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四 汀州府志
卷之四十五 雜記
全書完 

卷之四十五 雜 記 編輯

  六經言兵革、紀祥異者,獨《春秋》為詳,蓋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後世《齊諧》《諾皋》諸書,其語多不經,故君子弗道。若夫災變寇亂,有關四境之安危,閭閻之休戚,顧可得而略乎?至於典籍之所紀載,父老之所流傳,說非荒唐,藉廣見聞,豈徒騁逸情、供談柄已耶?作雜記。

祥異 編輯

  宋治平四年六月,進桐木板二,有文曰「天下太平」。

  元祐五年,嘉禾生三十六穗。

  紹興十七年,州羊無角。是年,盜妨農,詔令郡縣賑粟貸種。二十二年六月,蓮同蒂異萼者十有二。

  淳熙十一年四月,不雨至於八月。是年,亡禾,詔賑恤。十四年三月辛未,水漂民居百餘家、軍壘六十餘區。十六年,大水漂民居千五百餘家,溺死三千餘人。

  紹熙二年三月,寧化大水漂田廬,人多溺死。

  嘉泰二年七月,水害苗稼,上杭縣水圯田廬,民多溺死。

  淳祐十一年八月甲辰,山水暴至,漂人家。


  元後至元五年六月,長汀蛟出,大雨驟至,平地水深三丈餘,沒民廬八百餘家、民田二百餘頃,溺死者八千餘人。戶賑鈔半錠,死者一錠。

  至正四年夏,大疫。十四年,大飢,人相食。

  明景泰元年,上杭大飢。

  正統六年,寧化大飢。

  成化二年夏,霪雨,山水驟溢,長、寧、清、歸、連、上、永七縣田廬盪析,人畜溺死無算(按省志、縣誌,俱作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七月戊午夜,疾風迅雷,震預備倉,火繼發,燔米七百餘石。

  弘治二年夏,大旱。

  正德四年,連城火。九年,上杭水。十三年四月,上杭地震。十五年四月,上杭、武平地震,有聲(是日,折鎮龍菴)。十六年,寧化大飢疫。

  嘉靖二年五月,清流獵得白兔。三年十月,甘露降。四年,淫雨,山水暴漲,館前驛沿河田地推壞八百餘畝,房物無算。六年三月,甘露降。九年,歸化縣災,毀官民房屋數百間。九月,隕霜殺禾稼。十三年十一月,寧化地震。十四年四月,地震,歸陽青岩山崩,壞民田數百畝,壓死居民數十戶。十六年,清流大雨災。十七年四月,寧化會同里山崩,壞民田數百畝,壓死居民數十戶。夜星隕如雨。十八年五月十三,夜星隕如雨。二十一年,歸化縣火毀千有餘家。二十三年秋,寧化縣大疫。二十六年二月,大雨雹。二十九年正月,地震。六月,大風雨拔木。三十二年,黃竹花實如米,居民取食之。三十六年四月,大水漂沒田宅、人畜無數。三十七年八月,武平產靈芝七本,奉上文取之。是年七月初五日,晝晦大雨,山崩溪漲,人多溺死。知縣徐甫宰申請賑恤。三十九年春,歸化大雨雹,田鼠食禾殆盡。是年,廣賊劫掠,男婦遠遁。三十九年,黃竹花。四十二年秋,歸化縣署災,延毀西南民居無算。四十二年,黑眚見。四十三年,歸化大水,南北關俱圮。

  隆慶元年至六年,大有年,禾麻被野,米石銀三錢。

  萬曆二年三月,霹靂岩前地陷十二丈、深二尺,所居房屋盡圯。七月,連城大水壞田廬。六月二十六夜,永定大雨,頃刻水高數丈,壞民田二百餘畝,漂沒一十六家,溺死五百餘人。詔賑恤。五年,有星彗於西南,越三月沒。七年,量田。是年大旱。九年立夏日,連城縣三晨霜降,虎為害,城西南火。十四年,長汀、寧化、上杭、永定大水,壞田廬。十六年,府譙樓、頒條樓、旌善、申明亭災。十九年十月,日重暈。二十年,連城飢。姑田裡竹生米,數萬解民賴以生(邑志作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四月,桐木鄉樹開桃花。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地震。二十一年冬,木冰。三十三年十一月,地震,有聲。三十四年秋,大旱。三月二十三日,歸化縣署災,毀民居千有餘家。三十五年七月,雨雹,壞牛馬。三十六年八月,大旱。三十八年四月,寧化大水,壽寧橋圮。三十九年,虎入黌宮。四月,寧化大水,龍門橋圮。四十一年冬,府署產靈芝九本(時郡守沈應奎)。四十二年,清流城西南火。四十五年,寧化賴家巷火毀一百八十家。

  天啟元年,上杭大水漂田廬,人多溺死。七年,清流大水,龍津橋、鳳翔橋崩。

  崇禎三年十月,武平磜坑高家鍋地出血。四年,流寇大作,將士死殆盡。督撫熊文燦會剿,直搗其穴。四月二十七日,歸化星隕于田中,化為石。五年二月,木冰(。木冰一曰樹介,一曰木稼,皆主兵)。三月二十一日,寧化地震。二十二日,大水,南城基圮,壽寧橋崩。是月,流寇犯上杭。七年,荒雞鳴。八年四月,寧化譙樓災,旌善、申明亭、聚星樓、南門樓、畿省飛黃坊、連山行宮俱燼,民居毀者三百餘家。五月,清流飢。十二月,地震,有聲。九年正月,大雨雹,擊殺牛馬。四月,大飢(郡守唐世涵、司理唐錫蕃發谷五千石以賑)。十二年五月,上杭地震,有聲自南而北。十三年七月十五,地震。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兩日摩盪,如是者三日。十七年六月十六夜,上杭勝運里雷電震閃,不雨而水,從石山出,頃刻平地丈余到處皆有火光,溺死者五六千人,田廬畜產無算。七月,清流明倫堂災。

  國朝順治元年三月,虎入寧化北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寧化、清流地震。四年四月,大水,平地深丈余,舟從城上入。六月,大飢。六年三月,大疫。五月五日,寧化、清流霜降。六月,飢。七年四月,寧化清流大水,城內深一丈,城垣崩陷,人畜田舍湮沒無算。十二年,歸化大旱。是年飢,斗米六錢,多虎患。十三年正月大雪,秋大有年。十四年五月,大水,舟繫於樹杪。十六年三月,寧化雨麥,拾者呼為鐵米。

  康熙三年七月,彗星見。五月,清流署倉庫、五通廟、察院各司災。是年,大旱。四年十一月十二夜,連城有大奔星,天狗由西南抵西北,長競天,聲如雷響。七年至九年,歲大稔,石米三錢。八年,清流大水,浸沒橋梁田屋無算。六月,虎入武平縣城。九年七月,大雨雹。九年至十年,上杭、武平大有年,石米四錢。十年四月,上杭地震。五月,清流大水。十二年七月,上杭大風,圯漳南署前石坊。九月十八日,清流有火流於東方,聲響如雷。十六年六月,谷星見於上杭,次年大熟。十八年,歸化縣城隍廟火。十九年十一月,彗星見。二十五年,蠲免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地丁錢糧之半。四十五年五月,大水,郡城內深丈余。郡守方伸以汀州府扁投之,水乃退。四十七年,府署池蓮花上生花。五十年,清流縣公廨災。

  雍正八年,清流縣西門坊災,至南門坊止。十三年五月,清流縣龍見。六月,慶雲見。

  乾隆二年,歸化雨雹,大風繼作。五年,永定大水,壞田廬。八年正月,寧化大風圮石坊二,斷安寧橋石,居民屋瓦盡飄。十二月,彗星見。九年正月,清流進賢坊災。四月,東門、法海二坊災。十四年八月,清流鐵石磯災,毀巡檢署。十五年三月,長汀等邑大水。八月,寧化等邑大水。

