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一千六百三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一千六百十五
卷之一萬一千六百十六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六百十五 十四巧

〇老洪武正韻魯杲切。年高。說文。七十曰老。許慎說文老。考也。從人毛七。言鬚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從老。盧皓切。爾雅老。壽也。又鶨䳢老。郭

璞注。鴿鶨也。俗為癡鳥。小爾雅𠭍艾。老也。楊雄方言眉梨耋鮐。老也。東齊曰眉。言眉秀也。燕代之北鄙曰梨。言面色似凍梨。宋衛兗豫之內曰耋。八

十為耋。音絰。秦晉之郊陳兗之會曰耇駘。言背皮如鮐魚耇音始。悈音草。鰓。乾都耇草老也。皆毛皮。皮色枯形。皆南楚江湘代語也。凡以異語

相易謂之代。傁艾。長老也。東亝魯衛間凡尊老謂之傁。謂之艾。周晉秦隴謂之公。或謂之翁。南楚謂之父老顧野王玉篇筃力擣切古文老陸法言

廣韻魯皓切。耆老。顔元孫干祿字𦒳老。上俗。下正。張參五經文字從人毛匕。毛象反毛。匕音化。徐鍇通釋勒抱反。宋重修廣韻亦姓。左傳宋有老佐。

鄭樵六書畧老去其下體而成字。耆考耇𦒸孝𦒻耋主義轉注。吳棫韻補葉朗口切。釋名。老者。朽也。史記。酉者萬物之老也苟卿蠶賦。屢化而不

壽者與善壯而拙老者與有父母而無牝牡者與。壽上聲又叶音滿蒲切。耆老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跡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

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舉也戴侗六書故人老而毛髮變七也或曰毛聲釋行均龍龕手鑑𦒴音老。韓道昭五音類聚力道切又音老楊桓六

書統來母以為老人之狀。而下以指之。者老人髮變白背壯之意則老字之意始明。並古文省。。鍾鼎文或從止。小篆省統指

隷老譌偏旁同熊忠韻會舉要半徵商音。周伯琦六書正譌從毛即化字老人髮化白也會意隷作老字潫博義通作𦒴趙謙聲音文字通

來杲切人七十曰老從人從毛從七人年高則毛髮七而為白。老之意也。借草老。心亂也。作佬非又博雅黃也。俗字。當偕老。又桺器作栳荖非。

韻會定正字切來果來零連老。

並古論語不老鑑並見楊鉤鍾鼎集韻

秦詛楚文並古老子並汗希希裕纂

{{雙行註文|古郭忠恕永安院殿記並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篆韻並見高勉

齋學書韻總並六書統六書類釋

孔宙羊竇道碑祝眭子翁魏修老祠孔耽五老桮柈

並洪邁隷韻淮源廟碑老子石路𡊮良郭仲竒碑費鳳

廟碑並漢隷字源王羲顔眞黃庭

李建並章王羲

黃庭並張錦溪並鮮於樞趙子

總敘太平御覧老釋名曰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頭髮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鐵也。皮膚變黑色如鐵

也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或曰黃耇𩯭髮變黃也。耇垢也皮色憔悴恆如有垢也或曰胡耇皮如鷄胡也。或曰凍梨皮有班黑。如凍梨色也。或曰

兒齒。大齒落盡。更生細齒。如小兒齒也。百年曰期頥頥養也。老惽不復知服味善惡。孝子期於盡養道也。老。朽也。老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書

