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公安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智慧安防建設的指導意見

省教育廳省公安廳關於加強
中小學幼兒園智慧安防建設的指導意見

蘇教安〔2020〕1號
2020年5月20日
發布機關:省教育廳安全保衛與維護穩定處
教育綜合

各設區市教育局、公安局:

近年來,全省教育系統、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部關於加強校園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校園安防建設,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校園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明顯提升。但校園安防建設還存在地區、學校之間不平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問題,一些學校安防條件還不完善,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下校園安全工作需要。為加快推進我省校園安防建設全面達標,推進智能安防技術深度運用,不斷提升校園安防整體水平,切實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現就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智慧安防建設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全面提升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能力為目標,深入落實《省校園和校車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全省加快推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範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廣泛運用物聯網周界報警、視頻傳感系統、生物特徵識別、異常行為分析等現代安防技術,加強校園智慧安防建設,實現對校園及周邊區域各類治安要素和安全風險隱患的智慧動態感知、智能預警研判,為打造平安校園升級版提供科技支撐和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則

——高標定位,科學規劃。按照前瞻領先的目標定位,兼顧不同地區發展差異,科學規劃、穩步推進校園智慧安防建設工作,做到既體現先進性和整體性,又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着力打造江蘇「校園智慧安防」新品牌。

——兼容共享,實用實效。堅持從實用實效出發,充分兼容校園現有技術防範設施和安防管理平台,最大限度整合現有安防資源、方便後續操作應用,避免重複建設。

——因校制宜,分類推進。根據本地校園安全保障能力,指導學校結合自身安防需求,積極穩妥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不搞「一刀切」和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

——互聯互通,安全運維。嚴格落實校園智慧安防建設、聯網、應用、服務、管理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管理規範和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各類傳感系統、安防技術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運維安全高效。

三、目標任務

——基礎安防建設全面達標。按照國家和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範工作規範要求,推進學校基礎安防建設達標工作,確保全省學校物防建設和校園封閉管理達標率100%,校園視頻監控和一鍵式緊急報警系統與公安機關和教育部門聯網率100%,學校門外一定區域公安自建探頭安裝率100%。

——智能安防技術深度應用。結合校園基礎安防建設達標工作,積極推動人臉識別、車輛識別、周界防護、訪客管理、物聯感知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在校園安防建設領域的深度應用,力爭2022年底全省智慧安防校園形成規模效應,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智慧管理平台科學建設。優化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互聯互通,積極推進區域集成化智慧管理平台建設,不斷健全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機制,努力實現對校園安全風險的智能感知、主動預警、即時響應、迅速處置。

四、建設內容

按照國家《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GB/T29315-2012)和公安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範工作規範》《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相關規定,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推進安防建設:

(一)學校門口區域。除門外區域無法通行汽車的學校外,應安裝石球、石墩、金屬立柱、金屬拒馬等硬質防衝撞裝置,有條件的安裝預埋式升降柱,有效阻止汽車駛入。有條件的學校在周邊接送學生的重點位置,增設微光智能攝像機,並加裝人員跨線、人員徘徊滯留、危險物品識別等異常行為分析報警系統。公安機關要在學校門口區域逐步布建嗅探式智能感知設備,採集分析相關數據,服務支撐警務實戰。有條件的地區,應在學校大門區域規劃「高清視頻監控識別區域」,安裝人臉抓拍系統,對校園大門及門外50米範圍內人員進行人臉抓拍預警及構化分析。

(二)學校進出通道。有條件的學校門衛室應安裝訪客登記系統,配備人證查驗設備,實現外來人員進出校園全部留痕;可設立訪客通道並安裝人臉識別一體化閘機。學校行人、非機動車進出口通道安裝門禁系統,通過刷卡、人臉識別等方式實現快速通過,人車混行的可安裝全結構化攝像機,實現對區域內車輛、非機動車、人員的全目標檢測抓拍和識別分析。學校機動車進出通道可安裝車牌識別系統,智能提取車牌、車型、車標、顏色以及前排駕乘人員圖像信息;學生上放學期間,應落實人車分流等安全管理制度,嚴防發生校園交通事故。

(三)學校重要部位。學校應修建完善高度不低於2米的實體防護圍牆或其他實體屏障。校門口及教學樓、宿舍樓、禮堂、食堂、危險品儲存室、實驗室和室外人員集中活動區域等重要場所、部位,應布建視頻監控並與學校安防監控室聯網運行。有條件的可設置周界電子圍欄系統等防攀爬設施,實現周界報警與監控聯動,在適當區域部署具備語音提示、越界報警、視頻取證等功能的感應報警系統的高空瞭望設備。

(四)學校安防監控室。學校應加強安防監控室建設,優化校園視頻監控顯示系統,並實現對各類安全技術防範系統的統一管理;規模大的學校宜設置獨立的安防監控室。建立完善值班巡邏人員培訓上崗、日常管理以及安防設施報修維護、突發事件警校聯動等工作機制,保證安防監控室有專人值班,一旦發生案(事)件能夠快速應對處置。

(五)學校安防管理平台。各地教育部門、公安機關應統籌推進本地校園安防管理平台智能化建設,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向教育部門的匯聚,向公安機關的融通。應整合當地社區基本信息、視頻監控、人車抓拍、門禁管理、周界報警等數據,支持將多種通訊終端視訊融合通信、組會,實現遠程巡檢、統計分析、布控報警、應急指揮等功能,實現校園安防系統與公安信息化應用服務體系的有效融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部署。各地教育部門、公安機關要把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作為推動校園安全工作提檔升級的關鍵舉措,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聯合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加強組織部署。要圍繞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環節認真研究謀劃,共同抓好各項措施的推進落實。

(二)落實資金保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安全防範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智慧安防建設工作需要,將所需資金納入預算,確保校園安防建設投入。對新建學校,要做到智慧安防系統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三)強化序時推進。各地教育部門、公安機關要將實施校園智慧安防建設與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平安校園建設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有力有序推進校園智慧安防建設。要注重培育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樣板典型,通過示範引領、典型帶動,推動校園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整體提升。

(四)密切協作配合。各地教育部門、公安機關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切實強化協作配合,科學統籌本系統資源優勢,在信息技術、檢查調度、應急聯動等方面形成整體合力,切實做到方案同謀劃、問題共研究、協同抓落實。工作推進中,要注重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銜接,主動提供指導服務,切實強化聯動共治,着力構建校園智慧安防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

省教育廳   省公安廳

2020年5月15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