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三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四
卷之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五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四 二寘

詩文二

清江三孔集孔平仲智若禹之行水賦。明智之大。如禹行水。古有大智。中潛至明。何行水以為喻。蓋存心之自誠。淵然創物之謀。敏而外發。沛若

決川之勢。順以東傾。天惟靈萬類而生。毓五常之粹。不滯於物。其端曰智。然順其故。則不致於交譎。悖其本。則浸成於大偽。居惟適正。委美質之自

然。舉若下鴻。措安流於萬事。讅利圖害。籌安計危。藴千慮以無惑。包萬殊而不遺。每優㳺而䖏此。不淚亂以行之。內畜清明。陶天真而去詐。逺侔䟽

鑿。適地勢以流卑。湛然恬養於中。廓然識見於外。不滌源而滌性之垢。不治水而治情之害。較逺無間。成功亦大。可通塞壅。順意表以彌綸。如決懷

襄。貫地中而滂沛。大抵。多計者流於機巧。好辯者溺於空虛。其獘明甚。惟人戒歟。故我抱靈鑒以無隱。導沉機而自如。心常惡其鑿也。勢若排而注

諸。舜以是而察邇言。聦明並決。堯因之而急先務。障蔽皆除。夫運至計以利仁。給徽謀於平土。德一也。何獨議乎智。人一也。何獨尊乎禹。蓋智之於

物兮。必順適其理。而禹之於水號。亦䟽導其苦。苟能此道。宜効臯陶之謨。一失其原。或謂白圭之愈。後世蘇張之辯勝。莊老之道鳴。其耀才者。或籠

愚而不正。其矯枉者。又絶聖以無營。皆與性以相戾。譬濬川而逆行。亦猶戕柳以為之棬。並非其質。揠苗而助之長。反害其生。噫。喻玉瑩者。楚有屈

平。侔蓍龜者。秦聞樗里。或以易變而貽誚。或以不知而旋恥。皆奠若順其性以行焉。所謂智者樂水。童蒙詩訓智者心無蔽。懸空一鏡明。事來方順

應。物至緫能名。漫㳺集仁智詩仁者安理分。迂闊世所嗤。智者覺未然。論髙為時疑。仁智廢不用。姦黠始設施。跳踉樂未已。顛躋悲已隨。爾輩胡

足䘏。奈人家國為。白氏六帖智智者。詐愚。用人之智。去其詐。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漢書。智者。心之府。文中子。神者。智之役。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

府。智公則心平。智不足稱。陽䖏父。不沒其身。其智不足稱。智免。禍由智免。智而不詐。張老。智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莊子。智計歸之。魏賈詡。自以非

太祖舊臣。而謀策深長。懼見猜嫌。閉門而自䖏。無私交。嫁娶不結髙門。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宮之竒在虞。晉不加戎。季梁在隨。楚不為謀。三仁

未去。武王還師不伐殷。鄒陽。北㳺不同吳禍。以賢勇智。杜預多智。人號智囊。大智若愚。不可以無涯之智。役有涯之身。莊子。智謀知機者其神

乎。易祭仲知權。公羊。宋人執鄭祭仲。不名賢也。為知權。宋人曰。為我出忽而立突。仲不從。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可以存易亡。古人有權。祭仲

足反於経。然後有善也。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為也。未可與權。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

可與權。行中權。廢中權。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易。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權也。男女不親授受。禮也。嫂溺不援豺狼也。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見

乎蓍龜。動乎四體。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必先知之。先覺。抑亦先覺者。是賢乎。知㣲知章。叔向

母聞男聲。晉叔向母。聞向男伯石生。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豺狼之聲也。非此莫䘮羊舌氏。遂不視之。子文欲殺越椒。楚子艮生子越椒。子文曰

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豺狼之聲。不殺之。必滅若敖氏之族。贈策。士會將歸晉。繞朝知其情。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有先知。

而無後悔。思鱸魚。晉張翰為齊王所辟。因秋風起。忽見鱸魚曰。大丈夫所貴適意耳。遂棄官歸江東。俄而齊王敗。人謂翰有先知之明。軍勝人亡。鍾

會鄧艾伐蜀。劉實。字子真。曰。破蜀必矣。而皆不還。客問之。笑而不荅。果如其言。先見皆如此類也。虞不臘矣。晉假道於虞。宮之竒曰。虢。虞之表也。虢

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玩。虞君不聴。宮之竒曰。虞不臘矣。虢其亡乎。屈瑕伐羅。楚屈瑕伐羅。鬬伯比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止髙心不顧矣。