敘指南老耄衰弱。老人曰黃耇。師丹。又曰。齒危髮禿之老。任昉。老人自稱曰朽人。柳宗元老而謙曰無耆耇之德。隗囂。老而蕪道義人曰陳人。莊子

注。陳人之人也。衰老曰未暮。選十二。齒落曰年某齳然而齒墮矣。外傳其𡻕數。老而任子曰歸爾以事。鄭玄。漸老曰年力頽侵。宋書范曄。又曰。年邁

齒𢧑。選二十。又曰。荏苒𡸁老。劉禹錫。老曰某日長矣。戰國宋衛。又曰。姿年逝已老。陶潛。老於人曰年先矣。莊子。人年邁七十曰踰七望八。韓愈。又曰。

眉壽。又凍梨。說文。百年曰期頥。禮記。㧞白髮曰朝生暮㧞。左思白楚賦。又曰㧞白就黑。上。髮白曰鬒變。選十四。頭白曰顛白成翁。李翺。盡老年曰盡

齒。崔。又曰。華髮墮顛。新序。老貴官狀曰綬紫鬚白。劉禹錫。老人狀曰龎眉皓髮。劉寵。又曰。鷄皮鶴髮。廋信。歎年老曰年𡻕有訖。後孟嘗。又曰。桑榆行

盡。上。謂百𡻕人曰旡千一焉。列子七。老不過自言曰賤與老相守。選十五。老扶策乃行曰挾夾廼行。蔡義。老病辭扶見曰位未及扶。語林。自言老曰

吾嵫崦既暮。徐陵。年老曰日薄西山。李宻䟽下氣息奄奄。年老有壯容曰面有光澤。似未某者。王眞某𡻕數。又曰。年旦某狀容。上。老不衰曰趨拜強

駛。趙景。自言老曰犬馬氣衰。後魯公。又曰。犬馬齒殲。班趍。殲又作索。年已長曰年亦度矣。李翺。年過若干曰年殊若干。梁竦。老軰曰丈人行。匈奴。老

年曰垂沒之年。楊賜。老將死曰旦夕入地。班超。極老病人曰朝暮人也。楊敝。婦人老曰容貌改前。杜欽。駡老人曰死老魅。陳蕃。老不足䘏曰何有於

二毛。左傳。老而騃曰猶有童心左襄。歎髮二色曰余髮如此種種。左昭。又曰髮有二色。孫權又曰二毛。潘岳壽過某人曰比某為得年矣。李翺。前軰

曰宿齒。唐韓涀。老小人曰垂髮戴白。鄧。論語子曰。老者安之。注。老者養之以安。又曰。安之安我也。又曰。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

注。老老。所謂老吾老也。莊子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澗泉日記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雖是俗語。也自有警。數類晉

史平吳之後。制戶調之式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不事

逺夷。唐制凡民始生為黃。四𡻕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廣德中以二十五為丁。五十五為老以優民。

養老周禮地官黨正注。民三時務農時闕於禮。至此農隙而教之尊長養老。見孝悌之道也。禮記射義。酒所以養老。冊府元龜禮曰。年之貴乎

天下久矣故有虞氏養老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商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必以八月諸物老成。順其時氣以助養育。天子袒而割牲。侯王設醬。公

卿饌珍。所以老窮不遺。彊不犯弱。衆不暴寡。明長幼之序。興揖讓之風。習郷土齒之義備矣。𨹓及後世。廵省風俗。則先問高年。時臨舊都。乃宴衎故老。或

賜飲於端闕。或廻輿於私室。而又因靈休之集。畢嘉祀之禮。則錫以鳩杖。賁之束帛。登板授之秩。開石窌之封。此皆介於景福。終之以仁。斯教化之大本

盛王之令典也。流於惇史。豈不美歟。 養老之道。三王以前尚矣。自皇綱解紐餘分閏位。雖乞言孝弟之義。不行於庠序。而訓恭加惠之典。尚及於鄉黨。

其間以兵威相熾。禮用遼夏。至於因事存問以時優給假之爵秩異其服玩。亦有國之命猷也。陳祥道禮書禮記王制。天子出征。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

於學以訊馘告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正以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月令。仲春上

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徃視之季春是月之末。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徃視之。文王世子。凢大合

樂。必遂養老。大合樂。謂春入學合萊合舞。秋頒學合聲。於是時也。天子則遂視學焉。遂養老者。謂用其明日也。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

乃命有司行事。與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

道修之以孝養也。學記。未卜禘。不視學。㳺其志也。祭義曰。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太子齒。詩泮水。魯侯戾止。言觀其旂。魯侯戾止。在泮飲酒。又曰。在泮獻

囚。在泮獻功。在泮獻馘。賈誼傳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帝入太學。承師問道。後

漢明帝永平二年三月。臨辟。癰。初行大射禮。十月幸辟癰。初行養老禮。儒林傳。明帝即位。袒割辟癰之上。養三老五更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

問。難於前。冠帶搢紳之士。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禮曰。天子視學四。養老也。簡不帥教也。出征受成也。以訊馘告也。養老必以仲春。季春。仲秋。而簡

不帥教。出征受成。以訊馘告者無常時。雖有常時。其入學也亦必養老焉。文王世子曰。天子視學。大昕皷徵。所以警衆也。適東序釋奠於鄉老。遂設三老

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以孝養也。祭義曰。天子當入學而太子齒蓋天子將視學。以皷徵衆序立以齒。及天子至

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於西學。有司卒事反命。乃適東。序養老焉。此視學之大略也。漢明帝袒割辟癰之上。養三老五更。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

執經問難於前。冠帶搢紳之士。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豈亦先王之髣髴乎。學記曰。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蓋古者䘮畢則禘未卜禘而視學。非

所以示孝道而不足以游學者之志也。春秋傳。稱晉人曰以寡君之未禘祀。未禘祀猶不可務外事。況視學乎。諸侯視學之。蓋有同於天子。詩曰。魯侯

戾止。在泮飲酒。既飲㫖酒。永錫難老。此養老也。在泮獻囚。此以訊馘告也。視學養老之禮。鄭氏曰。席位之䖏。則三老如賔。五更如介。羣老如衆賔必也。

{{{caption}}}

{{雙行註文|

外饔。邦饗耆老孤子。則掌其割烹之事。孤子者。死王事之子也。王制曰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正義曰。邦饗耆者。謂死事者之父祖。兼

有國老庶老國老者。謂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謂庶人之致仕者。經直言耆老對孤子。則耆老者死事之父祖可知。但此不見饗國老庶老之文。故鄭

