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 作者: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
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我省地處中原,具有便捷聯繫東中西、順暢溝通南北方的區位優勢,是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依託,以綜合交通樞紐為切入點,以交通物流為支撐牽引,通過創新要素集聚和產業組織方式,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是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時代選擇。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銜接,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環境
編輯第一節 發展現狀
編輯「十三五」時期,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基本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是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構建。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提速,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客貨運規模連續4年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成為全國航空電子貨運項目唯一試點機場,「六口岸、十站點」中歐班列國際通道穩定運行。洛陽、商丘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其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明顯增強,全省綜合客、貨運樞紐分別達到11個、12個。二是綜合交通網絡日趨完善。「米+井」綜合運輸通道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基本建成,「四縱五橫」普速鐵路網全部實現複線電氣化。形成「一樞三支」機場布局,航線網絡基本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100公里、省際出口32個,所有高鐵站、機場、港口和省級開發區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通,所有行政村和89%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沙潁河、淮河等內河航道實現通江達海。三是運輸服務普惠優質。運輸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以鄭州為中心,實現公路5小時內覆蓋我國4.1億人口和30%的經濟總量,鐵路3小時內覆蓋我國7.6億人口和56%的經濟總量,航空2小時內覆蓋我國12.3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運輸結構調整完成預期目標任務,多式聯運發展水平中部地區領先,社會物流總費用與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13.5%,物流成本優勢逐步顯現。四是交通樞紐經濟快速發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全省的60%以上。陸港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產業鏈不斷延伸。周口港等臨港經濟蓬勃發展。五是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投融資改革深入推進,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改制順利完成,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組建工作有序推進,率先出台治超地方性法規,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形成,自由貿易試驗區、功能性口岸等開放平台制度創新成效持續顯現。
儘管我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已總體適應經濟社會需要,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貨運等發展處於全國前列,航空樞紐經濟已具規模,但距離交通強省建設要求還存在差距。一是綜合交通樞紐布局不夠完善、功能不夠強大,綜合交通網絡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支撐參與國內大循環的主要通道能力不足;二是樞紐經濟承載平台組織功能不強,引流、駐流能力不足,缺乏競爭力強的運輸鏈、物流鏈和供應鏈主體,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現代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應用廣度和深度尚需拓展,安全、綠色發展能力有待增強,運輸結構有待優化,區域城鄉發展尚不均衡;四是樞紐經濟缺乏系統規劃,樞紐產業結構單一、規模較小、層次不高、功能雷同,對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和帶動不足;五是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體制機制不健全,融合發展主動意識和運作能力不強,存在傳統發展路徑依賴。
第二節 形勢要求
編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對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樞紐經濟融合互促發展提出迫切要求。
從國內外形勢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國際發展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進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我省地處全國國土、經濟版圖的內陸中心,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具有服務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釋放的交通區位條件。要鞏固提升樞紐地位,加強與現代信息、供應鏈、產業鏈等協同,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樞紐經濟業態,創新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支撐內需規模擴張和消費升級,提升我省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的地位,力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我省發展要求看,「十四五」時期處於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起步階段,產業體系基礎、現代基礎設施、開放通道樞紐等蓄積的發展後勁持續增強,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缺乏有效協同。要圍繞建設「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着力補齊交通運輸的結構性短板和破解樞紐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充分發揮樞紐集聚要素和組織創新的載體功能,推動資源要素高效組織、循環流轉和價值再造,推動供應鏈管理與產業鏈組織互促發展,提升樞紐經濟規模和質量,實現交通區位優勢再造。
從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要求看,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已實現由瓶頸制約到總體適應的歷史性轉折,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提高、更加注重一體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未來,我省既面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內需潛力持續激發、客貨運輸規模和品質需求不斷擴大的機遇,也面臨要素保障更加困難、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嚴格、短期交通投資效益下降等形勢。要加快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將交通運輸作為生產、消費銜接紐帶和現代流通體系的基礎支撐,突出一體銜接和服務質量提升,深度嵌入現代經濟體系,精準對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以樞紐經濟為牽引推動與經濟社會全方位融合,增強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一體銜接、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強省的關鍵期和發揮大樞紐大通道大物流優勢、發展樞紐經濟、推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機遇期。要按照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落實和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刻認識新趨勢新機遇新挑戰,統一思想,深化認識,主動求變,聚力創新,推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融合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編輯第一節 指導思想
編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當好河南現代化開路先鋒,強化通道、樞紐、網絡銜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樞紐資源要素組織和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交通運輸與現代產業發展、城鎮開發、內需擴大、區域聯動、高水平開放等深度融合和精準適配,加快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編輯優勢再造,支撐引領。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先行官」作用,適度超前規劃建設,鞏固提升交通區位優勢,加強樞紐、通道、物流與區位、市場、要素等整合重組和優勢再造,提升組合效率,提高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