兵戎 編輯

  唐光啟元年,江淮賊起,王緒陷汀州。王潮及其弟審知,執緒以降(王緒,壽州人,攻光州固始縣,得邑人王潮與弟審知以為軍正。後陷汀漳,緒因道險,令軍中以老弱隨者斬。潮奉母以從,緒怒欲斬其母,潮以身爭,乃舍之。先是望氣者謂軍中有王氣,凡諸將有氣度魁岸者,悉斬之,眾皆自危。至南安,潮伏將士於篁竹間,擒緒以降)。

  宋紹興間,贛、梅、虔州寇李敦仁等屢犯汀州,朝命統領將翟皋平之。

  德祐二年十月,文天祥帥師次汀州。景炎二年,元兵破汀關(初元兵至,天祥欲據城拒敵。汀守黃去疾聞駕航海,有異志。正月,天祥移屯漳州。去疾、吳浚以城降於元。後至漳州說天祥降,天祥責以大義,斬之)。天祥與元兵戰於雩都,克之。時汀州賊黃從,麾下斬其首送行,府兵勢復振。

  元至元十七年,汀漳寇廖得勝等作亂。十八年,汀漳寇陳吊眼作亂,俱伏誅。十九年,命征蠻元帥完者都等收捕吊眼餘黨。

  延祐二年八月,贛寇蔡五九陷寧化,僭稱王。詔遣江浙行省平章張驢討之,九月眾潰,五九伏誅,餘黨悉平。

  至正六年六月,連城寇羅天麟、陳積萬陷長汀。福建元帥府經歷貞寶、萬戶廉和尚等平之(天麟,連城軍士,以罪拒捕,遂與陳積萬陷縣,乘勝劫掠,六縣皆為殘破。江浙行省右丞總都不花,合江西行省右丞禿魯,統兵三路同討,九月克復汀州,其黨羅德用殺天麟、積萬以降,余悉平)。十二年,寧化賊曹柳順作亂,陳有定擒之。事聞,授有定明溪巡檢。諸寇之據堡砦者,悉以次平。復陞延平路總管。二十一年,陳友諒陷汀、漳、延平等路,總管陳有定討復之,以功授行省參政,復遷福建行省平章左丞(舊志:十八年,紅巾寇亂,陳有定平之。按元史,劉福通奉韓山童起兵,及徐壽輝據蘄州,皆以紅巾賊為號。紅巾寇汀,舊志並不詳其名與事,而各縣誌又無考,且有定本傳,未嘗載平紅巾事,而年次亦與各縣誌不同。寧、清二縣誌載曹柳順事,俱作二十二年,則復汀漳不宜在二十一年矣,今依陳有定本傳)。

  明洪武元年,湯和平福建。汀州路總管陳國珍以城降。

  正統十四年,沙、尤寇鄧茂七作亂,遣賊黨陳正景圍汀州。推官王得仁破之,尋將兵至寧化,卒於軍。

  天順六年,上杭賊李宗政反。都御史伍驥討平之(溪南李宗政憤邑豪侵奪,聚眾攻縣,縱兵刼掠。監軍暨三司官駐兵汀州,恃城自保。伍驥巡按福建至浦城,聞事急徑馳汀州,檄三司進兵,眾猶豫。驥獨攜數百兵抵上杭,諭以禍福,賊聞而降者數萬人,宗政亦欲降。會有議紿其降而誅之者,諜知,遂復反。驥逼賊巢,而營賊悉力來拒。驥命都指揮丁泉領奇兵出賊後,焚其寨,戒以勿深入。泉乘勝搗賊營。伏發,力戰死之。驥督戰益急,宗政等皆就擒,遂平賊。乃奏設上杭守御千戶所,回京卒。上杭民聞之,皆哭,乃塑驥與丁泉像於邑城樓,賜額褒忠,命有司致祀)。

  成化十四年,上杭寇鍾三等亂。右僉都御史高明討平之(擒賊後立永定縣)。二十三年,上杭寇劉昂、溫留生,武平寇劉鐸、邱隆等,攻掠江西、廣東等處。三省奏聞,添設汀漳兵備道。伍希閔鎮駐上杭,討平之(希閔,伍驥子,擒溫留生於勝運,執劉昂於來蘇,縛邱隆於箬萊,餘黨以次擒平。事聞,賞希閔及指揮劉廣綵緞。復添箬萊、鼓樓岡二巡檢司,並守備都指揮專駐武平守御)。

  弘治八年,上杭寇劉廷用、張敏、陳宗壽等攻掠江西、廣東等處。都御史金澤討平之。具奏每縣添設巡捕主簿一員。十年,復薦僉事伍希閔備兵汀、漳等處(時希閔服闋,已補任廣東僉事,遂自廣東來汀。賊皆就擒)。

  正德二年,程鄉賊李四子等作亂。七年,三省官兵會剿平之。十二年,岩前寇劉隆等作亂,都御史王守仁平之(守仁駐上杭,遣老人劉本義等往各地方,曉以禍福,許其自新。於是劉隆等歸義納降,餘黨悉解)。十六年,廣寇林任孜犯上杭,鄉民張士亨殲之。

  嘉靖二十四年,溪南盜張文政亂,伏誅(二十二年,張文政、朱子猴、張日洪、葛德旺等寇贛,殺指揮靳邦爵、軍門虞守愚、兵備鄭炯、守備俞大猷授義民練弘、邱遠崑、賴榮祖領兵襲搗其穴。榮祖弟榮昌、榮德亦從賊,榮祖殺之,次以漸平)。三十二年,溪南盜葛用貴亂,伏誅。三十七年,溪南盜起(時三圖張四滿等猖獗,兵備王時槐擒之,立撫民館)。上饒梁寧入寇,卒長張璧秀等死之(璧秀在城裡人,以募兵御於黃舖死之。兵備道為建義勇祠。周效良亦不屈裂屍,從死凡數人)。四十二年二月,山背賊李占春作亂。兵備金淛撫之。六月,上饒陳紹祿入寇,鍾氏婦邱細姑死之,官為葬,表其廬(李占春因歲飢,率其黨羅秀廷、李乃瑄、卜廷詔、張節、張憲等,以平谷為名,刼永定、連城署。永定縣令黃震昌遣義民頼一鳳等招之。兵備道金淛督三縣進兵,永定兵自湯湖鼓樓岡進,上杭兵自安鄉半逕進,連城兵繞賊後。戰未決,杭兵怯賊,眾沖之,死半逕者數百。賊乘勝追奔,直抵城下南塔岡,兵爭先渡河,溺死不可勝計,被殺者數千人。一鳳等死於壘。四月,淛乃令武平知縣徐甫宰、生員李琛詣壘招之,占春雖降而淫暴益甚,旋復叛。勝運里民李嘉言往撫,賊脅之,罵而死)。四十二年六月,程鄉盜入寇上杭。四十三年,饒平賊羅袍入寇,被殺者七百餘人,以積雨溪漲,城乃得解。