果敗。穆叔見趙孝伯曰。趙孟將兒。其言偷。且年未五十。諄諄如八九十。不能乆矣。偷。苟且也。先識後艱智者。見於未萌。求知太早。同見彈以思鴞。辯

事方遲。吳在途而搜索。許負之識條侯。牛生白犢。孔父知其言祥。位踐朱輪。趙母知其必敗。敏則有功。黎民敏德。不忘敏。叔向曰。蓬氏有後於楚。

宜哉。子蕩乗君命。不忘敏。加之以敏。齊國莊子來聘。禮成而加之以敏。左傳。告諸徃而知來者。敏於事。而慎於言。訥於言。而敏於行。回也非助我者。

於吾言無所不說。聞言即解。無所起發增益。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默而識之。無所請益。聞一知十。回也。聞一知二。賜也。開敏。張放以公主子開

敏。敏給。國語。鷄肋。楊脩。字德祖。為曹公主薄。操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難為功。於是出教唯曰鷄肋。衆莫曉。修曰。未鷄肋。食之無所

得。棄之可惜也。公歸計決矣。承意觀色。淳于髡。以承意觀色為務。再見梁惠王。終無言。惠王問之。曰。前見王。王志在逐。後見王。王志在音。王曰。誠聖

人也。識亡書。漢武帝幸河東。亡書三篋。唯張安世識之。寫得。後購得本相校。一無遺脫。市肆閲書。後漢王充。字仲任。博學不為章句。家貧無書。游洛

陽市。閲所責書。一見誦得。也博覧百家之書。記貧人姓名。後漢賈續。既孤。仕都戶曹。歲荒人飢。太守尹典。使於都亭設貧人粥。訊名字畢。太守問。口

說六百人。姓名無差謬。張嘩。博物彊記。默識四海內。若指掌也。讀諸刺。夏侯湛。從祖榮淵第五子。七歲。日誦千言。經目輙識之。文帝召之。時有客百

餘。人人奏刺。書鄉里姓名。示之一徧。復使誦之。不錯一人。應奉讀書。五行俱下。為郡決曹吏。行部録囚數千人。太守問之。奉口說姓名罪狀輕重。無

遺脫一人。博物君子。晉侯謂子産為博物君子。博物多識。王粲為侍中。識竹簡。晉東晰博物。時嵩山下得竹簡一枚。上兩行科斗字。張華問東晳曰。

此漢文帝節陵中策文也。驗之果然。讀碑覆棋。王仲宣。與人共行。讀道邊碑。背而誦之。不失一字。又觀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蓋。更以他

局為之。相校不失一路。識部曲妻子。吳朱柏。字休穆。為前將軍。彊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部曲萬口。妻子盡識之。藝文類聚智周書曰。智與衆

同者非人師也。且成事必在大智。家語曰。孔子曰。好學則智。啇書曰。愚者闇於成事。而智者見於未萌。莊子曰。巧者勞而智者優。孫𡖖子曰。

言而當。智也。嘿而當。亦智也。戰國策曰。今六國相伐。適足以強秦。天下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東之愚耶。淮南子曰。夫聖人之

智。固已多矣。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又曰。禆諶出郊而智。又曰。文公種菜。曾子牧羊。猶為智也。唐子曰。命相在天。才智由人。由人可學知。在天。

無可冀。符子曰堯舜之智。桀紂以為不智。堯舜以為智。惡知堯舜之非桀紂。桀紂之非堯舜乎。又曰。陳玶智有餘。而難獨任。漢書曰。劉德少

脩黃老術。有智畧。武帝謂之千里駒。諸葛亮集曰。曹操智計珠絶於人。魏志曰。賈詡自以非太祖舊臣。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婚姻不

結髙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郡書足用名君顓帝䟽通以智。家語五帝德篇。黃帝堯舜。黃帝有合宮之聴。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緫章之訪。大哉

