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府志/14
卷之十三 ◄ | 汀州府志 卷之十四 兵制 |
► 卷之十五 |
|
卷之十四 兵 制
編輯古者大司馬統六軍。而軍旅大事,則五官皆預焉。國子宿衛之士屬冢宰,虎賁宿衛之兵屬司馬,師保四翟之隸屬司徒,又屬司寇,鄉遂之民屬司徒。蓋兵無專將,將無專權,法誠善也。及後世而兵民始分,唐人府兵,為得井田大意,然井田寓兵於農,府兵寓農於兵,其意已異矣。宋、元、明設官益多,兵益廣。至我朝而節制防戍之法,乃大備焉。今天下承平百餘年矣,大聖人神武不殺,而戴胄荷戈之士,猶日事搜獮,豈非安不忘危之意乎?作兵制志。
宋置兵馬都監一員,兵馬監押二員,指揮六員(禁軍二,廂軍四)。紹興間,復設殿前左翼軍正將一員,副將一員。時楊勍亂後,群盜屢起。翟皋統廣東摧鋒軍來汀駐紮,隸左翼軍。後盜平撤回。其禁兵、廂兵之外,籍民為之者曰鄉兵。又有訓練禁軍,有砦兵。諸縣置巡檢寨都巡檢,各籍民為邏警弓手。
元初,置兵增戍,有萬戶、翼萬戶府,又有巡軍弓手,隸巡檢司。
明設汀州衛,隸於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左、中、前、後四所,又有上杭守御千戶所(成化間,溪南寇起,調汀州右所守御於此),武平守御千戶所(以上二所直隸行都司),後又設威遠、岩前二營。
汀州衛守備都司一員,指揮使一員,指揮同知一員,指揮僉事四員,經歷一員,鎮撫二員。左、中、前、後及上杭、武平六所正千戶各一員,後加二員;副千戶各二員,後加十一員;鎮撫各一員;百戶各十員,後加二十四員。
國朝順治初,設左路總兵一員,左右二營副將一員。左右二營俱屬總兵統轄,兼轄延、建、邵、汀四府,駐汀州。康熙二年,裁城守二營,添設鎮標中營。七年,將汀州鎮兵移駐漳浦,以鎮標三營改為城守,三營設副將一員,游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分轄八縣汛地,仍聽漳浦鎮統轄。十年,調中營把總一員撥入銅山營。二十五年,調中營千總一員撥入台灣。三十一年,調左營守備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撥入福州將軍標營。三十七年,復以興化鎮改調汀州,裁副將員缺,以額設三營,派補:左營守備一員,中營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游、守、千、把共二十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三千名。三十九年,以左營游擊,移駐清流縣汛;以右營游擊,移駐上杭縣汛。四十八年,調撥左營守備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步戰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五名,歸入銅山營。雍正四年,撥馬戰兵三十六名入台灣營,以台灣更換兵補額。五年,添設中、左、右三營,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十二員。九年,調撥步戰守兵九名入泉州安海汛。十年,復設左營中軍守備一員。十一年,調撥步戰守兵六名入長福營,復設右營把總一員。十二年,割延平隸建寧鎮(仍轄邵武)。乾隆三年,調撥馬步戰守兵一十五名入屏南縣汛。八年,調撥馬戰守兵九名入詔安營。
今額設汀州鎮總兵官一員,駐紮汀州府城。中營中軍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守兵二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汀州府城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五百一十七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觀音嶺、皇祝嶺、蘿葩坪、羅坑口、宋坊橋、雞心嶺、苦麻嶺等塘汛,共兵四十二名。
