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續藏經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宋 志盤謹撰 明 袾宏重訂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先一日。大眾沐浴更衣。預戒眾人。次日早起。候明相現。小食罷。便行開啟法事。不可延緩。以致失時。若在伽藍中。施主宜先期預至)。

  行晨朝開啟法事

  (法師領施主入道場。次第上香法事。眾動鐃鈸)。   (表白唱言)。   至心歸命禮。十方法界諸佛法僧(大眾和雲)。   常住三寶。   (表白執爐振鈴。述淨三業偈咒 每偈四句。一鳴鼓鈸。宜簡雅。不宜繁俗)。   法性湛然周法界  甚深無量絕言詮  自從一念失元明  八萬塵勞俱作蔽  此日修齋興普度  肅清意地謹威儀  仰憑密語為加持  將俾自他還本淨   我佛如來有淨三業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網婆縛 薩婆達磨 薩網婆縛 述磨含   (網。縛。並亡可切。述。輸律切)。   (誦咒三徧。候聲畢。方動鐃鈸。下去誦咒皆例此。法師想自身及大眾施主外身內心皆悉清淨表白振鈴。述安慰伽藍神偈咒)。   十八神王承佛勅  常於徧界護伽藍  維茲清淨法王宮  必有明神來宿衛  此日虔興平等供  法音交唱眾無嘩  仰憑密語為加持  慰悅神心增勝力   我佛如來有安慰諸神真言。謹當宣誦。   南無 三曼嚲(丁可切)沒馱(上)南 唵度嚕度嚕地尾 娑訶   (誦咒三徧畢。法眾動鈸)。   (法師想伽藍諸神咸皆慰喜。永願守護。或在族姓家表白振鈴誦安慰宅神偈咒。若在伽藍中不用)。   維此住居勤守土  護安人物顯諸神  威靈自用既無私  訶禁不祥應有法  此日虔興平等供  聖凡俱會異常居  仰憑密語為加持  將使神心無畏恐   我佛如來有安慰諸神真言。謹當宣誦(咒語如前)。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住居六神咸皆慰喜。常加守護 族姓家用止此表白振鈴述然香偈咒)。   此岸栴檀非別物  元從清淨自心生  若人能以一塵燒  眾氣自然皆具足  此日虔興平等供  欲令法界普熏聞  仰憑密語為加持  將使施心咸徧達   我佛如來有然香達信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筏栗多(上)末你(平)阿缽羅句咤(竹駕切)蘇(上)破(上)(二合)囉(上)尼(上)毗迦知(上)虎[合*牛](呼今切)(二合)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此香雲普熏法界三寶前。通達信心。無不周徧)。   (表白上香。白言)。   經典所在。即如來舍利之身。法道能弘。必大德僧伽之士。惟茲一處。具有三尊。天人常起護持。堂宇固應光潔。今則將開勝會。永異他時。自非結界以加威。何使修齋之如式。恪遵至誥。全策奇勳。妙香熏馥於空中。淨水灑清於地上。凡曰方隅之所。悉同城壘之堅。雖密藉於真言。實冥資於圓觀。將見瓊林風動。玉殿雲披。懸寶蓋於層霄。聳華台於廣座。千幢旛而交擁。眾伎樂以旁羅。惟茲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既彰此用。更召諸神。冀肅靜於壇場。俾驅除於魔障。   △下文旋姓家用   寂光為土。固不外於凡居。聖賢之人。或有殊於族姓。謂觀其身。則根塵起穢。及言其處。則土石生埃。由心中之因行無良。故世間之果報若是。今則將開勝會。永異他時。自非結界以加威。何使修齋之如式。恪遵至誥。全策奇勳。妙香熏馥於空中。淨水灑清於地上。凡曰方隅之所。悉同城迭之堅。雖密藉於真言。實冥資於妙觀。將見瓊林風動。玉殿雲披。懸寶蓋於層霄。聳華台於廣座。千幢旛而交擁。眾伎樂以旁羅。惟茲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既彰此用。更召諸神。冀肅靜於壇場。俾驅除於魔障。   (表白執爐振鈴。召請諸聖結界)。   一心奉請。如來化現。圓滿神通。大穢跡金剛聖者。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臨降道場。護持結界。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奉宣本尊真言。願垂加護。   唵佛舌 屈聿摩訶 缽囉恨那礙(許)勿汁勿 酰摩尼 微吉微 摩那棲 唵斫急那 烏深暮 屈聿 [合*牛][合*牛](呼今)吽(於今)泮泮泮泮泮(潑)娑訶   (誦咒三徧畢。動鼓鈸)。   (法師想聖者威儀。無量眷屬。降入道場。正中面外而立。唐太宗朝。有人持此咒多驗。朝廷以為惑眾。禁抑不令誦。遂勅藏本削除十字。後有錢塘西湖菩提寺慧持沙門。遇蜀中高德教授穢跡持法。復得全咒。誦及二年。大有感驗。能令杵升虛空。隨意而徃。咒水治病。無不愈者。今世間傳多此加句全本。與藏不同)。   一心奉請。大威德大忿怒甘露軍茶利等十大明王。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臨降道場。護持結界。   (大眾和香華請)。   我今奉宣本尊真言。願垂加護。   唵戶盧戶盧 底瑟咤 底瑟咤 盤陀盤陀 阿那阿那 阿密哩帝 烏[合*牛](二合)[打-丁+(姊-女)](潑)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聖者威儀。無量眷屬。降入道場。住立左邊)。   一心奉請。大梵天王。帝釋天主。護世四王。天龍八部。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臨降道場。護持結界。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奉宣普召請八部真言。願垂加護。   唵薩婆提婆那伽 阿(去)那哩 莎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天龍八部無量眷屬。降入道場。住立右邊)。   一心奉請。此一住處。僧伽藍內。護正法者。福德大神。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守衛道場。護持結界。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奉宣召請真言。願垂加護。   唵步布哩 迦哩哆哩 怛他訝多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伽藍諸神至道場門首。住立兩邊 族姓家當請此位)。   一心奉請。城隍當境。諸廟侯王。住居六神。家庭香火。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守衛道場。護持結界。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奉宣召請真言。願垂加護。   唵步布哩 迦哩哆哩 怛他訝多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城隍各廟住居六神至道場門首。住立兩邊)。   (表白白言)。   上來召請。已荷光臨。環衛道場。如雲密布。心進勇銳。咸起護持。少俟須臾。奉行結界。   (法師想無量金剛。天神八部。及諸眷屬。各嚴兵仗。環列四方。守護道場內外)。   (表白振鈴述偈。白諸聖賢行結界法。初結地方界)。   恭白十方三寶眾  明王穢跡眾威神  梵王帝釋四天王  八部天龍咸護念  此日將修平等供  要令此地異常居  須憑神力為加持  清淨光明同佛剎   我今持誦吉利忿怒真言。加持淨水。散灑此地。結地方界。當願此地之下。深百由旬。如淨瑠璃。永無垢穢。   唵枳里枳里 跋折羅跋折里 部訥 畔陀畔陀 虎[合*牛](二合)泮   (枳。音吉。[合*牛]。呼今切。泮。音潑。折。音日)。   (表白兩手執盂。滿盛井花水。誦咒七徧訖。以水周回灑地)。   (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次結方隅界)。   我今持誦金剛部心真言。加持淨水。散灑四方。結方隅界。當願此道場內。周匝四方。如金剛城牆。堅固莫犯。   唵 縛日囉(二合)地勒迦(輕呼)   (縛。亡可切)。   (表白執水盂誦咒七徧訖。以水灑道場四方。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三結虛空界)。   我今持誦蘇悉地真言。加持妙香。熏馥空中。結虛空界。當願此空之上。過百由旬。香雲普覆。如大寶蓋。   (已上結界三咒。並出蘇悉地經)。   唵素悉地 迦履 入縛里嚲難 那牟謨羅[可*欠]曳 入縛囉入縛囉 畔馱畔馱(上)[可*欠](火)羅[可*欠]那虎吽[打-丁+(姊-女)](潑)   (表白濃然香執爐誦咒七徧。執爐周回道場。熏於空中)。   (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   上來結界。作法已成。上下四方。廣博嚴淨。如諸佛剎。有大光明。堪奉聖人。宜開法會。願諸賢聖。嚴護道場。毋使邪魔有所干犯。   (法師施主上香表白啟請大士。白言)。   恭聞聖觀自在。於過去時。始住初地。值千光王如來。為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令與眾生作大利益。是時大士一聞此咒。頓超八地。至今釋迦如來。與諸菩薩。普會補怛落迦山之時。惟我大士。躬對如來。以大悲心。說此章句。流通世間。無不蒙益。當知此咒。猶如妙藥。名阿伽陀。一切諸病無所不治。是故誦此咒者。三惡道業無所不壞。諸佛國土無不得生。功德巍巍。莫可稱嘆。我等茲日受施主請。開建道場。修平等供。先於此地普召諸神。行結界法。用為嚴淨。是以復於此時。恭請菩薩大士。以真言力重加法水。增益勝用。廣大難思。將使群生舉蒙解脫。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請)。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降臨道場。加持咒水。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持誦聖觀自在菩薩所宣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願垂加護。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口*耶] 南無阿[口*(鯬-魚+木)][口*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口*耶] 菩提薩哆婆[口*耶] 摩訶薩哆婆[口*耶] 摩訶迦盧尼迦[口*耶] 唵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口*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 榼哩摩訶皤哆沙咩(羊鳴音)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藏本無此五字)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侄他 唵阿婆盧酰 盧迦帝 迦羅帝夷酰哩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羅摩羅 摩酰摩酰哩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口*耶]帝 摩訶罰闍[口*耶]帝 陀羅陀羅 地哩尼 室佛囉耶 遮羅遮羅摩摩罰摩囉 穆帝囇 伊酰伊酰 室那室那 阿羅[日*參]佛羅舍利 罰沙罰嘇 佛羅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酰利 娑囉娑囉 悉利悉利 蘇盧蘇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利夜 那囉謹墀 地哩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訶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哆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口*耶] 南無阿哩[口*耶]婆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藏本有此一字)悉殿都 漫哆囉 缽馱耶 娑婆訶   (表白執水盂誦咒三徧)。   (法師想大士端處道場。放眉間光入此水中。以彰聖用 此咒世間傳誦者失去六字。今依大藏千手千眼大悲經錄出。庶使誦者咒語周足。可期聖驗)。   (法師施主上香)。   (表白啟請毗盧遮那佛。白言)。   恭聞聖觀自在。為諸大眾。乞請釋迦世尊。為說十方剎土一切毗盧遮那如來。皆同一時。各伸右手。以摩清淨蓮華明王之頂。同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若有過去十惡五逆四重諸罪。聞此二三七徧。經耳根者。即得滅除。若諸眾生具造惡業。身壞命終。墮諸惡趣。以是真言加持土沙。散其身上。及以塔墓。彼所亡者若在惡趣。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令所苦身生極樂國。乃至菩提。永不退墮。我等茲日受施主請。開建道場。修平等供。先於此地普召諸神。行結界法。用為嚴淨。及為恭請聖觀自在。以大悲心所說章句。重加法水。增益勝用。是以復於此時。專誠恭請十方毗盧遮那如來。以灌頂光加持此水。令使功能倍復增勝。然後以此最勝法水徧灑道場。及以內外。是處非處。若根若塵。一灑一沾。光明煥發。當知此地即為淨土。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六道群生。無不奔赴。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咸蒙解脫。   一心奉請。十方剎土一切毗盧遮那不空如來(三請)。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臨降道場。加持咒水。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持誦毗盧遮那如來所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願垂加護。   唵(一) 旖(烏可切)暮伽(上)廢(無計切)嚕者娜(二) 摩訶畝陀(能乙切)囉麼抳(儗)(三) 缽頭麼(二合)入縛(二合)攞(四) 跛囉(二合)襪嚲野[合*牛](五)   (表白捧水盂。誦咒七徧)。   (法師想十方如來環坐道場。共放眉間玉毫光入此水中。以彰聖用。世人傳誦字句多不正。今依藏中不空罥索經錄出善本)。   (表白白言)。   上來奉請諸佛菩薩。明王諸天各以威神。加被我輩。誦持真言。不違法則。加持淨水。有大力用。即此法門圓顯三德。是以如瑠璃寶。清淨光明。無有染礙。即法身德。如如意珠。雨一切寶。無不具足。即般若德。如轉輪王。所向自在。無有掛礙。即解脫德。咒既三德。水亦三德。全咒是水。全水是咒。體用不二。同一秘藏。我今以此三德秘藏真言淨水散灑此地。道場內外。上天下地。中土四方。隨水所至。皆成結界。當願此處道場。香華飲食。一切供事。承此力故。一一出生。無有限量。舉行法事沙門大眾承此力故。一一根塵。無不清淨。修齋施主承事之人承此力故。一一身心。無不光潔。乃至遠及界外往來之人。身衣不潔。飲啖葷辛。或故或誤。輒入道場。以咒力故。化為清淨。一切邪魔。及闡提者。非毀三寶。好作留難。以咒力故。咸發道心。若贊若謗。皆得為緣。如此觀心。方名普度。更憑眾等。同誦真言。散灑法水。周行諸處。   (表白舉大悲咒。執水盂。領眾前行。處處散灑。若道場外造食。召請。浴室。及迎引經過諸處)。   (法師執手爐。領施主後行。復回道場)。   (表白白諸聖賢宣意旨)。   (表白大眾於道場左邊。施主右邊。宜各攝心拱聽設問)。   (法師正中立。設問)。   日吉時良。開建法會。肅恭齋法。意在於何。敢請施主。及以大眾。宜各諦聽。今當為說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以此定名。此名既立。必有其義。名義若正。方是今宗。何謂法界。理常一故。諸佛眾生性平等故。何謂聖凡。十事異故。佛及三乘是名為聖。六道群生是名為凡。事雖有十。理常是一。何謂水陸。舉依報故。六凡所依。其處有三。謂水陸空。皆受報處。今言水陸。必攝於空。又此二處。其苦重故。何謂普度。無不度故。六道雖殊。俱解脫故。何謂大齋。以食施故。若聖若凡。無不供故。何謂勝會。以法施故。六凡界中。蒙勝益故。名義既正。其位何以。謂上下堂。各分十位。位復開十。總為二百。包括殆盡。是詳非略。食有多寡。隨施者意。位無增損。茲為定製。今此立法。勿令有疑。如法非法。兩者須知。戒德高遠。觀道幽微。有一不如。不名法師。信三寶尊。念六道苦。如此發心。是名施主。進止有法。梵音遠聞。有一不如。不名秉文。善知節度。有正有從。如此合宜。是名法眾。結界護淨。禁止無良。有一不如。不名道場。香燈畢陳。肴膳具備。如此潔精。是為供事。敢告施主。若彼若我。宜當如法。遠離諸過。今者所作。非是小緣。上奉四聖。下及六凡。一時等供。無不周徧。檀風普熏。於斯可見。有能修此真法供養。不緣於心。不住於相。不住相者。忘情照理。如斯行施。功用莫比。無能施者。無受施人。無中間物。皆畢竟空。施者受者。及所施物。莫不宛然。即難思假。非有非無。非非有無。雙亡雙照。為絕待中。如此法施。盡未來際。法界常融。唯一三諦。   (設問畢。大眾出道場。此結界處天神森布。宜加敬畏。須預囑一謹信淨人嚴為守護。勿令雜人出入。污犯淨界 大眾茶湯罷。至門首發符)。

  行發符法事

  (門首先設四符使位。具茶湯。鮮果。財馬。及別案列請書。奏狀。符牒。關牒等訖。眾動鐃鈸)。   (法師施主次第上香。表白白言)。   至心歸命請。十方法界諸佛法僧(眾和)。   常住三寶。   (表白執爐振鈴。然香達信。白言)。   香從心生。心由香達。不居三際。可徧十方。雖法爾之如然。亦施者之能致。是故諸佛聞之而加護。群生於此以蒙熏。欲期勝益之全彰。更誦密言而助顯。   我佛如來有然香達信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栗多摩你 阿缽羅句咤 蘇破囉尼毗迦知 虎[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此香雲徧滿法界。一切聖賢悉皆覺知。生歡喜心)。   (表白以先所咒水別分一器。預置几上。至此白言)。   寶器晶熒。靈泉演漾。三加秘密。一灑清涼。即四座以光嚴。徧十方而涓潔。遠塵離垢。感聖招賢。允在茲時。躬行斯道。   我佛如來有灑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伐什囉 賒咩(羊鳴音)耶 吽癹(潑)悉哩摩呬(戲)薩訶   (誦咒三徧。動鈸)。   (表白持水散灑四座。周回一處)。   (法師想水到處嚴淨光明。即成結界表白振鈴白言)。   伏聞覺皇憫焰口之徒。初令奉斛。梁帝感神僧之夢。遂啟修齋。雖偏標水陸之名。實等供聖凡之眾。所謂於三尊則加敬。言群品則興悲。極上天下地以無遺。何彼界此疆之有間。凡居異趣。咸示真修。故茲託事於多儀。必使成功於普度。今則仰遵內教。恭按靈科。開法會以濟迷流。固自專於主者。扣帝閽而發大號。正有賴於使乎。爰恪意以奉迎。冀聞呼而即至。   至心奉請。神通自在。威德難量。四天捷疾持符使者。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大眾和香花請。動鈸。下皆例此)。   至心奉請。神通自在。威德難量。空行捷疾持符使者。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至心奉請。神通自在。威德難量。地行捷疾持符使者。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至心奉請。神通自在。威德難量。地府捷疾持符使者。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唵步布哩 迦哩哆哩 怛他誐多耶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使者各有百千眷屬從空而來。依位而立)。   (表白振鈴少時。贊德。述意)。   雲擁旌幢。風行部曲。彷佛九霄而下。徘徊四座之間。冀暫駐於光儀。將委宣於悃[款-士+止]。恭惟四大使者。自強不息。得一以靈。用之則行。威而不猛。霜襟默識。既經緯於萬方。玉趾遠騰。載馳驅於億剎。庸謹奉辭之職。矧多專對之才。惟妙闡於神通。實善權於方便。茲日粵有大 國(云云)。   三寶(具位姓名)今月十五日。恭就(某處)開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專為(答還心願)上報四恩。