融合聯動,創新發展。強化運輸方式間、城鄉區域間一體銜接,依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拓展樞紐經濟承載平台功能,優化要素組織方式、業態融合模式、產業集聚方式,創新交通與經濟融合發展路徑。
綠色低碳,智慧安全。落實碳中和碳達峰要求,推動出行方式、運輸方式、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低碳轉型發展。深化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應用,提高運輸方式組合效率和交通經濟轉換效率,提升系統韌性,增強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性。
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國內和國際,推進交通設施、服務體系與產業鏈布局、城鎮布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整體謀劃、協同建設、一體運行,促進要素高效流動和產業分工協作。
深化改革,形成合力。積極落實重點領域改革任務,建立健全互促發展體制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和公平競爭政策環境,堅持審慎監管原則,發揮企業在資源要素配置、創新業態模式形成、產業生態打造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編輯到2025年,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樞紐通道優勢凸顯,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成效顯著,以樞紐經濟為牽引的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深度融合,交通強省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初步建成樞紐經濟先行區。
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功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1+3+4+N」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實現綜合樞紐場站「市市全覆蓋」。智慧組織平台建設取得突破,現代信息技術與實體樞紐加快融合,傳統交通樞紐、物流樞紐向現代供應鏈平台轉變加快,樞紐經濟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全面形成,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30萬公里以上。鐵路營運里程力爭達到7600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民航機場形成「一樞多支」格局,實現「民航服務市市全覆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萬公里以上,基本實現「市市有環線」「縣縣雙高速」。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占比達到75%以上,農村公路里程達到25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鄉鄉通二級路、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內河航道里程達到2000公里,形成多條河海聯運通道。寄遞服務網絡通達全球、深入城鄉,實現「建制村快遞物流服務全覆蓋」。
保障擴大國內需求能力顯著增強。多樣化普惠化客運服務和高效化專業化貨運服務加快發展,「客運一票制、貨運一單制」實現新突破,城鄉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服務質量人民群眾更加滿意,有效支撐內需擴大。
現代樞紐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樞紐偏好型製造業產業鏈,樞紐經濟承載平台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容升級和現代產業轉型發展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樞紐經濟拓展空間持續擴大,通道經濟帶加快形成。
內陸國際開放門戶樞紐基本建成。對外開放大通道和高能級開放平台載體建設全面升級,國際航線網絡及通航點布局更加完善,國際班列開行數量顯著增長,國內國際循環鏈接和流通能力不斷增強,口岸型樞紐經濟產業規模顯著提升。
樞紐經濟牽引帶動更加明顯。樞紐經濟成為樞紐城市經濟發展新動能,航空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高鐵經濟、陸港經濟、臨港經濟、智慧平台樞紐經濟、生產服務型樞紐經濟等發展取得新突破,樞紐經濟區建設成效顯著,「港產城」融合和「站城一體」開發模式加快形成。
交通經濟融合發展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鼓勵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發展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成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與樞紐經濟融合互促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展望2035年,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有機融合,樞紐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率先建成交通強省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
第三章 總體布局
編輯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以「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為主骨架,以「通道+樞紐+網絡」運行系統為支撐,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推動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科學引導城鎮空間開發,構建「一核四區、四帶牽引、五型支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融合互促發展總體布局。
第一節 「一核四區」
編輯統籌綜合立體交通網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以樞紐城市為核心,強化交通對接、功能銜接、產業鏈接,打造「一核四區」樞紐經濟增長極。
鄭州全省樞紐經濟發展核心動力源。以國際空港、國際陸港為支撐,以綜合立體交通網、智慧交通網、多式聯運服務網為依託,高效銜接「四路協同」國際開放通道,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平台疊加優勢,提升國內國際資源要素聚集力、整合力、配置力,帶動現代物流、高端製造、現代金融、科技創新、會展商務等集聚、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強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等樞紐城市聯動發展,拓展樞紐經濟輻射空間,增強對中原城市群牽引帶動作用,打造成為全省樞紐經濟發展的策源地。
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依託北沿黃、二廣、寧洛等綜合運輸通道,加快建設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聯動三門峽、濟源,以創新轉型發展為方向,建設豫西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依託濟鄭渝、京港澳、滬陝、二廣等綜合運輸通道,加快建設南陽副中心城市,聯動信陽、駐馬店,以生態經濟為特色,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對接協作,建設豫南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依託京港澳、新亞歐大陸橋、太鄭合、大廣、寧洛等綜合運輸通道,以商丘、周口為主要節點,全面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建設豫東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依託京港澳、濟鄭渝、晉豫魯等綜合運輸通道,以安陽、鶴壁、濮陽為主要節點,加強跨區域產業、經貿合作,建設豫北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
第二節 「四帶牽引」
編輯全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綜合運輸通道和聯運服務系統優勢,以樞紐城市為依託,以特色化專業化產業走廊、創新走廊、文旅走廊和生態經濟走廊為支撐,推動資源要素和產業集聚,培育建設通道經濟帶,拓展樞紐經濟輻射聯動發展空間。
中原—長三角通道經濟帶。依託太鄭合、寧洛、滬陝等綜合運輸通道,發揮鄭州、洛陽、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信陽等樞紐城市經濟集聚效應,積極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加快建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通道經濟帶。
京港澳通道經濟帶。依託京港澳綜合運輸通道,以鄭州、安陽、鶴壁、新鄉、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樞紐城市為主要節點,加強與京津冀、粵港澳產業合作,協同建設以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通道經濟帶。
陸橋通道經濟帶。依託新亞歐大陸橋綜合運輸通道,發揮鄭州樞紐經濟發展核心動力源牽引帶動作用,以商丘、開封、洛陽、三門峽等樞紐城市為主要節點,打造以科創資源集聚和高端製造業為支撐的通道經濟帶。
濟鄭渝通道經濟帶。依託濟鄭渝綜合運輸通道,提升鄭州、新鄉、濮陽、平頂山、許昌、南陽等樞紐城市輻射聯動發展能力,加快培育以生態經濟為引領的通道經濟帶。
第三節 「五型支撐」
編輯根據地理區位、要素稟賦和發展基礎,結合樞紐經濟承載平台運行規律特徵,重點發展五類樞紐經濟,支撐引領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交通樞紐型。圍繞樞紐機場、大型公鐵聯運樞紐、主要內河港口及郵政寄遞樞紐,以便捷交通條件、規模化運量為支撐,大力發展航空經濟、高鐵經濟、陸港經濟、臨港經濟,帶動人才、技術、資金等集聚,形成以樞紐偏好型產業為基礎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智慧平台型。依託智慧組織平台,以信息、資金、技術等要素高效配置為動力,以實體虛擬、線上線下一體的設施服務網絡為依託,以物流組織和供應鏈管理為牽引,促進產業鏈集群式發展。