分防連城縣城兼轄水西嶺、打鼓嶺、新泉、桃排、崩坑、三隘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二名。
分防永定縣城兼轄龍窟、羅灘、摺箭、竹隘等塘汛,千總一員,共兵一百八名。
分防苦竹鄉兼轄草子湖、佛子凹、青草湖、三層隘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四名。
分防博平嶺兼轄青山、上寨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七名。
左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戰兵一名,守兵一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清流縣城游擊一員,把總一員,兵二百二十一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鐵石磯、大嶺、五通、金錢隘等塘汛共兵六十四名。
分防寧化縣城兼轄禾口、古背、水茜、烏村、石牛、羅溪、黃柏嶺、楊梅逕等塘汛,千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分防望高嶺汛兼轄中沙、沙坪、伍家坊、安遠司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四十七名。
分防歸化縣城兼轄華源、蓮花山、夏坊澗、余子嶺、謝家排、宦磜坑、三角坪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隨防汀州府城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三百七十八名。
撥防新橋大息嶺、歸仁、七里等塘汛,共兵五十名。
右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戰兵一名,守兵一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上杭縣城游擊一員,千總一員,兵二百四十四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回龍、三潭頭、黃泥壠、峰市、藍屋驛、鵝公嶺等塘汛,共兵六十名。
分防武平縣城兼轄高屋壩、石雞嶺、赤岡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分防武平所兼轄中田鋪、犁畬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七十六名。
隨防汀州府城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三百八十五名。
撥防古城隘嶺、長橋逕、畬心、游繩渡、三洲等塘汛,共兵九十名。
〔明〕 關 隘
編輯長 汀
編輯古城寨 在縣西古貴六十里,今置巡檢司。
白花寨 在縣東南宣河一百二十里半溪石山下。其上平,四圍險塞,可容千餘人,鄉民避患於此。
龍床寨 九磜隘 桃楊隘
隘嶺隘 路通江西瑞金。
鎮平寨隘
七嶺半嶺隘 路通江西石城。
牛姆山下隘 分水凹隘 俱通江西會昌。
黃峰嶺隘 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路通武平。崇禎間寇犯隘,官軍失利,知府笪繼良、知縣曾巽捐建敵樓、兵房,掘深塹以防奔突。
龜龍隘 在成下里,通會昌。
靖遠隘 在府南一百一十里,路通上杭。天啟間,推官寇從化增築墩鋪,建靖遠庵。崇禎間,知府唐世涵、同知黃色中、知縣葉瑋重建。
大息隘 在府東五十里,山頂有鋪。崇禎間,知縣曾巽豎,路通清流、寧化。
虎忙隘 在縣東南九十里,路通連城。
寧 化
編輯安遠寨 在下土,今置巡檢司。
南平寨 在龍上里,原黃土寨。
北安寨 在縣北招賢里,原苦竹寨。
邱源逕隘 在縣南,路通清流。
石灰嶺隘
楊梅逕隘 清流境。