普度群生。俱蒙解脫(敘意隨時改用)。然則聖凡異念。幽顯殊途。非藉使人。何由徧達。故於此際。奉召諸神。諒在聰明。必能知委。   (表白振鈴徧食。白言)。   是心作食。全食為心。以由體用不殊。故得卷舒自在。如是。則六塵互徧。三德常融。微妙難思。出生無盡。用憑觀道。密扶咒熏。將善導於事儀。俾圓成於法施我今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法食。悉令周徧。   曩謨薩嚩怛他(引)(一) 孽跢嚩路(引)枳(吉)帝(二) 唵(三) 三跋羅三跋羅吽(引)(四)   (大眾同誦咒七徧畢)。   (表白灑淨水於食上)。   (法師想此供食出生六塵種種妙供。一時奉上。無所乏少)。   (表白振鈴獻食。白言)。   戒香芬郁。定水澄清。明智慧燈。具禪悅食。因行之華初發。實相之果已圓。有能如是諦觀。則為以法供養。載宣密語。用速至神。少賜從容。特垂歆享。   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誐誐(牙)曩 三(去)婆(去)嚩 嚩日羅(二合)斛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此獻供事充足現前。諸神降享。莫不歡悅)。   (法師振鈴少時。付囑使者)。   聖凡體同。迷悟心異。今此修齋而致請。或雲赴感之不齊。謂三寶諸天之居。固一念而可格。如六道群生之類。有屢呼而弗聞。蓋惡業重者正苦留連。及邪見多者自為障閡。非賴使人之捷疾。曷通施者之勤渠。至若具奏牘以進梵王。錄情文而於帝釋。符地府泰山之所主。關城隍土境之諸神。咸仰體於至慈。即奉行於大赦。推聖恩之曠蕩。拔惡趣之拘囚。悉使奔趨。毋令退縮。如是。則天人修羅之黨。鬼畜泥犁之儔。藉此時津濟之功。解億劫輪迴之業。大崇至化。幸遇長緣。冀益闡於聰明。肯恪遵於付託。不踰頃刻。徧達緘封。毋使有違。自貽其咎。佛國天宮之異處。各謹攸司。人寰地府之殊途。分當其任。昏昧弗知者。勸之以道。凶頑自用者。攝之以威。有請必來。無一不至。所有意旨。具在符文。別命披宣。試垂采聽。   (兩僧出前。就使者座側分立。依次讀牒文。並獻狀。先四天。次空行。次地行。次地府。二人相間。作四番讀。不可多人亂讀)。   (表白振鈴。發遣符使。白言)。   不速而疾。有感則通。威容儼日出之光。神足儗天行之健。駕雲較而揚羽葆。載馳載驅。窮寶焰而徹風輪。宜上宜下。幸毋廢命。須善為辭。事有勞煩。禮當攀送。   我佛如來有發遣真言。謹當宣誦。   唵麼訝羅 穆羯叉 目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取奏狀請書牒文等一處排列焚之。表白振鈴奉送。法師想四符使分領所委文字。受命即行。十方世界。無不通達。然後撤符使位。大眾進點心。至門首召請。焚財馬文書。須用淨紙與柴炭度火焚之。切記不可用燈燭度火。比聞冥府有蠟錢堆積。守者雲。人間焚紙錢時。多於燭上度火。故油污不可用。堆積於此。又不可用杖攪碎。此等皆關涉有過。宜囑未知者同用行之)。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二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行上堂召請法事

  (門首設淨道香花幢旛燭籠等。法眾動鈸)。   (法師施主上香)。   (表白唱言)。   至心歸命禮。十方法界諸佛法僧(眾和)。   常住三寶。   (法師施主同時作禮)。   (表白振鈴執爐。述然香偈咒)。   諦此妙香緣起法  本來無物即真空  太虛周徧盡香雲  即此難思為妙假  非有非空皆絕待  雙遮雙照必亡中  仰憑中觀妙心香  是日殷勤修法供   我佛如來有然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栗多(上)末你(平) 阿缽羅句咤(竹駕切)蘇(上)破(上)(二合)囉(上)尼(上) 毗迦知(上) 虎[合*牛](呼今切)(二合)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香雲徧滿十方佛剎。一切聖賢。咸起護念)。   (表白振鈴述灑淨偈咒)。   性水真空周法界  湛然一器假難思  若於空假二俱亡  畢竟全彰中道義  以此觀心融法水  以茲法水淨諸塵  若依若正盡光嚴  洞徹十方無障礙   我佛如來有灑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賒咩(羊鳴音)耶 [合*牛]癹 悉哩摩呬娑訶   (誦咒三徧。動鈸)。   (表白散花淨道上。及以水灑四方上下淨道等)。   (法師想水所至處。即成結界。嚴淨廣博。及想淨道如光明雲。樓閣千萬。重累其上)。   (表白振鈴述召請偈)。   稽首十方無上覺  圓詮教行理三經  大心菩薩大乘僧  緣覺聲聞三寶眾  傳教四依稱列祖  天仙八部眾神王  我今普度建壇場  願展慈光垂密證   (表白宣召請文)。   伏以非如非異。是為以佛眼觀。何聖何凡。此則於法界一。境俱智寂。體兼用冥。函與蓋以相應。水共波而不別。至若隨時起教。為實施權。雖分別於多門。終指歸於一道。然則理繇事見。化以機興。亡絕待中。固不涉離微之論。顯正因性。必須憑緣了之修。是以明燈獻華。低頭合掌。要莊嚴於萬行。俾圓妙以三身。故知寓跡於有為。畢竟歸原於無作。爾乃恪遵洪範。庸尚多儀。崇水陸之清齋。極地天而普濟。妙供養海。納眾流而愈深。勝功德林。挺千枝而並秀。今則特開嘉會。寅奉慈尊。延內懷四攝真人。集外現二乘高士。召五通之仙黨。來八部之天倫。撫盛席以端居。即香肴而克享。施心既啟。覺慧徧知。恭事請迎。願垂臨降(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並諸眷屬。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兜率天宮。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佛。  過去大通智勝佛等。一切過去諸佛。  現在淨華宿王智佛等。一切現在諸佛。  未來華光佛。華足安行佛等。一切未來諸佛。  東方善德佛等。十方法界一切諸佛。  過去莊嚴劫。始自華光佛等千佛。  現在賢劫。始自拘留孫佛等千佛。  未來星宿劫。始自日光佛等千佛。  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全身舍利寶塔。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眾和香花請。動鈸)。   (法師想十方佛乘寶座。不謀自來。畟塞虛空。了了可見。彼諸如來雖常能應。而實繇我心之所能感。而此能感實繇心具。心具而感。非從外有)。 一心奉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並諸眷屬。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網戒經。諸經法寶。  鹿苑會中。佛集本行四阿含等。諸經法寶。  方等諸會。淨名金光明等經。諸經法寶。  大品般若。仁王金剛般若等經。諸經法寶。  大乘妙法蓮華經。大般涅盤經。諸經法寶。  專談淨土。觀無量壽佛經等。諸經法寶。  五時所說大小兩乘。諸部律論一切法寶。  西天此土三乘聖賢。說經造論。着述疏記。  龍宮所秘。竺土未來。諸經律論一切法寶。  十方國土。水鳥樹林。塵說剎說一切法音。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當想十方諸佛所說大千經卷。無邊教道。能開妙解。是為教經。教即般若。以般若之智在於說故。復能照了諸經所詮一切行門。依而行之。必能趣果。是為行經。行即解脫。以解脫之用從於緣故。復知無邊教道。一切行門。法法常體。即是實相。是為理經。理即法身。以法身之理是所顯故。然此教行理者。雖有三名。不出一體。修圓觀者。一心中得。作此觀時。當如教繇智說。即是真諦。行從緣起。即是俗諦。體此實相。即是中諦。三諦一心。無前後異。即是圓悟不思議之三經也。又須諦觀十方常住無量經卷常放光明。離染清淨。為赴我請。顯現道場。而此顯現繇我能感。及以本具)。 一心奉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菩薩僧。並諸眷屬。   文殊師利八萬大士。普賢大師。無邊菩薩。  觀世音。大勢至。清淨海眾諸大菩薩。  藥王。藥上。法華經中諸大菩薩。  賢首菩薩。華嚴經中諸大菩薩。  善財歷參五十三善知識諸菩薩。  信相菩薩。金光明經中諸大菩薩。  兜率內院。無着天親諸大菩薩。  極樂國土。一生補處諸大菩薩。  五時法會。助宣佛化諸大菩薩。  藏通別圓所歷地位一切菩薩。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菩薩。各乘華座。不來而來。畟塞虛空。了了可見。此下諸位賢聖。皆當作感應心具二義運想)。 一心奉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緣覺僧。並諸眷屬。   仁王護國經中。八百萬億大仙緣覺。  佛出世時。從山中來五百獨覺。  佛法滅後。一時出現七百俱胝獨覺。  出有佛世。聞法得道諸大緣覺。  出無佛世。自然悟道諸大獨覺。  出無佛世。部行麟喻諸緣覺獨覺。  具相不具相諸緣覺獨覺。  現通不現通諸緣覺獨覺。  說法不說法諸緣覺獨覺。  通教八地辟支佛。藏教辟支佛。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緣覺。嚴肅威儀。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聲聞僧。並諸眷屬。   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後須跋陀羅諸阿羅漢。  世尊高弟。大迦葉阿難陀等十大弟子。  靈山聞法。大比丘眾萬二千大阿羅漢。  靈山得記。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五時聞法。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世尊滅後。結集三藏。阿難陀等諸阿羅漢。  住世十六大阿羅漢。萬六千九百弟子眾。  天台山方廣聖寺。住世五百大阿羅漢。  慧俱無礙三解脫。信行法行六種阿羅漢。  通教體法已辦。藏教學無學內外七賢眾。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聲聞。嚴肅威儀。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傳持教法。禪律諸宗諸祖師僧。並諸眷屬。   西天傳教。迦葉龍樹師子尊者等二十三祖。  北齊尊者。南嶽禪師。天台智者大禪師。  章安尊者。荊溪尊者等九祖。四明法智大師。  禪宗達磨圓覺禪師。下及六祖等諸大禪師。  臨濟。溈山。洞山。雲門。法眼。五宗諸大禪師。  廬山蓮社圓悟法師。歷代往生淨土諸法師。  賢首教主國一法師。清涼圭峰諸大法師。  慈恩教主大乘法師。瑜伽密教灌頂國師。  律宗十祖。南山澄照律師。記主大智律師。  譯經摩騰竺法蘭。求法奘三藏等諸法師。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祖師。嚴肅威儀。從空而下)。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論五神通仙。並諸眷屬。   過去十方諸佛。往昔因地同行五神通仙。  釋迦文佛往昔因地同行千聖王五神通仙。  釋迦文佛往昔同行忍辱五神通仙。  護育釋種瞿曇仙人。占相太子阿私陀仙。  色界諸天。下生人間。為受道者。五神通仙。  華嚴會中善知識眾。毗目瞿沙一萬大仙。  鹿野園中。轉法輪處。往昔波羅奈仙人。  請雲雨會。那羅他九萬九千五通仙人。  方等會上。阿瑟咤迦等六十八大仙人。  諸國土中。攝諸咒術。造五明論。諸大仙人。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五神通仙。容服肅敬。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穢跡金剛諸大天王。護法諸天。並諸眷屬。   大威德不動尊等十大明王。穢跡金剛聖者。  華嚴會中。妙焰海大自在天王等諸天王。  妙莊嚴宮大梵天王。忉利天宮帝釋天主。  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  摩訶天女。大功德天。大辯天。天母摩利支天。  金剛密跡神王。北天大將。散脂修摩尊天。  南天上將韋馱尊天。菩提樹神善女尊天。  大地主母堅牢地神。歡喜藥叉將。鬼子母天。  散脂大將。所領二十八部威德大權天神。  法華會上。從佛聞法。人非人等天龍八部。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天天神無央數眾。或喜或瞋。威儀非一。聞今召請。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護佛舍利壇塔伽藍。齋戒護國鎮宅諸大神王。並諸眷屬。   護佛舍利。般支分婆多祈利等四大軍主。  護戒壇。堅固光曜淨雲音等十二大神王。  護佛塔。修利犍陀摩尼跋陀等五大神王。  護伽藍。美音梵音天鼓嘆妙等十八大神王。  護震旦國。毗首羯摩天子。迦毗羅大將。雙瞳目天女。一切神眾。  護受三歸。彌栗頭不羅等。護五戒。察芻毗愈他尼等諸大神王。  護比丘。軻彌迦羅移嘻隸等百七十二大神王。  佛滅度後。護佛弟子。多賴哆等七神王。  守鎮宮宅。東方阿修訶等五方上首神王。  六齋觀察人間四天王。各九十一子。各八大天將。四天揵疾使者。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神王威容嚴肅。聞今召請。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發揚水陸。流通至教。制儀立法十大士。並諸眷屬。   發揚施食。流通至教。阿難陀尊者聖師。  最初示夢。勸興水陸。梁朝神僧聖師。  勸發制水陸儀。梁朝志公尊者聖師。  制水陸齋儀。國主救世菩薩梁武皇帝。  最初建會。秉法宣文。梁朝佑公律師。  中興水陸齋法。唐朝法海英公禪師。  總持感驗。稱名樓至。宋朝佛印禪師。  詳定舊儀。申明齋法。長蘆賾公禪師。  修崇齋法。繪像制贊。太師蘇文忠公。  祖述舊儀。制文行世。東川節推楊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大士願力深重。聞今召請。即時降赴)。   上來召請上堂三寶。十位聖賢。無央數眾。一念能感。聖應昭然。更誦密言。用伸勤重。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南無三滿多母陀南唵烏佐缽囉諦賀多諦薩縛怛多孽多俱舍冒地唵娑哩野沒哩布羅迦也薩訶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上來召請三寶諸天一切聖賢普皆云集。住淨道上寶樓閣中。光明交映。無有障礙。表白白言)。   願因秘密。俱賜光臨。檀越歸依。虔誠作禮。   (法師同施主三拜)。   (表白請一切聖賢。前臨沐浴。白言)。   金剛正體。豈非堅密之身。玉毫淨光。斯為真實之相。畢竟本來無垢。當知何處有人。是則開陳沐浴之門。為欲洗滌塵勞之類。冀回蓮瞬。俯監葵傾。將奉導於聖儀。幸前臨於溫室。   (燈籠幢旛香花供具前行。大眾引淨道至浴所。表白至浴室前獻浴。白言)。   蓮華藏海。當體圓成。流泉浴池。隨處顯發。湛湛兮八功德水。巍巍乎五分法身。須知諸佛元不洗塵。為欲眾生皆令離垢。想見受茲灌沐。夜月之印澄潭。現諸威儀。朝曦之升遠漢。敬宣密語。請濯溫泉。用表法門。不壞世諦。   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謹當宣誦。   唵底沙底沙 僧伽 娑訶   (誦咒三徧。大眾動鈸歌贊。表白至浴室灑淨)。   (法師想此浴室七寶所成。寬廣嚴淨。一切聖賢隨順施者獻浴之意。皆入中浴)。   (表白振鈴宣偈)。   諸佛法身常本妙  以由緣了為莊嚴  寂而常照絕言思  如谷答聲無不應  載仰三乘並八部  隨宜益物顯慈威  至哉方便有多門  端自大權悲智起  此日修齋興普度  十方賢聖悉雲臨  為陳沐浴順彝儀  了達聖軀元離染  曠矣戒池無有際  湛然定水鎮常盈  澡除心垢得清涼  要使群生開妙悟   (聖賢浴罷。表白振鈴白言)。   沐如來金剛身。示同塵凡之法。着舍那珍御服。用嚴尊特之容。惟大聖之既臨。諒群從之畢至。是則星羅開士。霧擁聲聞。梵王執蓋以當空。帝釋散華而布地。飛旛前導。鳴樂後隨。冀俯就於道場。用肅成於齋事。   (大眾動鈸。威儀導引至道場。周回行道。表白振鈴獻寶座白言)。   惟聖賢之既至。慮幾席之未嚴。照中道妙觀心。達法性無住本。全體顯發。當念出生。師子座盈滿虛空。寶華台周徧國土。莫不高廣。悉有光明。仰冀慈悲。俯垂納處。   我佛如來有獻寶座真言。謹當宣誦。   唵旖暮伽 缽頭摩遜娜[(上/矢)*(入/米)] 馱羅馱囉抳 漫拏[(上/矢)*(入/米)]吽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道場廣博嚴淨。無量寶座周匝虛空。一切聖賢安住其上)。   (表白白言)。   趣舉一香。備明三觀。是以了真空則無性無相。寄妙假則為蓋為雲。不離緣起之心。全彰中道之理。以茲法供。達彼凡誠。洛誦靈文。益資勝用。   我佛如來有然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縛苾地耶 馱囉布爾底 莎縛訶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此香雲出生無量七寶宮殿。供具衣服。妙樂妙華。甘露肴膳。於諸聖賢之前一時奉供。無不周徧)。   (表白獻花白言)。   惟眾華之開發。表萬行之莊嚴。是故信解以植立其本根。精進以扶疏其枝葉。既潤之以定水。又拂之以慧風。蓋將培自己功德之林。於以顯本有圓實之果。   我佛如來有獻華真言。謹當宣誦。   唵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縛苾地耶 馱囉布爾底 薩縛訶   (誦咒三徧。表白於聖座周匝散華。大眾動鈸)。   (法師想所奉華出生七寶台殿。珍妙衣嬰。天樂妙香。甘露肴膳。種種供具。重重無盡。於各聖賢之前一時奉供。無不周徧。表白灑淨白言)。   一器之水至約。三諦之功宛存。是以論其性則本於真空。隨所用則見乎妙假。二邊莫立。中道不安。憑圓觀之融通。助真言之秘密。潔茲座席。淨諸根塵。是皆即事以明心。要在忘情而照理。   我佛如來有灑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伐什囉 賒咩耶 吽癹 悉哩摩呬薩訶   (誦咒三徧。動鈸。表白持水灑聖座)。   (法師想水至一一席座諸供養上。無不光潔。表白宣意旨白言)。   奉延三寶。畢集諸天。已安住於道場。復證明於齋法。必因疏旨。用達自情。恭對敷陳。伏惟采聽。   (讀意旨畢表白懇禱)。   仰投尊境。虔露卑忱。如是祈求。誠為懇切。載念修崇之際應多簡陋之愆。或主法者無德以堪。或行施者用心之隘。或道場之失度。或供事之闕儀。諒在大慈。少寬眾過。俯徇下愚之請。冀成嚝濟之緣。惟福報稍微者。尚恐莫聞。若罪情極重者。何繇可至。勅梵王而肆赦。囑帝釋以垂恩。分差捷疾之倫。各領通傳之任。盡令七趣。俱會一時。惡逆不宥之囚徒。當蒙自便。業累相關之罪輩。悉使偕來。矧惟徧知。常興普應。是以淨光照燭。無幽而弗明。神力提持。何苦而不拔。敢祈威重。少俟須臾。為受清齋。勉從至願。眾等無任懇禱激切屏營之至。   (眾動鈸)。   (法師大眾施主暫退點心。仍專令一誠恪人守護道場。勿令雜人干犯齋禁 ○少頃。法師領施主再入道場上香。眾動鈸)。   (表白執爐振鈴宣偈)。   歸命三尊無有上  天仙八部共垂慈  我今依教奉清齋  為誦密言先徧食   (表白徧食白言)。   諦觀茲食。不外吾心。繇知諸法常融。故得六塵互徧。是則出醍醐之上味。宣栴檀之清芬。雨七寶以穰穰。散四華而灼灼。聳光明之台殿。列殊勝之輦輿。仙樂鳴空。笙磬之音間作。天衣擁霧。珠瓔之飾下垂。以念念具足不虧。故彼彼莊嚴無盡。惟此道場之內。紛然事儀之多。是以淨水明燈。懸旛揭蓋。金鐃之聲震幽谷。梵唄之響薄層霄。悉入此宗。元非他物。至若了目前之法妙。觀世間之相常。鵲噪鴉鳴。總是深談般若。溪光山色。無非全露遮那。互古今不昧己靈。極依正皆成法供。莫不自存妙假。性本真空。雙照二邊。全彰中道。用一心之圓觀。扶三德之密言。庶憑助顯之功。用發等熏之意。   我今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法食。悉令周徧。   曩謨薩嚩怛他櫱跢 嚩路枳帝 唵 三跋羅三跋羅吽   (大眾誦咒。令足滿二十一徧。經雲。若欲供養三寶。應以香華飲食加持二十一徧。則成天肴膳上味。奉獻十方三寶。即為滿足檀波羅蜜。咒畢。動鈸)。   (表白以水散灑食上。周匝令徧)。   (法師當知食即法界。具一切法。故能想此淨食出生種種甘露上味。及各肴膳。如前徧食文中。六塵互徧。彌滿法界。