乎兼天下之智。文中問易。文王。文王之時。豪傑之士。皆得竭其智。前賈山傳。成王弗造哲迪民康。注。成王行其政。而不能為智道以安人。故使

叛先自責。書大誥。齊威公。齊威見管仲之足以托國。是天下之大智也。苟仲尼。智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梅福傳書。合天下之智。並天下之威。

同上。髙祖任力。智者之俊也。魏志。髙責卿公紀。漢祖發跡泗亭。奮其智謀。鞭驅天下。帝王世紀。夏少康漢髙祖。苟顗曰。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髙祖

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魏志。髙責卿公紀。文帝。晁錯上書。人主所以尊顯功名。揚於萬世之後。以智術數也。前本傳。武帝。董仲

舒對策。強勉學問。則聞見傳而智益明。本傳。今陛下智用而意美。昭帝。知者賛其慮。仁者明其施。鄭弘賛。廣覧兼聴。盡天下之智。同上。唐太

宗。勿謂我智。而拒諌於已。唐張藴古傳大寳箴。德宗。陛下天錫勇智。志期削平。陸贄奏議。名臣太史公曰。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知有

過人者。史蘇秦傳。仲尼曰。智之難也。有藏武仲之智。不容於魯。栁有由也。襄十三年。張良。或問近世杜稷之臣。曰。若張子房之智。楊淵騫。周

亞夫堅壁以挫吳楚。司馬懿閉門而困諸萬。此皆全軍制勝。不敵而郤敵。是知未大將以智為本。唐蘇珣傳。吾丘壽王。上以壐書賜壽王曰。子在

朕前之時。智畧輻輳。以為天下少雙。前本傳。東方朔自以智能海內無雙。選東方朔答客難。韓安國多大畧。智足以當世取捨而出於忠厚。

前本傳。伏湛。杜詩薦䟽。智畧謀慮。朝之淵藪。後本傳。李泌賦。方圓動靜。圓若用智。唐本傳。其自全近智。上賛。智慮致明。苟脩身。君子知則

明通而類。不苟。知而好謙必賢。仲尼。故智者之舉事也。滿則慮險。安則慮危。同上。智者。非能徧知人之所知之謂也。儒校。知有所合之謂智。正名。知

者明於事達於數。大畧。智者之知固多矣。王伯。大智在所不慮。天論並苟。由於獨智。入自聖門。楊脩身。智也者。知也。夫智用不用益不益。則不贅虧

矣。問道。古之人曰。智疑於自知。故以道正已。韓子三十篇。智者樂。其存物之所為乎。文中子天地。元亨利正。運行不匱者。知之功也。問易。諸史

齊史者謂越王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用智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史越世家。故去就之變。智者不能一。趙世家。李兄曰。智者備

禍於未形。同上。仲連為書謂燕將曰。智者不倍時而棄利。魯仲連傳。智者因機以發。後皇甫嵩傳。處事有疑非智。唐尉遲敬德傳。智權宜也。韓琬傳。

大將臨戎。以智為本。蘇珦傳。文集智者避危於未形。司馬相如諌臘書。智者之慮。慮於未形。阮元俞與曹公書。傳記智者處物。國語魯語。

智。文之與也。國語。建事能知。同上。大智。諸子。小知不及大知。莊逍遙。齊智之所知則淺矣。列子黃帝篇。大智在所不慮。苟天論。文集 小

智自私。賤彼貴我。選賞誼鵬賦。吾生也有涯。而智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養生。智雖落天地不自慮也。王道。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以智養恬。

智與恬交相養。繕性。去知與故。循天之理。刻意。心徹為智。齊物。至智不謀。庚桑楚篇。一事能變曰智。管心衛。智周於六合之內者。吾知生之有為阻

也。白心。疑滯者。智之蝥也。忿憾者。仁之螣也。文中子。魏相。白圭雲。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足以取予。強不足以有守。雖欲學吾術。終不

告也。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前貨殖傳。智慧出。有大僞。老十八章。人不患不智。患其為詐。前景帝紀詔雲。秦焚書坑儒。自任私智。前地理志。公孫洪

汲黯毀洪等。徒懷詐飾智。以阿人主取容。汲黯傳。體題。知幾察物。先見不惑。周物明燭。養恬燭理。賦偶。術足馭下。心先愛人。充廣惻隠。辯

明是非。克其私於一真未鑿之天。察此理於萬境俱融之地。靜本天性。動明物幾。䧟而立身。行已之常。散則接物。待人之事。操存一念。本

自惻隱。酬酢萬變。公吾是非。賦隔。曰吾一貫。端由孔子之不居。以是相傳。孰謂周公之未盡。記纂淵海子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鷹鳶

