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北江詩文集 (四部叢刊本)/甲集卷第五
洪北江詩文集 甲集卷第五 清 洪亮吉 撰 清 呂培 等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北江遺書本
|
卷施閣文甲集卷第五
陽湖洪亮吉學
貴州水道攷中
由四川入江諸水
延江水至四川涪州入江〈經流一〉
黑章水入延
落折河入延〈喇雍河杉木河附〉
猓玀河入落折河
以則河入延
烏西河入延
總已河入延
木空河入總已河
楊柳河入延
豬場水入楊柳河
簸朶河入延
武著河 墮極河 織金河並入簸朶河
西溪河入延
楠木溪水〈雷澗等溪附〉 猓 隴河 高家河並入
西溪河
以濟水入延
打鼓寨水 渭河 烏慶河並入以濟水 西門
河 安樂河 隴溪河又入渭河
洛陽河入延〈柬溪車頭河附〉
九溪河入延
三岔河入延〈思臘河碧波橋河寧榖橋河附〉
牛河入三岔河
谷龍河入延
池水入延
跳蹬河入延
三潮水入延
雞公河入延
修文南水 那奢河入雞公河
白花箐水入延
羅傅大河入延
息䝉所水入延
刀靶水入延
養馬水入延
源溪水入延
朗水入延
達溪水入朗水
水入延
黑澤水入水
厚水入延
三江水入延
窄溪渡水 上闗水 花水溪 𣾨溪 馬渡谿
角路溪 大溪並入三江水 大洞溪入𣾨溪
渡口水入延
石樑河 浦浙水並入渡口水〈瀼水黃魚溪等附〉
洗泥河入延
南明河水入延
上馬橋水 濟畨河 一宿河 四方河 黔靈
山諸泉水 貫城河水 富水 龍洞河水 黃
泥哨水並入南明河 尢愛溪入濟畨河 擇溪
入貫城河
江界河入延
甕水 鬲坪水 𡊮家渡水 白泥司水 佛山
河水並入江界河 白厓河水 紅頭鋪河 草
塘司河又入甕水〈城西河蛇子河等附〉 新 村河
新街河又入白泥司水
小江入延
牛場河入小江
鼇溪入延
小溪入鼇溪〈杉溪船溪附〉
落花屯水入延
清水河入延
八字河 簸箕河 三水江 甕首河 甕城河
並入清水河 麥新溪入八字河 原谿入簸箕
河 加牙河入甕首河 翁黃河 羅鴨溪 乾
溪 三岔河 甲港溪並入甕城河〈翁𣗳河十萬〉
〈溪等附〉
巖頭河入延
龍底江入延
大溪入龍底江
樂囬江入延
𣸧溪入延
各容溪入延
凱科江入延
義陽江入延
泥水河入義陽江
桶口河入延
洋溪 石貫塘河 清江溪並入桶口河 犵木
溪 松溪河 板坪河又入清江谿
沙溪河入延〈龍坪河㑹川河等附〉
芙容江入延
三江入延
虎溪 思溪入三江
河由江入延
亭子溪 後溪並入河由江〈猛溪河麻海溪等附〉
石馬江入延
昔樂溪入延
憲溪入延
鸚武溪入延〈仁溪掌溪等附〉
思卭江入延〈桶溪網陀溪等附〉
鄨水由遵義縣境入延〈大水一〉
溫水入鄨水
鳳皇溪入溫水
黚水入鄨水
桃溪水入鄨水
樂閩河入鄨水
金鼓潭水入樂閩河
樂安河入鄨水
費水正流至四川黔江縣合延水入江支流又至湖北
宜都縣入江〈大水二〉
更始水至四川彭水縣界合延水入江別支又至湖南
永順縣界合酉水入江〈大水三〉
倒羊溪水入更始水
煎茶溪水入更始水
登龍河水入更始水
洪渡河水入更始水
羅多水入更始水
何只水入更始水
大渉水至四川合江縣入江〈經流二〉
小河入大渉水
孫家河 板橋河入小河
齋郎河入大渉水
龍巖山水入齋郞河
九溪河入大渉水
乘龍山水入九溪河
古蘭河入大渉水
水思河入大渉水
儒溪 泥溪 盤橋溪 猨猴溪並入水思河
金沙溪入大渉水
胡盧溪入大渉水〈官堂趙洋等水附〉
溱溪 南溪水入胡盧水
堯覇溪入大渉水
沙霸溪入大渉水
後溪入大渉水
風溪入大渉水
永壽橋水入大渉水
�溪入大渉水〈玉溪河附〉
僰溪至四川江津縣界入江〈經流三〉
