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
作者:李志超 王欽軍 陳玉 周紅英
2019年5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中國科學數據
李志超, 王欽軍, 陳玉, 周紅英.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9, 4(2). (2019-02-16). DOI: 10.11922/csdata.2018.0079.zh.


摘要&關鍵詞 編輯

摘要:東方市是海南省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擁有豐富的地質旅遊資源。通過收集遙感、地質、地理等多源數據,根據國家標準《地質遺蹟調查規範》(DZ/T 0303-2017),結合野外實地調查獲取相關數據,調查了東方市11處地質旅遊資源單體,構建了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結果發現,東方市發育地貌景觀大類地質遺蹟,其中又可分為岩土體地貌、構造地貌和水體地貌3種類型,包括碳酸鹽岩地貌等5個亞類。本數據集揭示了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的空間分布情況,為東方市規劃地質公園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為推動東方市,甚至海南省地質旅遊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地貌景觀

Abstract & Keywords 編輯

Abstract: An important port city in western Hainan province, Dongfang hosts abundant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is study collects multi-source data, including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geographical data and data from field survey performed on 11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units in Dongfa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Geological Heritage Survey Code」 (DZ/T 0303-2017). The results show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geo-tourism resources in Dongfang, including geotechnical landform, tectonic landform and water body landform. As an assemblage of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this dataset revea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Dongfang city,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data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of geological parks there.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economy both locally and provincially.

Keywords: Dongfang;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landscape

數據庫(集)基本信息簡介 編輯

數據庫(集)名稱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
數據作者 李志超、王欽軍、陳玉、周紅英
數據通信作者 王欽軍(wangqj@radi.ac.cn)
數據時間範圍 2017–2018年
地理區域 中國海南省東方市
數據量 930 KB
數據格式 *.prj,*.sbn, *.sbx, *.shp, *.shx,*.dbf, *xml
數據服務系統網址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686
基金項目 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ZDKJ2016021);海南省百人專項;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ZDKJ2017009)。
數據庫(集)組成 本數據集是一個壓縮包,解壓後包含2個文件夾,一個是綜合各數據利用ARCGIS製作的圖件2張,另一個矢量數據文件夾包含東方市邊界、道路網、海洋、河流、水庫、地質旅遊資源單體及相關地名各類矢量文件。

Dataset Profile 編輯

Title A dataset of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Dongfang City, Hainan Province
Data authors Li Zhichao, Wang Qinjun, Chen Yu, Zhou Hongying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Qinjun (wangqj@radi.ac.cn)
Time range 2017–2018
Geographical scope Dongfang city, Hainan province
Data volume 930 KB
Data format *.prj, *.sbn, *.sbx, *.shp, *.shx, *.dbf, *.xlsx
Data service system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686>
Sources of funding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Hainan Province (ZDKJ2016021); Hainan Hundred Talent Program;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Hainan Province (ZDKJ2017009).
Dataset composition This data set contains a compressed package comprising two folders. One stores two drawings produced by using ARCGIS based on the synthesized data. The other stores vector data for the boundary, road network, ocean, river, reservoir, unit and place names of th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Dongfang city.


引 言 編輯

地質旅遊,是通過參觀、考察一系列地質遺蹟和地質特徵(地理風貌和景觀),使人們了解地質學與地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的旅遊活動[1]。近年來隨着人們對旅遊地點要求的提高,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學界已有較多的專家學者研究總結了相當數量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的旅遊資源特徵[2][3][4][5][6][7][8],及其相應的地質遺蹟資源特徵[9][10][11]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部,北距海口210公里,南距三亞160餘公里。處於東經108°36′46″–109°07′19″,北緯18°43′08″–19°18′43″之間,東西寬53.6公里,南北長65.4公里。西臨北部灣,南與樂東縣接壤,東部及北部與昌江縣交界。是海南省少有的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區,擁有豐富的地質旅遊資源,然而少有對其地質旅遊資源進行系統研究總結的報道。因此本數據集基於多元數據,結合遙感和GIS技術,對相關的敏感因子進行了提取,結合野外實地考察驗證,根據國家標準《地質遺蹟調查規範》(DZ/T 0303-2017)[12]分析總結11處地質旅遊資源單體。數據集成果將有助於深入了解和挖掘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的總體情況,為東方市建成海南西部美麗的旅遊城市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還可為類似地區的地質旅遊資源調查提供參考。