猶以山為卑而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苟子法行篇。互入貪迷。神蛇能斷而復續。而不能使人弗斷也。淮南子。集猩猩見酒及屐。知里人設張。

則知張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駡雲。奴欲張我。捨爾而去。復自再三相謂曰。試共嘗酒。及飲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為人所擒皆獲。跛無遺者。

唐文粹。裴炎猩猩銘。互見貪迷。宋朝老狐足奸計。安居穴垣墻。窮冬聴氷度。思慮豈不長。引身入扱引也中。將死猶跳踉。臥公集。虎終機械得。烏

亦彈丸隨。臨川集。經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學記。子孔子欲以顔狀取人也。於滅明改之矣。欲以言辭取人也。於宰

我改之矣。欲以容貌取人也。於子張改之矣。家語。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證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孟子告於下。晉公子重耳。霸心生於曹。越王勾踐。霸心生於會稽。齊威公小白。霸心生於莒。荀子。老子學啇容。見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學壺子。觀景

柱而知持後矣。淮南子。繆稱訓註。先有形而後有影。堯遭洪水而貴陸。湯大旱而重水。傳子。兼金合壁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可謂

成人。管樞言。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要此三欲。辟此三惡。果何道而便。曰。在謹取。相。道莫至是矣。故智而不仁。不可。

仁而不智。不可。既智且仁。是人主之寳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君道。智不能推。仁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非相。故仁莫大於愛人。智莫大於知

人。淮俶真訓。詔其見王者之志乎。非仁智博達。則天明命。其孰能詔天下乎。文中子問易。廣仁益智。莫善於問。薛生曰。智可獨行乎。子曰。仁

以守之。不能仁。則智息矣。安所行乎哉。同上。智者樂。其存物之所為乎。仁者壽。其忘我之所為乎。天地。仁者吾不得而見也。得見智者斯可矣。王

道。事對作法。之啇君。傳。鞅曰。智者作法。愚者制焉。深識。前敘傳。髙祖超然逺覧。淵然深識。精一道。荀解蔽。身盡其故則美。類不可兩也。故智者。擇

一而。焉。註。凡事類皆不可兩。致智者精於一。道而精一焉。故異端不能蔽也。覩危思變。後隗囂傳。夫智者。覩危思變。觀始知終。選。三國名臣賛。

上元弘長。觀始知終。脩身以用。荀賦篇。注。君子用智以脩身。不勞而成功。史商君。傳。甘龍曰。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規福於未

萌。選。相如檄蜀文。智者規福於未萌。反題狂夫之樂。史趙世家。狂夫之樂。知者裏焉。焉徃而不窮。列子說符篇。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厲乎智。智巧

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如呂尚。易徃而不窮哉。易貨易宗族。楊淵騫篇。或問呂不韋其智矣乎。以人易貨。曰。誰謂不韋智者歟。以國易宗族。賦偶。明

