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4

全覽3 浙江通志 全覽4 全覽5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八十七
  錢法
  自句踐冶銅於越浙省鑄錢於是乎始唐宋以來臨安湖睦諸州置監設官具有條制厥後錢鈔竝行而厯久滋弊
  國朝因時制宜設局鼓鑄採前人不惜銅不愛工之說模笵既精而又申嚴私鑄銷毀之禁利民足用可爲萬世法矣志錢法
  尚書禹貢揚州厥貢惟金三品孔安國傳金銀銅也
  漢書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黃金方寸而重一斤錢圜函方注外圜而內孔方輕重以銖注金以斤爲名錢以銖爲重也故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大學衍義補謂之泉者言其形如泉文古錢其形即篆泉文也後人代以錢字古者寶龜而貨貝至太公立九府圜法始用錢代貝或曰泉或曰布布取宣布之意泉取流行之意其實則一而已後世之錢其形質外圓內方始此謹按貨幣之設有三珠玉爲上幣黃金爲中幣刀布爲下幣刀布古錢之別名也通鑑綱目雲黃帝作貨幣路史雲軒轅氏伐山取銅以爲刀貨是黃帝時業己鑄銅爲幣而世遠難稽班固漢志雲凡貨金錢布帛爲用夏殷以來其詳靡記然則夏殷不過鑄金爲幣而鑄錢之始當自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也
  越絶書姑中山者越銅官之山也越人謂之銅姑瀆六山者句踐鑄銅鑄銅不爍埋之東坂
  水經注楊亭東有銅牛山山有銅穴三十許丈穴中有大樹神廟山上有冶官山北湖下有練塘里呉越春秋雲句踐冶銅錫之處采炭於南山故其間有炭瀆句踐臣呉王封句踐於越百里之地東至炭瀆是也
  史記平凖書漢興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漢書食貨志鑄榆莢錢注莢錢重三銖文爲漢興通典高后二年行八銖六年行五分錢注徑五分所謂莢錢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故呉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鹽鐡論文帝時縱民得鑄錢呉王擅鄣海澤錢布天下故有鑄錢之禁
  西京雜記文帝時呉王亦有銅山鑄錢故有呉錢微重文字肉好與漢錢不異
  呉興掌故銅官山下有兩坎名銅井深數丈方圓百丈即呉王採銅之所白楊山上有兩穴爲採銅處
  太平寰宇記銅山高一千三百尺在安吉縣東三十里括地誌雲呉採鄣山之銅即此石郭山在鄣南五里輿地誌雲昔呉採郭山銅以鑄錢即此山
  三國呉志嘉禾五年鑄大錢一當五百通典文曰大泉五百徑一寸三分重十二銖詔使吏民輸銅計銅𢌿直設盜鑄之科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通典徑一寸四分重十六銖故呂𫎇定荊州孫權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人間患之大學衍義補後世鑄大錢始此
  資治通鑑呉赤烏九年呉人不便大錢乃罷之冊府元龜詔曰謝宏徃日陳鑄大錢雲以廣貨故聽之今聞民意不以爲便其省息之鑄爲器物官勿復出也私家有者勅以輸藏計畀其直勿有所枉
  晉書食貨志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中者謂之四文呉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錢既不多由是稍貴孝武太元三年詔曰錢國之重寶小人貪利銷壊無已監司當以爲意
  南齊書劉悛傳建元四年奉朝請孔顗上鑄錢均貨議其畧以爲三呉國之關閫比歳被水潦而糴不貴是天下錢少非穀穰賤此不可不察也鑄錢之弊在輕重屢變重錢患難用而難用爲累輕輕錢弊盜鑄而盜鑄爲禍深民所盜鑄嚴法不禁者由上鑄錢惜銅愛工也惜銅愛工謂鑄無用之器以通交易務欲令輕而數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詳慮其爲患也自漢鑄五銖歴五百餘年而不變者明其輕重可法得貨之宜若官鑄已布於人使嚴斷翦鑿小輕破缺無周郭者悉不得行官錢細小者稱合銖兩銷以爲大錢貨既均遠近若一百姓樂業市道無爭衣食滋殖矣
  隋書食貨志梁初唯京師及三呉荊郢江湘梁益用錢其餘州郡則雜以穀帛交易交廣之域全以金銀爲貨武帝乃鑄錢肉好周郭文曰五銖重如其文
  謹按五銖錢得輕重之中故通鑑綱目雲用五銖無改者二西漢元狩五年後及東漢與隋皆終其世無改東萊呂氏亦云自漢至隋惟五銖之錢最爲得中故終不能易自唐至五代惟武徳時初鑄開元錢最得其平故亦終不能易
  唐書食貨志武徳四年鑄開元通寶徑八分重二銖四參得輕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隸三體乾封元年改鑄乾封泉寶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踰年而舊錢多廢明年以商賈不通米帛涌貴復行開元通寶錢天下皆鑄之開元十一年詔所在加鑄禁賣銅錫及造銅器者貞元十年州縣禁錢不出境商賈皆絶浙西觀察使李若初請通錢徃來而京師商賈齎錢四方貿易者不可勝紀詔復禁之
  洪遵泉志會昌年揚州節度使李紳於新錢背加昌字以表年號而進之有勅鑄錢之所各以本州郡名爲背文越州以越字在穿下浙西以潤字在穿上
  晏殊𩔖要睦州銅官山唐時於此置官採銅
  謹按浙江鑄錢之官始於唐永泰元年劉晏充東都淮南浙江諸道鑄錢使宋自開寶平江南之後江浙尋復置監係發運使兼提㸃景祐二年始置江浙諸路都大提㸃坑冶鑄錢官一員以魏兼爲之元豐二年三司言江浙等路提㸃坑冶鑄錢官通領九路水陸巡按不周欲增一員分路提㸃從之遂定爲兩司至元祐元年從淮南提㸃李深之請以坑冶鑄錢通爲一司紹興二十七年置提領諸路鑄錢官於行在以戶部侍郎榮嶷爲之元代錢鈔竝行順帝至元十一年浙省置寶泉提舉司所轄有銅冶塲凡三各置提領大使副使一人明設布政使寶泉局大使一員後遂革除
  文獻通考五代相承用唐錢兩浙自鑄銅錢亦如唐制
  呉越備史晉開運三年錢忠獻王召左右議鑄鐵錢以益將士祿賜王弟𢎞億諫曰鑄鐵錢有八害新錢既行舊錢皆流入鄰國一也可用於吾國不可用於他國則商賈不行百貨不通二也銅禁至嚴民猶盜鑄況家有鐺釡野有𨭐犂犯法必多三也閩人創鑄鐵錢不足爲法四也國用幸豐而自示空乏五也祿賜有常而無故益之以啟無厭之心六也法變而弊不可遽復七也錢者國姓易之不宜八也王深嘉之乃止
  十國紀年周顯徳四年正月忠懿王俶始議鑄錢玉海太祖平呉因舊制開監於鄱陽錢俶入朝又得杭州錢監尋廢
  宋史食貨志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凡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鑞錢悉禁之太平興國間詔所在用錢七十七錢爲百以福建銅錢數少令建州鑄大鐵錢竝行尋罷鑄而官私所有鐵錢十萬貫不出州境每千錢與銅錢七百七十等外邑隣兩浙者亦不用大學衍義補太平興國後鑄太平通寶自後改元必更鑄以年號爲文
  宋史神宗紀熙寧六年七月詔京西淮南兩浙江西荊湖等六路各置鑄錢監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本嚴州新定郡監一神泉元豐九域志煕寜七年置神泉監新定續志神泉鑄錢監在朝京門外今廢
  玉海崇寧三年九月詔東南十監舒衡睦鄂韶梧六監鑄小錢餘監鑄當十錢
  宋史食貨志崇寧四年命荊湖南北江南東西兩浙竝以折十錢爲折五舊折二錢仍舊五年兩浙盜鑄尤甚小平錢益少市易濡滯遂命以折五折十上供小平錢留本路俄詔廣南江南福建兩浙荊湖淮南用折二錢改鑄折十錢皆罷其剏置鑄錢院及招置錢戶竝停繼復罷鑄當十二分之令盡鑄小平錢荊湖江南兩浙淮南重寶錢作當三大觀二年江南東西福建兩浙許鑄使鐵錢三年詔以兩浙鑄夾錫錢擾民凡東南所鑄皆罷
  宋史高宗紀紹興二十七年八月復置提領諸路鑄錢司於行在二十九年六月復置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提㸃坑冶鑄錢官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慶元三年湖州舊鬻監行於天下至是官自鑄之因復置神泉監以所括民間銅器鑄當三大錢仍權隸工部惟嚴錢直輸行在而建韶饒贛州皆自提㸃所泛湖由江入漕渠輸之京帑焉宋史食貨志慶元三年復神泉監又置市舶於浙於閩於廣舶商徃來錢寶所由泄是以自臨安出門下江海皆有禁
  續文獻通考淳煕九年九月詔令臨安府諸路提刑司嚴奸民銷鑿見錢私鑄銅器之禁仍下殿歩司一體施行
  嘉靖仁和縣志縣之平安橋宋時有金錫庫即銅錢局也
  大學衍義補至正十年詔鑄至正通寶錢與歴代銅錢竝用王褘泉貨議銅錢之制自五帝三王下更歴代莫之有改其爲法最古善爲天下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以爲利上之人何故而不爲今外宰相得承制行事亦既審察民情即江浙省府治鼓鑄累月之間國用頗頼以資給則其爲效固有不可誣者然其所鑄乃當十大錢止用於杭城而不足以行逺愚竊以爲錢法之議有二一曰廣開鼓鑄二曰罷鑄大錢攷之史傳漢郡國皆得鼓鑄而縣官徃徃多即銅山所在而鑄錢唐亦即出銅所在置監天下鑪九十有九宋鑄錢總二十六監而諸路所鑄其數多寡各有差其法皆不可廢賈誼所謂事有召禍而法有起奸今令細民人操造幣之勢者此謂不可使民私鑄爾非謂官不當廣鑄也自周景王楚莊王欲鑄大錢其臣即以爲非漢之赤仄以一當五王莽之大錢五十蜀之直百後周之當千唐之乾元後唐之永通宋之煕寧皆爲當十大抵一時茍且之爲張商英言當十錢自唐以來爲害甚明葢大錢質輕而利重利重故盜鑄者多質輕故寶愛者少小錢費厚而利均費厚故盜鑄者少利均故貿易者平由是言之鼔鑄不可不開而監局之置不可不廣大錢不可不罷而小錢之鑄不可不多爲今之計無踰此者且今江浙地大物衆省府鼓鑄固必仍舊其浙東西江東閩中諸路宜各斟酌所在分置監局或一州二州即爲一鑪而凡所鑄錢必以漢五銖唐開元金大定宋大觀及今至正小錢爲則其大錢更不復鑄夫鼔鑄廣則造錢多而人易致小錢多則稱物均而人知貴易致則其用不匱知貴則其行可久推而放之其法將徧諸天下而凖固不特浙江一省而已
  續文獻通考寶泉提舉司至正十一年置凡九所浙江行省一所所轄有銅冶塲凡三各置提領大使副使一人掌浸銅事
  法傳錄洪武七年令戶部及各省鑄洪武通寶續文獻通考其制凡五等當十錢重一兩當五錢重五錢當三當二重皆如其當之數小錢重一錢浙江鑪二十一座每歳鑄一千一百六十六萬四千文
  泳化𩔖編永樂九年令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
  續文獻通考宣德九年令南京工部並浙江等布政司鑄宣德通寶錢
  明會典𢎞治十八年令南北直隸府州並十三布政司查盤洪武永樂宣德等錢並鑄𢎞治通寶
  續文獻通考萬厯四年題准通行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隸開局鑄錢每府發鏇邊樣錢一百文照式鑄造呈樣又題准通行天下開鑄制錢與本地方舊錢相兼行使着各撫按官設法經理務在便民毋致勞擾十三年鑄萬厯通寶錢
  謹按鈔法之興自宋創交子㑹子金元承之以爲鈔元劉宣言宋紹興初軍餉不繼造此以誘商旅爲沿邊糴買之計比銅錢易於齎擎稍有滯礙即用見錢尚存古人子母相權之意趙孟頫亦言鈔乃宋時所創施於邊郡金人襲而用之皆出於不得已葢所謂鈔者費直不過三五錢而以售人千錢之物用之者無權行之既久即不能無弊元自世祖頒行中綂交鈔以錢爲文厥後造至元寶鈔以一當五至大間浙江雖鑄當十大錢然印造交鈔實則兼用卒至物重鈔輕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明初置寶源局各行省置寶泉局顧以元用鈔省便仍設寶鈔提舉司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至立倒鈔法洪武二十六年又令大明寶鈔與歴代錢兼行鈔一貫准錢千文又以鑄錢擾民罷寶泉局時兩浙民重錢輕鈔有以錢百六十文折鈔一貫者由是物價湧貴而錢法益壊不行永樂時亦然至宣德三年停造新鈔然猶設立鈔關藉以收鈔而通鈔法嗣後始用錢而鈔法漸除是可知鈔法之設終不若鼓鑄之盡善浙江雖非産銅之處然觀元時之苦於用鈔而樂於用錢則錢法之利於民生固萬世不易之良規也
  國朝
  大清會典國家開局鑄錢頒行天下自部鑄外各省鎭或設或停隨時更定其設官監鑄採銅搭放咸有成法私鑄及行使廢錢禁例尤嚴
  謹按浙江之山産銅者少故開局鑄錢時行時止雍正四年欽奉
  上諭給價收買黃銅器皿以資鼔鑄命浙省設局開爐又復申嚴銷燬之禁是以
  國寶流通而私鑄自可屏絶矣爰遵會典成法分收銅開局官役鼓鑄搭放禁令爲六條詳列於左
  收銅
  康煕十四年議准各省産銅及白黑鉛處所有民具呈願採該督撫選委能員監官採取
  康熈十八年覆准各省採銅鉛處令道員總理府佐分管州縣官專司任民採取八分聽民發買二分納官造冊季報其近墳墓處不許採取或事有未便該督撫題明停止道㕔官如得稅銅鉛每十萬觔紀錄一次四十萬觔加一級州縣官得稅每五萬觔紀錄一次二十萬觔加一級所得多者照數議敘上司誅求逼勒者從重議處其採取銅鉛先聽地主報名採取如地主無力聽本州縣人報採許雇隣近州縣匠役如有越境採取竝衙役擾民照光棍例治罪浙江開採銅鉛共六縣富陽採銅白鉛餘杭採銅武康採銅黑鉛山陰㑹稽採白鉛諸暨採銅黑鉛聽民開採官爲抽稅屬杭州者杭嚴道總理屬湖州者嘉湖道總理屬紹興者寜紹道總理
  雍正四年九月戶部等欽奉
  上諭錢文乃民間日用之所必需向因錢價昂貴朕悉心籌畫至再至三今鼓鑄日增而錢文不見其多錢價仍復不減是必奸民圖利以銷燬制錢打造器皿之事若不禁銅器則錢價究不能平而無以便民間之用從前九卿議令不許製造黃銅器皿其已成之銅器有情願出賣者俱作廢銅交官給與價値朕思如此奉行究不能盡除積弊且些微物件亦難彚集交官終屬有名無實嗣後京城之內除三品以上官員准用銅器外其餘人等不得用黃銅器皿定限三年令其將所有黃銅器皿悉行出賣當官給與應得之價如旗人則於本旗交出領價漢官民人則於五城該管之處交出領價不論輕重多寡隨便收買不許發價之人絲毫扣尅違者重治其罪如此庶可以永杜燬錢製器之弊而國寶流通民用充裕實爲大有裨益着九卿確議具奏欽此欽遵等會議得雍正四年正月大學士九卿等會議欲杜銷燬制錢之源在嚴立黃銅器皿之禁嗣後製造器皿除紅白銅不禁並黃銅之樂器天平法馬戥子及五觔以下之圓鏡亦不禁外其餘一應器皿毋論大小輕重不許仍用黃銅製造其已成之黃銅器皿俱作廢銅交官給與價値等因奉
  㫖依議欽遵通行在案但半年以來民間所有黃銅器皿交官領價者甚少而銅器店舖仍行貨賣我
  皇上念切閭閻無微不照
  特降諭㫖令等公同確議等謹議嗣後京城內三品以上官員准用黃銅器皿民間樂器圓鏡戥子仍照等原議外其餘文武各官軍民人等一應大小器皿俱不得仍用黃銅所有舊存黃銅器皿除箱櫃上銅事件外其餘不論輕重多寡悉行交官領價按依成色估足銅鉛觔兩照部定每觔一錢一分九釐九毫三絲之價給發如有低銅冒開好銅及應領之價故意勒掯扣尅者冒開銀兩照侵盜錢糧例扣尅銀兩照尅減官價例治罪其收買銀兩酌量於戶部支領所收銅斤該管處每季解交錢局以供鼓鑄並將所給銀兩實數造冊報部寛以三年之限如有過限仍將黃銅器皿藏匿不交賣者以私藏禁物例治罪其小舖收買零星銅器限三個月內盡行交官領價違者即照私藏禁物例治罪其打造銅器店舖如有仍將黃銅製造器皿者照銷燬制錢爲從律治罪如此則舊日之器皿盡收新造之銅器可斷銷燬制錢之弊既清其源而遏其流將來錢文日增錢價自平於錢法實有裨益請行各直省悉照京城之例均以三年爲限交收俾各處之黃銅器皿盡行禁止則永無銷燬制錢之弊矣奉
  㫖依議
  雍正五年四月初九日欽奉
  上諭制錢爲民間日用必需之物向來錢價甚昂民間深爲不便朕爲籌畫宵旰焦勞因思鼓鑄日增而錢文不見其多必有銷燬制錢以爲器皿之事是以令京城與直隸各府及各省督撫駐劄之省城不許鑄造黃銅器皿凡有黃銅器皿者俱着交官照數給與價値無非欲錢文充裕俾小民有資生之益而無乏用之苦也年來於京城內外屢次拏獲銷燬制錢之奸民而欽差官員於甘肅地方亦見有燬錢爲器者可見銅器若不嚴禁則燬錢之弊必不能除而錢文必不能裕錢價必不能平此其相因之情勢固有灼然不爽者京城現今奉行惟謹凡黃銅器皿俱已陸續交納給價乃聞各處省城竝未設有收買銅器之公所與專司其事之官員則民間雖有銅器何從交納此皆各督撫怠忽因循竝不實心奉行之故也用是再頒諭㫖着各省督撫設立公所於屬員中揀擇亷謹老成之人專司其事在司庫先撥數千金以爲價値嗣後陸續給發凡有交納銅器者按其觔兩給以頒定價値不得絲毫扣尅亦不得以重秤令其虧折夫制錢爲日用之所不可缺而器皿則不必定用黃銅此理甚明此事易曉各省督撫果能將朕便民利用之至意諄切曉諭而又核實給以價値則民間之交納銅器者自必踴躍爭先矣着各督撫將所買銅器觔兩每年歳底奏聞其所發價値報部奏銷倘委辦之員有侵蝕扣尅等弊督撫即行題㕘從重治罪直隸各府委官之處亦照此一體遵行特諭欽此浙江總督臣李衛欽奉
  諭㫖屢經諄切出示反覆開𨗳隨於省城及嘉湖二府治各設局委官掌管其餘各府州縣着落印官並佐雜等分收凡民間交銅公平彈兌照依定價給發將所收銅器觔兩彚查題報
  雍正五年十一月戶部爲欽奉
  上諭事我
  皇上因各省設立收買銅器公所恐各州縣與所設公所窵逺之處民間交納未便令民間交納銅器准其抵作正賦錢糧奉
  上諭應如何舉行可行於何等省分竝作何交納扣抵與生銅熟銅定價之處詳議具奏欽此部議各省有未完舊欠錢糧行令督撫酌量於各省民欠內以二十萬兩爲率准令欠戶交納銅器扣抵應完舊欠之數倘銀數抵扣完日尚有交納銅器者督撫再行具題請
  㫖此所交銅器熟銅照頒定價値每觔以一錢一分九釐九毫三絲計算生銅價値比熟銅減二每觔以九分五釐九毫四絲四忽計算各州縣官於紳民交納時按其生熟成色觔兩以所定價値算抵如有奸民銷燬制錢充作廢銅片塊打成器皿物件者發覺之日照律治罪其收銅之州縣官不得絲毫扣減價値亦不得以重秤收兌令其虧折每季將所收銅器觔兩數目報明督撫解交公所督撫於年底奏報其無民欠之省分及無民欠之州縣與無舊欠之糧戸有以銅器交官者俱按生熟銅成色給與價値將所收銅器存貯公所於年底奏報如各省地方官有現將已資收買黃銅器皿者着解交公所掌管官即按生熟銅觔給與價値倘地方官有不遵
  諭㫖借捐買名色以賤價收買民間銅器者督撫即指
  名題㕘交部嚴加議處可也奉
  㫖依議
  設局
  順治六年令浙江設局鼓鑄
  順治八年議准各布政司止開一局餘俱停止順治十四年題准各省鑄局槩行停止獨令寶泉局鼓鑄
  順治十七年復設各省錢局
  康煕元年令停各省錢局
  康煕六年浙江總督趙廷臣條議各省爐座仍令照舊鼓鑄以補
  國儲而濟民困部議照該督所請各省爐座俱照舊例開鑄奉
  㫖通行
  康熈十三年停浙江鑄局
  康煕三十五年浙江巡撫線一信奉文開浙江錢局在杭州府大倉前
  康煕三十八年停爐因改局爲永濟倉
  雍正八年正月奉
  㫖開鑄建寶浙錢局在仁和縣羲同二啚地方原係祖山寺基址幷民地十畝零局門前牌坊一座 頭門一座 爐神廟一座庫丁班房八間 堆沙泥房三間 二門一座大堂三間 青選堂三間左右二間作貯錢庫
  庫官住房三間 東首平披各五間收貯鉛銅等項 廚房三間 大堂東側建設爐房五座編寶裕昇平世五字號 大堂西側建設爐房五座編泉流富有年五字號 錢局之外週圍建造營房六處以住巡查兵丁
  官役
  順治元年令戶部漢右侍郎一員督理京省錢法各省鎭開爐鼓鑄令布政司總理就近道㕔官分管
  浙江承宣布政使所屬衙門舊有寶源局大使副使各一員後裁
  康熙三十五年浙江巡撫線一信奉文開局鼓鑄設督局官一員早晩稽查工匠出入
  雍正八年浙江總督李衛奉文建立寶浙局委監督鼓鑄官一員協理鼓鑄官一員協辦官一員庫官一員
  把守局門外委把總一員 巡查營兵二十四名局書二名 錢局庫丁十六名每爐設爐頭一名 匠頭一名 上爐匠一名倒火匠一名 翻沙匠六名 刮沙匠三名 刷灰匠二名 採錢匠二名 杖錢匠三名 滾錢匠二名 磨錢匠十名 敲銅匠一名 煤熯匠一名 踏糙匠一名 揀選匠四名 穿數匠一名 省眼匠一名 淘沙匠二名 雜用小工四名
  鼓鑄
  順治二年題准京省鑄錢每文重一錢二分每七文准銀一分
  順治八年議准鑄錢每文重一錢二分五釐不許輕重違式
  順治九年題准各省鑄錢本息責成各該衙門按季報部年終彚報奏銷
  順治十年題准鑄造制錢務令精工背鑄一釐兩字戶部添一戶字各省俱添一字浙江添浙字鑄不合式者㕘究
  順治十八年議准無釐字舊錢每觔給價七分收燬鼓鑄又題准鑄成康煕通寶樣錢頒發各省局依式鑄造順治錢仍舊行使
  康熈七年浙江開鑄錢文每文重一錢四分以二萬文爲一秤計錢二十串每秤用水銅一百七十五觔外加耗銅一十八觔十二兩共正耗銅一百九十三觔十二兩計炭礶工食物料等項銀共五兩七錢九分
  康煕二十三年議准鼓鑄制錢每文足重一錢行文鑄錢各省俱照新式鼓鑄
  康煕三十五年浙江開鑄錢文每文重一錢以二萬文爲一秤計錢二十串每秤用紅銅六分白鉛四分配搭用正銅鉛一百二十五觔外加耗銅鉛十一觔四兩共用正耗銅鉛一百三十六觔四兩計給炭礶工食物料等項銀共二兩六錢八分五釐每年動用存庫銀二十餘萬兩給商採買紅銅倭鉛對搭鼔鑄設爐二十座每日鑄錢二十秤康熈四十一年鑄錢仍重一錢四分
  雍正七年正月戶部奉
  上諭各省收買銅器鼔鑄錢文一事屢降諭㫖令各該督撫酌量所收銅器可以鼔鑄即爲奏聞何以至今未見一處奏到爾部再行文各省但所收之銅可以設局開爐即當鼔鑄俾錢法疏通不必拘定足放一成二成兵餉方行開鑄欽此
  雍正八年浙江開爐鼔鑄錢文每發黃銅一秤計生熟各九十六觔二兩外加白鉛十觔十三兩二分五釐黑鉛四觔十二兩鑄錢定例每發黃銅一觔加白鉛九錢黑鉛四錢銅鉛每百觔加耗九觔鑄出錢一秤計重一百七十四觔十五兩四錢計繳錢二十千文每千文重八觔十二兩如輕加補鑄錢一秤給工料錢三千四百一十六文每秤外收加鉛錢一千六百二十五文給鉛錢工料錢二百七十七文五毫五絲每錢一串繳補串錢二文
  雍正八年四月浙江總督管巡撫事爲遵㫖行文事據布政使程元章鹽驛道副使王鈞會看得浙省奉文設爐開鑄當將從前所設爐座應用爐頭匠役以及炭罐銅觔人工物料等項逐一詳議查康煕七年間浙省開鑄錢文每秤用銅一百七十五觔外加耗銅一十八觔十二兩計給炭罐工料等銀五兩七錢五分錢重銅足肉好完備民間至今流通行用續於康煕三十五年復開鼓鑄奉行未善將錢質改輕攙和銅鉛減少料價以致所鑄錢文不能流通官帑民資虧折無抵今奉議開鑄應請先以錢式爲主每文應重若干每串用錢若干並南北民情土俗行使錢文不同務與現在民間流通制錢相等方無積滯之慮先經備晰詳請題逹茲准部覆內開康熈七年浙省鼓鑄每二十串銅價十二兩五錢九分三釐工料銀五兩七錢九分共用銀一十八兩三錢八分零今以廢銅價値合算每二十串銅價十九兩七錢八分四釐零加以工料五兩七錢九分合之銅本共銀二十五兩五錢七分四釐零較之康煕七年浙省所用工料每二十串多用銀七兩一錢九分四釐零即比照京局尚多用銀一兩九錢九分一釐零行令確訪時價據實核減至於耗銅每百觔俱係九觔浙省不便獨異行令仍照原議遵行今查浙省開鑄皆係收買廢銅分晰生熟二種定價給發比照康煕七年所用銅本原多銀七兩一錢九分四釐零今次實係銅價高昻竝非工料過多且一切應用沙石料物産從外省採辦亦多水腳所需炭罐必選乾燥高厚價値自倍鑄出錢文務使合式精工須加滾錢匠作即如浙省食物等項較之別省貴賤不一匠作人工又難核減再查生熟銅器鼓鑄前經設爐鎔騐渣沫甚多今每百觔加耗九觔確係不敷難以核減除一面嚴飭上𦂳辦理另行擇期開鑄外所有鼓鑄工料加用耗銅等項擬請仍照原題之數允銷庻鼓鑄不致貽悞
  國寳亦可疏通矣為此咨部查照施行
  雍正九年正月戸部為遵㫖行文事咨覆浙江總督咨稱浙省鼓鑄難以預定咨部照江西省已准之數試行鼓鑄核實報銷今已鑄有月餘每秤實須工料銀三兩四錢一分六釐較之江西省每秤工料銀二兩六錢五分八釐零雖屬不等但各省物件價值原有髙低匠作人等亦有貴賤是以未能畫一然較之京局每秤給工料錢三千七百九十六文實多節省請照三兩四錢一分六釐之數報銷委難再減擬合咨明等因前來查浙省鼓鑄工料先經該督請照江西鼓鑄之例暫行試鑄俟鑄有成效核實報銷本部行令作速料理鼓鑄去後今該督既稱每秤實須工料銀三兩四錢一分六釐本部核算較京局所需工料數目節省銀三錢八分應令該督將所需工料銀兩於鑄出錢文內動給如有浮冒短給據實查叅可也雍正九年正月戶部為遵㫖行文事咨覆浙江總督咨稱浙省鼓鑄雖係生熟銅各半勻配但係民間使用器皿銅質原髙今經火煉鉛氣漸銷銅性燥烈以致每多缺損必須回爐復鑄不特糜費工料折耗分兩抑且有稽鼔鑄似應酌量加鉛以冀銅性潤澤應請加鉛配合每年約需銅六十九萬二千三百七觔遵奉部行每百觔折耗九觔得淨銅六十三萬觔細加試騐每銅一觔須加黒鉛四錢白鉛九錢共應加黑鉛一萬七千二百七觔零白鉛三萬八千九百四十二觔零除折耗外淨黑白鉛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七觔零應加鑄錢五千八百四十九串九百九十文但浙省非産鉛之地價實難以預定現委閒員前赴産鉛之省採辦核實確價報銷等因前來應令該督將前項需用鉛觔作速委員前赴産鉛地方照數採買運供鼓鑄其採買鉛觔價值報部查核可也雍正十二年四月戶部為欽奉
  上諭事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內閣奉
  上諭鼓鑄錢文專為便民利用銅重則滋銷燬本經則多私鑄原宜隨時更定籌畫變通斯可以平錢價而杜諸弊順治元年每文鑄重一錢二年改鑄一錢二分十四年加鑄一錢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銷燬弊多仍改重一錢嗣因私鑄競起於四十一年又仍復一錢四分之制迨後銅價逐漸加增以致工本愈重今寶泉寶源二局每年額鑄錢文每串需工本銀一兩四錢零歲計虧折銀約三十萬兩朕思錢重銅多徒滋銷燬而且銷燬奸民不須重本便可隨時鎔化躧緝殊難非若私鑄必須有力之人兼設有爐座器具易於查拏者可比若照順治二年例每文鑄重一錢二分在銷燬者無利而私鑄者亦難似屬權衡得中可以行之久逺再現今五省採辦洋銅三省採辦滇銅朕思與其令三省辦銅解部莫若即令滇省就近鑄錢將鑄成錢文就近運至四川永寧縣下船由水路運赴漢口搭附漕船解京可省京鑄之半似多便益至於戶工兩局每年需用鉛觔每觔部價銀七分有餘聞貴州鉛厰甚旺歲出四五百萬觔每百觔厰價一兩五錢如酌給水腳令該撫選委幹員如數解交京局似較之商辦節省尤多再黃銅既禁用紅銅者自多其實黃銅即係紅銅白鉛攙和鎔成若不倂禁仍於鼔鑄未便所有紅銅器皿應如何分別飭禁雲南開鑄貴州解鉛應如何酌定規條竝現鑄錢文應否改重一錢二分之處着九卿詳悉妥酌定議具奏毋得輕率亦毋得拘泥欽此欽遵該等會議得錢重銅多以致奸民肆行銷燬是將
  國家有用之工本徒滋奸民射利之貪壑欲除其弊宜清其源應將現行一錢四分之例遵照順治二年每文改鑄一錢二分則錢本稍輕銷燬製器與買銅私鑄均無利可圖且每文節省銅鉛二分是每串節省銅鉛二十兩統計歲需銅鉛七百一十萬觔可節省銅五十一萬觔計省銀八萬九千二百五十兩省鉛五十一萬觔計省銀二萬九千五百二十五兩二共節省銀十二萬八千七百七十五兩在
  國帑既多節省而銷燬私鑄之弊又可盡除是鑄一錢二分之錢權衡得中實可永逺遵行至改鑄一錢二分銅鉛雖有節省而錢數仍照舊額所有工料仍應照舊給發俟
  命下之日戶部行文錢法衙門照例鼔鑄仍將鼔鑄樣錢頒行開鑄省分一體照式鼓鑄至現行一錢四分之錢若分別增價恐不便於民用復行改鑄亦無裨於
  國計應仍一體行使如有不肖奸民射利私行銷燬者應令該管地方官弁不時巡查嚴拏治罪可也奉
  㫖依議
  搭放
  順治十三年題准鑄錢搭放兵餉工食令州縣扣算刋入由單塡註收簿
  順治十四年題准徵收錢糧銀七錢三銀儘起解錢充存留之用
  康熈七年覆准存留驛站官役俸工雜支等項俱照銀七錢三例收放制錢該督撫查取所屬徵收流水底簿磨對年終得收放數目造冊報部如奉行不力指名題㕘
  康煕十年令直省存留錢糧照數收錢上下通行方無壅滯有不收制錢者以違制論
  雍正五年十二月戶部摺奏查各省兵餉多者至一百四十萬餘兩少者三四十萬兩其餘皆百萬內外餉多之省以一成錢搭放需錢十五萬餘串得淨銅一百四十餘萬觔可以開鑄以二成錢搭放需錢三十餘萬串得淨銅二百八十餘萬觔可以開鑄餉少之省以一成錢搭放需錢三四萬餘串得淨銅三四十萬觔可以開鑄以二成錢搭放需錢五六萬餘串得淨銅五六十萬觔可以開鑄兵餉百萬內外之省以一成錢搭放需錢十萬串內外不等得淨銅一百萬觔可以開鑄以二成錢搭放需錢二十萬串內外不等得淨銅二百萬觔可以開鑄臣等以各省兵餉搭放一成二成錢文計算除雲南省現開鼔鑄外其餘省分應用淨銅若干觔可開鼔鑄之處另單錄呈
  御覽
  浙江省歲需官兵俸餉銀一百萬八千七百四十五兩八錢零以一成錢搭放共該錢十萬零八百七十四千五百八十文得淨銅八十八萬二千六百五十二觔九兩二錢可以開鑄以二成錢搭放共該錢二十萬零一千七百四十九千一百六十文得淨銅一百七十六萬五千三百零五觔二兩四錢可以開鑄
  雍正八年浙江開寶浙局鑄出錢文九一搭放兵餉倂府縣俸工及鼓鑄工料等項
  禁令
  順治四年令各省不許私鑄僞錢及前代舊錢通行嚴禁
  順治十年題准官爐夾帶私鑄者照枉法計贓坐罪
  順治十八年議准私鑄爲首及匠人處斬家産入官總甲十家長知情者俱處斬家産入官不知者枷號一個月責四十板徒一年爲從及知情買使者立行處絞告捕者照例給賞該管地方官知情任其私鑄者照爲首例不知失察者降三級調用如經紀舖戸販賣攙和私錢者枷號一個月責四十板流徙尚陽堡內外各官各按職掌照新例處分
  康煕三年題准失察私鑄該州縣官幷吏目典史衛所官各降三級調用知府直隸知州捕盜㕔官各降一級調用司道都司各罰俸一年督撫罰俸六個月運使照司道例分司照知府例大使照典史例議處
  康熈七年題准攙和私錢十文以上照例治罪九文以下仍枷責免流徙又題准私鑄人隣佑不分知情不知情枷號一個月責四十板徒一年康煕十二年覆准銷燬制錢者犯人與失察官員俱照私鑄例治罪
  雍正三年五月十七日欽奉
  上諭制錢乃日用必需之物務使遠近流通始便民用京師錢局每歲鼔鑄則制錢應日加增今雖不致缺乏聞各省未得流布民用不敷是必有銷官錢以爲私鑄者且聞湖廣河南等省私鑄之風尤甚爲此特頒諭㫖着直隸及各省督撫申飭該地方官察訪查拏嚴行禁止毋使奸徒漏網倘稽察稍疎仍蹈前弊一經訪覺定將地方大小官吏分別從重治罪爾督撫不可視爲具文當實力奉行嚴加禁戢可也私鑄治罪之例如何嚴定律條着三法司詳議具奏特諭雍正三年二月刑部覆准各省如有燬化小制錢者仍照康煕年間例治罪其該地方官若狥情者與本犯同罪不知情者亦照私鑄例降三級調用房主隣佑不分知情不知情亦照私鑄例枷號一個月杖一百徒三年載入定例遵行
  雍正四年二月刑部等會議得私鑄不能禁絶應通行直隸各省嚴行曉諭經紀舖戶人等嗣後私錢不許攙和一文從前有收買者每錢一貫量給官錢半價貯庫報部
  雍正六年正月欽奉
  上諭雍正二年朕即諭李維鈞聞得直隸滄州地方有偷鑄私錢之匪𩔖應嚴行查拏李維鈞回奏已經嚴查該地方竝無私鑄保奏甚力今歩軍統領阿齊圖奏稱本月內准內務府咨稱番役因公事前來滄州拏獲私鑄之回子劉七等移送前來隨差千總江進祿帶領番役前徃滄州將私鑄之夥黨悉行拏獲竝獲鑄錢器皿等語觀此則滄州奸民私鑄之弊由來已久而地方大吏漫無覺察今始敗露阿齊圖差官將匪𩔖夥黨俱即捕獲不使漏網甚屬可嘉着將阿齊圖及所差官弁交部議敘番役着加賞賚其私鑄一千人犯交刑部嚴審定擬具奏夫私鑄錢文大干法紀且私鑄不息則錢法不能畫一而銷燬制錢等弊皆由此而生何以便民間之用此事大有關繫畿輔近地尚有此等奸民而各省遠方難保必無此弊着通行曉諭再嚴加申飭倘直省督撫中如有似此疎縱不肯實力查拏者朕留心訪察密差京官緝捕若一經察出必將該督撫照溺職例處分欽此雍正七年二月二十日戶部奉
  上諭錢爲國寶固貴流通以利民然必權衡輕重使得其平方能便民用而無囤積私銷之弊近聞馬蘭峪地方每銀一兩換大制錢一千零二十餘文又聞奉天及直隸數府亦然錢價過賤民間貿易之際物價必致損虧且恐奸弊從此而生着該督及奉天府尹嚴飭地方官通行曉諭居民市肆嗣後錢價每銀一兩止許換大制錢一千文倘曉諭之後仍有出於一千文之外者即將錢舖之人查出治罪幷着該部行文各省督撫轉飭各地方官每銀一兩所換制錢不得過於一千文之外俾民用便利而國寶流通以為經久平準之定則特諭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欽奉
  上諭國家制錢闗小民日用之需必使流通充裕方能足用阜民乃每年鼔鑄而錢不加多京城之中康熙錢文甚少此必奸徒暗行銷燬之故也我
  皇考恵愛斯民宵旰焦勞留心錢法屢
  頒諭㫖嚴飭內外官員查拏代銷之弊而目下仍然錢少價昂則有司奉行不力顯然可見將此通行曉諭凡京城內外各該地方官務必密緝嚴拏勿稍疎縱倘仍視為具文發覺之日必將該管官重加處分不稍寛貸特諭


  浙江通志卷八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八十八
  驛傳
  環人以路節達四方舍則授館而傳遽之事行夫主之此驛遞所由昉也浙江舊置三十六驛設道臣專理厥後量地裁併而以鹽法道兼領其職特嚴騷擾之禁立法盡善
  皇仁所屆逺至邇安徳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益可
  見矣志驛傳
  大清會典直省設有驛傳專供徃來公差員役持奉兵部勘合火牌驗明照數應付在京者曰會同館在外者曰水馬驛其需用馬驢車船人夫什物等項因地衝僻酌量設置各有額定錢糧或設驛丞專管或屬州縣官兼管或令武職官帶管俱責成各該督撫驛道稽察整治至舊設驛站如有相隔窵遠徃復不便者許該督撫勘明酌量里數遠近題請添設
  驛遞事例
  凡驛遞各站設有夫役以供舁輿擡摃遞送文書餵養馬匹等事若係經由大路或設一二百名七八十名偏僻小路亦設二三十名各按衝僻多寡不一其夫役工食每名日給銀二三分以至七八分不等俱於驛站錢糧內開銷
  凡僱用夫價順治初各站僱覔夫價酌量開銷十七年覆准過徃官兵需用夫役僱夫一千名以內者除驛夫外每名給銀一錢五分一千名以外者每名給銀三錢康熈七年議准僱用夫役以一百里爲一站用夫千名以內者每名每站給銀一錢五分用夫千名以外者每多用夫一百名每名每站增銀一分至三錢止多十里者按分數加增少十里者按分數遞減其僱價俱於驛站錢糧內開銷
  雍正六年五月初六日欽奉
  上諭各省所設驛站夫役原以預備公事之用國家歲費多金本欲使州縣無賠累之苦民間無差派之擾官民竝受其福也但聞各省徃來人員有不應用夫而擅自動用者該管之人或畏其威勢而不敢不應或廹於情面而不得不應積習相沿驟難禁止地方夫役竝受擾累重負朕加惠官民之至意嗣後惟兵部勘合欽差大臣及督撫入境學差試差或知府下縣盤查及他員奉督撫差委盤查者准其動用夫役其餘概不准動用倘有違例妄索者着該管官即行揭報督撫題㕘若該管官違例濫應發覺之日照例治罪着各省管理驛站事務之道員不時查察倘有徇隱一併處分特諭
  驛馬
  凡驛馬順治初各按驛路衝僻額設馬匹或一二百匹七八十匹以至一二十匹或驢二三十頭不等其馬匹草料每匹日支銀一錢或八九分俱於驛站錢糧內開銷
  凡馬價順治初定各直省驛馬倒斃即動支本驛錢糧通融買補其厯年開銷價値浙江每匹十四五兩
  雍正元年十月初五日欽奉
  上諭查驛站關係重大經朕屢加嚴諭然其間積弊難以盡詰有在官之累有在民之累如直隸山西差徭更爲浩繁雖驛馬足數亦供應不敷乃內而兵部外而驛道於給發馬匹時官吏通情受賄徃徃所給浮於勘合之數且行李輜重皆令驛卒乘馬背負多至八九人不等所到州縣以見馬換馬向有舊例不敢詰問至督撫提鎭經過之處更惟命是從嗣後照勘合之外有敢多給一夫一馬者許前途州縣即據實揭報都察院以聽糾㕘如該縣容情不揭而被一縣揭報者並該縣一併治罪其督撫提鎭騷擾驛遞者皆照此例庶少甦在官之累至若河南山東諸省離京稍遠謂耳目易欺每驛額設馬匹不過十存三四其草料工食仍照舊開銷且逐年詳報倒斃侵蝕買補之價差使一至則照里科派將民間耕種牲口硬遣當差令其自備草料跟隨守候種種累民尤屬不法着該地方督撫將所有驛站逐一徹底清查缺額者勒令買補至派借民間牲口尤當勒石永禁違者即從重治罪特諭
  馬快船
  各省水驛各按衝僻設船五隻至二十隻不等每船量設水夫其船隻有因毀廢修補者有因閒冗裁汰者厯年增減不一附載於後
  浙江原設袍差紅站等船四百一十一隻康煕十五年裁船一百七十九隻十七年裁船三十七隻二十四年裁船十隻
  驛站錢糧
  直隸各省驛站俱有額設錢糧康煕十五年議裁十分之四二十年
  恩詔於裁四之中仍復二分二十四年後裁減不一今
  載額數於後
  浙江原額銀壹拾壹萬玖百玖拾柒兩貳錢伍分零
  存銀陸萬陸千伍百玖拾捌兩叄錢伍分
  鹽驛道冊開
  康熈二十五年裁袍船十隻船料銀叄百捌拾貳兩貳釐歸入驛站裁四銀內冊報兵部充餉是年又裁袍船水手銀壹千壹百叄拾陸兩加閏銀叄拾陸兩原編布政司項下歸入藩庫充餉又奉兵部行令加徵各驛夫馬閏月銀叄千叄百陸拾叄兩肆錢捌分肆釐肆毫伍絲捌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貳纎壹沙內除扣出裁四各款應充餉銀壹千陸百陸兩陸錢壹分捌釐陸毫肆絲陸忽玖微伍塵壹𣺌貳漠壹埃八纎玖沙外存留閏銀壹千柒百伍拾陸兩捌錢陸分伍釐捌毫壹絲壹忽叄微捌塵貳𣺌壹漠壹埃叄纎貳沙
  康熈二十七年裁連山窰嶴嶺店三驛驛皂銀壹拾伍兩捌錢玖分柒釐貳毫叄絲伍忽捌微貳塵玖𣺌叄漠陸埃玖纎玖沙併入裁四銀內充餉加閏銀叄兩俱歸布政司起運項下
  康煕三十二年奉部於藩庫每年撥補浙省座仙船隻不敷修造船料銀肆百柒拾兩玖錢玖釐陸毫玖絲柒忽
  康煕三十九年裁車廐赤城象浦三驛驛皂銀貳拾玖兩貳錢陸分陸釐伍毫陸絲伍忽叄微叄𣺌柒漠壹埃玖纎捌沙加閏銀叄兩徑解布政司充餉
  康熈四十九年裁站河船一十四隻船料銀貳拾貳兩伍錢徑解布政司充餉
  雍正三年裁病故河船水手二名工食銀壹拾肆兩肆錢加閏銀壹兩貳錢徑解布政司充餉雍正四年裁各縣驛馬匹工料銀貳百叄拾兩玖錢捌分捌釐玖絲伍忽陸微捌塵柒𣺌陸漠叄纎捌沙徑解布政司充餉
  雍正五年裁雙溪驛驛皂工食銀壹拾貳兩徑解布政司充餉
  雍正六年裁各驛館夫二十一名工食銀壹百伍拾兩捌錢叄釐加閏銀壹拾貳兩陸錢徑解布政司充餉是年又裁座仙站船三十九隻工食銀壹千壹百肆拾貳兩柒錢肆分玖釐叄毫加閏銀玖拾陸兩解貯道庫候撥充餉又雍正八年爲始每年該裁船料銀柒百肆拾壹兩貳分伍釐除將藩庫原撥補不敷船料銀肆百柒拾兩玖錢玖釐陸毫玖絲柒忽全裁應聽布政司充餉外尚應裁銀貳百柒拾兩壹錢壹分伍釐叄毫叄忽解貯道庫候撥充餉
  以上編入運布二司項下並扣裁各項充餉共銀陸萬伍千伍拾伍兩叄分叄釐柒毫玖絲柒忽玖微肆塵伍𣺌捌漠伍埃玖纎捌沙加閏銀叄千肆百貳拾玖兩伍錢叄釐捌毫玖絲玖微肆塵陸埃陸纎玖沙 現在存留縣驛夫馬等項銀陸萬肆千叄百壹拾兩捌錢伍分貳釐捌毫肆絲伍忽叄微貳塵壹𣺌肆漠陸埃伍纎叄沙加閏銀肆千貳百伍拾貳兩肆釐肆毫伍絲肆忽肆微玖塵捌𣺌玖漠壹埃玖纎柒沙
  浙省縣驛差馬一百匹於敬陳管見事案內欽奉
  恩加棚厰槽𨰉銀壹百肆拾貳兩奉部行令自雍正六年爲始每年於本省驛站支應餘剰銀內動給
  驛傳官制
  浙江驛傳道一員康煕四十九年奉裁歸併運司兼管改爲鹽驛道
  各府屬現設驛丞共一十六員
  杭州府
  武林驛 成化杭州府志在府治東四里呉元年在武林門外洪武七年徙今處錢塘縣志在芝松二圖洪武七年改元財賦都總管府爲之現設驛丞一員
  呉山驛 成化杭州府志在城北洪武七年建曰杭州驛九年改呉山驛仁和縣志在武林門側現設驛丞一員
  錢塘縣
  浙江驛 錢塘縣志在縣南十里瀕江龍山閘左洪武中建成化中修萬厯五年復民侵地現設驛丞一員
  南驛 七修𩔖稿名樟亭今跨浦橋南江岸裁倂都亭驛 七修𩔖稿今泥路西管伴外國使處裁併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萬松浙江洋泮司兵各五名進龍范村新沙淳橋社井司兵各四名偏僻九舖北新司兵六名板橋良犬宦塘奉口洛瀆觀音蔣公老人司兵各三名
  仁和縣
  北驛 七修𩔖稿名北郭今賣魚橋南裁併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北廓司兵六名桐扣司兵五名東新百家臯亭赤岸石目蓮花司兵各三名偏僻五舖太均湯鎭太平夏新方家塘司兵各三名
  海寧縣
  長安驛 海寧縣志在縣西北二十里唐貞觀五年置桑亭驛八年改義亭驛宋因之元設水馬二站至元間改長安水驛明革
  賦亭驛 海寧縣志唐開元中柳遵立元至元間倂作長安水驛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夏村許村費村駱家司兵各五名偏僻十一舖縣前定南司兵各三名陳橋談村褚村下管松林謝家蔡家邵家談山司兵各二名
  富陽縣
  會江驛 富陽縣志在觀山東宋嘉定六年建於通濟橋以富春據閩廣江浙之會故名會江明洪武三年徙今地正綂四年知縣呉堂重建現設驛丞一員
  古驛 富陽縣志在縣西梁貞明間立今廢
  高風驛 富陽縣志在永寧寺後宋縣令樓潚建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六舖縣前赤松廟山歩社安道黃山司兵各五名
  餘杭縣
  苕溪驛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今革
  岑山驛 成化杭州府志洪武二年建後革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橫瀆靈源丁橋司兵各五名偏僻四舖邵墓麻車招兒古城司兵各三名
  臨安縣
  安豐驛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三十歩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六舖直縣舖司兵一名青山五柳郎山凌村潘村司兵各三名
  於潛縣
  潛溪館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二里舊名潛水驛紹興四年令邵文炳遷於縣南門外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六舖市門方圓太陽戴日藻溪橫塘司兵各三名
  新城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白塔干塢官塘上塢司兵各五名
  昌化縣
  雙溪驛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一百歩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八舖城下舖司兵三名蘆嶺司兵二名下營堪村義干米柳橋舖雲溪司兵各一名
  賦役全書杭州府驛站銀壹萬玖千玖百伍拾肆兩伍錢貳分肆釐玖毫玖絲貳忽玖微貳塵捌𣺌玖漠陸埃伍纎捌沙加閏銀壹千叄百伍拾陸兩壹錢貳分柒釐捌毫伍絲捌忽柒微陸塵叄𣺌壹漠陸埃貳纎貳沙養膳應差夫一千九百六十二名館夫四名養膳應差馬六十匹座站仙船 四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仁和縣均平縴夫三百一十一名共工食銀貳千壹百捌拾貳兩柒錢貳分貳釐玖毫遇閏加銀壹百捌拾壹兩捌錢玖分叄釐肆毫捌絲 馬銀柒百兩貳錢內給兜應差銀貳百壹拾肆兩貳錢外實銀肆百捌拾陸兩養馬一十五匹馬夫七名共工料銀叄百玖拾玖兩陸錢尚餘銀捌拾陸兩肆錢應撥給石門縣馬不敷工料遇閏加銀伍拾捌兩叄錢伍分內本縣馬匹馬夫止該加閏銀叄拾叄兩叄錢尚餘閏銀貳拾伍兩伍分內應撥給嘉興縣馬不敷閏月工料銀柒兩貳錢秀水縣馬不敷閏月工料銀壹拾伍兩石門縣馬不敷閏月工料銀貳兩捌錢伍分
  錢塘縣均平縴夫一百六十七名共工食銀壹千貳拾貳兩肆分遇閏加銀捌拾伍兩壹錢柒分馬銀肆百肆拾伍兩壹分壹釐玖毫肆忽叄微壹塵貳𣺌叄漠玖埃陸纎貳沙養馬一十五匹馬夫七名共工料銀叄百玖拾玖兩陸錢外尚餘銀肆拾伍兩肆錢壹分壹釐玖毫肆忽叄微壹塵貳𣺌叄漠玖埃陸纎貳沙應撥給石門縣馬不敷工料遇閏加銀叄拾玖兩陸錢內本縣馬匹馬夫止該加閏銀叄拾叄兩叄錢尚餘閏銀陸兩叄錢應撥給嘉興縣馬不敷閏月工料
  富陽縣均平縴夫二百三十五名共工食銀壹千肆百捌拾陸兩伍錢陸分貳釐玖絲壹忽玖微貳塵捌𣺌玖漠陸埃伍纎捌沙遇閏加銀柒拾肆兩叄錢捌分壹釐肆絲伍忽肆微貳塵玖𣺌捌漠貳埃玖纎 武林驛走遞夫三百一十八名共工食銀貳千貳百捌拾玖兩陸錢遇閠加銀壹百玖拾兩捌錢內仁和縣徵給銀壹千貳百貳拾捌兩肆錢加閏銀壹百貳兩叄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 錢塘縣徵給銀壹百叄拾兩捌錢加閏銀壹拾兩玖錢海寜縣徵給銀柒百陸拾捌兩肆錢加閏銀陸拾肆兩叄分叄釐叄毫叄絲叄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肆沙 餘杭縣徵給銀壹百壹拾壹兩陸錢加閏銀玖兩叄錢 臨安縣徵給銀叄拾玖兩陸錢加閏銀叄兩叄錢 於潛縣徵給銀壹拾兩捌錢加閏銀玖錢 小轎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捌兩遇閏加銀貳拾肆兩仁和縣徵給 支應銀壹千兩內錢塘縣徵給銀壹百捌拾兩 海寜縣徵給銀肆百伍拾捌兩 餘杭縣徵給銀貳百兩 臨安縣徵給銀壹百貳拾兩 新城縣徵給銀壹拾肆兩 於潛縣徵給銀壹拾肆兩 昌化縣徵給銀壹拾肆兩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仁和縣徵給
  呉山驛走遞夫一百三十一名共工食銀玖百肆拾叄兩貳錢遇閏加銀柒拾捌兩陸錢內仁和縣徵給銀柒拾貳兩加閏銀陸兩 錢塘縣徵給銀壹百貳拾玖兩陸錢加閏銀壹拾兩捌錢 海寜縣徵給銀叄百叄拾壹兩貳錢加閏銀貳拾柒兩陸錢 富陽縣徵給銀壹百捌拾兩加閏銀壹拾伍兩 於潛縣徵給銀貳百叄拾兩肆錢加閏銀壹拾玖兩貳錢 水夫三百一十九名共工食銀貳千貳百玖拾陸兩捌錢遇閏加銀壹百玖拾壹兩肆錢內海寧縣徵給銀貳千捌兩捌錢加閏銀壹百陸拾柒兩肆錢 昌化縣徵給銀貳百捌拾捌兩加閏銀貳拾肆兩 小轎夫六十名共工食銀肆百叄拾貳兩遇閏加銀叄拾陸兩內仁和縣徵給銀壹百肆拾肆兩加閏銀壹拾貳兩 臨安縣徵給銀貳百捌拾捌兩加閏銀貳拾肆兩 馬一十五匹馬夫七名共工料銀叄百玖拾玖兩陸錢遇閏加銀肆拾壹兩陸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內本驛馬匹馬夫止該加閏銀叄拾叄兩叄錢尚餘仁和縣徵給本驛馬匹加閏銀捌兩叄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應撥給石門縣馬不敷閏月工料內仁和縣徵給銀貳百玖拾伍兩陸錢加閏銀叄拾叄兩叄錢昌化縣徵給銀壹百肆兩加閏銀捌兩陸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 支應銀伍百壹拾兩內仁和縣徵給銀壹百柒拾兩 錢塘縣徵給銀柒拾捌兩 海寧縣徵給銀貳百陸拾貳兩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仁和縣徵給 座站船一十隻船頭水手六十一名共工食銀肆百肆拾陸兩肆錢遇閏加銀叄拾柒兩貳錢內仁和縣徵給銀肆拾伍兩柒錢陸分叄釐加閏銀叄兩捌錢壹分叄釐伍毫捌絲叄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肆沙錢塘縣徵給銀壹百玖拾玖兩叄分柒釐加閏銀壹拾陸兩伍錢捌分陸釐肆毫壹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 海寧縣徵給銀貳百壹兩陸錢加閏銀壹拾陸兩捌錢 年額修造船料銀壹百伍拾壹兩壹忽內仁和縣徵給銀壹百肆拾肆兩伍錢捌絲叄忽貳微捌塵伍𣺌 於潛縣徵給銀陸兩肆錢玖分玖釐玖毫壹絲柒忽柒微壹塵伍𣺌
  浙江驛水夫一百六十名摃擡夫七十名共工食銀壹千陸百伍拾陸兩遇閏加銀壹百叄拾捌兩內錢塘縣徵給銀伍百玖拾貳兩叄錢壹分伍釐貳毫加閏銀肆拾玖兩叄錢伍分玖釐陸毫 餘杭縣徵給銀壹千陸拾叄兩陸錢捌分肆釐捌毫加閏銀捌拾捌兩陸錢肆分肆毫 小轎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捌兩遇閏加銀貳拾肆兩錢塘縣徵給 馬一十五匹馬夫七名共工料銀叄百玖拾玖兩陸錢遇閏加銀肆拾壹兩陸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內本驛馬匹馬夫止該加閏銀叄拾叄兩叄錢尚餘海寜縣徵給本驛馬匹加閏銀捌兩叄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應撥給石門縣馬不敷閏月工料內海寜縣徵給銀壹百壹拾伍兩貳錢玖分捌釐加閏銀壹拾柒兩玖錢柒分肆釐捌毫叄絲叄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貳沙 臨安縣徵給銀貳百捌拾肆兩叄錢貳釐加閏銀貳拾叄兩陸錢玖分壹釐捌毫叄絲叄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肆沙 支應銀肆百捌拾兩內錢塘縣徵給銀壹百陸拾兩 海寧縣徵給銀叄百貳拾兩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錢塘縣徵給 站船六隻船頭水手三十六名共工食銀貳百伍拾玖兩貳錢遇閏加銀貳拾壹兩陸錢餘杭縣徵給 站船六隻年派修造船料銀捌拾伍兩柒錢壹分伍釐內錢塘縣徵給銀叄拾兩 餘杭縣徵給銀伍拾伍兩柒錢壹分伍釐
  會江驛水夫九十一名共工食銀陸百伍拾伍兩貳錢遇閏加銀伍拾肆兩陸錢富陽縣徵給 公文夫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肆拾肆兩遇閏加銀壹拾貳兩餘杭縣徵給 支應銀肆百捌拾兩內仁和縣徵給銀柒拾貳兩捌錢 海寧縣徵給銀柒拾壹兩貳錢 餘杭縣徵給銀叄拾陸兩 新城縣徵給銀壹百貳拾兩 於潛縣徵給銀玖拾兩 昌化縣徵給銀玖拾兩 下河聽差座仙船出江傢伙銀叄百壹拾捌兩內仁和縣徵給銀陸拾陸兩 海寜縣徵給銀貳百壹拾肆兩柒錢肆分陸釐貳毫叄絲伍忽壹微叄塵柒𣺌 富陽縣徵給銀叄拾柒兩貳錢伍分叄釐柒毫陸絲肆忽捌微陸塵叄𣺌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富陽縣徵給
  嘉興府
  西水驛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西三里通越門外元初置至正末燬於兵明洪武元年四月除授站提領爲驛丞嘉興府志明末燬
  國朝康煕十一年知府王師夔重新之現設驛丞一員
  嘉禾遞運所 嘉興府志西水驛西南元嘉禾馬驛址也洪武初改建宣德中知府齊政重修萬厯七年裁併西水驛
  清軍館 嘉興府志補在府治東偏宋紹興間城隍廟至元遷招提寺曹刺史更爲公館明洪武初又更爲內館驛以延四方徃來使客宣徳間更爲清軍館𢎞治十六年同知鄭循嘗葺而新之
  嘉興縣
  禾興驛 嘉興縣志在望呉門外秀州守曾紆重修舊名安遠改爲禾興驛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二舖常豐落縴司兵各八名偏僻五舖團港十八里馬涇新豐鍾塘司兵各四名
  秀水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府前三塔杉青分鄉趙牆聞店金橋龍華司兵各六名
  嘉善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二舖縣前舖司兵七名楓涇司兵三名
  海鹽縣
  望城館 海鹽縣圖經宋武原志雲按唐圖經古有秦駐館去縣西半里久而傾圮長慶間縣令李鍔於縣南立館仍是名五代時已廢明惟禪悅院西偏有望城館禪悅院今天寧寺地
  秦溪館 海鹽縣圖經縣南十五里秦駐山下舊志雲古津亭也宋紹興元年縣令陳祖永修後縣令李直養立是名
  海塘公館 嘉興府志龍王廟右明萬厯中知縣饒廷錫建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舖司兵七名朱公亭司兵四名周敦黃泥司兵各三名
  石門縣
  皂林驛 𢎞治嘉興府志在皂林鎭嘉興府志嘉靖甲午御史張景以驛去府治不一站長安驛偏迂乃度中置縣治現設驛丞一員
  石門驛 石門縣志唐有石門驛故市名石門裁併駐節㕔 石門縣志在布政分司右隆慶末廢戴星別署 石門縣志在北門外甘露菴左萬厯庚戌靳令一派建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上漠南津邵經司兵各六名
  平湖縣
  公館 嘉興府志治西三百歩即宋當湖務基明洪武間爲稅課局嘉靖間改建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舖縣前司兵五名偏僻四舖惹山乍浦東門轉塘司兵各三名
  桐鄉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皂林西將永新司兵各五名偏僻一舖烏鎭司兵一名
  賦役全書嘉興府驛站銀壹萬貳千玖百肆拾貳兩肆錢叄分肆釐玖毫叄絲伍忽陸微捌塵柒𣺌陸漠叄纎捌沙加閏銀捌百叄拾兩叄錢柒分貳釐捌毫伍絲陸忽捌微肆塵陸𣺌伍漠肆埃柒纎捌沙養膳應差夫一千二百九十七名應差馬三十匹馬夫三十名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嘉興縣均平縴夫二百九名共工食銀壹千伍百肆兩捌錢遇閏加銀壹百貳拾伍兩肆錢 馬銀叄百捌兩養馬一十匹馬夫五名共工料銀貳百柒拾兩外尚餘銀叄拾捌兩內應撥給秀水縣馬不敷工料銀壹拾兩柒錢伍分伍釐貳絲肆忽叄微壹塵貳𣺌叄漠玖埃陸纎貳沙撥給石門縣馬不敷工料銀貳拾柒兩貳錢肆分肆釐玖毫柒絲伍忽陸微捌塵柒𣺌陸漠叄纎捌沙遇閏應加銀貳拾貳兩伍錢本縣止額加閏銀玖兩計不敷閏月工料銀壹拾叄兩伍錢在於仁和縣馬餘閏銀內撥給銀柒兩貳錢錢塘縣馬餘閏銀內撥給銀陸兩叄錢
  秀水縣均平縴夫二百二十名共工食銀壹千伍百捌拾肆兩遇閏加銀壹百叄拾貳兩 馬一十匹馬夫五名共該工料銀貳百柒拾兩本縣止額工料銀貳百伍拾玖兩貳錢肆分肆釐玖毫柒絲伍忽陸微捌塵柒𣺌陸漠叄纎捌沙計不敷銀壹拾兩柒錢伍分伍釐貳絲肆忽叄微壹塵貳𣺌叄漠玖埃陸纎貳沙在於嘉興縣馬餘銀內照數撥給遇閏應加銀貳拾貳兩伍錢本縣止額加閏銀柒兩伍錢計不敷閏月工料銀壹拾伍兩在於仁和縣馬餘閏銀內撥給
  石門縣均平縴夫五百九十四名共工食銀肆千貳百玖拾兩捌錢壹分陸釐遇閏加銀叄百肆拾伍兩陸錢捌分捌釐壹毫伍絲壹忽捌微肆塵陸𣺌伍漠肆埃柒纎捌沙 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共該工料銀伍百肆拾兩本縣止額工料銀叄百捌拾兩玖錢肆分叄釐壹毫貳絲計不敷銀壹百伍拾玖兩伍分陸釐捌毫捌絲在於嘉興縣馬餘銀內撥給銀貳拾柒兩貳錢肆分肆釐玖毫柒絲伍忽陸微捌塵柒𣺌陸漠叄纎捌沙仁和縣馬餘銀內撥給銀捌拾陸兩肆錢錢塘縣馬餘銀內撥給銀肆拾伍兩肆錢壹分壹釐玖毫肆忽叄微壹塵貳𣺌叄漠玖埃陸纎貳沙遇閏應加銀肆拾伍兩本縣止額加閏銀貳拾貳兩陸錢捌分肆釐柒毫伍忽計不敷閏月工料銀貳拾貳兩叄錢壹分伍釐貳毫玖絲伍忽在於仁和縣徵給呉山驛馬餘閏銀內撥給銀捌兩叄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海寜縣徵給浙江驛馬餘閏銀內撥給銀捌兩叄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仁和縣徵給縣馬餘閏銀內撥給銀貳兩捌錢伍分尚不敷銀貳兩柒錢叄分壹釐玖毫陸絲壹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捌沙在於各縣扣存小建銀內撥湊
  西水驛人夫一百四十四名共工食銀壹千叄拾陸兩捌錢遇閏加銀捌拾陸兩肆錢內嘉興縣徵給銀肆百伍拾叄兩陸錢加閏銀叄拾柒兩捌錢秀水縣徵給銀叄百貳兩肆錢加閏銀貳拾伍兩貳錢 嘉善縣徵給銀貳百伍兩貳錢加閏銀壹拾柒兩壹錢 海鹽縣徵給銀柒拾伍兩陸錢加閏銀陸兩叄錢 支應銀捌百肆拾壹兩玖錢貳分內嘉興縣徵給銀叄百肆拾叄兩玖錢柒分陸釐壹毫 秀水縣徵給銀貳百柒拾肆兩伍錢捌分玖釐貳毫 嘉善縣徵給銀玖拾伍兩陸錢貳分柒釐捌毫玖絲伍忽 海鹽縣徵給銀陸拾壹兩肆錢捌分捌釐玖毫伍忽 平湖縣徵給銀陸拾陸兩貳錢叄分柒釐玖毫 座站仙船一十二隻船頭水手六十一名共工食銀肆百伍拾兩遇閏加銀叄拾柒兩伍錢內嘉興縣徵給銀叄拾伍兩叄錢柒分伍絲加閏銀貳兩玖錢肆分柒釐伍毫 秀水縣徵給銀陸拾肆兩壹錢壹分玖釐陸毫伍絲加閏銀伍兩叄錢肆分叄釐叄毫肆忽壹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 嘉善縣徵給銀貳拾伍兩玖錢貳分貳釐伍毫伍絲加閏銀貳兩壹錢陸分貳毫貳絲捌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肆沙 海鹽縣徵給銀陸拾壹兩柒錢捌分柒釐柒毫伍絲加閏銀伍兩壹錢肆分捌釐玖毫柒絲伍忽 桐鄉縣徵給銀貳百陸拾貳兩捌錢加閏銀貳拾壹兩玖錢 修造船料銀陸百捌拾陸兩肆錢壹分玖釐玖毫玖絲柒忽內秀水縣徵給銀壹百壹拾叄兩伍錢叄分貳釐玖毫玖絲柒忽 嘉善縣徵給銀貳百捌兩肆錢肆分叄釐叄毫 海鹽縣徵給銀伍拾壹兩叄錢肆釐伍毫平湖縣徵給銀壹百玖拾肆兩柒錢捌釐捌毫石門縣徵給銀肆拾伍兩貳錢伍分肆毫 桐鄉縣徵給銀柒拾叄兩壹錢捌分 出江傢伙銀
  貳百兩叄錢捌分肆釐嘉善縣徵給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嘉興縣徵給
  皂林驛人夫南北逺報夫六十四名共工食銀肆百陸拾壹兩捌錢陸分肆釐貳毫捌絲遇閏加銀叄拾玖兩陸錢石門縣徵給 支應銀伍百壹拾兩肆分玖釐陸毫陸絲內石門縣徵給銀肆百陸拾陸兩肆錢陸分壹釐壹毫陸絲 桐鄉縣徵給銀肆拾叄兩伍錢捌分捌釐伍毫 驛皂二名工食銀壹拾壹兩陸錢陸分貳釐陸毫石門縣徵給
  湖州府
  烏程縣
  苕溪驛 湖州府志在定安門外嘉靖三十一年遷於門內康熈十八年奉裁歸倂烏程縣
  古公館即霅溪館詳見古蹟 烏程縣志梁太守蕭琛建久圮明尚書蔣瑤建坊其前萬厯間知縣徐應鶴重建各官至泊舟於岸藉館其中舊有東遷館謝塘館昇山館俱圯明洪武二年改官澤稅課局爲南潯驛館十年革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一舖府前舖舖驛司各一名幷里山羅灣許墓市山魯墟各一名楊鈕孫老晟舍驥村三里各四名又府前里山許墓市山各五名魯墟三名次衝三舖龍灣八字霅水舖司各一名舖兵各二名偏僻二舖烏鎭二名板橋一名
  歸安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三舖府前舖司兵四名侯射塘頭司兵各五名次衝一舖張家板橋司兵一名長興縣
  清風軒 崇禎長興縣志在縣治東崇仁坊洪武六年知縣蕭洵建以館徃來使客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舖縣前舖舖司一名舖兵三名次衝九舖跨塘新橋獨山汴村盛商城頭下源四安目山舖司各一名舖兵各二名
  德清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三舖香亭司兵七名烏鳶遵鳶司兵各五名
  武康縣
  公館 武康縣志在縣西南一百五十歩即餘英館舊址洪武三十年知縣呉率正建今存故址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二舖縣前分水舖司二名舖兵九名次衝二舖黃山大施舖司二名舖兵二名安吉州
  舖舍 賦役全書次衝要六舖永安梅溪安福荊溪定福順安舖司六名舖兵一十二名
  孝豐縣
  舖舍 賦役全書次衝一舖縣前舖司一名司兵四名偏僻二舖零奕移風舖司二名司兵四名
  賦役全書湖州府驛站銀捌百柒拾壹兩貳錢加閏銀柒拾貳兩陸錢養膳應差夫一百二十名館夫一名座浪仙船三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烏程縣均平縴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捌兩遇閏加銀肆兩捌錢
  歸安縣均平縴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捌兩遇閏加銀肆兩捌錢
  苕溪驛人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捌兩遇閏加銀肆兩捌錢長興縣徵給 座仙船二隻水手工食銀兩向無定額
  寧波府
  四明驛 嘉靖寧波府志在府治西南月湖中賀監祠之東故在府治內即宋通判㕔址元徙建於月湖以宋涵虛館爲驛設水馬站分南北二館中通橋路洪武元年罷馬站設水站定今名現設驛丞一員
  駐節亭 嘉靖寧波府志一在城之南門外一在城之東門外一在城之西門外先有迎恩樓濵河嘉靖二十年守沈愷更修名爲皇華駐節自爲記鄞縣
  安遠驛 嘉靖寧波府志在提舉司前五十歩永樂初以方國珍遺屋爲提舉司四年改爲驛今因之以待外貢今裁
  嘉賔館 嘉靖寧波府志在府治東南江心裡通衢東復建二驛館以便供應今並圯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舖府前舖司兵五名新塘夾塘景安司兵各四名顔橋桐橋磚橋新橋城東司兵各四名大嵩司兵三名偏僻一十二舖新舖司兵三名福明盛店阿育王𪶬縴畵龍大函三溪鄧家火扒廟墊孤嶺司兵各二名
  慈谿縣
  車廐驛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四十里地名石臺鄉唐孫惟晸祠之北元至元間設康熈三十九年奉裁歸倂慈谿縣
  鳬磯驛詳見古蹟 嘉靖寧波府志縣南二里開元中房琯建名鳬磯館地臨江渚鳬雁羣集因名焉後令崔煕復新之裁倂
  慶豐驛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南十五里廣利橋西宋寶祐五年丞相呉潛建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一十舖倪橋夾山羅家司兵各三名松浦司兵二名太平觀海司兵三名轎傘蔣家司兵各四名西渡夾田司兵各五名
  奉化縣
  連山驛 奉化縣志縣東三百歩唐名剡源驛在大溪東宋燬咸淳中葉夢鼎建奉川驛元因之明洪武十二年重建改今名嘉靖十三年知縣錢璠將告成寺地徙置社學於東偏而改創爲驛今圮康煕三十一年奉裁歸倂奉化縣
  西店驛 奉化縣志縣南六十里接台州寧海縣境明洪武中湯和巡海過此因連山驛與白嶠驛相距一百三十里迎送爲難二十年增建裁併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舖縣前舖司兵五名金鍾南渡陳橋常浦司兵各四名尚田雙溪方門山隍坍墟司兵各四名
  鎭海縣
  定海驛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城外一里今裁
  霩𩇐驛 嘉靖寧波府志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令陳震建今皆裁革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舖司兵五名清水孔浦永福司兵各四名偏僻一十九舖穿山定海官團曲塘徐家浹港龍頭西孔墅長山新嶴龍山所前陳畵門堰竹嶺霩𩇐慈嶴焜亭蝦㢀㢀頭司兵各三名
  象山縣
  西沙嶺驛亭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三十里至正間改爲止息亭今裁
  應真館 象山縣志縣東一百四十歩稅課局之左今圮
  綠野館 象山縣志縣治南百歩放生池前下佛堂側令趙善㬜建今圯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舖縣前舖司兵三名偏僻一十七舖東溪絞館姥嶺玉女衛前火燒三角湖頭錢倉爵溪司兵各二名應家杉木樣塔嶴雞鳴方頭白巖大井司兵各一名
  定海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三舖縣前南衟頭螺頭司兵各三名偏僻一十一舖鹽倉天童岑港梅塾寶陀孝順霸橋南山小嶺南善大青司兵各二名
  賦役全書寧波府驛站銀壹千陸百陸拾肆兩壹錢陸分貳釐壹毫陸絲伍忽叄微貳塵捌𣺌柒漠陸埃加閏銀壹百肆拾兩壹分玖釐玖毫壹絲陸忽玖微肆塵伍𣺌肆漠壹埃玖纎養膳應差夫三百六名館夫二名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鄞縣均平縴夫一百名共工食銀陸百玖拾伍兩壹錢伍分陸釐伍毫壹絲玖忽壹塵捌𣺌遇閏加銀伍拾玖兩柒錢陸分玖釐玖毫壹絲陸忽玖微肆塵伍𣺌肆漠貳埃玖纎
  慈谿縣均平長短夫一百二十五名共工食銀叄百貳拾兩遇閏加銀貳拾陸兩柒錢奉化縣均平縴夫四十六名共工食銀叄百兩遇閏加銀貳拾柒兩陸錢
  四明驛水夫二十五名共工食銀貳百兩陸錢陸分遇閏加銀壹拾捌兩柒錢伍分內鄞縣徵給銀捌拾捌兩加閏銀玖兩叄錢 慈谿縣徵給銀壹百壹拾貳兩陸錢陸分加閏銀玖兩肆錢伍分支應銀伍拾兩鄞縣徵給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壹兩玖錢肆分伍釐陸毫肆絲陸忽叄微壹塵柒漠陸埃鄞縣徵給
  車廐驛水夫一十名共工食銀柒拾貳兩遇閏加銀陸兩慈谿縣徵給
  浙江通志卷八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八十九
  驛傳
  紹興府
  蓬萊驛 紹興府志在迎恩門外唐曰西亭宋曰仁風傾廢已久康熈二十九年知府李鐸重建現設驛丞一員
  蓬萊館詳見古蹟 嘉泰會稽志在臥龍山之左東問津亭北通川亭皆臨府東大河舟車既屆必次舍焉今廢府東北有安軺驛是爲軺亭今亦廢
  山隂縣
  柯橋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二十五里久廢
  錢清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北五十里久廢
  苦竹驛 山隂縣志去縣二十九里迎恩鄉有苦竹城在唐時爲驛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府前舖司兵五名青田高橋梅市柯橋白塔錢清司兵各四名次衝要四舖鑑湖金家店赤城洪口司兵各四名偏僻三舖昌安司兵三名鹿山三江司兵各二名
  會稽縣
  東關驛 紹興府志在縣東九十里曹娥江經其東現設驛丞一員雍正十三年改併曹娥巡檢兼管
  東城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六十里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一舖五雲舖司兵五名織女臯部茅洋陶家堰𤓰山黃家堰東關小江白米堰曹娥司兵各四名偏僻二舖桑盆周家司兵各三名
  蕭山縣
  西興驛 紹興府志在西興鎭運河南岸唐之莊亭也宋曰邊驛現設驛丞一員
  夢筆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北百三十歩久廢日邊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一十二里久廢
  漁浦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南三十六里久廢
  蕭山館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北百二十歩久廢駐旌亭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一十二里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鳳堰沙岸十里新林白鶴司兵各五名
  諸暨縣
  待賔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南六十歩今廢興樂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南五十里今廢
  亭濶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南二十里今廢
  楓橋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南五十里久廢
  使華館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百六十歩久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縣前十里張駝嶺新店灣櫟橋楓橋乾溪古博嶺司兵各五名偏僻五舖楓木鯉魚橋寒熱畈李家橋司兵各三名羅嶺司兵三名
  餘姚縣
  姚江驛 紹興府志在東門外大江北岸康煕元年裁歸併餘姚縣
  寧波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五十歩今廢津亭二在縣北一里
  使華驛 餘姚縣志唐初名待賔館大厯中令邱岳改諸暨驛宋興國間號新驛改皇華仍復使華元改暨陽站罷革又爲驛館裁併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縣前舖司兵五名任渡曹墅三十里桐下湖司兵各四名偏僻九舖方橋衛橋四門化龍眉山蔡山關山道壇洋蒲司兵各三名
  上虞縣
  曹娥驛 上虞縣志舊去縣西三十里梁湖鎭名曹娥站元大德癸卯江濤衝壊尹阮惟貞遷置縣治西明洪武初復移置舊所總管廟邊嘉靖間令楊文明移驛出江口驛丞仍給夫船迎送使客徃來其舊址居民納價佃訖自遭倭寇兵興支應山積按院龎尚鵬力拯其困爲奏革之其夫船等項仍存其半以梁湖壩官領焉康煕元年奉裁歸併上虞縣
  金罍驛 上虞縣志在縣東等慈寺西宋慶元中令施廣求改旌麾亭爲之廢久
  池湖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南五十里久廢
  百官驛 上虞縣志在縣百官市南明建隨革今爲梁湖巡檢司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蒿陡司兵五名崑崙蔡山板橋池湖司兵各四名次衝要六舖縣前通明渣湖華渡蔡墓新橋司兵各四名偏僻四舖瀝海烏盆夏葢踏浦司兵各三名
  新昌縣
  南明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西一百歩久廢
  天姥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南五十里久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九舖市西舖司兵五名三溪石溪小石佛赤土斑竹會墅泠水關水司兵各四名
  嵊縣
  訪戴驛 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南五十五歩久廢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三舖上管諸林天姥司兵各五名偏僻五舖縣前五里仙巖禹溪八里司兵各四名
  賦役全書紹興府驛站銀玖千捌百叄拾柒兩柒錢捌分伍釐玖毫加閏銀柒百伍拾柒兩壹分叄釐捌毫壹絲貳忽養膳應差夫一千一百五十二名館夫四名應差馬改膳兠夫二十五名站船紅船中小河船共一百六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山隂縣均平縴夫一百四十名共工食銀壹千玖兩柒錢玖分遇閏加銀捌拾肆兩 差船銀壹百貳拾陸兩遇閏加銀柒兩捌錢
  會稽縣均平縴夫八十名共工食銀伍百柒拾陸兩遇閏加銀肆拾捌兩 差船銀肆拾玖兩貳錢貳分伍釐遇閏加銀叄兩叄錢
  蕭山縣均平縴夫一百四十二名共工食銀壹千貳拾壹兩玖錢肆分遇閏加銀捌拾伍兩貳錢餘姚縣均平縴夫一百名共工食銀柒百貳拾兩遇閏加銀陸拾兩 兠夫二十名共工食銀捌拾叄兩叄錢叄分叄釐肆毫遇閏加銀壹拾貳兩
  上虞縣均平縴夫一百一名共工食銀柒百貳拾陸兩捌錢捌分陸釐柒毫遇閏加銀陸拾兩伍錢柒分叄釐捌毫壹絲貳忽 兠夫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貳拾壹兩叄錢叄分肆釐叄毫遇閏加銀壹拾貳兩 僱船銀伍拾兩
  新昌縣均平縴夫五十名共工食銀叄百陸拾兩遇閏加銀叄拾兩
  嵊縣均平縴夫四十一名共工食銀貳百玖拾壹兩叄錢貳分遇閏加銀貳拾肆兩陸錢蓬萊驛水夫一百一十名共工食銀柒百玖拾貳兩遇閏加銀陸拾陸兩內山隂縣徴給銀叄百陸拾玖兩加閏銀叄拾兩柒錢伍分 諸暨縣徵給銀肆百貳拾叄兩加閏銀叄拾伍兩貳錢伍分站船柒隻紅船捌隻 支應銀貳百兩內山隂縣徵給銀壹兩伍分肆釐 會稽縣徵給銀陸拾肆兩肆錢貳分貳釐陸毫貳絲陸忽 諸暨縣徵給銀伍拾壹兩陸錢肆分柒釐 餘姚縣徵給銀壹拾捌兩伍分柒釐玖絲玖忽 上虞縣徵給銀貳拾兩叄分貳釐肆毫玖絲 嵊縣徵給銀肆拾肆兩柒錢捌分陸釐柒毫捌絲伍忽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山隂縣徵給
  西興驛水夫七十名共工食銀肆百捌拾玖兩柒錢柒分捌釐伍毫遇閏加銀肆拾兩柒錢肆分探聽夫一名工食銀柒兩貳錢遇閏加銀陸錢馬銀壹百捌拾兩不敷養馬改膳兜夫二十五名遇閏加銀壹拾伍兩 渡夫一十六名共工食銀壹百柒拾貳兩捌錢遇閏加銀壹拾肆兩肆錢肩輿夫一十名共工食銀柒拾貳兩遇閏加銀陸兩 支應銀貳百兩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 以上各欵俱蕭山縣徵給 站船七隻紅船四隻中河船四隻共船料銀貳拾肆兩叄錢柒分捌釐內蕭山縣徵給銀壹拾叄兩貳錢伍分玖釐伍毫捌絲伍忽 嵊縣徵給銀壹拾壹兩壹錢壹分捌釐肆毫壹絲伍忽
  東關驛人夫一百四十七名共工食銀壹千壹百柒拾陸兩遇閏加銀玖拾捌兩內會稽縣徵給銀陸百柒拾貳兩加閏銀伍拾陸兩 上虞縣徵給銀伍拾兩肆錢加閏銀肆兩貳錢 嵊縣徵給銀肆百伍拾叄兩陸錢加閏銀叄拾柒兩捌錢 公文夫七名共工食銀伍拾兩肆錢遇閏加銀肆兩貳錢內會稽縣徵給銀肆拾肆兩加閏銀叄兩陸錢陸分陸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𣺌陸漠陸埃陸纎陸沙 嵊縣徵給銀陸兩肆錢加閏銀伍錢叄分叄釐叄毫叄絲叄忽叄微叄塵叄𣺌叄漠叄埃叄纎肆沙 報夫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肆兩肆錢遇閏加銀壹兩貳錢會稽縣徵給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會稽縣徵給 曹娥驛撥貼東關驛壩夫一十二名共工食銀捌拾陸兩肆錢遇閏加銀柒兩貳錢內會稽縣徵給銀叄拾捌兩肆錢加閏銀叄兩貳錢 嵊縣徵給銀肆拾捌兩加閏銀肆兩 站船五隻水手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肆拾肆兩遇閏加銀壹拾貳兩會稽縣徵給 河船二十隻水手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肆拾肆兩遇閏加銀壹拾貳兩會稽縣徵給 支應銀壹百兩會稽縣徵給
  姚江驛水夫五十名共工食銀叄百陸拾兩遇閏加銀叄拾兩 站船七隻年派修造銀叄拾伍兩支應銀伍拾兩 以上各欵俱餘姚縣徵給
  曹娥驛水夫三十三名共工食銀貳百叄拾陸兩捌錢遇閏加銀壹拾玖兩捌錢 站船五隻紅船二隻中河船一十五隻小河船一十隻年派修造並答應勘合火牌廩糧銀壹百貳兩 以上各欵俱上虞縣徵給
  台州府
  赤城驛 台州府志舊在巾子山麓北首龍寓山側康熈三十九年奉裁歸併臨海縣
  丹丘驛 赤城志在州東南一里舊傳葛𤣥煉丹於此故名乾道九年火今爲民居
  嘉祥館互見古蹟 赤城志在州東五十歩舊號小行衙嘉泰四年
  臨海縣
  泰安驛 赤城志在縣西北四十七里慶元中葉守籈重建今廢
  桐巖驛 臨海縣志在縣東五十里今裁
  橫溪驛 赤城志在縣東北五十里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二十舖府前舖司兵五名白水洋三峯西山八疉赤繆上呂西溪桐巖水家洋松山畱賢中渡百歩東門蛟欄界橋拗嶺司兵各五名三江小嶺常峯司兵各四名偏僻一十四舖蘆嶴上庸柵浦赤山海門衛前塗下趙家甜嶴官塘橫山芝嶴連盤城門東竿山司兵各三名黃巖縣
  丹崖驛 台州府志在縣東北一里即惠民局舊址康煕三十九年奉裁歸併黃巖縣
  仁風驛 赤城志在縣北三里舊名永寧乾道三年令周䝉更今名久廢
  白峯驛 赤城志在縣南四十五里今廢
  澄江館互見古蹟 赤城新志在縣東北宋紹定初建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五名路口黃土嶺店頭柏嶴巖前嶺頭司兵各五名次衝三舖桐嶼石曲鳳祥司兵各三名偏僻三舖洪家塲長浦白石司兵各三名
  天台縣
  桑洲驛 天台縣志舊屬寧海縣隆慶三年分守崔曾建議寧海縣至臨海撫按不過一次經臨天台至新昌官使尤煩合將桑洲驛改建關嶺屬天台縣撫按題疏批允後新昌知縣阻撓以建驛不便復止萬厯二十一年兵道呉獻憫台民之疲定建衙門於王渡至二十三年知縣張𢎞代繕完王士昌撰碑記康煕三十九年奉裁歸併天台縣
  赤城驛 赤城志在縣西南二百歩久廢
  飛泉驛 赤城志在縣西二十五里今廢
  靈溪驛 赤城志在縣東二十里舊路由此入京今亭頭是也後改自東門遂廢
  赤城站 天台縣志在縣北二百歩本賈渉舊居至正丙申廢於火
  金庭驛 天台縣志仍赤城站舊址官置驢騾以給使客洪武中邑民告病官議以非驛道奏革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五名橫山苦竹泉亭新豐小田關嶺司兵各五名
  仙居縣
  安洲驛 赤城志在縣西三百歩舊名栝蒼紹興二十六年令梅克明建後廢嘉泰二年令林岳重建以近安洲山更今名樓鑰爲記久廢
  蒼頭驛 赤城志在嶺上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慶雲黃橋界嶺司兵各五名偏僻一十舖官山泙溪開平金象璠灘清風柏溪遂寧戴村蒼嶺司兵各三名
  寧海縣
  白嶠驛 寧海縣志縣西一百六十歩舊在治東百歩名迎恩元至正二十三年徙易今名洪武元年開設歳久傾壞張𢎞宜重建萬厯壬辰再移桑洲辛亥革除驛官改爲白嶠公館康熈三十九年奉裁歸併寧海縣
  朱家嶴驛 寧海縣志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桐巖嶺上舊在朱家嶴洪武庚戌開設丁卯徙建康煕三十九年奉裁歸併寧海縣
  迎恩驛 赤城志在縣東一百歩今廢
  海口驛 赤城志在縣北一百一十里今廢
  縣渚驛 赤城志在縣南七十五里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八舖縣前小溪古岫梁皇西塘桐州桑州麻嶴婁坑朱嶴雙樓小桐巖東畈梅林桐山海口缸窯坍墟司兵各五名偏僻二十三舖南溪柘浦厯津西倉登台三洋長亭夏竒嶴西溪桐嶺莊頭官塘西嶴盧家塘葫蘆西陡門小蒲赤焦箭坑千門徤跳速日萬年司兵各二名太平縣
  溫嶺驛 太平縣志在台溫界限之地宋趙抃有詩元時裁革置巡檢司明洪武初復徙置三山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五名黃山松門衛前盧珠金鈿鐵塲新河所前司兵各四名偏僻一十二舖塘下箬橫橫路油亭舖溫嶺亭峯石井高蒲張家井隘山武溪小球司兵各三名
  賦役全書台州府驛站銀玖百陸拾捌兩叄錢伍分伍毫加閏銀柒拾玖兩玖錢貳分貳釐伍毫陸絲捌微捌塵壹𣺌養膳應差夫九十八名館夫一名養膳應差驢一十頭應差馬改膳兜夫九名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臨海縣均平縴夫一十八名共工食銀壹百貳拾柒兩叄錢遇閏加銀壹拾兩捌錢壹分柒釐捌毫玖絲叄微柒塵壹𣺌 兜夫九名共工食銀陸拾叄兩捌錢壹分伍釐遇閏加銀伍兩肆錢天台縣均平縴夫四十五名共工食銀叄百貳拾貳兩玖錢捌分遇閏加銀貳拾柒兩 驢一十頭驢夫一十名共工料銀壹百柒拾捌兩肆錢肆分伍釐伍毫遇閏加銀壹拾伍兩
  寜海縣均平縴夫一十名共工食銀柒拾兩遇閏加銀陸兩壹錢肆釐陸毫柒絲伍微壹塵赤城驛支應銀貳拾兩內臨海縣徵給銀壹拾玖兩叄錢陸分壹毫伍絲玖忽玖微 黃巖縣徵給銀陸錢叄分玖釐捌毫肆絲壹微
  白嶠驛人夫二十五名共工食銀壹百柒拾捌兩陸錢壹分遇閏加銀壹拾伍兩仙居縣徵給金華府
  雙溪水驛 金華府志在府城西溪下界元通波驛故址雍正二年奉裁歸併本府經厯兼攝
  金華驛 金華縣志在府治北三百歩呉越錢氏所建今裁
  遞運所 金華府志在府城西南通濟橋北今廢雙溪館互見古蹟 金華府志在府治東宋紹興間闢爲三館雙溪居中東曰赤松西曰清和廢
  金華縣
  孝順驛 金華府志在縣東五十五里舊東豫備倉即其故址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府前舖司兵七名廣墩周村坊前篆嶺溪坡塘新塘司兵各五名偏僻一十三舖馬海磚窯東二十四里含香東四十里郭婆棠梨二仙上目拱垣抱溪太陽南十里司兵各三名
  蘭谿縣
  瀫水驛 金華府志在縣南門外宋爲蘭臯驛在縣西元爲蘭江水站在河東岸今皆沒於水明洪武名蘭谿驛後知縣賈存義遷今所十四年更今名𢎞治六年知縣王倬建康煕十二年奉裁歸併蘭谿縣
  上洪驛 蘭溪縣志縣西南四十五里元知州賈野仙置今廢
  蘭臯馬站 蘭谿縣志河西二里與浮橋相直額設正備馬各二十五疋走夫二十五名防夫六名今廢
  遞運所 金華府志在縣南門外館驛下明洪武間知縣賈存義建萬厯十二年裁革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五名板橋司兵六名趕山女埠下金雙塘赤塘司兵各五名偏僻二舖大有馬安司兵各四名
  東陽縣
  迎賔驛 金華府志在縣南百五十歩後改畵溪驛今即其故址爲養濟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三舖縣前十里二十里司兵各五名
  義烏縣
  繡川驛 義烏縣志縣西北一百歩舊在城東四十歩唐名雙柏驛宋名義烏驛熈寧五年知縣茹敦禮徙縣西一百五十歩後枕繡湖因改名繡川驛紹興十五年知縣董爟重建乾道四年知縣張谹更名徳星堂元至正十七年僉繡川站徙至於今所即舊尉司也今廢
  待賢驛 義烏縣志縣北三十里唐文徳二年置廢久
  龍祈驛 義烏縣志縣北五十五里元至元二十五年僉龍祈站創置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六舖縣前舖司兵五名安福翁村義亭杭慈雙牌司兵四名偏僻三舖北十里唐公嶺頭司兵各三名
  永康縣
  華溪驛 永康縣志在縣治西按舊志宋驛二一曰行春在縣東南李溪一曰拱辰在縣東北尚書塘元驛一曰延賔其址即今驛所在也明洪武三年知縣魏處直改建歳久廢嘉靖十四年知縣洪垣徙其址於城西南隅明季衙舍盡圮康煕元年奉裁歸併永康縣典史兼攝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縣前舖司兵六名烈橋二十里界嶺黃塘李溪檡睦館頭司兵各五名偏僻二舖申亭麻車司兵各四名
  武義縣
  茭道驛 金華府志在縣治東北三十里舊名道山驛洪武十四年知縣韓敬建𢎞治中同知鄭重改建新驛於舊館之左相去僅數歩正德十七年縣丞林有年重修隆慶元年巡按御史龎尚鵬題改公館不設官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四舖縣前內白茭道會同司兵各五名偏僻一舖接要司兵三名
  浦江縣
  浦陽驛 金華府志在縣東北二十歩宋紹定二年知縣李知退建舊稅課局即其故址也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六舖縣前五路嶺洪溪白棗沙溪太陽嶺司兵各三名
  湯溪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縣前舖司兵四名開化山迴福地楊坑司兵各四名
  賦役全書金華府驛站銀肆千貳百捌拾肆兩貳錢捌釐肆毫貳絲陸忽捌微壹塵陸𣺌捌漠貳埃陸纖叄沙加閏銀貳百柒拾陸兩壹錢陸分陸釐陸毫養膳應差夫四百二十名館夫三名座站船一十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金華縣均平縴夫七十名共工食銀伍百兩遇閏加銀肆拾貳兩 兜夫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肆拾肆兩遇閏加銀壹拾貳兩 僱船銀伍拾兩
  蘭谿縣均平縴夫一百六十五名共工食銀壹千壹百玖拾兩遇閏加銀玖拾玖兩壹錢陸分陸釐陸毫 兜夫二十八名共工食銀貳百兩遇閏加銀壹拾伍兩 僱船銀壹百兩
  永康縣均平縴夫五十名共工食銀叄百伍拾捌兩貳錢捌分肆釐遇閏加銀叄拾兩 兜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柒兩陸錢叄分遇閏加銀貳拾肆兩
  雙溪驛摃擡夫一十名共工食銀柒拾壹兩叄錢叄分肆釐伍毫遇閏加銀陸兩武義縣徵給 支應銀壹百壹拾兩捌錢金華縣徵給
  瀫水驛公文夫七名共工食銀伍拾貳兩遇閏加銀肆兩貳錢蘭谿縣徵給 站船三隻船頭水手一十三名共工食銀玖拾叄兩陸錢遇閏加銀柒兩捌錢東陽縣徵給 修造船料銀叄拾兩金華縣徵給 支應銀伍百兩蘭谿縣徵給
  華溪驛運夫二十名共工食銀壹百肆拾肆兩遇閏加銀壹拾貳兩內武義縣徵給銀柒拾㭍兩叄錢捌分加閏銀陸兩肆錢肆分捌釐叄毫叄絲叄忽叄微叄塵叄渺叄漠叄埃叄纎叄沙 金華縣徵給銀陸拾陸兩陸錢貳分加閏銀伍兩伍錢伍分壹釐陸毫陸絲陸忽陸微陸塵陸渺陸漠陸埃陸纎㭍沙 摃擡夫一十名共工食銀㭍拾壹兩叄錢叄分肆釐伍毫遇閏加銀陸兩湯溪縣徵給支應銀捌拾叄兩貳錢貳分伍釐肆毫貳絲陸忽捌微壹塵陸𣺌捌漠貳埃陸纎叄沙武義縣徵給衢州府
  上航埠頭水馬驛 西安縣志在城西一里光遠門外有館有堂有廊有門前有亭樓驛丞宅在驛左現設驛丞一員
  西安縣
  和風驛 西安縣志宋紹興中郡守襄陽張公建廢久
  信安馬驛 衢州府志明𢎞治八年裁併入上航驛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九舖府前舖司兵七名東蹟牌門安仁司兵各五名壓朝石塘新店司兵各四名百靈常樂司兵各四名
  龍游縣
  亭歩水馬驛 衢州府志明初建在瀫水南名瀫波驛𢎞治六年徙水北後圯今徙縣北泥灣現設驛丞一員
  煕寧驛 龍游縣志在縣北三十里今裁
  龍邱驛 龍游縣志在縣治西三十歩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六名永安雲和湖鎭渡頭高敬烏頭司兵各五名
  常山縣
  草萍驛 常山縣志在縣西四十里元至元二十五年置元末廢明洪武三年即舊址復建三十二年燬知縣仇經重建隆慶元年巡按御史龎尚鵬奏革改爲公館
  新站馬驛 衢州府志舊設縣市至元三十五年徙新站在縣東十五里成化後廢
  遞運所 衢州府志元時建於縣東名遞運站洪武六年改設縣治東北七十歩嘉靖十六年始徙城北門外萬厯九年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二舖縣前舖司兵六名長梗栟楮浦口魚湖司兵各五名舒家塘蔣連白石司兵各四名團村湖澄湖潭長亭司兵各二名江山縣
  廣濟水馬驛 衢州府志舊在常山東門內
  國朝順治十二年徙置江山縣城隍廟側現設驛丞一員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縣前舖司兵六名十里後溪平坦司兵各四名界牌司兵三名
  開化縣
  金溪驛 開化縣志在縣南一里迎恩門內今裁雙溪驛 衢州府志在縣南三十里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五舖縣前舖司兵五名盤溪王頭孔埠候遞司兵各四名
  賦役全書衢州府驛站銀玖千捌百伍拾玖兩捌錢叄分陸釐陸毫貳絲叄忽貳微肆塵陸𣺌玖漠壹埃叄纖貳沙加閏銀肆百陸拾兩玖錢玖分陸釐捌毫陸絲壹忽捌微陸塵玖𣺌伍漠陸埃貳沙養膳應差夫一千三十五名館夫二名站船一十五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西安縣均平縴夫二百三十四名共工食銀壹千陸百陸拾兩叄錢壹分柒釐叄毫柒忽貳塵遇閏加銀壹百肆拾兩肆錢 兜夫七十九名工食銀伍百肆拾伍兩壹錢柒分捌絲叄忽捌微捌塵捌𣺌玖漠捌埃貳纎遇閏加銀肆拾陸兩壹錢壹釐捌毫玖絲叄微貳塵肆𣺌捌埃壹纖玖沙 差船銀壹百肆拾兩
  龍游縣均平縴夫一百九十七名共工食銀壹千貳百玖拾兩叄錢陸分陸釐貳毫玖忽伍微捌塵叄𣺌柒漠柒埃柒沙遇閏加銀壹百壹拾肆兩捌錢陸分肆釐玖毫柒絲壹忽伍微肆塵伍𣺌肆漠柒埃捌纖叄沙 兜夫三十六名共工食銀貳百陸拾壹兩柒錢遇閏加銀貳拾壹兩陸錢 差船銀壹百叄拾肆兩肆錢貳分
  江山縣均平縴夫三百五十四名共工食銀叄千捌百壹拾肆兩陸錢玖分肆毫貳絲貳忽柒微伍塵肆𣺌壹漠陸埃伍沙遇閏加銀貳拾伍兩伍錢
  常山縣均平縴夫三十五名共工食銀貳百肆拾玖兩貳錢壹分遇閏加銀貳拾壹兩 差船銀伍拾兩
  上航驛水夫六十名共工食銀肆百叄拾肆兩叄錢遇閏加銀叄拾捌兩西安縣徵給 站船五隻船頭稍水一十五名共工食銀壹百貳兩捌錢陸分壹釐叄毫遇閏加銀玖兩開化縣徵給 修造船料銀伍拾兩貳錢陸分玖釐開化縣徵給 支應銀叄百壹兩叄錢玖分叄釐內龍游縣徵給銀壹百兩捌錢叄分壹釐肆毫捌絲柒微貳塵柒𣺌叄漠肆埃 開化縣徵給銀貳百兩伍錢陸分壹釐伍毫壹絲玖忽貳微柒塵貳𣺌陸漠陸埃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壹兩肆錢貳分玖釐西安縣徵給 亭歩驛水夫四十名共工食銀貳百捌拾壹兩伍錢遇閏加銀貳拾伍兩叄錢叄分 支應銀叄百壹兩伍分柒釐 站船一隻船頭水手三名共工食銀貳拾兩伍錢柒分貳釐遇閏加銀壹兩捌錢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壹兩肆錢貳分玖釐以上各欵龍游縣徵給
  嚴州府
  富春驛 建德縣志在東門外五里前臨江涯即宋東館稅務舊基明洪武初改建嚴陵驛九年改今名𢎞治間知府李徳恢重修增建鼓樓三間萬厯三十四年火知府毛志尹重修明季殘毀
  國朝康熈六年知府劉茂先重修現設驛丞一員
  建徳縣
  新定驛 嚴州府志在州南門外裁併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十一舖縣前舖司兵五名嶺上程頭胥村凌上柘石安寧桐溪石壁楓木三河司兵各四名偏僻六舖十里鐘潭分路下崖蛇坑焦山司兵各三名
  淳安縣
  新安驛 淳安縣志在縣城西舊名清溪驛後更名錦溪館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一十七舖縣前山柏施嶺公陽䭾嶺茶園沙湖芝疇蛇嶺桐橋司兵各三名召石養村添口雲頭塔山梯股城平司兵各二名桐廬縣
  桐江驛 桐廬縣志在縣治東五百五十歩舊臨浙江名折河驛後因徙置改今名現設驛丞一員
  宋馬驛 桐廬縣志在縣東市心舊鹽倉基移圓通寺遷至此裁併
  遞運所 桐廬縣志在縣東四百四十八歩洪武年建歳久傾圮成化年知府江豫重建嘉靖年鹽院伍令奏請裁草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八舖縣前舖司兵五名上塢渡濟石嶺雙溪白橋潘舍白峯司兵各四名偏僻四舖尖山白水瑤峯袁閘司兵各二名
  遂安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五舖縣前十里班山樟嶺界前司兵各三名
  壽昌縣
  白艾驛 壽昌縣志在縣西今廢
  壽昌驛 壽昌縣志在縣南今廢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三舖縣前於堨界首司兵各三名
  分水縣
  招賢驛 分水縣志明初都金陵分水通宣州爲陸路故有驛後廢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二舖縣前呉村司兵各三名賦役全書嚴州府驛站銀肆千陸百壹拾兩壹錢貳分加閏銀貳百陸拾兩玖錢捌分叄釐叄毫養膳應差夫三百三十六名館夫二名兜夫一十六名站差船一十七隻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建徳縣均平縴夫一百七十九名共工食銀壹千貳百捌拾伍兩貳錢遇閏加銀壹百柒兩肆錢兜夫一十六名共工食銀壹百壹拾伍兩遇閏加銀玖兩伍錢捌分叄釐叄毫
  桐廬縣均平縴夫一百四十三名共工食銀壹千貳拾柒兩伍錢貳分遇閏加銀捌拾伍兩捌錢差船銀壹百兩遇閏加銀陸兩
  富春驛水夫八名共工食銀伍拾柒兩陸錢遇閏加銀肆兩捌錢淳安縣徵給 遞送馬牌塘報快船水手三名共工食銀貳拾壹兩陸錢遇閏加銀壹兩捌錢淳安縣徵給 支應銀伍百玖拾兩內建德縣徵給銀貳百壹拾陸兩 淳安縣徵給銀貳百柒拾肆兩 壽昌縣徵給銀壹百兩 聽差站船四隻水手一十六名共工食銀壹百壹拾伍兩貳錢遇閏加銀玖兩陸錢遂安縣徵給 修船工料銀伍拾兩遂安縣徵給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建徳縣徵給
  桐江驛水夫六名共工食銀肆拾叄兩貳錢遇閏加銀叄兩陸錢壽昌縣徵給 支應銀陸百肆拾貳兩內桐廬縣徴給銀貳百壹拾壹兩捌錢 淳安縣徵給銀壹百叄拾陸兩玖錢 遂安縣徵給銀壹百伍兩玖錢 夀昌縣徵給銀壹百陸拾伍兩玖錢 分水縣徵給銀貳拾壹兩伍錢 聽差站船五隻船頭水手二十一名共工食銀壹百伍拾壹兩貳錢遇閏加銀壹拾壹兩肆錢遂安縣徵給 修船工料銀伍拾兩遂安縣徵給 驛皂二名共工食銀壹拾貳兩桐廬縣徴給溫州府
  永嘉縣
  象浦驛 永嘉縣志在拱辰門外康煕三十九年奉裁歸併永嘉縣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三舖府前舖司兵七名廣化下仙林頭上戌江南司兵各四名南湖下礱小擔桑溪高洋司兵各四名掛綵江頭司兵各三名
  樂清縣
  窰嶴驛 樂清縣志在十七都雍正十三年奉裁
  西臯驛 樂清縣志在迎恩橋康煕元年奉裁歸併樂清縣典史兼攝館頭驛 溫州府志在十二都康煕六年奉裁
  嶺店驛 樂清縣志在大荊元名大荊驛今爲大荊營武職居住雍正六年歸併窰嶴驛兼攝十三年奉裁
  玉環驛 溫州府志在縣治西馬院西山下去西臯驛五十里裁併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九舖縣前舘頭添仙湖潢塘下石泉新城白沙大林新市烏石盤山石臻司兵各五名大荊纜嶼大聖岡驛前黃山驛頭司兵各四名偏僻四舖長林湖務司兵各二名長山司兵一名浦江司兵三名
  平陽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三十一舖縣前舖司兵五名迎恩平安官園蔡店江口包橋長山鷺鷥夏口龜峯後衕雙牌柒溪蒲門壯士黃禪漁瀝石塘司兵各三名陌城蕭渡塘下橫瀆靈溪西陳泗州象口烽火大驛仙口汾水司兵各二名
  瑞安縣
  館驛 瑞安縣志在濟民橋慕德坊內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二十三舖縣前飛雲新塍岑畸司兵各五名遷巖帆遊龜山司兵各四名沙園錢橋項嶴五尺團嶼石牌潘山戈溪汪嶼官巖大洋灘坤黃樓龜溪苔湖黃山司兵各三名
  泰順縣
  皇華館 溫州府志在東門外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十舖縣前舖司兵四名周坑赤坑上忽方村林嶴白水漈方嶴洪口陳大司兵三名
  賦役全書溫州府驛站銀叄百陸兩貳錢陸分加閏銀叄拾陸兩壹錢玖分伍釐壹毫伍絲肆忽壹微玖塵叄𣺌貳漠貳埃伍沙養膳應差夫四十名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樂清縣均平縴夫一十二名共工食銀捌拾叄兩肆錢遇閏加銀柒兩壹錢貳分壹釐陸毫柒絲陸忽壹微肆塵肆渺肆漠肆埃伍沙
  象浦驛水夫一十四名共工食銀壹百兩遇閏加銀壹拾捌兩捌錢陸分陸釐壹絲柒忽捌微肆塵捌渺柒漠捌埃內永嘉縣徵給銀伍拾兩加閏銀捌兩伍錢貳分貳釐柒毫 平陽縣徵給銀伍拾兩加閏銀壹拾兩叄錢肆分叄釐叄毫壹絲柒忽捌微肆塵捌𣺌柒漠捌埃 支應銀貳拾貳兩捌錢陸分瑞安縣徵給
  西臯驛水夫一十四名共工食銀壹百兩遇閏加銀壹拾兩貳錢捌釐壹毫陸絲貳微樂清縣徵給處州府
  括蒼驛 處州府志在府治西嘉靖三十六年知府高超重建現設驛丞一員
  麗水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九舖府前舖司兵七名九里巖前俞嶺劉山菱青下河金村寶定司兵各五名偏僻八舖峽嶺九龍周瑞碧湘玉溪均溪司兵各五名
  青田縣
  芝田驛 處州府志在縣南濵溪洪武初因舊縣尉司改建萬厯間知縣梅時雨建儀伏庫於其後康煕元年奉裁歸併青田縣典史兼攝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五舖縣前舖司兵六名攜仁沙埠司兵各五名戈溪北岸東嶴礌石練嶴小洋臘溪小郡海口金水司兵各五名臘口古竹司兵各五名
  縉雲縣
  丹峯驛 處州府志在水南舊名雲塘在三里街元燬遷今址隆慶三年㕘議徐雲程重建康熙元年奉裁歸併縉雲縣典史兼攝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舖司兵六名東渡荊坑隘頭黃龍龜溪黃碧司兵各五名偏僻五舖仙巖深渡胡陳馬面冷水司兵各四名
  松陽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青䝉宏口石馬淨居鄭店堰後司兵各五名偏僻四舖五里城頭赤溪陳寮司兵各三名
  遂昌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三舖縣前舖司兵三名杭頭咨口司兵各三名
  龍泉縣
  雲水驛 括蒼彚紀在縣北綠漪坊即今靈順廟基今裁
  梧桐驛 處州府志在縣東十五里今裁
  荊言驛 括蒼彚紀在縣東觀光門外左偏今裁大石驛 栝蒼彚紀在縣東二十二都今裁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一十六舖縣前臨江白雁楊梅硃均大石武溪井水豫章獨田青坑藤灘下保大梅獨山蛤湖司兵各五名
  慶元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七舖縣前金村菊花黃荊司兵各三名梓亭大澤風樹司兵各三名
  雲和縣
  舖舍 賦役全書衝要七舖縣前雲壇小順石塘摭下臨海七赤司兵各五名偏僻一舖沈莊司兵三名
  宣平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七舖縣前舖司兵四名竹塎司兵二名通仙杉坑曵坑橫溪槁嶺司兵各三名景寧縣
  舖舍 賦役全書偏僻三舖縣前舖司兵三名北岸中巒司兵各二名
  賦役全書處州府驛站銀捌百伍拾伍兩伍錢貳分伍釐加閏銀玖拾壹兩肆錢肆釐捌毫叄絲叄忽養膳應差夫一百三十八名
  雍正十三年鹽驛道冊開
  麗水縣均平絳夫六十一名共工食銀貳百玖拾玖兩肆錢伍分捌釐遇閏加銀叄拾陸兩陸錢陸分陸釐伍毫叄絲叄忽
  縉雲縣均平縴夫四十二名共工食銀貳百玖拾陸兩陸錢叄分柒釐遇閏加銀貳拾伍兩貳錢栝蒼驛水夫一十四名共工食銀壹百兩遇閏加銀壹拾壹兩柒錢陸分捌釐縉雲縣徵給 運夫七名共工食銀伍拾壹兩遇閏加銀陸兩貳釐遂昌縣徵給 驛皂二名工食銀捌兩肆錢叄分麗水縣徵給
  丹峯驛水夫一十四名共工食銀壹百兩遇閏加銀壹拾壹兩柒錢陸分捌釐叄毫內青田縣徵給銀伍拾兩加閏銀伍兩捌錢捌分肆釐貳毫 松陽縣徵給銀伍拾兩加閏銀伍兩捌錢捌分肆釐壹毫