生產服務型。依託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以製造業、農業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推進交通物流與產業鏈上下游相互滲透、緊密銜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伸,支撐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商貿服務型。依託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以商貿市場、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改造傳統商貿流通、交通物流運行方式,拓展交易、結算、金融等功能,推動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內陸口岸型。依託口岸樞紐,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主要載體,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加強國際互聯互通和國內集疏分撥,擴大制度型開放,暢通國內國際要素流動,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第四章 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地位
編輯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推動綜合交通樞紐布局由核心引領向多層協作轉變,構建「1+3+4+N」多層級一體化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暢通資源要素流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耦合組織能力。
第一節 建設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編輯鞏固鄭州國際鐵路樞紐地位。完善「四主多輔」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優化城市內幹線鐵路線路走向,推動小李莊站及隴海鐵路外繞線等工程建設,拓展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服務功能,完善鐵路物流基地功能,推動鄭州鐵路場站同步建設綜合性進出境快件處理中心與快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力爭建成鄭州高鐵快運物流集散中心,鼓勵大型物流園區、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加快推進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多式聯運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推進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設,建設國際陸港及第二節點,建成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
提升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能級。開工建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主體工程,加強基地航空公司、大型貨代企業引進,吸引大型航空物流企業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作為亞太轉運樞紐和運營基地,培育壯大本土航空公司,建設空空轉運中心。推進國際空港與國際陸港統籌協同,加強陸空樞紐銜接網絡建設。
打造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建設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深化班列運郵試點,加強與武漢—鄂州、長沙等郵政快遞樞紐聯動發展,打造全國郵政核心樞紐集散口岸。建設國際冷鏈物流中心。
第二節 拓展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編輯增強洛陽樞紐服務功能。結合「十」字形高速鐵路骨架建設,完善洛陽鐵路樞紐布局,建設鐵路物流基地,加強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洛陽機場服務保障能力,拓展航空貨郵中轉功能。圍繞鐵路客運樞紐、機場樞紐等,有序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成洛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啟動軌道交通二期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建設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加快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公共保稅物流中心等建設。
拓展南陽樞紐發展空間。統籌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等發展,結合南陽機場遷建及鐵路銜接網絡建設,加快建設南陽機場、南陽東站等綜合交通樞紐,適時啟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加快建設鐵路物流基地,推進建設內河集裝箱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具備多式聯運功能的物流園區,強化各種運輸方式一體銜接。
提高商丘樞紐發展能級。改造提升商丘站,圍繞商丘東站、商丘機場等,新建集城市公交、長途客運等多種運輸方式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預留多層次軌道交通接入條件,加強「十」字形高鐵銜接通道建設,提升對外交通能力。完善貨運樞紐布局,研究論證商丘東站高鐵快運基地建設,整合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保稅中心等物流資源,建設豫魯蘇皖商貿物流集散中心,持續推進內河碼頭及鐵水聯運設施建設。
第三節 推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編輯對標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安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強化信陽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樞紐地位,提升漯河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功能,打造周口臨港型多式聯運樞紐,形成4個功能性、特色化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結合城鎮體系布局,建設開封、平頂山、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三門峽、駐馬店、濟源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以高鐵站、機場等為主的綜合客運樞紐和以鐵路貨運場站、內河港口、快遞物流園區等為主的貨運樞紐規劃建設。強化樞紐一體銜接,以城際鐵路、城市軌道為骨幹,加強高鐵站、機場等無縫銜接,加強貨運樞紐與幹線公路、鐵路等銜接,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
第五章 完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
編輯依託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以樞紐城市為主要節點,構建「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實施快速網、幹線網和基礎網「三網」融合工程,構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綜合立體交通網,增強交通系統韌性。
第一節 暢通綜合運輸大通道
編輯積極參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加快京津冀—粵港澳主軸、大陸橋走廊、二湛通道等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河南段建設,提升我省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及其他城市群互聯互通水平,暢通資源要素循環通道。優化京港澳、大廣等綜合運輸通道交通資源配置,支撐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京津冀—粵港澳主軸。推動新亞歐大陸橋、滬陝、寧洛等綜合運輸通道協同發展,助力構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大陸橋走廊。強化二湛通道內各種運輸方式一體融合,促進京津冀—粵港澳主軸和大陸橋走廊協調銜接。
強化「米」字形運輸通道功能。提升新亞歐大陸橋、京港澳等綜合運輸通道交通承載力,實施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瓶頸路段擴容改造,合理建設分流路線,促進南北互動、東西交融。完善太鄭合、濟鄭渝綜合運輸通道服務功能,優化交通網絡結構,加強機場、普通幹線公路等建設,提升對角聯通、八方輻射能力,推動與長三角、成渝、山東半島等地區直連直通和戰略對接。
完善「井」字形運輸通道布局。加強二廣、大廣、晉豫魯、滬陝等綜合運輸通道服務組織,加快補齊通道內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快速化運輸服務短板,強化不同交通方式間、省際間、區域間銜接融合、聯動發展,提升通道整體運輸效率和通過能力,助推內外連通、通邊達海。
布局「人」字形運輸通道。以幹線鐵路、高速公路等為骨幹,打造北沿黃綜合運輸通道,向西聯繫黃河流域山西、陝西等地,向東聯繫山東等沿海地區,打通鄭州、洛陽東部出海新通道。以高速鐵路、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內河航道等為重點,打造寧洛綜合運輸通道,促進洛陽、豫東地區與長三角城市群資源要素高效流通。
第二節 完善現代綜合交通網
編輯構建便捷高效的快速網。實施高速鐵路「拓展成網」工程,在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基礎上,加快「井+人」字形運輸通道內高鐵建設,協同推進城際鐵路建設,實現與全國主要經濟區高標準快速通達,「十四五」末高速(含城際)鐵路營運里程突破2600公里,新增營運里程1000公里以上。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着力提升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打通省際出口通道、完善中心城市輻射網絡,擴容改造擁擠路段,「十四五」末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車里程3000公里以上,完成投資4000億元以上,力爭通車里程居全國第4位、路網密度居全國第5位。實施民航機場「強樞增支」工程,提升既有機場基礎能力,拓展支線機場覆蓋範圍,形成「一樞多支」運輸機場布局。