  崇禎元年正月,廣寇龔一、蘇阿婆等攻上杭。指揮劉震、百戶李中秀等死之。三月,賊攻武平縣弗克,轉攻武平所。署守備千戶徐必登、鎮撫陳應龍、哨官徐治、陶志學、段元望、丁顯閩死之(必登蒞任才兩日,聞縣有急,與陳應龍等統所軍兵來援,所軍不前,必登麾親軍及家僮,策馬至麻姑墩遇賊,親軍竄走,必登遇害。家僮抱屍而哭,賊磔之。陳應龍等死亂賊中)。四月,把總韓應琦等領兵進剿殺賊。龔二賊火攻溫家樓,殺戮甚眾。兵備道董象恆與知縣吳南灝大敗賊於桐盤嶺。五月,董象恆督兵搗巢(直抵寒婆,賊眾沖灝兵營,張承祚、韓應琦先出接兵,吳南灝亟同甘蓮都司勒馬督戰,賊奔沒蛇徑,自相踏死,不可勝數)。六月,百戶曹經等戰死(賊沖會昌,曹經與賊遇,戰於東流坑,被賊搤殺。哨官羅應時、馬萬宗、把總朱球及兵卒死者數十人)。七月,賊攻武平城。知縣巢之梁會上杭縣知縣吳南灝,擒斬甚眾。十月,賊攻象洞,中軍李鐸死之(吳南灝督兵至象洞,李鐸兵已先到,賊從小路潛來,官兵驚潰,擁南灝歸。李鐸步戰,殺數人而死。哨官周以弼、洪萬、余日者、馬逸山皆遇害)。十一月,賊圍上杭,巡道曾櫻與知縣吳南灝誘殲之(賊自佛子皋來屯較場前,百姓盡忿,願各殺賊。賴思養招兵千人,賴君遷、邱汝華、李朝育各招數百人,溫子魁率眾不下千人求戰,許之,直攻賊營。許勝、劉漢廷、葛起龍等各殺賊城上,吶喊如雷,賊敗走,兵追至雷公寨,賊死不可勝數)。十二月,巡道曾櫻搗賊巢,凡岩前、象洞、米坑、箬諸鄉悉戮之。蘇阿婆有眾五百人,平遠金知縣誘殲之。四年二月,賊掠永平寨。千戶祝禧、百戶邱泰、守備吳奇勳、把總羅器死之。旋札黃峰隘,知府林聯綬調兵御之。指揮嚴明被執,千戶劉堯、百戶張機不屈死。三月,賊掠高吳,總兵謝弘儀統兵御之。千總林應龍、指揮王應官、張大倫、把總賴思養、賴君遷、曹緯、王國佐咸敗死。巡道顧元鏡復遣指揮韋某、百戶張耀接援,韋聞敗先竄,張戰死。九月,督撫熊文燦提兵入汀會勦(時賊舍杭、武,徑出廣東,襲始興縣破之,羽書告急。朝旨諭文燦同贛、廣兩院會勦,乃率鄭芝龍親兵駐上杭)。十月,參將鄭芝龍師駐三河壩,督官兵搗賊巢,遇賊於丙村,斬馘三百餘人。次日,賊迎戰,又斬賊三百餘級。陳二總乞降,不許,並斬之,焚其巢而還。五年,鄭芝龍追賊至石窯都,鍾凌秀受撫。二月鍾凌秀弟復秀叛,招餘黨三百餘人焚掠藍屋驛,復由綠水潭至回龍岡,刼毀甚酷。百戶賴其勛等御之,戰死(初,當道議以復秀之黨屬芝龍居海上。復秀疑畏,惟願安插故處。於是當道以此輩叵測,遂執凌秀,斷其右臂,禁獄,發兵圍復秀。復秀潰圍而出。時文燦已撤兵還閩。九月,巡道顧元鏡同總兵陳廷對各搜勦銅鼓墇、蓮子山、松源、藍坊等處,乃罷兵)。四月,巡道顧元鏡自上杭督率千總劉良機、材官郭之英、陳望正、把總黃基昌、蔡聯芳等,往雩都、興國,會鄭芝龍兵大勦。八月,巡道顧元鏡同總兵陳廷對,同知黃色中屯程鄉,搗賊巢。十年正月,流寇陳缺嘴從南靖入永定。署道潘融春、知府唐世涵、知縣徐承烈、巡簡倪思震戮力勦賊,四月乃撤兵。

  國朝順治元年,興、泉賊熾,督撫張肯堂提師捕之(粵寇蕭聲、陳丹等率兵數千,號閻羅總,剽掠虔州部境,漸逼汀州,郡邑告急。肯堂遣兵五百援汀。時賊已札汀之古城鎮,焚戮備慘。十月十八日,援兵至汀,徑趣古城,次觀音舖,不知地利,墮伏中。賊首尾擊之,殲者三百餘人,把總林深、鄭雄死之,傅玉麟逸免。賊退瑞金屬境。是時鐘凌秀之餘黨張恩選者,號豬婆龍,聚數百人,與閻羅總遇,欲與之合。而粵寇狼戾甚於張,彼此藉為聲勢而已,終不能合也。而杭、永、瑞金諸村落,蕭然無雞犬矣)。二年正月,張肯堂師駐上杭。閻寇間道至汀,火攻麗春門弗克(是年五月,南京破。七月二十八日,建昌永寧王起兵於興國縣。是歲除夜,永寧敗死)。八月,有粵寇不知主名攻歸化不克,復攻清流不克。十月,粵寇復抵歸化城下,大治攻具。知縣華廷憲告急,巡道於華玉提兵御之。三年六月,長關黃通率田兵數千襲寧化城,其黨黃吉亦率田卒千人襲清流城。八月十八日,我師入閩關。唐藩自福州來奔,大兵追及之,殪百戶閔時,殺忠誠伯周之藩,執唐藩於趙家塘,縶曾妃、沈嬪、陳嬪及內官,死者十餘人。冬十一月,殺明學士傅冠。四年六月,知府李友蘭、總鎮於永綬提兵往寧化,招撫長關賊黃通餘黨,復往清流,余燦受撫。八月,永寧王妃彭氏據九龍砦,寇歸化,敗奔洋源。十二月,寇陷連城。五年正月,大兵復連城,執李士藻等磔之。二月,彭妃復率范繼宸、廖必明等數十人出歸化雷澗。參將王夢煜邀擊之,執彭妃,旋奉旨絞於汀州靈龜廟(妃死日,責數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雲)。四月,寧化賊鄒華率邱選合大禾尚等攻其邑,副總高守貴卻之。五月,流寇乘江西金聲桓變,聚眾十數萬逼郡城。總兵於永綬、副將高守貴力御之。八年二月,寧化寧文龍殺其副將魯雲龍,總兵王之綱發兵勦之,無功而返。

  康熙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反。二十九日,偽檄至郡,叛將劉應麟據城以應。十四年,叛將劉應麟索民助餉。十五年五月二十日,叛將劉應麟結海寇陷汀州。十二月二十三日,大師至,應麟自焚其居而遁。

叢談(附) 編輯

  新羅城,一雲在龍巖。《漳志》雲在汀州境。《一統志》雲,開元末於新羅故城東,置長汀為汀州府治。《寰宇記》:開元末,新羅令孫奉先,晝假寐於廳事,見神曰:「吾新羅山之神,從府主,求一牛食。」按此則新羅乃山名,當在長汀之西,晉唐因之以名縣,非今之龍巖城。即古之新羅城也。(舊志)

  唐時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今考:州南境,舊為新羅縣,隸泉州。北與石城、南豐、將樂、建寧、泰寧為鄰。南豐隸撫州,而建、邵猶未郡,諸縣所隸,非撫即福。時閩中只福、建、泉三郡爾。故以二州言,而四山崇峻,盤互交鎖,其民獰獷,郡盜屢作,當時謂之山洞固宜。(唐志)

  歸化明溪鄉,有莘七娘墓。七娘五代時人,從夫征討,夫沒於明溪鄉,七娘葬之,即居明溪。溪有驛,宋時有客假館驛中,夜聞吟詩聲甚悲苦,客使反之,再誦琅琅然,其詞曰:「妾身本是良家女,幼習女工及書史。笄年父母嘗愛憐,諧得良人作鴛侶。五季亂離多寇賊,良人被命事征討。提攜奔逐道途間,忽染山嵐命喪夭。軍令嚴肅行緊急,良人命歿難收拾。獨將骸骨葬明溪,數尺孤墳空寂寂。屈指經今二百年,四時絕祀長蕭然。未能超脫紅塵路,妾心積憾生雲煙。」達旦,客以語人,書其事壁間而去。鄉人因構室墓前祀之,禱祈顯應。紹興、淳熙、端平間,累著靈異平寇賊,勅封惠利夫人,加福順。文天祥提師過廟,詩云:「百萬貔貅掃虎狼,家山萬里受封疆。男兒若不平妖亂,死愧明溪莘七娘。」(閩書)