又知依正莊嚴一切諸法妙觀觀之均為法供。一時普獻十方三寶天仙聖賢之前。無不周徧)。   (表白振鈴獻供白言)。   唯是一心。唯是一食。以唯食。則一切法趣食。以唯心。則一切色趣心。此心融時色亦融。於法等者食亦等。是則普入三際其性常住。大包十虛。其體恆周。性常住故。一念不生。體恆周故。當處不動。不動。則一切處有。不生。則一切念空。一切念空兮。真空不空。一切處有兮。妙有非有。圓照二諦兮。不取不舍。融會一如兮。絕言絕思。如是觀心。如是觀食。何心非食。何食非心。是為同一覺源。畢竟俱名法界。今則奉為某人宏開嘉會。上奉慈尊。敢輸檀越之誠。仰效純陀之供。大慈憫物。弘誓在懷。為度有生。示受此食。   一心奉供。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眾和香華獻。動鈸。下例此。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法性體周誰不具  修成報智是為真  自他受用事雖殊  應化實繇機感見  此土能仁弘教主  西方清泰聖王師  天宮慈氏俟當來  補處下生宣大化  三世十方無上士  人間天上獨稱尊  自茲以外徧塵沙  無量無邊俱奉供   伏以遮那妙體。無非十界十如。般若靈知。不出一人一念。起上下冥資之智。現自他受用之身。雖實報之是居。於寂光而不動。至若乘時利見。設化知宜。為九道之歸依。獨尊無侶。以一音而演說。得解隨機。良繇自住大乘。乃能究盡諸法。壽量極長。則逾於塵點。光明徧照。則過彼河沙。定慧力以自莊嚴。天人類無不宗奉。惟願湛然真應。熟此方震旦之緣。嚝矣大慈。受茲日檀那之供。示八自在。顯六神通。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同時作禮)。   (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佛說華嚴圓頓旨  聲聞聾啞末堪聞  脫珍着弊為施權  不動寂場游鹿苑  方等廣開諸法會  袖圓嘆大俾回心  盛談般若顯真空  成熟群生開佛慧  最後靈山宣妙法  指權即實更非他  涅盤唱滅捃殘機  演說真常朋佛性  經歷五時俱有序  分張八教本隨宜  了知曾不外三千  故我今辰勤奉供   伏以軌之成道。法為諸佛所師。煥乎有章。經通五人共說。列八教偏圓之目。開三乘小大之門。雖初後之多時。實卷舒於一化。如筏喻者。已到岸則應舍所乘。以指言之。既見月則必忘其示。然則出世度生之本。在乎開權顯實之功。是知說斯要於靈山。將欲演茲文於大地。遂令末代。獲究真詮。識箱轂輪軸。更無別車。會沼沚江河。皆同一水。惟願正因體徧。不遺此方震旦之緣。中道理彰。豈外檀那今日之供。言辭寂滅。性相混融。冀普悟於迷倫。俾咸開於本覺。(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菩薩僧。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妙德普賢諸法子  輔宣妙法振中天  觀音勢至德難量  世仰樂邦稱補處  賢首善財知識眾  金光明與淨名儔  圓初住至後心人  皆是法身諸大士  成道劫長常隱實  度生情切故揚權  十方菩薩大乘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立四弘之誓本。志在菩提。滿六度之行門。功繇般若。往古來今而常住。此方彼界以周旋。將悉動於群機。俾率循於實道。以行悲之大。遂常為五道游。繇出假之強。永不與二乘共。至若娑竭羅海中教化。兜率陀天上敷揚。威神示現於普門。勸發流通於妙法。皆所以用自性不思議智。應眾生所喜見身。既影響於當時。復津梁於末代。惟願等觀一子。念震旦之緣最深。寂對三輪。知檀那之供無着。密回慧照。俯運慈心。冀廣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緣覺僧。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出有佛時知學道  聞因緣法悟無常  如斯得度號中乘  以鹿為車方便說  滅後未來常示現  自然覺悟豈無因  部行應化接當機  究竟權方皆實義  獨拔利根麟戴角  更侵習氣炭成灰  十方緣覺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緣覺獨覺。何遽列於兩名。內觀外觀。只同歸於一道。具相不具相以論大小。說法不說法而別智愚。繇一念空。以及根塵空。自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歷去來今世。斷苦惑業因。永盡見思。故不行於正使。常耽寂定。姑取證於無生。加更侵習氣之功。故特出聲聞之右。三多積行。十地分階。稟教次第。則從佛乃知。覽物榮枯。則無師自悟。惟願助宣正化。熟此方震旦之緣。權示中乘。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慧照。俯運悲懷。冀廣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聲聞僧。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初度五人僧寶始  世尊高弟飲光倫  靈山一會實多徒  萬二千人無學侶  須跋陀羅居最後  五時聞法數難知  涅盤已過眾聲聞  三藏遺言俱結集  十六真人親受囑  未來為世福田師  十方常住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人分七方便。自加行至於停心。位列四沙門。繇無學訖於見道。是皆知苦斷集。帶果行因。為析法之權根。會人空之真理。至若證已辦地。入大乘門。其所學般若同。是故與菩薩共。內秘大心之行。外聞佛道之聲。既皆為賢聖之僧。故應受人天之供。惟願妙堪佛囑。熟此方震旦之緣。允副凡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慧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傳持教法。禪律諸宗。諸祖師僧。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二十三傳迦葉始  就中龍猛道尤尊  教弘止觀盛天台  禪號單傅從達磨  載仰東林修淨業  洪惟國一演華嚴  慈恩灌頂各開宗  至矣南山興律學  歷代譯經求法者  四依應世十科分  十方諸祖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諸法界等。固知佛不度生。列祖意同。是謂人能弘道。暨色心之論弗合。致性相之徒暫分。豈欲自異其宗。蓋亦各權所據。惟台崖之三觀。抗折百家。繄少室之單傳。流通五派。自余諸部。咸振一時。極其理。則未善圓談。約其教。則但當別義。然江河皆會於海。而日星俱麗於天。以對機之有殊。故設化之無在。惟願尊居師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此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論五神通仙。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過去恆沙諸佛世  因中同行五神通  釋迦千聖轉輪王  共入雪山俱得道  歌利割身能忍辱  瞿曇團血復成人  華嚴毗目善財參  領攝萬徒為上首  造論五明弘正法  持身苦行誘當機  十方無量大權仙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外表大仙之相。顯示五通。中懷開士之心。常行四攝。敷草葉而作座。編樹皮以為衣。化固及於多徒壽或延於一劫。威容異眾。去留在所以光明。方便濟生。咒願隨言而成就。至若釋迦學地之千聖。毗目知識之萬人。占儲貳而預卜休祥。忍割截而不興瞋恨。高風可仰。苦行難踰。極今古以無遷。畢自他而俱利。惟願助宣佛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穢跡金剛。護法諸天。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十大明王同穢跡  華嚴海會眾天王  梵王帝釋四門天  功德辨才摩理制  密跡散脂韋馱等  樹神善女及堅牢  藥叉鬼母大天神  至此俱稱為護教  八部天龍聞法者  二十八類顯威雄  十方無量大權天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具大威德。故建號於明王。闡妙神通。遂稱名於穢跡。惟力士英雄之狀。皆如來變化之方。欲顯正以摧邪。故揚權而隱實。可愛樂獨尊於色界。得自在推長於欲天。大梵之王娑婆。亶作初禪之主。帝釋之君忉利。實司下土之權。凡華嚴海會之神。及方等道場之眾。莫不輸誠立誓。護法安人。豈惟翼贊於當時。亦復扶持於末運。惟願大揚佛化。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護舍利壇塔伽藍。齋戒護國鎮宅諸大神王。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佛舍利光常照世  伽藍壇塔徧莊嚴  三歸五戒有堅持  諸大天神俱宿衛  鎮國安家能錫佑  護人育物為延祥  六齋觀察四天王  太子巡行並使者  南盡閻浮咸助化  東漸震旦亦蒙休  十方無量眾神王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內熏宿誓。特冥本證之身。外化善權。故假神王之號。是以持佛舍利。護僧伽藍。效吉祥以鎮國家。放光明而守壇塔。衛五戒則來於天上。察六齋則降於世間。具大勢以伏諸魔。垂深慈而育群品。靈而能應。猶空谷之答人聲。湛兮若存。類澄波之現月影。惟茲末代。嗟彼鈍根。學不真淳。心多懈怠。有能顯示威雄之相。親宣告誡之辭。庶愚情自策以知慚。俾善類相箴而寡過。惟願大方無外。熟此方震旦之緣。一物不遺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發揚水陸。流通至教。制儀立法十大士眾。並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聖者阿難為起教  勸行水陸夢中僧  志公大士贊神機  梁祖武皇開勝會  僧佑當年親秉法  英公後世復中興  總持感驗有金山  載仰長蘆能敘述  內翰蘇公親制贊  節推楊氏為修文  惟茲十士最功高  故我今辰勤奉供   伏以體俱用寂。理同則生佛一如。智與情分。事異故聖凡十界。欲至普熏之益。爰興等供之誠。植悲敬之兩田。具財法之二施。自開端於慶喜。至制儀於武皇。感異人之見求。斯文未蠧。幸諸賢之繼作。此道彌彰。不惟德重於傳弘。亦復功高於着述。時平而法甚盛。俗變則化幾亡。自非命世亞聖之材。何識設教度人之意。惟願益堅宿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宣咒獻供)。   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誐誐曩 三婆嚩 嚩日囉 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各聖賢受此供養。悉喜而起護念)。   (表白白言)。   願因秘密不思議熏。悉使微肴轉成妙供。奉諸聖賢。無不徧周。施主歸依。虔誠作禮。   (表白振鈴獻六種供養。初獻香。述偈。並宣咒)。   維此妙香真法供  久修戒定慧為熏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杜婆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窣癹囉拏 三末曳(平)[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香雲徧名聖賢之前)。   (表白次獻華。述偈。宣咒)。   維此妙華真法供  久修萬行為莊嚴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華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補瑟波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華雲徧各聖賢之前)。   (表白三獻燈。述偈。宣咒)。   維此明燈真法供  是為智炬勝光明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燈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你婆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燈雲至各聖賢之前)。   (表白四獻飲食。五獻衣服。述偈。宣咒)。   維此現前真法供  忍衣智食妙難思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食獻衣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阿弩怛囉婆 日嚕跛摩 三摩地 婆缽那跛那 部折那 薩網(亡可切)那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種種飲食茶果衣服如雲徧至一切聖賢之前)。   (表白六獻寶。述偈。宣咒)。   妙寶現前真法供  金剛能斷智難思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寶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摩訶跛折嚕 嗢(烏沒切)婆摩怛那 波羅密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七寶徧至一切聖賢之前)。   (表白獻法供養白言)。   興曠濟懷。發大悲智。須行法施。以滿心期。所謂取如來深妙之經。為眾生分別其義。不輕初學。但以大乘。豈令信受於一時。要必思修於此日。成就六度。隨順四依。有能用心誘進其人。是為以法供養其佛。   我佛如來有法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悟呬耶 摩訶缽哩缽底 波羅密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三末曳 [合*牛]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當想前所奉種種供事。妙觀觀之。皆三諦理。是則一一無非真法供養。此理雖易通。人或未達。故今更修法供養者。使義理俱彰。則三諦一體。生佛咸同。法施迷流。可開佛智。作此想時。三寶聖賢咸皆喜之。冥密護念)。   (表白舉經。或咒。大眾誦畢。不必繁詞 回向但唱偈雲)。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法師對三寶普說水陸緣起。及今日施主舉行齋法。雖別有所為之事。其實普度眾生。故今拳拳懇禱。乞於今晚成大利益)。   洪惟釋迦牟尼大聖人。不動法身。垂應茲土。其於一代施化之跡。皆有可觀。是故初為高山王機。演說大教。而其小根聾啞。未堪所聞。於是不得已而調之以三教之漸。歷之以四時之久。逮乎機既淳熟。時亦將至。靈山一會。極暢本懷。大事因緣。得以開顯。指九界之權。即一實之道。點眾生之情。即諸佛之智。始知四十餘年不務速說者。於此更無餘蘊。至於中間備明眾善。能為緣種。將可以成就萬行莊嚴法身本有之德者。則無不贊之。然於眾善之中。求其事簡而功最深者。唯施食一法門爾。是故昔在阿難尊者。嘗於靜夜。見焰口鬼前至白言。卻後三日。當生鬼趣。爾時阿難甚大驚怖。白佛求救。而世尊乃教之以具斛施食之道。且復受以陀羅尼法。俾詛少為多。以成法供。上奉三寶。次及婆羅門。下則施諸餓鬼之眾。咸令舍彼鬼身。生於天上。而阿難尊者遂得以免三日之必死。延百年之具壽。其為自他得益之多有如此者。此即施食起教最初根本也。至我此土梁武皇帝。萬機餘暇。游心佛理。嘗於夜間夢一高僧來謂帝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宜建水陸大齋以普濟之。帝於明旦問諸群臣沙門。莫知其義。唯志公大士勸帝廣尋經教。必有因緣。帝即遣迎大藏於法雲殿。積日披覽。創造儀文。三年乃成。遂於廣內嚴建道場。手捧儀文。悉停燈燭。告白三寶而自誓曰。若此儀文理協聖凡。願拜起燈燭。不爇自明。若此體式未詳。無所利益。其暗如初。言訖一禮。燈燭盡明。再禮。宮殿震動。三體。空中雨華。乃於江上金山名勝之地。以二月望日。始命僧佑律師親宣其文。當時利益群品。應驗非一。齋法之行。於茲為盛。此是水陸起教之始。竊詳其事。即阿難施食之遺意也。陳隋之間。此法暫隱。至唐高宗咸亨年中。時則有西京法海寺英禪師者。因夢中往泰山府君所。為演法事。後過旬日。獨坐方丈。見一異人衣冠甚偉。前來告曰。弟子向於府君所竊睹尊容。且知慈德及物甚多。弟子聞世有水陸大齋。可以利沾幽品。其文是梁武所集。今大覺寺吳僧義濟得之。久置巾箱。殆欲蠧損。願師往求之。以來月十五日如法修設。英公許之。尋詣大覺。果得其文。遂克日依法修齋。既畢。後見向異人與徒屬十數人來致謝曰。弟子即秦莊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翦。張儀。陳軫。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陰府。昔梁武帝於金山設此齋時。前代紂王之臣皆免苦得脫。弟子是時亦暫息苦。但以獄情未決。故未得脫。今蒙吾師設齋懺罪。弟子與此輩。並列國君臣。皆承善力。將生人間。慮世異國殊。故此來謝。言訖而隱。自是英公常設此齋。而天下遵行之者逮今尤盛。凡世之人。有欲息災除病者。欲求願乞福者。欲資糧來報者。欲升度先亡者。未嘗不以是為先務焉。矧經有云。施諸鬼食。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信乎施鬼趣之食既同供佛。亦應同彼三乘及餘五趣。然則即此一食。普沾法界。平等廣大。事盡理到。如南嶽禪師所謂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即此義也。我輩追惟佛祖垂教天下。而於施食一門致意勤切者。以一切眾生因得食故。有二種益。謂能近資色身以行六度。遠資法身以顯四德。原始要終。其實一道。我等生當末運。竊服真風。深知此道普博深遠。供養中最。於是與我同志恭依舊制。增益新儀。謂於古人所立名位不足者補之(上堂增諸宗祖師護國神王起教大士三位。下堂僧地府諸王及中陰二位。使上下堂各列十位。方為整足。竊詳梁武首創此儀。在天台之前。是時宗教未明。故於名位未能盡善。今因而潤色之。非為有所破立。識者詳之)重出者刪之(僧寶已開作三乘請之。不必更虛立僧伽一位。或者以謂古人所立。不可輙去者。此徒能遵古。而不思其不然也。或以為三寶是總稱。三乘是別稱者。夫言總別。必前後異時可也。今於一處同時奉供。豈可得論總別耶)。義未安者刊定之(改辟支佛為緣覺。使無知者免佛稱之疑。而於三乘之名亦可易曉)。意未已者附益之(如隨筵城隍當境宅神等。雖於福德神位中已通請之。今更別設。以見施家專奉意)。齋法之備。振古絕今。當莫有過於此者。罄法界。等聖凡。即水陸空行一切有生悉舉而普度之。如為一人。眾多亦然。既飽以食。又施以法。法施食施無有二相。淨名所謂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蓋此大乘法食。體是法界。法界之理。只一三諦。然則於食於法均是三諦。而此理未嘗不平等也。是故我輩以能深推此理。觀食當體本不可得。即真諦也。香味宛然。即俗諦也。非宛然。非叵得。既雙亡之。復雙照之。即中諦也。得圓解者。三諦一心。絕待對。無前後。如此照理。是為不可思議第一義諦。如此行施。是為無上第一法施也。我等今者為欲依第一義諦行無上法施。廣度群品。各遂正性。繇是敬遵成法。開建大會。延四聖於午前。召六凡於初夜。盡十法界。致平等供。悲敬兩田無不具足。求其所為之事。雖有別意存焉。莫不以此為緣。而大興普度於此日者也。動天地。感鬼神。警昏迷。燭幽暗。不離當念。能發道心。不離此心。能開佛慧。然則所以能建如是廣大之功者。其在我大檀越此日之善用心也。今則粵有奉佛某人。敬發大心。修營齋法。聖凡等供。無或有遺。然恐儀禮未必周。精意未必至。以故未能感通聖心。利益群品。而況於六道在迷眾生。障重過多。當召請時。未必一念即能來至。誠如是。則法事雖舉。將成虛設。普度之功。其實何在。是以我輩已於先時敬憑使者修書通請上堂四聖。及以諸天。已荷光臨。亨茲微供。仍別委使者。通書致請下堂六道一切群靈。及隨筵真宰。受薦先亡。冀在今宵。來趨法會。然恐地府幽囚。未能自便。於是備錄施家拳拳之意。專發奏章。上達梵王。乞行大赦。仍備奏帝釋。號召四大天王。分遣天將。同所委使者。徧報六道會內一切群生。仍已移文地府泰山城隍當境諸廟。請各伺候天庭赦文指揮。盡地府所屬十方阿鼻諸大地獄。正住八熱。邊地八寒。諸大地獄。惡業重罪。歷劫未脫一切極苦囚徒。及泰山城隍當境諸廟。一應山間水邊諸獨孤獄。輕罪拘系。久未釋放者。殺害咒詛。怨讎論對。未得伸理者。一切受苦囚徒。及當境管內。新死故亡。山林海島。一切橫死傷亡無祀孤魂。並人間地府餓鬼類中宿業為障歷劫拘囚者。並照指揮。