解耆老。謂國老庶老。酒正饗耆老孤子皆共其酒無酌數。凡有秩酒者。以書契授之。玄謂所秩者謂老臣。王制曰。七十不侯朝。八十月善存。九十日

有秩。大司徒。以保息六保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養老。七十養於郷。五十異粻之屬。正義曰王制雲。五十養於郷。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彼謂

大夫士也。王制又雲。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注云已而引戶校年。當行復除也。老人衆多。非賢者不可皆養故食貨志。六七十已上。上所養也。此雲七

十養於鄉。亦謂有賢行者也。五十異粻之屬者。是王制文。禮記常法。庶人食根。士並食黍。大大又加以粱。今雖庶人至五十。或與士大夫同食。食黍

粱。遺人。門關之要積以養老孤。門關以養老孤。人所出入。易以取餼廩也。正義曰。門。謂十二門。關。謂十二關。門關出入皆有稅。所稅得者亦送粻多

少。足國用之外。留之以養老孤。司門。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財。所謂門關之要積也。死政之老。死國政事者之父母也。槁人。若饗耆老孤子。士

庶子共其食。正義曰。耆老。謂死王事者之父。國家春饗孤子。秋食者老。則亦稿人共其食。羅氏。仲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園老。行羽物。伊耆氏。共土之

齒杖。王所以賜老者之杖。鄭司晨雲。謂年七十當以王命受杖者。今時亦命之為王杖。玄謂王制曰。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

於朝。鄉大夫以𡻕時登其夫家衆寡。辨其可任者。園中老者皆舍。老者若今八十九十復羨卒也。司厲。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者。不為奴。曲禮

曰。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頥。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於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

其制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年五十始杖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君子式黃髮。王制司徒養耆老以至孝。耆老皆朝於庠。耆老致仕。及鄉中老賢者。朝

猶會也。此庠。謂郷學也。鄉。謂飲酒也。鄉禮。春秋射圖蠟而飲酒養老。正義曰。總言耆老。其數則衆。故知致仕及鄉中老賢致仕則書傳畧說雲。大夫

為父師士為少師是也。鄉中老賢。謂鄉人不仕。年老有德。行者故鄉飲酒雲以告於先生君子可也。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

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兼用之。備陰陽也。凡飮養陽氣。凡一食養陰氣。陽用春夏。陰用秋冬。正義曰。凡養老者。皇氏雲。人君養老有四種。一是養三

老五更。二是子孫為國。難而死王事者父祖。三是養致仕之老。四是引戶悛耳庶人之老。熊氏雲。天子視學之年養老。一𡻕有七。謂四時皆養老故

鄭此注凡飲養陽氣。食養陰氣。陽用春夏。陰用秋冬。是四時凡四也。按文王世子云。凡大合樂必遂養老。汪雲。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頌學

合聲。通前為六。又季春大合樂。天子視學亦養老。文王世子云。凡視學必遂養老。是總為七也。有虞氏以燕禮者。以虞氏帝道宏大。故養老以燕禮。

崔氏雲。夏受禪於虞。是二王之首貴尚於禮。故養老以饗禮相敬養也。殷人素質。威儀簡少。故養老以食禮周人修三代之禮而兼用之。春夏養老

之時。用虞氏燕禮。夏后氏饗禮之法。若秋冬養老之時。用殷人。食禮之法。西陽用春夏。陰用秋冬者。按郊持牡雲。響禘有柴。而食嘗無樂。是故春禘

而秋嘗。饗與禘連文。故知饗在春。食與嘗連文。故知食在秋。彼不雲冬夏。彼是啓禮。此言冬夏者。據周法也。或鄭因春而言夏。因秋而言冬。雖周冬

夏不養老也。就如熊義志冬夏則一年有五養老也。又春合舞秋合聲即是春秋養老之事。冬夏更無養老。通季春大合樂有三養老也。熊氏以為

春秋合再養老。故為一年七養老也。去冬夏為五義實可疑。皇氏雲。春夏雖以飲為主。亦有食。先行饗。次燕。次食。秋冬以食為主。亦有饗。先行食。次

燕。次饗。一日之中。三事行畢。義或然也。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逹於諸侯。天子諸侯養老同也。國中小學。在王宮之左學。大學也。在

郊。小學在國中。大學在郊。此殷制明也。正義曰。養於國。與養於學。文相對。故知國亦是學也。六十少於七十者。六十者宜養於小學。七十者宜養於

大學。故云國。國中小學雲在王宮之左者。據上文而知。雲小學在國中。大學在郊。此殷制明矣者。以上文雲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下文雲。

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朲左學。貴左而賤左。小學在國中左也。大學在郊右也。與殷同也。故云此殷制明矣以此篇從上以來。雖解為殷制。無

正據可憑。因此小學大學是殷制不疑。故云明矣。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異粻六十宿肉七十二膳。八十常珍。九十飲