  《上杭志》宋皇祐間,貢金百六十七兩。按史,太平興國初,天下產金六州,閩惟汀有之。至是中書備對,其數可考若此,今則亡矣。山川所產,何常之有。(舊志)

  宋嘉祐中,蔡襄守泉州,有布衣投刺上謁,自稱寧化九龍道士。襄不知其為神也,延之入,忽不見,取刺而觀,得詩云:「遠遠青青疊疊峰,峰前真宰讀書翁。半岩冷落高宗雨,一洞淒涼吉甫風。溪隱豹眠寒露落,井凋鳳宿舊梧桐。九龍山下英雄氣,盡屬君王宇宙中。」明年,襄過九龍謁廟,亦答以詩。(閩大紀)

  鄭文寶過緱氏山,有詩云:「秋陰淡淡秋雲輕,緱氏山頭月正明。帝子西飛仙馭遠,不知何處夜吹笙。」後晏殊守洛,過而見之,取樂天語書其後曰:「此書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又題綠野堂詩:「水暖鳧鷖行哺子,溪深桃李臥開花。」歐陽修謂不減王摩詰、杜少陵。惜其全集不傳,膾炙諸公談藪者,僅存此爾。(黃仲昭省志)

  吳簡言經巫山神女廟,題絕句云:「惆悵巫娥事不平,當年一夢是虛成。只因宋玉閒唇吻,流盡巴江洗不清。」是夜夢神女來見曰:「君詩雅正,當以順風為謝。」明日解纜,一瞬數十里。(黃仲昭省志)

  郡人林氏,其先嘗為郡守,罷任家居。一日天忽雨錢,庭院充積。林乃整衣冠仰天謝曰:「非常之事,必將為禍,速止於此,林氏福也。」應聲而止。所收已鉅萬矣,(閩書)

  景德四年丁未,汀州黔卒王捷,自言於南康遇異人姓趙氏,授以小環神劍,蓋司命真君也。宦者劉承珪以聞,賜捷名中正。是年五月十三日,言真君降於其家之新堂,是為聖祖。而祥符之事起矣。(綱鑑)

  王世貞曰:陳有定被執死,竟不辱身而易志。彼其起農賈,奪所業而興,非有父兄服體之素也;從市人子弟約束烏合,非有吏士之守也;竿旗而刃,非有武庫之利也。一旦委質,雷蒸龍變閩粵,中立兵革之間,越山海而委輸,彼其反掌瞠視,為陳張所為,豈不易易哉。卒至驅妻子駢首東市,乃其喻於節,明矣。吁有定亦人傑哉。

  定光伏虎禪師,勅命二道,文皆番字,內夾譯文一紙,為至正二十六年。考元世祖及順帝,俱以至正紀號,未詳何屬。但外國番文,左書橫讀。今二勅寫從左邊起,而讀卻從直,豈元受命之日,參夷夏而用之耶(按元史載,世祖在位一十六年,此雲二十六年,則其為順帝時無疑矣。舊志訛)。

  汀猺人與虔、漳、潮、循接壤錯處,以盤藍雷為姓,三姓交婚。女不笄飾,裹髻以布,男結髻,不巾不帽。隨山種插,去瘠就腴。多於深山中編荻架茅為居。善射獵,以毒藥敷弩矢,中獸立斃。其人入城貿易,多竹器、蜂蜜及野獸、山禽之類,不輸官差,自食其力,了山主稅賃爾。《桂海虞衡志》:猺本盤瓠之後。范曄《後漢書》盤瓠帝黌之畜狗,負少女入南山,止石穴中,生六男六女,自相匹配,織績木皮,染以木實,以為服飾。楚粵為盛。閩中高深山溪之處,間有之。槃、藍、雷其種類也,汀人呼為畬客。(舊志)

  《唐書》:宦官楊思勖,羅州人。田令孜,蜀人。而宋陳石堂普皆以為閩人。按:唐時諸道進私白,閩中為盛,坐是閩多閹。私白者,閹兒也。然則思勖、令孜,大抵然矣。汀之先代不可考,其在明,歸、永間有之。歸化則有蕭通(東廠)、蕭忠(司禮監)、楊昌(東廠)、張昇(景泰甲戌內台,習天文,掌進奉御左少監)、蕭興(御用、監)、連通、陳廣、鄧忠、阮澄、黃永法、楊明(司禮監秉筆),共十一人。永定則有廖堂(差鎮中州、河田等處)、廖廣(尚衣監)、廖宣(御馬監)、廖鑾(司禮監)、廖輝(內官監)、廖忠(御用監)、廖祥(都知監)、游孜(御馬監)、游泗(司禮監)、羅成(鎮守孝陵衙)、張祐(內官監)、張旭(尚膳監)、賴升(酒醋局大監)、溫祥(內隸監),共十四人。至天啟間,有司禮魏良卿,原籍連城,而不附魏璫之焰,亦宦寺中之錚錚者矣。

  明潮陽林大欽,及第假歸,道經杭邑,舊有偶句云:「白水磜頭,白屋白雞啼白晝。」未有對者。大欽隨地詢名,去縣五里許,得句云:「黃泥壠口,黃家黃犬吠黃昏。」人稱其工麗。蓋白水磜、黃坭壠,悉縣轄也。(上杭縣誌)

  賴子俊、廖高滿,皆上杭人翁婿也。子俊傳其婦翁張德之術,於每年端午,探取百毒蟲,封貯瓦礶,自相殘食,逾年起視,獨存一蟲,形如蠶色。用金三四片,茶葉楓香養之,擇日占斷,一年當用幾次,依占取出蟲糞,秘置飲食中,使人腹痛,死後魂魄為之力作,坐是致富。翁婿遞相承受,逢朔望日,夫婦赤身拜祝雲「金蠶公,金蠶娘,我家夫婦沒衣裳」等語。萬曆三十一年,本鄉曾蓮峰,廖永祥等,連遭斃命。事發,到官驗屍,黑蟲群飛,搜其室金蠶在礶,用炭火燒絕,二惡並服上刑。大凡蓄蠱之家,久必為禍,須以銀物伴送親密,或置道傍,謂之嫁金蠶。萬曆四十六年,歸化人楊興、嚴孝孫、馮崑山、溫三九、鄧苟先等,互相傳授。鄉民羅守仁、羅瑞等,遭之慘斃,臨葬,棺內如水動,及開視,屍皆成血水,骨節皆有蟲眼。事發,供吐請神咒語,稱「茅山一郎、茅山二郎、金花小姐、梅香小娘,早到爐前,存留形跡」等語。其被害魂魄,或午後,或夜間,有冷風一陣,即能見形,令其耕田插稻,無往不可。解法用茶子殼煎湯飲,瀉毒盡愈。(舊志)

  崇禎五年九月,汀兵自雩都回,帶有鐵粟,雲「天雨者。」狀如小麥,三角,外有衣包,色黑味甘,煮而食之,能飽一日。(舊志)

  汀俗:四月八日,僧為烏金飯,即青精飯也。杜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一名南天燭,又曰「黑飯草」,以其可染黑飯也。道家謂之青精飯。故仙經云:「服草木之正氣,與神通。食青燭之津,命不復隕。」蓋謂此也。(舊志)

