市民為戶。不過三千率多貧弱春夏之交。苦於貴糴。紹定間郡守吳君千。能積郡計之贏。作均惠

倉。自州而邑。邑而野。莫不有之其在州者為米二千斛命巨室更掌糶糴之事。𡻕乆弊生惡其害已。不告於州。怵寓公徑以自諸常平使者易而田

疇之。田惡入㣲。規約不備一二年間至無圭撮可糶民甚病焉。毗陵季侯來為守。愀然曰。是非牧養者之責乎。於是節縮浮蠹銖積寸累。得緡錢五

千。議創一倉以救其弊會諸郡水。溢為災潭。富人有抵罪於刑獄司者願輸粟五萬斛。賑民自贖者予許焉。而以平頒之諸郡侯以書抵予。曰。郡被

災。公移粟以賑甚大惠也。無厭。竊有請焉吾方建倉平糴而郡力綿甚聞公食飢之後。猶有餘粟。盍捐以助我乎予慨然復發二千斛予之未幾復

以書來曰頼公之力。倉已落成。吾將以繼均惠也。名之曰續惠謹條其規以告維今續惠之創。將𡻕𡻕減價以惠民。可不思所以維持於後乎頃受

公賜市之得錢四千三百餘緡合吾所積為九千三百有竒吾將以其四千糴二千斛餘以創抵當庫名之曰平質薄其息以利貧弱之民積其贏

以補糴本之耗蓋庫之與倉猶母之權子。不可以偏重也。吾之糴非市於民也郡計素匱每當𡻕抄無以支吾例聴民賤價折納田租以救目前。今

以續惠之緡易郡倉之粟被給於用此免於糴庶乎兩得其利。及其糴也。計庫息之多寡以定米價之髙下。米升為錢二十庫息登二百緡。則升可

損其一。倍焉則損其二。庫息愈豐則糶直愈下凡一𡻕之息。盡以補糶餘之闕備後糴之用官無所利焉吾又鑑均惠之弊官自司其歛散度地於

麗譙之北。左庫右倉。命郡僚二人共主之一𡻕而代。自謂規置粗備。或可持乆若刑獄司冬夏慮囚之際因一視之則後人愈不敢動矣。雖然。非公

記之。懼終無以諗來者。況㣲公之惠不及此公烏得無言乎。予謂侯之為此。蓋懲均惠之壞於市田而更聚之也。然不諉其事於民。則巨室既無所

損而不至於沮撓。不資其助於官。則後人雖無所益而不至於朘削。三弊盡去。三利悉興。孟子所謂仁術。侯其得之矣。糶法之善。復有過於此乎。雖

然侯之精究熟講。不使有毫髮之缺以累後人。其慮可謂逺矣。然予謂人生天地間。一氣而分。仁義之心。誰獨無之來者而知此。其必曰前人之不以

以累我非淺之待我。立法當如是也。吾不能守之。而推行之。而增益之。顧非恥與予將見有以侯之法行於邑於野。而流惠於無窮者。是侯與人為

善而千里之內皆將式榖於侯也。記曰。善跡者欲人繼其行。善歌者欲人繼其聲嗚呼。侯之跡善矣。繼其行者盍亦深念之哉。侯名晞顔。𡮢有位於

朝。其治郡也。專以詩書為政故其功跡類多可紀雲。通惠倉前桂陽府桂陽志通惠倉。本軍舊有萬石倉。又有節愛倉。先備

倉。皆所以廣賑恤也。然萬石一倉事關朝廷。非本軍所得而專。止有節愛先備二倉。可以𡻕續民食。徃徃局扵所積折於所糶。米盡倉空殆成虛設。

詳究其弊在扵貴糴賤糶夫糴不貴則傷農糶不賤則傷民。二者難乎其兩全也。嘉熈庚子。未知軍天錫乃合二倉之額以通惠名之。計參阡碩充

數。分作兩年糶糴循環不已。以廣生生無窮之惠。庶幾不困稅戶。可濟細民。申請於朝。獲㫖報可省劄指揮。見之石刻。今録於後。 桂陽府剏通惠

倉省劄 朝奉大夫權知桂陽軍。兼管內勸農營田事。節制本軍屯戍軍馬提舉義丁朱天錫。申照對桂陽為郡。山多田少。重岡複嶺。舟楫不通。地

瘠民貧。全藉步擔客米以充日糶。徃徃赬肩負重。運至極艱。闔郡在城之民。何啻數千百口。上市之米日有三十擔。則一日無欠闕。或米擔數少。嗷

嗷待哺。殊不聊主。每𡻕收成之時。富家大室。率就郊外。賣糶四出。竟為隣邑般販而去不及城中之民。蓋亦勢使然爾。謂如臨武藍山兩邑。名曰屬

縣。而境連永道。自邑去彼則近便。到郡則遷迴。雖有軫念鄉曲之人。莫致轉移之力。故雖豐稔之年。徒為富室之利。而城市細民。下蒙其惠。纔遇小

歉。彷徨無措。比屋阻飢。壯者轉徙他郡。謂之青荒。弱者食囓草根。以延朝夕若官司亟行賑濟。續養民生。尚庶幾焉。則此見得本郡年年官糶不可

廢。而管額苗米有限。常平義未有拘。恐不足以周徧糴用。此守令近民之官所當急為措置者也。照得本軍前守之賢者創萬石倉。慮後政出納不