悉與放行。來赴道場。受供聞法。永脫幽途。轉生淨土。今則三寶在座。梵釋同臨。願於此時。特垂悲憫。所冀再與嚴戒天王諸將。令使先時所召六道群生。若幽若顯。克在今宵。無一不至。如是言之。則知今辰所修齋法。福利所及。無有邊際。固雖三寶聖賢無緣大慈普救普護所能至此。實在乎施主勤勤懇禱之心以為之發起也。故此虔祈。伏惟冥監。   (法師作禮而退)。   (表白為施主推廣普度之意。發報恩願。先為白言)。   孤蟾高照。江河沼沚。現影無偏。一雨均沾。草木根莖。受潤不別。是知此日所營梵福。豈唯私門獨被洪休。要須專主於博施。始可得稱於普度。敬推齋意。虔發願言。用舉殊勛。仰酬至化。是以九重恭祝。百辟俱資。懷父母之生成。感師友之訓誨。蒙受故業。銜荷舊恩。念衣食之自來。暨屋廬之託處。當思報本。豈不知心。至若贊兩儀育物之權。明三教誘人之道。皆陳弘誓。冀表真誠。敢對慈悲。特伸披露。   修齋功德 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 伏願永膺天曆。誕布皇猷。允執厥中。日新盛德。克勤克儉。無怠無荒。四海歡心。咸歸聖化。   修齋功德。恭伸仰祝東宮太子。德茂元良。幼海澄清。前星朗耀。重離有慶。萬國維貞。列國諸王。世為藩輔。   修齋功德。恭伸仰祝中宮聖后。天壽永延。懿德宣明。母儀天下。上合元妃。才人采女。賢淑貞良。同膺天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儒宗賢哲。學古力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此道大明。化行天下。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公卿百僚。增祿延壽。事君以忠。為政以德。立身揚名。傳家有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外台守令。福祿昌熾。布宣德化。獄簡刑清。風俗還醇。人物富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將帥部曲。忠義威勇。御眾有律。安邊有謀。不事於戈。四夷賓服。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若官若史。共務公平。賄賂不行。請託不顧。獄訟明察。無令枉濫。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若官若吏。為政仁厚。租賦所入。悉本經常。保養小民。無令橫斂。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勢力官豪。不矜富貴。凡居鄉黨。忠信仁恕。存恤小民。無令侵奪。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出家四眾。福慧雙修。萬行圓成。三觀妙悟。住持三寶。無令斷絕。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弘教伽藍。大明祖道。法華大義。止觀正宗。有說有行。貴逃數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修禪叢席。大明祖道。單傳心印。見性成佛。宗說兼通。貴祛暗證。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奉律伽藍。大明祖道。遮性兩戒。持犯二門。有說有行。貴逃毀足。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仙宗道流。助發正念。但慕長生。非是究竟。當遂精勤。求無上覺。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魔民男女。開發正見。但勤茹菜。未是真修。當遂回心。進求大道。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官僚士庶。勤行護法。伽藍經像。隨力修營。廣度出家。不斷佛種。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道族男女。勤修淨業。稱名誦經。觀佛依正。定散二善。皆得往生。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道族男女。常相勸發。舉行大齋。普度一切。盡未來際。無令間歇。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歷劫宗親。增福開慧。隨所居處。常聞大乘。進學菩提。入佛知見。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高曾以來。祖宗上世。生產術業。成立我身。憑此追嚴。增長福德。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生身父母。增福開慧。見在世者。富壽康寧。或以遷神。即歸安養。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兄友弟恭。妻和子孝。奉承家訓。行義有聞。憑此良緣。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師席友朋。教誨我者。世及出世。嘉言至行。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此生恩舊。提挈我者。官祿財物。俾至富貴。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外親眷屬。情好密者。患難相救。饋遺往來。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梵釋四王。諸天聖眾。護持佛法。光顯伽藍。保護出家。永無外侮。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天神地祇。游空真宰。三災殄息。風雨調和。谷果豐成。草木蕃廡。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護國天王。系祀神靈。保持土境。常降吉祥。主聖臣賢。四民樂業。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鎮宅神王。住居香火。保持門戶。訶禁不祥。火盜災殃。永無干犯。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盡法界內六道四生。一切男女。皆我父母。憑此莊嚴。增福開慧。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盡法界內地水火風。一切依報。皆我故身。憑此莊嚴。轉成妙境。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仆隸婢使。奉承我者。願承勝福。俾脫賤流。實冀他生。免相責報。   上來施主。虔對三尊。恪意開陳。三十二願。報恩心滿。普度功圓。法界群生。齊成佛道。   (法師施主同作禮。上香。表白述偈贊三寶。宣疏。 此偈十二句。出涅盤經)。   獨一無侶。無師自悟。人中象王。大法之師。所可說法。最上最妙。諸佛所游。常不變易。受正真法。隨順修行。一切眾生。良佑福田。讚嘆三寶。恭請證明。茲日開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法事周圓。所有疏文。謹當宣讀(宣疏畢。再為施主祈福保安)。   上來文疏。披讀告圓。仰冀慈悲。特垂監念。弟子某人伏願所修齋事。本自誠心。上奉三尊。下度六道。惟冀舉家眷序。終日歡和。飲食起居。吉祥安樂。增輝祖業。垂裕孫謀。既壽而康。曰富且貴。火災絕警。寇黨迷蹤。隨心有求。無事不遂。眾等無任歸依懇禱之至。   (此祈叩語隨人換易為之。未必專用此也法師施主俱作禮。眾動鈸。少時俱退)。   (齋退。設香燈凡席。大眾就一處誦經。准獻狀回向上堂三位。並下堂十位。及隨筵諸位。正誦經時。須各安坐靜心。肅淨口業。不接俗語。觀心誦經。祖有明誥)。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三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行下堂召請法事

  (本日早告赦。晚召請。告赦須用五更。勿見明相)。   (門首設香華幢旛燭籠淨道之屬。眾動鐃鈸)。   (法師施主上香)。   (表白唱言)。   至心歸命禮。十方法界諸佛法僧。(眾和)。   常住三寶。   (法師施主同時作禮表白振鈴然香白言)。   謂之香。則萬法之都名。舉其體。則三德之全分。若燒一塵。具足眾氣。不離當處。周徧十方。自非有能熏之功。何繇見所顯之理。今則欲憑勝用。為達真誠。布香雲無盡之光。集法界在凡之眾。一聞號召。毋或遲回。宜各飭其有徒。咸如約而來會。   我佛如來有然香達信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栗多末你 阿缽囉句咤 蘇破囉尼 毗迦知 虎[合*牛]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香雲海。承佛威力。徧至法界六道群生之前。悉令覺知。咸發喜心。願趨法會)。   (表白振鈴灑淨白言)。   諦觀此水。必有其源。從自心阿耨達池。流通不已。入本性薩婆若海。深廣無涯。至於注寶器以盈盈。誦真言而馺馺。清斯幾席。潔彼根塵。自非三智常會所宗。何繇一時能具此用。   我佛如來有灑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賒咩耶 [合*牛]癹 悉哩摩呬 娑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表白持水散灑四方上下。及淨道上。並散華於淨道)。   (法師想水至處。嚴淨廣博。即成結界。及想淨道如光明雲。樓閣千萬。重累其上)。   (表白振鈴述召請偈)。   歸命三尊無有上  四依賢聖大乘師  創興水陸大齋儀  起教流通諸大士  今我投誠崇勝法  廣開普度大壇場  洪恩曠蕩不思議  六道四生咸受賜   (表白宣召請文)。   伏以聖凡靡間。謂三諦之理本如。情智乍分。故十界之事或異。水殊冰而共濕。胡非漢而俱人。要知不失所宗。則能常得其體。至若根塵對起。物我交傾。所造之習弗同。受報之果隨別。以稟質或妍或丑。故嬰苦有重有輕。棲棲乎水陸空行。續續乎死生中陰。如斯不了。畢竟何歸。性 釋尊乘可度之機。誕彰明教。至梁武營無遮之供。庸闡真修。豈唯寓悲敬於兩田。抑亦聚怨親於一席。仁風振盪。惠澤周流。冀成普濟之深緣。用發等熏之上利。今則特開嘉會。寅奉慈容。既畢集於三乘。復廣延於八部。端臨午日。虔事清齋。幸垂恩於九域之區。俾蒙益於群生之類。載營淨食。克就良宵。導之以中觀之功。出生無盡。加之以真言之法。微妙難思。事理相融。一多互攝。以此不住相施。顯茲無所作心。召天人修羅之倫。及鬼畜泥犁之黨。具以色香美味。飫茲飢餒虛腸。去熱惱而獲清涼。離怖畏而得安樂。惟願佛光照燭。法力提攜。才聞召請之言。即攝威儀而至(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四空四禪。六欲諸天。日月星天。天曹聖眾。並諸眷屬。   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等。四空天眾。  色界。色究竟天。善現天等。四禪十八梵天眾。  欲界。他化自在天。樂變化天等。六欲天眾。  日天子。月天子。北極紫微大帝。南極太微大帝。  北斗七元星君。南斗六司星君。九曜星君。  三台華蓋。二十八宿。十二宮辰太歲星君。  國主元命。生靈所屬。施家各人本命星君。  天曹府君。主陰陽賞罰。註記生死諸大天官。  天府北極四聖真君。漢天師正一靈應真君。  天地水府三官。天府功德司判官。行空捷疾使者。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大眾和香華請。動鐃鈸。下去並例此)。   (法師想天道聖賢無央數眾從空而來。住淨道上樓閣之中)。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五嶽四瀆。地載游空福德諸神。系祀靈廟。並諸眷屬。   東嶽天齊仁聖帝。五嶽聖帝。五嶽佐命真君。  水府扶桑大帝。四大海王。四瀆源公。水府諸神。  五方龍王。四海九江五湖七澤諸龍王眾。  五方土君。十二分野神君。太歲已下諸土神君眾。  雷霆風雨。火部熒惑。行瘟行病。監生行藥諸神眾。  百穀華果。藥草園林。旱蝗災荒所主諸神眾。  守護名山道場。城邑舍宅。舟車橋道所主諸神眾。  諸郡城隍列廟。縣邑山川系祀神祠諸侯王眾。  施家所屬當境神祠。住居六神。家庭香火諸神眾。  中界功德司判官。監齋使者。地行捷疾使者。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法師想福德諸神無央數眾從空而來。住淨道上樓閣之中)。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於法界。帝王后妃。文武官僚。儒宗賢哲。仙道隱逸。並諸眷屬。   四聖輪王。三皇上聖。五帝三王歷代聖君。  十方諸國歷代帝王。正後元妃。帝子王孫。  至聖文宣王。十哲士子思孟子歷代儒宗。  皋夔稷契。伊傅周召。致君澤民歷代賢臣。  王公宰輔。諸侯九卿。百僚文武。歷代名臣。  起教婆羅門仙。十洲三島。洞天福地諸神仙眾。  老子尹令。列子莊子。立言垂教歷代仙聖。  巢父許子。伯夷叔齊。不事王候。歷代隱士。  未得道果僧尼。未登仙品諸道流女冠眾。  文武官僚。夫人命婦。節婦烈女。歷代女流。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帝王官僚。儒宗仙道。及出家四眾無央數眾。從空而來。住淨道上樓閣之中。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農民工商。醫卜雜流。貴賤男女十類人倫。並諸眷屬。   成劫以來。光音諸天。下為人種。諸男女眾。  四大洲。八中洲。五百小洲。歷代貴賤男女。  東彝西戎。南蠻北狄。諸國歷代貴賤男女。  農工技術。醫藥卜筮。行商坐賈諸男女眾。  師巫左道。游手末作。奉公吏卒諸男女眾。  倡優鬻色。奴婢乞丐。鰥寡孤獨諸男女眾。  忠孝仁義。智信禮節。務善人倫諸男女眾。  不忠不孝。奸貪暴逆。行惡人倫諸男女眾。  頑愚庸很。微柔勞文。明達十類諸人倫眾。  施家上世祖宗親眷。歷劫怨讎。至此得解脫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諸男女無央數眾。及施家祖宗親眷。歷代怨讎。從四方來。住淨道上樓閣之中)。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四類受生。五趣所攝。山間海底阿修羅眾。並諸眷屬。   執持世界。與天爭權。化生天趣諸阿修羅。  天中降德。居鄰日月。胎生人趣諸阿修羅。  鬼道護法。乘通入空。卵生鬼趣諸阿修羅。  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濕生旁生趣諸阿修羅。  須彌山北。入海二萬一千由旬。羅睺阿修羅眾。  須彌山北。入海四萬二千由旬。勇健阿修羅眾。  須彌山北。入海八萬四千由旬。華鬘阿修羅眾。  須彌山北。入海十六萬八千由旬。毗摩質多阿修羅眾。  眾相山中。依地而住。最劣一種阿修羅眾。  妙高山中。常所住處。空穴寶城阿修羅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諸阿修羅無央數眾從四方來。住淨道上樓閣之中)。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焰口鬼王。三品九類諸餓鬼眾。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起教焰口鬼王。所領百千那由他恆河沙諸鬼眾。  飛行夜叉。地行羅剎。及夜叉羅剎女諸鬼眾。  食香食水。食吐食血。三十六種諸餓鬼眾。  閻浮地下五百由旬。閻羅所領諸餓鬼眾。  鐵圍山間。不睹日月。酬償宿罪諸餓鬼眾。  多財。上品勢力。中品得失。下品得棄。者餓鬼眾。  少財。上品大癭。中品臭毛。下品針毛。諸餓鬼眾。  無財。上品臭口。中品針咽。下品炬口。諸餓鬼眾。  空中海邊。山谷冢墓。草木糞穢諸餓鬼眾。  三十六傷。橫死夭亡。孤魂滯魄諸餓鬼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諸餓鬼無央數眾。或從四方而來。或從地下而至。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閻摩羅王。十王王妹。十八小王。諸司主吏。並諸眷屬。   地府閻摩羅王。秦廣大王。初江大王。  地府宋帝大王。五官大王。變成大王。  泰山大王。平等大王。都市大王。轉輪大王。  王妹神女。善惡二簿童子。諸女吏眾。  當時同誓。助治地獄。十八臣佐諸小王眾。  地府洪伽噤王。三十七位諸鬼王眾。  鐵圍山間惡毒鬼王。三十四位諸鬼王眾。  主執文籍業鏡火珠。勘問對驗諸司判官。  地府五道大神。無常大鬼。追亡魂使者。  地府功德司判官。捷疾使者。牛頭阿旁百萬獄卒。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地府諸王官吏無央數眾。從地下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八熱八寒諸大地獄。諸獨孤獄。一切受苦囚徒。並諸眷屬。   正住贍部洲下。等活無間八熱地獄受苦囚徒。  八熱四門。十六游增。一百二十八獄受苦囚徒。  邊住鏡圍山底。頞浮陀等八寒地獄受苦囚徒。  十方阿鼻地獄。十八地獄。三十六獄。一百八獄受苦囚徒。  鐵床銅柱。劍樹刀山。灰河熱沙。諸大地獄受苦囚徒。  火箭飛刀。拔舌鋸牙啖眼銼首。諸大地獄受苦囚徒。  空中水間。山谷嚝野。諸獨孤獄受苦囚徒。  泰山城隍。當境祠廟。者陰獄中受苦囚徒。  七趣之中。方離中陰。將入地獄。諸幽冥眾。  諸地獄中。已經釋放。未得受生。諸幽冥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諸地獄囚徒無央數眾。先承降赦。已得自便今聞召命。即皆來至。卻住一面。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正住鐵圍山間。邊住徧五趣中。鱗甲羽毛十類旁生。並諸眷屬。   金翅鳥王。師子象王。摩竭大魚。諸福德旁生眾。  神龍寶龜。鳳凰麒鱗。珍禽奇獸。諸祥瑞旁生眾。  鸚鵡白鶴。燕雀烏鳶。雞雁鵝鴨。諸飛禽眾。  牛馬羊鹿。虎狼豬犬。猴兔貓鼠。諸走獸眾。  蛟蜃鼉鱉。蟲魚蝦蠏。螺貝蚌蛤。諸水族眾。  蚊蚋蚤虱。蠅虻蛆蟻。蜉蝣蛣蜣。諸微類眾。  蚖蛇蝮蠍。蜂[蠢-春+萬]鴆毒。蜈蚣壁鏡。諸毒類眾。  鱗甲羽毛。有足無足。四足多足。諸旁生眾。  梟咎狐毒。蛔食服應。休循十類。諸旁生眾。  正住鐵圍山間。大海洲渚。邊住徧五趣中旁生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諸旁生無央數眾從四方來。皆復人形。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趣往來。七七日內。七返受生中陰趣眾。並諸眷屬。   諸天類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仙類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人類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福德神。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阿修羅。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餓鬼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旁生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諸地獄中。報盡還來。受中陰身一切眾生。  泥犂城中。罪福二相。巧風所吹。中陰眾生。  四洲諸趣。往來受生。一十七種中陰眾生。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七趣中陰一切眾生無央數眾。形如七歲小兒。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上來召請  下堂聖凡  十位神靈  無央數眾  或幽或顯  各不相知  非仗密言  安能畢集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俱胝 阿揭咤 尾揭咤 薩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上來召請十位神靈。無央數眾。自餓鬼。地獄。旁生。中陰。