食不離寢。膳飲從於游可也。六十𡻕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絞衾紟冐。死而後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

不暖。九十雖得人不暖矣。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郷。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

九十日有秩。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七十不與賔客之事。八十齊䘮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唯衰麻為䘮。有虞氏養

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商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

在國之西郊。正義曰。此四代養老之處。熊氏雲。國老謂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謂士也。皇氏雲。庶老兼庶人在官者。其致仕之老。大夫以上。當從國老

之法。士從庶人之法。故外饗雲。邦饗耆老掌其割烹。鄭注引此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是也。有虞氏深衣而養老。夏后氏燕衣而養老。

商人縞衣而養老。周人玄衣而養老。兄養老之眼。皆其時與羣臣燕之眼。有虞氏質深衣而已。夏尚黑而黑衣裳。殷尚白而縞衣裳。周人則兼周之。

玄衣素裳。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斑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月令仲秋之月養衰

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助老氣也。文王世子。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學以三者之威儀也。養老乞言。養老人之賢者。因從

乞善言可行者也。合語。謂鄉射鄉飲酒大射燕射之屬也。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太樂正授數。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大合樂。謂春入學釋

合舞。秋頒學合聲。於是時也。天子則視學焉。遂養老者。明其明日也。鄉飲酒鄉射之禮。明日乃息司正。唯所欲。以告於先生君子可也。是養老之

象類也。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聖先師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也。又之養老之處。凡天

合樂。必遂養老。是以徃焉。言始視學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親奠之。已所有事也。養老東序。則是視學於上庠。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三老

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之。示天下之孝弟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羣老照。數其禮亡。

以鄉飲酒禮言之。席位之䖏。則三老如賔。五更如介。羣老如衆賔者也。適饌省禮。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以孝養也。發詠。謂以樂納之。退修

之。謂既迎而入。獻之以醴。獻畢而樂闉。反登歌清廟。反謂獻羣老畢。皆升就席也。反就席。乃席反於西階上。歌清廟以樂之。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

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衆。以事逹有神。興有德。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有司告以

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終之以仁也。羣吏。鄉遂之官。王於燕之末而命諸侯時朝會在此者。各反養老。如此禮是終

其仁心。孝經說。所謂諸侯歸各帥於國。大夫勤於朝。州里𩥉於邑是也。禮。運。三公在朝。三老在學。內則。凡養老。五帝憲。憲。也。養之為法其德行。三

王有乞言。又從之求善言可施行也。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後乞言。亦㣲其禮。皆有惇史。惇史。史孝厚

者也。㣲其禮者依違言之求而不切也。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三老五更互

言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冕而總干。親在舞位也。周名大學曰東修。祭義。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

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貴謂有燕賜。有加於諸臣也。尚。謂有事尊之於其黨也。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

下久矣。次乎事親也。言其先老也。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逹乎朝廷矣。同爵尚齒。老者在上

也。君問則席。為之布席於堂上而與之言。凡朝位於庭。就之。就其家也。老而致仕。君或不許。異其禮而已。。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割牲。致爼實也。冕而總干。親在舞位。。樂侑食也。教諸侯

之弟次事親。天子廵守。諸侯待於境。天子先見百年者。注。問事國君以百年所在而徃見也。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一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父族。三命而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此謂鄉射飲酒時也。齒者。謂以年次立若坐也。三命。列國

之卿也。不復齒席之於賔束。不敢光族之七十者。謂既一人舉解乃入也。雖非族亦然。承齒於族。故言族爾。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

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後及爵者。謂致仕在家者。其入朝。君先與之為禮。而後揖卿也。中庸。燕毛所以序齒也。燕。謂既祭而燕也。燕以髮色為坐。祭時

尊尊也。至燕親親也。齒亦年也。大學曰。上老老而民興孝。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

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出弟。民入孝出弟。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詩七月。為此

春酒。以介眉壽春酒。凍醪也眉壽。豪眉也。介𦔳也。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老乞

言以成其福祿焉。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兄弟之老者。既為設重席幾。又有相續代而侍者。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黃耇台背。以

引以翼。壽考維棋。以介景福。泮水。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㫖酒。永錫難老。閟宮。黃髮兒齒。兒齒亦壽徵書曰。播棄黎老弗迪。又曰。尚猶詢茲黃髪

又曰。耇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孟子曰。西伯善養老。漢文帝具為養老令年八十以上賜粟䋈帛酒肉。東漢明帝賜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賜天

下之老。酒八一石。肉四十斤。書大傳。宣王問於子春曰。寡人慾行孝弟之義。為之有道乎。子春曰。昔者衛聞之樂正子曰。文王之洽岐也。五十者杖

於家。六十者杖於鄉。七十者杖於國。八十者杖於朝。見君揖君曰趣見客母俟朝以朝。乘車轜輪御為僕。送至於家。而孝弟之義逹於諸侯。九十杖

而朝。見君建杖。君曰趣見。母俟朝以朝送之舍。卜筮巫醫御於前祝饐祝鯁以食。乘車轜輪胥與就膳。徹送至於家君如有欲問。明日就其室。以珍

從。而孝弟之義逹於四海。天子之於老也。其所養也三。國老也。庶老也。死政者之老也。𡻕養之也三。仲春也。季春也。仲秋也。周禮。羅氏。羅春鳥獻

鳩以養國老在春。月令養衰老。授几杖。在仲秋。文王世子曰。凡大合樂。必遂養老。鄭氏雲。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於是時也。天子