構建能力充分的幹線網。優化完善普速鐵路網,加快三洋鐵路建設,實施隴海鐵路等既有線改線工程。實施普通幹線公路「暢通暢連」工程,暢通國道主幹線和國省道瓶頸路,暢連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鐵站、機場、主要景區等重要節點,建設普通幹線公路3000公里,「十四五」末二級以上公路占比達到75%以上。實施內河水運「通江達海」工程,建設完善淮河、沙潁河、賈魯河、唐河等航道,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遊通航和分段通航,提升周口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功能,建設鄭州港、信陽港等,打通河海聯運通道,建設內河航道500公里,「十四五」末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達到7000萬噸以上。
構建廣泛覆蓋的基礎網。以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港口為重點,實施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工程,打通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新增周口中心港等鐵路專用線15條以上,支持旅遊鐵路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檔提質」工程,加快推動農村公路骨幹路網提檔升級,建設一批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基礎網絡提質改造,完成「百縣通村入組」工程,推進超期服役路段改造、窄路面加寬或增設錯車道,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里,基本實現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積極創建國家通用航空發展示範省,完善通用機場布局,提升既有通用機場功能,「十四五」末通用機場布點達到15個左右。
第三節 強化重大戰略交通支撐
編輯以生態化通道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充分考慮黃河流域資源稟賦條件及環境承載能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構建沿黃綠色生態交通廊道,構建黃河沿岸「一軸兩翼」高速公路通道布局,以升級改造普通幹線公路為重點建設南北岸沿黃快速通道。改善黃河小浪底庫區航道通航條件,加快大運河旅遊航道開發。集約化建設跨黃河通道,推進鐵路、公路、城市道路共建共用。
以試點示範支撐交通強國建設。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內陸型多式聯運、貨車超限超載治理、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加快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爭取交通運輸與樞紐經濟融合發展、高速公路管養工作等列入交通強國試點。
以一體化交通支撐鄭州都市圈發展。建設鄭州都市圈城際鐵路網,建成鄭許市域鐵路,實施鄭州都市圈S2、S3線等軌道交通項目,建成鄭州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啟動第四期建設規劃項目,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鄭州與都市圈其他8個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建設,推進普通幹線公路城市過境段繁忙路段擴容改建或立交改造,加強城市內外交通有機銜接。
以均等化交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串聯特色村鎮、農業產業園區、鄉村旅遊度假區、生態養殖基地等主要經濟節點的公路提檔升級,推動農村公路與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覆蓋城鄉、串聯村鎮的農村交通經濟環線,服務糧食生產核心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提升交通驛站等公路附屬設施,打造一批靚麗的鄉村風景線。持續開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工作,鼓勵發展全域公交網絡,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強化農村重要經濟和產業節點對外運輸能力。
以多元化網絡帶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動跨區域鐵路、公路、水運航道高效聯通,有序實施沿大別山高速公路及淮河、唐河航運開發等重點工程,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聯動協同發展。完善「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絡,加快建設大別山國家旅遊風景道、「重走長征路」紅色旅遊公路,實施一批鄉村旅遊公路項目,打造大別山交旅融合紅色品牌。
「十四五」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9400億元。其中:鐵路2500億元,公路5200億元(高速公路4000億元、普通幹線公路600億元、農村公路500億元、公路場站80億元、支持系統20億元),民航200億元,水運100億元,郵政快遞10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1300億元。
第六章 提升運輸組織效率和服務品質
編輯依託現代交通基礎設施,推動運輸全鏈條一體化組織,強化海陸聯動、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全面提升運輸組織效率、服務質量和要素流通效率。
第一節 提高客運服務質量
編輯打造一體化出行服務鏈。推進客運樞紐空間共享、立體或同台換乘,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強安檢互認,推進各運輸方式在運營時刻、組織調度、運力安排等方面協同銜接,改善旅客出行體驗。推進異地候機樓和高鐵無軌站建設,提供「行李直掛」服務。發展旅客聯程運輸,積極發展「空鐵通」「空巴通」等,支持「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客運企業規模化、聯盟化發展,推進班次、時刻等開放共享。拓展交通「一卡通」應用範圍和場景。
發展便捷化品質化旅客運輸服務。加快構築以高速鐵路、航空為主體的大容量、高效率、跨區域客運服務網絡。增加鄭州、洛陽、南陽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等地始發列車,減少中途停靠,提高與直轄市、主要省會城市等直連互通水平。有序拓展歐美國際航線,加密面向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航線網絡,推動構建「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運輸服務網絡。以鄭州、洛陽、南陽為重點,提供大站快車、站站停等模式相結合的多樣化、高頻通勤客運服務。深入推進「公交都市」「公交優先」示範城市建設,推進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運行,在適宜區域研究開行城際公交,規範發展交通新業態,實施交通設施設備無障礙改造。
第二節 推進貨運組織創新
編輯打造陸海聯運走廊。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內陸與沿海地區聯動發展需要,以鄭州、洛陽、新鄉、駐馬店、安陽、周口等城市物流樞紐為資源要素組織中心,以海鐵聯運、江海聯運為重點,強化與日照港、青島港、連雲港港、上海港、寧波港、太倉港聯動,強化物流資源沿通道集聚,形成「六城六港」緊密銜接、雙向均衡、規模化運行的陸海聯運走廊。加強內陸港共建,大力組織鐵路班列化貨物列車運行,擴大「點對點」直達貨運服務規模,在運量較大的物流樞紐、大型廠礦、製造業基地與沿海港口間擴大直達貨運列車開行範圍,探索開行小編組、公交化鐵海聯運班列。依託周口、漯河、信陽等集裝箱港口及內河航道網,培育集裝箱航線,探索發展近洋直達航線與遠洋支線網絡。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多式聯運場站及換裝設施建設,開發「一站式」多式聯運服務產品,加快發展鐵公、鐵水、空陸等聯運模式,推動「卡車航班」發展,發展甩掛運輸等模式,探索開展空鐵聯運業務。推廣托盤、周轉箱、集裝箱、集裝袋等標準化裝備器具和航空貨物整板運輸應用,推動設備循環共用。推動部門間、區域間、方式間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積極探索多式聯運標準規則,推動「一單制」發展和聯運提單物權化。加快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選取一批樣板工程申報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培育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支持交通物流企業通過戰略聯盟、資本合作、資源共享等市場化方式,打造合作共同體,鼓勵適時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現代供應鏈運營商轉型發展。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在豫設立區域性和功能性總部,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大型工商企業、專業市場等加強合作,推動生產製造、現代流通和現代物流融合發展。圍繞國際物流、冷鏈物流、即時物流、供應鏈等,培育全國領軍型、特色標杆型、新興成長型物流企業。支持省屬國有企業剝離整合物流業務板塊和物流資產,探索組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省屬物流產業集團。
第三節 推動城鄉服務一體化
編輯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推進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支持有條件地方農村客運班線向自然村組延伸。對出行需求較小且相對分散的偏遠地區,靈活發展預約式、定製式公交客運服務。建立農村客運服務平台,在公交站點設置、運營時刻安排、服務信息發布等方面實現城鄉客運網絡有效銜接。探索「城鄉客運+旅遊」融合發展,鼓勵城鄉客運企業與旅遊平台企業合作,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直通車。推動公交、客運班線經營主體整合,積極引進優質企業投資經營城鄉道路客運。推動各地建立農村客運長效保障機制,定期開展農村客運服務質量考核。
推動城鄉貨運一體化發展。持續開展省級城鄉高效配送試點創建活動,加快城鄉物流配送一體化進程,積極實施省級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培育工程。統籌交通、郵政、快遞、商務、供銷等資源,建設「多站合一」的農村物流站點,提高配送、投遞等服務頻次與時效,推廣農村客運班線「捎貨下鄉」和「貨運班線」等服務模式。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發展專業化農產品寄遞服務和冷鏈倉儲加工設施,擴大「快遞進村」覆蓋範圍,推廣「郵政+寄遞+合作社+農產品」模式,打造「農特產品直通車」。