四趣眾生雖各來集。卻住一面。未敢擅登淨道。今聞真言召請。承法力故。盡復人形。上升淨道。住樓閣中。表白唱言)。   願因秘密 來集道場 施主虔誠 至心作禮。   (施主作禮 城隍當境諸神。雖於前福德神中通請。而施家尚欲備見所屬城邑及住居諸神奉供名號。故今隨筵設位以專請之)。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杭州府城隍列廟。九縣鄉坊系祀靈祠諸侯王眾。並諸眷屬。   當府城隍。錢塘縣並八縣城隍諸廟神眾。  杭州府主城隍之神(以下隨所住居更換。不必依此)。  兩院皋陶士師。城邑靈壇社令。旗纛廟旗纛將軍諸神眾。  故吳越國主錢武肅王之神。嗣王位諸神眾。  諸寺觀諸官衙十城門土地諸神。諸巷五通祠堂神眾。  鎮海樓伍公之神。施公之神。吳山十廟神眾。  鹽橋三位蔣侯相公。三聖巷劉李二王各廟神眾。  西湖岳武穆王於忠肅公。四賢祠。天澤廟。一切神眾。  助聖廟褚公之神。同仁祠孫胡許三公。覺苑寺三忠祠。合城一切神眾。  錢塘江主潮神。晉龍鋪廟。葛相公廟。江干一切神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若別州府。隨宜改換)。   (法師想城隍諸廟神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本寺所屬當境神祠。伽藍住居六神。山門奉事香火諸神神。並諸眷屬。   本境梵村土地三夫人合廟神眾。  近境清芳亭廟。朱橋廟。陳百二十五相公廟一切神眾。當境五道大神。半天牧野神官。諸部五通神眾。  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本寺華光之神。周宣靈王之神。關王之神。  本寺主山神(以主隨換。不必依此)。  住居中溜土地明王。門丞戶尉。東廚司命。監齋使者神眾。  住居方隅太歲。二十四道諸土神眾。中庭力士。屋上廣漢。主泉神。主單神。主園林神。主後廁神。一切神眾。  本寺普同搭。大墳小墓。守護塋域諸神眾。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若別寺院。及在家。隨宜改換)。   (法師想當境諸廟神眾。及住居神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上來召請  城隍列廟  當境神祠  住居香火  或幽或顯  各不相知  非仗密言  安能畢集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俱胝 阿揭咤 尾揭咤 薩訶   (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所召城隍當境諸神。住居諸神。普皆云集。住淨道上寶樓閣中。表白唱言)。   願因秘密  來集道場  施主虔誠  至心作禮   (施主作禮)。   (表白召請施家上世受薦亡位唱言)。 一心奉請。施家上世祖宗亡靈。師友親眷諸位神儀。並諸眷屬。   始祖  高祖  曾祖  祖考  先考  伯考  叔考  先兄  亡弟  師友(受教師席。同學朋友。及恩主義父之類)  外親(諸姑姊妹。母舅妻家之類)  諸母(所生母。乳母。義母之類)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施家上世祖親從四方來。卻住一面。若出家人。當依彼請本寺先靈)。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本山上世祖宗亡靈。師友親眷諸位神儀並諸眷屬。   開山和尚  大師(出家人用。在家不必依此)  重建山門以來。先亡後化一切僧行等眾  開山自古至今。先亡後化一切僧行等眾  本山大眾。各各生身父母六親等眾  本師某處某和尚  本師  府  和尚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受薦某人神儀。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法師想所請亡魂。隨所生處。即得覺知。從空而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上來召請  諸位亡靈  非仗密言  安能畢集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俱胝 阿揭咤 尾揭咤 薩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諸位先亡悉皆畢集。上升淨道。住寶閣中)。   (表白唱言)。   願因秘密  來集道場  施主虔誠  至心作禮   (施主作禮。前鬼趣中已總召橫死孤魂。今更分類請之者。使知孤魂之情狀也)。   (表白唱言)。   為善最樂。當自重於微軀。得年甚高。庶必全於定命。其有任心暴虐。資性頑愚。以繇險道之數行。遂使禍機之竊發。色身雖壞。世壽未終。地府莫收。天曹弗錄。斯為不得其死。畢竟將何所歸。舉其徒則實蕃。歷以歲而且久。遊魂無托。常雜處於人寰。同氣相求。必攝屬於鬼趣。欲回正念。宜悔前因。用今宵普濟之功。作爾輩轉生之計。凡居橫夭。極有多端。將悉意於提持。請細論其情狀(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君臣。后妃封君。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眾和香華請。動鈸。下去例此)。   (表白白言)。   九重昏德。四海離心。遂使群雄。競謀不軌。既莫延於大曆。遽見奪於他人。國破兮家亡。身殂兮祀絕。若夫位尊上相。千官儼鵷鷺之行。權重元戎。萬騎肅貔貅之陣。百城宣化。一邑字民。豈唯委質於本朝。亦欲揚名於後世。然以為臣不易。處己無良。事上罔忠。遂陳屍於兩觀。行師失律。竟梟首於三軍。要功絕漠以無歸。將命穹廬而不返。為逐客而投身瘴地。從王事而遇寇畏途。被刺於奸凶之人。遭讒於佞幸之口。飲鴆令其立斃。賜劍使之自裁。至若正後元妃。才人采女。色衰兮愛弛。福過兮災生。至廢死於掖庭。或幽囚於永巷。封君命婦。庶妾諸姬。爭妍取憐。恃恩妒寵。穢起閨帷之內。變生衽席之間。忽驚挑李之容。竟委蒿萊之地。如斯情狀。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或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召請。十方法界。士農工商。一切人倫。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皓首書生。窮經不遇。黃冠羽客。尚道無成。治方脈以名家。習蓍龜而為業。當廛列肆。力田務農。眾技精粗。百工小大。吏卒奉公之輩。倡優鬻色之徒。莫不酣酒腐腸。貪財喪命。語言相觸而見毆。博弈交爭而致傷。行藥加害於人。持刀自刎其首。受饑寒而感疾不起。染瘟疫而得證難明。霍亂兮迷神。癲癇兮失志。怨家會遇而急取。獄鬼蒼黃而誤收。自經於溝瀆之中。被壓乎岩牆之下。旅宿郵亭兮。魘驚氣絕。舟行海道兮。賊劫斗亡。起居卒遇於蛇侵。飲食忽遭於蠱毒。天雷之擊。所以昭其惡。野火之焚。豈曰無其因。修德者尚爾逢殃。作過者宜其見罰。雖吾生之自取。亦宿對之相尋。容易此身。輕陵一死。如斯情狀。深可悲憐。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軍民。戰陣殺傷。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將者死官。兵為兇器。有國者常備而不用。在下者盜弄則加誅。所以文武相維。是曰威德兼濟。至於貪求土地。好立事功。如白起之坑降。四十萬同擠坎阱。若李陵之轉戰。五千餘盡沒風塵。嗟逝魄之何歸。諒冤情之莫告。迨今未已。此類尤多。洪惟大朝。統有天下。或渡馬淮浙之間。或引弓江海之曲。毀除公宇。焚蕩民廬。郡邑多有空荒。生靈悉罹荼毒。堡營破散。宗社覆亡。殺人盈城。流血為沼。東征沒溺。北戍流離。令逼威驅。形枯命殞。山林避難。因惜財而首領相分。草莽嘯群。因負氣而干戈相伐。興工造艦。餓死客亡。納料助軍。追征怖死。豺狼競齧。烏鵲爭喧。春風蔓草之青。僅藏枯骨。夜月寒沙之白。獨照驚魂。既寞寞以無歸。只暗暗而對哭。雖是業同之報。寧無濫及之冤。至若大帥之統制邊方。眾校之各分部曲。且耕且守。以勇以謀。在營違令。而遽爾遭刑。出戍失期。而終焉被戮。如斯黨類。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遭罹刑獄。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執憲全台。詳刑列郡。當宣仁化。用贊丕朝。至於大開請託之門。特興羅織之獄。事可疑而不之察。情宜恕而弗之思。惟好惡之是行。於冕枉而何顧。若乃為政不德。聽訟非人。故此簡書。委諸吏輩。視賄賂之多寡。為生殺之重輕。既悉徇於心私。終莫逃於物論。至於濫加苦勘。極詆深文。氣絕於鞭捶之間。命殞於狴牢之內。禁錮終身兮。亡於營寨。徒流遠地兮。沒於道途。斷頭之苦何言。剮肉之慘尤甚。有過得實者。固宜見罰。無罪就死者。豈不成怨。非獨地府有辨對之時。當知人世多酬償之日。如斯情狀。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咒詛怨讎。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泛觀薄俗。最多惡人。不善攝心。故常縱口。是以臨逢事變。歷涉世情。稍受窟冤。便興咒詛。其或田山之貿易未正。資財之負欠不還。被盜失物而妄有猜疑。交訴連詞而濫相累及。實犯過而好為文飾。因遭謗而莫能辨明。不孝父母。則每致憾辭。弗育妻孥。則遂招恨語。莫不呼天吁地。惹鬼牽神。肆一日之怨言。結千生之仇對。於是天曹地府。各有註記之官。泰岳城隍。尤多司察之吏。人既亡。則互相執取。罪未判。則次第干連。遂使自他。俱成夭折。如斯黨類。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沒溺波濤。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江河淮濟。溪澤陂湖。凡此大川。皆為至險。必有乘舟之利。以免行路之難。故茲民旅之往來。及以官期之經歷。大風起而滔天洶湧。片帆傾而逐浪漂流。至如海國行商。蠻邦轉貨。晝逢群寇。亂飛矢石以交攻。夜入狂瀾。坐見軸轤之平沒。或命未絕而舉棄於水。或鬼為附而自投於淵。俱成陷溺於波濤。是謂夭傷於軀命。爾乃居連洲島。業擅漁鹽。逐臭營家。沿流撒網。船師弗謹。遽失柁於驚湍。火伴難逃。盡沈身於巨浸。死屍不宿。何繇葬之以棺。逝魄無歸。誰為祭之以禮。如斯族類。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江海之內。專行劫盜。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居江海之濱。為舟楫之事。行商失利。捕網無魚。本領全虧。貪婪愈盛。相呼同伴。其結奸謀。遠涉重溟。去為劫盜。駕巨船而逾十。聚凶黨以盈千。雖專在於奪財。實兼行於害物。發矢石兮雨下。震金鼓兮雷鳴。刀在手兮。入市之屠。墨塗面兮。出林之獸。交攻旅舶。殺掠靡有孑遺。卒遇官軍。拒戰略無少憚。乃至縱橫洲島。焚蕩屋盧。既驅逐其牛羊。復竊取其子女。此輩固安於積惡。彼天必為之禍淫。或碎身於正斗之時。或束手於見擒之日。夜囚官獄。一勘而款已成。曉付市曹。半餉而身遽殞。雖乍分於首從。終同至於滅亡。生為暴逆不法之人。死作強梁無知之鬼。如斯族類。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邪鬼妖精。侵害善人。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生非正人。死為妖物。以能略知世間諸事。是故得名鬼報五通。依叢木以遨遊。據高樓而宴處。狎彼之婦以悅己。竊他之財以媚人。以欲自益於邪徒。故復濫傷於善類。其有世傳香火。號曰家堂。曾不間於歲時。每妄興於災禍。欺愚民而求飲食。大肆貪饕。奉淫祀以殺牛羊。祇增怨累。二俱有過。萬不相饒。故此盲迷。皆從淪墜。至若山魈水怪。大魅狐精。弊帚破鐺。古盆折杵。化丈夫而通處女。結孕懷春。變美婦而惑少年。感情致病。既深入於不正之氣。終夭亡於未盡之年。反與其徒。共為此業。如斯情狀。深可悲憐。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瘵勞傳染。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為學無良。用心不正。天魔得便。飛精密附於人身。癘鬼成形。舍報多參於蛔類。有化為蝴蝶者。或狀若蜈蚣然。惟此禍根。長居肺系。竟令危脆之體。終嬰瘵勞之痾。氣喘聲嘶。喀血不能止息。面萎骨立。乏力難以支撐。半坐半眠。乍寒乍熱。精神困憊。歲月淹延。藥之弗瘳。命則隨減。既繇斯疾而喪己。復以此業而害人。遠及千里。則曰飛屍。近徧一門。是為傳疰。或衣衾之交染。或夫婦之纏連。於彼死處則出諸蟲。當人臥時而入眾竅。始於得病之日。終於殞命之年。與鬼為儔。同怨共處。如斯族類。深可悲傷。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虎噬傷亡。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資性強梁。靡順常人之節。感形粗獷。遂居猛虎之群。是以出沒山林。傷殘羊豕。以茲為食。尚爾成怨。況於險隘之路途。害彼往來之民旅。其為可憾。至此何言。爰自近年。甚聞諸處。雖當憒鬧。亦復縱橫。負薪陟嶺。而忽焉在前。束擔就道。而卒然相遇。既遭嚌齧。竟作傷亡。不省仇讎。反為佐助。濫侵善類。大肆凶威。一經毒齒之饞涎。頓失平時之正見。於斯族黨。深可悲憐。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諸國人民。產亡乳絕。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靖觀世道之無知。罔念人身之難得。競趨薄俗。咸失本慈。念治家未裕。則每以為憂。故得子稍多。則棄而不舉。既出離於胎獄。復淹沒於水盆。若女若男。方生方死。處閨帷而行屠殺。因妻妾以結怨讎。惟茲滅絕於人倫。是即乖違於天理。至於頭足倒產。母子俱亡。若此大怨。無非惡對。或命夭於總角之際。或乳絕於襁負之中。於孩提未必有愆。繇宿業故招此報。如斯情狀。深可悲憐。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佃漁殺害一切生靈。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來趨法會。   體天道之好生。去人心之喜殺。未論得福。且免遺殃。何惡俗之無良。縱痴情而故犯。是以網魚蝦於大澤。逐麋鹿於深山。烹羊取羔。屠牛作炙。炰鱉膾鯉。臘雞蒸豚。每痛割其脂膏。用飫資於口腹。以繇市井索者常眾。故令漁獵求之益多。當其體解刀砧。魂驚湯火。既遭極苦。遂結深怨。至於為蜜掇蜂。因珠破蚌。挾彈墮林間之雀。彎弓落雲外之雕。只知欺物命之微。終莫慮仇家之對。爾乃踐路旁之游蟻。飲水內之末蟲。此雖出於誤心。當亦招於來報。若夫聚蠅之投身酒器。飛蛾之撲翅燈缸。固委命之在他。實設機之自我。若雲尚道。亦足傷慈。其有種類之各起侵陵。小大之遞相吞啖。一朝一夕。萬死萬生。以彼此加害不休。故次第責報無已。如斯情狀。深可悲憐。今則粵有信心。敬修齋事。盡行攝召。無使遐遺。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法師想所召孤魂無央數眾。從四方來。卻住一面)。   (表白唱言)。   上來召請諸類孤魂。非仗密言。安能畢集。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俱胝 阿揭咤 尾揭咤 薩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上來召請諸類孤魂。承法力故。皆具端正儀相。上升淨道。住樓閣中)。   願因秘密  來集道場  施主虔誠  至心作禮   (施主作禮)。   (法師觀地獄囚徒業障者。雖蒙召請。未能脫離。有異方便。可使畢至)。   (表白振鈴。為開地獄。白言)。   三寶垂恩。九天肆赦。凡茲有召。無或不來。維地府之拘囚。以罪根之深固。此界他界之隔異。正住邊住之分殊。鐵釘釘體。則徧體皆瘡。石磨磨身。則全身俱碎。烈火洞胸而赫赤。烊銅灌口以淋漓。以受苦正爾昏迷。故聞命莫之領曉。斯繇自業之為障。且非主者之不慈。至若泰岳諸司。城隍列廟。冥觀此處。實蕃有徒。或仇對之相干。及事情之未決。皆能阻滯。莫遂進趨。豈唯上失於佛懷。將必有孤於檀度。今則敬宣偈咒。大闡威神。牢關一擊而開。罪輩群奔而出。無論貴賤。罔間怨親。冀齊到於道場。俾咸沾於法供。   我今奉宣華嚴會中覺林菩薩所說破地獄偈。及為持誦破地獄真言。能使一切地獄受苦囚徒。永脫幽區。轉生善道。   若人慾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大眾同誦偈七徧。更多尤勝)。   唵佉羅帝耶 娑訶   (大眾同誦三七徧。更多尤勝)。   (法師想十方地獄鐵城門戶一振而開。其中一切苦具悉皆隱沒。一切囚徒聳聞咒音。咸識本心。共相告報。來趨法會。念求解脫。表白振鈴為開道路。白言)。   互古逮今。際天極地。已悉行於號召。曾不棄於玄微。故凡居有性之倫。盡優入無遮之會。至於具造十惡。久處三塗。雖令自便於此時。猶或未通於前路。跌足於嶮巇之地。縻身於幽暗之鄉。若此多艱。何能善達。載憑秘密之力。示現光明之幢。將徹照於昏衢。冀無失措。俾安行於直道。幸遂知歸。惟爾英靈。悟茲方便。   我佛如來有開道路真言。謹當宣誦。   唵 缽那弭矃 皤伽縛底 慕賀野慕賀野 惹孽慕賀矃 莎嚩訶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三塗之內。無數眾生。惡業所障。迷失道路者。承此咒法力故。即得坦平大道。來至法會)。   (表白振鈴為離怖畏。白言)。   六凡類多。極顯冥而俱至。三尊威重。諒畏愛之兼懷。非憑方便慰悅眾心。恐或逡巡卻退一面。乃宣秘語。以破前機。冀頓忘驚怖之情。俾咸獲安詳而住。   我佛如來有離怖畏真言。謹當宣誦。   唵 怛你也他 伐帝陀矃 陀囉枳俱盧度盧銘 娑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三塗之內無數眾生。雖到法會。惡業為障。內心畏怯。今承咒力。即得身心安泰。無如畏恐)。   (表白振鈴為開咽喉。白言)。   彼丑其形。斯名曰鬼。頭若山峰之聳。咽如針孔之微。悵水漿之莫通。諒飢餒之惟甚。三塗雖異。眾類良多。以因行之或同。故果報之相似。用宣秘密。大破慳貪。冀飲膳之甘和。必喉吭之寬暢。   我佛如來有開咽喉真言。謹當宣誦。   唵 吉利 鳩摩哩 咻[口*留]咻[口*留] 叉[口*留]叉[口*留]娑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三塗之內無數眾生。以宿業故。咽喉微細。飲食不通。今承咒力。即得寬大。無所塞礙)。   (表白振鈴。為六道群生解釋怨結。白言)。   諸法本空。寧有我人之相。此心無黨。何分恩怨之情。繇不了外境之非他。故妄認此身之為自。於是更相你汝。各立封疆。因意向之稍違。及言辭之靡順。悻然變色。遽行非理之瞋。忽爾生憎。遂起無根之謗。其有恃長上而欺孤寡。處豪貴而虐卑微。侵鄰翁之地以廣新居。奪市人之財以實私帑。妄肆鞭笞之酷。濫加獄訟之冤。怙勢陵人。謾心背義。甘血肉而資口腹。罔念傷生。興咒詛而干鬼神。豈逃論對。於是互相責報。無有已時。皆緣釁起於一朝。遂使禍連於多劫。今則三尊畢會。六趣咸臻。將同稟於真修。必先祛於宿憾。忍心一發。辱境何存。念仇讎本我親姻。視男女皆吾父母。永銷結恨。各起深歡。袂屬裙聯。直趣菩提之路。心開意解。咸登解脫之場。母自失於良時。當進求於勝益。   我佛如來有解怨結真言。謹當宣誦。   唵 三多羅 佉多 娑訶   (誦咒三徧。或大眾同誦。多徧更勝。法師想六道群生。無始世來。常積怨結。今聞咒法。咸起歡心。一時消釋。轉相親愛)。   (表白振鈴請赴浴室。白言)。   六趣之居不同。無非濁惡。三塗之報最丑。悉是腥臊。若雲即事以為言。未免於心而有礙。須親澡浴。冀得輕涼法水初沾。見全身之光潔。慈風一拂。俾當念以開明。毋故遲回。宜當趨進。   (大眾奉迎淨道至浴室前安設)。   (表白獻浴白言)。   湢室宏開。盡十方而洞達。溫泉滿注。極四海以周流。咨爾群靈。紛然同入。湛定水而一沐。芬戒香以三熏。盡忘業累之相關。豈存煩惑。更無色相之迭見。唯是真如。匪徒事於空談。要當期於妙悟。   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謹當宣誦。   唵 底沙底沙 僧伽 娑訶   (誦咒三徧畢。法眾動鐃鈸歌贊。表白至浴室灑淨。法師想此浴室寬廣嚴淨。自然光明。六道群生無央數眾。聞前法。音皆入中浴。承法力故。不相妨礙。身意快然。得大安樂)。   (表白振鈴述偈贊雲)。   六道四生俱法界  若幽若顯數難量  殊名異號本虛稱  奇相劣形皆幻質  倏往倏來同過隙  方生方滅等浮漚  皆從一念失元明  遂使有身隨妄報  此日檀那興普度  佛天高會肅清齋  仰憑慈力為提持  攝取群生無不至  欲使歸依回正道  先須澡浴淨諸塵  外塵既淨內心融  始可前趨承法供   (浴畢)。   (表白。