  浙江通志卷八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
  兵制
  古者寓兵於農自管子作內政而兵與民分要所以衛民則一也迨漢之屯田唐之府兵明之設衛制皆近古而法久備弛我
  朝禁旅雲屯戍卒碁布兩浙扼山海之要制置尤詳蓋未嘗一日無備斯可百年不用矣志兵制
  周禮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
  周禮夏官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舎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閲
  左傳申公巫臣請使於吳吳子夀夢説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舎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乗車教之戰陳
  謹按兩浙兼吳越故地吳兵乘車戰陳之制自巫臣始
  史記越世家吳王北㑹諸侯於黃池索隱在哀公十三年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句踐乃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
  漢書刑法志高祖踵秦置材官於郡國至武帝平百粵內增七校外有樓船皆嵗時講肄修武備雲文獻通考易氏曰以漢史考之大抵巴蜀三河潁川諸處止有材官上郡北地隴西諸處止有車騎廬江潯陽會稽諸處止有樓船三者之兵雖各隨其地之所宜而郡國之兵其制則一
  玊海漢髙祖用閩越兵孝景用東甌兵武帝用會稽兵皆水軍步騎未嘗募之西北也
  後漢書世祖紀建武七年三月詔曰今國有衆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復還民伍漢官儀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軍假吏謂軍中權置吏也今悉罷之
  三國呉志朱桓傳遷盪寇校尉授兵三千使部伍吳會二郡鳩合遺散期年之間得萬餘人
  三國呉志陸遜傳時會稽丹陽多有伏匿會稽大帥潘臨所在毒害厯年不禽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遜建議曰山寇舊惡依憑深地腹心未平難以圖逺可大部伍取其精鋭權納其策以為帳下右都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
  三國呉志全琮傳權以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使討三越因開募召得精兵萬餘人
  三國呉志太平二年科兵子弟年十八以上十五以下得三千餘人選大官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將帥
  文獻通考晉元帝南渡有大將軍都督四鎮四征四平之號然調兵不出三吳大發無過三萬
  隋書文帝紀開皇九年陳國平詔曰往以吳越之野干戈方用積習未寜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戎旅軍器皆宜停罷武力之子俱可學文
  唐書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於隋府有郎將副郎將坊主圑主以相綂治又有驃騎車騎二府皆有將軍後更驃騎曰鷹揚郎將車騎曰副郎將別置折衝果毅
  資治通鑑貞觀十年更命綂軍為折衝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凡上府兵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三百人為圑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每人兵甲糧裝各有數皆自備輸之庫有徵行則給之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其能騎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步兵玉海淮南道揚州有府四江南道越州有府一大學衍義補府兵之法人具弓一矢三十刀一其介冑戎具皆藏於庫有所征行則給之畨上宿衛者給弓矢橫刀而已
  舊唐書職官志諸府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別將一人長史一人兵曹參軍一人録事一人校尉五人每校尉旅帥二人每旅帥隊正副隊正各二人凡兵馬在府每嵗季冬折衝都尉率五校之屬以教其軍陣戰鬬之法
  唐書方鎮表建中二年合浙江東西置節度使尋賜號鎮海軍文徳元年置忠國軍治湖州景福元年賜杭州防禦使號武勝軍中和三年升浙江東道觀察使為義勝軍節度使光啟三年改為威勝軍乾寜元年改為鎮東軍
  舊唐書韓滉傳大厯十二年拜蘇州刺史浙江東西都團練觀察使尋加鎮海軍節度使訓練士卒鍜礪戈甲稱為精勁栁氏家學録滉之於兩浙置子弟軍大州一千小州八百強者習弓弩弱者習排槍緩則修農急則為兵
  呉越備史廣明元年冬十一月杭州始建八都杭州建八都餘杭陳晟於潛吳文舉鹽官徐及新城杜稜唐山饒景富陽文禹龍泉凌文舉各聚四千人以衛鄉里臨安則為董昌錢鏐副焉景福元年七月鏐率十三都兵八都外有紫溪保城龍通三泉三鎮是為十三都洎役徒二十餘萬衆新築羅城
  舊唐書昭宗紀龍紀元年七月詔杭州置武威軍景福二年九月以武威軍防禦使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
  五代史呉越世家光化元年移鎮海軍於杭州改鏐素所居營曰衣錦營天祐四年升衣錦城為安國衣錦軍
  十國春秋梁乾化元年吳越築城屯戍於徳清之憾山號曰奉國城又遣兵戍烏程之東九十里曰烏戍八年置都水營使以主水募卒為都號曰撩淺軍亦謂之撩清命於太湖旁置撩淺卒四部凡七八千人
  十國春秋文穆王晉天福三年十二月大閲馬步軍泊艛艪於碧波亭
  十國春秋忠懿王周顯徳三年命從兄知中吳軍節度事文奉為水陸應援諸軍都綂使屯於本州備徴發
  十國春秋建隆元年宋授王天下兵馬大元帥乾徳元年大閲戰艦於西湖大平興國二年五月王下令文軌大同封疆無患凡禦敵之制悉除之境內諸城有白露屋及防城物亦令撤去三年朝見帝於崇徳殿遂上表願以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二十六獻
  宋史兵志宋之兵制大槩有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
  宋史兵志禁軍建隆以來之制神射兩浙州兵舊號腰弩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元年部送闕下選其強者為廣武次等復為本軍鞭箭雍熙三年選兩浙兵為鞭箭次等者為忠節鞭箭端拱二年並為一後廢清塞宋初選本軍子弟補其缺太平興國三年又得泉州兩浙兵以益之虎翼大中祥符六年選江淮習水卒於金明池按試戰棹立為虎翼軍江浙淮南諸州亦淮此選置七年改為虎翼水軍順聖太平興國中部送兩浙兵歸京師立威武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江南歸化兵補左廂兩浙順化兵補右廂平寨弩手本兩浙順化軍揀其強壯立為弩手又以江浙逋負官物隸黨務徒役者為揀中平寨順化太平興國三年以兩浙兵之次等者立宣毅慶歴中京東京西河北河東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九路募健勇或選廂軍為之指揮二百八十八兩浙路杭二越蘇明湖婺潤溫衢常秀處各一熙寜以後之制宣毅一百七十四隸京東京西河北河東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九路兩浙路杭二越蘇潤各一皆改威果湖婺溫衢常處秀各一不充額威果二十五荊南江寜杭揚廬潭各三洪越福各二䖍一宣和三年嚴州增置一敢勇宣和四年詔越州招敢勇三百人撥充兩浙提刑司捉殺差使
  宋史兵志廂兵建隆以來之制崇節兩浙路杭越蘇湖溫台衢婺處睦秀採斫處衢溫捍江都船務杭婺本城江橋院碇手山塲斫軍溫婺睦本城剩員諸州並有舊水軍兩浙樓店務清務杭婺溫熙寜以後之制兩浙路步軍之額自捍江而下三並改號曰崇節凡五十一指揮一萬九千人水軍諸州軍船坊船務杭婺採造樓店務江橋院堰軍張安杉青清務杭婺溫捍江杭三本城
  玊海開寳七年十一月泰寜軍節度使李從善部浙中及江南水軍凡千三十九人並籍為王師以歸聖歸化為軍額
  宋史兵志元符元年詔江湖淮浙六路合造神臂弓三千箭三十萬淳熙九年衢州守臣製到水鶴嘴弩二千箭十萬
  宋史兵志凡戍更有程兩浙路三年治平九年以三千人散戍東南杭揚江寜諸州以備盜賊
  文獻通考元豐二年詔處州槍仗手五百三十六人為定額每嵗農隙按閲武藝以備奸盜
  宋史神宗紀元豐四年二月分東南團結諸軍為十三將玉海淮東一淮西二浙西三浙東四江東五江西湖北湖南全邵福建廣東廣西邕州自六至十三東南兵三千以下惟置單將
  宋史兵志大觀元年十一月兩浙東西路各增置禁軍宣和三年五月江浙淮南等路宣撫使童貫奏勘會江南東路兩浙東西路各有東南一將平日未嘗訓練武藝昨睦寇初發遣令上項將兵捕賊遂致敗衂今睦賊討平之後非增戍兵鎮遏無以潛消兇暴臣今擬留戍兵二萬五千七十八人分置江南東路兩浙東西路州軍防把一年滿替出軍一次依平蠻故事每月別給錢三百嵗給鞋錢一千其兵並隸本路安撫司綂轄訓練詔從之是年權知婺州楊應誠奏凡屯戍將兵須隸守臣使兵民之任歸一則號令不二然後可以立事詔從之五年制置所奏江浙增屯戍兵相度節鎮增添兩指揮處餘州各一指揮各不隸將內兩指揮處將一指揮以威果為名一指揮以全㨗為名餘州並以威果為名從之詔兩浙盜賊寜息其越州置捕盜指揮可均填江東淮東三路州軍缺額七年詔京東西淮南兩浙帥司精選諸軍驍鋭發赴京畿輔郡兵馬制置司
  宋史高宗紀建炎元年九月命淮浙沿海諸軍增修城壁招訓民兵以備海盜二年七月選江浙州軍正兵土兵六之一赴行在四年七月詔江浙州縣諭豪右募民兵據險立柵防遏外寇紹興四年十二月詔江浙荊湖十四郡各募水軍五百人名橫江軍兩浙十郡沿江海州縣招捕巡檢土軍五年十二月汰橫江水軍三之一三十一年五月選兩浙諸州禁軍弓弩手之半部送樞密院按試
  文獻通考建炎元年右僕射李綱言當於沿河沿海沿江帥府置水兵二軍要郡別置水兵一軍次要郡別置中軍招集善波操舟便利之人擬立軍號曰凌波樓船軍從之
  宋史兵志建炎後禁廂兵威果安吉嘉興杭嚴紹興慶元溫台婺處衢全㨗中興立杭婺安吉紹興慶元雄節杭安吉嘉興嚴溫紹興慶元台婺處武衛紹興溫婺威㨗杭溫紹興婺雄㨗中興立紹興威勝中興立慶元雄畧中興立衢建炎後廂兵捍江崇節中興立杭安吉嚴溫慶元台婺江東西修江中興立杭橫江巾興立杭寜節中興立台清務中興立婺山塲中興立婺都作院中興立杭小作中興立杭清湖閘中興立杭開河司中興立杭北城堰中興立杭西湖廣濟中興立杭樓店務中興立杭長安堰閘中興立杭壯城帥府望郡立之鼔角匠船務中興立杭建炎後鄉兵巡社建炎元年詔諸路州軍巡社並以忠義巡社為名隸宣撫司後募鄉民為之每十人為一甲有甲長有隊長四隊為一部有部長五部為一社有社長五社為一都有都正於鄉井便處駐劄紹興初罷之建炎砦兵兩浙西路臨安府十三砦外沙海內管界茶槽南蕩東梓上管赭山黃灣砍石奉口許村下塘安吉州七砦管界安吉秀塞呂小幽嶺下塘北豪臯塘常山五砦管界小河馬跡香蘭分界嚴州五砦威平港口鳳林茶山管界兩浙東路慶元府十砦浙東鮚埼三姑管界大嵩海內白峰岱山鳴寉公塘溫州十三砦城下管界館頭青奧梅奧鹿西浦門南監東北三尖北監小鹿大荊台州六砦管界亭塲呉都白塔松門臨門處州二砦管界梓亭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平江許浦水軍本明州定海水軍也舊隸沿海制置司乾道中改隸殿前司以三千人為額五年冬又改為御前水軍八年春併歸許浦鎮其後殿司又有澉浦水軍
  玉海紹興三年正月詔御前忠鋭第七將徐文以所部屯定海縣聴沿海制置司節制
  宋史兵志馬政紹興四年置監臨安之餘杭及南蕩玊海乾道五年正月詔浙東弓弩手名御前忠鋭軍置正副准備將八年二月置忠武軍選二浙土兵弓手為之八月詔二浙揀中廂軍名曰御前忠勇軍九年四月密院言忠武軍藝已精歸之州縣
  元史世祖紀至元十三年二月行中書省承制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都督蒙古岱范文虎入城視事巴延悉罷宋官府散免侍衛禁軍六月罷兩浙大都督府立行尚書省於臨安設諸路宣慰司
  元史兵志至元十六年二月命萬戶富珠哩敬領其麾下舊有士卒守湖州七月命實喇特穆爾以戍杭州軍六百九十人赴京師十八年十一月詔以征東留後軍分鎮慶元上海澉浦三處上船海口二十二年正月立行樞宻院於江南三省其各處行省見管軍馬悉以付焉十二月江浙省募鹽徒為軍得四千七百六十六人選軍官麾下無士卒者相叅綂之以備各處鎮守
  元史世祖紀至元二十二年二月詔改江淮江西元帥招討司為上中下三萬戶府中萬戶杭州下萬戸湖州處州設逹嚕噶齊萬戶副萬戶各一人以隸所在行院舊浙江通志元設嘉興路總管軍萬戶府建兩翼有千百戶鎮撫官後改鎮守衢州府設立鎮守保甲萬戸府
  萬厯金華府志元置浙東道宣慰使司設宣慰使等官至元二十九年分紹興路幵縣翼萬戶來鎮以為之屬大徳六年宣慰使加都元帥府冬十月移治慶元鎮遏海道皇慶元年復調幵縣翼亦往駐焉乃以慶元路沿海翼上萬戶府來鎮設逹嚕噶齊萬戸各一員副萬戶一員領千戶翼一十九內七翼分鎮處州其在婺者十有二每千戶翼設逹嚕噶齊千戶副千戶各一員又彈壓一員鎮撫一員各綂百戶有差其各縣鎮守千戶所凡七一在蘭溪州一在義烏縣一在永康縣一在武義縣一在浦江縣一在東陽縣東南隅一在東陽縣東七十里玊山鎮守百戶凡二一在永康縣東黃碧村一在永康縣東北靈山
  元史兵志大徳二年三月詔各省合併鎮守軍江浙所置者合為二百二十七所五年三月詔河南省占役江浙省軍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二名除洪澤芍坡屯田外餘令發還元翼八年二月以江南海口軍少調蘄縣王萬戶翼漢軍一百人寗萬戸翼漢軍一百人新附軍二百人守慶元自納延拉濟𫎇古軍三百人守定海
  況逵文浙東道宣慰司題名記浙東宣慰使司大徳六年中書奏陞為都元帥府七郡兵民之政悉隸總裁
  元史兵志諸路府所轄州縣設縣尉司巡檢司捕盜司皆為立巡軍弓手職巡邏專捕獲官有綱運及流徙者至則執兵仗導送以轉相授受外則不敢役示專其責焉
  續文獻通考洪武元年以太史令劉基奏立軍衛法乃自京師逹於郡縣皆立軍衛大率以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為一千戶所一百一十二人為一百戶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管領鈐東通以指揮使等官領之大小相維以成隊伍撫綏操練務在得宜有事征伐則詔總兵官佩將印領之既旋則上所佩印於朝廷軍士則各歸其衛而大將軍單身還第其權皆出自朝廷不敢有所擅調
  明實録洪武三年十一月曹國公李文忠奏置浙江七衛曰錢塘曰海寜曰杭州曰嚴州曰徳清曰金華及衢州守禦千戶所計兵五萬二千五百一十三人從之後改嚴州金華二衛為守禦千戶所嘉靖浙江通志洪武三年建杭州衛都指揮使司八年改浙江都指揮使司領衛一十有六曰杭州前曰杭州右曰紹興曰寜波曰台州曰處州曰溫州曰海寜曰昌國曰松門曰臨山曰金鄉曰海門曰定海曰磐石曰觀海凡衛皆設經歴司鎮撫司左右中前後千戶所其所之直隸都司者六曰海寜守禦千戶所曰嘉興守禦千戶所曰湖州守禦千戶所曰嚴州守禦千戶所曰金華守禦千戶所曰衢州守禦千戶所各衛附各府縣
  明泳化𩔖編洪武十六年令天下衛所選善射者十之一於農隙月輪班赴京較試不中者指揮千百戶有罰
  明實録洪武十七年九月置昌國衛於寜波之象山縣十九年十月置澉浦乍浦二守禦千戶所隸浙江都指揮使司十一月置觀海衛都指揮使司於寜波之慈谿縣舊浙江通志明設衛所在寜波者四為寜波定海觀海昌國每一指揮轄五千戶所每一千戶轄十百戶衛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鎮撫所有正千戶副千戶鎮撫百戶寜波衛轄五所額軍五千六百名定海衛指揮使轄五所外轄霩𩇐大嵩及中中中左四所洪武三十年信國公湯和徙昌國於象山存中中中左二所隸定海衛二所共轄二十百戸觀海衛指揮使司宋於瀕海置向頭鳴寉兩水軍寨洪武二十年湯和度兩寨間築城置衛調軍戍守為中左右前後五所外轄龍山千戶所
  明實録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寜村千戶所於溫州永嘉縣海安沙園二千戶所於瑞安縣蒲門壯士二千戶所於平陽縣隸金鄉衛蒲岐楚門隘頑三千戶所於樂清縣隸磐石衛六月置松門衛指揮使司於台州黃巖縣以楚門隘頑二千戶所隸之九月築台州跳健桃渚土城各置千戶所以防倭舊浙江通志明置溫州衛所以綂軍海安所操軍一千名瑞安所操軍一千名平陽所操軍一千名寜村所操軍一千名壯士所蒲門所共一城操軍各一千名沙園所操軍一千名各衛所俱有戰船多寡不等台州衛指揮使二員同知七員僉事十六員轄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又水軍千戶所海門衛指揮使四員同知二員僉事八員轄左右中前後五千戸所附轄跳健千戶所操軍一千名新河千戶所旗軍八百六十三名桃渚千戶所操軍一千名松門衛指揮使四員同知三員僉事七員旗軍二千二十五名轄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後所旗軍五百六十七名楚門千戶所旗軍五百六十七名寜誌備考洪武二十年改海寜衛為海寜所正千戶三員副千戶五員鎮撫一員百戶九員多餘一員原額旗軍一千三百五十一名
  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天下要衝去處設立巡檢司僉㸃弓兵應役
  明實録洪武二十七年九月浙江定海衛奏所屬霩𩇐等千戶所皆瀕海地方陸路一百二十里水路則風濤險遠遇警急卒難應援請於穿山築城置千戶所分調官軍守禦從之三十年十二月置爵溪千戶所屬昌國衛
  明泳化𩔖編洪武三十五年令沿海衛所旗軍仍照舊例屯守近裏衛所旗軍各照原定三七二八或一九四六中半下屯若係全衛下屯者依舊全屯仍委指揮一員或千戶一員專一提督屯糧每年終將上倉及給軍用過子粒數目着原委指揮及千戶親齋赴京比較永樂五年設浙江按察司僉事一員盤量屯田
  明法傳録永樂十四年十二月遣將練兵海上防倭明從信録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仁宗即位諭戶部令天下衛所凡屯田軍士自今不許擅差妨其農務舊浙江通志杭州前衛屯種旗軍餘舎三千二百五十四名杭州右衛屯種旗軍餘舎三千九百四十九名海寜衛屯九處旗軍九百六名澉浦屯旗一百一十三名乍浦屯二處旗軍二百二十四名嘉興所屯旗軍八百名湖州守禦千戶所屯軍一百五十三名寜波衛屯軍一百名台州衛屯軍二千七十九名海門衛屯軍六百八十三名衢州守禦千戶所原額一千一百二十人後充伍者僅二百八十七人所轄九屯係西安縣民人帶種嚴州屯所在桐廬縣凡六處原撥旗軍餘舎民人二千八百七十六人後桐廬縣民人帶種溫州衛屯軍二千七百一十七名金鄉衛屯軍六百八十四名處州衛原額旗軍五千六百名在運旗軍二百七十三名
  明實録宣徳元年正月遣行在吏部侍郎黃宗載等清理浙江軍務
  明從信録正綂十四年九月令各處招募民壯就命本地官司率領操練遇警調用
  明泳化𩔖編景泰二年奏准通行天下衛所每一季成造盔甲鎗弓刀各四十件圓牌二十面弦八十條箭一千二百枝撒袋四十副銃箭五百枝每千戶所一季成造盔甲鎗弓刀各十件圓牌五面弦二十條箭三百枝撒袋十副銃箭一百枝永為定例
  明會典天順元年令招募民壯鞍馬器械悉從官給本戶有糧與免五石仍免戶下二丁以資供給如有事故不許勾丁
  續文獻通考𢎞治元年令都司衛所除軍政守城管操管運外餘分兩班輪操五年一代周而復始
  明泳化𩔖編𢎞治間令州縣選民壯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壯之人州縣七八百里者每里僉二名五百里者每里僉三名三百里者每里四名一百里以上者每里五名春夏秋每月操二次至冬操三歇三遇警調集官給行糧
  明法傳録嘉靖八年六月溫州有海賊之警有逃軍之變科臣夏言請設都御史巡視浙江從之明泳化𩔖編磐石衛屬浙江溫州府地瀕海且饒魚鹽生理豐裕時屬承平士卒多逃役者嘉靖乙丑秋知府丁瓚等議於逃軍名下扣支月糧貯庫軍士遂恚憤不白戢糾黨四百餘人披甲持刃擁入管頭地方執主簿吳永寘軍中時通判栗廷用踰牆走賊遣人要曰還我扣支月糧方肯退兵瓚不得已隨取官銀三千餘兩給之諸叛卒擁兵如故先是蒲岐千戶所報是年四月內有賊船三百餘人上岸據掠人財放火燒屋又有賊船十四隻約五百餘人登岸殺據男婦燒燬房屋鹽厰巡按御史張問行以其事聞遂劾奏海道副使傅鑰指揮胡璉曹鸞等至是磐石又叛御史王化以聞時給事中夏言上疏雲磐石之變在法尤為難容有司因其逃役扣除月糧事必有據何至擁衆稱兵縛官執吏敢負國家素養之恩自蹈叛逆之罪今又加以海賊犯我邊防及今不重加處置誠恐將來有不可收拾之患乞查照先年事例添設巡視浙江都御史一員奉勅前去假以督軍重權兼制鄰境將磐石衛叛軍事情務要體勘明白將主首倡亂之人亟加顯戮以正憲典仍令設法勦除海寇一應地方興革重務付之整理遂命吏部推舉大臣具文武材畧者往彼巡撫
  明實録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巡按御史楊九澤言浙江寜紹溫台皆枕山濵海連延福建興泉漳諸郡時有倭患沿海雖設有衛所城池控制要害及巡海副使備倭都司督兵捍禦但海寇出沒無常兩省官僚不相綂攝制禦之法終難畫一往嵗從言官請特命重臣巡視數年安堵近因廢格寇復滋蔓抑且浙之處州與福之建寜連嵗礦賊流毒每徴兵追捕二府互委事與海寇畧司臣謂巡視重臣亟宜復設然雖轄福建浙江兼制廣東潮州專駐泉州南可防禦廣東北可控制浙江庻威令易行事權歸一事下兵部集諸司會議覆如其言第廣潮二府仍隸兩廣提督有事則恊心議處上曰浙江天下首省又當倭夷入貢之路如議設巡撫兼轄福建福興泉漳等處提督軍務著為令三十一年七月改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忬提督軍務巡視浙江兼管福興漳泉地方仍勅許便宜調發兵糧臨陣按軍法從事巡按御史母得干預阻撓賊中脅從願降不得一槩渾殺濫及無辜於是兼設分府㕘將各一員以瓊崖㕘將署都指揮僉事俞大猷督留守司管操指揮僉事湯克寛為之大猷溫台寜紹等處克寛福興漳泉等處俱聴忬節制
  明會典國初兵事專任武臣後常以文臣監督文臣重者曰總督次曰巡撫總督舊稱軍門而巡撫近皆贊理軍務或提督其按察司整飭兵備者或副使或僉事或以他官兼副使僉事沿海者稱海防道兼分巡者稱分巡道兼管糧者稱兵糧道明實録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增設浙西杭嘉湖㕘將一員分守其地復於三府增兵備副使一員三十九年二月更定浙東守巡官信地以台金嚴為一道文臣則以分巡寜波僉事改為台州分巡兼管三府兵備武官則以㕘將一員守之以寜紹為一道其原設寜紹台兵備副使及㕘將俱令止領寜紹二府以溫處衢為一道其原設溫處兵備分巡副使令兼領衢州一府以寜紹分巡事並於兵備道從總督胡宗憲請也復原任寜紹台㕘將戚繼光職充新設金衢台分守㕘將
  明會典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設官綂兵鎮戍其總鎮一方者曰鎮守守一路者曰分守獨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曰協守又有提督提調巡視備禦領班備倭等名其總鎮掛將軍印或不掛印皆曰總兵次曰副總兵又次曰㕘將又次曰遊擊將軍浙江鎮守一員總兵官嘉靖三十四年設總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鎮守浙直四十二年改為鎮守浙江舊駐定海今移駐省城分守四員杭嘉湖㕘將嘉靖三十五年改設駐海鹽所屬海寜把總寜紹㕘將嘉靖三十九年改設駐舟山所屬定海臨觀昌國三把總溫處㕘將嘉靖三十五年添設駐溫州所屬金盤把總台金嚴㕘將嘉靖三十九年添設駐松海所屬松海把總遊擊將軍二員軍門標下左營萬厯二年改設軍門標下右營嘉靖三十九年設坐營中軍都司萬厯二年改設總捕都司一員嘉靖四十五年添設駐衢州把總七員定海總兵下管遊哨兵船昌國松海定海金盤海寜臨觀紹興萬歴八年革紹興一員
  明實録嘉靖三十二年六月南京御史趙震上禦倭方畧言一宜行各府州縣隨宜招募使人自為戰家自為守一各該管官軍嚴加選汰一錢塘江口宜增置守備一捍海塘宜雜植荊棘勅兵防守一募土人習水者為篙師有力者為勁卒仍調溫處兵或山東長鎗手有警則隨機策應無事則分頭教習兵部議覆多採行之三十三年十二月兵部覆上提督張經條陳一編立本地主兵言諸路調兵勞費不貲而吳浙間耆民沙民鹽徒礦徒𩔖皆可用請於各府所屬州縣二百里以上者編兵三百名二百里以下二百名詔允行之三十五年三月兵部議覆九卿科道條陳禦倭事宜一明職掌浙江㕘將俱隨時搶設職守未明請以杭嘉湖為一道溫處為一道寜紹為一道各給勅符旗牌其臨觀昌國金盤等處把總一如直隸事例聴撫按會舉溫處守備及舊設浙江總督備倭都司係冗員宜裁革疏入如議行
  杭州府志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提督軍門趙炳然設東西二大營七月建欏木營
  明會典隆慶二年正月兵部覆浙江撫按官趙孔昭等奏寜波既設海道副使兵備事可以兼攝其紹興兵備可省令寜紹台分守㕘議移駐紹興台州兵備僉事兼分巡三府至寜台紹㕘將各防禦信地仍聴總兵官居中調度從之五月兵部上譚綸議請遣錦衣衛二人往浙江募寜紹溫台金衢等處鳥銃手三千人人給善器恤其家屬優其資用付杭嘉湖㕘將胡守仁原任㕘將李超將之而北無悞秋防至鎮之日人給衣鞋銀一兩日給五分悉如部議三年題定浙江總兵駐定海㕘將改駐舟山遇汛則寜紹㕘將坐駕兵船直出沈家門外海洋嘉台溫各㕘將俱出本區海面外洋據險結營彼此會哨總兵居中調度左頋杭嘉右頋台溫改寜波陸兵為總兵標兵各區㕘將把總俱聴節制水陸軍兵都聴調度每遇汛期巡海兵備官親詣邊海巡視四年題定浙江通省額設民壯一萬六千三百九十名除留四千二百二十一名看守各府州縣城池庫獄外其一萬二千六十九名自隆慶四年為始徴收工食挑選精壯之人每名日給銀三分設立隊伍整搠器械在杭湖嚴紹寜台溫七府每府分𣲖一總在嘉金衢處四府每府分𣲖二總聴該總㕘都司把總官與軍兵合營操練六年詔軍戶有丁倒戶絶並同名同姓被人妄報連年勾擾者有司從公體勘得實即轉達該府兵部開豁
  海寜縣志萬厯二十六年復設海寜所中右營額計驍兵四百三員名
  全浙兵制考一全浙陸兵四十四總水兵共六十哨水陸民兵雜流員役共三萬八千七百六十六名水陸軍兵共一萬四千三百二十名 一全浙福蒼沙唬等船共一千八隻 一軍門標下遊擊二員陸兵名色把總九員哨官四十五員民兵七總官兵雜役共三千八百員名軍兵二總官兵雜役共一千八十六員名水兵名色把總二員南關水兵一枝哨船二十四隻官兵三百二十員名北關水兵一枝哨船二十五隻官兵三百二員名 一總鎮標下坐營把總一員陸兵名色把總一員哨官二十員民兵五總官兵雜役共二千六十四員名中軍水哨名色把總一員中遊左右水哨名色把總二員哨官四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一百二十九隻民兵共二千五百七十七名軍兵共五百九十六名 一杭嘉湖區兵巡道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哨官四員民兵一總官兵雜役四百三十七員名巡哨名色把總一員巡哨領哨官二員水兵二枝唬船共三十四隻民兵四百六十八名軍兵七十六名㕘將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兼領㕘遊哨陸兵名色把總四員哨官一十六員民兵二總官兵雜役共八百七十四員名軍兵二總官兵雜役共八百七十四員名水兵一枝大小戰船二十隻民兵二百四十二名軍兵一十七名海寜總備倭把總一員遊哨總哨官二員乍浦關總哨官一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七十六隻民兵共一千六百七十名軍兵共二百五十二名 一寜紹區巡視海道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哨官五員民兵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四十二員名水兵一枝唬船一十隻民兵一百名軍兵六十名㕘將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兼領正兵哨領哨旗牌官一員陸兵名色把總一員哨官五員軍民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三十九員名附操弓兵四十八名正遊左右水哨名色把總二員哨官二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九十隻民兵共一千六百零三名軍兵共三百六十三名定海總備倭把總一員總哨官二員哨官九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一百四十一隻民兵共二千九百六十八名軍兵共七百四十名臨觀總內新添軍兵一總萬厯二十年裁備倭把總一員陸兵總哨官四員哨官二十員民兵二總官兵雜役共一千八十二員名軍兵二總官兵雜役共一千八十二員名水哨總哨官一員哨官二員水兵一枝大小戰船共四十七隻民兵共一千二百八十二名軍兵共一百五十七名昌國總內新添軍兵一總萬厯二十年裁備倭把總一員陸兵總哨官一員哨官五員軍兵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四十二員名水哨總哨官二員哨官八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一百五十二隻民兵共二千七百四十四名軍兵共一千一百三十五名 一台金嚴區兵巡道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哨官五員軍兵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八十九員名㕘將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兼領㕘游哨陸兵名色把總四員哨官二十員民兵三總官兵雜役共一千六百二十三員名軍兵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四十一員名水兵一𠆸大小戰船共四十隻民兵共七百九十名軍兵共二百一十五名松海總備倭把總一員哨總官二員哨官八員水兵三枝大小戰船共一百十三隻民兵共二千零四名軍兵共一千三百一十三名 一溫處區兵巡道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哨官四員民兵一總官兵雜役共四百九十八員名旗牌官一員帶領本道隨征軍兵一百二十名水兵一枝唬船八隻抽隊兵九十三名貼駕軍三十五名㕘將下中軍名色把總一員兼領㕘遊哨陸兵名色把總九員哨官三十六員民兵六總官兵雜役共三千六十員名軍兵三總官兵雜役共一千五百三十四員名水兵二枝大小戰船共八十六隻民兵共二千二百二十名軍兵共八百四十八名金盤總備倭把總一員總哨官四員哨官六員水兵五枝大小戰船共一百四十隻民兵共三千六百二十二名軍兵共一千八百九十名 一金衢區兵巡道下守備一員陸兵名色把總三員哨官十二員民兵三總官兵雜役共一千三百一十二員名 一處州團操陸兵名色把總二員哨官八員民兵一總官兵雜役共四百九十四員名軍兵一總官兵雜役共五百三十九員名
  浙江通志巻九十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一
  兵制
  國朝
  八旗駐防官員
  大清㑹典杭州設滿洲將軍一員副都統二員八旗每旗協領一員佐領四員防禦一員驍騎校四員左翼漢軍副都綂二員四旗每旗協領一員㕘領一員防禦五員驍騎校五員
  順治五年遣固山額真金礪來杭駐防掌平南將軍印有梅勒夾喇牛彔等官康熙初年改固山額真為將軍都統梅勒為副都統夾喇為㕘領牛彔為佐領康熙十三年原設將軍一員副都統四員將軍筆帖式四員滿洲八旗每旗協領一員佐領二員驍騎校二員䝉古八旗每旗佐領一員驍騎校一員漢軍四旗每旗協領一員㕘領一員防禦三員驍騎校二員本年八月二十一日奉
  㫖滿洲八旗每旗添放防禦一員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㫖滿洲八旗毎旗添放佐領一員驍騎校一員漢軍四旗每旗添放防禦二員驍騎校三員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奉㫖滿洲八旗每旗添放防禦一員三十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奉㫖滿洲八旗凡有佐領陞協領者其佐領歸與協領兼管雍正元年九月初二日奉㫖𫎇古八旗添放協領一員仍兼管本旗佐領六年九月十九日奉㫖副都統傅森領兵駐劄乍浦
  杭州現在將軍一員滿洲副都統一員漢軍副都統二員滿洲八旗協領八員佐領一十六員防禦一十四員驍騎校二十四員筆帖式四員䝉古八旗協領一員佐領七員防禦二員驍騎校八員漢軍四旗協領四員㕘領四員防禦二十員驍騎校二十員
  駐防甲兵馬匹
  大清會興杭州駐防滿洲馬兵一千五百六十四名漢軍馬兵一千四百三十六名步兵七百名
  官員馬九百四十二匹兵丁馬九千二百七十五匹
  康熙十三年額設滿洲𫎇古八旗馬兵九百六十六名鐵匠四十八名弓匠二十四名步兵七百名漢軍四旗馬兵一千零三十一名鐵匠三十七名步兵三百四十七名滿漢共倭爾布七百六十名十七年四月奉㫖革退倭爾布七百六十四名添馬兵一千名內滿洲八旗添五百六十七名漢軍四旗添四百三十三名十八年正月滿洲八旗每旗添弓匠二名鐵匠二名十九年閏八月奉㫖漢軍四旗共撥馬兵六百六十名步兵三百四十七名著副都綂胡起元帶往福州駐劄自閩撥馬兵六百六十名步兵三百名著副都綂呂雲相帶往杭州駐劄內撥步兵五十名給滿洲八旗二十二年十月奉
  㫖滿洲八旗額兵內放暫委前鋒二百名二十三年八月奉㫖革退滿洲八旗步兵三百名三十年五月奉㫖添馬兵二百名內滿洲八旗添兵六十四名漢軍四旗添兵一百三十六名滿洲共馬兵一千六百名漢軍共馬兵一千六百名滿洲額兵內撥出二百名漢軍額兵內挑出八百名教習鳥鎗三十一年十一月奉
  㫖漢軍四旗添砲手十六名五十八年奉㫖滿洲八旗派兵一千名往雲南出兵隨添補兵一千名六十年六月奉㫖滿洲八旗所添兵一千如遇事故缺出即行汰除至雍正七年八月共汰除兵六百二十六名其餘未汰兵三百七十四名撥往乍浦水師數內杭州現在滿洲兵一千二百名弓匠二十四名鐵匠四十八名步兵三百六十五名䝉古兵四百名弓匠八名鐵匠十六名步兵八十五名漢軍兵一千六百名鐵匠三十七名步兵二百五十名砲手十六名
  駐防城在浙江省城內西俗呼滿洲城繚以磚垣四圍設大小營門順治五年及七年建內圏仁和縣東西南北啚及右衛中所屯地共計徴地一百四十畆零基地五百二十畆四分零蕩七畆零屯地一百一十七畆零又圈錢塘縣南北啚西壁坊及前衛屯地共計徴地二畆四分零基地二百二十畆六分零屯地二十七畆二分零又於順治十六年續園界墻外錢塘縣南壁啚西壁坊徴地七十五畆七分零基地三百二十五畆七分零
  駐防營砲位向存三號紅衣砲八位雍正四年奉文鑄造子母砲四十八位演武塲在錢塘門內西倚城東南三面繚以垣地廣三百一十六丈東南為門二中為演武堂堂左右為㕔各二堂後為火神廟南北盡處為營房
  駐劄乍浦水師營
  滿洲右翼副都綂一員協領四員䝉古協領一員佐領一十一員防禦八員驍騎校一十六員筆帖式二員左右兩營滿洲𫎇古撥什庫等共兵一千六百名內左營八百名自杭州移駐右營八百名自江寜移駐
  綠旗水手兵共四百名內定海鎮抽兵一百五十四名黃巖鎮抽兵六十六名溫州鎮抽兵五十名瑞安營抽兵二十八名鎮海營抽兵四十二名乍浦營抽兵六十名撥歸滿營教習
  滿營戰船共二十二隻
  營房共三千二百間又緑旗水兵營房四百閒演武塲在乍浦城東門內計六十二畆建演武㕔三間耳房二間鼔亭二座旗桿一根照墻一座
  雍正六年四月鎮守杭州等處將軍鄂彌達等題為欽奉
  上諭事准兵部咨開雍正五年十月議政王大臣內閣
  九卿奉
  上諭滿洲兵丁弓馬技勇均屬優長人莫能及惟於水師向來未曾練習是以朕令天津地方設立水師營以教習之今思杭州駐防兵丁既在濱江沿海之地亦當令其學習水師之事著鄂彌達李衛悉心商酌應於何處設立營房如何布置期於妥協若照潼關之例於杭州駐防之壯丁中挑選充補令其練習似於兵丁有益而國家亦得水師之用不知杭州壯丁中足敷挑選否亦令鄂彌達李衛酌量欽此欽遵移咨到隨咨㑹督臣李衛細加酌議查浙省沿海之地寜波府屬之鎮海縣洋面雖廣而城垣窄小居民稠穰城外亦無閒隙之地可以建造營房且距定海鎮僅二百餘里寜波府僅隔六十餘里提臣鎮臣俱有重兵駐劄又黃巖之海門與台屬前所相對中隔椒江雖為南北要衝從前設有總兵後經改駐黃巖海門僅隔黃巖鎮三十餘里又寜海之健跳所東臨大洋山㠗層疊港路寛深但與杭省窵遠陸路則山徑﨑嶇行走甚難兼有兩江之隔呼應不靈健跳形勢太孤亦無可設營房之地惟嘉興府屬平湖縣之乍浦地方係江浙接壤東與江南松江之提臣海道遙逺南隔寜波提臣海道四百餘里此地間於二處之中與省城海口之鱉子門甚近等相度地勢情形雖內港不甚寛廣然此地實為江浙兩省海道咽喉通達外洋諸國最關𦂳要且離杭州止二百八十餘里水陸俱通往來甚便與省城駐防滿兵聲勢聨絡首尾照應該處駐劄滿洲水師官兵實有禆益至乍浦城週圍九里三分距平湖縣僅三十里城垣新經修理堅固城內有民間菜園稻地可買甚是寛濶且尚有零碎官基堪以湊建衙署營房民情無不樂從本年二月二十七日副都統臣偏圖
  陛辭囘浙宣奉
  皇上詢及浙省添設水師兵數臣偏圖
  奏對浙省添設水師兵須得一千名隨奉
  聖諭一千似乎兵單須得二千纔好欽此等查得康熙五十八年駐杭滿洲䝉古兵內奉調往雲南進藏時杭州添補滿洲䝉古兵一千名曾准部咨遇有事故缺出汰除不補等因在案今尚存未汰兵四百八十名將滿洲𫎇古八旗另戶通數兵丁內挑選少年精壯者四百八十名再將滿洲䝉古八旗另戶壯丁內少年精壯者挑選三百二十名合為八百名之數俟乍浦地方營房建造完竣之日先令帶領前往學習水師之事水師營額兵內事故缺出若無隨帶子弟頂補將杭州閒散壯丁挑選少年精壯者頂補杭州額兵內事故缺出即將杭州壯丁選補如杭州乍浦兩處兵內或有老病退甲伊等父子願就養膳俱聴從就養其新設立水師營應添設官員兵丁或於京城或於江南調撥來浙之處恭𠉀
  皇上欽定候
  㫖遵行等管見杭州已派兵八百名作為一營抑或京城江南調撥八百名來浙共一千六百名分為兩營演習時一營存城看守一營帶領操演輪流習學始能熟練至奉
  諭㫖設立二千名其所少四百名之數等查得乍浦綠旗水師兵五百名係雍正二年於請更閩浙等事案內部議特行添設自乍浦海口以及大小羊山一帶令其永逺巡防奉
  㫖依議欽遵該營海汛與提標右營分界直至江南洋面在營兵丁各有哨巡海洋把守汛地墩臺城寨之責難以移動其浙省沿海水師各營兵丁每年配船出洋者水性船務自必諳練若全於一處抽調恐悞彼處洋汛巡防請於各營內按兵數多寡均勻派定挑選四百名改為新設滿洲水師營之捕盜頭舵繚手阿板舢板椗手水手等項之用共合二千名之數其各營兵額仍令募充補足於沿海巡防仍可無悞此外如有尚不敷用者暫著地方官另行僱募照例給與工食俟滿洲水師熟練之後將僱募之捕盜等仍行發回以節錢糧其乍浦水師營弁遇非哨巡在洋之時即可令其幫同旗員教習滿兵水務庻省隔汛另調之煩其杭州選撥水師共八百名共議編為八個佐領內滿洲每旗七十五名共六百名編為六個佐領設協領二員即著仍兼管佐領只須添設佐領四員防禦三員驍騎校六員每佐領下小撥什庫六名𫎇古每旗二十五名共二百名編為兩個佐領添設䝉古佐領二員防禦一員驍騎校二員每佐領下小撥什庫六名或京城或江南挑撥官員兵丁亦照依杭州先行派定之數駐杭原有滿洲䝉古漢軍兵三千二百名將軍一員滿洲副都統二員漢軍副都統二員伏祈
  皇上或就於本省四員副都統內
  欽㸃一員前往綂轄或於京城另選賢能大臣綂轄應給關防及隨印筆帖式二員設理事同知一員管理旗民事務其官員俸餉米石並撥什庫錢糧俱照天津水師營之例支給每兵每月給錢糧一兩五錢米三倉斗官兵俸餉米石即於嘉興府屬之解司錢糧米石內就近撥解乍浦城按月支給至於官兵房屋應照天津水師官兵之例給副都統房二十間協領房十五間佐領房十二間防禦房八間驍騎校房六間筆帖式房三間兵丁房二間恭𠉀
  命下之日李衛選擇能幹文職官員支領錢糧於乍浦地方將勘定處所官基民地分別丈撥購買造設營房工完核實報銷所有水師營船隻照天津水師兵配駕之例大號趕⿰舟曾船每船應用捕盜一名舵工二名繚手一名椗手二名阿板二名舢板二名水手二十名小號趕⿰舟曾船每船應用捕盜一名舵工二名繚手一名椗手二名阿板一名舢板二名水手十二名查天津水師營大號趕⿰舟曾船每隻堪容八十餘人小號趕⿰舟曾船堪容五十餘人每船需大砲五位小砲酌量配用海內水勢深淺風勢大小不一若兼造大小二號趕⿰舟曾船隻不拘風勢大小水之深淺俱可撐駕共需用大號趕⿰舟曾船十隻小號趕⿰舟曾船十隻每船應隨帶小舢板一隻以足二千名兵丁之用再查乍浦洋面附近江南之處多係沙塗更與別處洋面不同若盡用趕⿰舟曾則駕駛不甚便利應於大小趕⿰舟曾船數內各減去一隻改造南⿰舟曾船四隻則洋面可以適用俟
  命下之日即行動項辦料興工其船隻及船上所需棪木舵枷櫓木棕椗繩繚索等項係屬𦂳要應行地方官務須悉心料理堅固其官兵應用器械仿照天津設立俱為鳥鎗水師巡防出哨火箭籐牌挑刀等項船上所用旗纛及演習所用藥彈俱照海洋趕⿰舟曾船內配用數目照例交地方官製造給發應用杭州官兵俟
  俞允起行之日交鹽驛道備辦船隻送往乍浦水師營兵操演之時該等每年春秋二次分班前往查看操演俟演習精熟之日停其往查等識見淺陋伏乞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經議政王大臣等會議應如鄂彌
  達等所請覆奏奉
  㫖依議
  雍正七年三月十四日奉
  上諭恭紀首卷加恩各省駐防兵丁杭州賞銀二萬兩乍浦賞銀一萬兩交與該將軍都統等營運生息如兵丁家有古㓙之費將息銀量給以濟其用
  總督標兵
  大清會典舊設總督浙江福建軍務一員標下設中左
  右三營官順治十五年康熙八年復設九年裁
  總督浙江軍務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八年裁九年復設二十三年裁
  水利道一員標下守備一員順治七年督糧道一員標下守備一員順治十年分巡道五員杭嚴嘉湖金衢溫處紹台標下守備各一員順治十八年分守道四員金衢溫處寜紹嘉湖標下守備各一員順治十八年寜紹巡海道一員標下守備一員順治十八年
  康熙九年原設督標中左右三營副將一員㕘將二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十二員續增前後二營㕘將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戰兵共五百七十名步戰兵共九百三十名守兵共一千五百名康熙十三年三月耿逆㨿閩叛總督李之芳奉
  命移駐衢州大破賊於仙霞嶺十五年秋王師由浙入閩閩逆迎降十九年八月和碩康親王凱旋二十一年李之芳奉㫖班師仍駐杭州內陞兵部尚書二十三年浙江總督奉裁標下存兵一千七百八十二名題准撥添衢州協鎮營二十六年復設閩浙總督駐劄福州府督標營兵屬福建管轄
  巡撫標兵
  大清會典提督浙江軍務巡撫一員標下左右二營原設撫標順治十八年康熙十三年復設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巡撫標下經制兵共一千五百名內馬兵一百五十名步兵一千三百五十名康熙十三年三月為欽奉上諭事浙江巡撫照甘肅例仍舊管兵設左右二營官十六員兵一千五百名兩營官兵係全省應援之師俱駐劄杭州府省城三十四年十一月為欽奉
  上諭事兩營裁戰兵一百名三十八年十一月為咨明事案內欽奉上諭江南浙江江西督撫標兵無用不便遽裁有缺不補其附近營伍缺出將督撫標兵撥補欽此陸續附撥杭嘉湖嚴紹各協營馬戰守兵丁五百九十四名右營遊擊一員陞缺不補歸左營遊擊兼管右營千總二員左營把總一員缺出不補四十二年巡撫張泰交為請
  㫖事題請仍留現存遊擊一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七員兵八百零六名內馬兵八十一名戰兵三百四十八名守兵三百七十七名五十一年巡撫王度昭為題請酌補標員等事五十二年三月題准左營千總二員內酌撥一員補入右營左營添補把總一員每營各設千總一員把總四員雍正二年四月總督滿保為請更閩浙等事每營抽出守兵一十名赴乍浦營補額兩營撥赴乍浦營守兵二十名現存額兵七百八十六名五年七月內為敬陳管見等事兩營設外委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因撫標差使繁多不敷委用咨請多設把總四員共外委千把總一十員六年四月總督臣李衛為敬陳鹽政銅弊等事題准設立巡鹽千總一員百總一名領旗四名戰兵四十五名守共五十名駐劄杭州府海寜縣長安鎮屬左營管轄於海寜海鹽平湖桐鄉等縣及嘉湖要汛接壤江南之處巡查
  撫標兩營現設㕘將一員雍正九年改撫標中軍遊擊銜為㕘將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八員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八員
  兩營馬步戰守兵丁現在額設共七百八十六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標裁溢額馬三匹改步戰兵三名
  官員馬四十四匹兵丁馬一百五十匹
  兩營操演隊伍馬兵弓矢二隊步兵弓矢四隊步兵京鎗八隊籐牌兵丁二隊大砲兵丁二隊共一十八隊每逢操期至欏木營操演
  兩營操演陣法初演梅花陣次演三疊陣三演太極陣四演兩儀陣五演八門陣六演六花陣七演青龍出水陣八演得勝安營陣
  以上行陣與城守水師四營合操畢較射馬步弓矢火器演放鉛子打準及連環進步並籐牌長鎗等技
  兩營軍器砲位數目弓二百六十三張戰箭六千枝京鎗二百八十桿籐牌七十二面腰刀七百八十六口大砲二十位內劈山砲一十七位過山鳥砲一位子母砲二位火藥庫原在錢塘學宮左側因民居稠密不戒於火乃移慈雲寺前康熙二十四年巡撫趙士麟於教塲後買地三畆有竒建東西火藥庫各五問前官𠫊三間乂頭門三間內外重築圍墻欏木營教塲在省城𠉀潮門外基地二百一十八畆除建造營房外餘為開操之所雍正九年九月兵部為請定武職陞選等事議得浙江總督李衛疏稱接准部咨協標中營並左右營遊擊協標中軍守備及耑營守備一槩改為都司僉書令各省督撫提鎮確查題明等因查浙省台協樂清瑞安副將中軍俱係守備職小未稱均請改為都司僉書其耑營守備內如錢塘水師麗水營昌石汛各守備均請改為都司僉書庻官職稍重可資彈壓至撫標中軍遊擊改為㕘將誠為至當唯浙江㕘將耑任水師者止有鎮海一缺而水師遊擊則有十員查乍浦界連江浙逼近洋面從前設兵僅五百名是以止用遊擊管轄今滿營水師舵水四百名俱係綠旗兵丁現屬乍浦遊擊管東操練兵數已多似應將乍浦水師遊擊改為水師㕘將其陸路在乍之備弁兵丁並本城內外地方仍聴其兼轄遊擊既改㕘將毋庸聴嘉協副將節制等因應如所請准其改設應給傳
  勅關防並都司關防行文禮部鑄造換給可也奉㫖依議
  提督標兵
  大清會典浙江提督一員駐劄寜波府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統轄全省中營㕘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前營遊擊一員駐劄大嵩所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後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舊設旗鼔都司一員順治十五年提督標下經制兵共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五名內馬兵一千二百一十三名步兵一萬二千六十二名
  提鎮標官員馬共一千二百八十六匹兵丁馬共三千八百八十匹
  標下原轄杭州城守營錢塘水師營其額設官員兵馬船隻俱詳杭州府嘉興城守營乍浦水師營其額設官員兵馬船隻俱詳嘉興府湖州城守營太湖水師營其額設官員兵馬船隻俱詳湖州府嚴州城守營舊隸提督管轄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本營改隸衢鎮寜波城守營舊隸黃巖鎮於雍正七年奉文改歸提督標下管轄衢州城守營原屬提標管轄康熙四十九年改隸處州鎮雍正十三年為請
  㫖事改協為鎮其城守都司歸衢鎮管轄浙閩楓嶺營原係提督親標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屬浙提管轄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屬福建管轄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本營官兵歸衢鎮管轄康熙三十五年為欽奉
  上諭事裁減步兵四十四名守兵七名雍正二年為請更浙閩等事提標五營共減守兵五十名撥歸乍浦營募補五年為敬陳管見等事添設外委千總一十三員外委把總二十員仍在有馬戰兵額內六年為請㫖改設事右營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中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改為水師輪流出洋巡查
  提標中左右前後五營現設㕘將一員遊擊四員守備五員千總十員把總二十員外委千總一十三員外委把總二十員
  駐劄寜波府城㕘將一員左營遊擊一員右營遊擊一員後營遊擊一員中營守備一員左營守備一員右營守備一員中左右後千把總共二十一員五營兵丁現在額設共四千二百三十五名內有馬戰兵四百五十九名無馬戰兵一千七十九名水戰兵六十名守兵二千四百九十七名水守兵一百四十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標裁溢額馬三十六匹改步戰兵三十六名
  官坐馬一百三十二匹兵丁官給馬四百五十九匹
  駐防大嵩所城前營遊擊一員前營守備一員前營千總一員前營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三百六名
  哨船五隻
  分防嶦﨑汛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五十五名
  分防鹽場汛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六十五名
  分防穿山所城汛左營千把一員
  分防霩𩇐所城汛左營千把一員
  分防崑亭寨城汛左營千把一員
  穿山霩𩇐崑亭三汛向係鎮海營原轄汛地雍正二年十月內為請更浙閩等事撥防本營官兵三百二十三員名
  分防應家棚後營守備一員馬步戰守目兵三百名
  提督標現在紅衣砲一十位存營行營砲一百零三位內安設大嵩城一十二位砲臺四位存局八十七位鐵百子砲一百三十四位內安設應家棚汛三十一位存局一百三位蕩宼砲一千位俱給兵操演又收陳尚義寄局銅砲一位存營鐵熕砲一十三位存營穿山砲三位存營百子砲二十四位存營
  雍正五年兵部為敬陳管見事議覆福浙總督高其倬疏稱外委千把於各營之中每凡額兵二百名許外委把總一名額兵四百名許外委千總一名協同經制千把管辦汛守其外委千把聴各營將官俱於馬步兵丁內考驗操防勤慎及漢仗弓馬好者秉公選擇不得冐濫仍報明督撫提鎮驗看給與劄付於年終造冊報部如能巡防勤慎地方寜謐令該管督撫提鎮遇有經制把總缺出即行㧞補以示鼔勵等語應如該督所題可也奉
  㫖依議
  黃嚴鎮標
  大清會典鎮守黃嚴總兵官一員駐劄黃巖縣標下中左右三營管轄台州營象山營寜晦營寜波城守營太平營原設水師右路總兵官康熙八年改為黃巖總兵官調駐平陽九年調寜晦總兵官為黃巖總兵官十五年裁十八年復設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緫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撃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舊設黃巖城守營㕘將等官康熙二十三年黃巖鎮經制兵共一萬一百二十三名內馬兵一千十二名步兵九千一百一十一
  黃巖鎮標下台協營寜海營太平營其額設官員兵丁俱詳見台州府象山協營舊陸路隸黃巖鎮洋汛隸定海鎮雍正七年題准統歸定海鎮管轄寜波城守營舊隸黃巖鎮雍正七年題准改歸捉督管轄紹興協營舊隸定海鎮雍正七年題准改隸黃巖鎮其額設官員兵丁詳見紹興府
  黃巖鎮標下駐劄黃巖縣城中營遊擊一員左營遊擊一員左右二營守備二員三營千總六員三營把總一十一員其右營遊擊一員中營守備一員左營把總一員駐防海門衛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一十一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三營馬步戰守兵丁舊額二千五百七十五名現存二千二百三十一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標裁溢額馬十一匹改步戰兵十一名
  戰哨船二十五隻詳見海防
  現存大小紅衣砲九十三位內安設砲臺六位配船五十五位守䕶城池三十二位得勝砲一十六位俱配戰船行營砲二十二位內安設砲臺四位海門衛三位守䕶城池一十五位馬蹄砲八位內安設砲臺七位海門衛一位劈山砲五十位俱配戰船穿山砲八位俱配戰船百子砲七十一位俱配戰船蕩寇小砲六十桿俱給兵配船又詳撥台協百子砲一百二十一門內已領六十門俱配戰船未領六十一門現在赴領配船
  雍正八年七月十六日奉
  㫖黃巖鎮標兵丁著賞銀一萬兩令該鎮會同督撫提督料理營運以備賞給之用歳㡳將一年生息及賞過若干報明該督撫提督查核該部知道
  定海鎮標
  大清會典鎮守舟山鎮總兵官一員駐劄舟山標下中左右三營管轄紹興城守營定海城守營原設定海總兵官順治十六年調駐京口又調隨征福建總兵官駐定海改為定海總兵官十七年移駐台州改為寜紹台總兵官康熙八年移水師左路總兵官駐定海二十三年移駐舟山改為舟山鎮總兵官二十六年舟山改設定海縣舟山鎮改名定海鎮二十七年定海城守營改名鎮海營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定海鎮經制額設兵共五千八百七十名內馬兵三百八十七名步兵五千四百八十三名
  紹興城守營舊隸定海鎮雍正七年題准改隸黃巖鎮象山協營陸路舊隸黃巖鎮雍正七年題准與水汛統歸定海鎮管轄其額設官兵船隻俱詳寜波府寜波城守營舊𨽻象山協營雍正七年改歸提督管轄鎮海城守營雍正二年改為水師營其額設官兵船隻詳見寜波府
  定海鎮標中左右三營現設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
  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一十四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三營兵丁現在額設二千八百四十一名內馬戰兵一百名步戰兵五百八名水戰兵二百三十三名步守兵一千三百二十三名水守兵六百七十七名各官自備坐馬八十二匹兵丁官給馬一百匹戰哨船四十二隻其大小船式內外洋汛詳見海防
  現存紅衣砲一百五十一位內安設各砲臺汛口二十七位配船一百位守䕶城池二十四位得勝砲六位守䕶城池馬蹄砲四位守䕶城池淨瓶砲七位守䕶城池劈山砲四位守䕶城池百子砲四百二十二位內配船三百七十五位守䕶城池四十七位蕩寇砲七百七十七位俱給兵操演掘獲銅砲一位又續報查出銅百子砲七門
  雍正八年七月奉
  㫖定海鎮標兵丁著賞銀一萬二千兩令該鎮會同該督撫提督料理營運以備賞給之用歳底將一年生息及用過若干報明該督撫提督查核該部知道溫州鎮標
  大清會典鎮守溫州緫兵官一員駐劄溫州府標下中左右三營管轄溫州城守營金華城守營處州城守營大荊營樂清營磐石營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駐防寜村寨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撃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舊設旗鼔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右營遊撃駐防寜村寨雍正七年將右營遊擊移駐寜村專司陸汛其左營官兵撤回與中營一例專管水師涖州鎮經制兵共八千六百五十二名內馬兵八百六十五名步兵七千七百八十七名
  順治十三年設立溫州鎮統轄本標三營兼轄溫州城守營並處州金華衢州瑞安樂清大荊磐石各協營至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內為謹陳地方情形等事改故處州總兵官本標金衢二協改歸處州鎮管轄溫州鎮標下溫州城守營大荊營樂清營磐石營其額設官員兵丁俱詳溫州府平陽協營康熙四十九年以處州副將移駐平陽歸溫州鎮管轄其額設官員兵丁詳見溫州府瑞安營原設㕘將康熙十年改設副將隸平陽鎮後隸處州鎮於雍正二年閩浙督臣滿保題准以瑞安營陸路副將改為水師隸溫州鎮其額設官兵船隻詳見溫州府康熙二十一年本標三營額設馬步戰守兵丁二千九百五十名內於二十二年為請
  㫖班師事陸續奉裁戰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二十一名又於本年六月為各省保泰之微權等事奉裁戰兵四十七名守兵四十六名三十二年九月內為請定嵗終等事裁征馬二十七匹改馬戰兵為戰兵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上諭事將戰兵裁減一百一十名守兵裁減四十名雍正七年十月為遵㫖議覆事將京撥戰兵二名守兵五名撥撥杭嘉湖三協召募操防康熙二十六年本標戰船共二十七隻內中營分管戰船十隻左營分管戰船八隻右營分管戰船九隻雍正二年八月為請更閩浙等事右營題改陸路瑞安營改為水師將本標右營所管戰船九隻撥歸瑞安營管駕巡防六年五月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撥快哨船四隻歸入本標中營管駕二隻左營管駕二隻
  溫州鎮標中左右三營現設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
  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一十二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三營兵丁現在額設共二千五百二十八名內中營有馬戰兵九十名無馬戰兵七十一名水戰兵六十五名守兵四百七十四名水守兵一百四十三名共八百四十三名左營有馬戰兵八十九名無馬戰兵七十三名水戰兵六十二名守兵四百七十二名水守兵一百四十七名共八百四十三名右營有馬戰兵八十九名無馬戰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六百一十七名共八百四十二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標右營裁溢額馬四十匹改戰守兵四十名
  中營各官自備坐馬三十八匹兵丁官給馬九十匹左營各官自備坐馬二十二匹兵丁官給馬八十九匹右營各官自備坐馬二十二匹兵丁官給馬八十九匹
  中左二營戰哨船共二十二隻內中營管戰船十隻快哨船二隻左營管戰船八隻快哨船二隻其分管汛地詳見海防
  現在紅衣砲一十一位內安設寜村城四位梅頭汛一位存局六位發熕砲五十九位內安設砲臺四位配船五十五位得勝砲三十三位俱配戰船劈山砲三十二位俱配戰船百子砲一百二十七位俱配戰船行營砲七十九位內安設城寨砲臺共三十八位演擺陣勢三十位存局十一位過山鳥砲五位內配船四位存局一位又續報踹獲銅百子砲三位
  雍正二年兵部為請更閩浙兩省水師等事議覆福浙總督覺羅滿保疏稱閩浙兩省均係濱海地方水師將領非生長水師者不能勝任但水師副將㕘將缺少水師遊擊有善於水師者不能及時陞轉等語應如所請將浙省溫鎮所屬瑞安一出港口即是大海應將陸路副將改為水師副將令其哨巡南洋磐石逼臨大海應將磐石營陸路遊擊改為水師㕘將令其哨巡北洋鎮海營坐臨大海應將鎮海陸路㕘將改為水師㕘將令其哨巡鎮海關大荊營㕘將汛地無多應改為大荊營遊擊再疏稱溫鎮海洋有瑞安磐石及鎮標中左二營水師洋而足資巡防所有溫鎮右營官兵改為陸路令其巡防瑞安西北陸汛瑞安以南陸汛應歸平陽副將管轄磐石西北陸汛應歸樂請副將管轄等語應均如所請將瑞安磐石各汛令各營官兵分佈巡防管轄至該督又請嘉興所屬之乍浦洋面與江南洋面交界最是繁劇向撥千總巡查恐微員不足彈壓應於定海鎮右營將備內每半年輪撥一員帶兵配船防守乍浦羊山一帶海汛以資彈壓等語查浙江嘉興所屬乍浦地方面臨海洋為閩廣兩省及浙江本省寜紹二府船隻收泊之處逼近大小羊山海口𦂳要向於定鎮三營內派沙船四隻撥右營弁員巡查而千總微員不足以資彈壓今以將備帶兵防守雖屬允當但半年輪防弁兵未免往返勞苦且定海鎮離乍浦甚逺彼此更換之際沙船𠉀風又未免遲悞日期查乍浦地方原有嘉興協所轄之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帶兵二百餘名駐劄分防今應再專設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駐劄乍浦就近帶兵配船巡查洋面自乍浦海口以至大小羊山一帶令其永逺巡防毋庸再撥定海鎮弁兵所有應設兵丁若干或應另行添設或於近營派撥令該督酌定題報再查設立戰船原資水師營員出洋巡查之用今該督既請將溫鎮右營官兵改為陸路則右營水師遊擊守備等缺俱應准其改為陸路而右營等戰船亦俱應改撥令水師營員配兵巡防可也奉
  㫖依議
  雍正八年八月初三日奉
  㫖溫州鎮標兵丁著賞銀一萬兩令該鎮會同該督撫提督料理營運以備賞給之用歳底將一年生息及賞過若干報明該督撫提督查核該部知道
  處州鎮標
  大清會典鎮守平陽總兵官一員駐劄平陽縣標下中左右三營管轄瑞安營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康熙八年設鎮守平陽總兵官四十九年閩浙督臣梁鼐奏准以平陽一鎮移駐處州改為處州總兵官兼轄金衢二協其瑞安營副將於雍正二年閩浙督臣覺羅滿保題准改為水師營歸溫州鎮管轄鎮標經制兵共四千三十名內馬兵四百三名步兵三千六百二十七名
  標下麗水營康熙五十二年間閩浙督臣范時崇題設其官員兵丁詳見處州府金華城守營其額設官員兵丁詳見金華府衢州城守營舊隸處州鎮雍正十三年題准改隸衢州鎮中營分管青縉景三縣汛左營分管龍雲慶三縣汛右營分管遂松宣三縣汛其餘分防詳處州府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內平陽移帶兵丁一千五百一十五名又處協收回兵丁一千一百一十六名共馬步戰守兵丁二千六百三十一名五十二年撥給麗水營一百四十名雍正七年為遵㫖議覆事裁京撥守兵八名
  處州鎮標中左右三營現設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
  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一十二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三營馬步戰守兵丁現在額設共二千四百八十三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標裁溢額馬二十九匹改步戰兵二十九名現在行營砲三十五位存營劈山砲一十九位存營百子砲五十九位存營
  康熙四十九年兵部為敬陳地方情形等事議覆福浙總督梁鼐疏稱浙江處州一府管轄十縣除附郭外其餘各邑厯來未有城郭皆在深山之中險要之處甚多該地設一副將其額兵共止一千一百一十六名以之分防十縣併各處塘汛每覺稽察難周莫若將平陽一鎮移駐處州即以處州副將移駐平陽彼此實屬相當查平陽鎮標額兵共二千九百九十五名今該總兵移駐處州除處協現在兵一千一百一十六名外該總兵再帶兵一千五百一十五名共足二千六百三十一名之數其遊守等官俱帶往照舊管轄所有金華衢州二副將俱歸處州總兵統轄其平陽所存兵一千四百八十名即將處州副將移駐管轄改為平陽協處轄原官帶往該協營聴溫州總兵統轄如此一轉移間地方兵制各適其宜巡防周密裨益似非纎少等因應如該督所請更調可也奉
  㫖依議
  康熙五十二年兵部為遴補營員事議覆福浙總督范時崇疏稱處州一郡兵單汛廣稽察難周前督臣梁鼐題請將平陽一鎮移駐處州即以處州副將移駐平陽是以原防守蒲壯鎮下守千把三員兵二百九十五名久經歸入平標額內改協設鎮之時原應一併移調處州以符經制而原題疏內有該總兵再帶兵一千五百一十五名遊守等官俱帶往之語是以官來處郡兵在平陽茲查平陽一縣前設兵一千四百八十名今將蒲壯鎮下原管兵丁二百九十五名撥歸處州尚存兵一千一百八十五名足可分防而設防麗水碧湖守千把三員前經本標三營分撥兵一百四十名今將蒲壯鎮下原管兵丁二百九十五名撥歸處州共合四百三十五名設為麗水專營分防碧湖要汛而兵得實用營製得定並請鑄給關防以專責任等因查康熙四十九年經原任福浙總督梁鼐奏請將平陽一鎮移駐處州處州副將移駐平陽除處協現在兵一千一百一十六名外該總兵再帶兵一千五百一十五名共足二千六百三十一名之數其遊守等官俱帶往照舊管轄平陽所存兵一千四百八十名即將處州副將移駐原官俱帶往照舊管轄等因奉
  㫖依議欽遵在案今該督既稱平陽鎮兵丁定額二千九百九十五名今改處鎮止有兵二千六百三十一名尚缺額兵三百六十四名處州城守兵丁原額一千一百一十六名今調平陽副將現有兵一千四百八十名是重地設立總兵兵又減於原額緩地改設副將兵復溢於曩時大非改協設鎮之初心今將蒲壯鎮下原管兵丁二百九十五名撥歸處州麗水碧湖守千把三員本標三營分撥兵丁一百四十名共合兵四百三十五名設為麗水專營分防碧湖要汛兵得實用營製得定等語應如該督所請可也奉
  㫖依議
  雍正八年八月初十日奉
  㫖處州鎮標兵丁著賞銀九千兩令該鎮會同該督撫提督料理營運以備賞給之用歳底將一年生息及用過若干報明該督撫提督查核該部知道
  衢州鎮標
  鎮守衢州總兵官一員駐劄衢州府標下中左右三營管轄衢州城守營嚴協城守營浙閩楓嶺營金協蘭谿汛
  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順治三年設總兵官五年裁改設副將一員中左右三營各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雍正六年五月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將衢協右營都司一員把總一員撥入溫州磐石營十三年仍改為衢州鎮
  外委千總四員外委把總十員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二千三百名衢協原額兵二千六百名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上諭事裁戰守兵共二百四十名又四十七年九月為稟報事撥衢協馬兵一十二名戰兵二十四名守兵八十四名歸入紹協右營分防大嵐山等處又雍正五年十一月為詳請設備添兵等事抽撥戰兵二十七名守兵六十三名歸入太湖營六年五月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抽調戰兵四名守兵八十九名歸入磐石營七年九月為遵
  㫖議覆事將三營京撥戰兵五名守兵十二名開除撥歸杭嘉湖三協召募實存兵二千四十名十三年
  改協為鎮增兵三百名歸城守都司仍隸鎮標管轄

  衢州鎮標下駐劄衢州府城中營遊擊一員都司一員右營守備一員都司守備一員千把一十二員外委千把一十二員兵共九百六十六名
  分防龍游縣城中營守備一員千把一員兵一百八十名外委一員帶兵二十名駐龍游驛前
  分防龍游溪口汛中營千把一員兵五十五名分防樟樹潭汛兼管張碓港盈川安仁埠等撥千把一員兵三十五名又帶外委一員兵二十一名分駐排門安仁街洋村後方等撥
  分防大洲汛兼管黃壇坑口前王等撥外委千把一員兵三十四名
  分防常山縣城左營遊擊一員千把一員兵一百八十名
  分防華埠汛左營守備一員千把一員兵一百一十名
  分防七都球汛左營千把一員兵四十八名分防草萍汛左營千把一員兵三十八名
  分防開化縣城左營千把一員兵九十名又帶外委一員兵二十名分駐馬金汛
  分防江山縣城兼防公埠汛右營遊擊一員千把一員外委一員兵二百四十名
  分防鳳林汛右營千把一員兵四十五名又帶外委一員兵一十名分防官溪撥
  分防杜澤汛右營千把一員兵八十名又帶外委一員兵十八名分防上方雲溪二撥
  分防西安溪口汛兼管十五里項家橋百靈街百靈埠後溪街蔓青九都嶺嚴剝關等撥右營千把一員兵七十五名
  分防蘭溪汛兼管湯溪沿河伍家𡌧葉灣洋港三塘中營千把一員外委一員兵九十二名本汛原屬金協右營千總一員兵一百二十七名防守雍正十三年改隸衢鎮撥兵九十二名餘三十五名仍歸金協本汛將城守都司下千把酌撥一員歸於中營帶兵九十二名駐守就近歸駐劄龍游之中營守備兼轄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兵部為請
  㫖事議覆協理內閣大學士事務工部尚書徐本浙江總督管巡撫事程元章疏稱衢州一府為福建江南江西三省門戶順治三年設立總兵一員嗣將浙閩總督移駐衢州復改駐福建而衢州祇存副將一員但衢州汛地遼濶副將僅轄都司二員守備三員千總五員把總十一員馬步兵二千四十名殊有鞭長莫及之勢等細察形勢悉心斟酌請將衢協副將一缺改為總兵官以資彈壓查總兵營制例設遊擊三員守備三員衢協原有都司二員將一員改為中營遊擊一員改為城守都司請添左右兩營遊擊各一員其原設守備三員一員改為中營守備一員改為都司中軍守備一員改為右營中軍守備再添左營中軍守備一員城守都司即令衢鎮就近管轄查守備標下各有千總二員把總四員今議設守備四員應有千總八員把總十六員除原設千總五員把總十一員尚少千總三員於平陽營嚴州金華二協各裁一員補入再少把總五員另行添設原設兵既屬不敷應於通省簡僻營內抽撥補足又嚴州一協楓嶺一營向屬提轄金華協之蘭谿汛向屬處鎮兼管查其道里離衢甚近請就近歸衢鎮管轄一轉移間聨絡聲援大有裨益等語應如所請副將仍改為總兵添設左右兩營遊擊再添左營中軍守備把總五員其兵於通省簡僻營內抽撥至提屬之嚴協楓嶺營並處鎮屬之蘭谿汛均應歸衢鎮管轄可也奉
  㫖依議
  海防兵備道營
  海防左右兩營額設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雍正八年為恭報勘明海塘等事題設千把總二員十一年為備陳塘工等事題准添設守備二員千總三員把總七員分為左右兩營左營駐劄海寜之東右營駐劄海寜之西屬海防兵備道統轄海防同知兼轄詳見海塘門內
  外委千總八員外委把總八員
  有馬戰兵六十名無馬戰兵一百六十名守兵七百八十名雍正八年為恭報勘明海塘等事題照河營兵丁之例設兵二百名常川做工看守內馬戰兵六名步戰兵十四名守兵一百八十名十一年為備陳塘工等事題准添設八百名共一千名
  防守鎮海汛自海寜縣南門外東起至念里亭止併兼防一帶堡房守備一員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一十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九十二名
  防守念里亭自念里亭起至殳家廟止兼防一帶堡房千總一員有馬戰兵六名無馬戰兵一十四名守兵七十名防守尖山汛自殳家廟起至談山嶺止兼防一帶堡房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四名守兵七十名防守海鹽澉浦汛自談山嶺起至二寨止兼防一帶堡房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一十名守兵四十八名防守二寨自二寨起至平湖縣行素菴止兼防一帶堡房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一十二名守兵六十六名防守行素菴自行素菴起至江南金山縣交界止兼防一帶堡房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一十名守兵四十四名防守翁家埠自華家衖起至四潮神廟止兼防一帶堡房守備一員把總一員有馬戰兵八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一百名
  防守靖海汛自海寜縣南門外西起至戴家石橋止兼防一帶堡房把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一十一名守兵五十六名
  防守老鹽倉自戴家石橋起至關帝廟止兼防一帶堡房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四名守兵七十名防守關帝廟自關帝廟起至華家衖止把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一十三名守兵六十二名
  防守章家菴汛自潮神廟起至宣家埠止千總一員有馬戰兵六名無馬戰兵一十三名守兵六十三名
  防守宣家埠自宣家埠起至八仙石止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九名守兵三十九名





  浙江通志巻九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二
  兵制
  國朝
  各府協鎮城守水師分防
  杭協城守營𨽻提督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中軍都司僉書一員原設二員順治七年裁一員舊設守備二員七年裁一員十年裁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四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
  有馬戰兵八十四名外委千把總六名在內無馬戰兵一百五十七名原額一百六十三名康熙三十五年為欽奉
  上諭事裁去一十八名又遵㫖議覆事派添京撥無馬戰兵一十四名內十二名係各營京撥裁缺二名係本營原設守兵六百一十六名原設五百九十五名康熙三十五年為欽奉上諭事裁去七名又為遵
  㫖議覆事派添京撥守兵三十二名內二十八名係各營京撥裁缺四名係本營原設
  各官自備坐馬二十八匹兵丁官給馬八十四匹
  駐劄省城副將一員都司一員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
  有馬戰兵六十九名外委把總在內無馬戰兵九十四名守兵二百四十名
  各官自備坐馬一十八匹兵丁官給馬六十九匹分防北新闗汛並八仙石砲䑓十座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二名外委把總一名在內無馬戰兵十六名守兵一百八名官自備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二匹分防臨平鎮兼管新塘白澤廟劉家坂大均舖黃天蕩章婆衖橋司戴家壩天開河翁家埠砲臺十座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外委千總一名在內無馬戰兵十名守兵七十名官自備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三匹
  分防海寜縣並海口潘家壩等處砲臺十八座詳見海防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五名外委千總一名在內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六十三名官自備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五匹
  分防餘杭縣把總一員原係錢塘水師營管轄後於康熙五十七年為欽奉
  上諭事將鱉子門歸於錢塘水師營河莊山汛管轄其餘杭縣歸城守營管轄有馬戰兵二名無馬戰兵十二名守兵五十八名官自備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二匹
  分防臨安縣外委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一名即外委把總守兵二十名兵丁官給馬一匹
  分防於潛縣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一名無馬戰兵五名守兵三十三名官自備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一匹
  杭協錢塘水師營隸提督管轄經制額設守備一員原設左右二營遊擊各一員順治八年裁左營各官改右營為錢塘水師營十年裁遊擊改設守備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三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
  有馬戰兵六十四名外委千總二名外委把總三名在內水戰兵一百二十三名原設一百二十四名康熙三十五年裁一十一名雍正七年十月添設十名水守兵四百六十九名原設四百五十一名康熙三十五年裁四名雍正七年十月撥添二十六名
  各官自備坐馬一十四匹兵丁官給馬六十四匹
  駐劄省城守備一員雍正九年改錢塘水師營守備街為都司僉書
  馬歩戰守兵丁共一百六十六名內馬戰兵五十一名水戰兵五十四名水守兵六十一名
  官坐馬四匹兵丁官給馬五十一匹
  分防鼈子門河莊山兼管司城一座唬船四隻砲臺一座千總一員原係杭州城守營海寜汛管轄康熙五十六年閩浙總督滿保題請將水師營原防餘杭汛派歸杭州城守營其海寜汛所轄河莊山汛歸水師營輪派千總一員帶兵巡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八十一名內有馬戰兵二名外委把總一名在內水戰兵十名水守兵六十九名官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二匹分防新城縣千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二十五名內有馬戰兵二名外委千總一名在內水戰兵二名水守兵二十一名
  官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二匹
  分防塘棲鎮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九十五名內有馬戰兵二名外委把總一名在內水戰兵九名水守兵八十四名
  官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二匹
  分防錢塘江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一百八十一名內有馬戰兵四名外委千總一名在內水戰兵二十八名水守兵一百四十九名官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四匹分防富陽縣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一百八名內有馬戰兵三名外委把總一名在內水戰兵二十名水守兵八十五名官坐馬二匹兵丁官給馬三匹
  錢塘水師營管轄防守河莊山唬船四隻防守運河內河快唬船一十一隻錢塘江渡馬船六隻共船二十一隻
  杭協城守水師二營共二十四隊每逢操演日期會同撫標左右二營齊赴欏木營教塲操演武藝擺列陣勢詳見撫標
  城守營器械鐵盔甲八十四頂副鐵碗盔七百七十三頂棉甲七百七十三身排鎗三百桿大刀二十九把片刀五十把長鎗十桿馬鋼又二十把鈎䥥鎗十桿單刀六口籐牌六十二面五色綢緞旗一十面桿緑緞紅鑲大小旗七十二面桿督陣紅緞旗十二面桿救火綢旗二面桿救火布號掛五十六件帳房五十頂鑼鍋五十三口
  水飾營器械鐵盔甲六十四頂副鐵碗盔五百六十頂棉甲五百六十身排鎗二百五十桿三眼鎗十四桿弓九張箭二百一十枝腰刀一百二口片刀四十五把馬綱義三十一把鈎䥥鎗十五桿斬馬刀八把單刀四把籐牌五十面五色綢緞旗一十面桿緑緞紅鑲大小旗七十二面桿督陣紅緞旗十二面桿救火綢旗一面桿救火布號掛四十四身帳房三十七頂鑼鍋四十三口杭州城守水師二營現存頭號紅衣砲一位守䕶城池二號紅衣砲二位守䕶城池三號紅衣砲八位安設海寜縣河莊山砲臺四號紅衣砲四十三位內安設鳳凰山砲臺六位存省守䕶城池三十七位五號紅衣砲一位守䕶城池銅百子砲二位鐵百子砲十四位俱配河莊山唬船趕征砲十位守䕶城池行營砲二十四位施放各轅門並定更號砲應用劈山砲十二位給兵操演又續報衝出銅砲一位奉裁都司交存威逺砲二位存營行營砲五十三位存營淨瓶砲三位存營劈山砲三十六位存營
  雍正七年兵部為遵
  㫖議覆事議覆浙江總督李衛奏稱浙省自杭州起至京師沿途設立塘撥兵丁二百四十二名凡閩浙二省一應京報部文及咨行外省俱各兵晝夜飛遞此項兵丁其初在浙江各標鎮協營按其衝僻均勻撥派安設仍給本等糧餉嗣後有事故者皆北直山東土著人民頂充查其設立原委順治三年前浙閩督臣張存仁任內題請設立提塘在京接抄沿途撥發塘兵常川派守一遇邸抄部文星速飛傳至今八十餘年維時節制兩省是以連福建一併傳送再查康熙四十八年兵部議覆原任川陜總督齊世武請裁陜西塘丁塘騾一案內開在京各衙門一應外發𦂳急公文差官從驛遞馳送尋常公文俱交提塘付塘丁傳遞若將塘丁盡裁交與驛站馳送驛站必致苦累應將塘兵照舊留設不動正項錢糧令各該管官捐助支給通行直省又上年原任山東巡撫塞楞額以東省京報塘撥兵丁俱係撫標派出請行撤囘隨伍差操經兵部議准令提塘將貼塘銀兩僱募承充均在案此各省皆有塘丁而動支給發之處則未嘗畫一查山東去京尚近浙閩遙隔數省一切兵機軍務全藉塘撥飛馳呼應極靈若將兵丁盡撤俱責之驛遞則各站不勝勞苦儻仍復設工食亦令公捐徒託空言有名無實僱丁安能枵腹勢必久而星散貽悞匪細在東省原有貼塘銀數千兩可以湊給浙江並無此欵其各官看報銀兩合省止有一千八百兩不敷在京在省提塘一切抄寫報資紙張工本等費豈能以此僱募如許塘兵細查京報部文皆有定限遞送一遇遲悞逐塘挨查立可䆒出若分任他省儻有沉失耽擱既多移咨轉行之煩難免支飾揑覆之𡚁此事勢之不可行也愚以為東省塘丁獨派撫標以致兵伍缺少浙江係通省撥出即使撤回每營所添無幾塘務一有廢弛所闗甚重應否將撥兵照舊安設支給抑或將各營名糧收歸召募補伍仍用現在之人按照向日所給餉糧米數於
  恩賞備公欵內動給之處伏乞
  聖主指示欽遵等因應如該督所請將各營原派名糧照數收歸各營另行募補差操以實營伍其現在塘撥兵丁應需工食銀兩按照向日所給銀米數目於
  恩賞備公銀兩動給又奏稱杭州省㑹衝衢差繁汛廣嘉湖二協皆屬水鄉地方遼濶此塘撥兵丁酌撥杭協八十二名嘉湖二協各均給八十名使之配足汛防分派巡緝而兵餉無庸加添要地可資防範等語亦應如所請照數撥給可也奉
  㫖依議
  雍正八年七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衛題為敬陳禁城重地等事該㸔得杭城週圍四十餘里地方廣濶向於十城門及水門甕城等處設有滿洲漢軍緑旗官兵輪班㸔守而城上未設暮夜巡邏之兵是以奸巧棍徒每有包攬商稅於夤夜深更伺巡兵已過將貨物縋城偷漏等𡚁屢經拿獲分別究處各在案上年經署將軍臣性桂條議請於城上派委官兵棲宿專司巡邏稽查酌動鹽務節省盈餘之銀建造營房等因欽奉
  諭㫖此項當動用公用銀兩另議具奏欽此咨移到遵即行司查估省會十門城上應建營房窩舖除望江門起至𠉀潮門止中有水門係滿兵㸔守又𠉀潮門起至鳳山門止相近未及一里均無庸添造外其餘惟鳳山清波慶春艮山四門因跨山近河偷漏較便應於鳳山門起至清波門止共建三處清波門起至湧金錢塘武林等門各建一處武林門起至艮山慶春等門各建二處其慶春門至清泰望江等門各建一處以上共建窩舖一十二處每處舖房三間竈披一間木坑三口請於雍正八年
  恩賞公欵銀內動支興建現在於此十二處會同將軍臣阿里袞酌量委官每處派兵八名輪班書夜專司巡查奉
  㫖該部議奏部覆應如所請行奉
  㫖依議
  嘉興營隸總督管轄額設遊擊一員原設副將順治十一年改設遊擊駐劄海鹽縣左營守備一員駐防府城千總一員把總四員右營守備一員駐防乍浦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康熙五十年閩浙督臣范時崇題為請酌衝緩等事准改遊擊為副將駐劄府城彈壓七邑左營守備移駐海鹽縣城
  額設馬歩戰守兵丁一千三百七十九名原設一千四百六十九名康熙二十一年為各省保泰之微權事陸續裁減無馬戰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三十五年為欽奉上諭事裁去無馬戰兵三十名守兵一十名現在兵丁共一千三百七十九名內有馬戰兵一百四十二名無馬戰兵二百四十三名守兵九百九十四名各官坐馬自備兵丁官給馬五十匹
  快唬船共三十隻
  駐劄嘉興府城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舊設中營都司僉書等官順治七年裁十一年又裁左右營都司僉書各一員雍正七年九月添設中軍都司一員係嚴協右營都司裁補千總一員把總一員
  馬歩兵丁共四百三十二名
  快唬船五隻
  駐防海鹽縣城左營守備一員康熙五十年奉文移駐馬歩兵丁共一百七十五名快唬船三隻臺寨九座駐防乍浦所城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康熙五十七年將斜塘汛千總一員兵丁二十名歸入乍浦營額內分防西山嘴汛其斜塘汛並餘兵分入嘉善王江涇二汛馬歩兵丁共二百一十三名快唬船二隻向設臺寨一十九座康熙五十六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閲視沿海事宜題請増築乍浦天妃宮西山嘴等處砲臺撥兵守禦
  分防澉浦所城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一百名快唬船一隻臺寨九座
  分防石門縣城千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一百一十名快唬船四隻
  分防桐鄉縣城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七十六名快唬船二隻
  分防濮院汛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六十六名快唬船三隻
  分防新城汛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四十名快唬船一隻
  分防平湖縣城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九十九名快唬船三隻臺寨二座今添築獨山寨砲臺一座撥兵守禦
  分防嘉善縣城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七十四名快唬船二隻
  分防嘉興汛把總一員馬歩兵丁共六十九名快唬船一隻
  分防王江涇汛千總一員馬歩兵丁共五十六名快唬船三隻
  嘉協快唬船共三十隻雍正八年奉文將十隻仍照舊式修造其二十隻改造中様巡船二十隻小様廵船二十隻
  現存紅衣砲四十三位內安設海平二縣砲臺汛口二十三位海鹽乍浦城二十位銅砲一位存營鐵砲五十五位內安設海平二縣砲臺汛口二十位澉浦乍浦城十五位存營二十位蕩宼小砲八十四桿俱給兵操演嘉協營演武塲向在望吳門外二里逼近城埤遷於杉青閘之北以便操演府治西北廣平橋南舊有廢察院行臺其南即副總衙署今營兵習射於此名內教塲
  乍浦水師營隸提督管轄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乍浦原屬定海鎮右營汛地雍正二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為請更閩浙等事題准添設乍浦水師營歸提標管轄雍正七年浙江總督臣李衛為遵
  㫖議覆事將陸路嘉協右營分防乍浦守備歸乍浦水師營遊擊管轄水師營遊擊聽嘉協副將節制又將嘉協右營原防之西山嘴砲臺天妃宮汛地改歸乍浦水師營撥千總一員輪防九年題准改遊擊銜為叅將不屬嘉協副將節制
  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二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
  戰船一十隻係定海鎮標三營撥歸乍浦營其海洋汛界及乍浦口址俱詳見海防現存紅衣砲八位俱配戰船百子砲四十位俱配戰船劈山砲二位俱配戰船
  營房五百間雍正二年於乍浦城南門外教塲官地建一百間於乍浦城內兵備道署舊基東首官地建一百問十年為飭行查議事將城內一百間改建於乍浦城南門外教塲官地又增建三百間共五百間
  教塲一在乍浦城南門外今蓋造水師營房一在惹山地方離乍浦城五里雍正八年建官㕔三間圏柵一座旗臺照墻各一座周圍二十一畝二分零
  雍正二年九月兵部為請更浙閩等事議覆福浙總督覺羅滿保疏稱嘉興所屬之乍浦與江南洋面交界最為𦂳要擬於乍浦營設兵五百名撥定海鎮標戰船十隻以副巡防此應設兵五百名於水陸各營內酌量改撥浙省瑞安營原設馬兵九十八名鎮海營原設馬兵一百二十六名今既設為水師毋庸安設馬兵查馬兵月餉二兩馬乾一兩共三兩戰兵月餉一兩五錢是馬兵一名每月餉乾可募補戰兵二名請將瑞安鎮海二營馬兵二百二十四名改為水戰兵四百四十八名除歸還瑞安鎮海原額二百二十四名外其餘二百二十四名撥歸乍浦營令其招募配防止須加給月米毋庸另添兵餉再乍浦營所轄水汛原屬定鎮右營水汛今既設乍浦營毋庸定鎮右營巡防乍浦應於定鎮右營撥水守兵一百名連人調赴乍浦巡防再於浙省陸路各營內撫標二營提標五營象協二營寜海二營太平營共十二營每營抽守兵十名大荊營抽守兵五十六名共抽守兵一百七十六名各原營遇有逃亡事故裁缺不補歸於乍浦營招募巡防合之乍浦營設水戰兵二百二十四名水守兵二百七十六名以足五百名之數等語應如該督所請准其改設抽撥又䟽稱磐石營原設兵六百八十四名兵數微少今既改為水師亦不必安設馬兵該營原有馬兵七十三名今改添為水戰兵一百四十六名則磐石營共有兵七百五十七名不必添餉銀止添七十三名兵米其瑞安鎮海磐石三營原有之馬可以分給有馬各營遇缺填補又疏稱鎮海營既改水師其原防陸路之穿山崑亭霩𩇐各陸汛應就近改歸浙江提標左營管轄撥千把總三員兵三百二十名分汛巡防以專責成並磐石營之陸汛改歸樂清營管轄瑞安之陸汛改歸溫鎮右營平陽營管轄又疏稱原題象協哨船四隻撥歸磐石營提標哨船四隻撥歸鎮海營俱請改為唬船其唬船平底難以出洋毋庸改造等語均應如所請行可也奉
  㫖依議
  雍正七年怡親王等會同兵部為遵
  㫖議覆事覆浙江總督李衛條奏水陸營制事宜一摺內一欵奏稱沿海營汛轄屬宜有統攝也查乍浦當江浙之衝為海洋要口向有嘉協右營守備駐劄分防陸汛而水師洋面則係定海鎮右營汛地相隔遙逺巡防不及雍正二年添設水師營遊擊誠屬因地制宜但一城之中水陸兩營不相統屬呼應不靈應以嘉協右營原防之西山嘴砲臺天妃宮汛地改歸乍浦水師營撥千總一員輪防陸路弁兵撤囬另行派防將嘉協右營守備並聽乍浦遊擊管轄乍浦遊擊聽嘉協副將節制使彼此聨屬不致號令兩岐惟選技員弁水陸技藝不同仍照舊例自行起送再象協陸路則屬黃巖鎮洋汛則屬定海鎮一營兩轄諸事紛岐且該營陸路至黃逺而水路至定近應將象協水陸俱歸定鎮統轄若紹興協向雖統轄於定海鎮而隔逺寜波聲息難通較之抵黃雖屬陸路而無風波之險應改歸黃巖統轄則塘汛聮絡調度易周寜波城守營與提督同城既屬象協管轄復隸黃鎮凡有考抜文冊輾轉呈送亦覺未宜應照江閩二省松江泉州等營竟歸提督管轄之例畫一改正不但耳目較近而考拔調遣更免往返遲悞之虞等語查乍浦原係嘉協所屬向派嘉協右營守備分防西山嘴砲臺天妃宮陸汛其水汛洋面俱係定鎮右營將備輪流配船巡哨嗣經乍浦添設水師遊擊將水汛責之乍浦遊擊陸汛令嘉協右營守備管轄水陸將備原不相統屬今該督請將嘉協右營守備原防陸汛改歸乍浦營派撥千把總輪防該守備並聽遊擊管轄遊擊聽嘉協副將節制彼此聮屬交相控制似屬得宜應如該督所請准其改撥管轄至象協副將所屬陸汛去黃巖較逺水汛去定海較近紹協副將轄於定海逺隔大洋抵黃陸路與台協接壌自應就近改隸寜波城守營與提督同城耳目所及更為親切均應如所請將象協水陸改歸定鎮紹協改隸黃巖寜波城守竟歸提督管轄庶軍務易於調度而營伍亦無混淆牽制之𡚁矣奉
  㫖依議
  湖協城守營隸提督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舊設中營都司僉書等官順治七年左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三員右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為詳請裁汰冗員等事裁右營都司一員仍留中營都司一員兼管左右兩營事務
  安吉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
  城守兩營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四員安吉營外委把總一員俱於雍正五年添設
  額設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名內有馬戰兵五十名無馬戰兵二百七十三名守兵八百七十九名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奉文裁汰戰守兵六十名實存一千一百四十二名雍正七年十月為遵㫖議覆事裁浙省京撥兵添撥杭嘉湖三協湖協營添歩戰兵二十一名守兵五十一名並原掛本營歩戰兵三名守兵五名共八十名
  各官自備坐馬六十匹康熙四十五年裁自補馬四匹實存坐馬五十六匹兵丁官給馬五十匹
  快船並小巡船共五十隻
  駐劄湖州府城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左營把總一員左營外委把總二員
  左右兩營存城馬歩戰守兵丁共四百七十六名快船一十三隻內在省聽差二隻
  左營分防內有官大汛五處兼管小汛十三處
  防守東䨇林汛守備一員係歸安縣地方歩戰守兵丁五十名快巡船三隻
  防守徳清縣各汛千總一員協防外委千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三十四名快巡船四隻
  防守新市各汛千總一員係徳清縣地方歩戰守兵丁四十二名快巡船四隻
  防守含山各汛千總一員係歸安縣地方歩戰守兵丁四十二名快巡船四隻
  防守菱湖各汛把總一員係歸安縣地方歩戰守兵丁三十九名快巡船五隻
  右營分防各汛內有官大汛六處兼管小汛十三處
  防守四安汛守備一員係長興縣地方歩戰守兵丁五十名快巡船三隻
  防守長興縣各汛把總一員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四十四名快巡船二隻
  防守武康縣各汛把總一員步戰守兵丁二十名快巡船一隻
  防守馬要汛千總一員係烏程縣地方步戰守兵丁二十名快巡船一隻
  防守烏鎮汛把總一員係烏程縣地方歩戰守兵丁二十四名快巡船一隻
  防守南潯各汛把總一員係烏程縣地方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五十八名快巡船六隻防守菁山妙喜係烏程縣地方兼顧郡城千總一員協防外委千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一十六名快巡船一隻
  安吉營分防各汛內有官大汛四處兼管小汛七處
  駐劄安吉州城守備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共一百二十九名
  防守遞舖兼顧獨松闗汛千總一員係安吉州地方協防外委把總一員歩戰守兵丁三十八名
  防守孝豐縣汛把總一員歩戰守兵丁四十三名防守梅溪各汛把總一員係安吉州地方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守兵丁八十名快巡船二隻
  湖協營現存行營砲二位安設府城東南二門淨瓶砲二位安設府城西北二門馬蹄砲一位存安吉州城定更應用百子砲七位安設安吉州城一位府城各門六位蕩寇砲一百桿內安設府城各門五十桿分防各縣城五十桿教塲在府治東南定安門內計二十七畝建演武㕔二間旗臺一座
  太湖營隸提督管轄經制額設遊擊一員駐劄江南蘓州呉縣甪頭地方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康熙二十一年改歸江南管轄
  雍正二年十一月為欽奉上諭事議分江浙營制遊擊一員仍駐劄江南蘓州府吳縣甪頭地方守備一員移歸江南常州府宜興縣周鐵橋地方千總一員改防浙江湖州府烏程縣大錢地方把總一員改防江南蘓州府呉縣西山地方把總一員改防浙江湖州府長興縣夾浦港地方
  添設守備一員雍正五年十月為詳請設備添兵等事新設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三員俱於雍正五年十二月添設
  原額江浙戰守兵丁共一千名內陸續裁減康熙三十五年實存江浙戰守兵丁八百六十九名雍正二年十一月議分江浙營制浙江實存戰守兵丁四百二十五名五年十月為詳請設備添兵事添設戰守兵丁二百三十五名七年十月為遵
  㫖議覆事裁京撥守兵二名歸入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戰守兵丁共六百五十八名內有馬戰兵四名
  無馬戰兵一百八十六名守兵四百七十二名

  各官自備坐馬一十六匹內原設坐馬十二匹添設坐馬四匹沙快唬船三十二隻雍正八年十一月奉文將沙湖船二隻改造小巡船二十隻
  駐劄江南蘓州府吳縣甪頭地方遊擊一員
  戰守兵丁共一百八十五名
  沙快船五隻
  分防浙江湖州府烏程縣大錢地方兼防蔡浦小梅髙橋楊瀆石屑港大錢口等六汛守備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戰守兵丁共九十七名沙快巡船九隻
  分防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伍浦地方兼防新涇港元通橋楊漊伍浦陸家灣喬漊等六汛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戰守兵丁六十九名快巡船九隻
  分防江南蘓州府吳縣西山地方兼防東村後堡鎮下明灣石獅頭甪頭等六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戰守兵丁六十九名沙快船二隻
  分防浙江湖州長興縣夾浦港地方兼防斯圻敵樓香山夾浦大沉瀆西莊新塘楊夾浦七㘰漾小沉瀆等七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戰守兵丁一百七名沙快巡船九隻
  現存行營砲三位安設大錢汛砲臺劈山砲十位內安設汛口八位砲臺二位百子砲三十二位俱配沙唬船
  雍正六年四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詳請設備添兵等事據浙江布政司詳奉福浙總督憲牌准兵部咨開查江浙太湖遼濶八百餘里交衝兩省界連八邑山湖錯雜最易藏奸非防範嚴宻難免商民疎失之虞今該督既稱浙江止存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四百二十五名分防陸路二十八汛配駕巡船一十六隻在在兵單實屬顧彼失此擬添兵二百三十五名連原額兵丁合計六百六十名始足分防要汛配搭巡船請於太平縣所屬之金清港洋㠘汛二處歸之太平營就近管轄以太平營所屬之千嶺汛額設輪防之把總一員兵八十八名撤防金清港內撥百總一名口兵二十五名防守洋㠘汛再撥江下汛兵二十名分防千嶺將台協防守金清洋㠘二汛之兵丁撥一百四十五名又於衢協存城額兵內撥出九十名合共二百三十五名添入太湖營則裒多益寡庶得實用等語應如該督所請准其抽撥調度以資防禦其湖內地方原係兩省交㑹遇有警息仍飭令該遊擊協同江南將備實力搜勦儻有彼此岐視互相推諉者立即題叅照不行窮追例嚴加議處又疏稱太湖營既議添兵則一營之兵馬錢糧必須中軍守備為之綜理且大錢汛口為浙省咽喉要道原駐之守備既調歸江省應請添設守備一員以資彈壓其守備員缺聽部銓補等語亦應如該督所請准於大錢汛口照原制添設守備一員以資彈壓湖內遇有警息亦應仍照舊制令該備隨本營遊擊會同江南將備協力搜勦務祈湖干寜謐盜賊潛消其應撥舡兵行令該督酌量派撥仍將該營官兵分防湖口汛地撥防船隻兵丁並將台衢二協抽撥兵丁數目各造細冊報部等因奉此該本司查得太湖營制界連江浙沿湖各汛汊港紛岐額設官兵不敷分派巡防先䝉核疏具題大錢汛口添設守備一員於衢台二協抽撥戰守兵丁二百三十五名歸入太湖經制分防奉准大部覆允行令造冊報部遵即轉移查取各冊去後今准太湖並衢台等協營將分防湖口各汛配駕巡船並抽撥召募兵丁花名年籍細數開造各冊前來本司彚造清冊現在詳請核咨送部再查抽撥衢協戰兵二十七名守兵六十三名台協戰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二名共戰守兵丁二百三十五名應支兵餉即於抽撥衢台二協經制額餉內於雍正五年十月初一日彼此收除扣歸太湖兵丁支領銷算但添設大錢汛口守備一員奉
  㫖將本營千總張雲煥補授於十月初六日領劄任事至年終應支俸薪等銀並無原估額設俸乾相應於本營奉撥餉欵下剰銀內支給歸入太湖營雍正五年兵馬奏銷冊內造報聽𠉀查核至抽添兵丁營房在所必需前經詳奉批司於解司羨耗公欵內支給已經遵照動支銀一千五百兩給發該營自為建造在案擬合一併詳明統𠉀察核咨部到院為此合咨貴部煩請察照施行雍正七年三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衛題為遵
  㫖查議事該㸔得湖協額設哨船三十隻准部咨發條奏以湖地情形港窄橋低汛多船少議於修造時少變其制將船改小每船約省工料又可多造小船分配各汛以資巡緝等因請
  㫖交詳確查議今據布政司布政使髙斌詳稱查湖協額設快船三十隻原係身長三丈九尺板艙重疊梢篷尾大如遇支河小港橋梁低窄之處勢難駕馭巡緝議將二十隻減去七尺改為三丈二尺長巡船即將二十隻節省改小之費添造二丈餘尺長之小巡船二十隻即或工價稍有不敷增補亦是無多仍留額設原船十隻共計五十隻照依原定金字編號分派大小各汛巡查甚為有益應如條奏所議而行於來嵗屇當小修之期給以大修之價更改拆造以副巡防再查太湖營沙船八隻原係身長七大在湖面波浪之中乗風迅駛實為得力一至沿湖漊瀆橋低港窄無風難以動搖議留沙船六隻為湖中大汛巡防以沙船二隻拆造之費量增改造二丈四五尺快船二十隻酌量分防俾太湖邉之通達支河雜港向無設立巡船之一十九汛均得各派小船分防巡哨並稱嘉協水港雖較湖協稍寛但支河哨捕情形同屬一體應於屆修之期查明照例量為更改添造等情詳請具題前來詳加確核水鄉哨捕原藉巡船而因地制宜各隨所用支河窄港非大艘所能遊行尾大篷髙又駕馭不甚靈便若遇逸賊由低橋竄入小港則大船莫能窮追今即以原設大船修造之價酌量增補改添小船分派各汛巡防是費不多加而船可足用又靈㨗便駛易於哨巡均應如議更改添造以資汛防相應具題兵部以應如所請覆奏奉
  㫖依議
  雍正九年十月兵部為江浙事同一例等事會議得江南總督髙其倬會同浙江總督李衛等疏稱太湖界連江浙地勢廣逺汛兼水陸盜匪易潛雍正九年經前任督臣查弼納題請添設江南太湖左右二營浙江太湖一營及歩戰守兵並巡船分隸巡防於水汛實為周密惟該營陸汛江南則轄有洞庭東山又兼荊宜無陽四邑地方湖營汛口俱屬陸地浙江則東自震澤西至荊溪兼洞庭西山向來盜匪往往潛匿均宜酌量稍設馬兵以資巡防伏查江南太湖營額設歩戰守兵九百三十名浙江太湖營額設歩戰守兵六百五十八名雖係水師實兼有陸汛請比照浙江定海玉環等營之例於江南太湖營量添馬兵七十名浙江太湖營量添馬兵五十名即於各營原設歩戰兵內考拔仍於該營額設守兵拔充歩兵以足原設歩戰之數其拔戰守兵之缺毋庸再補以符原額至所添馬匹請於各營解存司庫朋扣銀內動支購買其應行增給糧餉及馬乾銀兩於該營扣存建曠銀內動支造入該年兵馬奏銷冊內報銷如此則江浙兩省太湖營汛巡防益獲兼資之益等因應如所請准其添設選拔購買馬匹可也奉
  㫖依議















  浙江通志卷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三
  兵制
  國朝
  寜波城守營舊隸黃巖鎮雍正七年改歸提督管轄經制額設遊擊一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把總四員雍正五年添設仍在有馬戰兵額內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七百三十名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上諭事裁減步戰守兵四十九名撥赴杭協收伍四十七年十月為稟報事裁減馬戰兵四名步戰兵四名守兵三十二名撥赴紹協收伍雍正七年十月為遵㫖議覆事裁減京撥戰守兵丁共七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六百三十四名內有馬戰兵六十七名無馬戰兵一百一十二名守兵四百五十五名十三年衢恊改鎮添兵本協裁溢額馬四匹改步戰兵四名
  駐劄寜波府城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委千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五十六名外委千把總一名在內防守六門各口址分防寜波府浮橋戰守兵丁一十名
  分防慈谿縣城千把總一員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八十名外委千把總一名在內防守七門各口址
  巡防慈谿縣漁溪三七市等汛千把總一員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名
  分防奉化縣城千把總一員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三十五名外委千把總一名在內防守四門各口址分防奉化新驛千把總一員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
  分防鄞縣橫溪汛外委千把總一員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外委千把總一名在內遊巡鄞慈二縣沿江口次戰守兵丁二十三名
  象山城守營隸定海鎮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原設寜波副將康熙八年移設象山左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七員雍正五年添設仍在有馬戰兵額內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四百一十六名康熙四十七年為稟報事撥赴大嵐山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名雍正四年為請更閩浙等事撥赴乍浦營守兵二十名七年裁減京撥戰守兵丁共一十四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八年為敬陳管見等事昌石汛陸路改設水師裁去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名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二百六十二名內有馬戰兵一百三十七名無馬戰兵二百七名守兵九百一十八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協裁溢額馬十一匹改步戰兵十一名
  各官自備坐馬五十二匹兵丁官給馬一百三十七匹
  哨船四隻
  駐劄象山縣城副將一員
  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千把總共十二員外委千把總共九員輪防各汛
  存城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四十二名
  分防爵溪城汛兼顧岳頭口隘並管田灣金並岳頭龍洞屏峯長沙六臺千把總一員輪防汛兵一百二十名毎臺瞭兵五名田灣臺安兵十名錢倉寨汛兼顧塗茨口隘並管鷄報塗茨中堡蒲門四臺輪防都司守備一員千把總一員汛兵一百八十名每臺瞭兵五名朱溪汛並管下章木𤓰二臺輪防千把總一員汛兵五十名每臺瞭兵五名
  海口汛並管馬嶴口嶼二臺輪防千把總一員汛兵五十名每臺瞭兵五名
  西周汛並管蝦蟇臺輪防千把總一員汛兵五十名瞭兵五名
  泗洲頭汛並管靈巖泗洲花牆三臺輪防千把總一員汛兵四十名毎臺瞭兵五名
  闗頭汛並管黃嶴烏江七里三臺輪防千把總一員汛兵四十名每臺瞭兵五名
  分防湖頭汛千總一員哨船四隻配水兵六十名又龍嶼口隘安兵二十名康熙二十二年開海二十三年設汛置哨船十隻耑防千總一員管駕兵丁一百五十名毎船捕舵水兵一十五名二十五年裁二隻雍正四年撥入溫州磐石營四隻今實存船四隻
  昌國營經制額設守備一員雍正九年改守備銜為都司僉書把總一員石蒲汛千總一員
  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二員雍正五年添設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名康熙三十六年為欽奉
  上諭事裁去戰守兵丁三十名雍正七年為遵㫖議覆事裁京撥兵丁五名八年為敬陳管見等事改設水師添造戰船六隻添設馬步兵丁一百名內於象協抽撥六十名本汛添設四十名實在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六十五名其分防內外汛地詳見海防
  鎮海營隸定海鎮管轄經制額設叅將一員原係五千戶所順治三年改設定海營康熈二十五年改為鎮海營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舊設定海水師左右二營遊守等官順治十八年雍正二年題改陸路叅將為水師叅將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五員雍正五年添設
  鎮海水師營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二百五十七名康熙三十五年裁戰守兵丁共九十名歸撫標招募雍正二年為請更浙閩等事裁官馬一百二十六匹將有馬戰兵一百二十六名改為水戰兵額設守兵內改二百二十四名為水守兵七年裁減京撥戰守兵丁共一十二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又為遵
  㫖議覆事題准復設官馬八十匹現在冇馬戰兵八十名無馬戰兵九十二名水戰兵一百二十六名守
  兵六百二十三名水守兵二百三十四名共一千一百五十五名

  戰哨船八隻配兵巡哨詳見海防
  康熈二十二年本營原防招寳山城兼防鎮城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三百四十三名滾江龍汛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一百三十四名龍山所汛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一百四十名穿山所汛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一百七十一名霩𩇐所汛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一百四名崑亭寨汛駐劄官一員帶領兵一百七十五名五十六年為欽奉上諭事改設笠山城汛將滾江龍汛撥歸招寳山汛管轄所有該汛官兵移駐笠山城汛已上駐防官共八員將備駐劄鎮城千把駐劄各汛一年一換雍正二年為請更浙閩等事改鎮海營為水師奉文將備督巡洋汛毎年四月一輪千把總防水陸汛口兩月一輪分定鎮海港口虎蹲山蛟門山搗杵山金塘山西首山腳太平山瀝表觜後海東霍西霍七姊妺一帶洋面將原防之陸汛穿山霩𩇐崑亭三汛撥歸提標左營管轄雍正六年間因鎮海闗口出入船隻原係防城千把總稽查縁汛守事繁恐有顧此失彼之虞詳定將鎮海闗口責令經制千把總一員為耑防外委千把總一員為協防其鎮城事務亦令經制千把總一員為耑防外委千把總一員為協防以耑責成雍正八年為請㫖事凡有城汛兼顧者俱令耑防駐劄查招寳山汛係兼顧鎮城是以將招寳山汛着令外委千把總耑防鎮海縣城着令經制千把總耑防現今鎮城防守目兵二百八十七名鎮海闗防守目兵一十三名招寳山汛防守目兵一百五名龍山汛防守目兵一百八十名笠山汛防守目兵二百一十名已上俱係陸汛馬步戰守兵丁共七百九十五名寜波城守營現存紅衣砲二十八位內安設慈谿縣城六位府城二十二位西洋砲二十七位守䕶城池威逺砲六位守䕶城池得勝砲一位守䕶城池靖氛砲四位守䕶城池行營砲四位守䕶城池百子砲一十八門內安設慈奉二縣汛八門新驛四門守䕶府城六門蕩宼砲一百桿俱給兵操演
  象協城守營現存紅衣砲十二位內安設爵谿城二位存城守䕶十位行營砲九十位內安設錢倉爵谿城十二位存城守䕶七十八位劈山砲四位存城守䕶百子砲二十九位存城守䕶蕩宼砲三百桿給兵操演
  昌石汛現存紅衣砲六位內安設石蒲汛二位守䕶汛城四位得勝砲四位守䕶汛城行營砲二十三位內安設石蒲汛一十位守䕶汛城一十三位百子砲六位內安設石蒲汛三位守䕶汛城三位蕩宼砲二百桿給兵操演
  鎮海水師營現存紅衣砲五十五位內安設招寳笠山城九位沿江汛一十二位守䕶城池三十四位劈山砲二十位內安設招寳笠山城一十二位配船八位百子砲三十位內配船二十六位存局四位行營砲一百四十八位內安設砲臺汛口五十一位配船三十九位存局五十八位八節砲一位守䕶城池得勝砲三十位內安設招寳龍山十三位配船八位存局九位蕩宼砲一百桿俱給兵操演又商船繳貯百子砲八位存局銅百子砲二位存局生鐵發熕砲六位內配船四位存局二位
  寜波府演武塲在東津闗內乂小教塲在府治西管糧㕔右首
  紹協城守營雍正五年設舊隸定海鎮雍正七年改隸黃巖鎮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左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添設把總二員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為稟報事添設外委千總四員外委把總九員
  原額兵丁一千六百一十三名內有馬戰兵一百六十一名無馬戰兵三百一十三名守兵一千一百四十名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
  上諭事裁減戰兵五十二名守兵一十八名四十七年十月為稟報事添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三百四十名雍正七年十月為遵㫖議覆事裁減京撥戰守兵丁一十一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八百七十二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協裁溢額馬八匹改步戰兵八名
  各官自備坐馬五十六匹兵丁官給馬一百九十五匹
  駐劄紹興府城副將一員兼轄左右兩營
  中軍都司兼管左營事一員係專防山隂縣汛左營中軍守備一員係耑防會稽縣汛
  左營外委千總一員協防山隂縣汛
  左營外委把總一員協防㑹稽縣汛
  左右兩營存城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四十五名左營分防各汛內有官大汛九處兼管臺口小汛二十處
  防守蕭山縣兼防錢清迎龍閘西興楊新橋種山插尖山龕山行伍山義橋聞家堰西山尾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二十四名內尖山楊新橋二口汛行伍山一臺俱係康熙五十六年為㑹酌陸路營伍等事新設又龕山臺原屬三江汛管轄亦於本案內歸併蕭山汛管轄防守諸暨縣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九名
  防守新昌縣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名
  防守嵊縣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防守向天嶺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
  防守三江所兼防桑盆宣港龜山黨山䝉池偁浦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內偁浦口次係康熙五十六年為會酌陸路營伍等事添設又題裁原設烏峯宋家漊鎮塘馬鞍四臺又龕山一臺改歸蕭山汛管轄
  防守瀝海所兼防西滙觜北門踏浦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九十四名原係右營守備汛地康熙四十七年為題設大嵐官兵案內將守備移駐臨山衛將右營原防滸山所把總一員移駐防守並改歸左營管轄內西滙觜口次係康熙五十六年題請添設並題裁原設判官新砲二臺右營分防各汛內冇官大汛一十一處兼管臺口小汛二十三處
  駐劄餘姚縣都司一員隨防把總一員協防外委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四十九名原係千把輪防康熙四十七年為題設大嵐官兵案內將原防臨山衛都司移駐專防仍隨帶輪防把總一員兼管餘姚縣新舊兩城遊巡梁衕中村北溪等汛
  駐劄臨山衛守備一員協防外委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五十九名原係都司駐防康熙四十七年將都司移駐餘姚原防瀝海所守備移駐耑防兼防荷花臺顧家臺黃家路口次方家臺夏葢山等汛內黃家路口次係康熙五十六年題請添設並題裁周家路一臺
  防守夏葢山外委把總一員係臨山衛守備管轄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防守梁衕汛兼顧夏家嶺丁家畈口次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一十九名防守中村汛兼防杖錫上馬岡分水口次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名
  康熙四十七年福浙總督梁鼐為稟報事題請増設
  防守上馬岡口次外委把總一員係中村汛經制把總管轄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防守北溪汛兼防雪竇西嶺口次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名原係寜波城守營汛防康熙四十七年為題設大嵐官兵改歸紹協右營管轄
  防守上虞縣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名
  防守周巷汛兼防滸山道塘墊橋崔家臺趙家臺勝山臺把總一員係千把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名
  防守滸山所外委把總一員戰守兵丁三十四名原係千把輪防康熙四十七年為題設大嵐官兵將原防把總移防瀝海所改歸左營管轄將本汛併歸周巷汛經制把總兼轄
  防守觀海衛兼防曲塘臺東山臺旗山臺下寳臺淹浦臺古窰臺松浦臺千總一員係千把輪防協防外委千總一員以上外委千把總仍入有馬戰兵額內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三十九名
  向設新浦一臺康熙五十六年為會酌陸路營伍等事題裁
  現存紅衣砲八十三位內分防各所衛城五十六位守䕶城池二十七位佛狼機四位守䕶城池牛蹄砲六位守䕶城池行營砲四十八位內分防臨山城五位守䕶城池四十三位劈山砲十位守䕶城池百子砲二百二十位內分防各縣城汛一百六十四位守䕶城池五十六位過山鳥四十位存營留防蕩宼砲五十二桿留防府城又紅衣砲四位內存山隂縣庫一位餘姚縣庫三位百子砲一位存新昌縣庫大教塲在府署西南常禧門內有演武堂其地廣八十五畝有竒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鐸捐資重構左設將臺右建鼔亭前列轅門仍循古制顔其堂曰敦說堂
  康熙四十七年吏部為稟報事議覆閩浙總督梁鼐會同浙江巡撫王度昭等疏稱大嵐一山界連寜紹台三郡地方遼濶層巒疊嶺鳥道崎嶇更兼樹木叢雜村落稀疎是以賊徒得以流竄其間今議將紹興府同知移駐梁衕地方令其兼轄三郡接壌之處其中村杖錫二處議設巡檢二員駐防查寜波府屬之象山縣有陳山趙嶴爵谿石浦巡檢四員將陳山司巡檢移駐餘姚縣所轄之中村爵谿司巡檢移駐鄞縣所轄之杖錫均專責守其陳山司事務歸併趙嶴巡檢管理爵谿司事務歸併石浦司巡檢管理至通省遊擊俱有專防城汛無可抽調議將設大嵐官兵即撥出紹協右營都司移駐管轄其寜波城守營官兵防守之杖錫寺雪竇寺北溪三汛距寜郡一百數十里應援不靈似應改歸都司管轄所有原防該汛之兵四十名亦歸該都司留防原汛其慈谿縣之三七市羊角店漁溪一帶地方聽寜波營另撥兵丁巡防至於抽撥官兵議將紹協原防餘姚梁衕千把二員抵數外於寜海瑞安二營各調把總一員於台協抽調兵丁一百二十名衢協抽調兵丁一百二十名象協抽調兵丁六十名紹協於原防餘姚梁衕九十名之外再調十名併寜波營留防北溪原汛兵丁四十名以足馬步四百四十名之數俱入紹協經制支給俸餉聽紹協副將兼轄其都司隨帶把總一員兵二百二十名移駐餘姚縣千總一員帶兵一百名駐劄梁衕把總一員帶兵六十名駐劄中村兼防杖錫又把總一員帶兵六十名駐劄北溪兼防雪竇餘兵一百名聽該都司酌量分防上馬崗等處等因具題前來應如該督等所題可也奉
  㫖依議
  台協營𨽻黃巖鎮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中營守備一員原設都司僉書一員康熙二十三年雍正九年改守備銜為都司僉書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都司僉書一員康熙二十三年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康熙四十五年為懇詳撤調官兵等事撤回本標左營貼防太平汛把總一員撥入梅嶴汛輪防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九員雍正五年添設仍在有馬戰兵額內現存馬歩戰守兵丁共二千七十三名原設二千七百七十一名康熙二十三年為各省保㤗之微權等事裁調歸入撫標額兵九十名二十四年為海氛既靖等事裁調歸入定海鎮額兵二百三十三名三十五年為欽奉
  上諭事裁額兵一百五十名四十七年為稟報事裁撥歸入大嵐營額兵一百二十名雍正五年為詳請設備添兵等事將金清洋㠘二汛裁撥歸入太湖營額兵一百四十五名七年為遵
  㫖議覆事將本標京撥戰守兵丁二十三名裁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有馬戰兵二百三十九名無馬戰兵三百名守兵一千五百三十四名共二千七十三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協裁溢額馬三十二匹改步戰兵三十二名
  駐劄台州府城副將一員右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中營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左營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四百八十五名又各路塘撥兵九十五名分派東南西北大小各塘汛處所
  右營闗頭寨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五名兼顧門傑柵下金家浬浦等臺
  右營浬浦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三名
  右營赤墈汛永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五名
  中營吳都汛輪防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五名內撥兵二名赴三江口臺瞭巡
  中營小䧺寨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五名內撥兵四名赴三冮口臺瞭巡兼顧昌埠髙湖蝦蟇上鄭四臺
  中左二營泗淋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名
  左營梅嶴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名
  左營桃渚寨汛永駐守備一員代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歩戰兵丁二百二十名兼顧上長千巖石柱手爐張司嶴太平六臺
  右營懇埠汛輪防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八名內撥兵五名赴三江口臺瞭巡
  中營三石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六名
  中右二營前所寨汛永駐右營都司一員中營守備一員雍正九年改守備為都司
  馬步戰守兵丁共四百五十名內除分防章安新亭二臺及大小廵船兼頋𦘕眉岸頭三石竹嶼四臺
  小圓山砲臺中營永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
  永防黃巖縣城中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九十名兼顧半洋臺風水山二臺並管三江口臺
  烏巖汛中營輪防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右營天台縣汛輪防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名
  右營仙居縣汛輪防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九十五名
  寜海營隸黃巖鎮管轄經制額設叅將一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
  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一百七十三名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十匹改步戰兵十名
  駐劄寜海縣城叅將一員右營守備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九十九名
  分防石橋汛左營外委千總一員帶領目兵一十九名兼顧田嶴山臺
  分防西廓汛右營千總一員帶領目兵二十三名兼顧白巖咽喉二臺一年一換
  分防大橫渡汛左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一十九名兼顧大山火燄二臺一年一換
  分防健跳汛雍正七年改為水師永駐左營守備一員左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共二百五十名其船隻汛地詳見海防分防竇嶴街汛左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三十名兼顧竇嶴司臺一年一換
  永防海游寨汛左營千總一員帶領目兵四十四名兼顧風坑老鼠山竇嶴山三臺
  分防曼嶴汛左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二十九名分防東嶴汛左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二十六名兼顧牛腿山臺爛頭山臺王見山臺一年一換
  分防牛腿汛左營外委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三十二名
  分防東山汛左營外委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三十六名
  永防越溪寨汛右營千總一員帶領目兵一百名兼顧石牆頭臺
  分防柘浦汛右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四十名兼管柘浦山臺一年一換
  分防胡陳汛右營千總一員帶領目兵五十五名兼顧楊梅山臺相嶴山臺香花山臺一年一換
  永防大胡汛右營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一百二十四名兼顧山頭馮臺車嶴山臺松嶴山臺
  分防溪下應汛右營把總一員一年一換帶領目兵四十六名
  分防上下浦汛右營外委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九名
  分防缸窰汛右營外委把總一員帶領目兵二十名
  分防海口汛右營外委千總一員帶領目兵二十名
  分防西墊汛右營把總一員一年一換帶領目兵四十四名
  太平營隸黃巖鎮管轄經制額設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七百七十五名雍正五年撥歸玉環營一百一十九名實存此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七匹改步戰兵七名
  駐劄太平縣城㕘將一員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四十八名又各路塘撥兵丁三十五名係城汛各兵輪調
  松門衛永駐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九十一名兼顧七家浦臺
  新設淋頭塘六都臺烏沙浦臺新設貓児河塘等臺塘口址

  隘頑寨永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三十七名兼顧四都臺沙角口址石橋後山臺沓嶺山臺白巖山臺河頭口址大塢根汛等臺汛口址
  江下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一十一名兼顧下漊山臺小塢根口址青龍山口址青嶼山臺大麥山臺千嶺寨平頭山臺湖霧口址等臺寨口址
  金清汛輪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八十八名兼顧金清臺洋嶼臺洋嶼汛䨇橋臺洪家塲臺張滙等臺汛
  台協現存紅衣砲五十四位內安設砲臺四位仙居城一位守䕶週城四十九位行營砲一百一十七位安設各縣城十八位砲臺城寨二十七位守䕶各門三十位存局四十二位馬蹄砲三十六位內安設天台城五位府城各門一十八位存局一十三位百子砲三百二十五位內安設各縣城寨砲臺共一百五十三位守䕶週城二十四位給兵二十一位存局一百二十七位內不堪一百八位蕩宼砲三百桿內安設各縣城寨汛口二百桿給兵一百桿
  寜海營現存紅衣砲二十位內安設健跳汛二位守䕶城池一十八位行營砲一百七十四位內安設各臺汛九十八位守䕶城池七十六位百子砲一十二位守䕶城池蕩宼砲二百桿給兵操演
  太平營現存紅衣砲一十九位內安設松門城三位守䕶縣城一十六位行營砲二十八位內安設松門隘頑汛七位存局二十一位馬蹄砲六位存局劈山砲一十二位內列隊操演十位存局二位百子砲一十七位安設松門城一位存局一十六位蕩宼小砲八十四桿給兵操演
  台協營演武塲在府治西南城外西枕三江舊有㕔三間及廊房康熙初年前鎮馬士秀於城內舊察院司前練兵操演其城外地址猶存而官㕔廊房漸圮
  金協城守營𨽻處州鎮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原設副將順治五年裁改設總兵官十三年裁總兵官復設副將左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右營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總二員外委把總六員雍正五年添設
  雍正八年十一月為遵㫖議覆事將右營都司一員移駐永康縣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九十二名內有馬戰兵一百一十八名無馬戰兵一百六十七名守兵八百七名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為欽奉
  上諭事裁去無馬戰兵五十七名守兵二十名雍正七年九月為遵㫖議覆事裁減京撥無馬戰兵三名守兵五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雍正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協裁
  溢額馬九匹改步戰兵九名

  各官自備坐馬五十二匹兵丁官給馬一百一十八匹
  金蘭江港巡船六隻內二號虎頭船一隻三號虎頭船一隻在於金江遊巡二號虎頭船二隻在於蘭江遊巡二號虎頭船一隻三號虎頭船一隻在於巡江遊巡每隻安兵五名其兵數係金蘭巡江三汛內額兵抽撥於雍正九年六月題准
  駐劄金華府城副將一員左營都司一員守備一員把總二員外委把總二員右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二員
  存城有馬戰兵八十名無馬戰兵一百十八名守兵三百十二名
  分防金華縣汛右營千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三名守兵四十三名分防蘭谿縣汛左營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七名守兵九十九名設防蘭谿游埠汛左營馬戰百總一名無馬戰兵一名守兵一十五名雍正十三年本協蘭谿縣汛題准改歸衢鎮中營分防分防東陽縣汛右營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三名守兵二十四名
  設防東陽夾溪嶺汛右營馬戰百總一名無馬戰兵一名守兵一十九名
  設防東陽安文汛右營步戰百總一名無馬戰兵一名守兵一十八名
  分防義烏縣汛左營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一名守兵二十五名駐劄永康縣右營都司一員有馬戰兵八名無馬戰兵一十六名守兵三十六名
  分防永康縣汛右營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有馬戰兵四名無馬戰兵三名守兵四十三名設防永康四十五六都汛右營步戰百總一名守兵一十九名
  分防武義縣汛左營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二名無馬戰兵三名守兵二十五名
  分防浦江縣汛左營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二名守兵二十五名
  設防浦江胡公廟汛左營馬戰百總一名守兵一十九名
  設防浦江結竹嶺汛右營步戰百總一名守兵一十八名
  分防湯溪縣汛右營把總一員有馬戰兵二名無馬戰兵二名守兵五十名雍正十三年本汛內伍家𡌧葉灣洋港三水塘沿河各塘汛題准歸衢鎮中營派防
  分防蘭湯江港汛右營千總一員有馬戰兵一名無馬戰兵二名守兵一十七名
  現存行營砲八位存營操演劈山砲七位存營操演百子砲二十九位存營操演蕩宼砲三十二桿給兵操演紅衣砲十六位內安設府城各門八位存東陽縣庫一位安設義烏縣城一位安設永康縣南門一位安設武義縣大司前一位存浦江縣一位安設湯溪縣南城三位又百子砲四十二位內存金華縣庫六位存蘭谿縣庫六位存東陽縣庫五位存義烏縣庫五位存永康縣庫五位安䕶武義縣城五位存浦江縣庫五位安䕶湯溪縣城五位劈山砲十二位存東陽縣庫二位存義烏縣庫二位存永康縣庫二位安䕶武義縣城二位存浦江縣庫二位安䕶湯溪縣西城二位
  演武塲一曰大教塲在城外𢎞濟橋南岸一曰小教塲在城內永盈倉故址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兵部為詳請添設等事議覆福浙總督范時崇題稱浙省金衢處三府地多深山奸匪易於潛藏從前安設防兵尚未周密今請於東陽縣夾溪嶺設兵二十名百總一名龍游縣溪口原設兵五名今再添兵五十五名又涼篷頭地方向未設防今應添兵二十名百總一名江山縣大洋地方原設兵五名今應再添兵一十五名百總一名青田縣九都嶺根地方從前未經設防今設兵二十名慶元縣之竹口向未設兵今應設兵三十名松陽縣之石倉向原設兵二十名今議添兵十名縉雲縣之溪頭原設兵五名今再添兵五名龍泉縣之五都原設兵十名今再添兵二十名其松渠髙浦大坦木岱石坑向各設兵五名今擬撤去移設竹口再供村東畬皂口獨源均屬喫𦂳除皂口將設防䨇溪龍泉嶺之兵移防外以上三處於縣內分兵十名防守宣平縣之竹客嶺向設兵五名今議添兵五名其所添之兵俱應於各該營額兵之內抽撥至應建營房責令各該縣捐造給兵居住等因應如該督所題抽撥蓋造可也奉
  㫖依議
  衢州城守營隸衢管轄鎮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三百四十名
  衢協原設副將統中左右三營都守千把二十四員馬步戰守兵二千四十名雍正十三年為請
  㫖事改協為鎮所有將弁除歸鎮標三營外仍設城守都司統守備千把共七員內撥千把一員歸鎮標中營分防蘭谿汛其兵丁原額並歸鎮標三營新設城守兵三百名酌通省各標協營溢額馬二百九十匹馬兵餉乾銀歳共一萬四百四十兩除一馬改二步歸還各營步戰兵二百九十名餘銀五千二百二十兩以為衢州城守添兵三百名之需又於鎮標中營額兵內酌減一百二十名左營額兵內酌減一十名共一百三十名添入右營九十四名餘四十名添入城守並新設兵共三百四十名本營輪派千總一員帶兵十六名在郭外駕船巡查又千把一員帶兵五十名分防附郭水路朝京埠鷄鳴渡等各口撥外餘俱存城
  浙閩楓嶺營舊隸處鎮雍正十三年改隸衢鎮經制額設遊擊一員駐劄江山縣廿八都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有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屬福建管轄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名內馬戰兵五十名步戰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康熙二十二年為詳請撥補等事將衢協營撥補本營兵丁一十名二十三年為詳請撥補等事將紹協營撥補本營兵丁一十三名二十四年為詳請撥補等事將寜村營撥補本營兵丁一十四名陸續開除兵缺三十五年為欽奉上諭事裁去步戰兵二十名雍正七年十月為遵
  㫖議覆事裁去京撥守兵三名歸入杭嘉湖三協募補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四百七十七名十三年衢協
  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三匹改步戰兵三名

  各官自備坐馬一十二匹兵丁官給馬五十匹
  駐劄廿八都兼轄溪口汛遊擊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六十九名
  分防仙霞闗兼轄龍溪保安廣度汛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一十八名
  分防峽口兼轄三鄉口江郎汛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二名
  分防清湖兼轄石門長臺禮賢張村汛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八十八名
  衢協營現存紅衣砲五十九位存營發熕砲七十位內安設府城一十二位存營五十八位威逺砲十五位存營行營砲六十位內安設龍江常開四縣城二十位存營四十位劈山砲二十三位存營斑鳩砲十七位存營百子砲五十七位存營蕩宼砲一十位存營操演配用
  楓嶺營現存百子砲四位存營
  衢協營大教塲在府城東七里街週圍四里餘中冇演武㕔將臺協鎮李乾龍建小教塲在城內府城隍山下箭道在縣治北一里向為郡倉基隙地其袤不及大教塲而廣逾之中有演武㕔協鎮孔𢎞憲建
  雍正七年七月兵部為遵
  㫖議覆事該等會議得浙江總督李衛條奏水陸營制事宜一摺內一欵奏稱棚民雜居之要地宜酌量移防也浙屬衢州地當孔道最為險隘金華接連衢台處亦屬要地外來棚民托足者衆備禦不可不周衢協三營副將一員都司二員守備二員俱同駐府城而各縣止派千把分防尚覺單弱應將衢協左營守備移駐江山縣右營守備移駐龍游縣各為防守其常山開化二縣路徑叢雜尢為扼要雖各有千把防汛未足彈壓查二縣交界適中之處有華埠地方為商賈必經棚民雜處之所請以該協中左二營都司輪流值年駐防又金華府之永康縣山汛遼濶不無私梟出沒宵小混藏應以金協右營都司一員移駐永邑以扼要衝庶幾有備無患等語查設官多寡原視地方險易分別定製是以各鎮協駐劄統領將備並設千把分防屬邑如地方衝要自宜設立大員彈壓今江山龍㳺二縣向係衝邑左右兩營都司守備更替輪防原無常駐之員該督請以衢協左營守備移駐江山縣右營守備移駐龍游縣各為防守應如所請准其移駐至衢協之常山開化二縣該督既稱千把不足彈壓華埠交界地方為商賈必經棚民雜處地當扼要應設耑官若如該督所請令衢協中左二營都司輪汛值年未免終嵗往返更恐該員視為瓜期可代不肯實心整飭或至𨖟取虛譽無裨汛防應令該督於中左二營都司內酌撥一員移駐華埠地方兼防常山開化二縣庶為妥協再金華府所屬之永康縣山汛遼濶直抵台甌亦屬𦂳要地方而金協副將所轄之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又同駐府城防守有餘應如該督所請將金協右營都司移駐永康縣城以資彈壓可也奉
  㫖依議
  嚴協城守營舊隸提標雍正十三年改隸衢鎮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左右兩營各都司僉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雍正七年八月為因地裁補等事裁去右營都司一員添設嘉協中軍都司即將左營都司改為中軍都司其右營都司調補嘉協
  額設馬歩戰守兵丁共一千零三名內有馬戰兵一百四名無馬戰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七百二十七名雍正七年七月為遵
  㫖議覆事裁減京撥戰守兵丁共七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兵丁九百九十六名十三年衢協改鎮
  添兵本協裁溢額馬五匹改步戰兵五名

  駐劄嚴州府城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左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五百一十一名
  分防建徳縣汛左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五十五名
  分防淳安縣汛左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五十五名
  分防淳安縣屬威平汛左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三名
  分防分水縣汛左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十九名
  巡緝西港江洋往來稽查墩臺左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十二名
  分防遂安縣汛右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分防夀昌縣汛右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九名
  分防桐廬縣汛右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二十七名
  巡緝東港江洋往來稽查墩臺右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十三名
  南路安設路撥六處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二名西路安設路撥一處守兵二名
  現存紅衣砲六位內安設遂安縣汛一位府城各門五位發熕砲五位內安設各縣汛三位府城二位劈山砲八位存營百子砲二十位內安設各縣汛十位存營十位
  大教塲在武定門外順治三年總鎮蘓見樂重建演武㕔闗帝殿康熙二年協鎮鮑虎重修増建馬王廟築大將臺
  小教塲在興仁門內左營公署舊為邏募營基今改為教塲





  浙江通志卷九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四
  兵制
  國朝
  溫州城守營隸溫鎮管轄額設副將一員原設副將順治十三年裁十八年復設都司僉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康熙五十年十月為請酌衝緩等事將副將改設遊擊都司改設守備仍駐劄溫州府城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八百九十九名內有馬戰兵九十名無馬戰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六百三十五名康熙二十四年六月為海氛既靖等事抽撥舟山鎮標有馬戰兵二名無馬戰兵四名守兵十四名又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
  上諭事裁減無馬戰兵六十名守兵二十名又雍正六年五月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抽撥玉環營有馬戰兵三名無馬戰兵六名守兵二十二名又七年九月為遵
  㫖議覆事裁去京撥無馬戰兵二名守兵六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馬步戰守兵丁共七百六十名
  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協裁溢額馬九匹改步戰兵九名

  官自備坐馬三十匹兵丁官給馬一百匹
  駐劄溫州府城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有馬戰兵八十五名無馬戰兵一百二名守兵五百七十三名
  分防泰順縣把總一員領兵一百五十名防守臺汛五處楊府山臺新埭臺烏牛汛共守兵五十名江心寺西洲村共守兵二十名
  平陽協營隸溫鎮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原設總兵官康熙四十九年閩浙總督梁鼐題准將總兵官移駐處州即以處州副將移駐平陽左右兩營各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外委千總三員把總六員雍正五年新設仍在有馬戰兵額內原額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四百八十名內有馬戰兵一百四十名無馬戰兵二百二十名守兵一千一百二十名於康熙五十二年十月為遴補營員事將蒲壯鎮下闗原管兵二百九十五名撥歸處州又雍正七年為遵
  㫖議覆事將原派塘撥戰兵三名守兵五名開除歸杭嘉湖三協募補實存馬歩戰守兵丁共一千一百
  七十七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七匹改步戰兵七名

  駐劄平陽縣城副將一員左營都司一員把總一員兼防南岸汛務外委千總一員右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兼防沙園汛務外委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三百七十六名
  分防江口汛左營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九十一名
  分防宋埠汛左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六名
  分防墨城汛左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六名
  分防南岸汛左營兼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五名
  駐防蒲壯寨城左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四十名分防鎮下闗左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六名
  駐防金鄉寨城右營都司一員右營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六十二名分防橋墩寨右營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六名
  分防舥艚汛右營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六十二名
  分防北港汛右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四名
  分防沙園汛右營兼防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二名
  分防矴埠頭汛右營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五十名
  以外題設江口汛砲臺營房巡船詳見海防
  樂清營隸溫鎮管轄經制額設副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一百一十二名內有馬戰兵一百一十一名無馬戰兵二百一十五名守兵七百八十六名康熙二十四年八月為海氛既靖等事裁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五名撥歸定海鎮標又三十五年六月為欽奉
  上諭事裁無馬戰兵四十六名守兵一十六名又雍正六年十月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裁有馬戰兵一十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七十名撥入新設玉環營又七年十月為遵
  㫖議覆事裁京撥戰守兵十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八百九十名十三年衢協改
  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六匹改步戰兵六名

  駐劄樂清縣城副將一員守備一員雍正九年改守備銜為都司僉書把總一員一年一換
  存城有馬戰兵六十名無馬戰兵五十七名守兵二百四十三名
  分防蒲岐汛兼轄婁嶴山萬橋口竹嶼牛鼻洞白沙嶺白沙山把總一員一年一換有馬戰兵一十六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九十四名
  分防大崧汛兼轄鏵鍬山下灣山小崧山大崧山三江口千總一員一年一換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二名守兵七十八名
  分防清江渡汛兼轄梅嶴山江巖山清江嶺江巖汛窰嶴嶺把總一員一年一換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一百五名
  分防後所汛兼防館頭馬山下印千總一員一年一換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五名守兵六十五名
  分防南岸汛兼轄南岸口南岸山鹽盤沙頭沙頭臺把總一員一年一換有馬戰兵五名無馬戰兵一十二名守兵七十八名
  康熙五十六年為欽奉上諭事添設後所汛又雍正二年為請更閩浙等事將磐石營原轄西北館頭汛馬山撥下印撥沙頭汛沙頭墩臺撥歸本營管轄併詳設南岸汛將江巖汛歸入清江渡汛總防
  大荊營隸溫鎮管轄額設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共八百九十九名內原額有馬戰兵一百名康熙二十三年裁馬一十匹改入無馬戰兵又三十五年為欽奉
  上諭事裁無馬戰兵五十二名守兵一十八名又雍正二年為請更閩浙等事裁守兵五十六名歸乍浦營召募又六年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裁有馬戰兵一十名無馬戰兵二十名守兵七十名撥歸新設玉環營又七年為遵㫖議覆事裁京撥戰守兵丁八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六百七十一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十四匹改步戰兵十四名
  駐劄大荊寨城兼管磐山嶺汛黃泥橋汛游擊一員雍正二年題改叅將為游擊千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凡外委千把總俱係雍正五年題設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四十五名
  分防水漲汛兼管陡門草臺火燒潭草臺北峯嶺墩臺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四名
  分防巽坑汛兼管白箬嶺墩臺跳頭山墩臺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六名
  分防橫山汛兼管大墳要口靜底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六名
  分防大芙蓉汛兼管荊竹嶺水口廟汛西店嶺墩臺海口臺汛珠嶼汛守備一員隨防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五十名
  分防蔡嶴汛兼管朴頭山墩臺蒲嶴汛蔡嶴山墩臺千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四名
  瑞安水師營隸溫鎮管轄副將一員原設叅將康熙十年改設副將雍正二年題改陸路副將為水師副將左右兩營各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
  康熙四十七年為稟報事將瑞安把總一員調赴大嵐山防守雍正五年為敬陳管見等事設立外委千總二員把總五員仍在有馬戰兵額內
  現存馬步戰守兵丁共九百三十二名內有馬戰兵七十名無馬戰兵七十七名水戰兵九十八名守兵五百四十名水守兵一百四十三名
  各官自備坐馬三十六匹兵丁官給馬七十匹戰船九隻
  駐劄瑞安縣城副將一員 軍守備兼左營事一員雍正九年改守備銜為都司僉書左營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右營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三百九十二名內派守停泊協應戰船現防江岸汛輪防千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一十名
  現防飛雲北岸輪防千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名
  輪巡各水汛右營守備一員管駕戰船二隻帶領右營外委把總一員配水戰守兵一百五十名專防北闗汛右營千總一員管駕戰船一隻配水戰守兵七十名隨巡左營外委把總一員管駕戰船一隻配水戰守兵七十名
  貼防官山汛左營千總一員管駕戰船一隻配水戰守兵五十名隨巡左營功加一員管駕戰船一隻配水戰守兵五十名
  瑞安西北陸汛屬溫鎮右營官兵巡防瑞安以南陸汛改歸平陽副將管轄其瑞安所屬各水汛地方詳見海防
  磐石營隸溫鎮管轄額設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雍正二年為請更閩浙等事改為水師營將館頭汛馬山撥下沙撥沙頭汛沙頭墩臺裁歸樂清營管轄將溫州鎮標右營所管海汛撥歸本營巡防改游擊銜為㕘將又六年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仍改為陸路將本營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調赴新設玉環營巡防本營僅存千總一員撥調衢協右營都司一員把總一員駐劄衛城分防天妃墩臺館頭汛等處
  原額馬步戰守兵丁共六百八十四名內有馬戰兵七十三名無馬戰兵一百六名守兵五百五名雍正二年將馬戰兵七十三名改為水戰兵一百四十六名又六年將步水戰守兵五百五十名撥入新設玉環營將衢協右營步戰兵四名守兵八十九名撥歸本營又七年裁戰守兵三名歸杭嘉湖三協募補
  復官馬三十匹
  駐劄磐石衛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九十七名
  玉環營經制額設叅將一員係磐石營撥調統轄左右兩營左營守備一員係新設千總一員係太平營撥調把總二員俱磐石營撥調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俱磐石營撥調左營外委把總二員功加官二員右營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三員功加官三員俱係雍正六年浙江總督臣李衛題設詳見建置
  有馬戰兵三十五名內樂清營抽調一十一名大荊營抽調一十名太平營抽調一十二名溫州城守營抽調三名無馬戰兵八十九名內樂清營抽調二十名大荊營抽調二十名大平營抽調二十三名溫州城守營抽調六名磐石營抽調二十名水戰兵一百四十五名俱係磐石營抽調本一百四十六名於雍正七年撥一名歸杭嘉湖召募守兵三百七十三名內樂清營抽調七十名大荊營抽調七十名太平營抽調八十四名溫州城守營抽調二十二名磐石營抽調一百三十名共三百七十六名雍正七年撥三名歸杭嘉湖召募水守兵二百五十四名俱磐石營抽調戰哨船共一十六隻
  左營陸汛官五員帶領有馬戰兵三十五名外委把總一員在內無馬戰兵八十九名外委把總一員功加官二員在內守兵三百二十四名八槳船四隻
  右營水師官四員帶領水戰兵一百四十五名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三員功加官三員在內守兵四十九名水守兵二百五十四名戰船八隻快哨船四隻
  駐劄楊嶴寨城叅將一員輪流出洋兩月一換守備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九十八名
  分防後𡋟汛兼轄車首頭里嶴水孔口塘洋口塘洋山石臺東青西青西灘坎門各口址千把總一員一年一換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七十名八槳船二隻
  分防楚門汛兼轄桐林梅嶴楚門口石臺琛浦下灣蘆嶴沙嶴各口址千把總一員一年一換戰守兵丁九十名八槳船一隻
  分防大成嶴汛兼轄南大嶴普竹連嶼白凳渡大麥嶼大古順小碟鷺鷥灣各口址千把總一員一年一換戰守兵丁九十名八槳船一隻以上俱陸汛官兵雍正六年十月新設
  耑防坎門千把總一員兩月一換帶領水戰守兵六十名管駕戰船一隻
  貼防長嶼外委千把或功加官一員俱係水戰兵兩月一換帶領水戰守兵三十四名管駕戰船一隻
  貼巡坎門長嶼外委千把或功加官一員帶領水戰守兵三十四名管駕戰船一隻
  輪巡內外洋汛將備一員兩月一換帶領水戰守兵六十名管駕戰船一隻
  哨巡烏洋港內洋梁灣內洋黃門內洋沙頭外洋等水汛各外委千把或功加官一員各帶領水戰守兵一十五名管駕快哨船一隻
  留泊本營江口守備一員千把總二員俱係輪流出洋帶領水戰守兵丁一百八十四名戰船四隻
  以上俱水汛官兵雍正六年十月新設汛地詳見海防
  溫州城守營現存頭號紅衣砲一十二位守䕶城池二號紅衣砲三十位守䕶城池三號紅衣砲三十五位內分防㤗順縣城三位守䕶城池三十二位發熕砲四位守䕶城池行營砲十位存營百子砲一十六位存營蕩宼砲五十桿給兵操演平陽營現存發熕砲一十八位內安設各城寨一十四位守䕶城池四位得勝砲三十位俱安設城寨砲臺小紅衣砲九位內安設砲臺五位守䕶城池四位劈山砲八位俱安設砲臺行營砲七十二位內安設砲臺城寨汛口六十六位存營六位百子砲二十位內安設砲臺城寨十六位存營四位
  樂清營現存行營砲二十四位內安設各墩臺一十二位守䕶城池各門八位存營配隊四位馬蹄砲五位內安設後所汛三位存營配隊二位百子砲安設蒲岐所城西紅衣砲三位守䕶城門蕩宼砲五十桿給兵演習
  大荊營現存四號紅衣砲三位守䕶城池得勝砲六位存營行營砲二十五位內安設各墩臺一十八位存營七位紅衣砲二位守䕶城池過山鳥十二位給兵禦用蕩宼砲四十桿給兵禦用瑞安水師營現存紅衣砲二十八位內安設兵營三位配船七位守䕶城池一十八位發熕砲二十一位俱配戰船小發熕砲一位安設江岸汛臺得勝砲五位俱配戰船行營砲三十七位內安設砲臺汛口五位配船二十七位存營演放五位劈山砲二十五位內安設砲臺汛口八位配船九位存營演放八位百子砲二十二位俱配戰船蕩宼小砲一百桿給兵演放
  磐石營現存紅衣砲五位俱安設砲臺鐵發熕砲四位守禦寨城行營砲一十四位俱安設砲臺劈山砲五位守䕶寨城百子砲三位守䕶寨城
  玉環營現存行營砲十位俱配戰船百子砲一十二位俱配戰船小發熕砲三位俱配戰船過山鳥二位俱配戰船溫州府教塲在鎮海門外舊在府治西明嘉靖二十五年遷此地今仍之雍正六年三月戸部為敬陳查復浙洋玉環山情形等事議覆浙江總督管巡撫事李衛疏稱玉環山地方請設官弁兵丁水陸分防營制等因應如該督等所請將磐石營叅將一員裁去同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兵五百五十名准其移調玉環營駐劄尚少千總一員兵三百五十名准其於內地太平營之東嶴千總一員兵一百一十九名並樂清營抽兵一百名大荊營抽兵一百名溫州城守營抽兵三十一名俱歸入玉環營以足九百名之數其從前分隸黃巖磐石兩營防守之陸路並磐石營原管洋面附近玉環舊隸黃巖鎮標右營巡防之女兒洞等洋汛俱准其就近歸於玉環營管轄以沙頭等洋面為黃巖鎮右營汛地西南洋為玉環營汛地其外洋則以洞正屬之黃巖鎮標披山屬之玉環為界尚少守備一員行令該督揀選熟悉水性人地相宜之員具題補授玉環營既分水陸自應添設馬匹戰船亦應如該督等所請將樂清等四營所抽三百五十名兵內照依馬一步九之例抽馬三十五匹歸於玉環左營其磐石原管戰船八隻盡數撥歸玉環右營令其將備輪巡至磐石營該督等既稱應仍改為陸路毋庸再設叅遊大員兵數亦當酌減請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三百名防守但該營守備千把兵丁巳請移調玉環止留千總一員兵二百七名尚缺都司一員把總二員兵九十三名查有台協撥防金清洋嶼二汛有撤回千把二員將把總一員撥入磐石併請裁去衢協右營都司改為磐石營都司再於該營抽把總一員兵九十三名合磐石原兵二百七名駐防磐石以內港水陸汛地責歸都司防範仍歸樂清營管轄新設玉環營附近歸於溫州鎮統轄再磐石仍改陸路應復額馬三十匹以資馳驅等語亦應如該督等所請准其抽撥調度可也奉
  㫖依議
  雍正七年七月怡親王等會同兵部為遵
  㫖議覆事覆浙江總督李衛條奏水陸營制事宜一摺內一奏稱溫州鎮左右二營水陸汛地宜歸畫一也查溫州原設寜村一營耑司陸路康熙二十二年寜村營制奉裁以鎮標左營官兵分防寜村故有水陸之責雍正二年瑞安磐石二營更改水師以鎮標右營原防海汛歸於磐石巡查故將右營改為陸路彼時未將寜村等處與右營陸汛毗連者一併改歸是以左營既應出洋巡哨復須分守陸地難於兩顧且寜村地聨右營實屬居中扼要之所請將溫鎮右營遊擊移駐寜村耑司陸路其左營官兵仍歸郡城與中營一例耑管水師各有責成巡防不至岐隔等語應如該督所請將右營遊擊移駐寜村耑司陸汛左營官兵仍歸郡城耑管水師俾彼此分防各有責成再查右營原管陸汛八處今將左營所轄之寜村陸汛四處併歸右營管轄未免汛廣兵單其左營向係水陸兼司原設有馬戰兵丁應令該督酌量撥歸右營以敷巡防一奏稱水陸兼防之營額馬宜復也查營伍馬匹原為平時操練官兵傳報軍情之用在水師全憑舟楫而有汛兼陸路者非馬則馳驟無資且考拔營弁無馬何以責其騎射能優今鎮海瑞安二營原係陸路設有官馬雍正二年前督臣滿保將二營議改水師馬匹盡行議裁竟未計及二營雖改水師仍有陸路兼防也況鎮瑞係沿海要地各百防守縣城並各處要隘設遇要務何以策應且同案請裁之磐石營經題請復馬三十匹在案似應按照通省馬一步九之例鎮海營除改水兵外尚存陸汛兵丁八百七名應復馬八十匹瑞安營除改水兵外尚存陸汛兵丁七百名應復馬八十匹使水有戰船陸有戰馬以備平時防禦操演等語查鎮海營原設馬兵一百二十六名瑞安營設馬兵九十八名磐石營設馬兵七十三名三營俱係陸汛嗣經原任督臣滿保題請改為水師將三營之馬歸於有馬各營遇缺填補在案續於雍正六年三月內經該督李衛以玉環新設叅將水陸兼防將磐石叅將改設都司仍為陸路留兵三百名照馬一步九之例於原裁馬數內復馬三十匹亦在案今查鎮海營分防之招寳山城並笠山臺龍山所等處瑞安營分防之飛雲北岸並江岸沿邉墩臺等處俱係沿江陸路汛地並無馬匹該督既稱鎮瑞二營雖改為水師仍有陸路兼防若無馬匹遇有傳報公務誠恐濡滯不靈等語亦准於原裁額馬內照例復設以備操演策應之用可也奉
  㫖依議
  駐劄處州府城處鎮總兵官下遊擊二員守備一員千總三員把總五員
  外委千總四員外委把總五員俱於雍正五年新設
  三營馬步戰守兵丁共一千六十七名
  麗水營隸處州鎮管轄經制額設守備一員康熙五十二年題設千總一員把總一員
  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雍正五年新設
  原額馬步戰守兵丁共四百三十五名內有馬戰兵四十五名無馬戰兵六十八名守兵一百一十八名雍正七年裁減京撥戰守兵丁四名歸杭嘉湖召募實存兵丁四百三十一名十三年衢協改鎮添兵本營裁溢額馬二匹改步戰兵二名
  駐防麗水城汛守備一員雍正九年改守備銜為都司僉書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六十六名
  分防碧湖要汛千總一員永駐防守外委把總一員一年輪防馬步戰守兵丁一百六十五名
  中營分管縣汛
  防守青田縣汛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一百四十名
  防守縉雲縣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八十名
  防守景寜縣汛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名
  左營分管汛地
  駐防龍泉縣汛遊擊一員永駐防守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共三百六十三名
  防守雲和縣汛守備一員永駐防守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名
  防守慶元縣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五名
  右營分管汛地
  防守遂昌縣汛守備一員永駐防守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共二百九十八名防守松陽縣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共一百名
  防守宣平縣汛把總一員外委把總一員俱一年輪換馬步戰守兵丁共七十名
  麗水營現存紅衣砲九位內安設砲臺三位府城各門六位威逺砲六位發熕砲二十五位俱安設府城垜口行營砲四位劈山砲一位百子砲十位俱存營
  處州府敎塲在府治南明門外東南縱為丈二百有餘衡半之中為將臺右為㕔事後為堂翼以兩序而垣周之其外為壕
  麗水縣敎塲在栝蒼門外琵琶洲
  雍正六年十二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衛題為欽奉
  上諭事該臣查得欽奉
  諭㫖每年頒發
  上諭及條奏議行事件俱於次年十二月內將如何奉行已有成效之處聲明縁由繕本具題欽遵在案今當嵗底彚奏之時所有雍正五年任內奉行之事理合摘敘縁由耑疏聲明一件為欽奉
  上諭事准兵部咨查議政議覆川陜總督岳鍾琪送來之威逺砲應量各省巡防之處無論馬歩兵丁每一千名設砲十位該部酌量就近兩省各給一位公同試㸔挨次遞送令各照式揀選存留若不足用於近省砲多者移取足數餘剰威逺子母砲解送來京損壊不堪應用銅鐵砲位盡行查明收庫有用銅鐵之處報部動用等因奉
  㫖依議欽此伏查火砲為攻擊之先資實海洋之利器從前浙省所存砲位內亦有威逺之名於上年七月十六日准江西省遞送到川陜解來之砲即親加試放與舊存者形式大同小異而施用之逺近便利頗遜於子母砲之功力隨於八月十一日差員轉解福建去訖一面通查各營兵額酌量分設數目據各標鎮協營開報各營砲位細數原存續製情由並查明現在威逺砲止有二十九位不敷分給繪就各營圖式造冊咨請部示派撥理合聲明一件為欽奉
  上諭事
  皇上念浙江緑旗兵丁騎射營伍不如陜西
  特頒諭㫖將陜省各標營兵丁揀選一百名移住浙江分撥各標教習有能約束訓練者拔補千總此誠
  聖主整飭營伍之盛心也續准陜省先後咨送各兵於上年十月初四日到齊會同調任提臣石雲倬預為酌定派撥營分隨到即將家口查明按照人數多寡路程逺近給與盤費口糧到營之日即撥給房屋居住補伍各給馬糧咸使得所各兵雖靈巧便㨗之處出自秉質不若浙人而漢仗強健弓馬熟練髙於南方得此時時教習浙江營伍大有禆益現將勤於敎習技藝更優者拔補經制及外委千把録用人心無不鼓勵理合聲明一件為恭懇
  聖恩等事准兵部咨宣化總兵官李如栢條奏營伍兵
  丁噐械一事奉
  㫖覽李如柏所奏調換軍噐事宜自從行伍利用起見該部議奏大凡各處營伍所習武藝所用噐械操演隊伍向來原無一定之制是以武弁到任往往以己所好尚及素所熟習者操演所屬兵丁間或學習未久而接任官員又另有意見將從前所習者更改調換是兵丁之技藝每視該上司之去留以為轉移非訓練專精之道也凡事久則生熟熟則生巧宜令各省將軍督撫提鎮因地所宜酌定規制永逺遵奉除騎射最為𦂳要天下通行學習外其餘各種演習悉着該上司會同通省大員悉心斟酌應如何操練用何軍噐詳細定議奏聞令各營永逺遵奉而行接任官員不得擅自更改倘將來有應行變通之處着具題請㫖如此則兵丁各精其業且使一省之中彼此畫一將來或有調遣會集之處正可相資為用於訓練營伍大有裨益該部知道欽此正在分移提督二臣會同叅酌間又一件為特請按兵設噐等事准兵部咨浙江調任提臣石雲倬條奏按照隊伍分設鎗砲弓箭牌刀各項等因部議以與李如柏所奏俱係操演兵丁事宜行令會同等一併悉心斟酌詳細畫一定議具題等因續准部咨議覆每兵一千名內以鳥鎗四百桿列為八隊其威逺砲長鎗鳥鎗弓箭牌刀等項按兵列隊責令將弁定限輪操各營現存噐械多寡不齊者陸續製備酌量撥用水師不必多備副鎗只令操演連環其火箭等項攜帶材料臨時造用至水師船兵分作四甲通船學習試行有效再為具題等因奉
  㫖依議欽此現在遵照部議飭令各營依數派撥按隊發給輪日操演其缺少之項於奏定公糧內逐件添補並飭水師各鎮協營於出洋兵船分甲學習當不時查騐稽考以副
  皇上整飭營伍至意理合聲明一件為欽奉
  上諭事准兵部咨子母砲位原係
  內製不便通給外省定議
  盛京寜古塔近海黑龍江與鄂羅斯接壌三處仍應照前設立此外各省子母砲位查明送部所有應設砲位除威逺砲外尚有何項衝擊便利於軍務有益詳查造冊送部酌撥不足者鄰省移取如仍不足動項製造其沿邉沿海砲臺水師戰船守䕶城池舊有砲位照常存留等因奉
  㫖依議各處應設砲位俟撥給齊備之後將彼地所有子母砲齎送來京交部欽此欽遵
  諭㫖將浙江各營子母砲除續准部文每營止留一位演習外其餘悉行觧運赴京交部投収但訪之輿論及老於水師各官俱雲海洋戰船風浪髙下不齊實賴子母砲攻擊利便重疊施放不須停留裝藥栽碾致有遲滯以之防杜奸究追拿匪𩔖實有裨益可否仰懇
  聖恩於海疆酌量留用之處伏乞
  睿鑒理合聲明謹具題奉
  㫖該部知道
  雍正十二年五月兵部為欽奉
  上諭事議得浙江總督程元章疏稱各鎮總兵官每年
  例應巡查營汛欽奉
  諭㫖着商請督提具本請
  㫖等因茲據各鎮呈詳提臣咨㑹到查定海一鎮孤懸海外向例只督巡本營洋面未嘗遊巡內地今總兵官林君陞呈稱所屬鎮海象協各營汛皆與本標貼近毗連督巡時可以就近考察於舊例稍為變通至黃巖鎮係山海交錯水陸兼防向例水師各營於二月出洋哨捕十月撤巡該鎮督率會哨時自可便道進口查騐至冬季於所轄紹台二協巡查一次並會騐寜波船厰修造戰船往返便㨗兵民不擾其溫州鎮前經議定每年夏秋出洋或冬或春遊巡陸路一年之內共為一周便道察閲自當循照舊例而行至處州鎮並無督巡洋面之任當於春冬二季徧歴查察一年之內兩次巡查各鎮或便道進口或登陸巡查自當減從裹糧不得稍有滋擾汛防各官亦毋得借名供應勒扣弁兵如有前𡚁立即叅奏議處等因具題前來查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
  上諭嗣後各直省總兵官有巡查營汛之事俱着商請督提具本請㫖欽此欽遵通行在案今應如所請行令該督轉飭各該鎮遵照奉行可也奉
  㫖依議
  浙江通志卷九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五
  海防
  浙瀕海者六郡水陸交錯島嶼旁連並稱要地明代剏立衛所増設臺汛備禦亦已多方而區畫猶未盡善
  聖朝徳威遐播海不揚波既極梯航之盛尤嚴戶牖之防制置周詳規模宏逺誠久安長治之道也志海防
  籌海圖編兩浙形勢大半負海論列郡之海口則溫州之飛雲橫陽館頭台州之松門海門寜波之定海大浹湖頭渡紹興之三江沙門杭州之赭山龕山嘉興之乍浦澉浦皆列郡之門戶也守門戶則堂奧自安矣論海洋之要害則金盤之鳳凰山南麂山松海之大陳大佛頭昌國之韭山定海今鎮海之舟山逺而陳錢馬蹟下八山臨觀之烈港海寜之洋山許山皆沿海之藩籬也守藩籬則門戶自固矣
  兩浙海防𩔖考浙西沿海一帶自鼈子門起至金山衛止延袤五百餘里實省城之咽喉嘉湖之藩籬以緩急較之海鹽乍浦為極衝澉浦為次衝海寜為稍緩
  萬裏海防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壌浙西地形與蘓松連壌各有輔車相依之勢故分哨各官宜互為聲援往來會哨以交信票為驗南則沈家門兵船哨至福建之烽火門而與小埕兵船相會北則馬墓兵船哨至蘓州洋之羊山而與竹箔沙兵船相會
  海防纂要浙江之源始於黟之林厯山一線之㣲合流萬壑終於錢塘江之鼈子門而入海焉故鼈子門者乃省城第一門戶石墩鳳凰外峙為第二門戶此外無山惟羊許獨立海中東接衢洋西控呉淞江口為第三門戶羊許二山有防然後石墩鳳凰有蔽石墩鳳凰有蔽然後錢塘鼈子門可寜此其大畧也沙起錢塘東至吳淞曾無間斷海外諸沙亦向此而轉是蘓松杭嘉四府連壌一脈利害安危輔車相倚者也今欲求錢塘無虞當守附海之三闗欲求三闗寜謐先防大海之羊許第羊山孤懸大海去乍浦太逺我舟頓此設遇東北颶風賊舟便㨗彼此齊驅勝負難必許山嶴門淺狹止可避東南之風賊乗東北風利吾開舟擊之亦為並駕矣惟海鹽之白塔山去秦駐山不逺四風皆便賊若由大洋而來隨處可擊是海鹽一闗尤四面之控制也總而論之賊由東洋經陳錢馬蹟犯寜定者必藉衢山馬墓兵船以禦之賊由南洋經韭山烏沙門犯昌國臨觀者必藉舟山烈港兵船以禦之若由羊山直進犯海鹽者必藉乍浦三闗兵船以禦之是防海之總要也
  觀海指掌圖防江在於聨絡防海在於會哨會哨必於洋山洋山者海道必由之路山圍百里形似南箕中平如掌內有十八嶴可藏海船數百海水鹽不可飲惟山頂一泉清淡可汲會哨必泊其中以避風汲水南至定海北至吳淞皆一潮可到葢江浙之交界也故舟山為浙江之屏翰而玉環鳳凰馬蹟馬墓等山輔之洋山又為江浙兩省之屏翰而陳錢壁下大衢小衢諸山輔之陳錢中國海山之盡處海賊擊空明而來風波無際望見陳錢則喜中國之將近而必泊於洋山以避風汲水視風然後分䑸然必發𦩘於洋山洋山既為江浙之險要故防海之道賊犯江南而浙江官兵不至陳錢者罪在浙江賊犯浙江而江南官兵不至馬蹟者罪在江南俱以交牌號為驗遇賊則江浙官兵聨絡為一併力擊殺或搗其中堅或截其歸路或踵其後或犯其前毋使登岸入江為第一策此江浙海防之大要也
  觀海指掌圖大洋山北行二更餘至馬蹟山海中道里以更計一更九十里此二山為江浙分汛地最為扼要大衢山雖為浙江洋面而與大洋馬蹟三方鼎峙守大洋馬蹟者必守大衢始臂指相使呼吸可通馬蹟二更餘至陳錢山又一更至盡山盡山以內為內洋山以外為外洋順風不三日可至日本矣由衢山而東諸山錯列各有港道可以泊船不二更至舟山也
  兩浙海防𩔖考羊山屹立大海東窺馬蹟西應許山南援衢洋北控大小七山此地之重者一也溫台寜三府於汛期之際漁船到此而後分䑸採捕南極漁山北極茶蛇二山渺茫千里處處皆船此地之重者二也此地不守則馬蹟可以結巢而徐公上下皆為倭宼淵藪不惟許山有唇亡之慮而聲息不通應援阻絶衢洋當一面之衝浙西失藩蔽之固矣但羊山之外四顧汪洋隂霧迷漫咫尺不辨則難於瞭望港門錯雜潮勢縱橫備左右空備前後寡則難於防禦夫聖姑礁為居中之地創為老營而以小船數隻泊之羊山則張家嶼之北鍋灣嶼之東之警可備也以小船數隻泊之下釣則徐公之外馬蹟之內之警可備也以小船數隻泊之秀才等嶴則衢洋之上沙塘之下之警可備也以小船數隻泊之西洋等嶴則灘山之前漁山之後之警可備也如此分佈則要害有守而浙西之門戶可固矣
  籌海圖編陳錢馬蹟洋山在內海之外止可出哨不能設守葢恐糧餉易匱聲援莫及且自來水寨設在沈家門遇有緩急戰守兼得耳
  籌海圖編陳錢乃孤山突出極東大洋水深不可下椗又無嶴可泊惟小漁舟盪槳至此即以舟拖閣灘塗採捕後仍拖下水而囘欲以此為期會之地恐不便也馬蹟大衢洋山則不然葢馬蹟有小潭可以泊舟此山雖在陳錢之西離大衢尚逺賊舟西來一過陳錢即是馬蹟以此為會哨之地可也大衢與長途相對其西有礁無嶴不可泊舟其東有衢東嶴者可容船隻但水震蕩不寜舟泊於此久則易壊不如以大舟藏於長塗之北而以哨舟泊於衢東嶴遇警舉號但大衢在北長塗在南相離不過半潮之逺潮從東西行兩山束縳其勢甚疾哨船戰船遇潮來與落時皆難橫渡俟潮平然後可行策應
  職方考鏡浙海諸山其界有三黃牛山馬墓長塗冊子金塘大榭蘭秀劍山䨇嶴䨇塘六橫韭山檀頭等山界之上也灘山許山羊山馬蹟兩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黃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界之中也花腦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界之下也
  籌海圖編金塘玉環諸山膏腴幾萬頃皆古來民居之處可墾為屯田設所戍守一以據險一以固糧舊制當復者也
  定海縣志金塘雖處海中實隸翁洲之內譬之家翁洲為門金塘為𨓍鎮海為室是金塘兀峙中間與邑相為唇齒者也宋元盛時各山盡屬內地耕讀魚鹽民安物阜不獨金塘為然自信國遣徙紛紛異議俱謂金塘不宜開復或慮養亂滋奸或慮攘奪致訟或慮分屯增戍得不償失愚皆以為不然夫金塘延袤百有餘里約田三萬餘畝泉甘土肥利莫厚焉方其初闢招徠之民墾有餘地無待於攘及其既定各業其業亦復何爭若雲養亂滋奸則宼不為區區金塘而特起戎心也明矣以宼為虞而先棄之是猶懼噎而廢食也況此地為鎮之咽喉定之臂指設一旦有警則控扼其間呼吸可通聲援可接勢若常山之蛇首尾相應豈非尤重於他山者而反惜區區屯戍之費輙欲空虛其地撤鎮海藩籬之衛失定邑輔車之依亦惑之甚也又雲翁洲田裏山金塘山裏田中多險害故不宜開彼第知宼之能據險而不知我當先守隘此其說尤難通矣今者按圖觀之烈港在其西黃由礁在其東冊子山在其西北黃茅山在其西南而其中為支山者五為嶺者三為嶴者十為大塲地者一為汊者二要會多設舟師東西各置墩臺相形勢而圖久逺則金塘實有賴焉
  玉環志玉環乃溫台兩府之鎖鑰樂太二縣之門戶外截海洋內資保障崇岡峻嶺周匝繞流依山築堡險足以守四面泥塗捍禦亦易此玉環之內勢然也山外有南麂北麂橫截對峙又為玉環之屏塞此玉環之外勢然也茲山向為沃壌民人聚處商賈貿易自洪武二十年控海之兵遂徙沿海居民於腹裏以致閩廣溫台各處匪𩔖私搭棚厰聚居各嶴或沿海刮土公行私販之鹽或羣聚墾種坐收無稅之産網魚捕蝦捉蛇釣𩺌船艘千餘藏垢納汚查玉環原有十八都並分支附近各嶴可以插種成為膏腴者約田三四萬畝其各嶴口塗地玉環鄉老㟁須築塘𭐏漸次成熟者約六七萬畝以天地自然之利養生齒日繁之民此玉環一定之生息也有水師遊巡海上則洋匪無從而入有陸路屯聚要隘則私販無從而出有戰艦屯泊海口則詭秘之船隻易於追擒有快哨遊巡內港則奸匪之出沒無可潛蹤棊布星羅稽查森嚴使商艘漁船於洪濤巨浪之中如履康莊誠利益於民生不小非第為玉環一方籌邉固圉之計而已
  籌海圖編海防莫急於舟師舊制邉海衛所各造戰船有七百料五百料四百料二百料尖之殊七百料停造久矣其餘五百料之𩔖亦以不便海戰改造福清等船復調發廣東橫江烏尾船顧稅蒼沙民船又有小哨草撇船軍駕八槳船裝火器出奇埋伏劃網船四叅六總分哨守各洋港每值春汛戰船出海初哨以三月二哨以四月三哨以五月小陽汛亦慎防之毎年六七八月風漸險惡正月十一二月風色不常舟皆不可行三月至五月東北風多倭來便易十月小陽汛亦可渡海宼有停泊海島乗間而至者故春秋二汛皆當防也其南哨也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於閩海而止其北哨也至洋山馬蹟灘許衢山等處交於直海而止陳錢為浙直分䑸之處則交相會哨復於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舟山駐劄把總兼督水陸賊若流突中界則沈家門馬墓港兵船北截過長塗三姑山而與浙西兵船相為犄角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而與溫台兵船相為犄角賊若流突上界總兵官自烈港督發舟師北截之於七里嶼觀海洋而叅將自臨山洋督兵應援南截之於金塘崎頭洋而石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應援是故海防自內達外有三重焉會哨於陳錢分哨於馬蹟羊山普陀大衢為第一重出沈家門馬墓港之師為第二重總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備至宻也
  湧幢小品兵船在海遇晩宜酌量收舶安嶴以防夜半發風嘗按沿海之中上等安嶴可避四面颶風者凡二十三處曰馬蹟曰兩頭洞曰長塗曰髙丁港曰沈家門曰舟山前港曰潯江曰烈港曰定海港曰黃岐港曰梅港曰湖頭渡曰石浦港曰豬頭嶴曰海門港曰松門港曰蒼山嶴曰玉環山梁嶴等嶴曰楚門港曰黃華水寨曰江口水寨曰大嶴曰女兒嶴中等安嶴可避兩面颶風者凡一十八處曰馬墓港曰長白港曰蒲門曰觀門曰竹齊港曰石牛港曰烏沙門曰桃花門曰海閘門曰幾山曰爵溪嶴曰牛欄磯曰旦門曰大陳山曰大牀頭曰鳳凰山曰南麂山曰霓嶴其餘下等安嶴可避一面颶風如三姑山衢山之𩔖不可悉數必不得已寄泊一宵若停久恐風反別迅不能支矣至潭㟁山灘山許山之𩔖皆團上無嶴一面之風亦所難避可不慎乎
  玊環志玊環海汛以岐頭汛起可以泊船汲水可避東北風潮出岐頭東北至小門可以泊船避風樵柴汲水惟半洋有泥礁小門山之南即大門係溫鎮中營管轄出小門有嶼土名光采嶼至烏星難以泊船無可樵汲烏星之東南至橫址山南係溫鎮中營洋汛北係本營洋汛難以泊船無可樵汲橫址之北至大巖頭雖係𦂳要難以泊船無可樵汲大巖頭之北係梁灣汛最𦂳要可以泊船樵汲可避東北風潮梁灣之北即桃枝嘴下有無名暗礁暫可寄椗避東北風無可樵汲桃枝嘴之北即大麥嶼口有一絹機礁可以泊船可避東北風潮大麥嶼之北即小麥嶼口有無名暗礁小麥嶼之西北係連嶼頭可以泊船可避南風無可樵汲連嶼頭之西即小烏大烏又有扁鰻礁俱難以泊船樵汲連嶼頭之北土名稻幹堂嶼過灣即普竺港港口有西青嶼可以泊船樵汲可避東北風潮西青嶼之西即江埏山可以泊船可避北風巖口有金礁江埏之北有牛糞礁擔兒山難以泊船無可樵汲西青嶼之西北至鱔魚頭烏巖巖口有蝦岅礁難以泊船無可樵汲烏巖東北角至分水與黃巖鎮右營為界分水之東即黃巖右營洋汛分水之西係本營洋汛分水之北有苔山分水之東有鷺鷥礁塗頭嶼楚門俱係本營洋汛楚門北㟁有麥城麥城之東有花巖浦女兒洞梅嶴等山俱連太平縣界分水之東北有應公應婆山俱難以泊船應公應婆之北係大青小青可以泊船汲水可避東北風潮分水之西即茅峴山可以泊船汲水茅峴山後之北有箬笠礁難以泊船茅峴山後之東北壇兒山可以寄椗汲水可避東北風潮茅峴山之西北有方江嶼難以泊船方江嶼之西北有橫址可以寄椗避東北風由大巖頭之東至薛疊嶴鷺鷥灣俱難以泊船鷺鷥灣之東至黃門係𦂳要灣內可以寄椗無可樵汲黃門之南有䨇排東臼係溫鎮中營洋汛黃門之東係坎門汛最𦂳要可以泊船樵汲可避東北風潮黃坎門外山之中有暗礁土名黃牛礁坎門南首有金礁出坎門之東北車首頭之正東長嶼虎義嶼雞冠嶼羊嶼車首頭之北礁頭衝擔嶼沙頭乾江坎門外洋之正東披山洞正等山所有避風之處只可避東北風若遇西南大颶俱無可避之處識者審之
  萬厯溫州府志溫與台接壌台之外海大陳山與溫之外海邳山交界自大陳山乗東北風一日可至邳山自邳山長潮西南上行半晌可至大鹿半潮可至橫坎二門自橫坎門半潮可至玉環山大巖頭梁灣如東北風自邳山半潮可至麥園頭華架礁或入三盤或洞頭或白鹿或馬耳嶴俱可泊船自邳山下行一潮可至東洛東洛一潮可至南麂自東洛上行一潮可至南龍南龍半潮可至鳳凰鳳凰半潮可至江口青山嶼舥艚炎亭珠明大嶴大小濩一帶自南麂向上行遇東風一潮可至南龍南龍半潮可至鳳凰如遇東北風可往江口舥艚炎亭珠明大嶴大小濩一帶如出外洋遇東北風直至三星南臺向上可至七磎洋蓀官嶴鎮下門向下即出流江沙埕南鎮大篔簹嶼嵛山烽火門入閩境矣
  定海縣志定海南洋三百餘里與黃鎮交界北洋四百餘里與崇鎮交界閩粵商船多由內洋東西洋船多由外洋大約定鎮所屬洋面遼濶山嶼叢雜拋椗寄洋之處多而深塗廣澚之處少也嘗驗海洋颶風夏秋之交始於西北者必繼以東南春冬之交始於東南者必繼以西北廻風轉信僅在頃刻故必四面環抱之地然後可以停泊戰艦不忌颶風定鎮所屬惟舟山道頭沈家門岑港長塗港梅山港青龍港石浦所六七處而已北洋羊山廟前僅避東北插燭澚僅避正南馬蹟有小澚僅避西北蘇竇有大澚然亦不利東南大衢山有沙塘倒斗礁潭龍潭各澚鼠狼湖亦有小澚均避東南不利西北南洋東西嶼可避一面風道人港甚淺青門內擔門雖可避西北然利小船不利大船大目山洋最忌柔浪淡水門雖藉牛欄基稍避諸風然椗地亦淺東南風水石相觸噴浪髙五六尺必收入石浦然後無患外洋則絶無澚地韭山烏沙港東福山湖泥白馬小澚僅寄椗不可常住夫寄椗之處多則匪船易匿深塗廣澚之處少戰艦不能久停而彼之窺伺洋閩各船也恆在於內洋外洋風雨晦暝之際戰艦廵防之隙卒然之間可以得志故定鎮防海之要尤要於他處數倍也
  籌海圖編春汛小汛弇州史料防海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其所向一視乎風先期一月將各道兵士督發各海口要害之處如在嘉湖者出三闗在紹興者出龕山出臨山出觀海出三江在寜波者出定海今鎮海出昌國出象山在台州者出海門出新河出松門在溫州者出楚門出盤石出金鄉等處安營操練與兵船相表裏以為防守萬全之計春汛至五月終小汛至十月終方令撤兵歸道嚴立限期通行提督總叅衙門永為遵守則防禦周而賊無伺志矣
  鄭泉海防議防海之策海口為要害在浙則定海海寜海門為海口第土兵官軍須叅調而用土兵諳練波濤之險易又能役使船戶當於要害處分營以土兵為主令隨便出哨使得撓彼於舟楫之間官軍扼於塘㟁之口策之上也然土兵必用哨船巡哨在大洋之內不必過大大則轉動為難須四時分哨上下更番庶可有備無患也
  厯朝防海事宜
  海鹽縣圖經漢會稽郡海有樓船守尉都試令丞尉亦各統其縣以時肄習後陽嘉中又詔縁海益屯兵備盜賊海上之有戍葢自漢始也
  唐書徳宗本紀建中二年夏六月改浙江西道為鎮海軍
  海鹽縣圖經置鎮將始於唐改為鎮遏使始吳越唐制上鎮防兵五百中下逓減鎮各設將副一人吳越鎮遏使以本土豪傑世領之秩視鎮將尤崇防兵為多宋南渡後行都密邇防海道為亟水軍始設其後元人南下漸逼海上險隘處益設戰艦
  鼠璞舟師始於吳越南北分境仗以防江建炎南渡始有防海之說
  文獻通考宋哲宗元祐五年刑部言賈人由海道往外蕃請令以賈物名數並所詣之地報所在州召保毋得叅帶兵噐或違禁及可造兵器物官給以文憑若擅乗船由海入界河者罪以徒中興後凡沿江沿海招集水軍控扼要害及地方濶逺處皆置巡檢一員往來接連合相應援處則置都巡檢以總之各隨所在聽州縣守令節制
  宋史兵志建炎後砦兵兩浙東路慶元府十砦浙東鮚埼三姑管界大嵩海內白峯岱山鳴鶴公塘溫州十三砦城下管界館頭青奧梅奧鹿西蒲門南監東北三尖北監小鹿大荊台州六砦管界亭塲呉都白塔松門臨門
  宋史髙宗本紀建炎三年二月命監察御史林之平為沿海防托募海舟守隘四年七月禁海舶商販募民據險立柵防遏外宼八月命陳思恭屯兵明州以防海道紹興二年五月以中書門下省檢正官仇愈為沿海制置使宋史職官志沿海制置使以明州守臣領之其職肅清海道節制諸軍延祐四明志制置司所隸者溫台明越
  玊海紹興二年七月呂頤浩言近制沿海制置司最為得策然敵舟從大海北來拋洋直至定海此浙東路也自通州入料角放洋至青龍港又沿流至金山村海鹽縣直泊臨安府江岸此浙西路也宜令仇愈專管淮東浙西別除一員專管浙東福建路從之
  宋史髙宗本紀紹興二年八月命沿海州縣籍民海舶每嵗一更守海道險要九月以右朝請大夫呂源為浙江福建沿海制置使治定海縣三十一年十一月遣吏部侍郎汪應辰詣浙東措置海道
  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六月命浙西副都總管李寳措置浙西海道乾道七年三月立沿海州軍私齎朝錢下海船法
  續文獻通考理宗淳祐三年六月資政殿學士知溫州趙與權乞廢併諸寨增置鎮海寨兵以備倉猝從之
  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十一年正月詔沿海沿江州郡申嚴水軍之制開慶元年六月詔申嚴海道防禦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八年十一月置鎮邉萬戶府控制日本勅征日本囘軍後至者分戍沿海二十六年尚書省言自泉州至杭州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軍二百防禦海道從之二十七年冬十一月平章布拉吉達言浙東一道地極邉惡復還三萬戶以哈喇岱一軍戍沿海明台伊竒哩一軍戌溫處扎呼岱一軍戌紹興婺水戰之法舊止十所今擇瀕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閱習伺察諸盜錢塘控扼海口舊置戰船二十艘今增置戰船百艘海船二十艘故盜賊不敢發二十九年冬十月日本舟至四明求互市舟中甲仗皆具恐有異圖詔立都元帥府以防海道
  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冬十月以蘄縣萬戶府鎮慶元紹興沿海萬戶府鎮處州宿州萬戶府兼鎮台州
  杭州府志明於會城置都指揮使司統諸衛所衛所在內地者主守在沿海者主備倭衛在內地者一沿海者九衛各五所其外又特設所三十四在內地者六沿海者二十八衛所官有定員而沿海特設總督都指揮一人兩浙海防𩔖考總督備倭舊以公侯伯領之洪武三十年改領於都指揮把總指揮四人籌海重編浙洋沿海舊設四總後増為四叅六總四叅者杭嘉湖一寜紹一台金嚴一溫處一也六總者定海昌國臨觀松海金盤海寜也籌海圖編叅將原設二人分守浙東西後分為四把總原係指揮四人後因地方多事衛所窵逺分而為六裁去備倭總督而各把總以都指揮體統行事轄諸衛而又備戰有船守瞭有寨傳警有烽堠墩臺衛所外有巡檢司司有弓兵而沿海居其半
  續文獻通考明沿海衛所每千戶所設備倭船十隻毎一百戶船一隻每衛五所共船五十隻每船旗軍一百名春夏出哨秋冬囘守
  眀實録洪武三年六月詔延安侯唐勝宗督浙江屬衛官軍造海船修城隍五年十一月癸亥詔浙江瀕海諸衛改造多櫓快船以備倭宼
  倭患考原洪武六年以於顯為總兵官出海巡倭明實録洪武十五年四月浙江都指揮使司言杭州紹興等衛每至春則發舟師出海分行嘉興澉浦松江金山防禦倭宼迨秋乃還後以浙江之舟難於出閘乃聚泊於紹興錢清滙然自錢清抵澉浦金山必由三江海門俟潮開洋凡三潮而後至或遇風濤動踰旬日卒然有急何以應援不若仍於澉浦金山防禦為便其台州寜波二衛舟師則宜於海門寳陀廵禦或止於本衛江次備禦有警則易於追捕若溫州衛之舟卒難出海宜於蒲門楚門海口備之詔從其言
  倭患考原洪武十七年信國公湯和築浙江沿海城民丁四調一為戍兵
  籌海圖編湯信國經理海防北起乍浦南迄蒲門縈紆二千餘里設九衛及諸所諸巡司總有百城營寨烽堠彼此聨絡援應血脈貫通
  明實録洪武二十三年四月詔濱海衛所毎百戶置船二艘巡邏海上盜賊巡檢司亦如之二十七年二月命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劉徳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商暠巡視兩浙沿海州郡城隍以及軍士器械之數仍督各衛嚴為備禦三月命魏國公徐輝祖安陸侯呉傑往浙江訓練沿海軍時海上有倭宼之警先命都督楊文節制沿海諸軍備之至是復命輝祖等往加訓練
  明實録永樂三年六月命浙江都司造海舟一千一百八十艘九年十月命浙江臨山觀海定海寜波昌國等衛造海船四十八艘
  明實録洪熙元年七月浙江右布政使周幹言嘉興府海鹽縣地臨大海數被倭宼洪武中設海寜衛及澉浦乍浦二千戶所路置煙墩水置海船官軍往來巡警晝夜有備盜賊屏息百姓安堵永樂七年革煙墩移置海船於沈家門水寨相去一千餘里猝有宼至消息難通及官軍至賊船已退官軍既囘賊船復入軍無休息民無安枕若仍舊各守地方及量發附近官軍防守每嵗令亷幹都指揮一人總督操備庶幾倭賊知懼軍民兩便
  萬厯杭州府志正統七年戶部侍郎焦竑奉命來浙江整飭備倭
  明實録嘉靖五年二月御史簡霄疏言沿海諸衛軍伍虛耗水寨軍及備倭船存者無幾故宼發率臨時募兵造船動失機宜此不可不慮宜設法清補復舊額軍伍既充則修補戰船責以操練乃可備緩急從之八年十二月禁沿海居民毋得私充牙行居積番貨以為窩主勢豪違禁大船悉報官折毀以杜後患
  肅皇外史嘉靖二十六年巡按浙江御史陳九徳請置大臣兼巡福浙海道從之以朱紈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紈至浙知沿海大姓皆利番舶勾連主藏轉鬻其貨牟利潤已久不歸值遂搆難有所殺傷乃下令申嚴海禁凡䨇檣餘皇一切毀之
  明實録嘉靖三十一年八月巡按浙江御史林應箕疏言浙江寜紹台溫地濱大海盜賊出沒之藪國初建衛所四十有一戰船四百三十有九董以總督備倭都司巡視海道副使等官控制至為周密後以海波不驚戒備漸弛伍籍日虛櫓弊樓折而官船廢矣嘉靖二十七年都御史朱紈議招福清捕盜船隻勦治有效因量留福船四十餘隻給與行糧使分泊海濱常川防守比年所憑恃者此耳
  明實録嘉靖三十二年八月給事中王國禎議添設杭嘉二府守備一員備倭都司駐劄定海兼轄海寜二把總屯兵控禦海禁除通番大船販易接濟外其餘捕魚樵採無礙海防者編立字號發放出入南京御史宋賢言錢塘江口宜增置守備捍海塘宜增築髙峻雜植荊棘勒兵防守三十四年八月督察軍情侍郎趙文華疏陳國初更番出洋之制極善今乃列船港次猶棄門戶而守堂室浸失初意宜分乍浦之船以守海上羊山蘓松之船以守馬蹟定海之船以守大衢三山品峙哨守相聨總兵屯泊陳錢島以扼三路之衝然浙直地勢相聨互為唇齒宜設正副總兵官二員分駐金山臨山會要之地共守陳錢而以叅將分守馬蹟等三山分督汛地則勢成犄角矣
  續文獻通考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巡撫浙江劉畿言寜波故設市舶以通貿遷屬以近海奸民規利起釁爰議裁革今人情狃於近利輙欲議復不知沿邉港多兵少防範為艱此釁一開島倭哨聚遂寢
  兩浙海防𩔖考海中山嶴錯列林木𫎇翳亡命奸徒易於盤據元末方國𭹀乗之以據浙東洪武間湯信國經畧其地遷徙其民勒石厲禁迄二百餘年莽無伏戎島無遺宼則靖海之效也嘉靖三十二年間倭賊內訌多係海中潛住奸猾結連勾引以致禍延內地可為殷鑒邇來申明禁約今後敢有奸民豪戶擅將海壖閒地私自開墾圖利者事發從重究遣各有司不得縱容醸亂庶奸徒無敢盤據巖谷而海島既靖釁端自弭矣