第七章 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編輯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增強系統韌性,將綠色發展理念和低碳發展要求貫穿發展全過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增強發展動力,變革發展模式,夯實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基礎。
第一節 加強科技創新智慧賦能
編輯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實施科教資源引聚突破,完善重點科研平台布局。積極爭取籌建交通運輸部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等研發中心,加強與企業戰略合作,支持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等重點科研生產型單位聯合國內外高校建立科技創新平台,「十四五」時期新增4個以上科技創新平台。優化平台運行管理機制,加快水運、公路等領域數據開放共享。持續加強對交通運輸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圍繞基礎設施建設養護管理、綠色交通、智能交通等發展需要,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模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大力發展智能交通。加強交通運行智能監測,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建築信息模型(BIM)等技術,推行關鍵基礎設施及安全設施動態監控和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倡導「出行即服務」理念,鼓勵發展全程出行定製服務。支持「互聯網+」交通物流平台發展,優化整合平台資源,加強信息共享互通,規範發展網絡貨運平台,積極引導全國性平台運營企業落戶我省或設立區域性總部。整合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空間地理等數據資源,加快建設「城市大腦」,重點開展智能交通、智慧物流領域場景化應用和運營。推進「互聯網+政務」「互聯網+監管」發展,構建「一中心、四平台」框架體系及基礎支撐體系,提升行業智能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新一代交通控制網。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新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實施一批智慧公路、智慧橋隧、智慧港航、智慧樞紐、智慧物流等交通新基建試點項目,推動全省高速公路沿線5G網絡全覆蓋。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門架系統功能拓展等設施設備共享,依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開展北斗等衛星通信基礎設施在行業的融合應用。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公共服務、交通對象監測預警、自然災害預警與應急、輿情主動響應、旅客聯程運輸等領域應用,率先在中部地區實現交通物流關鍵要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第二節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編輯加快調整運輸結構。完善周口港中心港區等疏港交通網絡,推進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轉移。嚴格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重載柴油貨車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管控。加強需求管理,減少非必要機動化出行,構建綠色出行體系,提高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共享交通出行比例。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鼓勵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船舶,推進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汽車、出租汽車、城市物流(快遞)配送車輛以及物流(快遞)園區運輸裝備和機械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持續推進國三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更新,加快達到國六排放標準貨運車輛推廣應用,推廣新能源重型載貨車輛。實施高速公路服務區綠色出行「續航工程」,實現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依託沿黃、安羅等高速公路,優化重型車輛快速過境線路,緩解連霍、京港澳高速公路鄭州、洛陽等重點路段大氣污染物排放壓力。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綜合運輸通道內各種運輸方式線路集約化布局,鼓勵多線共廊建設,研究在京雄商高鐵沿線等建設公鐵兩用橋的可行性,減少生態影響與基本農田占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生態治理和生態廊道建設提質,在黃河流域等生態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快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加強生態環保設計,實施交通廊道綠化工程。在公路、橋梁等建設領域推行裝配式施工,推動廢舊路面、瀝青、建築垃圾等資源循環利用,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推進交通資源循環產業發展。實施一批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示範工程。
第三節 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編輯全面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優先實施脫貧村通村公路恢復重建,加固或拆除重建受損橋梁,加快通鄉、通村公路和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等恢復重建。堅持恢復重建與提高防洪減災能力相結合,暢通受災嚴重區域普通幹線公路,完善排水和安全防護設施。加快高速公路嚴重水毀路段及服務區、收費站修復,完善隴海、太焦、侯月等既有幹線鐵路恢復重建,推進受損機場、內河航道、港口碼頭及通航設施恢復重建,全面恢復服務能力。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新型材料及建造技術研發,提升基礎設施使用壽命和抗災能力,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客運樞紐等防汛等級和標準。開展安全「消危」行動,以臨水臨崖、急彎陡坡、「公跨鐵」橋梁等路段為重點,加大安全隱患整治力度,協同推進公路安全提升工程、災害防治工程、危橋(隧)改造工程建設,「十四五」時期改造安全隱患路段1萬公里、橋梁約8萬延米。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紮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安全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執法,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管理,強化「兩客一危一貨」、網約車、道路客運等重點領域安全管控。強化科技興安,利用大數據等加強線上監管,推進跨方式、跨部門安全生產監督信息共享,加大農村客運車輛車載衛星裝置、車載視頻監控設備應用力度。強化寄遞網絡安全監管能力。
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健全跨方式、跨部門綜合交通預警、響應和處置聯防聯控機制,完善省級應急寄遞保障重點企業名單制度。開展交通基礎設施隱患排查,補齊設施設備、應急物資等方面的短板,健全應急響應機制,提升應對極端天氣能力。完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網絡,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拓展河南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和救援中心功能,建設省水上搜救中心及市級水上搜救中心。完善省、市級公路交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與調運制度,組建道路運輸應急保障車隊。提高對疾病蔓延、信息攻擊、恐怖襲擊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應急應對能力。
第八章 提高現代樞紐產業體系發展質量
編輯充分發揮各類樞紐經濟承載平台優勢,推動樞紐與高端製造、現代服務、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擴大樞紐綜合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
第一節 提升樞紐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
編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圍繞建設現代物流強省,加快融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等重點城市群及沿海港口、沿邊口岸城市等為重點,加強國家物流樞紐間合作互動,強化國際物流、幹線運輸、區域分撥、倉儲配送等服務高效協同和一體運作。鞏固提升冷鏈、航空、電商等特色物流競爭優勢,培育壯大國際物流、鄉村物流、應急物流,提高糧食、棉花等大宗商品物流競爭力,探索利用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發展高鐵貨運,發展郵政快遞物流。推進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農業等產業設施設備集約聯動、業務流程融合協同、標準規範高效銜接。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依託鄭州商品交易所、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開封大蒜現貨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場,完善市場功能和物流組織,拓展交易、結算、貿易等功能,增強商貿資源吸附能力。改造農產品產地市場、集配中心倉儲、運輸等設施,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能力。結合大型商圈、特色商業步行街等布局,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站點、公路服務區等商貿服務功能。培育交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線上消費與實體零售協同,強化電商平台、倉儲網絡和數字技術等支撐。探索交通「場景生活圈」,協同人文、購物、娛樂等形成沉浸式和體驗式消費空間。加快縣、鄉、村級商業網絡建設,改善縣域消費環境,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級商業網點。