坡頭河入僰溪
三溪河入僰溪
安微水至四川南川縣界入江
延江水考
漢書地理志牂柯郡鄨縣下班固注云不狼山鄨水所出
東入延過郡二行七百三十里水經注延江水岀犍爲南
廣縣東至牂柯鄨縣又東屈北流至巴郡涪陵注更始水
酈道元注溫水黚水並岀符縣俱南入鄨水鄨水於其縣
而東注延江班氏所云鄨水過郡二者蓋牂柯犍爲水經
雖雲延江水東至牂柯鄨縣然鄨水入延江水處寔如道
元所云在犍爲郡符縣地蓋延江水自鄨縣東屈北流之
後鄨水始注之耳今考烏江一名黔江源岀威寧州東北
山東南流逕畢節縣南又東逕大定府南又東逕黔西州
南又北折而東逕清鎮縣鴨池汛北又東北逕修文縣西
北又東北逕開州西又東北逕烏江城南又東南逕遵義
府南境又東南逕餘慶縣西北境又東北逕石阡府西境
龍泉縣南境又東北至思南府西南境又東北至府城東
南又北稍東逕印江縣西北境又北稍東至𭒀川縣東北
境折西北流入四川酉陽州西南境又北稍西至彭水縣
南境又西逕武隆廢縣南又北曲曲至涪州城東北銅柱
灘入大江亦曰涪陵江也統而計之其在安順府普定縣
者曰三岔河〈桉三岔河合以且海等入烏江故自安順以下烏江亦兼有三岔河之名〉清鎮縣
境者曰的澄河〈明史地理志的澄河即陸廣河上流〉大定府境者曰六歸河
畢節縣境者曰七星水黔西州境曰玀革河鴨池河〈與清鎮縣〉
〈界〉陸廣河黃沙渡河〈王三善傳別將都司線補袞岀黃沙渡〉至烏江城以下
始名烏江至餘慶縣界名巖門江〈貴州土司傳縂兵楊愈𢡟䓁與賊𢧐於江門而〉
〈死疑即巖門江也〉過思南府城曰思南河又名徳江至彭水縣以
下曰黔江河又總名曰涪陵水亦謂之內江水〈太平寰宇記涪陵水〉
〈一名內江水〉蓋逕二省〈受貴州湖南両省水入四川〉八府二十餘州縣凡十
數易其名而始入大江攷威寧州東北大山已入四川屏
山縣境距僰道縣不逺元豐九域志戎州南溪郡治僰道
其地界東南至南廣蠻一百八十里知威寧州東北境在
漢爲南廣縣地至宋時已爲苗蠻所占故云南廣蠻也至
大定黔西修文開州甕安餘慶石阡皆漢牂柯郡地畢節
遵義又漢牂柯郡鄨縣地水經所云延江水至牂柯鄨縣
又東屈北流是也〈桉此水自西而東而北一一不爽〉至思南印江𭒀川彭
水等縣又漢武陵郡酉陽縣地華陽國志枳縣在江州巴
郡治涪陵水㑹道元於江水下引庾仲雍所謂有別江岀
武陵者也水乃延江之支津分水北注逕涪陵入江故亦
曰洨陵水也延江水下名之曰小別江矣此又烏江爲古
延水之一顯證也至雲至涪州城東北銅柱灘入大江攷
今涪州實蜀漢漢平縣地江水下道元注云江水又東逕
漢平縣二百餘里左自涪陵東岀百餘里而屆於黃石東
爲桐柱灘桐柱灘即銅柱灘古今字異耳〈道元此注即在延江水注江之〉
〈下〉於是而烏江之爲延江益然不可易獨怪延江大水
源流二千餘里而自唐以後〈元和郡縣志黔州西有延江水一名涪陵江自牂柯北歴〉
〈播費思黔䓁州北注岷江今攷唐廢播州在今遵義府界廢費州在今恩南府界唐思州即今思南思州二府境唐〉
〈黔州即今四川酉陽州及彭水縣等地與今烏江所過州縣歴歴不爽足證唐以前尚無有以延江水爲烏江者又〉
〈攷宋時名此江爲巴江太平寰宇記嶺東有沅江水嶺西有巴江水一名涪陵水是也武隆縣務川縣下亦同〉爲
諸土俗名所混竟無有能剖析之者豈非以道路絶逺又
大半爲苗蠻所居鏡古者所不能入今我
國家承平百餘年上下游生苗奉化惟謹而余以其時
持節得徧列十二府〈惟銅仁府未至〉州縣即水道之迂入苗寨中
不𫉬親履其地者皆細詢土人得其曲折證之水經地誌
等書無不脗合寧非一快事哉水道提綱旣不知烏江即
延江而黃宗羲今水經田雯黔書又皆以烏江爲即牂柯
江不知牂柯江乃南流至廣西泗城府合爲左右江者里
隔數千源流逈別則又不足置辯矣
黑章水通志七星水過七星橋有黑章水注之或曰即
黑特川元大徳五年劉國傑破蛇節宋隆濟於墨特川
當即此地
