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44
卷四十三 ◄ | 海國圖志 卷四十四 |
► 卷四十五 |
◎大西洋〈(歐羅巴洲)〉
編輯○耶馬尼總記上〈(一作熱爾瑪尼,一作者爾麻尼,一作亞勒馬尼,一作亞墨尼,一作日耳曼,一作阿理曼,一作亞咩里隔)〉
耶馬尼,舊轄大小部落三十有奇,為歐羅巴洲巨國,於諸蠻中最強。當意大里亞攻取佛蘭西、大呂宋時,耶瑪尼遣其三臣將兵,乘意大里亞之空虛,往侵,無所獲。至耶穌紀年五百之時〈(漢明帝永元二年)〉,所屬塞循之人,取得英吉利島,創建部落。又所屬覽麻之人,取得意大里亞部落。又所屬挽特爾斯之人,取得大呂宋。又所屬佛郎斯希魯里麥晏奄斯之人,取得佛蘭西數部落。當日盛強,震於海國。然所轄部落,塞循最蠻,常行反側,征討不息。其後,國勢浸衰,佛蘭西、意大里亞各部背叛而去,即本國舊部,若磨希彌阿,亦自稱曰王,麻窪里阿、塞循、墨蘭領麥、哈那窪四部自稱曰祿,臘引自稱曰巴,臘達引、敏斯特里威司、戈祿尼三部,自稱曰靡宿。耶馬尼之國遂分為九,各自專制。厥後,九國統歸塞循管轄,塞循不保,始為佛朗戈尼阿所奪,繼又為麻窪里阿所奪。至千三百年間,麻窪里阿不保,又為歐塞特里國所奪。嗣以各部群起,改遵波羅特士頓教,奧地里加國之王用兵禁止,不聽,故溫多里〈(奮勇之人,夷語日溫多里)〉等在利塞之地交鋒三十載,奧地里加國不克制服,各部落遂得改教,歐塞特里僅有統轄耶馬尼之虛名。至千八百年〈(嘉慶五年)〉間,又為普魯社所奪,各部落不服普魯社統轄,旋仍自立首領,各長其地,各子其民,不相統屬,共二十五部,惟各部落之首領於每年咸集歐塞特里國會議一次,申明約束,毋相殘害,各部中遇有大事,亦至奧地里加國會議,故猶稱奧大利亞為上國〈(以上原本)〉。
○耶馬尼分國一
麻窪里阿,本耶馬尼部落也,值耶馬尼之衰,遂與諸部背叛,疆分為九,自是以後,強者王,弱者臣,始推塞循為盟主,各部咸聽其號令。繼屬佛朗戈尼阿,旋歸麻窪里阿。至耶穌紀年千有三百時〈(元成宗大德四年)〉,又屬於奧地里加國,維時,麻窪里阿僅存本有舊部而已,近百餘年前,始奪得臘引之數小部,並普魯社之唵斯巴治彌魯剌兩小部,故至今尚稱麻窪里阿為強國,政事設立兩麻占:一為總領大官、大教師辦事之處,一為首領教師辦事之處。首領教師並管理文學館、技藝館。又每七千戶,立一頭目議事,其王每屆三年,聚集兩占麻之人及各處頭目議事一次,除防守及蘭威兵未載數目外,額設步兵三萬六千五百六十六名,馬兵六千四百零八名,大礮手三千三百五十七名,其兵自十九歲以至三十歲者充伍〈(原本)〉。
《貿易通志》曰:日爾曼國,其國被列君分治,民雅好文,不勤商務,產銅、鐵、麻、布、五穀、酒、羊皮、玻璃、自鳴鐘,北方港口曰翰堡,其進口出口之貨計價七千一百五十萬員,道光十二年,入口船千八百九十六隻。其南沿江之城曰比里敏,進口船千百餘隻,所載入者,皆南洋、印度之物〈(此條補入)〉。
麻窪里阿〈(東南俱界奧地里加國,西界窪鼎麥,北界希西加司)〉,疆域平蕪,城邑華麗,幅員二萬九千四百六十四方里,戶三百三十一萬五千口,領小部落七十三。俗奉加特力教者二千一百六十萬人,波羅特士頓教者千四百四十萬人,餘俱尊奉由教。產鹽、鐵、木、玻璃、酒、紙、鳥槍、黃銅、時辰表、紅銅器、金線、銀線。