加強供應鏈創新和應用。重點依託國家物流樞紐,聚集運輸、貿易、金融、商務、中介等資源,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各環節無縫連接,提供全程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建設供應鏈管理中樞。支持大型物流、商貿流通企業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升級,搭建供應鏈運營和服務平台,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採購、倉配、交易結算、供應鏈管理等多元化服務。引導行業間、企業間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協同聯動,加快補齊鏈條短板,提高供應鏈網絡化水平,增強供應鏈韌性。
第二節 推動樞紐經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支撐優勢產業做強。依託鄭州新鄭國際、洛陽北郊等機場發展航空維修、航空製造等航空核心產業,建設國內重要的航空航材維修基地,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航空偏好型產業。以陸港、生產服務型樞紐為重點,推進電氣裝備、農機裝備、工程機械等特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發展,建設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鞏固客車生產優勢,發展中高級轎車等家用車型和冷藏保溫車、物流、特殊應急等專用車型,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專用汽車研發製造基地。發揮我省糧食產地、農資集散、食品加工等優勢,發展糧食內河航運,圍繞周口港等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儲運中心,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積極創建區域公用品牌。
推動傳統產業做優。圍繞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結合傳統產業布局優化,發揮水運成本優勢,壯大臨港工業,發展船舶製造、建材加工、紡織服裝等產業,加快安鋼周口項目建設、特色裝備產業園區建設,引進長三角和沿江城市鋼鐵精深加工、工程機械等產業項目。依託陸港、生產服務型樞紐等,延伸鋁、鉛、銅等有色金屬產業鏈,建設綠色建材基地,推動水泥、玻璃等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服務鏈,發展現代紡織服裝、智能家居及家電產業。
促進新興產業做大。積極發展地鐵列車、有軌電車、城際列車和動車組等系列化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建設無人機產業園區和試飛基地,加強無人機設計、製造、測試、集成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動力電池產業,並向材料、零部件、整車、回收再利用等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加快發展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北斗導航、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鞏固智能終端產業優勢,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產業,打造新興產業新引擎。
提升製造業物流供應鏈組織能力。增強樞紐經濟承載平台供應鏈能力,推進採購、分銷、倉儲、配送等各環節與產業鏈組織精準對接,鞏固優勢產業供應鏈競爭力,強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供應鏈服務支撐,支持圍繞樞紐構建新興產業生態體系,超前謀劃量子信息、區塊鏈、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供應鏈配套布局建設。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創新供應鏈協同共建模式,支持有條件的製造企業實施物流主輔分離,拓展社會化物流業務,提高生產製造和物流供應鏈一體化運作水平。
第三節 促進樞紐經濟服務業擴容升級
編輯支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圍繞樞紐經濟承載平台,引導和推動商貿金融、創新服務、文化創意、技術諮詢等產業聚集,建設生產性服務業生態圈。依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推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推進高規格、高質量、綜合性龍頭展會和專業品牌展會發展。發揮「米」字形高速鐵路成網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引導總部辦公、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會展等產業在高速鐵路樞紐周邊聚集,支撐創新創業、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等價值創造,構建高速鐵路高端商務商業圈。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圍繞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完善機場、高速鐵路車站等旅遊服務功能,打造小浪底交通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黃河、太行山、大別山、伏牛山等旅遊風景道,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旅遊公路、旅遊航道、旅遊碼頭等,提升特色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消費、特產展銷等功能,推廣「交通+門票」等一站式票務服務,培育「游購娛養食」一體化產業鏈。引導健康服務、養老育幼、教育培訓等產業在機場、高速鐵路樞紐等聚集,完善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樞紐周邊生活性服務配套。發展通航服務業,擴大農林噴灑、醫療救護、應急救援、公務飛行等服務供給,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
提升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能級。圍繞製造業開發區,發揮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等資源要素組織功能,加大研發設計、商務服務、中介代理、市場分銷等配套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鼓勵與生產製造企業合作,打造製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平台。推廣設計外包、柔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製造、遠程維護、總集成總承包等服務模式,積極發展服務衍生製造,通過委託製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製造環節拓展,推動服務業延伸製造鏈條。
第九章 拓展樞紐經濟輻射聯動發展空間
編輯發揮我省區位優勢,加強沿海城市群產業承接和合作,推動與中西部地區產業鏈合作,積極培育跨域通道經濟帶,推進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建設及跨省毗鄰區域合作,拓展樞紐經濟輻射聯動發展空間。
第一節 培育發展跨域通道經濟帶
編輯協同建設中原—長三角通道經濟帶。依託太鄭合、商合杭、南信合、平漯周等高速鐵路通道和淮河、沙潁河等水運通道,發揮與長三角核心城市、港口群連接的快速客運交通網、多式聯運服務網優勢,加快建設鄭焦產業走廊、洛平漯周產業走廊、淮河生態經濟帶、鄭合高鐵經濟帶等,推進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加強沿線地區與長三角地區跨省產業對接合作,提升樞紐城市承接產業轉移能力,以沿線樞紐經濟區為承載重點,積極嵌入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共建一批產業鏈集群式專業園區。圍繞優質農產品供應拓展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建設平漯周駐綠色食品產業基地。
協同打造京港澳通道經濟帶。依託京港澳綜合運輸通道,強化南北雙向集聚輻射能力,圍繞科教、醫療、產業等領域開展豫京、豫粵戰略合作。加快建設鄭新、許港等產業走廊,布局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積極發展智能終端、計算終端、智能傳感器、汽車電子等設備,打造冷鏈食品和休閒食品特色品牌,引進培育血液製品、新型疫苗、高端臨床用藥等新產品,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網、高端電機等裝備,建設鄭州電子信息、豫東綠色食品、鄭新生物醫藥、許昌電氣裝備等產業集群。
聯動建設陸橋通道經濟帶。沿新亞歐大陸橋綜合運輸通道集聚發展裝備製造、新材料、紡織等產業,推動傳統裝備製造業轉型發展,做強先進金屬材料等產品,發展高端棉紡、綠色纖維、特種面料、品牌服裝以及產業用紡織品,建設洛陽裝備製造、洛三鞏新材料、商丘輕紡等產業集群。以鄭開科學大道為軸線,建設鄭開科創走廊,營造技術、人才、數據、資金等集成協同的創新生態,促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型高成長企業集聚。統籌推進黃河文旅走廊建設,以鄭汴洛為核心,以三門峽、濟源、焦作、新鄉為重點,促進交通與生態、旅遊深度融合,推進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全境貫通。推進產業、企業和創新要素集聚融合,形成以鄭洛西為引領、輻射周邊的產業鏈分工布局,支撐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
培育建設濟鄭渝通道經濟帶。加強與山東半島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高效聯通,推進要素流動、產業協作,以鄭濟沿黃毗鄰地區為重點,改善沿線區域投資環境及配套物流設施,推動資源要素高效流動與集聚,統籌沿線產業分工和協作,整合優化各類開發區,建設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一批具有較強規模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南水北調中線生態經濟廊道,強化南陽與襄陽聯動,發展中醫藥、花卉、旅遊等產業,加強區域間經貿合作,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
第二節 建設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