落折河一名落腳河通志七星河至大定府西南有落
折河自府城西北二十里當両山間破地吼岀南流注
之畢節縣冊亦名響水河下流名永清河又名東門河
即落折河之上源桉府境又有喇雍河杉木河等
猓玀河圗經落腳河又東合北來之猓玀河
以則河通志七星河過大定府治南東流右得以則河
桉此當即圗經之以麥河
烏西河通志在大定府城東二十里源出仲麥龍潭入
六歸河
總已河通志在大定城東南源自七星闗過天生橋合
木空河同入六歸河
木空河圖經入總已河貴州紀事明萬歴中都御史
蔡文等親詣木空河讞安智等獄不決
楊柳河圗經出平遠州西南境山曰卜牛河至州南境
合豬場水下流入烏江
豬場水圗經自南來合楊桺河
簸朶河通志在平逺州城東一百里源岀安順下流入
六歸河
武著河通志在平逺州城西北六十里
墮極河通志在平逺州城西北三十里
織金河通志在平逺城東三十里並入簸朶河明史
貴州土司傳安邦彥奔織金即此
西溪河通志六歸河又東北有西溪河合楠木溪水猓
隴河高家河等水東南流來注之
楠木溪水通志入西溪河桉州境又有雷澗等溪當
亦入烏江
猓隴河
髙家河圗經西溪河至黔西州南境有猓隴河髙家
河俱自西南來注之
以濟水圗經岀黔西州西北山合打鼓寨水及渭河烏
慶河三水東流百五十里㑹烏江
打鼓寨水圗經以濟河合西南來經打鼓寨之水
渭河圗經又曰以馬河明史貴州土司傳播州平分
其地爲遵義平越二府以渭河中心爲界王三善傳
三善討安邦彥渡渭降者相繼四川土司傳安彥
等遁入青山諸將逼渭河 西門河通志下流即沙
埧河合上洪下洪二水入渭河 安樂河 隴溪河
通志在大定城東北百五十里㑹安樂河出三重堰
合渭河
烏慶河圗經烏慶河西自黔西州西北境合三水東
流百五十里來㑹以濟河
洛陽河通志在安平城東二里又東北至清鎮縣城西
入陸廣河桉明史地理志平埧衛東有東溪及安平縣
冊城南有車頭河當皆流入鴨池河者
九溪河明史地理志安順軍民府東南有九溪河通志
在安順府城東南四十里九溪滙而成河
三岔河通志在安順府城北三十里舊稱水內水外者
此也圗經三岔河西南自安順府西合以且海諸水合
注烏江以且海在威寧州東南二百里此水自源至此
流七百里實黔江之南一源也圗經水城汛河以固汛
前河古北河並合以且海明史魯欽傳陸夢龍等分駐
三岔河貴州土司傳朱燮元分遣別將林兆鼎從三岔
入桉明史土司傳又雲黔兵由普定渡思臘河地理志
安順府有思臘河接水西界今方志不載此河疑即谷
龍河等之別名也通志又有碧波橋寜穀橋等河
牛場河圗經三岔河經清鎮縣西北境折西北流合
西南來之牛場河
谷龍河明史地理志西堡長官司北有谷龍河下流合
烏江通志在安順城西五十里以上三水皆合流注烏
江
池水圗經六歸河經鴨池汛北有池水自南來注之
跳蹬河圗經自鎮西衛來注六歸河
三潮水通志在修文縣城北五里水日盈縮者三北流
注烏江
鷄公河通志上流曰麻線河圗經南合廣順州及安平
清鎮二縣水注烏江
修文南水圗經鷄公河至修文縣西境有縣南水經
城南東折西北流來注之
那奢河圗經雞公河又北那奢河自東來注之
白花箐水通志烏江又東左合白花箐水
羅傅大河通志自永寜縣東南過遵義府西南流來注
烏江
息𫎇所水圗經水自烏江城南注烏江
刀靶水通志烏江又東得刀靶水
養馬水通志烏江又東得養馬水
源溪水通志在綏陽縣城北十里
朗水通志在綏陽縣城西又名螺水源出朗山
達溪通志在綏陽城東南源出楊桺水經達摩山西
流與朗水合
水通志在綏陽城東南合達溪朗水諸流出遵義入
烏江
黑澤水通志一名清水河流入水
厚水通志在綏陽城東南源出趙家裡經長灘入遵義
以上四水皆注烏江
三江水明史地理志𣾨潭縣西有三江水下流入於烏
江通志在𣾨潭縣城西南容山司有三源俱出苗界東
流入烏江
窄溪渡水
上闗水
花水溪通志在𣾨潭縣城北二十里