  浙江通志卷九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六
  海防
  國朝防海事宜
  紹興府志前代防海之師制不相沿浙所恃在水陸二師自
  國朝定鼎宿重兵省會初定為經制資提鎮及協鎮簡卒伍製火器造戰艘嚴烽堠武備之設水陸畢具順治十八年以溫台寧三府邊海居民遷內地康熙二年奉檄沿海一帶釘定界樁仍築墩堠臺寨竪旗為號設目兵若干名晝夜巡探編傳烽歌詞互相警備四年
  欽差大臣巡視海邊每歲輪巡五六次次年撤囘七年欽差大臣同總督趙廷臣由福建沿海出巡重以提督
  大帥歲有巡厯増造艨艟以備戰守
  定海縣志康熙二十九年兩江總督福浙總督委江南蘓鎮左竒營遊擊丁際昌郭龍浙江定鎮左右兩營遊擊葉紀原爾懷等會同查勘江浙洋面分界隨據蘓鎮左竒營遊擊丁際昌等呈稱馬蹟在羊山之東羊山在馬蹟之西東西對峙中間雖隔有海洋及山巒南北參差不一今議以羊山馬蹟兩山南面之諸山及海面總屬浙江北面者總屬江南是以兩山之南北分界非以兩山之東西為界限也今除羊馬兩山南面各山係浙省之汛不造外其陳錢蘓竇蒲嶴小七大七等山相應備冊呈送核定頒發碑文前赴羊馬兩山勒石可也又據定鎮遊撃葉紀等呈稱海洋向有界限即馬蹟山龍山宮所遺石碑為呉淞遊兵把總祝梓壽汛地且羊山有大小之分明季嘉靖年間倭冦呉淞同金山營官兵協守於小羊山浙江兵船亦駐泊於老羊山同江南船隻交相會哨則小羊山尚屬江南所轄豈馬蹟反屬江浙兩界之山乎況自定海山而抵馬蹟水程千有餘里若呉淞關出髙家嘴即是小羊山出瞭角嘴即是馬蹟山相距遠近不啻天淵應照厯來江浙官兵㑹哨之處以大羊山為止南屬浙省北屬江省其先到者於大羊山太子嶴插立木牌而轉建碑勒石以垂永久嗣後浙江海汛以大羊山為界大羊山腳以北之洋島屬江南管轄江南海汛以馬蹟山為界馬蹟山腳以南之洋島屬浙江管轄自西至東山島洋面俱以二山為準各照分定界限巡哨勒石羊山永為定例
  謹按浙省海防自宋元迄明畧具規制然未有如本朝之嚴密周詳者其大要在設立提鎮重臣統轄得宜且分置水陸各營與城守為犄角臂指聨屬互相聲援而又移提督於寧波設雄鎮於舟山間玉環以障䕶內地駐乍浦以教習水師城寨星羅斥堠碁布扼要制勝遠過前朝至如商漁船隻亦必嚴夾帶之禁定出入之期申保甲之令立稽查之法徹桑綢戶隨時變通蓋自此可永清寰海之塵而非僅為全浙固疆圉之計也
  雍正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兵部為遵
  旨會議事議得先據浙江提督石雲倬題請本標中營守備右營遊撃二缺改設水師調遣出洋一疏經部以毋庸議題覆奉
  旨這事情着將部議並石雲倬原題交與髙其倬李衞會同定議具奏欽此欽遵行文去後今據總督髙其倬等疏稱浙江提督總轄全省水陸非若閩省分設水陸二提督可比今提臣請將本標之中營守備右營遊擊二缺改設水師遴選熟悉水性人員充補並選熟悉水務之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輪班出洋督察官不増添兵無抽調於營制原無更改至各鎮營船隻除輪派出洋外尚有存汛之船提標巡員止於督察勤惰不必多帶兵丁需船有限亦無慮船不敷用寧府一城既有提督鎮守又有城守一營且遊守二員輪流調遣仍有一員存城亦無城守單弱之慮臣與撫臣李衛會同酌議應照提臣石雲倬所請等因合詞具題前來查該督等既經遵
  旨會同酌議應如該督等所議准其將提標中營守備右營遊擊二缺改設水師行令該督提於通省熟悉水性人員內揀選題請調補並選熟諳水務之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出洋督察仍嚴飭所派官弁加謹巡查如怠惰不職以致汛防失事該督提據實題㕘可也奉
  旨依議
  雍正七年三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衞題為酌議沿海要口添設砲臺巡船以固疆圉事該㸔得浙江台州府屬之海門原係衞所從前駐劄總兵控扼海口後始移鎮黃巖此地與台協前所對峙皆係陸路汛地中隔椒江寛廣十里自黃巖至台郡必由此江橫渡府城食米向仰給於黃太二縣若加禁遏則郡民有艱食之苦然由江入海片㠶如飛以十里江面之寛又係急流㨗徑瞭望稍有不及即被偷越出口雖曽於兩岸設立照票兼用營汛戳記挨號稽查而小艇扁舟紛紜雜沓終難盡絶此處設防不可不慎因未得親身巡厯先與
  欽差臣性桂商酌乘盤查台屬錢糧之便前往察勘情形定議防杜續准咨覆海門前所兩岸皆係陸路未曾設有汛船雖黃巖水師在於外面洋面巡哨難於進內查緝應再於兩岸陸汛江面添設快哨船數隻就近實力巡察偷運米石夾帶私鹽等𡚁又海門至黃巖前所至台郡南北兩岸相隔數里每岸各設立砲臺一處再隔數里亦設一處安兵防守建造營房永遠居住又溫州之樂清縣虹橋二處及平陽之江口汛離海均不過數里亦係陸汛向無船隻應照太平縣寺前橋之例一體設船安兵則稽查可得嚴密等因當經轉飭布政司會議通詳去後今據布政使髙斌按察使方覲㑹同詳稱備查台屬海門前所二處經黃鎮勘明除牛頭頸設有砲臺無庸再設外只湏於江面各設大巡船二隻安兵十名晝夜梭巡仍再於前所汛口添設小巡船一隻在老鼠嶼駕巡無分雨夜彼此會哨偷運奸徒諒難飛渡其海門相近之家子地方既屬漁船出入之所又三江口亦係大海汊界似應各設砲臺一座以資瞭望建造營房安頓兵丁並設巡船各一隻撥兵晝夜巡查以杜奸匪惟是三江口之對峙即係新亭其家子之對峙即係章安道頭應再於此二處亦各設砲臺一座安兵十名建置營房配快船各一隻時駕巡緝不許擅離至樂清虹橋二處已將南岸口及萬橋口巡船各一隻移進樂清虹橋隨潮巡哨毋庸另設惟平陽營之江口汛南北港外即屬大洋陸路雖有官兵戍守不能遊厯海江應請照太平縣寺前橋之例設立哨船二隻分於南北兩岸江面防範遊巡如遇偷運夾帶即可飛棹擒獲至砲臺舊時既有設立似無湏另為安設等情會詳請題前來等覆加確核無異事關營制汛防添設事宜謹會題奉
  旨該部議奏隨經兵部以應如該督等所請覆奏奉旨依議
  雍正七年七月兵部等為遵
  旨議覆事該等會議得浙江總督李衞條奏水陸事宜一摺內稱寧海營健跳汛宜改設水師查黃巖鎮居定溫之中道扼閩浙洋面之咽喉左營水汛自海門至石浦亘綿四百餘里中隔茶盤三門花嶴等洋從前匪船多在茶盤洋面游移從此進五㠘門直通寧海縣城之東更為必防之地向於海游內汛設守備一員而健跳偏處海濱城下即茶盤大洋僅設千總分防又以陸路無船雖見賊艘難以飛渡追擒況健跳港道寛廣實為水師要區請將海游守備並附近內地之石橋汛把總移調健跳改為水師守備設兵二百五十名大小戰船六隻專司巡查茶盤三門花嶴大佛頭南田林門靖寇門等處洋面與黃巖左營定海中營石浦汛會哨其健跳原防千總調赴海游防守至所設健跳水師兵丁除原防兵一百二十五名外於海游抽兵七十五名石橋汛抽兵二十名大橫汛抽兵十五名西墎汛抽兵十名曼嶴汛抽兵五名以足二百五十名之數於黃巖鎮中左二營各撥水艍船一隻於拆造時改作雙篷䑩船二隻定海鎮撥八槳船四隻二隻改為雙篷䑩船二隻改為快哨船仍歸寧海營㕘將管轄黃巖鎮統轄兵不加増船無虛設水陸可得實用等語查海游健跳二汛俱屬寧海營管轄向令左營守備一員帶兵一百五十四名駐防海游千總一員帶兵一百二十五名駐防健跳俱係陸汛未設巡船其海門前所等處洋面悉係黃巖鎮左營將備配船巡哨但洋汛綿長未免顧此失彼近經觀風整俗使蔡仕𡵕條奏以健跳一汛港門深廣外通茶盤大洋僅設一陸路千總並無戰船請將千總改為水師量添弁兵船隻輪出哨巡經部議令該督將健跳汛應否改為水師添設弁兵船隻果否有益詳酌定議具題等因奉
  旨依議欽遵現在行文今該督所議與蔡仕𡵕條奏之意相同應如所請將海游守備並石橋把總移駐健跳原防千總調赴海游駐防所設健跳兵丁除原防兵一百二十五名外不敷兵丁於海游等汛抽撥足數所需船隻於黃巖定海兩鎮戰船內撥給改造至海游守備石橋把總原係陸路今移駐健跳改為水師仍歸寧海營㕘將管轄黃巖鎮統轄可也奉
  旨依議
  雍正七年十一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衞題為遵
  旨議覆事該㸔得溫州鎮總兵冉起鳳奏稱每年夏秋二季遵例坐駕戰船出洋督哨春冬二季親往各營陸路地方巡查會哨等情䝉
  批與商酌題奏查溫鎮轄屬親標三營及溫州城守樂清瑞安平陽大荊磐石玉環等各營俱分布永嘉平陽瑞安樂清泰順等五縣地方遼濶其間山海交錯水陸兼防向例水師各營於二月出洋哨捕十月撤巡該鎮總兵以時坐船督哨其陸路地方則各協營分汛設防遊巡會哨該鎮不時差員稽察各在案仰藉
  聖主德威遠播邇來山海寧謐宵小潛蹤而隨時防範之道不可不加周密前調任處州鎮臣王安國曾奏請於所轄各營四季巡查經謬議以鎮臣出巡太頻恐兵民不無往來奔走之煩又慮駐劄地方或致空虛彈壓無人因定以每年春冬農隙之時分地查閲現在照行今溫州鎮臣冉起鳳所請亦屬畱心地方之處但冬春二季接連為期相去不遠尚有海洋責任綦重不便久離鎮地若兩次往返登山越嶺亦覺太頻或冬或春總於農務既閒東作未興之時減從裹糧於陸路分巡數處統計一年之內將所屬共為一周亦足便道察知扼防形勢簡閲兵伍警惕宵小於地方甚為有益其海汛督巡仍照舊例按時出洋是否有當仰祈
  皇上聖明指示以便飭遵其浙省水陸兼轄各鎮除定海孤懸在外不便令其內地遊巡外黃巖亦應如溫州之例永遠循照畫一而行謹遵
  旨題覆隨經部議以應如該督等所請覆奏奉
  旨依議
  雍正七年十一月浙江總督管巡撫事李衞題為請改駐郡佐等官以專職守以重海疆事該㸔得浙省寧波府一郡三面臨海口岸繁多商漁貿易採捕等船出入無常不時嚴飭各汛文武員弁上緊巡查務使奸宄屏跡而其間緊要隘口尤當因地制宜以收實效不便因循致有貽誤茲查得鄞縣之大嵩地處海口離城窵遠雖有提標遊擊駐防而界連象邑山海交錯地方遼濶不可無文員彈壓請將同知移駐大嵩可以稽查海口又得就近治理民事甚與地方有益又定海縣之岱山居定治之北隔一海汊與舟山為犄角而岑港在定治之西亦係舟山之門戸以兩處相較岱山尤為𦂳要請將岑港司巡檢駐劄岱山再定邑之東沈家門乃洋艘出入之所南為烏沙門直接大洋東連普陀山外即洛伽門為定邑之咽喉最為緊要且離縣城七十餘里查向有寶陀司巡檢駐劄此處緣
  本朝初年遷禁海界將巡檢衙署拆毀移駐縣前原屬無益是以於雍正二年間奉文裁汰但寶陀巡檢駐劄縣前似屬冗員若令駐劄沈家門實為要地應請設立沈家嶼巡檢以資巡緝實為防範海疆之要可否准行恭候
  聖明鑒定謹㑹題奉
  旨該部議奏隨經兵部議覆應如該督等所請奉旨依議
  雍正八年三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李衞題為遵
  旨查議禁除偷運米石事該等㑹㸔得性桂奉命赴浙會查錢糧仰䝉
  皇上睿慮周詳以江浙近海地方偷運米石出海之𡚁
  尚未盡除
  命等一併嚴查毋得疎漏欽此性桂到浙之時隨會同李衞前任觀風整俗使許容商酌稽查務將沿海口岸形勢從前隱𡚁察明其間港澳之出入船隻之驗放與夫文武官弁之稽巡前經附疏陳明另行詳議具題在案茲行據布政使程元章按察使方覲移行沿海道府鎮協營等各就本地情形抒見議覆該司等酌議先後具詳前來伏查私米出洋例禁甚嚴浙江沿海情形杭屬之錢塘江雖係通海而距大洋尚遠僅有柴滷彈船往來外販商艘難進鼈子門河莊汛為兩岸口隘船隻由此驗放嘉屬乍浦乃出入海洋要汛現駐重兵次為澉浦亦設汛防紹屬多係內塗惟觀海汛淹浦一口與外洋相通此外寧台溫三府屬口岸繁多四通八達其總滙緊要之處設有專員彈壓其餘口隘分撥弁員哨巡星羅碁布原屬周密凡出洋貿易巨商大船皆挾貲木牟利不肯輕於犯法所帶日食餘米悉有限定數目填照盤驗一遵舊例無敢寛縱且出入必由汛口海關不致私行透越惟閩省及本省沿海各屬或偶逢歉歲民食不敷間有詳奉上司明文給照通糶者均屬
  朝廷赤子未便岐視遏糴但照內原有填定採買地方及所購數目而奸民每先隨路越至別處零星買備復往填定地方從新採買其多餘之米既得沿途糶賣髙價仍有照內所買之數囘籍查驗此中實有隱𡚁今嚴飭營縣汛口務必查驗批照地名數目相同准令買足即於照內註明某處買米若干並無多溢移交原籍查對如有越地多買嚴拿治罪又凡採捕漁船雖有計其人數及往來日期准帶日米餘米之例而若輩每於數外夾帶者一則防風信無常為本身口食之計一則孤僻島嶴多有私撘寮厰牽網曬魚採樵釣淡之人均需食米可以接濟獲利故雖巡查甚嚴常多甘扞法網然舎私牙之代買囤戶之預積小船之搬運停泊之游移則斷不能飛越口岸而直達也蓋外來之人本非熟識不敢沿家收買自牙人貪得蠅頭㣲利為之暗地零星代收更有不法之徒恃其居近海邊平時預將米榖積囤臨期勾通姦牙彼此授受又慮經由汛口勢必盤查敗露遂將販運之船於海塗偏僻無人小港私行停泊等候而沿海原有斫柴捕捉小艇名為海馬皆係窮民覔食朝出暮歸且船式褊淺受載無多是以在縣未加編號烙印亦不經由汛口驗照放行若輩受其僱倩往往乘旦暮之際於淺水鼓棹代為零星搬運此種𡚁端必湏嚴為防杜今米牙必擇身家殷實之人取鄰甲同行保結如串通代買本人並濫保者一體治罪其海口居民除量存食米外若有多行囤積私自糶賣者難掩隣保之目責令舉首止究本人容隱發覺並行連坐凡外來船隻到岸俱湏進口停泊道頭營弁不時稽查游移外泊者嚴拿究訊其各澳諸項小船飭令地方官着落澳甲通數查明照商漁船例一體編號入冊所具連環互結嗣後出入亦令汛口盤查不許於空處私行偷越仍嚴定賞罰之例凡有兵役盤出私米及諸色人等首報得實者不拘米數多寡俱以十分之三給賞在洋拿獲者准給一半餘者入官報充公用巡查懈弛及已過此處而經別汛拿獲者員弁兵役分別斥革究責受賄縱放計贓加等倍處兼轄各官均照失察處分以上各條等現在嚴飭各屬文武實力奉行責成道府鎮將不時稽察稍有怠玩即當嚴叅以期仰副
  皇上慎重海疆剔除積𡚁之至意但臣等智識粗淺防
  範未固是否有當伏候
  聖鑒指示謹會題奉
  旨該部議奏隨經戶部會議應如該督等所議覆奏奉旨依議
  雍正六年八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請申商漁篷號之法以別奸良以靖海疆事據黃巖鎮呈據標下左營遊擊張兆龍詳稱海洋商漁船隻久奉
  諭旨船傍刊刻字號船桅船頭油飾顔色又欲其遠而易見奉憲行令頭篷大書省分大篷大書縣分商漁船戸姓名蓋以標榜髙易於遠瞭奸良著便於先知如該船設有被賊劫為盜艘以及盜艘是何篷號則具報到日巡防哨船不論去來遠近於瞭見之時便已瞭然在目即可預備追拿不必兩船相近始知詳悉以致彼船遠瞭哨船預於躱避潛蹤無從物色誠為弭盜安疆之良法也其如日久法弛今卑職巡邏海汛每見商漁船隻絶不書寫篷號者十分已居其七遵法書寫者僅有其三且書亦不大字亦不明側近熟視始見形影玩廢悞公莫此為甚若於洋中遇見之時勒令書篷恐致阻難商漁若聽其玩弛奸良莫辨貽累海疆為清其源請於該地出口歸澳之時責令文武守口員弁押令各船逐一照例書寫則彼不能飛渡洋中無不書寫篷號之商漁矣飭行之後如仍有抗違者通行一例解究則奸船無所託足海洋得以敉寧詳請轉詳督憲移行閩浙兩省文武守口員弁嚴謹奉行庶禁令申嚴海疆有益等情據此擬合據文轉請賜咨通飭遵行到院除移行通飭曉諭外合咨貴部院煩請查照轉飭一體遵照施行
  雍正六年九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嚴查出洋商船久不囘棹事照得定海乍浦等處海口洋商船隻出往東洋貿易原有定限毋庸在外逗遛不歸如有逾限該地方官即行查究久經飭遵在案今查各屬上年冊報商船前往東洋申報囘棹者寥寥尚有各船延今並不報明囘浙明係中途逗遛偷越別洋情𡚁事關海洋重務難容狥隱合行嚴查為此仰司移行海關並各屬將本年東洋囘棹商船到有若干該船所領倭照是否報部有名抑或額外私領逐一查明造冊報奪其未經囘棹各船嚴着牙保勒限追囘詳報仍飭各牙毋許串通船戶夾帶違禁貨物及偷運米榖出洋接濟等𡚁倘敢陽奉陰違一經察出立拿究治勿得徇隱並乾重咎先取各牙行姓名甘結報查均毋遲延
  雍正六年十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飭行查議事案照乍浦新設滿營水師應建官署營房先准將軍咨會派定旗員會估建造業經轉行知照在案第查原設乍浦水師營現在兵丁尚有賃居民家未免紛煩多事應否將城內該遊擊衙署營房駐劄滿兵抑或改為理事同知衙門將建設滿兵衙署營房銀兩另委官於城外隙地建造遊擊衙署營房一應水師兵丁俱安插城外既可約束訓練且免多事之虞其西山砲臺天妃宮汛地原設千總一員兵三十名係嘉協陸路右營守備所轄若改歸水師𣲖防即可安插官兵所有澉浦一帶陸汛原設千總一員兵一百名係嘉協左營守備所轄仍應照舊陸路分防專責城守之任再乍浦洋面四月至七月南風盛發水底爛泥被風掃去皆係硬塗難於停泊今滿營戰船每船另設鉄矛一門其港河開通工力浩繁查天妃宮後原有閘河應否將此河濬深稍濶工力有限而戰船亦可無虞但濬後仍復淤積務湏確查明晰方不致有虛費再乍浦駐札既有滿洲水師緑旗水師又冇嘉協陸路右營彼此夾雜不相統攝每至呼應不靈今應將乍浦陸路守備聽乍浦遊撃管轄其乍浦遊擊聽嘉協副將兼轄則彼此聯屬庶防範戒嚴遇警得以犄角䇿應合飭確議為此牌仰該司官吏即便遵照移行逐一勘明確議立速通詳以憑察核會奪
  雍正六年十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請添海洋專汛弁員等事據司道會詳黃巖鎮統轄三營島嶼叢多往往奸宄潛蹤劫害商船向例每營止設千總一員專汛派撥巡船四隻內係扼守戰船一隻專汛戰船一隻隨巡隨䑸共駕戰船二隻若遇失事責在扼守專汛而隨巡隨䑸並無處分未免怠於巡查是專汛不無顧此失彼之虞請於中營深門川礁洋面適中處所各設專汛官一員左營白岱門急水門洋面適中處所各設專汛官一員右營鱟殻嶴楊栁坑洋而適中處所各設專汛官一員每營各派經制千總二員按照分定洋面往來遊巡又派弁日隨䑸帶兵巡邏則東西南北皆與三營接壤聯絡照應倘遇失事專汛官照例㕘處其隨巡弁目分別懲革則凡在洋員弁自必實力巡查而海疆益靖矣其扼守將備輪流巡察專汛隨䑸更換出洋相應仍循舊例可也今准黃巖鎮三營遊擊移稱中營照依添設深門川礁左營添設白岱門急水門右營添設鱟殻嶴楊栁坑適中各洋面處所實力巡查合將添設專汛員弁並隨巡隨䑸員弁姓名分晰備造清冊呈送前來為此合咨貴部請煩察照施行
  雍正七年十一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通行飭遵以收實效事照得巡洋官兵務湏渉厯島嶼曉識礁沙凡賊人寄椗撨汲之所必身親履勘即配船兵丁其戧駛操駕椗繚斗舵應令人人諳練熟習一遇賊艘各相幫䕶彼此協力相需方不岐悞今巡洋將弁一任偷安每至出巡不過內洋灣泊塗澳虛應故事諉之千把㣲員憑一紙報文遂為了事塞責獨不知千把外委見將備如此彼亦效尤何曾破浪沖風奕遊梭織收商漁之規例以飽囊橐帶違禁之貨物以覔重貲海中之險要礁沙目既茫然不諳船內之水戰兵丁又不互相教習在水兵止司駕船行騁不學戰攻在戰兵自謂遇敵對壘不學操舟一旦緩急不能通用今應將椗斗繚舵分編四甲按船之大小額配戰水兵丁內除百隊一名書識一名捕盜一名什兵一名並經管棓頭水兵五名不編入甲外將椗手斗手繚手舵工懸為甲首各執其事尚餘水戰兵丁若干名盡數配撘編為四甲分派椗斗繚舵跟班指㸃習學在𦩘手則教以滾椗拋貓撥𢫓車輦等事斗手則教以放吊揚逓腰慢放檣𦂻管頭繚等事繚手則教以䟎繚風過大篷收摘尾管大繚摺篷頁等事舵工則教以搶拉䕶舵礁辣山嶼及風信𩗗期雲日流水等事務令各兵留心習學訓練純熟其䕶椗䕶斗䕶繚䕶舵五日一換至於十日𦩘斗則換䕶繚舵繚舵則換䕶𦩘斗前後更換彼此輪流循環遍厯習慣自然至戰艦在洋日當瞭哨夜當支更設籌二支派水戰兵丁一體輪値雖雨夜霜天不許怠弛接籌交替再在洋遇有暇時使善三板水兵帶領戰兵教其搖放如何稍遏如何收攏一一指㸃令其獨搖演習純熟庶船兵登岸往來自便設遇賊艘則飛戧折駛堵截追擒遶塗搜捕是兵成勁旅弁盡練員惟在巡洋將弁實力遵行以收功效合行通飭為此照會該鎮文到即便轉飭所轄將弁遵照實力奉行編甲更換教習不得仍前灣泊內地虛應故事
  雍正七年十一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海洋之出入綦嚴等事案照奸商船戶出洋夾帶違禁貨物輿圖書籍女馬僧人弓箭甲械媚獻外國囘棹夾帶倭彞進入內地皆由汛口關隘文武通同牙行止知需索陋例不行實力盤查甚有明知賄放包送出口以致奸商船戶大膽玩法經本部院訪拿究處外立法奏明設立商總八人在於寧乍上海分晰稽查凡有出洋商船其坐商行商船戸必取同出洋商人三名連環互結船隻字號梁頭丈尺及所帶一切貨物數目逐件開明在船舵水搭客逐名填註正實年貌籍貫姓名一併造冊牙行出具甘結總商加具保狀地方官詳明批准行知各口海關及文武衙門方許領照出口時海關並㸃驗之文武帶同總商牙行親身赴船盤驗不得貨裝半載續用小舟搬運以杜隱弊其囘棹之時亦照前例將人口貨物及納稅若干造冊加結其報倘有在船之人事故據實呈明開除毋許夾帶違禁人貨並大船出洋小船囘棹偷帶奸匪頂替姓名如查驗官商受賄徇隱許諸色人等首告將貨賞給從重㕘斥拿究通飭兩省並發冊結式様填報稽查今詳到各船均不造冊結不遵寫際今歲暮正當囘棹出口之期合飭加謹稽察發式彚造清冊送核為此牌仰該䕶關查照來文事理轉飭屬縣凡囘棹出口商船遵照冊結詳報仍將今歲查驗一應出口囘棹商船按照原行逐件彚造清冊定限十二月內呈送以憑核對事關海洋重務毋得遲延
  雍正八年正月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為飭禁事案照浙省海山搭竂接濟厯經申嚴查禁在案今訪聞定海衢山等處查有松江華亭縣船隻裝載茅柴者甚多及馬蹟山有鄞鎮兩縣採蕨船五隻衢山之萬兩嶴又倒斗嶴桶嶴各有華亭縣人俱搭蓋棚厰砍伐蘆柴再馬蹟之北基湖嶴雖無人跡差驗地上破碎器具碗片等物似有人居住或係砍柴人到此均未可定但各嶴俱屬大洋此等船又與採淡船不同採淡俱在下八山遠洋所防接濟酒米硝黃而此數山稍近內洋在嶴既有搭棚久住之人往來又有裝運之船或遇孤舟保無搶劫情事設遇奸匪又難保無窩頓容畱之𡚁即果皆良民而棚厰所需口糧自必陸續運送囤積在嶴一旦被匪𩔖攫取即可接濟殊違禁例合亟飭行為此照㑹該鎮文到即將前項砍柴民人偷越浙洋在於衢山倒斗等嶴搭蓋各棚厰速飭查明限以日月勒令查行拆棚搬囘進口永禁不許再往蓋厰並移沿海水陸轄汛營員一體盤驗加謹巡查驅禁倘文武仍前徇縱容隱一任詭詞朦混致有奸船再蹈故習越出大洋搭寮接濟等𡚁一經察出立即㕘拿切勿嘗試
  謹按浙省防海事宜悉由聖謨廣運制置周詳而欽遵奉行必見諸文移示檄故擇其冇關切要者附録數則於後雲







  浙江通志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七
  海防
  杭州府
  杭州枕江負海錢塘縣沿江仁和海寜二縣瀕海江口兩山夾峙南曰龕山屬紹興蕭山縣界北曰赭山屬海寧縣界旁有小山曰鼈子山謂之海門江流經府西而南東接海寧縣界出海門以入於海故鼈子門控扼要害乃省會之鎻鑰而海寧則瀕海為縣東達澉浦南臨大洋石墩鳳凰黃灣諸山皆沿海必備之險也石墩山在海寧縣東五十里下有小港外通大洋 鳳凰山直插海中雖為海寧縣之水口實乃省城之下關 黃灣山在海寧縣東六十五里旁近大海有黃灣浦與澉浦接北通峽石袁花諸處最為險要
  明洪武初置浙江都指揮使司防守郡城其海口特設錢塘江水兵隸管操都司統轄海寧設千戸所隸海寧備倭把總統轄
  錢塘江水兵領哨官一員巡船二十隻兵二百名每年春秋二汛出鼈子門赭山海口哨探警息海寧所洪武三年建衞二十年改所在縣治東千戶等官十八員旗軍六百九十七名轄寨一曰黃灣山寨在海寧縣東五十里臺六曰下館曰松林曰丁家村曰橫山近海塘曰潘家浦曰褚家團烽堠五曰尖山在海寧縣東六十四里南臨大海曰廟前曰巖門山曰赭山曰石墩巡檢司二曰赭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元至正間置洪武三年遷陳橋二十年築城赭山曰石墩巡司弓兵一百名洪武二年於峽石開設十二年徙石墩
  國朝經制額設杭協城守錢塘水師二營城守營副將統轄都司千把外委等官十三員兵八百五十七名俱詳見兵制除分防內地各汛外兼防海寧縣汛水師營都司僉書統轄千把外委等官十一員兵六百五十六名俱詳見兵制除分防內地各汛外兼防鼈子門河莊山汛
  鼈子門河莊山汛千總及外委把總輪防駐兵八十一名領唬船四隻康熙五十六年福浙總督滿保題請將本營防守運河快唬船十五隻內抽調四隻改為唬船赴本汛巡防雍正五年六月改為大唬船
  本汛原係杭協城守營海寧汛兼轄康熙五十六年福浙總督滿保題請將本營原防餘杭縣汛歸城守營管轄其海寧汛所轄鼈子門河莊山汛改歸本營管轄
  海寧縣汛把總及外委千總防守駐兵八十八名轄臺十八 潘家壩 華家衖 將軍殿 關帝殿 馬牧港 牛皮墩 秧田廟 廟前臺 五里亭 十里亭 廿里亭 范家堰 周家墩石墩 小尖山 大尖山 談山嶺 鳳凰山海寧在城駐防初係督標把總康熙十年改城守營千總管轄小亹河南起至談山嶺止沿海十九處烽臺縣設兵二百名河南砲臺設兵十五名河北砲臺設兵十名五條圩至談家嶺每臺設兵五名 尖山順治二年設營中軍都司一員帶兵五十名駐守康熙間巡海大人題定海寜縣撥杭州城守營千總一員帶兵二百各分插沿海一帶將尖山經制官撤赴囘營
  謹按防海事宜至本朝而大備其全省大綱已具見於前惟衞所兵船烽堠臺寨與營伍之相攝哨守之相聫俱分各府登載但因時制宜皆取前明之制而損益之故仍列明制於右以見聖朝規畫損益之盡善雲
  嘉興府
  嘉興地處浙西惟平湖海鹽二縣之境東臨大海南澉北乍延袤百七十里相望寧紹諸山隱隱列拱白沙梁莊西海口秦駐山黃道港諸處皆為郡境之衝而乍浦一關尤稱𦂳要控據海岸翼蔽金山外通羊滸大洋實與江省相為脣齒雲白沙灣在平湖縣東南五十三里距乍浦二十里濱海 梁莊在平湖縣東南四十里東去獨山五里距乍浦一十五里濱海 西海口在海鹽縣東北五十里南通大洋北近平湖浙西之咽喉也 秦駐山在澉浦鎮東北十五里山下長隄沿海 黃道廟港濱海與南岸臨觀二衞相峙極為衝要
  明洪武初置嘉興千戸所隸蘇州衞防守郡城其沿海特設海寧衞領乍浦澉浦二所隸海寧備倭把總統轄海寧衞洪武十七年建在海鹽縣治西去海半里乃嘉湖二郡之屏蔽南澉北乍各相去四十里東門龍王塘外即大洋直對浙東臨觀等衞迤南半洋即白塔山賊每泊此登岸而南則侵澉浦西有天寧寺為水陸通衢直抵嘉興此縣城之咽喉沿海之要衝也指揮以下等官六十員旗軍千四十九名轄寨二曰北舖曰藍田藍田浦在海鹽縣南三里浦口有寨臺六曰南臺去衞六里曰麥莊涇曰朱公亭曰北臺曰九里亭曰三間亭烽堠一曰藍田巡檢司一曰海口鎮巡司弓兵七十名在海鹽縣東北十八里唐時於縣東一里置寧海鎮元置海沙巡司明初因之在縣東門外洪武十九年徙此地名沙腰村
  乍浦所洪武十七年建在平湖縣東南二十七里去海半里東援金山西衞海鹽內捍平湖浙西之門戸也千戶等官二十四員旗軍八百六十名轄寨七曰獨樹林過東五里即金山衞界曰梁莊大寨曰梁莊舊寨去新寨三里曰長沙灣曰蒲山外寨蒲山在平湖縣東南三十里濱海曰金家灣曰唐家灣臺七曰獨樹林曰益山曰西山觜曰蒲西山曰聖妃宮在陳山曰惹山惹山即雅山平湖縣東南十七里曰東山觜烽堠三曰陳山陳山平湖縣東三十里曰髙公山髙公山在陳山南一里曰觀山觀山一名官山平湖縣東南二十八里巡檢司二曰乍浦巡司弓兵七十名在平湖縣東南三十六里舊為顧邑巡司宋元時置於顧邑城內洪武十四年徙置乍浦鎮改今名十九年又移於此曰白沙灣巡司弓兵七十名元置蘆⿰氵厯 -- 𤁋巡司於廣陳鎮洪武十九年移於白沙灣改今名
  澉浦所洪武十九年建在海鹽縣南三十六里之澉浦鎮去海一里山灣潮峻為南路之衝千戶等官二十二員旗軍五百二十名轄寨四曰西山觜曰南海口在海鹽縣南離海半里與東海口俱為衝要曰混水閘曰葫蘆灣葫蘆山浸海中臺一曰東園烽堠五曰青山青山在澉浦鎮東三里本鎮主山也曰西山曰秦駐曰牆山長牆山鎮東三里橫截海濤若渚牆然曰廟山廟山在鎮西北三里巡檢司一曰澉浦巡司弓兵七十名在海鹽縣東北十八里秦駐山北初在澉浦鎮洪武中徙於此
  海寧把總統水兵三枝羊游哨許山哨乍浦守關駐劄海寧衞隸分守杭嘉湖參將
  羊游哨本總督同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二十隻兵四百一十四名汛期泊南羊山聖姑礁東哨至徐公上下川馬蹟等洋馬蹟徐公上川下川四山並在羊山東與定海總官兵會哨南哨至大羊山沙塘嶴衢山鼠狼湖等洋與定海總北哨官兵會哨西哨至灘許與游哨官兵會哨北哨至小羊山大小七山蘇州洋茅草洋與呉淞官兵會哨
  許山哨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二十隻兵三百七十五名汛期泊許山東哨至大小七山蘓州茅草等洋大七山小七山並在羊山東北與直隸官兵會哨南哨至大羊山沙塘嶴東嶽觜與定海總北左哨官兵㑹哨西哨至北漁山洋面最廣正對錢塘江口西望慈谿後海龍頭山相對與臨觀總後哨官兵會哨北哨至白塔港白塔山在海鹽縣東南二十裏海中有港通魯浦名曰白塔潭海舟多泊焉與本關官兵會哨乍浦守關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八隻兵四百八十八名泊守乍浦西海口外東哨至金山西哨至海鹽澉浦海寧等處海洋
  杭嘉湖㕘將嘉靖三十八年増設統陸兵四總前營後營左營右營水兵一枝游哨駐劄海鹽縣海寧一總屬其調度
  前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四員兵四百三十七名屯劄乍浦所城汛期劄守乍浦梁莊東哨至大營盤地方與南直隸金山㕘將標兵會哨西哨至乍浦牛橋地方與後營官兵會哨
  後營官兵同前營屯劄海鹽操練汛期劄守乍浦海口東哨至牛橋地方與前營官兵會哨西哨至海鹽白馬廟地方白馬廟在海鹽縣北十八里沙腰村與左營官兵會哨左營官兵同前營屯劄海鹽縣城汛期劄守東門一帶東哨至白馬廟地方與後營官兵會哨西哨至秦駐山地方與右營官兵會哨
  右營官兵同前營屯劄澉浦所城汛期劄守南海口東哨至秦駐山地方與左營官兵會哨西哨至海寧黃灣與海寧所官兵會哨
  游哨中軍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九隻兵二百五十九名汛期隨㕘將駐白塔山海港巡哨灘許羊山等洋䇿應督察各游哨兵船
  國朝經制額設嘉協城守營專司陸路兼轄乍澉二城又設乍浦水師營巡防洋汛滿洲水師營駐劄乍浦所城彈壓海疆要地
  嘉協營副將統轄左右兩營都守千把等官一十四員兵一千四百五十名俱詳見兵制除駐守府城分防內地各汛外其沿海仍設乍浦澉浦二汛
  乍浦所城右營守備防守駐兵一百五十三名快唬船二隻
  澉浦所城兩營撥把總輪防駐兵一百名快唬船一隻
  乍浦水師營㕘將統轄守備千把外委等官七員兵五百名俱詳見兵制戰船十隻內水艍船二隻南⿰舟曾船四隻哨船四隻分防乍浦口址按期酌配官兵編定專汛隨䑸扼守跟䑸更番出洋巡哨
  乍浦口址天妃宮口轄砲臺一原防嘉協右營兵三十名今撤歸府城汛西山觜口轄砲臺一原防嘉協千總一員兵三十名今撤歸府城汛本營千總防守駐兵六十名
  乍浦海汛游守千把四員駕船四隻輪巡二月一換轄洋面七 大羊山 小羊山大小羊山相倚中隔一港三四里許大羊山稍東南小羊山稍近西北正北有小山錯雜交浮洋面正東為上川下川徐公馬蹟東北為大七小七正南雙頭洞姚姓浦長白山正西為滸山灘山西南為大小漁山為東霍西霍閩省商船之收入乍浦者必由東霍西霍之北滸山灘山之南西向入口收入上海者必由大七小七西向入口灘山 滸山 黃盤山與獨山相對 中四嶼山
  筊杯山乍浦西南與鎮海營接界
  乍浦滿洲水師營副都統統轄協領佐領防禦驍騎校等官四十二員滿洲䝉古撥什庫等兵一千六百名緑旗水手兵四百名俱詳見兵制戰船二十二隻內大趕⿰舟曾船九隻小趕⿰舟曾船九隻南⿰舟曾船四隻防守乍浦各門兼管西山觜砲臺與緑旗水師營協同教習水師船務寧波府
  寧波三面際海北面尤孤懸海濱呉淞海門呼吸可接東出鎮海大洋遼闊南連閩粵西通呉會舟山突起中洲延袤四百餘里控扼日本諸蕃厥惟咽喉之地故以要害而論鎮海為寧紹之門戶舟山為鎮海之外藩海上設備多途寧波當全浙之衝尤不可不厚集其力也
  明洪武初置寧波衞防守郡城其沿海特設昌國衞領爵溪錢倉石浦前後諸所隸昌國備倭把總統轄定海衞領大嵩霩𩇐穿山舟山中中中左諸所隸定海備倭把總統轄定海今鎮海昌國衞洪武十二年舟山置千戶所十七年改衞二十年徙象山之東門山二十七年又徙後門山在象山縣西南八十里去海三里本衞坐衝大海極為險要石浦關切近壇頭韭山乃倭舶出沒咽喉必由之路懸海南北等山設舟師往來巡哨以為東路聲援其西象山縣石浦巡司則恃之以為右翼者也懸海金齒八排朱門等處設舟師往來巡哨以為南路聲援其北牛欄基旦門青門茅海竿門則恃之以為門戶者也指揮以下等官七十六員旗軍四千四百八十名轄寨一曰南堡南堡寨在象山縣南三十里近海邊嘉靖中撥本衞並爵溪所兵共八十名委官一員帶領防守烽堠九曰仁義曰赤坎曰黃沙有隘曰前山在衞城內曰後山後門山在象山縣南一百里本衞跨山而成曰﨑頭與海中積谷山相對曰嵩嶴曰何家與海中旦門相對曰烏石烏石山與海中牛欄基相對
  爵溪所洪武三十一年建在象山縣西五十五里北去府城二百七十里去海一里本所西北阻山東逼大海西並錢倉南以遊仙寨為外戶北以象山縣為喉舌亦稱要地千戶等官一十三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寨一曰遊仙遊仙寨在爵溪所南嘉靖中撥昌國衛軍一百名本所軍一百五十名委官一員帶領防守烽堠七曰公嶼在象山縣東十五里與海中鞍子山相對曰沙嶺曰玉泉曰屏風屏風山在象山縣東北三十五里過此為湖頭渡乃鄞奉之境曰外嶺後有鋸門龍洞與遊仙寨交界曰趙嶴曰半路巡檢司三曰爵溪巡司弓兵一百名在象山縣西五十五里姜嶼渡舊在爵溪洪武二十年建所徙此曰陳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象山縣東十三里舊置縣北陳山正統十二年徙此曰趙嶴巡司弓兵一百名在象山縣東南七里舊在寧海縣境正統八年徙此
  錢倉所洪武二十年建在象山縣西北三十里東去海一里至大嵩港約一百里外接竿門浦門等處西北至湖頭渡為大嵩所界乃昌國之藩籬與大嵩相為犄角者也千戶等官一十五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烽堠七曰青雷近朱溪中莊一帶曰東門嶺後有百畆田曰蒲門嶺距象山縣五十里有東西廚山前與韭山相對曰前山曰中堡樓曰塗茨曰杉木離所三十里
  石浦前後二所洪武二十年遷石浦巡司調昌國衞前後二所築城戍守在象山縣西南百里城下一帶水涯可以棲泊戰船對面冇山即石浦舊城今謂之石浦關關外大洋有山曰壇頭倭盜出沒處也翼蔽昌國此為門戶千戶等官二十四員旗軍二千二百四十名轄烽堠六曰後山在所城內曰前山近所城後與海中前門下灣門相對曰大金山曰土灣左有海中三門碗盞嶼相對曰松嶴曰下嶴與海中後門相對巡檢司一曰石浦巡司弓兵三十名洪武二年建初在昌國城內二十年改置千戶所遷於象山縣南一百二十里之青山
  定海衞洪武十二年置定海千戸所二十年改衞在定海縣治東今鎮海縣地南臨港口嘉靖中有靖海營團兵操守招寶山髙聳海口極為要害山巔築威遠城屯劄軍兵冇犄角之勢指揮以下等官九十一員旗軍四千四百八十名轄烽堠十三曰髙山衞治西北四十里曰竺山衞治東南十二里即小港海口曰小山曰鸕鷥曰候濤山即招寶山近城曰打鼓山衞治東南二十里後有黃茅山曰張師浦衞治東南二十五里後有蛟門曰大尖岡衞治東南二十五里後對烈港曰大魚灣衞治東南三十五里斜對黃牛礁曰長山衞治東南七十里曰季嶼曰鸕𪃢曰汪家路巡檢司三曰管界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西北六十里宋曰水陸管界巡檢寨在縣城內嘉祐中遷蟹浦上洪武二十年徙於縣西四十里與髙山烽堠蟹渤山相連曰甬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東南十五里甬東橋旁舊在府東五里甬東隅洪武二十年徙竹山海口與招寶山相對曰長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南四十里舊為海內東寨洪武初徙於長山鹽場之右二十七年徙今所與大碶頭隘相連
  大嵩所洪武二十年建在今鎮海縣東南百三十里去海三里西北去府城九十里東援霩𩇐南連錢倉東南為大嵩港對峙韭山直衝大海千戸等官一十七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烽堠八曰大千所治東六十五里與梅山港相對曰崑亭後有挺子港相對曰黃嵓所治東五里後有六橫山相對曰尖碕所治東一十五里前有孝順洋東西兩嶴曰港口離城一里曰橫山所治南十五里又有橫山隘在所治西十里曰慈嶴所治東二十五里今鎮海縣東南九十里有慈嶴山曰蛤嶴所治東二十里與海中溫洲嶼相對巡檢司一曰塔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奉化縣塔嶺上
  霩𩇐所洪武二十年建在今鎮海縣東南百二十里去海半里西去府城百八十里濱海孤懸其東南為梅山港東至碕頭大洋南至雙嶼港俱約五十里西至大嵩港約百里北五里為三塔峰最險要千戸等官一十六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臺一曰三塔山烽堠五曰盛嶴即碕頭洋曰髙山所治東三里有地名平巖頭為深水要衝曰梅山隔海十里北與沍泥港相對乂有梅山隘為戍守要地曰觀山所治西五里有梅山港與雙嶼港相對曰蝦𢈠所治西十里地名深水埠頭近海口巡檢司二曰霞嶼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南百里舊為海內西寨宋嘉定問徙於縣南洪武初改碕頭巡司正統十三年改今名後有輪港相對曰太平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南六十里正統十三年置名𢈠頭隘左右烏礁山東山相夾易於防守
  穿山後所洪武二十七年建在今鎮海縣東南九十里西北去府城百五十里東南接霩𩇐南接大嵩所東臨黃碕港最為要地千戶等官十七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臺一曰神堂所治東十五里烽堠九曰西山所治東北五里懸海曰碶頭所治西北一里前有大榭山曰所後曰鍋蓋曰白峰曰嵩子山曰嶼山曰撩蝦埠曰黃﨑臨黃﨑港巡檢司一曰穿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今鎮海縣東南百二十里宋建炎中置白峰巡司紹興中漸徙而南洪武初徙穿山旁改穿山巡司二十八年徙此舟山中中中左二所洪武十三年設舟山守禦千戶所十七年改衛二十年徙衞於象山改置中中中左二所在舟山上千戶等官三十七員旗軍二千二百四十名轄寨三曰干𥗽在今定海縣北三十五里曰沈家門在所東八十里沈家門山外通蓮花洋內有趙嶴南㠗蘆花㠗大㠗去寨三五里以大嶺口為阻截要路七十里至補陀山曰西碶唐家山北臺一曰青雷頭在青雷頭山地名畢家灣烽堠二十一曰外湖地名曉峰曰石牆山在石牆墩臨海曰包家墩在海口曰石衕曰鹿頸鹿頸山在今定海縣西南十五里臨海曰蒲沙地名天同㠗在岑江司東南曰西山在今定海縣西三十五里曰碇齒在所西五十里與烈港相對密邇岑港曰赤石赤石山在今定海縣東北五十里曰接待曰竒嶴在所西北本名大沙曰小展小展山在今定海縣東四十里有小展嶴曰釣嶼在岱山巡司西切近海口為汛守要地曰程家墩地名炭山離海四里曰石墠與柯梅嶺相連曰謝浦謝浦山在今定海縣東二十五里曰舟山曰沈家門曰郎家碶在所西北東距竒嶴西距沙嶴與西碶寨相連中為小沙嶴曰袁家碶地名沙嶴在岑港之東有長白山兩頭洞其相近者為馬嶴曰螺峰所城西南十五里前有丁家礁巡檢司四曰螺峰巡司弓兵七百名在螺頭嶴宋名螺頭元名螺峰曰寶陀巡司弓兵一百名在補陀山曰岑港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岑港距本所東北二十里乃衝要海口也曰岱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岱山所東南三十里
  昌國把總統陸兵一總水兵三枝游哨南哨北哨駐劄昌國衞陸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五員兵五百四十一名平時屯劄昌國衛操練防守汛期分發各兵在於沿海衝要地方往來巡邏會哨
  游哨本總部領哨官一員大小戰船三十四隻兵七百三十名汛期本總督同哨官伏截韭山汛地韭山象山縣東南百裏海中形勢嵯峨島嶼深遠昌國第一險要又東南百里冇大薤山卓然孤立憑據大洋直望日本倭船往來視此為準東游錢倉爵溪西遊昌國石浦往來巡邏
  南哨林門哨哨總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二隻兵二百五十五名汛期外哨金齒金齒山在象山縣南百六十里島嶼頗多有金齒門港倭舶往來每棲泊於此亦南路要衝也八排八排門港在象山縣南百四十里與佛頭山相連港內多腴田地下便於棲泊嘉靖中有兵巡守等處海洋南與本區三門哨三門港在象山縣西南百里港口為石浦巡司及上灣番頭一帶三門去石浦稍遠而與朱門海洋鄰近戍守最切官兵會哨北與本區下灣門下灣門港在石浦所東南外即壇頭大洋內則舊城東門港濶潮急且與火爐頭山對峙又四門入路總會於此此守下灣門要地也官兵㑹哨 三門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隻兵二百二十九名汛期外哨空山洋白礁茅頭瓦碟嶼大佛頭大佛頭山象山縣南一百五十里高出海中諸山數百丈周一百餘里其地名南田海中十洲此為第一日本入貢每望此山為嚮道有斗底蝦嶴烏頭青後城壺底等嶴中甚平曠地皆膏腴宜耕稼稍西為台明嶼兩山對峙中流為台明二州分界處等處海洋南與松海總大佛頭官兵北與本區林門哨林門山在朱門之東為金齒朱門之喉舌島嶴亦多官兵互相會哨 下灣門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一百七十一名汛期外哨三坑南𥗽大沙灣等處海洋內防石浦前後二所城池南與本區林門哨官兵北與本區牛欄基牛欄基港在石浦所北為石浦關之後戶外洋必由之隘也有山環抱可避東北𩗗風分哨南北此為適中之地官兵互相會哨 牛欄基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四隻兵三百一十四名汛期外哨壇頭壇頭山即石壇山有南北殼菜等嶴可以避風泊船與石浦關相隔一潮北𥗽三嶽三嶽山係外海懸島乃昌國前後所喉襟最為險要半邊山半邊山象山縣東海中三嶽山西鎖門鎖門山象山縣東南海中至半邊山十里後沙等處海洋內防昌國衞城池南與本區下灣門官兵北與本區旦門官兵互相會哨 旦門哨旦門港在昌國衞東北係懸海大洋外有東旦山與韭山相對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三隻兵二百七十八名汛期外哨東西旦龍洞口大小睦大睦山象山縣東南海中一百里小睦山象山縣東南四十里等處海洋南與本區牛欄基官兵北與本區青門官兵互相會哨北哨千門哨千門港在象山縣西北錢倉所南距石浦關百餘里哨總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二隻兵二百九十四名汛期外哨孝順洋東西廚東廚即東殊山距象山縣東南八十里西廚即西殊山距象山縣東南六十里亂礁洋等處海洋內防錢倉所城池北與定海總青龍哨官兵及本區湖頭渡百畆田官兵互相會哨 青門哨青門港在象山縣西爵溪所東南有山囬抱可以避風泊船內接公嶼外衛四礁與韭山相對極為衝要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一隻兵二百五十六名汛期外哨牛門鞍子頭白嚴洋等處海洋北與本區百畆田官兵南與本區旦門官兵互相會哨 百畆田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一百六十四名汛期外哨道人山道人山一名雙泉山象山縣東四十裏海中四礁亂礁洋等處海洋內防錢倉所城池北與本區千門哨官兵南與本區青門哨官兵互相會哨 湖頭渡哨湖頭渡在象山縣東北三十里大嵩所有湖頭關移此自湖頭渡而西百二十里而達奉化渡蓋為三邑要口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六隻兵九十五名汛期泊湖頭渡南隅海洋內防象山縣地方北與定海總青龍哨南與本區千門哨官兵互相㑹哨
  定海把總舊為定臨觀總於嘉靖二十八年分為二總定海一臨觀一其定海總統水兵三枝游哨南哨北哨駐劄定海與昌國臨觀二總並隸分守寧紹㕘將
  游哨本總部領大小戰船一十六隻兵二百六十名汛期泊烏沙門烏沙門在舟山東南白沙港之南東哨至東霍山青幫廟子湖東霍山昌國東北海中青幫舟山外洋西為廟子湖與寧紹㕘將正游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韭山與昌國總游哨官兵會哨西哨至海閘門溫州嶼與本區南青南右二哨官兵會哨北哨至鼠狼湖衢東洋由徐公上下川至羊山與總鎮中游左哨官兵會哨兼顧落華花腦浪岡海礁茅草蘓州大小七山等洋仍與直隸浙西二總官兵會哨
  南哨青龍左哨哨總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三隻兵三百三十三名汛期泊蹟嶼東哨溫州嶼與本區青龍右哨官兵會哨仍過洋哨至韭山與昌國總游哨官兵會哨西哨至湖頭渡南哨至大麥坑過洋與昌國總千門哨官兵會哨北哨至﨑頭洋沍泥港與本區南右哨官兵會哨 青龍右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二隻兵三百二名汛期泊溫州嶼溫州嶼山在象山縣東海中東哨至茶銃山海閘門與本區南右哨官兵會哨西哨至大麥坑蹟嶼與本區青龍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韭山與昌國總游哨官兵會哨 南左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三隻兵二百九十五名汛期泊釣魚礁東由順母塗哨至白沙港與本區南中哨官兵會哨南出烏沙門哨至赤磡山外洋與本區南右哨官兵會哨西哨至﨑頭洋仍與本區南右哨官兵會哨北由蓮花洋哨至梁橫山與本區梁橫官兵會哨 南右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隻兵二百一十七名汛期泊沍泥港東由石幫港哨至馬順門外海至烏沙門與本總官兵會哨南由茶銃山過洋至韭山與昌國游哨官兵會哨西由海閘門白馬礁至溫州嶼與本區青龍右哨官兵會哨北由﨑頭洋至釣魚礁與本區南左哨官兵會哨 南中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二隻兵二百七十三名汛期泊白沙港在舟山東南北至普陀東哨至霍山廟子湖與寧紹㕘將正游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烏沙門與本區南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普陀巡檢嶴與寧紹㕘將正兵哨官兵會哨北哨至鼠狼湖與本區北右哨官兵會哨
  北哨北右哨哨總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三隻兵二百九十一名汛期泊鼠狼湖東哨至蒲嶴與寧紹㕘將正游右哨官兵會哨南哨至廟子湖與寧紹㕘將正游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五爪湖與本區馬右哨官兵會哨北由徐公上下川哨至羊山與浙西官兵會哨 北左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隻兵一百九十二名汛期泊東嶽觜東哨至礁潭由巧門哨至寨子山北近大洋山兩頭洞一名雙合山舟山內洋與臨觀總官兵會哨南哨至五爪湖與本區馬右哨官兵會哨北哨至沙塘嶴小衢山與臨觀左哨官兵會哨 馬左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一百六十一名汛期泊馬墓港在舟山北百餘里東哨至梁橫山與本區梁橫哨官兵會哨南哨至烈港與臨觀總官兵會哨西哨至東西二霍山以顧臨觀沿海一帶北由兩頭洞漁山洋至許山與浙西遊哨官兵㑹哨 馬右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九隻兵二百二十四名汛期泊五爪湖距舟山約二百餘里東哨至鼠狼湖與本區北右哨官兵會哨南哨至白沙港與本區南中哨官兵㑹哨西哨至梁橫與本區梁橫哨官兵會哨北哨至東嶽觜與本區北左哨官兵會哨 梁橫哨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二隻兵二百四名汛期泊梁橫山舟山內洋專哨橫大洋東哨鼠狼湖與本區北右哨官兵會哨南哨至釣魚礁與本區南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馬墓與本區馬左哨官兵會哨北哨至五爪湖與本區馬右哨官兵會哨
  寧紹㕘將嘉靖三十一年革備倭都司改設統水兵三枝正兵哨正游左哨正游右哨駐劄定海今鎮海三十五年總鎮移駐定海本㕘改駐臨山三十八年又移駐舟山臨觀昌國定海三總俱屬調度
  正兵哨中軍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九隻兵五百名汛畢泊舟山關口汛期泊普陀巡檢嶴海洋聽本㕘往來南北海洋巡哨遇警截𠞰應援
  正游左哨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一員大小戰船二十九隻兵五百一十名汛畢泊舟山關口汛期出洋泊廟子湖東哨至李西陳錢浪岡海礁與總鎮中游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青幫霍山大洋西哨至烏沙門及白沙港與定海總南中哨各官兵會哨北哨至三星山鼠狼湖大衢洋與定海總北右哨官兵會哨仍哨至橫大洋英烈五爪湖與定海總北右哨官兵會哨
  正游右哨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一員大小戰船二十九隻兵五百四名汛畢泊舟山關口汛期出洋泊蒲嶴東哨至李西陳錢壁下浪岡海礁大洋與總鎮中游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三星東霍大洋與本區正游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馬蹟潭徐公上下川南北羊山與浙西直隸二處官兵會哨北哨至大小七山茅草蘓州等洋與直隸崇明官兵會哨
  總兵管理浙直海防軍務嘉靖三十四年設駐劄臨山三十五年以定海為諸蕃貢道改駐彈壓標下統陸兵五總中左右前後五營水兵三枝中軍哨中游左哨中游右哨萬厯九年移駐省城汛期仍巡厯海上駐定海四㕘六總悉受節制
  中營本標坐營官部領哨官四員兵四百名平時常駐定海今鎮海防守本城並本關海口聽備緩急調遣䇿應
  左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四員兵四百名平時常駐定海操練每年汛時更番發守龍山等處地方撥兵往來沿海巡哨
  右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常駐劄定海操練每年春汛更番發守霩𩇐等處地方撥兵往來沿海巡哨前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常駐定海操練每年春汛更番發守錢倉等處地方撥兵往來沿海巡哨
  後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常駐定海操練每年春汛更番發守穿山後所等處地方撥兵往來沿海巡哨中軍哨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四十六隻兵七百五十九名泊定海港平時把守關口汛期本鎮坐統出洋南北往來巡督
  中游左哨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二員大小戰船三十六隻兵七百一十八名汛畢泊定海港汛期出洋劄陳錢嶴東哨至浪岡海礁大洋南哨至大霍山與寧紹㕘將正游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蒲嶴與寧紹㕘將正游右哨官兵會哨北哨至花腦與本標中游右哨官兵會哨兼顧茅草大小七羊山
  中游右哨官兵同左哨汛畢泊定海港汛期出洋泊花腦東哨日本極東窮洋南哨至陳錢裏西二嶴與本標中游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落華羊山北丁興殿前山與直隸官兵會哨北哨至大小七茅草洋崇明與江北狼山官兵會哨
  國朝經制額設提督大臣駐劄寧波府初駐省城順治十六年移鎮寧波康熙二年復設水師提督於寧改前提督為陸師移鎮紹興七年以海氛漸息罷水師提督並於陸師復由紹興徙鎮寧波彈壓海疆節制全省水陸官兵仍設總鎮於定海兼轄象協昌石鎮海三營巡防海汛要地
  提督統轄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㕘游守千把等官四十員兵四千二百三十五名俱詳見兵制除駐防府城外其沿海仍設穿山霩𩇐大嵩所湖頭渡汛又增設嶦﨑鹽場足頭應家棚諸汛
  穿山汛東五里至黃﨑港海口西六十餘里至育王嶺西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又至孔墅嶺與鎮海營接界南至羊洛河與崑亭汛接界北十里至橫水洋海口為界左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一百五十五名轄口址一臺六汛地八穿山街口址去所城五里 大漁山臺三十三里至東堵河臺東堵河臺十二里至林大山臺 林大山臺十二里至穿山村臺
  穿山村臺十三里至小門山臺 小門山臺去所城五里至司前山臺十一里 司前山臺去官莊汛五里 八鳳洋汛去大漁山臺六里七里至大碶頭汛 大碶頭汛十三里至貝家碶汛 貝家碶汛五里至朱家塘汛 朱家塘汛八里至霞浦張汛 霞浦張汛五里至山門汛山門汛二十一里至白峰汛 白峰汛十一里至官莊汛 官莊汛十里至袁家嶺山與霩𩇐汛接界
  霩𩇐汛東二十里至岐頭洋海面西至蝦𢈠山臺與崑亭汛接界南至梅山港海口北至袁家嶺與穿山汛接界左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七十名轄汛地一臺四 𢈠頭汛去蝦𢈠山五里 東山臺去所城十里四里至總臺山臺 總臺山臺十里至箬雷山臺 箬雷山臺鎮海縣東南一百三十里本臺十三里至蝦𢈠山臺 蝦𢈠山臺十里至東嶴山臺與崑亭汛接界崑亭汛東至東嶴山臺與霩𩇐汛接界西至合嶴與前營大嵩汛接界南五里至青龍港海口北至楊洛河與穿山汛接界左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九十五名轄臺四汛地三 東嶴山臺去所城五里十里至菖蒲山臺 菖蒲山臺十里至獅子山臺 獅子山臺十里至廟東山臺 廟東山臺去合嶴五里 三山汛十里至慈嶴汛 慈嶴汛十里至合嶴汛合嶴汛五里至穿鼻山與前營大嵩所接界
  本標穿山霩𩇐崑亭三汛舊隸鎮海營雍正二年改歸本標管轄
  大嵩所東十一里至趙家臺與嶦﨑汛接界西十一里至球琳臺與鹽場汛接界南十里至塗邊隔港面十餘里與象山營接界北至狹石嶺十五里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前營游守千把等官四員永防駐兵三百六名
  嶦﨑汛東五里至合嶴汛之穿鼻山與崑亭汛接界西十一里至大嵩所城南十里至塗邊隔港面二十里與象山營接界北至鄞縣內地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前營把總分防駐兵一百五十五名轄臺一 趙家臺
  鹽場汛東五里至大嵩橋又一里與大嵩所接界西十里至足頭臺與足頭汛接界南十里至塗邊隔港面二十餘里與象山營接界北至鄞縣內地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前營把總分防駐兵一百六十名轄臺三 球琳臺 黃牛嶺臺 橫山臺
  足頭汛東七里至黃牛嶺與鹽場汛接界西二里至火爬嶺與湖頭渡接界南五里至塗邊隔港面二十里與象山營接界北至鄞縣內地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前營把總分防駐兵五十五名轄臺一 足頭臺
  湖頭渡汛海面十里東十五里至足頭汛西二十里至風衕口與應家棚汛接界南臨塗邊隔港面十餘里與象山營接界北至奉化縣內地與寧波城守營接界前營千總分防駐兵一百七十五名轄臺一 長嶺臺 領哨船五隻康熙十年本汛設哨船十隻二十五年撥三隻給海關巡查二十九年海關呈報巡船失水本汛隨奉文乂撥交哨船一隻實存哨船六隻三十六年海關以哨船大難於駕駛將留用船三隻仍歸原汛本汛實存哨船九隻雍正二年閏四月又撥交鎮海營哨船四隻今本汛現存哨船五隻
  應家棚汛離奉化縣七十五里隔山有鹿頭懸山順治十八年設寨城戍守後革東三里至楊村汛西五里至黃賢界牌南里許至海塗北里許至大山係奉化縣內地後營中軍守備永防駐兵三百名轄汛地三 馬頭臺汛離奉化縣城九十六里 楊村汛離奉化縣城七十八里 石盆汛離奉化縣城八十三里
  定海鎮駐劄定海縣原駐定海即今之鎮海康熙二十二年移駐舟山改為舟山鎮二十五年改舟山為定海仍為定海鎮總兵官統轄標下中左右三營游撃守備千把外委等官四十四員兵二千八百四十一名俱詳見兵制戰哨船四十二隻分防沿海各陸汛按期酌配官兵駕船更番出洋巡哨中營陸汛鹽倉汛鹽倉嶴在縣西南與紫薇刈河兩嶴接壤抵南道頭六里東南為螺頭門東北為竹山門定民往來問渡經由之處亦沿海一帶控扼之所轄臺一曉峰臺曉峰山在縣西南六里鹽倉嶴北
  螺頭汛距縣二十里轄臺一 螺頭臺鹽倉嶴南
  紫薇自岑港峽門嶺過峽為紫薇嶴南厯溪口嶴澤頭嶴與鹽倉連界北循鄭思嶺以西山與岑港連界轄臺一 天童臺天童山距縣西北十六里
  大沙汛大沙嶴在縣極西南連岑港北對外海長白港東界小沙西隣碇齒轄臺一郎家山臺
  小沙汛小沙嶴在縣北東通馬嶴西接紫薇北界長白港自大塘至後灣通臨海口轄臺一 﨑山臺
  馬嶴汛馬嶴山在縣西北四十里東距𥕵𥗽西連小沙南通刈河北界大洋與秀山近轄臺二 三江臺 袁家臺
  干𥗽汛干𥗽嶴距縣二十五里東北距灌門北接馬嶴南鄰白泉轄臺一 干𥗽臺
  左營陸汛甬東汛甬東嶴在縣東附郭南際道頭東控十六門西連長岡北抵嶺腳西南至竹山門轄臺一 青壘臺在縣東南七里青雷頭山外臨海洋舟由十六門沈家門出入必取道於此
  呉榭汛去甬東二十餘里三面遶山南則海波噴激與潮上下築塘捍之轄臺一榭浦臺在縣東二十里煙墩山臨海
  舵嶴汛舵嶴在縣之極東三面環海外即蓮花洋與普陀桃花諸山南為沈家門轄臺一 石墠臺
  大展汛大展嶴南接蘆花嶴西連洞嶴東出為黃大洋直接螺門一帶轄臺二赤石臺在縣東北五十里赤石山外臨大洋 塘頭臺
  白泉汛白泉嶴西界干𥗽東接北墠北則沿海口潮水湧入為浦轄臺一 程家山臺在北墠嶴北
  道頭汛在甬東嶴南商舶往來必集之地轄砲臺一
  沈家門汛 轄砲臺一
  普陀汛普陀山在縣東二百餘里東通日本西接蓮花洋南至朱家尖石牛港諸汛北距黃大洋凡商舶往來候風於山下謂之放洋盜賊覘伺出沒實汛防之要地
  右營陸汛岑港嶴汛岑港嶴在定海縣西北即橫水洋東界紫薇西距大沙南則雙鴉山小嶴漲齒五窔諸處皆瀕於海轄砲臺一
  中營海汛內洋旗頭汛轄洋面三十三 龜山北距左營道頭汛南至小渠山 小盤嶼 吞鐵港在盤嶼東南 火燒門在定海縣西南 大渠山離定海縣約三十里突峙海中深廣里許 小渠山離定海縣約四十里 摘箬山離定海縣約十里 虎頸頭 亂石港 箬帽門北界右營汛 獅子礁 小茅山離定海縣約三十里北近大渠 貓門 糧長嶴 升羅山西距霩𩇐北為旗頭山 旗頭洋 蝦岐門 蝦岐山離定海約四十里人多網捕於此 稻篷礁 插排山 沍泥港係首衝防汛船會哨處六橫山離定海縣約六十里北近蝦岐山 椒潭 田嶴 缸爿礁 大塗面 官山頭 朴蛇山北距霩𩇐東近六橫 梅山港 上梅山東至朴蛇山北至霩𩇐所 箬帽嶼梅山南 楊三山東達梅山西至黃牛礁 黃牛礁鎮定兩邑水程往來之半
  內洋青龍汛轄洋面二十五 青龍山梅山東 青龍港 下梅山 汀齒港 汀齒山北即青龍山 佛肚山西至汀齒南至溫州嶼 溫州嶼汀齒東 孝順洋 蒲門係首衝 干門為錢倉所藩籬 東嶼北近溫州嶼 西嶼在東嶼西 鷄娘礁 鷄籠山 金地袱 道人港 亂礁洋 饅頭山定海縣東北十里 將軍帽山在東嶼南 白巖山一名白箬象山北距西嶼南至青門 白巖洋 碗盞礁 石擎礁 青門宮山南屬昌石營轄山北屬本營轄 鞍子頭山中營外洋汛轄洋面六 雙嶼山 雙嶼港 白馬礁 尖倉山 五爪山西距東嶼 四礁頭
  左營海汛內洋沈家門汛轄洋面三十七 道場礁 十六門即石衕山定海縣東南 野豬礁 鱭魚礁嵩山 抝山西北水汛屬中營轄 大干山距定海縣約五十里東至馬秦門 長嶼 馬秦門 馬秦山 老鼠山 大佛頭山 桃花山西南水汛屬中營轄 馬蟻山距定海縣八十里漁民網捕之處 㸃燈山在馬蟻山西 登埠山距定海縣九十里南為桃花山樹次山距定海縣六十里 雞冠礁 烏沙門係首衝出此門
  即大洋 盧家嶼距定海縣六十里北接沈家門山 沈家門 藕頸頭 分水礁登埠山北盧家嶼東 金缽盂山距定海縣一百里蓮花洋中 順母塗山距定海縣一百十里漁民網捕之處 石牛港一名香火礁與馬秦山相近 朱家尖去定海縣一百里山尖最為聳拔可以瞭遠白沙港白沙山距定海縣八十里港口即曰白沙港 缸爿礁與金缽盂相連蓮花洋往洛迦必經此洋 普陀山 大洛迦山普陀山東洛迦門 小洛迦山北距大洛迦山 羊嶼 東閃
  西閃
  內洋長塗汛轄洋面三十 塘頭觜離定海縣七十里幞頭礁 筊杯礁西與蘭山相近 香爐花瓶山 黃大洋定海縣東北接近灌門最為險要 官山山南距秀山西北屬右營汛 秀山在定海縣北有蘭山綴其中兩山合名為蘭秀周約五十餘里四際皆大洋而西北箬帽山為列屏東南灌門相襟帶 灌門定海縣東北有大石懸峙中流潮水𢌞旋衝激可畏梁橫山西距螺門 釣門山西至灌門北至青黃肚山 青肚山黃肚山並在釣門北 螺門東距梁橫 分水礁西至竹嶼東至長塗北至栲鼇山 泥礁 竹嶼港 長塗港岱山西南𢌞環周廣與南道頭兩處為第一椗地 栲鼇山距定海縣一百六十里長塗西 南莊門東劍山 西劍山距定海縣二十里山東為東劍西為西劍 牧羊
  頭 東嶽觜山 西嶽觜山並距定海縣一百八十里 衢港洋一名半洋一名漢洋春夏漁汛各船俱集於此西界右營鮝篷礁 大衢山離定海縣三百餘里寛廣百餘里四山環聚地勢平衍宋元時與岱山綂名蓬萊鄉自明初遷遣之後永行廢棄康熙二十八年請復三鄉而蓬萊鄉止復岱山其衢山以地處險遠未經議復仍為禁地山北屬外洋汛山南屬內洋汛 礁潭 乍浦門 黃沙嶴 沙塘嶴
  左營外洋汛轄洋面二十五 倒斗嶴 莊前竹癩頭嶼北至小衢山 小衢山癩頭嶼北 石子門定海縣北潮頭門定海縣北 大衢山山北一帶山頂瞭臺一座 衢東
  鼠狼湖西距大衢山 爛冬𤓰山南至大衢西北至小衢 獅子礁西北為鼠狼湖 五爪湖 霜子山小衢山東 環山小衢山東西寨山東寨山西五爪湖北 東寨山東南俱大洋 菜花山
  西南鄰東西寨山 黃星山南臨大洋西距獅子礁 廟子湖東至青幫青幫山 三星山東廟子湖西霜子山 霍山 羊鞍山船礁 九礁山南洋汛屬中營轄
  右營海汛內洋岑港汛轄洋面三十三 竹山門定海縣西南五里南至盤嶼山 盤嶼山東南水汛屬中營轄 盤嶼港大王腳板 鴨蛋港 寡婦礁在竹山門西左茅山右螺頭一名㸃燈礁去定海縣三十里礁石巉巖舟觸立碎 蟹嶼東距盤嶼北至螺頭 蟹嶼港 螺頭門定海縣西南二十里出此即橫水洋 洋螺山距定海縣二十五里 橫水洋定海縣西約半潮可到潮長則北自海州蘓州諸大洋而趨於南出旗頭退則南自溫台諸大洋而趨於北出西堠桃夭海水奔赴衝激震蕩極為險害舟欲東西而水橫於其中故名 半洋礁一名碗盞礁在橫水洋之半故名 鳥屙礁距定海縣約五十里 外釣山距定海縣五十里 中釣山距定海縣六十里裏釣山山高十餘丈周廣五里地肥可耕 岑港定海縣西北四十五里港口南北舟航鱗集為定海要汛 潭頭 泥灣定海縣北五里地窄而腴 黃牛礁 雙尖 三山 茅礁 黃岐港 穿鼻港大榭山自螺頭過橫水洋六十里即抵其地廣亘八十餘里北為覆門大洋東南為旗頭洋東北為大貓洋西與鎮邑穿山所為隣一葦可渡故大榭雖屬懸洲殊近內地 水蛟門壽門 售門 白鴨嶼 大貓山南鄰鎮海陸汛西至大榭
   貓港 長柄
  內洋⿰氵厯 -- 𤁋港汛轄洋面十五 ⿰氵厯 -- 𤁋定海縣北八十里近金塘山天打巖 金塘山離定海縣約八十里巨浸海中周百餘里泉甘土肥山田
  塗蕩數萬畒洵稱沃壤棄之則反為逋逃盜賊淵藪康熙三十七年知縣李侗詳請開墾漸次成熟山西水汛隸鎮海營轄 橫檔山 西後門 小李嶴 刁
  柯山距定海縣一百二十里 魚龍山距定海縣一百四十里東為刁柯山菜花山距定海縣一百十里 插翅山 蘭山距定海縣九十里與秀山連 桃夭門定海縣西北為北洋必由之路 繫馬樁 爪連山距定海縣七十里 五嶼距定海縣一百里
  內洋岱山汛轄洋面十九 岱山在定海縣北屹峙海中為翁洲之屏背距縣約一百五六十里兩潮可到其地寛廣而窈深東西十五里南北三十五里可耕可廬從此由北洋而上為大衢小衢再上為洋山即與江南接界矣宋時屬蓬萊鄉住劄巡檢司又設寨軍一百二十名戍守 蒲門山外屬左營轄 髙亭 南浦 五虎礁北至岱山東距 距定海縣八十里岱山南 峙中山北近鼈山鼈山峙中山北 龜山鼈山之北 龜鼈洋因龜鼈兩山得名
  長白山龜山南 長白港 馬目山東近長白山南至中營大沙嶴汛八里山周二十餘里一名馬墓 馬目港 虎磉頭 爪連門馬目山北 桃花女山距定海縣七十里 韭菜塘 八斗嶴右營外洋汛轄洋面十九 姚姓浦 尖刀頭售港門近岱山 東沙角 箆箕礁 栲門近岱山燕窩山岱山北 鮝篷礁又名鐵墪山南至東墾山外屬左營轄 東墾山東南近岱山 西墾山東墾之西 雙合山又名兩頭洞山頂設瞭臺一座北至西墾西至花菓盒山 分水礁 筊杯山東至雙合山北至花菓盒 花菓山北距蝦爬礁 蝦爬礁大羊山在其北 大漁山南至練槌山北至大羊山 練槌山西界本營⿰氵厯 -- 𤁋港汛東霍山 小漁山東至大漁山西距漁腥腦 魚腥腦山北與乍浦營接界西距本營⿰氵厯 -- 𤁋港汛西霍山
  象山城守營順治三年設初隸黃巖鎮雍正七年十月改隸定海鎮駐劄象山縣城副將綂轄都守千把外委等官二十五員兵一千二百六十二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錢倉寨汛距縣城東關五十里故明錢倉所康熙九年改寨都守輪防駐兵一百八十名轄臺四 鷄報臺距縣三十里 塗茨臺距縣三十里 中堡臺距縣五十里 蒲門臺距縣五十里爵溪城汛距錢倉寨六十六里故明爵溪所千把總輪防駐兵一百二十名轄臺六 田灣臺距縣三十里 金井臺距縣三十五里 岳頭臺距縣二十五里 龍洞臺距縣二十里 屏風臺距縣二十里 長沙臺距縣二十五里
  關頭汛距爵溪城七十里千把總輪防駐兵四十名轄臺三 黃嶴臺距縣三十五里 烏江臺距縣五十里 七里臺距縣六十一里
  泗洲頭汛距關頭汛三十五里縣西南三十里千把總輪防駐兵四十名轄臺三 靈巖臺距縣四十里 泗洲臺距縣四十里花牆臺距縣三十里
  西周汛距泗洲頭汛五十里千把總輪防駐兵五十名轄臺一 蝦蟇臺距縣三十里
  海口汛距西周汛八十八里千把總輪防駐兵五十名轄臺二 馬嶴臺距縣三十里 白嶼臺距縣三十里
  湖頭汛距海口汛四十里千把總輪防駐兵一百五十名領哨船四隻每隻配水兵十五名轄口隘一 龍嶼口隘縣西北四十里
  朱溪汛距湖頭汛三十里千把總輪防駐兵五十名轄臺二 下章臺距縣四十里 木𤓰臺距縣四十里
  昌石水師營雍正八年改水師都司僉書綂轄千把外委等官五員兵五百六十五名詳見兵制戰船六隻駐防昌國衞石浦所及分巡新設海汛
  陸汛昌國衞汛守備防守把緫隨防轄臺六 烏石山臺衞東一里臺北十五里至田下嶺臺 田下嶺臺本臺北十五里至交綰梓樹嶺與象協關頭汛接界二十里至王家灠臺 王家灠臺北十里至松嶴臺松嶴臺北十里與象協田灣臺接界西南四十里至靈嶴臺 靈嶴臺西南
  十里至小太平臺 小太平臺西南十里至竹山臺
  石浦所汛千總防守轄臺四 竹山臺南十里至厲家坪臺厲家坪臺南十里至井水臺 井水臺南十里至前山臺 前
  山臺距所城十里
  海汛內洋石浦汛把總及外委千把巡防駕雙篷䑩船二隻配兵各五十名轄洋面十四 石浦港 銅錢礁 銅瓦門 獺鰻觜山寧台分界北至淡水門南接黃標洋汛牛欄基山頂設瞭臺一座南至秤錘山屬黃標洋汛 金沙灘 淡水門東為牛欄基南至獺鰻觜 外淡水門 鵓鴣觜淡水門北 半邊山南至鵓鴣觜北接鎖門 鎖門鎖門山南為半邊山 鷄鳴塗鷄鳴礁 裏擔門鎖門北
  內洋淡水門汛巡防石浦汛千把兼管轄洋面十八 中擎山東至外旦門 外旦門 屏峰山旦門中擎之南桃仁桃核山南至中擎北至珠山 岳頭港 鋸門 珠
  西為龍洞口 龍洞口裏旦門北 大目山外旦門北東為韭山大目洋 小目山 蝦篰門東近青門南近牛枙 筊杯礁棉花礁 牛門西距象山縣十里北近牛枙山 牛扼山西距爵溪
  所十五里 青門宮蝦篰門東山南屬本營轄山北屬定標中營轄 鞍子頭青門宮東
  外洋汛守備千總輪巡二月一換駕趕⿰舟曾船二隻配兵各六十名隨䑸快哨船二隻配兵各三十名轄洋面五 三嶽山北近外旦門西距半邊山 將軍帽山大目山北 南韭山本汛極東九龍港 八畝礁
  鎮海水師營順治三年設舊名定海營康熙二十五年更名鎮海本陸師雍正六年改水師駐劄鎮海縣城㕘將統轄守備千把外委等官一十四員兵一千一百五十五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陸汛及輪巡新設海汛
  陸汛鎮海關口在縣城南大浹港口汛守要衝也明嘉靖中設指揮一員旗軍五千名盤詰舟航官哨戰船亦泊於此千把總專防外委千把總協防俱二月一換駐兵一十三名稽查出入船隻
  陸汛招寶山在縣城東北屏翰縣城雄峙海口臨其上可以下瞰城中明嘉靖中建威遠城於山頂 山下即沿江汛外委千把總輪防二月一換駐兵一百五名轄汛地四 沿江汛招寳山下西至滾江汛 滾江汛二十里至清水浦 清水浦二十里至三官堂 三官堂西南為鄞縣內地
  陸汛笠山城千把總專防外委千把總協防俱二月一換駐兵二百一十名轄口次一臺四汛地五 小港口次小浹港內通東江出穿山所達府城極險要 竺山臺臺下即小港口次 張師山臺十里至打鼓山臺 打鼓山臺六里至路石山臺路石山臺二十里至東港碶汛 東港碶汛十里至石門汛 石
  門汛七里至慕孝陳汛 慕孝陳汛西至鄞縣內地 大跳觜大跳山縣東南十五里五里至青嶼汛 青嶼汛距打鼓山臺九十里
  本營原營招寶山城兼顧鎮城滾江龍山所穿山所霩𩇐所崑亭寨六汛康熙五十六年改設笠山城汛將滾江汛撥歸招寶山汛管轄雍正二年本營改為水師將穿山霩𩇐崑亭三汛撥歸提標左營管轄
  陸汛龍山所千把總專防外委千把總協防俱二月一換駐兵一百八十名轄臺八汛地六 汪家路臺距縣城八里十里至鷺鷥臺 鷺鷥臺十里至路南臺 路南臺十里至蟹浦臺 蟹浦臺蟹浦在縣西北五十里即古之渤澥宋置戍於此十里至青溪山臺青溪山臺青溪港可入金家嶴 石塘臺距所城四里 伏龍山臺縣西北八十里伏龍山一名箬山首尾跨東西兩海門南距所城十里屹臨水際為畨舶必由之道 十里至施公山臺 施公山臺縣西北九十里商舶往來地極險要 金家嶴汛在所東北與邱家洋相連東對烈港海洋北望洋山三姑大洋最為險要四里至邱家洋 丘家洋汛三十三里至宣家堰汛 宣家堰汛三里至松浦汛松浦汛五十里至憩橋汛 憩橋汛八里至畈底塘汛 畈底
  塘汛西至鄞縣內地
  海汛督巡將備一員專巡千把總一員隨巡千把外委等官四員俱二月一換領哨船八隻內水艍船一隻趕繒船一隻各配兵八十名快哨船二隻各配兵四十名哨船四隻各配兵三十名轄洋面十一鎮海港在縣城南自蛟門海洋分派為支江向西泝流謂之大浹港 蛟門
  在縣東去岸約十五里環鎖海口吐納潮汐一名嘉門山出此即大海洋昔人稱蛟門虎蹲天設之險是也 東係定鎮標右營洋汛 虎蹲山在縣東五裏海中登岸即小港口次搗杵山北係定鎮標右營⿰氵厯 -- 𤁋港汛 金塘山山東南北俱係定標右營洋汛太平山障金塘之西北山之東北係定鎮標右營汛 ⿰氵厯 -- 𤁋表觜山東北
  係定鎮右營汛 後海後海山縣東南六十五里 東霍山東北係定標右營汛西霍山北係乍浦營洋汛 七姊妹山山北係乍浦營洋汛


  浙江通志卷九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八
  海防
  紹興府
  紹興北乃海之支港北流薄於海鹽東極鎮海之蛟門西厯龕赭入鱉子門抵錢塘所屬山會等五縣並皆邊海蕭山去海二十里山陰去海四十里㑹稽去海二十里上虞去海六十里餘姚去海四十里自三江至龍山延袤三百餘里中有宋家漊蟶浦臨山泗門勝山古窰松浦均為要衝之地曹娥錢清浙江三水所會謂之三江海口在府東北港口深濶直通大洋稍東有宋家漊若從此趨𨺗門一帶海塘則竟抵郡城若越港而北趨浙西則赭山其關鍵也 蟶浦在府東北四十里北對浙西石墩南至府城通連大海由沿江塘路至百官梁湖直抵上虞東自稱山西至宋家漊接山陰界凡二十六里 泗門港為餘姚縣東北之喉襟越港而北為浙西澉浦 勝山即懸泥山在餘姚縣東北七十里北浸於大海俗呼為勝山港深而廣倭舶可乘潮以入
  明洪武初置紹興衞防守郡城其沿海特設三江所隸紹興衞臨山衞領三山⿰氵厯 -- 𤁋海二所觀海衞領龍山所並隸臨觀備倭把總統轄
  三江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府東北三十七里浮山之陽去海一里去省城八十裏海上有警烽火於此通焉東南即宋家漊防維最切北冇三江鎮為東海之門舊冇小城嘉靖二年增築置兵以備倭千戶等官二十一員旗軍一千三百五十二名轄臺一曰䝉池山在府東北四十里與浮山並峙烽堠六曰航塢山在蕭山縣東四十里曰馬鞍山在山陰縣西北四十里曰烏峯山一名龜山又名白洋山曰宋家漊曰周家墩曰桑盆巡檢司二曰三江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府北四十里浮山北麓小江經其前大海浸其東與三江所南北並峙曰白洋巡司弓兵三十二名在府西北五十裏白洋山上濱海縁山築城
  臨山衞洪武二十年建在餘姚縣西北五十里初置廟山上後徙上虞縣故嵩城戍守去海三里並海築城東接三山西抵⿰氵厯 -- 𤁋海北有臨山港直衝大海海口曰烏盆隘化龍隘為汛守要地衞東又有泗門港最為險要指揮以下等官九十一員旗軍五千六百名轄臺一曰羅家山烽堠九曰趙港曰烏盆曰廟山曰荷花池曰方家路曰道塘在山陰縣西北一十里本運道塘曰周家路曰泗門曰夏蓋山在上虞縣西北六十里南臨夏蓋湖北枕大海西近三江口巡檢司一曰廟山巡司弓兵一百名初在廟山後改置衞城因徙於上虞之中堰在餘姚西北八十里仍曰廟山巡司築城戍守三山所洪武二十年建住餘姚縣東北三十五里滸山下一名滸山所去海十五里界於臨觀之間西以聲援臨山東以策應觀海以蔡山金山破山並峙而名其東為勝山港千戶等官十五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烽堠七曰厯山在餘姚縣北三十五里曰眉山在餘姚縣西北三十五裏海中望之如修眉然宋置寨兵一百人曰徐家路曰撮嶼曰蔡山北有望海巖曰呉家山在餘姚縣東北六十里北面大海曰滸山巡檢司二曰三山巡司弓兵三十四名初在金山後移於破山有小城戍守仍曰三山巡司曰眉山巡司弓兵三十四名在餘姚縣西北四十里闕山闕地名湖海頭⿰氵厯 -- 𤁋海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府東北七十里纂風鎮去海里許東衞臨山西捍黃家堰近海岸有施湖隘四滙隘為戍守要地千戶等官十一員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轄臺一曰西海塘烽堠三曰槎浦在上虞縣西六十里曰胡家池曰槤樹巡檢司一曰黃家堰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府東北八十里㑹稽上虞之界曰纂風鎮有西會渚為防禦要地觀海衞慈谿縣西北七十里西南去餘姚縣八十里去海五里三山為右翼龍山為左翼居中節制應援地屬慈谿而轄於紹興犬牙勢也指揮以下等官九十五員旗軍五千七百四名烽堠六曰向頭在慈谿縣西北八十里向頭山山亦名西龍尾東望伏龍山與龍頭相向龍頭以東屬定海龍尾以西屬餘姚二山捍潮其中漲塗漸與山接曰爪誓在慈谿縣西北七十里大海中曰西隴山曰新浦曰古窰曰西龍尾巡檢司一曰向頭巡司弓兵一百名在慈谿縣西北向頭山宋置向頭寨元改為鎮明初改巡司洪武二十年遷於司東之洋浦三十三年革正統十四年復置於舊所
  龍山所在寧波府北七十里西南至餘姚縣一百二十里去海二里有伏龍山控臨海際相去僅十里許為臨觀二衞之門戸也千戶等官一十六員旗軍一千二百六十三名轄臺一曰龍山烽堠五曰龍頭曰龍尾曰石塘在慈谿縣西北四十五里曰青溪曰施公山巡檢司一曰松浦巡司弓兵一百名明初置於浦東洪武二十六年移於浦西為戍守要地
  臨觀把總舊為定臨觀總於嘉靖二十八年分為二總定海一臨觀一其臨觀總駐劄臨山統陸兵三總前營左營中營水兵三枝游哨左哨後哨與定海昌國二總並隸分守寧紹㕘將
  前營總哨官一員部領哨官五員兵五百四十一名平時屯劄臨山汛期分二哨防守觀海衞巡哨古窰東山平石呉家山諸處與總鎮防守龍山所官兵會哨又分二哨防守三山所巡哨勝山蔡山徐家路諸處與防守臨山衞官兵會哨又分一哨協守臨山衞巡哨周家路泗門烏盆趙港夏蓋山荷花池諸處與防守⿰氵厯 -- 𤁋海所官兵會哨
  左營官兵同前營平時屯劄紹興府城汛期分發防守三江所東哨宋家漊蟶浦諸處西哨龕山諸處中營官兵同前營平時屯劄臨山衞汛期分發一哨協守觀海衞一哨協守三山所二哨防守臨山衞又分一哨防守⿰氵厯 -- 𤁋海所巡哨槎浦西海塘蟶浦西滙嘴諸處與防守三江所官兵會哨西滙嘴邊海𦂳要遊哨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四隻兵三百名汛期駐泊烈表港烈港為臨觀之門戶初議設三江蟶浦臨山勝山古窰五港以衞臨觀後因各港沙硬水淺難泊改調烈港出哨遊哨漁山兩頭洞臨觀一帶海洋東哨至馬墓與定海總馬左哨官兵會哨南顧七里嶼由山定海大小港口沿海一帶西哨至蠏渤山海洋北哨漁山羊山大小七山海洋與浙西海寧把總官兵會哨
  左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三隻兵三百名汛期駐泊兩頭洞東由鯗篷礁哨至小衢山沙塘嶴東岳嘴與定海總北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馬墓與定海總馬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火熖頭青嶼北漁山與本總後哨官兵會哨北哨至羊山與浙西海寧總官兵會哨
  後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十三隻兵三百三名汛期駐泊北漁山東哨至兩頭洞與本總左哨官兵會哨南哨至蠏渤山烈表港與本總遊哨官兵會哨西哨至許山與本總官兵會哨北哨至大小七羊山與浙西官兵會哨
  國朝經制額設紹協城守營順治六年副將統轄左右兩營都守千把外委等官三十一員兵一千八百七十二名詳見兵制除駐守府城分防內地各汛外其沿海仍設臨山觀海二衞三江⿰氵厯 -- 𤁋海二所又增設夏蓋山周巷等汛
  三江所東至偁浦三十里與⿰氵厯 -- 𤁋海所接界西至行伍山四十五里與蕭山縣汛接界南至羊望村市東村一十里與山隂縣汛接界北至海塘十里抵海左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五十名康熙二年提督改駐紹興府城紹協副將移防三江所八年提督移駐寧波府紹協副將仍舊駐府城其三江所撥右營都司防守後改設千把分防轄臺五口次一 龜山臺龜山即烏峯山一名曰白洋山在山陰縣西北五十里濱海東至黨山臺五里 黨山臺黨山一名碧山在山陰縣西北四十八里東至𫎇池臺二十里䝉池臺東至宣港臺十里 宣港臺東至桑盆臺十里 桑盆臺東至偁浦五里 偁浦口次康熙五十六年增設東渡偁浦江十里與⿰氵厯 -- 𤁋海所接界本所原設烏峯宋家漊鎮塘馬鞍四臺於康熙五十六年奉裁又龕山一臺改歸蕭山縣汛⿰氵厯 -- 𤁋海所東至上虞縣六都二十里與夏蓋山汛接界西至㑹稽縣三十三都抵海南至上虞縣七都偁浦江與三江所接界北至㑹稽縣三十三都半里抵海左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九十四名原係右營都司駐防康熙四十七年都司移駐臨山衞以原防滸山所把總移駐本所改歸左營管轄轄臺二口次一 北門臺東十里至踏浦臺 踏浦臺東五里至萬壽菴與夏蓋山汛接界 西滙嘴口次康熙五十六年增設東至本所城五里西北抵海
  本所原設判官新砲二臺於康熙五十六年奉裁
  夏蓋山汛東至上虞縣五都陳倉堰與臨山汛接界西至上虞縣六都萬壽菴與⿰氵厯 -- 𤁋海所汛接界南至上虞縣雁埠南塘三十里與餘姚縣汛接界北抵海右營千把總輪防臨山守備兼轄駐兵二十九名轄臺二 荷花臺本臺倒入海中 顧家臺東至黃家路十里烏盆地方與臨山汛接界西至夏蓋山十里
  臨山衞東至徐家路十五里與周巷汛接界西至陳倉堰十五里與夏蓋山汛接界南至長霸四十里與餘姚縣汛接界北抵海左營中軍守備防守駐兵一百四十四名原係都司駐防康熙四十七年都司改駐餘姚縣以原防⿰氵厯 -- 𤁋海所守備移駐本衞轄臺二口次一 謝家臺東至方家臺十里 方家臺東至道塘臺與周巷汛接界西至謝家臺十里 黃家路口次康熙五十六年増設東二十里至謝家臺
  本衞原設周家路一臺於康熙五十六年奉裁
  周巷汛東至餘姚縣破山五十里與觀海衞汛接界西至徐家路二十里與臨山汛接界南至李港河十五里與餘姚縣汛接界北抵海右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九十九名轄所城一臺五 許山所城原係千把總專防康熙四十七年原防把總移駐⿰氵厯 -- 𤁋海所改歸左營管轄本所併歸周巷汛 東北至勝山臺二十里勝山臺西至趙家臺十里東至曲塘臺十里與觀海衞接界 道塘臺西至方家臺十里與臨山汛接界東至周巷十里 墊橋臺西至周巷十里東至崔家臺十里崔家臺西至墊橋臺十里東至趙家臺十里 趙家臺南至滸山城二十里
  觀海衞東至慈谿縣松浦閘橋二十五里與鎮海營龍山所接界西至破山二十里與周巷滸山所接界南至慈谿縣土湖嶺三十里與慈谿縣接界北抵海 浙之重地在寧紹而紹之重地在觀海觀海安則自餘姚上虞會稽山陰蕭山以抵錢塘海冦難於出沒故衞城為二郡之重地右營千把總輪防駐兵一百十九名轄臺七 曲塘臺西至勝山臺十里與周巷汛接界東至鳴鶴塲二十五里 東山臺東至下寶臺三里 下寶臺東至浦臺十里 浦臺東至旗山臺十里又至古窰臺五里 旗山臺西至浦臺十里東臨海 古窰臺東至松浦臺五里松浦臺東至閘橋半里與鎮海營龍山所接界
  本衞原設新浦一臺於康熙五十六年奉裁又本衞所轄龍山所改歸鎮海營統轄
  台州府
  台州三面阻山一面濱海南自溫州蒲岐北抵寧波昌國海岸五百餘里臨黃寧太之間四塞孤懸七港錯列論適中之地在新河論形勢之急在海門由海門而上直薄府城增設兵船嚴禦港口與桃渚健跳松門分守合備當不在隨汛出洋之例矣海門港一名椒江渡港水流入二十里之中一分台州城下一分黃巖城下為台郡之咽喉論者謂海門之防視鎮海為急鎮海水港既狹港外連山遠近皆可泊船分哨今海門港一潮之遠止有三山一座形小勢弱並無隱蔽港外四望汪洋更無山㠗囘抱且西去府城僅九十里故其所係甚重也 松門港紆縈屈曲東岸為朱門山乂東為搗米門積谷山及下洋大陳㠗諸處外即大洋直抵日本北至化嶼龍王堂鯉港橫門大潭深門諸處與新河三汊港接南至鷄臍釣棚峒嶕鹿頭爿嶼驪洋邳山諸處與靈門接隘頑在其南隘頑冇急此港責守也 靈門港東近海中鷄臍山與松門港接南接楚門洋坑下接峒嶕山 中州港南出海中茅堰山與蒲岐港接北出海中邳山與靈門港接 桃渚港外接大海北達健跳有鹽塘除下仙巖諸海灣 健跳港有長洛渡濶四百餘丈出海往茅頭大洋上接海中茶盤山至練陀等處下接海中青嶼黃毛𥗽至牛頭桃渚諸處 新河港港口淺狹大船難入
  明洪武初置台州衞防守郡城其沿海特設松門衞領隘頑楚門二所海門衞領前千戸新河桃渚健跳四所並隸松海備倭把總統轄
  松門衞洪武二十年建在太平縣東五十里西北去府城百八十里去海一里本宋松門寨改置衞東即松門港指揮以下等官五十二員旗軍二千二十五名轄臺一曰小髙烽堠十曰甘嶴左與海中石塘山相對曰蒼峯曰烏沙在烏沙浦距太平縣四十里南一里抵海曰車路在車路浦曰沙角曰磊石在磊石山南距海與海中銅嶕山對曰荒嶴與海中片嶼相對曰蛤浦與海中深竹山對曰盤馬盤馬山在太平縣南三十八裏海上曰松門寨巡檢司二曰沙角巡司弓兵八十名在太平縣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年設於岐頭山下二十年徙此曰盤馬巡司弓兵八十名在太平縣東南四十里
  隘頑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太平縣南三十里衞西南五十里去海一里北衞太平南阻楚門城外四面皆山髙插天表東北有慢遊嶺為松門之阻隘千戸等官一十四員旗軍五百六十七名轄臺一曰白嵓與靈門對烽堠九曰長沙所城東北山下面水可以屯泊曰岐門近城曰驪頭曰後灣曰江館與驪頭相連曰靈門直衝靈門海洋曰長山與水桶嶴相連曰曾篷曰雀海坑巡檢司一曰小鹿巡司弓兵八十名在太平縣西南四十里
  楚門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太平縣西南六十里衞西南百二十里去海三里對岸為溫州蒲岐南隔一小港為玉環山西北有東門港由所城至太平溫嶺江之道也沿山濱海而行山林茂密水港出入又十五里髙山環海為南灣嶺千戶等官九員旗軍五百六十七名轄堡寨一曰楚門漩漩門山西南距海前與玉環九嶼相對烽堠十五曰漁井切近深海曰洋坑前與海中派爿山對曰梅嶴曰泥湖與前山相對曰楚門前與大鹿山對曰丫髻在玉環鄉地名山外曰石橋前與海中黃坎門對曰清港清港渡在太平縣西南三十五里為三山楚門往來衝要曰東門曰西門前與茅堰山對闕海闕玉環山曰苔山在樂清縣東南七十裏海中曰塔山曰小青山曰大青山並在玉環海中曰馬鞍山在太平縣南四十里又十里至玉環山巡檢司一曰三山巡司弓兵八十名在太平縣西三十里前與玉環山對
  海門衞洪武二十年建在府東南九十里去海里許衞北即海門港三面阻水為浙東門戶水陸重鎮濱海散漫無險可依有三山峙立椒江南岸為衞境之望指揮以下等官五十四員旗軍六百八十三名轄臺二曰東中在城內曰中鎮烽堠一曰外水在山上左與鬱江相對可瞭新河巡檢司一曰長浦巡司弓兵一百名在黃巖縣東南四十里本界首巡司前千戸所洪武二十八年建在衞城北七里去海二里南臨椒江與衞城僅隔一水兩城對峙勢若輔車交扼互援均為重地東北有連盤港港深而長背山面水健跳桃渚二港皆會於此千戶等官一十四員旗軍一百九十六名轄臺一曰畵眉山與外海擔門山相對近陳嶴烽堠四曰中山左對擔門山曰長沙曰輕盈前對上下竹曰磊石左對大勘頭
  新河所洪武二十年建在衞南五十里去海十里去松門隘頑黃巖各五十里所謂適中之地也東南即新河港陸冇藤嶺及橫山諸處俱為戍守要地千戶等官一十八員旗軍八百六十三名轄烽堠四曰洋嶼前對海中東西洛山曰霓嶴左與三山相對曰淨應左對深門曰新塲左對狼機山桃渚所洪武三十年建在衞東北五十里為衞城府治之藩翰東即桃渚港東北十里有昌埠港昌埠嶺南有肯埠嶺北有白蓮嶺東有安聖寺諸處皆為衝要千戶等官一十七員旗軍四百一十一名轄臺一曰桃渚頭右對大磡頭烽堠十二曰石柱近所城曰停嶼臨桃渚港曰長跳曰涸井右對開海八達門地名鹽塘曰昌埠在東北昌埠嶺曰大荊山曰獅子山在寧海縣南九十里近牛頭山曰嶼頭曰舥孛頭山下即牛頭門曰下舊城與東江隘磊石相連曰望火樓去牛頭七磡三里曰中舊城巡檢司一曰蛟湖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府東一百二里健跳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寧海縣南一百二十里衞東北一百十里去海五里三面阻山皆羊腸鳥道惟東南山前距海東即健跳港千戶等官一十一員旗軍二百四十一名轄臺一曰髙灣左有長洛港烽堠五曰茅頭近𥚃嶼曰拆頭與武典隘相連曰後沙近所城曰小漁西曰大漁西與開海頭陀山相對巡檢司五曰曼嶴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寜海縣南七十里曰竇嶴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寧海縣東南八十里曰越溪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寜海縣東二十三里曰長亭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寧海縣東百里曰鐵塲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寧海縣北六十裏海口
  松海把總統水兵十二枝游哨漩門靈門鹿頭貓頭深門海門關主山東西磯牛頭門靜寇門大佛頭駐劄海門衞隸分守台金嚴㕘將游哨本總親統大小戰船四十一隻兵八百五十三名汛期泊大陳游哨各外洋山島有警會合本㕘游哨兵船及策應所在汛地協勦無事巡督各汛地兵船哨防
  漩門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二百三十四名汛期泊漩門東南哨至大鹿海洋與金盤總黃坎門官兵會哨東北哨至邳山派爿與本區靈門官兵會哨
  靈門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九隻兵二百四十七名汛期泊靈門東南哨至邳山派爿與本區漩門哨官兵會哨北哨至峒礁外洋與鹿頭哨官兵會哨
  鹿頭哨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四隻兵四百六名南哨至峒礁與靈門官兵東北哨至釣棚與貓頭哨官兵各會哨
  貓頭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七隻兵一百九十七名東南哨至釣棚與鹿頭官兵北哨至狼機山與深門官兵各會哨
  深門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二百三十五名泊深門汛地南哨至狼機山橫谷山等處海洋與松門貓頭官兵北哨至三山海洋與關口官兵各會哨
  海門關口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七隻兵一百八十八名泊關口汛地南哨至三山與深門官兵東北哨至旦門與主山官兵各會哨
  主山哨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四隻兵二百六十八名泊主山汛地南哨至東洛與深門官兵會哨西哨至旦門與關口官兵會哨北哨至技人沙嶴與牛頭門官兵會哨
  東西磯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七隻兵一百十五名泊東西磯汛地與大陳山主山官兵會哨牛頭門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六隻兵一百二十九名泊牛頭門汛地南哨至北澤技人沙嶴等處海洋與主山官兵會哨東北哨至漁西沙堰等處海洋與靜宼門官兵會哨
  靜寇門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六隻兵一百七十名泊靜宼門汛地南哨至漁西沙堰海洋與牛頭門官兵會哨東北哨至昏山五嶼海洋與大佛頭官兵會哨
  大佛頭哨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七隻兵一百九十四名泊大佛頭汛地西哨至昏山與靜宼門官兵東北哨至渚門金齒門與昌國總官兵各會哨
  台金嚴㕘將嘉靖三十八年設統陸兵四總左營前營中營右營水兵一枝游哨駐劄台州府松海把總專屬調度左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五員兵五百四十一名平時屯劄隘頑所汛期分布汛地兼顧楚門地方一哨住守漩門與洋坑官兵會哨一哨住守洋坑南與水桶嶴北與後灣官兵會哨一哨住守靈門南與後灣北與蒼山官兵會哨
  前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屯劄新河所汛期分布汛地兼顧松門衞城池一哨住守蒼山南與後灣北與甘嶴官兵會哨一哨住守甘嶴南與蒼山北與松門寨堂會哨二哨住守松門寨堂南與蒼山北與盤馬官兵會哨外應貓兒頭汛地兵船聲援一哨住守盤馬南與松門寨堂北與新河椿頭官兵會哨中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屯劄海門衞汛期分布汛地兼顧海門衞城池二哨住守新河椿頭南與盤馬北與海門關口官兵會哨二哨住守海門關口分布岳頭長浦南與椿頭北與水寨官兵會哨屯守海門水寨南與岳頭長浦官兵會哨北應前所陳嶴官兵聲援
  右營官兵同左營平時屯劄海門關口汛期分布前所各沿海汛地兼顧前所城池二哨與中營官兵住守海門水寨南與椿頭北應輕盈官兵會哨一哨住守前所陳嶴南與關口聲援北與輕盈官兵會哨一哨住守長河南與輕盈北應桃渚所沿海地方哨禦
  游哨中軍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二十八隻兵五百六十一名汛期泊釣棚海洋游哨邳山大鹿等處外洋南接金盤總游哨北至大陳山與松海總兵船互相會哨
  國朝經制額設黃巖總鎮兼轄台協寧海太平各協營
  巡防海疆要地
  黃巖鎮駐劄黃巖縣城順治十一年調定海鎮駐黃巖十四年改為寧紹台鎮駐府城康熙二年移右路水師鎮駐黃巖八年改設黃巖協移寧紹台鎮駐寧海九年裁寧海鎮改黃巖協為寧台總鎮十五年改為水師提督十九年復為寧台鎮尋復改黃巖鎮總兵官統轄標下中左右三營遊撃守備千把外委等官四十二員兵二千五百七十五名俱詳見兵制戰哨船二十五隻內水艍船三隻犁⿰舟曾船四隻中犁⿰舟曾船一隻𬁔⿰舟曾船一隻雙篷艍船三隻雙篷䑩船十隻八槳哨船三隻分防海門衞陸汛按期酌配官兵駕船更翻出洋巡哨
  海門衞汛右營遊撃中營守備防守左營把總協防駐兵三百名領大巡船二隻哨船一隻轄臺六牛頭頸砲臺係新設有官一員兵五十名巡船一隻 南一里至本衞 家
  子汛砲臺係新設有官一員兵十六名巡船一隻 西五里至棚浦臺 棚浦臺西五里至三山臺 三山臺 烽堠臺北三里至牛頭頸臺 界牌頭臺去烽堠臺五里
  康熙五十六年福浙總督滿保巡閲海疆題設牛頭頸砲臺本標三營輪撥把總一員本汛撥兵五十名在臺瞭望巡船一隻派兵十名巡防雍正七年署浙江總督性桂巡視海道於海門添設大巡船二隻各配兵十名添設家子汛砲臺一座本標撥外委把總一員本衞撥兵十名在臺瞭望巡船一隻撥兵十名巡防
  中營海汛內洋主山汛轄洋面七 主山府東南一百七十里紀青山東 山頂設砲臺一座 黃礁門西至深門 深門東北為三山三山西北至海門口東北距老鼠嶼 老鼠嶼東距川礁娘娘宮 川
  礁娘娘宮東北為紀青山 紀青山東即主山
  中營外洋汛轄洋面四 大陳山中右二營方界 鳳尾山 東箕山 西箕山
  左營海汛內洋牛頭門汛轄洋面五 牛頭門白岱門北 白岱門東南距米篩門 米篩門南為聖堂門 聖堂門南屬本標中營汛 靖寇門北屬寧海營健跳汛
  左營外洋汛轄洋面五 鵝冠山 雀兒嶴 東嶼 西嶼 大漁山
  右營海汛內洋鱟殻嶴汛轄洋面七 鱟殻嶴山頂設砲臺一座 沙鑊門西南至龍王堂 龍王堂 鷄臍山東南為楊栁坑 楊栁坑東至石塘山 石塘山山頂設砲臺一座安兵七名榔機山北屬本標中營汛
  右營外洋汛轄洋面三 釣棚 螭洋 洞正山西南屬溫標玉環營汛
  台協城守營副將統轄中左右三營都守千把外委等官三十六員兵二千七十三名俱詳見兵制除駐劄府城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關頭寨汛東距府城一百里右營千把輪防駐兵八十五名轄臺三 門傑臺寨北七里至本臺又北四里至柵下臺 柵下臺北八里至金家臺 金家臺北十里至浬浦汛
  浬浦汛距府城一百二十里右營把總輪防駐兵四十三名轄臺一 浬浦臺本汛北三里至本臺又東十里至赤磡汛
  赤磡汛距府城一百三十里係海口稽查船隻要隘處所西北十五里至田嶴山臺與寧海營汛接界右營把總永防駐兵八十五名
  呉都汛距府一百二十里中營千總輪防駐兵三十六名小雄寨汛距府 百二十里係海口稽查船隻要隘處所中營把總輪防駐兵八十五名轄臺四 昌埠臺去寨十里 髙湖臺去寨三里北十里至蝦蟆臺 蝦蟆臺北至呉都汛九里 上鄭臺去呉都汛三里
  泗淋汛距府一百二十里係海口稽查船隻要隘處所中左二營把總輪防駐兵三十名
  梅嶴汛係海口稽查船隻要隘處所左營把總輪防駐兵三十名
  桃渚寨汛距府一百二十里係海口稽查船隻要隘處所左營守備永防把總輪防駐兵二百二十名轄臺六 上長臺北十里至千山臺 千山臺北十里至石柱臺 石柱臺北至桃渚寨二里手爐臺在桃渚寨北二里 張司嶴臺在梅嶴汛北五里本臺北六里
  至太平臺 太平臺北五里至泗淋汛
  墾埠汛距府城一百二十里左營千總輪防駐兵四十八名三石汛距府城一百三十里中營把總輪防駐兵三十六名前所寨汛距府城一百二十里係海口稽查船隻乏要隘處所南臨椒江與海門對峙右營都司中營守備永防駐兵四百五十名轄臺六 畵眉臺北十里至岸頭臺 岸頭臺北十里至三石臺 三石臺西至三石汛一里 竹嶼臺在三石汛東北九里 新亭砲臺係新設中營外委把總領兵十六名在臺永駐瞭望小巡船一隻在江面巡邏本臺二十里至章安臺 章安臺係新設右營外委把總領兵十六名在臺永駐瞭望小巡船一隻在江面巡邏本臺東十里至本寨
  小圓山砲臺距府城一百二十一里南通大海西至前所寨南渡江十里至海門衞中營把總永防駐兵五十名
  寧海營駐劄寧海縣城㕘將統轄左右二營守備千把外委等官二十員兵一千一百七十三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石橋汛東與台協赤磡汛接界左營外委千總防守駐兵十九名轄臺一 田嶴山臺西距本汛十里
  西廓汛距縣城一百一十里北十里至大橫渡汛左營千總輪防駐兵二十三名轄臺二 白嵓臺東十里至咽喉臺 咽喉山臺南距本汛五里
  大橫渡汛距縣城一百里左營把總輪防駐兵十九名轄臺二 大山臺東距本汛十里西南二十里至火燄臺 火燄山臺東至千闕坭二十里與健跳汛接界
  竇嶴汛距縣城七十里健跳汛北二十里左營把總輪防駐兵三十名轄臺一 竇嶴司臺在健跳汛西三十里
  海游寨汛距縣五十里左營千總永防駐兵四十四名轄臺三 竇嶴山臺北十五里至風坑山臺 風坑山臺北距本寨十五里 老鼠山臺在本汛北二十里東二里至曼嶴汛
  曼嶴汛西二十里至東嶴汛左營百總防守駐兵二十九名東嶴汛距縣城三十里左營把總輪防駐兵二十六名轄臺三 牛腿山臺在本汛南十里東五里至牛腿汛 爛頭山臺在牛腿汛東二十里 王見山臺在東山汛東十里
  牛腿汛左營外委把總防守駐兵三十二名東山汛西距爛頭山臺四里左營外委把總防守駐兵三十六名
  越溪寨汛距縣城二十里右營千總永防駐兵一百名轄臺一 石牆頭臺西距本汛十里東二十里至柘浦汛
  柘浦汛距縣城五十里右營把總輪防駐兵四十名轄臺一 柘浦山臺西北距本汛二里東三十八里至胡陳汛
  胡陳汛距縣城八十里右營千總輪防駐兵五十五名轄臺三 楊梅山臺在本汛南十里西十里至桐嶴山臺 桐嶴山臺東十里至香花山臺 香花山臺西十五里至大胡汛
  大胡汛距縣城一百一十里右營把總永防駐兵一百二十四名轄臺三 山頭馮臺在本汛南十里南逼大海 車嶴山臺在本汛東十五里東南十里至松嶴山臺 松嶴山臺南臨海
  溪下應汛距縣城五十里右營把總輪防駐兵四十六名上下浦汛在溪下汛北三十里右營外委把總防守駐兵九名
  缸窰汛上下浦汛北十里右營外委把總防守駐兵二十名
  海口汛缸窰汛北十里右營外委把總防守駐兵二十名西墊汛海口汛北十里距縣城六十里右營把總輪防駐兵四十四名
  健跳汛距縣城一百五十里雍正七年改水師左營守備永防領把總一員兵二百五十名戰哨船六隻內水艍船二隻係黃鎮標撥入八槳哨船四隻係定鎮標撥入汛期酌配兵船出洋巡哨健跳海汛轄洋面二十一 靖寇門南屬黃標左營汛狗頭門 茶盤洋 五嶼門 滿山 寧台嶼三門 羅漢堂 玉夷 長山門 九龍港 石浦所北屬定標中營汛 林門 南田山 大佛頭 羅源 珠門南屬黃標左營汛 急水門 花嶴 青門迷江山
  太平營駐劄縣城㕘將統轄守備千把等官六員兵七百七十五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松門衞守備永防千總協防駐兵二百九十一名轄臺寨八塘汛口址五 平六都臺衞北十三里本臺北十里至盤馬山臺 盤馬山臺北三里至盤馬山寨 盤馬山寨北十里至林家浦臺 松門山臺距縣五十里東南抵海 林家浦臺北十里至七都灣臺 七都灣臺北五里至金清汛張鳥滙 烏沙浦臺北五里至六都臺 六都臺北五里至淋頭塘 淋頭塘係新設北八里至蒼山口址 貓兒河塘係新設烏沙臺西五里 蒼山口址係新設東北八里至河頭口址 河頭口址東南三里至松門臺又東三里至干嶴口址 干嶴口址北八里至本衞
  隘頑寨汛把總永防駐兵一百三十七名轄臺四汛地口址三 白巖山臺北距寨城五里 沓嶺山臺寨北十里東十里至石橋後山臺 石橋後山臺東十三里至沙角口址又東十里至四都臺 四都臺西十里至沙角口址 沙角口址 河頭口址西十五里至大塢根汛 大塢根汛
  江下汛把總輪防駐兵一百十一名轄臺寨五口址三 下婁山臺西南十五里至青嶼臺 青嶼山臺西五里至大麥山臺 大麥山臺西南至平頭山臺 平頭山臺北半里至干嶺寨 干嶺寨 青龍山口址本汛東五里又東五里至小塢根口址小塢根口址 湖霧口址十里與溫州大荊營汛接界
  金清汛把總輪防駐兵八十八名設小巡船二隻轄臺四汛地二 金清臺本汛東五里又東六里至洋嶼臺 洋嶼臺東八里至雙橋臺 雙橋臺東五里至洪家塲臺 洪家塲臺洋嶼汛洋嶼臺東三里 張鳥滙本汛南六里
  溫州府
  溫州襟帶大海府東九十里有雙崑海口內控郡城外連島嶼為郡境之門戸北毗台寧南連閩粵北至台州府三百三十里自海道而南至福州府二百二十里延袤四百餘里深洋最多自流江至鎮下門江口飛雲海安黃華蒲岐諸港止所在水路衝達外則霓嶴三盤南麂南龍均為海山之要害而玉環島嶴孤懸水陸交錯實溫台之門戶全浙之藩籬戒備尤不容以不密也
  明洪武初置溫州衞防守郡城其沿海特設海安瑞安平陽三所俱隸溫州衞金鄉磐石二衞金鄉衞領蒲門壯士沙園三所磐石衞領寧村蒲岐後千戶三所並隸金磐備倭把總統轄海安所洪武二十年建在瑞安縣東北三十里去海十里千戶等官十七員旗軍一千二百五十一名轄寨三曰前岡相連梅頭前與二礁東洛雙礁等山相對曰後岡後岡極衝逼臨深水洋有梅頭堡曰丁田在所東為戍守要地烽堠四曰埭頭曰長橋近城一里曰鮑田離城五里曰店嶴離城十里
  瑞安所洪武二十年建在瑞安縣城內去海五里千戸等官二十員旗軍一千二百六十名轄寨二曰上𡏢曰東山在所東北與上𡏢東西分峙為犄角之勢坐臨海濱與悔頭巡司相連前有鳳凰山停泊兵船東為東山港臺一曰白塔烽堠一曰錢家埠前與海中銅⿱股皿 -- 盤山相對巡檢司一曰梅頭巡司弓兵一百名瑞安縣東五里有海口為戍守要地平陽所洪武二年建在平陽縣城內去海十里千戶等官十八員旗軍一千二百三十二名轄寨三曰烽火曰江萊曰汶路口在平陽縣東三十里東臨海洋洋嶼門南援江口水寨北援眉石南北二寨地勢險要臺二曰山頂曰蔡家山烽堠三曰福泉曰半嶺近海曰峯瑞近海巡檢司二曰江口巡司弓兵一百名初在下埠正統五年徙於江口渡頭在平陽縣南曰仙口巡司弓兵一一百名初在平陽縣東仙口山洪武二十年徙於縣南十里陌城山
  金鄉衞洪武二十年建平陽縣南七十里金舟鄉北至府城百八十里去海七里東北江口舥艚炎亭海洋直衝南麂外洋並為險要指揮以下等官九十七員旗軍四千九百二十八名轄寨十一曰廟背曰嶼門曰舥艚在平陽縣東南八十里寨東北兩面皆濱海又有舥艚堡嘉靖中置曰大嶴曰炎亭在平陽縣南衛東七里西南十里為大嶴海口曰大濩曰小濩大濩在衞東有大濩海口與海中千山相對南為小濩寨近蒲門所西臨海北鎮山與龜峯巡司相連曰石塘石塘山在平陽縣西北十五里曰石坪曰小漁埜曰大漁埜二寨在衞東南聨坐海隅最為衝要烽堠十五曰半塘曰尖山左與琵琶山相對可瞭長窰五樹諸山曰白﨑曰馬蹟曰鳳凰近炎亭曰貓頭曰上洋前與南臯嘴相對近連大嶴曰畢灣曰東岡近海曰嶺門有嶺門隘曰東山近海與小濩相連曰䝉灣前與洋蓀門相對曰蘭頭近海曰舥艚門曰奠山巡檢司二曰舥艚巡司弓兵一百名近海前冇綠鷹官嶴等山相對曰龜峯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平陽縣東南九十里嘉靖中廢置龜峯堡
  蒲門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平陽縣南百二十里去海里許有上下魁隘城門隘俱臨海口東南即鎮下門官嶴洋蓀門直衝臺山外洋與福建烽火門接界千戶等官十四員旗軍一千二百三十二名轄寨二曰菖蒲洋在所東海濱有菖蒲隘三里即流江曰程溪在所東南南至海西抵鎮下門水寨蒲門之要區也臺一曰水竹可瞭流江南鎮諸處烽堠三曰懸中前與鎮下門相對曰四表去城四里曰南堡去城三里又五里與福建接界
  壯士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平陽縣東北五十里隆慶初併入蒲門千戶等官十五員旗軍一千二百三十二名轄臺一曰髙洋地名上魁下魁城門隘在高洋總路烽堠三曰雷嶴近海曰尖山近海曰時家墩
  沙園所洪武二十年建在瑞安縣東南二十里去海一里千戶等官十三員旗軍一千二百五十名轄寨四曰陡門曰眉石北在所東東至大海南會陌城北會陡門西至平陽所極為衝要之地曰仙口在所南近平陽之仙口山相接宋埠曰眉石南在所東南東濱大洋鳳凰山嶴一潮可至西抵仙口臺一曰眉頭烽堠四曰冷水舖前有齒頭山相對曰宋埠曰仙口有仙口堡曰烽火與烽火寨相連
  磐石衞洪武二十年建在樂清縣西南五十里去海一里指揮以下等官四十九員旗軍二千一百五名轄臺一曰黃華在黃華山前對竹嶼山切近大嶴烽堠七曰章嶴前對海中三盤大門曰雙峯在雙峯山上前與觜烏相對曰沙角前對大黃嶴曰三嶼曰池嶴在山上前對黃裙山曰洋田曰日團巡檢司一曰舘頭巡司弓兵一百名在樂清縣西南五十里舘頭江口
  寧村所洪武二十年建在府東五十里去海一里千戸等官一十六員旗軍一千一百七十五名轄寨三曰沙溝前對大夔山曰沙村前對壇頭山曰長沙烽堠六曰黃石浦曰沙溝曰沙村曰七甲曰長沙曰九甲巡檢司一曰中界巡司弓兵一百名在府東青澚山東後遷於永昌堡
  蒲岐所洪武二十年建在樂清縣東北三十里去海五里千戶等官一十員旗軍九百四名轄臺二曰髙嵩在樂清縣東四十里髙嵩山上為所境之鎖鑰曰下堡離所城一里烽堠八曰東山曰南浦前對分水山曰後塘與蒲岐巡司相連曰鏵鍬前對橫門山離所城三里曰婁嶴離所城三里曰下山頭前對大小馬山曰前塘曰雙陡門外有清港巡檢司一曰蒲岐巡司弓兵一百名
  後千戶所洪武二十年建在樂清縣東三里去海五里去蒲岐所三十里千戶等官八員旗軍八百一十五名轄寨一曰白沙灣在樂清縣東五里有白沙嶺為水陸要害烽堠三曰岐頭前對大巖頭薛頭嶴近白龍港曰平山離所城五里南接嶼山北接白沙為樂清之唇齒曰嶼山臨海口前對麥園頭
  金盤把總統水兵五枝游哨黃華飛雲江口鎮下駐劄金鄉衞隸分守溫處㕘將
  游哨本總部領哨官二員船四十八隻兵一千二百五十五名汛期屯泊南麂海洋專禦南龍長瀨竹嶼南漩綠鷹迤江流江南鎮一帶外海南與福建烽火關北與本㕘中軍游哨各官兵會哨為鎮下江口二關外藩
  黃華關在磐石衞東三十里東接大海大小門霓嶴南枕港口溫州之咽喉也總哨官一員部領哨官一員船一十九隻兵四百二十名汛期屯泊梁灣海洋哨守橫坎門石河雙排大鹿分水楚門漩一帶與台州塔山哨下接東洛遊兵哨南接飛雲關各官兵交相會哨專禦樂清磐石後蒲寧村一帶地方
  飛雲關飛雲渡橫截南北往來者必出於此東為飛雲水寨南臨海港外接鳳凰山內逼府城郡境之要衝也總哨官一員部領哨官一員船一十八隻兵四百五十六名汛期屯泊鳳凰海洋哨守銅盤長瀨齒頭南龍長腰一帶北接東洛南麂遊兵哨各官兵交相會哨專禦海安瑞安沙園宋埠仙口一帶地方
  江口關在平陽縣南二十五里下臨橫陽江為往來衝要又有江口水寨在金鄉衞東南臨大海控五嶼等嶴外接琵琶長腰陌城洋嶼等大洋為平陽門戶總哨官一員部領哨官一員船一十九隻兵四百五十五名汛期屯泊洋嶼海洋哨守舥艚炎亭石坪五嶼一帶南與鎮下關北與飛雲關下接南麂遊兵哨各官兵交相會哨專禦金鄉平陽仙口陌城一帶地方鎮下關在平陽縣東南百四十里坐臨大海設水寨戍守其東即官嶴總哨官一員部領哨官一員船一十七隻兵四百三十六名汛期屯泊官嶴海洋哨守洋蓀大嶴竿山潼頭一帶北與江口關南與福建烽火門下接南麂遊哨各官兵交相會哨專禦蒲壯金鄉迤南大小濩一帶地方
  溫處㕘將嘉靖三十八年設統陸兵九總標營左營右營中營前營後營蒲岐營珠明營炎亭營水兵二枝遊哨隨征駐劄溫州府金磐把總專屬調度
  標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五員兵四百九十六名屯劄黃華關浦東岐頭衝要海口專禦磐石洋田章嶴一帶地方南與後營官兵北與右營官兵會哨
  左營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四員兵四百九十四名屯劄蒲壯上下魁衝要海口專禦鎮下門流江一帶地方南與福建交界北與中營官兵會哨右營官兵同左營屯劄石𡏢衝要海口專禦樂清後所一帶地方南與標營官兵北與蒲岐營官兵會哨中營官兵同左營屯劄金鄉大小濩衝要海口專禦大漁埜七溪石塘一帶地方南與左營官兵北與珠明營官兵會哨
  前營官兵同左營屯劄平陽仙口衝要海口專禦宋埠陌城眉石陡門一帶地方南與炎亭營官兵北與後營官兵會哨
  後營官兵同左營屯劄海安眉頭前後岡衝要海口專禦寧村長沙七甲一帶地方南與前營官兵北與標營官兵會哨
  蒲岐營官兵同左營屯劄蒲岐下堡衝要海口專禦竹嶼前後塘一帶地方南與右營官兵北與台州交界各官兵會哨
  珠明營官兵同左營屯劄珠明衝要海口專禦金鄉一帶地方南與中營官兵北與炎亭營官兵會哨炎亭營官兵同左營屯劄炎亭衝要海口專禦舥艚一帶地方南與珠明營官兵北與前營官兵會哨遊哨中軍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二員大小戰船五十二隻兵一千一百八十名汛期屯泊三盤東洛麥園頭海洋哨守雙排齒頭門馬耳嶴一帶海洋南與金盤總遊哨北與台州松門兵會哨為黃華飛雲二關之外藩
  本㕘隨征領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八隻兵二百四名汛期屯泊黃大嶴海洋以顧南北有警應援
  國朝經制額設溫州總鎮駐劄溫州府城順治二年設副將至十三年改設總鎮兼轄平陽瑞安樂清大荊磐石玉環各協營原管處金衢三協康熙四十九年八月設處州鎮處金衢三協改歸處州鎮管轄玉環營雍正六年新設巡防海疆要地
  溫州鎮統轄標下中左右三營遊撃守備千把外委等官四十二員兵二千五百二十八名俱詳見兵制戰哨船二十二隻原管二十七隻雍正二年八月奉文右營題改陸路瑞安營改為水師右營分管戰船九隻撥歸瑞安營管駕雍正六年五月奉撥快哨戰船四隻歸中營二隻左營二隻今現在船共二十二隻分防沿海各汛按期酌配官兵駕船更畨出洋巡哨
  中營陸汛千石汛千把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三十名轄汛地一 羅浮汛
  狀元橋汛千把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三十名轄烽墩三座
  左營陸汛寧村寨城遊守駐防駐兵八百四十三名轄臺寨口次十一 茅竹山寨去寨城二十里十里至龍灣山臺 龍灣山臺東北即海隔海二十餘里對磐石營 後陳隘口一里至黃石山觜 黃石山觜臺四里至藍田臺 藍田臺一里至新臺新臺五里至沙村臺 沙村臺十里至老城堡 老城堡五里至七
  甲臺 七甲臺十里至四甲臺 四甲臺十里至大梅頭山臺 大梅頭山臺五里與本標右營汛接界
  寧村寨康熙八年設寧村營官兵防守至二十三年奉裁題歸本營管轄
  右營陸汛梅頭汛原屬瑞安營兼轄海安所
  蔣嶺汛係新設轄汛地五 白塔 霧前陶山大嶨街 嶨口
  曹村汛係新設兼轄寶鄉汛
  本營汛雍正二年八月為請更閩浙等事案內題為陸營將瑞安原管梅頭汛並白塔寶鄉二汛改歸本營管轄
  中營海汛轄洋面七 霓嶴在府東百餘里東南風可以泊船三盤四周皆小山南北風可以泊船 長沙 黃大嶴與黃華港直衝大門 鹿西據海道之衝 雙排
  左營海汛轄洋面七 鳳凰山山髙大四面皆海可以泊船大丁山 小丁山皆鳳凰山傍 銅盤近南龍可寄椗取水 南龍南龍山在霓嶴東北 白腦門與中營汛接界 北麂共有三嶴可以泊船樵汲
  本標中營原管海汛內三盤霓嶴大門黃大嶴鹿西長沙白腦門銅盤大衢南龍各汛 左營原管海汛內鎮下關北關金鄉南麂官山琵琶鳳凰大丁山小丁山北麂各汛 右營原管海汛內橫址梁灣小門雙排茅硯烏洋大巖頭方江嶼大青山小青山黃門坎門車首頭各汛 以上三營海汛於雍正二年八月為請更閩浙等事題改右營為陸路瑞安磐石並為水師將三營海汛自南至北分作四股 南洋一股自鎮下關與福建烽火門海汛接壤起北關官山金鄉琵琶南麂北至大四嶼與左營海汛交界止歸瑞安營管轄 中段一股南自大四嶼與瑞安營海汛接壤起鳳皇大丁山小丁山銅盤南龍北麂北至白腦門與中營海汛交界止歸左營管轄 又中段一股南自左營白腦門海汛接壤起霓嶴三磐長沙黃大嶴大門鹿西雙排北至鹿西橫址與磐石營海汛交界止歸中營管轄 北洋一段南自鹿西橫址與中營海汛接壤起大巖頭梁灣黃門坎門烏洋大青山小青山茅硯山方江嶼北至車首頭與黃巖鎮標海汛交界止歸磐石營管轄 雍正六年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題設玉環營為水師將磐石營改仍為陸路其磐石營所管各海汛歸玉環營管轄
  平陽營駐劄平陽縣城副將統轄都守千把外委等官二十五員兵一千一百七十七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江口汛左營把總防守外委把總協防駐兵九十一名
  宋埠汛左營把總防守駐兵四十六名
  墨城汛左營千總防守駐兵四十六名
  南岸汛左營把總兼防駐兵三十五名
  蒲壯寨城左營守備千總防守外委千把協防駐兵一百四十一名
  鎮下關左營把總防守駐兵四十六名
  金鄉寨城右營都司千總防守外委把總協防駐兵一百六十二名
  橋墩寨右營把總防守駐兵六十六名
  舥艚汛右營千總防守駐兵六十二名
  北港汛右營把總防守駐兵三十四名
  沙園汛右營把總兼防駐兵二十二名
  矴埠頭汛右營把總防守駐兵五十名
  瑞安營駐劄瑞安縣城副將統轄左右兩營都司僉書千把外委等官十七員兵九百三十二名俱詳見兵制戰船九隻四隻內洋巡哨五隻外洋巡哨除內守縣城外餘巡防水陸海汛要地
  陸汛江岸汛係要衝東臨大海南臨江口西十二里至瑞安縣城北至蜈蚣橋河與鎮標右營梅頭汛接界把總防守駐兵一百一十名轄臺四東山臺建海邊山頂十里至江岸臺 江岸臺海口首衝近本汛 上𡏢臺距本汛五里 北岸砲臺海口首衝
  飛雲北岸汛東十二里至江岸汛南過江五里與平陽營南岸汛接界西五里至扶人嶴與鎮標右營白塔汛接界北五里至北湖嶺平與鎮標右營汛接界把總防守駐兵四十名
  海汛守備領千把總輪巡轄洋面六 北關 官山 金鄉 琵琶 南麂南麂山北接鳳凰山山嶴闊大坐臨深海海外皆大洋別無山嶴乘潮御風直抵飛雲渡 大四嶼與鎮標左營汛接界
  樂清營順治十五年駐劄樂清縣城副將統轄都司僉書千把等官七員兵八百九十名俱詳見兵制除內守縣城外餘分防沿海各汛
  蒲岐汛東五里至鏵鍬汛與大崧汛接界西三十里至三鳳橋與後所汛接界南三里抵海北二里至河與大崧汛接界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一百三十名轄臺六 婁嶴山臺 萬橋口臺 竹嶼臺 牛鼻洞臺 白沙嶺臺 白沙山臺
  大崧汛東十里至龍潭嶺與清江汛接界西二十里至賈嶴與蒲岐汛接界南七里至岳頭抵海北三十五里至左原嶺與清江汛接界千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九十五名轄臺五 鏵鍬山臺 下灣山臺 小崧山臺 大崧山臺 三江口臺
  清江渡汛東十里至東澤嶺與大崧汛接界西三十里至石岱山與大崧汛接界南三里至渡口北二十里至窰嶴嶺與大荊營汛接界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一百三十名轄臺二汛地三 梅嶴山臺 江巖山臺清江嶺 江巖汛 窰嶴嶺
  後所汛東二里至三鳳橋與蒲岐汛接界西五十五里至館頭口與溫州城守營接界南五里至三塘浦與南岸汛接界北三里抵縣城千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八十五名轄汛地三 館頭汛 馬山撥汛 下印撥汛
  本汛康熙五十六年増設館頭馬山下印三汛原隸磐石營雍正二年改歸本汛
  南岸汛東五里至三塘浦與後所汛接界西三十里至栁市與磐石營汛接界南三十里至後橋與磐石營汛接界北五里至石馬橋與後所汛接界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九十名轄臺四汛地一 南岸口臺 南岸山臺鹽盤臺 沙頭臺 沙頭汛
  本汛雍正二年増設
  大荊營康熙元年遊撃統轄原係㕘將雍正二年改遊撃守備千把外委等官十三員兵六百七十一名俱詳見兵制分防沿海各汛
  大荊城遊撃防守千總隨防駐兵二百四十五名轄汛地二 盤山嶺汛 黃泥橋汛
  水漲汛把總及外委把總防守駐兵六十四名轄臺三 陡門臺 火燒潭臺 北峯嶺臺
  巽坑汛把總及外委把總防守駐兵六十六名轄臺二 白箬嶺臺 跳頭山臺
  本汛原管放牛垣要口雍正二年奉裁
  橫山汛把總及外委把總防守駐兵六十六名轄汛地二 大墳要口 靜底汛
  本汛原管下塘渡口雍正二年奉裁又大井頭汛雍正六年奉裁
  大芙蓉汛守備防守把總及外委把總隨防駐兵一百五十名轄臺二汛地三 西店嶺臺 海口臺 荊竹嶺 水口廟汛 珠嶼汛
  本汛原管荊竹孔汛西沿汛陌西臺雍正六年奉裁
  蔡嶴汛千總及外委千總防守駐兵七十四名轄臺二汛地一 朴頭山臺 蔡嶴山臺 蒲嶴汛本汛康熙二十七年増設朴頭山蔡嶴山臺蒲嶴汛原隸芙蓉汛雍正六年改歸本汛
  磐石營駐劄磐石寨城都司統轄千把等官三員兵二百九十七名俱詳見兵制分防沿海各陸汛
  陸汛千把總分防轄臺汛十四 天妃墩臺 西山臺 洋田臺 池嶴臺 曹田臺 岐頭臺地團臺 西一舖 東一舖 大橋汛 黃華關百華舖 地團汛 翁垟汛
  本營自康熙九年復設寨城分防天妃臺館頭汛馬山撥下印撥西一舖木臺西山臺東一舖木臺洋田臺大橋汛池嶴臺曹田臺黃華關寨城岐頭臺百華浦汛地團汛地團臺翁垟汛沙頭汛沙頭臺於雍正二年間為請更閩浙等事案內本營改水師將館頭汛馬山撥下印撥沙頭汛沙頭臺裁歸樂清營管轄將溫州鎮標右營所管海汛自小門起至車首頭止汛內所轄梁灣大巖頭黃門坎門烏洋港大烏山小烏山茅峴山方家嶼等汛撥歸本營巡防於雍正六年間為敬陳查復浙洋等事案內本營仍改歸陸路將前轄海汛俱歸新設玉環營巡防本營仍分防天妃臺西一舖西山臺東一舖洋田臺大橋汛池嶴臺曹田臺黃華關岐頭臺百華浦地團汛地團臺翁垟汛
  玉環營雍正六年新設㕘將統轄左右兩營守備千把外委功加等官十九員兵八百九十六名俱詳見兵制戰哨船一十六隻左營八槳船四隻內二隻在後𡋟汛沿邊巡查一在楚門汛沿邊巡查一在大成嶴汛巡查 右營戰船八隻內一隻專防坎門汛一貼防長嶼一貼巡坎門長嶼一輪巡內外洋汛四留泊本營江口 快哨船四隻內一隻哨巡烏洋港一哨巡梁灣一哨巡黃門一哨巡沙頭巡防水陸海汛要地
  左營陸汛楊嶴寨城㕘將及守備防守駐兵九十八名汛期輪巡洋汛二月一換
  後𡋟汛千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一百七十名轄口址九 車首頭離城三十五里 裏嶴 水孔口 塘洋口 塘洋山臺離城十五里 東青山東青山半在城內 西青山西青山在城外 西灘 坎門
  楚門汛千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九十名轄口址八桐林 梅嶴 楚門口 楚門山臺 琛浦離城
  二十五里 下灣 蘆嶴 沙嶴
  大城嶴汛千把總輪防一年一換駐兵九十名轄口址八 南大嶴 普竹 連嶼 白磴渡 大麥嶼大古順 小碟 鷺鷥灣
  右營海汛內洋坎門汛千把總專防二月一換領戰船一隻兵六十五名轄臺七 坎門 大巖頭 梁灣 烏洋港 大烏山 小烏山 方家嶼內洋長嶼汛外委千把貼防二月一換領戰船一隻兵三十四名轄洋面九 車首頭 分水山 女兒洞 乾江 沖擔 沙頭 洋嶼 大鹿 披山已上二汛別有外委千把一員領戰船一隻兵三十四名輪巡
  內洋烏洋汛外委千把輪巡二月一換領哨船一隻兵十五名
  內洋梁灣汛外委千把輪巡二月一換領哨船一隻兵十五名
  內洋黃門汛外委千把輪巡二月一換領哨船一隻兵十五名
  外洋沙頭汛外委千把輪巡二月一換領哨船一隻兵十五名