編輯做強豫西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強化洛陽北郊機場和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疊加功能,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平台,高質量推進商貿流通載體和現代物流通道建設,完善多式聯運服務系統,強化資源要素集聚能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等融合發展。推進洛陽與三門峽、濟源等樞紐城市現代商貿、生產服務及供應鏈一體化發展,協同建設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深化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推進基礎設施互聯、科創資源共享、產業園區合作、文旅資源協同開發,強化優勢共塑和互補協作。
建設豫南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以南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聯動信陽、駐馬店等樞紐城市,強化豫南地區通道樞紐建設。以生態經濟為特色,聚焦生態、旅遊等領域協作,推進與鄂西北、陝東南地區合作,厚植南陽生態和文化優勢,建設渠首等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開展南陽與襄陽、武漢等產業、文化、生態全方位合作,建設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先行區域。
提升豫東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發揮商丘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聯動周口等樞紐城市,提升供應鏈物流組織服務和產業鏈集聚發展能力。強化豫東地區與長三角地區交通互聯互通,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水平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建設商丘、周口等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聚焦產業、創新等領域,加強與魯西南、皖北地區協同發展。
培育豫北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推進豫北地區交通、產業等領域聯動,加強與冀南、晉東南區域聯繫,以安陽、鶴壁、濮陽為重點建設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依託太行山國家旅遊風景道,打造一體化旅遊交通體系,串聯安陽、新鄉、焦作、鶴壁、濟源等沿線重點文化和旅遊資源,統籌沿線交通、生態、農業、鄉村發展,提升紅旗渠、太行山等自然生態與紅色文化內涵,打造交通與生態旅遊融合發展樣板。
第十章 增強內陸門戶樞紐高水平開放功能
編輯充分發揮空中、陸上、海上、網上「四條絲綢之路」協同發展效應,強化門戶開放和平台承載能力,精準嵌入國際供應鏈、產業鏈,以服務國內大循環為主導,提升融入國際循環的競爭力,支撐建設內陸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第一節 暢通國際開放立體通道
編輯強化「空中絲綢之路」輻射。鞏固提升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品牌優勢,爭取擴大第五航權配額,積極爭取第七航權,深化「雙樞紐」戰略合作,加密歐美貨運航班,開闢歐美澳等洲際定期貨運航線,增強國際主要航空樞紐通達能力,擴大航線網絡全球覆蓋範圍。按照國家部署逐步恢復國際客運航線,優化國際客運航線布局,加密、增開東北亞、東南亞和南亞航線航班,不斷完善洲際客運航線網絡布局。加強國際和國內、幹線和支線航線銜接,推動省內機場協同發展。
擴展「陸上絲綢之路」通道。依託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和國際陸港新節點,完善拓展歐洲、中亞、東盟、日韓等線路和境外集疏網絡,強化連通「一帶一路」國際經濟走廊服務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與鄭州合作發展班列業務,與沿海和周邊城市合作開行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擴大鄭州國際陸港中轉集結規模,完善樞紐集散、干支結合、多點銜接的高效集疏運體系,形成全省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一核多極」聯動發展格局。
加強「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優化東向、南向為主的鐵海聯運通道布局,強化內河與海港連接,完善通海「五定班列」合作機制,提升去回程運輸組織能力,打造無縫對接的通江達海新通道,高效融入「海上絲綢之路」。
推動「網上絲綢之路」升級。拓展「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快遞」運營模式,打造國際性跨境電商與多元化貿易中心。持續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布局雙向跨境電商貿易平台和海外倉,引進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區域總部及集貨中心、結算中心,優化網購進口模式,促進跨境電商產業鏈集聚發展。
第二節 打造高能級開放平台
編輯提升交通樞紐口岸功能。完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功能性口岸功能,積極推進洛陽航空口岸建設,支持南陽姜營、信陽明港機場等申請開放口岸。完善至洛陽、安陽等地貨運班車網絡,提高鄭州航空口岸國際貨物集結能力。提升鄭州國際鐵路樞紐口岸功能,推動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漯河、信陽、三門峽等城市鐵路口岸建設,加強與鄭州國際鐵路樞紐口岸業務合作和通關一體化。
推進開放平台賦能發展。推動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擴區和功能拓展,完成鄭州經開綜合保稅區、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驗收和封關運營,加快洛陽、開封綜合保稅區建設,爭取鶴壁、商丘、三門峽、安陽等具備條件城市建設綜合保稅區或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強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國際陸港等通關合作、功能協同和業務合作。支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省級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以「區中園」的形式建設5—10家國際合作園區。
第三節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編輯促進口岸經濟加快發展。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依託航空、鐵路等口岸,推動跨境貿易由「點對點」流通向「樞紐對樞紐」對接轉變,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和優勢產品出口,強化冷鏈、郵件等專列服務保障,提升跨境商品處理分撥能力,拓展精密機械、汽車電子、冷鮮產品、鮮花等產業鏈,增強水果、肉類、冰鮮及水產品等產品進口及區域集散能力;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服務貿易、保稅物流等業態發展;推進金融業聚集發展,提高貿易結算便利化水平。依託鄭州鐵路口岸建設國際郵件陸運集散分撥基地,探索集拼集運混編運郵模式,推動中歐班列雙向運郵業務常態化發展。依託鄭州藥品進口口岸,完善進口藥品運輸經營網絡,支持航空公司、貨運代理企業、藥品代理企業等在鄭開辦業務,建設藥品貿易集散基地。
加強「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加快建設一批覆蓋全省、連接沿海及中部省份、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口岸產業園,穩妥布局一批境外經貿產業合作園區,促進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等產業規模和質量提升,增強「河南製造」品牌國際競爭力,推動醫療護理、建築安裝及勞務承包服務等優勢行業拓展服務貿易出口,培育壯大服務外包產業。以航空領域合作為基礎,拓展與歐洲國家人文、經貿、旅遊等領域合作,建設中歐合作交流重要門戶。依託國際開放通道平台,改造提升傳統外貿產業,積極引進文化創意、健康養老、商業服務、金融服務等服務業,引導更多國際性機構與組織、跨國公司、國際金融服務公司在豫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機構。
第十一章 建設高品質樞紐經濟新區新城
編輯統籌交通物流和產業、城鎮發展,以樞紐城市、樞紐場站為依託,打造形成各種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樞紐經濟業態,培育發展增長極。
第一節 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編輯建設現代航空都市。按照「產城互動」「產城融合」發展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高規格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新鄭組團,統籌推進規劃布局、土地開發、樞紐建設、產業對接,合理布局和配置教育、醫療、商務、文化、娛樂等功能,匯聚高端人才、高端產業、高端商務,推動先進製造、商貿物流、國際會展和現代金融等協同融合發展,強化生態環保功能,建成現代航空大都市。推進通航旅遊、區域物流和智能配送等多元化航空產業與特色小鎮建設結合,探索發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的航空小鎮。
推動港城一體發展。圍繞重點陸港、港口等樞紐,推進現代物流功能區、商貿服務區、產業區等多區融合發展,完善總部辦公、行政配套、商業酒店、餐飲、娛樂、住宅、教育醫療等商務生活配套,實現樞紐、產業、城市有機融合。支持南陽、周口、信陽、漯河等樞紐城市統籌產業布局、人口分布和港口布局,處理好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關係,高質量推進臨港城市功能區開發,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有序建設高鐵新城。統籌城市空間、產業布局和高鐵樞紐場站布局,科學確定高鐵新城規模和開發時序,推進高鐵樞紐及周邊區域聯動開發建設,合理確定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商業和居住等用地。加強高鐵新城與城市主城區、城市組團便捷交通聯繫和功能合理分工,因地制宜發展辦公、商業、會展、教育等業態,實現交通、產業和城市有機融合發展。
第二節 加快建設現代樞紐經濟區