1 數據採集和處理方法 編輯

1.1 數據的來源 編輯

本數據集影像來源包括對應區域的遙感影像、地質圖、東方市區劃圖。遙感影像選擇了高分二號衛星的成像數據。從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http://www.cresda.com)查询得到海南省东方市2017–2018年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共有42景,经过选择确定解译所需的12景影像,向海南省高分数据中心提出请求进行下载。地质图和东方市区划图从全国地质资料馆处进行购买。

從構造上而言,東方市位於海南島隆起的西部、石碌向斜的南段,橫貫全島東南向的昌江–瓊海和尖峰嶺–吊羅山大斷裂層之間。先後經歷了晉寧、加里東、海西、印支和喜馬拉雅等構造運動。發育的地層主要包括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白堊系、第四系以及侵入岩體。奧陶系,主要發育南碧溝組地層,岩性以變質千枚岩、板岩和基性火山岩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區中部的毛安、陀興水庫和東部的沖俄苗附近;志留系,主要發育空烈村組和陀烈組地層,以變質石英岩、板岩,沉積灰岩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區東部的東河和大廣壩水庫附近;二疊系地層,主要發育俄查組和南龍組地層,岩性主要以沉積泥岩、砂岩和灰岩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區東部的天安和江邊鄉附近;白堊系,主要發育鹿母灣組和報萬組地層,岩性以沉積泥岩和砂岩為主,小面積分布在研究區北部的天惠水庫附近;第四系,主要發育八所組、北海組、煙墩組和全新統地層,岩性以沉積泥岩、砂岩和海灘岩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東部大廣壩水庫地區;侵入岩體以花崗岩為主,大面積分布在研究區的中部,如保平、大田、廣壩鄉、黑眉等[13]

1.2 數據的處理過程 編輯

本數據集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遙感影像的波段融合與提取、遙感影像的地理配准及提取、相關地表特徵物的人工目視解譯、對目視解譯提取的數據進行野外驗證、對相關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製作相關圖像最終形成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圖1)。具體描述如下:


圖片

圖1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處理過程示意圖


(1)遙感影像的波段融合:批量解壓下載的遙感影像,運用ENVI5.1將全色與多光譜影像進行融合。

(2)遙感影像的地理配准及提取:由於高分影像景數較多並且存在一定的偏移,本數據集以海南省地質圖為準,運用ArcGIS 10.2對影像進行地理配准,並結合海南省縣區圖,對配准後影像進行相應的裁剪提取操作,獲取相應研究區所需的影像,以滿足後續的處理需要。

(3)相關地表特徵物的人工目視解譯:本數據集基於高分二號衛星影像、海南省縣區分布圖以及海南省地質圖對東方市的相關地物信息進行目視解譯提取,包括對周邊道路、河流、水庫、地質旅遊單體的提取。

(4)野外驗證:人工的目視解譯會存在一定的偏差,相應的地質旅遊資源單體位置也不能完全確定,因此需要對相應的數據進行野外的實地驗證,攜帶GPS手持機進行野外的定點,獲取精確的經緯度坐標信息。

(5)對相關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按照國家標準《地質遺蹟調查規範》(DZ/T 0303-2017)[12]對相關的地質旅遊資源單體進行分類總結。

(6)製作相關圖像:將提取的相關地物信息、野外驗證的數據以及分類總結後的地質旅遊資源單體進行整合,製成圖像,形成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

2 數據樣本描述 編輯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包含研究區背景圖以及地質旅遊資源調查圖在內的圖形樣本,另一部分是含有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分類表的表格樣本。

2.1 數據圖形樣本 編輯

研究區背景圖基於遙感影像,通過綜合提取的研究區附近道路、河流、水庫、村莊、海洋以及相關地質旅遊資源分布等信息製作而成(圖2)。


圖片

圖2 研究區背景圖


地質旅遊資源調查圖則結合主要道路、鐵路、水庫、河流、野外調查路線以及地質旅遊資源單體詳細分布位置製作而成(圖3)。

2.2 數據表格樣本 編輯

根據國家標準《地質遺蹟調查規範》(DZ/T 0303-2017),對研究區的地質旅遊單體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包括俄賢嶺等11個地質旅遊單體,發育了地貌景觀大類地質遺蹟,其中又可分為岩土體地貌、構造地貌和水體地貌3種類型,包括碳酸鹽岩地貌等5個亞類。它們的地質旅遊資源類型的劃分情況及其特色如表1所示。