  浙江通志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九十九
  風俗
  記曰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是風俗之有待於移易由來尚矣兩浙水土風氣不齊故民俗淳漓不一
  聖朝六宇同風家不殊俗而厚生正德
  教養兼施浙民之感孚尤為淪肌浹髓是以民日遷善而不知道德以一風俗以同觀於浙而知王道之成也志風俗
  浙江全省
  周禮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具穀宜稻
  呉越春秋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檝為馬
  漢書地理志呉越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劍左思呉都賦士有陷堅之鋭俗有節概之風
  隋書地理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為業信鬼神好淫祀君子尚禮庸庶敦龎
  宋史地理志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於滋味善進取急圖利而竒技之巧出焉
  葛澧錢塘賦歌唐誦虞詠仁蹈德長者皆不厭不倦幼者亦克岐克嶷升降以齒人遵長幼之序漸摩有素俗安禮義之守學古者不知力農之勞通鬻者不知竒巧之法熙熙陶陶含哺鼓腹沐浴皇靈優游化國
  咸淳臨安志有車船橇檋之蹟故其人至今忠以勤有苗山封爵功德之會故其人至今勸於為善有犀貝橘柚之貢故其人至今知尊君而愛親
  志雅堂雜鈔兩浙上直天市垣故市易浩瀚
  周起莘雷琴記兩浙人文區藪浙以西之文華而靡浙以東之文清以淑
  舊浙江通志浙東多山故剛勁而隣於亢浙西近澤故文秀而失之靡
  杭州府
  錢塘縣附郭
  仁和縣附郭
  後漢書張霸傳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絃誦之聲
  隋書地理志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
  歐陽修有美堂記其民富足安樂其習俗工巧邑屋華麗
  蘇軾上執政書三呉風俗自古浮薄而錢塘為甚雖室宇華好被服粲然而家無宿舂之儲
  蘇軾表忠觀碑其民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
  晁補之七述杭俗尚工巧家誇人鬬窮麗殫好八方之民車湊舟會角富而衍寶
  秦觀雪齋記其俗工巧羞質樸而尚浮華且事佛為最勤
  葛澧錢塘賦俗享再稔之利婦蠶八育之綿
  夢粱録杭州湖光山色之秀鍾為人物所以清竒特傑為天下冠
  方輿勝覽市列珠璣戶盈羅綺湖山信美於他邦獄訟亦煩於諸郡
  武林舊事制度禮文彷彿東京之盛
  戴表元學古堂記三呉之州莫大於杭其地山穠水妍其人機慧疎秀而清明其俗通商美宦安娯樂而多馳驅
  萬厯杭州府志省城士夫多愛惜名檢不敢以貴勢凌人鄉人以事爭競來質者多閉門謝之無敢武斷凡置買田宅皆平價貿易若度越疆界公行占據者輙為清議所擯山澤舟航之利世業在人不忍攘之以自封殖蓋雖無公儀拔葵風度而自放於禮法之外者鮮矣至於大夫守令有愷悌宜民者同聲頌之無異詞其執持公道崇尚清議為列郡稱首庶民雖日覲上官威儀至以獄訟造庭者蒲伏不敢出氣其馴良畏法如此
  萬厯杭州府志鄉先達有於肅愍之戮力王室不顧私家故其民尚竒節而恥言勢利有胡端敏之慷慨致身見形察影故其民長慮卻顧而務抉幽微有王僉憲琦之清介絶俗故其民知廉潔而好義有項郎中麒之力卻餽遺故其民多檢飭而惡貪近世如江大㕘玭之世篤忠貞惠憲副隆之杜門掃軌張少㕘銓之不昵貴幸翁太守相之靜退自甘許右史應元之內外修潔髙文端儀之正色立朝江學憲圻之純孝清修此數君子者大則成功於再造次則義烈於鄉邦次則行修於一已斯皆足以激厲士心敦厚風俗為杭之表式彬彬盛矣
  徐一夔告鄉賢文茲邦以德行文學事功風節顯者代不乏人
  錢塘縣志婦女雖喜華服飾而閭閻之習尚勤率作每日絡絲褙紙及箴紉履襪之𩔖日可入錢餬口
  仁和縣志地無曠土田無不耕
  海寧縣
  胡珵儒學記鹽官地並海民逐魚鹽為生列肆負販自張九成師弟以儒學顯一時三年之間磊落相望
  陳昱鹽官縣㕔壁記耕桑之地足以衣食魚鹽之利足以資給
  劉基送張知縣序大民儒儒小民愉愉朝出暮歸謳歌滿塗
  張安茂儒學記鹽官地濱東海蓋僻壤云然人文之盛甲於四方邑之隸武林者九弗能尚也
  海寧縣志風俗簡儉農耕婦織家給人足俗尚敦慤鮮有游惰其民操牢盆者輸鹽租治桑麻者任土貢
  富陽縣
  楊維楨曹侯惠政碑富陽無沃土美壤以當大府之需故民勞而貧俗訐而澆
  宣德富陽縣志富春雖濱江居民不以魚鹽為業男力耕耨女勤蠶織田野樸厚士習禮讓慕髙逸亦專科舉之習有弦誦之風焉
  杭州府志業詩書者崇氣節居畎畝者敦樸素富陽縣志邑人率造紙為業老小勤作晝夜不休村落多種桕樹參差成行採子為膏以應造燭之用餘杭縣
  劉希賢潛公井記尊愛長吏有兩都餘風
  徐一夔縣學記餘杭山水之邑其民多秀而知學嘉靖餘杭縣志早作晏休開闢種藝務盡地利之所有男務耕作女勤織紝尤善御蠶閭閻童穉皆知服業百工技藝舊皆外郡之人今多出本邑
  嘉靖餘杭縣志俗近還淳富室子弟循循雅飭崇樸素而去浮華遠詐偽而近禮義差役樂於趨事士大夫皆崇尚名節昏嫁喪葬一從簡約
  餘杭縣志山水清佳風氣樸茂孝弟力田有太古之遺
  臨安縣
  孫覿縣學記居大山谷中桑麻絲枲之富自足而無貧民
  徐一夔縣學記風俗淳固其人素知詩書
  黃汝亨縣志序其俗簡樸而勤
  嘉靖臨安縣志民尚樸素爭訟寡少士知學問禮義漸興男務耕桑女勤蠶織疾病多信巫鬼喪葬多尚佛老
  臨安縣志俗重遷徙數十世不忍析居故著姓較他邑獨蕃山多田少鮮巨富祇竭力農桑以給公輸乏珍産無竒技淫巧婦女繅絲北工於南商賈貿茶南多於北
  於潛縣
  邵文炳袞繡堂記俗儉而質民勁而武難服而易化愛敬而不忘
  於潛縣志男務耕桑女務紡織治生之勤踰天下山多田狹賦稅不及省會大縣十一樸魯尚質務本寡訟篤信巫鬼喪葬多用佛老
  新城縣
  方亷縣志序新城為縣僻處山間地瘠而産薄俗嗇而用儉敦厚樸茂之風未始或泯山居野處不競紛華男耕女織不習浮曠君子以儉小人以嗇
  萬厯杭州府志訟簡民安閭閻之樂可想見也新城縣志草萊盡闢機杼聲聞有淳厚之風士民冠服布素禮汰繁文仕則廉謹持法不茍狥榮祿昌化縣
  陳居仁縣學記僻在巖谷務本力田教明俗化俊秀輩出衣冠相望
  錢鉞譙樓記民樸以茂恆事耕作樵採以自食其力少爭鬬訟訐
  萬厯杭州府志刀耕火種力殫於山菑畬刈穫力盡於地楮漆薪炭貨殖於商勤生嗇用視棄一錢如拱璧家延經師爭自磨淬章縫之盛倍於往昔民有疾輒巫禱故知醫者少
  昌化縣志環山而處敦土為安俗尚淳龎多至性杭州府志冠禮男子年十六筮吉日選賓僎告諸家廟三加訓戒女子於歸日母為之加笄重昏媾也昏禮士大夫家以門第相尚謀諸媒氏通東問名佐以簪珥綵幣謂之傳紅彼此持帖往還又謂之拜望次行納采咸尚豐美又次納徵復以羊酒東餌相餽謂之加笄婚期尚行親迎古禮間用綵轎華燈鼓吹前導迎至中堂壻婦行交拜禮合巹後盛服出拜翁姑次及尊長至閭巷細民多從簡約喪禮始卒男免女髽分訃受唁親朋多致賻奠猶存古意七日一祭好作佛事葬時靈輀前陳列方相銘旌導以鼔吹仙梵墓所親友𮜿紼畢集合窆始歸閲三日展祭新阡謂之覆墓祭重生辰諱日牲牷酒醴備極豊潔清明各攜殽核香燭親詣封瑩展拜酹酒焚楮十月掃墓亦如之立夏祭先薦陳時物較他府為獨重至歲時伏臘或祭於家或祭宗祠豐儉不一皆藉是以展追遠之敬也夢粱録元旦士大夫交相賀細民男女亦鮮衣往來拜節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絶
  西湖遊覽志正月朔為椒柏酒以待親戚隣里以春餅為上供𤑔粟炭於堂中謂之旺相貼青龍於左壁謂之行春插芝麻梗於簷頭謂之節節髙簽柏枝於柿餅以大橘承之謂之百事大吉自此少年遊冶翩翩徵逐至十八日收燈然後學子攻書工人返肆農商各執其業
  杭州府志元宵前後五夜張燈通衢委巷懸額綴綵皆以錦縀綵繡為之如入萬花谷中終夕鼔吹不絶鄉村婦女於十五夜召厠姑以卜一歲吉凶並蠶田豐歉
  夢粱録二月朔中和節民間以青囊盛百穀𤓰果子種互相遺送為獻生子花朝都人往錢塘門外至玉壺古栁林雲洞嘉會門外包家山張太尉園玩賞竒花異木包山桃開如錦障極可愛杭州府志二月花朝以往士女爭先出郊謂之探春畵舫輕舟櫛比鱗集先南屏次放生池湖心亭岳王墳盧舎菴後入西陵橋放鶴亭比來臯亭山劉墳村每當春日桃花盛放一望如錦遊人多問津焉
  武林舊事清明人家上冢南北兩山間車馬紛然而野祭者尤多如大昭慶九曲等處婦人澹粧素衣提攜兒女酒壺殽核村店山家分餕遊息至暮則花栁土宜隨車而歸
  錢塘縣志上已出遊西湖士女皆帶薺花
  海寜縣志四月立夏日以諸果品雜置茗椀親隣彼此餽送名曰七家茶
  西湖遊覽志四月八日俗傳為釋迦佛生辰僧尼各建龍華會以小盆坐銅佛浸以糖水覆以花亭鐃鼓迎往富家以小杓澆佛提唱偈誦布施財物
  昌化縣志四月八日寺僧以棟葉染米作烏飯供佛或分送檀越
  夢粱錄端午日家買桃栁葵榴蒲艾並市茭糭五色水團時果五色瘟紙當門供養佩赤靈符采百草製葯以辟邪
  杭州府志端午祀神享先畢各至河干湖上以觀競渡龍舟多至數十艘岸上人如蟻近日半山龍舟爭盛俱於朔日奔赴遊人雜沓不減湖中
  西湖遊覽志七夕市中以土木雕塑孩兒衣以綵服號為摩㬋羅
  夢粱錄七夕女郎望月曕斗列拜次乞巧於牛女或取小蜘蛛以金銀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中秋登樓臨軒酌酒髙歌為竟夕歡
  元和郡縣志江濤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三日十八日極大每年八月十八日數百里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泝濤觸浪謂之弄潮
  西湖遊覽志九日以蘇子微漬梅滷雜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顆名曰春蘭秋菊
  夢粱錄九日以五色粉塑成獅蠻以小綵旗簇之以熟栗為細末入麝香糖蜜和之貰酒玩菊以應節序
  武林舊事十月杭人競售錦裝新厯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頭及金縷綵花春帖旛勝之𩔖為市甚盛
  夢粱錄十月朔士庶出郊掃墓冬至歲節士庶所重餽遺儀文及舉杯相慶祭告宗禋加於常節除夜換桃符門神鍾馗祭祀宗祖夜則迎神備香花供物圍爐團坐謂之守歲
  嘉興府
  嘉興縣附郭
  秀水縣附郭
  葛邲貢院記得江山之助其人秀而文
  方輿勝覽土膏沃饒風俗淳秀文賢人物之盛前後相望百工技藝與蘇杭等
  至元嘉禾志罕習軍旅尤慕文儒不憂凍餒頗勤農務
  楊維楨聚桂軒記秀在宋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興於學處廛者亦𩔖皆鴻生碩彥
  𢎞治嘉興府志嘉禾之俗終歲勤動餉給於國而尺寸之土必耕衣被他郡而機杼之聲不絶士人好文而崇學衣冠文物煥然可觀
  萬厯嘉興府志春秋時檇李當呉越之交自越王甲粢乙黍丙菽丁粟非夫人之織不衣而農桑重呉王鑄山煑海而鹽鐵重務本節用寖以富強
  萬厯嘉興府志聲名文物冠裳濟濟逡巡揖讓無少惰容秉禮之家不踰矩矱
  蕭子鵬思樂堂記章甫縫掖之士誾誾秩秩
  李貞開煙雨樓賦城郭森羅市廛錯列髙門納駟甲第連雲紅粟流衍禮樂孔殷
  蔣靜黃田港閘記富商大賈長栰巨舶夷蠙海錯魚鹽米布之屬輻輳城市居民富饒市邑繁盛
  李日華秀水百詠序賦稅日增生齒日盛才傑輩出為時名卿第宅宮廬不讓兩京陸無險𡾟樹藝得食其膏水無衝激艅艎得以走集
  黃洪憲縣志序邑人士多饒秀𡢃文章接黻傳圭弁冕呉越
  秀水縣志秀邑人士斤斤自好以孝弟力田為本務
  嘉善縣
  錢福水利成功碑記嘉善膏腴之壤平鋪如席無髙山大澤賦稅戶田最為繁盛
  𢎞治嘉興府志士慕文儒沃土腴壤民不勸而耕樂從乎上視他邑固易易也然而信巫鬼崇異教豈舊習未革歟
  胡潔表賢錄序邑之俊造皆師古好學其民淳樸易治
  章士雅縣志序人文鬰勃風氣淳龎土沃而民饒莫大勲儒學序魏塘忠孝節義甲於嘉禾理學科名聲髙東國麟麟炳炳自昔攸聞謂非教育涵養者深歟
  姚𢎞謨築城碑記樂田畝重興作
  海鹽縣
  李正民儒學記海鹽地形髙仰潮汐之至非有山谷隄防而人居以安其土黃壤其井泉甘魚鹽之利既溥又溝洫之水不可瀦畜故民皆服田力穡利於早熟市廛編戶家給人足喜教子弟以詩書士大夫之裔亦各世守其業地既斗絶一隅舟楫人跡罕至無竒貨異産動其耳目故能安習而不遷
  李棐小學記里巷間絃誦之聲相接
  許氏貽謀男勝耕悉課農圃女勝機悉課蠶織𢎞治嘉興府志海鹽素習魚鹽之利俗樸而好文儉而知義安土而不樂商賈士大夫喪葬率用古禮閭閻多化之
  海鹽縣志鹽邑斥鹵民率煑海為鹽田圃之間所産者禾麥麻枲而已其他多資之旁邑易之商旅石門縣
  沈括儒學記稻蟹之利轉徙數州
  朱德潤鄉賢祠記士美民秀夙稱多賢
  貝瓊西郭生傳俗質而尚文
  陳履縣志序崇故良邑以易治稱
  陳允堅學田記禦兒故稱饒庶
  石門縣志石邑接壤杭湖士大夫尚文學習禮義然射利近華信鬼重巫習未盡革也至重桑麻勤稼穡民多淳樸
  平湖縣
  𢎞治嘉興府志平湖多秀民天性巧慧重文學尚氣節其居田野者夫耕婦織最為勤苦然信巫鬼重淫祀習奢侈挾智鬬訟者往往有之年來文教漸盛而風俗亦漸移易矣
  朱維熊義學碑記湖邑大海廻環生其地者多鍾九峰三泖之秀以故名臣輩出科名甲七邑
  平湖縣志邑既僻處東偏工作無他技巧枲多於桑布浮於帛士大夫家勤女工猶什之七
  平湖縣志其境僻無叢奸其習樸無窳貨其去郷重其射利愜故男不逋畝女不下機
  桐鄉縣
  至元嘉禾志兼併好勝挾持善鬬楚越之舊染莫光朝青鎮徙役記青鎮介湖秀之間水陸輻輳生齒日繁富家大姓甲於浙右
  𢎞治嘉興府志俗務農而習樸髙原樹桑麻下隰種禾麥尺寸無曠者
  桐鄉縣志桐處古呉越之 泰伯遜讓之遺風夏禹勤儉之遺習漸漬既久兼而有之
  至元嘉禾志冠禮男子十六始冠亦有昏而冠者女子於歸乃筓聚族張筵凢冠筓皆炊大餻餽遺親里始諱其名而字之昏禮納采納徵委禽親迎多遵古道喪禮始卒以六輪經辨生肖所忌曰批書男免女髽斂用綿及帛斂畢設銘旌賔始弔每七作佛事七七謝孝衰服拜其門葬日姻友至墓所餞祭具方相器銘旌梵音交雜流響葬後三日子孫至墓所曰覆墓
  萬厯嘉興府志元旦整衣冠焚香拜天地祀宗祖男女聚拜飲椒柏酒親朋互相投刺曰賀節人日女子上綵勝於祖父母元夕前鄉人束芻於木末燎以祈年曰燒田蠶城中掲燈於竿鼓吹遊行曰迎燈清明掛紙錢於墓立夏以百草芽揉粉為餅相餽遺端午艾旗蒲劒懸於門飲菖歜酒七夕𤓰果雜陳曰乞巧八月望以百果為大餅名月餅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賞月達曙九日造栗糕插菊花十月朔祀祖先掃墓冬至合祀宗祠臘月鄉人以朱墨塗面跳舞於市行古儺禮除夕易門神桃符寫春帖井磑俱封爆竹燔柴設酒殽聚飲鑼鼔徹夜謂之守歲
  海鹽縣圖經元宵先結錦綺為竹棚夜放火樹縱遊人觀燈遠近百里畢集
  桐鄉縣志三月三日農家婦女出避於外曰避青晚食螺螄曰挑青
  嘉興縣志八月朔食鰻魚八月二十四日藁生日除夕燔柴於門外曰燒火爐
  嘉善縣志孟冬朔日食米團曰開爐節
  海鹽縣圖經除夕家置炒豆米元旦且食且祈曰湊投湊投
  湖州府
  烏程縣附郭
  歸安縣附郭
  杜氏通典永嘉之後衣冠萃止文藝儒術斯之為盛雖閭閻賤品處力役之際吟詠不輟蓋因顔謝徐鮑之風扇焉
  蘇軾墨妙亭記呉興民足魚稻菱蒲之利寡求而不爭
  張方平府學記呉興山水發秀人文自江左而後清流美士餘風遺韻相續
  王十朋湖州謁廟文湖學之盛東南鮮倫風似鄒魯民同蜀閩
  李直方白蘋亭記其人壽其風信實
  張世昌崇順菴記由呉興而東皆平川沃野其俗敦龎勤儉故治業易滋養生送終得以盡心而無憾有古之遺風焉
  程郇新復青塘隄㟁記民淳俗厚政化易施
  李心傳南林報國寺記烏程之南林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土潤而物豐民信而俗阜行商坐賈之所萃
  趙孟頫呉興賦家有詩書之聲戶習㢘恥之道商輅湖州府學記土田膏腴居室庶饒學校人才之盛稱於厯代
  楊慎䟦峴山圖地則秔稻交疇里實桑榆蔭道趙時春送張湖州序地腴而民質傭租易給
  王穉登喜留亭記其產多蠶桑竹木魚稻果蓏之利俗號殷富
  茅瑞徵呉興掌故序呉興風俗最近古樸其土人雅稱率素濶達而峭直其里閈力本務穡惟斤斤以勤儉長子孫無敢傲康以墮先業
  西呉枝乘湖民力本射利計無不悉尺寸之隄必樹之桑環堵之隙必課以蔬富者田連阡陌桑麻萬頃而別墅山莊求竹木之勝無有也
  呉興掌故會集止以契濶慶弔不為戱游飲謔陸博棊奕鮮所藏設
  范應期縣學記炳靈發祥代鍾名哲詩書弦誦等於齊魯巍科膴仕甲於旁邑
  烏程縣志俗樸風恬恂恂儒雅婚婣論財雖士大夫不免衣服飲食向多野樸布衣之外間以綢絹不尚綺飾上十區之民多貧下十三區之民稍富田之厚薄分而所入亦殊焉
  歸安縣志儀雅而周以巽語剽而輕以浮
  歸安縣志東鄉業織南鄉業桑菱蓄魚西鄉業薪竹北鄉業蔬靛
  長興縣
  史巖之進士題名碑呉興士風之盛甲於浙西而長城視旁邑為尤盛士由科第奮興肩背相望
  劉燾進士題名碑記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人才之生是以似之
  楊維楨韓侯去思碑地臨奧區農多艱食其土俗浮呰好盤遊喜氣勢競訐訟
  熊明遇箬溪書院記天目苕水之間鄒魯之風在焉長興縣志山水雄壯故人多尚氣士習較郡中差為淳樸
  德清縣
  蔡汝楠贈郝令序德清本山水之邑山鄉多樵蘇泉壑之利處水鄉者引水灌溉輒成腴田其民饒樂久遠
  金明時熊侯去思碑記邑介山澤之間俗瘠而役煩許孚遠縣學記德清山川清麗民俗淳簡為之士者有敦樸謹愿之風焉
  德清縣志冠婚喪祭悉敦禮讓議姻則嚴氏族舉葬則急塋兆故立葬社以周貧行多婚於凶歲皆事之近古者
  武康縣
  桂華鄉賢祠記武康邑小地偏不邇商賈貨利故其民性願而近道習淳而敏於為善
  武康縣志務農桑而無曠土樂敦樸而無頑民所事山蠶藹有邠俗之遺
  安吉州
  劉希仁縣令題名記鄣南賦繁事劇尤為難治蔡汝楠州志序呉下文盛淳風久漓州在山中尚不失敦龎古始之意
  呉瓏明倫堂記呉興文明上郡獨安吉為州而人士舉業且蔚乎紛郁矣
  安吉州志其土瘠薄故鮮富室罕積聚其小民不出境事商賈不習工藝故多貧婦尚貞節郊外絶無遊女婚娶不親迎居喪不按家禮病不醫藥多事禱禳
  孝豐縣
  黃朝選縣治記林篁僻邃易服難馴
  孫在豐楊侯建學詩序人士大都視聽閒靜未嘗馳騖聲華代有雋望
  孝豐縣志東地沃而侈近浮西地瘠而鄙且險好鬼而務訐尚詐而蔑禮近則壽考相望儒業頓起宮室率務堅樸無雕刻堊黝之飾男婦服制不常夏則衣薴冬則衣棉儉素之風居多富家燕飲多事豐腆山村儉樸有汙樽抔飲之風
  呉興掌故湖族婚時遇暮夜親知家各助以燈燭冇親喪者賵奠之禮舉不敢受雲不敢以親累及人喪葬送者雲集其費一出於親知所辦隨其力之大小以邀送客終制之日出外服素青服而家居素服若心喪者過三年方通用吉服
  呉興掌故元旦家具糕勝香燭供三正堂三日或至半月祀門戶神甚謹不敢以家鬼先之孝豐縣志社日各村率一二十人為一社屠牲釃酒焚香張樂以祀土穀之神謂之春福烏程縣志二月二日士女皆摘蓬葉揷於頭諺雲蓬開先日早戴了春不老四月立夏家多祀竈以火德王也時蠶已三眠稍葉者三日後任從採摘梅雨農家頼以種田俗名燒鵝汁其時有雷則多魚無雷謂之啞黃梅立冬日以野菊花金銀花茄根薑幹之𩔖煎湯沐浴謂之掃疥
  西呉里語清明居民各櫂彩舟於溪上為競渡謂宜田蠶始於寒食至清明日而止謂之水嬉西呉枝乘呉興以四月為蠶月凡官府勾攝徵收及里閈往來慶弔皆罷不行謂之蠶禁歸安縣志四月八日以楝葉染米啖青精飯
  呉興掌故七月望日盛為蘭盆㑹好事者浮水燈為水陸會常以膏泛粥事神祀禮重十月朔墓祭與清明畧同霜露感情不能自己正合古禮
  西呉里語各村歲晚以竹葦雜他草木東炬舉火燃之名曰照田蠶謂宜耕種育蠶二事寧波府
  鄞縣附郭
  陸士龍答車茂安書火耕水種不煩人力舉牐成雲下牐成雨官無逋滯之徵民無飢乏之慮衣食常充倉庫恆實榮辱既明禮節甚備為治甚簡為民亦易
  三國志注會稽典録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錯海嶽精液善生俊異
  隋書地理志川澤沃衍風俗澄清海陸珍異所聚人雜五方俗類京口
  王應麟七觀世族蟬聨重圭累組庠聲序音洋洋鄒魯習鄉上齒少長有序俎豆秩秩章逢楚楚
  錢彥遠衙司都目序田瘠且隘鱻蠯錯出
  王應麟鄞縣學記詩書之鄉禮節恭謹縣之子弟夙以衣冠鼎盛
  延祐四明志浙東七州明為阨塞戶版物産清風舊德與昔之髙閎巨閥屬於宅里者猶可考也
  陸深棟塘翁傳鄞甬之東山水清嘉人喜種植務農功
  嘉靖寧波府志樸茂醇實農勤於耕女勤於織商賈鬻魚鹽工供日用絶無四方竒衺之習男女皆衣布素即髙貲厚藏不曳綺紈冠婚一從簡樸僅取成禮賓至則擷蔬炊糲以為餉隣里不相侵竊外戶闢而不扄尨不夜吠捕吏不入於鄉雖王化所薰大都其習然也青衿之士亦皆甘於菲陋不羞韋葛昏旦閉戶讀書絶鮮他營五邑大抵皆同
  嘉靖寧波府志鄞之風散緩其俗迂濶而善妬慈之風矯厲其俗尚文而善黨奉之風鷙健其俗負氣而矜髙定之風脆弱其俗習勞而寡營象之風樸直其俗好競而服義
  李璜府學記人才英拔比他郡為甲後進逢掖往往氷玉秀整㢘利好學
  陸世科義倉記鄞邑介處海濱風俗近古四民各食其力
  鄞縣志神禹東狩及於會稽而鄞屬在封內被聖人過化之澤既而無餘建服胄衍神明厯商周之際漸被聲教句踐崛興事鉤盾驅長鬛力爭於上國而民遂感憤赴敵不恥鬬力風尚少變焉
  慈谿縣
  王安石縣學記慈谿小邑無珍産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游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茂美之才易成也
  楊守勤潘侯去思碑慈濱海而遙負山峛崺四民僅僅守常業無他營士大夫彬彬相率以禮義以故無桀黠梗化之患
  顔鯨杜白二湖碑記慈彈丸邑也厥土塗泥宜秔稻穜稑之饒三農九穀水泉是資其東西南表裏江河去海未遠借潮汐便利往往股引自給
  寧波府志唐房琯建縣取漢董黯孝養之蹟為名蓋立教以孝雲嗣後張無擇孫之翰繼之稱三孝鄉宋治平中得杜醇為學者師士皆興起道義建炎南渡衣冠氏族多卜居焉慶元以來慈湖楊簡得象山之學又有文潔黃震宋朱子之傳以訓迪後人人益敦倫尚行知㢘恥而畏清議名師先達悃愊相將忘其貴勢與里黨相齒讓絶無侵漁暴橫之風儒生率儉約自守小民以耕織為事雖風氣固然亦物力有所制也
  慈谿縣志其士子往往以德業淬厲底於成材衣冠文物雍容典雅尊德樂義有士君子之風百姓止納稅糧橫差暴歛一無所干鄉村之人至老不識城市
  奉化縣
  樓鑰縣學記六邑奉化為望秀士尤多
  陳造縣丞㕔壁記奉化民夥事叢號不易治
  陳著縣學記尚氣而畏法好義而知分詩書禮樂之澤一變可以近古
  王應麟縣治記其俗純如其士份如
  戴表元於伯顔去思碑記奉之為州山踈而水迅踈故土居者清勤力業而少餘貲迅故仕遊者惝怳外顧而無畱心
  張時徹城垣碑記性雖易抵冒好鬭訟然皆狎於耕桑守在四境
  嘉靖寧波府志奉化地不夷衍兼藝山坡海滷以食而民常勞水不瀦渟外方境內之物不得轉輸而民常嗇
  奉化縣志土狹民稠日以墾闢為事仰事俯育僅僅無餘人窘於財亦憚於為非富家大族皆訓子弟以詩書故其俗以儒素相先不務驕奢瀕海小民業網罟舟楫之利出沒波濤變化如神習使然也鎮海縣
  呉敦復縣治碑記魚鹽之聚土瘠民貧
  王應麟儒學大成殿記挹秀涵清俊人魁士含章挺出
  王存之鎮海縣碑記居山者以耕鑿為生瀕海者以漁鹽為業
  王震岱山書院記士生其間往往多鍾山海碩大之氣
  陶恭縣治形勝賦其氣善柔其文鬱郁彬彬迄今龍翔鳳舉後先相望
  嘉靖寧波府志濱海斥鹵其土瘠其俗甘勤苦務織作溫柔敬愛有古遺風
  何愈貢舉題名碑記環海而邑扶輿清淑之氣孕靈毓秀賢哲之士生於其間者蘊蓄為道德彪炳為文章樹立為勲業千百年來蓋屢有聞也
  象山縣
  嘉靖寧波府志民多剛勁而質直利魚鹽務稼穡樂於家居憚於遠出
  呉學周縣志序碩儒名徳彬彬輩出衣冠文物之郷舊浙江通志大抵五邑之氏樵山漁海衣食自足惟縁海之地兵民雜處禮讓文學不無少衰矣
  象山縣志俗儉而民易治事簡而賦易供黔首守畎畝跬歩不出里巷婦人恥入市即窮檐陋室未嘗望見顔色士尚切偲鮮欺傲鄉薦紳班荊問舊未嘗以驕貴聞里中服食恬素不御綺縠吉凶從有無婚嫁嚴良賤其貧與富弗計也
  定海縣
  呉萊甬東山水古蹟記昌國人家頗居篁竹蘆葦間或散在沙墺非舟不相往來田種少類入海中捕魚蝤蛑蛇母禪塗傑歩腥涎䙝味逆人鼻口歲或仰穀他郡
  胡宗憲舟山議五穀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家定海縣志其民自讀書服賈外大半以力田樵採為業凡居服飲食婚喪宴會以及享祀伏臘悉尚省節蓋力勤而用儉比戶皆然
  寜波府志冠禮男子年十六擇吉日告廟始冠亦有及婚而冠者三加請戒之禮習俗久畧女子則當嫁時加筓焉婚禮士大夫家締姻多重門第先憑媒妁通柬將幣如古問名禮至納采納徵俱崇儉約不以金幣相炫女家具奩亦不以紈綺珠玉相耀親迎後翌日出拜姑嫜獻以女紅榛栗其風猶古喪則始卒及含殮多遵文公家禮或五日或七日服成受弔宗黨姻友各以香楮申奠俗好浮屠每七必作佛事葬用石槨貧者用磚三日展祭新塋標插紙錢祭祀特重宗祠春秋二分冬夏二至在祠合享清明及十月朔則祭於墓祭畢共飲餕餘其歲時令節各祭於家行三獻禮豐儉則稱其有無雲
  嘉靖寜波府志元日設香楮陳果醴祀神祇宗祖序拜尊長畢出拜宗戚隣里謂之賀歲里社祈年元宵各坊鄉之民集衆祀里祠設醮誦經祈福境內名雨水會清明各家為青糍黒飯牲醴祭墓封土插竹掛紙錢於顛立夏炊五色米為立夏飯端午為角黍駱駝蹄糕祀其先親戚各相饋遺三伏寺廟皆設醮婦女走禮神佛八月各郷祠廟為會祀神以龍舟競渡謂之報賽與各處端午競渡不同九月在城各坊盡輿祠廟神像遊行街市導以兵仗綵亭金鼔雜劇各相競賽觀者塞路謂之社夥
  象山縣志元宵四街各設竹棚綵幛懸燈其上或以火葯為錦樹之戲至十八日乃止定海縣志人家多以八月十六日為中秋中庭陳設酒饌賞玩達曙
  象山縣志重陽士人登髙燕賞以茱萸泛酒各家製牡丹糕方粽親戚轉相餽遺
  象山縣志歲除換桃符寫春帖易門神謂之從新製辛盤燃爆竹爇蒼術辟瘟謂之碎邪紹興府
  山陰縣附郭
  會稽縣附郭
  越絶書性脆而愚見清知濁見曲知直
  越絶書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田
  史記貨殖傳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羮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陏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
  後漢書第五倫傳會稽俗多淫祀好筮卜
  三國呉志忠臣繫踵孝子連閭
  晉書地理志其民循循
  宋史地理志商賈工作皆著本業
  嘉泰會稽志建炎初嘗駐蹕於越山川之所形見風化之所漸被其儒風士業流聞彰布益以昌大非餘郡可比
  嘉泰會稽志登秦望探禹穴其委蛇盤礴之觀溫厚粹美之氣鍾靈孕秀雲行川流胚胎醞釀發為英傑好學篤志尊師擇友絃誦比屋相聞不事奢靡士大夫家占産甚薄縮衣節食以足伏臘重離別篤交親迎則聚間濶送則惜暌異豆觴迭進往往竟日
  寶慶會稽續志越州物産之饒魚鹽之富實為浙右奧區
  余闕均役記越地無甚貧甚富之家山谷之間有一夫而居十畝之田者祖宗相保至累世不失又其土瘠民貧小人勤身而飭力其君子尚樸儉而敦詩書
  韓性儒學碑記會稽儒風之盛冠於東州
  徐渭贈潘公序嫁女者以富厚相髙歸之日擔負舟載絡繹水陸之途繡袱冒箱笥如鱗往往傾竭其家
  於越新編膏壤沃土民物廣饒
  紹興府志謹祭祀力本重農下至蓬戶恥不以詩書訓其子自商賈鮮不通章句輿隸亦多識字家矜譜系推門第品次甲乙婦女無交遊雖世姻竟不識面不鬻男女於境外大家女恥再醮大扺於俗為美也
  山陰縣志其男女屛浮靡不事嚴內外以禮貞烈之行史不絶書
  會稽縣志民有四耕耨而誦其業絲布其服魚鹽與稻果蓏而蠃蛤其食也
  蕭山縣
  王褘棣萼軒詩序蕭山為縣地偏而俗尚質
  田惟祜縣志序江海襟帶湖山竒勝風物之阜厚才士之德望甲於諸邑
  陳敬宗科甲題名記蕭山山水之秀會聚英華鍾靈賢才其碩德雅望英聲偉烈表表在人耳目者前後相望人物之盛習為風俗男女有別而耕織惟勤絃誦相聞而文風益振宦遊如楊龜山以道化倡於前游定夫以徳教闡於後羅豫章講道既去而李延平復來延平之去未久而朱子提舉浙東又至人才之造就良亦有所自矣
  李遇春縣志序山川之秀鍾為人物如鍾離意操行絶髙張孝伯㕘謀大政朱憲使獨持風裁魏文靖德望尊重如此者實多髙名美譽膾炙人口
  紹興府志西鄉稍尚縟禮東鄉乃近樸顧善議論或信浮説
  蕭山縣志民以耕讀為事士以氣節相髙
  諸暨縣
  商輅廟學記山川清淑士生其間偉然秀出
  蕭鳴鳳㕔事記諸暨地阻而俗美田於湖山之間灌洩甚艱故歲無常稔
  紹興府志有陂池灌溉之利絲布魚鹽之饒其商賈工作皆習簡樸不事華麗
  諸暨縣志民性質直而近古好鬬而易解力稼不事浮費科第間出一二人輒能侃侃自持
  餘姚縣
  貝瓊北山書屋記姚江邑居野墅井然棊布重華文命之德猶在於人
  貝瓊復古堂記餘姚山石林木皆古民務本而不爭多至百歲往來阡陌間熙熙然如無懷葛天之徒風俗古矣
  嘉靖餘姚縣志其民知恥好修善譲儉而不陋華而不費勤而不匱質而不俚其思深其慮遠非有虞氏之遺風豈能若是
  嘉靖餘姚縣志其人敏柔而慧尊吏畏威其教易成占産至薄縮衣節食以卒伏臘輸賦以時其政易敷地多山林湖陂小江大海魚鹽材木之利頗饒其民易足無瓌竒之産以來四方之游販其民一而不雜
  餘姚縣志餘姚愈貧寒者愈兀傲自矜士大夫類有節概然亦往往恃氣不相能其服食視諸邑為奢
  餘姚縣志民知禮讓士風大振君子以讀書為本業小人以技藝為耕作
  上虞縣
  葛桷縣志序上虞山水形勝不後於他邦所産人物忠義盈朝節孝連閭非偶然也
  郭楠縣志序俗尚淳古素親耕讀猶有舜禹遺風紹興府志居會稽餘姚之間地狹而好矜名類能飭廉隅篤孝讓然喜生事意氣多發揚少含蓄
  上虞縣志尚節義而恥習漓澆君子好文學鄙民理穡事
  嵊縣
  王洪鄉賢祠記山川鍾靈名賢輩出
  紹興府志嵊與新昌本一邑在萬山中其士子知好學砥行嵊尤近質不浮不作無益
  嵊縣志俗尚勤儉好古嚴尊卑之分然而市民輕薄鄉俗鄙陋
  新昌縣
  王畿甲科題名記溪山瓌麗似樸而文
  呂光洵縣志序新昌邑台剡之間地瘠民儉其財賦不足以當上邑之十二獨其俗淳厚先民之流風善政猶有存焉
  新昌縣志以讀書尚禮為美事不遠行商不尚華麗無淫亂之風然好歌舞明法律以繩人
  紹興府志男子年十六以上告廟行冠禮多於冬至或元旦婚必擇門第多士大夫為媒六禮遵古制親迎雜用踏藁牽紅傳席合巹諸儀即日拜翁姑以次及家衆三朝廟見張綺席合飲宗戚喪大率用家禮惟不行小歛不用布絞其墳塋多砌磚為槨家饒者乃以石既卒哭舎苴絰更用細麻布服出謝弔客祭以四時或用四仲分至日或元旦端陽中元冬至忌日必素服祭終身不廢清明及十月有墓祭
  嘉泰㑹稽志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詣親屬賀設酒食相款曰歲假凡五日乃畢立春先一日郡邑官寮畢出迎春東郊通衢遊觀相飲樂至期用巫祝禱祠謂之作春亦曰燒春元宵前二後三夕比戶接竹棚懸燈朱門華屋出竒炫華豪奢相矜社日鄉有社祭三月二十八日俗傳東嶽誕辰蕭之䝉山餘之黃山皆有廟焉男女競往燒香羅拜大姓皆樓船載簫鼓鳴榔遊飲姚人謂之游江端午日以角黍相餽遺設蒲觴磨雄黃飲之女子以繭作虎小兒則綵繩繋臂綴繡符簪艾葉採藥錬丹者率以是日夏至祀先以麫蕭山各供茶曰夏至茶六月六日觀荷亦乘畵舫多集於梅山本覺寺同時又游容山項里六峯觀楊梅八月十八日蕭山有觀潮之㑹重陽登髙蒸米作五色糕佩萸泛菊府城剪綵旗供小兒嬉戲諸暨飲茱萸酒必配以豆莢是日俗忌不相過必有喪者乃往哭且致祭焉不知所始越中當三夏旱甚時有迎龍之賽不齋䖍祈禱惟飾優伶及小戶少年為諸神佛怪異或扮故事
  紹興府志諸暨元宵士女出觀燈名過橋謂可免一歲疾厄新昌街市張燈謂之歡門二月二日始開西園縱郡人遊觀謂之開龍口指臥龍山也新昌立夏則炙昌魚薤菜除夕聚雜柴爇於庭古謂之火山今曰笙盆光熖燭天爆竹腷膊之聲相聞不絶
  會稽縣志正月十四日用巫人以牲醴祀白虎之神祭畢以紅綠線釘畵虎於門謂之遣白虎





  浙江通志卷九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
  風俗
  台州府
  臨海縣附郭
  晉書地理志火耕水耨漁獵山樵飲食頗給民無千金之家
  陳公輔台州風俗記台介東南之陬里無貴游百姓樂業但食魚稻習樵獵而不識官府之嚴
  洪适通判㕔記壤僻民願牒訴簡少輸調有常赤城志台士皆激昻奮厲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檢名節為貴民皆質直願慤以耕鑿芻蕘為生以安土重遷為業非貧困無聊不肯自墮於商販胥徙之役
  赤城志州負山瀕海沃土少而瘠地多民生其間轉側以謀衣食寸壤以上未有萊而不耕者也鄉戶不足於財而有餘於行其真樸敦厚里黨多化焉
  胡榮文廟記地應上台士秀而文質均
  王士琦平賦碑記浙以東瀕海諸郡利饒魚鹽商舶輳集民逐什一而擁厚貲獨台途錯孔道無末業而鮮蓋藏
  金賁亨台學源流序台古荒域厯漢及吳二三君子始以幽操正行有聞當世晉唐之際節概文章之士亦班班見典籍
  吳時來志學書院記成𢎞間人才最盛其樹立皆足表表於世其登科者嵗至七八人與浙以東相雄長
  王士昌平圖記土瘠人窳然其先多賢俗尚忠孝喜廉讓無豪暴欺詐故浙中稱樂郊
  臨海縣志臨海山川峭厲人皆秉性堅貞百姓務本力農無興販境外素封家惟積粟萟桕麻以資饒足仕者侃侃立朝以言利為恥
  黃巖縣
  晉書地理志氣躁性輕好佛信鬼
  王士琦明倫堂記扶輿磅礴氣日益久士日益奮家詩書而戶絃
  黃巖縣志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風
  天台縣
  車若水平價倉記天台邑治去江百里米舶鮮至而為閩甌入京孔道往來屝屨増饕其間市井貴糴扇及村落數日辛勤之傭不營一飽
  孟夢恂縣學記天台為邑山藴水融民淳物茂前哲之典型具存文華之穎發踵進
  赤城新志天台以山水擅名域內隋梁間多棲仙釋故有洞天福地之説及晉唐來俗尚詩書人敦孝弟而人文漸蒸起矣
  天台縣志土瘠民貧室廬儉素人不習工巧匠作器皿多取給他處魚鹽山海之利皆異郡專之惟坐肆售貨覔什一之利朝貴還城不乘車馬深山窮谷穉子皆知讀書牧豎樵夫亦識字守分者多抗法者少
  仙居縣
  赤城新志仙居枕山趾海雖若蠶叢其風俗與首邑不少異
  仙居縣志山川秀美土風樸茂賢士大夫多光明俊偉能世其業即編戶之民𩔖不能具什一以求尺寸之贏於四方
  寧海縣
  吳子良縣學記井聚僻寂迫山海民力耕釣安賦輸產慳食嗇
  陸瑜縣學記名儒輩出甲於他邑
  薛三才林公祠碑記寧邑僻居海隅其民執固勇敢士多穎質
  胡獻來胡侯德政碑記緱城故忠節禮義之鄉素稱易治
  金學賢葛氏族譜序其大家多優裕和雅喜學而好文其小民力業寡求罕爭而鮮訟其俗最為得文質之中
  寧海縣志男耕女織有勤儉風力本右文無浮靡習故家尚清議士矜名節婚嫁擇先門第慶弔罔敢失禮營室必作家廟燕享以時婦女不出街市此其俗之美者
  太平縣
  鮑復泰三台采風詩序風俗敦龎習尚簡質
  台州府志連山濱海舟楫不通其地止農漁不習上國之奢華故其民尤樸茂近古
  太平縣志明初地曠人稀土田不過畝一金是時法尚嚴密縉紳士庶罔敢侈肆衣不過細布土縑仕非達官不得輒用紵絲女子非受封不得長衫束帶居室無㕔事高廣惟式至宣德正綂法網漸疎奢侈競起成化𢎞治間役輕省費生理滋殖田或畝十金屋有㕔事正德以來貧耗而無高貲鮮所借貸民由是困
  台州府志男子年十六以上始冠亦有及婚而冠者此禮惟世族間一行之女臨嫁前數日行笄禮受母訓戒議婚必憑媒氏納采請期奠雁諸禮悉如古制惟親迎未行嫁娶日各擇其族之賢者相與迎送以成婣禮初喪含殮畢即成服開喪姻戚赴弔貧富稱家有無不用鼔樂頗為近禮葬用石槨親友執紼哀送不事梵音仙響祭祀大家各有宗祠細民從寢室設龕四時之祭元旦清明端午中元重九冬至除夕各以時物為薦子姓享餕餘墓祭或用羊豕或用牲醴合隨其祭田之厚薄而頒胙亦以是為差
  台州府志元旦長幼夙興拜天地宗祖因相慶賀元宵張燈五日俗以十四日為重室內皆燃燈婦女行百步以去病清明採菁草雜米麫為餌謂之寒食家無貧富必擕酒祭墓且插栁於門或簪之謂之驅香九孃蓋指螫蟲雲四月八日浮屠於是日浴佛人家取烏相葉染飯作青色以相饋謂之送烏飯立夏拭麫為薄餅裹肉葅啖之謂之醉夏六月六日各曬衣與書籍老者食雞粥謂時極陰以補陽雲中秋玩月酌酒俗以十六日為重猶元宵之重十四也臘月二十四日掃屋塵謂之除殘星夜祀竈謂送神上天除夕先期備牲醴祭賽天地是夕祭祖飲餕餘分嵗或燃燈達旦又謂守嵗雲
  金華府
  金華縣附郭
  王栢跋八行家傳習尚忠厚公論坦明
  宋濂呂東萊祠堂記俗勤耕織士知所學
  王一寧送張宗原赴金華序其民淳其訟簡其豐裕雖不及於浙右而易理過之
  章懋縣志序男勤生業女事婦工不出閨門鮮鑽穴踰牆之行務營田宅無聲色狗馬之好慶生弔死禮尚往來嫁女婚男擇先門第
  金華府志民樸而勤勇決而尚氣族居巖谷不輕去其土以耕種為生不習工商其富人雅好義喜延儒碩士愛誦讀厯產名賢巍科執政踵相接也登仕者多尚風節
  蘭谿縣
  陳子巒縣學記蘭谿山川朗爽秀拔故其人往往有穆叔所謂三不朽者
  蘭谿縣志蘭谿風俗古今凡幾變宋南遷中原文物之漸漬諸賢禮樂之講明蔚然為文獻之邦氣習醇厚此其俗之可取者也但居市者多誇詐處田裡者或粗鄙或輕諾而致訟或論財而鬻女此其俗之未盡善者也
  東陽縣
  成化東陽縣志士愛讀書大家子弟無不從師受學有志者習舉業遲鈍者亦求通章句知禮義之方農知服業父子力作以耕植為事故衣食恆足婦人女子深處閨門雖親戚鄰里亦不少接專以紡織為事日用飲食服飾器具一以簡素為尚不事文飾其聲色遊燕玩賞花石之樂舉不崇尚有商人尚質之風
  隆慶東陽縣志俗居巖谷不輕去其鄉以耕種為生不習工商富人雅好義舉大姓重門第崇祀譜士人能談性命登仕者多尚風節
  義烏縣
  隋書地理志風俗澄清道教隆洽
  黃中輔忠孝堂記人物風流孝行卓異
  劉濬登科題名記俗尚儒雅甲於他邑
  萬厯義烏縣志男子服耕稼婦女勤織紡商賈鬻魚鹽工習器械以利民用無淫巧奇衺之物
  永康縣
  洪垣縣治㕔壁記永康舊俗重儉嗇好強戾
  張元楨永康縣譙樓記俗故謹厚士民樂業
  永康縣志宋淳熙間先儒晦菴朱子與東萊龍川二先生設講席於五峰洞天永之人士其得沾先賢風教者有由然矣明初承舊俗為士者多樂田野及成化𢎞治間文采蔚然倍於往昔正靖隆萬之際不惟掄科擢第比肩林立而議論政事亦往往可觀
  永康縣志永之溪漂悍而衝激易涸而不沈蓄其土重實而剛燥寒淡而磽瘠民生其間遂有勇悍夸詐之習民鮮淫巧工多粗劣持斧鑿者不及雕鏤操機杼者不及錦綺秉針線者不及組繡攻澤飾者不及文章而縣治四境之俗亦復不同東邊東陽南邊括蒼西邊武義北邊義烏東陽之俗文其弊也飾括蒼之俗武其弊也悍武義之俗質其弊也野義烏之俗智其弊也黠
  武義縣
  呂祖謙徐公墓記負山之民氣俗敦慤樂田畆而畏官府遨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
  許謙送逯公平赴武義教序地狹而土肥其民富庶而風俗勁急舊為東萊講業之地流風餘韻猶有存者士大夫能道詩書通今古
  楊本儒學記其民剛悍不相下故其俗獷猛號難治武義縣志男勤生業女工紡織家尚儉樸而安質素無狗馬蹋踘之戲鮮綺繡戴勝之觀無論村落僻塢即城市之民無不笠糾饟黍稼穡是事
  浦江縣
  陳亮縣志序浦江山邑非賓客商賈之所奔輳民生其間者往往樸茂質實以不欠租賦相尚以不厯公庭為常長吏至則相與安樂其俗而已
  栁貫明倫堂記介然下邑無名山大澤以發舒其奇無珍寶絶產以阜通其利民業稼外以儉嗇自全其生
  戴良浦陽人物記後序人物之生不一而足以忠孝貞節著者有之以政事文學顯者有之
  宋濂深溪王氏義門碑浦陽婺山邑樸美淳質力農務本恥於華言偽行而以士自命古者禮義之俗殆不是過
  湯溪縣
  胡森縣學記其俗樸而固其民勞以思襏襫秉耒而無外慕
  胡森陳侯弭盜卻金記湯樸俗也勤而嗇樹本而滋野處而不暱其室家保聚椎結之風蔑如也
  洪啓睿縣志序其土確其俗龎
  湯溪縣志湯溪割四縣邊隅之地為邑故習俗各隨其方如遂昌多強悍蘭溪多澆詐金華多儉嗇龍游多鬭訟湯溪則兼而有之然士好禮讓農務力田不喜牽車服賈以走四方且里不朝歌巷不夜遊依然有古之遺
  湯溪縣志家絃戶誦人知自奮登賢書者代不乏人金畢府志冠禮民間鮮行惟士大夫家間行之昏禮士大夫家鮮親迎始至設香燭令師巫咒而撒沙童子羅揖誦詩及夜以紅綵繫而牽之行合巹禮三日廟見後盛服出拜姑嫜次及家衆喪禮沐浴含襲及殮彷彿文公家禮朝夕哭奠每以七日一舉祭禮至日則宗族親戚相率持香燭哭拜謂之炷香又率用僧道作佛事謂之追薦葬埋富者多用石槨其次用灰隔祭禮士大夫家用四時民間多用俗節近又多㑹其族人立大小宗祠因以嵗首聚拜祠內謂之合族會
  金華府志元旦舉家夙興盛服焚香拜天及懸祖先遺像或祠堂神主率長幼拜之然後尊長輩以次交拜詣族黨親友之門投刺相賀名曰賀嵗立春前一日官率僚屬迎春於東郊春日官祀太嵗行鞭春禮碎土牛家設酒餚以祭土神謂之作春福正月十五日夜各家懸燈於門首街衢接竹為棚繫燈其上笙歌鼔樂喧閙徹旦社日四鄉各有社祭以祀土榖之神清明日人家門戶插栁枝少長行賞郊外名曰踏青前後十餘日祭掃先墳四月初八釋迦佛生日為浴佛節俗染烏飯競相饋遺端陽日龍舟競渡男女闐視親族相欵民費不貲是日取篛葉裹粘米為角黍相餽置菖蒲雄黃於酒飲之婦女佩符艾或以繭作虎小兒絲繩繫臂綴繡符於衣帶謂可消災採藥合藥者俱以是日為最効七夕女子夜間陳瓜果祭賽乞巧中元素食祀先僧𠲒作盂蘭盆㑹或放水燈爛若列星八月十五日家各置酒燕集祭祠廟九日佩萸泛菊蒸米作五色糕士人或具酒榼遊山為登高㑹冬至各設酒餚以祀其先十二月二十四日夜祀竈品用糖糕人家各拂塵換桃符門神年終親戚互為嵗餽交錯於道除日灑掃堂室懸祖先像燔柴於庭燃紙炮以代爆竹相應答響至元宵不絶終夜圍爐集少長歡飲羣坐不寢名曰守嵗
  永康縣志元夕張燈街市城中各以㑹為大燭導以鼓樂舁置神廟最大者或用蠟四五百觔此一郡所無也清明男女上塚祭掃掛紙錢於上謂之標靑十二月二十五日謂之年頭禁是日不出財以赤豆和米煑粥曰蠶花粥食之利養蠶也
  東陽縣志社日農家用青麵作果橘葉夾之名曰社果以獻其先乃食夏至凡治田者不論多少必具酒肉祭土榖之神束草立標插諸田間就而祭之謂祭田婆六月六日農家復祀榖神謂之六六福重陽提壺挈搕登高攬勝雨則以十二補之謂之賽重陽
  義烏縣志三月上已先十餘日沿溪民泛龍舟至是日止俗呼競渡
  蘭谿縣志七月二十四日邑有東嶽廟先期廟祝散㑹號至期童男女往廟銷號謂之孩童㑹衢州府
  西安縣附郭
  漢書地理志地邊楚習於戰鬭
  李華刺史㕔壁記俗尚文學有古遺風
  毛幵超覽堂記其君子多亢言而厲行易知而難狎𢎞治衢州府志風土樸野民俗醇厚士力學操觚安貧砥行無越禮犯分告訐狡獪之事尤多師範經師人師後先輩出故後進人品學問皆有原本極重試事以低昻為榮辱各樹壇坫爭自濯磨顧惜朋儔矜尚意氣農能茹苦食貧不輕改業
  西安縣志士修禮義俗尚敦樸自漢以來浹洽政化宋南渡後士風益競至今敦行古道雅尚禮文君子重廉恥惜名節小民畏刑憲寡詞訟居市者文而浮處野者質而鄙
  西安縣志穀賤民貧恆產所入不足以供賦稅而賈人皆重利致富於是人多馳騖奔走競習為商商日益衆吉㐫婚嫁一切隨其豐儉故宕佚簡易無頭㑹拮据之煩
  龍游縣
  程俱保安院記其風悍以果其君子耿耿好氣而敏於事
  衢州圖經其俗嗇其民尚氣而誇功
  徐伯彪文廟記儒風甲於一郡
  商輅縣學記居室富庶人物奇偉
  余杰縣城記民庶饒喜商賈士則緝學綴文取仕進萬廷謙龍游縣志序民靜而安俗樸而儉閭閈不識胥史幾於摽枝野鹿之風
  萬厯龍游縣志苫塊之艱不御羞饌數世之忌弗忍舉葷宗黨十世亦周恩意姻戚百年尚相贈遺其叔世之古道哉
  龍游縣志農勤於力田治無隙地工不務淫巧皆能自食其力風俗敦厚婦人少出戸庭瀫水以南務耕北尚行商士力學操觚發一第不為炫燿及謝政還與往時同捨生及布衣交岀游如常
  龍游縣志賈挾貲以岀守為恆業即秦晉滇蜀萬里視若比舍故俗有遍地龍游之語
  常山縣
  楊韓科貢題名記常山衢之名邑自昔號為文獻鍾山川清淑之氣賢才後先相望
  常山縣志地狹民稠人尚勤儉事醫賈趨利尚氣信鬼神好淫祀宋朱晦菴呂東萊張南軒講學於此故學者知向方民無終訟婦女不踰閨閫昏嫁尚簡樸
  常山縣志其產多聰明俊傑負氣尚志知廉恥謹修飾
  江山縣
  張斗縣令題名記民樸魯而鯁直
  正德江山縣志山峻水駛故士多志尚講究理學地僻土腴故居民饒裕俗尚奢靡
  徐文溥縣志序士知向方有古遺風
  江山縣志江邑沃壤民殷富人肩摩廬舍鱗次商賈輻輳
  江山縣志士尚氣節厲德行民務稼穡而健於訟向時人務本業野無曠土邇來清湖為閩越孔道至有釋耒而逐負擔者
  開化縣
  程遂縣學記民生山谷無繁華盛麗之見無聲色臭味之娯男子耕稼婦人蠶織早作暮息勤生安業故其習多務本其秀民知讀書識道理愛親戚敬賓客睦鄉里非法之事懼不敢為
  胡儼厯科題名記士嗜讀書重名檢登科厯顯他邑莫儷
  邵驥三達尊記山川環秀風俗醇雅人皆樂善好儒汪慶伯傅公祠碑記土磽瘠民鮮蓋藏
  開化縣志士鍾靈秀工葩藻以凌雲民鮮出疆甘田舍而肆志其在土著鄉民有不識縣縣民有不識郡者
  衢州府志冠禮男子年十六以上始冠父兄擇日告廟以冠之婚禮凡品官婚娶或為子聘婦先遣媒氏通書次遣使及媒行六禮婦至壻家主人饗燕送者明日謁見祖禰次見舅姑行盥饋之禮舅姑饗婦如家人儀喪禮厥明小殮明日大殮遂成服三月而葬遇柔日再虞剛日三虞三虞後卒哭遷主入家廟祭凡品官立祠堂奉高曽祖禰四世之主以四仲之月祭之又有臘日忌辰及掃墓之祭與夫歳時俗節之薦享庶人得祀其祖父母父母而時享於寢其祭與品官畧同
  西安縣志元旦昧爽具衣冠禮拜天地神祇及祖先賀尊長然後謁拜宗族及過里黨親舊交相謁賀擇日上墓具酒果掛楮錢元宵街市張燈鼔樂市井家植竹木為棚懸燈當道更以紙剪走馬諸燈及為龍燈周行巷陌士民競觀是月也農家以秫米搗為糍釀酒市肉祭田祖先嗇祝有秋清明日往墓培土具牲醴掛紙錢㑹族人飲餕餘插栁於門四月八日家造青精飯相遺謂之烏飯端午懸蒲艾於門泛雄黃菖蒲酒食餛飩以角黍相遺以綵絲為索繫兒童項臂曰百嵗索以避邪延夀七夕小兒以五日所繫之綵索剪之泛以水送置屋上以為鵲橋之渡中元俗稱鬼節設齋素以祀其先里民集浮屠為盂蘭盆㑹亦有夜放河燈者中秋戸邀賓朋置酒賞月秋社報成與春社同重陽各置酒登高以秫米發之雜以肉果蒸為糕以㑹賓朋習禮之家前後省墓祭以時食冬至祀祖先於宗祠長幼咸集以次羅拜拜畢受胙其外姓不行拜賀之禮惟官師士紳行之十二月二十四日夜祀竈神謂神以是日上天啟事具糖米果茶以祀之除夕陳設祖先像易門神桃符燒火爐放爆竹骨月團圞坐飲謂之守嵗
  嚴州府
  建德縣附郭
  方逢辰新定續志序嚴介萬山之窟土堅而隔上不受潤下不斥鹵雨則潦霽則槁土淺而源枯其民苦而耐其俗儉而野其戶富者畝不滿百民僅以山蠶入帛官兵月廩率取米於鄰郡以給而百姓日糴則取給於衢婺蘇秀之客舟
  余植進士題名記瑰奇特傑之觀瀟灑清絶之氣獨萃斯邑士氣夙醇文風寖盛方來者尚源源也
  新定續志郡人物表表相望大抵尚氣節而輕功名有子陵之風
  太平御覽睦州取俗阜人和內外輯睦為義
  嚴陵志山高水深人性貞介君子好禮小人勤生男女有正性而無淫行
  明一綂志民貧而嗇多文學之士
  宋賢條議嚴絹疏民淳事簡訟少糧完文獻則三元及第風俗則九世同居從來易治之善地也
  建德縣志建邑山多田少磽确者半耕讀之外別無餘蓄嵗或不登借糴他邦食雲艱矣戸習詩書家敦仁讓嫁娶槩從其儉喪葬稱其有無
  淳安縣
  范鎔勤清堂記地大而民衆訟繁而賦廣
  嚴陵志邑名淳安其風非無存者人物彬彬代有其人
  淳安縣志土磽產薄民貧俗願鎮之以無事則易治也
  桐廬縣
  方輿勝覽山嶮土磽蠶桑是務蒸茶割漆以要商賈貿易之利
  嚴陵志多居山谷地狹且瘠穀食不足仰給他縣桐廬縣志君子多輕世而傲物小人多勤生而務本
  遂安縣
  嚴陵志僻居巖谷附山依水俗尚勤樸少奇衺遂安縣志嫁尚粧資高者至破產不計卑者或勒索聘財喪遵家禮服制如儀而崇尚醮事張燈設食飯闍黎羽士費用不貲服飾尚儉樸近亦稍華焉壽昌縣
  嚴陵志俗號輯睦可以無事治不可以多事理壽昌縣志邑介四山之中地狹而瘠民嗇而野舟車不通商賈不行俗儉而易足頗惑於鬼神富豪多以華麗相尚
  分水縣
  嚴陵志山多田少水淺戶磽地狹民稠木炭紙茶之利終嵗所入不足以給饔飱三分之一大率貿易販糴仰賴他郡以為生
  分水縣志人士雋良多好文雅喜誦讀重功名文武登雋蟬聨不絶
  分水縣志崇奉象教信鬼神
  嚴州府志男子既長擇日而冠拜天地祖宗父母三加請戒之禮不行久矣女子於歸始為加笄婚必擇門第相當者以媒通之女家即以女之年庚書帖付之為允嗣方納聘於女家臨娶先數日仍送羮飯禮以便女家告祖娶之日不親迎盛張鼔樂雜用傳席交杯諸儀有即日出拜公姑亦有三朝拜者喪大率用文公家禮惟不行斂不用布絞墓多砌磚為槨不甚用浮屠皆於旬日之內舉殯先是受親友賻弔葬畢孝子服麻絰踵門謝之祭以忌日終身不廢元旦必拜墓清明日則掃墓中元則祭於家多用蔬食下元亦有墓祭皆習簡樸不尚華麗
  嚴州府志元旦昧爽而興設香燭拜天地祖宗男女成禮畢親友互相賀嵗立春前一日縣令迎靑帝上牛於東郊散春花撒春豆春米茹春餅粧露臺元宵各張燈結棚放花爆和麫圓薦先更相賀食新婦之家設醴祭床社日各郷為牲醴祭社神以祈報畢則飲福清明插栁於門寢竈陘人簪栁葉展墓祀祖立夏日煑夏粥亦有饋送者四月八日作烏飯端午包角黍餽節懸艾虎小兒佩夀源道符門貼符篆飲菖蒲雄黃酒六月六日曬衣曝書七夕婦女設祭於庭穿鍼乞巧中元祭享祖先亦有倩僧作燄口法事者社日各郷設牲醴迎社神閱苗中秋設尊罍以觀月華燕飲至夜分乃止重陽炊糍餅薦先飲茱萸酒下元展墓冬至祭祖於家廟相見稱賀如元旦禮臘月二十四夜設果送竈儺戲於街除夕懸祖父遺像奉祀饋節懸桃符祀竈骨月團圞而飲坐以守嵗
  建德縣志立春前一日田家擊長秧鼓
  桐廬縣志二月十二日俗傳以此日之晴雨卜衆卉之艶否名曰花朝備牡醴合祭先祖謂之春祭九月九日有作角黍以相遺者謂之重陽粽
  溫州府
  永嘉縣附郭
  隋書地理志少爭訟尚歌舞婦人勤於紡織有夜綄紗而旦成布者俗謂之鷄鳴布
  元和郡縣志永嘉蠶一年八熟
  王十朋送葉秀才序誼理之學甲於東南筆橫渠而口伊洛者紛如也取科第登仕籍多自此途出
  王褘送顧仲明序永嘉東南名郡山川峻清偉人間出號稱六藝文章之府
  嘉靖浙江通志始東甌王信鬼故甌俗多敬鬼樂祠甌江逸志東甌向稱沃壤名小杭州
  甌江逸志溫州自夏徂秋常觀雲以候風一日之間風稍息則雨大傾雨稍霽則風復作謂之風癡居民海賈咸以為憂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尚禮文重喪制婦女無故不出戶庭恥向官府不行鬻於市
  林汝詔遊雁蕩記東甌去浙逺其間地僻民醇城市清楚人好修飾
  舊浙江通志君子尚文小人習於機巧
  溫州府志土薄難藝民以力勝故地不宜桑而織絍工不產漆而器用備
  永嘉縣志晉立郡城生齒日繁王右軍導以文教謝康樂繼之乃知向方自是家務為學至宋遂稱小鄒魯
  永嘉縣志其俗剽悍其貨纎靡其士風任氣而矜節
  樂清縣
  王十朋待士說樂士服詩書勤職業聖賢之是師臭味之與游謹門戶時租稅忍以省訟愼以免禍
  萬厯溫州府志樂清多剛直尚節概
  樂清縣志東甌限山阻海而樂尤土瘠竭力稼穡僅支一嵗地多桑柘女勤紡績瀕海之家多藉魚鹽
  樂清縣志山水奇迥仕多忠亮剴靖之臣校多𢎞介孤正之士民多磊落俊特之耆
  平陽縣
  萬厯溫州府志平陽尚簡樸不事爭鬭
  平陽縣志平陽瀕海禮樂文物至宋而盛時陳經正兄弟陳殖林湜諸君子皆從遊程朱之門家洙泗而戶濂洛學有淵源名士相繼而顯至今敦尚詩書勤於教子義塾之設殆徧閭里
  平陽縣志俗淳厚尚樸素男子務耕種不事商賈女子不尚刺繡夏績薴冬紡棉晝夜無間雖高門巨室始齔之女垂白之嫗皆然
  瑞安縣
  陳傅良義學序家務為學人務省事其俗甚厚萬厯溫州府志瑞安俗近永嘉然尚儉約
  瑞安縣志恭叔篤行水心正學忠定如陳學士正定如卓侍郎道德文章代有稱述
  泰順縣
  萬厯溫州府志泰順俗視平陽更質
  泰順縣志泰居甌極西山勢高下大小有序無刻峭頑怪狀水清澈可鑒而鮮奔潰故風土溫和民質不戾
  泰順縣志土瘠民貧男耕女織其俗有唐風蟋蟀之遺民而秀者齒讓相先雖至貴不相假弦誦之聲居然小鄒魯也
  溫州府志民間久不行冠禮惟士大夫家間一行之議婚以男女生辰互易卜算名曰開合卜筮既吉媒妁通好其納采曰起帖具禮儀外多致紅箋茶果以通知女氏宗戚納幣曰言定備釵釧羊酒之屬以白金代色繒請期曰送日納幣時有未備者此時補之昏日婦至門未下車壻揖婦者四婦乃入門交拜拜舅姑畢歸房合巹三朝廟見以女紅獻尊長以次分送姻婭有差喪大殮時親鄰皆至名曰送殮喪家多備筵席士大夫家多用鼔樂崇尚浮屠多作佛事葬日親串來視不其賻臨衢多設路祭主人受之即以餕餘餉客閲三日復祭於墓標插紙毬而歸祠祭近家禮俗節及祖考忌辰誕日獻時食於寢室或獻於家堂清明孟冬則展祭於墓終身不忍廢也
  溫州府志元旦祀先序拜尊長畢出謁親族鄰里或留飲月朔至五日謂之節假立春日燒樟葉燃爆竹啖欒實煑茗以宣逹陽氣名曰煨春端午各鄉俱操龍舟競渡祈年賽願七夕以綵縷穿針陳瓜果以乞巧臘月二十四日前掃塵淨宇迨此夕則祀竈鳴爆竹謂之交年
  平陽縣志上元通衢上結竹棚掛綵夜間懸各色花燈放花砲裝鰲山廟宇尤盛近多滾龍獅子沿門慶賀七夕作巧食以啖以巧食擲屋脊上謂雀含此布橋以使牛女相㑹是夕羣兒取瓦片敲擊以慶其㑹
  處州府
  麗水縣附郭
  王褘少微倡和集序州在浙東最左僻其土俗簡以質其田賦薄以寡自昔易為
  陳希㸃勸儲倉記括蒼負山為郡土田瘠薄泝溪而西幾三百里為邑曰龍泉其地與閩接平時小民重本力穡僅僅自足然非舟車走集之便稍遇旱澇則移粟告糴於他邦者倍費事力
  崇禎處州府志躬儉嗇尚樸素
  崇禎處州府志其地多山少田勤於樹藝而衣食自足安土重遷雖貧不至鬻子女但信鬼尚巫雖士大夫之家亦不免
  麗水縣志俗尚儉嗇人重本業守禮奉公頗稱易治
  青田縣
  劉基湖山義塾記士多俊彥室常殷阜
  宋濂縣學記素稱文華之邦聲猷相尚
  青田縣志俗尚簡樸衣用大布飲食不貴異物貧士帶經而鋤里巷市㕓所至輒聞讀書聲
  縉雲縣
  崇禎處州府志自郡守李蕃興學之後家習儒業楊億與章廷評書獄訟甚稀賦輸素辦
  宋濂樹萱堂記躬服儉素弗憚勤勞
  括蒼彚紀道當甌婺之衝疲於陸運拮据樹藝豐年僅資俯仰
  縉雲縣志士厲廉隅俗尚儉節庶幾太古之遺力田敦行敬業樂羣士風閨操為十邑最
  松陽縣
  程愉松陽縣經界記邑號樂土閭井周聯風俗淳厚以賦入後期為恥
  松陽縣志人崇信義家置祭田地無他業一意力本磽确之區蓄洩及時始有秋男女盡力於耕織安土重遷儒雅以儉嗇自持
  遂昌縣
  古括遺芳遂昌雖山邑詩書之族後先相望其間或以名節著或以經學聞在山澤有韜晦而閭閻有孝義
  遂昌縣志民甘儉約而勤耕讀士崇禮義而尚儒雅古稱好訟而喜鬬今殆庶幾
  遂昌縣志崇禮甘儉不尚浮屠各建家祠有古立宗法崇祭祀之意人文彬起禮讓成俗而好氣夙習稍衰
  龍泉縣
  崇禎處州府志民力耕種尚儉嗇商旅憚於逺出貿遷不越鄰封積書教子宦業相望
  龍泉縣志平居里巷絃誦相聞重本力穡僅僅自足其士操觚較藝好學而尚文其農則火田粒食力勤而尚儉
  慶元縣
  崇禎處州府志地僻民樸舟楫不通市無商賈耕讀之外無餘事士守名節婦不外見敦詩書飭廉隅安土重遷寧變產輸將不忍受辱事非切已不至公庭
  慶元縣志敦讓厚別號為易治近矜尚服物轉薄文藝無一登鄉薦者
  雲和縣
  崇禎處州府志山多田少土瘠民貧俗儉嗇尚樸素李鄴侯興學以後儒業文風漸盛
  崇禎處州府志質實浮靡彼此相半
  雲和縣志俗敦廉恥尚節概力耕勤織衣食聊足自給惟工藝貿易悉資外販故流移僑居者十六宣平縣
  王深源通遷渡記宣慈土壤衍沃民物富庶商旅肩踵相摩屬
  崇禎處州府志俗本古樸始以坑冶致患民習不淳繼乃崇儉務本漸異於舊
  宣平縣志民多惑於浮屠而訟訐求勝夙習猶有存者
  景寧縣
  崇禎處州府志山谷遐阻商賈罕集人惟力田務穡爭訟鮮少士務禮讓自昔記之
  景寧縣志頗習靡麗禮讓未興山居樸魯猶為近古處州府志重親迎禮姻婭皆肅衣冠陪壻至門奠雁禮甚整聘遣宴賀從儉喪禮不事觀飾不舉音樂親朋賻贈厚意猶存歲春秋聚族合祭其祖於家廟生辰諱日各祭於家新歲寒食祭於墓雖極貧不敢弛
  處州府志元旦姻里交賀家折柏枝肖鳳形繫橘柿於中俗呼百事吉懸中堂上元節市巷皆懸燈神廟競列古銅器名畫以比賽於通衢迎春日士女皆出觀各坊以童子粧像古人故事皆乘牛以應土牛之令五日為角黍懸蒲艾鄉都各造龍舟競渡士女泛舟觀游八月望日大潮至清溪門女子着淡素衣於門外浣手徘徊江月以當祓除之意至日家為小米米調以薑糖祀其先家人共相勸食為延年之祀臘盡餽脯栗相酬酢除夕用粉蒸糕設饌為分嵗飲親朋更相邀致以敦欵好
  聖訓
  康熙九年十月初九日欽奉
  上諭朕惟至治之世不專以法令為務而以教化為先其時人心醇良風俗樸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長治久安茂登上理葢法令禁於一時而教化維於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務末也近見風俗日敝人心不古囂凌成習僭濫多端狙詐之術日工獄訟之興靡已或豪富陵轢孤寒或劣紳武斷鄉曲或惡衿出入衙署或蠧棍詐害善良萑苻之刦掠時聞讐忿之殺傷疊見陷罹法網刑所必加誅之則無知可憫宥之則憲典難寛念茲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導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聨保甲以弭盜賊解讐忿以重身命等項作何訓迪勸導及作何責成內外文武該管各官督率舉行爾部詳察典制定議具奏特諭
  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欽奉
  上諭致治之要首在風化移風易俗莫先於鼓厲良善使人人知彞倫天則之為重忠孝節義之宜敦古帝王勞來匡直所以納民於軌物者舎是無由也朝廷每遇覃恩詔欵內必有旌表孝義貞節之條實係鉅典邇來直省大吏往往視為具文並未廣諮逺訪祗將有力之家囑託賂遺者漫憑郡縣監司之申詳即為題請建坊而山村僻壌窮民耕織之人或菽水養親大性篤孝或柏舟矢志之靡他鄉隣嗟嘆為可欽而姓氏不傳於域邑幽光湮鬱潛徳消沈者何可勝數爾部即傳諭督撫學政諸臣嗣後務期各屬搜羅虛公核詢據本人鄉評實蹟題奏旌奬勿以匹夫匹婦而輕為阻抑勿以富家巨族而濫為表揚以副朕成俗化民實心彰善至意特諭
  雍正二年二月初二日
  御製
  聖諭廣訓序
  書曰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記曰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此皆以敦本崇實之道為牖民覺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
  聖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徳洋恩普仁育萬物義正萬民六六十年來宵衣旰食祗期薄海內外興仁講譲革薄從忠共成親遜之風永享昇平之治故
  特頒上諭十六條曉諭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自綱常名教之際以至於耕桑作息之間本末精粗公私鉅細凡民情之所習皆
  睿慮之所周視爾編氓誠如赤子
  聖有謨訓明徴定保萬世守之莫能易也朕纘承大統臨
  御兆人以
  聖祖之心為心以
  聖祖之政為政夙夜黽勉率由舊章惟恐小民遵信奉行
  久而或怠用申詔誡以示提撕謹將
  上諭十六條尋繹其義推衍其文共得萬言名曰聖諭廣訓旁徴逺引往復周詳意取顯明語多直樸無非奉先志以啟後人使羣黎百姓家喻而戶曉也願爾兵民
  等仰體
  聖祖正徳厚生之至意勿視為條教號令之虛文共勉為謹身節用之庶人盡除夫浮薄囂凌之陋習則風俗淳厚家室和平在朝廷徳化樂觀其成爾後嗣子孫並受其福積家之必有餘慶其理豈或爽哉雍正四年十月初六日欽奉
  上諭恭紀首卷以王國棟為浙江觀風整俗使
  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欽奉
  上諭恭紀首卷停浙江鄉㑹試
  雍正五年三月初三日欽奉
  上諭自古帝王致治諴民莫不以重農為首務書陳無𨓜先知稼穡之艱難詩載豳風備敘力家之力作論語雲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孟子云民事不可緩也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事者帝王所以承天養人久安長治之本也我國家撫綏寰宇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餘年深仁厚澤休養生息戶口日增生齒日繁而直省之內地不加廣近年以來各處皆有収成其被水歉収者不過州縣數處耳而米價遂覺漸貴閩廣之間頗有不敷之慮望濟於鄰省良由地土之所產如舊而民間之食指愈多所入不足以供所出是以米少而價昻此亦理勢之必然者也夫米榖為養命之寳既頼之以生則當加意愛惜而不可存輕棄之心且資之者衆尤當隨時撙節而不可縱口腹之慾毎人能省一勺在我不覺其少而積少成多便可多養數人若人人如此則所積豈不更多所養豈不更衆乎飬生家以食少為要訣固所以頤神養和亦所以節用惜福也況脾主於信習慣便成自然每見食少之人其精神氣體未嘗不壯此顯而可見者至於各省地土其不可以種植五榖之處則不妨種他物以取利其可以種植五榖之處則當
  視之如寶勤加墾治樹藝菽粟安可舍本而逐末棄膏腴之沃壤而變為果木之場廢饔飱之恆產以倖圖贏餘之利乎至於煙葉一種於生人日用毫無裨益而種植必擇肥饒善地尤為妨農之甚者也小民較量錙銖且但顧目前而不為久逺之計故當圖利之時若令其舍多取寡棄重就輕必非其情之所願而地方官遽然繩之以法則勢有所難行轉滋紛擾惟在良有司勤勤懇懇諄切勸諭俾小民豁然醒悟知稼穡為身命之所闗非此不能生活而其他皆不足恃則羣情踴躍不待督課而皆盡力於南畆矣朕聞江南江西湖廣廣東數省有一嵗再熟之稻風土如此而仍至於乏食者是地土之力有餘而播種之功不足豈非小民習於怠惰而有司之化導者有未至耶或者曰米穀太多則價賤而難於糶賣昔人有穀賤傷農之説諺語所謂熟荒者此則不必過慮假若小民勤於耕作𭣣穫豐盈價賤而難於出糶朕必多發官價以糴買之使重農務本之良民獲利有餘貲也朕平生愛惜米榖每食之時雖顆粒不肯拋棄以朕玉食萬方豈慮天庾之不給而所以如此撙節愛惜者實出於天性自然之敬慎並不由於勉強且以米榖乃
  上天所以生養萬物者朕為天下生民主惟有敬謹寳重
  仰冀
  天心黙佑雨暘時若歲獲有秋俾小民家有葢藏人歌樂土朕既為億萬生民計不敢輕忽天貺爾等紳衿百姓獨不自為一身一家計乎朝夕生養之需既受
  上天之賜若果加意愛惜隨時撙節則天必頻頻賜賚長享盈寧之福若恣情縱欲暴殄天物則必上干天怒不䝉賜賚而水旱災祲之事皆所不免其理豈或爽㢤又聞江西廣西地方竟有以米榖飼養豚豕者試思榖食之與肉食孰重孰輕孰緩孰急而乃以
  上天之所賜小民終歲勤苦之所獲者為豢養物𩔖之用豈不干天和而輕民命乎朕所以惓惓訓諭者惟期天下之人專務本業以杜浮靡愛惜物力以圖久逺共體朕敬迓
  天庥勤恤民隠之意則爾等家室必益至於豐饒爾等子孫必永綿其福澤思之思之毋忽朕言將此曉諭內外官民人等並通行逺鄉僻壌咸使聞知特諭雍正六年三月初三日欽奉
  上諭覽福建廵撫常賚奏稱羅源縣孝子李盛山割肝救其母病母病癒後李盛山傷重身故請加旌表部議以割肝乃小民輕生愚孝向無旌表之例應不准行朕念割肝療疾事雖不經而其廹切救母之心實難得而可憫已加恩准其旌表矣嘗讀韓愈之文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事未聞毀傷肢體以為養茍不傷於義則聖賢當先衆而為之矣又讀朱子書曰割股固自不是若誠心為之不求人知亦庶㡬今乃有以要譽者是先儒論及此者屢矣本朝順治年間定例割股或致傷生臥冰或致凍死恐民倣傚不准旌表伏思我
  世祖皇帝
  聖祖皇帝臨御萬方立教明倫與人為善而於此例慎予旌表者誠乃天地好生之盛心聖人覺世之要道也視人命為至重不可以愚昧而誤戕念孝道為至𢎞不可以毀傷為正理立法垂訓實有深意存焉但向來地方有司未嘗以聖賢經常之道與國家愛養之心明白曉諭開導編氓是以愚夫愚婦救親而捐殉夫而殞命者往往有之既有其事若不予以旌表恐無以彰其苦志而慰其幽魂所以數十年來雖定不予旌表之例而仍許其奏聞且有邀恩於常格之外者仰見
  聖祖皇帝哀矜下民之
  聖心固如是之周詳而委曲也孝經曰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此皆言人子一身為父母之遺體雖一髪一指不可偶有虧損以傷父母之所貽也孔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葢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倘有疾病尚以為憂設有不肖忤逆之子父母且恕而矜之其純孝之子而父母之憐愛又當如何也豈有以已身患病之故割其子之肝肉充飲饌而和湯藥其父母之心斷無有不驚憂慘惕不安之理也若因此而至於傷生又豈父母所忍聞者乎夫父母有疾固人子所當盡心竭力之時而孝道多端實不容効命捐軀於一節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是人生孺慕之誠原通百年而無間者也人子一身承先啟後負荷甚鉅若捨生殞命於倉卒之間而忘宗祀繼續之重恐非所以為孝也況人子於親本乎天性儻能盡至誠純孝之實則親病雖篤呼龥請禱力省一身之過誓願為一正人如此必能感天地動鬼神何須割肝刲股以為圖生之良劑乎家庭之行惟在至誠至敬善體親心不必以驚世駭俗之為著奇於日用倫常之外也至若婦人從一之義醮而不改乃天下之正道而其間節婦烈婦亦有不同者烈婦以死殉夫慷慨相從於地下固為人所難能然烈婦難而節婦尤難葢從死者取決於一時而守貞者必歴夫永久從死者致命而遂已而守貞者備嘗其艱難且烈婦之殉節捐軀其間情事亦有不同者或迫於貧窶而寡自全之計或出於憤激而不暇為日後之思不知夫亡之後婦職之當盡者更多上有翁姑則當奉養以代為子之道下有後嗣則當教育以代為父之道他如修治蘋蘩經理家業其事難以悉數安得以一死畢其責乎是以節婦之旌表載在典章而烈婦不在定例之內者誠以烈婦捐生與割肝刲股之愚孝其事相𩔖假若倣傚者多則戕生者衆為上者之所不忍也向來未曽通行曉諭朕今特頒諭旨着地方有司廣為宣布務期僻壤荒村家喻戶曉俾愚民咸知孝子節婦之自有常道可行而保全生命之為正理則倫常之地皆合中庸不負國家教養矜全之德矣倘訓諭之後仍有不愛軀命蹈於危亡者朕亦不概加旌表以成閭閻激烈之風長愚民輕生之習思之思之特諭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欽奉
  上諭恭紀首卷浙江士風丕變著照舊鄉㑹試
  雍正七年三月初四日欽奉
  上諭直省各處富戶其為士民殷實者或由於祖父之積累或已身之經營操持儉約然後能致此饒裕此乃國家之良民也其為鄉紳有餘者非由於先世之遺留即已身之俸祿節制謹度始能成其家計此乃國家之良吏也是以紳衿士庶中之家道殷實者實居五福之一而為國家所愛養保䕶之人則爾等本身安可不思孳孳為善以永保其身家乎夫保家之道若奢侈糜費固非所以善守而慳吝刻薄亦非所以自全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有曰孝友睦婣任䘏可知公財行惠任䘏之道與孝友而並重者也葢凡民之情賤者忌人之貴貧者忌人之富彼窮乏之人既遊閒破耗自困其生又皆不知已過轉懷忌於溫飽之家若富戶復以慳吝刻薄為心朘削侵牟與小民爭利在太平盛世年穀順成之時固可相安從來遇荒歉之時貧民肆行搶奪先衆人而受其害者皆為富不仁之家也迨富家被害之後官法究擬必將搶奪之貧民置之重典是富戸以斂財而傾其家貧民以貪財而喪其命豈非兩失之道大可憫惻者乎朕為此勸導各富戶等平時當以體恤貧民為念凡鄰里佃戶中之窮乏者或遇年穀歉收或值青黃不接皆宜平情通融切勿坐視其困苦而不為之援手如此則富戶濟貧民之急貧民感富戶之情居常能緩急相周有事可守望相助忮求之念既忘親睦之心必篤豈非富戶保家之善道乎從來家國一理若富戶能自保其身家貧民共知衛夫富戶一鄉如此則一鄉永靖一邑如此則一邑長寧是富戶之自保其家猶富戶之宣力於國也朕臨御以來屢經人條奏民間貧富不勻請行限田之法乃至逆賊曽靜私著謗書謂方今輕徭薄賦惟利於豪強兼併之家與貧民無涉非復行井田不能養贍百姓等語朕思此等怪謬支離之説乃理勢所萬不能行者夫天下富者一而貧者百以一人之有餘欲濟衆人之不足貧者未必便能成立而富戶無辜已受摧殘矣此乃懷欲窮天下之賊論有此情理乎朕既知其必不可行若但令地方出示曉諭陽奉陰違朕實恥而不為若以不能行之事委之各督撫以示德於貧民使之感朕恩意而以奉行不力之故歸怨於各督撫等又朕所不忍為者是以特頒諭㫖告誡爾等富戶為富戶者當知已之得於天者甚厚常存濟人利物之心行救困扶危之事敦睦宗族賙恤鄉鄰下逮佃戶傭工皆加惠養則人人感其德意即可消患於未萌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種福果於天地之間子孫必長享豐厚豈不美歟著各省督撫將朕此㫖通行該屬之鄉紳士民人等共知之料朕赤子良民必不負朕期望之誠意也特諭
  雍正七年六月初六日欽奉
  上諭游惰之民自昔治天下者之所深惡若好為賭博之人又不止於游惰而已荒棄本業蕩費家資品行日即於卑汚心術日趨於貪詐父習之則無以訓其子主習之則無以制其奴鬭毆由此而生爭訟由此而起盜賊由此而多匪𩔖由此而聚其為人心風俗之害誠不可以悉數也大凡為不善之事者雖干犯功令猶可得微利於一時而獨至賭博則今日之所得明日未必能保若合一年數月而計之勝者與負者同歸於盡此天下之人所共知者而無如邪僻之人一入其中即迷而不悟且甘為下賤而不辭亦大可悲矣數年以來屢次降㫖嚴禁而此風尚未止息者則以製造賭具之尚有其人而有司之禁約未曾盡力也百工技巧之事可以獲利營生者何事不可為而乃違條犯法製此壊風俗惑人心之具其罪尚可言乎嘗思賭博之風所以盛行父兄為之子弟在旁見而傚之家主為之奴僕在旁見而傚之甚至婦人女子亦沈溺其中而不以為怪總因習此者多故從風而靡者衆也假若嚴行禁止使人不敢再犯則日積月累後生子弟無從而見即無從而學此風自然止息無俟條教號令之煩矣凡地方大吏有司均有化民成俗之責而乃悠悠忽忽視為泛常安辭溺職之咎今特定本地方官員勸懲之法以清其源嗣後拏獲賭博必窮究賭具之所由來其製造賭具之家果審明確有証據出於某縣將該縣知縣照溺職例革職知府革職留任督撫司道等官各降一級留任如本地有私造賭具之家而該縣能緝拏懲治者知縣著加二級知府著加一級督撫司道等官紀録二次將此勸懲之法永著為例於雍正庚戌年為始着該督撫通行曉諭咸使聞知特諭
  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欽奉
  上諭民間借貸一事所以通彼此之有無濟一時之緩急意本善也乃有貪利營私之徒往往乘人匱之勒索重利如借貸米穀則不但加三起息竟有加五或多至加倍者小民偶爾窘迫止顧目前及禾稼登場終歲辛苦之所獲不能復為己有雖豐稔之嵗僅足供償債之需一遇歉收之年則束手無策必致息上起息累年不能楚結且貽累於子孫而挾貲射利乘急多取者視為固然全無矜憐憫息之意貪饕為性澆薄成風此亦世道人心之患也夫緩急亦人所有周禮三物六行孝友睦婣而繼以任䘏葢儕𩔖里黨有急則相倚任有困則相賑䘏此鄉鄰風俗之美王化所先而其人以仁厚居心亦所以長享福澤於勿替此即仰邀
  天地神明賜佑休徴之根本也從來窮通富貴境遇不常
  幸而富貴有餘是
  天之待我獨厚則當思濟人利物恤災扶困以廣行善事
  仰荅
  天恩若以天之厚我者特為剝削貧人之具不獨上天覽臨必加譴責即返之於心亦忍為之乎凡屬貪鄙之人利令智昏以為如此可以致富獨不思貧富有一定之數善惡有不爽之報假令為富不仁者皆得擁厚資以長子孫而樂善好施者必致匱乏終身矣自古迄今有此天理乎嘗見不義之財得之若易乃享受未久㦯耗於意外之災患或敗於不肖之後人是知刻薄之行損人適以自損仁厚之風利人還以自利也此種盤𥮅惡薄之俗若不曉諭化導遽以官法繩之恐轉開其借貸之路非所以為便於窮民故特將天道好還循環往復之道委曲詳明覺悟貪夫
  薄夫而啟其良心杜其敝俗凡有借貸銀錢米穀者加一加二起息尚屬情理可行若太多則誠為富不仁矣着該地方有司將天理人心時時訓諭所屬之人以化其殘忍刻薄之習倘勸導既久如下愚頑惡之性不移尚有為富不仁重利盤放者確訪一二人加以懲治以儆其餘如此庶惡習可以轉移貪風可以止息也如有無藉棍徒因朕此勸導之訓諭或借端圖賴或生事強藉以擾害良善溫飽人家者尤當加以重懲不可寛貸但全賴地方有司奉行勸導之公當勤誠也特諭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欽奉
  上諭朕聞外省百姓有生計稍裕之家每遇喪葬之事多務虛文侈靡過費其甚者至於招集親朋鄰族開筵劇飲謂之閙喪且有於停喪處所連日演戲而舉殯之時又復在途扮演雜劇戲具者從來事親之道生事死葬皆必以禮得為而不為與不得為而為之者均為非孝是知各循其分乃能各盡其孝而初不在以奢靡相尚也況當哀痛迫切之時而顧聚集親朋飲酒演劇相習成風恬不知怪非惟於理不合抑亦於情何忍此甚有闗於風俗人心不可不嚴行禁止着各省督撫等通行明切曉諭嗣後民間遇有喪葬之事不許仍習陋風聚飲演戲以及扮演雜劇等𩔖違者按律究處務在實力奉行毋得姑為寛縱特諭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欽奉
  上諭朕聞吉㐫異道不得相干故娶在三年之外而聘在三年之內者春秋猶以為非禮記稱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娶婦已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娶妻三年之喪創深痛鉅茍有人心者必宜於此焉變矣乃愚民不知禮教起於皂𨽻編氓之家有慮服喪之後不得嫁娶乘父母疾篤及殯殮未終而成婚者其後商賈中家多有之士大夫亦間為之而八旗效之朕實憫焉自今伊始自齒朝之士下逮門內有生監者三年之䘮未終䘮不得嫁娶違者奪爵褫服其極貧皁𨽻編氓父母臥疾呻吟床褥必頼子婦以供薪水治饔飱者聽其迎娶盥饋俟疾愈䘮畢而後成婚古者禮不下庶人其斯之𩔖歟曽子問親迎女在途而壻之父母死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䘮亦此義也其商賈中家不必以士大夫禮繩之然人性皆善朕知其必有觀感興起而不忍自同於氓隸者矣特諭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欽奉
  上諭民間惡習無過於博戲有或陷溺於其中則子弟欺其父兄奴僕背其家主逃亡盜賊之源鮮不由此又有市井奸𠒋十五為羣聚黨鬭狠為患於鄉閭或強爭市肆或凌挾富人朝罹官法夕復逞𠒋其惡不減於刦盜至耕牛為農事之本民賴以生故惟
  郊壇
  宗廟
  社稷
  嶽瀆之重乃用太牢而愚民妄肆屠宰價賤於羊豕悖莫甚焉是以
  皇考涖政之初即為大禁嚴飭百吏訪緝奸𠒋造賭具者有刑屠耕牛者有罰執法不移由是鬬狠𨠯博之莠民屏息而不敢出內則五城衢巷市竊之賊日稀外則商旅恬安宵行夜宿少逢刦盜田疇益治井裡宴眠摩以歲月乃克致此朕承百度肅清之後故庶政皆從寛大欲中外吏民蒸然向化遷善逺罪而不自知然所宥者災𤯝所恤者善良非謂怙終不悛者舉可縱釋也近聞奸民倡為流言以惑衆志詭雲步軍統領緝獲賭博已經奏聞朕置而不問又屠牛之禁亦開昔周公立造言之刑重罷民之罰謂非此不足以定民志而成化道也勅下步軍統領暨五城御史密訪嚴緝造為此言者以正典刑各直省州縣有不能治其境內犯此三禁者該督撫即時叅究其或失察朕亦不能為大吏寛昔
  皇考多方鼓舞故告發賭博𨽻民加賞有司議敘而奉行失宜間或有生事自以為功者自今以往其各實心查禁若不能禁賭及造賭具者必以不職罪之打降及屠牛亦然惡萌復生將隳
  皇考已成之治化朕滋懼焉爾諸臣其共凜之特諭欽此謹按浙土風俗各郡屬邑雖有不同而觀感興起喁喁嚮化之心則無不同也百年以來伏荷
  聖訓屢頒諄切教誨恩威並濟化導多方不啻面命而耳提家喻而戸曉由是十一郡之民莫不感恩戴徳返樸還淳以成一道同風之治雍正五年欽奉上諭令和碩怡親王大學士張廷玉等傳諭各省大吏將厯年所奉諭㫖凡切於民生日用者即敬謹刋刻通行頒示所屬地方令百姓抄録記載俾僻邑逺鄉咸聞聖訓各遂其生各復其性以仰副
  聖主教養萬方之至意隨經欽遵刋刻頒行尚恐小民或有未經抄録或久而記載偶遺者茲特恭紀於
  風俗門內以垂訓萬世雲


  浙江通志卷一百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一
  物産
  神禹敷土首述職貢凡鉛松怪石箘簵菁茅之屬罔弗具載是豈勤於小物哉葢欲周知品彚俾滋培而長養也浙為禹會之邦沃壤數千里瀕江距海水陸珍錯之物靡所不有識其名而並詳所自出辨厥土宜以前民用亦職貢之義雲爾志物産
  浙江通省
  舊浙江通志穀之𩔖粳稻糯稻粱黍稷大麥小麥蕎麥𥣬麥芝麻青豆黑豆紫豆黃豆菉豆豌豆刀豆蠶豆羊眼豆虎斑豆龍爪豆蔬之𩔖芥薑芹薤波稜萵苣莙薘莧蔥蒜蒲菘蕨匏茄芊芫荽蘿蔔蔓菁茭白絲𤓰王𤓰香𤓰冬𤓰熟𤓰西𤓰木之𩔖柏松楊栁榆椿槐柘桑烏桕冬青桂棟樸杉桐楓樟櫟柞檫棐檿榕梍黃楊棕檀白杜楮梓果之𩔖梅桃杏榴棗柿榧橙柑梨榛香櫞葡萄林禽山查枇杷甘蔗荸薺茈菰木𤓰花紅梧桐子花之𩔖芍藥牡丹紫薇薇棠棣荷荼䕷鳳仙錦帶蜀葵海棠百合木香山茶玉簮芙蓉麗春瑞香鹿𦯎水仙山丹杜鵑石巖笑靨兒佛見笑木槿蓼蘋竹之𩔖水竹筀竹南天竹王莽竹蚤筍竹篌竹苦竹木竹貓竹龍鬚竹鳯尾竹箭竹石竹剛竹䕶雞竹篛竹藥之𩔖棘刺花紫葳前胡天明精山黃皮枳實劉寄奴骨碎補細辛黃櫱車前香附莃薟草烏茨菰燈心草桑白皮桑寄生槐花半夏橘紅大㦸百合五味子白芨白斂鳯眼草野菊花山茱萸雞冠子當陸馬鞭草鼠尾草狗舌草蘆根牽牛金線草躑躅花葛茒香決明葶藶薏苡菖蒲千金藤椶櫚子薄荷澤蘭牛藤蒼耳獨活藁本貝母鉤藤香薷兔絲子杜仲大黃蛇牀子地骨皮良薑瞿麥紫蘇山藥荊芥茴香𤓰蔞罌粟土木𠇊 -- 瓜金櫻子枸杞子金銀花續隨子石膏牛蒡子紫苑羽之𩔖雞鵞鴨白頭翁婆餅焦蠟嘴銅嘴鷀䳓告天偷蒼竹雞雉鵓鳩鵓鴿雪姑黃頭畫眉杜鵑布穀鵪鶉鵲鷹鷂鴝鵒戴勝拖白練拖赤練紺練雀鴉燕鸛鷺青鴛鴦鵁鶄鸂𪄠鷗鳬及摸魚兒毛之𩔖牛羊馬驢騾豖犬貓狸貛鹿兔麂麞獺猿獼猴麖野豬松鼠栗鼠鼷鼠竹狗山羊刺蝟虎豹鱗之𩔖鯉鯽鱖𩹢鮎鱭鱤鮸䱥魟䲅𩶱楊魨鰍鰻鱣鯖魦鰳䱋䱝鰷章匡烏賊黃饋黃黃顙青魚甲之𩔖龜鼈蚌蛤蝦蟶鱟蜆田螺辣螺烏螄𲀆海螄蝤蛑黃甲穿山甲蟛蚏貨之𩔖紵絲綾羅綢絹綿緹繡金箔銀箔錫箔紙桕燭桐油棕漆蔴扇蓆箭弓木屐棕履燈籠油傘
  謹按物産必志所自出舊志僅列一目是志物而非志産矣浙中山林川澤之産為𩔖實繁然或不必盡見於載籍故先仍舊志總括其目列於篇首而凡分産各屬者咸按籍而備志之如左杭州府
  穀 咸淳臨安志穀之品秔稬麥麻豆粟萬厯杭州府志穀屬凡六一曰稻為秔為稬二曰黍為黃為白為黒三曰稷惟一種四曰麥為麰為䅘為𥣬為蕎五曰菽為黃豆為白豆為赤豆為青豆為黑豆為斑豆為褐豆為豌豆為豇豆為菉豆為寒豆為刀豆為羊眼豆六曰麻為芝麻為胡麻
  秔稻稬稻 成化杭州府志秔有黃稈交白黑鬚赤稻紅稑大黃小黃晚稻早遲芒晚遲芒金裹銀木犀黃初稈黃鵞爪黃泰州紅銀杏白雁來青紅蓮子花蓮子赤芒兒烏早遲芒稬有旱稬羊鬚烏鬚鐵梗馬鬃臙脂金(⿰釒義)-- 釵光頭蘆花萬厯杭州府志稻之名色甚衆大都不出秔稬二種但早晚不同仁和錢塘海寧種多晚餘杭早晚半之餘縣多早
  占城稻 爾雅翼今江浙間有稻粒稍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差硬土人謂之占城稻宋㑹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給江淮兩浙並出種法擇民田之髙者種之
  謹按古稱三農謂山農澤農平地農也杭郡自錢塘以西諸山縣皆山田自仁及海皆平地田大抵早種多而晚種少早種所收薄於晚種故㑹城之米大半取給四方是宜廣設倉儲以防踴價職茲土者所宜加之意焉
  黍 萬厯杭州府志黍有黃白二種山縣多種之黑黍種之者少
  麥 咸淳臨安志有大麥小麥西湖游覽志麥嶺宜麥
  蕎麥 萬厯杭州府志蕎麥治為麵土人忌於桕樹板上切食
  蘆穄 萬厯杭州府志或稱蘆粟山縣種之
  蠶豆 萬厯杭州府志豌豆俗呼蠶豆田堘蔬圃皆種之百尺梧桐閣集昌化伯邵王墳側顆大味鮮杭人稱王墳豆
  赤豆 四民月令臘月以赤小豆煮粥杭人風俗也緑豆 萬厯杭州府志杭人製為粉最滑膩水浸出芽可為菜食夏月能解暑榖譜緑以色名鮮者為明緑暗者為油緑早種為摘緑遲種為㧞緑杭人喜食豆芽即此
  扁豆 成化杭州府志有黑白二色白者名白扁豆青豆 仁和縣志老則炒食嫩者為烘豆稱沙田豆黑豆 杭州府志麤者用何首烏煮食能澤鬚髮細者穭豆生於野細而扁者零烏豆俗名馬料豆可肥馬
  菜 武林紀事杭城東園人家四時種菜販賣逺至臨平長安俱船載而去
  黃芽菜 咸淳臨安志冬間取巨菜覆以草積久而去其腐葉黃白纎瑩萬歴杭州府志矮黃菜味美冠諸菜杭人訛為黃雅戒菴漫筆杭州呼黃矮菜為花交菜
  油菜 萬厯杭州府志子可作油故名將花時取其心食最美心去則其櫱叢生花更多子更繁為利倍之
  臺心菜 咸淳臨安志此種春間最盛
  芥菜 咸淳臨安志紫而辣者難得杭州府志芥菜有紫白青油數種紫之味最辛杭人搗其子以醋和之用拌粉食名曰芥辣
  生菜 萬厯杭州府志以油醬和醋拌之可生食莧菜 本草綱目有赤白紫三種又有野灰二種灰莧之有紅心者不可食韋驤紅心莧詩色若棲文雉圓如揷繡幢春葩應有並新卉合無雙
  白菜 萬厯杭州府志杭人呼長梗白冬月之菜惟此宜久藏楊萬里食白菜詩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冰蔬與雪虀靈隠山前水晶菜近來種子闕 西注初食白菜因名以晶菜
  南𤓰 農書浙中一種隂𤓰宜隂地種之秋熟色黃如金皮膚稍厚可藏至春食之如新即南𤓰也
  蘿蔔 成化杭州府志大者出錢塘方家峪等山青頭蘿蔔俗名為蘇州兒紅蘿蔔出仁和郊外萬厯杭州府志黃者名湖蘿蔔出仁和
  山藥 咸淳臨安志形如手掌者名佛手山藥茭白 農桑譜茭白二種城東田多種之錢惟善食茭白詩西風吹雨飽秋菰卸卻青衣見玊膚客裏嘗新成一笑不圖今日見西湖
  芋 杭州府志岸芋也有白有紫葉似蹲鴟本草綱目錢塘最多味薟不可食種芋三年不採則成梠別有野芋名老芋形葉相似根不可食
  茄 草木子一名落蘇土人於花時採葉布路間令踐之則子繁謂之嫁茄咸淳臨安志有一種圓白瑩嫩者名為水茄
  韮 萬厯杭州府志郡城人最貴其初出時數十莖以十餘錢易之
  薑 明一統志臨平出薑萬厯杭州府志仁和小林近蘇家圩多種之東坡雜記余昔監郡錢塘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餘顔如渥丹自言服生薑四十年取薑乳蒸餅或作飯和丸食之
  蔥 咸淳臨安志蔥出板橋萬厯杭州府志蔥有一種夏間莖端生數芽者名五爪蔥
  萵筍 咸淳臨安志其菜名萵苣食取其根名萵筍甘露子 咸淳臨安志三四節連生如貫珠
  筍 舊浙江通志春筍一名圓筍錢塘古蕩法華山並餘杭出茅筍茅竹所生邊筍夏月從土中掘得之冬筍俗名潭筍杭四時不乏味特甲於諸蔬誠齋詩注臨安人食筍自十月至四月
  哺雞筍 咸淳臨安志出稍早最肥和靖詩煙崖早筍肥是也
  苦筍 咸淳臨安志端午前杭俗多以充饋遺以其性涼也周紫芝劉主簿許餉苦筍詩未肯煩君便指囷且看分筍不論觔此君自是盤中虎空想斑斑箸下人注杭人重苦筍呼為嚇飯虎
  紫桂筍 筍譜錢塘多紫桂筍自餘斑狸緗縹不可勝言
  燕筍 筍譜錢塘多生其色紫苞當燕至時生故俗稱燕筍
  黃鶯筍 夢粱録臨安筍有數名有黃鶯筍
  白象牙 夢粱録筍之品有曰白象牙
  筍脯 餘杭縣新志筍四時不絶其煮曬為脯則曰玉版一曰鹹筍乾而青筍為最
  蓴 杭州府志出西湖初生無葉名雉尾蓴又名馬蹄蓴葉舒長名絲蓴至秋則無人採矣西湖志餘近出西湖第三橋不減湘湖虞淳熈食蓴菜詩玳筵金饌綵舟停取醉明湖酒欲醒戲採緑蓴調碧椀一時輕薄五侯鯖
  香蕈 咸淳臨安志多生山谷松竹間東坡與參寥智果寺得黃耳蕈詩云老楮忽生黃耳蕈是也其大者浄白名玉蕈最貴黒者名茅蕈赤者名竹蕈皆下品蔬譜土人號為香蕈
  蓬 四民月令杭人於二月二日取以煎糕
  木耳石耳 萬厯杭州府志木耳生桑樹者佳石耳生山縣絶壁間
  蕨粉 於潛縣志土人搗蕨根漉粉可以療饑醯蔬 元覽臨安有酸角之醯蔬
  把鮓 袖中錦臨安東華門把鮓為天下第一他處效之終不及
  香豉 名醫別録豉出錢塘者香美而濃取中心者佳
  香椒 萬厯靈隠寺志靈山舊産香椒與川蜀無異今無
  桑 杭州府志有女桑山桑出富陽者最佳餘縣接種者亦名富陽桑仁和縣寗公塘所産睦州青四鄉多種此
  萬年松 新城縣志南安鄉仙人石上有萬年松其狀如柏
  天目松 咸淳臨安志松有數種惟天目山者針短而犀健栝子松三針華山松四針袁宏道天目逰記天目山松形如葢髙不踰數尺一株值萬餘錢
  纓絡栢 萬厯杭州府志本不甚大園亭間植之槐 仁和縣志葉可薦茶花黃可染色根可作神燭用
  楮 仁和縣志葉茁花㽔並堪作茹造紙練布撚氊烏桕 宣德富陽縣志桐洲中沙之民多栽烏桕樹為業秋葉紺紅映江頗稱佳境萬厯杭州府志葉可染皁子可取蠟核可笮油
  㯶櫚 武林舊事慈雲嶺滿山皆㯶櫚武林紀事其筍土人用蒸煨食之味㣲苦
  楊栁 咸淳臨安志湖堤植栁最盛垂者長條可玩峽川志楊園在峽石西方四五里古以其地多生垂楊
  黃楊 錢塘縣志杭人取其木堅膩作梳刻印最佳霜木 水經注於潛縣北天目山極髙峻崖嶺竦疉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鳯林
  青神鳯集 平泉草木記木之美者天目之青神鳯集咸淳臨安志此二木名
  梅 名勝志西溪多古梅二月始華香雪霏霏四面襲人宣德富陽縣志包家墅種梅約一里許樹皆數百年物古幹可愛其實亦佳
  早梅 梅譜早梅勝直腳梅吳中春晚二月始放獨此品於冬至前已開故得早名錢塘湖上有一種尤早余嘗重陽日親折之有橫枝對菊開之句
  紅梅 咸淳臨安志郡有紅梅閣東坡亦有紅梅詩今土人所種有福州紅潭州紅柔枝千葉邵武紅等種皆多結實
  綠萼梅 咸淳臨安志孤山之梅唐時已著今此花有數品綠萼千葉尤清絶也錢塘縣志西溪錄萼結實尤佳他處莫及
  鴛鴦梅 盤洲集偶得梅一枝色㣲紅而五出之上復有一重皆並蒂雙實杭人呼為鴛鴦梅
  桃 方輿勝覽包家山多植桃春時都人㳺觀最為勝賞名勝志西湖棲霞嶺上桃花色絢如霞杭州府志仁和臯亭山特盛萬歴杭州府志早桃俗曰五月桃最大者曰白桃油桃毛桃扁桃又十月熟者名寒桃
  李 萬厯杭州府志李莫盛於西山滿覺衖花時如雪其名𩔖有青消紫粉鵞黃數種
  石榴 羣芳譜富陽榴實大者如碗咸淳臨安志唐時孤山有石榴花見白樂天詩又靈隠舊亦多海石榴
  白果 舊浙江通志銀杏俗名佛指甲又名白果臨安産者特長大
  枇杷 咸淳臨安志一名盧橘有一種無核者名椒子枇杷出嘉㑹門外於潛黃嶺前烏巾山小錫塘塢出者尤珍白色者上黃次之
  林檎 洪武蘇州府志今呼花紅此種出宋紹興間接種禁中花開或貴戚大官折賜一枝後傳至中吳凡園圃皆植之
  楊梅 天中記楊梅塢在南山煙霞嶺近瑞峰石塢內有金姆家甚盛俗稱楊梅塢咸淳臨安志十八澗亦盛𦤎亭山産者尤甜舊浙江通志有早色晚色熏色數種東坡詩注杭人呼白楊梅為聖僧
  棗 咸淳臨安志棗出鹽官者最著名然不甚大萬歴杭州府志核小味甜他處不及故名鹽官棗今俗呼羊冠棗又一種山棗名楊桃出昌化縣
  榧 杭州府志山縣多産富陽顔塢為佳以火熯食甚香
  木𤓰 咸淳臨安志土産木𤓰色青而小土人切作片暴乾入藥都人以糖煎名熝木𤓰
  橘 元和郡縣志富陽縣王洲出橘為江東之最仁和縣志橘之美者皆接生子種者不結實
  宻橘 朱彛尊鴛鴦湖櫂歌注杭州塘棲市與石門接壤産蜜橘粗皮而小無核味最甘
  西𤓰 咸淳臨安志西𤓰有青白黃等色其𩔖有金皮沙皮蜜甕算筒等名土人尤稱周家青𤓰皆不若出謝村櫟林者酥白而大西湖㳺覽志杭州月塘皆沙田土宜𤓰宋有周姓者善種之號周家𤓰
  荸薺 嘉靖仁和縣志近産獨山者佳
  甘蔗 咸淳臨安志舊貢今仁和臨平多種之以土窖藏至春夏可經年味不變小如蘆者曰荻蔗亦甘
  蓮 萬厯杭州府志紅花為上白花次之以江干鴻雁池及西湖所産為最都城紀勝聚景園後湖中者名繡蓮極貴
  藕 咸淳臨安志錢塘有西湖下湖者仁和有北新橋北䕶安村産扁眼者最著名萬歴錢塘縣志藕花白者香而結藕
  菱 咸淳臨安志初生嫩者名沙角菱硬者名餛飩菱湖中生如栗様者極鮮秋末古蕩産大紅菱尤甘脆今北關外産者名窰頭菱最著名
  芡 學圃雜疏芡實一名雞頭最補益獨杭州多而佳杭州府志今錢塘之良渚仁和之臨平湖所産特佳西湖者尤勝然不多也可篩為粉周紫芝芡實詩雞頭子熟客新嘗今日空懷各異鄉紅線綠荷香夢裏十年燈火記錢塘
  牡丹 牡丹榮辱志牡丹有錢塘花咸淳臨安志昌化富陽者頗大杭城中吉祥寺東坡曾賞之又有一種冬月開者和述古有詩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簮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鈎又和述古冬日牡丹詩一朶妖紅翠欲流春光囘照雪霜羞花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花開時節雨連風卻向霜餘染爛紅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芍藥 咸淳臨安志艮山門外范浦鎮多植此花冠於諸邑有早緋玉白綴露又有千葉白尤貴
  海棠 咸淳臨安志羅隠為錢塘令手植海棠於縣署王元之有詩紀之王禹偁錢塘縣羅江東手植海棠詩江東遺蹟在錢塘手植庭花滿縣香若使當年居顯位海棠今日是甘棠
  紫陽花 咸淳臨安志禪宗院有山花一本色紫而香無人知名白樂天名為紫陽花有詩
  辛夷 萬歴靈隠寺志唐時靈隠寺有此花鮮紅可愛白居易題靈隠寺紅辛夷花戲光上人詩紫粉筆含尖火燄紅臙脂染小蓮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桂 咸淳臨安志有紅黃白三色天竺多有之南部新書杭州靈隠山多桂寺僧曰月中桂也至今中秋夜往往子墜寺僧曾拾得羣芳譜即今山桂天竺最多生子如蓮實離離下垂天竺僧稱為月桂其花時常不絶枝頭葉底依稀數㸃亦異種也湧幢小品紹定間舒岳祥讀書館中中秋月色皎然聞瓦上聲如撒雹啟門視之乃曰此月中桂子也嘗得之天台山中呼童子拾得二升大如豫章子無皮色白如玉有紋如雀卵其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氣味囊之雜菊花作枕清芬襲人其収拾不盡散落甎隙者旬日輒出樹子葉柔長經冬猶秀僧遵式桂子詩序天聖辛夘八月十五夜月有濃華雲無纎翳天降靈實其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圓如珠其色有白者黃者黑者殻如芡實味辛識者曰此月中桂子播種林下一種即活夢粱録木犀有黃紅白色者甚香且韻頃天竺山甚多天長橋慶樂園有數十株士夫嘗往賞此竒香昔年高宗在徳夀宮時賞桂嘗命畫工畫為便面製詩分賜羣臣本草拾遺桂子大於貍豆破之辛香相傳月中下也靈隠寺種得一株北方無之山桂猶可入藥況月桂乎
  謹按桂有金色銀色之分有早花晚花之別惟天竺月桂諸説載在舊籍耆民亦往往見之他處則無豈山靈使之然耶別有一種花後結子纍纍又一種四季桂一年數花皆不常有
  山茶 咸淳臨安志馬塍栽接有一本而十色者蠟梅 咸淳臨安志萬松嶺上多有見東坡詩此花亦有數品以檀心磬口為佳
  木芙蓉 咸淳臨安志蘇堤岸湖多種木芙蓉秋如霞錦今放生池尤盛
  娑羅花 名勝志昌化千頃山生娑羅花初夏開時其香逺聞
  凌霄 全芳備祖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居其上自名藏春塢門前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子瞻過之為作木蘭花詞
  蘭 蘭譜杭蘭其花如建蘭香甚一枝一花葉稍闊有紫花黃心色若臙脂有白花黃心白若羊脂甚可愛用橫山黃土揀去石塊種之澆以羊鹿糞水雞鵞毛水若澆灌得宜來嵗花發其香勝新栽白者名蓀出法華山毛詩陸疏廣要江南人以蘭為香祖又雲蘭無偶稱為第一香蘭之種甚多如竹蘭石蘭伊蘭崇蘭風蘭鳯尾蘭珍珠蘭玉柱蘭不可枚舉凡吳越皆有之
  水仙 名勝志海寧縣錢山産水仙花
  薔薇 咸淳臨安志園圃多用以編籬屏有寳象月季等名
  玫瑰 杭州府志杭人採花及腦麝作香囊虎林雜記花販持盤唱賣以助閨襜晨粧
  酴醿 咸淳臨安志有黃白二種白而心紫者尤香瑞香 咸淳臨安志舊真覺院有此花今馬堘種最多大者名錦薫籠
  山礬 遵生八牋生杭之西山三月着花細小而繁香馥甚逺俗名七里香
  鳯仙 仁和縣志其色不一白者佳杭人浸酒飲之能好顔色
  真珠 咸淳臨安志土人名蘸水青條白蕊粲然可愛
  茉莉 消夏録臨安六月士女汎湖多挿茉莉徘徊 咸淳臨安志此花極香苑中以雜腦麝為佩帶珠
  菊 菊譜南宋臨安有長沙菊滿堂金夀安真珠孩兒白全芳備祖花色極多臨安花市菊花時製為花塔楊萬里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詩老眼讐觀一束書客舍莩葭菊一株看來看去兩相厭花意蕭條恰似無清曉肩輿過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千株萬株都不看一枝兩枝誰復遺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虛乃是結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菊花障子更玲瓏翡翠六扇排屏風金錢裝面宻如積金鈿滿地無人識先生一見雙眼開故山三徑何獨懷君不見內前四時有花賣和寧門裏花如海
  觀音菊 百菊集譜天竺花是也五月開花頭細小其色純紫枝葉如嫩栁幹之長與人等
  白蘋 萬歴靈隠寺志生湖中色白香清
  紅蓼 萬歴靈隠寺志生於湖濵俗呼水紅或作水葓指甲花 草花譜生杭諸山中花小如蜜色而香甚用山土移歸盆中亦可供玩
  金鉢盂 靈隠寺志生湖中單瓣
  金蓮 徑山志出寺中放生池移植他處即槁靈隠寺志生湖中重臺
  堂花 癸辛雜識馬塍藝花如藝粟非時之品真足以侔造化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紙飾宻室鑿地作坎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琉黃盡培溉之法然後筧沸湯於坎中俟湯氣薫蒸則扇以㣲風盎然盛春融淑之氣經宿則花放矣按堂一作唐
  木竹 筍譜靈隠山其筍可食今人採作杖可愛或與𥳞同𩔖
  鶴膝竹 咸淳臨安志出靈隠山節宻而內實略如天壇藤間有突起者故名鶴膝
  新婦竹 談薈出武林山其竹圓直韌可以作篦筍譜可為篾笱
  天親竹 談薈浙中有天親竹末皆兩岐
  斑竹 萬厯靈隠寺志有斑文竹種自逺來峽川志硤石東山有斑竹園竹幹最鉅而紋最深朗不減湘妃禾人購以織簾作器具最工雅其在丹井下坡者幹細而少紋矣
  紫竹 大滌洞天記青梓山多紫竹嘉靖浙江通志杭州紫竹宜為簫管
  雙竹 筍譜今武林山西舊為雙竹院所産修篁皆對抽並節王子敬竹譜雲錢塘扶竹葢此雙竹即扶竹也是竹為筍有合歡貌
  碧玉間黃金 夢粱録竹品有碧玉間黃金
  文武竹 餘杭縣前志心實性堅又名雪竹文山出者可作筆管武山出者可作箭桿
  曲竹 紫桃軒雜綴洞霄宮生曲竹可為杖杭州府志仁和縣安隠寺有曲竹可為杖林次麟曲竹詩直節稜稜是此君耳孫卻以曲為名首陽山下知難種只可斜封向管城
  石竹 杭州府志勁利可削為刀
  紺箬 大滌洞天記山周囘百里多生紺箬葉大無骨樵者往往臨㸑得之有好事者攀縁幽討終年不可得
  筍籜 餘杭縣新志廣竹所脫者為花筍籜苦竹所脫者為苦筍籜箭竹所脫者為青籜皆有利於物用
  茶 咸淳臨安志嵗貢見舊志錢塘寳雲菴産者名寳雲茶下天竺香林洞産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産者名白雲茶錢塘縣志翁家山亦産茶最下者法華山石人塢俱名本山茶蘇軾僧怡然以新茶見餉報以大龍團詩妙供來香積珍烹具大官揀芽分雀舌賜茗出龍團曉日雲菴暖春風玉殿寒聊將試道眼莫作兩般看
  龍井茶 煮泉小品武林諸泉惟龍泓入品而茶亦惟龍泓山為最其上為老龍泓寒碧倍之其地産茶為南北山絶品
  謹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産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苐所産不多宜其矜貴也
  天目茶 茶經杭州茶生臨安於潛二縣天目山者與舒州同煮泉小品天目固次品葉清臣雲茂錢塘者以徑山稀今天目逺勝徑山而泉亦天淵也洞霄次徑山
  徑山茶 夢粱録徑山採穀雨前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
  昌化茶 紫桃軒雜綴昌化所産大葉如桃枝栁梗其味乃極香
  酒 鶴林玉露頃在臨安太學同舍以思堂春合潤州北府兵㕑以慶逺堂合嚴州瀟灑泉飲之甚佳余曰不剛不柔可以觀徳談薈宋南渡御庫有流香三省激賞庫有碧香思春堂殿司有鳯泉祠祭有玉練塠京醖有雪醅真珠泉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皇華堂榮邸有萬象皆春秀邸有慶逺堂曲洧舊聞杭州酒名有竹葉清碧香白酒
  花醖 晏公𩔖要仙姥墩東晉初有裴氏姥居此採衆花醖酒
  薔薇露 老學菴筆記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
  梨花春 酒譜杭人趁梨花時釀酒名梨花春白樂天詩青旗沽酒趁梨花
  鹽 咸淳臨安志漢置鹽官吳王濞煮海為鹽之地也泊宅編元豐初盧秉提㸃刑獄㑹朝廷議鹽法秉謂自錢塘縣楊村上流接睦歙等州水勢稍澹以六分為額楊村下接仁和縣湯村為七分葢取海水煉鹽所謂熬波者也湯村則刮鹻以淋滷織竹為盤塗以石灰故色少黃竹勢不及鐵則黃色為嫩青白為上黑即多滷或有泥石不宜久停嘉祐雜志吳春卿遷臨安召舖戸詰驗鹽法雲煮鹽用蓮子為𠉀十蓮者官鹽也五蓮以下滷水漓私鹽也私鹽色紅自燒稻灰染其色以倣官鹽於是嗅以辨之
  茯苓 武林舊事小麥嶺無垢寺偃松下有茯苓因名泉為茯苓泉杭州府志山縣俱産
  麥門冬 舊浙江通志筧橋所産以肥大者為佳益母草 咸淳臨安志生龍井山谷中最佳亦名草天麻
  於術 萬歴杭州府志白朮以産於潛者佳稱於術清異録潛山産善術以其盤結醜怪有獸之形因號為獅子術
  黃精 於潛縣志黃精為潛藥上品出天目
  藁本 圖經本草杭州有之葉似白芷香又似芎藭五月有白花七八月結子根紫色
  黃皮木 名勝志雷峰塔産黃皮木咸淳臨安志生於潛
  菝葜 本草綱目浙人謂菝葜又名王𤓰草根曰金剛根
  地龍藤 本草綱目生天目山樹繞蟠屈如龍故名小天蓼 本草綱目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樹如梔子冬月不凋能逐風而小者為勝
  千金草 咸淳臨安志生仁和蠒橋
  羊躑躅 夢粱錄根名天門冬生錢塘富陽
  甘菊 萬厯杭州府志菊花有甘苦二種又野菊土人於立冬日多採以煎湯浴身又用之囊枕極清目今城牆産野菊香味清美及時採之勝於諸品
  山石膏 嘉靖仁和縣志石膏山出石膏如雪鹽硝 西溪叢語出縣東十里煉成樸硝又有冬月自地中湧起硝通透光瑩者名霜花亦名劍脊硝藥中用為元明粉紫雪之屬
  寒水石 咸淳臨安志輕者寒水石硬者石膏生南髙峰塔下
  礪石 嘉靖仁和縣志臨平山細礪洞出礪石本草一名越砥俗稱羊肝石
  石燕 昌化縣志雲谷山石燕洞其深莫測時見石燕飛出夢梁録九邑山洞中皆有之
  竹瀝 舊浙江通志竹品甚多惟淡竹苦竹三種煎瀝入藥良
  赤萍 富陽縣志姥岑山上有沼赤萍生其中映水如濯錦
  荻 西溪梵隠志渦水曰蒹葭深處秋深荻花如雪苕 名勝志苕溪發源天目經餘杭達錢塘溪岸多苕花
  菖蒲 蒙齋筆談錢塘郎簡築別館於徑山下即澗傍種菖蒲數畆嵗採取以自餌山中人目之為菖蒲田
  菰米 爾雅翼苽蔣草也生下澤者根既相結嵗久則並土浮於水上土人謂之葑田刈去其葉便可耕植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至秋則為此米大抵葑是其根菰是其葉耳
  夾麥青 四民月令清明時土人取以搗汁和粉為果餌食之
  金星草 嘉靖仁和縣志金星洞在鳯凰山洞生金星草
  獨帚草 萬厯杭州府志一本可為一帚出山縣虎鬚蒲 萬厯杭州府志杭人多植於盆以充玩好苔 大滌洞天記丹泉之傍苔蘚常作紫暈
  煙草 杭州府志一名䕊菼本産於閩今土人多種此為業
  黃雀 餘杭縣新志麥黃時有細雀漫天而集名曰黃雀土人以絲網罥之美逾常味
  鵓鴿 四朝聞見録東南之俗以養鵓鴿為樂羣數十百望之如錦灰褐色為下純黑為貴以粟食之既則繫金鈴於腰飛而颺空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珮
  山雞 名勝志海寧縣茗山多山雞
  飛生 續博物志浙中有鳥名飛生狐首肉翅四足如獸飛而生子即隨母後人有難産以其爪安胸腹間立驗
  𢷬藥禽 大滌洞天記𢷬藥禽止有二伏藏深樹間晝夜間鳴宛然搗藥聲
  馬 咸淳臨安志昔錢氏牧馬於錢塘門外東西馬塍其馬蕃息當時號馬海
  謹按馬非杭産今㑹城有滿漢八旗駐防以及鎮撫水陸各營皆牧馬水草得宜故馬亦蕃庶
  麂 萬厯杭州府志似鹿而小皮甚細土人製以為鞾
  獺 萬厯錢塘縣志土人取獺皮為女帽名一盞燈玉面貍 咸淳臨安志於潛昌化山谷有之
  貓 咸淳臨安志都人畜貓有長毛白色者名曰獅貓不捕鼠徒以飾觀
  鰣魚 咸淳臨安志六和塔江邉生者極鮮腴舊浙江通志四五月間富陽江中有之
  石首魚 萬厯杭州府志一名黃魚産於海四五月中杭人載冰出洋販至省城貿之王右軍帖魚首有石是野鳬所化
  篛魚 成化杭州府志其形似篛葢比目之𩔖俗書作鰙非時出惟富陽五月有之
  鯽魚 杭州府志烏背紫鱗産西湖者尤鮮美橫魚 餘杭縣前志四月從太湖逆水上大者百觔石斑魚 嘉靖浙江通志生山澗中身有斑味鮮美土䱯魚 成化杭州府志或作吐哺舊浙江通志土步魚清明前者為佳
  逆魚 餘杭縣前志産苕溪中長寸許懷子滿腹過五月不復見
  五色魚 名勝志吳山井有五色大魚數十時出㳺泳人不敢取又玉泉寺方池清澈可鑑蓄五色魚游泳如畵
  金鯽魚 能改齋漫録杭之西湖有金鯽魚投餅餌則出然不妄食也蘇子美詩云松橋叩金鯽竟日獨遲留東坡遊西湖詩云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餘皆紀其實
  金銀魚 花史昌化縣千頃山上有龍潭産金銀魚禱雨多應
  金魚 桯史今中都有豢魚者能變魚作金色以洿渠之小紅蟲飼之初白如銀次漸黃久則金矣又別有雪質而黒章的礫若漆曰玳瑁魚尤可觀惟杭人能餌畜之咸淳臨安志今錢塘門外多畜養入城貨賣名為魚兒活萬厯杭州府志其異品者若梅花㸃鶴頂紅二色分之𩔖名甚衆説者謂魚本傅沫而生即紅白二色因雌雄相感而生花斑之魚以溪花郎與白魚相感而生翠色之魚又取鰕與魚感則魚尾酷𩔖於鰕有二尾三尾者
  金色蛇 萬厯昌化縣志千頃山盤蛇石中有金色小蛇人呼為聖蛇
  蛙 四朝聞見録杭人嗜田雞如炙即蛙也舊以其能食害稼者故有禁久習此味人不能止售者刳冬𤓰以實之寘諸門謂之送冬𤓰侯鯖録水雞蛙也水族中厥味可薦若雞爾雅注云水雞本草名坐魚其性好坐也
  石蛤 成化杭州府志似田雞而大俗呼為錦襖子生崖谷有水之處
  蝦 咸淳臨安志湖生者殻青江産者色白海寜縣志海蝦白色邑人製之獨善名曰酒發蝦
  蝤蛑 咸淳臨安志産鹽官即黃甲
  蟹 咸淳臨安志西湖舊多葑田産蟹土人呼湖蟹絶難得蟹譜錢氏置魚戸蟹戸専掌捕魚蟹蟹畧潮蟹出江中
  蟛蜞 輟耕録海寧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極紅者似之故也武林紀事錢塘江邉有小蟹潛於沙穴中謂之彭月寒食人家多醃食之又海邉出一種比彭月差大食之令人瀉痢又一種足生毛者名曰毛蜞尤不可食
  蟶 咸淳臨安志産鹽官者絶大
  海螄 杭州府志螺屬杭俗立夏以為應時之味以椒花灑之
  無尾螺 永興寺志錢塘西溪永興寺前放生池産無尾螺徑山志徑山下澗沼中螺俱無尾
  蜂 萬厯靈隠寺志黒而大者名九里蜂
  綾 咸淳臨安志白文公詩紅袖織綾誇柿蒂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為佳內司有狗蹄綾尤光麗
  羅 咸淳臨安志杭之羅有花素二種染絲織者名熟絲羅尤貴舊浙江通志杭州出水緯羅
  綢 咸淳臨安志有績線為之者用絲則熟而輕纎謹按杭綢有一等最輕纎者用湖水漂浄宜於染色大紅尤佳以杭絲多錘錬故也如帽纓一種亦較勝於他處絨絲等線亦然是皆杭之專産志物亦宜備焉
  錦 夢粱録內司街坊所織錦以絨背為貴
  剋絲 咸淳臨安志有花素二種擇絲織者故名紵絲 咸淳臨安志染絲所織有織金閃褐間道等𩔖
  綿綢 紫桃軒雜綴硤石人積梅雨水以二蠺繭繅絲織綢有自然碧色名曰松隂色其法本宋寧宗宮禁製號為天水碧又紫薇山産綿綢極精號紫薇綢
  機紗 咸淳臨安志機坊所織有素紗天浄三法新翻粟地紗
  畫絹 咸淳臨安志機坊多織唐絹幅狹而機宻畫家多用之
  綿 夢粱録以臨安於潛白而細宻者佳
  棉布 仁和縣志精曰棉粗曰絮凡鄉間皆為之多出筧橋一帶萬厯杭州府志卉織為棉布出海寧硤石者視他縣為佳
  綦布 成化杭州府志有麻薴二品青白間花藤紙 元和郡縣志餘杭縣由拳村出好藤紙咸淳臨安志富陽有井紙赤亭山有赤亭紙
  蠲紙 朝野𩔖要宋時臨安有鬻紙者澤以漿粉謂之蠲紙
  油紙 錢塘縣志錢塘出油紙
  竹燒紙 餘杭縣新志出南建上髙斜坑以竹浸之灰水中碓成紙祭祀焚以代帛
  鼠鬚筆 萬歴杭州府志𫜣𪕌䑕俗名松鼠其鬚可為筆
  墨 太平寰宇記昌化縣晚山山悉松木真墨所出龍涎香 寶貨辨疑有伏古雲頭青燕三等其法傳自南宋能改齋漫録有士人嘗客錢塘江漲橋後至河南友人寄以龍涎香有江漲橋邉花發時之句答雲記得吳家心字香
  土檀香 上天竺山志乃樺樹根香極清逺
  燈 舊浙江通志有紗絹紙及羊角等製
  掛絲 雲麓漫鈔紹興中以小竹編聨籠以衣畫風雲鷺鷥作枕屏一時無名號曰畫絲好事者大其制施於酒席以障風野次便於圍坐人競為之今名掛絲蓋以絲掛於竹骨之上也
  扇 夢粱録大街關撲有異色影花扇小市周家有摺揲扇春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扇亦名聚頭扇南宋以來詠此者甚多
  竹簟 仁和縣志桃枝竹皮滑而黃可為蓆
  蚌珠 太平寰宇記錢塘縣明珠浦通浙江生蚌珠金箔 萬厯錢塘縣志金箔銷金之尤者今民間首飾器用多用塗畫嵗縻不貲宋時曾禁轉鬻
  錫箔 虎林雜記錫箔獨杭産城內造者不下萬家鉛粉 嘉靖浙江通志出杭州
  銀硃 嘉靖浙江通志出杭州
  槖籥沙 西溪叢語仁和縣出在縣東四裏海際之人採用鼓鑄銅錫之模諸州皆來採亦猶邢沙可以碾玉也
  漆 明一統志昌化縣出
  柿漆 仁和縣志柿有一種名油柿浸得油名曰柿漆用以油紙可隔水柿漆杭人用以製扇名蜀府扇質粗耐久近人又以柿漆漆紗頗宜暑服
  窰器 輟耕録南渡後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窰模範極精為世所珍
  浙甕 太平寰宇記錢塘縣亭市山餘石鄉村人悉作大甕今謂之浙甕
  假山石 宣和石譜杭州石出土中色多潔白扣之無聲其質無峰巒勢偏多磊塊若桃李大尖銑或硃砂牀有稜角望之光明精瑩頗宜裝綴假山
  臨安石 宣和石譜臨安縣石出土中有兩種一深青一㣲青其質甚怪無尖峰髙十數尺小者數尺溫潤而堅扣之有聲間有質樸從而斧鑿修治磨礲増巧頃嵗錢塘千頃院有石一塊髙數尺估值五百餘千置方斛中四面嵌空嶮怪洞穴委曲石罅間植一枇杷巖竇中嘗有露珠凝滴目為醜石政和間取歸內府此石之尤者
  丹砂石名勝志錢塘定山風水二洞中石子有紅㸃如丹砂持出即隠
  瑪瑙石 西湖游覽志瑪瑙坡在孤山東碎石文瑩若瑪瑙
  謹按昌化縣産圖書石紅㸃若硃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愛玩近則罕得矣
  揩光石 輟耕録製髹器用揩光石磨拭即雞肝石也出杭州上柏三橋埠牛頭嶺
  青石 萬厯杭州府志錢塘南髙峰産青石土人採為金銀錫箔墩極光膩又用為搗衣砧及誌石碑石之𩔖
  謹按省城離龍入首發脈九曜山實源於南髙峰上映火曜鑿石常致火災是以官禁採鑿
  白泥 餘杭縣前志出白泥山水澄過白如粉用以飾布舂米又繪畫者以為粉地
  石灰 萬厯杭州府志凡近山産石處皆燒造其多莫如錢塘上四鄉及富陽之盛
  磚瓦 萬厯杭州府志仁和餘杭皆造
  薪炭 臨安縣志臨邑地出薪炭結筏轉輸
  蚊煙 萬厯杭州府志蚊土人以艾煙褁紙熏之輒避
  發燭 輟耕録杭人削松木為小片薄如紙鎔硫黃塗其頂名曰發燭又曰焠兒陶公呼為引光奴今又易名火寸以焠寸聲相近也
  湖上土宜 萬厯杭州府志起於宋時嬉遊湖上者競買泥孩鸚哥花湖舩等物囘家分送鄰里名之曰湖上土宜夢粱録每嵗七月七日貴宅及士夫皆出湖上買磨蝎藥又名磨㬋羅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加綵裝闌座下以桌架之用青緑銷金桌衣圍䕶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