編輯探索創建國家樞紐經濟示範區。依託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際陸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鄭州東站高鐵樞紐經濟區為重點,利用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優勢,構建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基建等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推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會展商務等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鼓勵創新引領型企業和企業研究院、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以及產業鏈頭部企業集聚發展,加強片區間協同運行,打造內陸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供應鏈、產業組織、商務商業中心,創建國家樞紐經濟示範區。
提升交通樞紐經濟區發展質量。選擇部分條件成熟的支線機場培育發展臨空經濟區,發揮航空運輸高時效、高附加值和及時響應特徵,推進現代商貿物流業、航空偏好型製造業等集聚發展。依託大型鐵路貨運樞紐,延伸貿易、保稅、供應鏈管理等服務,培育陸港樞紐經濟區。推進城市傳統鐵路貨運場站轉型發展,發展配送、倉儲等物流服務以及商品展示、融資保險等增值服務。圍繞主要內河港口,發展特色裝備產業,做強臨港工業,建設港口樞紐經濟區。推廣「郵政+快遞+先進製造業」模式,建設郵政快遞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加快建設智慧平台樞紐經濟區。以市場化、網絡化、智慧型要素組織平台為重點,推進訂單、儲運、追蹤、支付結算等信息集成共享、高效流動,加強數據信息開放共享,推動資源要素有效整合和供需高效對接,融合製造業、服務業發展,建設智慧平台樞紐經濟區,鼓勵與交通物流、生產服務、商貿服務等樞紐經濟區集約布局、功能整合和業務融合。
打造生產服務型樞紐經濟區。依託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以省級以上製造業產業園區為重點,推進主要製造業供應鏈管理優化升級,加快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供應鏈布局,提升設計、採購、製造、運營、物流、銷售全鏈條一體化組織能力,建設「港產城」有機融合的生產服務型樞紐經濟區。
建設商貿服務型樞紐經濟區。以基礎條件成熟、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較大的物流樞紐、交易市場為重點,補齊商貿物流設施短板,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傳統商貿向平台化、網絡化轉型,重點圍繞食品、農產品、汽車、紡織服裝、大宗商品等市場,打造一批支撐資源高效流通、內需規模擴大的商貿服務型樞紐經濟區。
發展內陸口岸樞紐經濟區。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結合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等建設,推動高能級開放平台載體建設和功能優化提升,強化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運輸、保稅等綜合服務保障,增強全球進口商品集散、交易能力,提升內外貿一體化和創新發展水平,推進外向型產業和適應內需擴張型產業集聚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質,建設內陸開放型樞紐經濟區。
第三節 推廣「站城一體」開發
編輯創新開發建設管理模式。按照「城市綜合體」「產業綜合體」開發理念,創新開發模式,以鄭州南站、鄭州小李莊站、商丘東站等樞紐為重點,試點實施「站城一體」開發,強化交通、地產、商業等深度融合,提升樞紐區域發展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結合鄭州火車站、商丘火車站等既有車站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中心再造,建設綜合交通樞紐與城市生產生活設施於一體的城市交通商業綜合體,增強城市區域發展活力。
制定完善長效開發政策。堅持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進行城市開發,統籌編制綜合交通樞紐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規劃,打造特色鮮明、職住平衡、規模適度、支撐聯動發展的交通樞紐型「微中心」,推動以公共交通樞紐引領城市空間合理有序開發與更新。鼓勵在新改建高鐵樞紐、城際鐵路樞紐、軌道交通樞紐、公路客貨運站、公交綜合車場和口岸樞紐中採用分層確權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健全土地增值反哺制度,在保障交通功能前提下,鼓勵採用市場化手段進行綜合開發。
第十二章 提高融合聯動發展治理能力
編輯圍繞更好推動交通、物流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要素統籌、綜合開發、擴大開放、投融資、人才保障等領域,探索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
第一節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編輯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健全跨方式、跨區域、跨部門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機制。進一步釐清省與市縣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向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監管等全生命周期協同轉變,強化常態化預防性養護,加強公路橋梁隧道、跑道停機坪、內河航道等公共設施養護管理,深化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交通運輸新業態等行業改革,形成促進網約車、網絡貨運等新業態規範有序發展的監管方式。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準,清理阻礙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政策,清除市場壁壘,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二節 優化交通運輸發展環境
編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效率,深入落實「最多跑一次」要求。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信用交通省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全領域覆蓋、規範化歸集、系統化共享、規模化應用。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長效工作機制,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標準體系和統計體系,完善綜合交通樞紐、智能交通、綠色交通等領域技術標準,強化各類標準銜接,推動地方標準向國家、行業標準轉化。支持各城市優先安排樞紐經濟重點產業項目用地,採用多種形式盤活存量土地資源,鼓勵用地立體集約開發,持續優化樞紐經濟區營商環境。
第三節 創新投融資和開發模式
編輯健全交通基礎設施分級分類投入機制,用好「債貸組合」模式。鞏固鐵路、公路等省屬交通投融資平台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果,聚焦主責主業,發揮骨幹、帶頭和表率作用。推動建立以公共財政為基礎、各級政府責任清晰、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普通公路投融資長效機制,探索以市場化方式設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產業基金,研究土地收益補償支持政策,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提升資金保障能力。拓寬社會資本參與交通投融資途徑,創新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鐵路、交通物流樞紐及綜合開發、樞紐經濟承載平台等項目投資、建設、運營和開發。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編輯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編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黨對交通運輸和樞紐經濟發展的全面領導。省政府研究成立推動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機構,統籌協調重大問題、重大事項。支持鄭州市、洛陽市、南陽市成立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機構,統籌推進全市樞紐經濟工作。支持各級政府建立統一的樞紐經濟區運行管理體制。
第二節 完善推進機制
編輯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加大對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樞紐經濟區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確保規劃有效實施。健全鄭州都市圈、大別山革命老區等跨區域、跨部門協同工作機制,支持通道經濟帶、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跨省毗鄰地區等相關城市間加強溝通銜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經貿合作等重大項目對接,協同推進實施。
第三節 強化監督考核
編輯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對規劃明確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等落實情況加強跟蹤和監督,對規劃適時進行動態調整和修訂,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加強綜合督查和考核,研究建立樞紐經濟考核評價機制,研究適時將樞紐經濟考核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論證考核結果與年度綜合考評考核掛鉤的可行性。
第四節 明確任務分工
編輯制定規劃實施任務分工方案,將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重點任務分解納入年度計劃,明確規劃落實責任主體。各級政府要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快推進樞紐經濟區示範項目建設。
附件:
- 河南省綜合運輸通道示意圖
-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融合互動發展總體布局示意圖
- 河南省「十四五」鐵路規劃項目示意圖
- 河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規劃項目示意圖
- 河南省「十四五」內河航運規劃項目示意圖
- 河南省「十四五」民航機場規劃項目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