𣾨溪明史地理志𣾨潭縣南有𣾨潭水下流入烏江
通志在𣾨潭城南 大洞溪通志又入𣾨溪
馬渡溪
角路溪
大溪圗經以上諸水並合三江水
渡口水通志在綏陽城北即合口河下流圗經烏江又
南有渡曰落汪渡右合渡口水
石樑河通志在城北源岀桶闗與渡頭河合
浦淅水通志在城北一名大灘源出𣾨潭山箐中與
渡頭河合桉縣境又有瀼水及黃魚等溪
洗泥河圗經烏江又南有洗泥河水注之通志在開州
城東南四十里
南明河水通志烏江東南至巖門有南明河水來注之
圗經南明河在貴陽府城南門外源出廣順州界東北
流逕府城至下流爲牛渡河至巴香北流合烏江
上馬橋水通志在上馬橋司東北下流入南明河
濟畨河通志在貴陽城西南三十里 尤愛溪通志
在廣順州從仁里下注濟畨河
一宿河通志在廣順州從仁里
四方河通志在貴陽城西南五里源出廣順州合南
明河
黔靈山諸泉水通志下注南明河
貫城河通志自𡹝巃山發源貫入城中流㑹南明河
擇溪明史地理志作宅溪通志在貴陽城北源岀
髑髏山流合貫城河明史李橒傳賊退保澤溪王三
善傳破賊澤溪即此
富水通志在貴陽城南源岀八里屯
龍洞河水通志在貴陽城南十里下流入於南明河
王三善傳賊退屯龍洞官軍遂奪七里沖據此則七
里沖亦當在龍洞左右
黃泥哨水通志注南明河通志府城西北有墨特川
元大徳五年宋隆濟蛇節作亂攻貴州元將劉國傑
討之大破隆濟等於此今考貴州紀事大徳七年四
月劉國傑師出播州境大破蛇節於墨特川桉此則
墨特川自應在水西左近不得在貴陽也晏斯道引
或說以爲即墨章水尙近之
江界河圗經烏江又東至龍泉縣西南有渡曰閃渡
又東南有甕水鬲坪水袁家渡水白厓河水滙爲江界
河合餘慶縣之白泥司水佛山河水北流來注之通志
江界河在甕安縣城北五十里入烏江
甕水一名甕安江通志在甕安城南水自髙坪司由
乾溪里亦曰乾溪河至縣流入江界河桉甕安縣以
甕水得名 白厓河水通志在甕安城南二十里滙
衆溪經劉家堡入甕安江桉縣境又有城西河蛇子
河等疑亦合甕安江 紅頭鋪河 草塘司河圗經
並合甕安河
鬲坪水桉當即水道提綱所謂坪橋河
𡊮家渡水明史陳璘傳追奔至龍溪又追及於𡊮家
渡即此
白泥司水一名白泥江明史地理志餘慶縣東南有
白泥河下流合於思南河通志在餘慶縣城南發源
甕安流合烏江 新村河通志在城東下流入白泥
江 新街河通志在城東源岀官山下至餘慶縣治
前入白泥江
佛山河水通志合江界河
小江亦曰小烏江明史地理志餘慶縣南有小烏江下
流入於烏江通志在餘慶縣城西三十里入烏江
牛場河圗經岀餘慶縣西南境山合小江
鼇溪通志在餘慶城西九十里發源漁鼓洞流入巖門
江
小溪通志在餘慶城西發源立鐘山流入鼇溪桉縣
境又有杉溪船溪疑亦合他水入巖門江者
落花屯水圗經烏江東北受落花屯水水岀𣾨潭縣南
境山
清水河亦名清水江明史地理志楊義長官司下又有
清水江上流自新添衛流入經城西又名皮隴江北經
乖西巴香諸苗界入烏江通志在貴定城西北三十里
與貴築縣分界皮隴江在平越縣城西二十里又東北
逕開州界至巖門入烏江
八字河通志在貴定城東二里 麥新溪圗經入八
字河
簸箕河通志在龍里縣城北流入貴定縣合清水河
原溪圖經入簸箕河
三水江通志在貴陽府城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
流而下至此合流爲一又東入於清水河
甕首河明史地理志太平伐長官司東南有甕首河
下流合淸水江通志同 加牙河明史地理志龍里
衛有加牙河下流入甕首河通志在城東源岀縣東
南之谷者巖流入太平伐司之甕首河
甕城河明史地理志新添長宮司有甕城河李橒傳
參將范仲仁赴援遇賊甕城河即此通志在貴定城
西二十里自平伐發源視諸水差大有橋爲黔楚大
道下流合清水河 翁黃河通志在把平司翁黃山
下入甕城河 羅鴨谿又合翁黃河入甕城河 乾