磜頭嶺隘
芒苳逕隘 在縣東坪上村。五隘俱撫院金澤添設。
金錢隔隘 在縣東,路通清流。
鳳凰山隘 塹頭隘
站嶺隘 在縣西,通江西石城。
木馬棟隘、竹篙嶺隘
利濟隘 在縣西南,通長汀、連城。
石溪隘 嚴塘嶺隘 車橋嶺隘
紫雲隘 在縣北,通邵武、建寧。
黃柏嶺隘 在新村里。
狐棲嶺隘 在龍上上里。十三隘俱嘉靖間設。
北寨 在縣北。即屏山三頂上平下險。
南寨 在縣南。山勢險峻,頂平可容千人。元平章陳有定壘石為城,與北寨相夾守御。
石龍寨 在縣北十里許。山峻頂平,左通寧化。宋乾道間縣令黃藻築、元末伍玄寶增修。
仁和寨 在高地東,永得里。
仁安寨 在高地西。俱元末鄉人築。今址存。
虎牙山隘 在縣東鐵石洞口。
金錢隘 在縣北三十里暖水塘。
頓旗石隘 在縣北三十里吳地鋪左。
歸 化
編輯明溪寨 在縣西二里土坊。宋設巡簡土軍守戍。今廢。
中定寨 在柳楊團。宋設官兵巡戍。今廢。
平安寨 在縣後山。元末,陳有定立柵屯戍。今基存。
萬安砦 在縣西四十里。宋柳楊曾氏婦立五砦以御賊。賊平,賜名萬安。址存。
黃梅寨 在縣東八十里岩前。宋設巡簡土軍屯戌。今廢。
南平寨 在潭飛磜。
北安寨 在招賢里。二寨俱宋設,官兵守戍。今廢。
夏陽隘 沙溪隘 淳化隘 鐵嶺 四隘俱撫院金澤設。
五通隘 在縣西二十五里。
嶺後隘 在縣南九十里。
半隔隘 在縣北五十里。
常平隘 在縣北四十里。
紫雲隘 在縣東北八十里。
下坊隘 在縣西北一百里。
水口隘 在縣西南八十里。
連 城
編輯北團寨 元在縣二十五里,兵毀、後移駐縣側。
冠豸寨 舊名蓮峰寨。
旗石寨 在縣南。
西寶寨 在縣西。
馬鞍寨 在縣東石門岩。
石城寨 在揭坊。
山谷寨 在溪源。俱東北安里。
石嵩寨 在縣北北安里。
涼傘寨 在縣南八十里。
張源寨 在縣南河源里。
團兵寨 在湖裡岡。
旗山寨 在蓆湖營東。
石榴寨 在溪源隔口。
金山寨 在朗村官莊。
秋家嵐隘 在姑田裡東,通永安。
廖天山隘 在姑田裡南,通龍巖。弘治間,縣丞萬貫蓋樓房防禦。
烏石隘 石固城隘 橫山隘 新御隘 豐頭隘 朗村隘 白嶺隘 以上九隘,崇禎間知縣陶文彥詳復、委調教師、鄉兵屯戍守御。
上 杭
編輯梅溪寨 在縣東二十五里梅溪口,宋設官兵戍守於此。今廢。
雷公寨 在縣西北。
石壁寨 在掛袍山上。
武婆寨 在安鄉石山。
王家寨 在乾田。
丁光圍寨 在勝運里南湖。五寨元時鄉民避寇居此。
新城長嶺寨
寒陂隔隘 路通程鄉。
逕磯石隘 路通饒平。俱在溪南里。
狗悶嶺隘 在勝運里,通龍巖。
桃牌嶺隘 在古田裡,通連城。
洋頭嶺隘 邑志作羊蹄嶺。在白砂里,路通長汀。六隘弘治九年撫院金澤設。
水歸隘 斧岡隘 俱在勝運里。
板寮隘 吊鐘岩隘 俱在白沙里。
彩眉隘 在古田裡。
銀子隘 鮮水隘 小溪隘 俱在溪南里。
檀嶺隘 驢子嶺隘 俱在平安里。
牛皮隘 在太平里。
九十九塅隘 佛祖高隘 白鷳隘 雙髻嶺隘 郭公隘 俱在來蘇里。
盧豐隘 通橋隘 賴溪隘 湖蜞隘 俱在城裡。
武 平
編輯三折溪寨 當汀、贛、潮界首。宋設巡簡土軍戍守。今廢。
象洞寨 在縣南百里,今仍置巡檢司。
永平寨 在縣北四十五里帽磜,今移巡檢司在背寨。
布心寨 在黎畬鄉。
南安寨 在岩前里。
水口山下隘 金雞嶺隘 俱通上杭。
章金地隘
缽盂嶺隘 在岩前。
簇坑隘 俱通程鄉。
水東隘
懸繩隘 通平遠。
牛牯隘 通江西。
麻姑隘 在武平所。
悅洋隘 通長汀。
龍溪隘 黃田隘 俱通安遠、會昌羊角水路。
背寨隘 崆頭隘 湖界隘 俱通會昌。
蟠龍崗隘 通程鄉。
鄭家坪隘 通安遠、程鄉。
檀嶺隘 通藍屋驛。
處明隘
大嶺隘 通長汀。
禾坪隘 通平遠。
永 定
編輯興化寨 在縣南溪南里,先在勝運里,今移峰頭。
太平寨 在太平里。
三層嶺寨 在金豐里。
折灘隘 錦豐窯隘 楊梅隘 緣嶺隘 蔡坑隘 以上舊隘。
水槽隘 大富隘 金雞嶺隘 河頭隘 箭竹凹隘 武溪隘 六隘撫院金澤添設。
〔國朝〕 塘汛
編輯長 汀
編輯走馬灘 大息嶺隘 瓦子塅 七良峽 俱東陸路。
黃館鋪 小潭浪望洲 長橋逕 俱南陸路。
牛嶺 林和地 竹子逕 隘嶺隘 俱西陸路,與瑞金接界。
蘿葩坪 皇祝嶺 俱北陸路,與石城接界。
羅坑口 宋坊橋 虎忙嶺隘 俱東陸路,與連城接界。