○耶馬尼分國二
塞循,亦耶馬尼舊部也,其人強蠻樂鬥,外奪英吉利,內叛本國,與其王家兵戈不息。值本國衰弱,偕諸部群起背叛,各擅號令,嗣又恃其盛強,並脅諸部,後為佛郎歌尼阿所奪。遞傳至歐塞特里阿統轄時,番眾競改教門,歐塞特里阿王以兵禁止,終不能制。各部落既改教,塞循日漸衰敗,非特不能保護諸部,即後得波蘭所屬之數小部亦旋失去,千八百一十三年〈(嘉慶十八年)〉,尚設兵三萬七千,近兵僅滿萬。
塞循〈(東北界普魯社,南界奧地里加國,西界哈爾領麥)〉,平坦饒沃,幅員七千四百六十四方里,戶百有十九萬二千六百四十六口,領小部落十有六。俗奉波羅特士頓教。產銀、銅、鐵、鉛、紙、袈裟布、呢布、帽、襪、磁器。
○耶馬尼分國三〈(今屬英吉利)〉
哈那窪,南隅多山,國都在中央沙漠之地,昔亦耶馬尼之部落,以塞循諸處背叛,遂亦自為一國,百餘年前既屬英吉利管轄矣。其國設立底表第〈(官名)〉百員,管理各部落之事,如遇改易規條,增減稅餉,齊集會議。額設步兵八千八百二十七,騎兵四千一百十三,蘭威兵萬有八千。
哈那窪〈(東界普魯社,西界尼達蘭,南界威塞華里阿,北界海)〉,濱海膏腴,幅員萬四千八百六十七方里,戶百三十萬五千三百五十口,領小部落四十有六。俗奉波羅特士頓教。產銅、鐵、紅銅、白鉛、鹽、布、穀、木。
○耶馬尼分國四
窪鼎麥〈(東界麻窪里阿,西界麻領,南界奧地里加國,北界麻領)〉,西有大山,餘皆平曠,昔為耶馬尼國中最美之部落,後值耶馬尼衰弱,遂與塞循諸部各自擅命,其王住紮什得額。設立占麻二,一各官辦事之處,一聚集議事之所,每二年會議一次。額設步兵萬,騎兵三千六百,大礮手二千五百。幅員七千七百六十九方里,戶百三十九萬五千四百六十二口,領小部落十有七。俗奉波羅特士頓教,產穀、酒、畜牲、本、布、鹽。
○耶馬尼分國五
麻領〈(東界窪鼎麥,西界佛蘭西,南界綏沙蘭,北界麻窪里阿)〉,彈丸小部落耳,昔亦耶馬尼所屬,與塞循諸部同時分國。額設兵丁萬,蘭威阿兵萬,蘭斯端兵十萬。地不甚平而極膏沃,幅員五千七百七十七方里,戶百萬有三千六百三十口,領小部落十有七。俗奉波羅特士頓教。產銀、銅、鐵、鹽、穀、麥、布、苧麻、牲畜、自鳴鐘。
○耶馬尼分國六〈(三部同處)〉
希西加司部,東界麻窪里阿,西界威塞華里阿,南界希西覽斯達,與希西覽斯達為兄弟之國,俱彈丸小區耳。濱臘引河北岸屬希西加司,南岸屬希西覽斯達,中隔一河,聯以橋梁。希西加司有新舊二部,舊城蕃庶,新城華麗,昔屬耶瑪尼,後以塞循諸部背叛,遂亦自主,設奈伊立多以自理事。額萬有八十,山林深密,幅員四千二百七十三方里,戶五十三萬八千七十三口,領小部落十有四。俗奉彼羅特士頓教。產銀、銅、鐵、穀、苧麻。
希西含麥部,在希西覽斯達域內,幅員百六十方里,戶萬八千八百七十口,獨部落〈(案:凡所屬別無小部落者謂之獨部落,猶中國無屬縣之直隸廳)〉。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為耶瑪尼之部落,後自設突支以治。