燭無外。幾沉未萌。動欲皆樂。幾非易知。事至能應。物來莫逃。聖由於獨也。乃能率先。睿足於臨也。自皆具舉。挈瓶之小。未免囿器。索求之

後。亦幾失時。玉卑屈子之如瑩。葵陋鮑莊之不庇。是非當辯也。何自炳若。間閑異尚也。將安取斯。語其創物。則卓爾獨出。視其處事。則巍然

甚髙。察深防於魚見。斷毋惑於孤疑。絶彼自私之小。卓然先見之明。以其知人也。知由是以尤廣。以其察物也。察由茲而丕顯。固無擾擾

之慮。已造閑閑之地。禦寇深戒於籠愚。孟子特言於惡鑿。慮彼未形。惡夫自鑿。喻以玉者。惟取於溫純。譬以燭者。但明其輝映。深識素有。

淵謀夙資。德之大兮落天地。識之深兮前蓍龜。可則可。否則否。但與心會。是則是。非則非。不為物累。豈殊炙輠之人。固吳括囊之子。樗里

為裳。楊雄明燭。智者明事也。事至善應。智者周物也。物未能明。但一心而不惑。應萬變以如神。公謹投龜。畫討亂之策。毛遂脫頴。決定縱之

議。情弗我蔽。幾先物沉。明大議而不再其計。決疑謀而罔膠乃心。以淳于賢乎哉。史稱炙輠。以敬逺明乎哉。賦美紛雲。應於多變。端曰達

人。蔽於一隅。所謂曲士。有如輔果者。識擒於趙。有如穆生者。免難於楚。樂。自宣尼。動尤先於不惑。大如虞舜。治亦本於何為。晚譏楊子。用深

貴於未沈。鑿戒孟軻。行蓋明於尤事。小顔淵之語道。止造於形。嘉光武之沉幾。當先於物。丑殊首䑕之莫前。變能以應。免有羝羊之後悔。患至

於深。但患少才。佳張華之博物。焉知瑣事。笑李毗之無聞。用以陳謨。何損阜陶之尚。未能知道。宜嗟寧武之愚。錫若成湯。彰信兆寬仁之克。

大如虞舜。執中存精一之惟。又仁知事對有益。家語。顔回。仲孫何忌問於顔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於仁。知。可得聞乎。回曰。一言而有益於

智。莫如預。一言而有益於仁。莫如恕。愛度。上。顔回問君子。子曰。愛近仁。度。近知。君子也。明達。後光武紀。仁知明達。三者。前公孫弘。仁知勇此三者。百

世不易之道也。莫貴莫急。淮南主術。凡人之性。莫貴於仁。莫急於知。仁以為質。知以行之。不傷生。不害義。淮南人問仁者不以欲傷生。知者不以利

害義。不可為也。記檀弓。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賦偶。由彼克己。如於致知。用之格物。豈賢者

之獨有。見於愛親。雖孩提而亦知。仁民愛物。何必聖人。明是辨非。豈惟上智。燭理不惑。愛人以慈。以去智為智者。莊生之智。以不仁為仁者。

老子之仁。塵垢萬事。而固已無見。芻徇百姓。而又幾不親。大矣謀畧。淵然惠慈。得於內也。宜閑閑之謂。發於外也。非煦煦之為。仁育乎羣

生。知周乎萬物。仁而不知。則心自固於顓愚。知而不仁。則害有甚於穿窬。言其為本。則以動以靜。究其所用。則或樂或壽。學不厭教不倦。賛

責慮明其施。考馬遷之書。是見兩全於堯帝。鄙陳生之問。尚疑未盡於周公。吳之太祖。稱其雄畧。漢之光武。兼乎明達。賦隔。孔氏釋経。推作常

行之論。孫弘上䟽。發為自治之辭。考彼中庸之論。知所脩身。驗諸漢史之言。亦云通德。書林事類智知者剏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冬官。

智。文之輿也。注。智所以載行文德國。成物。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並孟。智似陽子。伯宗朝以喜歸。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於朝。諸大夫皆

謂我智似陽子。註。陽子。處父也。國語晉。以道正己。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鑑觀面。智疑於自知。故以道正己。韓子。子胥。知姑蘇之有麇鹿。穆生。謝

病以免楚難。鄒陽。北㳺不同吳禍。智者決之斷。史決者智之君。知者順以成德。智者譏識。並後漢。探端。舉末察本。探端知緒。禮注。建事。能知國

三。處物。智者處物。國語。用智不恃力。用智而不恃力。智者不重困。後六。智者不後時。六十一。力智不力仁。管仲荀十九。趨時如響起。選二十。審輕重

於衡石。後。飾詩書以驚愚。選二十。不飾表以招累。七。智者以有餘為疑。朴者。以不足取信。後八。有生不能叅其智。運情機物。有生不能參其智。四十

九。安寛平而危險隘。智欲就利避善。荀十八。其自全近智。新唐李秘賛。仁智孔子不蔽仁智。荀子解蔽曰。孔子仁智但不蔽。故學亂術足以為先

王者也。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並。此不蔽之福也。云云。鮑叔寧戚。隰明。仁智旦不蔽。故能特管仲而各利。

福祿與管仲齊。召公呂望。仁智旦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各同。福祿與周公齊。並荀子。李靖智勝仁。子謂李靖智勝仁。程元仁勝智。並文中問易。太平

丹穴。以齊州已南戴曰為丹穴。北戴斗極為空桐。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日所入為太蒙。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爾