溪通志在貴定城西十里流合甕城河 三岔河通
志在小平伐司三水滙流合於甕城河 甲港谿圖
經亦入甕城河桉縣境又有翁𣗳河十萬溪等當亦
合他水入清水河者
巖頭河圗經烏江又東北逕石阡府西境龍泉縣南境
有巖頭河自南來注之
龍底江一名白巖河通志在石阡府城西南三里其上
源爲包溪流逕城東黃茅囤合大溪繞府前入思南界
注於烏江桉此蓋即明史地理志所云石阡江
大溪通志在石阡府城南流合龍底江
樂囬江通志在舊彰司南其源有三至方竹箐合爲
一流注𣸧溪而入烏江
𣸧溪通志在石阡府城西北二十里
各容溪通志在𣸧溪西八十里皆西流注於烏江
凱科江通志在石阡府境亦合烏江
義陽江通志在龍泉縣城東北五十里環繞縣治通思
南大江
泥水河通志在龍泉縣城東發源東山合義陽江
桶口河通志在龍泉城東一百三十里縣境諸水滙流
於此合成大河下流直扺思南入大江
洋溪通志在石阡府城北十里又西經龍泉縣界合
桶口河
石貫塘河通志在龍泉縣城北三里上流由老木橋
三跳石二水合成大河下流過清江谿至泥水山羊
等處合桶口河
清江溪通志在龍泉城北五里許下流入桶口河
犵木溪 松溪河 板坪河圗經並入清江溪
沙溪河通志在遵義城西一百里源岀巖孔山流入烏
江明史貴州土司傳楊應龍反安彊臣兵從沙溪入即
此桉縣境又有龍坪㑹川等河
芙容江明史地理志正安州南仁懐縣東南並有芙容
江自烏江分流東北入於黔江通志在正安城南一百
里源出𭒀川桉今遵義城北亦有芙容江與此自別又
攷漢書地理志犍爲郡漢陽縣下班固原注山闟谷漢
水所出東至鄨入延水經注亦同今以輿圗核之四川
敘州府慶符長寧二縣皆漢犍爲郡漢陽縣地在今仁
懐縣西斜北則昔之漢水當即今淯溪石門江等水以
在貴州境外故附記於此
三江明史地理志正安州有三江東南流合於虎溪亦
注黔江桉通志又言虎溪流入三江今核從通志
虎溪通志在正安州城西南七十里流逕州南入三
江
思溪通志在正安州城西七十里源出南川縣牛角
寨流入三江
河由江通志在沿河司源出銅仁之烏羅司流入徳江
亭子溪通志亦在沿河司水自龍岡中流出入河由
江
後溪通志亭子溪又北七里有後溪自馬鬃嶺流出
入河由江桉通典費州扶陽縣以扶水名今廢縣在
思南府城西北八十里則扶水亦當在府境但未知
今易何名耳水道提綱烏江至思南府境又有猛溪
河麻海溪二水注之今攷思南府境諸水皆㑹徳江
此二水或即扶水昔樂溪等之異名也
石馬江通志在沿河司下流合於徳江
昔樂溪通志在思南府城東十里流入徳江
憲溪通志在思南府城南五里滙於德江
鸚武溪通志在思南城北三十里桉就近有仁溪掌溪
思卭江太平寰宇記思卭水本出錦州洛浦縣界經本
縣四十步至思王縣下流入內江水通志在印江縣南
源岀朗溪司北流入徳江後訛卭爲印遂以名縣桉縣
境又有桶溪網陀溪等當亦合思卭等水入徳江
鄨水攷〈溫黚二水附〉
今以延江水攷鄨水則今之湘江其即漢之鄨水乎漢書
地理志牂柯郡鄨縣班固注不狼山鄨水所出〈晉書地道志亦同〉
東入延過郡二行七百三十里水經注鄨縣有鄨水出鄨
邑西不狼山東與溫水合今考遵義府志及圗經湘江水
出遵義府治遵義縣北境桐梓縣南境之龍巖山流逕湘
山南與桃溪水合迂囘五百餘里入烏江道元雲鄨水於
符縣而東注延江水符縣今仁懐㕔及仁懷縣以北地漢
鄨縣屬牂柯符縣屬犍爲是班固所云過郡二者牂柯犍
爲圗經雲迂囘五百餘里又南入烏江與班固七百三十
里之數亦合則龍巖山當即古之不狼山也又以鄨水即
今湘江攷之則古犍爲符縣之溫水黚水即今合湘江之
洪江仁江乎〈水道提綱不載仁江今水經則並洪江不錄晏斯盛黔中水道攷亦然不知二水源流視〉
〈桃溪鹿塘河等較大不可不著錄也〉漢書地理志符縣溫水南至鄨入黚水
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此江即延江水也水經注鄨水東與