圖片

圖3 地質旅遊資源調查圖


表1 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分類表

大類 亞類 旅遊單體 特色
地貌景觀大類地質遺蹟 岩土體地貌 碳酸鹽岩地貌(岩溶地貌) 俄賢嶺獼猴嶺 喀斯特地貌
獼猴洞 岩性純淨(灰岩)規模巨大
俄賢洞 岩性複雜多樣規模較大
石田神洞 黑色和白色灰岩石梯田,複式洞穴
雅隆洞 灰岩,規模較小
構造地貌 飛來峰 魚鱗洲 北部灣重要航標、山石形似魚鱗海南稀有的灰岩海岸構造剖面
水體地貌 河流(景觀帶) 昌化江 入海口處的河水與海水交界線
湖泊、潭 大廣壩水庫 東方小桂林亞洲第一大土壩、中國最早水電站遺址、日本侵華遺址
高坡嶺水庫 釣魚、周邊有溫泉
紅興溫泉 自然噴涌、水溫高


3 數據質量控制和評估 編輯

為降低雲層對遙感影像信息提取的影響,本數據集從2017–2018年所有覆蓋海南省東方市的影像中選取了其中不影響數據處理的12景影像來構成底圖互相補充,進行信息提取,有些影像仍有少許雲層影響解譯區域時,對比海南省地質圖上的信息以及海南省交通圖,進行人工對比,並通過野外驗證進一步確認,將雲層的影響降到最低。

對於影像的偏移問題,結合野外觀測點進行幾何配准。

對於人工解譯本身存在一定的誤差,如解譯時影像的縮放等級,標定地物信息時的偏移,結合野外驗證可以將誤差降低。

4 數據價值 編輯

本數據集結合多源數據,系統地總結了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的種類、分布位置以及周邊情況。具有較強的實際使用價值,為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規劃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相應的數據支持,為建立地質公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打造優良的東方市地質旅遊品牌,推動東方市旅遊業的發展。

致 謝 編輯

本數據集在野外調查中得到東方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參考文獻 編輯

  1. 董紅梅,劉慧芳. 地質旅遊的概念與特徵分析[J]. 旅遊縱覽,2017 (10): 65-67.
  2. 張洋. 小興安嶺國家地質公園旅遊資源評價研究[D]. 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 2016.
  3. 楊夢瑤, 陳方明. 神農架地質公園旅遊資源的分類與評價[J]. 旅遊縱覽, 2016 (11): 132-133.
  4. 韓瑛, 白玫, 馮文勇, 等. 五台山國家地質公園旅遊資源開發研究[J]. 長春師範大學學報, 2015 (10): 88-93.
  5. 蕭清碧, 張糧鋒. 福建永安國家地質公園旅遊資源評價[J]. 海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版), 2015 (03): 303-309.
  6. 郭彥娟, 謝丹, 馬威. 大理蒼山地質公園旅遊地質資源[J]. 江蘇商論, 2015 (10): 54-56, 89.
  7. 繆瑞彬, 肖寅妹, 劉永順, 等. 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旅遊資源特色研究[J].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02): 47-53.
  8. 唐少霞,畢華,趙志忠,等. 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地質旅遊資源開發探討[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1 (02): 59-60.
  9. 賀瑾瑞, 南贇, 郝春燕, 等. 北京市重要地質遺蹟資源及其形成[J]. 城市地質, 2015 (S1): 261-268.
  10. 張婷婷, 侯利朋. 青海共和龍羊峽地質遺蹟類型及綜合評價[J]. 中國錳業, 2017, (02):49-53, 58.
  11. 許基偉, 方世明, 黃榮華. 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資源評價及地學意義 [J]. 山地學報, 2017 (02): 221-229.
  12. ^ 12.0 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地質遺蹟調查規範: DZ/T 0303-2017[S]. 北京: 中國地質出版社, 2017.
  13. 海南省地質調查院. 海南省地質圖[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2009.

數據引用格式 編輯

李志超, 王欽軍, 陳玉, 周紅英. 海南省東方市地質旅遊資源數據集[DB/OL]. Science Data Bank, 2018. (2019-02-16). DOI: 10.11922/sciencedb.686.


 

本作品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協議下發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