雅。㣲謀託財。郈成子為魯聘於晉。過衛。右宰崇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璧。顧反過而弗辭。其僕曰。卿者右宰崇臣之觴吾子也甚

歡。今侯過而弗辭。郈成子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使樂而不樂。告我憂也。酒酣而送之以璧。寄之我也。若內是觀之。衛其有亂乎。倍衛三十里。聞

寧喜之難作。右宰崇臣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異之。分祿而食其子。表而反其璧。孔子文之曰。夫智可以微謀。仁可以託

財者。其郈成子之謂乎。呂氏春秋。脩身者。知之府。愛施者。仁之端。見仁義門。愚智作狂作聖。善惡混。上品下品。並見中人門。逆順。智者順以

成德。愚者逆以取害。後郅惲。順時逆理。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後未浮。知不知。知者知之。愚者不知。管仲。得道失道。得道則愚者有餘。失道

則智者不足。淮南。愚智相欺。莊。智者詐愚。大智若愚。

智州太平寰宇記治英羅縣。在宜州西。一百三十五里。領縣五。英羅。管二里。無廨署。冨刀。西五十二里。三鄉。智本。東三十里。二鄉。

蘭江。西二里。無鄉村廨署。平林。東南十三里。無鄉村廨署。

智氏千家姓徵音。河東。氏族畧姬姓。即荀氏。荀首別食智邑。又為智氏。至荀瑤為趙魏所滅。故智氏亦謂荀氏。望出河東天水陳

留。氏族言行録左傳雲。晉卿荀林父之孫荀罃。別食智邑。又為智氏。姓氏急就篇智氏。晉荀氏有分族為智氏。其後罃盈躒瑤。羅泌路史髙辛氏紀。

孫息食知為智氏。

智罃。春秋荀林父孫智罃。食采智邑。智范韓魏趙中行。晉六卿。罃。字子羽。生盈。字伯風。又稱荀盈。

智伯。通鑑外紀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鬚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𠆸藝畢

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

史為輔氏。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智伯戱康子而侮叚規。智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為我。我

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不然夏書有之。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

無乃不可乎。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叚規曰。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我不如與之。康子使使者

致萬家之邑於智伯。智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

氏。襄子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竈産蛙。民無叛意。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

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絺疵為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

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以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

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慾為趙氏㳺。說。使主疑於二家。而懈於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

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王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請。使於齊。趙

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

至矣。張孟談曰。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隄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

水而亂。韓魏翼而撃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衆。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

莫之能辯。通謂之賢。此所以失人也。夫聦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

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撃彊。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

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

不至。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姦。勇足以決其暴。是虎

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踈。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

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通鑑答問智趙立

後。或問。智宣子趙簡子之立後。通鑑用左氏書法。以初起義。而原二家興替之始。亦有意乎。曰。謹始正本。春秋之法也。魯聲子仲子。生隱及桓。而

惠公不能定適。庶之分。亂是用長。左氏書於篇首。父父子子。而家道正矣。大學曰。人莫知其子之惡。智宣子以之。傳曰。知子莫若父。趙簡子以之。二

家之存亡。不在晉陽交兵之日。而在立後之初。舍宵立瑤。而智以亡。舍伯魯立無䘏。而趙以存。豈唯一家。推之一國天下皆然。其在春秋。景王之子

猛子朝。天下之辭也。晉獻之申生奚齊。一國之辭也。減孫紇之奔因季氏。叔孫豹之卒以竪牛。一家之辭也。雖然。智瑤不仁而多才。信乎不仁矣。趙

無䘏焉得仁。鞅之服未除。即以銅枓撃殺代王。而取代地。其姊聞之。摩筓自殺。禽獸不忍為。而無䘏為之。不仁之極也。春秋降而戰國。人慾肆行。天

理幾於殄絶。瑤如𡊮紹不幸而敗。無䘏如曹操幸而成。其不仁則一也。或曰。仁。人心也。何以流為不仁。曰。心存則天理為主。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

物。無非仁也。心不存。則人慾為主。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無非不仁也。仁則公。可以與天地參。不仁則私。至於違禽獸不逺。智趙之勝負。如蝸角蠻