  浙江通志卷一百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二
  物産
  嘉興府
  嘉禾 至元嘉禾志序嘉禾在春秋為檇李呉黃龍三禩以禾生由拳野故名至元嘉禾志是郡號為澤國原野衍沃田宜麥禾陸宜麻豆其他有資於民生日用者煮水成鹽殖蘆為薪地饒蔬茹水富魚蟹而已至若草木禽獸果實藥品之𩔖亦他郡所有絲綿絹帛視苕霅則次之
  稻 萬歴嘉興府志地宜稻其品香粳稻粒瘦長雪色味香甘又名紅蓮稻紫芒稻紫殻白粒雪裏揀色白粒大稈軟有芒蘆花白即晩白稻早白稻中秋熟皮芒白米赤揀選稻色㣲黃鵲不知秋初熟又名麻子烏海鹽縣圖經凡種稻先擇種立夏糞秧田浸種浸五日始秧撒之秧田又五日秧始齊芒種後夏至前為黴時多雨墾田平之又碌之且糞之乃㧞秧栽之無雨則𣂏水為之用桔橰其糞也以豬灰以豆餅或以草入之河泥爛而用之栽秧二十日乃盪盪以木板叢釘於上柄以長竹以疏苗之行令根易行也又五六日乃耘耘者去草也爬苗之肋置所去草於下助糞力也耘凡三再耘為下農一之多茀矣耘之服曰馬曰盪胷曰臂簏曰指篐皆以竹為之苗葉利懼傷膚也跪而耘膝故無蔽多傷矣稻水種也天澤未易常徼桔橰力居多惟立秋前十日宜稍乾之令根固餘日水晝夜不得乏絶收穫多寡壹視𣂏水勤惰凡稻處暑而胎白露而秀秋分而秀齊寒露而盡實霜降而黃立冬盡刈矣刈稻有䥛形如鈎稍濶打稻有床以竹為櫺取其易落磨稻有礱用木或用土而齒之輕則不能去殻重則懼傷米也凡田一畝用種七升或八升顆六為肋肋八為箇畝穫稻為箇者三百六十上農遇歲箇可得米七合畝可得米二石五斗也近水者單車水稍逺者雙車悉用人力高阜者𣂏水間用牛車而耕仍用人云
  糯石門縣志穀中糯盛行有早糯旱糯中秋糯豬血糯晩秋糯矮腳糯香粳糯鴨嘴糯羊須糯泥裏變天啟平湖縣志糯之品金釵糯粒長鵝脂糯一名羊脂虎皮糯色斑十月熟馬鬃糯榧子糯白殻糯西洋糯竈王糯羊鬚糯蘆花糯禾錄糯宜釀酒禾地多植糯而作釀不敵西呉東越者此水性之異也謹按嘉郡古稱嘉禾其土原屬膏腴而治田亦得良法幾傍田之處必開漊蕩又必開塍以通溝洫如遇旱歲車灌之方亦備勤農遇熟年每畝之穫可得二石餘除食足外皆集於震澤鄉鎮而糶之惟勸農之方自不可怠穎實之後收割宜早納場之後攤晾宜時又在長民者之督率爾
  麥 嘉興府志大麥不甚適用漬之可為餳小麥即為麪者麥在北方花晝開且冬入窖出汗去濕氣故益人南方則否藟麥無芒色黃可作飯及餅餌酒家蒸之成酒名燒酒味最烈又有糯粟此種北地最多呼為髙梁江浙則僅於墩岸問植之
  豆 萬歴嘉善縣志菽也小者曰豌豆長者曰豇豆香者曰香珠豆以形而論如刀者曰刀豆長而如帶者曰裙帶豆曲如爪者曰龍爪豆似羊目者曰羊眼豆以色而論白曰白豆赤曰赤豆綠曰綠豆黃曰黃豆黑曰烏豆緇者曰僧衣豆斑者曰瑪瑙豆以時而論當蠶時生者曰蠶豆黃梅時生者曰梅豆胥五奉九南田髙不宜水稻多種白豆天啟平湖縣志白扁豆一名延籬豆又名羊眼豆諺雲延籬花開挾纊子來長者名龍爪小者名一茶匙扁青豆色綠者名鸚哥綠香珠豆緇色而香大者名僧衣豆黑豆細者名馬料豆豌豆一名小寒豆豇豆一種名裙帶豆刀豆以形名
  菜 萬歴嘉善縣志禾人以此為業白曰白菜青曰青菜似波者曰波菜生可噉者曰生菜甘者曰甜菜不植而野穫者曰薺菜古者菜亞於穀故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誠重之也
  薹心菜 嘉興府志冬種春生其蕋始發摘食之禾人稱薹心取其子搗作油名菜油
  冬菜 嘉興府志一名白菜夏種冬收禾人以鹽貯之名鹽虀菜以供一冬及初春
  莧菜 萬歴嘉善縣志有紅白二種芥菜之屬也斷鼈肉為塊以莧覆之則活故忌莧與鼈同食
  瓜 萬歴嘉善縣志瓜𩔖有八一曰甜瓜其形圓而有稜生時堅脆可入醬為菹俗呼醬瓜熟則酥美俗稱熟瓜二曰冬瓜大如枕可煮為羮亦宜蜜浸三曰西瓜其種傳自西域故名本地間有之多販自蘇松四曰筲瓜即生啖亦宜醃藏五曰王瓜如生瓜而色黃即王善菜也六曰絲瓜嫩時可食老則筋頑難食惟取穰去垢而已七曰壺蘆即匏也有甘苦二種大者形如冬瓜而過之八曰苦瓜嘉興府志西瓜色有青白質有長圓沙瓜味最佳又甜瓜一名香瓜小者名金鵝蛋
  芋 本草綱目出自海鹽苗髙三四尺莖赤葉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南葉開細白花
  蔥 天啟平湖縣志地種香細過於太湖粗種又一種名龍爪蔥
  筍 天啟平湖縣志家園所産有杜筍鞭筍燕來筍茶筍貝瓊遊山記殳山巨竹千挺醢筍而食肉雖美不能過也
  香蕈 乍浦九山補志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産惟陳山東麓為多三月間松花入土至四五月經雨後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鮮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他如玉蕈松蕈雷蕈胭脂蕈味皆不及惟笑蕈牛矢蕈不可食土人能辨之
  茶食 嘉興府志補食品中有茶食糖纒髓餅春餅桑 石門縣志其屬有晩青桑白皮桑荷葉桑鷄腳桑扯皮桑尖葉桑火桑山桑紅頭桑槐頭青鷄窠桑水竹青鳥桑萬歴嘉善縣志南鄉有桑不及桐鄉之盛種法有七一收椹二播種三置棚四灑澆五耨耘六割桑七移栽嘉興府圖記濮院鎮流水環遶土沃宜桑
  柘 閒窗括異志柘湖中小山生柘樹因以為名松柏 貝瓊遊山記殳山松柏萬株環合無路俛首松下雲氣相盪不啻魚泳波濤中
  槵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城東北隅有槵子樹傳自西竺來者
  穀 嘉興府志榖樹賤而易生土人取其汁以書金字
  水楊 本草綱目楊樹葉短柳樹葉長又一種曰蟠楊耐水隄涯間多植之
  西河柳 本草綱目一曰檉嘉興産陸絳所謂皮赤如絳者也
  檇李 花史嘉興城西南地産佳李因名檇李嘉興府志相傳淨相寺僧坊舊栽真檇李其種漸絶今惟有徐園李甘脆埒名然亦不可多得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徐園李核小如豆絲懸其中相傳即檇李也張堯同淨相佳李詩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漿因思呉越戰未敢盡情嘗朱彞尊檇李詩佳果先秋熟來禽也不如瑤光珠斗散青簡素王書瘦地翻宜嫁柔條亦易舒最防黃霧塞務使綠隂疎暑暍漿偏潤風吹粉未除豐肌須小摘纎核乃中虛銷夏吾鄉好分甘佛寺初曾留西子掐當食轉憐渠
  李 桐鄉縣志出濮院鎮之南名柏家李萬歴嘉善縣志嘉善李不甚佳有青梢黃姑二種
  梨 侯鯖錄語兒梨果實之珍因其地名耳秀水縣志禦兒産玉乳梨陸埈題醜梨詩並序醜梨出邑之東貎雖惡而風味絶勝聞嘗進御因賦五言灰貎凝清古霜津溢脆甜面嫌湯後白心慰邑中黔美實鍾寒谷珍嘗近御奩彼姝徒冠玉爭得似無鹽
  桃 嘉興府志五月桃小八月桃大有合盤桃形扁似合又李公桃無毛而色紅然終不及北産之佳
  白楊梅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超山産
  棗 正德崇德志縣北錢林村為呉越錢王舊舘後為證聖院園多無核棗與語兒梨歲獻錢王
  瑣瑣葡萄 紫桃軒雜綴神農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従西域帶來也吾里東塔朱買臣墓有之
  蘡薁 石門縣志野葡萄也
  菱芰 萬歴秀水縣志秀水水實之品菱紅有三種沙角環菱鍋窯蕩青有二種餛飩菱尖角菱紫桃軒雜綴兩角而彎者為菱四角而芒者為芰吾地小青菱被水而生味甘美熟之可代飡飯其花鮮白幽香與蘋蓼同時正所謂芰也春秋時吾地入楚屈到所嗜其即此耶此物東不至魏塘西不踰𨺗門南不及半路北不過平望週遮止百里內耳
  芡 萬歴嘉善縣志俗呼鷄頭葉似荷而大苞莖皆有刺苞內著子多其實補精小兒食之易長故有延年之説
  地蒲 嘉興府志地蒲出嘉興又一種屋蒲可以為匏
  梅 嘉興府志江梅最多綠蕚為佳又有紅梅玉疊諸種
  山茶 嘉興府圖記海鹽常氏園有滇茶一本丹葩吐熖照五里外
  玉蘭 羣芳譜五代時南湖中建煙雨樓樓前玉蘭花瑩潔清麗與翠柏相掩映挺出樓外
  紫藤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城南西板橋至項襄毅墓下紫藤花最盛
  錦帶 嘉興府志錦帶河傍植錦帶花多題詠金雀 嘉興府志一名飛來鳳鹽浸可以㸃茶蓮 嘉興府圖記祥符蕩芰荷甚饒𢎞治嘉興府志嘉善縣蓮花涇多植蓮花
  千葉蓮 正德崇德志錢林村證聖院前有池種千葉蓮
  野蓮 續澉水志永安湖中央有土方數畝髙出如臺産紅白蓮蘋花芡實𩔖皆野生
  木芙蓉 嘉興府圖記芙蓉洲在青鎮秋光漸老芙蓉盛開風景襲人殊為佳致
  蘆 𢎞治嘉興府志嘉善縣蘆墟塘多産蘆葦海鹽縣圖經邑中諸湖惟鸕鷀湖與賁湖為大橫湖長湖上谷湖差小岸曲彌望生荻葦深秋白花雪映水色蕭逺
  竹 萬歴嘉善縣志竹十有二種一曰淡竹其葉入藥性涼二曰水䈥竹言其韌也三曰䕶居竹葉大隂濃亦名哺雞言其筍如雞卵之多四曰燕竹燕來時筍生五曰斑竹稱湘妃竹以其斑如淚痕也六曰紫竹可為笛簫其粗者為傘柄之用初解籜色猶青到冬色乃變七曰慈竹又名慈孝竹其筍一年兩生冬則外生夏則內生有子母相顧之義八曰王莽竹最大二十餘節後方生枝葉近根有一錢痕俗傳其根堅猛諸竹莫能當故以莽比之九曰黃菰竹一作黃篐節目疎平皮黃力韌為篾器最良十曰石竹其中實而不虛十一曰黃金間碧玉逐節青黃相間筍最遲十二曰鳳尾竹以其形似也
  水竹 嘉興府志竹生於水髙不盈尺可供盆玩筆竹 𢎞治嘉興府志竹𩔖有筆竹
  茶 貝瓊逰山記鷹窠山嶄然中髙旁殺樹皆合抱産茶𩔖武夷
  酒 名酒記秀州月波酒談薈秀州酒有清若空蓮花白 正德嘉善縣志臘月以麯釀秫作酒煮而藏之曰煮酒其隨時而釀者曰蓮花白
  三白 萬歴秀水縣志以白麯為之不入草藥露透無麯氣白米白水故名三白
  鹽 太平寰宇記海濱廣斥鹽田相望即海鹽與鹽官之地同也𢎞治海鹽縣志本邑僻臨大海斥鹵之民率多煮海為鹽見只編凡煮鹽俗曰趂海一則謂趂潮可漉一則謂趂天晴可曬也趂海先佃海塲塲一丁其橫九弓長倍之開潭貯潮鑿溝築塍為界分塲為上中下三節近海為下塲以潮水時浸不易乗日曬也其中為中塲以潮至即退夏秋皆恆受日易成鹽也逺於海為上塲潮小至所不及必擔水灑灌方可曬也凡潮汛上半月以十三日為起水至十八日止下半月以二十七日為起水初二日止潮各以此六日大滿故當潮大三塲皆沒自初二十八日已後潮勢日減先曬上塲次曬中塲最後下塲故上中每月得曬二塲下塲或僅得其一也凡曬鹽俗曰曬灰言其土之細如灰也侵曉先合力用削刀削灰使鬆隨以碌扒碌碎更用篠竿攬使極細極平方擔潭中海水以木瓢灑潑如雨使之勻透曬至晡時仍以削刀收邊用板推夾灰成一長埂以防夜雨明早仍用翻扒推埂使平更用碌扒碌之篠竿潑水夾板推聚如前盛夏二日或三日秋冬四日曬力方足冬則西北風尤勝日曬也先此周築土圏如櫃長八九尺濶五六尺髙二尺深三尺名曰溜溜傍即開一井深八尺溜底用短木數叚平鋪木上更鋪細竹數十根復覆之以柴冒以草灰然後取塲灰填實溜中用足踏實再以稻草覆灰仍挑潭中海水多潑草上使緩緩潛滲入井中成醎滷可汲煎矣大約一溜之滷可得二十餘擔滷之上者視水百觔加重觔三十上滷況下次漸在上以石蓮子最重者一粒次重一粒又次重一粒擲滷中驗之上滷則最重者浮否則最重者況次重者浮也煎法用大鑊二具中鑊一具中鑊逺於火停頓冷滷使熱逐漸添入大鑊取惜薪也俗呼滷二大鑊為一盪用滷六擔可得鹽百四十觔雲大較鹽之盈縮擊乎雨暘貴賤視乎薪價晴久得鹽多雨久得鹽少薪貴鹽價貴薪賤鹽價賤必然之數矣削刀長一尺五寸濶二寸一面口薄如刀用方木一塊鑿口含刀木上著六尺竹柄用以削泥碌扒頭長二尺著齒十四柄長六尺用以碌泥篠竿用細石竹為之夾扒用杉木板長七尺濶一尺裝一木鏑子一人用力持鏑一人用繩捉夾使成灰埂木瓢用以挹滷弔子用竹為柄以汲滷大鐵鏟用以鏟鹽鑊
  謹按嘉屬産鹽最廣如西路鮑郎等塲其色多白海沙蘆瀝等塲其色多青青者粒麤且凝成氷塊其味最鹹呉郡造醬者多利此取其質重而味厚也
  藥草 嘉興府志補藥品有蒲公英旱蓮艾火炊草夏枯草葳茹草
  仙茅 海藥本草仙茅生西域今浙西諸州亦有之葉青如茅而軟有縱文又似初生㯶櫚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梔子其根獨莖而直大如小指八月采根曝乾以為藥
  龍骨 嘉興府志秀水縣穆溪通太湖水中多龍骨俗傳龍蛻於此
  甘菊 萬歴嘉善縣志花黃梗紫為甘菊最良野菊叢生花小性涼家菊修摘花大氣弗聚矣
  紫蘇 至元嘉禾志海鹽出者佳
  枸杞 石門縣志方書雲出崇邑牢牆上者佳今絶少
  馬兜鈴 圖經本草浙西皆有之生苗作蔓繞樹而生
  蓬莪荗 圖經本草浙西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莖如錢大髙二三尺葉青白色頗𩔖蘘荷
  燈草 嘉興府志其皮可以織簔
  翠雲草 嘉興府志生隂地翠色可愛
  茜草 名勝志嘉善縣茜溪出茜草故名
  藍草 萬歴嘉善縣志本縣遷南胥五髙鄉種藍呼為澱染草也
  馬蘭頭 嘉興府志可作菜食花如小菊
  紫荷花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草生田中花開如茵可坐臥遊人每藉此泥飲嘉興府志又名孩兒草田家蒔以壅田
  菖蒲 嘉興府志嘉善縣東西菖蒲涇多産菖蒲鶴 明一統志鶴湖在嘉善縣其中多蘆葦或以舊嘗産鶴故名天啟平湖縣志鶴本産此今多來自他所
  青𪅂 萬歴嘉善縣志生北鄉湖蕩中頗肥俗言水裏鯧岸上𪅂
  鴛鴦 名勝志宋聞人滋南湖紀畧雲欈李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其禽多鴛鴦故名鴛湖
  鷗 萬歴嘉興府志小鳥色白在湖蕩中隨波上下常以三月風至乃還洲嶼
  錦鳬 貝瓊遊山記殳山下有三湖青停黛蓄與天一色錦鳬往來可畫
  黃雀 乍浦九山補志雅山之北有紫蕩皆黃茅白葦秋間黃雀不知其何來飛集其間至夜深土人以網張四圍逐得之有二種一名蘆雀味少劣石門縣志黃雀出排頭者蠟塗軟腳為勝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黃雀味甚腴産陶莊馬疃呉地記雲海邊小魚所化
  秋鳥 乍浦九山補志秋鳥亦非山産八月中乗西北風起迎風而來此鳥成羣飛每下土人網取之凡山林園囿樹木茂盛處百十為羣一網可得兩隻者名畫鶘雄名青鳩雌名雌搏四隻者名花鷄八隻者名鑚籬至春時又復囘至山間復網之名囘春味頗劣惟秋鳥價頗貴餽遺者以為珍品海鹽縣圖經屠墳林木甚茂秋月多東南風時有鳥大如鳩者忽乘風來集信宿向內地分飛至春又復集此渡海歸味極腴美為時饌雅貴名曰秋烏初來時刳其腹有青胡椒因驗是日本來也
  菜鷄 嘉興府志青色似青𪁈又一種名𪁽䳓皆田間食穀之鳥人捕食之
  紥山看火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鳥名鳴則桑葉貴
  透倉鳥 舊浙江通志出嘉興俗名十姊妹籠其一則羣皆來
  鴨 樂府阿子歌注嘉興人養鴨兒因作此歌鴨餛飩 方囘竹杖詩秀州門外鴨餛飩朱彞尊鴨餛飩詩注鄉人目曰喜彈朱彞尊賦鴨餛飩詩禾俗養鴨兒樂府歌阿子一雄挾五雌累百唼長水方春鷇將出生意不可止要術啄菢宜匝月雛定起淺夫計欲速火攻迭運徙半體形已呈忽焉混沌死他邦盡棄擲吾黨獨見喜鉶童屑椒桂竈妾洗毛髓色淆黃白斑候歛漿汁滓鴨簽哂東京鴨㔅屏南史既免治刀砧兼弗齼牙齒以之號餛飩莫審所自始得非飲食人桐江方萬里記取秀州門竹杖扶入市至今七七十坊饌法傳伍氏物㣲愛贈殊留賓姑舍是二子下箸貪謂足勝羊豕作詩賞逸味虛谷同一揆不知天地間何者真好美試問廚煙生曾否動食指
  牛 嘉興府志本地惟牛最貴
  豬 萬歴嘉善縣志正德中禁天下養豬一時埋棄俱盡本邑下保民陳氏穴地養之遂傳其種
  獺 萬歴嘉善縣志他處獺祭魚則四方陳之避而弗食惟本縣近河多小廟獺必進魚於廟祭之
  金魚 名勝志秀水縣月波樓下為金魚池唐刺史丁延贊得金鯽於此後為放生池方輿勝覽雲在城外呉陸瑁池即今之南湖也陸𫎇老金魚池詩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新波已縱遊魚樂調笑江頭結網人
  鯽魚 天啟平湖縣志烏背者佳出本縣塔院南刀鱭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鱭亦作鰶春初肥美白魚 萬歴嘉善縣志葉氏避暑錄雲太湖白魚實魁天下今本縣到處有之但來有定期必成羣而過
  異色魚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隠真院在城東昔有方士於此修煉化去中有一池生魚多異色
  銀魚 萬歴嘉善縣志色白如銀大者如箸細者如鍼北鄉蕩中有之
  斑魚 萬歴嘉善縣志似河豚而小怒則腹脹如鼓色斑有㸃味亦美肺尤佳前人有詩云忽憶夏湖風味美斑魚黃雀寄來無
  黃魚 天啟平湖縣志本縣例該歲進黃魚三百尾每年僉役解貢嘉靖三十年糧長與蘇州氷厰相爭訴狀遂免魚貢
  河魨 天啟平湖縣志鮧魚即河魨湖中間亦網得薰鰌 嘉興府志補食之品有薰鰌
  海族 海鹽縣圖經鱗之品有黃魚鰵魚鱸魚鯔魚鱭魚鯋魚𩻚魚鰳魚梅魚鰣魚魚馬臯魚比目魚河魨魚青蝦白蝦黃蝦海蝦及水母介之品有鱟蝤蛑白蟹蟛蚏瑟蟹蟶白蜆白蛤黃蛤土蛈見只編海上業捕魚者約二百家名魚戶戶納魚課始得捕捕之法有𬙤有關網有石斷有退籙及鈎墾等法逺捕用舩近捕用箄並櫓搖櫓亦能破浪行也箄以大竹貫疊以篾絞草札縛成之𬙤亦網𩔖口濶二丈口周方綠著四竹先以大木穿竹索搥入海底二文許索浮海面必長八丈方足擊𬙤與潮極滿之勢等潮至口東向退又西向隨潮迎去受魚最多張𬙤近者得魚少必逺置乍浦鬭牛山東大海中此山洋水至深水族所聚魚船日乗潮一往謂之撈𬙤鬭牛之𬙤以十月始張六月乃撤海物著網即死夏秋道逺多臭腐不可市耳惟近海𬙤所得魚鮮好足趂人口四時不撤矣又有草𬙤但以草繩結𬙤張近處用捕海月關網以竹綴網簽著淺水處髙四尺餘長百丈空其一面潮至網沒潮退截水得魚也石斷疊石如城髙丈許為費頗多大小惟人力是視所謂扈也得魚因潮猶之關網斷多在秦山左右惟關網在近郭三四里間家戶買鮮必問關斷則又勝於近海之𬙤矣取近𬙤之魚用箄退籙用竹織成口大底尖長二三尺千百連帶以竹插置塗泥上惟鯔魚嗜泥自入籙中尤多鈎用雙鬚者長三尺許以鈎蟶墾用銕𫓌沙虎穴最深須田家大四齒鐵𫓌蜆與蛤蜊黃蛤用小四齒𫓌大較海物亦按時見美如正月則貴河魨徃時人罕食者漁人得此棄不顧今則珍為名饌價亦璔貴蜆生沙塗中殻如蛤而薄惟春月肉圓肥無沙梅魚長不過五寸𩔖小黃魚然別是一種也二月鱭魚長尺餘有子者佳稍不及江産鮮蛤一雲黃蛤形小味鮮入土甚深墾得㨗捉遲即縮入泥中至六月便不可食三月板魚扁薄𩔖板一名箬鰈四月鯧魚馬皐魚二魚皆無鱗鮮而易潰馬皐多烘以為臘貯罌餉逺此時白蝦以朱腦菊花心見稱葢子在腹間如黃粟然用椒酒烹口咋肉脫名酒發蝦五月黃魚雖盛自從洋山網捕鹽則不能多得鯊魚犁頭燕尾有翅無鱗周身裹沙齒鋒利得魚必向空戲擲而後食常有嚙人一髀一足去者土人罵箄戶曰鯊魚殘最所啣恨此魚入石斷乃為人所捕又有虎頭鯊身黑尾尖得之惟堪炙油不中食葢即江豚𩔖矣魚圓大如箕腥而骨嫩尾長端有銛刺人以手捉能運尾擊之口刺毒腐至骨乃已至鰣魚最稱上品但一二見不能與江産爭多六月黃甲即蝤蛑兩螯極大得即𦂳縛蒸食美緩縦則介裹腥水較讓明州殻中黃實也鰳魚㗖雄白殊勝腹子者鱘魚鼻與身等帶甲愈佳而脆美黃膩不減婁東𤾂城七月白蟹形似蝤蛑稍白食泥而肥海蟄身圓白頭戴壘塊而赤浮水蠕動得之易而且多質成於水乾之正復無幾八月青蝦隻有重三四兩者漁者臘之曰對蝦凡蝦自四月至此為盛人家烘貯以飣盤案又銀魚細短不若産於河者九月土蛈自八月至此月不復食泥吐白脂晶瑩塗上比他月稍佳貧兒手拾盈桶不過三四錢十月沙虎即蟛蚏一𩔖獨深居沙土約一二尺故殻軟而肥然墾得不易至貿錢隻四五也惟蟛蚏雖穴處而散出聽人攫拾十一月蛤蜊亦墾沙而取肥大少遜通州蟶處深穴故必鈎取以大者為美十二月鱸魚狀與䲄相似味不大佳若四時皆有莫若鯔魚蛇頭鯶身味甘骨鬆俗稱海蔗子最細美熏制薄切明如琥珀片比明海雜著他子散細腥黃美惡自判也他如䲄魚亦時時有大者與鯊二種有重百觔者又比目與箬鰈彷彿不見貴重惟海鰻肥者可角河鰻其他若孱魚之軟爛瑟蟹之細碎封皮魚之瘠薄蝦塗之作醬鱟之多殻皆下品不足言也大都蟹蛤蟶蚏月滿漸瘦月黑乃肥介屬隂𩔖隨月之暗體為消長耳又水族雖逐時見珍然春夏秋三時種種各具但冬春之際多食泥率皆色黑腴減不中盤餐也
  蟹 正德嘉善縣志汾湖半屬呉江一名分湖周二十餘里中産蟹紫螯殊美陶振汾湖賦紫蟹剖呉下之膏腴注各處蟹皆白須惟汾湖紫須
  蝦 名勝志嘉善縣祥符蕩中産巨蝦
  螺 明一統志螺潭在府城南相傳有白色細螺生其中嘉興府圖記范蠡湖有西施粧臺池産異螺隂雨輙舒五采張堯同范蠡湖詩少伯曾居此螺紋吐綵絲一奩秋鏡好猶可照西施
  牡礪 萬歴嘉善縣志北鄉湖蕩多蠣其首向左者為牡礪
  沙虎 乍浦九山補志産高宮山南不甚大與蟛蚏等糟食甚美又呼為沙狗
  海蜇 爾雅翼䖳一名水母又曰鮓魚又名樗蒲魚今浙西通呼蝦䖳又名海靻俗雲潮之來也䖳隨之而來羣蝦擁之若竹槎然槎者障塞之名潮退則蝦棄之陸故為人所獲或曰在海中不浄海神惡焉驅與人食之天啟平湖縣志一名海月俗呼海蜇
  蠶 萬歴秀水縣志三月蠶婦浴種及桑齊養蠶謂之蠶月三眠作繭繅絲次為綿諺雲江村四月閒人少纔了蠶桑又插秧海鹽縣圖經蠶之初收也以衣衾覆之晝夜程其寒煖之節不使有過過則有傷是為䕶種其初生也則以桃葉火炙之散其上候其蠕蠕而動濈濈而食然後以鵝羽拂之是為攤烏其既食也乃熾炭於筐下並其四周剉桑葉如縷者而謹食之又上下抽番晝夜廵視火不可烈葉不可缺火烈而葉缺則蠶饑而傷火致病之源也然又不可太緩緩則有漫漶不齊之患矣編絰曰蠶薦用以圍火恐其氣之散也束秸曰葉墩用以承刀惡其聲之著也是為看火食三四日而眠眠則擿眠一二日而起起則餧是為初眠自初而之二自二而之三其法盡同而用力益勞為務益廣是為出火葢自此蠶離於火而葉不資於刀矣又四五日為大起大起則薙薙則分箔薙早則足傷而絲不光瑩薙遲則氣蒸而蠶多濕疾又六七日為熟巧為登簇巧以葉葢曰貼巧驗其猶食者也簇以藁覆曰冐山濟其不及者也風雨而寒則貯火其下曰炙山晴暖則否三日而闢戶曰亮山五日而去藉曰除托七日而採絸為落山矣每蠶忙時有小鳥連叫曰撒山看火蠶室用火育者倦極常患失火鳥葢警之也山者用柴帚以禾草為之長尺有咫大可一握散布登蠶其上有至二三重者凡蠶之性喜溫和惡寒熱太寒則悶而加火太熱則疏而受風蠶房宜卑卑則溫蠶簇宜高高則爽又其收種時須在清明後穀雨前大起須在立夏前過此不宜也至於桑葉尤宜乾而忌濕少則布挹之多則箔晞之能節其寒暖時其饑飽調其氣息常使先不踰時後不失期而舉得其宜故所收率倍常數時謂得養蠶術焉
  促織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嚴將軍墓前每年産一促織為冠里人爭取之佳者名為紫金翅
  嘉錦 嘉興府志嘉興出錦名嘉錦
  雲絹 嘉靖浙江通志嘉興出
  畫絹 杜氏畫譜密機絹極勻淨出魏塘趙子昻多用此作畫
  濮院紬 桐鄉縣志花紡紬出濮院名色甚多遍行天下
  謹按嘉錦之名頗著而實不稱惟濮院所産紡紬與西機綾練絲熟淨組織亦工是以濮院一鎮之內坐賈持衡行商麕至終歲貿易不下數十萬金居民藉此為利葢由勤以致之也
  杜紗 萬歴嘉善縣志出縣思四等區隨用染色但比官紗可浣濯至於綿紗窮民無本不能成布日賣紗數兩以給食故諺雲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桐鄉絹布 桐鄉縣志邑人工於紡織絹有花素官絹籮筐絹素絹帳絹畫絹綾有花綾錦綾素綾羅有三梭五梭花羅素羅紗有花紗腳踏紗縐紗布有龍潭布桐鄉布眉公布麻布陡門布建莊布烏鎮布簆布薴布
  綿紬 桐鄉縣志出青鎮
  細布 天啟平湖縣志靈溪水秀沙明産細布人爭市之
  木棉紗布 萬歴嘉善縣志木棉本出閩廣宋時始傳種種於松江之烏泥涇今南鄉高田種之湧幢小品地産木棉花甚少而紡之為紗織之為布者家戶習為恆業不止鄉落雖城中亦然往往商賈從旁郡販綿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紡織所成或紗或布侵晨入市易綿花以歸仍治而紡織之明旦復持以易無頃刻間紡者日可得紗四五兩織者日成布一疋㸐脂夜作男婦或通宵不寐田家收穫輸官償債外卒歲室廬已空其衣食全賴此澉浦俗善績薴更以織薴布為業然地實不産薴市之他方布亦不大精非貴人所御也
  香 嘉興府志補有合香帶梅花笑蘭衣香
  薔薇露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蠶月最多野薔薇開白花田家籬落間處處有之蒸成香露可以澤髮
  墨 春渚紀聞沈珪禾人善製墨諺雲沈珪對膠十年如石
  髹器 輟耕錄嘉善斜塘楊滙髹工鎗金鎗銀法以黑⿰氵𭝠 -- 𣾰為地鍼刻山水樹石花竹翎毛亭臺屋宇人物調雌黃韶粉以金銀箔傅之春明退朝錄綠髹器始於王冀公家祥符天禧中每為會即盛陳之然製自江南頗質朴慶歴後浙中始造盛行於時
  銅器 嘉興府志補貨之品有走金銅器商嵌銅器郡中者佳
  銅爐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註裡有張鳴岐製銅為薰爐聞於時
  銀槎 輟耕錄浙西銀工之精於手藝者朱碧山在嘉興魏塘朱彞尊鴛鴦湖櫂歌注朱碧山所製銀槎鑿張騫於上以七寳嵌之
  錫壺 朱彞尊鴛鴦湖櫂歌註裡中黃元吉冶錫為壺極精緻
  匏杯 秀水縣志邑人周五峯製近日鄉人多用之曹溶匏杯歌郡中攻匏始王氏其後模傚紛然多各能推擇尚堅樸八月九月留霜柯宣武平生誚形似精微以往皆淆訛石佛羣僧稱好手工惟急就虧揩磨流傳空復遍燕粵賤售只辱幽人薖東郊周生最晩出家無尺帛顔常酡思窮莽蒼得奇竅盡刷怪詭還中和終年黯慘與神遇歘起奏月如擲梭不規而成妙天質因物纖巨無偏頗缾罍滿眼總適用譬若聖教陳四科其間卓絶首觴器琴軒書榻光相摩捧之宜俟偓佺輩傍坐可斥妖秦娥愚也好古徹骨髓周生之寳曾經過持贈不惜倒筐篋皜若片月來煙蘿南潘閩堧北沙塞塵坌戛擊催沉疴糟丘已隤謝歡伯不飲柰此匏者何
  銅 漢書食貨志呉東有海鹽章山之銅
  鐵 海鹽縣圖經雅山本産鐵烹冶者以不當爐鞲費倖免傷鑿
  黃石 海鹽縣圖經豐山産石色黃而堅土人採為甃築用
  磚瓦 萬歴嘉善縣志出張涇窰者曰東窰出千家窰者曰北窰東窰土高窰大火足故堅完可用北窰地卑取土他所又窰小悶熟者故脆而易壞
  陶甓 𢎞治嘉興府志嘉善縣甓竈塘居民以陶冶為業
  湖州府
  稻 𢎞治湖州府志稻之𩔖八月白稻八月熟一名鯉花紅一名觀音稻一名𤓰熟稻趕冬舂稻言其早熟可接陳米雁來枯稻雁來時即枯綻來烏稻其色初白至熟即烏三穗千稻其穗長一穗三百餘粒㤗州種自㤗州來其米紅色下馬看稻其色齊熟言其好看也野雉斑稻色如雉雞之斑斕麻子烏稻米粒如麻子而色烏鵝腳黃稻色如鵝掌老赤鬚稻至熟時芒赤師姑粳稻言其無芒黃梗鮮稻其梗黃胭脂糯稻其色紅羊鬚糯稻芒長而白其稻早熟即早糯也馬鬃糯稻芒如馬鬃而色赤懶曬糯稻色易變不曬而變也烏香糯稻色烏而香鐵梗糯稻其梗硬而不倒趕陳糯稻早糯也泥裏變糯稻其米不待曬而變長興縣志稻屬有宜興白宣州白七月白三朝齊鵝子黃戤塘青武康縣志有大黃稻小白稻紅稑晩稻金裹銀稻吳興掌故湖耕深而種稀其土力本饒沃種不稀者至秋多病蟲嘗見老僧言吾田先用人耕繼用牛耕大率深至八寸故倍收又湖之老農言下糞不可太早太早而後力不接交秋多縮而不秀初種時必以河泥作底其力雖慢而長伏暑時稍下灰或菜餅其力亦慢而不迅疾立秋後交處暑始下大肥其力倍而穗長矣
  旱稻 崇禎烏程縣志即占城稻自宋真宗取於福建者湖人因有占米之稱名曰旱稻呉興掌故山中往往旱荒乞得旱稻種耐旱而繁實且可久蓄高原種之歲歲足食種法大率如種麥治地畢豫浸一宿然後打潭下子用稻草灰和水澆之每鋤草一次澆糞水一次至於三即秀矣
  黃龍稻 崇禎烏程縣志郡大水陳郡侯幼學訪有黃龍稻可播購求以濟潘士達詩云相傳白鳥能招水卻道黃龍可濟民
  麥 𢎞治湖州府志大麥即麰麥也早熟而粒大小麥有赤白二色又有無芒者名火燒頭麥即落麥也𥣬麥粒如大麥即穬麥也
  菜 𢎞治湖州府志大頭菜其頭白甘軟可食亦宜醃藏禦冬脆嫩味佳西呉里語湖州白菜出郡城東門外者嫩白甚佳移種他處則為青菜油菜其品味變矣與郡之溪中鯿魚同稱謂之大頭菜小頭魚萬歴湖州府志長興有爼中山菹醃藏菜也昔呉王於山中種蔬為軍人冬食之備西呉枝乗呉興槎頭鯿為海內佳味東門外之葫茯與之齊名土人稱大頭菜小頭魚雲
  謹按湖地宜菜四時皆有冬春為市而冬月尤多聞之諺雲冬月菜莖小雪小行大雪大行冬至不行今則竟有三熟直至臘盡青青滿畦湖民資其利者溥矣
  烏菘菜 𢎞治湖州府志青菜亦名烏菘菜春間煮曬為乾蔬
  薺菜 呉興掌故湖人不甚食薺薺和肝氣明目夜則血歸於肝肝氣和則血脈流通津液暢潤東坡與徐十三薺羮書以為天然之珍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天生此物以為幽人山居之祿
  蘿蔔 崇禎烏程縣志一名蘆菔一名蔓菁春末生者謂之楊花蘿蔔形細長夏生者為夏菘蘿蔔形圓秋生者為秋菘蘿蔔形長而大俱出太湖旁諺雲太湖蘿蔔賽過金壇藕
  蔓菁 吳興掌故蔓菁根能濟饑若蘿菔止主消食蔓菁薹苗可作菜子可作油諸葛種之蜀中有自也
  謹按本草諸書蘿蔔與蔓菁皆並載是屬二物烏程志謂蘿蔔一名蔓菁者誤也
  生𤓰 𢎞治湖州府志嘗𤓰一名生𤓰可糟醃出太湖傍
  山藥 呉興掌故山藥本名薯蕷以山土所宜故名山藥然黒土不如黃沙土平地種者無益予以供早旦下食兼作東坡玉糝羮及作酒方在本草
  薑 蔬譜出太湖傍者枝紅
  茄 呉興掌故湖中諸佳蔬易辦而美惟茄不如松江之肥大其餘皆可以養老省擊鮮也
  蔥 蔬譜出太湖傍者為湖蔥頭白而長
  筍 萬歴湖州府志筍出棲賢山者佳崇禎烏程縣志棲賢康山之間專種貓竹笱有重至二三十觔者其種法稀留竹本每年鋤二次並無草根清明前後見地有氣眼即知下有大筍用力掘出其白如玉立夏後漸無剛竹筍夏出邊筍秋出團筍冬出呉興掌故筍亦有毒須用薑或茱萸醬制之一説滑利大腸而益於肺謂之刮腸笓一雲竹實少陽之氣而尅脾土
  筍脯 筍譜天目山生筍其色黃今人以天目筍脯見饋其色綠少有黃者聞其煮法旋湯使急轉下筍再不犯器即綠矣
  酸筍 呉興掌故深山梅溪以上皆荒山筍然路逺不能及時逺致作筍虀賣之極軟滑可供盤飱名酸筍山家清供嘗見山僧作筍粥幽尚可愛其煮筍用大塊雲薄則味脫大塊久煮其味自全
  蓴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西湖一名呉城湖湖中出佳蓴嘗貢𢎞治湖州府志莖葉如小荇但莖上有氷涎滑澤可食出烏程蘇灣者佳呉興掌故湖中多蓴鎦孟希雲永興湘湖蓴菜三月盡採賣至秋則無人採矣孟希此語止一方之見耳春蓴如亂髪成本此則猶常菜不足異秋蓴長丈許中止一二尺生氷甚滑一二尺外皆棄物且春蓴嫩不可作羮秋風之思在此一二尺間耳以菜體計之宜永興之不知採也
  蕈 呉興掌故湖中大旱乏食采菌蕈食之山人云凡色大紅及黑白色者俱不可食惟淡紅色者無毒葢蕈受濕熱之氣謹疾者宜詳之兩河初夏生麻菰即蕈也極大者亦不可食惟種出者無毒種以爛楮木數寸碎之埋土中以米泔灌即生
  石耳 名勝志安吉州梅溪石門中産石耳食之止熱
  蕨粉 呉興掌故湖中採蕨其苗曰蕨箕春初可作菜其根深者至三四尺每根二觔搗取粉水澄細者可充一夫一日之食自九月至二月可採至三月穿芽則根虛不可食可救半年荒也
  桑 湧幢小品湖州畜蠶者多自栽桑否則租別姓之桑俗曰抄桑凡蠶一觔用葉百六十觔諺雲仙人難斷葉價故栽與抄為最穏否則謂之看空頭蠶有天幸者往往趣之呉興掌故蠶桑之利莫盛於湖大約良地一畝可得葉八十箇計其一歲墾鉏壅培之費大約不過二兩而其利倍之自看蠶之利復稍加贏而其勞固已甚矣俗呼小錄湖州以桑葉二十觔為一箇
  𣟓 述異記顧渚山有𣟓子樹其木如玉色渚人採之以為杖
  桐柳 吳興記烏程縣南百里有桐墟百五十里有柳墟又有柳湖
  楓櫟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飛雲山多産楓櫟檀 萬歴湖州府志生罨畫溪旁有連理枝者苔梅 梅譜苔梅惟呉興有之他雖花盛開苔皆剝落惟自武康即不變移呉興掌故其枝虬曲萬狀蒼蘇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鬚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初謂古木久歴風日致然詳考所産雖小株亦有苔痕葢別是一種予從會稽移植十本一年後花雖盛苔皆剝落殆盡惟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變此風土使然會稽隔一江湖蘇接壤土宜亦異則同也馮子振苔梅詩姑射仙人翳翠鸞濛濛香霧濕飛翰夜深舞罷霓裳落留得䓤裾䕶曉寒
  消梅 𢎞治湖州府志出道塲山下青脆殊甚其實尤早
  烏梅 嘉靖浙江通志湖州出呉興掌故安吉之梅溪以梅得名而烏梅特為名産他方所製取自殘落安吉特摘完好者為之
  楊梅 元豐九域志長興縣石槨山生楊梅愼䝉逰黃龍洞記自府城出北門至弁山之下楊梅樹以數萬計青翠滿林不減閩之荔枝自是沃壤又一奇觀也羣芳譜呉中楊梅種𩔖甚多名大葉者最早熟味甚佳次則卞山本出苕溪移植光福山中尤勝西呉枝乗果實芰藕菱芡皆佳而楊梅殊絶出太子灣者大幾如卵甘不勝口
  櫻桃 成化湖州府志一名含桃出道塲山下者最佳
  木瓜 太平寰宇記呉興土産木瓜糝煎重杬子長興縣志木瓜出長興者其實大牛巘四安道中所見詩木𤓰已過折山來黃帕封林未敢開想見白沙紅照裏繡紋磊落見奇瑰注木𤓰園入折山數里供進後方敢賣土人取𤓰埋其半於沙中以紙鏤花貼上以溪水灑之日曬乃紅
  梨 𢎞治湖州府志出安吉名金花梨佳
  栗 萬歴湖州府志出安吉孝豐
  橘 避暑錄話惟洞庭山最盛近處好事者園圃移植之橘比田利數倍而培治之功亦數倍於田橘下之土幾於用節不使見纎草地必面南為層級次第使受日每歲大寒則於上風焚糞壤以溫之
  橙 崇禎烏程縣志味酸極香用糖製成小餅或用鹽配桂花入茶香櫞亦可切片糖製
  西𤓰 崇禎烏程縣志出太湖傍地不若常州來者今山地有沙𤓰亦佳
  藕 崇禎烏程縣志出桑瀆者佳以紅荷蓮白荷藕為貴花紅者蓮腴而藕硬花白者蓮嫩而藕甜
  風菱 崇禎烏程縣志出菱湖秋晚採入竹箔曝乾為風菱𢎞治湖州府志菱湖人焙乾食之可療饑謂之曰菱米
  洛如花 就印錄呉興山中有一樹𩔖竹而有實似莢狀鄉人見之以問陸澄澄曰名洛如花郡有文士則生
  珠藤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紫花澗生珠藤至三月紫花滿澗
  重臺蓮 平泉草木記其水物之美者有白蘋洲之重臺蓮太平寰宇記白蘋洲舊有千葉蓮李德裕重臺芙蓉賦並序呉興郡南白蘋亭有重臺芙蓉本生於長城章後舊居之側移植蘋洲至今滋茂余頃歲徙根於金陵桂亭奇秀芬芳非世間之物因為此賦以代美人託意焉昔柳惲為呉興太守顧座客而嘆曰遊汀洲以採蘋憶瀟湘之故人見白日之已晩惜靑春之不返且欲捨瓊蘂於桂山折瑤華於蘭畹客乃稱曰彼有清川爰生瑞蓮紅葩煒而畢曅翠葉小而田田願得薦佳名於君子悅麗色於當年於是縱蘭棹泛淪漣吟朱鷺於邃管鳴鵾雞於瑟絃臨漪瀾以逺望嘆華艶之何鮮是日際海澄廓微風不起涵麗景於碧湍爛朝霞於清沚鮮膚秀穎攢立叢倚疑西子之顔酡自館娃而戾止逺以意之若珠闕玲瓏疊映崑峯聚玉女之光色抗霓旗以相從廹而察之若桂裳重復鬱撓丹谷思江妃之窈窕發紅羅之芬郁爾其映蘭芷出蘋萍掩萋萋之衆色挺嫋嫋之修莖泫清露以濯秀流鮮飈而發精雖草木之無情亦獨立而傾城若乃行潦既收秋光始靜見涼野之夕隂悵囘塘之餘景思摘芳以贈逺更臨流而引領翡翠失其輝鮮珠璣奪其光頴惟斯物之特麗宜獨秀於寥天在靈境而向降居下澤而何偏有繁華而不實嗟淑𩔖而莫傳念莊姜之無子非巧笑之未妍彼天意之所屬諒難得而知焉刀為歌曰呉山秀兮煙景媚因淑女兮感斯瑞蓮雖多兮無厥𩔖蘭徒芳兮何足貴人已去兮代一不留獨含情兮託茲地
  五花蓮 咸淳臨安志淳熙中孝宗同太上至德壽宮冷泉堂時蓮花盛開太上指池心雲此種五花同幹近伯圭自湖州進來前此未見也
  蘆 方輿勝覽苕溪兩岸多生蘆葦秋時則花荻 名勝志荻塘産荻花最茂
  白蘋 呉興志白蘋洲乃越女采蘋處梁柳惲為呉興守賦汀洲采白蘋詩即此
  筀竹 𢎞治湖州府志其篾柔韌可為器用避暑錄話筀竹色深而葉密始得此山即散植竹畧有三四十竿雜衆色有之數年後所向皆竹矣有告予種竹法者但取大竹善掘其鞭無使殘折從根斷取其三節就竹林燒其斷處使無泄氣種之一年即發細筍掘去勿存次年出筍便可及母插柳者燒其上一頭則抽條倍長鬻牡丹者燒其柄或蠟封即不蔫葢一術也種竹須當五六月世言五月十三為竹醉日不必此日凡夏皆可種也
  箬竹 崇禎烏程縣志其葉大可編篷
  徑尺竹 竹譜可為甑出湖州
  箭箬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箬溪夾溪悉生箭箬荈 茶經呉興記烏程縣有溫山出御荈
  顧渚茶 茶經浙西茶以湖州為上太平寰宇記長興縣金沙泉每歲造茶所也茶産在邑界有生顧渚中者與峽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師二塢白茆山懸腳山嶺者與襄荊申三州同生雁亭山伏翼澗飛雲曲水二寺青峴啄木二嶺者與壽州同天中記明月峽在顧渚側二山相對石壁峭立大澗中流茶生其間尤為絶品張文規所謂明月峽中茶始生是也國史補唐時以宜興造數多命長興均貢限清明日到京謂之急程茶避暑錄話顧渚在長興縣所謂吉祥寺也其半為今劉侍郎希范家所有兩地所産歲止五六觔余求於劉氏過半觔則不復佳葢茶味精者在嫩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謂之槍梢敷而葉者謂之旗旗非所貴不得已取一槍一旗猶可過是則老茶譜袁州界橋其名甚著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筍有綠腳垂下故公淑賦雲雲垂綠腳呉興掌故今茶品已定與唐不同大抵南産優而絶無用團者紫筍旗牙雀牙之品大著矣陸羽所謂常州即陽羨也與顧渚故同而湖茶必先顧渚雲蔡寛夫詩話湖州紫筍入貢每歲以清明日貢到先薦宗廟後賜近臣其生顧渚在湖常之間以其萌茁紫而似筍故曰紫筍茶脞説湖州長興縣啄木嶺金沙泉每歲造茶之所泉處沙中居常無水湖常二郡太守至於境㑹亭具犧牲拜勅祭泉其夕水溢造御茶畢水即微減供堂者畢水已半之太守造畢即涸矣守咸還斾晚時則有風雷之變杜牧題茶山詩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溪盡停蠻櫂旗張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澗渡喧豗等級雲峯峻寛平洞府開拂天聞笑語特地見樓臺泉嫩黃金湧牙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輕騎疾奔雷舞袖嵐侵潤歌聲谷答迴磬音蔵葉鳥雪艶照潭梅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樹隂香作帳花徑落成堆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盃重遊難自尅俛首入塵埃王十朋謝章季子惠顧渚茶詩白齒新芽不出山青囊誰遣到人間午𥦗驚覺還鄉夢紗帽籠頭捧兔班自注季子以青囊紗盛二兩乃其顧渚零陵佩不出山絶品也
  𡵚茶 茶疏長興之羅𡵚疑即古人顧渚紫筍也介於山中謂之𡵚羅氏隠焉故名羅姚伯道雲明月之峽厥有佳茗是名上乗要之採之以時製之盡法無不佳者其韻致清逺滋味甘香清肺除煩足稱仙品此自一種也若在顧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與𡵚別矣西呉枝乗湖人於茗不數顧渚而數羅𡵚然顧渚之佳者其風味已逺出龍井下𡵚稍清雋然葉粗而作草氣嘉靖長興縣志羅嶰在互通山西土地廟後産茶最佳呉人珍重之凡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羅嶰立夏開園梗粗葉厚微有蕭箬之氣還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最不易得然廟後山西向故稱佳總不如洞山南向獨受陽氣専稱仙品只數十畝而已凡茶産平地多受土氣故其質濁羅茗産高山巖石渾是風露清虗之氣故可尚
  烏程酒 西呉里語秦有烏氏程氏各善造酒合其姓為烏程縣烏氏名巾程氏名林張景暘七命雲酒則荊南烏程是也名酒記湖州酒碧瀾堂又霅溪
  箬酒 元和郡縣志長城縣箬溪水釀酒最釅稱箬下酒呉錄長城箬下酒出箬溪南曰上箬北曰下箬村人取水以釀酒醇美勝雲陽呉興記下箬釀酒尤佳唐劉禹錫詩鸚鵡杯中箬下春白居易詩勞將箬下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
  三白酒 西呉枝乗今烏程釀亦寖薄邇來沈氏三白乃甲江南崇禎烏程縣志湖人好飲白酒暑月開尊熟或入竹葉或荷葉芳烈而清名碧香清又有茅柴酒以茅易燎而白酒易醒今造三白酒特勝謂白米白麴白水也
  百花春 楊誠齋集有謝湖州太守王誠之送百花春詩
  呉術 西呉里語孝豐天目山有仙丈峯産呉術名雞腿術藥品特佳
  龍膽 本草綱目一名陵游以呉興者為勝根狀如牛膝其味甚苦
  紫苑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紫花澗芳蕪中出紫苑黃精 西呉里語菁山産成化湖州府志菁山舊傳葛洪種黃精於此至今多黃菁
  松黃 呉興掌故松之精有三用茯苓松脂與松黃也松黃酒服之輕身療病與脂苓之功相上下養老新書松蕋去赤皮取嫩白者蜜漬之畧燒令蜜透勿太熟極香脆王履吉謝劉司空自呂山寄松英藥餌詩坦林晝永團松葢弁壑春英長藥苗寄我逺從丹洞口報君惟有白雲謡
  石菖蒲 山家清供呉興多石菖蒲可栽為盆玩呉興掌故山澗幽僻處多石菖蒲性幽不可近塵土及煙氣養老新書雲夜檠間置一兩盆可以收煙不薰眼此非知蒲性者一經油煙則色暗無光久則浥爛塵土著亦能憔悴天暖常以清泉濯之無清泉則承黃梅雨水大缸置之幽處時時濯洗冬則置淨室三月下句方可移置庭除覆蔽日色然後茂美本草雲久服輕身聰明不忘延年藥也
  茱萸 崇禎烏程縣志土産者湖人用以作羮俗名榝火
  前胡 名醫別錄各處皆有出呉興者為勝根似柴胡而柔軟本經上品有茈胡而無此晩來醫用之
  素伏翼 萬厯湖州府志長興西山伏翼澗中多産伏翼有素翼赤腹十載倒掛者
  紫石英 西呉里語烏程縣壟山産
  自然銅 萬厯湖州府志藥之屬出安吉
  石鍾乳 萬厯湖州府志出黃龍洞
  金剛纂 嘉靖安吉州志出天目其樹長不滿三四尺多屈曲春夏亦無葉每觸其枝曳裾不前相傳剉其末漬水水必毒曰人瘴
  薤 談薈孝豐彭祖墓有薤刀鐮犯之輒有暴風疾雨嘉靖安吉州志世傳是薤春不種而生秋不收而枯
  鴨 𢎞治湖州府志水鄉人家蓄之者甚多
  野鴨 崇禎烏程縣志鳬俗名野鴨冬月野鳬成羣而來動盈千萬聲如疾風
  報春鳥 顧渚山茶記山中有鳥每至正月鳴雲春起也至四月雲春去也採茶者咸呼為報春鳥
  黃雀 嘉靖浙江通志出德清形似雀而小惟冬春間有之萬歴湖州府志出德清十三都蘆渚冬月肥美可食謂之披綿
  豪豬 𢎞治湖州府志俗呼野豬脊有長鬛三四寸利如錐今山間有之
  猴 𢎞治湖州府志孝豐天目山多有之
  白魚 魚經太湖出白魚梅後十有五日入時白魚最盛謂之時裏白西呉枝乗五月夏至前五日呉興太湖中白魚向湖側淺水菰蒲之上産子民得採之隋時貢於洛西呉里語白魚惟湖州有之蘇常郡則無也四五月間水漲其味尤佳葉氏避暑錄雲太湖白魚冠天下即此也蘇人於此時以氷函之歸賣為佳品
  鯿魚 崇禎烏程縣志湖魚之最佳者所謂小頭魚出太湖者鱗白出龍溪者鱗黑更肥美呉興掌故湖魚佳者莫過於魴土名鯿魚大風起湖中即網得之郭西大龍溪中得者最佳
  鮆魚 太平寰宇記浮玉之山苕水出其隂中多鮆魚崇禎烏程縣志鱭一作鮆出太湖大者名刀鱭甚肥美小者亦可為鮓郭璞浮玉山鮆魚讚陽鑒動日土蛇致宵微哉鮆魚食則不驕物在所感其用無標
  鱖魚 歸安縣志三月間肥美可食不減銀鯿鯽魚 𢎞治湖州府志出湖蕩最肥冬月尤美銀魚 魚經其形纎細明瑩如銀太湖之人多鱐以鬻焉長者不過三寸呉興掌故出安吉州梅溪之下其品上美崇禎烏程縣志銀魚在蜆蚌上寄生者甚小色白如銀東坡贈孫莘老詩今日駱駝橋 泊試看修網出銀刀一名鱠殘魚又謂麫條魚 傳呉王食鱠棄其餘水中又名王餘大者有尺許長名串子銀魚
  小魴魚 呉興掌故春三月有一種小魴名鰟沽大者三寸
  烏鱧 呉興掌故烏鱧極多湖人少食者葆光集載霅人漁者將箄籃捕魚往收之際見一鱧長數尺枕箄上將鐵義射之不中看箄內有小鱧漁者知其子也隠候之良久復至漁者悟而祝雲若有變當放爾子魚乃吐黃氣一條上有一僧長數寸頃乃沒漁者駭而放之湖人好傳其事故鮮食者
  鰻 呉興掌故鰻乃寄生非胎卵物也烏鱧鬛上春深有細蟲即鰻也稍能游泳即脫去松江秋深鰻始盛謂之落鰻湖中止食春鰻鰻至秋涼始去湖入海
  異形魚 西呉里語孝豐天目山上有兩池其泉甚美有異形之魚
  魚鮓 王羲之呉興鮓帖今作北方脯二夾呉興鮓二器蒜條四千二百蔡寛夫詩話呉中作鮓多就溪池中蓮葉包為之味比缾缶中者尤佳張文規詩云食有呉興鮓白居易詩云就荷葉上包魚鮓是也
  鋪花鱸鱠 西呉里語鱸鱠唐呉德昭善造時人嘲之曰繪若遇呉縷細花鋪若非遇呉費醋及萌江東呼蒜為葫蘇東坡雲呉興庖人斫鱸鱠亦足一笑鄉土以此為盛饌製時鋪成花草鸞鳯或詩句詞章務臻其妙造虀亦甚得法謂之金虀玉鱠
  綠蛇 談薈顧渚山頳石洞有綠蛇長三尺大𩔖小豬好棲樹杪視之若鞏帶無毒能飛
  蟹 成化湖州府志蟹在九十月間甚肥美出曹溪者尤佳呉興掌故相傳太湖産紫鬚蟹自爛溪以東至分湖皆可得之昔人謂蟹腹有真稻芒霜降後入海輸與海神此大誕妄蟹子未成時曰黃黃中有細骨黃依以生非稻芒也入海則黃化為子而芒亦漸長至春深散子則芒亦輸出蟹腐矣好事者傅會大率如此不但蟹芒也
  蝦 𢎞治湖州府志出太湖色白軟而味鮮
  蟶 西呉里語德清長橋下蟶味特佳
  蠶 呉興掌故湖人養蠶看火都聽命於天時而古法則以人力勝之古人立蠶室甚密藁簾重蔽之南風則閉南窗北風則閉北窗內設火阬五處蠶姑以單衣為寒煖之節單衣覺寒則添火覺熱則減火一室之內自地至屋無不暖之處故天時不能損其利也又飼蠶備葉荒有二法葉少時以白米粉摻於葉上餌之其絲更光白而紉又秋葉未落時採完好者曬乾為細末常置暖處蠶時遇雨葉濕則以乾末摻葉上均其水氣兼乾葉易飽難饑西呉枝乗呉興以四月為蠶月是月也有烏飛其聲曰著山看火湖民謂之蠶烏又有小蝦亦以蠶時出市民謂之蠶花蠶熟則絶無矣
  謹按蠶桑之法莫勤於湖民蠶月之際合村閉戶婦女蓬垢曉夜不眠良可憫也惜湖民不善組織絲成多貿別郡是以資其利者薄焉
  田雞 崇禎烏程縣志鼃𩔖不一色青而花者至秋肥美可食俗名稻花田雞又名水雞
  綾 西呉里語唐湖州貢烏眼綾𢎞治湖州府志湖綾唐時充貢謂之呉綾今有二等散絲織者名為紕綾合線織者名為線綾其綾練染光彩異於他處惟郡城織之其外俱無
  紗 崇禎烏程縣志呉興紡紗無花者曰真紗最白者曰銀條紗有花者曰葵紗軟紗縐紗又有夾織紗又有包頭紗惟雙林一方織之
  絹 萬歴湖州府志有官絹有生絹惟局絹有五色可同嘉興
  紬 萬歴湖州府志有水紬有紡絲紬出菱湖者佳薴布 𢎞治湖州府志白編布即今白薴布又有麻布
  黃草布 𢎞治湖州府志出璉市有極細者暑月可為衣今所出止可作帳不堪服
  薴 太平寰宇記德清縣薴溪以貢薴為名
  絲 西呉里語湖州蠶絲有頭蠶二蠶頭蠶為上細而白者謂之合羅稍粗者謂之串五又粗者謂之肥光合郡皆有而獨盛於歸安西呉枝乗其絲以三繭抽者謂合羅絲歲以充御服見聞雜記湖絲絶海內歸安為最次德清其次嘉之崇德桐鄉杭之仁和
  同功緜 西呉枝乗以兩蠶共作繭者為同功緜値即倍常
  鵝脂緜 舊浙江通志武康出
  香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藝香山昔西施種香之所筆 西呉枝乗呉興毛穎之技甲天下元時馮應科者擅長至與子昻舜舉並名今世猶相沿尚之皆㕙毫也𢎞治湖州府志出歸安善璉村崇禎烏程縣志湖筆著名時製有蘭蕋為最勝葉石林雲製筆之法桀者居前毳者居後強者為刀耎者為輔叅之以麻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濡墨而試直中繩勾中鈎方圓中規矩終日握而不敗故妙
  硯 呉興掌故思陵翰墨志雲宋虞龢論文房之用有呉興青石圓硯質滑而渟墨殊勝南方瓦石今苕霅問不聞有此石或無好事者發之
  毛扇 嵇含羽扇賦序呉楚之士多執鶴翅以為扇今湖城人製鵝毛扇頗可卻暑其柄即將羽管劈絲編織大抵皆用鵝羽其貴重者用鶴羽餙柄用瑪瑙檀香揀銅絲為釘鉸其價有至數金者
  鏡 西呉枝乗鏡以呉興為良其水清冽能發光也最知名者薛氏崇禎烏程縣志湖之薛鏡馳名薛杭人而業於湖以磨鏡必用湖水郡舊有鏡坑工人鑄鏡得訣大小方圓照鑒若一
  靈壽杖 孝豐縣志天目山仙丈峯産靈壽木可為杖
  銅錫 明一統志武康安吉長興出銅安吉出錫桐油 𢎞治湖州府志安吉山中多桐其子可榨為油
  卞山石 雲林石譜湖州卞山在羣山最為𡷾崒奇巧羅布山間嵌空礧磈色𩔖靈璧而潤青尤勝葉少藴葢堂以就其景故號石林石上有李唐遊人題字自顔魯公而下悉署焉
  武康石 宣和石譜湖州武康石出土中一青色一黃黑而斑其質頗燥不堅而渾然巉巖峯巒雖多透空渲眼亦不甚宛轉採人入穴石多臥生甚廣濶度奇巧處以鐵鏨榻取之或多細碎大抵石性扁側多刷道摺疊勢浙中假山藉此為山腳石座間有險怪尖鋭者即側立為峯巒頗勝青州穿眼宛轉渾然可觀春風堂隨筆武康石色黑而潤文如波浪人家園池疊假山以此為奇大至尋文者絶少
  桃花石 呉興掌故安吉在唐武德中改名桃州皎然送安吉康丞詩云君吏桃州尚寄跡桃州採得桃花石則名州之義本以桃花石為當時所重又皎然有桃花石枕歌雲卞山幽石産奇璞荊人至今采不著則桃花石又出卞山
  碑石 呉興記白鶴山石堪為碑材江乗記雲負丘山石精好不藉呉興
  礪石 名勝志歸安縣仁王山隔水有一小山山石可以作礪
  紙帳 嘉靖安吉州志荻浦多桑皮紙疊而為帳有若魚鱗正所謂梅花紙帳也然亦不甚佳
  麻屨 舊浙江通志湖州出絧麻潔白如薴質少脆鄉人取以捆屨
  焙籠 嘉靖安吉州志土人仿杭製為之用大竹則堅細則弱或織為花鳥形狀亦可觀
  蘆席 崇禎烏程縣志蘆溪岸多有土人採之織為席
  丹礶 萬歴湖州府志葛仙翁遺製出長興方山窯水碓 嘉靖安吉州志惟孝豐以上有之中虛可容黍數斗不人而運或截竹置其中待水自舂搗爛如泥輒用竹簾撈起堆積蒸曝便可成紙今之黃紙白紙是也
  魚籠 嘉靖安吉州志笑灘者土人取魚別名也黃梅雨溢魚自太湖逆上探其往來處破竹橫溪中下置竹籠有倒絲水風相激則竹鳴魚疑其鳴者避之不知籠之不鳴者有機巧伏焉進不能出一笑而取故名又有網斗撈之者謂之魚媒
  鹿網 嘉靖安吉州志鹿網出青松里者為上有生致之者
  虎箭 嘉靖安吉州志出孝豐有無名藥草土人取草熬膏用以㸃鐵箭之首遇虎發之無不中者
  鉗鍋 明一統志長興縣出
  礦灰 明一統志長興縣出
  苕帚 呉興記葦花蘭心曰苕呉興溪傍多生苕草可作帚俗呼為苕帚




  浙江通志卷一百二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三
  物産
  寧波府
  稻 成化四明郡志秔稻有早雪産象山𥻟稻有朱口𥻟鐵𥻟虎皮𥻟産慈谿黃香𥻟産奉化烏𥻟産象山
  稷 嘉靖寧波府志穄稷也或謂之粟非也呂氏春秋曰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高誘曰關西謂之𪎭冀州謂之䵖字書雲䵖𪎭穄也釋本草者雲楚人謂之稷大抵穄稷𪎭䵖一物四名各因其俗耳鄞象産同
  麥 成化四明郡志麥有三種大麥小麥蕎麥宋淳熙中象山縣西隴中有麥一莖兩岐有司圖上於朝
  豆 定海縣志岱山蓬萊鄉周圍四百餘里土厚田瘠所産豆多穀少
  萞麻 至正四明續志出明州夏生苗葉似葎草而厚大豆赤有節如甘蔗高丈許秋生細花隨便結實
  赤莧 學齋佔畢明州有赤莧山土傳赤莧乃仙人所種
  蔓青 嘉靖寧波府志蔬之屬産鄞縣
  雪裏葓 野菜箋四明有菜名雪裏菜甕頭㫖蓄其珍莫比雪深諸菜皆凍此菜青青葓尤美
  香菜 嘉靖寧波府志産慈谿
  芥辣 嘉靖寧波府志産象山
  石花菜 普陀山志生巖石間色近紫菜而葉碎小一名鳯尾與紫菜皆洛迦山之産
  紫菜 至正四明續志生定海昌國海岸一雲出伏龍山者著名乾則黒
  鹿角菜 舟山志海苔之𩔖生東海近水巖上苔菜 吳都賦注生海水中正青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苔産象山至正四明續志採納之窖片片整之俗呼苔脯又一等緑苔乾而作小束謂之苔結
  山藥 至正四明續志一名薯蕷出四明者佳春生苗蔓延籬間莖紫葉青有三尖角夏開細白花秋生實於葉間狀如鈴二月八月採根令人刮之白色為上青黒者不用曝乾入貢
  番薯 普陀山志如山藥而紫味甘種來自日本韭薤 名勝志昌國境有大韭大薤諸山俱在東南大海中大韭大薤皆其山中所産也
  石蒜 普陀山志根似蒜一莖數葩狀如龍爪而小銀筍 四明山記雪竇山北巖生石乳其峯非人可升有毛竹銀筍其毛竹自生毛筍若銀筍即銀鑛如筍或雲毛竹筍白如銀
  蓴 舒亶四明雜詩聖米歉年蓴自注儉嵗明人呼蓴根為聖米
  菌 避暑録話四明山谷多産菌種𩔖不一食之間有中毒者蓋蛇虺毒氣所薫蒸也有僧教掘地以冷水攪之令少頃取飲皆得全活謂之地漿楓樹菌食之笑不止俗言笑菌居山不可不知此法
  芹 至正四明續志奉化溪澗多生
  禹餘糧 成化四明郡志生東海地澤及山島中狀如鵞鴨卵本草綱目海米亦蒒草之𩔖也生海洲上一名自然穀即禹餘糧之𩔖方孝孺海米行海邊有草名海米大非蓬蒿小非薺婦女攜籃畫作羣採摘仍於海中洗歸來滌釜燒松枝煮米為飯充朝飢莫辭苦澀咽不下性命可假待豐時
  松 嘉靖寧波府志五縣皆産
  櫧 嘉靖寧波府志鄞奉産櫧
  四色樹 成化四明郡志四明山北一峯頂上有天井山四面各生一色樹東生梓西生松南生柏北生檉及黃楊
  海檜 老學菴筆記有二種海檜夭矯堅瘦皆天成又有刻削蟠曲而成者名土檜海檜絶難致凡人家所有大抵土檜也至正四明續志海檜栝柏𩔖也葉尖如杴其質體刻成龍鳯形懸根而植之盆可致逺
  㯶 成化四明郡志鄞縣産㯶其毛用作㯶帽㯶鞋烏桕 嘉靖奉化縣志縣有九峯山九峯突兀産多烏桕秋霜葉紅爛若春花
  觀音栁 嘉靖寧波府志奉定間有之細栁一名觀音栁青翠如髮而垂春三月開紅花如蓼
  雞骨樹 嘉靖寧波府志産定海
  李 消夏録軍庭李産奉化成化四明郡志李子出鄞小溪仲夏有粉紅李蠟李豐山李
  楊梅 成化四明郡志出奉化有邵家塢許家塢金家塢韓家晚大茘支小茘支鄞之小溪亦有之色紅不逮奉化之紫黒産東湖色白者名酪蜜腳
  枇杷 至正四明續志一名盧橘出慈谿味甘核細如椒子
  林檎 至正四明續志出慈谿一名花紅
  藤梨 嘉靖寧波府志一名羊桃産象山
  芧栗 至正四明續志極小而味甘出慈谿
  榧 成化四明郡志翠山香山雪竇皆有惟雪竇尤著名
  金柑 至正四明續志出慈谿飽霜者甘定海縣志出馬嶴沙峧者佳不能多得
  金橘 嘉靖浙江通志寧波金豆橘形似豆味甘香勝於大橘
  香𤓰 至正四明續志金子𤓰形如西𤓰而小有紅黃黒三色出同嶴者佳此即香𤓰
  青櫺子 松陵集出四明山極甘紫桃軒雜綴四明山産青櫺子其樹不可見每於石上得之蓋洞天中物神仙所祕耳四明七觀珍木嘉草薆薱旉榮呫甘嚌芳有果青櫺李光四明山青櫺子詩羽幰新翻帝從回餘歡未盡玳筵開醉拋青子香泥上留與仙家取次栽
  蔗 嘉靖鄞縣志産鄮山下稱為蔗田
  糖氷 容齋隨筆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氷楊萬里氷糖詩亦非崖蜜亦非餳青女吹簫凍作氷透骨輕寒清著齒嚼成人跡板橋聲
  謹按糖霜有譜製法絶佳今閩人治此為利浙民多種蔗而不知造糖惟寧郡能作氷糖推其法亦可治霜也
  山茶 普陀山志山中最多數千百本樹高數丈丹葩滿枝望之如珊瑚樹成化四明郡志海紅花産定海
  貼梗海棠 嘉靖寧波府志産鄞慈土人稱闌路錦丹桂 藏一話腴象山士子史本有木犀忽變紅色異香因接本獻闕下高宗雅愛之畫為扇面仍製詩以賜從臣自是四方爭傳其本嵗接數百史氏由此昌焉成化四明郡志今象山所産者色深而香烈他處初無號為丹桂移之四方則色香少損此地氣然也宋高宗有獻紅木犀花者愛之畫為扇面以賜從臣詩月宮移就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好向煙霄承雨露丹心一㸃為君開秋入幽巖桂影團香生粟粟照林丹應隨王母瑤池宴染得朝霞下廣寒
  小白花 普陀山志如瑞香而白葉亦微似春月花開香散巖谷雲麓漫抄山谷山礬花詩序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荊公嘗欲求此花栽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採鄭花葉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海岸孤絶處補陀落迦山譯者以謂小白花予疑此山礬花爾不然觀音老人何以端坐不去耶祝穆小白花詩玲瓏葉底雪花寒清晝香薰草木間移植小軒供宴坐恍疑身在普陀山
  杜鵑花 明一統志四明山出嘉靖寧波府志土人號石巖花産奉化
  掛蘭 嘉靖寧波府志一名見風蘭生鄞象間荻蘭 至正四明續志一幹數花比蕙則瘦而香過之出昌國巖竇間
  瑞香 花譜出明州又名睡香處處庭院植之王十朋瑞香花詩長向春前臘後開要將風味鬭梅魁客從廬阜夢中得根自鄮山佳處來風拆錦囊香不㫁日烘寶蓋翠成堆定須移向梅溪去栽伴吾廬桂與槐
  紫茉莉 普陀山志不種自生蔓延至里許
  菊 至正四明續志種𩔖頗多有紫莖而氣香葉厚至柔嫩可食者其花微小味甚甘
  木屑花 嘉靖寧波府志産定海
  金雀兒花 成化四明郡志産奉化
  雀李花 成化四明郡志産奉化
  毛竹 四明洞天記叢生澗邊
  白竹 名勝志奉化自鮚埼而東為新嶺山其嶺生竹高僅四五寸葉皆色白
  紫竹 暌車志紹興中四明有巨商泛海阻風抵一山下因登絶頂有梵宮焉窻外竹數箇枝葉如丹求得一二竿截之為杖每以刀鍥削隨刃有光至一國有老叟曰君親至補陀落迦山此觀音坐後旃檀林紫竹也
  方竹 嘉靖定海縣志葛仙翁煉丹於靈峯植箸於地化為竹而方今巖谷間生方竹
  茶 茶經出浙東以明州次鄮縣生榆美村晁以道詩官有白茶十二雷自注四明茶名至正四明續志茶出慈谿在資國寺山者為第一開壽寺側者次之每取化安寺水蒸造精妙如雀舌嘉靖寧波府志茗嶴山在慈谿縣西北其山多産茶萬厯象山縣志茶出朱溪者佳象山縣志鄭行山産佳茗珠山更多定海縣志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産又不善製故香味不及園茶之美五月時重抽者曰二烏苦澁不堪産桃花山者佳普陀山者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
  酒 名酒記明州金波酒
  雙魚酒 舒亶四明雜詩酒罌雙印貴注俗重雙魚酒
  鹽 遊宦紀聞四明鹽白以𥯃盛貯邸翁曰塗中走滷將若之何可用煨皂莢一挺置其中即無慮矣
  甘草 四明山記四明山心有五朶峯南一巖有石穴通泉流於梨洲穴生甘草
  附子 明一統志各縣出附子
  楮實 至正四明續志出明州有二種其實如彈丸青色七月漸紅九月採水浸去皮穰取子日乾
  海艾 羣芳譜艾一名醫草一名氷臺一名艾蒿一名黃草處處有之産四明者謂之海艾本草綱目艾葉岀明州至正四明續志苗莖𩔖蒿而葉背白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舊志雲出昌國岝峉山
  黃藥 圖經本草出明州藤生高三四尺苗莖𩔖蒿十月採根
  蜀漆 至正四明續志本草雲出明州葉似茗而狹長莖圓有節紅花青萼三子為房五月採葉八月採根治瘧要藥
  天明精 至正四明續志出明州夏秋抽條如薄荷花紫白色葉如菘而小故南人謂之地菘
  骨碎補 至正四明續志本名胡孫姜入貢其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隂處引根成條上有黃毛及短葉附之無花實惟根入藥採無時削去毛用之
  筋子根 本草拾遺生四明山苗高尺餘葉圓厚光潤冬不彫根大如指亦名根子味苦溫無毒主心腹痛不問冷熱逺近惡氣霍亂蠱毒暴下血
  承露仙 本草拾遺伏雞子根生四明天台山一名承露仙其蔓延生葉圓薄似錢根似鳥形
  昆布 本草綱目如繩索狀出浙東者大葉似菜蓋海中菜也
  香蓀 成化四明郡志慈谿縣孫湖多産香蓀故名訛而為孫
  赤堇草 成化四明郡志鄞縣東赤堇山産即烏喙絡石草 至正四明續志出明州葉圓如細橘正青冬夏不彫著處即生根鬚包絡石上以得名花白子黒與薜茘相𩔖
  香草 香山記巖谷流香即大蓬山之支也上有佛蹟巖多産香草
  長生草 四明山記生山中取之懸崖壁間雖槁得水復鮮成化四明郡志卷柏俗呼為長生不死草生四明山謝靈運山居賦雲卷柏萬代而不死
  鶴 成化四明郡志紅鶴産明州海島萬厯象山縣志南田懸海周環一百餘里高出海中諸山山多鶴鹿水多海錯
  鶻 至正四明續志出海島中然亦少得
  畫眉 至正四明續志出慈谿山谷間
  江鶓 舟山志短頸鳬也形小而多羣日處海濵或飛鳴於山次日必起大風
  青鸞 客越志游東錢湖青鸞大如鶴羣翔碧藻間烏鳳鵲 客越志身黃咮黒光如漆皆吳中所無頻伽鳥 至正四明續志昌國補陀山有之鄞縣句章北巖亦有
  野豬 舟山志生定海山谷間出則田禾園蔬無遺九節狸 至正四明續志狸有數種然貴在九節狸玉面狸極少
  海獺 至正四明續志大如狗腳下有皮如人胼拇毛著水不濡生海壖
  貉 至正四明續志貉踰汶則不生地氣使然也今二州四縣以皮賦
  杜部魚 成化四明郡志出溪河長四五寸
  石首魚 能改齋漫録兩浙有魚名石首雲是明州來問人以石首之名皆不能言余讀張勃吳録載吳有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鳬頭中有石嶺表録異石首魚狀如魚隨其小大腦中有一石子如蕎麥瑩如白玉海族志腹中膘可作膠成化四明郡志石首魚首有魫細如牙堅如石故名石首臘月則韌皮為良三月八月味次之孟夏之交緣海之民以巨艘小舠競入洋山海中捕取潮汛往來有限謂之洋山魚
  春魚 成化四明郡志形似石首而小每春三月業海漁人競以舟載竹莆出海捕之名曰捉春冬月莆中得者名曰莆春
  梅魚 海味索隠鰉魚黃魚各有一種肉與味亦自不同即如吾郡梅魚比黃魚極小肉與味正相似閩中呼為小黃魚其鱗色燦爛金星如大黃魚也然又各自一種今合鰉魚為一種誤矣
  䱥魚 天啓慈谿縣志䱥身多刺長不過五六寸肥腴可食晉虞肅父答晉帝雲天時尚溫䱥未熟是也至正四明續志鮆魚又曰刀魚頭狹薄其腹皆如刀刃故名其長大者可尺餘子多而肥明州人夏初曝乾可以致逺又可為鮓其子乾名寸金鰿子又雲糟之可作湯嘉靖寧波府志青鰶冬月尤美海錯之佳者産奉化
  箭魚 成化四明郡志即江湖鰣魚海出者最大甘肥異常
  箬魚 成化四明郡志其形似箬生海中極大名鰨鰻
  規魚 補筆談𩻟魚吹肚魚非本草所載河肫規魚浙東人所呼其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南人通言之以其腹脹如吹也
  魟魚 至正四明續志形圓似扇無鱗色紫黒口在腹下尾長於身如狐尾大者曰鮫魟與鮫魚可錯靶其次曰錦魟去沙煮爛與鼈裙同又次曰黃魟差小背黒腹黃其餘有斑魟牛魟虎魟魟字或作䱋
  馬鮫魚 至正四明續志形似鱅其膚似鯧黒斑最腥
  鯊魚 成化四明郡志鯊魚之名有白滿黃頭白眼白蕩青頓牛皮鹿文燕尾犁鑱熨斗丫髻劍刺及斑鯊狗鯊鮧鯊𩻩鯊虎鯊香鯊鋸鯊其𩔖甚多
  吹沙魚 埤雅魦鮀常開口吹沙性善沈大如指狹圓而長有黒㸃俗呼為新婦臂味甘今奉化鮚﨑鎮有之名吹沙魚頗以為珍品
  琵琶魚 成化四明郡志華臍一名老婆魚一名𩸣魚蓋其腹有帶如帔子生附其上故名𩸣其形如科斗而大者如盤吳都賦注曰此名琵琶魚無鱗而形似冬初始出者俗多重之至春則味減矣
  黃滑魚 至正四明續志似春魚而肉細冬月得之為美又一種烏眼白眼皆相𩔖
  鱟魚 爾雅翼鱟形如惠文如便面惠文武冠名便面古扇名也至正四明續志鱟魚形如覆斗青褐色十二足長五六寸尾長一二尺其殻堅硬有橫紋一線軟可屈摺尾有刺口足皆在覆斗之下海中每雌貪雄漁者必雙得牝者有目牡者無目韓退之詩鱟實如惠文骨眼相附行
  四腮鱸 成化四明郡志産海中四腮有江鱸差小而兩腮味淡有塘鱸形巨不脆
  肋魚 至正四明續志似箭而小身薄細骨滿肋明州夏初多出
  鯔魚 至正四明續志似鯉生淺海中專食泥身圓口小骨軟肉細
  烏鰂魚 酉陽雜俎形如算袋口傍兩帶極長遇風則蚪前一鬚下矴其腹有墨遇大風輒放墨方數尺以混其身然羣行水中人見墨水至輒可笱羅而得之骨如通草可刻名海飄蛸入藥
  短魚 海族志頭縮而短色紅為鯗極美
  銀魚 至正四明續志口尖身鋭如銀條又一種極小名麪魚爾雅翼王餘即此𩔖舊志載在比目項下非也
  火魚 至正四明續志頭巨尾小身圓通赤故以火名之又有一種名竹麥魚頭身俱扁微紅其形頗相𩔖
  䖳魚 圖經本草䖳魚一名水母生東海形如覆笠腹下有赤血如芝謂之頭常泛海有蝦立其上其白肉縷切用礬浸謂之水母線可以致逺成化四明郡志䖳魚本草作蝤一名水母生東海形如覆笠肉白
  海鰍 舟山志大者長數十丈海中浮載如一二里山俗呼為浮礁舟行避之
  風鰻 成化四明郡志生海中者可六七尺冬月鱐之名風鰻
  彈塗 至正四明續志闌湖形如子鰍而短大者如人指潮退數千百跳躑塗泥中土人使小鉤取之一名彈塗椒醬臘之
  𩽅鯗 至正四明續志形似魟以鹽浥之曝為鯗名曰𩽅鯗俗又呼曰老鵶鯗去皮生擘成絲充果飣
  魚鮓 嘉靖奉化縣志袁村所産最美
  海鮮 鶴林玉露有浙人侍壽皇宴因談肴核上問其鄉里所産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皆海鮮也吳萊初海食詩故人喜我來為我具杯盤盤中何所有海族紛攢攢盲風吹衣冷蜑雨灑席寒春魚白如刀小棹臨碧湍淡菜𩔖山結巨钁就石剜水母或潮捲蝤蛑乃泥蟠蛟鼉惜不得況問龜與黿其餘亦瑣碎充此一日歡洗濯煙瘴氣磨礱沙淤瘢非歟嗜土炭否則殊醎酸珍須壓㹠臠異且輕馬肝褻味分罩網腥涎雜瓢簞奈何齊魯邦徒設邾莒餐對之輒棄置誰謂吾腹寛川澤禮當爾勿雲行路難
  謹按陸雲答車茂安書雲㫁遏回浦隔截曲隈隨潮進退採蜯捕魚其蜯蛤之屬目所未見耳所未聞品𩔖數百難可盡言據此則寧郡鱗甲之屬舊志不傳者多矣山海之利天自産之名雖不傳而物未嘗缺也特博識者難爾
  江瑤柱 老學菴筆記明州江瑤柱有二種大者江瑤小者沙瑤然沙瑤可種逾年則成江瑤矣宛委録奉化縣四月南風起江瑤一上可得數百如蚌稍大肉腥靭不堪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瀹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侯鯖録玉珧柱厥甲美如珧玉肉柱膚寸曰江珧柱郭景純江賦雲玉珧海月吐納石華退之謂馬柱甲是也世人不用此珧字是未知耳能改齋漫録紹聖三年詔明州嵗貢車螯肉柱五十觔俗謂之紅蜜丁東坡所傳江瑤柱是也李本江瑤柱詩異味分甘及老饕令人㫁酒不能牢元胎剖出雲間月細殻熬翻海上濤春雨河豚忘下箸曉霜郭索罷持螯東坡向未知名字嫓美空將茘子褒
  蠣房 嘉靖寧波府志形如駞蹄附巖石生相連如房左顧者牡右顧者牝房內有蠔肉亦有柱肉之大小隨房每潮來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含以充腹鮚﨑海巖生者僅如人指甲挑取肉謂之梅花蠣扈竹結成謂之竹蠣劉子翬食蠣房詩蠣房生海壖堅頑宛如石其中儲可欲雖固必生隙嵌嵒各包藏碨䃁相附積終逢霹靂手妙若啟扃鐍鑚灼諒難堪曷不吐餘⿰氵厯 -- 𤁋南庖富腥盤豈惟此稱特吞航大絶倫梯臠萬夫食針麟九牛毛小嚼逾千百光螺暈紫斑膏湛金色水母脆鳴牙章舉懸疣密烏粘力排奡貼石不可索妾魚戲浮波媚鮜雌雄匹蟹躁輒橫鶩鼈縮常畏出車螯不服箱馬鮫非駿跡江瑤貴一柱嗟豈棟梁質骨柔競愛䱠多鯁鯯乃斥蚶魟鮭赤文肉黑魚之賊鰷鱨鰋鯉鰻鮎鮪鰍鮓鯽鱅庸而𩵖小瑣冗難盡述包涵知海量長養荷天徳貪生族𩔖繁失地波濤窄網罼人設險甘鮮已為厄紛然均適口流品當別白微物倘見知捐軀寧足惜
  海扇 任士林海扇詩注海中有甲物如扇名曰海扇文如瓦屋三月三日潮盡乃出任士林海扇詩漢宮佳人班婕妤香雲一篋秋風初網蟲蒼蒼恩自淺猶抱明月馮夷居至今生怕秋風面三月三日纔一見對天搖動不如烹肯向五雲清暑殿
  鮚 元豐九域志鮚蚌也鮚崎亭其中多鮚故以名亭四明七觀寸鮚腹蟹亭以崎名注奉化鮚崎山産鮚顔師古曰鮚蚌也其長一寸廣二分有小蟹在腹中定海縣志璅蛣如螺半身飢則蟹出求食蟹入則飽
  淡菜 海族志亦名殻菜形似珠母一頭尖中銜少毛多生南海本草釋名浙人呼淡菜曰東海夫人嫏嬛記又名文齧玉環志去其殻不著鹽而乾之故名淡菜四明七觀蚶菜疲民君嚴奏免注四明嵗貢淡菜蚶蛤之屬唐孔戣以為自海抵京道路役夫奏罷之
  蝤蛑 成化四明郡志並螯十足生海邊泥穴中小而黃者謂之石蝤蛑最大者曰青蟳小者曰黃甲後足濶者曰撥棹子城東江濵有蝤蛑廟俗傳有漁人獲一巨蝤蛑為巨螯鉗而死今廟即其地前賢多呼四明為蝤蛑州舒懶堂述里諺雲八月蝤蛑健如虎埤雅雲蝤蛑兩螯至強能與虎鬭雨航雜録浙蟹有數種一曰蝤蛑南人謂之撥棹言力可撥棹也隨大潮退殻一退一長一曰蟳乃蝤蛑之大者兩螯無毛一曰擁劍一螯大一螯小常以大螯鬭小螯食又名桀步一曰虎蟳大者有虎斑文一曰招潮潮欲來出穴舉螯迎之一曰灘塗一曰蜂江一曰蟛蜞似蟹有毛而赤性極寒一曰彭越即彭螖也一曰竭朴大於蟛蜞黒斑有文以大螯障日用小螯以食一曰沙狗穴沙中見人則走或曰沙鉤從沙中鉤取之也味甚美一曰數丸競搏土作丸滿三百而潮至一曰籚虎兩螯正赤不可食一曰螠似彭越而小一曰䘂肉殻而多黃其螯最鋭㫁物如芟刈焉食之行風氣
  螺 定海縣志生深海中殻可為酒杯者曰鸚鵡螺靨白而香者曰香螺殻尖長者曰鑽螺味次之有刺者曰刺螺其味辛者曰辣螺又有拳螺劍螺斑螺丁螺圖經本草海螺即流螺厴曰甲香生南海今明州有之或以台州小者為佳諸螺之中此肉味最厚南人食之南州異物志雲甲香大者如甌面其厴雜衆香燒之益芳獨燒則臭合香者用之又有小甲香狀若螺子取其蔕修合成也海中螺𩔖絶有大者珠螺瑩潔如珠鸚鵡螺形如鸚鵡頭並可作杯梭尾螺形如梭今釋子所吹者皆不入藥
  蛤 至正四明續志蛤蜊亦云圓蛤殻口有紫暈者肥美善醒酒黃山谷詩商略督郵風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鄞縣志黃蛤每一潮生一暈殻有紋海濵人以苗栽泥中𠉀其長而取之本草㑹編蛤生海中浙人以其肉充海錯其殻煅作粉
  海蝦 至正四明續志海中蝦有赤白青黃斑數色青者有大如兒臂長尺餘鬚長三尺土人珍之梅熟時曰梅蝦蠶熟時曰蠶蝦又有生於潮生於河皆青黒色生於江白色
  蝦鮓 太平寰宇記明州舊貢紅蝦鮓
  蝦米 太平寰宇記産明州
  蟶 至正四明續志生海泥中長二三寸如大指肉甚肥含津口常開不合
  蚶 郭璞江賦洪蚶專車至正四明續志有瓦壟蓋殻上有稜似之故名有芽蚶殻稜細而肉肥多出鮚崎亦採苗種之海塗謂之蚶田
  𲀆 鄞縣志生於海巖或簄竹又一種曰老婆牙䗯 至正四明續志俗呼生進似蛤而長殻有毛亦呼毛蛤一曰𧍧䗯
  章巨 成化四明郡志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人取之能以腳粘石拒人又別有一種生海塗中名望潮土人呼為塗蟢一種曰鎖管腳短無飣
  肘子 成化四明郡志殻下尖而上濶中有肉惟取肉為饌
  土鐵 海味索隠一名泥螺出南田者佳梅雨收製海鏡 定海縣志瓦楞子本名鬼𧌉一名𧍧一作蚶殻圓厚而有紋儼如屋瓦楞海月形圓如月亦謂之海鏡土人鱗次之為天窻
  緑毛龜 成化四明郡志宋祥符七年明州獻青毛龜今漢洞有小如錢者取育於池亦漸長大
  蜥蜴 成化四明郡志形如蝘蜓四足皆有金絲生山石潭中禱雨即應凡禱出水面罩至城將雨則送故處
  綾 四明七觀註明州土貢吳綾交梭綾
  畫絹 嘉靖浙江通志寧波畫絹色白絲勻宜畫皮紙竹紙 至正四明續志皮紙出鄞縣章溪竹紙出奉化棠溪亦有皮紙
  硯 硯箋明州石硯石甚觕見米帖
  假倭扇 七修𩔖藳寧波人造泥金彩漆縹霞宣徳間遣人至彼傳其法
  油 成化四明郡志寧波油共五品麻菜豆桐桕魚膏 太平寰宇記明州脂澤悉用魚膏
  席 成化四明郡志甬東多種席草民以織席為業著四方曰明席佛祖統紀建炎三年十二月浙東制置使張俊與金人戰於明州西門俊見民間多織席遣兵斂取之以重席覆於路金騎踐席上皆足滑而仆因急擊之斬獲甚衆
  熏籠 至正四明續志明州熏篝焙籠他郡鮮有漆器 嘉靖浙江通志寧波出描金漆器
  謹接寧郡切近海洋自設立海關以來外洋諸貨畢集居民遂摹仿為之如漆器之𩔖雖不及洋製而民間亦資之以為利他如紙扇銅硯小刀之屬亦多
  金錫 山海經句餘之山多金錫
  銅 明一統志奉化縣産銅
  生鐵 至正四明續志廣船販至冶成器用釜差勝手磬 百寶總珍集明州多販到無破損聲圓長者為妙
  五色石 四明圖經奉化縣烏峯臨溪其石五色似花鈿
  普陀石 池北偶談普陀巖石有大士像華鬘天然竹林鸚鵡善才龍女形悉具琴客程生曽見數枚
  琅玕石 宣和石譜明州昌國縣沿海近淺岸水底生琅玕石狀似珊瑚或高二三尺漁獵者多得之初出水色甚白經久微紫黒紋理如織枝幹一律遍多圓圏跡扣之有聲稍燥土人不甚貴逺方多裝治假山
  奉化石 雲林石譜明州奉化縣諸山大石中每擊取之即有平面石色微黃面稍潤扣之無聲其紋橫裂兩道如細墨描寫一帶夾徑寒林煙露濛朧之狀或濃墨㸃染成高林與無為軍所産石屏頗相𩔖

  浙江通志卷一百三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四
  物産
  紹興府
  八貨 越絶書甲貨之戸曰粢為上物賈七十乙貨之戸曰黍為中物石六十丙貨之戸曰赤豆為下物石五十丁貨之戸曰稻粟令為上種石四十戊貨之戸曰麥為中物石三十已貨之戸曰大豆為下物石二十庚貨之戸曰穬比蔬食故無賈辛貨之戸曰菓比蔬食無賈壬癸無貨
  粳稻稬稻 𢎞治紹興府志稻有粳稬凡十九種今畧書其常植而易識者駝犁望三種有六十日七十日八十日占城二種有早占城寒占城秥四種有早白晩白早黃晚黃塗䝉三種有早晚北白色者種有早白晚白秥白光頭白撩水白霜下白銀條白辦白矮白羅村白烏色者四種雁來烏老了烏早烏粳晚烏粳紅色者二種有大紅小紅紹興府志稻種甚多嘉泰志列五十六種詢之農家多不能識今據山㑹新志採録八邑大約相同早稻曰紫口甲朝穧麤稈細稈早白黏晚稻曰晚白黏料水白餘杭白稚𫎇鳥銜來鵞腳黃健腳青宜興白以上俱秔𩔖宜炊榧稬青稈水鮮羊鬚胭脂早黃黃殻紅黏以上俱秫𩔖宜釀
  黃秈 嘉泰㑹稽志㑹稽獨有黃秈之名秈音仙字書雲秔稻也他無以秈名者徽饒之間謂小米為秈與此不同
  麥 紹興府志大麥秋種立夏前熟有晚大麥穗長子多與小麥同熟六稜麥中早麥紅黏稬麥堪作酒小麥十月種小滿前熟有早白麥松蒲麥芒禿如松房娜麥穗如大麥
  蘆穄 夢溪筆談稷乃今之穄也紹興府志今呼為蘆穄以其形似蘆也然不常植山中或有之
  白豆 榖譜浙東一種白豆味更勝
  乳粟 萬厯山隂縣志粒大如雞豆色白味甘俗名遇粟
  稗 𢎞治紹興府志一名烏禾越民種之其性堪水旱嵗饑充食不減粱米釀酒踰黍稷
  乾菜 蕭山縣志白菜醃之曬乾貯甕內曰陳乾菜久愈美
  荇菜 蕭山縣志其所結子爛煮之味甘如蜜薹菜 𢎞治紹興府志菘耐霜菜也越人呼為薹菜有矮黃麻葉二種其羊角薹越土種之則變
  仙人菜 餘姚縣志春夏雷雨驟作俄産白水山崖石上立採可得移時無種
  南𤓰 述異記㑹稽嘗有五色𤓰山隂縣志五色𤓰即南𤓰種自吳中來一名飯𤓰食易飽
  西𤓰 寶慶㑹稽續志越𤓰大者色正白越人當果食之去煩熱解酒毒𢎞治紹興府志西𤓰産蕭山者最佳餘姚縣志西𤓰産眉山者佳今剡嶴如枕者更勝
  蕈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越路之菌是也㑹稽録菌今謂之茭首茭心生臺至秋如小兒臂其白如藕軟美異常
  茄 嘉泰㑹稽志㑹稽有水茄亦名銀茄雲是新羅種形如雞子
  蔥 嘉泰㑹稽志㑹稽園夫藝蔥有兩等其小而美者曰大官蔥
  燕竹筍 寶慶㑹稽續志越人以燕來時作筍取其早也因以為名王十朋在剡題燕竹詩問訊東牆竹佳名始得知龍孫初迸處燕子正來時
  箭里筍 㑹稽風俗賦箭里之筍注㑹稽有美箭里筍譜箭筍十二月生㑹稽諸山絶多或叢生或蔓延可如筯大長三四寸
  蕈筍 萬厯山隂縣志貓筍花筍箭筍三品絶佳冬月取貓筍萌土中者曰蕈筍尤為土産之最
  黃鶯筍 寶慶㑹稽續志苦筍以黃苞推第一謂之黃鶯筍
  筍乾 筍譜㑹稽煎筍乾法將小筍蒸後以鹽酢焙乾凡筍宜蒸則味全
  蓴 萬厯蕭山縣志蓴出湘湖味至美較勝他産袁宏道越中雜記蕭山櫻桃鳥蓴菜皆知名而蓴尤美採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後佳若浸他湖便無味浸處亦無多地方圓僅得數十丈許其根如荇其葉微𩔖初出小荷錢其枝如珊瑚而細又如鹿角菜其凍如氷如白膠輔枝葉間清液泠泠欲滴其味香粹柔滑畧如魚髓蟹脂而清輕逺勝半日而味變一日而味盡比之茘支尤覺嬌脆矣惜乎此物東不踰紹西不過錢塘以故世無知者
  蕨 嘉泰會稽志東坡詩慚愧春山筍蕨甜今㑹稽以蕨配筍為茹尤珍美蔬譜㑹稽山間有一種似蕨而毛紫色土人謂之蕨藄亦謂之毛蕨不可食鄉人但以藏繭及藉楊梅取其性疏而不浥鬱也蕨青而藄紫故曰紫藄
  芹 四明圖經産越中白馬山者最香美土人雜芥為葅沃以醯醬味絶妙
  蕺 㑹稽風俗賦採蕺於山注岑草也越王種之名勝志蕺山少木多産蕺𢎞治紹興府志蕺葅菜越人呼臭膽草生擷有臭氣嵗歉民斸其根食之諺曰豐年惡爾臭凶年賴爾救稗史彚編越蕺葉似蕎麥地肥亦能蔓生莖葉紫赤色多生山谷隂處吳越春秋雲越王嗜蕺嘗採於此山故名
  葛粉 爾雅翼越葛花藤皆可醒酒明一統志各縣出葛粉
  山蔓菁 列仙傳劉綱夫婦隠居四明龍泉山植山蔓菁為食婦先綱仙去謂綱曰菜熟亦仙
  海藻 埤雅浙右山嶺重阻人鮮病癭者按本草海藻昆布青苔紫菜皆療瘤癭結氣被海之邦食此故能療之也
  禹餘糧 𢎞治紹興府志嵊縣丫山産
  芝麻 𢎞治紹興府志越人不多植山中有之可為油
  乳餅 嘉泰㑹稽志中州𤇊潼取酪酥以雍酥為冠而越中尤佳凝厚者曰乳餅
  桑 四明圖經有如錦之桑㑹稽三賦注諸暨出第一檿桑文采如博綦方正駢次有如畫作可為履𣝜𢎞治紹興府志舊志雲㑹稽産如錦之桑然今越産多野生謂之鳥桑植者反不及之
  松 名勝志蕭山縣北幹山多植松故有北幹松風之稱
  柞 風土記始寧剡界山多柞木越人謂之⿰木厯 -- 櫪木櫟 水經注若邪溪上有一櫟樹謝靈運與惠連嘗游之作聨句題刻樹側
  檀 淳熙雜志郊祀五輅車材以剡中檀木為之楮 𢎞治紹興府志楮榖也出剡中皮斑有瓣者為楮皮白者為榖無瓣者為構
  檉 𢎞治紹興府志出餘姚四明山俗呼西河栁其葉甚細似柏而香天將雨水則生花試之多驗
  櫧 𢎞治紹興府志蕭山縣櫧木堰以其地舊産櫧皁莢 列仙傳劉綱隠四明山觀前皁莢樹一株相傳為綱登仙之木寶慶㑹稽續志劉綱仙樹在餘姚祠宇觀
  椶櫚 山隂縣志椶山産
  沈香樹 袁宏道游五泄記青口有古木一株土人云是沈香樹一年一花
  松陽木 𢎞治紹興府志木甚大或雲即豫章也舊志雲唐時越城多生豫章樹每風雨聞鐘鼓聲宋時無復存矣
  貝多木 𢎞治紹興府志唐貞觀間寶掌禪師所植在諸暨寶掌巖上
  梅 餘姚縣志餘姚有古梅苔絲四垂疏花㸃綴他處所無梅譜項里有古梅苔蘚封枝夭矯如畫令人愛玩吳綺詩注越産雖佳移植即變不如吳興
  消梅 嵊縣志梅有金剛拳大如桃名消梅堅脆經秋不落
  雪桃 嵊縣志桃有冬熟者名雪桃
  李 嘉泰㑹稽志李惟剡溪者見稱
  櫻桃 嘉靖浙江通志蕭山櫻桃名櫻珠寶慶㑹稽續志出蕭山縣夏孝鄉宋宦者董清臣為供奉官每櫻桃宴即於未出時遣人往越貿得百顆奏曰清賞櫻桃可知越州櫻桃美矣然蕭山更勝他邑顆圓小色朱紅一二日即敗
  楊梅 嘉泰㑹稽志今出項里何塔六峯塘裏其品之最佳者曰官長梅色深紫香味俱絶曰線梅有紋隆隆如線色尤紫實大核小可亞官長梅也方盛出時好事者往游因置酒舟中高飣楊梅與樽罍相間婦女簪於髻上又以雀眼竹筥盛貯為遺唐人所稱茘枝筐不過如此萬厯蕭山縣志有接種大而味佳有草種細而味酸色深紫出湘湖諸塢者為勝方其未甚熟時以火薰之名楊梅乾極佳劒南集詩注項里鄉俗謂楊梅止曰梅謂選擇楊梅曰作梅𢎞治紹興府志上虞楊梅峯在小江上林壑茂密上多楊梅能改齋漫録越州楊梅最佳土人謂之楞梅舊浙江通志今餘姚之燭湖最佳次則蕭山陸游六峯項里看採楊梅詩緑隂翳翳連山市丹實纍纍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斜簪寶髻看游舫細織筠籠入上都醉裏自矜豪氣在欲乗風露摘千株
  石榴 剡録越人避錢鏐諱呼石榴為金厖
  青棗 嵊縣志嶀山棗灣有一種青者今無
  木𤓰 爾雅翼楙𤓰實如小𤓰而酢陶隠居雲山隂人以為良果蘭亭尤多
  榧 平泉草木記木之奇者稽山之榧㑹稽風俗賦火榧殻玉
  梨 萬厯山隂縣志越人呼為梨頭如木柵之馮家梨映日紅破塘之清消梨俱最佳
  林檎 㑹稽三賦注高公山出千貫文林檎
  蒲萄 嘉泰㑹稽志㑹稽有漿水馬腦二種味亦佳栗 廣志越中栗大如拳全芳備祖諸暨産如拳之栗能改齋漫録政和中詔本州貢焉栗固大於他州然如拳者終不可得
  橙 全唐詩話張籍詩山路黃橙熟此剡中風味也橙惟剡尤多
  橘 述異記越多橘柚園越人嵗出橘稅謂之橙橘戸亦曰橘籍吳闞澤表曰請除臣之橘籍
  蜜橘 明一統志紹興出
  小橘 餘姚縣志産東山謝氏園者曰謝橘小而甘金橘嵊縣志橘種有小如彈丸者名金橘如棗者名金棗如豆者名金豆
  山查 嵊縣志生大白五龍四明諸山者樹高盈丈實如大腹子味極甜脆
  蔗 㑹稽三賦注赤者名崑崙蔗白者名荻蔗赤者出㑹稽作乳糖𢎞治紹興府志山隂靈芝鄉出蔗羣芳譜蔗糖以蜀及嶺南者為勝㑹稽所作乳糖視蜀更勝
  蓮 嘉泰㑹稽志山㑹諸水往往芙蓉環繞夏秋之間川澤如錦土人取蓮子藕根為利㑹稽三賦注山隂荷最盛出偏門至三山多白蓮出三江門至梅山多紅蓮夏夜香風一二十里不絶
  藕 剡録越藕最佳謂之花下藕又特出羅文藕在禹廟前他皆不逮本草白花藕最佳為粉益人
  菱 㑹稽三賦注越中所産惟羅紋菱最大嘉泰㑹稽志即所謂腰菱也
  芡 嘉泰㑹稽志雞頭又謂之雁頭今山隂梅市之雞頭最盛有一戸種及十八里者然亦有數等小白皮最佳大白皮中白皮其皮頗堅難齧黃嫰又太輭皆不逮也其柄又可為葅甚美越人謂之藕梗其實芡柄耳
  牡丹 花木譜越中牡丹開時賞者不問親疏謂之看花局澤國此月多有輕雲微雨謂之養花天僧仲殊越中牡丹花品序越之好尚惟牡丹其絶麗者三十二種始乎郡齋豪家名族梵宇道宮池臺水榭植之無間歐陽修洛陽牡丹花品序牡丹出丹州延州山東青州南亦出越州陸游賞花至湖上詩吾國名花天下稀園林盡日敞朱扉蝶穿密葉常相失蜂戀繁香不記歸欲過用愁風蕩漾半開卻要雨霏微良辰樂事真當勉莫遣匆匆一片飛
  海棠 平泉草木記木之奇者稽山之海棠
  黃梅 嘉泰㑹稽志剡中獨多千瓣黃梅今無又有蠟梅二種磬口者佳
  木蘭 鎮東軍使院記大廈之前木蘭特異越城之中稱為一絶
  山茶 學圃餘疏潯陽陶狄祠山茶一株榦大盈抱枝䕃滿庭二月三日祭時花特盛好事者分種之竟無一活紹興曹娥廟亦有之止如拱把之半土人云千年外物也
  杜鵑 平泉草木記稽山之四時杜鵑嘉泰㑹稽志越人種之庭檻結為盤盂翔鳯之狀而法華山奉聖佛殿前一本高與簷等花色殷紅開時照耀牆壁皆赤
  映山紅 袁宏道游五泄記山中映山紅有高七八尺者與他山絶異
  紅桂 平泉草木記木之奇者剡中之真紅桂程顥剡桂詩序李徳裕嘗言洛龍門敬善寺有紅桂樹獨秀伊川嘗於江南諸山訪之莫致陳侍御知余所好因訪剡溪樵客偶得數株移植郊園衆芳色阻乃知敬善所有是蜀道苪草徒得其名
  桂漿 沈遼桂漿詩越人逺寄桂花漿敝屋欣聞破鼻香
  木芙蓉 平泉草木記㑹稽之百葉木芙蓉注即拒霜也
  貞桐 平泉草木記稽山之貞桐注其花鮮紅可愛且耐久
  忍冬 嘉泰㑹稽志一名鴛鴦藤出鏡湖水涯香如荼蘼末利可植園圃為架承之
  雙頭蓮 㑹稽三賦注越多雙頭蓮
  白鶴花 劉詵白鶴花詩注玉笥山中有白鶴花頂翅宛然
  薔薇 平泉草木記㑹稽之百葉薔薇
  蘭 羣芳譜句踐種蘭蘭渚山即王右軍蘭亭是也今㑹稽山甚盛餘姚縣西南並江有浦亦産蘭其地曰蘭墅洲自建蘭盛行不復齒及移入吳越輒凋有善藏者售之輒得高價而香終少減𢎞治紹興府志㑹稽有山蘭而無澤蘭今山蘭人家罕種
  謹按越絶無句踐種蘭之文因越有蘭渚其命名必有所自姑存之
  銀蘭 嵊志百丈巖有飛瀑巖壁間嘗産銀蘭蕙 餘姚縣志生深谷中惟治南大江獨産蕙因名蕙江
  水仙 嘉泰㑹稽志山隂此花有兩種一曰水仙一曰金盞銀臺徐師川詩金盞銀臺何足比其香既減格韻亦下
  菊 嵊縣志知縣施三捷署圃植菊甚盛人擬之為河陽花因有菊譜其詠詩有金絲栁玉梅白睡香毬青心玉牡丹陳獻章看菊詩扁舟何處剡溪濵夜半歸來雪滿巾爭似一瓢秋菊伴漆園風暖蝶迷人
  竹箭 爾雅東南之美有㑹稽之竹箭紹興府志越産竹箭擅名今有二種大葉者名箬箭細葉者名笄箭墨客揮犀竹為竹箭為箭蓋二物也
  黃竹 名勝志蕭山縣黃竹山竹色微黃狀如刀削相傳范蠡遺鞭所生
  晉竹 吳越春秋越王使大夫種索晉竹十庾以復封禮
  筋竹 𢎞治紹興府志剡中甚多其筍未成時堪為弩弦
  笙竹 嘉泰㑹稽志今樂部笙率以㑹稽臥龍山竹為貴蔡中郎得柯亭椽竹為笛亦㑹稽也
  毛竹 剡録剡之金庭有毛竹洞餘姚之四明山家亦有之嵊縣志金庭山有竹生毛節覆一節
  慈竹 𢎞治紹興府志即桃枝竹又名四季竹作篾柔韌堪為簟越人多植之為籬其竹夏月經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止痢
  紫竹 𢎞治紹興府志越多細竹紫竹生剡方竹生玉岑山蘆棲竹生嵊縣
  苦竹 羅頎札記山隂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則越自昔産此竹矣𢎞治紹興府志苦竹與刼竹皆可作寓錢紙苦竹種有黃青白紫頓地即散刼竹有二種一種狗刼可作紙徳政坊與山隂小赭等處居民作箕篩以此為業
  箖箊竹 吳越春秋袁公即杖箖箊竹
  對青竹 養疴漫筆竹黃而溝青每節間出惟㑹稽頗多彼人呼為黃金間碧玉紹興府志一名金竹一名閃竹其膚膩可作盒器
  篆刀竹 萬厯山隂縣志出越王崢上節橫錯相間歐兠祖師遺跡也
  人面竹 竹譜出剡山竹徑幾寸近本逮二尺節極促四面參差竹皮如魚鱗面凸頗𩔖人面
  公孫竹 𢎞治紹興府志高不盈尺越人以為几案之玩
  沙筯竹 談薈越州産沙筯竹採筍者輕步從之聞聲則縮入沙中
  日鑄茶 方輿勝覽㑹稽日鑄嶺其地産茶歐陽修雲兩浙産茶日鑄第一嘉泰㑹稽志日鑄嶺産茶奇絶然有名頗晚吳越貢奉中朝土毛畢入不聞有日鑄殆出在吳越國除之後歸田録雲草茶盛於兩浙浙之品日注第一青箱記亦云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範文正汲清白泉以建溪日鑄臥龍雲門之品試之雲甘液華滋悅人靈襟按今㑹稽所産茶極多佳品惟臥龍一種得名幾與日鑄相亞臥龍者出臥龍山知茶者謂二山土脈相𩔖信亦佳品然日鑄芽纎白而長其絶品長至三二寸不過十數株餘雖不逮亦非他産可望味甘輭而永多啜宜人無停滯酸噎之患臥龍則芽差短色微紫黒𩔖䝉頂紫筍味頗森嚴其滌煩破睡之功日鑄有不能及顧其品終在日鑄下自頃二者或充包貢臥龍則易其名曰瑞龍日鑄他書及土人皆用此鑄字惟歐陽公歸田録則書為日注疑公自有所據其後亦有書作注者蓋自歐公始也剡録越産之擅名者有㑹稽之日鑄嶺茶秦望山之小朶茶陶晏嶺之高塢茶㑹稽山之茶山茶雲門山之丁坑茶東土鄉之雁路茶山隂之臥龍山茶蘭亭之花塢茶諸暨之石筧嶺茶餘姚之化安瀑布茶嵊縣之西白山瀑布嶺茶五龍真如茶紫巖茶鹿苑茶大崑茶小崑茶焙坑茶細坑茶而日鑄茶名最著舊志謂臥龍山茶過於日鑄若化安瀑布茶陸羽品其殊異同時號為仙茗晁沖之陸元鈞宰寄日注茶詩我昔不知風雅頌草木獨遺茶比諷陋哉徐鉉説茶苦欲與淇園竹同種又疑禹漏稅九州橘柚當年錯包貢腐儒妄測聖人意逺物勞民亦安用含桃熟薦當在盤茘子生來枉飛鞚羊葅異好亦何有蚶菜殊珍要非奉君家季疵真無情毀論徒勞世仍重爭新鬭試誇擊拂風俗移人可深痛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從衆更煩小陸分日注密封細字蠻奴送槍旗卻憶采擷初雪花似是雲溪動更期遺我但敲門玉川無復周公夢謹按志茶者多尚名貴茶經而後著録者夥矣今諸暨各地所産茗葉質厚味重用對乳茶最良每年採辦入京嵗銷最盛而昔人未有志及者故特拈出
  茗山茶 名勝志蕭山縣茗山産佳茗
  後山茶 嘉靖浙江通志茶之𩔖有上虞後山茶酒 名酒記越州蓬萊酒
  越酒 㑹稽縣志越酒行天下其品頗多而名老酒者特行名豆酒者佳其法以緑豆為麯邑壤多秫少秔以此
  蕭釀 𢎞治紹興府志蕭山縣金井為徐氏園邑人釀酒多汲取此水是以蕭釀與越酒並重
  麯藥 𢎞治紹興府志蓼生水澤曰虞蓼今人用為麯藥
  鹽 𢎞治紹興府志郡之所産常以竹盤燒之故味美而色白為他郡最嘉泰㑹稽志㑹稽亭戸煎鹽法以海潮沃沙暴日中將夕刮鹻聚而苫之如是五六日乃淋鹻取滷灌以竹筒取石蓮五枚納滷筒中若三蓮浮則滷將成四五蓮浮則滷成可用謂之頭滷編竹為槃槃中為百耳以篾懸之塗以石灰纔足受滷燃烈焰中滷不漏而槃不焦灼
  玉芝 嘉靖浙江通志㑹稽玉芝出陶宴嶺一名九臼花色正紅生葉下其根一嵗生一臼或雲取其臼以麫裹炊熟吞之日三枚可以辟穀舊浙江通志一名山荷葉一名唐婆鏡其花生葉下色正紅故又名羞天花
  甘菊 羣芳譜菊山在蕭山縣西三里山多甘菊海根 本草拾遺生㑹稽海畔山谷莖赤色葉似菝葜而小蒸而用之味苦
  薄荷 本草綱目吳越人多以代茶其性涼産剡山中者味厚
  細辛 𢎞治紹興府志諸暨縣隴山産細辛
  蛇黃 圖經本草越州有之大如丸堅如石外黃內黒蛇冬蟄時所含土到春吐之越人常以二月採
  虎杖 圖經本草越州處處有之如竹筍狀上有赤斑㸃爾雅雲蒤虎杖郭璞注云似葒草可以染赤
  羊蓍 爾雅翼麥門冬越名羊蓍
  木蠏 本草釋名即木鼈子今杭越皆有之藤生葉有五椏狀如山藥
  烏藤菜 蜀本草今出越州蒿之𩔖也即劉寄奴馬兠零 本草注産越州七八月採
  紫石英 元和郡縣志諸暨縣烏帶山出諸暨縣志又水石英在水中一頭微著石採取必於露未乾時
  禹餘糧 新昌縣志水簾洞左右有圓石如拳碎之內有屑如餡或𩔖麻豆隨人所欲而應俗傳禹餘糧今化為石可作藥
  蓼草 吳越春秋越念復吳怨臥則切之以蓼薇草 剡録五龍山重岡複嶺山坡産薇為異草蒲草 嘉泰㑹稽志宋縣尉楊襲璋留家於汝湖之東植蒲數里遂名其地曰東蒲
  莎草 𢎞治紹興府志薹也可織蓑諸暨泌湖多有之
  藍草 𢎞治紹興府志可染青山隂人種之為業莞草 𢎞治紹興府志有二種一為席草一為燈心草山隂威鳯鄉及戴旗山種之故有莞田
  赤莖草 太平寰宇記越州古稱出鮮麗之物橫山産草莖赤葉青死者覆之活㑹稽風俗賦活人之草
  長生草 草木疏餘姚縣上林湖盤羅石上産長生草
  三葉白草 嘉泰㑹稽志出鏡湖澤畔葉漸白農人𠉀之以蒔田葉白苗畢秀矣餘姚縣志生於水濵春夏水足三葉盡白否則止白一葉或二葉占之絶驗
  鹿胎草 天中記嵊縣剡山一名鹿胎山昔有獵士射鹿此山鹿孕而傷既産以舌䑛子乾而母死後鹿死處生草名曰鹿胎草
  虎茨草 蕭山縣志細白花紅子而子性甚堅嚴冬雪不能敗至百年止高二三尺
  昌蒲 嘉泰㑹稽志今㑹稽有一種葉有脊如劍謂之雁蕩昌蒲生石上節殊密當不止一寸九節今人多以拳石或沙中種之為几案之翫
  鵞 㑹稽三賦注王義之愛善鳴之鵞越産之多者畫眉 蟲天志過日鑄嶺稀見餘鳥惟聞畫眉而已此鳥各占一山其侶過之必苦鬭無共棲者
  竹雞 劉基活水源記靈峯之山其上曰金雞之峯鳥多竹雞其狀如雞而小有文采善鳴
  杉雞 臨海異物志越有杉雞常居杉樹下頭上有長黃毛冠頰正青色如垂縷可食如竹雞
  野鴨 嘉㤗㑹稽志野鴨頭中有石雲是石首魚所化
  鷺 嘉泰㑹稽志山隂瀕水人家多畜鷺皆馴不去惟白露一日必籠之不然飛去
  雪姑 嘉㤗㑹稽志㑹稽人呼鷰為雪姑其色蒼白似雪鳴則天當大雪極驗
  寒鴉 嘉泰㑹稽志有一種名寒鴉比常鴉頗小十月自西北來其陣蔽天及春中乃去秦太虛樂府雲寒鴉萬㸃流水繞孤村不至越者殆不知也
  靈鳥 㑹稽三賦注法華山有雙鳥雛長則送出之唯此鳥在焉故稱靈鳥
  吐綬鳥 嵊志太白山有鳥如雞文采五色能吐綬長尺
  野豬 𢎞治紹興府志越山中有野豬豬獾狗獾豪豬四種
  狸 𢎞治紹興府志越山中有玉面狸文狸柿狸鰍獚狸四種
  猿 㑹稽風俗賦猴玃猿狖注玃母猴狖黒猿山中多有之㑹稽縣志猿好踐稼㑹稽山間陸種如豆麥之𩔖多為踐毀天衣寺僧法聰令捕一老猿被裘巾細縫使之不可脫縱之去老猿跳趨其群逺望而畏之皆捨去老猿趨愈急相逐日行數十百里其害稍息
  石首魚 𢎞治紹興府志生東海中春水既至則羣至海濵淺處散子求魚者聞水底鳴如鴨乃下網其魚夜視有光鮮食甚佳暴乾成鯗蓋海味之珍
  嘉魚 方輿勝覽蕭山縣城山上有泉多嘉魚追紅魚 𢎞治紹興府志白魚生嵊縣嶀浦祠下大者二三尺頭昂者上品尾赬者名追紅
  春魚 大業拾遺記似石首而小嵗以仲春至鹽浥而乾之名曰含肚
  鯽魚 嘉泰㑹稽志蕭山湘湖之鯽珍美為越中之冠
  小鰿魚 劉基活水源記中有小鰿魚色黒居石穴中水鼠常來食之
  鱖魚 𢎞治紹興府志越中間有惟浦陽江為多銀魚 張先入越詩春後銀魚霜下鱸逺人曽到合思吳
  半面魚 嘉㤗㑹稽志越王食魚未盡以半棄之水中化為魚遂無一面名半面魚能改齋漫録越王句踐之保㑹稽方斫魚為鱠聞吳兵至棄其魚於江中化而為魚猶作鱠形也故名鱠殘魚亦曰王餘魚吳都賦曰半則王餘王逸注曰王餘魚其身半也
  𤠉魚 𢎞治紹興府志𤠉湖去山隂縣西北越人呼黃色無鱗有刺之魚曰𤠉此湖至今多出此魚故名非獸也
  三色鯉 餘姚縣志自黃山港至汪姥橋曰姚江其鯉口尾青自橋而西至西石廟曰舜江其鯉口尾赤自廟而西曰蕙江其鯉口尾白而微黃共在一水分界不亂皇甫汸游越溪詩三江橫貫兩城中同是潛鱗色不同更道芳洲多蕙草幾叢花發倚春風
  鯉花 嘉泰㑹稽志越人謂鯉之小者為鯉花鱸之小者為鱸靸鯽之小者為鯽核鱧之小者為鱧𦟜鮎之小者為鮎篦皆莫詳其義
  小麥魚 餘姚縣志其大如筯小麥熟時生産積慶寺前溪舊志作鰣魚者非
  烘魚 餘姚縣志橫扁無鱗黃色濵海人烘乾食之風鰻 𢎞治紹興府志越人每於秋中風潮起時取之謂之風鰻
  靈鰻 墨客揮犀越州應天寺鰻井世傳靈鰻時出遊人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有鱗兩耳尾有刃跡寓簡沈存中嘗游㑹稽登天寧寺觀鰻井水之盈虧與潮相應中有靈鰻狀若殿柱人罕得見
  鰻線 萬厯山隂縣志鰻之初生者數寸瑩白如線産三江惟清明後十日有之味鮮美
  雞冠蛇 談薈㑹稽山有雞冠蛇頭如雄雞冠長尺餘圍可數寸
  黿 嵊縣志嶀浦潭有大黿方丈許者時出曝沙間蠏 萬厯山隂縣志紫蠏産上河其味尤冠絶蟹録螃本蟹周禮疏作旁取其橫行今字益蟲乃是俗加旁蟹之呼名古矣越人云和鹽泥養之可踰月
  石蠏 劉基活水源記活水源東注若耶之溪其中有石蠏大如錢
  蛤 㑹稽三賦注蛤有文故謂之文蛤元微之詩鄉味尤稱蛤
  蟶 𢎞治紹興府志㑹稽蟶浦産者佳甲蟲之珍味蝦 剡録越人謂杜鵑曰謝豹謝豹啼時漁人獲小鰕名謝豹蝦
  吐鐵 餘姚縣志狀𩔖蝸而殻薄吐舌銜沙沙黒如鐵至桃花時鐵始盡吐乃佳
  綾 㑹稽三賦注越貢白編綾交梭綾十樣綾大花綾姬侍𩔖偶煬帝以越州所進花綾獨賜司花女袁寶兒及絳仙他妃莫得
  羅 𢎞治紹興府志越之舊産故稱越羅唐時擅名天下今織染局雖造白生羅而民間所織絶無佳者老學庵筆記遂寧出羅謂越羅似㑹稽尼羅
  花羅 㑹稽三賦注越貢花羅
  紗 太平寰宇記越州産緋紗交梭白紗
  輕容紗 𢎞治紹興府志舊産蕭山夏織為上秋織次之冬織最下蓋絲遇寒即脆而帛地不堅故也
  縐紗 剡録剡中産縐紗極精好服之如掛氷雪今不復造
  絹紬 𢎞治紹興府志諸暨所産絹有花山桐山板橋之名紬有絲紬緜紬二種
  蕭絹 嘉靖浙江通志紹興蕭絹初郡人蕭姓者製因名
  葛布 越絶書葛山者句踐罷吳種葛使越女織治葛布獻於吳王采葛歌葛不連蔓𦯲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嘗膽不苦甘如飴令我採葛以作絲女工織兮不敢遲弱於羅兮輕霏霏號絺素兮將獻之越王悅兮忘罪除吳王懽兮飛尺書増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褥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顔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薴布 𢎞治紹興府志唯諸暨最精相傳以為西子遺習其種有腰機兼絲西洋生薴熟薴之別
  縐布 𢎞治紹興府志以麻為之諸暨靈泉鄉産者精好纎密如羅潄之以水輒成縠紋名山後布嵊縣産者麤名強布
  剡牋 嵊志剡藤紙名擅天下式凡五藤用木椎椎治堅滑光白者曰硾牋瑩潤如玉者曰玉版牋用南唐澄心紙様者曰澄心堂牋用蜀人魚子牋法者曰粉雲羅牋造用冬水佳敲氷為之曰敲氷紙今莫有傳其術者陳端剡牋詩雲母光籠玉楮溫得來元是剡溪濆清涵天姥峯頭雪潤帶金庭谷口雲九萬未充王內史百畨聊贈杜參軍從知醉裏縱橫墨不到羊欣白練裙
  竹紙 紙箋譜越中竹紙嘉泰㑹稽志剡之藤紙得名最舊其次苔牋今獨竹紙名天下遂掩藤紙竹紙上品有三曰姚黃曰學士曰邵公工書者喜之滑一也發墨色二也宜筆鋒三也卷舒雖久墨終不渝四也性不蠧五也米元章書史雲予嘗硾越州竹光透如金版在油拳上前輩貴㑹稽竹紙於此可見米芾硾越竹學書詩越筠萬杵如金版安用杭油與池繭高壓巴郡烏絲闌平欺澤國清華練老無長物適心目天使殘年司筆研圖書滿室翰墨香劉薛何時眼中見薛道祖和米芾越州竹紙詩書便瑩滑如碑版古來精紙難鬭繭楮成剡竹光零亂何用區區書永練細分濃淡可評墨副以溪巖難乏硯世間此理誰復知千里同風未相見
  雁頭箋 談薈羅隠以越中雁頭牋贈萇鳯鳴氷紙 草木疏江南以楮搗紙剡溪作氷紙亦取此蠶繭紙 書史㑹要王逸少以蠶繭紙書蘭亭序寓錢紙 𢎞治紹興府志山隂夏履埠出
  麥𪌭紙 談薈浙東有麥𪌭稻桿紙
  大牋紙 格古要論上虞縣有大牋紙一種至厚一種稍薄
  月面松紋紙 談薈白樂天墨蹟有印文曰剡溪月面松紋紙
  草紙 山隂縣志出南池以草為之
  狸毛筆 正統上虞縣志香狸之毛可為筆
  鼠鬚筆 書史會要右軍書蘭亭序時用鼠鬚筆筆管 四明圖經越出筆管
  六角扇 埤雅王羲之在蕺山有老嫗持六角竹扇賣因書扇各五字
  蒲扇 𢎞治紹興府志蒲水草可作扇蕭山鳯儀鄉民以之為業
  謹按會稽陶堰出紙扇甚潔緻以密節細竹為柄糊以白紙堪作書畫陸游詩云團扇家家畫放翁謂此
  苮席 輿地誌苮草出上虞夏蓋山地人織以為席名勝志苮草蓆蕭山縣出
  竹簟 西京雜記會稽貢竹簟號流黃簟
  麻弦 越絶書麻林山句踐欲伐吳種麻以為弓弦桕油 𢎞治紹興府志烏桕之實可作油今嵊縣新昌山中人家植之為業
  水銀 𢎞治紹興府志餘姚縣龍泉山産
  銀沙 㑹稽縣志銀山無草木産銀沙舊有禁恐礦氣攻田禾也
  銅錫 越絶書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劉基出越城至平水記赤堇之山其東山曰日鑄有鉛錫
  鐃鈸 百寶總珍集僧家市語呼滑仗越州多有鑄者
  越窯 負暄雜録秘色窯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民間不得用故云祕陸龜䝉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鬭遺杯乃知唐世已有非始於錢氏老學庵筆記耀州出青瓷謂之越器似以其𩔖餘姚祕色也然麤樸不佳六研齋筆記南宋時餘姚有祕色磁麤樸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窯目之談薈吳越時越窯愈精謂之祕色即所謂柴窯也或雲製器者姓或雲柴世宗時始進御雲
  謹按越紙越窯自古著名今不聞有産者然非樹萟資生之物雖缺亦不為害也
  浮石 諸暨縣續志城東聖姑殿前流泉清溜能結浮石
  碧石 𢎞治紹興府志山隂縣碧山産碧石
  寶珠石 正徳諸暨縣志寶珠山有細石其圓如珠故名
  彈丸石 剡録謝巖山晉謝靈運游此四顧放彈今有彈丸石
  茶上石 諸暨縣續志雞冠山産奇石名茶上文石碑石 𢎞治紹興府志諸暨出文石有花紋與鬱林同出碑石甚細可作碑不下湖州
  柘器 寶慶會稽續志柘越中多有之非但葉可供蠶事其木文理縝密而黃色可愛堪為器具
  斑竹器 述異記越中有顧家斑竹用以作牀椅及他器具甚清雅
  竹火籠 萬厯會稽縣志竹火籠陶堰製者甚佳炭 越絶書練塘者句踐時采錫山為炭稱炭聚載從炭瀆至練塘各因事名之紹興府志會稽山出