溫水合溫水一曰煗水岀犍爲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
出符縣南與溫水㑹闞駰謂之闞水俱南入鄨水鄨水於
其縣而東注延江水今遵義縣實在仁懷等縣之南知二
水雖出符縣皆南至鄨縣注鄨水耳若以班氏所云入江
之文謂即大江則皆應雲北注不得雲南入矣知班氏所
雲入江即指延江與道元所言無二古人文字簡略否則
或從其究言之也圗經洪江出婁山関南山東南流至遵
義東境之清乘橋北有鳳皇溪東北自綏陽西山西南流
來㑹又東南入湘江通志仁江在遵義城東南五十里源
岀永安驛山澗下流合湘江是二水皆合湘江與道元俱
南入鄨水文相合又攷班氏雲溫水南入黚水道元亦同
又雲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㑹明二水同出一縣亦互
受相注之稱今土人或雲洪江注仁江又或雲仁江注洪
江是也又洪江在唐宋時爲水太平寰宇記水在芙
蓉縣東三十里南流仁江在唐宋時爲仁水太平寰宇記
仁水在芙容縣西南一里南注水是矣且可因此證漢
志及水經注之誤今本漢書鄨縣下鄨水東入延延字誤
作沅〈華陽國志亦同〉當屬傳寫之誤道元延江水下注云鄨縣故
犍爲郡治也攷鄨縣自漢迄晉宋皆未嘗屬犍爲又以知
道元是誤記耳
溫水今名洪江通志在遵義城東四十里源出大樓山
合仁江入烏江
鳳皇溪通志在遵義城東四十里亦名長灘下流合
洪江
黚水今名仁江通志在遵義城東南五十里下流合湘
江入烏江
桃溪水通志在遵義府城南十里源出城北六十里上
莊山溪水滙流爲羅家河至霸竹水羅㑹水又數里與
湘江合桉此水源流亦逺但源出遵義府城北至六十
里之逺以是知非溫黚二水耳明史貴州土司傳安疆
臣焚桃溪莊當即此
樂閩河明史地理志作落閩水通志亦在城西南四十
里原出雷變山東流八十里合湘江
金鼓潭水通志在遵義府城西南四十里流合樂閩
河
樂安河圗經出綏陽金竹里南流爲緑塘河又作鹿塘
河明史地理志作樂安水通志鹿塘河二源一出綏陽
縣西北山一出東北山流至城南合而南數十里有一
水自東北來㑹又南八十里合湘江入烏江桉元和郡
縣志太平寰宇記及唐宋地誌又有夷牢水𢃄水胡刀
水胡江水等此四水未知今係何水未敢臆決姑附記
於此俟再攷
費水攷
費水今名上費溪流至四川䕫州府以下名夷水亦曰清
江杜佑通典太平寰宇記並雲後周置費州因水爲名通
志在思南府城東北百里舊費州以此名北流入四川黔
江東北入湖廣施南府界曰清江明史地理志四川黔江
縣南有黔江源出貴州思州府〈應作思南〉界正流自涪江合大
江支流經此下流爲湖廣施州衛之清江施州衛下雲清
江合衛境諸水下流至宜都縣入於大江桉漢書地理志
南郡巫縣下原注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
十里夷道縣下引應劭曰夷水出巫東入江攷巫夷道並
屬南郡而雲過郡二者蓋水又從巫縣東逕武陵郡佷山
等縣始入夷道界耳水經夷水出巴東魚復縣江漢魚復
縣爲今四川䕫州府奉節大寜二縣地四川黔江縣在思
南府東北䕫州府又在黔江縣東北蓋費水正流自黔江
縣合大江後其支流又東北至䕫州府境或名魚復江夷
水又源於此耳總之班固志地理不能於巫縣以上更詳
夷水之源水經又不克於魚復以西著彼分流之始皆緣
漢時思南等府尚陷武陵蠻中是以不能從流溯源梳剔
幽隱故各從其所見言之亦其慎也〈桉延江水實漢牂柯犍爲二郡經流而漢〉
〈書地理志僅以鄨水所入附見其名於鄨縣下亦此故〉唐杜佑李吉甫亦似不知費
水即夷水故於施州清江縣下並雲清江一名夷水扗佑
又雲清江縣西有都亭夷水所出清江即漢巫縣地以爲