  崇禎八年,武平西門人鍾七滿,見里長鍾鳳翔,領金花千餘金解省,詭言欲看親考貢,相約同行。先至石牛驛,呼店家置酒,自言預熬涼藥解暑。鳳翔等六七人,隨歡然卸擔而入。同伴銀匠劉日章,輿夫張甲穩、謝十滿大嚼,即刻跳躍而死。鳳翔至三盃,頭重牙閉,忙呼水解。七滿更以沸湯進,鳳翔別呼豆水、菜水、桐子水,稍解漸甦,即以遍救諸人,約保僉集。擒七滿發其囊,得斷腸草二包,解府置辟。(舊志)

  國朝順治丁酉春,上杭梅山洞章姓者,為虎所銜,越五十里,至一寺門,虎委章於地,章急呼僧求救,僧於門隙中見虎,反鍵其門,虎又銜章置之於家。計二日,往返將百里,肌膚無稊米傷。章遂披剃學佛以終。(《仁恕堂筆記》)

  寧化伊宅侍女,自幼蔬食,勤禮佛。年十七,與一老婦同行,自操香燭,至慈恩塔下禱拜巳,告老婦曰:「吾上塔頂一游。」語未竟,即捫搭而上,如躡梯然,頃刻至頂,一邑駭哄。明日申縣,乃拘匠搭架數層,有兩壯士,由架踰頂,適雷鳴一聲,乃繩縛女子縋下。詢之,云:登塔時有導引之者,足所踐履,悉如田畛,不知為塔也。至塔頂俯視茫然,如在天際,自謂與人世長辭,不覺放聲大哭爾。塔上亦有送飯食者,但飽不思。嘗夜間洶洶,人語悉聞,目才一合,便天明雲。(《寧化縣誌》)。

  順治丁亥,清流有賴姓者,釀酒彌月,啟箬視之,爛然成花,花形如茉莉而差小,瓣有五,外色丹而內瑩然如玉。邑人李于堅作酒花詩十六首,有句云:「瓊漿瓊蘂交成質,金粟金波互化身。」「郭氏灌雲渟石乳,漢宮承露注金盤。」「淺酌百華歸黨帳,遠饟千里寄郫筒。」「漫掠落英歸燕壘,好憐釀蜜到蜂房。」「彫殘玉楮攤酥酪,碎揉珊瑚入轆轤。」「上苑報春催曉夜,中山沉臥幾華年。」「釀王自爾分妃嬪,瓶史依然品聖狂。」「漢苑梁園零落盡,猶能不作黍離離。」皆名雋可味。

  寧化僧如是,字聞芳,有雁字詩,盡上下平韻,今摘其可誦者:「界去晴雲箋素裂,曳來暮靄墨花濃。」「蠅頭點點兼星見,燕尾雙雙逐帛飛。」「忽訝草玄雲潑墨,還驚曳白雪侵行。」「榆林舊是橫戈地,荻渚翻為退筆場。」「長空月白閒書練,淺水沙明偶畫錐。」「逗浦寒聲金擲地,翻空妙舞劍如神。」「莫訝斷行編屢絕,書空還笑是空函。」「雲里乍開方朔櫝,空中誰插鄴侯簽。」皆警句也。

  上古之民多壽,後世則鮮,故百歲者,謂之人瑞。國朝得數人焉:寧化縣民張公恆一百歲;舉人伊見知母張氏一百一歲,伊應辰妻雷氏一百歲,黃允暢妻楊氏一百歲,武平縣民李朝策妻賴氏一百歲,上杭縣民王庸甫妻劉氏一百歲,永定縣民熊舍麟一百二歲,蘇廷儒一百歲。詩曰:「俾爾壽而臧。」若爾人者,可謂沐太和之翔洽,作盛世之休徵者也。(寧化志)

  上杭令陳公名正中,上海人,為人刻意廉苦。予為兒時,猶及見之,通眉細瘦,唾咳矜持,孤行一往,為大吏所嚴憚,坐是亦不得遷轉。耐饑寒,勤民事。即咯血垂殆,猶治簿書。死之日,有市民曉起出戶,見陳公儀仗整肅,乘輿入城隍廟,不解何故,至縣探之,則陳公以平明屬纊矣。庚午,公分校閩闈,門下士有張君世堪、林君慎者。張君亦早卒。林君一子龍哥,病死兩日,復甦,雲至陰間見世堪執簿籍,若人間判司。其子固素識世堪,求蔭庇,世堪曰:「有定數,予安能生爾。」檢簿閱之,謂「尚有一年活,明歲此時當來也」。又指堂上衣冠巍坐者,示其子曰,「此吾與若父房師陳公也」。後林氏子果活一年而卒。語曰:「清刻者入神鬼趣。」陳公為神自不謬。然既已城隍之矣,而復為冥司長,豈陰中亦復有升除耶。榮顯吝於生前,而遷擢速於死後,盈縮之理,固如是乎。上杭人多能言之。(《仁恕堂筆記》)

  於公名永綬,關東人,順治丁亥、戊子間鎮汀州。時金聲桓變於江西,贛州圍急。汀固與贛鄰,逆使逆書,一日三四至。公焚書斬使,意氣益凌厲。又四鄉群盜蜂起,十里外不能通往來,斗米數金,城中蓋藏俱盡。公樽俎優遊,若行無事,東西關時報賊警,公從席間指授將士,笑撫其背曰:「肯為老子一行乎。」協將高公守貴,亦敢勇善戰,隨意馳數騎出,匕箸未停,而賊級累累系馬首還矣。手巵酒慰勞,絕不張皇。汀免於難,而七邑不致從風靡者,於公之力也。公素強壯,一日偶示微疾,索衣冠,坐堂皇,瞑目而逝。功德所被,汀人固不敢忘,尸祝生死之際,來去翛然,更為希有。

  吾邑兄弟俱顯者,惟鍾公文俊、文傑最著,兩公皆進士高第,同官於朝,俊為文選郎,傑署武選郎。假歸里,俊公和氣下人,即簿尉手板亦卻;傑公頗崖岸,雖至戚大弁不少假顏色。久之,俊公改大參。傑公領郡東粵,部內有老孝廉,公甚易之,繼孝廉及第,不無他語。而公怏怏,竟卒於任。俊公壽考,有孫登鄉書,且後嗣多賢者。偶記如此者二事,前輩言伯敬鍾公,舟泊吳門,座上皆名下士。而文公湛持以「老孝廉肅」剌往謁,公亦易之。後文公及第,而鍾公不怡者數時。又薛生,福清人,為予言:乃祖剌吳淞,一孝廉以文呈閱,置之案上,批其牘曰「醋醋」,蓋以其酸甚也。是孝廉明年亦及第,作詩寄之曰:「寄語松江賢太守,於今二醋已酸牙。」乃祖隨投劾以去。嗟夫,齒歲升沉,豈能意度。尊前往日,隨地排場。玉堂脆薄之嘲,渴睡殘燈之戲。一時惡語,結怨終身。巳自古而然矣。(俱《仁恕堂筆記》)。

  汀郡城西之五里,土名曰祭旗山,有地方圓不二丈,草根產珠,大如粟米,視之儼然珠也,手揉之則成粉,理最不可解。俗雲楊文廣徵西過此,珍珠傘為風所破,故留跡至今。里語不經可笑。元亮周公《閩小記》,又易之為聖七娘。總之,委巷傳聞,原無確載,姑妄言之,亦姑妄聽之耳。

  同邑林公有麒,號笏山,極博群書,有知人之鑑。後以明經仕為學官,有詠懷一絕云:「綠楊千樹水繽紛,黃鳥一聲山寂寞。試叩柴扉訪故人,此身便是遼東鶴。」高致絕可想見,每欲於諸孫抄其全稿未得。(俱《仁恕堂筆記》)

  同邑康公誥,以乙榜入太學。江陵張文忠公延之西席。鼎甲兩翰林,其門生也。後謁選得和州守,年滿乞歸。兩翰林請於文忠,欲為其師地。文忠曰:「康先生和州三載,宦囊滿船矣。」康公負氣人,入仕籍後,從不一字入政府,且性沖淡。致政歸,產尚不及中人。以炙手可熱之時,而恬退如此。前輩高風,豈易及哉!其子時亦舉於鄉,清文勝氣,名噪一時。