振鈴施六道衣服。於浴室前焚化冥衣。無則已之。白言)。   入室而悟水因。既宣明於妙觸。澡身而去塵穢。載謹肅於外儀。繇親承佛力之加。俾悉反人形之舊。同然一相。會彼千差。將親近於尊容。必莊嚴於盛服。宣之以真言秘密。照之以妙觀幽微。發起淨緣。資成等施。天衣自然被體。不待意求。法藥普與薰心。何論念感。以我志蘊利人之願。故他修有益己之功。即類而推。無事不可。   我佛如來有治衣真言。謹當宣誦。   唵 旖暮伽 [寧*立][名*也](並身切)縛塞窒[口*(匕/示)*(入/米)] 主嚕主嚕莎縛訶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六道群生無央數眾。承法力故。同作人形。顏貌端正。自然衣服莊嚴其身。威儀濟濟。欣懌無量。表白振鈴召入。白言)。   不洗塵。不洗體。既妙悟於圓通。必振衣。必彈冠。復善修其容止。斯可預無遮之會。是為登大覺之門。宿學深者。於茲煥發性靈。自障重者。至此頓忘業習。願承師教。當於今夕而知歸。甚適我懷。應以此身而得度。幸聞善誘。宜即歡趨。   (大眾動鈸。奉迎淨道至道場外當中安設。及番華之屬。仍先列一牌於淨道外。牌上刻字雲。六道以下一切群生。並受薦神眾。次第立於此。參禮三寶)。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三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四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道場外設大黑牌。上刻字雲。六道群生。受薦亡靈。並序立於此。又作小牌。上刻下堂並隨筵共十四位。今以一牌為式雲。四空四禪。六欲諸天。日月星天。天曹聖眾。余仿此。並作十六字。此小牌列於大牌前 奉迎淨道安設於小牌前)。   (法師大眾施主就東面側立)。   (表白設几案就西面立。振鈴白言)。   咨爾六凡。同然一會。孰分彼此。何間親怨。以繇資法力之提持。故得體施懷之平等。將趨盛席。必習真儀。所謂淨相對之根塵。以至稟無作之歸戒。當繇正轍。可蹈大方。宜端列於後先。咸竦聞於誡飭。   (法師想六道。及亡靈等。次第斑列於淨道之上。猶如雲海)。   (表白振鈴宣偈咒。為六道清淨三業)。   維爾群靈俱集會  將親三寶作歸依  身儀俱已獲莊嚴  或曰未能清口意  載假如來方便道  為除三業眾愆尤  祇於當念了真空  六用一時俱寂靜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普令清淨六根三業。佛有真言。謹當宣誦。   唵 薩網婆縛 薩婆達磨 薩網婆縛 述摩含   (網。縛。並亡可切。述。輸律切)。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六道群生。三業六根。各獲清淨。無有染礙法師施主為六道代上香)。   (表白振鈴宣偈。為六道然香致敬)。   維爾群靈無始劫  飄零六道未知歸  幸哉今夕以何緣  罄法界中蒙普度  此際將親三寶眾  先須虔爇一爐香  以茲清供寓真誠  願賜慈悲為納受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然香達信。佛有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筏栗多(上)末你(平)阿缽羅句咤(竹駕切)蘇(上)破(上)(二合)囉(上)尼(上)毗迦知(上)虎[合*牛](呼今切)(二合)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香雲海普熏三寶聖賢之前。為六道群生通達信心。無不周徧表白振鈴宣偈。為六道奉請三寶)。   維爾群靈咸在列  肅清三業瑩無塵  從茲欲入大乘門  是必先投三寶境  夙世已修鬚髮習  今身初學可為因  將行勝法作歸依  故此最初勤奉請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佛陀耶。(眾和)並諸眷屬(法師大眾施主。率六道群生同時作禮。下並例此)。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達磨耶。(眾和)並諸眷屬。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徧法界。十方常住僧伽耶。(眾和)並諸眷屬(表白白言)。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召請三寶。佛有真言。講當宣誦。   南無三滿多 母陀南 唵烏佐缽囉諦 賀多諦 薩縛怛多孽多 俱舍冒地 唵娑哩野 沒哩 布羅迦也 薩訶   (誦咒三徧。動鈸)。   (法師想三寶聖賢雲集座筵。證明作法。六道群生翹跪合掌。乞受歸戒。是時法師設一高座。面外而坐)。   (表白同大眾兩旁而坐。施主諸人於大眾兩旁之後)。   (法師趺坐。為六道說法起信)。   法界六道一切群靈。當知此時所以得至法會者。繇今施主為能開建普度大齋之故也。然而問津此道。鬚髮信心。心未能信。於道何有。言信心者。如四明法師之言曰。信一切法唯心本具。全心發生。此即指事理二造為所信也。生無別理。並繇本具。信此事造繇理具也。具無別具。皆是緣生。信此理具即事造也。則知世間相常。緣起理一。既已了知事理不二。更復當知色心互融。是以法法周徧。念念具足。十方三世不雜剎那。諸佛眾生皆名法界。是為圓信互具互造之義也。既能信一切法心具心造。又復當知實無能造所造。能具所具。以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所造。能具所具。皆悉當處唯是一心。皆悉當處唯是一色。唯心唯色。對待斯亡。妙觀照之。無非三諦。若其然者。當處皆空。一空一切空。全體即假。一假一切假。二邊叵得。一中一切中。一心三觀。照不縱橫。三諦一境。體非並別。惟斯妙理。誰不具之。三世諸佛已證此。一切眾生正迷此。雖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也。誠能信此三諦之理。聖凡體一。便可信今日法施之會。正以一體三寶為歸依處。從初發心。至於究竟。皆此日信心之所成就也。願六道含靈。深信此言。永為依據。   (法師即席為六道說法。歸依一體三寶)。   法界六道含靈。已能圓發大心。得決定信。今當為汝仰依聖教。委釋一體三寶之相。俾知聖凡同具。次當正示觀心三寶之法。俾知修性互融。言三寶者。如天台聖師之言曰。佛未出世。但有輪王十善之化而已。自大聖初成正覺。首為提謂長者開授三歸。使之翻邪歸正。為入聖之根本者也。此三歸者。通發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故不同十善之舊法也。言歸依者。歸以反還為義。反邪師而還事正師。此歸於佛也。反邪法而還修正法。此歸於法也。反九十五種外道。而還從於三乘正行之侶者。此歸於僧也。依以憑為義。憑心靈覺。得出三界。是依於佛也。憑佛所說法。得出三界。是依於法也。憑三乘之侶。得出三界。是依於僧也。言三寶者。此佛法僧可尊可重。故名寶也。而有事有理。事者。住持三寶也。理者。一體三寶也。言住持者。佛在世時。樹王得道為佛寶。說四諦法為法寶。度五比丘為僧寶。佛滅度後。範金合土。紙素丹青為佛寶。黃卷赤牘。三藏聖教為法寶。剃髮染衣。紹隆佛化為僧寶。此三住世不絕。故曰住持三寶。然一切像即是真身。經典所在是佛舍利。今時凡僧。亦能荷負正法。為世福田。是亦所歸之處也。言一體者。以實相慧覺了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雙亡雙照。三智圓覺。名為佛寶。所覺法性之理。三諦具足。名為法寶。如此覺慧。與理事和合。名為僧寶。如上依於教法。委釋一體三寶之相。以為汝輩六道一切群靈開發妙解。今更為汝依於行法。以正示觀心三寶之法。故天台四明二師之言曰。諦觀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即是三寶。如汝六道群靈現前一念。本具三諦。在迷不覺。是為法寶。能覺三諦之智。是為佛寶。諦智相合。是為僧寶。諦理是性。餘二是修。汝輩本具性中三法。雖迷不覺。理本諦當。名為法寶。全性起修。成三諦智。則能覺悟。名為佛寶。此智與性。相應和合。名為僧寶。更細推之。三九開合。恐繁不舉。如是歸依三寶。一切道法任運而生。上至等覺。尚須歸依。何況地向以下。二乘聖人尚須歸依。何況六道凡夫。我今為此專為汝等奉行歸依。俾宿世善根之人繇此成熟。都未發心之人於此投種。當知汝輩本具一體三寶。是能感之因。諸佛已證一體三寶。是能應之緣。惟其感應之道不忒。是以授受之義方成。我今將唱歸依。惟汝輩六道群靈。肅清三業。翹跪座前。一念勤求。聽我言說。   我弟子某甲。從於今身。直至佛身。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現前大眾。齋主。與六道群靈。隨法師教。同音三唱法師白言)   上來授汝三歸已竟。更加三結。令法圓滿。   我弟子某甲。   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如前三唱)   從今以往。稱佛為師。唯願三寶哀憐攝受。   (如前三唱 眾和南無十方常住佛法僧法師為六道行大乘懺法。白言)。   汝等六道一切群靈。已能歸依三寶。為佛弟子。當更進求菩薩大乘戒法。永為成佛之本。但以汝輩無始而來。經歷諸趣。罪業重積。能為遮障。今為汝輩依大乘門。行懺悔法。俾身心光潔。方堪納戒。言懺悔者。如天台聖師之言。要須知懺悔名。知懺悔處。知懺悔法。知懺悔位。懺悔名者。梵語懺摩。此雲悔過。若般誠三寶。悔過首罪。是為知懺悔名也。懺悔處者。普賢觀經雲。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依此觀心。知罪實相。是懺悔處也。懺悔法者。有事有理。理者正觀。事者助道。正觀者。即觀法性。法性者。諸法實相也。助道者。身旋禮。口讀誦。心策觀。正助合行。是懺悔法也。懺悔位者。其義最長。汝輩六道群靈。若造五逆十惡諸惡律儀。念念作惡。親近惡侶者。是為地獄業因。當得地獄趣報。受極重苦。曠劫莫脫。若有深着五欲。不義取財。利己枉人。痴呆無知者。是為畜生業因。當得畜生趣報。更相殘害。無能止息。若有慳貪不施。邪見諂曲。破齋犯戒。不信因果者。是為餓鬼業因。當得餓鬼趣報。常時饑渴。無繇一飽。若有薄修福業。常懷勝他。我慢陵人。多好爭訟。是為修羅業因。當得修羅趣報。一日三時。苦具自至。此輩應須懺悔。滅除業障。若失慎守綱常。豎持五戒。是為人業因。當得人趣報。然人中有八苦。而復多造種種不善。死墮惡道。如是等罪。應須懺悔。滅除業障。至於行十善道。修世禪定。是為天業因。當得天趣報。然天中有五衰。耽着欲樂而不修行。福盡還墮。甚有直從上界入地獄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此外更有六道往來。受中陰身。隨業遷轉者。更有值遇惡緣。不盡天年。遂至橫亡者。更有強暴之鬼。伺人之便。興禍求食。或復加害。如是等類。皆應共行懺悔。滅除業障。是為識懺悔位也。如上且就六凡以論。今明聖位當懺悔者。藏通二教。三乘聖人。雖有析色體色入空之殊。界內界外巧拙之異。然同除四住。同證偏空。但離斷常中。未聞佛性中。是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別教雖臻十向。尚修中。未能證中。雖歷十地。猶證中。未免後障。乃至等覺。尚或未得無學。是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即如圓教十住。至於等覺。法身智斷猶未究盡。喻同十四夜月。是故亦須懺悔。滅除業障。從無間業。上至圓教等覺。位位皆有三障。煩惱頭數。結業流類。苦報等差。該互凡聖。故五十校計經雲。齊至等覺。皆令懺悔。正此義也。夫二死已亡。三惑永斷。唯佛一人。自余聖賢。尚須懺悔。況六道乎。我今奉為六道一切群靈。依大乘經懺悔之法。對三寶前。發露懺悔。行懺悔者。身心清淨。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某甲。至心懺悔。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宜至心  懺悔六情根   (法師三唱。大眾同音。率六道三和法師勸六道群靈發菩提心)。   汝輩六道群靈。無始至今中間。於先佛世時。得逢知識。教令發心。求菩提道者。固亦多矣。但以宿世煩惱障厚。願行力微。志不決定。稍值惡緣。隨即退失。或生未聞佛法之處。隨順世間種種惡法。何繇能發菩提之心。今茲何幸。得逢施主開建普度大齋勝會。已依大乘行懺悔法。便當於此猛發菩提大心。然菩提心當云何發。何名菩提。如天台聖師之言曰。佛菩提心者。從大悲起。佛正行中。此心為先。欲求佛道。先以大悲薰心。乃至得果之後。欲行化他者。亦必以此大悲為之本也。言菩提者。如光明玄義言。梵語菩提。此翻為道。菩提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為道也。二曰實智菩提。此以智慧為道也。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逗機會理為道也。於是觀於不思議境。依無作四諦。立四弘誓。起大悲心。依苦諦。誓度無邊之眾生。依集諦。誓斷無盡之煩惱。此兩誓願。下化眾生也。起大慈心。依道諦。誓學無量法門。依滅諦。誓成無上佛道。此兩誓願。上求佛果也。我今奉為六道群靈。依此妙義。發四弘誓。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某甲。至心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法師三唱。大眾同音。率六道三和)。   (法師為六道說戒)。   汝輩六道群靈。已能依大乘門懺悔發願。今當至心進求戒法。夫大乘三聚無作妙戒者。度生死海之巨筏。起重惡病之良醫。證涅盤道之要門。入諸佛位之正軌也。諸佛出興。志在敷化。數化之方曰戒定慧。然圓人所修。一成一切成。是故學戒即學定慧。一心中學。學無不徧矣。言戒者。禁止之義也。言戒相者。大乘三聚戒。名出地持。曰攝律儀者。無惡不斷也。曰攝善法者。無善不修也。曰攝眾生者。無有情不度也。今當更為汝輩。克論所發戒體以為稟受。故天台聖師之言曰。戒體者。不起而已。起則性無作假色。謂此戒體不起則已。起則全性。而性修交成。心有無作假色。假色者。性必假色法以為表見也。無作一發。任運止惡。任運行善。不俟再作。故云無作。自非退菩提心。更學邪法。起上噁心。造十重業。未來他世。雖在三惡道。終不失戒。若於後更受菩薩戒時。不名新得。名為開示瑩淨。蓋謂重為開示其已聞之義。瑩淨其已得之體而已。至矣哉。戒法之勝有如此者。我今奉為汝輩六道。奉行羯磨。宜各至心諦聽作法。法界六道一切群靈。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求受一切菩薩學處。一切菩薩淨戒。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此諸學處。此諸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汝等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犯。能持否。   (法師三說。大眾率六道三和能持。法師想六道群靈。各勤三業。稟受淨戒。即感一種善法流入身心。是為所發無作善業之色。此色微妙。天眼可見)。   此是初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繇心業力。悉皆震動。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授一切菩薩學處(云云)。(同前至)能持否。   此是第二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於虛空中。如雲如蓋。覆汝頂上。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授一切菩薩學處(云云)。(同前至)能持否。   此是第三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汝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永為佛種。   上來已為汝輩六道諸佛子眾三宣羯磨。傳授戒法。作法既成。是為得戒。   (法師為六道說十重戒。以為持護用心之法)。   汝輩六道諸佛子眾。既依憑三寶。發無作戒。親聞羯磨。結成善業。宜應自此堅固護持。於一切處勿令有犯不為患難退轉其心。不為塵境惑亂其志。寧有戒死。不無戒生。縱其乘急戒緩。以三塗身得值彌勒。聞法度世。何如持戒清淨。解第一義。以人天身而與龍華最初之會。又何如具諸戒行。三心圓發。以此土身而升安養上品之位。然則輪迴永謝。聖果可階。莫不繇於此日稟戒護持之力。也今當為汝宣揚梵網經心地品。十重波羅夷。以彰持犯之相。切須善學。敬心奉持。   第一殺戒。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嘆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二盜戒。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三淫戒。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護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四妄語戒。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五酤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六說四眾過戒。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七自贊毀他戒。若佛子。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八慳惜加毀戒。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噁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十謗三寶戒。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上來特為汝輩開示十重戒相。應當奉持。若能如是用心。是為善行菩薩之道。願行具足。聖品可登。故此奉勉。切須敬謹(法師下座撒席。大眾施主並起。兩邊側立)。   (法師上香。歸就眾立念佛。表白為。六道。念佛。求加。白言)。   六道一切群靈。既獲淨戒。當須敬禮大乘。常住三寶。一切聖賢。始可前進。參陪坐席。我今奉為稱唱三寶洪名。冀承威力。用為加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彌勒佛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大乘金光明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以上各位三稱。大眾率六道同音念佛)。   (表白右邊立。執爐偈贊三寶。至每位作禮。以手爐揖引六道)。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近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憫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一切諸佛。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一切尊法。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諸菩薩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緣覺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聲聞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祖師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五神通仙。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護法諸天。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大神王。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十大士眾。   (法師於每作禮時。想六道佛子各有無央數眾一時作禮。奉迎六道佛子入道場內)。   (表白振鈴誦登壇咒。白言)。   既稟律儀。斯為佛子。爰即六凡之質。獲依三寶之光。一處傾誠。俱時作禮。大欣此遇。滿慰茲懷。將肅入於道場。更密承於法力。   