游繩渡 策田 蔡坊堡 河田鐵山寨 石壁員璫 小藍河口 牛牯石 俱南水路。
百步 在縣東十里。
南田
新橋 去縣三十里,設公館。
鴛鴦
大息 嶺上為隘。
胡坑
歸仁 去縣七十里即館前,設公館。
七良 與寧化接界。
畫眉 在縣南十里。
黃館 在縣二十里。
南塅 去縣三十里。
河田 去縣五十里。
大潭 去縣六十里。
三洲 去縣七十里,有公館。
車田 去縣八十里。
水口 去縣九十里。
大田 去縣一百里。
靖遠 去縣一百一十里。
長橋 去縣一百二十里。
畬心 去縣一百三十里,有公館。
張屋 去縣一百四十里,與上杭迴龍接界。
牛嶺 在縣西十五里。
白雲 青山
隘嶺 去縣六十里,與瑞金接界。
觀音鋪 去縣四十里。
寧 化
編輯禾口 古背 水茜 烏村 石牛 羅溪 黃柏嶺 楊梅逕
望高嶺 中沙 沙坪 伍家坊 安遠司 泉上里
清 流
編輯楊梅嶺 在縣東二十里。
高風嶺 在縣東五里。
清風峽 在縣東十五里。
長空嶺 在縣東坊郭里。
分水嶺 在縣東二十五里,陳有定屯兵處。
百步嶺 在縣南十五里。
玉華嶺 浮竹嶺 高地嶺 俱在縣北永得里。
高陽嶺 在縣北倉盈里。
歸 化
編輯西路 青竹,在城十五里。
五通 在城二十里。
東路 茅,在城十里。
黃坭 在城二十里。
花園 在城二十五里。
連 城
編輯東路 金雞嶺、打鼓嶺。
南路 塞竹隔、王城、太平、崩坑、新泉、桃排、赤腳嶺、余畬。
西路 水西嶺、長坑。
上 杭
編輯迴龍 日忌灘 三潭頭 鯉子湖 雞籠山 石下 連城河口 俱上水路。
半店 黃泥壠 大沽灘 信豐灘 南蛇渡 峰市 俱下水路。
水埔 響石前 大灣鋪 俱上陸路。
鵝公嶺 安人凹 水草逕 俱下陸路。
觀音井 通武平。
石灰嶺
將軍橋 通龍巖。
武 平
編輯三角鋪 在縣南十里。
中田鋪 去縣南二十里。
賴屋鋪 在縣南三十里。
金雞鋪 在縣南四十里。
石逕嶺 在縣西二十里。
硿頭 在縣西北四十里。
遙岃 在縣西北六十里。
張坑 在縣西北五十里。
羅溪坑 在縣東七十里。
河口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
盤龍岡 在縣南三十里。
永 定
編輯東陸路 上佛子凹、下佛子凹、草子湖、高頭、暗坑畬、戊子橋、三層嶺。
民壯(附)
編輯長汀縣額設三十名。寧化縣額設二十名。泉上縣丞額設四名。清流縣額設二十名。歸化縣額設二十名。連城縣額設二十名。上杭縣額設二十名。峰市縣丞額設四名。武平縣額設二十名。永定縣額設二十名。
按,明洪武初,立民兵萬戶府,簡民間武勇編成隊伍,以時操練,有事用以征戰,事平放還為民。正統十四年,令本地官司率領操練。天順元年,命鞍馬器械悉從官給。弘治二年,令取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壯者充之州縣。七八百里者,里二名;五百里者,里三名;三百里者,里四名;一百里者,里五名。春、夏、秋,月操二次,至冬操三歇五。正德間,法廢,乃雇值應役工食,歲以丁糧對編,每名派銀一十四兩四錢。內以一半團練,每名給工食銀十兩八錢;以一半防守,每名給工食銀七兩二錢。合二項剩銀俱扣解充餉。嘉靖三十八年,改編丁四糧六,工食照舊派征,每名僅給銀七兩二錢,以一半充餉。四十三年,又以丁米對編,每名派工食十兩八錢,內給與對領銀各七兩二錢,尚余每名銀三兩六錢解餉。萬曆五年,巡撫龐尚鵬以工食繁費,裁革名數,每縣定以三百名有奇。寧化縣額編三百五十一名,清流縣額編三百八名,上杭額編三百名。長汀、連城、武平、歸化、永定額數雖無可考,然可例推。
本朝定鼎之後,罷民兵、設防兵。各縣額設民壯五十名,每名歲給工食銀六兩,即於條鞭額內支給,不復加派於民。康熙十七年奉裁。二十二年復奉留給。雍正六年奉文增設民壯,以為各官護衛。知府額設四十名,同知二十五名,經歷八名;各縣各五十名,縣丞四名,典史六名,驛丞四名。雍正十三年,奉文裁汰府廳佐雜民壯,其各縣民壯,酌量地方情形以定存留。長汀縣裁二十名,清流、歸化、連城、武平、永定各裁三十名,寧化、上杭二縣各裁二十六名,留縣二十名,各以四名撥給移駐泉上、峰市二縣丞。今各民壯只供役於縣,以時訓練,不復為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