觸。如蜉蝣朝暮。何足算者。尚論古人而不切已省察。雖五車三篋。談詞如雲。於吾身心奚與焉。學者當存惻隱之心。當存不忍人之心。善念一動。便

須充拓。惡念一萌。便須翦除。凡為孝悌忠信。為禮義廉恥。為剛毅木訥。為寛大樂易。為喻義之君子。鄉黨所尊慕。此仁人也。我則中心好之。景行行

之。凡為邪說暴行。為貪惏忿類。為巧言。令色。為操切刻薄。為喻利之小人。鄉黨所鄙賤。此不仁人也。我則如惡惡臭。如逺蛇虺。孟子曰。仁則榮。不仁

則辱。豈徒榮辱而已。福禍決焉。人獸別焉。讀史能識趨嚮。讅好惡。方為有益。智伯請地或問智伯求地。韓魏與之。而趙不與。趙之謀臣有張孟

談。何以不若叚規任章也。曰。左氏言智伯貪而愎。二字盡之。違智國之諫見其愎。求三家之地見其貪。以愎濟貪。何鄉不敗。叚規任章之謀深。所謂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也。趙襄子之怨深。所謂有以國斃不能從也。智伯方如猛虎。跳梁於康莊。奮爪吻以搏且噬。三子者皆欲食其肉。寢其皮。與地

所以驕之。不與所以怒之。驕敵者其變遲。怒敵者其釁速。襄子舍長子邯鄲而走晉陽。知人和之可與同患。難。蓋有以待智氏矣。非無謀也。趙以懼

存。智以驕滅。易大傳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在人不在勢。智伯行水或問。水攻始於何時。曰。古有以水佐耕。未聞以水佐攻。春秋時未之有也。

其自智伯始歟。劉子曰。㣲禹吾其魚乎。聖人思天下之溺。由己溺之。欲民之免為魚也。爭城而戰。魚其民以逞不仁哉。智伯甚於作俑者也。三家之

灌晉陽。史記世家以為汾水。戰國策以為晉水。按郡縣志。汾水在晉陽城東。晉水在西。二說未知孰是。智伯之言纔脫諸口。而魏駒韓虎之肘足已

接於車上。不言而喻。如矢激駟奔。吁可畏哉。安邑。魏邑也。平陽。韓邑也。皆百雉之城。猶趙之晉陽也。絺疵知韓魏之必反。然未有善後之策。張孟談

一說。而晉陽之水。還以灌智氏。智伯遂死於鑿臺之上。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老氏曰。佳兵。不祥之器。其事好還。豈不信夫。智伯以不

仁之資。行不仁之事。辯士遂以為口實。流毒無窮。齊魏代趙。而趙人決河水以灌之。決滎口。魏無大梁。決白馬之口。魏無外黃濟陽。決宿胥之口。魏

無虛頓丘。縱橫之徒。口之而弗置。其後魏竟以水亡。樊噲之灌廢丘。韓信之壅濰水。髙岳之浸潁川。皆以水攻取勝。莫𢡚乎梁武之淮堰。十餘萬人。

淪胥於海。若觀蟻之移穴。漠焉不戚於心。南唐之臣。有獻瓦梁之議者。謂不止魚三州氓。海四百里。不仁之禍。甚於洪水。言之不怍也。湯武救民水

火之中。曷嘗有是哉。余故著智伯之罪。為不仁者之戒。自智伯之滅。至三晉之侯五十一年。

智開。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十五年。智開與邑人來奔。

智嗣。元和姓纂漢零陵太守。望出河東天水陳留。

智受益。元虞集道園學古録兩浙運。使智公神道碑。公諱受益。字仲謙。姓智氏。鄧州南陽人。㓜孤。母夫人躬自教養。是時

國家規取江南。重兵在襄鄧間。公始以善書計從軍。稍遷行省掾。隱然已負時望。至元二十一年。擢荊湖行省都事。征交趾。轉湖廣行中書左右司

郎中。行中書省改行尚書。仍為其郎中。治行軍幕府。數。涉危險。計度。饋餉益精備。上功。適都漕運選材。進以為判官。尋遷海南海北道肅政廉訪副

使。病不赴。元貞初。除江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滿秩。又遷湖廣行中書省郎中。用御史臺薦進官。遷湖南宣慰副使。明年遷江西行中書省郎中。丁母