我佛如來有登壇真言。謹當宣誦。   唵(一) 弭(綿婢切)補攞缽頭摩暮伽(上)(二) 跛(比沒切)囉縒(鎖)囉(三) 跛(同上)囉弭舍睹(四) 矩嚕嚕(五) 莎縛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大眾迎至道場。周回行道畢)。   (表白振鈴獻座。白言)。   芥子納須彌之山。毫端現寶王之剎。是為不思議事。何關有取着心。茲維曹度之揚。莫匪妙嚴之境。不撥萬象。豈外十虛。維大眾之善來。藉良緣而俱會。尊卑有序。遐邇無遺。曲躬傴僂而趨。依位從容而坐。一念寂默。百慮銷亡。請俟移時。當行修供。   我佛如來有相應坐位真言。謹當宣誦。   唵旖暮伽(上)(一) 缽頭摩遜娜[(上/矢)*(入/米)](二) 馱囉馱囉[牛*尼](三) 漫拏[(上/矢)*(入/米)][合*牛]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六道佛子。無量眷屬。親承法力。各得受座)。   (法師領施主大眾暫出道場。進藥石。仍令一誠恪人看守)。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四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五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法師入道場上香。施主上香設拜)。   (表白振鈴獻香。述偈)。   建大寶爐開法供  香風濃郁藹栴檀  群生無一不心聞  於此悟明中道義   我佛如來有然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栗多末你 阿缽羅句咤 蘇破囉尼毗迦知 虎[合*牛]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香雲海充塞道場。六道群生。熏聞開悟)。   (表白灑淨。振鈴述偈)。   湛湛靈泉盈寶器  了知流出自心源  只於當處悟真機  徧灑法筵無不淨   我佛如來有灑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伐什囉 賒咩(羊鳴音)耶 吽癹(音潑)悉哩摩呬(音戲)薩訶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表白持水散灑座席。悉令周徧)。   (法師想水至處。幾席之上。光明嚴潔)。   (表白宣意旨白言)。   六趣何多。一時俱會。繇憑佛力。得預道場。當悉徇於真規。庶咸歆於淨供。成茲法施。藉彼信心。敢布勤渠。用彰發起。   (讀意旨畢。動鈸。表白振鈴白言)。   歸命十方三寶眾  願垂神力為冥資  我今具食誦真言  徧彼六凡咸受供   (表白徧食白言)。   夫一切諸法。體是三德。依正色心。何所不具。是以大周剎海。小極一塵。過現未來。剎那一念。此三德體。則無乎不徧者也。三德者何也。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各具常樂我淨是為德。法身不獨法身。必具般若解脫。般若解脫互具亦爾。圓人一心。具此三德。非縱非橫。故喻之以圓伊。徧一切處。故目之以秘藏。大矣哉。其法性之總相者乎。洪惟我釋迦牟尼如來。宣說施食法門。俾於一心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一食。出生無量。周徧法界。普興供養。蓋此陀羅尼者。即是三德秘藏。此秘藏者。具一切法。故能於此流出無窮。而未嘗有竭也。夫威德自在者。解脫德也。光明者。般若德也。勝妙者。法身德也。力者。三德之力用也。陀羅尼者。總持之稱也。總持三德。要在一心。一心三德。法爾而具。然則一心即陀羅尼。陀羅尼即是法食。莫不皆以三德共為之體。亦莫不以三德共為之用。我今繇能了知三德秘藏具一切法。一切諸法同三德體。故能舉體起用。作我現前所奉分段之食。於一一食。出生一切天須陀甘露味。及歡喜丸。醍醐酥酪。一切美味。莫不畢具。於此一一味中。亦復出生妙香寶華。天衣瓔珞。眾寶輦輿。一切服用。鐘磬金鐃。笙簫角貝。鼓樂弦歌。一切妙音。流泉浴池。華果園林。光明台殿。一切住處。復於一一美味。一一服用。一一妙音。一一住處。彼彼出生。如上六塵。一切妙供。無不周徧。如帝網珠。千光交映。一珠趣多珠。多珠趣一珠。一多相攝。彼彼互照。然則一器之食。至微至約。而所以能有如是不思議用者。以此一念即三德之全體故也。我今奉為施主。持此三德所熏六塵妙供。普施法界無量群生。一時充足。無所乏少。雖彼眾生各得受用。而我本無所與。眾生本無所取。所施之物亦本無有。我及眾生亦無有相。是為以空為觀者雖復無與無取。無物無我無眾生。而其施者受者。及中間物。莫不宛然歷歷可見。是為以假為觀者。於一心中。了知施者受者。及所施物。非有非無。三輪俱絕。是為以中為觀者。三觀圓照。一念中得。無後無前。何思何慮。作如是觀而行施者。是為不住相施。是諸眾生受此施時。一一自然皆得禪悅法喜。以故居天道則轉增勝福。在人倫則頓悟真歸。修羅調伏瞋心。餓鬼咸獲飽滿。畜類自得智慧。地獄永脫拘囚。即於此時。咸悔業因。進求出世。當知適為汝輩歸依三寶。奉行懺悔。發菩提心。立四弘誓。示之以三聚淨戒。顯之以三德妙體。明白洞達。更無餘蘊。而又於此時加之以法食之益。是法是食。俱得為利。則如天台之言曰。譬如熏藥。藥隨火勢。入人身中。患除方復。法隨食入。亦復如是。或近或遠。終破無明。是皆上藉茲日法施之力以致若是。   我今奉宣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法食。充徧法界。成大功能。如前所說。仰憑法眾。同音持誦。   曩謨薩嚩怛他(一)(引) 孽跢(去聲)嚩路(引)枳(音吉)帝(二) 唵(三) 三(去聲)跋羅三(去聲)跋羅吽(四)(引)   (大眾同音誦咒。據焰口經。施鬼眾食。令誦七徧。施婆羅門仙眾。令誦二七徧。供養三寶。令誦三七徧。今人施六道食者。多誦至七十徧。功用彌勝。咒畢。動鈸)。   (法師想一一食中。出生甘露上味一切肴膳。如前徧食文中。六塵互徧。彌滿法界。依正諸法。皆成妙供。一時普施法界六道。各得受用。無不周徧)。   (表白振鈴施甘露水。白言)。   惟茲湛水。出彼高源。被以密言。成斯甘露。是為不死之神藥。能滅至渴之焦心。可使清涼。普令饒益。於此修營之食。加乎灌沃之功。既變化之有方。則出生之無盡。莫不屬饜諸趣。暢悅群情。咸豁悟於己靈。即頓增於法喜。   我佛如來有施甘露真言。謹當宣誦。   南無素嚕皤耶 怛多揭多耶 怛你他 唵素嚕素嚕 缽囉素嚕 缽囉素嚕 莎訶   (大眾同音誦咒畢。動鐃鈸)。   (表白持水徧灑四座供食。及中間斛食)。   (法師想此法水。繇咒力故。即成上妙天甘露味。散灑供食。豈惟淨潔香美。非世所有。亦復出生種種肴膳。無有限量。於諸肴膳。復能出生微妙五塵。重重無盡。周徧法界。六道群生。各得受用)。   (表白振鈴稱四如來名。白言)。   佛言。若有四眾常誦此真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飲食。施諸餓鬼者。受此食已。悉得飽滿。其行施者。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無別。又言此真言法。豈唯施鬼。亦復施仙。及以三寶。引而伸之。則知亦當施餘五趣。則法界之義方顯。我今專為稱唱四如來名。以彰勝用。   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妙色身如來  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大眾同音誦佛號各三徧)。   (法師想四如來各興慈念。攝濟群生。能令現身現德圓滿。色相具足。恣意受食。離諸怖畏)。   (表白振鈴依位獻供。白言)。   萬法之性無住。故能卷歸一空。六塵之體恆周。故得舒出諸有。是為全理而造。莫匪繇心所生。則知此食。具徧十方。允在茲時。普熏群品。然既遇大王之珍膳。當載聆吾佛之靈章。豈唯享則多儀。蓋是飽必須教。均沾上味。咸悟圓常。庶因齋事之緣。同成法施之會。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四空四禪。六欲諸天。日月星天。天曹列聖。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眾和香華獻。動鐃鈸。下去例此。表白振鈴宣偈。並述贊文)。   世仰四空無色定  四禪十八梵天倫  惟茲欲界六天王  五欲自娛無與比  日月五星齊七政  北辰北斗眾天星  角亢列宿盡周天  八萬四千災變者  十二宮辰並六甲  天曹賞罰眾天宮  十方天道萬仙真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窮無色頂。仰極境之至高。懷有漏心。與長年而俱謝。矧四禪乃屬於邪定。而六欲不離於凡情。雖從夙修十善而來。寧免見感五衰之相。至若耀千光於二道。垂萬象於一天。獨憐冠上之華萎。豈覺空中之箭墜。威權自在。為上界宮府之真仙。賞罰必行。實下地人倫之司命。念福力久而復失。信死魔決矣難逃。以權引實者。固究竟於本原。隨業受生者。蓋一期之妄報。雲隱峨峨之玉殿。風揚燁燁之銖衣。執妙華以遨遊。味甘露而厭飫。意常自逸。樂且無央。八萬劫終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受形塵世。尚知聞法得道之時。趺足幽區。何有離苦脫罪之處。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眷戀於高穹。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五嶽四瀆。地載游空。福德諸神。系祀靈祠。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五嶽聖君同佐命  扶桑水府萬仙真  江河淮濟眾龍神  四大海王諸眷屬  華果園林並百穀  旱蝗災病眾神司  五方分野土神君  風雨雷霆熒惑類  天下城隍諸廟食  立功施法錫廟封  十方福德眾威神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尊形山嶽。巨鎮稱尊。奉職雷霆。至靈可仰。谷果園林之所主。水火風雨之攸司。居海澤之龍君。守方隅之土府。城隍列廟。里域叢祠。定國安民。着元勛於史冊。御災捍患。結盛德於人心。擅王侯徽美之稱。顯天地神明之用。洞陰陽而有序。信賞罰以必行。既助化於昌時。宜垂名於常祀。謂善權。則暫同諸事。言實報。則正墮邪思。故知血食以傷生。未若齋心而潔己。其或多貪徒屬。廣辟殿堂。妄作殃祥。自昭威勇。真常素昧。竟莫識於依歸。惡習彌增。將速趨於淪墜。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眷戀於塵寰。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帝王后妃。文武官僚。孔聖儒宗。仙人隱士。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述偈贊文)。   四聖輪王並列國  帝王正後及元妃  三公卿士眾名賢  凡曰百僚文與武  至聖大儒尊孔道  四科十哲顯儒宗  婆羅門眾即仙人  此土老莊仙聖者  巢父許由諸逸士  夫人命婦及封君  十方諸國眾君臣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聖王間出。御金銀銅鐵之輪。明主迭興。握社稷山河之柄。開基立極。繼體守文。舉六合以為家。統黎元而作子。然而君無良則喪位。臣不密則失身。若此至難。可不自畏。維持世道。景仰儒宗。正心誠意以發其幾。制禮作樂以崇其化。公卿百辟。具經國之賢材。將校六軍。蘊安邊之英略。逸民隱士。仙人羽流。挺出塵絕俗之標。得定命延生之術。維后妃夫人之眾。及嬪妄烈女之倫。內則之行後庭。中饋之助私室。或出或處。報暫見於兩端。若智若愚。竟同歸於一死。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承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聞妙法。頓悟真空。勿留滯於塵寰。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農民工商。醫卜雜流。貴賤男女。十類人倫。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十類人倫隨十習  頑愚明達各分朋  服田力穡百工人  坐賈行商醫卜者  事上奉公諸吏卒  至於奴婢及倡優  惟忠惟孝固無慚  不義不仁宜見罰  貧富繇天皆分定  窮通有命豈人為  十方人道眾無央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自天降種。故並列於三才。得人為身。繇宿持於五戒。豈惟有學道之分。要知具成佛之緣。至於忠孝克修。奸貪莫化。皆性習之相遠。致善惡之不同。士農工商之稱四民。頑愚明達之分十類。惟醫藥卜筮之輩。及技術倡優之待。男女各得其朋。尊卑不失其序。名教內地。莫匪衣冠之家。遠近外邦。固多樸直之行。壽夭窮通。其報若是。鰥寡孤獨。此苦何言。只知蹈生死之輪。寧能入聖賢之域。元明外照。竟背失其本心。雜業交傾。將飄零於異趣。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眷戀於殘軀。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四類受生。五趣所攝。山間海底阿修羅眾。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惟此化生天所攝  執持世界與天爭  居鄰日月是胎生  護法乘通同鬼趣  旦在虛空歸水宿  信知此類比旁生  四生五趣攝還周  北住須彌深入海  眾相山中為一種  號稱最劣少威神  阿修羅道眾無央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宿修十善。但成下品之因。區別四生。遂感陋心之果。專行利己。多為勝他。福雖強而報本非天。形極巨而手能障日。處眾相山中。其威或劣。住大醎水底。所入最深。寶網雕欄。映行樹參差之影。奇華名苑。出眾禽和雅之音。居宮燒。則來苦具於三時。御飲食。則變青泥於一口。是為惡趣所攝。蓋因邪見之堅。其有聞悅意女言。而遽爾興瞋。共帝釋天戰。而終焉致敗。逃身入藕竅。想多慚色。取月為耳璫。只成慢辭。但念不臧。豈明無諍。長懷暴戾。將鬼畜之為儔。都無慈心。何人天之有望。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眷戀於殘軀。得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焰口鬼王。三品九類諸餓鬼眾。橫死孤魂。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諸餓鬼中名焰口  以權引實故稱王  財分三品豈無因  業報千差於此見  食血食香非一類  依山依水即為名  閻浮地下閉幽區  或處鐵圍償宿罪  別有夜叉羅剎鬼  至於橫死眾傷亡  十方餓鬼及孤魂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習慳貪之業。既非吉人。感醜陋之形。乃名餓鬼。是以咽垂大癭。腹聳高山。足比枯柴。面同惡獸。火炬長然於口。針毛每刺其身。豈惟痛苦難言。抑亦飢虛莫告。閻浮提地下之正住。斫迦羅山間之別居。凡丘陵草木空荒之鄉。及城邑街衢憒鬧之處。固多此類。得脫何時。不善用心。墓下鞭屍而奚益。尚知活命。人中求食以為謀。至於被焚被溺之喪生。自刎自經之害體。凡茲短折。悉是傷亡。孤魂渺渺以無依。長夜漫漫而未旦。唱言水水。此鬼城內那得有之。[穴/(丬*臬)]語刀刀。我王庫中無如是者。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留滯於幽區。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閻摩羅王。地府十王。王妹神女。諸司官吏。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信矣十王居地下  閻摩羅號最稱尊  惟茲神妹亦分權  善惡二童諸女吏  十八大臣曾立誓  同為治獄報初心  洪伽噤等固威雄  惡毒鬼儔咸佐理  業鏡火珠常鑒照  諸司典執本公平  十方地府眾神司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善心初發。上天之寶殿先成。惡念才萌。下地之火城已具。故知現起之業行。可卜未來之報緣。惟閻摩羅之至神。住捺落迦之冥界。列華池於四處。懸鈴網於七重。眾鳥和鳴。香風芬郁。苦俱樂而間受。兄與妹以雙王。因本無良。從極瞋而立邪誓。果還自熟。撲熱鐵而灌融銅。矧十八之大臣。及百萬之精卒。繇當時有奉助治罪之願。致此日得各任典司之稱。所謂掌廳案之判官。與彼執文籍之童子。推鞫對驗。固無枉濫。燒然凍冽。曷不辛酸。非諸神可專其權。實眾生自感之力。久纏妄習。徒令曠劫拘囚。欲反真修。不出一心照了。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幸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留滯於幽都。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八熱八寒諸大地獄。諸獨孤獄。受苦囚徒。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八熱正居南贍部  四門十六號游增  須知邊住鐵圍山  此是八寒諸獄處  劍樹刀山殃自受  鐵丸銅汁苦難逃  維茲惡逆大阿鼻  無數劫來無解脫  別有泰山孤獨獄  城隍祠廟管新亡  十方地獄眾囚徒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非毀三寶。曾無歸敬之誠。違逆二親。罔念生成之本。其或六根圓造。至於一業單行。過之微者責亦微。罪之大者罰斯大。是心所作。自我之招。如夜書火滅而字存。若曉鑒形臨而影見。極熱極寒之異熟。惡因惡果之相成。斫迦羅兩山間。日月神天不照。閻浮提八獄下。鐵銅石火交陳。風吹劍樹。則舉體刺傷。湯涌灰河。則全身糜爛。既受斫於斤斧。復被齧於豺狼。捺落迦謂之惡人。閻摩羅訶為獄種。至若曠野獨孤之處。蓋從別業輕薄而言。繇不明自性之真空。故莫免此時之妄報。遙遙長劫。何知得脫之期。渺渺沈魂。誰反在迷之念。今則特開勝會。普度囚徒。願因佛日之光。得赴檀家之供。親聞妙法。頓悟圓乘。勿再入於陰區。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鐵圍山間。徧五趣中。鱗甲羽毛十類旁生。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師子象王昭福德  龜龍麟鳳應休祥  烏鳶燕雀是飛禽  牛馬犬羊為走獸  鼉鱉魚蝦名水族  蚊虻蠅蟻最微生  蚖蛇蜂[蠢-春+萬]毒心強  鱗甲羽毛隨業受  正住鐵圍並海渚  邊居五趣悉周遭  十方十類眾旁生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稟愚痴之性。正見全乖。受陋劣之形。旁生是號。水陸空之居異。魚鳥獸之群分。胎卵濕化之四生。休咎服循之十類。鳳鳴而昭祥瑞。鵬集則表凶衰。吞鈎之餌。見其多貪。赴火之明。憐其罔覺。具先知之智。豈復免於刳腸。有負重之功。亦終歸於解體。以大制小。則遞相食啖。隨業論對。則更互酬償。慨此輩之交傾。當何時而得止。至若張羅布網以夭其命。發機設阱以傷其生。方血污於刀砧。竟身糜於鼎鑊。長懷極苦。牢結深怨。以茲自己之脂膏。飫彼不仁之口腹。如斯酷罰。非為橫報之相加。驗以前因。實是惡修之所致。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得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豁悟性空。勿眷戀於殘軀。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七七日內。七返受生。諸趣往來。中陰趣眾。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言偈贊文)。   補特伽羅為數取  生經七日太悤悤  如斯七七日才終  決定受生隨業轉  七趣往來無暫止  四洲經歷莫遑居  略為十七種名言  此類只憑天眼見  別有泥犂分罪福  隨心感得巧風吹  惟茲中陰眾無央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從緣隱顯。若鏡像之有無。隨業升沈。如井輪之高下。惟天上五衰之至。及人間四相之遷。三塗之出沒紛紜。諸趣之往來雜沓。善惡極重者。即能感報。果因稍輕者。且復俟時。以未得於受身。故暫歸於中陰。何死生之數取。繇罪福之轉移。倏忽而終。壽量定於七日。變化而有。質狀比於小兒。念念不臧。形形相續。識雖聰利。性只昏蒙。不離萬法之中。強名六道之外。在天眼固應得見。非佛心莫能徧知。若此無歸。誠為可憫。周流妄境。以隨情正爾牽連。回入修門。