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制定機關: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統計局
2021年12月13日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我省於2018年9月起全面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三調」全面使用優於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作為調查底圖,運用移動互聯定位、無人機等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國土調查雲」在線舉證核查方式,全流程嚴格質量管控,歷時3年,投入0.8萬人參與調查,匯集了1085.07萬個調查圖斑,全面完成了調查任務。同時,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三調」數據,全面查清了全省國土利用狀況,掌握了各類國土資源家底。

現將全省主要地類數據公布如下:

(一)耕地9051.26萬畝。其中,水田145.65萬畝,占1.61%;水澆地5807.60萬畝,占64.16%;旱地3098.01萬畝,占34.23%。我省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區和壩上地區,張家口、滄州、保定三市耕地面積較大,占全省的40%。水田主要分布於灤河下游地區,75%的水田分布在唐山市;水澆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40%的水澆地分布在保定、邢臺、衡水三市;旱地主要分布在壩上地區、冀西北間山盆地區和沿海平原區,63%的旱地分布在張家口、承德、滄州三市。

位於一年兩熟制地區的耕地5766.87萬畝,占全省耕地的63.71%;位於兩年三熟制地區的耕地882.67萬畝,占9.75%;位於一年一熟制地區的耕地2401.71萬畝,占26.53%。

位於年降水量600mm以上(含600mm)地區的耕地1008.14萬畝,占全省耕地的11.14%;位於年降水量400-600mm(含400mm)地區的耕地7611.35萬畝,占84.09%;位於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區的耕地431.78萬畝,占4.77%。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679.29萬畝,占全省耕地的84.84%;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47.47萬畝,占7.15%;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628.97萬畝,占6.95%;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82.90萬畝,占0.92%;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2.63萬畝,占0.14%。

(二)園地1508.80萬畝。其中,果園1462.25萬畝,占96.92%;其他園地46.51萬畝,占3.08%;另有茶園0.03萬畝。園地主要分布在我省北方地區,唐山、承德、張家口三市的園地面積較大,占44%。

(三)林地9638.02萬畝。其中,喬木林地4032.71萬畝,占41.84%;灌木林地2982.49萬畝,占30.95%;其他林地2622.81萬畝,占27.21%;另有竹林地0.02萬畝。林地主要分布在承德、張家口、保定三市,占全省的74%。51%的喬木林地分布在承德市,68%的灌木林地分布在承德、張家口二市,63%的其他林地分布在承德、張家口、保定三市。14.39%的林地位於年降水量600mm以上(含600mm)地區,82.80%的林地位於年降水量400-600mm(含400mm)地區,2.81%的林地位於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區。

(四)草地2920.89萬畝。其中,天然牧草地629.97萬畝,占21.57%;人工牧草地16.45萬畝,占0.56%;其他草地2274.48萬畝,占77.87%。草地主要分布在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占全省的84%。天然牧草地62%分布在張家口市、38%分布在承德市,人工牧草地91%分布在張家口市,其他草地43%分布在張家口市、20%分布在承德市、18%分布在保定市。

(五)濕地214.05萬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其中,沿海灘涂94.49萬畝,占44.14%;內陸灘涂80.60萬畝,占37.65%;沼澤草地26.03萬畝,占12.16%;沼澤地11.25萬畝,占5.26%;灌叢沼澤1.60萬畝,占0.75%;森林沼澤0.09萬畝,占0.04%;河北省沒有紅樹林地地類。濕地主要分布在唐山、滄州、張家口、承德四市,占全省的8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154.38萬畝。其中,城市用地272.29萬畝,占8.63%;建制鎮用地444.90萬畝,占14.10%;村莊用地2096.81萬畝,占66.47%;採礦用地287.82萬畝,占9.12%;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52.56萬畝,占1.67%。唐山、保定、滄州三市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較大,占全省的42%。

(七)交通運輸用地610.69萬畝。其中,鐵路用地48.16萬畝,占7.89%;軌道交通用地0.22萬畝,占0.04%;公路用地274.71萬畝,占44.98%;農村道路275.04萬畝,占45.04%;機場用地4.69萬畝,占0.77%;港口碼頭用地7.73萬畝,占1.27%;管道運輸用地0.14萬畝,占0.02%。張家口、滄州、保定、唐山四市交通運輸用地面積較大,占全省的48%。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56.60萬畝。其中,河流水面268.51萬畝,占31.35%;湖泊水面37.32萬畝,占4.36%;水庫水面103.24萬畝,占12.05%;坑塘水面198.51萬畝,占23.17%;溝渠196.90萬畝,占22.99%;水工建築用地52.13萬畝,占6.09%。唐山、滄州二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較大,占全省的41%。

「三調」是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省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出在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壓實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和「零容忍」的硬態度,從嚴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要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規範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要加強頂層規劃,因地制宜,統籌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生態建設。要堅持節約集約,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在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盤活存量土地的力度,落實「增存掛鉤」機制,推進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盤活利用,優化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做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強化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

「三調」成果對於各級黨委、政府科學制定相關規劃和宏觀經濟決策,支撐資源管理和社會共享服務等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編制規劃和計劃時應充分利用「三調」成果數據,切實發揮「三調」成果基礎性作用,推動「三調」成果廣泛應用。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