  浙江通志卷一百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五
  物産
  台州府
  穀 赤城志丹丘榖夏冬再熟言其土所宜也夏熟者曰早禾冬熟者曰晚禾其最早者曰六十日曰隨犁歸曰梅裏白曰便糧其次早者曰白婢暴曰紅婢暴八月白晚者曰白香曰白堇曰大是數者名最著土人通藝焉又以色言之則大青矮青光頭青黃散秈馬觜紅金珠之𩔖是也而馬觜紅尤香而甘以次言之則獻臺相連寄生第二遍之𩔖是也而獻臺最貴至於旱稜宜旱倒水賴宜水是又其性之相反者也糯之種相傳有數十而可記者有流水糯白糯黃糯麻糯茘枝糯烏鹽糯皆以其色近似至葉婆糯郎君糯則因其人得名而矮子糯則以其穗短而稱焉占城自占城國至剡秈自剡至大中祥符中遣使於福建取種分給種之今土俗謂之百日黃是又得之閩中也名雖多總其目曰秔曰糯爾雅所謂黏與不黏者是其別與
  豆 赤城志豆有五色又有形如虎爪羊角刀鞘者又一種白扁豆生籬落間可藥可食
  芥菜 赤城志一名水蘇有紫芥黃芥青芥油芥數種出石罅者曰山芥味極辛出黃巖仙居
  𤓰 赤城志有金𤓰銀𤓰等種又有名八稜約青算筩者
  蘿蔔 黃巖縣志萊菔俗名蘿蔔宜於沙地出黃巖潮際者尤大
  韭 天台山記赤城山有洗腸井昔曇猷禮石橋應真怪其腹中有韭氣猷出腸洗之至今韭尚叢生焉天台勝蹟録今井邊生韭青而香
  薑 本草綱目出臨海章安者佳枝甚長玉環志猴薑一名毛薑可入藥
  蒜 崇禎寧海縣志有蓮花蒜又一種名八簡沙蒜 黃巖縣志沙蒜另有一種曰塗筍
  筋竹筍 筍譜天台圖經雲五縣皆有言其竹韌也狗竹筍 筍譜寧海以來多有三寸圍節間有毛筍三月生可食
  合蕈 菌譜邑西韋羌山高迥秀異寒極雪收林木堅瘦春氣微欲動土鬆芽活此菌𠉀也菌質外褐色肥理玉潔芳薌韻味發釡鬲聞百步外蓋菌多種自柔美皆無香獨合蕈香與味稱雖靈芝天花無是也宜特尊之以冠諸菌其始名合蕈舊傳昔嘗上進標以台蕈上遙見誤讀因承誤雲數十年來既充包貢山獠得善賈率曝乾以售罕獲生致邑孟溪山中亦同時産惟蕈柄高無香氣土人以是別於韋羌焉
  稠膏蕈 菌譜邑西北孟谿山窈窕邃深莫測秋中山氣重霏雨零露浸釀山膏木腴蓓為菌花戢戢多生山絶頂高樹杪初如蘂珠園瑩𩔖輕酥滴乳淺黃白色味尤甘勝已乃傘張大幾掌味頓渝矣春時亦間生不能多稠膏得名土人謂稠木膏液所生耳合蕈他邦猶或有之此菌獨此邑此山所産故尤可貴䰞法當徐下鼎瀋伺涫沸漉起謹勿匕撓撓則涎腥不可食性參和衆味而特全於酒烹齊既調溫厚滑甘雉尾蓴不足道也或欲致逺則復湯蒸熟貯之瓶罌然其味去出山逺矣萬厯仙居縣志又名香椹韋羌大陳坑諸山皆有用椆樹標樹先一年砍伐以斧遍擊之次年雷動即生
  栗殻蕈 菌譜寒氣至稠膏將盡栗殻者則其續也桐蕈 癸辛雜識天台所出桐蕈味極珍然致逺必漬之以麻油色味未免頓減諸謝皆台人尤嗜此品乃併𢱲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饌甚鮮美
  天花蕈 赤城志生木上者曰木耳生木上而細者曰天花蕈
  石耳 日用本草石耳生天台石崖上逺望如煙巖衣 臨海縣志生巖石上甚美
  椒 始豐𩔖藁蜀多美椒天台賈漢州觧官歸時攜其種蒔之其味辛烈不減蜀産至今人稱漢州椒天台縣志紅椒色香勝於蜀産以赤山産者為勝赤城志其椒紅色天台獨盛
  胡麻飯 埤雅天台有胡麻飯
  仙米 台州府志太平縣天馬山龍湫下出石米通明如雪俗稱仙米
  山桑 崇禎寧海縣志可為弓
  松 王羲之游西郡記永寧縣界海中有松門島嶼上皆生松
  金松 平泉草木記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酉陽雜俎葉似麥門冬葉中一縷如金綖出浙東台州尤多李徳裕金松賦幷序廣陵東南有顔大師猶子舊宅即孔北海故臺余因游眺忽覩奇木枝似檉松葉如瞿麥翠葉金貫粲然有光訪其名曰金松訊所自來得於台嶺乃就主人求得一本列於平泉敘其所自作此賦青春已暮白日將夕經顔子之故巷訪孔公之舊宅美珍木之在庭得嘉名於樵客曩擢本於台嶺近徙根於簷隙其柯肅肅可比於真松其葉纎纎實侔於瞿麥風入葉而成韻露垂柯而流液不受命於嚴霜諒同心於寒柏舍春靄而蔥蒨映夕陽而的皪疑翠尾之羣翔若金潭之旁射雜爽籟於簧竹混晶光於瑤碧奇樹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潛穎而莫覿亦猶處子在於隠淪奇木遺於草澤我有衡宇依山岑寂𩔖仲長之清曠如蕭宰之窮僻託根此地似在崖壁殊橘柚之不僊同甘棠之可惜庶封植於園林永愛玩而無斁
  琪樹 赤城志按孫綽賦雲琪樹璀璨而垂珠李善注云仙都所産未言其狀也至唐人詩詠始盛李紳詩注云垂條如弱栁結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嵗生者相續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紅綴於條上璀錯相間此言其狀也李紳琪樹詩石橋峯上棲元鶴碧澗巖邊䕃羽人氷葉萬條垂碧實玉珠千日保青春月中滴露應同浥澗底侵雲尚有塵徒使茯苓成琥珀不為松老化龍鱗
  偃松 赤城志土産最盛天台有怪松大數圍高不四五尺陸龜𫎇嘗讚之寧海梁王寺亦有偃松極古怪
  香柏 赤城志天台柏香峯以多柏木故名
  海石楠 平泉草木記天台之海石楠
  金荊 天台縣志木有文可為牀
  支 赤城志謝靈運名山記雲樓石山多有之枕 赤城志出樓石山
  棕櫚 崇禎寧海縣志棕櫚極多其皮可蔽雨索綯錦漆 玉環志不凋多節又一種多刺者名棟漆可燒作炭
  山桃 玉環志葉長有毛花如桃紫色不實
  花蕭 玉環志花粉紅結黒子可染網網入鹹水不腐
  墨桅 玉環志花如茶花葉如冬青皮似杉紅心其皮可毒魚出小陳嶴
  山椒 玉環志大合抱高不過六七尺不花而實如山查不可食
  土漆 玉環志其皮粘著人手即發腫若刀瘡見血搗此敷之即止
  釣樟 玉環志與樟二木也其葉搗汁用熱水沖對膠粘和灰合磚牢不可破
  羅漢樹 林憲題台州郡圃羅漢樹詩序其樹葉如楊梅經冬不凋生子若羅漢然奇特古怪前所未見也郡人相傳樹有白猿出於月明之時慶厯中有禽若鸞凰而紫色棲於曉煙中天台勝蹟録菩提樹不花而實狀如羅漢至秋方收子名菩提珠天台山志山有菩提樹相傳西天梵僧游化遺此種樹如柿花亦同未結蘂先乃別抽一葉長指半許濶兩指色白而光潤乃結蘂於葉下晝則覆子以蔽日夜則捧子以承露秋社後取子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羅漢者謂之佛頭他處所生則無之
  鴛鴦木 赤城志通判㕔後有連理樹號曰鴛鴦木寧海溪南櫟木亦然
  烏江栗 玉環志不凋亦生栗房而無實又有青栗白栗紅栗青栗心帶青色為材最良
  山機烏 玉環志又名林子結黒子如蠶豆有核可食
  烏那飯 玉環志可燒白炭銀匠必用之子如椒黒色亦可食
  生櫳槓 玉環志可作櫳
  桃 鄭至道劉阮洞記鳴玉澗有塢植桃數畦落英繽紛㸃綴芳草流紅縹緲隨水而下此昔人食桃輕舉之地也赤城志桃多種以天台水南為勝皆夏熟惟紫桃一名崑崙桃以秋熟更有名寒桃以十月熟又有實心如梅者曰御愛桃又有水蜜桃綿桃餅子桃其無實者為碧桃緋桃
  李 果囉羅納延赤城詩注金閤山在赤城西郊山中盛産青李來禽諸果
  水晶李 花史出天台閑閑真人曽致元帝
  杏 述異記天台山有杏花六出而五色號仙人杏林檎 赤城志本名來禽出天台者佳
  楊梅 赤城志子如彈丸赤色五月中熟近嵗土人所植多大而甘
  鶴珠棗 羣芳譜出天台閑閑真人以致元帝山棗 天台縣志色青黃其核似棗蓋今山棗一名楊桃本草名藤梨或名獼猴桃
  栗 本草綱目剡及始豐皮薄而甜相傳有人病足往其下食數升即能起行始豐今天台也小者號芧栗
  榧 赤城志花實相續而生天台仙居有之
  蒲萄 赤城志有二種紫者微酸青緑者甘甘者名水晶味尤勝出仙居
  朱欒 赤城志朱欒實大如甌理麤而皮厚其瓣堅酢不可食俗呼沙柑又有香欒蜜覃二種
  瓜 方輿勝覽天台山石橋梁峭危石罅有木瓜華時有蛇盤糾至實落供大士乃去號為䕶聖瓜
  柑 陳景沂橘録跋韓彥直之著録也但知乳柑出於溫之泥山獨不知出於天台之黃巖也出於泥山者固奇出於黃巖者尤天下之奇也
  薫橘 嘉靖浙江通志台州出
  落花生 萬厯仙居縣志原出福建近得其種植之金豆 天台縣志果之屬有金豆味香可為蜜煎異果 臨海異物志𠉀闥子如指頭大味苦可食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時甜酸色清黒猴總子如指大與柿相似其味不減於柿多南子如指大紫色味甘與梅子相似皆異果他處所無
  藕 赤城志出臨海蔡嶺者佳
  甘蔗 赤城志有竹荻二種出黃巖亢山等處台州府志近世閩人教以栽蔗秋熟壓其漿煎之惟不能取霜故其利薄
  茨菰 羣芳譜即鳬茨漢書作鳬茈葉有稏如燕尾生水田中今蔡嶺為多
  牡丹 赤城志寧海縣柯仙山其地産牡丹特盛玉蘭 天台山方外志台山處處有之其樹有合抱者土人謂之望春花
  山海棠 天台山方外志土人謂之紅棠梨葉如梨樹花如紅梅
  紫荊 天台山記寒巖下有通海池植鐵色紫荊樹玫瑰 巖棲幽事天台有白玫瑰
  桂 名勝志郡署有月桂齋唐時月中桂子降芳香味甘食之和暢本草綱目即今浙中山桂也台州天竺最多大樹繁花結實如蓮子狀天竺僧人稱為月桂是矣
  西湖棘 黃巖縣志花屬中天棘有一種葉緑花紅名西湖棘
  鶴翎花 天台勝紀花有鶴翎在石橋東五月開花非常奇異移植之不活名山記天台山有婆羅樹花一名鶴翎出華頂峯以多經風霜樹不高大樹數百枝枝十餘頭頭六七葉經冬不凋花如芍藥香如茉莉徐大受鶴翎花詩九葩一萼鶴翎紅開後梅黃細雨中千葉青蓮無路到不知春在石橋東
  仙掌花 天台山方外志生石壁上如人掌
  冬花 赤城志寧海鹿頭峯林壑中冬有花如桃李九頭蘭 萬厯仙居縣志蘭有春夏秋冬四種又一種名九頭蘭暮春盛開
  掛蘭 天台縣志生巖谷中
  水仙 玉環志遍嶴叢生清芬襲人
  鐵線菊 台州府志莖似藤而不曲附挺然直上惟以梢抱物若繫結然故名鐵索花以四月十月兩開一節二蘂色近緑豆外五大瓣先放如盤內則千片日放一層開最久然不易植
  蒲葵竹 台州府志節相去逾尺可為笈笥不假丹漆
  佛面竹 天台縣志節短而方色青黒根如人面苦竹 赤城志仙居縣西苦竹橋其地多植苦竹甘竹實 天台山志出天台山閑閑真人以致元帝竹瀝 江鄰幾雜志蘇才翁嘗與蔡君謨鬬茶蔡茶水用惠山泉蘇茶小劣改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天台竹瀝水彼人砍竹稍屈而取之盈甕若以他水雜之則亟敗
  茶 赤城志按陸羽茶經台越下注云生赤城山者與歙同桑莊茹芝續譜雲天台茶有三品紫凝為上魏嶺次之小溪又次之紫凝今普門也魏嶺天封也小溪國清也而宋祁答如吉茶詩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漿之語蓋盛稱茶美而不言其所出之處今紫凝之外臨海言延峯山仙居言白馬山黃巖言紫高山寧海言茶山皆號最珍而紫高茶山昔以為在日鑄之上者也赤城續志黃巖紫高山土膏泉冽中産茶甚奇又寧海蓋蒼山一名茶山瀕大海絶頂其地産茶
  上雲茶 嘉靖臨海縣志上雲峯産茶味異他處宋濂有記
  園茗 抱朴子蓋竹山有仙翁茶園舊傳葛𤣥植茗於此
  䝉泉酒 赤城志州有䝉泉嘗汲此水釀酒因以為名
  靈江風月 赤城志州舊以靈江水釀酒宋嘉定中嘗以靈江風月名郡醖
  台芎 本草綱目出蜀中者謂之川芎出天台者為台芎因地而名也金光明經謂之闍莫迦
  三黃 黃巖縣志地黃有三種以水試之沈者曰地黃最佳半沈者曰人黃次之浮者曰天黃為下
  紅術 赤城志白者葉大有毛甘而少膏赤者反是貫休詩黒壤生紅術指天台也杜光庭空明洞詩芝術迎風香馥馥指黃巖也
  玉柏 本草拾遺生天台山石上似松此即玉柏之長者名山皆有之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莖用
  白芷 赤城志近城及天台仙居多種之
  附子 赤城志出仙居黃皮山比蜀産為下
  乾薑 名醫別録出臨海章安數村作之
  香茅 天台山志玉霄峯重崖疊嶂上産天台勝紀惟洞天宮後者佳地不踰丈道士多祕惜之
  商陸 黃巖縣志有如人形者有神俗呼章栁草烏 赤城志出蒼山
  虎豆 玉環志葉如豆莢內有小豆入藥
  水梔 赤城志寧海東郭巖秀石岝嶺石間生水梔卷柏菖蒲東西瀕海多薑術
  香艾 天台縣志鳯林崖上所産艾甚香入藥最佳紫葛 嘉靖浙江通志天台紫葛形𩔖芍藥根苗似葡萄長丈許
  根子 天台山志石樑北出向東者佳
  南燭 天台山方外志太極真人青精乾石飢飯以山中南燭煮汁漬米為之
  烏藥 本草別説世稱天台者為勝肉色頗赤差細小耳
  昆布 赤城志東鎮山生
  山查 玉環志紅子可食子與根皆入藥
  山黃荊 玉環志子如胡椒可屑粉亦入藥能消食虎掌藷 赤城志藷藥一名玉延一種出臨海寧海山中根圓而長名山藥其下品曰水藷藥又一種紫黃色曰虎掌藷以形似故名入藥最良出黃巖
  天壽根 圖經本草出台州其性涼治胸臆煩熱仙人飯 黃巖縣志縣有仙人飯俗呼山阿娘黃寮郎 圖經本草生天台山冬夏常青治風天仙藤 天台山志生山巖上春生苗抽蔓作藤葉似葛葉圓而小四時不凋根有鬚夏月采
  石南藤 天台山志天台石南藤四時不凋
  清風藤 圖經本草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時常青又名青藤
  百稜藤 圖經本草一名百靈藤生台州山中春生苗蔓延木上無花葉冬采皮入藥天台縣志藤十二品皆出天台先是內廷常取清風藤無有識者後於臨海山中得之蓋天台六邑之總稱也
  含春藤 圖經本草生台州其苗延木冬夏常青千里及藤 圖經本草一曰千里急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花葉皆可入藥
  祁婆藤 圖經本草生天台山中蔓延木上四時有葉無花
  百藥祖 圖經本草生天台山中冬夏常青土人採葉治風
  催風使 圖經本草生天台山中冬夏常青土人採葉治風
  伏翼 太平寰宇記玉峴山鍾乳穴有伏翼大如鵞天台山方外志仙鼠即伏翼在山孔中食乳石其大如鳩鵲者仙經所謂肉芝是也
  石髓石脂 臨海記天台縣寒石山産
  青芝 耳目記赤城山頂有青芝二根天台賦五芝含秀而晨敷謂赤芝黃芝白芝黒芝紫芝也
  茅 玉環志土人用以織壁堅硬勝竹
  緑苔 崇禎寧海縣志苔如髮而緑生海崖赤城志生海水中出寧海古洞者佳
  紫草 赤城志仙居縣清風鄉紫巖山石上産長生草 天台縣志生古樹中取而空懸之曝以日經年不槁
  觀音草 天台勝蹟錄生山谷中人以盆盛清水沙石植之則青著泥則萎
  𠉀潮草 太平縣志葉間有莢如榆潮至則開退則合
  鳯尾龍鬚 萬厯仙居縣志草屬
  菖蒲 天台山方外志幽溪菖蒲一寸九節十二節者最多其他溪谷皆有之
  潮雞 赤城志雞有黃白烏花色大者喜鬭又有潮雞遇潮長則鳴孟浩然天台詩所謂鳴雞信早潮是也玉志潮頭雞隨潮食魚白色似雞而扁嘴
  天雞 天台山方外志産桃都李白詩空中聞天雞是也
  竹雞 赤城志俗傳白蟻聞之即化為水山中最多黃雀 赤城志斑褐色又有黃色者八九月羣飛稻田間人取為披綿鮓或雲海魚所化八月為雀十月復入海為魚
  鷓鴣 天台要覽天台縣西北有龍湫其山常有鷓鴣鳴因名鷓鴣山
  金雀 天台山方外志石樑方廣梵唄方作先有金色雀飛翔林石
  翠碧 赤城志毛可為飾土人呼為紅翠
  陽遂 臨海異物志背青黒腹下黃白五足長短相等不知頭尾所在生時體軟死即乾脆
  郭公 崇禎寧海縣志此鳥鳴自呼又有婆餅焦王公㫁磨皆自呼其名
  鸂𪄠 臨海異物志水鳥有五色食短菰説文作溪𪄠
  搗藥禽 赤城志其聲丁當似之
  泥滑滑 黃巖縣志尾長色白者為雄尾短色赤者為雌春末自呼其名郡志作竹雞者誤也
  獨足鳥 臨海異物志東陲有鳥文身赤口而一足惟食蟲豸不害稻粱其鳴如嘯聲俗名獨足
  相思鳥 天台勝紀似雀而長緑背黃胸翼五色嘴距皆朱豢之者籠一放一雖逺必歸此羽族中匹配之最摯者一名雙雙黃巖最多
  桐花鳯 萬厯仙居縣志陽溪桐林諸山中有之此即麼鳯
  十二紅 赤城志羽毛紅褐碧緑相間
  山馬 萬厯仙居縣志蒼山常有之
  竹䶉 黃巖縣志患竹刺入肉者啗之良愈
  金絲猿 天台游考台山有猿而無猴嘗有金絲猿隠於石樑間
  栗鼠 天台山方外志松鼠尾小栗鼠尾大
  黃鼠 玉環志毛可作筆皮可為帽
  香魚 黃巖縣志香而無腥色青一名細鱗每月長一寸至十月而止
  短魚 赤城志項縮而短又有一種名曰鸚哥魚燭魚 談薈䱼魚如指長七八寸但有脊骨曝為燭極有光明
  火魚 嘉靖浙江通志台州火魚形赤𩔖火
  鹿魚 臨海異物志頭上有兩鹿角
  鯪魚 臨海異物志腹背有刺如三角菱
  子魚 黃巖縣志味美不減通應所産但不常有燕魚 臨海異物志長五寸隂雨則飛或即海燕石首魚 玉環志此魚冬月名報春二月名鯼八月名桂花石首四五月名黃魚出北洋烏洋漁市凡三汛
  楓葉魚 赤城志形小味極珍土人重之海物異名記此魚楓葉入水之所化也
  箬葉魚 臨海異物志比目魚南越謂之板魚今浙人謂之鞋底魚亦謂之箬葉魚臨海縣志魚各一目相並而行爾雅所謂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曰鰈是也段氏比戶録謂之鰜吳都賦謂之魪上林賦謂之魼鰈猶屧也俗名鞋底魚又名婢簁魚臨海風土記名奴屩魚南越志名版魚南方異物志名箬葉魚皆因形也
  石斑魚 本草綱目長者尺餘斑如虎文有毒南方異物志雲高魚似鱒有雌無雄二三月與蜥蜴合於水上其胎毒人酉陽雜俎雲石斑與蛇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殺此魚標樹上引鳥食之蜂窠皆盡
  石帆魚 海物異名記生海中石穴
  望潮魚 述異記出台州臨海縣
  龍頭魚 黃巖縣志一名𩻣骨柔無鱗身如膏髓銅哾魚 臨海縣志鱵魚一名銅哾魚喙有一針地青魚 臨海異物志尾有刺甚長逢物則撥之色白者曰地白又名邵陽魚
  撮千魚 嘉靖浙江通志生溪澗中其小如針撮之可得千焉故名
  梅童魚 黃巖縣志𩔖石首魚而小
  謝豹魚 赤城志杜宇鳴時有之
  秀才魚 赤城志柿核一名秀才魚
  金銀鯽 赤城志九頃塘有金銀鯽魚味絶美然有魚艇則覆焉
  飛魚 臨海記越王望海館下有湖多金鵝飛魚金鰻 崇禎寧海縣志青雷潭中乞雨者每得金鰻於此
  獺鰻 崇禎寧海縣志鰻有一種形似篛曰獺鰻魚鰾 崇禎寧海縣志元時邑貢魚鰾巨魚腹中取之
  松門鯗 嘉靖浙江通志踺跳所在海中其鯗特鮮美台州府志太平有松門島在海中嶼上生鬆通小洋産魚曝之為鯗極為佳品玉環志此名黃花魚一名春來亦名鮫魚又名金鱗春月生子聲如羣蛙漁人聽聲收網聽法以竹筒測之知其頭向上即用網如疋布兩頭收合無不就擒若頭向下即皆從水底逸去四時皆有春夏用網秋冬用釣以松門伏鯗為佳驗鯗之法伏鯗兩翅相交過頭出伏則不過頭至秋冬則散開而不相交矣
  蟹 呂亢臨海蟹圖蟹凡十二種一曰蝤蛑兩螯大而有細毛如苔八足亦有微毛二曰撥棹子狀如蝤蛑螯足無毛後兩小足薄而微濶三曰擁劍色黃其一螯偏長有光四曰彭螖爾雅注小蟹也吳人呼為彭越五曰竭樸大於彭螖殻黒斑有文章螯正赤常以大螯障日小螯取食六曰沙狗壤沙為穴見人則走七曰望潮殻白居則背坎外向潮來舉螯如望不失常期八曰倚望東西顧睨行不四五又望入穴乃止九曰石䂩大於常蟹通赤狀若鵝卵十曰𩷭江足極小堅如石不可食十一曰蘆虎正赤不可食十二曰彭蜞大於彭螖小於常蟹
  車螯 本草綱目殻色紫璀粲如玉斑㸃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殻開取肉食之殻可飾器物灰可闉塞牆壁又可為粉飾面俗呼蛤粉亦或生珠其為用多矣其似車螯而角不正者曰移角似車螯而殻薄者曰姑勞似車螯而小者曰羊蹄
  螺 張存游國清寺記天台之勝其雙澗名螺溪有水一泓極深即智者大師放螺處今約有巨礪大或時出石上作吼聲則風雨輒作
  對蝦 崇禎寧海縣志蝦種大者曰對蝦味至美潮蛤 赤城志每一潮生一暈姚寛夫天台詩春潮生蛤暈是也
  石𧋤 玉環志形如龜腳土人直以龜腳呼之海中山巖上附石攅生如花叢半截帶殻微青肉紅色軟毛南越志雲得春雨則生花
  滾塘 玉環志身圓有齒好入蝤蛑穴中俟其退殻而食之故又名蝤蛑虎
  海馬 玉環志形如馬出水即死從小蝦中揀出之可入藥
  人鬼眼 玉環志殻硬如鐵綠色肉如蛤蜊
  千人擘 海物異名記聚刺獷殻擘之不能入穿山甲 黃巖縣志一名鯪鯉似鯉而四足能陸能水
  蜂 赤城志州有蜜巖多蜂名醫別録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其蜂黒色似䖟其木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在人家及樹空作者亦白而濃厚味美今出東陽臨海諸處者多木蜜出於潛懐安諸縣者多崖蜜亦有樹木及人家養者諸蜜例多添雜及煎煮不可入藥必須親自看取方無雜耳凡蜂作蜜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乃得和熟狀似作飴須蘗也
  絹 赤城志出仙居黃巖者佳
  葛 嘉靖浙江通志台州兼絲葛以葛雜絲而織之有黃白二色
  玉版紙 赤城志蘇文忠雜志雲呂獻可遺余天台玉版過於澄心堂又米元章用黃巖藤紙硾熟揭其半用之有滑淨軟熟之稱今出臨海者曰黃檀曰東陳出天台者曰大淡出寧海者曰黃公而出黃巖者以竹穰為之即所謂玉版也
  呈文紙 萬厯仙居縣志出朱溪
  甲香 太平寰宇記台州産
  楓脂 赤城志可為香名山記雲天姥山有長楓十餘丈今無之
  草蓆 太平縣志出渭川莞田
  鐵廂席 萬厯仙居縣志仙居之貨有鐵箱席硃砂 台州府志樓旗山惠衆寺西砂狀如鐵研之可為砂
  柘絲 太平縣志山産柘取其絲作琴絃清亮勝桑蠶
  棉花 太平縣志山田多産色白者上淡黃者下鴉椀 黃巖縣志以螺殻為酒盞俗呼鴉椀
  金漆 臨海記東鎮山有金漆木用塗器物與黃金不殊赤城志其木似樗成林收漆時截竹管鋭其首以刀砍木寸餘入管取之
  藤杖 避暑録話晁任道自天台來以石橋藤杖為贈自言親取於懸崖間柔韌而輕堅如束筋余自許昌歸得大壇藤杖外圓與此不𩔖而中相若李汶游天台紀畧萬年藤為杖蒼黝糾結不知經幾風霜當是瓌奇物朱彞尊萬年藤杖歌我有天台萬年藤持贈吳下遂初翁想當李明柏碩跡未到此藤久已生山中偶然拾自金庭宮攜歸曉夜但拂拭重之不異長生桐翁昔史館文最雄南狐東馬卓有前賢風即如詩篇也壓蕭范陸長城笑把偏師攻歐陽黃九栁秦七新詞往往傳歌童翁今歸來雙耳聰厯頭六十更二十顔貌卻如四十同況有才子籍早通兼珍之膳潔且豐人生快意亦已足豈必入海求方蓬西堂日煖花滿櫳楊梅漸紫櫻桃紅翁來期我花下酌清晨扶杖葑門東繭紙戢戢抽詩筒看翁游覽興未窮水循練瀆山穹窿長松樹底芝草叢四方上下與翁逐杖兮杖兮藉汝功
  華頂杖 天台紀勝天台山出仙樹杖皮日休華頂杖詩金陵仙樹杖過客自攜持探洞求丹粟挑雲覔白芝量泉將濯足闌鶴把支頤以此將為贈唯君盡得知陸龜𫎇和襲美華頂杖詩萬古隂崖雪靈根不為枯痩於霜鶴脛奇是墨龍鬚拄訪元談客持看潑畫圖披雲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銀 赤城志出天台赤巖
  鉛 赤城志出天台赤巖郭婆坑等處
  銅鐵 赤城志寧海縣龍鬚山産
  鐵砂 崇禎寧海縣志東溪出冶者陶鍊成之方石 輟耕録委羽山中藏洞穴其側産方石周正光澤五色錯雜雖加琢磨殆不是過大者三四分小者比米粒碎之亦無不端方
  印石 天台山方外志石之丹者如霞青者如黛然求其美者不可得惟寶花山所出者可為圖書潢水山所出僅可為研
  碑石 台州府志太平縣石蒼山産石可為碑黃監山石可為橋梁柱礎居民利之
  花乳石 天台山志寶華山産色如瑇瑁瑩潤堅潔可愛李徳裕謝寄石詩聞君採奇石剪㫁赤城霞林逋謝天台僧寄石枕詩㫁石自何許枕之懐赤城皆謂此也
  花藥石 萬厯仙居縣志出三十八都大洪地後為里人焚碎不可用
  茘枝石 萬厯仙居縣志出四都又有羊肝石寶拳石 宣和石譜天台縣石多華出土中其質頗與萊州石相𩔖扣有聲色微白紋理斑斕土人鐫礲作器皿或為鐺銚但經火不甚堅久






  浙江通志卷一百五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六
  物産
  金華府
  香粳 萬厯金華府志金華府元貢香粳米東陽縣志粟以香秔為上自金華縣外諸縣均無貢由山田多故也其種有秈有糯色有黃有黑有丹其實有堅有疎有長短髙地多種蓋山鄉多火種凡山平側而上疏者養柴二三年輙火之乗火氣掘墾撒種殻嘗裂而作聲不移時而長無他工費但拔去其草而所入自倍如是數年即復養柴所謂休其地力也聞之諺曰田荒如草山荒如寳殆甚言之歟又稻種早有六十日嚴州早皆四月種六月收而六十日尤早在田僅六十日此耕農所藉以接乏非食租者所嘗也玉山鄉有仙居早收與平原中稻同中則金成為總名有鐵馬鞭毛棄齊蘭溪矮白枇杷黑枇杷長枇杷矮枇杷鵞黃白落場青諸種而以頭水金成為佳又有長稻湖廣秈味香美而晩收𩔖晩稻有芒皆舊志所謂秔也晚有二種一為秈俗名雪稻有早雪長稈濶邉烏嘴馬頭蘸齊頭黃冷水清諸種俱八月收一為稬有平頭黃殻黑嘴紅皮黃芒烏節胭脂𤓰子白羊草鞋諸種皆性軟而粘用以造酒及作果餅甚佳平頭尤尚𤓰子最晩為山田所種今平原亦有之其早者名趕陳糯種與中稻同而收同早稻又有紅芒雪紅芒糯芒甚尖長山中人謂之野豬哽名雖麤而不可棄也且其粒獨大為諸種所不及別種為旱稻宋時所給占城種也粒似糯㣲小雖大旱有收而所入不多故山鄉有之而平原不種大槩早中二種成熟雖異而取用略同晚二種取用各異而成熟則同平原上暖日蒸稻熟不出八九十日以四月種七月收八月而畢山郷地氣髙寒每日不滿一晷故須百二十日始熟以五月種九月收十月而畢諺雲陽鄉一飽七月半山鄉一飽重陽㸑此其常也原田蚤者或以社前浸子立夏前揷秧謂之春田而山田之稻有遲至十一月刈者謂之寒稻久而不落亦地氣然也
  穄 萬厯金華府志黍稷之𩔖山鄉多種之東陽縣志按釋名稷一名粢又名穄中央之穀中央土五行為尊故稷為五穀長今農家於隙地樹之間以作果餅色絳而味甘然不作飯也陶隱居生江南不識穄為何米蓋亦廢而不種久矣今祭祀所稱粢盛猶仍其名本草雲以早熟且清香因以供祭祀然味極淡諸穀惟此為下種之祗以防荒耳此語頗有異同其別種為早鈴米相𩔖而色白乃是稻種
  麥 正徳蘭谿縣志瑞山産瑞麥東陽縣志其𩔖有大小二種大小中又各有數種惟胡大麥最早即所稱𪍿麥猶之大麥也大蒜紅等次之小有淮麥蠶青三月黃胭脂紅鐵丁頭等名蠶青無芒淮麥不染瘟黃諸病為佳收時多值陰雨宜速不宜遲諺雲收麥如救火又雲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過熟則雖天晴實亦易落別種為蕎麥與二者不同白露前撒子至霜降後收開花結子收刈皆以十八日為期或經霜則敗故俗又名花麥農家以此為救荒之穀嵗旱則此穀易生而有收蓋地力未盡故也
  豆 農政全書婺州以南平原有白豆田豆撒豆諸種山鄉惟山豆可蒔東陽縣志白豆喜燥以二月末三月初種六月收亦有遲至四月種者齊民要術雲春大豆須植穀之後二月中旬為上時三月上旬為中時四月上旬為下時地不求熟鋤不過再即此𩔖也田豆喜濕早中二稻收後始種頗費工其未收而間撒其種於隙者謂之撒豆工費較省然不甚貴重皆七月種十月收畏霜山豆色黃而粒大以四月種八月收火種者工費更易大槩諸豆工費都省不比稻麥也又大豆俗名園裏豆多於家圃中種之烏豆種塍間俗名田塍豆可入藥亦有白色者與青豆菉豆赤豆虎爪羊賑諸豆皆不多種惟佛豆蠶豆廣種於未熟時刈之以料田不以供食佛豆一名豌豆農政全書曰二豆於百穀中最先登蒸煮皆可食荒年宜多種汜勝之雲大豆保嵗易為宜古之所以備凶年也
  扁豆 東陽縣志皆附木而生又一種名雞爪亦名老少年莢肥厚又有紫扁豆花莢皆紫亦勝其別種為刀弰但可糟食
  麻 格物論九穀之一也山鄉多植黑者入藥麻榨油更香烈東陽縣志麻有數種園地多種薴漚治為布堅而耐久精治之作縑絲勝葛芙蓉麻但於水岸田塍植之作䋲索而已又一種名絡麻髙丈許用與芙蓉同按月令仲秋天子食麻今但取皮為布而實皆棄之然亦有無實者傳曰有實名苴無實名枲今所種皆有實而且多詢諸父老雲麻子仁入藥病者煮粥食之何得雲不可食今以隙地種之刈後更不鋤治來年所發皆夙根安得有佳實哉以一邑推之穀𩔖之最失其本者矣
  薹菜 蔬譜即油菜東陽人謂之蕓薹以其交春抽薹也東陽縣志此菜香味鮮美其子榨油取用甚多其查用以料田名油篐勝他物故多留以蓄子
  窠菜 東陽縣志其形似窠托田中土人多連根挑之甜美可食
  九心菜 萬厯金華府志蔓菁之𩔖一顆叢生邑人以法製食辛辣逾薑桂其子入藥東陽縣志蔓菁菜與北方形𩔖不同三春惟此為盛夏月乾之用鹽和蒸香味皆佳瓣濶而白者曰白菜惟九心種生煮最佳
  爭春菜 東陽志南鄉有一種柔條木榦先諸卉而萌土人謂之爭春菜味苦而清鮮菹皆可啖
  紅花菜 金華府志取嫩苗乾作蔬名紅花菜莙薘菜 東陽縣志色白微黃其瓣極濶肥美異常抽心則不可食
  萵苣 東陽縣志萵苣名善菜但食其葉雖抽心亦採心盡乃止
  莧菜 東陽志有紅心菜即莧東陽縣志此菜與映山紅闘色須乗其未開種之則易長最耐人採採盡復生數澆培則𩔖新種老作乾甚佳五六月不可得食更布種亦易生不甚長而味甚鮮別種為馬齒莧生野田中香味更別採作乾兼理腹病
  南𤓰 萬厯金華府志山鄉多植可為蔬東陽縣志此土𤓰也花實皆金色四周有瓣痕其皮色碧緑而光圓者名北𤓰明萬厯末應募諸土兵從邉闗遺種還結實勝土𤓰一本可得十餘顆遂徧種之山鄉尢盛多者薦食外以之飼豬若切而乾之如蒸菜法可久貯禦荒
  田𤓰 金華府志田中所種可生啖不可多食人家以諸色醤醃之為㫖蓄比他處特佳蜜煎亦作果品東陽縣志黃𤓰鮮食不能多醤食不可乆
  西𤓰 東陽縣志紅瓤黑子者佳然紅子為多其佳者産孝徳鄉
  茄 東陽縣志亦名落蘇有紫白二種夏食為宜秋茄則味苦土人以中元和麵為餅名拖茄
  芋 東陽縣志水芋種水田中禾榦紫色為紫芋體潤而滑山芋不甚需水禾榦色黃抽心開黃花謂之黃芋蓋農家煮之以飽腹非止作菜也香芋須一二年掘用其子根乃大而香園圃中偶種之
  薑 東陽縣志邑中種薑收數倍之息人多以穀易之擇肥嫩者和以酒糟或米麥醤可久蔵
  蘿蔔 東陽縣志煮食自佳熟而乾之亦可久用鹽壓生乾不及也山鄉𩔖用火種法重至數斤鑢成絲乾之四逺通行
  野菘 山家清供東陽人每用鹽淹菘字義雲菘四時常青有松之操此惟野菘為然種則不出也
  山藥 農政全書薯蕷為雜植第一所在居民種之東陽縣志俗謂薯藥另一種為甘藷俗名紅山藥種法鑿坎方廣令深但壅土而已不須鋤治用力少而利多一畝可收數十石
  蒜苗 東陽縣志大為大蒜小為小蒜蒜苗不甚採食俟抽條取浸之用以辟暑善蓄者用糖醋浸之經年愈妙
  麥蔥 東陽縣志與麥同收者曰麥蔥又有四季蔥山間有不種自生者曰胡蔥與小蒜相似
  山粉 萬厯金華府志即蕨粉以其出於山故名蕨隨處有土人能淘之成粉功力甚費而所直不多若他處解作粿麵當盛行東陽縣志根可作粉淘汰多者色純白名粉心用作粿麵甚佳每當嵗歉時就山中擇地掘取細舂浸之力加淘洗以菜調之作羮可飽玉山瑞山等郷不荒亦取土商販至蘇杭絹帛行多買以作漿舍此不可用
  蒲盧 食物本草東陽蒲盧有長至二尺者東陽縣志長者曰長蒲短者名𤓰蒲皆甘可食埤雅曰長而痩上者曰瓠短頸大腹曰匏其注云匏苦瓠甘瓠可食匏可繫此與本邑所種不𩔖蓋泥論語繫而不食之義耳凡匏皆可食不食則繫以俟其乾老而抉取其瓤以用之聖人之言為人誤解余見説家雲匏性輕浮繫之腰可以渡水此言良然嘗詢之農家雲種時不可沾指沾則苦不可食但老而剖之為勺器不剖則用以浮水若盛酒醪貯子粒須是甘蒲其細腰蒲有大小二種極似畫家仙人杖頭所掛圓正可愛埤雅雲細腰曰蒲即此𩔖也
  筍 武義縣志貓竹未出土曰潭筍味最佳又燕筍乾嫩而淡者佳
  樹衣 霏雪録金華山中多有之僧家以為蔬味極美貫休詩云僧採樹衣臨絶壑指此也
  襪兒花 東陽縣志其形似襪不足供翫好取將開之蘂煮食風味特勝乾之以㸃茶亦佳此惟東邑有之
  金蜜 萬厯金華府志夏取為良不著假者其色如金蠟之佳者其凝如脂冬蜜惟山中有之稍劣
  腐絲 東陽縣志田豆為上山豆白豆次之撒豆為下質性皆受和煙薰作乾香味尤勝但不解作乳近乃切乾成絲其細如縷謂之東陽腐絲雲
  桑 農桑譜東陽種比浙西髙大一二倍較湖桑則頗小東陽縣志桑種甚多世所稱者荊與魯也浙西所植枝條柔短魯桑之𩔖也湖桑即荊桑也荊桑飼蠶其絲堅韌本邑頗近之栽接培養皆如法其不接者但以食原蠶不貴也
  桐 方輿勝覽城西寳婺觀古桐森然諺雲桐齊簷出狀元
  檀 武義縣志石倉嶺之旁有老檀髙十餘丈年豐則發葉早儉則遲農人占候多驗
  檮 東陽志義烏雲黃山雙檮木傅大士結菴之所櫧 東陽續志櫧可作屐惟此達省中裁斲如式而後致之惟正北諸鄉近諸暨水路為然餘不能也實可食水浸去其澁品味最勝乾則僅可作粉
  檡 東陽縣志大者宮室之材未成榦者嫩葉柔條香氣酷烈耕農於三月盡刈之踏入水田中謂之採青乃土功所首藉者又一種名活腦入田力尤厚其實謂之檡子夏採作腐
  桕 東陽縣志俗謂之栚其實名栚子堅白如脂煎燒成燭亦名蠟燭蠟本出義烏今山鄉所産色黃而油少其仁榨油名清油清者為佳其滓成餅以料田其殻燒作炭入爐用亦佳
  紫石楠 平泉草木記東陽之紫石楠
  楓香木 名勝志義烏縣香山産楓香木
  連理木 東陽續志東陽淮巖山産連理木大百拱鐵樹 正統義烏縣志雲黃菴前有鐵樹枝葉剝落一榦膚理不腐頑墨如鐵
  桃 東陽志單葉花紅其種最良東陽西鄉髙城廣植呼為髙城桃
  楊梅 正徳蘭谿縣志湛裏源産
  石榴 萬厯浦江縣志鐵甲山多安石榴花開如錦袍裼甲
  栗 東陽縣志出瑞山鄉者佳安文尤著稱安文栗大盈握大小間雜者名五花栗小名毛栗園圃所樹僅供茶果而已一名榛栗風食甚佳
  柿 萬厯義烏縣志有紅珠野貓菉柿小柿油柿數種東陽縣志大者火薰作餅久而凝霜勝呉下所鬻青州餅小而丹者名紅珠柿更勝但不多長而圓者名牛奶柿無核次為牛心柿稍尖又次為雞心柿𩔖牛心而小通謂之柿棗切片者名柿花皆逺致隣郡又一種名羊阿柿細小無皮核最美小兒所食也
  南棗 金華府志出東陽茶塲最有名東陽縣志浙東西諸大郡逺至京師皆珍之猶仍茶塲之名然他處只知此名不能察其樹本之有無也其次謂之魁棗又次名通新棗平民收得一二石者亦自走錢塘得價則還納糧稅懽然如諸穀一熟也舊以茶塲所出為佳相傳其大如拳其核尖細如黍決之即脫其甜如蜜香而且脆以此京師皆盛傳之今茶塲漸少惟東南諸郷於阜地上植之頗廣優劣不一大槩未熟輒擊以湯激之使變色謂之湯紅乾則其色紫已熟者名樹頭紅乾則其色丹堪入藥用然不多有過熟者須以所煮餘汁煮之色味皆似蔗糖謂之糖棗此以時食為美不作乾也若其大小則易辨矣棘則小而圓木本不異而性味殊佳者勝棗
  榧 東陽縣志産玉山瑞山等鄉收後將灰拌之令乾謂之灰榧炒食甚香最佳者細而長名蜂兒榧種不多得葉適蜂兒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蠻玉山之産升金盤其中一樹斷崖立石乳蔭根多嵗寒形嫌蜂兒尚粗率味嫌蜂兒少標律昔日取急欲髙比今我細論翻下匹世間異物難並兼百年不許贏栽添餘甘何為滿地澁荔子正復漫天甜浮雲變化空俯仰靈芝醴泉成獨往後來空向玉山求坐對蜂兒還想像
  蔗 義烏縣志向無此種順治年間從溫州得種乃競栽種之而地力不稱利頗㣲其製為糖不曉作偽得法者真足稱砂糖耳
  蓮 東陽縣志湖塘平淺者多至十餘畝香聞數里不減西泠其菂甚細僅可鮮食藕作粉甚佳葉則時收貯之
  芰 東陽縣志四角無刺者佳六角多刺為下八九月貧人多就水塘摘而煮之以易穀亦當一熟
  玉蘭 花史蘭谿産玉蘭萬厯金華府志蘭谿香山産玉蘭無葉而花白有香海棠 東陽縣志有鐵榦細膚垂絲等種鐵榦以櫻桃接細膚以木𤓰接垂絲以桑樹接
  玉茗 東陽志似玉仙採而乾之夏月㸃茶能解煩熱他種有寳珠石榴湘妃皆假其名
  紫陽花 東陽志紫色鮮妍可愛産石洞書院雲是晦菴講學時所植
  賽洛陽 東陽山水記登瀛山産更無雜植好事者多賞之
  萱 東陽山水記東陽東白山有古寺遺址廣延數百畝多生萱花開時居人持筐採之
  瑞香 東陽縣志花如丁香春開次第千朶俗名千頭草婦女以線穿之繞髮髻外謂之花髻
  蘭 方輿勝覽蘭谿一名縠水岸多蘭𦶜正徳蘭谿縣志香溪即蘭溪之下流蘭香至此益清故曰香溪花史蘭溪蘭陰山多蘭蕙明一統志武義菊妃山多蘭菊
  麥蘭 蘭譜産山谷中香清可愛植則以細沙培之沃以清水即活不畏霜凍亦花中松栢姿也
  紅蘭 蘭譜惟深山中有之其色純紅香少減四季蘭 東陽志産自福建今成本産亦有四季開者灌忌井水栽法更艱大槩與麥蘭相反
  風蘭 蘭譜金華山巖壑深處懸根而生但用亂髮襯之空懸自活根即石斛
  珍珠蘭 東陽續志亦名賽蘭本非蘭種以其香氣似蘭而郁也花金色亦名金粟蘭形如魚子名魚子蘭開時如貫珠故名莖以棕絲繫之又名弔蘭用以貯茶香味俱勝名蘭茶
  瑞蘭 蘭谿縣志縣出白瑞蘭
  雙頭蘭 婺蘭紀會宋咸淳中蘭谿之南塘山出瑞蘭叚綺為賛刻石縣治正徳蘭谿縣志金似孫植蘭於庭前號曰蘭庭其蘭忽開花而雙頭
  水仙 永康縣志千瓣者名玉玲瓏
  茉莉 永康縣志有木藤二種又名抹麗謂其能掩衆花也
  菊 菊譜婺州有銷金紫菊銷銀黃菊乾紅菊乃佛頭菊種也東陽山水記武義縣小姬山姬水溪多産美菊
  竹 金華府志筀竹質軟可作器一種皮色純黃間以緑線花圃種之若紫竹斑竹則二美兼之至金竹水竹利用尤多雷竹入藥其方竹鳯尾竹月月竹間有之又別一種為天竹非竹𩔖也
  毛竹 金華府志東陽毛竹可作器東陽縣志竹産不如鄰郡之多而堅厚卻過之作器耐久其大者髙五六丈䜿之簷前為夜燈謂之髙燈每冬春之夜逺望如星火又迎神以帛或布繫之名長旗此他處所無新出時可作𥿄去皮可編筏筍為一春佳㫖未出土者不知掘取蓋不曉土鬆則彌盛故耳
  山竹 金華府志出東陽榦細可為筆管筍亦佳箭竹 正綂義烏縣志青潭山之東山源之口多箭竹東陽縣志中實如箭葉甚大土人名箭箬
  石竹 武義縣志石竹小而密土人植為籬
  花節竹 金華府續志出東陽金䝉山他處無有其節線連環異於常竹神杖用之
  茶 茶經婺州次東陽縣東白山與荊州同品茶要録補婺州之舉巖碧乳東陽縣志大盆東白二山為最榖雨前採者謂之芽茶更早者謂之毛尖最貴皆挪做謂之挪茶茶客反取粗大但少炊之謂之湯茶轉販西商如法細做用少許撒茶餅中謂之撒花價常數倍正徳蘭谿縣志茶山山谷深𥥆草木森蔚而多茶萬厯浦江縣志二都三都二十四都二十八都出茶
  酒 名酒記金華府有金華酒談薈婺之酒有錯認水
  東陽酒 食物本草東陽酒最佳自古擅名麴本草其水最佳稱之重於他水事林廣記所載醸法今則絶無惟用麩麴蓼汁拌造假其辛辣之力俗人因其水好競造酒味雖少酸一種清香逺達入門就聞好事者清水和麩麴造麴米多水少其味辛而不厲美而不甜色復金黃瑩徹天香風味竒絶此皆水土之美故也東陽縣志水白米白麴白謂之三白此為上品不與姑蘇相襲也次則皮粉合造之麴名常酒又一種人家所造浸米或至一二十日米臭即酒益香麴以諸花及稻苗露為之名花露香味極美又有重之以椒者謂之真珠酒皆不益人別種為白酒夏秋間造隨時食之東邑水源多出山脈米麥之性亦異他處故酒味辛烈舊東陽酒殆以郡得名今惟蘭陵逺販武義次之全與本邑不𩔖錢惟善謝送東陽酒詩故人逺送東陽酒野客新開北海尊不用尋梅溪上路春風吹與滿乾坤
  瀫溪春 談薈蘭有瀫溪春酒
  香山酒 韓翃送金華王明府詩黃蘗香山酒桃花酒 永康縣志山中有一種千葉桃花以酒浸飲之除百病名桃花酒
  花麯酒 東陽縣志大者開花入藥小則隨處皆有伏月採之浸造酒麯較他處特勝
  茯苓 永康縣志自生者佳土人以法種之五年掘黃連 明一統志各縣出黃連
  松脂 東陽縣志深山老松逺不能取材四周多鑿為穴用竹篛蓋之久乃剖取如是一二次皮色皆白體輕易乾伐之為勺器其根枯朽則種茯苓
  細辛 本草衍義東南所用細辛皆杜蘅也名醫別録今用東陽臨海者形叚乃好而辛烈不及
  雪查 萬厯金華府志𩔖蘋菓晩摘者名雪查尤勝香薷 永康縣志産山中一名香菜暑月可作蔬香附子 永康縣志一名地久薑古謂之雀頭香魏文帝遣使於呉求雀頭香即此
  天門冬 萬厯永康縣志金勝山少竹木惟産天門冬最良
  放杖木 本草拾遺生婺州山中如木天蓼老人服之一月放杖故名氣味溫甘無毒治一切風血理腰腳輕身變白不老浸酒服之
  金星草 嘉靖浙江通志味苦寒可辟丹石之毒淡竹葉 萬厯金華府志東陽縣元貢淡竹葉理皮藤 金華府志皮有文理造紙最堅土人煮竹籜和之東陽永寧鄉白溪能造其地近剡故爾
  梨藤 東陽縣志其條細𢷬如綿取汁作紙膠最良俗以之築地堅如鐵結實如棠梨可啖葉可肥豬
  黃藤 東陽志其花可食又根𩔖蕨可為粉
  香絲藤 東陽志似白藤而脆可雜用其子可食紫河車 東陽縣志土名金線重樓可消臃腫白石乳 宋濂蘭谿洞巖記洞巖之山玲瓏而鬱紆其靈洞凡六一曰白雲産石乳倒垂逺望縹緲晶熒奪人目睛極可翫金華縣志嘉靖十八年有人鑿石忽露一竅大如缸秉燭進一窟頗覺寛廣上皆石乳多黃色再進深數窟之後懸者皆如氷雪醫雲此即石鍾乳也好事者或取為几案間之翫
  飯石 宣和石譜婺州東陽縣雙林寺傅大士道塲山中産石凡有青白紫緑色皆瑩徹謂之飯石質細碎堪治為數珠或作紙鎮嘉泰會稽志即紫石英寺僧以飯石神其説
  靛青 東陽縣志興葉名蓼兒青不甚佳圓葉者馬蹄靛山鄉皆種發之以染絲布色深碧另一種名菉豆青又一種名鴨綽青
  靈草 萬厯金華府志陽春洞仙壇上多産靈草蓆草 東陽縣志其體三稜善織者價值蘇席之半剪草 本草綱目剪草惟婺州者可用今遍訪無有識者或雲即茜草
  定風草 武義縣志邑産定風草
  龍鬚草 元和郡縣志出金華山赤松子得道處太平寰宇記又有比龍鬚粗大者名為虎鬚
  烏 東陽縣志顔烏孝子築塜時羣烏啣土故至今多烏其地名鴉塘
  槖駞鳥 嘉靖金華縣志金華山頂有鳥名槖駞羽毛五色
  長尾媳 萬厯義烏縣志鳥有長尾媳
  白蝙蝠 正統義烏縣志黃山洞白蝙蝠有翼盈尺山羊 永康縣志永康民有以山羊獻於縣問所從來則曰羊與虎闘不勝匿於隘巷獲之縣令縱之其羊有大力牛身犀蹄頭則羊也血能療創
  玉面貍 東陽縣志俗名柿貓性喜食杮其肉肥美而香脂多不膩舊以充貢
  竹狗鴨狗 萬厯義烏縣志毛之屬有竹狗鴨狗薰蹄 東陽縣志俗謂火腿其實煙薰非火也淹曬薰收如法者果勝常品以所淹之鹽必台鹽所薰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製之又及時如法故久而彌㫖另一種名風蹄不用鹽漬名曰淡腿浦江為盛本邑不多
  白魚 永康縣志邑産白魚清而肥
  斑魚 東陽縣志如石之斑味𩔖琴魚乾則尤勝神魚 成化湯溪縣志白馬潭相傳有白馬潛於水化為巨鰌至今游魚出沒人不可捕或謂神魚楊與立白馬潭觀魚詩溪頭石磑坐盤桓時見修鱗自往還可是水深魚極樂不須妄意一投竿
  蟹 萬厯浦江縣志潮溪出佳蟹
  紅蟹 萬厯金華府志蘭谿縣玉華峯之麓神祠前有池方四五尺中有金色紅蟹
  羅 萬厯金華府志宋貢含春羅花羅浦江元時貢刀羅
  紅邊羅 雞肋編婺州紅邊羅絲縷中細不可與無極鹽祿等比
  紬 東陽縣志絲織明浄謂之東紬織花者名花紬綿絲織者為綿紬皆堅厚清水耐用
  花布 東陽縣志匠織者謂之腰機農家自織者謂之女機黑白相間或成五色謂之花布蠶絲間織名梭布繅入蠶絲為兩梭紡織成文者名斜紋薴織名薴布雜以蠶絲為兼絲皆長四丈濶二尺
  紙 墨藪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浄者嘉靖金華縣志梁山近盤泉舊有紙厰造紙東陽縣志尋常所用皮紙大者名呈文綿紙大㮣皆用桑皮筍殻煮成而以藤汁澆之萬厯浦江縣志興賢鄉出紙
  藤器 東陽縣志利省藤可作大索又一種女藤構房屋用
  蚌珠 成化湯溪縣志白馬潭産蚌有珠
  紫硃 萬厯金華府志蘭谿縣柱竿山多紫石如硃可磨以冩字他山所未有也
  蠟燭 東陽縣志俗以桕子油為蠟塊亦美其名耳燭以蓬稈為心綿花裹之耐照而劣或致省下輒另澆之便發光蓋以燈草為心故也
  仙人麻 鄭東白遊仙華山寳掌洞記攀援亂石有異草如絲縷狀生峭壁上舊𫝊仙人麻薴之遺
  白石 成化湯溪縣志白沙溪出
  羊石 宣和石譜婺州金華山有石如羊蹲伏角尾足彷彿形似髙六七尺傳雲黃初平叱石成之
  龍石 雲林石譜婺州金華縣智者三洞洞中産石巉巖如雪余於洞上獲一石大如拳髙數寸若二龍交尾纒繞鱗鬛爪甲悉備石之中有數竅疑亦鍾乳㸃
  五色石 武義縣志在白陽山纍纍如欲墜舊傳色隨時換黃則嵗豐儉則或青或白黃隱弗見也
  涵碧石 雲林石譜婺州東陽縣有涵碧池唐令於興宗得其勝槩鑿池面瀑布有二大石魚置沼面魚之前有石一塊髙二尺許嶮巖可觀石之半間凹然如掌羅江東昔避地著書嘗以為研
  鬆化石 録異記婺州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墮水中化為石取未化者試於水隨亦化焉其所化者枝榦及皮與松無異有未化者數叚相兼留之以旌異物焉雲林石譜婺州永康縣松林頃因馬自然在上一夕大風雨忽化為石仆地悉皆㫁絶大者徑二三尺尚存松節脂脈紋土人運而為坐具至有小如拳者亦堪置几案間
  石枕琴薦 陸龜䝉二遺詩序二遺詩者何石枕材琴薦也石者何松之所化也東陽多名山永康之地蟬聮其間中饒古松往往化而為石盤根大柯文理曲折好事者得而致於人間以為耳目之異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趙郡李中秀得琴薦皆茲石也陸龜䝉二遺詩誰從毫末見㕘天又到蒼蒼化石年萬古清風吹作籟一條寒溜滴成穿閒追金帶徒勞憶靜格朱絲更可憐幸與野人俱散誕不煩良匠更雕鑴
  礎石 金華府志龍鱗山石色皆赤階礎所資石灰 萬厯金華府志蘭谿白坑山石皆白可燔為灰
  炭 東陽縣志白炭松炭栗炭皆人家所用煎銀炭舖戶買之此與各色材木並堪致逺今惟玉山鄉一二處走紹郡餘不能也
  衢州府
  穀 衢州府志穀𩔖有建陽早天公早江西早俱六月熟金裹銀太平早七八月熟晩稻十月收俱謂之尖米本郡無所謂團米者萬厯龍游縣志穀之品白禾六十日禾秋初早熟龍泉禾紅禾江山早太平早金裹銀俱早熟浙西謂之尖米價輕於晩禾食者少浙東以供饔飱
  糯 萬厯龍游縣志白殻糯紅殻糯鐵漿糯白芒糯草鞋糯臙脂糯鳥嘴糯俱晩熟用之醸酒有餘則販易他縣
  黍 衢州府志有赤白二種樹髙粒長榦葉可代薪土人不食淘浸磨漉為餜餌
  粟 衢州府志有淮粟蘆粟皆可作酒
  神仙稻 萬厯龍游縣志惟此稻旱地可藝
  佛豆 衢州府志此豆種成即犁去並其莖壅水瀦之以肥田
  虎斑豆 𢎞治衢州府志出江山縣
  豆芽菜 天啟衢州府志黃卷即豆芽菜出常山冬菜 西安縣志諸菜皆産近得一種於杭曰冬菜𤓰 𢎞治衢州府志開化縣出金𤓰
  兎頭𤓰 天啟江山縣志𤓰之𩔖有兎頭𤓰
  瓠 天啟衢州府志大腹細頸者刳其瓤為葫蘆有一種長身者曰芋瓠
  蘿蔔 稗史彚編衢州最大味甘冬月尤美其魁如六斗斛人家得此不敢賣戚友以鼓樂導迎至家設酒謂之菜玉以為一嵗豐亨之祥
  赤蘿蔔 西安縣志小而赤者曰湖蘿蔔種自湖州得之
  薯蕷 萬厯龍游縣志邑産最多有紫白二種舊志雲即山藥非也其種為薷不及北方入藥之品
  茭白 西安縣志近濠田始種頗𩔖杭州産者諸村間有之
  芋 𢎞治衢州府志龍游縣方山産芋大且甘異於他産
  薑 天啟衢州府志薑必取隔年者名曰母薑可食其八月採者曰溫薑不可食
  小筍 衢州府志以湖山為佳
  冬筍 西安縣志凡竹皆有筍惟貓竹冬取者佳岑山筍 萬厯龍游縣志岑山産竹筍焙蔵最美然不多得
  蕈 太平寰宇記衢州産號曰生子蕈
  蕨粉 天啟衢州府志山中産蕨最廣根可作粉充饑龍游縣志舵樓興山産蕨及葛可療民饑
  松 龍游縣志楊樹山上有五粒小松數株相傳從華山移植
  桐 萬厯常山縣志有數種梧桐油桐皆結子惟白桐花不結子其材最美可作琴瑟
  槐 萬厯常山縣志有數種葉細而青者土人謂之木槐花可作染
  烏桕 萬厯常山縣志土人取其子榨油
  栟櫚 萬厯常山縣志邑中多産其皮可月一取之以為簑衣為履套為牀薦為靸鞋
  杉 崇禎開化縣志開地田少民間惟栽杉木為生三四十年一伐謂之拚山邑之土産杉為上薑漆次之炭又次之合薑漆炭之利只當杉利五之一聞諸故老當杉利盛時嵗不下十萬以故戶鮮逋賦然必仰給於徽人之拚本盈而呉下之行貨勿滯也開化縣志明萬厯二十六年礦稅事起有謂開化六都大尖塢八都烏哨塢及四都三處礦洞可開者時採礦曹內監委官馬忠挾諸商至縣起工先挖大尖塢開兩月採礦砂四千斤約百斤烹得銀一兩不償所費於時邑令劉防範周詳奸徙斂戢及內監親臨令不激不隨調停上下然礦利既目擊烏有又不肯空返令不得已議將雲霧山官木召拚得四百金抵充礦價內監既去礦洞仍封民不知役地方晏然仁侯之力也後三十年而有議採木雲霧之事雲霧山者先邑紳宋氏山也在二十四都界徳興延袤頗廣而中阻深嘉靖間有吾氏與宋搆訟吾黠甚揚言此山藪盜為不軌以聳當道而傾宋勘者至則植幟舉煙以惑之宋宦長者不與爭入山於官而訟遂息官為令每五年一焚林箐迨萬厯中劉令有拚木抵礦之議土人李辛戒等納價四百拚之蓋宋氏所遺盡於此矣不知因何山名四馳奸徒垂涎天啟初有聳兩臺願自備工本採木助餉者事下本邑已而竿牘紛至皆大力者主之王令曰此非躬勘無以塞饞口遂深入其阻據實申報邑人亦始知此山之無木也乃奸徒意未巳竟走京師適大工興旁搜利孔言路遂有摭其説以聞者甚謂山方千里木可楝明堂地可興屯㫖既下浙上下愕眙利害叵測邑巨姓及隣山居民洶洶將逃徙時但令方下車毅然身任之亟往勘如王令言陳七不可一不必侃侃爭之未幾巡道孫某郡守舒某覆勘知令議不可奪遂詳巡撫疏請罷採當是時璫鋭意黃山之役以為雲霧即黃支別於是浙縉紳在京者合疏稱雲霧屬浙與黃山了不相干得㫖報罷浙民歡呼若更生雲往礦稅之使四出在處告變有司不善調停幾至糜爛開邑幸而後先得神君力若此雖然深山金木若有若無㣲奸人搆釁即開人亦未能瞭然礦洞之無金雲霧之無木也故備志始末使後來者得以考鏡焉
  謹按開邑木山本為利藪然開民不能自有其山往往貿之他郡商賈所至每因界畫不明以之啟訟如前明伐山之事又出其變幸有良宰以息爭端王令名家彥但令名宗臯罷採之力但令居多特為拈出
  桃 𢎞治衢州府志龍游縣龍丘山三疊巖前有一桃樹食甚甘非山中物莫知誰植
  楊桃 𢎞治衢州府志江山縣出
  石榴 西安縣志出峽口者佳衢州府志又一種白者味酸
  柿 衢州府志有一種緑柿小者曰牛乳杮
  榛 𢎞治衢州府志江山縣出
  核桃 𢎞治衢州府志常山縣出
  落花生 衢州府志種自閩中堆沙植之花落沙上結實如蠶
  梨 天啟衢州府志出西安前塢者佳萬厯常山縣志梨有數種有青皮梨糖頭梨櫨梨大而甘脆者雪梨可治傷寒然無真栽自諸梨苞接而成
  橘 衢州府志有朱橘緑橘獅橘豆橘有漆碟紅有金扁有撫州諸種惟朱橘大而盛行故稱衢橘西安縣志邑産在明時惟縣西航埠二十里上下栽橘今近城埠頭及洋村並城中隙地遍栽然數遭凍萎其利尚不及曩時之半諸橘中惟獅橘皮厚耐寒可逹京師而色味逺不逮朱橘近商販多用木桶綑載得免凍麬僅有至京者近日多就園戶摘其佳者以充供奉於是朱橘盛行於京師朱彛尊篁步詩江臯有篁步地似果園坊漸逺魚蝦市真成橘柚鄉株株當暑綠顆顆入秋黃輸與村夫子經冬自在嘗
  黃香橘 鄭元祐送毛彥昭歸三衢詩橘熟黃香壓樹低此即蜜橘
  橙 天啟衢州府志出西安石塘西安縣志皮香脆瓤酸
  香櫞 西安縣志黃潤有香可資清供其味稍劣蜜羅柑 天啟衢州府志出西安石塘西安縣志香美皮瓤皆可食
  蔗 西安縣志有紫白二種紫者産龍游供咀嚼白者種自閩中來可碾汁煉糖但土人不知以糖為霜耳
  藕 天啟衢州府志出府城內東北隅西安縣志藕細而淡不及杭産
  芡 西安縣志芡實不及杭産逺甚以燥而枯也梅 龍游縣志梅嶺多梅花
  緋桃花 江郎山志山多緋桃華而不實
  真紅桃花 名勝志江山縣浮蓋山上有仙洞有真紅桃花而不結實
  蘭 西安縣志山蘭正月雪中開春夏之交有九節蘭亦自山中採取城市土性不宜故少種蒔惟建蘭最貴蓋閩中氣候暄暖較西安不同難於培養其花自五月至八月清芬相續不㫁然必善為澆灌方可嵗開至閩中所重玉莖蘭西安亦未見也萬厯龍游縣志衢郡接壌閩地氣漸煗建蘭茉莉經冬不萎
  朱蘭 天啟江山縣志花有朱蘭
  仙蘭 閩部疏仙蘭於仙霞嶺得之
  山鵑 衢州府志花千瓣深紅色江南人呼為浙鵑舊志指為杜鵑其實非也杜鵑花出蜀中其花葉俱狹而長先葉後花花單瓣硃砂紅色內一瓣有湘妃淚紋江南人家間有之浙東無此種也
  茉莉 西安縣志夏月放花性畏寒𩔖建蘭木本者佳邑中處處有之
  桂 名勝志開化縣桂巖上有秋香一株自石罅出婆娑掩映與巖相對峙萬厯常山縣志桂巖上有桂樹百餘株不種自生遇秋花發風送清香數里
  木芙蓉 萬厯龍游縣志大者榦如𦈢扶疎可愛碧蓮 名勝志江山縣江郎山頂有池生碧蓮青蓮菊 西安縣志菊兼衆色培養最難有一種號青蓮者最貴
  石巖花 萬厯常山縣志狀介石竹杜鵑之間支竹 水經註定陽縣夾岸縁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
  方竹 𢎞治衢州府志開化縣出
  孝義竹 𢎞治衢州府志江山縣出
  鳯尾竹 天啟江山縣志邑産鳯尾竹
  方山早茶 𢎞治衢州府志龍游縣方山之陽草坡袤廣不過百餘步出早茶味絶勝可與北苑雙井爭衡龍游縣志此茶入貢品葉楘遊方山詩方山古剎白雲隈紫茁𫎇芽發石苔忽遇道人天外至幽香移入小壺來
  北山茶 西安縣志邑中出茶不多惟北山者佳石室酒 周紫芝風流泉銘序石室酒出三衢名傾浙右余得其法於衢人以授富水兵㕑使醸之既成取以酌客無不喜者以為深醇雅健自是一種風流因名以風流泉而為之銘銘徳惡剛暴酒欲媚娬伊何人斯醸此秫黍觀其清醇而近道溫厚而不武則含濁醪之妙而嗣元酒之古也至於風流醖藉蓋張曲江之為人而若飲醇酎則與周公瑾而語也維彼世人喜飲酷烈太白在手轉喉耳熱謂此君子非我儔列嗟嗟我友妙韻勝絶不險以巇不隙其末誓當忘言以對玉雪
  芍藥 𢎞治衢州府志常山縣出
  石南 本草綱目葉似䒽草凌冬不凋江山以南者葉長大如枇杷葉無氣味
  草犀 本草拾遺生衢婺間苗髙二三尺獨莖生水中者名水犀
  枳殻 西安縣志枳殻枳實此二種即橘之未成者春夏取之向入嵗辦橘樹遭凍以來往往缺少
  山茨菰 天啟衢州府志出開化入藥最良
  何首烏 衢州府志舊志雲龜山産佳槩言山之似龜者耳今耑指府治龜峰非也
  龍腦葉 衢州府志山中有之與薄荷性不同借用者誤
  鍾乳花 𢎞治衢州府志常山縣碧玉洞有鍾乳其乳下積如壇有花若雕題
  紫荷車 衢州府志一名金絲重樓土人稱七葉一枝花
  常山草果 舊浙江通志去老痰積飲為治瘧要藥倒生藤 名勝志開化縣錢王祖墓上至今倒生藤蔓根皆下垂
  靈草 萬厯龍游縣志野狐墩昔有異人採藥於此相傳其上舊産靈草
  紫草 萬厯常山縣志山産紫草可以染燭
  馬鞭草 萬厯常山縣志草之𩔖有馬鞭草三白草金精草
  龍鬚草 太平寰宇記龍游縣龍丘山生
  白鷴 萬厯常山縣志禽有白鷴
  鴛鴦 萬厯常山縣志水禽有鴛鴦
  鹿 萬厯常山縣志山産雖有難致故祭恆以羊代熊 衢州府志深山中間有之有人熊豬熊犬熊竹䶉 西安縣志即竹豚肥美稱邑中方物之勝石巖魚 𢎞治衢州府志西安縣塘臺山大乗寺有池深不可測中有石巖魚絶大
  金鯉 萬厯常山縣志紅色者謂之金鯉
  白鯿 西安縣志此種魚向來西邑所産惟龍游間一有之今嵗或亦數見信乎地氣之自北而南也
  石輪魚 龍游縣志鱗介之品與他邑同惟山中産石輪魚味稍勝然亦不可多得西安縣志又名石鱗魚深山中有之極肥美方物之佳品也衢州府志形似蛙而大可療疳疾
  白鰕 名勝志開化有白鰕池宋趙抃鎮蜀以白鰕遺余仁合仁合放之池其後生息不絶有他蓄者鰕色輒變遇旱水涸絶而復有
  野蜂 萬厯常山縣志蜜巖半崖其石下窪多野蜂刮蜜
  紬 常山縣志絲粗而寡間有織為開化紬鵞毛素者
  麻布 常山縣志績青麻為之若黃麻只可絞索紙 常山縣志大小厚薄名色甚衆曰厯日紙贓罰紙科舉紙冊紙三色紙大紗窗大白榜大中夾又曰十九色紙白榜白中夾大開化小開化白綿連三結實連三白連七白綿連四結實連四竹連七竹奏本白楮皮小綿紙毛邊中夾白呈文青奏本又間一用之曰玉版紙簾大料細尤難抄造他若客商所用各隨販賣處所宜名色不可枚舉凡江南河南等處贓罰及湖廣福建大𣲖官紙俱來本縣買納衢州府志藤紙綿紙竹紙三種並皆細品菽園雜記衢之常山開化等縣以造紙為業其法採楮皮蒸過石灰浸三宿揉去灰又浸水七日舂爛漂入胡桃藤等藤以竹簾承之俟其凝結掀置磚板以火乾之
  燒紙 萬厯龍游縣志貨品中惟多燒紙勝於別縣西安縣志邑之紙以草雜竹絲為之色黃粗糙止供楮幣及包裹之用不中書也出南北山上方上輪源諸處
  松煙 墨經古用松煙墨衢州柯山皆産松之所柯山品下癸辛雜識三衢葉茂實造軟煙法近水作暖閣髙足其上以紙𦋐地為悵髙七八尺於閣下用碗數十貯油炷燈閉之宻室油氣透頂與他煤絶異膠法甚竒中用紫礦當歸秦芃腦麝畫燕支沒石子之𩔖蓋取其活膠而不滿也故經久而色光不少渝
  金星硯 萬厯常山縣志硯山出金星石可為硯四方人多貿易
  玉帶硯 常山縣志有紫石有黑石紫石中有白一條其名曰紫袍玉帶頗貴重然不可得矣
  草蓆 常山縣志邑産草蓆
  棕薦 常山縣志邑産棕薦及棕套
  竹器 萬厯龍游縣志南山多貓竹土人用以製器茶籠 雞肋編開化山僻人魯而製茶籠鐵鎖亦佳鎖 常山縣志銅鎖鐵鎖本邑製造
  涼靸 常山縣志土人用棕或席草製
  漆 西安縣志出南山湖南嶺頭諸處常山縣志十九都有之
  黃蠟柿漆 龍游縣志貨之品有黃蠟柿漆
  蠟燭 常山縣志邑産白蠟造為燭堅凝可當風銅 天啟衢州府志銅山在西安縣西舊經雲是山出銅常山縣志礦出銅山礦坑蓋跨西遂徳常四縣之境先年開礦者礦百觔煎銀三十兩或二十兩後止四五兩脈且盡矣其煎取之法有明爐而又有罐爐作用亦自不同西安縣志銅山在縣西北百里宋時出銅鉛錫今出礦前此徽處二州人羣聚取礦推官劉起宗逐散迄己未春復聚至萬數構廬成市猖獗甚守楊凖患之與同知薛應元通判張澤推官任秀謀議協一具請於監司可之乃調所屬五邑兵閲於教塲凡七日先期移檄諭以干犯禁令散歸從事本業去者不追遣官守衛通衢開其歸路地方毋得乗機殺奪時有感悟而散者中宵火其廬死者千數公甚矜之其頑梗拒命者出師絶其油糧分道進礦徒畏懼修詞服罪潰散不遺一矢旬日班師其後礦徒復聚又行委西安縣知縣俞大有集兵逐散之大抵利之所在民爭趨之散而復合理之必然若非防維芟薙處置得宜鮮不至於蔓延滋害流毒地方司民牧者其尚加之意雲邑令陳鵬年銅山辨按此山即今所謂銀坑是也銅山則別有一源本名桐山亦非銅也其音地之所以訛者意由初開礦日淘沙挖礦之徒恐干禁網假此名以欺飾觀聽耳明時自世宗至神宗礦厰幾遍天下銀坑盜起蹂躪數邑而西安被害尤甚相傳戚大將軍親率兵定之因於衢州設兵備道置守戍兵千人衢之有兵自礦盜始自萬厯三十二年詔停採礦大吏檄行於銀坑四路皆立碑永禁設防禦甚嚴今諸碑具在夫開採之害其起自公家者則中貴人主之爐頭僉役嗾之因以恣睢暴虐延害生民固已若乃不𨽻公家而私自採取則主之者必地方之巨奸附之者皆異鄉之匪𩔖其為禍更有不可勝言者何則所謂奸民匪𩔖者率皆窮困不能自振之徒竭其智巧機詐無所得財徒欲儌倖於此而甘心焉其心固已不可測矣而父老皆言此礦年久隧道阻塞礦脈細㣲尚不足以充稅額一旦舉事而工費不繼心力不一有所得則必爭無所得則必散此輩皆一時烏合無能統領而控馭之者爭則非刑法之所能平散則非芟薙之所能盡以致蔓延潰決醸為大患若僅作奸以蹈法負稅以累官又直其害之㣲焉者也
  花石 名勝志常山縣金川溪中花石如疊
  常山石 宣和石譜常山縣思溪又地名石洪或雲崆石出水底側垂如鐘乳雜沙泥不相聮接採人車戽深水甚難得之或大或小不踰數尺竒巧萬狀多是全質一石則有聮續尖銑十數峰髙下峭拔嵌空全若大山氣勢亦有如拳大者有於巉巖嶮怪巖竇中出石筍或欹斜纎細互相撐柱之勢蓋石生溪中為風水衝激融結而成竒巧又有峰巒聳秀洞穴委曲相通底坐透空勘施香燼若煙雲縈遶亂峰間一種色深青石理如刷絲捫之輒隱手又一種青而滑或以磁末刷治而然率皆溫潤扣之有聲間有質樸全無巧勢此石性稍礦不容人為非靈壁可增嶮怪
  開化石 宣和石譜開化縣龍山深土中出石磊塊或巉巖可觀色稍燥扣之有聲又地鼈灘亦多産石水中色稍青潤石質骨麄而肉細率皆全質間有羣峰前後羅列若大山氣勢比之思溪無崷崪勢扣之亦有聲
  錦川石 萬厯常山縣志石形如山條分縷析各成拱把或三四尺有至一二丈者膚紋粲然有若錦繡詹濤錦川石詩條條石筍短長眠脈絡分明痩且堅人力不須施巧𤥨天工自爾闘鮮妍四圍看似身穿錦三品齊如字冩川誰道古根移不動也應逺索置平泉
  煤 西安縣志明時人家皆用炊㸑今人不復採鬻民間亦不復用然西山南山皆有之
  土炭 西安縣志九仙巖有屋空架石上屋下細土以旋風摶捖皆成毬破之中有細炭可以療疾嚴州府
  穀 嚴陵志秔有早稻晩稻紅稻白稻糯有秋糯晩糯粟有秔粟糯粟麥有大麥小麥蕎麥麻有黃麻白麻豆有黃豆緑豆青豆黑豆蠶豆桐廬縣志洋洲周回十五里其陸地宜麻粟菽麥
  麵 方回次韻張耕道詩麵灘船欲澁茗務井還深自注睦有近城灘民以船載磨治麵城中茶塲大井汲者衆故有麵灘船茗務井之句
  豆 桐廬縣志豆有田豆佛豆虎爪虎斑貓兒蜂兒諸名品不一
  羊角豆 方回治圃雜詩豆莢惡肥田自注羊角諸豆必瘦地乃結
  烏稗 嚴陵志建徳縣黃饒村産烏稗絶佳甲於州境
  烏麻 嘉靖淳安縣志其子名巨勝更有黃白黑三種
  蔊菜 嘉靖浙江通志嚴州蔊菜俗名山芥菜齊民要術蔊菜味辛
  蔓菁 萬厯遂安縣志花果山古有僧化身於此居者不種蔬但焚其地而鋤之蔓菁之𩔖自出
  茄 方回治圃雜詩茄藤宜硬地自注茄須於硬地穴以種
  緑蔥根 海瑞濟饑草木氣臭須換水浸洗七十二次不然有毒
  松花蕊 海瑞濟饑草木松花時取其蕊用飲湯調食經久不饑和米麥麵蒸食亦可濟饑
  蕨粉 海瑞濟饑草木蕨根洗浄搗碎用水澄粉自九月至三月粉多四月初抽青粉少兼食嫩莖可濟饑
  葛粉 海瑞濟饑草木搗碎用水洗出澄粉其味勝蕨
  檡子 海瑞濟饑草木曬乾去殻成粉作腐
  劄扭根 海瑞濟饑草木曬乾搗碎成粉煮食可濟饑
  野薴根 海瑞濟饑草木去皮搗碎成粉可濟饑苦株子 海瑞濟饑草木可炒食作腐味佳
  仙遺粉 海瑞濟饑草木俗名冷飯塊煮成粉可食榔樹根 海瑞濟饑草木其皮根熏燥研末成餅可食
  山苦藚 海瑞濟饑草木山苦藚及苦益菜皆可食布穀柴子 海瑞濟饑草木舂成餅煮粥
  老鴉饅頭 海瑞濟饑草木搗碎和水用絹濾汁成腐
  菉筍 桐廬縣志明代嵗辦菉筍
  桐 太平寰宇記桐溪有大猗桐樹垂條偃蓋蔭蔽數畝逺望似廬嚴州府志淳安縣桐橋側舊有大桐木故以名橋
  柳 𢎞治嚴州府志朱暟知府事富春驛舊路夾植以柳相望數里
  梓 萬厯嚴州府志遂安雲濛山與梓樹塢相屬楓 萬厯嚴州府志建徳縣楓樹嶺上多楓夀昌縣萬松山松楓蒼翠掩映通逵
  空心木 名勝志淳安縣仙居洞其近山木多空心石榴 桐廬縣志出孝仁水濵二鄉實甚大舊貢天順中寒甚樹多枯者自此免貢
  金鈴 嘉靖淳安縣志苦楝子名
  蜜栗子 物𩔖相感志出青溪山中形如蜯內有金星外堅如栗色亦如之可食味甘能制五金
  橘 梅堯臣送余少卿知睦州詩種橘收包小雪前仙橘 花史嚴州府城南有橘山陰峻不易登上有羅浮橘一株熟時風飄墮地得者傳為仙橘
  蔗 萬厯嚴州府志淳安縣蔗山昔人於此種蔗𦉍粟 方回治圃雜詩花有如𦉍粟能同橘不遷自注𦉍粟移即不活
  桂 萬厯嚴州府志淳安縣百桂峰綿亘雄峙香桂叢生環水王氏世居焉萬厯夀昌縣志平巖石上桂樹壁立秋香逺播
  巨勝 葉養䝉題過浴洞詩羣羊吃盡巨勝花不遇初平化為石洞在夀昌縣過浴山
  鷺鷥菊 百菊集譜嚴州多菊此品最貴花如茸毛純白色中心有一叢簇起如鷺鷥頭
  雙竹 新定續志淳安縣雙玉里以里産雙竹因名越王竹 北屍録嚴州産狀若荻枝髙尺餘可代酒籌
  箬 嚴陵志閬仙洞産箬即郭文採箬之處
  鳩坑茶 埤雅早取曰茶晩取曰茗又名曰粣有睦州之鳩坑嚴陵志淳安縣鳩坑産茶以鳩坑源水蒸之香味加倍茶經載桐君藥録謂西楊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又謂凡可飲之物茗取其葉天門冬取子菝葜取根而羽敘茶所出謂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睦州下生桐廬山谷與衡州同按唐志睦州貢鳩坑茶屬今淳安縣宋朝既罷貢後茶亦不甚稱范仲淹鳩坑茶詩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
  分水茶 六研齋筆記分水縣天尊巖産茶最芳辣宋時以充貢紫桃軒雜綴分水貢茶出本不多大葉老根潑之不動入水煎成翻有竒味
  芽茶 桐廬縣志明貢芽茶
  酒 六研齋筆記桐廬酒味清美名灑落泉乃嚴瀨水所釀
  釀泉酒 新定續志郡城軍門內曰釀泉今連筒入公庫資嵗釀
  刺虎 圖經本草生睦州凌冬不凋采根葉枝入藥味甘治一切腫痛風疾
  草龍膽 嘉靖浙江通志嚴州草龍膽性苦似膽石乳 嚴陵志淳安縣洞深可數里泉溜凝結如乳又桐廬縣閬仙洞石乳滴溜不竭
  蓮花乳 萬厯嚴州府志分水縣揚山洞崖上乳滴如羅漢像如蓮花
  乳香 建徳縣志乳香巖相傳有乳香下垂故名白石英 元和郡縣志遂安縣白石山出白石英杜若 建徳圖經嚴陵山水稱號率有經據如杜若汀洲見於杜紫薇詩杜若芳洲翠
  子規 汪廣洋過三百六十灘詩催歸不待臨岐語夜夜子規啼到明
  翠鵲 名勝志桐廬縣綰仙洞內有翠鵲
  畫眉 張翥浮山道中詩一溪春水浮黃頰滿樹暄風呌畫眉
  碧鷄 嚴陵志桐廬縣垂雲洞有禽曰碧鷄其大如鵲色如翡翠聲如吹笙仰石以棲每嵗一至哺雛而去黃裳碧鷄詩翠碧笙簧與羽聲有時離合不留情清多本是仙家物長向秋風獨自鳴
  鴉舅 胡宿釣臺詩五更鴉舅最先啼
  烏雌 桐廬縣志舊額貢野味有烏雌
  雨燕 名勝志夀昌縣岑山之北為燕山每遇亢旱羣燕翔集即雨
  羊 嚴陵志趙抃知睦州睦地多羊嵗為杭市抃為文卻之
  仙鼠 徐誼洞巖寺靈棲泉詩洞中仙鼠大如鵶黃魚 嚴陵志桐廬縣九里臨大江居民駕巨舟泛海捕黃魚至一月二三次往杭貨賣其時鮮號曰小杭州
  鱸魚 李郢過桐廬詩鱸魚鮮美稱蓴羮許渾釣臺詩嚴陵臺下桐江水解釣鱸魚有幾人
  赤耍魚 舒岳祥溪魚詩注此魚俗名赤耍日間見人則驚奔深入石下至夜則駢首沙際人以火照投刀中之即可掩漉也桐廬縣志溪有赤耍魚
  神魚 萬厯嚴州府志遂安靈巖山深潭百丈中有神魚出沒
  金色鯉 分水縣志邑東龍潭中有金色鯉魚魚鮓 李頻過魏䭾山詩石斑魚鮓香衝鼻山在夀昌縣西魚苗 避暑録話浙東嚴灘溪大峻急多灘石魚隨水觸石皆死故有溪無魚土人率以陂塘養魚乗春魚初生時取種於江外長不過半寸以木桶置水中細切草為食謂之魚苗投於陂塘不三年長可盈尺但水不廣魚勞而瘠不能如江湖間美也
  山蠶 李旻嚴州府修路記土不産米民僅以山蠶而入帛較之浙右諸郡其等為最下
  蟾蠩 嚴陵志桐廬縣垂雲洞中有大蟾蠩夜寂月明則出
  蛙 萬厯嚴州府志桐廬學宮前舊有蛙聲有異人朱書符篆於瓦投池中竟不産蛙地傍四靣則蛙聲聒耳矣
  野蜂 名勝志淳安縣仙居洞石隙中多野蜂往往出蜜𢎞治嚴州府志夀昌縣蜜山怪石崔巍中有石窟蜜蜂居之
  絹 方回建徳府節要圖經序皇祐間嵗為婺州輸絹三萬六千匹婺嵗歸本郡米一萬五千石戶部督絹本郡以上征下嵗無虧額本郡督婺州米列郡勢相侔負固不償而郡愈不可為矣嚴陵志景定二年戶部申照得嚴州代婺州解絹以充上供婺州外撥米還嚴州充軍糧其來非一日矣邇年兩郡互有申請其曲不在嚴而在婺蓋嚴代婺解絹乃承戶部拘催不可稽違婺還嚴之米既無統攝率是違次甚至開慶年間尚欠二萬餘石宜乎嚴之有請於朝欲將代解之絹從本州折價糴米徑令婺自解絹凖省札行下許令嚴州於代解絹內截留一半計一萬八千疋自市米以充軍食仍以一半絹解赴戶部亦令婺州解絹一萬八千疋補足戶部元額卻與免撥米還嚴州自景定元年始續婺州乞解絹解米各仍舊貫本部又以節次備申續凖行下若婺州欲仍舊貫今項預辦一年之米一萬五千石發還嚴州方可從申續又據婺州申巳樁到米一萬石還嚴州今嚴州又申每嵗差撥人船取米每被坐困乞照近降指揮監婺州解絹容本州自措辦軍糧及謂婺州所報見有米一萬石以待本州取發者平時率是虛紿以脫本州先次解絹本部令與酌可行之説為悠久之計嚴州解本部之絹不患其不足婺州還嚴州之米欲催嚴州之絹當先催婺州之米州郡一也體統一也豈可謂本部可催嚴州之絹而不為嚴州催婺州之米乎況嚴州申請不已者止以婺州之米不還米茍還矣其將何辭所有景定元年互撥米絹嚴州已將合解一半之絹折價糴米以充軍糧況隔一載難於再理當令婺州將合還嚴州景定元年米一萬八千石每石照司農寺折價解部買絹補還元額専官前征守待起發所有景定二年以後年分其婺州還米一萬五千石嚴州解絹一萬八千疋各分作三綱須管婺州先自起發本色米斛至嚴州交管同嚴州絹綱申發赴部第一綱十一月下旬第二綱十二月下旬第三綱次年正月下旬婺米之交管嚴絹之起綱定在如期同時到部仍委各州僉判任責自今後各郡僉判批考及離任須管具本年各處發米發絹數目月日申部㸃對乞劄下嚴婺兩郡遵守施行候指揮照得嚴婺州兩易絹米昨降指揮已自平允今兩郡折申不已區畫悠久之説來上理亦可行仍令各郡正任通判任責催發不許違戾
  交梭布 太平寰宇記睦州産
  薴布 嚴陵志舊貢竹簟十領南渡後貢白薴布十疋以折簟
  絲綿 萬厯桐廬縣志田多瘠薄其地宜桑而産絲綿
  厯日紙 桐廬縣志明代嵗辦厯日紙黃白二色墨煤草紙 桐廬縣志貨産墨煤草紙
  筆 萬厯嚴州府志皇甫松大隱賦雲書抽虎僕博物志載有獸縁木文似豹名虎僕毛可以為筆今土人名九節狸試之甚佳
  木竹杖 避暑録話淳安木竹杖六節宻而內實畧如天壇藤間有突起如鶴𰯌者非峭勁敵風霜不能爾也
  槐花 萬厯桐廬縣志宋時辦顔料槐花烏梅梔子黃漆 明一統志淳安遂安夀昌三縣出漆本草綱目浙東出一種漆樹似小榎而大六月取汁漆物黃澤如金即唐書所謂黃漆也
  桐油 明一統志淳安夀昌二縣出桐油
  白蠟 萬厯嚴州府志睦地産白蠟最行逺本草綱目呉越東南諸郡皆有之蠟樹枝葉狀𩔖冬青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纍纍其蟲大如蟣蝨芒種後延縁樹枝食汁吐涎粘於嫩莖化為白脂乃結成蠟狀如凝霜處暑後則剝取謂之蠟渣若過白露即粘住難剖矣其渣煉化濾浄或甑中蒸化𤁋下器中待凝成塊即為蠟也
  銅 晏公𩔖要睦州有銅官山唐時於此置官採銅嚴陵志建徳遂安縣皆産銅何夢桂建徳路罷金課記元跨有東南初𣙜金課蓋履山澤之所産而斸取焉睦為古揚州分荊揚貢金在禹貢不廢睦萬岫千峰二江十八瀨意亦璗鏐鈑銑之所生也然考古圖志金非其土産如瑤琨齒貝皆産於揚而睦亡是睦為州最僻陋其土産之數固亦不得與他壌齒考秦漢而下冶山鑄海之利載之史志然自銅錫鉛鐵之外無聞焉唐有陜西暨宣潤等州嵗銀而已近代固常徴陜與宣饒歙撫南安諸州金尋亦中廢試數其地其𨽻於揚者惟饒歙撫南安四州耳而睦不與數茲豈天産而地蔵之睦固不能化無以為有也至元己丑始籍六邑民為金戶民剏見且駭方俛首就事官授之方督具器物使之披砂抉石而汰焉民喜殆謂天雨之也初嵗租給再嵗而虧三嵗而竭其故何哉蓋睦居歙下流春夏潦漲歙之江濆揚濤吹沙澎湃而下故金之瑣屑如糠粃者遇洄汨而伏焉為洲矗焉為嶼民日爬擿於此所得蓋錙銖而已抑不知幾千百年之所積猶不能以供旦夕之所採取欲久而弗窮得乎況逺鄉下邑距江逾絶民棄家輟業裹糧以從畚鍤未至而力已困其所司又重之以掊剋搥剝羈紲笞捶故上下二三年間貧戶不足於償而逮及隣比親姻者比比也郡侯為民疾苦無所於愬上之江浙等處行尚書省省聞於朝省官阿喇卜丹平章入覲條奏金課特罷建徳一路今年二月㫖下省檄諸管民官詳究奉行本府總管朝列管侯承命與府長貳率其屬進其民而告之曰是公朝之至恩而省府公之嘉惠也民父老感激歡舞則又曰㣲我侯不及此今而後得釋此以耕鑿飲食作息而免於患者徳至厚也願鑱石以誌不朽雖然茲固幸吾一路之私也天地生物止有此數窮人力以取之木有不受其𡚁者世有觀民風者推而放之以幸東南庶乎其可
  謹按嚴州郡邑諸志俱不詳物産僅列一目而已茲博徴羣書兼採篇什以見一物雖㣲皆切民用而徴絹罷金二事尤闗政事之大者故加詳焉
  鐵 新定續志建徳縣五山共一源曰金山相傳石上有金牛足趾曰銀山銅山綠山鐵山皆以地所産得名宋惟鐵山尚資冶課餘皆礦竭坑存
  錦石 嚴陵志淳安縣錦沙村林木森聳波流澄澈映石如錦寰宇記雲錦石舒文雲麓漫抄自浙江東南溪行溪水淺澀湍急深五七寸碎石作底小者如彈大者不過盆椀齒齒無數五色可愛
  青碧石 萬厯嚴州府志淳安縣龜鶴二山兩峯相值其山昔産青碧堅石
  薪 方回建徳府節要圖經序物産之宜萬山叢蔽山居八田居二往往樵薪為生萬厯遂安縣志五都民無重資而負薪為業
  炭 桐廬縣志白雲源林麓茂盛鄉民採薪為炭數州烝㸑之用皆取給焉老學菴筆記髙宗詔嚴州進炭止用土産不用琴様胡桃文鵓鴿青










  浙江通志卷一百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七
  物産
  溫州府
  穀 瑞安縣志福全山頂陶隱居嘗種白穀於此色如玉因名其地為種玉畦榖譜瑞安有磊晩無芒與他榖異
  稻 溫州府志溫州多美稻其稻𩔖有白散地暴水稜占城軟孕稻百箭白西龍興磊晩早糯紅羅障金裹銀金水糯青糯穀譜浙江溫州稻嵗兩熟
  麥 溫州府志有大麥小麥蕎麥米麥光頭麥豆 溫州府志有黑豆白豆六月烏綠豆白扁豆赤豆蠶豆豌豆八月白雲豆寒豆紫豆刀豆三收豆珍珠豆
  芝蔴 溫州府志亦名脂麻溫産最佳
  莙薘菜 隆慶樂清縣志一名甜菜食甚甘其莖和灰汁可澣衣
  𤓰 瑞安縣志有數種有從小甜有搖棚落惟𤓰籃味尤美
  芋 溫州府志有兒芋山芋麫芋紫芋又有水旱二種
  蹲鴟 李孝光雁山記鴈山土膏肥種蹲鴟大如斗芋屬
  薯蕷 雁山志有紅白二色産於巖石竹樹間者味清而甘堪入藥圃種者味佳不堪入藥溫州府志圃種極大者重可四五斤出巖石者名山薯蕷
  䈄𥳔筍 筍譜自甌越以南七月生至八月盡龍芽筍 筍譜出永嘉大羅山長四五尺稀節人取必有大風雨雷電人下山則止其筍春二月生
  蓴 萬厯溫州府志樂清蓴湖産蓴王十朋蓴湖詩水晶綠線滿湖中遙與呉江氣味同我輩他年罷遊宦思歸應不待秋風
  蕈 山蔬譜永嘉人以霉月斷樹置深林中密斫之蒸成菌俗名香菇有冬春二種冬菇尤佳
  山粉 萬厯溫州府志春蕨根舂為粉俗名山粉出泰順
  百合 雁山志根可食一名鬼蒜荒年山中人取以療饑
  石髮菜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産石髮菜亦名海藻苔菜 萬厯溫州府志鹿角苔菜生海巖
  松 王十朋巖松記有以巖松至梅溪異質叢根柏葉檜身而得松氣象焉亦草木之英竒者
  五粒松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華蓋山麓有松五粒倒生松 溫州府志巽山丹崖有倒生松王應辰詠倒生松詩世間有松皆直榦夭矯修條拂層漢此種何年分偓佺游龍倒掛丹崖前垂陰落落華蓋偃翠黛離離塵尾駢風㣲亦解奏絲竹雨過渾如澤膏沐初疑滅跡同隱仙乍見翻身似鸞鵠五株不用比㤗封一粒真堪生大谷須信棲根良得宜嵗寒千載常瓌竒即教盤錯有如此本性凌霜何必知
  榕 瑞安縣志邵公嶼有榕樹盤鬱其上清蔭數畝樟 萬厯溫州府志樹大堪為船
  檜 萬厯溫州府志有香檜垂檜
  杉 萬厯溫州府志有刺杉細杉瑞杉
  𰘹 萬厯溫州府志實可食其木可為宮室
  欏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欏木置箱櫃器物輕而利用溫州府志其木堅而香
  椅桐 永嘉縣志吹臺山産椅桐梁太守丘遲嘗採以製琴
  丁冬 萬厯溫州府志即頳桐俗名丁冬
  樺桃 萬厯溫州府志其皮土人用以為燭
  烏桕 萬厯溫州府志實如雞豆液可為燭
  松蘿木 王十朋松蘿巖詩注樂清松蘿巖上産萬年春 永嘉縣志木有萬年春
  藤 平陽縣志平陽白雲山有深澗道絶不通有巨藤盤繞其上行人援之以進是曰藤道
  梅 溫州府志平陽梅溪古稱梅源
  鴛鴦梅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有鴛鴦梅
  杏 萬厯溫州府志圓曰金杏扁而青者曰木杏梨 永嘉郡記青田村人家多種梨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恆以供獻名為御梨吏司守視土人有未知味者其實落地即融汁
  溫柑 橘録真柑在品𩔖中最貴可珍其柯木與花實皆異始霜之旦園丁採以獻風味照座北人有未之識者一見而知其為真柑矣一名乳柑謂其味之似乳酪溫四邑之柑推泥山為最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全芳備祖柑者橘之屬橘出溫郡然多種柑韓彥直著録其別種有八曰真曰生枝曰海紅曰洞庭曰朱曰金曰木曰甜而乳柑推第一故溫人謂乳柑為真柑橘亦出蘇州台州閩廣皆木橘耳不敢與溫州齒敢與真柑爭髙下耶且溫四邑俱種柑而出泥山者又傑泥山盡平陽一孤嶼延袤只三二里許無連岡陰壑非有風氣之浸滛出三二里外香味益逺不逮或曰溫並海地斥鹵宜橘與柑而泥山特斥鹵佳處故獨與他異予謂不然夫姑蘇丹丘七閩兩廣往往多並海何獨溫而又豈無二三里得斥鹵佳處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馬遷張衡潘岳王羲之謝惠連韋應物輩皆言呉楚間出者而未嘗及溫溫最晩出而羣橘盡廢物之變化出沒其浩不可考如此羣芳譜柑出泥山為最其味似乳酥故名其木婆娑其葉纎長其花香韻其實圓正其膚理如澤蠟其大六七寸其皮薄而味珍胍不黏瓣食不留滓一顆僅二三核亦有全無者擘之香霧噀人為柑中絶品雲麓漫抄永嘉人呼柑之大而可留過嵗者曰海紅按古今注柑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壺柑蘇轍毛君恵溫柑詩楚山黃橘彈丸小未識洞庭三寸柑不有風流呉越客誰令千里送江南
  獅子柑 瑞安縣志俗名皺柑與乳柑不同
  佛手柑 永嘉縣志柑𩔖不一有佛手柑陳邦屏詠佛手柑詩玉液分仙品金衣借佛尊掌擎承露瓣爪破落霜痕色未空諸相香猶滯六根洞庭曾作醸獨種給孤園
  朱欒 遊宦紀聞永嘉之柑有一種名朱欒花似橘其香絶勝乃好柑之祖栽接之法取朱欒核洗浄下肥土中一年而長名曰柑澹其根蔟蔟然明年移而踈之又一年木始大盈握遇春則取柑之佳品或橘之美者接於木身則盡為佳者矣朱欒乃枳也萬厯溫州府志朱欒多刺花如蓮子掇其英以蒸沉速二香芬馥清洌全芳備祖橙𩔖別種有五曰橙曰朱欒曰香欒曰香櫞曰枸橘
  蜜橝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有蜜橝
  橘 橘録産於溫者其種十四曰黃橘塌橘包橘綿橘沙橘荔枝橘軟條穿橘油橘綠橘乳橘金橘自然橘早黃橘凍橘甌江逸志永嘉之土宜樹橘韓守彥直之譜足徴宋世産於西山葉正則詩云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是也厥後盛於隔江之河田而上岡而南仙洋漸至於呉田地氣之遷徙昔西北而今東南矣按東嘉之橘與浙西之蜜橘相似其味甘美以無核者為上廣輿記所云乳橘即此也羣芳譜橘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南出閩廣撫州皆不如溫州為上葉適橘枝詞蜜滿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掛疎籬判霜剪露裝船去不唱楊枝唱橘枝
  金豆 甌江逸志柑之小者曰金豆獨名羅浮者或産於江北之羅浮其品最佳故以地名之溫人去核浸以白糖入口香美㸃茶絶勝
  葡萄 隆慶樂清縣志味最甘
  𤓰 本草綱目永嘉有寒𤓰甚大可蔵至春即西𤓰也則五代之前𤓰種已入浙東但無西𤓰名耳
  蓮 溫州府志永寧門外雙蓮橋産蓮花並蒂午時蓮 萬厯溫州府志花白而小非午則合菱 隆慶樂清縣志菱三角其色有紅有綠
  海棠 萬厯溫州府志紅色以木𤓰頭接之則白有黃海棠又垂絲海棠花淡紅以櫻桃接
  丁香 隆慶樂清縣志花色有紫白有金絲葉杜鵑 雁山志有四種緋紅粉紅藍色碧色隨處有之惟雁山書院左右最盛碧者亦難多見萬厯溫州府志有川鵑自川來者王十朋杜鵑巖詩注樂清杜鵑巖在戲綵巖之東頂平上多杜鵑花故以花名巖一名巖笑花
  四季杜鵑 稗史彚編王順伯為平陽尉嘗以九月詣村墅道間見杜鵑花一本甚髙花正開幾數千朶色如渥丹照映人面皆頳訝其非時詢之土氓皆云此種只出此山谷中一嵗四番開春秋為盛順伯欲訪求小者竟不可得雲
  木芙蓉 花史溫州江心寺文丞相祠中有木芙蓉盛開其本髙二丈榦圍四尺花幾萬餘暢茂散漫有紅白變色者名醉芙蓉甌江逸志溫州芙蓉髙與梧桐等八月杪即放花九月特盛遍地有之登樓一望但見紅霞燦爛亦竒觀也最妙者名醉芙蓉晨起白色午後淡紅晩則變為深紅其樹宛若梧桐殊堪玩賞甌江又名芙蓉江者蓋謂此也
  蘭 隆慶樂清縣志一莖一花濃者為甌蘭甌江逸志溫州蘭有四季又有秋蘭皆不可多得惟夏蘭家家有之不以為珍
  掛蘭 草花譜産溫台山中巖壑深處懸根而生人取之以竹為絡掛之樹底不土而生花㣲黃肖蘭而細不可缺水時當取下浸濕又掛亦竒種也羣芳諧風蘭榦短勁花黃白取大窠者盛以竹籃或束以婦人頭髻銅鐵絲頭髮襯之縣於不見日處朝夕噀以冷茶清水或時取下水中浸濕又掛至春底自花即不開花而隨風飄揚冬夏長青可稱仙草最怕煙燼一雲此蘭能催生將産掛房中最妙
  茉莉 甌江逸志溫州地氣和暖故茉莉最盛冬間置簷下不畏風不須遮䕶逢春發葉甚茂有髙一二丈者開花無算其小者亦丈許花亦不可勝計
  簇蝶 酉陽雜俎簇蝶花花為朶共簇一蘂蘂如蓮房色如退紅出溫州雲麓漫抄衛公草木記雲有永嘉之簇蝶今此花來於浙東四布如蝶中有攅蘂晏元獻雲疑是簇蝶也公有玉蝴蝶詩注此於下蘇子由有萬蝴蝶詩云誰唱殘春蝶戀花一團粉翅壓枝斜美人懶向釵頭插猶恐驚飛避髩鵶則知簇蝶萬蝴蝶即今之玉蝴蝶也
  山礬 萬厯溫州府志極香木髙數尺土人以其葉醃鮓
  洛陽 萬厯溫州府志一花五色俱備纎膩可愛金沙 溫州府志郡圃中有金沙花王十朋種金沙花戲呈景盧詩春光駘蕩楚天涯李白桃紅次第花未向名園看鐵樹聊於郡圃種金沙
  扶桑諸花 永嘉縣志溫地暖多竒花有扶桑玉甌美人蕉占紅蘿佛𤓰紫燕五叚錦鶯花水枝花溫州府志有紫梅花
  䈽竹 隆慶樂清縣志促節肉厚可為弩天中記竹之良者惟有䈽竹謝靈運所游之澗今在雁蕩其自乾筍謂之仙人杖靈運游名山志雲神子溪南山與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澗數里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此雲䈽竹似誤
  蒯竹 輿地誌平陽仙壇有蒯竹風來成韻自成宮徴石上常浄了無塵籜
  𥵜竹 筍譜出溫處如苦竹長節而薄可作屋椽蘆竹 竹譜有竹象蘆因以為名東甌諸郡縁海所生肌理勻浄筠色潤貞凡今之篪匪茲不鳴
  淡竹 隆慶樂清縣志可造紙及取瀝
  方竹 雁山志體小而方可作杖用山中人每取其枯瘦有稜節者刻其根為人物以贈人
  石竹 萬厯溫州府志夏生筍味甘可為紙
  桂竹 隆慶樂清縣志火燒其汁可以散痰
  苦竹 隆慶樂清縣志可為槍用以殺虎
  觀音竹 雁山志莖小葉細長不滿三四尺人家多植園圃中石上蒼翠經冬不凋
  江南竹 瑞安縣志春筍節長
  茶 萬厯溫州府志五縣俱有樂清雁山龍湫背者為上瑞安胡嶺平陽蔡家山産者亦佳雨航雜録雁山五珍謂雁山茶與觀音竹金星草山藥官香魚也雁山志浙東多茶品而雁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採摘茶芽進貢一槍一旗而白色者名曰明茶榖雨日採者名曰雨茶此上品也又一種紫茶香味尤佳難種薄收土人厭人求索園圃中少植間有之亦必為識者取去甌江逸志按茶經雲溫州無好茶惟雁山水為佳此山茶亦為第一曰去腥膩除煩惱卻昏散消積食但以錫瓶貯者得清香味同陽羨山岕茶無二採摘宜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貯二三年愈佳何白龍湫頂新茶歌雁頂東南天一柱上有天池宿雷雨夜半光飛一線霞海色金銀日初吐仙茶盤植於其巔雪齧霜饕枝幹古石根濈濈養靈芬雲表瀼瀼滋玉醹閟將融液鎖萬峯稟性髙寒味清苦山僧軍持汲白泉活火新烹香撥乳玉華甫插香氣通一洗人間幾塵土粉槍朱旗殊失真鳯餅龍團何足數白茅珍品説洪州紫筍佳名傳顧渚寕知此地種更竒僻逺未登鴻漸譜啜罷臨風憶舊游天末相思獨延佇呼龍欲載小茅君共向白雲雲裏煮
  酒 談薈溫州酒有䝉泉豐和春甌江逸志唐人酒多以春得名如拋青春松醪春之𩔖永嘉豐和春亦著名酒史蓋倣於唐也又有名碧露者徐昌穀贈王敬止令永嘉詩有金盤湛碧露之句近今佳醸號為金酒者或謂色黃如金或謂醸法創於金氏未知孰是昔人有云永嘉及紹興酒絶佳勝於蘇州又不知其何如也
  琥珀紅 葉適記永嘉風土詩琥珀銀紅未是醇私沽官賣各生春
  黃精 雁山志山多黃精土人鬻以代糧但不能知九蒸九曝之法耳此物雖處處有之惟以雁蕩者為佳又以雁蕩絶頂不聞雞犬聲者為上品本草綱目鈎㖴狀似黃精葉與莖卻不同一則養人一則殺人其性毒烈與黃精逺甚服黃精者不可不察
  蓼蠃 本草拾遺生永嘉海中辛辣如蓼本草綱目紫色有斑文
  枸杞 溫州府志王元貞居大若山修煉其徒朱孺子掘枸杞根煮之飲其汁輕舉
  紅花 萬厯溫州府志染絳亦入藥頗行逺
  綠草 雁山志根有子如麥大名綠草米即麥門冬也能治熱渴
  香薷 雁山志性溫能治暑消煩止渴煖胃靈巖寺馬鞍嶺下石坦中産者佳
  金銀花 雁山志性涼解熱毒土人用以作湯治諸瘡花初開時黃色後轉白色故名金銀藤有汁而甘謂之啜蜜
  山蘿菔 雁山志性寒狀如圃種者土人用治癰疽搗汁服之查塗亦可
  何首烏 雁山志巖下石畔皆有之惟靈巖寺佛殿下一本甚大蔓延於外絶與他蔓不𩔖其根之大可如栲栳但為殿楹所壓無從取之耳
  益妳草 本草拾遺生永嘉山谷葉如澤蘭莖赤髙二三尺味苦無毒治五痔止血炙令香浸酒服
  石決明 草木子海中大螺也生於南海崖石之上海人泅水取之乗其不知用手一撈則得使其覺知雖用斧鑿亦不脫矣
  雪裏開 雁山志性大寒深谷中有之能解砒毒冬時開花故名
  金線重樓 雁山志性寒能治諸熱毒
  金釵石斛 雁山志性寒生麥地中嵗取入貢苔草 隆慶樂清縣志出山門鄉海中有數種蓀草 溫州府志平陽蓀湖蓀芷叢生
  茜草 萬厯溫州府志土人取以染絳
  蕢草 隆慶樂清縣志多芒可為纜為席為履菅草 隆慶樂清縣志土人取其榦以織壁
  鳯尾草 雁山志生巖石間葉如鳯尾性寒入痢藥金線草 雁山志名蠏殻草葉圓如蠏殻蔓生節間有紅線長尺許生巖石上性亦寒涼治湯火瘡
  金星草 雁山志葉上有金星㸃根中有黑筋如髮俗傳用以浸油塗頭上禿處則髮生
  風癡草 萬厯溫州府志俗傳其葉一折風癡一次二三如之土人恆占焉瑞安縣志自生山間其葉如篛人每年視葉之截知風之次數及先後
  絡帚草 萬厯溫州府志土人取以為帚
  菖蒲 雁山志深谷中有之亦有一寸而九節者但無服食之方耳
  鶴 溫州府志平陽鶴巢山古松老榦鶴時巢其上錦雞 雁山志形似雞毛五色紋每日至午間胷前雜毛斑斕叢起宛如錦綬土人謂其吐錦過午則斂自矜其容每臨水自照或溺而死
  山雞 萬厯溫州府志出山中嘴足皆紅
  子規 禽經注甌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翠碧 隆慶樂清縣志其毛可以為飾
  白鷴 雁山志形似雞而大白色毛有黑花細紋長尾生深谷溪澗中
  淘鵝 萬厯溫州府志出雁蕩
  練鵲 雁山志形似鵲而小尾長而色白
  繡眼 萬厯溫州府志出雁蕩
  金雀 雁山志似雀而色黃與黃雀相𩔖
  搗崖 雁山志似鷹而稍大生海崖中每秋末渡海海邉人謂之曰崖其色蒼白亦謂之白崖又曰搗崖以其勢自上而下有如搗也
  鸂𪆟 隆慶樂清縣志其羽五色善勅水取魚山樂官 雁山志形似金雀羣鳴而聲相抑揚如作樂音土人謂之山樂官
  畫眉 萬厯溫州府志善鳴而好闘山中多有之山羊 雁山志其狀如鹿而能厯險白者如雪猿有毛如狨謂之金線
  田狗 雁山志形似狗而小毛深溫厚可作煖耳用山犬 隆慶樂清縣志出深山食果實
  香狸 雁山志形似豬肉香美
  玉面狸 雁山志形似貓而有白毛霜後肉美諺雲霜天玉面狸
  五叚狸 雁山志尾有黑白紋相間各五叚肉肥美竹豚 雁山志狀似小豬兒竹林中有之食筍根味清美
  𤝌獚 薛季宣思石門游詩注出石門山中𤝌𩔖猿而綠獚𩔖狗而黃蓋猴屬之大者石門山在樂清縣
  野人 續南雁蕩志被毛赤髮狀如人立行
  獾豬 雁山志似豬而小肉肥美
  野豬 雁山志似豬而大大者重二三百觔健嘴長牙能與虎闘
  黃魚 萬厯溫州府志沿海居民以漁為生立䑸長管束量船大小納收稅銀給與由帖方許下海採捕每年三月黃魚生發之時許其結䑸出洋捕魚五月回港
  謹按溫郡沿海海族之産大率同於寧台苐郡邑志中不盡述耳觀寧台所志亦可𩔖推以概其餘
  斑魚 李孝光大龍湫記潭中有斑魚聞轉石聲洋洋逺去
  香魚 萬厯溫州府志長三四寸味佳而無腥生清流惟十月有之樂清縣志以火焙之如黃金色
  鮸魚 雨航雜録狀如鱸而肉粗三腮曰鮸四腮曰茅鮸所謂鰵魚是也一曰茅狂
  玉魚 萬厯溫州府志或紅白相錯又一種純白為玉魚
  鬭魚 遊宦紀聞二山溪中産小魚斑文赤黑相間里中兒豢之角勝負昔有鬭禽未見有鬭魚亦可觀也聞永嘉亦有之
  白袋魚 隆慶樂清縣志似牛而白自海入江則兆水潦
  龍頭魚 萬厯溫州府志溫州嵗進龍頭魚張孚敬奏罷之
  香魚 雨航雜録雁山五珍香魚一也雁山志無腥鱗極細肉甚美生雁山溪澗中與潮水相通處春初時生月長一寸九月以後可盈一尺則赴潮際生子生已則黑瘠而死於鹹水中次年春初子復化為魚苗仍入淡水中隨月而長五月以後可長五寸味極清美作乾魚尤佳凡山水入江處皆有之在樂清則石門潭為盛筋竹溪芙蓉溪次之蕩水西流於永嘉南溪則自楓林當溪下渡潭石廟潭諸處亦有之均産於蕩水之一源也
  鯉魚 雁山志石門潭多鯉魚味甘而清美異於他産每出時羣浮水上可一二畝許有一巨鯉其長如人衆魚環遶漁者百計終不能得或以為神魚雲
  黃駒 萬厯溫州府志有河豚烏郎鴟夷𩻟魚鮀魚鯢魚之名其肝與子有毒惟橄欖蘆根烏蓲草根甘蔗可解土人以甘蔗同煮有毒則黑永嘉縣志西施乳即烏郎膏味美染塵不可食
  沙蒜 海族志出沿海又名塗筍
  石䖶 雁山志産雁蕩山壑中
  塗蟢鎖管 雨航雜録塗蟢生海塗中名望潮身一二寸足倍之又腳短而無釘者名鎖管溫州有之
  水母線 萬厯溫州府志嵗進水母線今罷
  鱟醬 爾雅翼今閩浙重鱟子醬其珠如粟南人或帶或磨飲之雲利市殻亦屈以為杓又取其尾為小如意
  蠣 天中記樂城縣新溪口有蠣嶼方圓數十畝四面皆蠣其味偏好謝靈運答弟書前月十二日至永嘉郡蠣不如鄞縣螯亦不如北海永嘉縣志甌江蜊黃最佳
  琴蝦 隆慶樂清縣志多刺有味
  西施舌 嘉靖浙江通志似車螯而扁生海泥中常吐肉寸餘𩔖舌俗甘其味因名溫州府志一名沙蛤長可二寸如舌最美産江溪間又有香螺亦佳
  海月 雨航雜録大如鏡白色正圓其柱如搔頭沈一中嘗稱其鄉海錯之美如海月江瑤柱可敵三呉百味樂清甚盛
  蠶 瑯琊代醉編永嘉有八輩蠶一曰蚖珍蠶二月績二曰柘蠶四月初績三曰蚖蠶四月績四曰愛珍五月績五曰愛蠶六月末績六曰寒珍七月績七曰四出蠶九月初績八曰寒蠶十月績凡蠶再養者皆謂之珍然一嵗八績亦恐誇者之過
  克絲 溫州府志溫克絲每尺價一百五十或二百精巧奪綺縠近樂價賤費輕機戶皆巧偽日就濫惡
  甌紬 永嘉縣志帛之屬有甌紬
  溪絹 永嘉縣志絹有溪絹
  蕉布 永嘉縣志土人工織蕉布
  吉布 溫州府志夏布曰腰機冬布曰雙梭最細又有吉布或稱吉貝失其製
  雞鳴布 甌江逸志隋志雲永嘉之俗婦人勤於紡織有夜浣紗而旦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
  桑絲 隆慶樂清縣志用為紬絹
  柘絲 隆慶樂清縣志宜絃琴瑟
  紙 太平寰宇記溫州産蠲紙清波別志唐有蠲府紙凡造紙戶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今出於永嘉士大夫喜其發越翰墨爭捐善價取之殆與江南澄心堂等甌江逸志蠲紙廣輿記所云蠲糨紙也潔白𦂳滑過於髙麗賔退録溫州貢紙五百張其來久矣明開局於瞿溪差官監造後因水濁製紙轉黑乃以地氣改遷奏罷少此佳紙殊為可惜溫州府志造紙以糨粉和飛麫入朴硝沸湯煎之候冷藥釅用之先以紙過膠礬乾以大筆刷藥上紙兩面再候乾用蠟打如打碑以粗布縛成塊揩磨之舊州郡尺牘皆用之今已罷製姑存其法
  硯 宣和石譜溫州華巖川石出水中一種色黃而斑黑一種色紫石理有橫紋㣲粗扣之無聲稍潤土人鐫治為方圓器紫者亦堪為硯頗剉墨硯史溫州華巖尼寺巖石石理向日視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熱無泡發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艶不滲色赤而多有白沙㸃為硯則避磨墨處比方城差慢難斵而易磨亦有白㸃㸃處有玉性扣之聲平無韻
  竹絲燈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出
  蚌珠 草木子南海中秋有月蚌胎生珠無月則否龍鬚席 溫州府志草細而涼暑月寢之可當蘄簟近時方盛雁山志龍鬚草産雁山者莖細而秀種者如藝稻織席通四方
  漆器 溫州府志鷂色綠色牙色錦犀純朱刻花退光磨光捲素剔金灑金泥金嵌螺漂霞今漸失其製
  礬 溫州府志平陽宋洋山有之取石細𢷬淘湅清者為明礬濁者為白礬
  銀 隆慶平陽縣志邑有銀鑛三一焦溪山一天井洋一赤巖山永樂中採今皆封禁泰順縣志焦溪銀坑在七都髙陽明水尾
  鐵 溫州府志瑞安平陽泰順三縣皆有之取砂磧淘煉成鐵辦嵗課力艱工苦明時減罷何光逺泰順縣減鐵課序泰順邑萬山中里少地濶銀場鐵冶他邑莫與並逾年既逺所有者不可得如前所賦者不能減於後以聖人利民之具而民反受其累𢎞治中邑令范勉上其事於朝下屬郡勘白之減其課三之一易曰損上益下其益無疆此所損者小所益者大矣因序其事並繫以詩羣物出土惟鐵乃艱淘沙於水伐木於山轗𨎺是登欹傾是處痀僂𭣭攘身垢若脯赭熾其火晝夜不眠産鐵一拳能值幾錢肩不停擔足不停步十態萬狀有如荼苦矧茲賦課累嵗如之豈謂年逺炭盡砂稀天子命官理絲解𦆛暗甔生輝以輕易重兆民食徳推侯獨賢我作是詩垂千萬年
  金星石 萬厯溫州府志樂清金星溪世傳張文君煉丹以餘藥擲溪中並作金星今水中石名金星石又金溪水石皆有金星
  鬆化石 瑯琊代醉編建中間道士馬自然指永康縣延真觀前庭松曰此松已千年矣當化為石至夕大風雨其松果化近觀山中松皆化為石
  蜃灰 溫州府志以牡蠣殻或蛤殻成堆潑以水即煙熾漸成灰用以甃砌最堅製船𢷬以桐油泯其罅漬水不漏功用甚博甆器舊者以蜃灰白之謹按溫郡紅花靛青二種為産最多處郡亦然頗利民用實其地之専産故為拈出
  處州府
  稻 龍泉縣志稻有占城赤早旱湖金華地暴鷓鴣斑海棠碧嚴龍鳯竹香等名
  南田稻 名勝志青田縣南田山上有沃土宜稻括蒼彚紀青田縣南為南田其地土沃嵗旱豐稔如常青田縣志其地止宜稻而麻麥諸蔬少生焉
  旱湖稻 龍泉縣志稻有旱湖種於無水之處鷓鴣斑 龍泉縣志色𩔖鷓鴣因名之
  赤米 龍泉縣志邑産早赤稻米色純赤又有赤谷赤芒
  凍米 青田縣志食貨有凍米
  鯽魚豆 松陽縣志菽之屬有鯽魚豆
  九心菜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
  紫花芥 隆慶宣平縣志即辣芥
  䇘筍 筍譜七月生至十月間縉雲以南多出然味苦而節疎筍可大於箭筍少許山人採剝以灰汁熟煮之都為金色苦味減而甘食甚佳
  𥵜筍 筍譜出處州竹可作椽筍則春生可食筆筍 崇禎處州府志縉雲縣葛竹山世傳葛洪煉丹於此遺筆化筍成竹人取其筍可書數十字
  盧棲筍 名勝志盧棲洞傍生竹筍味甚佳天中記處州宣平響巖之東有靈棲溪溪上巖洞甚竒唐道士盧敖棲其中有竹每無風自動拂除巖石人以為竒其筍味佳人號曰盧棲筍
  朱蕈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朱蕈香蕈亦佳不亞於溫觀音粉 崇禎處州府志雲和山中有白㵛泥以水攪矴而取之和糯米粉一半蒸食之可以療饑名曰觀音粉
  松 崇禎處州府志縉雲縣松洲上有松千章鬱蒼之色映於清流
  髯松 名勝志龍泉縣匡山多髯松彌望入青雲雨松 縉雲縣志步虛山斗巖上有二松大數十圍每晴日則雨㸃滴瀝濕人衣裾遇晦則無
  三鬚松 癸辛雜識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釵獨栝松每穗三鬚
  同根松 隆慶遂昌縣志馬鞍山有五株松同根生栝 名勝志處州稱栝栝字從木宋熙寧間得古碣雲栝松身柏葉即欏木也以山多此木故名
  杉 崇禎處州府志大杉源山跨麗水雲和之間山上多出巨杉
  樟 龍泉縣志飛鳯山有大樟林輪囷百圍披蟠數十畝
  檡 括蒼彚紀檡山上生
  栲木 嘉靖浙江通志處州出栲木
  赤水木 青田縣志縣有赤水木
  相思木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相思木
  松陽木 名勝志松陽立縣取松陽木為名在縣東南大溪有松陽樹大八十圍其腹中可坐二十人
  鐵蕉 青田縣志葉如鳯尾幹如龍鱗根能食鐵燃鐵鍤入之愈茂
  鐵樹 青田縣志鐵樹色古葉如積雪
  李 龍泉縣志縣産李頗多有胭脂李最佳又有雞心李黃甜李麥熟李真珠李琥珀李崇禎處州府志龍泉縣有千瓣李花
  楊梅 龍泉縣志楊梅嶺下有泉一窪可沃楊梅旬日不壊
  石榴 龍泉縣志榴之𩔖亦有數種官榴金榴銀榴飯榴山石榴官榴最大
  山林檎 龍泉縣志林檎別一種名山林檎
  柿 羣芳譜大而稍扁處州松陽柿尤為竒品棗 崇禎處州府志栝郡治在棗山南麓山有古棗一株老榦輪囷右枝甚茂
  銀杏 龍泉縣志有二種一種細小稍圓名香杏又一種稍長大名鴨嘴杏
  榛 括蒼彚紀松陽之果有榛子
  梨 隆慶宣平縣志舊産鵞梨本佳品今漸稀少青果 青田縣志有青果
  橙 橘録木有刺似朱欒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香氣馥馥可以薰袖可以漬蜜真嘉實也嘉靖浙江通志處州橙糕搗橙以蜜和而為之
  枝粉 青田縣志枝樹之實可作粉
  蔗 龍泉縣志有糖蔗竹蔗
  荷 崇禎處州府志黃巖下有芳前十里池宋南渡選妃洪氏有寵賜第於此有十里磚街十里池池多栽荷又名芳墅
  菱 龍泉縣志菱有數種紫菱青菱狗頭菱鬼面菱四角菱
  碧桃 松陽縣志白雲山有雙石髙二百丈頂有石橋橫渡傍有碧桃二株三年一花
  紫牡丹 名勝志麗水縣禪智寺有紫牡丹一本髙丈餘每開五百餘花花各十二瓣值閏年各開十三瓣宋政和間宣入御苑栽之花即不開詔遣還山復開如故
  蘭 青田縣志石門洞出
  神蘭 龍泉縣志石川巖壑秀麗上有樟樹濶數圍樹之上有香蘭花其香聞數里土人目為神蘭不敢摘
  冬蘭 隆慶宣平縣志雙巖産香遍幽谷
  翠柏 括蒼彚紀松陽之花有翠柏
  桂 崇禎處州府志宋孫夙初母夀於中秋夜對月飲酒忽聞盃中有聲視之三桂子也種之俱茂
  金蓮 方輿勝覽仙都山頂有湖生蓮花崇禎處州府志縉雲仙都山傍孤石屹然干雲名鼎湖石頂有湖生蓮花世傳金蓮花瓣落於潭因名金花潭
  佛桑 崇禎處州府志龍泉縣花有佛桑
  珍珠花 崇禎處州府志雲和縣花有珍珠
  子午花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有子午花
  鶴頂紅 括蒼彚紀松陽之花有鶴頂紅
  木芙蓉 青田縣志小石門山木芙蓉一本髙二丈生石巖上
  金絲蝴蝶 括蒼彚紀花有金絲蝴蝶
  藤花 青田縣志小石門山後壁削成髙數百丈古藤花垂滿其中
  小竹 名勝志青田縣占陽山叢生小竹巨葉其實可為粉處州府志宋慶元間嵗饑郷民於此採竹實為食青田縣志或取以醸酒味佳
  舞竹 隆慶遂昌縣志石門洞前有竹冬夏一色風起則枝梢自舞拂地
  棕竹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棕竹製為器最良鳯尾竹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
  酒 名酒記處州谷簾酒
  金盤露 名酒記處州金盤露麴本草處州金盤露清水入少薑汁造麴以浮飲法造酒醇美可尚香色味俱劣於東陽以其水不及也宣平縣志酒名金盤露者其色清故得名初醸於曳嶺大家今其地竟無作者
  何首烏 圖經本草出處州有苗如藁本葉有光澤夜則苗蔓相交或隱化不見其根形大如拳連珠亦有形如鳥獸山嶽之狀者珍也掘得生喫味甘甜可休糧蘇頌何首烏讃神効助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合晝疏服之辟穀日居月諸使人難老童顔華腴惟有縁者遇爾自如
  乾菊 括蒼彚紀宣平出
  牡鞠苗 名勝志龍泉縣匡山松根茯苓大如斗雜以黃精及牡鞠之苗
  接骨草 隆慶宣平縣志酒浸服之以其草傅骨折處可愈
  磁石 本草綱目括之藥屬於金石者磁石雲母石石燕 龍泉縣志黃麻央山石燕洞中産即今藥中之所用者雷雨之日則出洞羣飛好事者網得之一鋸為二置醋盂中能行動者良
  𧰟草 龍泉縣志插於髻間可驅汙氣
  墨草 龍泉縣志煉之可染鬚髮
  紫草 龍泉縣志大馬鞍山出
  青芝 名勝志青田縣大鶴山下其田嘗産青芝竹青 青田縣志其葉似竹可染碧此地所豐之草故名青田
  薜蘿 名勝志龍泉匡山有薜蘿數十尋嫩緑可茹雞草 龍泉縣志有雞
  觀音草 龍泉縣志有觀音草
  龍鬚草 仙都志産於獨峯崖上
  鶴 太平寰宇記青田産相鶴經雲青田之鶴即此永嘉郡記有沐溪野去青田九里中有雙白鶴年年生子長大便去只恆餘父母一雙耳精白可愛多雲神仙所養青田縣志青田號鶴城鶴出必得科名
  麼鳯 青田縣志禽之𩔖有麼鳯
  烏鷴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烏鷴
  山牛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山牛
  竹豬 隆慶宣平縣志一名竹豚狀如鼠惟食竹根其味甚美
  野豬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野豬又有鎗豬漢豬
  金鯽 包萬有唐山記遂昌縣唐山翠峰菴有沼常畜金鯽百數聞木魚聲聚而就食
  翼魚 姜師閔翼魚説景寧山溪間有翼魚四足飛立樹梢張口注水鳥見水就飲魚漸閉口飲水之鳥伺其腐而吞之
  苦魚 劉基苦齋記章溢先生隱居之室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劍溪之水出焉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㣲辛食之可以消酒
  墨魚 名勝志松陽縣卯山泉有二墨魚浮水人不能取
  圓眼魚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
  蓮心魚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産
  桃花魚 龍泉縣志春時溪中出
  海鯊 草木子鱗蟲皆卵生也獨海鯊胎生産栝者最巨
  跳魚 姜師閔跳魚説即大蛤景寧溪中當夏月蛤引𩔖飲澗水每遇蛇則為所噬或蛤多則先以一巨蛤啣蛇頭蛇則以尾纒之漸移入水蛇尋自壊巨蛤與羣蛤聚而食之
  青螺 龍泉縣志青翠可食
  野蜂 劉基苦齋記匡山之巔四面峭壁風從北來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性之苦者莫不布族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
  葛紗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出
  花布 龍泉縣志邑産花布機布
  樹皮布 元和郡縣志處州元和貢有樹皮布棉薴 縉雲縣志本邑農畝之外少蠶桑多種棉薴女紅之利居田租之九
  竹紙 括蒼彚紀松陽宣平出紙青田縣志出竹紙山墨 隆慶宣平縣志墨山出山墨窰人取為㸃茲石之用
  漆 括蒼彚紀松陽産漆頗行逺
  白蠟 崇禎處州府志松陽縣出
  甆器 龍泉縣志章生二不知何時人嘗主琉窰凡甆器之出於生二窰者極其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然一瓶一缽動博十數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窰其器皆淺白斷文號百圾碎亦冠絶當世今人家蔵者尤為難得七修𩔖稿哥窰與龍泉窰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窰生一所陶者為哥窰以兄故也生二所陶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惟土脈細薄油水純粹者最貴至今處人稱為章窰菽園雜記青甆出於劉田去龍泉縣六十里次有金村等窰泥油精細模範端巧不及劉田龍泉縣志龍泉昔産窰器青甆窰在琉田道泰大其垟安福蛤湖因溪垟官田俞溪大浪坑烏甆窰在宏山陳灣磚窰在大沙塘田裡山南坑直衕大口蘆陂沛田缸窰在劍池湖惟甆窰昔屬劍川自析鄉立慶元縣窰地遂屬焉近亦窰戶稀絶矣
  礦 處州府志龍泉縣銅山唐書地理志雲山出銅松陽縣産銀鉛錫宣平縣産鐵龍泉縣志黃銀即淡金其採煉之法與白銀略不同此礦脈淺無穿巖破洞之險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粗粉然後以水浸入磨成細粉仍貯以木桶浸之用楊梅樹皮漬攪數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銀法洗之即加鉛烹和再過灰鍋煎乾成銀矣每黃銀一錢直白銀四錢近得一法將黃銀或淡金用土釜銷化入石硫黃些小三四次出火鎚去青黑鬆皮中心遂成赤色黃金若色猶未赤再銷如前其青黑鬆皮加鉛鎔化入灰鍋煎乾乃汞銀也原淡金一兩得黃金七錢必得白銀三錢煎法以淡金打成薄片用黃泥包文武火燒一晝夜遂成金其白銀滲入泥中無復出脫期矣然近時匠人甚巧每於人家出色金首飾其洗落藥水紙貯鎔鉛過灰窠成金首飾一兩折一錢又白銀烹煉法按五金之礦生於山川重峰峻嶺之間其發之初惟於頑石中隱見礦脈㣲如毫髮有識礦者得之鑿取烹試礦色不同精粗亦異礦籮重三十斤呼一篰得銀多至二十兩少或三四錢礦脈深淺不可測有地面方發而遽絶者有深入數丈而絶者有甚㣲久而方濶者有礦脈中絶而鑿取不已復見興盛者此名為過壁有方採於此忽然不見而復發於尋文之間者謂之蝦蟇跳大率坑匠採礦如蟲蠧木或深數丈或數十丈或數百丈隨其淺深㫁絶方止取礦則攜尖鐵及鐵鎚竭力擊之凡數十下僅得一片又有不用鎚尖唯燒爆而得礦石既採則入碓房舂碓極細是謂礦末次以大桶盛水投礦末於中攪數百次謂之攪拈凡桶中之拈有等浮於面者謂之細拈桶中者謂之梅砂沉於底者謂之粗礦內若細拈與梅沙用尖底淘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汰泛颺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內則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礦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觀是謂礦肉次用米糊搜拌團如拳大排於炭上更以炭尺許覆之自旦發火至申時住火候冷名曰窖團次用𤇊銀爐熾炭投鉛於爐中候化即投窖團入爐用鞴鼓扇不停手蓋鉛性能收銀盡歸爐底獨有滓垢浮於面凡數破爐爮出熾火掠去爐面滓垢烹煉既熟良久以水滅火則銀鉛為一是為鉛駝就地用上等爐灰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鍋置鉛駝於灰窠內用炭圍疊側扇火不住手初鉛銀混鎔泓然於灰窠之內望泓面有煙雲之氣飛走不定久之稍散則雪花騰湧雪花既盡湛然澄徹又少頃其色自一邉先變渾色是謂窠翻窠翻乃銀鉛之名煙雲雪花乃鉛氣未盡之狀鉛性畏灰故用灰以銿鉛鉛既入灰惟銀獨存自辰至午方見浄銀鉛入於灰名為灰坯乃生藥中蜜陀僧也續處州府志萬厯中開採黃巖坑先用輦水役徒數百人増車至一百三十五輛動糜帑千餘迨涸烹砂不足以償工食熾炭之費又慶元坑場舊有十處或巖閉洞塞或水積淵深俱經往時採壊即有一二處出鑛所得不足以償所費且地界閩浙鑛徒嘯聚輙為地方害又雲和縣原有陰巖鳯尾二坑鑛脈盡絶見今封閉僅有三都土名大礱金塢鐵冶二處可得㣲利萬厯中知縣陳文照建議於春夏秋三季播種之時濁水有害禾苗嚴禁不許淘洗惟冬季始許洗烹
  鐵砂 栝蒼彚紀青田縣閣公方山出鐵砂可爐鑄凍石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閣公方山出圖書石如玉青田縣志縣南有圖書洞洞穴深邃入其中冬溫夏涼出石如玉柔而栗宜刻印章亦可琢玩器俗名青田凍七修𩔖稿圖書古人皆以銅鑄至元末會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盡崇處州燈明石果溫潤可愛也
  花石 龍泉縣志槎洲之東有花石灘灘中石子有黑白黃紫青赤等色
  松石 名勝志松陽縣卯山時有怪石如松有枝葉上猶石 宣和石譜處州上猶縣山土中出石㣲紫質稍麄多淺黑斑㸃兩暈外暈緑色堪作水斛或闌檻好事者往往鑴礲甃地上全若玳瑁
  石棋子 名勝志遂昌縣牛頭山唐葉法善嘗與道侶對奕於此局終擲棋子於地化為石後人於其地每得一卷石中有小石棋子圓滑紺白初出土尚溫軟可擘取
  薪 栝蒼彚紀縉雲管溪官山薪竹之饒民利賴之自然碓 縉雲縣志東𫎇巖一石拳根矗立澗水走其下相傳為仙人藥碓