  弘聞於先王母張淑人云:先曾祖左泉公,修頎方面,中年謝家政,惟從里巷二三老友,杯酒結歡。時時口中詠「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即解衣就寢,猶誦數百十遍不止。予偶舉以示兒輩,長兒文遠起對曰:「此正祖宗極念子孫處,一刻不忘,故時誦舊語,自為排遣耳。」弘極然其說,為之悚然起立。(俱《仁恕堂筆記》)

  吾汀與豫章接壤,凡見迂闊拘牽者,率名之曰牛毛先生。及余令永新,方知為劉發先生,而外郡稱傳之誤也。先生即永新文安公定之之父,所傳授室之日,舉燭告天曰「為祖宗求嗣」,途中遇雨,愈緩步安行曰「寧可濕衣,不可亂步」。問之邑人,皆其實錄。

  嘉隆間,徐公子與為汀州太守。宗公子相督學閩中按部臨汀日,與徐公選勝賦詩。邑諸生黃君公甫,字心湖,文章雅士,能為大書。兩公載之與俱,杯酒笑言無間日。今朝斗、霹靂諸岩,兩公詩版累累,皆心湖筆也。一日試案揭,心湖僅列平等。宗公為一拱手曰:「未曾高拔」。心湖固不肯私干,而宗公亦不私為去取。前輩高致如此。

  永定縣一少婦夜行,為強暴所匿,其家緝之急。強暴知不能隱,遂轉而置之盧生日新讀書之外舍。少婦抱愧自經,官司收其婢拷之,遂厚誣盧生。生年少能文,當事咸欲直之,無能也。適有一少年恤刑閱案,泚筆大書其牘曰:「女子宵行,豈無桑間之約,書生夜遇,難免柳下之懷。」承問者益不敢翻成案,盧生坐犴狴幾二十年。後有司理李公心疑是獄,令聽審於城隍廟,先系盧生與婢兩犯於神座下,傳令不許一役得近,而李公先已隱人於神帳中聽所語。盧一見婢,極罵曰:「我與若何仇,致我死地。」婢曰:「不得已也。前已招承,今何敢改。」李公得其情,一鞫而白。問官乘興一時批牘之詞,遂使無辜滯二十年之冤獄,可不慎哉,可不慎哉。盧生晚猶得貢,出仕為教官。(俱《仁恕堂筆記》)

  余叔振三先生孝弟人也,事王母不敢違色笑,事先大人甚恭。先大人病,割臂露禱祈代死。早歲文名噪甚,公卿爭求識面。吳中張天麟,及陳蝶菴曰「閩中榜開,即明白填黎振三榜上,亦不為私。」其為四方推重如此。性急功名,愛朋友,凡以空乏請者,即典鬻應之,無倦色。歲戊辰,山賊暴起將犯郡城,先生破產募兵,得二百人,朝夕巡守郡城,示以無恐。時贛制府洪公瞻祖,折節禮之。而太守笪公繼良,過敝廬,商略機宜。無虛日,門祚衰薄,先生遂卒於壬申歲,年僅念八耳。今公卿既不輕下白屋之士,而士亦不復自愛重。誰謂雁門太守,不如一縫掖耶?

  先大夫每言解元張考吾先生父稱長者,曾除夕夜,有盜入其家,匿於戶後。公固已目之,乃令童僕具米若干,錢若干,酒肉若干,云:「欲饋一客也。」舉置庭中,叱童僕退。從戶後揖盜者出,慰之曰:「知子家寒,無以度歲,慊慊之意,幸不見薄,更無令一人知也。」盜慚愧拜受而去。公卒不以盜之姓名告人,此與梁上君子事何異。公有孫錞,中辛未進士。今其家子弟,皆守禮能文,豈非盛德之報乎。(俱《仁恕堂筆記》)

後敘 編輯

  歲在元黓涒灘,我憲公芝田先生蒞汀凡五年矣。提綱挈領,百廢俱興。空犴狴以明刑,豐館粲以課士,懲大憝以禁奸,急平糶以紓患。一切澤喣鯤鮞,仁被槎櫱,籍籍口碑載道,莫可縷述爾。復摭文稽獻,為汀郡宏式,典雅修輯,郡志以成。緯史經經,穿穴夾漈。濰等管窺蠡測,曷足以語高深。況櫨之材,不堪任重。雖分膺下邑民社,待罪不遑,朝夕震悚。幸託憲慈噓植,如趨侍父師,耳提面命,感且不朽,乃竟以鈍質為可淬礪,令得披讀是編,如入海藏。覺木難、火齊與琭、珊瑚相雜糅,璘璘珣珣,但欽其寶者,莫名其數。於戲!可謂遭逢之盛矣。夫志何昉乎?說者謂肇自班固漢書,而實祖於禹貢。禹貢文字簡古,才尺幅耳,括九州,凡高山大川、土田物產、貢賦條理悉備。漢書八志皆推類而廣之。今我憲公鴻裁藻麗,不屑屑數孟堅行墨,而掇其精華,練其玄要,博大而嚴,貴弗漏弗枝,光賁竹冊。濰等何知,尚能贊一詞乎?然不敢不仿序傳之遺意,以申釋大義與汀人士共暢之。萬物本夫天,汀亦在此燾耳。志星野第一,天能統地,畛域分焉,故建置、山川、疆域、城池次之。三才既分,民為貴,風俗次之,紀歲事敬授人時也。有人此有土,古蹟次之。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物產、田賦、戶役次之。理財正民,安上全下莫善乎禮,典禮次之。禮莫先乎教化,學校次之。三王四代唯其師,立國之訓也,國之大事,惟祀與戎,祠祀、兵制次之。兵以捍牧圍位,以司牧民,公署次之。職官、名宦次之。俊民用章,拔十者得五,選舉、人物次之。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堯舜之道在是耳,孝義次之。次鄉行者,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行著為文,惠中者秀外,文苑次之。隱則焉文?鴻漸於逵,其羽可用為儀吉,隱逸、流寓次之。隱而賢,寓亦道,雖方外可也,亦次之。清淑之氣不盡鬚眉,巾幗中多烈丈夫矣,列女次之。人事錯綜,紀在不聿,結繩難復也,藝文次之。文整則必散,奇正相生,理不一轍,故合祥異、兵變、叢談,以雜記終之。於戲!志之大觀備是矣。而文章之奧衍,篇什之函蓋,大書特書之鄭重,上為聖天子述職,下為億萬民立命,高詞讜論,仍在約略想象中,究於管窺蠡測者,未解也。我公遠乎哉!謹序。

乾隆十有七年,歲在壬申復月之上浣

屬吏長汀縣知縣丁濰、署寧化縣福寧通判馮拭褒、清流縣知縣宋瑋、署歸化縣知縣嵇璇、連城縣知縣瞿緝曾、上杭縣知縣趙成、署武平縣南安縣丞黃履同、永定縣知縣伍煒同頓首拜撰

編輯

  不佞修郡志既成書,喟然曰:「都人士亦知不佞之苦心乎?」昔柳州責昌黎不作史,不任褒貶是非,將來不敢為御史大夫。生殺予奪更有甚於此者,則並不敢為宰相。」不佞謂褒貶予奪,不獨御史、宰相也,即守令亦然。今夫一郡之勢,與天下異。一郡之志,與國史異。而千百年官師人物之善者進之,不肖者退之,尤賢者表章之,其大奸憝及為人臣子不忠孝者,名則除之,而籍則削之。即招尤府怨有所不辭,職在故也。不佞客歲按部八邑,奉法不敢少阿。竊以承天子命,出守全汀,且當為諸憲公效指臂力。民之淳漓,責在太守,雖不敢竊比於搴帷問俗、露冕行春;而軒之采,亦可約略其大凡。則今日之志,其又何辭焉。志雖文獻之徵乎,實人心風俗之原也。是編於天文、地理、物產、賦役、文章、政事,無不至詳且備。而不佞之意,則不專在乎此。適勷我不逮者文五王君、成迪黃君,屢以陳壽乞米,陶范挾刃之嫌,力辭。故不佞於風俗、官師、人物三者,亦遂無所貸力,屏喜怒,絕干托、補遺去濫,以昭直道之公。蓋欲觀者有所感發興起,以上副聖天子一道同風之盛。不佞之苦心如是而已。是舉也,膏火之費,楮墨之供,黎棗之資,則不佞捐俸先之,而八邑大夫士樂輸以成之者也。因鋟其名於簡末,以為好義者勸焉。