則視學焉。遂養老。此養老於仲春仲秋者也。月令。季春之末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徃視之。大合樂亦必養老。此又養老

於季春者也。若夫簡不帥教。出征受成。以訊馘告。凡天子入學。莫不養老。此又不在𡻕養之數也。夫貴胄謂之國子。則貴而老者。謂之國老。賤者謂

之庶人。則賤而老者謂之庶老。國子與庶人之俊者同其學所以一道德國老與庶老異其學。所以別分義。故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

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而又有死政者之老焉。故羅氏

獻鳩以養之者。國老也。司徒以保息養之者。庶老也。司門以其財養之者。死政者之老也。若夫外饔酒正槁人所謂耆老者。總三者而言之也。鄭氏

謂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事者也。名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皇氏謂人君養老有四種。一是養三老五更。二是子

孫為國難而死者父祖三是養致仕之老。四是引戶校年庶人之老。熊氏雲。天子視學養老。一𡻕有七。鄭氏雲。凡飲養陽氣。凡食養陰氣陽用春夏。

陰用秋冬。是四時養老幾四也。文王世子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又季春大合樂。天子視學亦養老。是七也。

然。則古者建國必立三卿。鄉飲酒必立三賔。而養老必立三老。故禮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學。三公非一人。則三老五更非各一人矣。漢志以德行年

高老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故永平中拜桓榮為五更。建中初拜伏恭為三老。而鄭氏以此為三代之制誤矣。晉亦以王祥為三老。先王父事三

老。兄事五更。則三老五更乃羣老之尤者。而致仕之老。固在其間。皇氏離而二之亦誤矣。月令無冬夏養老之文。周禮禮記特言春養秋食而已。熊

氏謂養老𡻕有七。亦誤矣。又禮記言天子視學。遂適東序養老。則視學養老皆同日也。鄭雲。謂用其明日亦誤矣。養老之禮。外饔掌割烹。酒正共酒。

槁人共食。羅氏共鳩。方其養也必先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登歌清廟。下管象武。天子袒而割

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則乞言憲。行之。養著。而孝弟之化行矣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而終之

以仁。此所謂一舉事而衆皆知其德之備也。禮言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而服深衣。夏后氏以享禮。而服燕衣。殷人以。食禮。而服縞衣。周人修而兼

用之。而服玄衣。蓋虞氏以燕。則以恩勝禮。夏后氏以享。則以禮勝恩。殷人以食。則趣恩。禮之中。而周則文備。故修而兼用之。周官外饔。言饗耆老。此

周人以饗禮養老也。行葦言飲射而繼之以祈黃耇。此周人以燕禮養老也。祭記曰。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此周人以食禮養老也。然玄衣燕衣也。燕

衣非冕服及總干。而舞必冕服者以舞者樂之成。故特服冕以明至誠有加而無殺也。冕而總干。施於。食禮。而記稱。食嘗無樂者。考之於詩商頒。言

顧予烝嘗。而有鞉鼓淵淵嘒嘒管聲。小雅言以徃烝嘗。而有鍾鼓既戒。鍾致送屍則嘗有樂矣。樂師饗食諸侯。序其事令奏鍾鼓。鍾師凡饗食奏燕

樂。籥師賓客饗食鼓羽籥之舞。則食有樂矣。其曰食嘗無樂。蓋非商周之制也。漢明帝養老之禮。其曰。來與先到辟。廱禮殿御坐東廂。遣使者安車

迎三老五更。天子迎於門屏交禮。道自阼階。三老升自賔階。至階。天子揖如禮。三老升。東靣。三公設凡。九卿正履。天子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

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後。五更南面。公進供。禮亦如之。明日皆諸闕謝其。養。特三老五更二人而已。羣老不與焉。非古禮之意也。詩思齊雝雝在宮。箋

雲。宮謂辟雍宮也。羣臣助文王養老則尚和。孟子梁惠王章。五畆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鷄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班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

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離婁章。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

公避紂居東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徃。

注。二老。伯夷。太公也。大老。言非常人之老者。天下之父。言齒德皆尊如衆父。既得其心。則天下之心不能外矣。蕭何所謂養民致賢。以圖天下其意

暗與此合。 盡心章。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濵。間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間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盡歸乎來。吾聞

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畆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夫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鷄。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

失肉矣。百畆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裡。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不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注。趙氏曰。善養老者。教導之使可以養其老耳。非家眷而人益之也。管子凡國都皆有掌。

老年七十已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八十已上。二子無征。月有饋肉。九十已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死上供棺槨。勸子弟精膳食。問所欲。求所嗜。