  浙江通志卷一百七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八
  祥異
  洪範休咎有徴春秋禨祥竝紀漢唐以來五行符瑞史不絶書而於凝承修省之道尚多畧焉
  盛朝景運郅隆浙省嘉祥疊見而
  聖心常懐乾惕不言瑞應特以天人相感之理
  宣諭臣民諄諄誥誡所以迓天庥而儆人事者至深切
  矣志祥異
  漢
  漢書天文志景帝元年正月癸亥金水合於婺女宋書符瑞志漢髙後景帝時㑹稽人朱仲獻三寸四寸珠
  漢書天文志建平二年二月彗星出牽牛七十餘日
  後漢書天文志永平七年正月戊子流星大如杯從織女西行光照地
  後漢書天文志建初元年八月彗星出天市入牽牛三度積四十日
  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六年四月會稽大疫
  後漢書天文志元初四年九月辛巳太白入南斗口中後漢書天文志永建六年十二月壬申客星芒長二尺餘色蒼白在牽牛六度
  後漢書天文志永和二年八月庚子熒惑犯南斗後漢書天文志永和四年七月壬午熒惑入南斗犯第二星
  後漢書天文志熹平元年十月熒惑入南斗中三國
  冊府元龜黃龍三年夏吳興野蠶成繭大如卵由拳野稻自生十月㑹稽嘉禾生
  宋書符瑞志赤烏五年三月海鹽黃龍見井中二宋書符瑞志赤烏十二年六月寶鼎出臨平湖八月癸丑白鳩見章安
  三國吳志五鳯元年十一月星茀於鬥牛
  三國吳志太平元年九月壬辰太白犯南斗
  冊府元龜永安三年三月西陵赤烏見是嵗得大鼎於建徳縣
  晉書五行志天璽元年呉郡臨平湖自漢末穢塞是時一夕忽開除無草
  宋書符瑞志呉孫權時靈龜出會稽章安
  
  晉書五行志泰康四年會稽彭蜞及蟹皆化為鼠甚衆大食稻
  宋書天文志晉泰康八年九月星孛於南斗長數十丈十餘日
  通志災祥畧泰康九年春正月會稽吳興地震宋書天文志晉永康元年五月熒惑入南斗
  宋書天文志晉永興元年九月太白入南斗
  宋書符瑞志永興二年白烏見海鹽
  通志災祥畧晉永嘉六年秋七月火木金聚於牛斗之間
  宋書符瑞志晉建興三年八月甘露降新昌
  晉書元帝本紀建興四年玉冊見於臨安
  宋書天文志晉大興元年七月太白犯南斗
  晉書五行志大興二年呉興東陽無麥禾大饑晉書五行志永昌二年五月吳興大水
  通志災祥畧大寧元年夏五月吳興大水
  萬厯溫州府志大寜元年初立永嘉郡建城時有白鹿銜花遂名白鹿城三年又有白鹿銜花止於固安之白巖山
  晉書五行志咸和元年十月己巳會稽大雨震電晉書五行志咸和三年九月二日壬午立冬會稽雷電
  通志災祥畧咸和四年秋七月吳興會稽大水通志災祥畧咸和九年春三月丁酉會稽地震宋書符瑞志晉咸和九年四月甘露降錢唐右鄉東巷栁樹
  晉書五行志咸康元年六月大旱㑹稽餘姚特甚宋書符瑞志咸康二年四月甘露降永興縣戊午降山陰縣又降武康縣庚申又降武康
  宋書天文志晉咸康二年九月太白犯南斗因晝見宋書天文志晉永和六年八月辛夘太白晝見在南斗
  通志災祥畧晉太和中六月會稽大旱災火燒數千家延及山陰倉米數百萬斛炎煙蔽天不可撲滅
  晉書五行志太和中會稽山陰縣起倉鑿地得兩大船滿中錢錢皆輪文大形至眀旦失錢所在惟有船存
  通志災祥畧太和六年夏六月吳興臨海大水晉書簡文帝本紀咸安二年三吳大旱
  宋書天文志晉寧康二年正月有星孛於女
  宋書天文志晉太元元年四月丙戌熒惑犯南斗第三星丙申又掩第四星
  通志災祥畧晉太元十一年春三月客星在南斗至六月乃沒
  晉書五行志太元十五年吳興長城夏駕山石鼓鳴晉書五行志太元二十年五月癸夘上虞縣雨雹通志災祥畧元興元年夏四月辛亥有流星起斗東北行到須女
  晉書五行志元興二年十月錢唐臨平湖水赤萬厯紹興府志義熈三年若耶山五色雲見
  通志災祥畧義熈八年春三月壬寅山陰縣地陷方四丈
  
  宋書符瑞志永初元年七月戊戌鳯凰見㑹稽山陰冊府元龜元嘉三年閏正月己丑甘露降吳興宋書符瑞志元嘉十一年六月海鹽獲白烏以獻通志災祥畧元嘉十二年夏六月吳興大水
  宋書符瑞志元嘉十三年甘露降武康董道益家園樹
  宋書符瑞志元嘉十三年九月己酉會稽郡西南向曉忽大光明有青龍騰躍凌雲久而後滅吳興諸處並以其日同見
  宋書符瑞志元嘉十八年八月庚午㑹稽山陰獲白鳩眼足俱赤
  宋書符瑞志元嘉十九年四月餘杭獲白龜以獻二十年四月復獲白龜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年七月吳興郡後池芙蓉二花一蒂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一年十月己丑永嘉永寜見黃龍自雲而下
  冊府元龜元嘉二十三年嘉興鹽官野稻自生三十許種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四年四月白雀産鹽官民家七月乙夘木連理生諸曁㑹稽太守羊元保改連理所生處康亭村為木連里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五年八月辛亥黃龍見會稽宋書五行志孝建元年八月㑹稽大水
  宋書天文志孝建二年五月乙未熒惑入南斗十月甲辰又入南斗
  冊府元龜孝建三年七月庚午嘉禾生吳興武康宋書符瑞志大明元年二月己亥諸曁縣獻白麂通志災祥畧大明元年夏五月吳興大水
  冊府元龜大明四年六月戊戌木連理生㑹稽山陰宋書符瑞志大明五年四月辛亥甘露降安吉乙夘又降烏程
  通志災祥畧大明七年浙江東諸郡大旱
  宋書符瑞志永光元年四月己亥白雀見㑹稽宋書符瑞志泰始元年嘉禾生會稽
  宋書符瑞志泰始二年八月丙辰四眼龜見㑹稽丙寅六眼龜見東陽九月烏程獻白烏
  宋書符瑞志泰始六年四月木連理生㑹稽
  宋書天文志泰始六年八月壬辰熒惑犯南斗冊府元龜泰始六年九月己巳八眼龜見吳興宋書符瑞志泰始七年二月戊寅木連理生錢唐宋書符瑞志泰豫元年四月乙酉醴泉出山陰宋書天文志元徽三年九月癸夘太白犯南斗第三星
  宋書符瑞志元徽四年十一月乙巳甘露降烏程余山道人慧獲蒼玉太守蕭惠開以獻
  南齊書祥瑞志元徽四年醴泉出昌國白鹿山宋書五行志昇明二年二月於潛翼異山一夕五十二處出水漂流民居
  宋書符瑞志昇明二年十一月甘露降吳興長城卞山齊
  南齊書祥瑞志建元二年五月白雀見會稽永興上虞縣楓樹相去九尺合成一榦
  南齊書五行志建元二年吳興大水
  南齊書祥瑞志永明元年鹽官內樂村木連理南齊書天文志永明元年八月甲戌熒惑犯南斗第五星甲申太白犯南斗第四星
  冊府元龜永明二年五月白雀見㑹稽永興縣南齊書祥瑞志永明二年七月烏程陳文則家木連理
  南齊書天文志永明三年八月丁巳熒惑犯南斗第五星
  南齊書祥瑞志永明六年山陰縣孔廣家園檉樹十二層㑹稽太守隋王子隆獻之種芳林苑鳯光殿西
  南齊書祥瑞志永明七年六月鹽官縣獲白雀是年越州獻白珠自然作思惟佛像長三寸又吳郡太守江斆於錢唐縣獲蒼玉璧一枚以獻又主書朱靈讓於浙江得靈石十人舉乃起在水深三尺而浮刻為佛像
  通志災祥畧永明九年秋八月吳興大水
  
  隋書天文志梁天監元年八月壬寅熒惑守南斗隋書天文志梁普通六年三月丙午嵗星入南斗梁書武帝本紀中大通三年吳興生野榖堪食隋書天文志中大通六年四月丁夘熒惑在南斗通志災祥畧梁大同五年冬十月辛丑彗星出南斗陳
  隋書天文志天嘉二年五月己酉嵗星守南斗隋書天文志天嘉三年八月癸夘月犯南斗丙午月犯牽牛
  南史後主本紀禎明二年臨平湖草舊塞忽然自通隋
  通志災祥畧開皇六年春二月乙酉浙大水
  隋書天文志開皇八年十月甲子有星孛於牽牛隋書天文志大業九年五月丁未熒惑逆行入南斗隋書天文志大業十二年九月戊午有二枉矢出北斗魁委曲蛇形注於南斗
  
  唐書天文志武徳二年七月戊寅月犯牽牛
  唐書天文志武徳八年冬太白入南斗
  唐書天文志貞觀十九年七月壬午月掩南斗唐書五行志貞觀二十二年夏越州水
  唐書天文志永徽三年正月壬戌太白犯牽牛唐書五行志永徽四年夏婺州旱甚
  唐書五行志永徽六年婺州水害稼
  唐書五行志顯慶元年九月括州暴風雨海溢唐書天文志顯慶五年二月甲午熒惑入南斗六月戊申復犯之
  唐書五行志總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風雨海溢唐書五行志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漲唐書五行志文明元年七月溫州大水
  文獻通考垂拱四年三月雨桂子於台州旬餘乃止文獻通考永昌元年明州雌雞化為雄
  唐書五行志長夀二年台州蝗
  唐書五行志證聖元年六月睦州隕霜殺草
  唐書五行志神功元年三月括州水壞民居
  唐書五行志神龍二年諸暨縣治東五里木連理文獻通考神龍二年四月己亥雨毛於越州之鄮縣文獻通考景龍四年五月丁丑剡縣地震
  嘉興府志景雲二年秋嘉興新城鎮夜間異香襲人有聲如冰雹及旦泥沙中多金因建雨金岳宮
  唐書五行志開元十七年八月丙寅越州大水壊城唐書天文志開元二十二年七月辛丑熒惑犯南斗萬厯紹興府志天寶五載山陰縣張氏墓側出泉如醴又産芝二本各九莖
  唐書𤣥宗本紀天寶十四載天有聲於浙西
  唐書五行志大厯二年秋浙東西水災
  唐書天文志大厯二年九月乙丑熒惑犯南斗六年有星光燭地長五丈餘出婺女西流入天市垣
  唐書天文志大厯十年正月甲寅嵗星熒惑合於南斗
  唐書五行志大厯十年七月杭州海溢
  唐書五行志貞元六年浙西大旱井泉竭
  唐書天文志貞元十九年熒惑入南斗
  唐書五行志貞元二十一年夏越州鏡湖水竭唐書五行志永貞元年秋浙江旱
  唐書五行志元和元年夏浙東大疫
  唐書五行志元和四年秋浙西旱
  唐書天文志元和九年七月太白入南斗至十月乃出晝見熒惑入南斗因留犯之
  唐書五行志元和十一年五月衢州山水害稼深三丈毀州郭
  唐書五行志元和十二年越州台州水害稼
  唐書天文志元和十三年三月熒惑入南斗逆留至於七月大如五升器色赤而怒乃東行
  唐書天文志元和十五年八月己夘月掩牽牛唐書天文志長慶二年十月甲子月掩牽牛中星唐書五行志長慶四年夏湖州大雨水太湖決溢睦州山水暴出
  唐書五行志寶厯元年秋浙西旱
  唐書五行志太和二年越州大風海溢
  唐書天文志太和三年十月熒惑入南斗
  唐書五行志太和四年十月浙西火
  唐書天文志太和五年三月熒惑犯南斗杓次星唐書五行志太和五年六月兩浙大水害稼
  唐書五行志太和六年二月湖州大水春浙西大疫唐書五行志太和七年秋浙西水害稼
  唐書五行志開成三年湖州水溢入城處州平地水八尺有餘
  文獻通考開成四年溫台明等州饑
  唐書天文志㑹昌六年二月丙申月掩牽牛
  唐書五行志咸通中吳越有鳥極大四目三足鳴山林其聲曰羅平
  唐書五行志咸通十年兩浙疫
  唐書五行志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朔浙東西地震文獻通考中和二年嘉興馬生角
  唐書五行志中和三年三月浙西天鳴聲如轉磨唐書天文志乾寜元年夏有星隕於越州後有光丈餘狀如蛇
  文獻通考光化三年九月浙江水溢壊民廬舍唐書五行志天復三年三月浙西大雪平地三尺餘唐書天文志天復三年十一月丙戌太白在南斗去地五尺許色小而黃至明年正月乃髙十丈光芒甚大
  五代
  五代史司天考唐天成三年七月乙夘月入南斗魁閏八月戊申月犯南斗魁
  五代史司天考唐長興元年八月己亥月犯南斗萬厯紹興府志晉天福二年紹興府治東二十五里文殊巖出醴泉又産芝數本
  五代史司天考晉開運元年八月甲辰熒惑犯南斗五代史司天考漢乾祐元年四月甲午月犯南斗六月乙未月入南斗
  
  宋史天文志開寶五年填星熒惑合於牽牛
  宋史天文志開寶九年六月乙夘熒惑入南斗宋史五行志太平興國四年溫州嘉禾九穂
  宋史五行志太平興國五年溫州獻芝草五本宋史天文志雍熈四年十二月丁巳填星嵗星合扵南斗魁
  宋史五行志雍熈六年瑞安縣解木五片皆有天下太平四字
  宋史五行志淳化三年二月衢州甘露降
  宋史天文志至道三年八月庚子熒惑掩南斗宋史五行志咸平二年閏二月杭越睦衢婺諸州箭竹生米如稻時民饑採之充食
  宋史天文志咸平四年十二月太白晝見在南斗宋史五行志景徳二年兩浙饑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四月溫州獻瑞竹圖十二月獻靈芝圖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蕭山縣芝生李樹上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七年正月明州茹侯山石上生芝草一本四莖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八年十月衢州甘露降宋史五行志天禧元年二月兩浙蝗蝻
  宋史天文志天禧五年八月庚戌熒惑掩南斗魁第二星壬戌犯南斗
  文獻通考乾興元年湖秀州雨壊民田
  宋史五行志乾興元年六月秀州湖田生聖米居民取以食
  宋史天文志天聖元年四月戊午熒惑犯南斗癸巳又犯南斗距星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三年十月乙夘太白犯南斗宋史天文志明道二年十月癸巳太白犯南斗十一月癸亥朔太白犯南斗
  宋史五行志明道四年六月乙亥杭州大風雨江潮溢岸六尺壊堤千餘丈八月甲申越州大水漂溺民居
  宋史天文志景祐元年九月丙午熒惑犯南斗二年九月丁亥熒惑犯牽牛三年九月癸巳熒惑犯南斗
  宋史天文志寶元元年八月辛未熒惑犯南斗宋史五行志康定元年十月始興縣柑兩本連理文獻通考皇祐二年十一月丁酉夜秀州地震有聲自西北起如雷
  宋史仁宗本紀皇祐四年十月丙子太白犯南斗宋史天文志皇祐五年八月乙巳熒惑犯南斗宋史五行志嘉祐三年正月溫州火燔屋萬四千間宋史五行志嘉祐五年七月湖州水災
  宋史五行志嘉祐六年七月兩浙淫雨為災
  宋史五行志嘉祐八年三月鹽官縣地産物如珠可食水産菜如菌可為葅饑民賴之
  宋史五行志熈寧八年八月兩浙旱
  宋史五行志元豐五年七月永康縣生芝九本十一月復生芝九本
  宋史五行志元祐元年杭州民俞舉慶家七世同居園木生連理
  宋史五行志元祐八年兩浙海風駕潮害民田宋史五行志紹聖元年秋湖秀等州海溢壊田文獻通考紹聖四年夏兩浙旱
  宋史五行志元符二年兩浙水患
  宋史五行志元符三年八月丁巳熒惑犯南斗西第二星
  文獻通考建中靖國元年衢信等州旱
  宋史天文志崇寜元年五月丁巳熒惑退入南斗魁戊辰犯南斗西第二星
  宋史五行志大觀元年十月湖州水
  宋史五行志大觀三年十月癸酉越州承天寺瑞竹一竿七枝幹相似其葉圓細生花結實詔送秘書省
  宋史五行志政和四年台州槐木連理
  宋史五行志政和五年冬台州寧海縣進早禾一粰二米者凡三石
  宋史徽宗本紀重和元年黃巖縣民妻一産四男宋史天文志宣和三年正月戊申熒惑犯南斗丙辰又入南斗
  嘉興府志建炎元年鬥牛間有紫氣十月戊申嘉興縣丞趙子偁生子於官舍紅光燭天
  宋史天文志建炎四年十一月填星嵗星合於南鬥文獻通考紹興元年紹興府有牛戴刃突入城市觸馬裂腹出腸時衛卒多犯禁屠牛者牛受刃而逸也
  宋史五行志紹興元年六月浙西大疫
  宋史五行志紹興元年十月乙酉臨安府越州大火十二月辛未越州大火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年二月丙子臨安大雨雹五月庚辰臨安府大火亘六七里十二月甲午又火乙未旦乃熄
  文獻通考紹興二年兩浙饑斗米千錢
  宋史五行志紹興三年八月甲申地震湖州尤甚文獻通考紹興四年四月霖雨至於五月浙東西郡縣壊圩田害蠶麥蔬𦽂
  宋史髙宗本紀紹興四年六月熒惑犯南斗
  宋史五行志紹興五年五月地震浙東西旱
  文獻通考紹興六年春浙東大饑民多流徙
  宋史五行志紹興六年六月乙巳夜地震有聲如雷餘杭為甚十二月臨安火燔萬餘家
  文獻通考紹興十年浙東洊饑人食草木
  宋史五行志紹興十年十一月溫州大火燔州學縣治及民居千餘
  宋史五行志紹興十一年七月婺州大火燔州獄倉場寺觀幾半
  宋史五行志紹興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水蘭谿縣水浸城市
  文獻通考紹興十八年冬浙東饑紹興府大饑民之仰哺於官者二十八萬六千人賑之不給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十四年衢州饑浙東西旱萬厯溫州府志紹興二十五年十月朔景雲見樂清縣東塔上其光照耀五色明年王十朋廷對第一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十七年紹興府大水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十八年浙東西沿江海郡縣大風水紹興湖秀為甚
  文獻通考紹興二十九年紹興府洊饑
  宋史五行志紹興三十年五月久雨傷蠶麥害稼辛夘夜於潛臨安安吉三縣山水暴出壊民廬及田桑秋浙郡國旱浙東尤甚十月浙郡國⿰蟲𡨋
  宋史五行志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浙西郡縣山湧暴水漂民舍壊田淮蝗飛入湖州聲如風雨餘杭錢塘仁和皆蝗
  宋史五行志隆興元年浙東西郡國⿰蟲𡨋害穀八月大風水紹興湖州崇徳為甚紹興大饑
  宋史五行志隆興二年夏餘杭蝗七月浙西大雨害稼
  宋史孝宗本紀隆興二年八月己夘熒惑順行犯南斗
  宋史五行志隆興二年湖秀州大水浸城郭壊廬舍圩田
  文獻通考乾道元年春紹興湖秀州大饑台明諸郡皆饑夏無麥
  宋史五行志乾道二年正月淫雨至於四月夏寒浙郡損稼麥蠶不登八月丁亥溫州大風海溢漂民廬
  文獻通考乾道二年十二月庚午夜白氣如帶東西亘天出女入𭥦
  宋史五行志乾道三年七月己酉臨安天目山暴水決臨安五鄉民廬八月湖秀州上虞縣水壊田廬積潦至於九月禾稼皆腐
  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四年五月乙亥月入南斗宋史五行志乾道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壊城漂民廬孳牧諸暨大水害稼
  宋史五行志乾道五年夏秋溫台州大水漂田廬害稼黃巖縣為甚
  宋史五行志乾道六年夏浙東旱溫台為甚秋浙西⿰蟲𡨋為害七年春秀婺州皆旱
  文獻通考乾道六年衢州西安縣有物怪雞首人身髙丈餘晝見於野
  宋史五行志乾道九年婺處台溫州久旱無苗麥九月溫州火經夕燔縣治及民居七千餘家
  宋史五行志淳熈元年浙東饑台處為甚七月壬寅錢塘大風潮決江隄一千六百六十餘丈漂民居六百三十餘家仁和縣瀕江二鄉壊田圃
  宋史五行志淳熈元年秀州民呂氏冰瓦有紋樓觀車馬人物芙蓉牡丹萱草藤蘿之屬經日不釋
  宋史五行志淳熈二年秋浙西郡縣螟
  宋史五行志淳熈三年四月癸巳天台臨海二縣大風雹傷麥八月台州大風雨連日海潮合溪流激決江岸壊民廬癸未大雨壊徳勝北新江漲三橋及仁和錢塘餘杭三縣田湖秀州害稼浙東西郡縣多水婺州會稽嵊縣為甚
  宋史五行志淳熈四年五月己亥夜錢塘江潮大溢敗隄八十餘丈庚子又敗隄百餘丈九月丁酉連日大風雨駕海潮敗隄三百餘丈餘姚縣敗隄二千五百六十餘丈上虞縣敗隄及梁湖堰運河岸眀州大風駕潮壞定海鄞縣海岸七千六百餘丈
  文獻通考淳熈五年浙西旱
  宋史五行志淳熈六年夏衢州水秋溫台湖秀等州皆水壊圩田
  宋史五行志淳熈七年八月台州軍民大饑是嵗浙郡縣皆饑
  宋史五行志淳熈七年紹興台婺皆大旱自四月不雨至九月
  宋史天文志淳熈八年五月己夘熒惑入南斗宋史五行志淳熈八年五月壬辰嚴州紹興大水漂民居十萬餘家田稼盡腐自七月至十一月臨安府越婺衢嚴湖州皆旱
  文獻通考淳熈九年春大無麥於潛昌化人食草木湖州紹興衢婺嚴明台州饑
  宋史五行志淳熈九年六月乙夘飛蝗墮仁和縣界宋史五行志淳熈十一年二月新城縣深浦雨黒水終日六月甲申龍泉縣大雨水浸民舍壊杠梁七月壬辰明州大風雨山水暴出
  宋史五行志淳熈十二年十二月台州雪深丈餘文獻通考淳熈十三年二月庚申錢塘龍山江岸有大魚如象隨潮汐復逝
  宋史五行志淳熈十三年八月戊寅安吉縣棗園村暴水發漂廬舍田稼殆盡
  文獻通考淳熈十四年七月秀州饑臨安府九縣饑文獻通考淳熈十六年六月甲辰錢塘傍江居民得魚備五色鯽首鯉身事聞有司令縱之
  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二年三月溫州大風雨雹田苗葉果蕩盡瑞安壊屋殺人
  宋史五行志紹熈二年七月壬申天台仙居縣大水連夕漂沒民居壊田傷稼
  文獻通考紹熈四年夏紹興府無麥
  宋史五行志紹熈五年春浙東西郡縣自去冬不雨至於夏秋七月壬申慈谿縣水漂廬決田乙亥㑹稽蕭山餘姚上虞大風駕海潮壊隄傷田八月辛丑錢塘臨安新城富陽於潛大雨水漂沒田廬安吉縣平地水丈餘冬無麥苗浙東西皆饑明州為甚人食草木
  宋史五行志慶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屬縣大風雨海濤山洪並作沒田廬溺人無算
  文獻通考慶元二年六月辛未黃巖縣大雨水有山自徙五十里餘聲如雷草木塚墓皆如初而故址為淵潭時臨海縣清潭山亦自移
  宋史五行志慶元三年秋婺州山陰蕭山富陽鹽官淳安縣嘉興府皆螟
  文獻通考慶元四年秋浙東西洊饑道多殣
  宋史五行志慶元五年六月浙東西霖雨至於八月台溫衢婺州水漂民廬多溺死
  宋史五行志慶元六年五月嚴衢婺州皆大水積五日漂廬害稼冬燠無雪桃李華蟲不蟄
  文獻通考嘉泰元年浙西郡國洊饑嘉興為甚宋史天文志嘉泰二年正月丁巳填星熒惑嵗星合於南斗
  宋史五行志嘉泰四年五月不雨至於七月浙東西郡國皆旱
  宋史五行志開禧元年夏浙東西不雨百餘日越婺嚴衢州大旱
  文獻通考開禧二年紹興府衢婺州無麥
  宋史五行志開禧二年五月庚寅東陽縣大水宋史五行志嘉定元年五月浙江大蝗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駕海潮壊屋殺人
  宋史五行志嘉定二年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駕海潮漂二千二百八十餘家
  宋史五行志嘉定三年四月甲子新城縣大水五月嚴衢婺州富陽餘杭鹽官新城諸暨淳安大雨水圮田廬市郭首種皆腐
  宋史五行志嘉定四年四月丙申臨安府梵天寺火七月辛酉慈谿縣大水圮田廬人多溺者八月山陰縣海水敗隄漂田四十里斥地十萬畞
  宋史五行志嘉定五年五月嚴台州水壊田廬文獻通考嘉定六年六月丙子嚴州淳安縣地震宋史五行志嘉定六年六月丙子淳安縣長樂鄉山摧水湧丁丑淳安縣山水暴出陷清泉寺漂五鄉田廬百八十里丁亥於潛大水戊子諸曁縣風雷大雨山洪暴作漂十鄉田廬錢塘臨安餘杭安吉諸縣皆水十二月餘姚縣風潮壊海隄亘八鄉
  宋史五行志嘉定七年六月浙郡蝗
  宋史五行志嘉定八年八月浙郡皆旱明台衢婺溫州為甚
  宋史五行志嘉定九年五月大水紹興府嚴衢婺台處等州漂田廬害稼浙東蝗
  文獻通考嘉定十年台衢婺州饑台為甚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安吉大水漂官舍民廬人畜九月己巳萬松嶺民居火燔四百八十餘家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二年鹽官海潮衝平野二十餘里
  嘉靖寧波府志嘉定十四年七月十五日象山縣慶雲見於西山五彩間錯自是五榖豐登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四年明台溫婺衢等州蟊螣為災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五年七月蕭山縣大水時久雨衢婺嚴三州暴流與江濤合圮田廬害稼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六年浙郡國皆無麥禾
  文獻通考嘉定十七年春餘杭錢塘仁和三縣饑萬厯紹興府志嘉定間新昌俞時中家産芝草白玉蟾為記
  續文獻通考寶慶二年二月壬午太白嵗星填星合於女十一月熒惑填星合於女九月丁夘台州大水壊屋溺民
  續文獻通考紹定元年六月溫州火燔六百餘家九月又燔五百餘家
  宋史天文志紹定元年七月戊戌熒惑犯南斗續文獻通考紹定二年九月台州海溢壊城
  宋史五行志嘉禧四年紹興臨安嚴州饑
  續文獻通考嘉禧十年八月台州大水十二年六月台州又大水
  續文獻通考嘉禧十三年七月辛丑嚴衢婺台處等州大水冒城郭溺人
  續文獻通考淳祐六年十一月永嘉縣東門大火燔六百餘家
  續文獻通考淳祐十二年十一月臨安大火
  宋史理宗本紀寶祐三年五月浙江大水
  續文獻通考景定元年五月熒惑入南斗留五十日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三年二月臨安安吉屬邑水五月丙寅雨雹
  嘉靖寧波府志咸淳元年天雨鈔於鄞縣姜山陳氏共二日飛錢盈室名其堂為天鈔堂
  萬厯金華府志咸淳五年蘭溪縣純孝鄉産瑞麥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六年八月甲申瑞安樂清縣嘉禾生異畝同穎
  續文獻通考咸淳六年九月台州大水
  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八年八月會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大水
  
  元史天文志中統元年五月乙未熒惑入南斗留五十餘日
  溫州府志至元五年芝草生於溫州郡城之松臺山狀如連雲文彩煜然
  元史五行志至元十四年九月湖州長興縣有金沙泉自唐宋以來不能常有忽瀵然湧出可溉田數百頃有司以聞錫名瑞應泉
  元史五行志至元十八年二月浙東饑
  續文獻通考至元十九年麗水縣樟樹生梨可食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二年秋慶元路大水傷人壊廬舍三千九百九十區
  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三年六月杭州路水壊田萬七千二百頃
  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五年三月浙西大水杭秀湖三州壊田稼
  元史天文志至元二十五年九月癸夘熒惑犯南斗十二月乙酉太白犯南斗
  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七年四月婺州螟害稼忽雷雨大作螟盡死嵗乃大稔
  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八年浙東水
  元史五行志至元二十九年嘉興湖州紹興等路水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九年十一月溫州大火次年正月又大火
  元史五行志元貞二年杭州火燔七百七十家續文獻通考元貞二年九月溫州拱北門火延燎城市大半
  續文獻通考大徳元年七月十四夜溫州颶風暴雨海溢浪髙二丈壊田四萬四千餘畝屋二千餘區
  元史五行志大徳六年六月杭州嘉興湖州紹興慶元婺州等郡饑
  元史五行志大徳七年六月台州風水大作寜海臨海二縣溺人
  元史天文志大徳七年九月辛未熒惑犯南斗乙亥太白犯南斗
  元史五行志大徳八年五月杭州火燔四百家續文獻通考大徳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縉雲縣水壊民舍
  元史五行志大徳九年八月海鹽縣蝗
  元史五行志大徳十年五月嘉興水害稼
  元史五行志至大元年春紹興慶元台州大疫元史五行志延祐元年七月台州饑
  續文獻通考延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溫州拱北門火延燎至瑞安
  元史五行志泰定元年二月慶元紹興二路饑八月杭州饑九月紹興又饑十二月鹽官州海溢堤壞侵城郭以石囤木櫃扞之不止
  元史五行志泰定二年四月杭州饑
  元史五行志泰定三年八月杭州火燔四百七十餘家鹽官州大風海溢壊堤廣三十餘里袤二十里徙民居以避之九月長興州民家牛生一獸鱗身牛尾口目皆赤墮地即大鳴
  元史五行志泰定四年正月鹽官州潮水大溢壊堤二千餘步四月又壊堤十九里發丁夫二萬餘人以木柵竹落磚石塞之不止
  續文獻通考泰定四年十二月杭州火燔六百七十餘家
  元史五行志致和元年三月鹽官海堤復壊益發軍民塞之置石囤二十九里
  元史五行志天厯元年八月杭州嘉興湖州水沒民田數千頃
  元史五行志天厯二年四月浙西饑八月湖州旱元史五行志至順元年閏七月嘉興湖州二路大水壊田萬六千六百餘頃紹興杭州慶元等路水沒田數千頃
  元史五行志至順二年二月嘉興郡饑
  元史五行志元統元年三月戊子蕭山縣大風雨雹拔木仆屋殺麻麥傷人夏紹興旱自四月不雨至於八月六月甲申杭州火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十月甲寅熒惑犯南斗十二月太陰犯南斗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二年三月乙丑太陰犯南斗浙江旱自春不雨至於八月民大饑
  元史五行志至元三年二月紹興大水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四年正月庚申太陰入南斗太白犯牛宿
  元史天文志至元五年六月甲辰熒惑退入南斗魁內七月辛酉熒惑犯南斗魁尖星壬戌復如之甲子復如之
  元史天文志至元六年三月壬申太陰犯南斗五月甲子慶元路奉化州山摧水湧六月西安龍游二縣大水庚戌松陽龍泉二縣積雨水漲入城深丈餘遂昌縣尤甚水三丈餘桃源鄉山摧壓民居五十三家十月丁酉太白入南斗
  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四月辛夘台州火乙未杭州火燔官舍民居萬五千七百餘間
  元史五行志至正四年七月衢州西安縣大水溫州颶風大作漂民居溺人
  元史五行志至正六年慶元奉化州旱
  元史五行志至正七年五月庚戌黃巖州無雲而雷八月壬午杭州浦中午潮退而復至
  嘉興府志至正七年嘉興城西有鳥數千營巢於地圍八尺髙五尺已而盜起詔州縣築城自嘉興始
  元史五行志至正八年五月乙夘錢塘江潮較八月更髙數丈沿江民皆遷居以避之
  元史五行志至正九年六月台州地震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年三月奉化州南山石⿱㓁大 -- 𥤮開其碎而大者有山川人物禽獸草木之形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一年十月衢州雨米如黍十二月台州大雷雨震電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二年紹興旱自四月不雨至七月次年慶元衢州婺州大旱
  續文獻通考至正十三年正月十三日湖州黒氣亘天雷電大雨有物若果核與雨雜下五色間錯光瑩堅固破開有實食之似松子仁人曰此婆娑樹子閏月十二日復雨三月十八日杭州亦雨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四年春台州大饑十二月乙酉紹興地震
  續文獻通考至正十五年七月檇李城東馬橋有白龍臥其上盲風怪雨忽闇暗如深夜大木盡抜壞民居百餘所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六年婺州處州大旱
  續文獻通考至正十六年溫州大風海舟皆吹上平陸髙坡二三十里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七年正月己丑杭州降黒雨六月癸酉溫州有龍鬭於樂清館頭江中火光如毬颶風急雨海水溢十二月丁酉慶元路象山縣鵞鼻山摧聲如雷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八年處州山谷中小竹結實如小麥民採食之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九年正月甲午慶元路地震十一月台州大雷電
  續文獻通考至正二十年二月浙西諸郡震霆掣電雪大如掌頃刻積尺餘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年夏會稽山陰二縣大疫明通紀至正二十年異雲見於杭州光映西湖杭州府志至正二十年錢塘江潮不至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一年明州象山縣竹穂生實如小米可食溫州樂清瑞安二縣饑山谷間竹生實如榖民採以食明州松樹結實其大有盈尺者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二年山陰會稽二縣大疫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丁酉有星墜於慶元路光芒數十丈聲如雷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三年十二月丁巳台州地震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四年黃巖州海溢𩗗風拔木禾盡偃
  續文獻通考至正二十五年閏十月戊辰太白辰星熒惑聚於牛宿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六年六月山陰縣臥龍山裂續文獻通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丁夘嵗星太白熒惑聚於斗宿










  浙江通志卷一百八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九
  祥異
  
  杭州府志吳元年杭州自四月不雨至六月知府王興福竭誠致禱雨澤霑足嵗獲有秋
  眀實録洪武二年四月癸巳台州獻瑞麥九月戊戌夜太陰犯南斗
  嘉興府志洪武四年嘉興崇道院産靈芝
  明實録洪武四年七月辛酉太陰入南斗甲子龍游縣大雨水溢漂民廬
  杭州府志洪武五年七月餘杭縣山水暴湧漂流廬舍及人畜
  明實録洪武五年八月乙酉餘杭嵊縣義烏三縣大風山谷水湧漂沒廬舍及人畜甚衆
  嘉興府志洪武七年五月十九日嘉興縣民李甲妻一産三子
  萬厯溫州府志洪武八年七月溫州大水平陽永嘉樂清瑞安沿江居民多淹沒
  明實録洪武九年六月壬辰錢塘仁和餘杭三縣水下田被浸者九十五頃
  續文獻通考洪武十年正月丁酉金華處州雨黒水如墨汁池水皆黒
  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一年處州遂昌縣有大聲如鐘自天而下
  明實録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庚戌辰星犯南斗明實録洪武十二年五月戊子青田縣淫雨山水大發沒縣治壊民居壬辰嚴州府大雨三日溪水漲壊官廨民舍
  明實録洪武十五年九月乙丑熒惑犯南斗
  明實録洪武十九年正月庚午太白犯牛宿四月乙亥熒惑留斗宿五月戊午七月辛巳八月丙戌熒惑皆犯斗宿
  嘉興府志洪武二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見紫㣲側在牛度九十分有白光丈餘指西北行
  明實録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乙未辰星嵗星同度在南斗
  明實録洪武二十六年九月癸夘太陰入南斗萬厯紹興府志洪武二十八年山陰縣天樂瀛湖塘掘得一物𩔖小兒臂紅潤如生人云此肉芝也食之延年
  明實録洪武三十年癸巳熒惑犯南斗杓第二星萬厯金華府志建文四年蘭谿縣飛蝗食禾穂竹木葉皆盡
  明實録永樂元年夏四月乙夘曉刻有星大如雞子出斗宿東南行至㳺氣八月癸亥浙江風潮決江塘萬四百餘步壊田四十餘頃湯鎮方家塘江隄為風浪衝激淪於江者四百餘步溺民居及田四千頃
  明實録永樂三年八月甲子朔杭州等府水淹民田七十四頃漂廬舍千二百八十間
  明實録永樂四年七月海鹽縣霖雨風潮決隄九月壬戌夜月掩南斗杓第二星
  成化杭州府志永樂五年六月庚戌杭州沿江江隄淪於江十月癸未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
  明實録永樂七年七月庚辰月犯南斗魁第二星甲申麗水縣霖雨山水驟湧壊田廬漂人畜
  <span id="台州府志永樂七年台州">[[#台州府志永樂七年台州|台州府志永樂七年台州]]𩗗風抜木
  明實録永樂九年七月庚午湖州屬縣淫雨沒田萬三千三百八十頃辛未浙江潮溢衝決仁和縣黃濠塘岸三百餘丈孫家園塘岸二十餘裏海寧縣風潮溺民塌城垣
  明實録永樂十年七月己酉平陽縣獻嘉禾百六十四本四穂者一本三穂者數本
  萬厯紹興府志永樂十年諸曁縣學後小陶朱山産芝一本七莖
  明實録永樂十一年四月嚴衢西安夀昌等縣饑杭州府志永樂十一年五月杭州大風潮仁和十九二十兩都沒於海平地水髙數丈田廬殆盡溺者無算
  嘉靖寧波府志永樂十一年七月戊子寧波府五縣大疫
  明實録永樂十三年六月己夘烏程等四縣水傷田九千四百四十三頃十月乙丑朔太白犯南斗魁第三星
  萬厯金華府志永樂十四年五月金華大水漂屋疫癘大作六月大旱七月又大水
  明實録永樂十六年七月庚申月犯牛宿大星萬厯溫州府志永樂二十一年溫州旱大饑
  明實録洪熈元年六月十五日黃巖縣大雨水髙平地五六尺傷禾稼六百二十頃湖州天雨連月烏程歸安長興三縣低田共沒六百三十四頃
  明實録宣徳元年二月己丑有流星大如雞卯色赤有光起自南斗東南行至近濁五月甲寅浙江磐石衛𩗗風暴雨壊公𪠘倉厫人多溺者永嘉樂清二縣𩗗風急雨自旦至暮壊公私𪠘宇及壇廟
  明實録宣徳三年浙江自四月不雨至六月及雨大水淹沒禾稼
  續文獻通考宣徳六年九月熒惑犯南斗
  明實録宣徳七年正月乙巳夜火星犯南斗杓甲寅昏刻有流星大如杯色赤有光出河鼓西南行至斗宿五小星隨之辛酉夜月犯南斗魁第二星丁丑夜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浙江大水運司下砂等塲淹沒鹽課六萬二百四十餘兩木火二星合於女宿
  嘉靖寧波府志宣徳十年寜波合郡大有年
  明實録正統元年十一月癸巳夜月犯牛宿中宿杭州府志正統二年冬錢塘縣民家婦一産三男明實録正統三年正月辛亥月犯牛宿六月戊辰月犯牛宿錢塘等縣自五月以後彌旬不雨田禾槁死浙東俱亢旱無收
  明實録正綂五年金華衢州自六月至七月淫雨連綿江河泛溢㑹稽臨海天台等縣五六月間大旱傷稼
  台州府志正綂八年三月台州大霜殺草四月至八月連雨麥腐又大風六種無收
  明實録正統八年十月鄞縣余士昌妻鮑氏一産三男
  明實録正統九年嘉興湖州江河泛溢隄防衝決淹沒禾稼
  明從信録正統十年三月寜波台州久旱民遭疾疫遣禮部王英祀南鎮至日即雨灌獻之夕雨止明日又雨田野霑足
  明實録正統十一年正月戊午夜月犯南斗
  明實録正統十二年夏秋間紹興各縣亢旱無收明法傳録正統十四年六月紹興山忽移於平地又地震白毛遍生七月熒惑入南斗
  嘉興府志景泰元年正月嘉興大雪二旬鳥雀幾盡民饑夏淫雨傷稼大饑
  台州府志景泰二年四月仙居縣梅花盡開
  明實録景泰二年八月辛未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出天津北行至織女九月甲辰木星晝見於己位夜月犯木星於斗宿十一月己亥月犯牛宿下四星
  杭州府志景泰五年正月杭州大雪十餘日鳥雀盡嘉興府志景泰五年二月嘉興大雪四十餘日明實録景泰六年海寧衛嘉興諸府自三月不雨至於六月九月甲午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
  萬厯紹興府志景泰七年春諸曁縣長山産芝明實録景泰七年四月己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光燭地出天市垣南行至牛宿二小星隨之五月湖州紹興久雨沒田禾十月壬寅月犯斗宿火星
  嘉靖寧波府志景泰七年奉化縣大饑
  杭州府志景泰七年冬西湖水竭
  明實録天順元年湖州四五月連雨苗爛杭州寧波金華嚴州六七月亢旱苗枯
  明實録天順二年九月甲寅金土二星合於斗宿金星犯南斗杓第二星
  明實録天順三年正月壬子五鼓東方有星如盞色青白有光起自牛宿東行至近濁
  <span id="嘉興府志天順三年嘉興海溢">[[#嘉興府志天順三年嘉興海溢|嘉興府志天順三年嘉興海溢]]
  明實録天順四年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金華處州四五月陰雨連綿江河泛溢麥禾俱傷秀水嘉善二縣籽粒無收七月丁亥夜月犯牛宿
  明實録天順五年十一月己亥夜月犯金星在斗宿光芒相接土星火星聚於牛宿
  明實録天順七年八月癸丑有流星大如杯色赤有光出河鼓西南至斗宿五小星隨之九月丙子夜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十月庚寅木火二星合於女宿
  萬厯湖州府志天順八年湖州大水民饑
  明實録成化元年五月戊午火星留守斗宿六月壬申火星犯斗宿魁第四星七月浙江各府州縣久雨稻苗腐爛嵗饑
  萬厯溫州府志成化二年正月平陽縣𩗗風暴雨山摧平地水髙八尺
  續文獻通考成化二年正月丙戌太白曳入南斗嘉靖寧波府志成化四年慈谿縣東北山鳴隠隠若雷乍大乍細迤𨓦至南而止是年賢科東北一區雋十餘人傳雲賢人出里社鳴
  續文獻通考成化五年二月癸巳金星犯牛宿嘉靖寧波府志成化六年象山縣雨白霧行人鬚眉皆白數日而止
  明實録成化九年四月嘉興湖州水災嚴州青蟲遍地
  嘉興府志成化九年八月嘉興府嘉禾生
  明實録成化十年春嚴州六縣多雨蠶麥無收杭州府志成化十年杭州火延六七里
  明實録成化十一年十月辛巳月犯牛宿大星嘉興府志成化十三年正月嘉興府震雷大雪又海溢溺民居
  萬厯紹興府志成化十三年春紹興府𤓰山裂續文獻通考成化十三年十一月辛未冬至杭州大雷雨虹見
  明實録成化十三年寜波紹興台州水旱相繼嘉興府志成化十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嘉興南方有聲如運磨達旦十二月龍見於南方以十數
  續文獻通考成化十四年八月吳越間淫雨不止各處出蛟將出時山中先有火燒地草木披靡分兩邊中成一徑以出至入水如驢形不見足浮游江中而去
  嘉興府志成化十五年九月二十日申時嘉興地震至酉始定
  杭州府志成化十六年有五色烏翔錢塘學宮是年李旻舉觧首越三年大魁天下
  杭州府志成化十七年昌化縣竹生花踰年結實如麥
  萬厯金華府志成化二十一年武義縣旱竹生實如麥民採食之可療饑括蒼彚紀宣平山中尤多竹米至千餘石
  明實録成化二十二年台溫二府自春徂夏不雨民饑臨海縣火燬軍民房舍一千七百餘區
  續文獻通考成化間嘉善縣鄒亮妻初乳生三子再乳生四子三乳生六子
  續文獻通考𢎞治元年二月十六日處州景寧縣北屏風山有白馬成羣從牛首山迤邐騰空而去
  萬厯金華府志𢎞治元年金華府大旱至三載嘉興府志𢎞治元年十二月嘉興府虹見雷電雨冰凡四日
  嘉興府志𢎞治二年夏秀州儒學後圃産芝連莖竝蒂紫色有光如玉
  杭州府志𢎞治三年五月仁和縣槎渡村有瑞麥六月杭州大雨龍井鳯凰兩山水暴漲淹田禾
  萬厯溫州府志𢎞治三年溫州五縣皆饑七月平陽縣南鄉生嘉禾一本四穂
  嘉興府志𢎞治五年嘉興大水民流移又大疫萬厯金華府志𢎞治六年正月五日蘭谿縣大雷雨黒水五月至八月旱無麥禾
  杭州府志𢎞治六年四月昌化縣大風拔木火光燒山少頃驟雨如注
  溫州府志𢎞治六年泰順縣鶴巢山産靈芝
  萬厯溫州府志𢎞治八年二月永嘉縣暴風雹大者如拳小者如雞子傷屋瓦凡禽獸果實苖麥俱無
  嘉興府志𢎞治十一年嘉興郡境河港池井水皆沸騰髙二三尺甚有至丈許者竟日始平
  萬厯溫州府志𢎞治十一年八月初九日巳刻溫州有大星自南移東後有光一帶長百丈餘將入海光分為五聲若轟雷
  溫州府志𢎞治十二年四月樂清縣地震生白毛台州府志𢎞治十三年台州大饑民食草木
  嘉靖寧波府志𢎞治十四年象山縣大寒草木皆死民饑
  萬厯金華府志𢎞治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武義縣大風雨雹抜木傾屋壓死二十餘人
  杭州府志𢎞治十八年七月杭州驟雨山水大湧漂屋人多死者
  嘉興府志𢎞治十八年九月十一日嘉興地震屋瓦皆鳴次日地生白毛金華府志十三日子時金華各縣地震台州府志台州地震有聲湖州府志湖州地震生白毛寧波府志鄞縣奉化同日地震
  溫州府志正徳元年溫州地震有聲如雷遍生白毛長者三四寸
  嘉興府志正徳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小雪節嘉興府疾雷震天電火迅發二十八日虹見雷大發聲是冬桃李花蜂蠅集
  萬厯湖州府志正徳三年湖州大旱河水竭
  萬厯湖州府志正徳四年湖州大水民苦疾疫嘉興府志正徳四年七月嘉興驟雨如注至十月不霽禾盡爛大饑
  萬厯金華府志正徳四年十一月金華各縣大霜竹木皆死經春不生民饉
  萬厯湖州府志正徳五年湖州復大水疫甚地震生白毛
  嘉興府志正徳五年五月嘉興大水害稼民流移者半
  溫州府志正徳五年永嘉縣大饑
  杭州府志正徳六年正月杭州大雨電地震自後頻震
  嘉興府志正徳七年嘉興西山鄉麥秀兩岐
  溫州府志正徳七年樂清縣瑞應鄉麥一本五穂六穂餘多三穂四穂
  萬厯金華府志正徳八年金華縣池水結氷成花草枝葉之形如畫
  嘉興府志正徳八年十二月石門縣樹枝凝霜狀如垂露吸之味甘如飴
  嘉興府志正徳九年石門縣蝗不害稼已而嘉禾生cq=255有一本數穂者
  萬厯金華府志正徳十年金華雨雹永康義烏縣尤大鳥雀雞鶩傷者甚衆
  萬厯紹興府志正徳十一年新昌俞應肅家蠶鳴嘉興府志正徳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嘉興雷電雨雹大者如馬首十一月雷電大雪十二月乃止
  萬厯溫州府志正徳十二年四月永嘉樂清二縣地大震生白毛
  萬厯溫州府志正徳十三年二月泰順縣大水壊民居六月永嘉縣大水
  嘉興府志正徳十三年秋嘉興大水
  杭州府志正徳十四年正月杭州屋瓦氷結皆成花朶如是者數日
  嘉靖寧波府志正徳十五年十一月鄞縣雷鳴地震明實録嘉靖元年正月丙辰金星犯牛星四月乙丑朔木星犯斗宿下星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元年慈谿縣夾田橋西忽漲一洲明浄圓起太守向錦曰沙洲漲夾田慈谿出狀元眀年癸未邑人姚淶狀元及第
  嘉興府志嘉靖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嘉興自辰至酉大風拔木太湖水溢丈餘沒田禾
  杭州府志嘉靖二年七月杭州大風潮八月再作拔木飄瓦衝去太平門外百餘家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三年湖州大饑
  杭州府志嘉靖四年五月初七日杭州有大星自東流西曳尾長數十丈光明燭地亂落有聲十月晦大雷雨震電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五年溫州大旱民饑永瑞樂三邑尤甚七月二十四日初昏有星如月見於東方紅光燭天凡三日
  台州府志嘉靖五年台州旱饑草木俱盡
  明實録嘉靖五年七月壬午朔遂昌縣雨雹頃刻積二尺殺豆麥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六年六月蕭山縣淫雨壊江塘平原成巨浸沿塘民家皆漂沒
  杭州府志嘉靖七年四月餘杭縣旱忽然大風雷雨雹大者如椀小者如雞子較雨㸃更密人民驚走牛馬奔逸
  杭州府志嘉靖八年五月杭州雨黒水衣服汙染萬厯金華府志嘉靖八年五月金華大水九年九月金華大霜晩禾不實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九年冬新昌呂廷安墓産芝五莖
  溫州府志嘉靖十年五月瑞安縣海潮至有光如炬六月大火八月有黒龍從泥𡒃起遍天發火傾屋拔木不可勝紀
  萬厯金華府志嘉靖十年九月九日義烏縣大火燬民居過半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十年九月湖州府城外地忽陷數十丈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十一年烏程縣庚村産芝數十本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泰順縣雨雹大如拳
  嘉興府志嘉靖十二年十月八日四更嘉興見星鬭喞唧有聲俄隕如雨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十二年十一月九日夜溫州星隕如雨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十三年七月諸暨新昌嵊縣溪流漲入城中水深丈餘新昌東堤決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十三年七月溫州旱八月𩗗風大作仆溫州衛治及佛寺民居
  紹興府志嘉靖十四年新昌縣竹生穂結實如小麥民採食之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十五年長興縣大風暴雨電閃晝晦壊民居不可勝計
  嘉興府志嘉靖十六年夏嘉興大水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十六年八月海潮入寧波郡城靈橋門老者雲當出解元是年鄉試陳穆果占榜首慈谿縣夾田橋復起一洲明年戊戌會試邑人袁煒為榜首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十八年五月紹興大水衢婺嚴三府暴流與江濤合入越城髙丈餘沿海居民溺無算蕭山西江塘壊縣市可駕巨舟
  萬厯金華府志嘉靖十八年六月六日金華八縣大雨浹旬北山蜃出田碶塘堰蕩盡東義永武四縣俱發洪蘭谿特甚水髙丈餘民無樓閣者棲於屋脊
  嘉興府志嘉靖十八年六月嘉興府旱蝗大饑杭州府志嘉靖十八年杭州自三月不雨至於六月井泉皆竭
  杭州府志嘉靖十九年昌化縣東坡池不種而自生蓮有紅白二色重花如蒂
  嘉興府志嘉靖十九年春嘉興大饑多鬻男女於外六月十八日飛蝗蔽天食蘆葦竹葉無遺
  明實録嘉靖十九年九月乙夘夜火星犯南斗杓第二星
  杭州府志嘉靖二十年昌化縣竹葉苞絡成穟和飴為餅餌最佳其地遂得豐熟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二十年春紹興駱駝山鳴諸暨縣南隅張氏妻一産四子
  台州府志嘉靖二十年七月十八日台州𩗗風拔木飛石大雨如注洪濤暴髙數丈溺人無算
  明法傳録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丁酉火星犯南斗續文獻通考山縣雨黃霧路上行人口耳皆塞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二十二年鄞縣戴鰲有莊名會川産黃芝九莖次年又産一莖又次年枯竹生筍成林
  嘉興府志嘉靖二十二年夏嘉興淫雨秋大水民饑明實録嘉靖二十三年三月丁巳夜火星入南斗杭州府志嘉靖二十三年杭州大無麥米價湧貴富者亦食半菽嘉興府志夏秋嘉興大旱禾稼不登
  明實録嘉靖二十三年鄞縣人兵部尚書張邦奇之母年百嵗
  杭州府志嘉靖二十四年杭州大饑民多殍七月雨雹
  嘉興府志嘉靖二十四年嘉興旱道殣相望次年大疫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二十四年寧波諸縣大荒萬厯紹興府志嘉靖二十四年紹興合郡連年大旱湖心皆為赤地
  台州府志嘉靖二十四年台州大旱無麥民多殍萬厯溫州府志嘉靖二十四年溫州大饑
  溫州府志嘉靖二十五年九月二十日五更瑞安縣天晴月朗海上閃色如金片或曰此天花也其年必豐已而果然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二十六年泰順縣火延燎官廨鼓樓及民居五百餘家
  嘉興府志嘉靖二十七年夏嘉興旱十一月十一日丑時雷電大雨虹見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二十八年冬平陽縣大火十二月朔瑞安縣有龍自嘉嶼鄉起大雨雹擊死羽蟲無數
  嘉興府志嘉靖三十一年春嘉興白晝間望見秦駐山軍馬縱橫金戈閃爍及追而即之無有也八月又然海上夜行者見之尤眀
  溫州府志嘉靖三十一年五月五日五更溫州有星赤色尾長拖青從西方飛過平陽嶺前山墮海中其光燭天有聲如砲
  嘉興府志嘉靖三十四年嘉興産白雀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三十四年象山縣麥與粟有一莖四穂者桕木生花如雞冠
  杭州府志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杭州大火自熈春門頃刻遍於四方燒軍民廬舍萬餘間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三十四年象山縣大風拔木傾縣治十七夜霓見於北山慈谿縣下黒雨
  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三十六年定海縣獲白鹿總督胡宗憲令徐渭作表以獻
  溫州府志嘉靖三十六年六月樂清縣竹葢山摧見二石劍李用妻一乳三子
  明法傳録嘉靖三十七年閏七月淳安縣雨雹萬厯金華府志嘉靖三十九年蘭谿縣三十四都徐環家産瑞粟六穂者一本五穂四穂者各二本三穂者四本二穂者甚多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三十九年烏程縣峴山産芝數十本
  續文獻通考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嘉興湖州地震屋廬搖動如帆河水撞激魚皆躍起
  萬厯湖州府志嘉靖四十年正月湖州雪雷是年大水無禾次年又大水
  嘉興府志嘉靖四十年嘉興自四月雨至五月苗種淹沒田成巨浸
  明法傳録嘉靖四十年六月朔昏中有星流牛女間墜地如雞子光燭天
  續文獻通考嘉靖四十年閏五月至十月嘉湖淫雨不息平地水髙數尺禾瀋水底民大饑
  嘉興府志嘉靖四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嘉興有黃白二龍合股由太湖而來後一青龍隨之自陡門至峽石東南入海傷屋宇千數隨雨雹
  嘉興府志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海鹽午潮𠉀有馬數萬乗潮而來內有一大如樓房者逐隊沿塘羣走至二十里復入海響振非常
  萬厯溫州府志嘉靖四十五年正月一日夜分溫州地震生白毛
  萬厯金華府志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夜蘭谿縣大雨雹如雞卵屋無完瓦
  嘉興府志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四更嘉興有大星隕羣星數百隨之
  萬厯紹興府志嘉靖四十五年新昌縣呂光遷光新家有紫荊花異枝合本鄞縣志大學士余有丁之祖年百餘
  萬厯紹興府志隆慶元年諸暨縣民袁氏妻一産三男
  <span id="台州府志隆慶二年七月台州">[[#台州府志隆慶二年七月台州|台州府志隆慶二年七月台州]]𩗗風大作海溢天台諸山水合衝府城溺人無數壊田地十五萬餘畝廬舍五萬餘區三日乃退仙居縣蜃發山摧
  萬厯溫州府志隆慶二年七月溫州大風雨漂沿海民居田地無算
  萬厯金華府志隆慶二年金華自五月不雨至於八月
  萬厯紹興府志隆慶三年諸暨珠嶺民邵氏養蠶力不能餵棄之山中後皆成繭八月嵊縣北風大作逆溪流入城水深一丈三尺
  萬厯紹興府志隆慶四年諸暨縣豐江周氏妻一産三男
  續文獻通考隆慶五年三月杭州栗樹生桃
  溫州府志隆慶五年六月泰順縣二都水窟中有氣如霧色赤
  嘉興府志隆慶六年嘉興縣嘉禾生
  嘉興府志萬厯元年海鹽縣有大鳥如舟翅𩔖車輪空濛作風雨聲展轉於波浪之上眀年海嘯
  萬厯金華府志萬厯二年三月蘭谿縣大風雨雹撤屋拔木八月金華縣北山蜃出裂土成坑者數十處田堰壊盡
  萬厯溫州府志萬厯二年六月溫州大風雨七晝夜永嘉沿溪民多溺死瑞安縣山摧地裂壓人畜八月樂清縣大雨水浸半壁
  嘉興府志萬厯三年五月嘉興大風海潮湧入海鹽城平地三尺沿塘民居漂沒月餘亢旱大荒
  杭州府志萬厯三年六月初一夜杭州怪風震濤決錢塘江岸數十丈漂官民船千餘艘
  萬厯紹興府志萬厯三年六月上虞餘姚二縣大風雨海潮溢有火光飛入上虞城內河水以器擊之火光輒現
  萬厯金華府志萬厯三年金華大旱禾盡槁
  杭州府志萬厯五年杭州火燒千餘家
  嘉興府志萬厯六年正月六日夜嘉興見有星如日西移衆星隨之
  金華府志萬厯七年五星聚於婺女
  嚴州府志萬厯七年嚴州青蟲食田禾桐廬分水二縣尤甚
  嘉興府志萬厯七年十二月嘉興府冬至前一日大雷虹見
  舊浙江通志萬厯八年象山縣地震九年嘉興湖州大水台州旱蝗
  㑹稽縣志萬厯十四年㑹稽縣民傅忠年一百嵗妻謝氏亦一百嵗五世一堂縣令陳國器申詳督學巡按具題詔賜七品冠帶給銀建坊曰百嵗齊眉陳國器傳氏堂聨孫子生孫五代幸逢全盛世老人偕老百年共樂太平春
  明從信録萬厯十五年秀水縣思賢鄉有異鳥集於樹竟日是年水災
  紹興府志萬厯十五年山陰㑹稽蕭山餘姚上虞自秋雨至冬至始晴大饑次年又淫雨疫癘交作
  嚴州府志萬厯十六年嚴州大饑且疫嘉興府志嘉興大水且疫餓殍盈野紹興府志紹興合郡大饑
  嘉興府志萬厯十六年平湖縣有白龍騰海上紅光滿天修撰沈懋孝見龍首半垂兩角間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劍而立長尺餘龍忽戲吐頷下珠光色團欒大於斗
  嘉興府志萬厯十七年嘉興大旱民食木皮
  金華府志萬厯十七年金華八縣旱自十五年至此餓殍載道
  杭州府志萬厯十七年八月海寧縣地震
  金華府志萬厯十八年湯溪縣甘露降
  金華府志萬厯二十年蘭谿縣大火
  萬厯溫州府志萬厯二十一年樂清縣旱大饑十月初五日有龍自寒坑經白溪入海雨雹大如椀飛砂走石
  杭州府志萬厯二十二年五月錢塘縣有瑞麥萬厯溫州府志萬厯二十二年六月朔樂清縣趙應雲家乾井中火起如斗大升屋簷遍於庭若覆絳紗踰時跨屋飛入雲中光燭數十里
  嘉興府志萬厯二十三年嘉興元旦雷又大雪匝月鳥雀多死金華府志金華府金蘭東義四縣大雪四十餘日牛馬多斃山谷人有饑死者
  續文獻通考萬厯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定海縣鎮逺門樓被雷火燒焚內貯軍器杭嘉湖三府自五月不雨至七月八月雨如注狂風交作經數日夜不息山洪暴發廬舍傾圮圩岸崩頺郊原皆成巨浸
  嘉興府志萬厯二十五年二月二日嘉興雨黒水紹興府志萬厯二十六年諸暨縣竹生米毎節一粒民採食之呼為箭米
  金華府志萬厯二十六年立夏金華有飛雪八縣大旱粒米無收民饑
  嚴州府志萬厯二十七年四月嚴州大水竹生米民賴以食
  紹興府志萬厯二十八年山陰㑹稽二縣大饑杭州府志萬厯三十年五月杭州大雨龍井山水出頃刻髙四尺
  紹興府志萬厯三十年七月紹興大風雨各縣人多溺海潮驟入城漂石樑里許方沈
  杭州府志萬厯三十二年海寧臨安二縣地震金華府志萬厯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夜金華八縣地震
  嘉興府志萬厯三十二年平湖學宮前地湧出醴泉紹興府志萬厯三十五年閏六月諸暨縣山中出蛟洪水泛溢溺人不可勝計
  嚴州府志萬厯三十五年嚴州淫雨發洪山摧石轉漂屋溺人壊田萬餘畝
  杭州府志萬厯三十七年杭州八月初七日至初十日驟雨晝夜不止湖南諸堤皆決
  嚴州府志萬厯三十九年嚴州六縣大有春麥夀昌縣麥兩岐粟兩穂
  舊浙江通志萬厯四十二年平陽縣仙壇山崩紹興府志萬厯間山隂縣四十三都民俞概年百嵗妻鮑氏九十九嵗子仕朝至崇禎間年九十八嵗婦韓氏一百有四嵗
  明法傳録泰昌元年八月戊戍夜有白氣如練過牛女厯軫翼良久乃散
  杭州府志天啓元年二月杭州桃樹一花中結實為桃李三月初五日杭州大火風烈延一十餘里次晚方熄六月又大火七月二十三日烈風驟雨海嘯沿江廬舍漂沒俱盡
  嘉興府志天啓元年夏熒惑直據南斗中光焰噴射溫州府志天啓二年二月瑞安縣落土如飛塵積瓦分許九月平陽縣火
  杭州府志天啓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杭州地大震紹興府志天啓七年秋蕭山縣茅山忽一夕光氣挿天人徃視見一石壁明澈如鏡山川人物毫末畢照踰月而晦
  溫州府志天啓七年樂清縣有星大如斗光燄燭天墜地徐行其聲颯颯然踰時入海
  杭州府志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浙江海溢自海鹽至曹娥衝海寧平野二十餘里人畜廬舍漂溺無算
  舊嘉興府志崇禎元年七月嘉興𩗗風淫雨濱海及附郭居民被溺者不可勝計紹興府志紹興大風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隂㑹稽蕭山上虞餘姚被溺者各以萬計
  溫州府志崇禎四年四月溫州大雨樂清西巖寺山摧八月永嘉有龍從江中起循郡城南渡松臺山飛石㧞木壊城垣及民居
  嘉興府志崇禎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嘉興龍見烈風㧞木碑石坊表飛去數十武
  杭州府志崇禎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海寧地震溫州府志崇禎九年樂清縣東塔梓潼神座前生瑞芝
  金華府志崇禎九年金華大旱民饑掘土中石有可磨粉者食之名觀音粉
  杭州府志崇禎十一年六月杭州大水
  杭州府志崇禎十二年五月三十日未時蝗從東南來幾蔽天八月初八日蝗大集至闗外積二三寸
  杭州府志崇禎十三年正月杭州大雨震電六月大疫十室而九八月旱禾盡槁米一石四金民採榆屑雜米以食
  嘉興府志崇禎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嘉興大雨城裂三月三日雨沙竟日六月二十九日蝗滿天食禾殆盡杭州府志杭州大旱飛蝗蔽天食草根幾盡人饑且疫次年復旱蝗
  金華府志崇禎十五年浦江縣地震
  嘉興府志崇禎十六年嘉興府大饑斗米四錢人食草根木皮
  國朝
  黃氏家譜順治二年錢塘縣贈吏部尚書黃思道之妻大學士黃機之祖母蔡氏年一百有四嵗
  杭州府志順治二年八月杭州梅花大放栁生桃如栗
  紹興府志順治二年冬嵊縣桃李杏俱實
  杭州府志順治三年杭州桑樹生蝸牛食葉及豆苖台州府志台州自三月不雨至於五月紹興府志紹興自四月不雨至於八月寧波府志寧波旱斗米四錢金華府志金東義永浦武湯七縣旱斗米八錢
  紹興府志順治四年餘姚縣化安山松樹有甘露杭州府志順治六年二月二十日海寧縣下黒雨六月杭州地震生白毛
  處州府志順治七年六月遂昌縣水青田縣饑斗米六錢
  <span id="台州府志順治七年台州水">[[#台州府志順治七年台州水|台州府志順治七年台州水]]
  嘉興府志順治八年嘉興自春至夏大雨斗米四錢五分處州府志麗水遂昌二縣饑民掘山粉為食榖價每觔二分五釐
  杭州府志順治九年六月杭州見日中有物吐出體勢輕揚向西飛二十三日復見或曰此天花也溫州府志十月十四日溫州雨綿如飛絮
  杭州府志順治十年四月餘杭諸鄉多虎患一日太山有巨獸髙八尺長丈餘紫鬛披覆白身黑尾人遙見其逐虎至水涯而食之食已則飲水以潤吻嗣是虎患頓息歴五月不知所之八月初三日有青龍見於西湖天空無雲及去始有雲䕶之
  杭州府志順治十一年四月杭州地震
  杭州府志順治十二年四月海寧縣潮溢至城下金華府志順治十二年金華府金東永武湯五縣旱民饑
  處州府志順治十四年處州潦城外夀元山蜃出杭州府志順治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杭州大雷電一冬無雪
  <span id="台州府志順治十七年台州水">[[#台州府志順治十七年台州水|台州府志順治十七年台州水]]
  處州府志康熈四年麗水縣水
  溫州府志康熈四年永嘉縣露凝樹枝其甘如蜜杭州府志康熈四年十二月杭州火大風晝夜延燒七里
  杭州府志康熈六年夏杭州蝗不為災
  杭州府志康熈七年六月十七日杭州地震
  溫州府志康熈七年七月五日溫州大風雨壊城垣廬舍
  台州府志康熙八年仙居黃巖二縣火十二月十四日大雷至明年正月初旬方止
  杭州府志康熙九年四月大雨連日河水溢
  金華府志康熙十年金華府金東永浦武湯六縣自五月不雨至九月紹興府志紹興八縣旱處州府志麗水縣旱蝗青田縣青蟲食苖
  杭州府志康熙十一年閏七月杭州雨蟲食穂杭州府志康熙十二年九月杭州火大風一晝夜自鹽橋東延一十三里
  處州府志康熙十四年麗水縣疫
  杭州府志康熙十五年杭州四月雨至五月
  <span id="杭州府志康熙十八年杭州旱">[[#杭州府志康熙十八年杭州旱|杭州府志康熙十八年杭州旱]]
  杭州府志康熙十九年錢塘江中岑石復見錢塘縣志錢塘江自古有岑石自漢武帝天漢五年淪沒久矣嵗庚申四月望日海潮自東入小門分擊兩岸驅雷捲雪直上富春浮石自西逆潮而下逺望之如覆舟及稍近則石也長三丈
  溫州府志康熙二十年春溫州地震夏旱至秋郡城火燎民舍五千餘間
  處州府志康熙二十年處州自三月大雨至於五月秋大旱至冬不雨
  處州府志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二日宣平縣大萊山陷成一龍窟長一里許廣四五十丈汪洋澄澈深不可測魚鼈出沒於松杉巖石間厯厯可數雖久旱不涸
  溫州府志康熙二十一年二月溫州雨豆
  金華府志康熙二十一年五月金華大雨三十餘日處州府志康熙二十一年五月處州𤣥妙觀前井鳴自辰至午
  杭州府志康熙二十二年杭州正月雨至四月處州府志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處州大雨水髙於城丈餘
  鎮海縣志康熙二十九年春鎮海北鄉家牛生犢龍首紅唇遍身肉鱗
  紹興府志康熙二十九年秋紹興大雨水山洪齊發餘姚水髙於城數日方退
  台州府志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台州地震
  金華府志康熙三十三年永康縣民周君慎妻楊氏一産三男
  台州府志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台州大水平地髙丈餘
  鎮海縣志康熙三十八年鎮海縣北鄉民房姓者年百嵗
  <span id="山隂縣志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山隂縣志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山隂縣志康熙四十四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南巡至杭州山隂縣民王錫元與弟錫魁錫爵錫驥錫則皆同母生龎眉皓髪跪伏道旁恭迎
  聖駕問其年錫元與錫魁孿生俱八十嵗錫爵等三人各七十餘嵗五人之婦皆結髪齊眉其家有女弟二人亦年近八十與其夫偕老合夫婦十四人夀盈一千七十餘嵗
  御書一門人瑞四字扁額以旌其閭
  台州府志康熙五十六年天台縣饑且疫
  金華府志康熙五十七年金華縣民張汝彩年百有一嵗給銀建坊
  康熙五十九年義烏縣生員呉一濓妻賈氏年一百三嵗給銀建坊
  台州府志康熙六十年正二兩月間臨海黃巖仙居太平四縣雨豆榖榖粒倍常豆堅不可食箭竹結實磨粉作食療痢症甚效
  寧波府志康熙六十年三月望後鎮海慈谿餘姚上虞雨雹小者如碗大者如盆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鎮海城守營兵丁盧大有妻虞氏一產三男
  雍正元年夀昌縣原任守備李瑞生夀登百嵗奉
  㫖加遊擊銜食守備全俸給銀建坊書曰昇平人瑞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鎮海大雨海水溢鄞縣慈
  谿奉化象山餘姚上虞仁和海寧海鹽平湖山隂㑹稽嵊縣永嘉同時大水鎮海鄉民避水者棲於屋脊或大木上見海上火光閃爍有龍橫身阻潮皆云是蛟門老龍巡海使者上其事奉
  㫖封為涵元昭泰蛟海龍神建廟於東門外
  雍正三年桐鄉縣民妻邱唐氏年一百二嵗奉
  㫖給銀建坊書曰貞夀之門
  雍正四年六月浙江巡撫臣李衞為欽奉
  恩詔事題明浙江省老民老婦共五萬六千三十四口將應給絹布米石造冊報部本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
  上諭朕覽戶部奏銷本章見恩詔內賞給老人一項直𨽻各省七十以上至百嵗以上老民老婦共一百四十二萬一千六百二十五名賞給絹布等件價銀共八十九萬餘兩米一十六萬五千餘石等語凡此老人但就民人而言如仕宦紳士商賈僧道皆不入此數之內洪範以夀居五福之首而昔人稱七十為古稀誠以夀為難得而可貴也乃今日老人之多至於如此此皆由我
  皇考聖祖皇帝六十餘年以來深仁厚澤休養生息凡山
  陬海澨僻壤窮鄉無不沐浴
  鴻慈涵濡大化太和翔洽夀國夀民所以期頤耄耋龎眉皓首之人至數百餘萬之多所謂老耆以夀終幼孤得遂長者皆我
  皇考之賜也從此益加培養日積月累則民間之享髙年介眉夀者更不知何如之衆矣此等老人躬際昌期年登上夀大抵皆居心忠厚力行善事之人即或有一二年少時未盡醇謹者亦必中年暮齒能自悔悟之人蓋一念修省即荷上天福祐也是國家有培養之恩而由本人能修善以祇承之非倖而致之也爾等百姓觀太平之盛事當歡欣鼓舞謹身修徳以迓天休父與父言慈子與子言孝兄弟友恭夫婦和順比閭族黨之間相親相愛無詐無欺革
  薄從忠循分守法盡除乖戾之氣為國家淳樸善良之民則天地祐善賜福長享遐年此必然之理也但生齒日盛食指繁多則謀生之計不可不講爾等百姓當重農桑以順天時勤開墾以盡地利務本業以戒游惰謹蓋藏以裕久逺而且節儉食用愛惜物力毋縱奢侈毋競紛華毋任意靡費以耗有用之財但顧目前而亡經久之計朕以勤儉先天下宮禁之中於食餘之物皆不忍棄必令人檢取收貯之數年以來所貯米粟已至數十石之多朕臨御萬方尚多方撙節愛養以為加惠元元之本爾等小民安可縱口腹之所欲而忘物力之艱難乎爾等誠能體朕諄諄訓誨之意敦善行則心體安務本計則俯仰足惜財用則家室裕人心和樂風俗醇美同為夀考之人長享昇平之福豈非朕之所厚望哉著該部將朕此㫖轉發直省督撫通行所屬郡邑鄉村咸使聞知特諭
  雍正四年八月初旬杭嘉湖三府大雨
  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夜臨安孝豐兩縣出蛟山水陡發餘杭新城二縣亦被水安吉徳清武康三縣俱山水淹沒田禾鄞縣慈谿鎮海亦大雨水發雍正五年九月仁和錢塘農民獻水田稲米瑞榖一莖兩穂三穂西安常山二縣旱田粟米嘉榖一本之中兩穂三穂四穂者遍於各鄉巡撫李衞具題奏
  進欽奉
  上諭恭紀首卷
  頒賜大學士九卿等觀看
  雍正七年五月歸安縣居民王文隆家萬蠶同織瑞繭一幅長五尺八寸寛二尺三寸署浙江總督性桂等具摺奏
  進八月十八日欽奉
  上諭恭紀首卷
  頒賜廷臣觀看
  雍正七年九月初五日錢塘縣居民邵攀桂妻吳氏一產三男十月二十一日天台縣居民褚伯賢妻劉氏一產三男十一月初十日蕭山縣居民髙耀妻潘氏一產三男
  雍正八年七月初一日暨二十一日兩次雷雨玉環山衝開一河直通後𡋟浦口時玉環適奉
  㫖展復興建城工轉運石料由新開河直達城下不勞
  人力鉅工告成
  雍正八年八月初二日錢塘縣居民楊天成妻嚴氏一產三男九月初五日遂安縣居民洪文錫妻毛氏一產三男九月十九日仁和縣居民王錫九妻陳氏一產三男
  雍正八年西安縣民孔正淑妻洪氏年一百嵗奉
  㫖給銀建坊書曰貞夀之門
  雍正八年五月十三日恭遇
  皇后千秋浙省文武官員齊集
  萬夀宮望
  闕行慶賀禮適五色慶雲蔚起吳山頂上異彩繽紛祥光照耀自寅至夘闔省官紳軍民萬目羣曕懽忭稱慶
  雍正九年天台縣生員陳光星夀登百嵗奉
  㫖給銀建坊書曰昇平人瑞
  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杭州府昌化縣太平鄉山民穫麥之場白鹿自來耆老聚觀咸稱上瑞因獲以獻
  雍正九年七月初一日臨海縣民項茂如妻林氏一產三男八月二十四日鎮海縣民陳道才妻應氏一產三男
  雍正十年正月初九日永嘉縣民李天錫妻林氏一產三男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遂安縣民姜自周妻胡氏一産三男
  雍正十二年五月歸安縣詳報月河舖里民劉子晉之妻劉爾錫之母姚氏年百嵗總督程元章具題奉
  㫖給銀建坊書曰昇平人瑞
  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開化縣民畢懋増妻姜氏一産三男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臨海縣民蔡榮宗妻奚氏一産三男







  浙江通志卷一百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一十
  封爵
  五服之章天所以命有德也禮曰以德詔爵以功詔祿蓋時庸展親必有德者稱焉浙自於越啓疆以來凡食采於茲土者多矣惟文武忠孝能世其家者足光簡策今裁以正史間採舊志不僭不濫著於篇志封爵
  
  史記越世家夏後帝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
  吳越春秋少康封庶子於越號曰無余無余傳世十餘禹祀絶有人生而言語指天向禹墓曰我無余君之苗末方修前君祭祀復我禹墓之祀為民請福於天以通鬼神之道衆悅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後號曰無士
  
  史記越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文獻通考宋大觀四年九月十二日詔封顔祖富陽侯成化杭州府志顔祖字子襄孔子弟子
  唐書宰相世系表越王無疆為楚所滅子蹄更封於烏程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史記東越列傳東海王搖越王句踐之後姓騶氏漢孝惠三年舉髙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按漢東甌今溫州府
  太平寰宇記輿地誌雲漢文帝封東海王搖之子期視為顧佘侯至縣坐酎金失國嘉興府圖記文士傳句踐支庶封於顧邑
  漢書王子侯表富春侯元河間孝王子元狩二年四月封按漢富春今富陽縣
  謹按封爵自漢以後俱依厯代史例先敘王子宗室於前而後復以異姓功臣編年詮次
  漢書閩粵王傳上遣樓船將軍出武林元封元年冬入東粵東粵素發兵距嶮使狥北將軍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史樓船軍卒錢唐榬終古斬狥北將軍為語兒侯按漢語兒今石門縣地
  後漢書度尚傳抗徐字伯徐丹陽人為中郎將宗資別部司馬擊大山賊公孫舉等破平之封烏程東鄉侯
  後漢書朱雋傳黃巾趙𢎞據宛城雋擊斬之餘帥韓忠復據宛拒雋雋大破之忠餘衆孫夏還屯宛中雋急攻之賊遂解散增邑五千更封錢唐侯詳見武功
  三國
  吳志孫堅傳堅富春人區星攻圍城邑以堅為長沙太守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帥徒衆起於零桂與星相應遂越境尋討三郡肅然封烏程侯詳見武功
  吳志孫策傳袁術僭號䇿以書責而絶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詳見武功
  嘉泰㑹稽志三國時孫䇿孫權皆嘗封會稽王孫氏之有江左實本於此
  吳志孫策傳權追謚策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
  吳志孫韶傳韶字公禮本姓俞氏吳人孫策賜姓為孫列之屬籍權為吳王遷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威將軍封建德侯
  吳志張昭傳昭字子布彭城人黃初二年權為吳王拜昭為綏逺將軍封由拳侯按吳由拳今嘉興縣地
  成化杭州府志郭成富春人吳拜武義校尉遷黃門侍郎封永興富春二縣侯按吳永興今蕭山縣
  吳志朱桓傳桓字休穆吳郡吳人孫權為將軍桓除餘姚長遷盪冦校尉丹陽鄱陽賊起桓督領諸將應皆平定封新城亭侯黃武元年曹仁遣子泰攻濡須桓身自拒泰權嘉桓功封嘉興侯
  吳志朱治傳治故鄣人黃武元年封毗陵侯二年拜安國將軍徙封故鄣詳見武功 按吳故鄣今安吉州
  吳志朱然傳黃武元年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詳見武功
  按吳永安今武康縣

  吳志全琮傳琮錢唐人黃武元年遷綏南將軍封錢唐侯詳見武功
  吳志陸凱傳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五鳳二年封都鄉侯孫皓立進封嘉興侯
  至元嘉禾志陸褘字元容凱子遷黃門侍郎封海鹽侯謹按海鹽縣圖經雲仇志載漢封功臣衛胠為武原侯代共王子藺侯更封武原侯唐封右武衛將軍長孫裕為平原公宋封李正民平原縣伯今考海鹽之為平原雖見吳越春秋然非郡縣鄉亭之名可為封土稱者唐宋兩封當是今山東之平原況宋代五等爵尤屬虛銜乎至武原兩封亦不應混收漢縣自有武原在彭城郡若藺侯之武原漢書名標其地屬河西郡入之尤誤今並刪去
  吳志虞翻傳翻十一子第四子氾最知名注㑹稽典録汜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詳見名臣
  吳志賀齊傳齊㑹稽山陰人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齊討破突餘黨震服三縣皆降拜安東將軍封山陰侯詳見武功
  三國志注孫皓即位詔曰故僕射屈晃志匡社稷忠諫忘身封晃子緒為東陽亭侯
  吳志孫休傳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嚴陵志陳惲字子厚桐廬人富陽侯碩之子仕至黃門侍郎封餘杭侯
  
  晉書濟南王遂傳遂字子伯宣帝弟仕魏封平昌亭侯按晉平昌今遂昌縣
  晉書平原王幹傳幹字子良少以公子魏時封安陽亭侯按晉安陽今瑞安縣
  晉書樂安王鑒傳鑒字大明初封臨泗亭侯武帝踐阼封樂安王薨子殤王籍立無嗣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按晉樂安今仙居縣
  晉書楚王瑋傳瑋字彥度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按晉始平今天台縣
  晉書會稽王傳簡文帝子㑹稽文孝王道子出後琅邪孝王年十歳封琅邪王攝會稽國五萬九千一百四十戶
  謹按元帝中興初以皇子昱為琅邪王即簡文帝也咸和初徙封㑹稽廢帝即位以㑹稽王攝行琅邪國祀簡文帝登阼琅邪王無嗣封少子道子為琅邪王道子後為會稽王
  晉書河間王顒傳永嘉初詔以彭城元王植子融為顒嗣改封樂成縣王按晉樂成今樂清縣
  晉書裴楷傳楷字叔則楊駿誅以姻親坐去官衛瓘稱楷真正不阿附宜䝉爵土乃封臨海侯食邑二千戶
  晉書荀朂傳朂字公曾潁川人為安陽令有遺愛文帝即位以朂為侍中封安陽子邑千戶按晉安陽今瑞安縣
  晉書侯史光傳史光字孝明東萊掖人封關中侯泰始初持節循省風俗還奏事稱㫖進爵臨海侯子元嗣
  晉書周玘傳玘字宣佩義興陽羨人處之子元帝初鎮江左吳興人錢璯來冦玘討之定江南帝嘉其勲封烏程縣侯進爵為公祿秩僚屬一同開國之例子勰嗣
  晉書周札傳札字宣季玘之弟以討錢璯功賜爵漳浦亭侯徐馥平錄前後功改封東遷縣侯兄子贊武康縣侯次兄子勰烏程公
  晉書周馥傳馥字祖宣汝南安成人浚從父弟代劉凖為鎮東將軍討陳敏滅之以功封永寧伯按晉永寧今永嘉縣
  晉書顧榮傳榮字彥先吳國吳人以討葛旟功封嘉興伯及帝為晉王追封為公開國食邑
  晉書薛兼傳兼字令長丹陽人東海王越引為參軍轉祭酒賜爵安陽亭侯元帝為安東將軍以為軍諮祭酒稍遷丞相長史甚勤王事進爵安陽鄉侯
  晉書孔愉傳愉㑹稽山陰人建興初以討華軼功封餘不亭侯子誾嗣詳見名臣 按晉餘不今德清縣地
  晉書徐廣傳廣字野民東莞姑幕人義熙初封樂成侯
  水經注謝朂吳郡太守封蘭亭侯按晉蘭亭今山陰縣地嚴陵志方操字持志淳安人孔羣嘗奏操執心正直積德慈仁累官諫議大夫尚書僕射封上虞縣公
  長興縣志錢寵字士驚東遷縣開國侯按晉東遷今烏程縣南北朝
  宋書臨海王子頊傳頊字孝烈孝武第七子大明四年封厯陽王食邑二千戶五年改封臨海王戶邑如故
  南史宋始平孝敬王子鸞傳子鸞字孝羽孝武第八子大明四年封襄陽王尋改封新安明帝即位改封始平按宋始平今天台縣
  南史宋永嘉王子仁傳子仁字孝龢孝武第九子大明五年
  南史宋劉粹傳粹字道沖沛郡蕭人從宋武帝平建鄴征廣固以功封西安縣五等侯
  南史宋蔡興宗傳興宗字興宗濟陽考城人明帝定大事赭圻平封始昌縣伯固辭許之封樂安縣伯國秩吏力終以不受按宋樂安今仙居縣
  南齊書巴陵王昭秀傳昭秀字懐尚太子第三子鬱林即位封臨海郡王二千戶
  南齊書桂陽王昭粲傳昭粲太子第四子鬱林立以皇弟封永嘉郡王
  謹按臨海永嘉二王封以鬱林即位之十一月辛亥其明年建元隆昌
  南齊書崔慧景傳慧景字君山清河東武城人太祖受禪封樂安縣子三百戶按齊樂安今仙居縣
  梁書陳慶之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人以功除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邑一千五百戶按梁永興今蕭山縣
  梁書王僧辯傳僧辯字君才太原祁人侯景遁旋軍夏首世祖策勲行賞以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寧縣公逆平世祖即位以功進授鎮衛將軍司徒改封永寧縣公食邑五千戶按梁永寧今永嘉縣
  南史梁王琳傳琳山陰人齊孝昭令鎮夀陽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封㑹稽郡公詳見忠臣
  南史梁庾肩吾傳肩吾字慎之新野人厯江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封武康縣侯
  至元嘉禾志蘇舉字子羽封烏程侯
  南史陳南康王曇朗傳曇朗武帝母弟忠壯王休光之子休光少倜儻有大志梁簡文在東宮深被知遇敬帝即位追贈南徐州刺史封武康縣公邑一千戶
  陳書臨海王叔顯傳叔顯字子明高宗第三十子至德四年立為臨海王
  陳書新昌王叔榮傳叔榮字子徹髙宗第三十三子禎明二年立為新昌王
  南史陳吳興王承業傳承業後主長子宣帝十年封永康公後主即位為皇太子禎明二年廢為吳興王按陳吳興今湖州府
  南史陳永嘉王彥傳彥字承懿後主第三子至德元年
  南史陳㑹稽王莊傳莊字承肅後主第八子至德元年
  謹按會稽王陳書後主本紀以至德四年夏五月丁巳立
  南史陳東陽王恮傳恮字承厚後主第九子禎明二年
  南史陳錢唐王恬傳恬字承惔後主第十一子禎明二年
  陳書周文育傳文育字景德陽羨人累前後功封東遷縣侯進爵夀昌縣公子寶安嗣
  晉書程靈洗傳靈洗字元滌新安人紹泰元年平徐嗣徽有功封遂安縣侯
  南史陳錢道戢傳道戢吳興長城人隨文帝平張彪於㑹稽以功封永嘉縣侯詳見武功
  謹按永嘉陳書作永安
  南史陳駱文牙傳文牙吳興臨安人陳文帝為吳興太守引為將帥從平杜龕張彪勇冠衆軍文帝即位封臨安縣侯詳見武功
  謹按駱文牙陳書作駱牙文獻通考作駱文臨安陳書作常安今並依南史
  陳書裴忌傳忌字無畏河東聞喜人天嘉五年封東興縣侯太建元年授東陽太守封樂安縣侯邑一千戶按陳樂安今仙居縣
  陳書張種傳種字士苗吳郡人仁恕寡慾雖厯居顯位而家産屢空太建初累賜無錫嘉興侯秩
  陳書孫瑒傳㻛字德璉吳郡吳人王僧辯討侯景㻛為戎昭將軍力戰有功封富陽縣侯邑一千戶
  陳書蕭濟傳濟字孝康東海蘭陵人預平侯景功封松陽縣侯邑五百戶
  
  隋書河間王𢎞傳𢎞字辟惡髙祖從祖弟有文武幹畧數從征伐累遷開府儀同三司賜爵永康縣公及上受禪進爵郡公
  隋書衛昭王爽傳爽子集字文會初封遂安王隋書蕭該傳該鄱陽王恢之孫開皇初賜爵山陰縣公
  隋書越王侗傳侗字仁謹美姿儀性寛厚大業二年立為越王
  隋書韋沖傳沖字世沖京兆杜陵人高祖踐阼徴為散騎常侍進位開府賜爵安固縣侯按隋安固今瑞安縣
  隋書楊文思傳文思字溫才𢎞農華陰人周拜車騎大將軍從武帝攻㧞晉州以勲進授儀同三司封永寧縣公按隋永寧今永嘉縣
  隋書令狐熙傳熙字長熙燉煌人開皇八年為河北道行臺及行臺廢以熙為汴州刺史考績為天下最徴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累封武康郡公
  隋書樊子蓋傳子蓋字華宗廬江人解褐武興王行參軍出為東汝北陳二郡太守封富陽縣侯邑五百戶
  隋書陳稜傳稜字長威廬江襄安人楊元感之亂稜率衆萬餘人擊平黎陽斬元感以功進位光祿大夫賜爵信安侯按隋信安今衢州府
  隋書周法尚傳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少果勁有風槩為陳始興王中兵參軍尋加伏波將軍數有戰功封山陰縣侯邑五千戶
  唐書宰相世系表髙勱字敬德隋洮州刺史樂安侯按隋樂安今仙居縣
  
  舊唐書淮安王神通傳武德元年拜右翊衛大將軍封永康王
  唐書髙祖本紀武德四年夏四月甲寅封子元茂越王
  舊唐書吳王恪傳恪太宗第三子武德十年封吳王恪子琨琨子禕景雲十二年封信安郡王按唐信安今衢州府
  舊唐書濮王泰傳泰字惠襃太宗第四子封宜都王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
  舊唐書越王貞傳貞太宗第八子貞觀五年封漢王十年徙封越王賜實封八百戶二十三年加實封滿千戶
  舊唐書濟王瓌傳瓌元宗第二十二子天寶末子傃為永嘉郡王
  舊唐書涇王侹傳侹肅宗第七子天寶中封東陽郡王
  唐書鬱林王恪傳恪子琨琨子禕禕子峘以王孫封趙國公上皇還京遷戶部尚書改越國
  舊唐書越王係傳係肅宗第二子封趙王乾元三年改封越王
  舊唐書睦王述傳述代宗第四子大厯十年二月詔封睦王按唐睦州今嚴州府
  舊唐書代王諲傳諲德宗第八子封縉雲郡王舊唐書澧王惲傳惲憲宗第二子長子漢東陽郡王第三子演臨海郡王
  舊唐書深王悰傳悰憲宗第四子次子淑吳興郡王按唐吳興今湖州府
  唐書穆宗本紀長慶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懌婺王憺衢王
  唐書懿宗本紀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封子倚睦王唐書宗室世系表小鄭王房樂安郡王珪道王房信安郡公詡江王房永嘉郡王晫滕王房臨海郡公修珍紀王房樂安縣公衡州別駕愻惠宣太子房樂安郡王瑗按唐樂安今仙居縣
  唐書宰相世系表裴之隱梓州長史會稽男
  唐書宰相世系表杜敬同中書舍人東陽公
  唐書宰相世系表張震左衛靈池府折衝都尉富陽縣公
  唐書宰相世系表孫侹延州刺史富春男俊荊府長史樂安子佺幽州都督會稽公成字思退桂州刺史樂安男儲字文府京兆尹樂安郡侯
  唐書宰相世系表鍾嘉諤太子典膳郎山陰縣公唐書宰相世系錶王升朝檢校太子賓客樂安郡王唐書李思行傳思行趙州人唐公將起授左三統軍從破霍邑平京師累擢嘉州刺史樂安郡公
  唐書李安逺傳安逺夏州人數從秦王征討積功累封至廣德郡公追封遂安郡公
  唐書李靖傳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蕭銑據江陵靖陳圖銑十策拜行軍總管武德四年靖擊破之以功封永康縣公兄端字藥王以靖功襲永康公
  唐書竇德元傳以弟德逺未及爵願分封詔可封德逺樂安男
  唐書虞世南傳世南越州餘姚人秦王踐阼拜秘書監封永興縣子貞觀八年進封縣公詳見名臣按唐永興今蕭山縣
  舊唐書高宗本紀麟德二年嘉興縣子陸敦信為檢校右相
  唐書元行沖傳澹字行沖以字顯後魏常山王素蓮之後四遷大理卿不樂法家固謝所居官改左散騎常侍封常山縣公
  唐書李憕傳武德以來宰相及實封功臣史館考勲名特髙者九十二人以三等條奏守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常山縣男李日知潭州都督吳興郡公沈叔安第二
  唐書鍾紹京傳紹京䖍州贛人景龍中討韋氏難紹京帥戶奴丁夫從事平拜中書令越國公實封五百戶
  唐書馬懐素傳懐素字惟白潤州丹徒人開元初為戶部侍郎封常山縣公
  唐書崔縱傳縱博陵人貞元元年為太常卿封常山縣公
  唐書陸扆傳扆字祥文宰相䞇族孫客於陜遂為陜人累為尚書左丞封嘉興縣男
  唐書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蘇州吳人德宗立拜國子司業遷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封餘姚郡公
  唐書康日知傳日知靈州人累檢校尚書左僕射封㑹稽郡王子志睦字得衆李同㨗反志睦挫其鋭不得逞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徙涇原封會稽郡公子承訓字敬辭為天德軍防禦使党項破射鵰軍洛源鎮悉俘其人聞承訓威政皆還俘詔檢校工部尚書封㑹稽縣男
  黃溍危府君墓誌唐危全諷居撫之南城當江淮㓂盜充斥之時合鄉人立壁壘以自衛大破賊兵朝廷因命以官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撫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錢塘縣開國男
  括蒼彚紀施約詮仕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賔客兼監察御史封東陽郡公弟約言仕至迎衛鎮遏都知兵馬副使銀青光祿大夫封縉雲郡公
  五代
  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臨安人唐天復二年封越王天祐元年封吳王梁太祖即位封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唐莊宗入洛賜鏐玉冊金印鏐因以鎮海等軍節度授其子元瓘自稱吳越國王卒年八十一子元瓘立吳越備史龍德三年春二月勅遣兵部侍郎崔協刑部員外郎夏侯昭冊封王為吳越國王受封冊建國之儀一如典禮詳見武功
  五代史吳越世家元瓘襲封吳越國王玉冊金印皆如鏐故事天福六年卒子佐立
  五代史吳越世家佐襲封吳越國王玉冊金印皆如元瓘開運四年卒弟俶立
  五代史吳越世家俶厯漢周襲封吳越國王宋興俶傾國以事貢獻太祖時來朝厚禮遣還國太平興國三年俶舉族歸京師國除以上俱詳見武功
  嘉靖安吉州志吳越吳衡餘杭侯
  
  宋史魏王廷美傳克己子叔韶字君和終和州防禦使贈會稽郡公
  宋史燕王德昭傳德昭字日新太平興國四年追封魏王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子惟吉惟吉子守巽守巽子世清熙寧中襲封越國公進㑹稽郡王子令廓嗣
  宋史漢王元佐傳元佐子允升允升子宗悌字元發終明州觀察使贈保寧軍節度使東陽郡王允言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
  宋史商王元份傳太平興國八年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加兼侍中威武軍節度使進封越王子允寧字德之武定軍節度使景祐元年卒贈太尉信安郡王按宋信安今衢州府
  宋史越王元傑傳元傑字明哲初名德和贈太尉尚書令追封陳王徽宗即位改封越王
  東都事略周王元儼子允廸贈永嘉郡王
  宋史濮王允讓傳宗漢英宗幼弟累拜保寧軍畱後東陽安康郡王
  宋史吳王顥傳顥字仲明治平元年加檢校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東陽郡王
  宋史越王偲傳神宗第十二子哲宗朝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永寧郡王進封睦王徽宗朝進封越王
  東都事畧莘王植宣和四年封信安郡王
  宋史秀王子偁傳子偁秦康惠王之後髙宗族兄孝宗既為太子加贈太師中書令封秀王謚安僖嗣秀王伯圭字禹錫孝宗同母兄光宗即位封嗣秀王子師揆襲封卒弟師禹襲封理宗本紀端平二年十一月戊午詔嗣秀王師彌授少師
  宋史魏王愷傳子柄慶元間封吳興郡王按宋吳興今湖州府宋史理宗本紀端平元年正月丙寅詔太師中書令榮王父師意贈太師越國公
  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七年十月丙申少傅嗣秀王與澤薨詔贈少師追封臨海郡王
  宋史宗室世系表燕王房東陽侯世敞東陽侯世穹東陽侯世職東陽郡王令璯武德軍節度使奉化郡王令緝東陽郡公令樞贈東陽侯令揭贈奉化郡公令潛贈奉化侯令夫東陽侯令率贈吳興郡公令查贈奉化侯令壺秦王房奉化侯世儔平陽侯世法吳興侯世經東陽郡公世復漢王房東陽郡王宗悌東陽郡公宗辨東陽侯宗迵東陽郡公仲璦婺國公仲革按宋婺州郡今金華府東陽侯士稹奉化侯士雋東陽侯士琫奉化侯士岑東陽侯士鯁東陽侯士韜商王房信安郡王允寧會稽侯宗敏餘杭郡王宗球東陽侯仲塾東陽郡公仲𣋌越國公士歡吳興侯士列贈昭慶軍節度使會稽郡王士𡷥㑹稽郡公士贈太師新定郡王士籛按宋建德府本新定郡今嚴州府贈少師永嘉郡王士程贈少師集慶軍節度使東陽侯士譣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遜吳興郡公士𠊾贈寧國軍節度使奉化侯士蓐東陽郡公士隌贈婺州觀察使東陽侯士𮛵贈保信軍節度使東陽侯士䚍贈瓊州觀察使東陽侯士赫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闡越王房贈越州觀察使㑹稽侯士穫鎮王房奉化郡公仲虺楚王房東陽郡公仲烈周王房永嘉郡王允廸東陽侯仲速東陽侯仲兕奉化侯仲䍃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襃髙密郡王房東陽侯叔嫣廣平郡王房東陽郡公叔昻臨安侯叔肸奉化侯叔芻潁川郡王房東陽郡公克聰廣陵郡王房昌化侯承嗣東陽侯克慕奉化侯叔晰鄖國公房東陽侯承鑒永嘉郡王克端申公房奉化郡公克賢奉化郡公克艱奉化郡公叔韋紀國公房越國公克暢
  宋史宗室希言傳希言字若訥惠王令懬元孫嘉定十七年贈資政殿大學士封越國公
  歸安縣志趙與訔累官戶部侍郎歸安縣開國子食邑六百戶
  宋史陳升之傳升之字叔暘建州建陽人煕寧七年拜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封秀國公
  吳興藝文補沈括錢塘人授翰林學士朝散大夫行起居舍人知制誥長興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詳見名臣
  東都事畧向宗良字景弼以後恩累擢秀州刺史徽宗即位封永嘉郡王
  萬厯常山縣志江躋字元夀大觀二年進士為殿中侍御史以司農卿召未及用卒贈常山縣開國男
  括蒼彚紀梁汝嘉政和中厯官至寶文閣學士追贈少師爵縉雲郡公
  萬厯夀昌縣志葉三省字景曾以直龍圖閣知宣州丐祠用太后囘鑾封遂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實封一百戶
  嘉靖遂安縣志詹至建德人建炎中累官至左中奉大夫封建德縣開國男
  宋史宰輔表紹興十二年九月乙未孟忠學自少保䕶國軍節度使判紹興府信安郡王除樞密使
  嘉靖餘姚縣志胡沂累封餘姚縣開國子詳見名臣遂安縣志詹儀之字體仁紹興間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權尚書事列爵建德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正德蘭谿縣志徐良能字彥才紹興進士由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封蘭溪縣開國男
  萬厯金華府志王師愈字與正階至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爵金華縣開國男
  嘉靖金華縣志呂祖謙封開化伯詳見儒林
  樓鑰林公神道碑林大中婺之永康人積官至朝議大夫爵東陽郡侯食邑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一百戶詳見名臣
  韓元吉劉一止行狀一止歸安人官至左朝奉郎爵長興縣開國伯詳見名臣
  宋史周淙傳淙長興人孝宗受禪積階至右中奉大夫封長興縣男詳見名臣
  成化新昌縣志石宗萬字升之淳熙十四年進士厯陞朝議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後以侍讀預國史贈銀青榮祿大夫封會稽縣開國男食邑六百戶
  栝蒼彚紀王信官試給事中以使金有功封麗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栝蒼彚紀陳希㸃階通議大夫贈光祿爵青田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明一統志厲汪東陽人子模厯資政殿大學士朝請大夫東陽縣開國侯
  陸游尚書王公墓誌佐會稽山陰人官自承事郎積遷至正奉大夫封自山陰縣開國男至開國伯食邑自三百戶至九百戶詳見名臣
  萬厯金華府志喻良能義烏人孝宗朝以朝請大夫義烏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致仕
  嘉靖餘姚縣志胡衛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封餘姚縣開國伯
  至元嘉禾志婁機通奉大夫參知政事嘉興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七百戶實封三百戶
  至元嘉禾志陸德輿寶章閣學士大中大夫嘉興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至元嘉禾志樓鑰奉化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詳見名臣至元嘉禾志史宅之朝議大夫煥章閣待制鄞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於越新編陸游山陰人山陰縣開國子詳見文苑
  周必大陳公神道碑居仁家明州除華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爵自莆田縣男至奉化郡開國侯食邑通一千二百戶詳見名臣
  成化新昌縣志王夢龍除寶章閣直學士致仕遺表聞特贈四階至正奉大夫會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詳名見臣
  成化杭州府志章鑑昌化人積階通奉大夫爵錢塘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詳見名臣弟鑄積階中奉大夫爵昌化縣開國男邑三百戶
  東陽縣新志杜幼節字季堅嘉定癸未對策第一階朝議大夫東陽縣開國男
  萬厯崇德縣志張琥字子嚴嘉定進士終朝議大夫崇德縣開國男
  東陽縣新志李大同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改知福州爵金華伯詳見名臣
  崇禎處州府志張貴謨遂昌人特進遂昌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詳見名臣
  括蒼彚紀張恂龍泉人以討襄寇功擢戶部侍郎兼江東安撫使賜爵龍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二年十一月辛亥進封楊次山為會稽郡王
  宋史史浩傳浩明州鄞縣人紹熙五年封會稽郡王嘉定十四年追封越王詳見名臣
  宋史宰輔表淳祐五年十二月己卯鄭清之自少傅觀文殿學士兼侍讀越國公
  宋史趙希錧傳希錧字君錫舊名希喆理宗即位升節度信安郡公卒追封信安郡王
  宋史趙與懽傳與懽字悅道燕懿王八世孫改元嘉熙拜少𫝊卒贈少師追封奉化郡王詳見名臣
  宋史史嵩之傳嵩之字子由慶元府鄞人紹定三年以明堂恩封鄞縣男賜食邑端平元年破蔡獻俘進封子加食邑嘉熙元年以明堂恩進封伯加食邑二年進封奉化郡侯加食邑三年授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樞密都督兩淮四川荊西湖北軍馬進封公加食邑
  宋史謝方叔傳方叔字德方威州人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宰輔表十一年十月丁酉自參知政事特授通議大夫進封信安郡開國公
  宋史葉夢鼎傳夢鼎台之寧海人景定元年遷吏部侍郎賜寧海縣食邑三年進封寧海伯七年進封臨海郡侯以明堂恩進封臨海郡公詳見名臣
  宋史葛洪傳洪婺州東陽人拜參知政事封東陽郡公詳見名臣
  宋史余天錫傳天錫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嘉熙二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封奉化郡公
  宋史應㒡傳㒡字之道慶元府昌國人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臨海郡侯
  宋史袁韶傳韶慶元府人端平初奉祠卒以郊恩累贈太師越國公詳見名臣
  嘉靖寧波府志趙汝擢字待用奉化人官至承宣使封奉化郡公
  萬厯金華府志趙汝淦字成父武義人嘉定進士厯階朝議大夫太府寺簿署知信州未上主成都玉局觀爵金華縣開國男
  宋史楊簡傳簡慈谿人寶慶二年轉朝議大夫慈谿縣男詳見儒林
  宋史馬天驥傳天驥字德夫衢州人寶祐四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封信安郡侯
  萬厯龍游縣志呂好問厯階至中大夫直敷文閣特進顯謨閣戶部侍郎兼權尚書事致仕勅加龍游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咸淳臨安志序潛説友中奉大夫權戶部尚書兼知臨安軍府事兼兩浙西路安撫使縉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於越新編司馬伋溫國文正公六世孫自山西夏縣從宋南渡築室山隂封㑹稽縣開國伯
  括蒼彚紀程榆字森之官中奉大夫職秘閣爵松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萬厯義烏縣志龔應之字處善理宗朝中奉大夫直寶謨閣金華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致仕
  萬厯義烏縣志楊埴焯子以蔭補官累遷奉直大夫知肇州府爵金華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萬厯遂安縣志詹大方良臣子累官端明殿大學士工部尚書樞密院使封遂安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黃溍王公墓誌中大夫少府鄉贈少師東陽郡開國公棟中奉大夫直較文閣福建路轉運計度副使金華縣開國男佖
  萬厯金華府志許堪字長輿義烏人累官樞密副使承㫖知閤門事階右武大夫爵東陽郡開國侯食邑百戶
  黃溍格庵先生阡表趙順孫字和仲縉雲人階大中大夫爵縉雲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五百戶詳見名臣
  宋史宰輔表咸淳三年八月畱夢炎自參知政事特授通議大夫進封信安郡開國公
  栝蒼彚紀鄭思問官兵部侍郎德祐中封縉雲郡侯楊維楨浙東宣慰楊公神道碑父昌宋邳州萬戶府經厯贈奉議大夫樞密院判官驍騎尉追封錢塘縣子
  
  元史諸王表越王圖喇大徳十一年從仁宗平內難有功封
  元史諸王表寧海王庫庫楚伊蘇瑪勒巴圖爾阿海元史隋世昌傳世昌善騎射至元十七年拜定逺大將軍管軍萬戶前後數百戰體皆金瘡卒封定海郡侯
  元史趙孟頫傳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以孟頫貴並封吳興郡公
  黃溍先考墓誌後記溍自國子博士出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始贈考奉政大夫祕書監丞驍騎尉追封義烏縣子按溍父名鑄
  黃溍程公墓誌程繩翁朝散大夫將作監贈奉訓大夫台州路黃巖州知州飛騎尉追封烏程縣男
  蘇伯衡陳公墓表達字元達永嘉人髙祖彥宋累贈少傅元贈中奉大夫祕書卿䕶軍追封永嘉郡侯曾祖永春宋累贈少師元贈集賢學士資德大夫上䕶軍追封永嘉郡侯祖自中元贈銀青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追封溫國公
  蘇伯衡周公墓誌嗣德字宗道平陽人元贈中順大夫追封永嘉郡伯汝臨之曾孫元贈大中大夫追封永嘉郡侯雷轟之孫
  赤城新志陳孚字剛中臨海人厯衢州建德兩路治中召為翰林待制卒贈翰林直學士嘉議大夫追封臨海郡公詳見名臣
  虞集王知州墓誌永嘉王由字在之贈奉訓大夫溫州路瑞安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永嘉縣男
  歐陽𤣥鄭府君墓碑鋭字景敏贈樞密院判官勲驍騎尉爵浦江縣子階奉議大夫
  元史塔喇齊傳塔喇齊喀喇人積功加鎮國上將軍卒追封臨安郡公
  黃溍吳府君碑追封嘉興縣男諱森字君茂其先汝南人後徙居嘉興
  黃溍柳公墓表貫考諱金贈奉訓大夫淮安路泗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浦江縣男
  元史舒穆嚕宜孫傳宜孫字申之至正十一年閩冦犯處州宜孫平之以功陞浙東宣慰副使明兵入處州為亂兵所害事聞追封越國公詳見名宦
  元史俞述祖傳述祖字紹芳象山人為沔陽府推官城䧟為賊所執罵不輟死事聞贈禮部郎中象山縣男詳見忠臣
  於越新編楊宏會稽人維禎父封會稽縣男
  殷奎顧阿瑛墓誌阿瑛名徳輝崑山人以子恩封武畧將軍水軍正千戶飛騎尉錢塘縣男
  
  名山藏周定王橚高皇后生初封吳國錢塘後改封周國
  名山藏周惠王子富陽王安濯會稽王安浦江王安𭰘麗水王安汾周恭王子湯溪王勤烶安吉王勤𤊹楚昭王子夀昌王孟焯楚靖王子縉雲王熒淋代簡王子山陰王遜煁代戾王子昌化王仕墰寧獻王子新昌王盤炷岷靖王子建德王譽梴遂安王譽𣝦趙莊王子秀水王厚𤈍淮莊王子嘉興王厚爖紹興王厚爀淮憲王子金華王載塨德懐王子寧海王載㘧崇簡王子瑞安王祐桓慶元王祐椐徽莊王子遂昌王祐樌景寧王祐椀建德王祐槿徽簡王子新昌王厚燇
  吾學編徐王允𤐤永樂二年封甌寧王
  明開國功臣録耿炳文濠州人洪武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秦王府左相兼陜西行省右丞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鐵劵
  明開國功臣録朱亮祖廬之六安人洪武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永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鐵劵
  弇州史料劉基青田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手詔敘基勲伐召赴京師命兼𢎞文館學士巳封其祖父皆永嘉郡公
  謹按栝蒼彚紀基祖名庭槐父名爚
  明開國功臣録胡大海字通甫泗之虹縣人以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守金華苖軍叛被害贈光祿大夫浙東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越國公詳見名宦
  獻徴録胡深龍泉人陳友定擾邊突陣與決戰馬蹶被執遇害追封縉雲伯詳見忠臣
  明開國功臣録孫世廬州巢縣人積功累陞中軍都督府僉事洪武十四年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中軍都督府事追封富春侯
  宋濓林府君墓誌邦福字彥大姓林氏子溫累陞員外郎加贈奉訓大夫溫州路瑞安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樂清縣男
  吾學編徐忠字仲達合淝人建文四年封永康侯食祿千一百石與世劵永樂十四年子安嗣成化十八年孫錡嗣正德八年源嗣嘉靖三十四年喬松嗣
  吾學編徐理西平人從靖難有功建文四年封武康伯食祿千石與世劵永樂六年子禎嗣正統九年子勇嗣
  明泳化類編唐雲未詳何里人封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昌流伯食祿一千石世襲指揮使吾學編雲事成祖藩邸最久每出師必命雲輔世子累陞都指揮使
  獻徴録李讓舒城人燕邸儀賓靖難兵起力戰破平安兵永樂元年進駙馬都尉封富陽侯食祿千石
  名山藏武義伯王通咸寧人論靖難功封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伯祿千二百石賜世劵
  吾學編陳志巴人永樂元年封遂安伯食祿千石與世劵
  名山藏奉化伯滕定以出征累功宣德四年封伯祿八百石
  名山藏海寧伯董興有除內難功天順元年封伯祿千一百石
  名山藏瑞安伯王源以憲宗純皇后弟進封𢎞治五年進侯
  獻徴録邵林字懋清贈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昌化伯邵喜嘉靖初封昌化伯食祿千石與世劵子蕙嗣
  謹按厯代世胄勲戚凡受封浙地者無論實封虛封遙領追贈例得並載其受封始末畧舉其大要書之至功業顯著者史冊具在無庸詳述或事跡無考者則闕之若夫奸慝佞倖在王章所必斥者謹削而不書其浙人而封非浙土者俱詳人物傳中茲不具載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一
  職官
  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無內外一也浙古會計諸侯之地百僚師濟代有攸司
  皇朝稽古建官大小相維文武並列制置周詳惟是厯代以來名位之倂析不一職守之襲易互殊欲事參稽須加薈萃而具官姓氏亦加詳焉志職官
  軒轅氏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通典黃帝立四監以治萬國
  孔穎達禮記序論語撰考雲軒知地利九牧倡教唐虞
  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外有州牧侯伯尚書益稷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
  漢書百官公卿表書載唐虞之際十有二牧柔逺能邇通典唐有九州舜置十二州有牧
  史記五帝本紀舜命十二牧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
  禮記王制疏虞稱牧亦稱伯書傳雲四岳八伯夏
  通典夏為九州牧
  殷
  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注屬連卒州猶聚也伯帥正亦長也凡長皆因賢侯為之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周皆曰牧
  尚書康誥疏離騷伯昌作牧殷亦有牧伯
  
  禮記曲禮九州之長曰牧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周禮大宗伯八命作牧九命作伯玉海伯尊於牧牧主一州伯中分天下各主一方
  周禮太宰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監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參謂卿三人伍謂大夫五人殷衆也謂衆士也輔府史庶人在官者
  周末職官姓氏
  越大夫
  石買        文種
  范蠡吳人       扶同史記作逢同
  苦成        計𥓋越絶作計倪史記作計然
  臯如又作句如      曳庸左傳作後庸國語作古庸
  大夫皓       諸稽郢
  
  御史
  漢書百官表監御史秦官掌監郡
  郡守 尉 丞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五年定江南地降越郡置會稽郡二十六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漢書百官表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秩六百石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六百石
  縣令 丞 尉
  漢書百官表縣令長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名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皆秦官也
  後漢書百官志丞一人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丞署文書典知倉獄尉主盜賊
  秦職官姓氏
  會稽太守
  殷通二世元年會稽守漢書作假守楚漢春秋曰姓殷
  項梁項籍斬守項梁佩其印綬為會稽守
  
  刺史 牧
  通志職官畧秦置監察御史漢興省之至惠帝三年遣御史監三輔郡所察凡九條監者二歳更之其後諸州復置監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乃遣丞相史出刺並督監察御史
  漢書百官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元年復為刺史元夀二年復為牧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十八年罷州牧置刺史靈帝本紀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
  後漢書百官志諸州常以八月廵行所部郡國録囚徒考殿最嵗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皆有從事史假佐後漢書郡國志揚州刺史部郡六縣邑侯國九十二
  郡守 丞
  後漢書百官志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國相亦如之
  漢書景帝紀中二年更郡守為太守
  通典王莽改太守曰大尹後漢重其任或以尚書令僕射出為郡或自郡守入為三公
  唐六典元帝時條州大小為設吏員別駕治中從事諸郡從事秩六百石後漢改曰別駕從事史
  後漢書百官志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嘗以春行所主縣論課殿最歳盡遣吏上計並舉孝亷郡口二十萬舉一人
  郡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郡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髙帝紀注孟康曰尉郡都尉也師古曰本謂之郡尉
  漢書景帝紀中二年更郡尉為都尉漢書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西部都尉治回浦南部都尉治
  後漢書百官志中興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幷職太守宋書百官志光武省都尉後又往往置東部西部都尉漢末及三國多以諸部都尉為郡
  縣令 丞 尉
  後漢書百官志縣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長四百石小者置長三百石侯國之相秩次亦如之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䘏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於所屬郡國
  後漢書百官志注應劭漢官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
  後漢書百官志各署諸曹掾史畧如郡員
  學官
  漢書循吏傳武帝時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漢書平帝紀元始三年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侯邑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經師一人
  鹽官 鐵官 工官 都水官
  後漢書百官志凡郡縣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稅物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所在諸縣均差吏更給之置吏隨事不具縣員
  <span id="漢書食貨志元封元年桑">[[#漢書食貨志元封元年桑|漢書食貨志元封元年桑]]𢎞羊領大農幹天下鹽鐵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
  後漢書百官志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
  漢職官姓氏
  督州事
  張純字伯仁杜陵人建武五年安集荊徐揚部督委輸
  馮緄字鴻卿宕渠人建康元年督揚州諸軍事滕撫字叔輔劇縣人建康二年督揚徐二州事
  揚州刺史 揚州牧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     黃霸字次公陽夏人已上宣帝時任士孫張平陵人元帝時牧   何武字君公郫縣人成帝時任
  李聖本名棽王莽賜名聖    馬余已上王莽時牧
  歐陽歙字正思千乗人    樊曅字仲華新野人已上光武時任
  張禹字伯逹襄國人     董勤已上章帝時任
  歐陽參       尹燿
  劉祐字伯祖安國人     陳翔字子麟邵陵人已上桓帝時任
  臧旻靈帝時任      陳溫
  陳禕        陳瑀淮浦人
  劉繇字正禮東萊人     嚴象
  劉馥        周乾
  袁遺已上獻帝時任     王子威
  崔忠已上未審其次
  吳郡太守
  王衡順帝時任      麋豹東海人
  東門奐       李肅潁川人
  徐參良城人已上桓帝時任   臧旻靈帝時任
  盛憲        陳瑀下邳人
  許貢        朱治
  僮和        韓整
  蕭永已上獻帝時任
  會稽太守
  嚴助會稽吳人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已上武帝時任
  魯伯琅琊人宣帝時任    周君右扶風人或作均成帝時任
  沈戎        秋君已上王莽時任大尹
  許時        李均或作君已上更始時任大尹
  黃讜汝南人      第五倫字伯魚長陵人已上光武時任
  尹興明帝時任      左恢曲阿人
  黃兢已上章帝時任     慶鴻洛陽人
  張霸字伯饒成都人     馬稜扶風人已上和帝時任
  蔡君修武人      趙敘長安人已上安帝時任
  苦灼        劉府君
  成公浮       陳重宜春人
  馬臻茂陵人      梁旻冀之從弟
  李就已上順帝時任     殷丹沖帝時任
  劉寵字祖榮牟平人     韋毅
  沈勲        陳萊上虞人已上桓帝時任
  尹端        徐珪已上靈帝時任
  王朗字景興東海人     唐𤦛
  孫策字伯符富春人     孫權字仲謀
  淳于式       顧雍字元歎吳人行太守事許貢已上獻帝時任
  都尉
  任延字長孫宛人更始時會稽都尉  宰鼂明帝時西部都尉
  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陰人靈帝時東部都尉全柔錢唐人東部都尉
  張紘字子綱廣陵人東部都尉   韓晏南部都尉
  賀齊字公苖會稽山陰人南部都尉  蔣欽字公弈九江夀春人
  芮良東部都尉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人吳郡都尉
  三國吳
  吳職官姓氏
  吳郡太守
  太史享字元復慈之子    謝朂山陰人承之弟
  賀劭字興伯山陰人     滕引字承嗣北海劇人
  芮祉丹陽人      吳展下邳人
  會稽太守
  吾粲字孔休烏程人     岑軻吳郡人
  滕引見前已上大帝時任    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景帝時任
  樓元字承先蘄人     郭誕
  車浚南平人      戴昌廣陵人已上末帝時任東安太守
  全琮字子璜錢唐人
  臨海太守
  奚熙        范平字子安錢唐人
  新安太守
  沈憲        沈矯憲之子
  都尉
  顧承字子直嘉禾人     朱治字君理故鄣人已上吳郡都尉陸遜字伯言吳人海昌屯田都尉  陸宏會稽南部都尉
  陳表字文奧松滋人     諸葛融字叔長琅琊陽都人已上新安都尉
  沈曼武康人新都都尉    駱秀烏傷人海鹽司鹽校尉
  
  都督
  晉書職官志持節都督無定員都督諸軍為上監諸軍次之督諸軍為下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惟軍事得殺犯軍令者江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惟權重者乃居之刺史
  通志職官畧太康中都督知軍事刺史治民各用人也惠帝末乃並任非要州則單為刺史
  
  晉書職官志郡皆置太守諸王國以內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主記室門下賊曹議生門下史記室史録事史書佐循行幹小吏五官掾功曹史功曹書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員皆置文學掾一人縣
  晉書職官志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有主簿録事史主記室史門下書佐幹游徼生循行功曹史小史廷掾功曹史小史書佐幹戶曹掾史幹法曹門幹金倉賊曹掾史兵曹史吏曹史獄小吏獄門亭長都亭長賊捕掾等員縣皆置方畧吏四人部尉大縣置二人次縣小縣各一人
  晉職官姓氏
  都督諸軍事
  王渾字元沖太原晉陽人    淮南王允已上武帝時任
  顧祕        元帝諱睿字景文
  周馥字祖宣汝南安成人    茍晞字道將河內山陽人已上惠帝時任王郭字處仲琅琊臨沂人愍帝時任  郗鑒字道徽髙平金鄉人
  王含明帝時任      江霦穆帝時任
  郗愔字方回髙平金鄉人海西公時任 王薈字敬文琅琊臨沂人
  王蘊字叔仁      孔安國字安國會稽山陰人
  謝琰字瑗度會稽人     謝輶會稽人
  謝元字幼度已上孝武帝時任   王凝之羲之子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人    王愉字茂和
  何無忌東海郯人     司馬休之字季預
  孔季恭名靖以字行已上安帝時任
  揚州刺史 牧
  牽𢎞        應綽
  周浚字開林汝南安成人已上武帝時任 郗隆字𢎞始髙平金鄉人
  陳徽        劉機已上惠帝時任
  王敦見前       劉陶已上懷帝時任
  王導字茂𢎞琅琊臨沂人明帝時任  王舒字處明琅琊臨沂人
  庾氷字季堅穎川鄢陵人已上成帝時任 殷浩字深源陳郡長平人
  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已上康帝時任 王述字懷祖太原人穆帝時任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人哀帝時牧  袁瑾海西公時任
  謝安字安石陳國陽夏人    王顯
  司馬道子已上孝武帝時任  司馬元顯
  𤣥字敬道譙國龍亢人牧   桓謙字敬祖譙國龍亢人
  王謐字稚逺琅琊臨沂人    劉裕彭城人
  司馬國璠已上安帝時任   劉義真恭帝時任
  㑹稽刺史
  丁乂武帝時任      張景
  賀循字彥先山陰人     戴昌太守已上惠帝時任
  許旼內史懷帝時任     紀瞻字思逺秣陵人內史
  諸葛恢字道明琅琊陽都人內史愍帝時任庾氷見前內史
  庾琛字子美頁川鄢陵人內史   庾羲亮之子潁川鄢陵人內史周札字宣季陽羨人內史已上元帝時任 虞潭字思奧餘姚人再任內史
  鄧攸字伯道襄陵人內史    熊逺字孝文南昌人內史已上明帝時任
  王舒見前內史      何𠑽字次道廬江人內史
  孔愉字敬康山陰人內史    王恬字敬豫瑯琊臨沂人內史王允之字深猷內史已上成帝時任 王述見前內史
  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人內史  王彪之字叔武內史
  江霦字思元內史已上穆帝時任  郗愔見前內史海西公時任
  王薈見前導之子內史    王蘊見前內史
  孔安國愉之子再任內史   謝琰見前安之子再任內史
  謝輶見前內史      謝𤣥見前內史已上孝武帝時任
  王凝之見前      王愉見前述之子
  范逵太守       劉牢之見前內史
  虞嘯父㑹稽餘姚人內史   司馬道子內史
  何無忌見前內史     司馬休之見前內史
  孔季恭名靖以字行內史已上安帝時任夏靖內史
  熊黙已上未審其次
  吳郡太守 吳國內史
  殷祐內史       胡沖太守已上武帝時任
  賀循見前內史懷帝時任    應詹字思逺南頓人內史
  鄧攸見前太守已上元帝時任   趙穆太守明帝時任
  庾氷太守       蔡謨見前內史
  孔坦字君平山陰人太守    顔含太守
  王恬見前內史太守     虞潭內史已上成帝時任
  荀羨字令則穎川臨穎人內史   王洽字敬和琅琊臨沂人內史庾希字始彥內史已上穆帝時任  刁彞字大倫渤海饒安人內史荀㽔字令逺潁川臨潁人內史   王薈見前再任內史
  王劭字敬倫琅琊臨沂人內史   司馬恬字元愉內史已上簡文帝時任江灌字道羣陳留圉人內史   何澄字季元內史
  王珣字元琳內史太守    張敞太守已上孝武帝時任
  王愷字茂仁內史     虞嘯父㑹稽餘姚人內史司馬允之字季度內史   陸瓌太守
  𦙍字武子南平人太守    王𠪢薈子琅琊臨沂人內史
  桓謙見前內史      袁山松陳郡陽夏人內史太守
  髙素太守       魏詠之字長道任城人內史王𢎞字休元琅琊臨沂人太守   王誕字茂世內史
  王黙邵之子內史     何叔度太守
  袁湛內史已上安帝時任    朱騰內史
  桓檀太守       王侃太守
  虞谷𩦎之子內史     庾登之太守
  傳咸內史      沈充內史已上未審其次
  謹按舊府志姓氏列次多舛今悉據正史審正下諸郡倣此
  吳興郡太守 內史
  顧祕內史       區山太守已上惠帝時任
  袁琇太守       周札字宣季陽羨人內史巳上愍帝時任
  周玘字宣佩陽羨人太守    周筵陽羨人太守
  孔愉見前太守已上元帝時任   張茂字偉康內史明帝時任
  虞潭見前太守      陶囘丹陽人太守
  庾氷見前內史      蔡謨見前內史
  孔坦見前內史已上成帝時任   陸納字祖言吳人太守
  庾羲見前內史      殷康太守
  謝萬字萬石太守已上穆帝時任  江灌守道羣陳留圉人太守
  江蔚太守已上哀帝時任    孔嚴字彭祖山隂人太守海西公時任
  謝安見前太守      王坦之太守已上簡文帝時任
  朱序字次倫義陽人太守    司馬珣之太守
  王羲之見前太守     王獻之守子敬太守
  謝邈字茂度太守     王蘊見前太守
  張元之太守      謝琰太守已上孝武帝時任
  虞嘯父見前太守     丘尫太守
  庾桓太守       孔𠪢太守
  孔琳之𠪢之子太守    劉裕見前太守
  孔季恭太守      袁湛字士深陽夏人太守
  向彌字奉仁山陽人太守已上安帝時任 虞𩦎字思行㑹稽餘姚人太守
  周鎮太守       胡嚴太守
  王胡之太守      陸統太守
  車嗣太守       沈嘉太守
  何楷太守       張崇之太守已上未審其次東陽郡太守
  丁潭字世康山陰人     顔含字𢎞都琅琊人
  羊鑒字景期泰山人已上明帝時任  何充見前
  張虞        阮裕字思曠陳留人
  山遐懷縣人已上成帝時任   范汪字元平順陽人
  荀㽔字令逺臨穎人     袁宏字彥伯陽夏人
  謝朗字長度陽夏人已上簡文帝時任 袁質字道和陽夏人
  朱牙之       王邵見前導之子已上孝武帝時任
  周琳        殷仲文覬之弟陳郡人
  庾友鄢陵人      庾廓
  王臨之彪之子     顔坦之
  謝該安之子      范泰字伯儉
  朱垣義烏人      邵敷
  慎修        袁敬仲已上安帝時任
  臨海郡太守
  顧相        仇馥
  蔣秀        朱汛
  陶湮湮陶濬之子赤城舊志讀傳不觧竟譌作陶濬已上惠帝時任
  羊固        羅彥已上元帝時任
  阮裕成帝時任      賀隰㑹稽人循子康帝時任
  郗愔見前       王述見前已上穆帝時任
  王崇臨沂人      王景
  王穆已上安帝時任     藏熹字義和東莞人恭帝時任
  李成        陸萬載
  辛徳逺已上未審其次
  永嘉郡太守
  謝毅        孫綽字興公太原中都人
  蔡邵謨之子已上穆帝時任   謝鐵方明之祖
  劉懷已上孝武帝時任    司馬逸之
  盧循字於先      駱球
  謝逸已上安帝時任
  謹按溫州府志郡守有王羲之考羲之自為㑹稽內史後誓墓不仕本傳既無守永嘉事亦並不見他書所稱五馬坊滌硯池皆附㑹也縁讀孫綽傳不審而誤今不録
  新安郡太守
  黃積字元集江夏人     程元譚已上元帝時任
  賈寧長樂人成帝時任    殷仲文見前
  孫泰        庾登之
  沈宣武康人      羊欣字敬元太山南城人已上安帝時任
  
  都督
  通志職官畧江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宋氏人臣無居者又有都督諸州軍事者則為常職舊日監某州諸軍事文帝即位改監為都督
  刺史
  宋書百官志刺史州各一人有別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主簿西曹諸佐祭酒從事史議曹從事史部郡從事史自主簿以下各隨州舊無定製別駕西曹主吏及選舉事治中主衆曺文書事祭酒分掌諸曹揚州無祭酒而主簿治事曹史下大較是魏晉以來置也牧二千石刺史六百石
  
  宋書百官志郡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備盜賊官屬畧如公府無東西曹有功曹史主選舉五官掾主諸曹事部縣有都郵門亭長又有主記史催督期㑹諸郡各有舊俗諸曹名號往往不同嵗遣掾史各一人條上郡內衆事太守二千石丞六百石縣
  宋書百官志縣令長秦官也漢置丞尉諸曹畧同郡職後則無復丞其衆職或此縣有而彼縣無各有舊俗無定製也晉置部尉大縣二人次縣小縣各一人宋元嘉十五年縣小者又省之縣令千石至六百石長五百石
  宋職官姓氏
  都督諸軍事
  竟陵王誕字休文彭城人   廬江王褘字休秀彭城人已上文帝時任晉熙王昶字休道彭城人   顔竣字士遜瑯琊人
  豫章王子尚字孝師彭城人已上孝武帝
  尋陽王子房時任字孝良彭城人廢帝巴陵王休若時任彭
  張永城人字景雲吳郡    蔡興宗吳人字興宗濟陽考
  王延之城人字希季瑯琊臨   王僧䖍沂人瑯琊臨沂人已上王琨明帝時任初名崑崙   江夏王躋瑯琊臨沂人字仲昇蕭子良已上蒼梧王時任字雲
  揚州刺史 牧 東揚州刺史
  廬陵王義真英南蘭   徐羨之陵人順帝時任彭城人字宗文
  𢎞東海       彭城王義康郯人已
  殷景仁上武帝時任    始興王濬見前彭城人陳
  江夏王義恭郡長平   廬陵王紹人字休
  南郡王義宣明彭城   竟陵王誕人彭城人彭城人彭
  義陽王昶城人見    山陽王休祐
  顔竣前已       豫章王子尚上文帝時任彭城順帝諱凖字仲謀為安成王時任  尋陽王子房見前已上廢帝時任
  建安王休仁     桂林王休範彭城人
  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人    王景文已上明帝時任
  南陽王翽字仲儀彭城人   晉熙王爕
  齊髙帝姓蕭諱道成蘭陵郡人已上順帝時任
  㑹稽太守
  劉懷敬彭城人     謝方明陽夏人
  褚淡之字仲原陽翟人已上武帝時任 王鴻
  羊元保太山南城人已上少帝時任 孟顗字彥重安邱人
  張茂度名裕以字行吳人   丘淵之烏程人
  孔𤯓季恭之子      孔靈符李恭之子
  竟陵王誕見前     廬江王禕見前
  顧琛字𢎞緯吳郡吳人已上文帝時任 義陽王昶見前
  顧覬之字偉仁吳郡吳人   張邵字茂宗
  張暢字少微吳人     豫章王子尚見前
  劉思考       王翼之字季弼臨沂人
  劉抑已上孝武帝時任    孔覬字思逺山陰人
  尋陽王子房見前已上廢帝時任 巴陵王休若見前
  顔竣見前       張永見前
  蔡興宗見前      王延之見前
  王僧䖍見前已上明帝時任   王琨見前
  江夏王躋見前     洪現已上蒼梧王時任
  蕭子良見前順帝時任
  吳郡太守
  殷穆長平人      孟顗見前
  徐佩之羨之之弟郯人    羊元保見前已上武帝時任江夷字茂逺考城人少帝時任   丘淵之見前
  王曇首臨沂人     劉斌
  劉楨        劉損字子騫蕭人
  庾登之字元龍鄢陵人    袁洵陽夏人
  劉悛字士操彭城人已上文帝時任  顧琛見前凡三任
  王僧達瑯琊臨沂人    王翼之見前
  劉式之字延叔東莞莒人   蕭惠開南蘭陵人
  顧覬之見前凡三任    始平王子鸞字考羽永嘉王子仁字孝和   謝莊字希逸陽夏人已上孝武帝時任
  張永見前凡三任     王焜
  王延之見前      陸仲元已上明帝時任
  張緒吳人蒼梧王時任    張瓌吳人
  劉遐字彥道      何戢字慧景廬江灊人
  栁世隆解人已上順帝時任
  吳興郡太守
  向彌名靖以字行山陽人    孔琳之字彥林山陰人
  謝瞻陽夏人      王惠字令明臨沂人
  王敬𢎞臨沂人     王淮之臨沂人已上武帝時任
  王韶之字休美再任    謝述字景先陽夏人
  袁思道       張邵見前
  殷淡長平人      文道思
  劉遵考再任      孔山仕
  周嶠安城人      張茂度見前
  劉懷慎已上文帝時任    劉延孫
  顧琛見前再任      王謙之字休光
  劉瑀東莞莒人      巴陵王休若見前
  臨海王子頊字孝則   始安王子貞
  王曇生已上孝武帝時任   張永見前再任
  張岱字景山吳人再任已上廢帝時任 郗顒
  王僧䖍見前      建平王景素
  褚淵字彥囘河南陽翟人    王延之見前
  劉韞字彥文已上明帝時任   蕭惠明南蘭陵人
  沈文季字伯達吳興武康人已上蒼梧王時任
  沈文秀字仲逺吳興武康人   王奐字彥孫
  劉勰字彥和已上順帝時任   丘道䕶吳興人
  謝澹字景恆陳郡陽夏人    沈道思已上未審其次
  東陽郡太守
  孟顗見前       荀伯子潁陰人已上武帝時任
  王藻臨沂人      顧琛見前
  陸子真字同宗吳人    阮萬齡尉氏人已上文帝時任
  蔡興宗見前      沈法系武康人慶之從弟
  劉瑀字茂琳式之子     張淹
  劉勔字伯猷彭城人     王景文已上孝武帝時任
  何戢明帝時任      王繢字叔素蒼梧王時任
  劉述        張子真
  卞伯玉       王志字次道已上未審其次臨海郡太守
  阮長之字茂景尉氏人    江秉之字元叔考城人
  王琇        阮録
  陸子真慧曉之父已上文帝時任  蔡興宗見前
  孔覬字思逺山陰人     劉延熙彭城人已上孝武帝時任
  朱䕫        沈文季見前已上明帝時任
  張畧        陸劭吳人澄之祖已上未審其次永嘉郡太守
  王味之       謝靈運陳郡陽夏人
  裴松之字世期聞喜人    顔延之字延年瑯琊臨沂人已上文帝時任
  王休孝武帝時任     袁王夀未審其次
  新安郡太守
  羊欣字敬元太山南城人武帝時任  臧綽東莞莒人
  江秉之見前      劉元度已上文帝時任
  王恢之       何愉之尚之之弟已上孝武帝時任
  陽伯子       巢尚之魯郡人
  沈登之武康人已上明帝時任  柳惔字文通河東解人未審其次
  