乾隆十七年十月南昌曾曰瑛跋

重刊樂助紳士姓名

  林振高 汀州府學教授,助銀叄兩玖錢叄分。
  黃謀燕 前汀州府學訓導,助銀叄兩陸錢捌分。
  郭柏薌 汀州府學訓導,助銀貳兩捌錢。
  高慶揚 長汀縣學教諭,助銀柒兩。
  高會鞀 長汀縣學訓導,助銀伍兩肆錢。
  周之駿 寧化縣學訓導,助銀捌兩貳錢柒分。
  林蜚英 清流縣學訓導,助銀貳兩肆錢玖分。
  柯壽亨 歸化縣學教諭,助銀貳兩捌錢。
  鄭錫庸 歸化縣學訓導,助銀貳兩捌錢。
  李清熙 連城縣學教諭,助銀伍兩陸錢。
  邱 煒 連城縣學訓導,助銀伍兩陸錢。
  陳昌年 上杭縣學教諭,助銀伍兩伍錢零伍厘。
  王忠貞 上杭縣學訓導,助銀伍兩伍錢零伍厘。
  謝政元 永定縣學訓導,助銀柒兩。
  賴史直 候選道,原任湖南嶽州府知府。
  官 謙 原任甘肅靈州通判。
  許為崇 縣丞。
  胡學成 原任漢陽知府,助銀貳百兩。
  劉 英 原任文安營游擊,助銀貳拾兩。
  葉三楨 監生,助銀貳拾兩。
  羅承瑤 監生,助銀貳拾兩。
  巫秀上 助銀貳拾兩。
  李兆明 監生,助銀壹拾伍兩。
  黃士鰲 監生,助銀壹拾伍兩。
  羅倫敘 生員,助銀壹拾貳兩。
  羅遴任 貢生,助銀壹拾貳兩。
  馬繁祚 原任巴州州判,助銀壹拾兩。
  李 模 貢生,助銀壹拾兩。
  李 楹 助銀壹拾兩。
  俞  生員,助銀壹拾兩。
  俞行仁 助銀壹拾兩。
  戴家基 監生,助銀壹拾兩。
  戴家聲 生員,助銀壹拾兩。
  黃 霏 候選州同,助銀壹拾兩。
  吳日炎 候選州同,助銀壹拾兩。
  吳 鏞 貢生,助銀壹拾兩。
  吳 銓 監生,助銀壹拾兩。
  吳光宇 貢生,助銀壹拾兩。
  劉聖培 監生,助銀壹拾兩。
  巫殿劻 貢生,助銀壹拾兩。
  巫上厚 生員,助銀壹拾兩。
  劉 權 候選州同,助銀壹拾兩。
  劉 懋 貢生,助銀壹拾兩。
  鄭紹僑 監生,助銀壹拾兩。
  曹文龍 監生,助銀壹拾兩。
  曾應優 宣講,助銀壹拾兩。
  蕭 萱 監生,助銀壹拾兩。
  彭欽紳 貢生,助銀壹拾兩。
  蕭 溎 生員,舉優充監生,助銀壹拾兩。
  戴祖發 監生,助銀壹拾兩。
  邱觀陽 貢生,助銀壹拾兩。
  湯秉瑞 監生,助銀壹拾兩。
  曾秉禮 生員,助銀壹拾兩。
  王化淳 貢生,助銀壹拾兩。
  曹學良 武舉,助銀壹拾兩。
  羅乾任 監生,助銀壹拾兩。
  陳 鎮 監生,助銀壹拾兩。
  李永慶 候選州同,助銀壹拾兩。
  張光鋐 監生,助銀壹拾兩。
  廖雲翰 貢生,助銀壹拾兩。

寧 化 縣

  伊 牧 原任陽穀知縣,助銀貳拾兩。
  伍士宣 議敘即用主簿,助銀貳拾兩。
  賈文兆 監生,助銀貳拾兩。
  黃允經 監生,助銀貳拾兩。
  陳奇猷 貢生,助銀壹拾伍兩。
  王曰仁 職監,助銀壹拾伍兩。
  羅登俊 生員,助銀壹拾兩。
  黃象禹 貢生,助銀壹拾兩。
  賴厚琳 生員,介賓,助銀壹拾兩。
  黃維良 貢生,助銀壹拾兩。
  練福崇 州同。
  徐夢經 生員。
  鍾盛榮 監生。
  李 庚 連江教諭。
  鍾緝熙
  鍾煥章 連江教諭。
  藍夢賚 武生。
  鍾承開
  林孝經
  王 綍 監生。
  王啟隆 縣丞貤封奉直大夫。
  危 溉 舉人。
  朱香遠 監生。
  鍾在廷 守御所千總。
  (以上武平各捐洋銀貳兩捌錢)
  陳之駒 舉人,原任安徽望江縣知縣。
  賴麟亭 貢生,誥贈中議大夫。
  黃傑亭 誥授朝議大夫。
  蘇伯什郎
  黃育南 貤封奉直大夫。
  黃翥南 貤封中議大夫。
  黃拱南 誥封中議大夫。
  陳鈞亭 誥授奉政大夫。
  盧應秋 生員。
  (以上永定,各捐洋銀貳兩捌錢。)
  李如圭 長汀增生,捐銀貳兩捌錢。
  石 輝 武平鄉飲介賓,捐銀貳兩捌錢。
  張炯暉 上杭監生,例封儒林郎,捐銀貳兩捌錢。
  張衡商 上杭廩生,捐銀貳兩捌錢。
  劉觀海 武平監生,捐銀貳兩捌錢。
  聶 陞 武平貢生,捐銀貳兩捌錢。
  林騰飛 武平生員,捐銀貳兩捌錢。
  曹祚福 長汀監生,捐銀貳兩捌錢。
  劉見春 長汀州同銜,捐銀貳兩捌錢。
  周鳳棲 監生。
  周 鈞 守御所千總。
  周必賚
  周天進
  周兆輝
  郭麗明 監生,誥贈修職佐郎。
  郭如春 附貢,候選訓導。
  邱楚楷 候選都司。
  郭璧輝 州同銜。
  郭和春 監生。
  林盛榮 監生。
  陳文斌
  陳世香 州同銜。
  陳聖玉
  徐 枚 增生。
  邱遐齡 監生。
  藍君耀
  藍大霖 監生。
  藍長庚 監生。
  藍鼐堂
  包紹徵
  邱琳玉 都司銜,前代理汀鎮中營守備。
  邱百五郎
  李肖岡
  李萬成 監生。
  李元春
  李 棠
  李 鵬
  李 餘
  賴十八郎
  曾 禮
  江時夫
  江 鰲
  袁從龍社
  袁純吾
  袁正中 州同銜。
  袁福基 生員。
  劉萬一郎
  林九才 州同銜。
  (以上上杭,各捐銀貳兩捌錢正。)
  揭士映 長汀,捐銀貳兩捌錢。
  鍾思華 助銀壹拾兩。
  修九思 助銀壹拾兩。
  鍾掄秀 助銀壹拾兩。
  鍾 純 助銀壹拾兩。
  鍾 麟 助銀壹拾兩。
  鍾淑賢 助銀壹拾兩。
  羅 縉 助銀壹拾兩。
  鍾儒瞻 助銀壹拾兩。
  李 浦 生員助銀壹拾兩。
  李夢烈 助銀壹拾兩。
  修 道 助銀壹拾兩。
  鍾川靈 助銀壹拾兩。
  李岡齡 助銀壹拾兩。
  謝聖史 助銀壹拾兩。
  練世熊 助銀壹拾兩。
  王思敬 候補兵馬司,助銀壹拾兩。