此之謂老老。史記周本紀。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徃歸之。太顛。閑天。散宜生。嚮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徃歸之。西漢書高祖二年冬十月。

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師古曰。鎮。安也。撫。慰也。文帝紀。元年三月。詔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𡻕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師古田。存。首視也。

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粥者。或以陳粟。師古曰。稟。給也。粥。津康也。給米使為麋粥也。陳。久舊也。小雅甫

田之詩曰。我取其陳。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師古曰。使其備為條制。有司請令縣道。師古曰。或縣。或道。皆用此制也。有蠻夷曰道。年八十已上。賜

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䋈三斤。師古曰䋈綿也。賜物及當稟粥米者長吏閲視丞若尉致。師古曰。長吏。縣之令。

長也。若者。豫及之詞。致者。送至也。或本或尉自致之也。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如淳曰。都吏。今督郵是也。閑惠曉事。即為文無

害都吏。不稱者督之。師古曰。循行有不如詔意者。二千石蔡視責罰之。刑者及罪有耐以上。不用此令。蘇林曰。一𡻕為罰作。二𡻕刑以上為耐。耐能

任其罪也。師古曰。刑為先被刑也。有罪在吏未決者也。言八十九十之人。雖合加賜。其中有被刑罪者。不在此賜物令條中也。玉海。賈山至言。陛

下禮高年。九十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筭不事。武帝建元元年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復二筭。九十復甲卒。張晏曰。二筭後二口之筭也。後

甲卒。不豫草車之賦也。夏四月。詔曰。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然即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

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之資財。是以孝心關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已上。以有受鬻法。師古曰。給米粟以為麋粥。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

妻妾。遂其供養之事。師古田。若者。豫及之辭也。有子即復子。無子即復孫也。遂。申也。元狩元年。詔遣謁者廵行天下。存問致賜曰皇帝使謁者賜縣

三老孝者帛人五匹。鄉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鰥寡孤獨帛人二匹。䋈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元封元年夏四月。登封太山還。

詔行所廵至加年七十已上帛人二匹。元朔元年十一月。詔旅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注。加惠於耆老之人若賔旅也。

宣帝地節三年三月詔曰。鰥寡孤獨高年貧困之民。朕所憐也。其加賜鰥寡孤獨高年帛。元康元年三月。以鳳皇集泰山。賜三老帛。一年三月。以鳳

皇甘露𨹓集。賜天下高年帛。三年春。以神爵集泰山。賜天下高年帛。四年春正月詔曰。朕惟耆老之人。髮齒墮落。血氣衰㣲。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

文法。拘執囹圄。不終天命。朕甚憐之。自今以來。諸年八十以上。非誣告殺傷人。佗皆勿坐。遣太中大夫彊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鰥寡。覧觀風俗。

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倫之士。三月詔以廼者神爵嘉祥。賜三老帛人二匹。神爵元年三月。祠后土。賜天下高年帛。四年二月。詔以廼者鳳皇甘露

降。及神爵集。賜天下高年帛。五鳳二年三月。鸞鳳集。賜高年帛甘露二年正月。赦天下。賜高年帛。三年詔以廼者鳳皇集新蔡。賜新蔡二老帛。 元

帝本紀。初元元年四月。賜三老帛。四年祠后土。赦汾陰賜高年帛。五年四月。賜三老帛人五匹。 永光元年正月。郊泰時。賜雲陽高年帛。三月赦天

下。賜高年帛。二年春二月。赦天下。賜天下高年三老帛。建昭五年三月。賜三老帛。 成帝本紀。建始元年二月。賜三老錢帛各有差。 鴻嘉元年

二月。賜天下高年帛。 哀帝本紀。以綏和二年四月即位。赦天下。賜三老帛。 平帝本紀。元始元年。詔天下吏。比二千石已上。年高致仕者。參分故

祿。以一與之。終其身。三年。賜三老帛。四年一月。大赦。賜天下高年帛。東漢書光武紀。建武十九年九月南廵狩。壬申幸南陽。進幸汝南南頓縣舍置

酒會賜吏人。復南頓田租𡻕父老前叩頭。言皇考居此日乆。陛下識知寺舍。每來輙加厚恩。願賜復。 曾褒傳。褒受詔議立三雍大射養老禮儀。

儒林傳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親行其禮。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備法物之駕。盛清道之儀。坐明堂。朝羣後。登靈臺。望雲物。袒割辟雍之

上。尊養三老五更。射享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搢紳之人。圍橋門而觀聴者蓋億萬計。 禮儀志。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帥

群臣躬養三老五更於辟雍。孝經後神契曰。尊三老者。父象也。謁者奉幾。安車輭輪供綏執事。五更寵以度。接禮交容。謙恭順貌。宋均曰。三老。老人

知天地人事者。奉幾授三老也。安車。坐乘之車。輭輪。蒲裹輪。供綏。三老就車。天子親軌綏授之。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度。法也。度以寵異之