  州牧 刺史
  齊書百官志魏晉世州牧隆重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輕者為持節督非要州則單為刺史州朝置別駕治中議曹文學祭酒諸曹部從事史郡 縣
  齊書百官志郡太守縣令郡縣為國者為內史相齊職官姓氏
  都督諸軍事
  臨川王映字宣光南蘭陵人  武陵王𣋌字宣昭南蘭陵人王敬則臨淮射陽人已上髙帝時任 隨郡王子隆字雲興南蘭陵人西陽王子明字雲光南蘭陵人 竟陵王子良見前已上武帝時任明帝諱鸞字景棲南蘭陵人海陵王時為宣城郡公任
  始安王遙光字元暉南蘭陵人 廬陵王寶源字智淵南蘭陵人已
  上明帝時任
      巴陵王寶義字智勇南蘭陵人闕時任
  揚州刺史 牧
  臨川王映見前     豫章王嶷字宣儼已上髙帝時任竟陵王子良武帝時任   新安王昭文隆昌中任明帝見前海陵王時為宣城郡公任  始安王遙光見前明帝時任巴陵王寶義見前東昏時任  梁武帝姓蕭諱衍南蘭陵人和帝時為太傅領揚州牧
  會稽太守
  武陵王曅見前     榮穎
  顧憲之字士思吳人    王敬則見前已上髙帝時任
  隨郡王子隆見前    沈文季見前
  安陵王緬字景業南蘭陵人  竟陵王昭冑
  西陽王子明已上武帝時任  廬陵王寶源見前明帝時任
  蕭靈鈞       蕭祗字敬式已上東昏時任吳郡太守
  柳世隆       張岱見前
  蕭順之       褚澄字彥道陽翟人
  張瓌字祖逸吳人已上髙帝時任  安陸侯緬見前
  沈文季見前      王慈字伯寶瑯琊臨沂人
  江斆字叔文濟陽考城人    邵陵王子貞已上武帝時任南康侯子恪南蘭陵人   蕭子操已上明帝時任
  吳興郡太守
  王敬則見前      張瓌見前已上髙帝時任
  西昌侯緯      楊文崇
  張岱見前       徐嗣一作徐孝嗣
  李安民蘭陵人     袁彖字偉才陳郡陽夏人
  張稷字公喬吳郡吳人    謝瀹字義潔陳郡陽夏人
  王季之字伯奮瑯琊臨沂人   孔琇之㑹稽山陰人已上武帝時任
  謝胐字敬沖陳郡陽夏人    始安王遙光見前已上隆昌中任
  蕭子晉明帝時任     王瑩字奉光瑯琊臨沂人
  蕭惠休南蘭陵人     蕭惠基南蘭陵人
  袁昻字千里陽夏人已上東昏時任
  東陽郡太守
  褚炫字彥緒陽翟人     蕭惠基見前
  劉懷慰字彥泰平原人已上髙帝時任 蕭崇之南蘭陵人
  江斆見前       蕭子晉已上武帝時任
  沈約字休文武康人隆昌中任   王瑩見前明帝時任
  王曇生未審其次
  臨海郡太守
  孔琇之見前髙帝時任    沈昭畧字茂隆吳興武康人武帝時任
  范述明帝時任      蔡樽字景節考城人
  伏曼容字公儀安邱人已上和帝時任
  永嘉郡太守
  王瞻下邳人      到撝字茂謙武原人已上髙帝時任
  王彬字思文瑯琊臨沂人    沈景德
  蕭毅        庾曇隆已上武帝時任
  范述曾字子元錢塘人明帝時任  檀道鸞字萬安髙平金鄉人未審其次新安郡太守
  蔡約字景撝考城人     王慈見前
  羊敬元       蕭穎胄已上武帝時任
  王深        蕭敏
  梁
  州刺史 郡縣
  隋書百官志梁官班多同宋齊之舊州刺史二千石州置別駕治中從事各一人主簿西曹議曹從事祭酒從事部傳從事文學從事各因其州之大小而置員郡置太守置丞國曰內史郡丞三萬戶以上置佐一人縣為國曰相大縣為令小縣為長皆置丞尉郡縣置吏亦各准州法以大小而制員
  梁職官姓氏
  都督諸軍事
  永陽王伯游字士仁南蘭陵人 臨川王宏字宣達南蘭陵人
  建安王偉南蘭陵人    武陵王紀字世詢南蘭陵人簡文帝諱綱字世讚南蘭陵人為晉安王時任已上武帝時任
  陳武帝姓陳諱霸先吳興長城人簡文帝時為長城縣公任
  王質字子貞瑯琊臨沂人    程靈洗字元滌新安海寧人已上元帝
  時任
        陳文帝姓陳諱蒨字子華吳興長城人敬帝時任
  揚州刺史
  臨川王宏見前凡三任   建安王偉見前
  蕭景        孔休源
  簡文帝見前為晉安王時任   邵陵王綸字世調
  宣城王大器字仁宗已上武帝時任南郡王大連字仁靜
  西陽王大鈞字仁博已上簡文帝時任王僧辯字君才太原祁人元帝
  張彪時任南史不知何    陳武帝許人見前已上敬帝
  會稽太守 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永陽王伯游時任    蕭昻
  衡陽王元簡見前字   安成王機熙逺字智通一字
  廬陵王續仲通字    元帝世訢諱繹字世誠南蘭陵人為湘東邵陵王綸王時任見前已上會  武陵王紀稽太
  岳陽王詧      武昌王𧫷
  臨川王正義     南郡王大連守見前見前已上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樊道則州刺史太守已上武   安陸王大春帝時任
  陳武帝字仁經見前為長城  杜龕縣公時任已上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
  張彪史簡文帝時任見    陳文帝前東揚州刺史見前會稽吳郡太守
  王份太守已      王騫上敬
  袁昻帝時       張充任字季文見前
  伏暅見前       王暕字思晦
  蔡撙見前       何敬容字國禮廬江人
  蕭推字智進      南康侯子恪
  臨賀王正德字公和   王規字威明瑯琊臨沂人
  謝舉字言揚      王沖字長深瑯琊臨沂人
  臧盾字宣卿東莞莒人    陸襄字師卿吳郡吳人已上武帝時任南海王大臨簡文帝時任  張彪見前
  王僧智祁人已上元帝時任   裴忌字無畏
  袁樞字踐言陽夏人已上敬帝時任  李元履未審其次
  吳州刺史
  安陸王大春簡文帝時任  王質見前元帝承刺授
  富春太守
  袁泌字文洋王僧辯表授
  吳興郡太守
  柳惲字文暢河東解人再任   蕭正仁
  蕭琛見前       張稷見前
  蔡撙見前       張僧繇
  孫廉        王騫見前
  謝覽字景滌陳郡陽夏人    王峻字茂逺
  夏侯亶字世龍譙郡譙人   夏侯䕫字季龍譙郡譙人
  蕭昌        張纘字伯緒范陽方城人
  臨川王映見前     蕭子顯字景陽
  袁君正字世忠陳郡陽夏人   張嵊字四山吳人
  沈巡已上武帝時任     信都遵
  陳文帝見前已上簡文帝時  裴之橫任字如岳聞喜人元
  陳昌帝時任字敬業陳武    徐度帝之子字孝節
  袁樞安陸人字踐言     沈恪陽夏人字子恭武康人已
  元仲景       蕭猷
  周敏        章昭達上敬帝時任字伯通吳興武康人已震州刺史
  杜龕上未審其次貞
  東陽郡太守
  席闡文安之臨海人    謝澂字元度陽夏人
  伏暅字元卿武昌安丘人    王騫字思寂瑯琊臨沂人
  蕭琛字彥瑜蘭陵人     王承字安期瑯琊臨沂人
  王穉        蕭子雲字景喬
  何逺字義方郯人     沈巡
  袁君正字世忠陳郡陽夏人已上武帝時任羊鵾字子鵬泰山梁父人元帝時任縉州刺史
  留異東陽常山人敬帝時任
  臨海郡太守
  傅昭字茂逺靈州人     蕭洽字宏稱
  王筠字元禮臨沂人     劉潛已上武帝時任
  庾持字永德鄢陵人敬帝時任
  永嘉郡太守
  邱遲字希範武康人     蕭子恪字景沖蘭陵人
  蔣渙陽羨人      沈旋約之子字士規武康人
  王筠見前已上武帝時任    虞權
  王沖字長源未審其次    沈恪字子恭武康人敬帝時任新安郡太守
  臧未甄東莞莒人     任昉字彥昇樂安人
  張率        謝覽字景滌陳郡陽夏人
  王規見前       王泰
  蕭幾字德元      徐摛字士秀東海郯人
  王實已上武帝時任     周仁昭
  蕭隱宗室湘西鄉侯已上簡文帝時任 程靈洗見前元帝時任
  
  隋書百官志陳承梁皆循其官制
  陳職官姓氏
  都督諸軍事
  文帝見前武帝時為臨川王任   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宣帝諱頊字紹世為安成王時任  沈恪見前
  陳詳字文幾      余孝頃已上文帝時任
  豫章王叔英字子烈   新安王伯固字牢之武陵王伯禮字用之   永陽王伯智字策之桂陽王伯謀字深之已上宣帝時任鄱陽王伯山字靜之會稽王莊字承肅已上後主時任
  揚州刺史 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始興王伯茂字鬰之東揚州刺史 宣帝見前為安成王時任巳上武帝時任鄱陽王伯山見前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光大中任
  建安王叔英見前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建安王叔卿字子弼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衡陽王伯信字孚之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宜都王叔明字子昭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新蔡王叔齊字子肅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始興王叔陵字子嵩揚州刺史江夏王伯恭字肅之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新安王伯固見前揚州刺史長沙王叔堅字成泰揚州刺史已上宣帝時任
  晉熙王叔文字子才揚州刺史 始興王叔重字子厚揚州刺史司馬消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南平王薿字承岳揚州刺史永陽王伯智見前東揚州刺史 蕭巖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
  始安王深字承源揚州刺史  會稽王莊見前揚州刺史已上後主時任
  會稽太守 內史
  文帝見前為臨川王時任    陳寶應侯官人已上武帝時任
  沈恪見前       蔡景厯字茂世考城人巳上文帝時任永陽王伯智見前內史宣帝時任 鄱陽王伯山見前後主時任吳郡太守
  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    徐度字孝節安陸人
  張種字士苗吳郡吳人    永陽王伯智見前
  孫瑒字德璉吳人     鄱陽王伯山見前已上文帝時任
  晉安王伯恭見前    長沙王叔堅見前
  沈不害字孝和吳興武康人巳上宣帝時任衡陽王伯信見前未審其次吳州刺史
  趙知禮見前      陳詳見前
  魯悉達字志通郿人    魯廣達巳上文帝時任
  蕭巘        王裒已上後主時任
  吳興郡太守
  沈恪見前       徐度見前巳上武帝時任
  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    周寶安字安民夀昌人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    沈欽巳上文帝時任
  杜稜字雄盛錢塘人     徐敬成安陸人
  錢道戢字子韜吳興長城人   武陵王伯禮見前
  新安王伯固見前    桂陽王伯謀見前
  韋鼎巳上宣帝時任     廬陵王伯仁字夀之任忠字奉誠汝陰人已上後主時任  徐綜
  周䂮        胡櫟巳上未審其次
  東陽郡太守
  留異見前       韓子髙山陰人
  沈恪見前       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沈君理見前巳上文帝時任   裴忌宣帝時任
  王清        王楫已上未審其次
  臨海郡太守
  錢道戢見前      程文季靈洗子巳上文帝時任永嘉郡內史
  毛喜字伯武滎陽郡人內史後主時任
  新安郡太守 內史
  陸繕字十儒吳郡吳人武帝時任  程文季見前
  陸山才見前      劉廣德南陽人內史巳上文帝時任周景曜夀昌人未審其次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三
  職官
  
  節度使
  文獻通考宋興節度使事務悉歸於本州知州通判兼總之節度使無定員宣和末節度使至六十人中興後諸州升改節鎮凡十有二
  觀察諸使
  文獻通考宋沿唐制置諸州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唐防禦使在團練之下宋升之於上諸州刺史無定員
  都督府
  宋史職官志都督府長史左右司馬錄事叅軍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叅軍助敎舊制建官如上南渡後以見任宰相充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視軍馬多執政為之雖名稱畧同然掌總諸路軍馬都護諸將非舊制比也設屬諮議軍事叅謀叅議並以從官充書寫機宜文字幹辦官凖備差遣前後員數不一
  制置使
  宋史職官志制置使不常置掌經畫邉鄙軍旅之事中興後置掌本路諸州軍馬多以安撫大使兼之地重秩髙者兼制置大使或置副使以貳之隆興以後或置或省又有沿海制置使以明州守臣領之肅清海道節制水軍大使置屬叅謀叅議主管機宜書寫文字各一員幹辦公事一員凖備差使差遣各一員餘隨時勢輕重而增損焉
  宣撫使副使
  宋史職官志宣撫使不常置主宣布威靈撫綏邉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其屬有叅謀官叅議官機宜幹辦公事宣撫副使掌貳使事
  安撫使
  宋史職官志經畧安撫司安撫使一員以直祕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聽其獄訟稽其錢穀甲械出納之名籍而行以法若事難專決則具奏即於機速邉防聽以便宜裁斷其屬有幹當公事主管機宜文字准備將領准備差使宣和三年詔杭越州守臣並帶安撫使建炎初李綱請於沿河沿淮沿江置帥府以文臣為安撫使帶馬歩軍都總管武臣一員為之副許辟置僚屬將佐措置調發其後詔加裁定員額諸路或隨地輕重而損益焉
  嘉泰㑹稽志初錢氏國除杭守帶鈐轄提舉兩浙路州軍兵甲賊盜而浙東限濤江議者以為非杭所能兼領皇祐三年十二月始分兩浙為東西兩路杭越守臣各兼兩路屯駐兵馬鈐轄而越守自魏瓘始五朝皆因之至宣和二年有方臘之變五月己亥臣僚言睦賊已平慮班師之後餘孽尚在乞以杭越知州並兼本路安撫一方乃詔杭越江寧守臣並帶安撫使此浙東安撫使之始也
  走馬承受
  文獻通考走馬承受諸路各一員宋仁宗時置以三班使臣及內侍充𨽻經畧安撫總管司無事嵗一入奏有邉警則不時馳驛上聞大觀中詔許風聞言事政和六年改為㢘訪使者靖康初復為走馬承受
  發運使
  宋史職官志發運使掌經度山澤財貨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儲廩以輸中都兼制置茶鹽泉寳及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五年置江淮兩浙發運使仁宗本紀景祐元年罷淮南江浙制置𤼵運使詔淮南轉運兼發運事四年復淮南江浙制置𤼵運使
  宋史職官志宣和三年方臘初平江浙諸郡皆未有常賦乃詔陳亨伯以大漕之職經制七路財賦紹興二年省罷以職事分委漕臣八年再置經制𤼵運使九年廢乾道六年復置是冬廢其職
  轉運使
  宋史職官志轉運使掌經度一路財賦以足上供及郡縣之費嵗行所部檢察儲積凡吏蠧民瘼悉條以上逹及専舉刺官吏之事有軍旅則供饋錢糧或令本官隨軍移運或別置隨軍轉運使一員或諸路事體當合一則置都轉運使以總之隨軍及都轉運廢置不常而正使不廢若副使若判官皆隨資之淺深稱焉其屬有主管文字幹辦官各一員文臣準備差遣武臣準備差使員多寡不一
  咸淳臨安志太平興國三年始置西南路東北路轉運使副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八路兩浙合為一獨得視京東西等並置使副或皆為使或皆為副或為同轉運使或以一員為判官熙寧七年沈括乞分為兩路於杭州置司詔從之建炎四年於東西二使外添差一員専一隨行在應辦錢糧又置隨軍轉運未㡬省至紹興二年添差亦罷淳熙初始置一員或除運副或由判官而升後為定製
  宋史髙宗本紀紹興二年初置江浙等路都轉運使
  撫諭使
  文獻通考撫諭使掌慰安存問採民之利病條奏而罷行之亦不常置或不以使名則稱撫諭官所至以某州撫諭使為名具宣恩言俾民知徳意提㸃刑獄
  宋史職官志提㸃刑獄公事掌察所部之獄訟而平其曲直及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太宗本紀雍熙二年遣使按問兩浙路諸州刑獄
  文獻通考宋淳化二年以十一人分充諸路轉運司提㸃刑獄四年省景徳四年置諸路提㸃刑獄公事天聖二年罷眀道二年復置治平元年罷歸轉運司熙寧二年復差
  宋史職官志舊志參用武臣熙寧初神宗以武臣不足以察所部人才罷之六年置諸路提刑司檢法官紹興初兩浙路以疆封濶逺差提刑二員其屬有檢法官幹辦官
  提舉常平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常平司掌常平義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法皆總其政令仍専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二年差官提舉諸路常平廣恵倉兼管勾農田水利差役元豐元年増置兩浙提舉官
  宋史食貨志元祐元年詔提舉官累年積蓄錢榖財物盡樁作常平錢物委提㸃刑獄交管罷各縣専置主簿
  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元年復提舉常平官徽宗本紀宣和七年罷提舉常平官屬髙宗本紀建炎元年省諸路提舉常平司紹興五年並諸路提舉常平入茶鹽司十五年改諸路提舉茶鹽官為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宋史食貨志隆興二年遣司農少卿陳良弼㸃檢浙東常平等倉
  提舉茶鹽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茶鹽司掌摘山煮海之利以佐國用給賣鈔引通商阜財時詣所部州縣廵歷覺察禁止私販按劾不法其屬有幹辦官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四年置諸路茶鹽制置使宋史職官志崇寜三年始別差官提舉茶鹽政和改元詔江淮荊浙六路共置一員既而諸路皆置中興後通置提舉常平茶鹽司建炎元年常平職事並歸提刑司二年復置常平官未㡬罷紹興二年復置主管其後置經制司改常平官為經制某路幹辦常平等公事未㡬經制司罷復為常平官十五年詔諸路提舉茶鹽司改充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提舉坑冶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坑冶司掌收山澤之所産及鑄泉貨以給邦國之用
  文獻通考江淮荊浙閩廣之地皆有監係𤼵運使兼提㸃景祐二年始置江浙等路都大提㸃坑冶鑄錢一員元豐二年三司言江浙等路一員廵按不周欲増一員分路提㸃從之遂定為兩司在饒者領江東淮浙七閩在䖍者領江西荊湖二廣焉至元祐元年以坑冶鑄錢通為一司
  宋史食貨志政和六年令兩浙漕臣皆領坑冶宋史髙宗紀紹興二十九年復置江淮荊浙等路提㸃坑冶鑄錢官
  宋史職官志乾道六年倂歸發運司𤼵運司罷復置提㸃兩司如初其屬有幹辦公事二員檢踏官六員秤銅官催綱官各一員
  提舉市舶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𣙜貿易之事以來逺人通逺物
  文獻通考宋咸平二年令杭州眀州各置市舶州縣兼領元豐中始令轉運司兼提舉兩浙以轉運副使周直孺兼提舉催行而州郡不預後専置提舉而轉運亦不復預矣
  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詔杭州眀州置市舶司髙宗本紀建炎元年省兩浙提舉市舶司二年復置孝宗本紀乾道二年罷兩浙提舉市舶司
  文獻通考建炎中興罷兩浙福建市舶司歸轉運司眀年復閩浙二司乾道二年罷兩浙提舉委知通知縣監官同行檢視而令轉運司提督
  提舉學事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學事司掌一路州縣學政嵗巡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生員之勤惰而專舉刺之事
  宋史神宗夲紀熙寧二年置諸路學官徽宗本紀宣和三年罷諸路提舉學官髙宗本紀紹興十三年七月命諸路有出身監司一員提舉學事九月詔諸州守貳提舉學事縣令佐之管學事
  提舉保甲司
  文獻通考提舉保甲司掌什伍其民敎之武藝元豐初置於開封府界遂下其法於諸路悉置提舉官如府界焉
  知臨安府 尹 少尹
  宋史職官志臨安府舊為杭州領浙西兵馬鈐轄建炎三年改為臨安府其守臣令帶浙西同安撫使時置帥在鎮江府紹興駐驆臨安遂正稱安撫使置知府一員通判二員簽書節度判官㕔公事節度推官觀察判官録事叅軍左右司理叅軍司戶司法叅軍各一員領縣九乾道七年太子領尹事廢通判簽判職官置少尹一員判官二員推官三員少尹比知府判官比通判推官比幕職官九年太子解尹事臨安府知通簽判推判官並依舊置權知軍州事 知府事 州軍監 通判 幕職官 諸曹官 教授
  宋史職官志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宣布條敎其賦役錢榖訟獄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別其地望之髙下與職務之煩簡置之分曺以理之而總其綱要凡屬縣之事皆統焉
  文獻通考宋乾徳初始置諸州通判建隆四年大郡置兩員杭益等州餘置一員掌倅貳郡政凡事可否裁決與守通簽所部官得刺舉以聞建炎初諸州二員減一員紹興以後旋行申省添置
  宋史職官志簽書判官㕔公事兩使防團軍事推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掌禆贊郡政斟酌可否白於其長而罷行之員數多寡視郡小大及職務之煩簡
  宋史職官志諸曹官舊制錄事叅軍掌州院庶務糾諸曹稽違戶曹叅軍掌戸籍賦稅倉庫受納司法叅軍掌議法斷刑司理叅軍掌訟獄鞫勘之事
  文獻通考慶歷四年詔諸路州軍監各立學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又置敎授以經術行義訓𨗳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委運司及長史於幕職州縣官內薦或本處舉人有徳藝者充當時未𨽻朝廷也熙寧六年詔諸路學官並委中書門下選差至是始命於朝廷矣建炎三年紹興十三年詔諸州軍並置若試敎官則始於元豐添差教授則始於政和
  縣令 丞 簿 尉
  文獻通考建隆元年天下諸縣除赤畿外有望𦂳上中下掌總治民政凡戶口賦役錢糧賑濟結納之事皆掌之三年始以朝臣為知縣其間復叅用京官或幕職天聖間詔為舉法以重令選自是人重為令乾道二年非兩任縣令不除監察御史初改官人必作令謂之湏入慶元後雖宰相子殿試科甲人無不宰邑者
  宋史職官志縣丞初不置熙寧四年縣戶二萬已上増置丞一員以幕職官或縣令人充崇寧二年縣並置丞一員嘉定後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宋史職官志開寳三年諸縣千戶已上置令簿尉四百戶已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百戶已下置簿尉簿知縣事咸平四年後江南諸縣各増置主簿中興後凡縣不置丞則簿兼丞之事
  宋史職官志建隆三年每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至和二年凡縣不置簿則尉兼之隆興間邑大事煩則置二尉
  武職
  宋史兵志神宗元豐四年置團結東南路諸軍共十三將兩浙西路為第三東路為第四凡諸將各置副一人東南兵三千人已下惟置單將凡將副皆選內殿崇班已上甞歷戰陳親民者充且詔監司奏舉各以所將兵多寡置部將隊將押隊使臣各有差又置訓練官次諸將佐元祐元年司馬光言每將下各有部隊將訓練官等一二十人而諸州又自有總管鈐轄都監監押設官重復虛破廩祿欲乞盡罷諸路將官其禁軍各委本州長吏與總管鈐轄都監等於是稍省諸路鈐轄及都監員仍以將官兼州都監職事
  文獻通考宣和五年御筆諸路將副部隊自今並依元豐法選差乾道四年詔諸州各置準備將一員專管日逐訓練
  宋史職官志總管鈐轄司掌總治軍旅屯戌營房守禦之政令凡將兵𨽻屬官訓練敎閲賞罰之事皆掌之守臣帶提舉兵馬巡檢都監及提轄兵甲者掌統治軍旅訓練敎閱以督捕盜賊而肅清治境凡諸營各籍賞罰之事皆掌之靖康元年詔諸路將官掌統所𨽻禁旅而敎習訓練之別其武藝強者待次遷補凡兵仗器甲之數廩祿犒設賞罰約束之禁令皆掌焉副將為之貳若屯戌防邉則受帥司節制
  宋史職官志路分都監掌本路禁旅屯戌邉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監皆掌其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資淺者為監押建炎初分置帥府以諸路帥臣兼要郡守臣帶兵馬鈐轄次要郡帶兵馬都監並以武臣為之副稱副總管副鈐轄副都監許以便宜行軍馬事辟置僚屬依帥臣法屯兵皆有等差遇起兵則副總管為帥副鈐轄都監各以兵從聽其節制紹興三年詔守臣罷帶兵職其逐路副總管依舊格改充路分都監為一路掌兵之官其各州鈐轄或省或置不一又有逐路兵馬都監兵馬監押掌煙火公事捉捕盜賊
  廵檢司
  文獻通考巡檢掌巡邏譏察之事中興後凡沿江沿海控扼要害及地方濶逺處皆置巡檢一員往來接連合相應援處則置都巡檢以總之皆以才武大小使臣充各隨所在聽州縣守令節制
  宋職官姓氏
  節度使
  錢宏俶見前鎮海軍節度使   錢宏儀鎮東軍節度使
  錢惟治見前鎮東軍節度使   錢昱
  錢宏儞靜海軍節度使以上並宋初任
  觀察使
  錢惟濬見前浙西觀察使   李顯忠綏徳軍青澗人浙東觀察使曽覿字純甫汴人浙東觀察使   髙世則越州觀察使
  韋淵明州觀察使     張說開封人眀州觀察使
  張薿明州觀察使     藍安石湖州觀察使
  防禦使
  李顯忠浙東防禦使    趙隆溫州防禦使
  團練使
  田欽祚汝隂人秀州團練使   沈括字存中錢塘人秀州團練副使察訪使
  沈括見前       李承之字奉世
  劉豫字彥由阜城人     趙約
  趙與擇
  亷訪使
  李謙亨曲沃人浙東㢘訪使   周伯琦鄱陽人江東㢘訪使巡撫使
  樂史字子正宜黃人宋初任   夏侯嶠字峻極濟州鉅野人潘慎修字成徳泉州莆田人副使  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隂人已上真宗時任巡察御史
  王子韶字聖美太原人    顔思曽
  陳升卿字暘叔建陽人
  都督
  周瑩瀛州景城人     趙元份已上太宗時任
  傅崧卿字子駿山隂人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人
  呂頤浩字元直齊州人    孟庾已上髙宗時任
  宣撫使
  童貫中官       譚禎中官已上徽宗時任
  周望        郭仲荀副使
  張浚字徳逺綿竹人已上髙宗時任  賈似道字師憲台州人理宗時任王爚字仲潛新昌人恭宗時任
  經畧安撫使
  呂頤浩見前再任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已上髙宗時任吳端光宗時任
  趙與𥲅字徳淵太宗十世孫居湖州理宗時任
  馬廷鸞字翔仲樂平人度宗時任  曽淵子
  謝堂已上恭宗時任
  安撫使
  裴莊字端已閬州閬中人真宗時任  劉寧止字無虞歸安人
  康允之       沈晦字元用錢塘人
  梁汝嘉字仲謨處州䴡水人   郉純已上髙宗時任
  陸持之字伯㣲金谿人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
  王邁已上寧宗時任     翟汝文字公巽丹陽人欽宗時任
  袁韶字彥淳慶元府人    沈與求字必先湖州徳清人馬光祖字華父婺州金華人   何夢祥
  趙與懽字恱道     常㮊字長孺卭州臨卭人已上理宗時任
  李芾字叔章廣平人     洪燾臨安於潛人
  黃萬石已上度宗時在    家鉉字則堂眉州人
  王霖龍已上恭宗時任
  謹按此外更有安撫使係臨安紹興守臣帶志不別出
  制置使
  錢惟濬見前宋初任    陳建
  譚禎見前已上徽宗時任    郭仲荀
  王淵字㡬道環州人     呂頤浩見前再任
  陳文彥副使      程千秋副使
  周望        韓世忠見前
  張浚見前       張俊字伯英成紀人
  劉光世見前      康允之
  仇悆字㤗然益都人     湯東野
  李綱字伯紀卲武人     梁汝嘉見前
  劉錡字信叔徳順軍人已上髙宗時任 厲文翁婺州人
  吳潛字毅夫寧國人已上理宗時任  文天祥字宋瑞吉水人
  張世傑范陽人已上恭帝時任
  沿海制置使
  呂源        仇悆見前
  郭仲荀       梁汝嘉見前
  王彥副使已上髙宗時任    趙子潚字清卿秦康惠王六世孫
  趙愷        范成大字致能吳郡人
  趙師夔已上孝宗時任    王介字元石金華人光宗時任
  吳琚        趙彥逾字徳光已上寧宗時任
  胡榘字仲方廬陵人     趙與𥲅見前
  鄒應龍字景初     趙善湘字清臣
  陳愷長樂人      吳潛見前
  馬天驥字徳夫衢州人    李曽伯字長孺覃懐人後居嘉興
  朱熠溫州平陽人     楊棟字元極眉州青城人已上理宗時任
  葉夢鼎字鎮之寧海人    王爚見前
  劉黻字聲百樂清人已上度宗時任
  兩浙走馬承受公事
  劉文質字士彬保州保塞人
  發運使
  錢惟濬見前宋初任    雷有終字道成同州郃陽人
  楊允恭漢州綿竹人    李延遂
  王子輿莒人已上太宗時任   劉師道字損之開封東眀人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    邵曅字日華荊南人
  馮亮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
  楊覃字申錫浙人已上真宗時任  方偕字齊古興化莆田人
  劉平字士衡祥符人     蔣堂字希魯宜興人
  鍾離瑾字公瑜合肥人已上仁宗時任 薛向字師正
  林旦福州人      任諒字子諒眉山人
  蔡京字元長仙遊人已上哲宗時任  曽孝藴字處善泉州晉江人
  趙霆        陳遘字亨伯永州人
  盧知原字行之徳清人已上徽宗時任 權邦彥字朝美河間人
  李迨東平人      李道字行之相州人
  程邁已上髙宗宗時任    史正志孝宗時任
  程元鳳字申甫徽州人    王爚見前
  趙與𥲅見前      徐鹿卿字徳夫豐城人
  吳淵字道父已上理宗時任   王鼎字鼎臣館陶人
  徐的字公凖建州建安人副使   蔣之竒字潁叔常州宜興人副使
  陳塏字子爽嘉興人     張綸
  胡則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已上未審其次
  轉運使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太祖時任  楊克譲馮翊人
  趙齊副使       劉保勲字修業河南人
  鄭遜副使       李繼凝
  徐休復字廣初鄄城人副使   雷徳驤字善行同州郃陽人
  髙冕        魏羽字垂天婺源人
  張雍徳州安徳縣人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柴成務字寳臣曹州濟隂人   曾致堯字正臣南豐人
  任中正字慶之曹州濟隂人   李建中字得中京兆人已上太宗時任
  姚鉉字寳臣廬州合肥人    孫冕新淦人
  謝泌字宗源歙州歙人    陳堯佐字希元閬中人副使
  孫何字漢公汝陽人     梅詢字昌言宣城人
  張傅字巖師譙人已上真宗時任  吳奎字長文濰州人
  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副使  徐奭建安人
  章祐浦城人      司馬池字和中夏縣人
  段少連字希逸開封人副使   張夏字伯起雍丘人
  孫甫字之翰許州陽翟人    江鈞
  張從革       田瑜字資忠河南夀安人
  韓縝字玉汝雍丘人     沈遼字叡逹錢塘人
  胡宿字武平晉陵人     王琪字君玉華陽人
  方慎言興化人     孫瑜字叔禮愽平人
  鄭向字公眀陳留人副使    張瓌字唐公
  范師道字貫之長洲人    劉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已上仁宗時任
  王益柔字勝之河南人    李肅之字公儀幽州人
  李復圭字審言徐州人已上英宗時任 錢暄惟演子
  沈立字立之歷陽人     劉彝字執中福州人副使已上神宗時任
  毛漸字正仲衢州江山人    葉溫叟西安人
  蔡濛副使       賈清韓城人已上哲宗時任
  莊徽江都人副使     劉既濟
  應安道無為軍人副使    王汝眀
  詹度        蔣彝
  李祉        侍其傅
  胡𥾧        陳建
  蘇莊        王復字景仁淄川人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人    王仲閎
  孟庾        李堯夫
  曽讜        陳昌弼
  李弼孺已上徽宗時任    翁彥國
  黃䇿        黃惇書已上欽宗時任
  劉䝉        范沖字元長蜀人
  王淙副使       湯東野丹陽人副使
  成大亨副使      顧彥成副使
  陳國瑞副使      李承運副使
  徐康國副使      曽紆副使
  劉寧止見前副使     盧知原見前
  梁汝嘉見前副使又都使   馬成家副使
  張致逺副使      王俁副使
  吳革字孚道全椒人副使再任   宋縡副使
  李迨見前都使      向子諲字伯恭臨江人都使
  張澄        張滙副使三任
  汪思溫字汝直鄞人副使   蔣璨宜興人副使
  王㬇華陽人副使     張叔獻副使
  李椿年副使      王鉄副使
  趙伯牛副使      吳坰副使
  錢端禮字處和臨安人副使再任  湯鵬舉金壇人副使
  沈該字約父歸安人副使    唐遵一作道副使
  曹泳副使       趙不羣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副使
  陳璹副使       張偁副使
  李邦獻副使      趙子潚見前副使
  湯沂副使       黃仁榮副使再任
  呂廣問副使      林安宅副使
  王時升副使      龔濤副使已上髙宗時任
  朱夏卿副使      薛良朋副使
  王炎字晦叔婺源人副使    姜詵副使
  周淙字彥廣長興人副使    沈復字徳之徳清人副使
  胡堅常字秉彞晉陵人副使   吳琚副使
  朱佺副使       景秉副使再任
  張杓字定叟綿竹人副使    錢沖之副使
  邱崈字宗卿江隂人副使    鄭汝諧字舜舉青田人副使潘景珪副使已上孝宗時任   沈詵副使再任
  黃黼字元章餘杭人副使已上光宗時任 王溉副使
  趙師𢍰字從善副使    趙善悉太宗後副使
  趙善堅字子固太祖十一世孫副使 沈作賔字賔王歸安人副使
  葉簨副使       趙彥勵副使
  陳景思副使      史彌堅慶元人副使
  孟猷副使       劉彌正副使
  吳鏜副使       趙時侃副使
  章良肱湖州人副使    趙伸夫副使
  沈皥副使       邱夀雋副使
  朱在字敬之建安人副使已上寧宗時任 趙崇龢副使
  衛璞副使       王埜字子文金華人副使
  魏峻副使       袁立儒副使
  章大醇副使      余天任副使
  饒虎臣字宗召寧國人正使副使  王克仁紹興人正使副使
  徐㮚副使       趙孟髙副使
  洪燾見前副使
  趙與訔字中甫秀安僖王五世孫副使正使已上理宗時任
  魏克愚卭州人副使    潛說友字君髙縉雲人副使常楙字長孺同之曽孫副使正使  曹元𤼵副使
  趙與稙副使已上度宗時任   許自漸副使恭帝時任
  馬㝷項城人      元綘字厚之錢塘人
  朱鈜建安人副使     楊日嚴字垂訓河南人副使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     劉伯正餘干人
  呂沆字叔朝      杜𣏌字偉長常州無錫人
  費昌衡獲鹿人     陳太素字仲華河南緱氏人喬惟岳字伯周陳州南頓人已上未審其次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三
  職官
  
  節度使
  文獻通考宋興節度使事務悉歸於本州知州通判兼總之節度使無定員宣和末節度使至六十人中興後諸州升改節鎮凡十有二
  觀察諸使
  文獻通考宋沿唐制置諸州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唐防禦使在團練之下宋升之於上諸州刺史無定員
  都督府
  宋史職官志都督府長史左右司馬錄事叅軍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叅軍助敎舊制建官如上南渡後以見任宰相充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視軍馬多執政為之雖名稱畧同然掌總諸路軍馬都護諸將非舊制比也設屬諮議軍事叅謀叅議並以從官充書寫機宜文字幹辦官凖備差遣前後員數不一
  制置使
  宋史職官志制置使不常置掌經畫邉鄙軍旅之事中興後置掌本路諸州軍馬多以安撫大使兼之地重秩髙者兼制置大使或置副使以貳之隆興以後或置或省又有沿海制置使以明州守臣領之肅清海道節制水軍大使置屬叅謀叅議主管機宜書寫文字各一員幹辦公事一員凖備差使差遣各一員餘隨時勢輕重而增損焉
  宣撫使副使
  宋史職官志宣撫使不常置主宣布威靈撫綏邉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其屬有叅謀官叅議官機宜幹辦公事宣撫副使掌貳使事
  安撫使
  宋史職官志經畧安撫司安撫使一員以直祕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聽其獄訟稽其錢穀甲械出納之名籍而行以法若事難專決則具奏即於機速邉防聽以便宜裁斷其屬有幹當公事主管機宜文字准備將領准備差使宣和三年詔杭越州守臣並帶安撫使建炎初李綱請於沿河沿淮沿江置帥府以文臣為安撫使帶馬歩軍都總管武臣一員為之副許辟置僚屬將佐措置調發其後詔加裁定員額諸路或隨地輕重而損益焉
  嘉泰㑹稽志初錢氏國除杭守帶鈐轄提舉兩浙路州軍兵甲賊盜而浙東限濤江議者以為非杭所能兼領皇祐三年十二月始分兩浙為東西兩路杭越守臣各兼兩路屯駐兵馬鈐轄而越守自魏瓘始五朝皆因之至宣和二年有方臘之變五月己亥臣僚言睦賊已平慮班師之後餘孽尚在乞以杭越知州並兼本路安撫一方乃詔杭越江寧守臣並帶安撫使此浙東安撫使之始也
  走馬承受
  文獻通考走馬承受諸路各一員宋仁宗時置以三班使臣及內侍充𨽻經畧安撫總管司無事嵗一入奏有邉警則不時馳驛上聞大觀中詔許風聞言事政和六年改為㢘訪使者靖康初復為走馬承受
  發運使
  宋史職官志發運使掌經度山澤財貨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儲廩以輸中都兼制置茶鹽泉寳及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五年置江淮兩浙發運使仁宗本紀景祐元年罷淮南江浙制置𤼵運使詔淮南轉運兼發運事四年復淮南江浙制置𤼵運使
  宋史職官志宣和三年方臘初平江浙諸郡皆未有常賦乃詔陳亨伯以大漕之職經制七路財賦紹興二年省罷以職事分委漕臣八年再置經制𤼵運使九年廢乾道六年復置是冬廢其職
  轉運使
  宋史職官志轉運使掌經度一路財賦以足上供及郡縣之費嵗行所部檢察儲積凡吏蠧民瘼悉條以上逹及専舉刺官吏之事有軍旅則供饋錢糧或令本官隨軍移運或別置隨軍轉運使一員或諸路事體當合一則置都轉運使以總之隨軍及都轉運廢置不常而正使不廢若副使若判官皆隨資之淺深稱焉其屬有主管文字幹辦官各一員文臣準備差遣武臣準備差使員多寡不一
  咸淳臨安志太平興國三年始置西南路東北路轉運使副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八路兩浙合為一獨得視京東西等並置使副或皆為使或皆為副或為同轉運使或以一員為判官熙寧七年沈括乞分為兩路於杭州置司詔從之建炎四年於東西二使外添差一員専一隨行在應辦錢糧又置隨軍轉運未㡬省至紹興二年添差亦罷淳熙初始置一員或除運副或由判官而升後為定製
  宋史髙宗本紀紹興二年初置江浙等路都轉運使
  撫諭使
  文獻通考撫諭使掌慰安存問採民之利病條奏而罷行之亦不常置或不以使名則稱撫諭官所至以某州撫諭使為名具宣恩言俾民知徳意提㸃刑獄
  宋史職官志提㸃刑獄公事掌察所部之獄訟而平其曲直及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太宗本紀雍熙二年遣使按問兩浙路諸州刑獄
  文獻通考宋淳化二年以十一人分充諸路轉運司提㸃刑獄四年省景徳四年置諸路提㸃刑獄公事天聖二年罷眀道二年復置治平元年罷歸轉運司熙寧二年復差
  宋史職官志舊志參用武臣熙寧初神宗以武臣不足以察所部人才罷之六年置諸路提刑司檢法官紹興初兩浙路以疆封濶逺差提刑二員其屬有檢法官幹辦官
  提舉常平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常平司掌常平義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法皆總其政令仍専舉刺官吏之事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二年差官提舉諸路常平廣恵倉兼管勾農田水利差役元豐元年増置兩浙提舉官
  宋史食貨志元祐元年詔提舉官累年積蓄錢榖財物盡樁作常平錢物委提㸃刑獄交管罷各縣専置主簿
  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元年復提舉常平官徽宗本紀宣和七年罷提舉常平官屬髙宗本紀建炎元年省諸路提舉常平司紹興五年並諸路提舉常平入茶鹽司十五年改諸路提舉茶鹽官為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宋史食貨志隆興二年遣司農少卿陳良弼㸃檢浙東常平等倉
  提舉茶鹽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茶鹽司掌摘山煮海之利以佐國用給賣鈔引通商阜財時詣所部州縣廵歷覺察禁止私販按劾不法其屬有幹辦官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四年置諸路茶鹽制置使宋史職官志崇寜三年始別差官提舉茶鹽政和改元詔江淮荊浙六路共置一員既而諸路皆置中興後通置提舉常平茶鹽司建炎元年常平職事並歸提刑司二年復置常平官未㡬罷紹興二年復置主管其後置經制司改常平官為經制某路幹辦常平等公事未㡬經制司罷復為常平官十五年詔諸路提舉茶鹽司改充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提舉坑冶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坑冶司掌收山澤之所産及鑄泉貨以給邦國之用
  文獻通考江淮荊浙閩廣之地皆有監係𤼵運使兼提㸃景祐二年始置江浙等路都大提㸃坑冶鑄錢一員元豐二年三司言江浙等路一員廵按不周欲増一員分路提㸃從之遂定為兩司在饒者領江東淮浙七閩在䖍者領江西荊湖二廣焉至元祐元年以坑冶鑄錢通為一司
  宋史食貨志政和六年令兩浙漕臣皆領坑冶宋史髙宗紀紹興二十九年復置江淮荊浙等路提㸃坑冶鑄錢官
  宋史職官志乾道六年倂歸發運司𤼵運司罷復置提㸃兩司如初其屬有幹辦公事二員檢踏官六員秤銅官催綱官各一員
  提舉市舶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𣙜貿易之事以來逺人通逺物
  文獻通考宋咸平二年令杭州眀州各置市舶州縣兼領元豐中始令轉運司兼提舉兩浙以轉運副使周直孺兼提舉催行而州郡不預後専置提舉而轉運亦不復預矣
  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詔杭州眀州置市舶司髙宗本紀建炎元年省兩浙提舉市舶司二年復置孝宗本紀乾道二年罷兩浙提舉市舶司
  文獻通考建炎中興罷兩浙福建市舶司歸轉運司眀年復閩浙二司乾道二年罷兩浙提舉委知通知縣監官同行檢視而令轉運司提督
  提舉學事司
  宋史職官志提舉學事司掌一路州縣學政嵗巡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生員之勤惰而專舉刺之事
  宋史神宗夲紀熙寧二年置諸路學官徽宗本紀宣和三年罷諸路提舉學官髙宗本紀紹興十三年七月命諸路有出身監司一員提舉學事九月詔諸州守貳提舉學事縣令佐之管學事
  提舉保甲司
  文獻通考提舉保甲司掌什伍其民敎之武藝元豐初置於開封府界遂下其法於諸路悉置提舉官如府界焉
  知臨安府 尹 少尹
  宋史職官志臨安府舊為杭州領浙西兵馬鈐轄建炎三年改為臨安府其守臣令帶浙西同安撫使時置帥在鎮江府紹興駐驆臨安遂正稱安撫使置知府一員通判二員簽書節度判官㕔公事節度推官觀察判官録事叅軍左右司理叅軍司戶司法叅軍各一員領縣九乾道七年太子領尹事廢通判簽判職官置少尹一員判官二員推官三員少尹比知府判官比通判推官比幕職官九年太子解尹事臨安府知通簽判推判官並依舊置權知軍州事 知府事 州軍監 通判 幕職官 諸曹官 教授
  宋史職官志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宣布條敎其賦役錢榖訟獄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別其地望之髙下與職務之煩簡置之分曺以理之而總其綱要凡屬縣之事皆統焉
  文獻通考宋乾徳初始置諸州通判建隆四年大郡置兩員杭益等州餘置一員掌倅貳郡政凡事可否裁決與守通簽所部官得刺舉以聞建炎初諸州二員減一員紹興以後旋行申省添置
  宋史職官志簽書判官㕔公事兩使防團軍事推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掌禆贊郡政斟酌可否白於其長而罷行之員數多寡視郡小大及職務之煩簡
  宋史職官志諸曹官舊制錄事叅軍掌州院庶務糾諸曹稽違戶曹叅軍掌戸籍賦稅倉庫受納司法叅軍掌議法斷刑司理叅軍掌訟獄鞫勘之事
  文獻通考慶歷四年詔諸路州軍監各立學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又置敎授以經術行義訓𨗳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委運司及長史於幕職州縣官內薦或本處舉人有徳藝者充當時未𨽻朝廷也熙寧六年詔諸路學官並委中書門下選差至是始命於朝廷矣建炎三年紹興十三年詔諸州軍並置若試敎官則始於元豐添差教授則始於政和
  縣令 丞 簿 尉
  文獻通考建隆元年天下諸縣除赤畿外有望𦂳上中下掌總治民政凡戶口賦役錢糧賑濟結納之事皆掌之三年始以朝臣為知縣其間復叅用京官或幕職天聖間詔為舉法以重令選自是人重為令乾道二年非兩任縣令不除監察御史初改官人必作令謂之湏入慶元後雖宰相子殿試科甲人無不宰邑者
  宋史職官志縣丞初不置熙寧四年縣戶二萬已上増置丞一員以幕職官或縣令人充崇寧二年縣並置丞一員嘉定後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宋史職官志開寳三年諸縣千戶已上置令簿尉四百戶已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百戶已下置簿尉簿知縣事咸平四年後江南諸縣各増置主簿中興後凡縣不置丞則簿兼丞之事
  宋史職官志建隆三年每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至和二年凡縣不置簿則尉兼之隆興間邑大事煩則置二尉
  武職
  宋史兵志神宗元豐四年置團結東南路諸軍共十三將兩浙西路為第三東路為第四凡諸將各置副一人東南兵三千人已下惟置單將凡將副皆選內殿崇班已上甞歷戰陳親民者充且詔監司奏舉各以所將兵多寡置部將隊將押隊使臣各有差又置訓練官次諸將佐元祐元年司馬光言每將下各有部隊將訓練官等一二十人而諸州又自有總管鈐轄都監監押設官重復虛破廩祿欲乞盡罷諸路將官其禁軍各委本州長吏與總管鈐轄都監等於是稍省諸路鈐轄及都監員仍以將官兼州都監職事
  文獻通考宣和五年御筆諸路將副部隊自今並依元豐法選差乾道四年詔諸州各置準備將一員專管日逐訓練
  宋史職官志總管鈐轄司掌總治軍旅屯戌營房守禦之政令凡將兵𨽻屬官訓練敎閲賞罰之事皆掌之守臣帶提舉兵馬巡檢都監及提轄兵甲者掌統治軍旅訓練敎閱以督捕盜賊而肅清治境凡諸營各籍賞罰之事皆掌之靖康元年詔諸路將官掌統所𨽻禁旅而敎習訓練之別其武藝強者待次遷補凡兵仗器甲之數廩祿犒設賞罰約束之禁令皆掌焉副將為之貳若屯戌防邉則受帥司節制
  宋史職官志路分都監掌本路禁旅屯戌邉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監皆掌其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資淺者為監押建炎初分置帥府以諸路帥臣兼要郡守臣帶兵馬鈐轄次要郡帶兵馬都監並以武臣為之副稱副總管副鈐轄副都監許以便宜行軍馬事辟置僚屬依帥臣法屯兵皆有等差遇起兵則副總管為帥副鈐轄都監各以兵從聽其節制紹興三年詔守臣罷帶兵職其逐路副總管依舊格改充路分都監為一路掌兵之官其各州鈐轄或省或置不一又有逐路兵馬都監兵馬監押掌煙火公事捉捕盜賊
  廵檢司
  文獻通考巡檢掌巡邏譏察之事中興後凡沿江沿海控扼要害及地方濶逺處皆置巡檢一員往來接連合相應援處則置都巡檢以總之皆以才武大小使臣充各隨所在聽州縣守令節制
  宋職官姓氏
  節度使
  錢宏俶見前鎮海軍節度使   錢宏儀鎮東軍節度使
  錢惟治見前鎮東軍節度使   錢昱
  錢宏儞靜海軍節度使以上並宋初任
  觀察使
  錢惟濬見前浙西觀察使   李顯忠綏徳軍青澗人浙東觀察使曽覿字純甫汴人浙東觀察使   髙世則越州觀察使
  韋淵明州觀察使     張說開封人眀州觀察使
  張薿明州觀察使     藍安石湖州觀察使
  防禦使
  李顯忠浙東防禦使    趙隆溫州防禦使
  團練使
  田欽祚汝隂人秀州團練使   沈括字存中錢塘人秀州團練副使察訪使
  沈括見前       李承之字奉世
  劉豫字彥由阜城人     趙約
  趙與擇
  亷訪使
  李謙亨曲沃人浙東㢘訪使   周伯琦鄱陽人江東㢘訪使巡撫使
  樂史字子正宜黃人宋初任   夏侯嶠字峻極濟州鉅野人潘慎修字成徳泉州莆田人副使  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隂人已上真宗時任巡察御史
  王子韶字聖美太原人    顔思曽
  陳升卿字暘叔建陽人
  都督
  周瑩瀛州景城人     趙元份已上太宗時任
  傅崧卿字子駿山隂人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人
  呂頤浩字元直齊州人    孟庾已上髙宗時任
  宣撫使
  童貫中官       譚禎中官已上徽宗時任
  周望        郭仲荀副使
  張浚字徳逺綿竹人已上髙宗時任  賈似道字師憲台州人理宗時任王爚字仲潛新昌人恭宗時任
  經畧安撫使
  呂頤浩見前再任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已上髙宗時任吳端光宗時任
  趙與𥲅字徳淵太宗十世孫居湖州理宗時任
  馬廷鸞字翔仲樂平人度宗時任  曽淵子
  謝堂已上恭宗時任
  安撫使
  裴莊字端已閬州閬中人真宗時任  劉寧止字無虞歸安人
  康允之       沈晦字元用錢塘人
  梁汝嘉字仲謨處州䴡水人   郉純已上髙宗時任
  陸持之字伯㣲金谿人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
  王邁已上寧宗時任     翟汝文字公巽丹陽人欽宗時任
  袁韶字彥淳慶元府人    沈與求字必先湖州徳清人馬光祖字華父婺州金華人   何夢祥
  趙與懽字恱道     常㮊字長孺卭州臨卭人已上理宗時任
  李芾字叔章廣平人     洪燾臨安於潛人
  黃萬石已上度宗時在    家鉉字則堂眉州人
  王霖龍已上恭宗時任
  謹按此外更有安撫使係臨安紹興守臣帶志不別出
  制置使
  錢惟濬見前宋初任    陳建
  譚禎見前已上徽宗時任    郭仲荀
  王淵字㡬道環州人     呂頤浩見前再任
  陳文彥副使      程千秋副使
  周望        韓世忠見前
  張浚見前       張俊字伯英成紀人
  劉光世見前      康允之
  仇悆字㤗然益都人     湯東野
  李綱字伯紀卲武人     梁汝嘉見前
  劉錡字信叔徳順軍人已上髙宗時任 厲文翁婺州人
  吳潛字毅夫寧國人已上理宗時任  文天祥字宋瑞吉水人
  張世傑范陽人已上恭帝時任
  沿海制置使
  呂源        仇悆見前
  郭仲荀       梁汝嘉見前
  王彥副使已上髙宗時任    趙子潚字清卿秦康惠王六世孫
  趙愷        范成大字致能吳郡人
  趙師夔已上孝宗時任    王介字元石金華人光宗時任
  吳琚        趙彥逾字徳光已上寧宗時任
  胡榘字仲方廬陵人     趙與𥲅見前
  鄒應龍字景初     趙善湘字清臣
  陳愷長樂人      吳潛見前
  馬天驥字徳夫衢州人    李曽伯字長孺覃懐人後居嘉興
  朱熠溫州平陽人     楊棟字元極眉州青城人已上理宗時任
  葉夢鼎字鎮之寧海人    王爚見前
  劉黻字聲百樂清人已上度宗時任
  兩浙走馬承受公事
  劉文質字士彬保州保塞人
  發運使
  錢惟濬見前宋初任    雷有終字道成同州郃陽人
  楊允恭漢州綿竹人    李延遂
  王子輿莒人已上太宗時任   劉師道字損之開封東眀人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    邵曅字日華荊南人
  馮亮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
  楊覃字申錫浙人已上真宗時任  方偕字齊古興化莆田人
  劉平字士衡祥符人     蔣堂字希魯宜興人
  鍾離瑾字公瑜合肥人已上仁宗時任 薛向字師正
  林旦福州人      任諒字子諒眉山人
  蔡京字元長仙遊人已上哲宗時任  曽孝藴字處善泉州晉江人
  趙霆        陳遘字亨伯永州人
  盧知原字行之徳清人已上徽宗時任 權邦彥字朝美河間人
  李迨東平人      李道字行之相州人
  程邁已上髙宗宗時任    史正志孝宗時任
  程元鳳字申甫徽州人    王爚見前
  趙與𥲅見前      徐鹿卿字徳夫豐城人
  吳淵字道父已上理宗時任   王鼎字鼎臣館陶人
  徐的字公凖建州建安人副使   蔣之竒字潁叔常州宜興人副使
  陳塏字子爽嘉興人     張綸
  胡則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已上未審其次
  轉運使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太祖時任  楊克譲馮翊人
  趙齊副使       劉保勲字修業河南人
  鄭遜副使       李繼凝
  徐休復字廣初鄄城人副使   雷徳驤字善行同州郃陽人
  髙冕        魏羽字垂天婺源人
  張雍徳州安徳縣人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柴成務字寳臣曹州濟隂人   曾致堯字正臣南豐人
  任中正字慶之曹州濟隂人   李建中字得中京兆人已上太宗時任
  姚鉉字寳臣廬州合肥人    孫冕新淦人
  謝泌字宗源歙州歙人    陳堯佐字希元閬中人副使
  孫何字漢公汝陽人     梅詢字昌言宣城人
  張傅字巖師譙人已上真宗時任  吳奎字長文濰州人
  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副使  徐奭建安人
  章祐浦城人      司馬池字和中夏縣人
  段少連字希逸開封人副使   張夏字伯起雍丘人
  孫甫字之翰許州陽翟人    江鈞
  張從革       田瑜字資忠河南夀安人
  韓縝字玉汝雍丘人     沈遼字叡逹錢塘人
  胡宿字武平晉陵人     王琪字君玉華陽人
  方慎言興化人     孫瑜字叔禮愽平人
  鄭向字公眀陳留人副使    張瓌字唐公
  范師道字貫之長洲人    劉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已上仁宗時任
  王益柔字勝之河南人    李肅之字公儀幽州人
  李復圭字審言徐州人已上英宗時任 錢暄惟演子
  沈立字立之歷陽人     劉彝字執中福州人副使已上神宗時任
  毛漸字正仲衢州江山人    葉溫叟西安人
  蔡濛副使       賈清韓城人已上哲宗時任
  莊徽江都人副使     劉既濟
  應安道無為軍人副使    王汝眀
  詹度        蔣彝
  李祉        侍其傅
  胡𥾧        陳建
  蘇莊        王復字景仁淄川人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人    王仲閎
  孟庾        李堯夫
  曽讜        陳昌弼
  李弼孺已上徽宗時任    翁彥國
  黃䇿        黃惇書已上欽宗時任
  劉䝉        范沖字元長蜀人
  王淙副使       湯東野丹陽人副使
  成大亨副使      顧彥成副使
  陳國瑞副使      李承運副使
  徐康國副使      曽紆副使
  劉寧止見前副使     盧知原見前
  梁汝嘉見前副使又都使   馬成家副使
  張致逺副使      王俁副使
  吳革字孚道全椒人副使再任   宋縡副使
  李迨見前都使      向子諲字伯恭臨江人都使
  張澄        張滙副使三任
  汪思溫字汝直鄞人副使   蔣璨宜興人副使
  王㬇華陽人副使     張叔獻副使
  李椿年副使      王鉄副使
  趙伯牛副使      吳坰副使
  錢端禮字處和臨安人副使再任  湯鵬舉金壇人副使
  沈該字約父歸安人副使    唐遵一作道副使
  曹泳副使       趙不羣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副使
  陳璹副使       張偁副使
  李邦獻副使      趙子潚見前副使
  湯沂副使       黃仁榮副使再任
  呂廣問副使      林安宅副使
  王時升副使      龔濤副使已上髙宗時任
  朱夏卿副使      薛良朋副使
  王炎字晦叔婺源人副使    姜詵副使
  周淙字彥廣長興人副使    沈復字徳之徳清人副使
  胡堅常字秉彞晉陵人副使   吳琚副使
  朱佺副使       景秉副使再任
  張杓字定叟綿竹人副使    錢沖之副使
  邱崈字宗卿江隂人副使    鄭汝諧字舜舉青田人副使潘景珪副使已上孝宗時任   沈詵副使再任
  黃黼字元章餘杭人副使已上光宗時任 王溉副使
  趙師𢍰字從善副使    趙善悉太宗後副使
  趙善堅字子固太祖十一世孫副使 沈作賔字賔王歸安人副使
  葉簨副使       趙彥勵副使
  陳景思副使      史彌堅慶元人副使
  孟猷副使       劉彌正副使
  吳鏜副使       趙時侃副使
  章良肱湖州人副使    趙伸夫副使
  沈皥副使       邱夀雋副使
  朱在字敬之建安人副使已上寧宗時任 趙崇龢副使
  衛璞副使       王埜字子文金華人副使
  魏峻副使       袁立儒副使
  章大醇副使      余天任副使
  饒虎臣字宗召寧國人正使副使  王克仁紹興人正使副使
  徐㮚副使       趙孟髙副使
  洪燾見前副使
  趙與訔字中甫秀安僖王五世孫副使正使已上理宗時任
  魏克愚卭州人副使    潛說友字君髙縉雲人副使常楙字長孺同之曽孫副使正使  曹元𤼵副使
  趙與稙副使已上度宗時任   許自漸副使恭帝時任
  馬㝷項城人      元綘字厚之錢塘人
  朱鈜建安人副使     楊日嚴字垂訓河南人副使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     劉伯正餘干人
  呂沆字叔朝      杜𣏌字偉長常州無錫人
  費昌衡獲鹿人     陳太素字仲華河南緱氏人喬惟岳字伯周陳州南頓人已上未審其次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四
  職官
  
  撫諭使
  江端友字子我開封人諭閩浙諸路 李正民諭兩浙
  明槖諭江浙諸路已上髙宗時任  金永堅諭浙東恭帝時任兩浙提㸃刑獄
  呂夷簡字坦夫夀州人真宗時任  尹錫
  孫沔字元規越州㑹稽人    鍾離瑾見前
  林從周潮州人     吳昌裔中江人已上仁宗時任
  張載字子厚鳳翔人     黃實字師是陳州人
  盧秉字仲甫徳清人已上神宗時任  楊傑字次公無為州人
  羅適字正之臨海人     白具
  王祖道已上哲宗時任    胡師文
  程遵彥       蔡肇字天啓潤州丹陽人
  虞謩再任       周彥質字文之江山人
  強浚明       祖理
  黃克俊       馬玿
  董正封       錢景逢
  盛章        畢漸
  朱維        蔡安持
  李景夏       周邦式
  羅選        盧天驥
  張綱字彥正丹陽人     李孟傅字文授山隂人
  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人    周格處州人
  蔡佃        鄭南
  張苑        楊應誠
  章綡浦城人      髙士瞳
  王仲閎       胡䆳
  栁宗傑已上徽宗時任    李質欽宗時任
  曽㡬字吉父贛州人再任    趙叔近魏悼王五世孫
  趙哲        韓膚胄
  施坰        孫近
  張宗臣       周綱
  明槖        劉一止字行簡歸安人
  范同字擇善建安人     李維
  宋孝先       呂用中
  吳序賔       范振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林師說
  秦昌時       宋棐
  邵大受       金安節字彥亭休寜人
  吳表臣字正仲永嘉人    黃仁榮建安人
  徐度        樊光逺字茂實錢塘人
  曽逮河南人已上髙宗時任   王葆字彥先崑山人
  任文薦       張津字子問龍泉人
  栁大節       芮𤍞字國器
  程大昌字泰之休寧人    姚憲字令則嵊縣人
  龔輿湘隂人      張方
  范成象       張綸
  鄭與裔       趙彥端
  王淮字季海金華人     韓俁
  胡仰        吳交如
  芮輝        姚宗之
  傅自得       趙益
  鞏湘        傅琪
  張詔        丘崈見前
  勾昌泰       趙公碩
  陳舉善       延璽
  趙不違       周頡
  趙伯珪       徐本中已上孝宗時任
  蔡戡        林提
  應孟眀字仲實永康人    陳傅良字君舉溫州瑞安人
  虞儔        陳倚
  陳𣏌        喬行簡字夀朋東陽人已上光宗時任
  李大性       謝源眀
  張伯垓       張孝曽
  俞豐        傅伯成
  范應鈴字旂叟豐城人    李鈺
  孫昭先       譙令憲
  劉爚字晦伯建陽人     王渥
  趙彥倓       程覃字㑹元湖州人
  葉箋        沈皥
  汪綱字仲舉黟縣人     王居安字資道黃巖人
  陳塏見前       趙與夫處州人已上寧宗時任
  麋溧        汪統
  葉棠        胡頴
  李大謙       牛大年字隆叟揚州人
  曹豳字西士溫州人     潘剛中
  杜範字成之黃巖人     項溶孫
  章謙亨       馬光祖見前
  徐鹿卿見前      呂午字伯可歙縣人
  陳晉接       趙性夫
  楊伯嵒錢塘人     髙斯得字不妄稼之子
  洪薿        蔡抗
  袁立儒       尤煓
  汪應元       顧嵒
  何夢祥       陳仁至
  孫子秀字元實餘姚人再任   汪立信六安人
  魏克愚       曹孝慶
  李芾見前       朱應元
  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
  陳塤字和仲鄞人     吳淵見前再任
  趙與𥲅見前再任已上理宗時任  唐震
  家鉉見前      陳肖孫字伯巖奉化人已上度宗時任
  徐道隆恭帝時任     陳桷字季任溫州平陽人
  洪起畏       王鼎見前
  朱縡        馬尋項城人
  鞠真卿       王師愈婺州人
  趙令譲       陳睦
  劉潁字公實西安人     陳太素緱氏人
  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   何異字同叔撫州崇仁人
  蕭振字徳起溫州平陽人已上未審其次
  兩浙提舉茶鹽司
  薛映字景陽蜀人     雷有終見前
  胡則見前       張秉新安人
  王子輿字希孟莒人已上太宗時任 胡淮
  宇文昌齡字伯修雙流人   趙㞦西安人
  王子韶太原人     舒亶字信道慈谿人已上神宗時任
  彭戢隣水人      曽孝藴河間人
  張康國字賔老揚州人已上哲宗時任 徐鑄吳人
  孫莊        王賜
  鄭松年       耿南仲開封人
  孫鼛字叔靜錢塘人已上徽宗時任  梁汝嘉見前
  張伯舊       李遷
  王翿        蔡向
  王然        韓協
  韓臨亨       胡說修
  朱縡        張宇
  王砆        虞流
  常夀成       髙世定
  鄭僑年       游掞
  髙百之       黃兊
  趙公稱       邵大受
  都絜        顔師魯字㡬聖漳州龍溪人
  米友仁字元暉襄陽人    張廷實
  喻樗字子才南昌人     章服字徳文永康人已上髙宗時任
  宋藻        髙敏信
  蘇嶠        徐蕆字子禮吳人
  林蕆        姚憲字令則嵊縣人
  唐閟        鄭良嗣
  劉孝韙       折知常
  孫峴        陳善
  何偁        姚宗之
  李宗質鄞人      趙韞
  朱熹字元晦婺源人     余禹成
  勾昌泰       岳甫
  田渭字清伯縉雲人     鄭湜
  袁說友台州人     張杓見前已上孝宗時任
  李沐        黃唐
  陳𣏌        應武
  衛涇字清叔秀州人     李謙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㑹人已上光宗時任徐誼字子宜溫州人
  薛紹        莫漳歸安人
  劉誠之       趙公豫字仲謙常熟人
  李洪        葉籈
  張涇        李浹字兼善吳興人
  章燮        史彌逺字同叔明州人
  魯開        孟植
  王遇        王渥
  程覃見前       李琪
  趙沆夫       喻珪
  章良朋       齊碩
  黃灝字商伯都昌人     徐天麟字仲祥臨江人
  程珌字懷古休寧人已上寧宗時任  金鑄
  李夀朋       孫夢觀字守叔慈谿人
  葉棠        王棐
  黃壯猷       曽天麟
  陳振孫安吉人     衛洙
  范鎔        馬光祖見前
  袁立儒       童頤
  章端子       趙與傑
  趙與𥲅見前      嚴粲
  馬天驥       謝奕修
  程沐        趙隆孫
  吳革見前       季鏞栝蒼人
  趙㻀夫       趙希槐
  文佾之       孫子秀見前
  鄭䧺飛       林光世
  錢可則       朱應元
  潘牥字庭堅閩人     曹豳字西士溫州人
  李獻可已上理宗時任    潘峙
  王珏字徳全臨川人     朱倬字漢章閩縣人
  劉棠龍溪人      喬行簡見前
  侯叔獻宜黃人     胡堅常見前
  章綡浦城人      劉頴見前
  留春永春人      陳睦莆田人
  洪适字景伯鄱陽人     戴覺民
  羅㸃字春伯撫州崇仁人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已上未審其次兩浙提舉坑冶
  榮宗範濟州任城人真宗時  孔文仲任神宗時
  吳淵任見       程元鳳前見
  吳潛前見前已上理宗時
  兩浙提舉市舶
  張闡任字大猷永嘉     曽開人字天游贛州
  韓璡
  提舉學事
  陸藴人徽宗時
  知杭州軍 知臨安府
  范旻任字貴參大名     翟守素人任城
  李繼凝       劉知信人邢州
  王化基人真定     魏羽人婺源
  張去華字信臣襄邑人已上太宗時任 張詠字復之甄城人
  宋太初字永初晉城人    王仲華再任
  薛映見前       王濟字巨州饒陽人
  戚綸字仲言楚邱人     薛顔萬泉人
  馬亮字叔明合肥人再知    王欽若字定國新喻人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已上真宗時任  李及字知㡬鄭州人
  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人    胡則見前再知
  李諮字仲訽新喻人     朱巽天長人
  陳從易字簡夫泉州人    張觀字思正絳州人
  鄭向陳留人      俞獻卿字諌臣歙州人
  栁植字子春真州人     司馬池見前
  張若谷字徳繇沙縣人    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
  蔣堂見前       宋祁字景文開封人
  楊偕字次公坊州人     方偕字齊古興化莆田人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人    張方平字安道宋城人
  呂溱字濟叔揚州人再知    孫沔見前再知
  丁永孫       李兌字子西許州臨潁人
  何中立許州人     梅摯字公儀成都人
  唐詢字彥猷錢塘人     施昌言字正臣通州人
  沈遘字文通錢塘人已上仁宗時任  王琪見前
  蔡襄字君謨仙遊人     胡宿見前
  祖無擇字擇之上蔡人已上英宗時任 鄭獬字毅夫安陸人
  趙抃字閲道西安人再知    沈立字立之和州人
  陳襄字述古福州人     楊繪字元素綿竹人再知
  沈起字興宗明州人     蘇頌字子容泉州人
  章惇字子厚浦城人     鄧潤甫字溫伯建昌人
  張詵字樞言建州浦城人    呂公孺
  蒲宗孟閬州人已上神宗時任  熊本字伯通鄱陽人再知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人  林希字子中福州人再知
  王存字正仲丹陽人     陳軒字元輿建陽人再知
  韓宗道真定人     李琮字獻甫江寧人
  豐稷字相之鄞人     呂恵卿字吉甫晉江人凡三知
  龔原字深父遂昌人     鄒浩字志完晉陵人
  蔣之竒見前      宇文昌齡見前
  鍾傅字弱翁樂平人     王寧
  曽孝廣字仲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晉江人    曽孝藴見前再知
  朱彥        王渙之字彥舟常山人
  席震        蔡薿字文饒開封人再知
  張商英字天覺新津人    劉逵字公路隨州人
  張閣字䑓卿河陽人     龎寅孫
  董正封       李偃
  徐鑄        趙㠓
  趙霆        翁彥國再知
  虞奕        唐恪字欽叟錢塘人
  王淵熙州人已上徽宗時任   毛友一作及
  葉夢得字少藴吳人已上欽宗時任 錢伯言
  侍其傅       鄭瑴建州人
  康允之       劉誨
  季陵字延仲處州龍泉人    胡舜陟字汝明績溪人
  李光字泰𤼵上虞人     孫覿字仲益晉陵人
  席益        宋煇
  盧知原字行之徳清人    梁汝嘉見前
  汪思溫字汝直鄞人    李謨
  呂頤浩見前      張澄再知
  蔣璨宜興人      張滙
  俞侯        王㬇華隂人
  張叔獻       沈該字約父歸安人
  趙不棄       湯鵬舉金壇人
  宋貺        趙士㣓
  曹泳        韓仲通
  榮薿        張偁
  趙子潚見前再知     錢端禮見前
  黃仁榮       陳騤字叔進臨海人
  周必大字子充廬陵人已上髙宗時任 林安宅
  陳輝        吳芾字明可仙居人
  薛良朋       韓彥直延安人再知
  王炎見前       周淙見前
  姚憲字令則嵊縣人後任少尹   胡昉
  韓彥古       莫濛字子䝉歸安人後任少尹
  光宗臨安人      晁公武字子止澶淵人少尹
  沈度少尹       沈復字徳之徳清人少尹
  胡與可       趙彥撡
  李椿字夀翁洛州人     趙磻老
  吳淵見前       王佐字宣子山隂人
  韓彥質再知      張杓見前再知
  趙不流濮安懿王後    景秉已上孝宗時任
  潘景珪       謝深甫字子肅臨海人
  袁說友見前      王厚之諸暨人
  蔡戡        徐誼字子宜溫州人已上光宗時任
  錢象祖台州人     謝源明
  王溉        趙師𢍰見前凡四知
  丁逄        朱希顔
  趙善堅再知      丁常任
  李澄        陳景思
  王補之       趙彥勵
  趙善防       廖俁
  史彌堅再知      趙善宣
  趙師石       黃犖
  徐邦憲字文子義烏人    王柟字汝良大名人再知
  趙時侃       章良肱湖州人
  程覃見前       陳廣夀
  袁韶字彥純慶元府人再知已上寧宗時任趙立夫溫州人再知
  林介溫州人      余天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字純父慶元人
  余鑄信州人      薛瓊
  袁肅慶元人      顔頤仲漳州人再知
  趙與懽見前凡三知    史巖之慶元人
  趙與懃處州人     吳潛見前
  趙與𥲅見前      余天任慶元人
  余晦慶元人再知     翁甫建寧府人
  厲文翁婺州人再知    曽潁茂建昌人
  王克仁紹興人再知    馬光祖見前
  徐㮚        顧嵒安吉州人
  何夢祥婺州人     葉隆禮台州人
  陶熾        洪燾見前再知
  趙與訔見前      髙衡孫
  魏克愚卭州人     李鏞處州人
  吳革見前       劉良貴瑞安人已上理宗時任
  孫子秀       胡太初紹興人
  李芾見前       潛說友見前
  趙與稙       吳益江州人
  洪起        朱浚建寧府人
  黃萬石建昌人已上度宗時任  曽淵子
  文天祥見前      賈餘慶
  家鉉見前已上㳟帝時任   蔡京見前
  王襄南陽人已上未審其次
  謹按諸州先後依宋史地理志為次
  知越州軍 知紹興府
  髙賦中山人      錢儀已上宋初任
  畢士安代州人     李凖
  李孝運       髙適
  江正        薛智周
  韓崇訓字知禮安武人    盧文正
  封遂成       王炳
  郭異        元玘已上太宗時任
  馮勵        裴莊
  康戩        王礪
  張巽        王贄
  李遹        皇甫選
  楊侃字子正錢塘人     陳靖字道卿莆田人
  髙紳        盧幹
  任布字應之河南人     燕爾字穆之青州益都人
  謝濤字濟之富陽人已上真宗時任  尹錫
  宋可觀       成恱
  蘇夀武功人      陳覃
  葉參長洲人      趙賀封邱人
  李照        蔣堂見前
  郎簡字叔亷臨安人     范仲淹見前
  張士遜       陸軫
  龔鼎臣湏城人     向𫝊式
  晁宗簡青豐人     馬絳
  陳亞        富嚴
  楊紘字望之浦城人     魏瓘字用之
  王逵濮陽人      李兌許州人
  許元字子春宣城人     張友直字益人陽城人
  刁約        沈遘見前
  張伯玉已上仁宗時任    章珉
  朱肱吳興人      陳升之字暘叔建陽人已上英宗時任
  鞠真卿       元絳見前
  邵亢丹陽人      沈立見前
  孔延之       謝景溫富陽人
  張諷        趙抃見前
  程師孟字公闢蘇州人    丁竦
  鄭穆字閎中侯官人     梁彥明
  穆珣已上神宗時任     黃履卲武人
  章楶字質夫浦城人     張詢
  錢勰字穆父臨安人     蔡卞仙遊人
  楊汲字潛古晉江人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
  張修        胡㢘飛
  詹康        邵材再知
  翟思再知       上官均字彥衡卲武人
  張琬已上哲宗時任     豐稷
  周常建州人      宇文昌齡見前
  鄒浩字志完鄞人     詹文
  王資深       方㑹
  李圖南       呂益柔
  王仲薿       劉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
  章綡        宋昭年
  張汝舟       鄭可簡已上徽宗時任
  李邴字漢老任城人     翟汝文字公巽丹陽人已上欽宗時任
  葉燠        李鄴邴之兄
  郭仲荀       李彌大字似矩蘇州人
  傅崧卿字子駿山隂人    陳汝錫字師二青田人
  張守字子固常州晉陵人再知   朱勝非見前
  王綯字唐公吳人     綦崇禮字叔厚髙宻人
  孟庾        秦檜字㑹之江寧人
  孫近        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再知
  周柲        韓肖胄字似夫安陽人
  孟忠厚字仁仲再知    樓炤字仲暉永康人
  詹大方       趙令矜燕懿王後
  張震        林待聘
  趙不棄字徳夫太宗之裔   俞俟
  湯鵬舉見前      曹泳
  趙士璨       魏良臣
  趙令詪字君序燕懿王後再知  王師心字與道金華人
  宋棐        周淙見前
  湯思退字進之處州人    吳執中字子權松溪人
  周葵字立義宜興人     吳芾見前
  徐嚞西安人已上髙宗時任   洪适見前
  史浩字直翁鄞人     蔣芾見前
  方滋        錢端禮見前
  留正字仲至泉州人     張宗元
  張津字子問龍泉人     李彥頴字秀叔徳清人
  張子顔       王希呂字仲行宿州人再知
  鄭丙長安人      丘崈見前
  鄭汝諧見前      張杓見前已上孝宗時任
  洪邁字景盧鄱陽人     王信字誠之麗水人
  趙不流宗室      倪思字正甫歸安人
  葉翥已上光宗時任     葛邲字楚輔吳興人
  單夔        劉頴見前
  張伯垓       耿延年
  汪義端字充之黟縣人    沈作賔字賔王歸安人
  趙不跡       袁說友見前
  李大性見前      辛棄疾字幼安歴城人
  林采        周珌
  錢宏祖       趙師𢍰見前
  錢象祖       章燮
  李珏        黃由字子由長洲人
  留恭字伯禮永春人     趙彥倓字安卿
  葉箋        吳恪
  王補之       沈皥
  汪綱字仲舉黟縣人再知已上寧宗時任 汪統
  薛極武進人      葉棠再知
  程覃見前       許極
  黃壯猷       李鳴復字成叔瀘州人
  魏了翁字華父卭州人    潘剛中
  趙善湘見前      余天錫字純父昌國人
  蔡範        游似字景仁仲鴻之子
  史嵓之       童頤
  史宅之       季鏞字伯韶龍泉人
  趙與𥲅見前      包恢字宏甫建昌人
  趙性夫       別之傑字宋才潁川人
  趙希樸       徐清叟字真翁
  洪薿        吳潛見前
  馬天驥見前      樓冶
  程沐        陳顯伯
  厲文翁見前再知     趙汝騰字茂實宗室子
  史宜之       顧嵓
  謝奕修       何夢祥
  葉隆禮台州人     鄭䧺飛
  謝堂        楊瑱
  馬光祖見前      朱應元已上理宗時任
  張逺猷字辰卿綿竹人    言通吳郡人
  常㮊字長孺臨卭人     劉良貴
  馬廷鸞見前已上度宗時任   施昌言字正臣靜海人
  王渙之字彥舟常山人    強淵明字𨼆季錢塘人已上未審其次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五
  職官
  
  知湖州軍 知安吉州
  王洞        梁扆
  潘慎修見前      鄭建
  張𨼆        衛瀆
  樂和        李韶
  謝泌字宗源歙州人     周師望已上太宗時任
  李範        杜唯一
  髙貽慶       蘇為
  刁衎字元賔昇州人     王膺
  李惟幹       李餗
  鄭天益       王文震已上真宗時任
  髙謹交       丁度字公雅祥符人
  王冕        王鬷字總之趙州臨城人
  王盤        栁宏
  慎鏞        葉參
  鮑當        周允廸
  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人    胡宿見前
  陳亞字亞之      馬尋
  唐詢字彥猷錢塘人     戚舜元
  張益之       章岷
  楊紘        徐起
  盛申輔再知      齊廓字公闢會稽人
  鮑軻        張田字公載澶淵人已上仁宗時任
  徐仲謀       王異已上英宗時任
  唐詔        徐綬
  孫覺見前       王介字元石金華人
  李常        文同字與可梓潼人
  章惇見前       鞠真卿
  王安禮字和甫臨川人    蘇軾見前
  陳侗        唐淑問
  閭丘孝直      滕元𤼵字逹道東陽人
  呂希道       葉祖洽字敦禮卲武人
  盧秉字仲甫湖州徳清人已上神宗時任 林希字子中福州人
  呂溫卿       張詢
  唐坰        鍾俊
  王安上       馬瑊一作城
  余中        豐稷見前
  蔣之幹       徐鐸字振文莆田人已上哲宗時任晁補之字旡咎濟州鉅野人   呂嘉問
  李顔        王瑛
  章綡建州浦城人     王澤
  吳絪        鮑朝賔
  王仲薿       葉棣
  章援        葉唐稽
  盛瑜        沈鏻
  王倚        周常
  朝思誠       葛勝仲字魯卿丹陽人
  強休甫已上徽宗時任    盧襄字贊元西安人
  鄭滋        趙子漪已上欽宗時任
  梁端        張虞卿
  趙子嶙       汪藻字彥章徳興人
  陳與義字去非洛陽人再知   李光字泰發上虞人
  方孟卿       汪思溫
  宇文時中      常同字子正卭州臨卭人
  蕭振字徳起平陽人     朱勝非見前
  秦梓江寧人      周葵字立義宜興人
  秦棣江寧人      張宇
  王鉄        張宜
  錢堪        趙淑涔
  周奕        王㑹
  郭咸        王勃
  李琳        楊揆
  董萃        陳之茂
  鄭作肅已上髙宗時任    王師心字與道金華人
  王十朋字龜齡樂清人    唐瑑
  林栗字黃中福清人     向汋
  單夔        薛季宣字士龍永嘉人
  趙師夔       鞏湘
  曽逮        趙粹中
  王正已       趙彥逾
  胡南逢       趙善杜
  顔度        劉藻
  趙思        張澈已上孝宗時任
  王信字誠之麗水人     王回
  趙不跡       趙充夫
  潘景珪       虞儔已上光宗時任
  孟浩        趙善宣
  張震        李景和
  富琯        陳鈞
  汪泳賢       留祐賢
  周夢祥       王炎見前
  魏大中       楊長孺
  趙崇規       張忠恕
  林岳        趙汝逵
  趙善湘見前      陳汶
  趙希蓁       趙希蒼
  謝采伯       宋濟已上寧宗時任
  謝周卿       王元春
  梁紘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知安吉州
  趙希觀       趙汝憚
  徐願        趙與懽知安吉州
  萬建        林申
  杜㓜節       劉震孫
  趙希堅       俞垓
  謝奕修       王侑
  黃辰顯       王㮚
  楊瑾        周
  趙時詰       蔡節
  徐夢衍       莊同孫
  謝奕勲       髙衡孫
  林存        楊纘
  吳子明       何夢桂
  全清夫       謝奕燾
  史越翁       趙時槖已上理宗時任
  項公澤       孔應得
  趙必槐       李庚知安吉州
  趙良淳字景程知安吉州已上度宗時任陳太素字仲華緱氏人
  劉越字子長大名人     鄧綰字文約成都人已上未審其次知婺州軍
  閻象        張獻可
  張鑑        商致周
  徐繼宗       薛智周
  刁衎見前       馮伉
  陳靜莆田人已上太宗時任   樂和
  楊坦        趙沂
  髙驤        張庶凝
  劉益        李朝
  安徳輿       許載
  鄭天益       辛若沖
  吳植        周歸正已上真宗時任
  查拱之       舒䧺
  唐冕        魏昭慶
  皇甫泌       劉滋
  林洙再知       晁宗簡
  淳于佺       賈守約
  張倣        戚舜舉
  闗詠        花尹
  陸廣        趙溫瑜
  余良孺       張子立
  盧革字仲辛徳清人     孫奕
  徐仲謀已上仁宗時任    章峴
  周復已上英宗時任     馮潔已
  錢藻字純老和州人     蘇頌字子容泉州人
  章汝賢       衛淇
  徐聰        鍾離景伯
  蘇畋        范子明
  燕若拙       汪澥字仲容旌徳人已上神宗時任
  王彭        朱服字行中烏程人
  張夀        李皇臣
  唐彀        謝履
  孫載崑山人      畢從周
  王仲甫已上哲宗時任    林可
  陳知存       施結
  沈錫字子昭真州揚子人    周秩
  詹適字徳逺縉雲人     蔣猷金壇人
  許㡬字先之貴溪人     呂淙
  袁灼        劉安上字元禮永嘉人
  徐敷言       黃特
  許徳之       楊應誠
  范之才       呂灝
  黃權已上徽宗時任     孫近欽宗時任
  蘇遲字伯元眉州人     沈晦見前
  曽開見前       傅崧卿字子駿山隂人
  李光字泰發上虞人     歐陽懋
  王居正字剛中揚州人    李擢
  周綱吳興人再知     孟庾
  張守見前       范沖字元長蜀人
  梁汝嘉見前      林季仲
  曽統        孟忠厚字仁仲
  向宗厚       吳表臣字正仲永嘉人
  林待聘       錢端禮見前
  周三畏       湯鵬舉見前
  趙不羣       曹璉
  季琛        李椿年浮梁人
  辛次膺字起季萊州人    汪應辰字聖錫玉山人
  張綱字彥正丹陽人     章復
  周葵見前       吳芾見前
  陳槖字徳膺餘姚人已上髙宗時任  王時升
  周執羔字表卿     趙不猷
  李茗川       王曮
  李衡字彥平江都人     曽懐
  周淙見前       周權
  韓彥古       劉度
  洪邁見前       韓元吉字旡咎潁川人再知
  鄭伯熊字景望永嘉人    張津見前
  林光朝字謙之莆田人    李椿字夀翁永年人
  王正已       張揣
  蘇嶠眉州人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
  范成大見前      錢佃字仲耕常熟人
  李彥頴字秀叔徳清人    蔣繼周青田人再知
  趙師揆       錢象祖端禮孫已上孝宗時任
  趙不流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
  趙師龍       葉翥
  黃度新昌人已上光宗時任   虞儔
  陳騤字文叔臨海人     木待問
  王恬        劉徳秀
  趙伯璝       丁逢
  曽㮚        吳璹
  李景和       張栁
  吳琯        李大異
  趙思石       譙令憲
  劉頴見前       趙善下
  孟猷        林祖洽
  趙師端       丘夀雋
  林拱辰平陽人     陳纘
  王補之       黃灝字商伯都昌人
  趙㦛夫       樓鑰字大防鄞縣人
  汪綱見前       葉時字秀𤼵仁和人
  俞應符       鄭如岡
  趙師嵓       魏豹文
  徐榮叟字茂翁     王伯大
  徐青叟字真翁已上寧宗時任  王夢龍
  莫澤        趙崇模
  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    余天錫字純父昌國人
  趙必願字立夫餘千人    趙汝談字履常餘杭人
  趙立夫       陳康熙
  吳昌裔中江人     趙與懃
  史彌鞏字南叔     陳晉接
  趙汝騰見前      許應龍閩縣人
  張磻字渭老福州人     蔡範
  蔡抗字子直宋城人     陳塏見前再知
  陳顯伯       林彬之
  章清生       謝奕修
  楊棟字元極青城人     杜範見前
  施退翁       李光輔
  吳勢卿       趙希棼
  孫子秀見前      趙崇絢
  趙希恱黃巖人     賈明道已上理宗時任
  陳綺        曹孝慶
  項公來       趙汝楳
  趙孟傳       曹良朋
  趙與稙已上度宗時任    劉怡㳟帝時任
  知眀州軍 知慶元府
  王素字仲儀      徐休復字廣初鄄城人
  趙易知       吳懋
  錢象先       陳矜
  孫扶        丘崇元一作先
  陳充字若虛成都人     胡旦字周父濵州渤海人
  凌景陽       鮑當
  徐繼宗已上太宗時任    丁顧年
  王膺        蘇耆
  范諷        康孝基
  劉綽        李夷庚
  曽㑹        燕肅字穆之益都人
  郎簡字叔㢘臨安人     劉賡已上真宗時任
  張交        李照
  林殆庶       徐起
  張弇        席平
  李制        鮑亞之
  錢延年       陸軫
  王周        范思道
  沈扶錢塘人      孫沔見前
  安楨        呂昌齡
  沈同        齊廓字公闢
  鮑軻        錢公輔字君倚武進人
  陳襄見前       郎玘已上仁宗時任
  李思道       俞昌年
  苖振        王罕字師言華陽人
  趙誠        李綖
  李定字資深揚州人     曽鞏字子固南豐人
  王誨        馬珫已上神宗時任
  韓晉卿字伯修宻州安丘人   王汾
  韓宗道       李萃
  李閲        王子淵
  張修        傅堯俞字欽之鄆州湏城人
  劉淑        呂溫卿
  姚勔        劉珵
  王子韶       葉濤
  鮑慎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人   韋驤字子駿錢塘人已上哲宗時任
  陸傳        王資深
  葉棣        呂昌齡
  彭休        白同
  錢景逢       宋康年
  檀宗旦       蔡肇
  李圖南       呂宗一作淙
  周秩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
  毛友        樓異字試可奉化人
  李友聞再知      蔣彞
  蔣猷金壇人      趙億
  魏憲        李弼儒
  李茂誠       綦崇禮見前已上徽宗時任
  蘇擕        金受
  沈晦見前       張汝舟
  劉洪道       向子忞
  吳懋        陳戩
  陸長民       李承造
  郭仲荀       仇悆見前再知
  周綱        潘良貴字子賤金華人
  梁汝嘉見前      莫將
  秦棣        徐琛
  曹泳        韓璡
  李莊        王㑹
  李㳘        方滋
  王俁        姜師仲
  趙善繼       程克俊
  張偁        沈該字約父歸安人
  韓仲通已上髙宗時任    趙子潚見前
  張津字子問龍泉人     趙伯圭再知
  魏王愷孝宗子     范成大見前
  趙益        謝師稷
  楊獬        趙師夔
  耿秉        延璽
  岳甫        林栗見前已上孝宗時任
  程大昌見前      林枅
  虞儔        髙夔
  朱佺        何澹字自然龍泉人已上光宗時任
  林大中字叔和永康人    李大性
  葉翥        吳琚
  鄭興裔       俞豐
  陳𣏌        趙不跡
  李沐        黃由
  趙彥逾       李景和
  趙善堅       傅伯成
  俞烈字若晦臨安人     魯幵
  程凖        王介見前
  程覃見前       韓元禮
  俞建        章良朋
  趙師嵒       齊碩已上寧宗時任
  胡榘見前       鄭損
  牛大年       游九功
  王定        趙與𥲅見前
  陳䀭        鄒應龍字景初
  趙善湘見前      趙以夫
  余天錫       陳愷長樂人
  黃壯猷       趙綸
  顔頥仲       章大醇
  馬天驥見前      蔡節
  趙與懽見前      趙與堅
  趙汝暨       厲文翁見前再知
  陳昉        吳潛見前
  余晦        潘牥見前
  姚希得字逄原潼川人    李曽伯
  王爚見前       楊棟字元極青城人
  朱熠溫州平陽人已上理宗時任  葉夢鼎見前
  謝子強       范東叟
  洪燾見前       鮑度
  劉良貴       陳存
  趙孟𫝊       劉黻已上度宗時任
  陳太素見前      沈與求見前已上未審其次知靜海軍 知溫州軍 知應道軍 知瑞安府
  范旻字貴參大名人宋初知靜海軍事 呂備宋初知靜海軍事
  韓甫以下知溫州軍     呂畋
  姚克明       袁廊
  臧處田       孫蠙
  何士宗       王扶
  何䝉字叔昭洪州人     王贄已上太宗時任
  楊坦        杜夢徴
  史昭文       陳若拙字敏之盧龍人
  孫諒        李徴用
  李邈        胡則見前
  夏昭文       吳耀卿
  葉溫        髙謹交
  耿肱已上真宗時任     樂良
  楊塤        劉起
  邉調        苖禎
  黃禹昌       張昷之字景山
  錢致堯       畢世長
  周世南       左瑾
  孫梁        張式
  劉立言       劉述
  陳求古       王孝和
  沈紳        楚建中
  戚舜舉       商臻
  周延雋       黃賁
  鄭紳已上仁宗時任     張倜
  孫昌齡       胡淮
  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已上英宗時任    石牧之字聖咨新昌人
  李鈞        姚元吉
  劉斁        范峋
  郟亶字正夫太倉人     張濟
  楊蟠字公濟章安人已上神宗時任  秦玠
  石景立已上哲宗時任    滕公立
  章憑        呂由誠
  郭敦實       沈延嗣
  劉既濟       王汝眀
  周煒        徐韶美
  韓思誠已下知應道軍    閭丘鶚
  蘇起        莫砥已上徽宗時任
  唐懌欽宗時任      盧知原見前以下仍知溫州軍
  趙億        林之平
  洪擬字成孚丹陽人再知    韓肖胄見前
  程邁        趙思誠
  范宗尹字覺民襄陽鄧城人   章誼字宜叟建州浦城人
  秦檜見前       李光見前
  樓炤字仲輝永康人     王居正字剛中揚州人
  髙世則       程邁
  閭丘昕字逢辰麗水人    梁汝嘉見前
  何鑄字伯夀餘杭人     張澄
  趙不羣見前      周奕
  髙百之       張九成字子韶杭州人
  王大賔字元龜湖州人    黃仁榮
  周綰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庚之子
  徐林        莫若虛已上髙宗時任
  袁孚        王恱
  劉孝韙       王逨
  王之望字瞻叔榖城人    劉夙
  劉敏大       曽逮
  王伯庠鄞人      莫濟
  周𪷁        洪邦直
  韓彥直字子溫延安人    胡與可
  陸之淵       汪義端見前
  李棫        沈樞字持要安吉州人
  樓鑰見前       湯碩已上孝宗時任
  趙師龍       孫懋
  謝源明已上光宗時任    曽炎
  潘燾        王煥章
  毛憲        奚士遜
  趙孟極       錢仲彪
  王保大       呂友直
  施椷        楊簡字敬仲慈谿人
  莫子純       㽞元剛
  鞏嶸        劉允濟
  王夢龍       趙汝鐺
  王居安字資道黃巖人已上寧宗時任 徐清叟字真翁
  徐澄        宋濟
  俞建        史宜之
  司馬述       潘槱
  陳塤字和仲鄞人     王定
  史彌忞       趙汝談見前
  吳泳字叔永潼川人     趙汝騰見前
  趙與懽見前      趙汝鐩
  劉竑夫       程次中
  劉漢弼字正甫上虞人    謝奕修
  趙師𧂂       蔡詧
  陸徳輿       馮去疾
  葉大有       潘大臨見前
  魏克愚       王克謙
  趙汝楳       印應雷
  程沐        王爚見前
  季鏞        林存
  趙希㤞       李芾見前
  呂有年已上理宗時任    江萬頃已下俱知瑞安府
  國材        鮑成祖
  王亞夫       趙崇鐖
  趙與𰘹已上度宗時任    陳䝉
  方洪        李珏
  趙與擇已上恭帝時任    趙汝讜字蹈中已上未審其次台州刺史 知台州軍
  余仁徳       裴迎
  錢昱字就之臨安人再任    杜叔詹
  錢郁        裴祚
  王儼        王通已上宋初未納土時刺史畢士安見前已下知台州軍   韓範
  鄭元龜       王源
  張蔚        渉緯
  解損        上官知
  查陶已上太宗時任     曽㑹
  王有孚       曲蘋
  康秉        趙昻
  康孝基       章得象字希言泉州人
  劉起        王式
  丁顧言       劉炤
  潘華        劉有方再知已上真宗時任
  劉希元       畢世長
  劉嗣隆       胡晏
  范說        王蘭
  李防        張益之
  周越        彭思永廬陵人
  元綘見前       闗魯
  呂士宗       馬仲甫字子山廬江人
  孫礪        劉宗孟
  李頎        徐億
  燕卞已上仁宗時任     周延雋
  葛閎已上英宗時任     吳可㡬
  錢暄惟演子      江寛
  栁安道       陳公琰
  吳安度       李撫辰已上神宗時任
  葉康弼       陸長蒨
  石賡        張𢘅
  沈逈        王柄
  樓常已上哲宗時任     楊固
  李孝節       李諤
  呂康卿       李春卿
  石悈        孫實
  范祖述成都華陽人    趙資道
  李景淵       李纁
  陳敏字伯修無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     黃滂已上徽宗時任
  劉光        鄒柄字徳久晉陵人
  段敏學再知      謝克家上蔡人
  方誾        晁公為
  孫近        秦梓見前
  虞沆        王昴
  錢稔        劉棐
  張致逺字子猷南建州沙縣人  趙思誠
  陳槖字徳應餘姚人     王居正見前
  曹戩        孫逸
  黃子游       李光見前
  李彌綸       胡交修晉陵人
  張偁        吳似一作以
  曾惇建昌人      宗頴
  吳溫彥       蕭振見前
  張昌        蘇䇿
  劉景        曽㡬見前
  沈介        凌哲
  曽律        黃章
  趙伯圭字禹錫秦康恵王後   沈與求見前已上髙宗時任
  黃然豫章人      李浩臨川人
  陳巖肖東陽人     向汮開封人
  朱江姑蘇人      趙思姑蘇人
  韓彥直字子溫延安人    陶之真
  詹儀之建安人     趙汝愚字子直餘千人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     李宗質四明人
  沈揆嘉興人      唐仲友字與政東陽人
  史彌正四明人     熊克字子復建陽人
  王眀𤼵四明人     岳甫池陽人
  朱儋姑蘇人      章沖霅川人
  沈作賔見前      江乙祖嚴州人已上孝宗時任
  葉簨霅川人      徐子寅四明人
  周曄東陽人已上光宗時任   劉坦之霅川人
  葉籈霅川人      謝儼昭武人
  吳英雋錢塘人     汪文振新安人
  錢文子永嘉人     葉箋霅川人
  趙筠夫四明人     李兼宣城人
  常建栝蒼人      黃㽦字子耕豫章人
  俞建嘉興人      鄭抗錢塘人
  康仲頴東陽人     喻珪毘陵人
  盧憲霅川人      趙彥紓錢塘人
  齊碩青社人      王梃已上寧宗時任
  葉棠        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
  王萬字處一浦江人     包恢字宏甫建昌人
  王華        應㒡字之道昌國人
  趙必願字立夫汝愚之孫   趙希芬
  趙與傑       沈塈
  張琥        趙與諲
  許子良字肖說東陽人    趙景緯字徳夫於潛人
  趙𡌴        王華甫
  臧元哲       徐宗仁已上理宗時任
  陳淳祖       項公采
  戴侗字仲逺永嘉人     胡崇歙人通志作程崇
  趙子寅       黃應龍
  孔應得已上度宗時任    楊必大
  王珏已上㳟帝時任
  知處州軍
  陳若拙字敏之盧龍人太宗時任  陽從易
  楊億字大年浦城人     仲簡
  張若谷已上真宗時任    孫沔見前
  李堯俞       杜垂象
  胡宗質已上仁宗時任    崔愈神宗時任
  謝文瓘字聖藻陳州人    闗景暉㑹稽人
  陳戩已上哲宗時任     楊嘉言
  黃烈浦城人      李孟傳字文授上虞人
  周邦彥見前      黃葆光字元暉徽州人
  張觷字柔直福州人已上徽宗時任  沈晦見前
  劉涇字巨濟簡州人     劉大中真州人
  陳公輔字國佐台州人    王禔
  汪待舉衢州人     葉顒見前
  耿延禧       謝伋
  徐度        許尹
  吳謙        蘇簡眉山人
  胡沂字周伯餘姚人     吳芾見前
  王次翁字慶曽濟南人    王之望字瞻叔榖城人已上髙宗時任
  范成大見前      樓璩
  錢竽        李處全
  李翔已上孝宗時任     蔣行簡光宗時任
  趙善堅見前      徐邦憲字文子義烏人
  趙雝        王元
  王夢龍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
  胡澄        黃宜
  孔元忠       樓觀臨海人
  趙必願見前已上寧宗時任   葉武子
  高似孫字續古明州人    馬光祖見前
  葉秀𤼵字茂叔金華人    趙善瀚一作澣
  王克譲       吳勢卿建寧人
  洪起畏已上理宗時任    李雷奮鄱陽人度宗時任
  梁椅恭宗時任      陳槖字徳應餘姚人
  應俊        彭椿年
  錢象祖已上未審其次
  知衢州軍
  張守則       黃子才
  李希傑       何繼昭
  尹季通       邉肅
  孔貽慶       李象
  康亞之       席羲叟已上太宗時任
  阮思道       柴徳芳
  傅寅字同叔義烏人     李敏
  黃宗旦       宋為善
  蘇晟        舒雄
  裴奐        余獻卿
  張昭慶已上真宗時任    吳應
  鮑當        尹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
  劉有方       呂士宗
  胡晏        牛昭儉
  畢慶長       周徳延
  李及之       髙易簡
  謝顯素       章岷
  陳商        陳宗言
  邢處恭       唐詔
  胡楷        張益之
  髙賦字正臣中山人已上仁宗時任  杜昉
  張兌已上英宗時任     張倜
  張鑑        李冠卿
  徐師回       孫亞夫
  楊渢        楊完
  范鏜        張復圭
  吳安常已上神宗時任    孫賁
  黃潛        曹輔
  文勛        陳沂
  徐介立       韋夀隆
  許巨卿已上哲宗時任    李景夏
  耿南仲       陸逺
  李友聞       劉彥祖
  葉仲諶       彭汝方字宜老鄱陽人
  髙至臨       虞沆
  毛友江山人      呂勤
  虞浵已上徽宗時任     胡唐老字俊民
  范沖        曾紆字公袞南豐人
  章思永       李處勵
  席益        汪思溫
  李大有       謝克家
  宋伯友       常同字予正卭州臨卭人
  章苃        吳革見前
  范正已       富直柔字申季河陽人
  晏郭復字景初     祖秀實
  沈晦見前       趙思誠
  周祕        林待聘
  張嵲字巨山      章傑
  曹筠        張柟
  王曮        王師心字與道金華人
  王彥傳       錢端禮見前
  王普        黃仁榮
  陳機        汪汝則
  趙公稱       孟處義
  鄭作肅       沈度已上髙宗時任
  劉珙字貢父子羽子     胡堅
  何俌        周操
  張杓見前       王恱
  徐蕆見前       劉夙
  王稽中       施元之
  張子顔       王察
  朱周卿       陳舉善
  曹總        王公袞
  汪悟        路由中
  李嶧        沈崈一
  趙師垂       沈祖徳
  沈作礪       袁説友見前
  謝源明已上孝宗時任    李信甫
  蕭忱        江乙祖
  鄭若容       葉簨已上光宗時任
  張經        蘇林
  陳希黙       章頴字茂獻臨江軍人
  孫昭先       髙文善
  曽寧        孫子直
  綦奎        王棐
  魏豹文       劉垕
  鄭豹文       趙希齊
  沈爕        潘槱
  趙希蓁已上寧宗時任    袁甫字廣微鄞人
  林畧        蔡範
  蔡節        林楷
  趙汝艁       陳塤見前
  趙彥吶字敏若彭州人    沈景淵
  史彌鞏字南叔鄞人    章謙亨
  洪夢炎       朱元龍
  鄭逄辰       葛崇節
  楊彥瞻       全清夫
  朱仕麟       謝奕燾
  謝奕中       游鈞
  孫子秀見前      陳仁玉
  馬天驥見前      陳存
  謝塈已上理宗時任     王已
  趙逄龍字應甫鄞人    黃宗仁
  陳䝉        趙孟奎
  蔡塾        馬元演
  趙淇        龔集
  郭囦        趙與䆅
  常挺字方叔福州人已上未審其次
  知睦州軍 知嚴州軍 知建徳府
  譚延美大名人宋初刺史   李繼敏以下知睦州軍
  蕭璀        田錫字表聖嘉州人已上太宗時任
  胡則見前真宗時任     范仲淹見前
  陸軫        趙忭見前已上仁宗時任
  呂希純公著子哲宗時任   章惇見前
  蔡肇見前       李邈字彥思清江人
  周格        凌唐佐已上徽宗時任
  李裁欽宗時任      王永年
  趙子砥       栁約字元禮秀州華亭人
  范世延       李擢
  潘良貴見前      顔為再知
  朱縡再知       石端中
  胡寅字明仲建寜人     董弅字令升
  馮軫        鄭滋
  蘇簡眉山人      孫藎
  羅汝楫字彥濟歙縣人    周林
  曹璉        宋曖
  金安節見前      朱翌字新仲灊山人
  吳謙        鄭資之
  樊光逺       鄭知剛
  吳槩已上髙宗時任     王十朋見前
  朱正純       栁大節
  栁楹        張栻字敬夫綿竹人
  王師愈       林機
  詹亢宗       曹耜
  魏楫        潘景珪
  趙師垂       蕭燧字照鄰臨江人
  韋璞        楊布
  樓錫        李稢
  汪義端見前      陳公亮
  陸游字務觀山隂人     錢聞詩
  張埏已上孝宗時任     葉籌
  冷世光字賔王常熟人    錢象祖
  趙不逷       秦焴已上光宗時任
  曽集        李直柔
  黃衡        毛崈
  潘燾        莫若晦
  陳棅        孫叔豹
  鞏嶸        趙師石
  胡楶        孟𨗳字逹甫
  謝得輿       宋鈞
  失姓中        鄭之悌
  薛叔灌       許興裔
  王鏜        盧憲
  趙立夫已上寧宗時任    謝采伯
  陸子遹       陳畏
  衛璞        李彌髙
  趙汝桿       顔頥仲
  葛逄        王㑹龍
  趙汝柄       萬一薦
  衛湜字正叔嘉興人     趙與汶
  王佖金華人      何處信
  趙希璞       章大醇
  髙斯得字不妄稼之子    趙孟傳
  趙汝厯       季庸括蒼人
  吳槃        李介叔
  謝奕中       錢可則天台人
  郭自中       錢槐卿
  趙孟議已上理宗時任    史胄之
  楊湖南       趙與稙
  呂直之       李萊老
  方回字萬里歙人已上度宗時任  韓贄字獻臣長山人
  鞠嗣復已上未審其次
  知秀州軍 知嘉興府
  王恕饒陽人      栁植字子春真州人已上太祖時任
  安徳裕       王炳中
  黃震已上太宗時任     元玘
  劉師道見前      羅拯字道濟祥符人
  耿肱字天來揚州人     錢藻字純老和州人
  葛宮字公雅江隂人已上真宗時任  葉清臣見前
  張㡬聖       林希字子中
  張徳甫       錢缺名字集仙
  令狐挺       聶厚載
  向宗良字景弼已上仁宗時任  錢顗字道安無錫人英宗時任
  周邠        吳司文
  吳安世       劉寧止字無虞歸安人
  韓瓘字徳全開封人已上神宗時任  沈括見前
  李常字公擇      張復已上哲宗時任
  錢遹字徳循浦江人     毛滂字澤民江山人
  姚憲字令則嵊縣人     樓異字試可奉化人
  宋昭年已上徽宗時任    趙叔近魏悼王五世孫
  蔡崈        程俱字志道衢州開化人
  黃灝字裔伯都昌人     鄧根字深伯昭武人
  程少卿       方滋字務徳桐廬人
  蕭祀        曽統
  王禔        趙霈
  秦梓        劉阜民
  王安道       李孟堅
  林衡        趙子晝燕懿王後已上髙宗時任
  張瑜        徐蕆字子禮吳人
  張琯        丘崈見前
  鄭伯英字景元永嘉人    陳騤字叔進台州臨海人
  汪義端見前      黃大卿
  韓彥哲       張元成字純一
  趙善悉字夀卿     趙彥瑜
  孫夢觀字守叔慈谿人    唐璘字伯玉古田人已上孝宗時任
  愈豐        龎籍字淳之單州人
  喬行簡見前      趙不跡
  王介見前已上光宗時任    趙希道
  王補之澶淵人     程卓
  黃大卿       岳珂字了山湯隂人
  商逸卿       呂正已字穆叔
  吳潛見前       史宅之
  倪祖常       朱煥
  潘師旦       陳肖孫奉化人
  一作趙定      劉漢弼字正甫上虞人已上寧宗時任
  莫叔益       趙與𥲅見前
  朱士麟字在樂     林良
  鄭穎        黃壯猷
  俞浙        謝子強
  趙孟善       潛說友見前
  王鑄        劉炳
  吳昌裔見前      方岳
  王起宗       趙與訔見前
  謝瑩天台人      張寺丞
  皮龍榮字起霖醴泉人    陳塤見前
  陳著字子㣲奉化人     謝奕燾
  潘墀已上理宗時任     趙景緯字徳夫於潛人
  缺名字畬齋已上度宗時任   文及翁字時學綿州人
  金安裕       劉漢傑已上恭帝時任
  李鳴復字成叔瀘州人未審其次
  兩浙總管幹轄司
  趙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後   湯東野
  張思政       史康民
  李顯忠見前      張子蓋字徳髙成紀人
  李寳河北人已上髙宗時任   龍大淵
  曽覿見前       姜特立字邦傑麗水人已上孝宗時任
  吳端光宗時任      楊應龍
  陳源已上理宗時任     毛獻忠㳟帝時任
  何灌字仲源祥符人未審其次
  兩浙兵馬都監
  翟守素濟州任城人    弭徳超滄州清池人
  周瑩已上太宗時任     蔡遵
  項坦已上徽宗時任     栁約見前
  吳挺字仲烈隴干人已上髙宗時任  王霆字定叟東陽人副監
  王安節副監已上理宗時任   康湑木審其次
  都廵檢司
  周瑩瀛州景城人太宗時任   楊允恭漢州綿竹人
  侍其曙字景升已上真宗時任
  秀州武職
  王子武秀州統軍徽宗時任   朱勝非秀州控扼使
  王復古澉浦鎮統軍寧宗時任  尚景澉浦鎮統軍淳祐五年邢子政澉浦鎮統軍淳祐七年  胡全澉浦鎮統軍徳祐時任劉英乍浦統制官徳祐時任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六
  職官
  
  元史百官志世祖定內外官其在外者則有行省行臺有宣慰司有㢘訪司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其長則䝉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行中書省
  元史百官志行中書省凡十中統至元間始分立後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至元二十四年至大二年改行尚書省尋復如舊每省丞相一員平章二員右丞一員左丞一員㕘知政事二員郎中員外郎各二員都事二員舊制㕘政之下有簽省有同簽之屬後罷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
  元史百官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揚州二十一年遷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諸郡𨽻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統有三十路一府
  元史武宗紀至大三年命江浙行省依前設左丞相餘省唯置平章二員
  元史百官志至正十二年江浙行省皆除添設平章右丞叅政
  行御史臺
  元史百官志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至元十四年始置於揚州㝷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遷建康統淮東淮西湖北浙東浙西江東江西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大徳元年定為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設官九員以監江浙江西湖廣三省統江東江西浙西浙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十道大夫一員中丞二員侍御史二員治書侍御史二員經厯都事照磨架閣庫管勾陳發管勾兼獄丞各有差至正十六年移置行臺於紹興
  行樞宻院
  元史百官志行樞宻院有征伐之事則置大征伐則止曰行院為一方一事而設則稱某處行樞宻院或與行省代設事已則罷至元三年巴延奏准江浙置行樞宻院以鎮遏好亂之民四年罷至正十六年置江浙行樞宻院於杭州知院二員同知二員副樞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首領官經厯知事各一員斷事官二員經歴一員行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元統二年革罷廣敎總管府一十六處置行宣政院於杭州院使二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同僉院判各一員首領官經厯二員都事知事照磨各一員令使八人譯使二人宣使八人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設崇敎所擬行中書省理問官以理僧民之事
  宣撫使
  續文獻通考元之宣撫職在詢民疾苦體察官吏賢否以行省官或諸部尚書諸院使充之即唐廵察按察等使
  宣慰司
  元史百官志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布於下郡縣有請則為達於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元帥府每司宣慰使三員同知一員副使一員經厯都事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
  元史世祖紀至元十三年立浙東宣慰司於臨安五月罷浙宣慰司設諸路宣慰司以行省官為之並帶相銜其立行省者不立宣慰司十七年定杭州宣慰司官四員十九年徙浙東宣慰司於溫州罷宣慰使所帶相銜二十一年徙浙西宣慰司於平江
  元史百官志浙東宣慰司至正十二年添設宣慰司一員同知一員都事二員
  延祐四明志元立浙東宣慰司於紹興後徙處復徙婺至元十六年分治於慶元尋併於婺大徳七年立浙東都元帥府即舊府治為之
  肅政㢘訪司
  續文獻通考初立提刑按察司至元十三年以省併衙門罷十四年復置増立浙東海右江南浙西等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曰肅政廉訪司每道設八員除二使留司以總制一道餘六人分臨所部如民事錢糧官吏一切奸弊悉委之嵗終省臺遣官考其功效江南十道𨽻江南行臺江南浙西道杭州路置司浙東海右道婺州路置司
  財賦總管府
  續文獻通考江浙等處財賦都總管府掌江南沒入貲産課其所賦以供內儲領提舉司三庫局各一
  元史百官志財賦總管府達嚕噶齊一員總管一員副總管一員經厯知事照磨提控案牘各一員
  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立江浙財賦總管府提舉司
  續文獻通考各處行省所署之地皆置儒學提舉司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敎養錢糧之事及考校呈進著述文字每司置提舉副提舉各一人吏目一人司吏二人
  元史百官志䝉古提舉學校官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至元十八年置惟江浙湖廣江西有之餘省不置
  轉運鹽使司
  元史百官志兩浙都轉運鹽使司使二員同知二員運判二員經厯知事照磨各一員至元十四年置司於杭州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立諸路轉運鹽使司設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專領課程二十六年置浙東二鹽司詳見鹽法
  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罷各處鹽使司鹽塲元史百官志大徳三年定産鹽之地立塲有差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元年増置兩浙鹽運司判官一員六年置兩浙鹽倉六所官二員惟杭州嘉興二倉設官三員鹽塲三十四所塲設鹽運一員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年杭州嘉興紹興溫州台州等路各立檢校批驗鹽引所
  茶園提舉司
  續文獻通考常湖等處茶園都提舉司掌常湖二路茶園戶二萬三千有竒採摘牙茶以供內府至元十三年置司統提領所凡十有三處十六年升都提舉司烏程武康徳清長興安吉歸安提領所各設正同副提領各一員俱授宣徽劄付
  元史順帝本紀元統元年江浙復立𣙜茶運司
  寳泉提舉司
  續文獻通考寶泉提舉司至元十一年置凡九所浙江行省一所所轄有銅冶塲凡三各制提領大使副使一人掌浸銅事
  市舶提舉司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十年留夢炎言杭州上海澉浦溫州慶元置市舶司物貨十五抽一從之仍併溫州舶司入慶元杭州舶司入稅務
  元史百官志每司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二員知事一員
  都水庸田司
  元史成宗本紀大徳三年立浙西都水庸田司主水利
  諸路總管府
  元史百官志諸路總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為上下路凡上路達嚕噶齊一員總管一員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員下路不置治中餘悉同至元二十三年置推官二員專治刑獄下路一員經厯知事兼承發架閣並一員司吏無定製隨事煩簡以為多寡之額譯史通事各一人其屬儒學敎授及學正學錄各一員其散府上中州亦設敎授一員下州學正一員䝉古敎授厯學敎授隂陽敎授各一員司獄及丞各一員平凖庫提領使副各一員織染局使副各一員雜造局使副各一員府倉使副各一員藥局提領一員稅務提領使副各一員錄事司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戶民之事獨杭州置四司後省為左右兩司
  散府
  元史百官志散府達嚕噶齊一員知府或府尹一員同知判官推官各一員提控案牘一員續文獻通考達嚕噶齊掌印信以總一府一縣之治判署則用正官在府則總管在縣則縣尹達嚕噶齊猶華言總理軍民之官
  諸州
  元史百官志至元二十年定為上中下州上州有達嚕噶齊州尹同知判官中下州有達嚕噶齊同知判官㕘佐官上州知事提控案牘各一員中州吏目提控案牘各一員下州吏目一員
  諸縣
  元史百官志至元二十年定為上中下縣上縣達嚕噶齊一員尹一員丞簿尉各一員典史二員中縣不置丞餘悉如上縣之制下縣置官如中縣民少事簡之地則以簿兼尉尉主捕盜事別有印典史一員廵檢司一員
  武職
  續文獻通考各路立萬戶府各縣立千戶以鎮壓各處其所部之軍各道以宣慰元帥總之
  元史百官志上萬戶府管軍七千之上達嚕噶齊一員萬戶一員副萬戶一員俱虎符中萬戶府管軍五千之上達嚕噶齊一員萬戶一員俱虎符副萬戶一員金牌下萬戶府管軍三千之上達嚕噶齊一員萬戶一員俱虎符副萬戶一員金牌官皆世襲有功則升之每府設經厯知事提控案牘各一員鎮撫司鎮撫二員䝉古漢人㕘用上中萬戶府金牌下萬戶府銀牌
  元史世祖紀江淮行省言浙東一道地極邊惡復還三萬戶以一軍戌沿海明台一軍戍溫處一軍戍紹興婺杭州行省諸司府庫所在置四萬戶府從之
  元史百官志上千戶所管軍七百之上達嚕噶齊一員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俱金牌中千戶所管軍五百之上達嚕噶齊一員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俱金牌下千戶所管軍三百之上達嚕噶齊一員千戶一員俱金牌副千戶一員銀牌彈壓二員䝉古漢人㕘用
  元史百官志上百戶所百戶二員䝉古漢人各一員俱銀牌下百戶所百戶一員銀牌
  元史成宗本紀詔併鎮守軍江浙所置者合為二百二十七所
  續文獻通考海道運糧萬戶府至元二十一年置每嵗海道運糧供給大都達嚕噶齊萬戶各一員副萬戶四員經厯知事照磨各一員鎮撫一員
  續文獻通考海運千戶所達嚕噶齊一員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置溫台慶元紹興杭州嘉興等處
  元史百官志順帝至元九年添設海道廵防官二員統領軍人水手防䕶糧船相副官員至正十五年陞台州海道廵防千戶所為防禦海道運糧萬戶府
  元職官姓氏
  江浙行省丞相
  䝉古岱       蒙古台
  莽古岱已上世祖時任    哈喇哈遜諤魯納氏成宗時任
  呼喇珠        達實宻已上武宗時任喀喇托克托雅克哈雅子仁宗時任 赫嚕英宗時任
  托歡達爾罕泰定時任
  伯勒齊爾布哈字大用揚珠濟達氏文宗時任
  綽斯戩        拜布哈
  多爾濟托克托子      額琳沁巴勒
  達實特穆爾      張士信已上順帝時任
  托歡達爾罕      托爾德濟已上未審其次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呼喇珠       䝉古台䝉古塔塔爾氏
  布琳濟達      齊都爾
  張惠        史弼字君佐蠡州博野人
  伊蘇岱爾烏蘭哈達氏   旺扎勒圖欽察人已上世祖時任
  阿喇卜丹      特穆爾
  莽賚布哈      博囉歡
  徹爾揚珠濟達氏     髙興字功起蔡州人
  阿爾        托克托薩滿子
  舍哩已上成宗時任     達實哈雅
  嘉琿        莽賚布哈
  張誾        李蘭奚
  烏瑪喇       張律再任
  巴達克       巴延䝉古巴林部人
  赫嚕已上仁宗時任     巴延徹爾
  阿爾哈雅輝和爾氏托里子  額伯徳呼勒已上英宗時任
  托歡襲號達爾罕     呼喇台已上泰定時任
  曹立        王禪
  布延特穆爾     徹爾特穆爾
  通通已上文宗時任     趙世延字子敬雲中人
  特黙齊罕      珠爾噶台
  髙納麟智曜孫睿子    左吉
  納赫        雅克特穆爾
  庫庫字子山      達實特穆爾
  額琳沁巴勒     韓嘉納
  強通        伊埒特穆爾伯勒齊都爾伯特氏
  布延特穆爾     王昊
  薩木丹巴勒     布哈特穆爾
  張士信       方國珍
  方國瑛       方國珉
  方明善       潘元明已上順帝時任
  伊實通斡      貝降北庭人
  呼喇珠       多通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行省右丞
  旺扎勒圖見前世祖時任   圖固勒
  燕公楠       馬紹
  洪君祥       董士選字舜卿文炳子已上成宗時任
  曹立仁宗時任      回回字子淵博果木子泰定時任
  伊實通斡文宗時任    綽斯戩
  多通斡       納琳字文璨河西人
  布延約蘇穆爾    呼都克布哈
  烏固實       富珠哩
  徹爾特穆爾     阿哩袞實克
  敏珠爾丹      楊諤勒哲
  楚迪爾       達蘭特穆爾已上順帝時任江浙行省左丞
  呼遜        旺扎勒圖見前
  鄭溫真定盧夀人     溫普
  薩里宻已上世祖時任    髙翥
  安祐        劉正已上成宗時任
  郝天挺字繼先武宗時任   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
  髙昉字顯卿大名人     王毅已上仁宗時任
  趙簡泰定時任      張思明文宗時任
  阿爾哈雅見前     特穆爾布哈
  伯勒齊爾布哈見前   多爾濟見前
  韓渙        多爾濟巴勒
  博囉特穆爾     羅羅
  額琳沁巴勒     達實特穆爾
  周伯琦字伯溫饒州人    楚迪爾
  尊達實哩      方國珍已上順帝時任
  哈喇伊埒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阿克徳濟
  和爾多卜丹     吳元振
  徳爾蔵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行省㕘知政事
  輝圖鄂羅納吉氏     潘傑
  燕公楠再任      馮珪
  張瑄已上世祖時任     旺沁
  和爾多卜丹     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
  張文虎       董士珍已上成宗時任
  髙昉見前武宗時任     趙世延見前
  王居仁已上仁宗時任    杜貞
  張友諒       伯勒齊爾布哈已上文宗時任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    富珠哩翀字子翬富珠哩氏
  李嘉賓       多通
  圖嚕        馮思溫
  韓渙        沙班
  秦從徳       薩滿達
  楊維恭       蘇天爵字伯脩真定人再任
  吳彥宏       多爾濟丹
  樊執敬字時中濟寧鄆城人   台哈布哈字兼善巴約特台氏
  董摶霄字孟起磁州人    敏珠爾丹
  阿哩袞實克     溫寧布
  佛嘉努       濟農格爾
  周伯琦見前      楊旺扎勒
  方國珍       舒穆嚕宜孫字申之柳州人
  貢師泰字泰甫宣城人    章嘉
  缺姓仁傑       張晉已上順帝時任
  劉貞        李闖伯
  潘炎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行省郎中員外郎
  實喇卜巴勒溫世祖時任  張思明字士瞻輝州人成宗時任
  僧寳珠       曹鑑字克明宛平人已上英宗時任
  台哈布哈見前     哈達拉
  道拉實       鄭璠
  崔敬        張光弼名昱以字行廬陵人
  楊乘        劉仁本字徳元天台人
  哲伯已上順帝時任     夏思忠
  陳遘        張啟原
  亷和斯哈雅     陳基字敬初臨海人
  鄭文寶       逮師顔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行樞宻院
  達實特穆爾順帝時再任
  江浙諸道行臺御史大夫
  姜衛世祖時任      徹爾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珠濟達氏
  喀喇托克托武宗時任   欽察
  托克托已上英宗時任    多爾濟見前
  阿爾斯蘭哈雅已上文宗時任 納琳見前
  桑節        特濟格
  福夀        強通
  布哈特穆爾已上順帝時任  沙克嘉實哩
  和尼齊       阿里瑪已上未審其次
  江南諸道行臺御史中丞
  劉宣字伯宣太原人     劉正已上世祖時任
  尚文        趙仁榮
  張珪字公瑞宏範子     董士選已上成宗時任
  巴達克       巴延見前已上武宗時任
  廉恂英宗時任      托多
  趙世延泰定時任     馬祖常文宗時任
  布哈        史惟良
  曼濟哈雅      吳鐸已上順帝時任
  韓元善       納琳見前
  汪夀昌       張起巖字夢臣濟南人
  伊埒布哈      髙智已上未審其次
  行臺侍御史 治書侍御史
  張珪見前       趙世延見前
  巴圖已上成宗時任     敬儼字威卿易水人
  庫庫見前       趙宏偉
  和和已上武宗時任     髙昉見前仁宗時任
  策丹䝉古人      納琳見前已上文宗時任
  秦從徳       成遵
  尊達實哩      巴咱爾布哈
  髙智        張起巖見前
  張昇        劉貞已上未審其次
  行臺監察御史
  王龍澤       商琥
  申屠致逺已上世祖時任   蘇天爵見前
  嘉琿已上成宗時任     韓元善武宗時任
  蓋苖仁宗時任      許有壬字可用湯隂人英宗時任台哈布哈見前文宗時任   李稷
  余觀已上順帝時任     王餘慶
  丁好禮       張起巖見前
  伊竒哩台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行省政院
  納琳見前       達實特穆爾已上順帝時任江浙宣撫使
  特哩托歡成宗時任    韓若愚
  馮合謀       李處恭已上泰定時任
  和爾多卜丹     何執禮已上順帝時任
  浙西宣慰使
  管如徳       游顯
  琿塔哈       劉宣見前
  錫里巴       髙興見前
  史弼見前       王好禮
  旺扎勒圖見前     舒庫爾已上世祖時任
  李元成宗時任      托歡徹爾武宗時任
  漢卿仁宗時任
  浙東宣慰使
  麥歸        焦友直
  楊居寛       輝圖鄂囉台氏
  髙興見前       陳祐一名天祐字慶甫趙州寧晉人俄羅斯宻錫巴勒子輝和爾人  史弼見前
  哈喇岱       史奐卿真定人
  史耀已上世祖時任     任霆發字子明松江人
  阿榮㤗定時任      王獻
  台哈布哈見前     溫寜布
  舒穆嚕宜孫見前    納麟哈
  董摶霄見前已上順帝時任   王都中字元俞福寧州人伊斯瑪音已上未審其次
  浙西道肅政㢘訪使 副使 僉事
  呼都克特穆爾字漢卿  陳思謙
  髙源僉事       張礎字可用真定人副使
  何瑋        雷膺字彥正渾源人
  胡祇遹字紹聞磁州武安人   陸垕字仁重江隂人副使
  華善巴約特氏      齊諾華善子
  翁吉喇特      鄂爾歡
  齊必勒       閻復字子靖髙唐人
  徐琰字子方東平人     齊必勒達勒達台子卒弟圖卜沁嗣職已上世祖時任
  張孝思僉事      田滋字榮甫開封人
  完顔貞       張珪見前
  趙宏偉字子英甘陵人    王遇
  傅與礪字若金新喻人僉事已上成宗臧孟解時任
  董師謙副使僉事已上武宗   卜天璋時任
  鄧文原副使字善之綿州人   薛處敬僉事已上仁宗
  達爾瑪       旺札勒布哈已上泰定時任
  韓鏞字伯髙濟南人     鄭允中
  三寳副使       䇿丹䝉古人
  額森特穆爾僉事已上文宗時任 胡廣祖
  納琳見前       鄂 公副使
  呂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僉事  沙木斯字得之真定人僉事
  缺名副使       韓缺名副使
  特穆爾布哈僉事    董鎬副使
  趙秉仁僉事      哈喇固納副使
  周伯琦見前      楚廸爾已上順帝時任
  逯西臯       潘澤副使
  哈喇僉事       庫庫見前
  張孔孫副使      饒介僉事
  髙睿智曜子      劉廷桓
  貝降已上未審其次
  浙東道肅政亷訪使 副使 僉事
  伊克黙色副使     貝降副使
  臧孟解副使已上成宗時任   敬儼見前
  趙宏偉字子英廿陵人副使已上仁宗時任李好文泰定時任
  托克托濟延文宗時任   余闕字廷心合肥人僉事
  沙木斯見前僉事     董守慤
  楊惠已上順帝時任     劉守謙字謙甫南宮人未審其次兩浙都轉運鹽使司
  呼遜        李守中字正卿
  王都中字元俞福寧州人   陳思濟字濟民柘城人
  智受益已上世祖時任    哈扎爾齊
  梁曾已上成宗時任     張思明再任
  瞿霆發已上武宗時任    王克敬見前泰定時任
  王惟賢字國寳中山人    黃溍字晉卿義烏人
  蘇天爵見前      貢師泰見前
  賈慶        趙知章
  李廷佐       趙鞏已上順帝時任
  杜徳威       張士瞻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等處財賦總管府
  韓奕仁宗時任      曹鑑
  韓鏞見前已上文宗時任    雅爾噶鼐
  倪居敬已上順帝時任    劉敬
  納延特穆爾     茂巴爾斯
  張謙        竒嚕已上未審其次
  江浙儒學提舉司
  樊萬        余謙
  葉李字太白錢塘人     孫朝端
  孔洙已上世祖時任     趙孟頫字子昻吳興人
  鄧文原見前已上武宗時任   楊剛中
  段天祐已上泰定時任    宇文公諒字子貞歸安人文宗時任陳旅字衆仲莆田人副提舉   吳直方副提舉
  黃溍見前       班惟志
  陳遘        李祁字一初茶陵州人副提舉
  王大本       鄧元祐
  楊翮字文舉江寧人     魯淵字道源淳安人副提舉
  李桓副提舉      洪欽副提舉
  錢惟善字思復錢塘人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副提舉已上順帝時任
  白珽字廷玉錢塘人副提舉   楊敬惪字仲禮臨海人
  范霖字君澤縉雲人     徐永之
  葉廣居字居仲副提舉    趙孟堅
  孔瀛副提舉      鄧衍副提舉
  龔璛字子敬髙郵人副提舉已上未審其次
  市舶司提舉
  瑪哈雅克      賀貞已上英宗時任
  道拉實       嚴居實
  沈蒙古岱      阿古特黙已上泰定時任
  劉仲仁       訥古伯已上文宗時任
  錫都        於烏爾古岱
  三寳珠       托克托已上順帝時任
  杭州路達嚕噶齊
  瑪蘇庫       海夀已上世祖時任
  阿哈穆特武宗時任    旺扎勒特穆爾
  鄂特格       阿勒坦布哈
  實喇濟蘇      克埒蘇已上順帝時任
  雅布達勒果勒
  杭州路總管
  孟徳濟南人世祖時任    梁曽字貢父燕人
  趙全已上成宗時任     於九思
  趙璉字伯器潁川人已上英宗時任  納琳見前文宗時任
  寳格輝和爾人      特穆爾魯斯字周賢康里人
  約爾珠       謝節
  夏思忠字仲信髙郵人    髙禮
  陳忠已上順帝時任     達爾瑪實迪
  楊梓        孫彥卿句容人已上未審其次湖州路達嚕噶齊
  呼喇珠       趙金
  齊都爾       和斯賽音
  特穆爾       哈布爾圖布哈
  托音        阿穆爾克
  錫都        伊實雅爾
  阿必實克      鄂拉已上世祖時任
  達實托音      必里克圖
  安達拉       塔海已上成宗時任
  托克托特穆爾    貝降已上武宗時任
  德哷黙色仁宗時任    呼圖克婁英額英宗時任
  錫都文宗時任      鼐濟
  囊嘉特       雅竒已上順帝時任
  湖州路總管
  趙與可       李秉彝
  趙孟林       石祖忠
  劉秉恕       李珪
  許師可已上世祖時任    劉暉
  王烏赫哩      李竒
  劉煒        劉藻已上成宗時任
  馬煦武宗時任      髙謙仁宗時任
  賽努爾丹文宗時任    烏瑪喇
  沈特古斯岱     巴爾哈喇
  沙木斯迪音已上順帝時任
  嘉興路達嚕噶齊
  舒庫爾世祖時任     薩喇勒成宗時任
  嘉興路總管
  陳紹在       趙若秀兼府尹
  陳宗義已上世祖時任    辛若寳字仲和彰徳人
  石承慶雒陽人     髙睿河西人已上成宗時任
  朱緒兼勸農事      巴扎爾沁
  王伯常嘉興守已上武宗時任  劉傑
  和元昇字仲徳東平人已上泰定時任 杜浦
  劉貞        劉思節
  托卜堅通斡良臣   凌思徳
  李元白副總管     葉徳新已上順帝時任
  建徳路達嚕噶齊總管無考
  巴延布哈徳濟
  慶元路達嚕噶齊
  趙孟傅       王世強
  傅海已上初歸附署事    回回見前
  成聚        呼都克
  台哈        哈喇岱
  浩沁和爾齊     阿勒呼木
  中都呼雅克     瑪蘇庫
  伊埒已上世祖時任     特爾格
  哈巴爾圖布哈    哈濟
  瑪哈穆特      托音
  錫都已上成宗時任     哈喇布色仁宗時任
  阿爾英宗時任      薩巴圖
  額哩音塔斯已上泰定時任  夀山
  實勒們       錫爾格
  阿里沙       額森已上順帝時任
  慶元路總管
  洪模        王剛中
  游介實       毛文豹
  管如林       韓海山
  李大明       張文虎已上世祖時任
  范呼都克特穆爾   巴拜章
  郭幹已上成宗時任     紐袩䘵慶格武宗時任
  完顏鼎爾      馬澤已上仁宗時任
  蔡衍英宗時任      郭郁
  范哈瑪爾已上泰定時任   沙木斯迪音文宗時任
  張塔海特穆爾    張榮祖
  丘楠字彥材永嘉人     王元恭字居敬真定人
  阿巴圖字嗣昌𫎇古鴻吉哩氏已上順帝時任
  衢州路達嚕噶齊
  哈迪黙色      王俊
  劉傑        額森
  本巴        瑪哈穆特
  棟阿矩已上世祖時任    霍托爾齊
  實都徹爾      和斯瑪迪音
  托音已上成宗時任     實喇圖武宗時任
  伊實通斡      塔齊爾已上仁宗時任
  瑪哈穆特字均彰回回人英宗時任 和斯
  察拉該已上㤗定時任    中都哈雅
  察拉該       薩齊固爾已上文宗時任
  諾海        夀山
  特穆爾       斯隆瑪
  巴顏呼都克     巴延布哈徳濟已上順帝時任衢州路總管
  劉克昌       沈世隆
  李大明       彭之才
  周成        趙國器已上世祖時任
  魏英        多爾濟寧州人
  孫虎        朱霽已上成宗時任
  裕嚕特穆爾     曹阿勒坦布哈已上仁宗時任
  華呼圖克英宗時任    趙仲禮
  虞景已上泰定時任     竒爾文宗時任
  龍士俊       劉禎
  王主敬       白景亮字明甫南陽人
  馬浩        髙存誼
  方國璋已上順帝時任
  婺州路達嚕噶齊
  重喜薩里岱氏      塔本哲爾
  金伊蘇台      梁材
  牛好禮       托音
  蘇爾約蘓      呼都克婁
  特濟格       薩題勒黙色
  瑪蘇呼       瑪哈穆特
  納克楚       瑪嚕
  托克托珠      特黙齊
  塔布台台哈布哈子    托歡
  伊埒特穆爾     訥古伯
  塔納巴       僧珠已上未審其次
  婺州路總管
  楊忠        王申孫
  劉紹慶       王邦傑
  孟淳字能靜髙平人     鄂拉實克
  劉謙        呂師仲
  朱日新       康暉
  夏若水錢塘人已上成宗時任  沃哷好古
  胡椿齡已上仁宗時任    范仁
  謝仲祿已上泰定時任    拉結裕勒丹
  觀珠木薩斯音    陳巴延布哈
  陳以實已上順帝時任
  紹興路總管達嚕噶齊無考
  王禎烏程人世祖時任    李多爾
  劉偀已上成宗時任     趙世延見前武宗時任
  張昇字伯髙韓城人仁宗時任   胡元英宗時任
  王克敬見前      武伯強
  於九思商丘人     劉克昌已上泰定時任
  多爾濟寧州人文宗時任   托卜戩通斡
  陳朝散       髙樞
  宋文瓉       塔布台見前舊志訛台哈布哈
  趙叔遜       貢師泰見前
  徐季        朱
  陳寧        黃璧已上順帝時任
  溫州路達嚕噶齊
  趙全        石興祖
  石國材       烏蘇諾爾良臣
  張璨        達實宻
  約蘇穆爾      圖卜
  哈喇已上世祖時任     托音
  僧格        鄂拉實克
  拜特穆爾已上成宗時任   格爾武宗時任
  納克楚       托克托特穆爾
  阿喇卜丹已上仁宗時任   和卓英宗時任
  徳埒黙色      托克托特穆爾已上泰定時任達爾瑪實哩文宗時任   巴扎特穆爾
  巴喇        徳濟哈雅
  布哩葉圖      額卜徳哷勒
  特穆爾魯斯康里人   旺扎勒圖
  三寳珠       雅克特穆爾
  八十六已上順帝時任
  溫州路總管
  嚴忠祐       傅霖
  洪模        王徴賢
  李多爾濟      夏若木已上世祖時任
  王鼎        王剛中
  劉暉已上成宗時任     呼遜
  趙鳯儀汴人      廉希仲
  阿里已上仁宗時任     申伊埓特穆爾英宗時任
  呼都克徹爾     巴達爾
  宜𠮷已上文宗時任     廉和爾布哈
  特捫徳爾      阿都齊字孝卿
  張忠        㢘夀山哈雅
  文富廬陵人      尊達實哩髙里人
  王頤        梁必舒諤尼徳已上順帝時任台州路達嚕噶齊
  李宥        瑪哈穆特
  呼遜        拉拉
  圖哩        阿爾展已上世宗時任
  達實宻       錫都
  拜徳濟       托博
  碩格已上成宗時任     伊埓濟特穆爾武宗時任
  嘉琿達克埒人     塔海
  達繖已上仁宗時任     訥古伯英宗時任
  阿喇卜丹泰定時任    和和文宗時任
  伊埒布哈字彥明蒙古遜都思氏 察球爾徹爾
  達布哈       台哈布哈已上順帝時任台州路總管
  石國華       王遇
  彭之才       馬沈歡
  㢘恪        劉克昌已上世祖時任
  朱霽        劉元鳯
  劉世彬       夏貽孫
  謝居明已上成宗時任    趙義武宗時任
  王夀        崔舜元已上仁宗時任
  趙鳯儀英宗時任     李徳厚泰定時任
  王居敬       白景亮
  趙琬已上順帝時任
  處州路達嚕噶齊
  趙賁亨       僧嘉努以上世祖時任
  處州路總管
  凌徳杭州人      沃哷好古已上世祖時任
  昭勇仁宗時任      舒穆嚕宜孫見前
  孫炎已上順帝時任
  宣慰司都元帥
  呼喇呼       阿勒坦
  烏魯斯布哈     阿勒坦托音
  托克特穆爾     阿爾察球爾
  諾海        阿里
  海拉蘓       㢘希哲
  和斯實勒      王天翼
  趙慧        拜珠再任
  哈喇多爾濟     崔瑄
  李果        鄭祐
  多爾濟       劉呼都克婁特穆爾雅克徳濟已上仁宗時任   嘉琿
  馬鑄已上英宗時任     必巴實
  李允中已上泰定時任    王都中
  圖嚕黙色哈雅    完顔鼎爾
           太平
           塔罕已上文宗時任
  特濟格       索諾木巴勒
  安圖        伊竒爾布哈
  蘇爾布哈      沙木斯迪音
  敏珠爾已上順帝時任
  萬戸府
  孟祺符離人嘉興鎮守    哈喇岱
  錫哷格       扎呼岱
  旺扎勒圖已上世祖時任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