夷水岀於此亦與水經爲夷水出魚復江同〈今考魚復江在今奉節縣〉
〈都亭當在今巫山縣相去僅百里〉若明代迄今圗冊皆係土人記本境山
水非舟楫所經即耳目所及以視昔賢爲較宻矣今此水
支流至荊州府宜都縣入大江與漢地理志水經適合元
和郡縣志費州涪川縣下雲內江水經縣北一百五十步
疑即指此〈桉下多田縣雲涪陵江水經縣南五十歩則知內江水非即涪陵水也〉至若諸水
之合費水入江者皆巳在四川境此故不録〈水道提綱等亦止言清江〉
〈𤼵源施南府西北境不知實出貴州〉
更始水攷
更始水今名豐樂河亦名水徳江明史地理志安化縣東
南有水徳江即烏江之分流至四川彭水縣流入涪陵江
通志在婺川城東五十里其水由龍泉𣾨潭折入縣境至
洪渡入龔灘北㑹烏江水道提綱烏江入四川酉陽州西
南界又北稍西百餘里〈東爲四川界西爲貴州界〉有南溪河東北自湖
廣施南府合諸水西南流自龔灘來㑹南溪河上源即北
河也於沅江下又雲沅江至辰州府城西南有北河即酉
水西北自酉陽州合諸水南經府城西來㑹據此則南溪
河與北河本通一支合涪陵水又一支合沅江矣今攷水
經延江水至巴郡涪陵縣注更始水〈雲注更始水者乃波流通注互得其稱耳〉
酈道元注更始水即延江支分之始也更始水東入巴東
之南浦縣又謂之西鄉水亦謂之西鄕溪溪水間闗二百
許里方得岀山又通波注逺復二百餘里東南入遷陵縣
道元於沅水下雲酉水導源益州巴郡臨江縣故武陵之
充縣酉源山東南流逕無陽故縣南又東逕遷陵故縣界
與西鄕溪合即延江之支津更始之下流謂之西郷溪口
今考無陽故縣在今沅州府芷陽縣東南遷陵故縣在今
永順府保靖縣東道元言酉水合西郷溪水始東逕酉陽
故縣南今更始水至永順縣界入酉水正在漢酉陽故城
南與道元言亦合一統志更始水今俗名北河水道提綱
雲北河即酉水蓋自其合酉水後言之不知本別一水也
合此數條則知今水徳江即古之更始水道元言延江之
支津明志言烏江之分流其説若一道元又雲更始水即
延江支分之始言支分則知水有二支故得一入延江一
入沅水也又雲延江之支津更始之下流明自延江分岀
下流乃合酉水入沅故北河亦兼酉水之稱矣庾仲雍所
謂有別江出武陵者益足證也道元江水下雲其水南導
武陵郡今思南府酉陽州及辰州永順等府皆漢武陵郡
地是矣水道提綱言南溪河西南流至龔灘合烏江而通
志亦言豐樂河至龔灘合烏江是豐樂河即南溪河之證
其名豐樂河者河左側有豐樂埧蓋因以名河耳太平寰
字記更始水又名涪陵水今名內江水蓋更始水係延江
分支下又入涪陵江故通得涪陵江內江之名也
倒羊溪通志在婺川縣城北五里一名暁洋江至隘溪
渡合豐樂河桉此則隘溪即倒羊溪下流通志別列隘
溪誤
煎茶溪水圗經豐樂溪得煎茶溪水登龍河水合洪渡
河倒羊溪水東流注烏江
登龍河水水道提綱作龍登河
洪渡河水水道提綱源出婺川縣西南境龍泉縣北境
山東流經綏陽南折而東北流有大水河自西北合
一水來㑹又東北有小水河自西來㑹桉太平寰宇記
黔州洪杜縣唐武徳二年置以縣東洪杜山得名貞觀
三年又北移於洪杜溪今攷洪杜廢縣距此不逺則此
河當即昔之洪杜溪以音同而轉耳舊唐書亦云洪杜
縣治洪杜溪麟徳二年治龔湍即龔灘也
羅多水太平寰宇記在務川縣東八十里羅多何只皆
獠之姓名明史地理志務川縣有何只水又有羅多水
下流俱注於水徳江
何只水太平寰宇記在務川縣東二十里又雲思唐山
在思州東四里南連何只水北枕內江水桉寰宇記縣
境又有河渝水都濡水丹陽水波濤水今未知巳易何
名姑附記於此
大渉水攷
大渉水自晉以後名安樂水唐亦名赤虺河唐書武后征
雲南檄文有赤虺河是也後轉爲赤水河貴州圖經赤水
河源岀雲南鎮雄州由赤水衛東流經仁懷縣至四川合
江縣入岷江攷今仁懷合江二縣皆漢犍爲郡符縣地漢
書地理志犍爲郡南廣縣下原注云又有大渉水北至符
入江是也水經名之爲鰼部水而道元注則名爲安樂水