也。鄭玄注禮記曰。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名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玄又一注。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應劭漢官儀曰。

三老五更。三代所尊也。安車輭輪。送迎至家。天子獨拜於屏。三者。道成於天地人。老者。久也。舊也。五者。訓於五品。更者。五世長子。更更相代。言其能

以善道改更已也。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完具。臣昭案桓榮五更。後除兄子二人補四百石。則榮非。長子矣。鄧展曰。漢直以一公為三老五更

無常。蔡邕曰。五更長老之稱也。行大射之禮。𡊮山松書曰。天子皮弁素積。親射大侯。郡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牲以犬。鄭玄注

儀禮曰。狗取人。孟冬亦如之。石渠論曰。鄉射合樂而大射不同也。韋玄成曰。鄉人本無樂。故於𡻕時合樂以同其意。諸侯故自有樂。故不復合樂。

鄭玄注鄉飲酒禮曰。今郡國十月行鄉飲酒禮。黨正歲𡻕邦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之禮。凡鄉黨飲酒。必於民聚之時。

欲其見化知尚賢尊長也。玄冠衣皮升眼與禮異。服䖍應劭曰。漢家郡縣饗射祭祀。皆假士禮而行之。樂縣笙磬邉爼皆如士制。於是七郊禮樂。三

雍之義備矣。養三老五更之儀。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講師。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也。盧植禮記注曰。選三公老

者為三老。卿大夫中之老者為五更。亦參五之也。皆服都紵大袍。單衣皂緑領袖中衣冠進賢。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齋於太學講堂。月令章

句曰。三老。國老也。五更。庶老也。詩云。三壽作朋。其日乘輿先到辟雍禮殿。御坐東廂。遣使者安車迎三老五更。天子迎於門屏。交禮。道自阼階。三老

升自賔階。至階天子揖如禮。三老升。東靣。三公設幾。九卿正履。天子親𥘵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後。禮記曰。天子適饌省醴。養

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以孝養。反升歌清廟。孝養之詩也。五更南面公進供禮亦如之。譙周五經然否。曰漢初或雲三老答天子拜。遭王莽之

亂。法度殘缺。漢中興定禮儀。羣臣欲令三老答拜。城門校尉重鈞駁曰。養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下答子拜也。詔後鈞議。無周淪

之曰。禮戶服上服。猶以非親之故答子拜。士見異國君亦答拜。是皆不得視猶子也。虞喜曰。且據漢儀於門屏交禮。交禮即答拜。中興謬從鈞議。後

革之。深得其意。明日皆詣闕謝恩。以見禮遇大尊顯故也。前書禮樂志曰。顯宗因祀九武皇帝於明堂。養三老五更於辟雍。威儀既盛矣。德化未流

洽者。以其禮樂未具。羣下無所誦說。而庠序尚未設之故也。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黃。止吾止也。 本紀。永平二年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養老

之禮。詔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禮而未及臨饗。三朝。謂中元元年初起明堂辟雍靈臺也。眇眇小子。屬當聖業。眇眇。孺㣲㣲也。間暮春吉辰。初行大

射。令月元日。東觀記曰十月元日。復踐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輭輪。供綏執授。侯王設醬公卿饌珍。朕親袒割。執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

後。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於前後視之。令其不哽噎也。升歌鹿鳴。下管新宮。八佾具修。萬舞於庭。朕固薄德。何以克當。易陳負乘。詩刺彼已。水念慙

疾。無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學明。五更桓榮授朕尚書。詩曰。無德不報。無言不酬。其賜榮爵關內侯。食邑五千戶。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

身。其賜天下三老酒人一石。同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䘏幼孤。惠鰥寡。稱朕意焉。三年二月甲子。立貴人馬氏為皇后。皇子炟為皇太子。賜三老爵

三級。八年冬十月丙子。臨辟雍。養三老五更。十年閏月甲午。幸南陽。日北至祠舊它。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賔

還幸南頓。勞饗三老官屬。十二年五月丙辰。賜天下三老爵人三級十七年五月。賜天下三老爵人三級。章帝紀。有司奏孝明備三雍之教。躬養

老之禮。 建初二年冬。行饗禮。以故司空伏恭為三老。侍中。騎都尉周澤為五更。三年立皇后。賜三老爵人三級。馮魴。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

許之。其冬為五更。詔朝賀就列俟上。出本傳。 四年四月。立皇太子。賜三老爵人三級。七年九月。幸鄴。勞饗魏郡守令已下。至於三老。 元和二

年二月乙丑。帝耕於定陶。詔曰。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勞也。國家甚休之。其賜帛人一匹。勉率農功五月。詔賜天下高年爵三級。 章和