永定縣各紳士樂助姓名

  江風清 教諭,助銀貳拾兩。
  賴先裔 助銀銀貳拾兩。
  長汀縣候選州同陳禹寧督理捐修志板全部

八邑樂助紳士姓名(並小序)

  肩重任鉅,義取邪許。蓋眾擎者,易為舉也。仆蒞汀日,首以興建書院、課士為己責。次則以郡乘久缺輯理,文獻無征,因與郡士大夫商榷之,謀所以佽助者。而郡之士大夫亦欣然慕義,爭先解囊,約八邑通醵銀五千兩零,內以三千兩撥建龍山書院,存汀埠生息,為諸生膏火資,所以廣聖天子作人之化,令下邑岩疆,亦被菁莪雨露。又以其半修演武場,為國家訓練卒伍,興修武備,亦甚盛典也。盡其餘以輯理郡乘楮墨之需,廩既之供,梨棗之費,胥仰是焉。諸君子汲汲助貲,法當垂勒芳名,以旌雅懷,且勸來者,但八邑人數頗稠,其自一金至數金者,若悉為備紀,於事太煩,兼亦近褻。今酌自十金以上注名於左。僕非敢故為軒輊,亦聊以存大體耳,汀人士其諒之。

長汀縣

  鄭紹宗 監生。
  黃仰瑞 監生。
  馬景武 監生。
  官 謀 生員。
  劉紀雲 恩貢。
  林樹滋 生員。
  鄭 昉 貢生。
  李春翹 翰林院待詔。
  吳昌同 從九品。
  傅家麟 監生。
  傅念龍 武生。
  劉月宗 從九品。
  黃有進 監生。
  官修家 翰林院待詔。
  周 濱
  曹開吉 州同。
  傅新授 監生。
  曹 雲 監生。
  李 潤 候選按照磨。
  李 湻 監生。
  李 垣 武生。
  鄭汝豐 貢生。
  陳 緯 江西補用府經縣丞。
  湯希堯 武生。
  蔡天開 監生。
  吳昌啟 監生。
  吳昌風 監生。
  劉光福 增生。
  李羽儀 貢生。
  (以上長汀,各捐洋銀貳兩捌錢。)
  曹守先 候選訓導,助銀貳兩柒錢柒分。
  羅湘楫 廩生,助銀貳兩捌錢。
  劉金釗 生員,助銀貳兩捌錢。
  黃啟燕 監生,助銀貳兩陸錢肆分。
  雷必雄 監生,助銀貳兩陸錢肆分。
  雷必榮 監生,助銀貳兩伍錢陸分。
  馬維新 廩生,助銀貳兩柒錢伍分。
  伊 椿 生員,助銀貳兩柒錢捌分。
  張正茂 例貢,助銀貳兩陸錢捌分。
  溫 勛 監生,助銀貳兩陸錢捌分。
  (以上寧化縣)

  李 芳 清流生員,助銀貳兩捌錢。
  陳仁山 從九品,勅贈儒林郎,助銀貳兩捌錢。
  孔全興 助銀貳兩捌錢。
  張玉良
  吳師言 縣丞。
  溫四八郎
  邱立光 監生。
  鍾志揚 衛千總。
  鍾 岑 監生。
  邱隆明 衛千總。
  黃五七郎
  (以上上杭,各捐洋銀貳兩捌錢)
  王啟文 舉人,貤贈朝議大夫。
  王啟圖 進士,吏部主事。
  李韶鳳 誥封奉直大夫。
  王 聘 福清教諭。
  黎廷任 監生,助銀壹拾兩。

清流縣

  馬鐔龍 貢生,助銀貳拾兩。
  馬孔麒 貢生,助銀壹拾兩。

歸化縣

  陳汝 生員,助銀肆拾兩。
  李 儒 貢生,助銀叄拾兩。
  李達中 監生,助銀叄拾兩。
  孫文週 生員,助銀貳拾肆兩。
  曾爾嵋 監生,助銀貳拾肆兩。
  曾華 生員,助銀貳拾兩。
  黃軒元 貢生,助銀貳拾兩。
  葉國材 監生,助銀貳拾兩。
  謝輔英 生員,助銀壹拾陸兩。
  陳鍾偉 生員,助銀壹拾伍兩。
  程培仁 貢生,助銀壹拾兩。
  周紹斌 貢生,助銀壹拾兩。
  張問達 生員,助銀壹拾兩。
  曾 奎 生員,助銀壹拾兩。

連城縣

  楊升嶷 貢生,助銀捌拾兩。
  楊升槐 貢生,助銀伍拾兩。
  羅尚德 貢生,助銀伍拾兩。
  蔣廷秀 監生,助銀叄拾兩。
  羅定遠 生員,助銀貳拾伍兩。
  羅定域 監生,助銀貳拾伍兩。
  謝恩慶 候選縣丞,助銀貳拾伍兩。
  謝占熊 候選州同,助銀貳拾伍兩。
  項應磻 候選州同,助銀貳拾兩。
  李身守 監生,助銀貳拾兩。
  羅尚格 貢生,助銀貳拾兩。
  余大勛 監生,助銀壹拾貳兩。
  羅尚美 職監,助銀壹拾兩。
  沈上瑾 貢生,助銀壹拾兩。
  張元輔 生員,助銀壹拾兩。
  張奮侯 助銀壹拾兩。

上杭縣

  趙 成 上杭知縣,助銀壹百貳拾兩。
  李飛渭 上杭埠,助銀伍拾兩。
  林 德 助銀貳拾兩。
  黃 瑞 助銀貳拾兩。
  郭 憲 助銀貳拾兩。
  邱 銘 助銀貳拾兩。
  葛 翹 舉人,助銀貳拾兩。
  藍正春 進士,助銀壹拾兩。
  方南灂 峰市縣丞,助銀壹拾兩。
  郭際雲 助銀壹拾兩。
  方世榮 助銀壹拾兩。
  郭 揚 助銀壹拾兩。

武平縣

  熊嘉選 登州府同知,助銀伍拾兩。
  蕭元勛 直隸州同,助銀叄拾兩。
  鍾紫幃 杞縣縣丞,助銀貳拾兩。
  曾 暄 舉人,助銀壹拾兩。
  鍾秀異 武舉,助銀肆拾兩。
  李 崙 貢生,助銀壹百兩。
  王國華 助銀貳拾兩。
  李 暘 助銀壹拾兩。
  王 瑗 助銀壹拾兩。
  林光福 助銀貳拾兩。
  王至剛 助銀壹拾兩。
  饒 煜 助銀壹拾兩。
  劉大經 助銀壹拾貳兩。
  王 江 職監,助銀肆拾兩。
  鍾夢龍 助銀壹拾兩。
  謝聖典 助銀叄拾兩。
  鍾 佩 助銀壹拾兩。
  謝聖謨 助銀肆拾兩。
  王 灝 助銀壹拾兩。
  吳 揆 助銀貳拾兩。
  鍾青雲 職員,助銀壹拾兩。
  鍾允熊 監生,助銀壹拾兩。
  郭 鳴 上杭監生,誥贈昭武都尉,捐銀貳兩捌錢。
  王菁春 長汀貢生,捐銀貳兩捌錢。
  鄧致昌 長汀,誥封昭武都尉,捐銀貳兩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