桉晉穆帝分符縣置安樂縣水又因縣而改名矣常璩華
陽國志夷縣有安樂水〈漢平夷縣故城在今仁懷縣西南〉又符縣下雲縣
治安樂水㑹東接巴蜀樂城南水通平羌鄨邑是也水經
注江水下符縣治安樂水㑹水源南通寜州平夷郡鄨縣
北逕安樂縣界之東又逕符縣下北入江今正安州在仁
懐縣之北唐於今州西七里立樂源縣今故城尙在則樂
源亦當以水得名由此而推晉安樂縣亦必在今正安州
界故道元雲源南通鄨邑流逕符縣治又北逕安樂縣界
之東又逕符縣入江也又可知晉時分符縣斜東北地立
安樂縣而安樂縣之南境北境仍屬符縣以道理核之歴
歴不爽矣元和郡縣志安樂水逕簡州平泉縣南七十歩
平泉縣本漢牛鞞及符両縣地也
小河圗經西南自畢節縣北境合孫家河板橋河諸水
東北流㑹赤水河
孫家河
板橋河圗經並流合小河
齋郎河通志在桐梓縣城西六十里圖經合龍巖山水
西流逕縣城南西行百七十里又北合一水西南流㑹
赤水河
龍巖山水圗經入齋郎河
九溪河圗經自南合西南來之乘龍山水北流注赤水
河
乘龍山水圗經又入九溪河
古蘭河圗經赤水河西逕脈困塘北有古蘭河自西南
來注之桉古蘭疑古藺之譌以古藺州得名也
水思河圗經赤水河至土城西有水思河自東來儒溪
泥溪自西來並注之又西北有盤橋溪自東猿猴溪自
西南先後注之
儒溪
泥溪
盤橋溪
猿猴溪圗經並合水思河入赤水河
金沙溪圖經自東來注赤水河
胡盧溪通志在桐梓縣城西五里與溱南二溪水㑹桉
縣境又有官堂趙洋等水
溱溪通志在桐梓縣城東二里
南溪通志在桐梓縣城南二十里並入胡盧水
堯霸溪
沙霸溪
後溪圗經赤水河又北受堯霸溪沙霸溪二水後溪一
水
風溪圗經赤水河至仁懷縣西南境有風溪自西南來
注之
永壽橋水圗經仁懷縣境永壽橋水自西來注赤水河
澶溪通志在仁懷縣城東數十歩自東注西與赤水河
合桉縣境又有玉溪河
僰溪攷
僰溪今名南江即綦江之上流圗經源岀桐梓縣北境山
両源合北流百數十里曰松坎河受西南來一小水又北
數十里有坡頭河自東北山來注之又北流西受一水又
北九十里有三溪河自東來㑹又北七十里經綦江縣東
而北有龍角溪自東合三小水來㑹又折西流經城北又
西北流有沙溪溝自東北來有清溪河自西南合三坌溝
及魚子溪水東北流三百餘里來㑹又西北百里北受一
水又北有孫溪河西南合棋盤山水來㑹又北至江津東
境又北入江圗經江水經江津縣城西北又東北流數十
里有綦江自南合諸水來注之曰僰溪口攷元和郡縣志
僰溪水在南州南川縣南四十步在三溪縣西太平寰宇
記僰溪水南自廢丹邱縣流入南川縣又流經縣南四十
里又北入渝州江津縣界明史地理志桐梓縣北有僰溪
源出山箐綦江之上流今桉僰溪之名唐以前無攷惟通
典言唐武徳三年平南蠻置僰州四年始改南州唐僰州
之置倘以水得名耶通志桐梓縣下不載僰溪惟雲有䝉
渡河在桐梓縣北七十里俗傳漢唐𫎇渡此因名以方向
攷之或即是耳桉漢書西南夷傳發巴蜀卒治道自僰道
指牂柯江疑即此
坡頭河通志在桐梓縣北一百四十里
三溪河元和郡縣志貞觀五年置三溪縣以縣南有僰
溪東溪溪合流故名其縣桉此則東溪溪皆合僰
溪也今東溪溪通志亦不載又此下龍角溪等合僰
溪已在四川界茲不録他皆倣此貴州紀事楊應龍反
以綦江之三溪五渡南川之東郷埧立石爲播界
安微水攷
安微水今名小烏江通志源出椒溪在綏陽縣城東北六
十五里流入正安州經南川界入涪江攷太平寰宇記安
微水一名微水西自綏養故縣來東流經綏陽縣南八
里又東入都上縣西十四里又名涪水一名洑野水又折
西南流入廢雞翁縣南三里又南入費州城樂縣界雞翁
廢縣在今綏陽縣東桉舊志以徳江小烏江合而爲一似
未清晣寰宇記又雲涪江水南流注安微水亦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