至得道方為止息。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倫。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承法施。頓悟圓乘。勿眷戀於殘軀。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宣咒獻供)。   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誐誐曩 三婆嚩 縛日囉 斛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下堂十位聖凡。承茲法力。鹹得受供)。   (表白白言)。   願因秘密  不思議熏  悉使微肴  轉成法供  施諸六道  十位群靈  一時普資  無不周徧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 府城隍列廟 縣鄉坊系祀靈祠諸侯王眾。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當府城隍靈佑廟  巍巍府主顯威神  祥刑自古祀皋陶  [袖-禾+?]德於茲封列廟  粵有明王諸往哲  郡樓旗纛大將軍  惟斯賢聖邑中尊  赫爾海神居廟食  寺觀官衙諸土主  至於諸巷五通神  匝城屬縣眾靈祠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虹梁壓水。據上下之要津。雉堞齊雲。壯東南之會府。峨峨官宇。比比民居。必有真靈。共為庇蔭。是以城隍列廟。里邑叢祠。咸顯諸神。克亨厥祀。豐碑特立。既昭示於袖封。邃殿宏開。用奉嚴於真像。莫不立功施法。助國安人。將俯答於祈禳。必大彰於威烈。凡兵戈厄難之際。及水旱疾疫之時。一有所求。罔不為應。但歆血食。曾未免於傷生。都無慈心。竟何思於責報。今則特開勝會。普濟群倫。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親聞妙法。頓悟圓乘。勿眷戀於塵寰。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近邑當境諸廟侯王。住居六神。家庭香火。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近邑侯王諸廟食  至於當境眾神明  住居中溜大明王  門戶諸神並主灶  守井守庭俱奉職  床公床母廁夫人  方隅太歲土司神  服事家庭香火眾  莊庫所居並店肆  田山蔬圃及墳塋  維茲福德眾神靈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闡至靈而護物。大庇鄉閭。昭明信以事神。聿修廟祀。念聚廬而托處。知中溜之稱尊。守禁忌於方隅。謹出入於門戶。灶專飲食之用。井備水泉之需。臥床保以常安。奏廁賴其密佑。親承佛囑。莫妄擾於人居。無作神羞。冀默扶於世福。至若家庭之立像位。冢墓之有地祇。田山界畔之相分。倉庫積儲之甚盛。凡茲處所。悉有典司。如其清正。則但受香燈。或復奸貪。則恣求血肉。此之惡習。難以盡言。是權施。則行在利他。若實報。則業招自我。夙稟聰明之智。未免邪思。不知常住之心。焉求覺慧。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大沾法施。豁悟性空。勿留滯於塵寰。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本家上世祖祢亡靈。師友親眷諸位神儀。並諸眷屬。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表白振鈴宣偈贊文)。   天地既分人道立  最初得姓是為先  洪惟始祖及高曾  逮我二親咸薦福  若或見存資福壽  如其已逝必超升  至於伯叔與諸姑  兄友弟恭無不度  師友外親諸母氏  等今披濟不遐遺  世間男女盡吾親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自宗祧之陰騭。故能垂裕於後昆。繇梵福以冥熏。是曰追榮於上世。然則奉先思孝。莫如崇德報功。故夫近從高曾。逮及父母。已遷神於昭代。或侍養於餘年。懷正見。則再返人中。造重愆。則竟淪下地。縱耽天樂。尚何免於五衰。別證仙身。亦還來於諸趣。事戰爭而興大忿。逐飛走以作旁行。靈風肅肅。知其為神。飢火炎炎。謂之曰鬼。出沒四生之境。罔念超際。迴旋六道之輪。何當止息。其有勤修至行。深會圓乘。想密契於無生。必高登於上品。盡大地莫非親眷。等成拔濟之緣。歷曠劫所有怨讎。悉動解除之念。今則特開勝會。普度迷流。願因佛日之光。來赴檀家之供。欣聞妙法。豁悟真空。勿留滯於塵寰。即升騰於樂土。(眾和)歸命頂禮常住三寶。   (施主作禮。表白唱言)。   一心奉供(受薦某人神儀)。   惟願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受茲供養。   (施主作禮表白宣咒獻供)。   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誐誐曩 三婆嚩 嚩日囉 斛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隨筵神眾。及亡靈等。承茲法力。鹹得受供)。   (表白白言)。   願因秘密  不思議熏  悉使微肴  轉成妙供  施諸神眾  及以亡靈  一時普資  無不周徧   (表白振鈴獻六種供養。白言)。   慧燈散夜月之輝。定水湛秋空之色。華嚴萬行。果滿一乘。入此室者。唯聞諸佛功德之香。作是觀者。但見禪悅法喜之食。莫不即事即理。唯色唯心。悉會正宗。全成妙供。我佛如來有普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縛苾地耶 馱囉布爾底 莎縛訶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法界六道一切群生。及隨筵神眾諸亡靈等。承茲法力。鹹得受此六種妙供。悉皆周足)。   (表白振鈴修法供養。白言)。   備行齋法。悉入教門。要識事為。全歸理趣。是以發心措意。屈膝低頭。燒香散華。然燈奉食。莫不資成於圓觀。咸令助顯於正因。以如儀雖有多端。若隨智無非三諦。然則欲知斯道。豈外此宗。達萬法性相皆空。即一念思惟如實。更須誦聖人所說之典。俾克符自己得解之靈。悟修行處。於是為真。示供養中。以茲為勝。   我佛如來有法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悟呬(音戲)耶 摩訶缽哩缽底布闍瞑伽 三慕達羅 窣癹羅拏 三末曳(平)[合*牛]   (誦咒三徧畢。動鈸)。   (法師當知前來所奉一一供事。並是財施。今誦大乘。乃是法施。財以養命。惟資福業。法以開性。是為智度。二施並運。方名溥濟之道。況前財施。皆有慧觀方便以體道之。則知一一供事無非法施財外無法。法外無財。二施平等。皆即三諦。作此想時。六道群生咸蒙法喜。各得解脫)。   (表白舉經或咒。大眾旋繞誦畢。宣偈回向。不必繁辭)。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眾動鐃鈸。請法師升座說法要)。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五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六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盤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法師面道場升座。為六道開說法要。指歸淨土。令修念佛三昧。求願徃生)。   汝輩六道佛子。自入道場。屢聞法要。所謂發起圓常正信。歸依一體三寶。行大乘懺悔。立四弘誓願。而又獲聞大乘妙戒無作之法。乃至一香一華。明燈奉食。幢旛瓔珞。歌頌讚嘆。六塵供事。互徧莊嚴。一一無非備明法華開顯之事。究竟圓融三諦之理。將使汝輩開發妙解。達茲萬境唯是一心。諦觀一心本不可得。隨心而造。不礙緣生。若依若正。若色若心。妙觀觀之。無非妙法。然而此土濁惡。障重機疏。縱有進修。難於成辦。仰荷如來有異方便。曰觀佛三昧。俾於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專心繫念。遂得往生。我釋迦世尊。於此娑婆世界。曰極苦穢土。以折之。故其地泥沙荊棘。惡道充滿。其時寒暑晝夜。推遷無常。其人胞胎受生。男女雜沓。其衣食幸勤造作。粗惡分段。但增業障。其壽命短促。朝暮不測。示如是種種諸苦。教人起心。生大厭惡。於彼佛世界。曰極樂淨土。以攝之。其地寶池瓊苑。無三惡道。清淨光明。其時無寒暑晝夜。其人蓮華化生。純丈夫相。其衣食隨念而至。珍奇美妙。惟成法喜。其壽命同於彼佛。久長無量。示如是種種樂事。教人起心。生大欣慕。故世尊因韋提希發起。為說十六妙觀。以為求生之要。先觀落日者。所以標想西方。而令向彼佛也。良繇此能想心。本具一切依正之法。今以具日之心。想於即心之日。令本性日顯現其前。惟心與日皆是法界。作是觀者。名日觀成也。日觀既爾。余觀例然。次觀水。觀地。觀樹。觀池。及以總觀。凡此六觀。皆觀彼土之依報也。次觀座。觀像。觀佛。觀二菩薩。普觀。雜觀。凡此七觀。皆觀彼土之正報也。次三觀者。觀三輩九品往生。令其舍劣而取勝也。又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言作佛者。顯佛從修。非是自然。全是而作。全性成修。故曰心作也。言是佛者。顯佛本自具。非從修得。全作而是。全修成性。故曰心是也。汝輩六道群靈解此妙義。應當依法用觀。修此三昧。是則繇三昧力。繇佛攝受力。繇本有功德力。會三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便可不離當處。坐寶蓮華。不逾剎那。往生彼國。即心念佛。慕果修因。祖有誠言。可弗努力。我今奉為六道佛子。皆同一心。稱佛名號。求生淨生。願佛慈悲特垂攝濟。

  補

    後學雲棲 袾宏   上來所說觀想念佛三昧已竟。今當更說持名念佛三昧。竊惟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釋迦世尊。闡揚於歷代賢聖。於是以念佛一門而分四種。曰持名念佛。曰觀像念佛。曰觀想念佛。曰實相念佛。雖有四種之殊。究竟歸於實相而已。又以前三約之為二。一為觀想。一為持名。觀想。則十六觀經言之詳矣。此論持名。則阿彌陀經雲。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見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原。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古德雲。觀法理微。眾生心雜。雜心修觀。觀想難成。大聖悲憐。直勸專持名號。良繇稱名易故。相續即生。此闡揚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若其持名深達實相。則與妙觀同功。上上品生。當不疑矣。現前諸佛子。如前懺悔門中。二乘聖人。圓心大士。乃至等覺。尚須懺悔。既彼均當懺悔。豈不咸應往生。而況位在凡夫。生居學地者乎。我今奉為六道見前諸佛子等。皆同一心。稱佛名號。求生淨土。願佛慈悲。特垂攝濟。   (法師同大眾。及六道佛子。同音稱唱西方佛菩薩號。行十念法。法師想六道佛子。聞法之故。心開意解。皆同念佛。求願徃生。阿彌陀佛及諸大士。以慈威力而攝取之。即使六道念佛眾生。頃刻間。乘寶華台。得生彼國)。   (表白為施主推廣施心。發度生願。白言)。   靖惟十方所有群品。雖地居文物之盛。及人多佛法之傳。六根暗蔽者則所不知。五苦沈淪者於茲弗覺。況遐方遠地之處。有愚人聾啞之徒。但求自謀衣食之常饒。豈聞普度水陸之為益。至於貧窮困滯。疾病縈纏。在牢獄以被囚。處卑小而受制。雖存慕仰。何得修營。既自棄於良緣。亦焉蒙於善利。茲因齋會。特發施懷。率六趣之迷倫。陳一心之弘誓。若疑若信。或自或他。咸慰滿於所期。俾圓成於斯願。   (表白為施主代為六道群生不曾歸依三寶等者。勸陳十願)。   修齋功德。一分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下去例稱此句)。   不曾歸依佛法僧者。代伸歸依。當願 三寶慈光。常垂加護。  不曾禮讚佛法僧者。付伸禮讚。當願 三寶慈光。常垂護念。  不曾供養佛法僧者。代伸供養。當願 三寶慈光。常垂攝受。  不曾懺悔三世重罪者。代伸懺悔。當願一切業障。即得清淨。  不曾勸請諸佛住世者。代伸勸請。當願轉妙法輪。普利法界。  不曾隨喜修行大乘者。代伸修行。當願若自若他。圓成行願。  不曾回向勤求佛道者。代伸回向。當願普與群生。同入佛智。  不曾發龍上求下化者。代伸發願。當願佛道圓成。眾生普度。  不曾念佛求生淨土者。代為求生。當願早托蓮胎。華開見佛。  不曾發心求菩提道者。代為發心。當願一向圓修。即成究竟。   上來奉為罪障深重。不聞三寶法界群生。勸陳十願。用結勝緣。植菩提因。期心果覺。   (表白為施主。代為七趣十類群生。各悔業因。進求解脫。勸發十願)。   修齋功德。一分奉施十方法界(下去例稱此句)。   諸天道中。着樂無厭。五衰忽至。一切眾生。當願進慕真常。早蒙解脫。  諸仙道中。抗志虛無。保守幻質。一切眾生。當願進學無生。早蒙解脫。  諸福德神。典司陰陽。興災降福。一切眾生。當願進慕真修。早蒙解脫。  諸人倫中。求名貪利。汩沒風塵。一切眾生。當願進學大乘。早蒙解脫。  諸修羅中。好行瞋恚。鬥戰不已。一切眾生。當願息諍興慈。早蒙解脫。  諸餓鬼中。饑渴逼切。歷劫受苦。一切眾生。當願渴惱蠲除。早蒙解脫。  地府主吏。記注生死。判決獄囚。一切眾生。當願執法寬慈。早蒙解脫。  諸地獄中。有間無間。歷劫受苦。一切眾生。當願罪性本空。早蒙解脫。  諸旁生中。遞相吞啖。刀砧受死。一切眾生。當願怨業頓空。早蒙解脫。  諸中陰中。七趣往來。數取生死。一切眾生。當願不昧己靈。早蒙解脫。   上來修齋無量功德。回施七趣十類群生。殷勤勸發十種大願。咸被鴻恩。圓成施度。   (表白為施主代為法界君臣民庶。貴賤男女。各悔業因。進求解脫。發四十八願)。   修齋功德。一分奉施十方法界(下去例稱此句)。   中華正統。邊方遠國。有道無道。一切君王。當願慈念蒼生。德化天下。  正後元妃。夫人采女。承事宮掖。一切女貴。當願母儀四方。柔道奉上。  儲宮藩國。帝子王孫。男女長幼。一切貴眷。當願事上以忠。長守富貴。  輔君治國。宣化牧民。居中在外。一切官僚。當願忠恕存誠。安人濟物。  親提師旅。統制邊方。為國忘軀。一切將士。當願軍政修明。四維畏服。  策名為臣。遭讒被逐。或罹非命。一切官僚。當願事跡彰明。得全忠節。  行師失律。干犯軍令。遭罹重譴。一切將士。當願忠義在懷。保全身世。  經明行修。隱居教授。不求聞達。一切賢儒。當願師道尊嚴。大明素學。  正意出家。虔修三學。道果未熟。一切僧尼。當願不退初心。終成正覺。  志慕長生。精心修煉。大丹未就。一切道流。當願方便先成。回心佛道。  田野耕桑。拾薪采果。食力為養。一切農民。當願地利豐饒。全家溫飽。  百工眾技。仰食四方。勤苦無成。一切人倫。當願售賣有方。衣糧無乏。  醫專治疾。卜以決疑。術業未成。一切人倫。當願為學精明。濟人利物。  行舟海國。列肆市廛。所求未遂。一切人倫。當願物貨濟通。豐家富國。  貪名逐利。干謁四方。奔走勤勞。一切人倫。當願清心寡欲。樂天知命。  府史胥徒。私居執事。奴婢走使。一切人倫。當願用心公忠。處身廉謹。  攻城略地。喜立事功。好殺生靈。一切人倫。當願慈愛在懷。敬重物命。  漁獵屠劊。為利殺害。販肉自活。一切人倫。當願亟起慈心。頓拋惡業。  師巫咒術。左道惑眾。詭秘懷奸。一切人倫。當願止息邪心。回趨大道。  伶優淫樂。艷歌媚舞。眩賣女色。一切人倫。當願自悔自慚。改從正業。  從軍出戍。鬥戰身亡。濫被軍誅。一切人倫。當願思悔昔愆。永消惡業。  干戈擾亂。轉徙他鄉。遇冦遭傷。一切人倫。當願獲值善人。提攜全活。  刀杖枷鎖。非法囚禁。遭罹王難。一切人倫。當願得值公明。早獲原放。  虎狼毒蛇。羅剎惡賊。風火水難。一切人倫。當願常起慈心。不敢加害。  中藥中蠱。自刎自經。牆壓焚溺。一切人倫。當願宿業消亡。復歸善道。  天雷誅擊。冢訟征呼。先亡復連。一切人倫。當願解釋前因。各求超度。  怨家急取。獄鬼誤收。邪鬼侵陵。一切人倫。當願宿善提持。應時放釋。  世智辯聰。好事文筆。毀瀆佛法。一切人倫。當願回贊大乘。頓消邪見。  愚呆無知。鄙陋下劣。不信三寶。一切人倫。當願深信菩提。發明妙智。  四體不勤。終日放縱。怠棄諸事。一切人倫。當願持身勤謹。綜理正業。  受人役使。奔走道途。勞苦不息。一切人倫。當願早遂寬閒。隨求自足。  酣酒嗜色。博弈遨遊。破家蕩產。一切人倫。當願立志保身。重興祖業。  水陸往來。持刀強劫。穿窬為盜。一切人倫。當願改悔前心。重尋正業。  爭財奪產。被謗遭讒。結成咒詛。一切人倫。當願解釋怨讎。不求加報。  言語相違。交爭不止。競相毆擊。一切人倫。當願兩意相和。不成怨結。  獻諂懷奸。擠排賢善。唯求自利。一切人倫。當願忠正居心。推尊賢哲。  信讒惡直。嫉妒賢良。我慢自高。一切人倫。當願樂聽忠言。喜親有德。  惡口兩舌。好行瞋罵。陰毒害人。一切人倫。當願永絕惡言。慈心待物。  癲癇霍亂。中氣中暑。客忤魘死。一切人倫。當願不失本心。早逢妙治。  瘵勞瘟疫。癰疽蠱脹。惡疾縈纏。一切人倫。當願早值良醫。獲全性命。  盲聾攣躄。中風癱瘓。四肢殘廢。一切人倫。當願早遇神方。獲全身相。  鰥寡孤獨。貧困饑寒。老病無歸。一切人倫。當願獲依仁賢。終身給養。  妒寵恃恩。驕奢淫悍。帷箔不修。一切人倫。當願內訓閨房。守志正潔。  夫婦年高。祈求子息。未獲如願。一切人倫。當願生福德男。承家繼業。  未離襁褓。乳絕夭殤。薄福嬰孩。一切男女。當願神物護持。延壽無病。  墮胎傷孕。子死腹中。產難不出。一切女倫。當願子母兩全。保安性命。  不孝父母。弗育妻孥。怨積心離。一切人倫。當願回心孝慈。悔除前業。  五逆十惡。不仁不義。不忠不信。一切人倫。當願實心改革。悔除往罪。   上來修齋無量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群靈。殷勤勸發四十八願。宜悔業因。即蒙超度。   我佛如來有果願真言。謹當宣誦。   娜謨囉怛娜怛囉耶野 那莫旖哩耶 婆路枳諦濕縛囉耶 菩地薩埵野 摩訶薩埵野 摩訶迦嚕泥迦野 薩縛祢縛素囉 那麼塞訖[口*履]羝 三麼三麼 努跛囉布囉臡 三麼件陀縛皤枲羝 伽誐娜弭秫第 目底跛囉陛 惹曳弭惹曳 迦野[寧*吉]摩闍播娜野你 祢澀跛摩闍沒陀弭輸陀你輸陀野 薩縛嚲詫誐跢秫第 缽頭麼弭輸陀你 莎縛訶   (誦咒三徧畢。動鐃鈸)。   (法師想法界群生。因茲普度。咸到道場。既屢蒙法喜之益。復能陳廣大之願。願行成就。用嚴法身。不退此心。可期佛果)。   (表白說偈贊三寶。宣疏回向。此偈出神變加持經。偈雲)。   稽首十方三世佛  三種常身正法藏  勝願菩提大心眾  我今皆悉正歸依   說偈仰贊法界三寶。願於後時再垂明證。茲日粵有奉三寶某人。修營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宣行法事。今已告圓。具有疏文。謹當披讀。   (表白宣疏畢。法眾進前分讀獻狀。候都讀畢。復一人讀功德司知委文牒)。   (表白為施主及大眾說自慶偈雲)。   即法界理。起法界心。對法界境。修法界供。向十方佛。贊說大乘。從大悲門。普度六道。三檀等施。六行俱成。是則名為真法供養。修齋事畢。慶己慶人。願諸聖賢。腸以護念。   (表白振鈴誦咒發遣。白言)。   清夜向闌。勝筵將散。備行齋事。允協物懷。示多儀必有初終。揆盛禮當全迎送。惟聖人尊居常寂。本絕去來。俾凡情徹悟真歸。豈無方便。資之法力。被以佛光。左提右掣。而盡空七趣之倫。前進後趨。而優入九連之品。既得生於樂國。即回念於塵寰。常如是起大悲心。極未來弘普度道。   我佛如來有發遣真言。謹當宣誦。   唵 麼訝羅 穆羯叉 目   (誦咒三徧畢。動鈸。迴繞座席。送聖賢出道場外。化煉財馬)。   (法師想諸聖賢。各以己之威德。攝濟六道。令其各舍本業。轉生淨土。一切大眾。莫不歡喜踴躍而去)。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六


  水陸儀文。世傳起自梁武帝。昔白起以長平一坑。至四十萬。罪大惡極。久沈地獄。無繇出離。致夢於武帝。武帝與志公諸師議拔救之策。知大藏有水陸儀文。禱之。則光明滿堂。繇此舉行。傳之後世。而今藏並無其文。金山寺之本。亦前後錯雜。不見始終頭緒。時僧行者。亦復隨意所作。各各稍殊。南都所繪上下堂像。隨畫師所傳。奉為定規。頗不的當。而啟建道場者。化募資費。累月累年。始克成就。陳設繁文。以致士女老幼。紛至沓來。如俗中看旗看春。交足摩肩。男女混亂。日以千計。而不免褺瀆聖賢。衝突鬼神。失多而過重。有禍而無功。多致道場不終其事而感惡報。甚可懼也。惟四明志盤法師所輯儀文。至精至密。至簡至易。精密而不傷於煩長。簡易而不病於缺漏。其本止存四明。諸方皆未之見也。予為訂正。重壽諸梓。以廣流通。雖然。亦不可易易舉數數舉也。易則必至於數。數則自生夫易。繇是疏於誠敬。多諸過愆。則求福而反禍矣。幸相與慎之。(竹窗三筆中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