謹。申請於朝。比常平法緣立例既嚴。大率累政慮其累已。不過勞其扄鐍。𨔄相付授。至或累數十年不一訾省。積埃聚壤。已不可倉矣。前守臣髙不。

𠋣任內別自令項糴米三千石置一敖。名先備倉。仍許賤糶貴糴夫以賤言之。如每升作十文。足以利民。貴糴必照市價增錢收糴展轉消折不及

數年。倉具而米不存矣。方其置倉之初。謀非不善。末流之弊。遂成乾沒。坊緣髙知軍具以其事申於朝省且今新舊守臣係作元數三千碩交割同

䘖申上。天錫去春交領郡事之時。徒聞先備之名寳無在倉之米迫於交承之義。備員預名。然捫心隠憂。深恐重誤民倉。為害甚大。於是撙節浮費

那輟俸餘。僅得錢伍阡緡。以禮招請諸鄉上戶。厚加勸諭。曉以義理。且謂與其廣糶以收利。孰若先吾鄉而後他及。與其俟勸分而糶。孰若推有餘

以周衆急。於是立米價。每升拾伍文足為定。隨其家力之髙下。預借糴本之價錢。上戶得錢藉營運增搭以取利。較之旋糶時直不為折閲。上戶欣

然聴從。爭先青借。俟至次年艱糴之際。仍作拾伍文足。糶與在城之民米雖翔貴。價亦不增。使之常食賤米。而利歸細民隨樁所糶之錢。轉作循環

之本不敢付之吏手。就與在城年德耆艾。衆所推服之人為之主張。歛散悉取今𡻕賑濟戶口給暦分俵。在城之民。以憑日後批糶。一則可復先備

倉參阡碩之舊額。一則可倣江西社倉之遺意名之曰通惠倉。天錫責在字民所當勉盡職業以圖永乆利便儻不具此。因依申控朝廷。依憑威重。

則無以為將來遵守之地所合具申。伏乞照合申聞事。右劄付桂陽軍照會凖此。糴納倉蘇州府志糴納倉。在府治

西。景定五年。趙與訔立。有亭在其前。俾藉庫在大㕔西。 宋陳淳祖糴納倉記新置社倉記。始米文公為五夫。社倉。貸諸𡻕取息什二。既歴年子

本繁。則弛其息。其後為南康郡持節浙東憲。以其法行之。既又請於朝著為令。淳祐丙午丁未間。淳祖𡮢分司浙東度幕丁𡻕大旱。則見越人資社

倉以濟其衆開慶己未冬淳祖叨守康廬當修江之𡨥所至皆有委積事平。卒還其舊人猶頼之。大抵皆文公之遺也去夏淳祖以非材誤叨庾節

至吳十日。巨浸拍天。上命兼領霅郎。發廩勸分無虛日羸殍滿道多為麋粥食之閔閔皇皇以俟今日其幸尚存活者猶及見豐年多黍之歌遂得

以飽君上之賜或其不幸。而迫於凍餒以阽於死亡者。有司亦豈得而辭其責也獨恨環浙西一路無有能效是法行之者。僅見於長興邑中徃徃

為守者浸漁豈其莫有讖先儒存心愛物之義非田野乆無蓋藏州縣力不贍故也。不然。則長民者不知觀。將好德者鮮雖勸或不從也。淳祖深切

惑之。會一𡻕出入之贏。撙節浮靡。合六十萬餘於是可無求於大家得粟萬石其茲庶幾吳人之利。從事曰。不如買田便其法簡而無弊。僉曰然遂

以聞於上。隨得報可不踰月而就。因相與條其事於冊請書之。以詔方來嗟夫三代逺矣惟常平義倉僅有遺意存焉耳吏以持法大宻不能不如

先儒之所慮其可以行之州里者。獨社倉又率不暇舉。然則𡻕豈能常稔欲民亡捐瘠不可得已予之為此。雖未能彷佛古人之萬一亦姑將以為

勸。或者因是有感焉則亦自此可以充廣聖朝之仁政雲爾從事謂誰常平茶鹽掾天台盧應眉山楊潮南景定壬戌良月朔朝奉大夫直秘書閣

提舉兩浙西路常平義倉茶鹽公事。兼知安吉軍州事新除侍右郎官陳淳祖記。毗陵志糴納倉在州橋南街東紹興四年。俞守俟始創三廩多寄

納於寺觀八年王守縉復增八廩。又於倉後濬河以便漕餫。𡻕乆湮廢。今為廩十有一㕔屋三楹為受給之所。和糴倉

食貨志道宗初年遼之農榖至是為盛而東京如咸信蘇復辰海同銀烏遂春泰等五十餘城內沿邉諸州各有和糴倉。依祖宗法出陳易新許民

自願假貸收息二分所在。無慮二三十萬碩雖累兵興未𡮢用乏迨天慶間金兵大入盡為所有。受納倉惠州府惠陽志

受納倉。在角門內之東。即舊米倉收受民戶丁田苗糧。及趲運糧斛。有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掌其事。郴州府象臺志受納倉在公廨東北隅。計六厫。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