夫人憂。皇慶元年。服闋除潭州路緫管。未滿罷。又五年除岳州路緫管。甫踰歲。賜黃金虎符。拜海道運糧萬戶。滿三歲。就除兩浙塩運。使。至治三年

正月。以年七十請致仕。三月卒。祖某某官。父某某官。母某氏某封。以貞節表門。娶某氏。子幾人某某。泰定元年二月。塟公南陽先塋之次。太史氏虞

集。以故人子。當篆其墓之石以銘。敘曰。世祖皇帝之初。進二三大儒於左右。與之論議以混一宇內。豪傑之士。以軍事立功。天下且定。立官府。別郡

縣。治租賦。有調度繕作禁令之事。士始以文法趣具善承迎辨治為務。而公卿大夫之選。悉自此矣。末流之獘。更為之名以自別於士。識者閔焉。夫

孰知有用之材。常趍所急以致用。故其所樹立。有足表見於時。若智公者。固何可誣也哉。公練習事物。如燭照策數。一見即要其歸。雖他經反覆。卒

如其說而後定。吏具牘。或至數千百言。不了了於情致。公涉筆立更定不數語。粲然有文。微宻周緻。皆傳經說。吏民誦焉。數。被㫖問大獄。累年不決

者。至公皆情見無隱。更朝廷病有司慢弛。遣。使四出。號曰奉使宣撫。得專決不憚大吏。湖廣人或詣使者言行省不如法者數十事。且言故沮持憲

臬者尤不韙。同幕頗為動。公曰。果自吾手出。當不至是。使者至。以此為首事。即日集省憲主者。閉府門列坐。條問以目。舉一事。公輙對以因起及施

行。與憲司論議相關者。云云。無一不中律令。前後月日名數。錯綜細㣲。傾倒詳盡。隨閲文書不少差。盡一日凡十數事。皆如一。使者驚異。不惟不得

有所何問。更賛公。而立罪言者。一時會府。人人𠋣公為重矣。宣慰湖南者數年。潭人素服其威信。守潭之命下。民甚恱。而豪縱者望風避去。潭大郡

也。為守者。常壓於兩使者。惴沮不得有所為。公上之日。宣慰廉訪兩使者。率其屬親與為禮。持文書者。徃徃門人故吏。拜起不敢仰視。文書畫時刻

下州縣。以逺近艱易為期。庭無留事。千里之內。洞燭如神明蓋其為政。實有舉措收縱。而非冥行偶中。依稀近似以為名。是以未數月。郡中遂以無。

事。有富人子為不法事。至府。公召問。獄具。萬端求解。卒無以變公意。是時憲府空。無他官。有獨專憲事者。大為奸利。實畏忌公。富人子夜急投之為

請緩。公不可。多方為牽制。因求以罔羅公者踰月無纖髮近似可指。會屬邑尉公事後期。當笞。以老故未即論。立請尉當有賕免罪者。尉死不肯服。

乃雲。公喜送過客食蒸鵝。是某庫吏所致。蓋官錢雲。以此劾治。困苦之數月不解。事聞。朝廷即驛召使者。會赦。乃敢夜遁去。而公亦去位。及治岳。益

有餘才。海道運輸。係國計甚重。而上江不時至。請築倉建康。以冬受准而出之。損益以法。民不駭而事速便。兩浙塩法積獘。吏民苦之。公理事決囚

盈廷。嘗先日出。盡日入乃已。每愀然曰。庶及期月。當少清乎。時朝議用公為戶部尚書。未命而報卒。嗚呼。世之以時才自信。而人亦信之。而果有異

於人乎哉。若夫曾無明日之慮。徒以取給自詭者。固公之所素恥者也。然則公以計時數月。積官三品。視其同人。幾不及其最下者。而憂患勞苦。死

而後已。不亦悲夫。嗟乎。有之而不見用。用已而不獲盡。君子之常也。公亦何憾於斯。故為之銘曰。才急於需。樸槱畢輸。優游無虞。楩柟薪樗。朝服

于于。名駟大車。爾臯我夔。善駝利趨。人具曰賢。已亦信然。弗顧弗疑。充顔以前。不愧旁視。有閔無恚。既勞既試。終不自致。安平在時。則亦勿思。後或

當思。既逺曷追。思則考行。此有成躅。刻石載文。以慰以朂。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