元年七月壬戌。詔曰。秋令。是月養表老授凡杖。行麋粥飲食。月令。仲秋之令。其賜高年二人。共布帛各一匹以為醴酪。 和帝本紀。永元三年十月。

奉長安。詔賜行所過三老錢帛。 八年春二月。立皇后。賜三老爵人三級。十二年三月。賜三老爵人三級。 十五年九月南廵。賜所過三老官屬

及民百年者錢布。 元興元年十二月。賜天下三老爵人三級。 安帝本紀。永平三年正月。皇帝加元服。賜三老爵人三級。 元初四年秋七月辛

丑。詔曰。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麋粥。方今案比之時。郡縣不奉行。雖有麋粥。糠秕相半。長吏怠事。莫有躬親。甚違詔書養老之意。其務崇仁恕。

賑護寡獨。稱朕意焉。杜氏通典。按此詔。漢代猶依月令施政事。 延光元年三月改元。大赦天下。賜三老爵三級。 李充傳充為左中郎將。年八十

八。以為國三老。帝常特進見。賜以几杖。順帝本紀。永建元年正月大赦。賜三老爵三級。 四年。帝加元服。賜三老爵人二級。 陽嘉元年正月。立

皇后賜三老爵三級。 三年五月大赦。賜民年八十以上米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賜帛人二匹。䋈三斤。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大赦。

賜三老爵三級。 二年正月甲子。加元服大赦。賜年八。十以上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綿三斤。 永興二年十一月校獵。賜所過道傍年九十

以上錢各有差。 蔡邕靈帝熹平六年七月。上封事雲。清廟祭祀。退徃孝敬。養老辟雍。示人禮化。皆帝者之大業。祖宗所祗奉也。本傳。 光和元年

冬。行辟雍禮。以光祿大夫楊賜為三老。太傅。東漢會要靈帝以𡊮逢為三老。賜以玉杖。 案比。 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玉

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之不噎。玉海。一雲取春物始化。以助土氣。玉海東京賦日月

會於龍猶。恤人事之勞疚。因休力以息勤。致權忻於春酒。執鸞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國叟。降至尊以訓恭。送迎拜於三壽。敬慎威儀。示民不偷。我有

嘉賔。其樂愉愉。聲教布濩。盈溢天區。辟雍詩。皤皤國老乃父乃兄冊府元龜魏文帝黃初中。蘇林為愽士給事中。帝作典論所稱。穌林者是也以老

歸第。國家每遣人就問之。數加賜遺。年八十餘卒。魏志文帝黃初二年授楊彪光祿大夫。又雲。公卿朝朔旦。並引故漢太尉楊彪待以客禮。詔曰。先

王制几杖之賜。所以賔禮黃耇。褒崇元老也。昔孔光卓茂。皆淑德高年。受茲嘉賜公故漢宰臣。乃祖以來。世著名節。年過七十。行不踰矩。可謂老成

人矣。所宜寵異。以彰舊德。其賜公延年杖及馬。凡謁請之日。便使杖入。又可使著鹿皮冠。彪辭讓不聽。竟著布單衣皮弁以見。 高貴郷公甘露三

年八月。詔曰。夫養老興教。三代所以樹風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致敬。乞言納誨。著在惇史。然後六合承流。下觀而化。宜妙簡德行以充

其選。關內侯王祥。履仁秉義。雅志淳固。關內侯鄭小同。溫恭孝友師禮不忒。其以祥為三老。小同為五更。車駕親率羣司躬行古禮焉。漢晉春秋曰。

帝乞言於祥。祥對曰。昔者明王禮樂既備。加之以忠誠。忠誠之發。形於言行。夫大人者。言行動乎天地。天且弗違。況於人乎。冊府元龜。臣欽若等

曰。按晉書志。二年行養老禮。宋志雲。今無其注。然漢禮具存。杜佑通典甘露二年。天子親帥羣司行養老之禮於太學。命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

更。詳三老下。晉書叚灼傳。武帝時。叚灼疏言明王聖主。無不養老。老人衆多。未必皆賢。不可悉養。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兄事五更。所以明敬。陛下

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制。冊府元龜晉惠帝永平元年五月。賜高年帛人三匹。 永興九年三月。大赦。賜高年帛三匹。 明帝太𡩉三年閏三月

即位。賜孤老帛人二匹。 成帝咸和元年二月。大赦改元。賜孤老米人二斛。 孝武帝大元五年六月。賜孤老不能自存者米人五斛。宋書孝武帝

紀。大明七年二月。車駕廵南豫。南兗二州。詔歴陽郡高年加以羊酒。十月月幸歴陽郡。賜高年帛。 文帝元嘉初。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仁愛好老易。

郡州府十二命皆不就。文帝聞之。遣使存問賜錢米。南齊書武帝紀。永明七年正月。詔曰。諸大夫年秩隆重。祿力珠薄。豈所謂下車惟舊。趨橋敬老。

可增俸。詳給見役。冊府元龜明帝建武元年十一月。詔曰。日者百司耆齒。許以自陳。東西二省。猶沾㣲俸。辭事私庭。榮祿兼謝。興言愛老。實有矜懷。

自今搢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銓敘之科。先是永明中御史中丞沈淵表百官年登七十者。皆令致仕。並窮困私門。故有是詔。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六百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