希西覽斯達部〈(東、北俱界希西加斯,西、南俱界那肖)〉,在臘引河南岸,部落蕃麗,昔屬耶瑪尼,後亦設額蘭突支以自主。額兵九千,饒沃多山林,幅員四千二百七十三方里,戶六十一萬九千四百七十口,領小部落五。俗奉波羅特士頓教。產銅、鐵、苧麻、鹽、煙、麥。
○耶馬尼分國七
色西威麻〈(東界哈爾領麥,西界普魯社,南界魯那爾斯達,北界普魯社)〉,土瘠而勤力作,幅員千四百二十七方里,戶二十萬一千口,領小部落二。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瑪尼,後自為國。產羊、毳。
○耶馬尼分國八〈(二部同處)〉
墨幾領麥塞追司〈(東界斯特里司,西界領墨,南界普魯社,北界海)〉,在耶馬尼北隅,中有伊彌河,西岸塞追斯,東岸斯特力司。昔屬耶瑪尼,自與各處背叛,即設額蘭突支以理政事。疆域稍闊,以塞追司為首部落,衢巷華麗,湖景映帶,其山多樹而耕種歉薄。幅員四千六百五十五方里,戶四十五萬八千三百七十八口,領小部落十有五。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又有脈幾領麥斯特里司〈(東南俱界普魯社,西界塞追司,北界海)〉,在伊彌河東岸,先屬耶瑪尼,後設額蘭突支以自治,斯特里司其首部也,僅如大村市,居民萬人。聞先日有二女曾嫁英吉利國王。瀕湖多樹,耕種薄收,幅員七百六十方里,戶七萬一千七百六十九口,領小部落四。俗奉波羅特士頓教。
○耶馬尼分國九
哈爾領麥〈(東西南俱界哈那窪,北界海)〉,在耶馬尼之北,卑濕多蘆葦,幅員二千二百五十二方里,戶二十一萬七千七百六十九口,先屬耶瑪尼,後亦設祿以自主,領小部落七。俗奉加特力教。
○耶馬尼分國十
那肖〈(東南俱界希西覽斯達,西北俱界臘引)〉,地多大山,瀕緬河,幅員二千二百八十八方里,戶三十萬二千七百六十九口,先屬耶瑪尼,後亦設祿以自主,領小部落四。俗奉加特力教。產殼、酒。
○耶馬尼分國十一
塞西俄達〈(東界魯那爾斯達,西界希西加司爾,南界麻窪里阿,北界普魯社)〉,壤沃市蕃,本耶瑪尼所奪普魯社之邊地也,自與各部落叛後,即設祿以自主,幅員千一百六十三方里,戶十八萬三千六百八十二口。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富而好文學,設有書館,藏書六萬卷。
○耶馬尼分國十二
色西各墨〈(東南俱界麻窪里阿,西界敏領王,北界魯那爾斯達)〉,山野平曠,有寶礦,幅員五百五十七方里,戶八萬十二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亦設祿以自主,茲祿之子為彌爾尼壬之王。
○耶馬尼分國十三
塞西敏領壬〈(東界各麥,西界希西加司,南界麻窪里阿,北界威麻)〉,彈丸小區,分為兩部落,塞西加斯爾幅員四百三十方里,戶二萬九千七百口。兩部共轄於一王,以色西敏領壬為王居。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境內有沙爾孫凝大山,產鹽、煤、鐵礦。
○耶馬尼分國十四〈(三部同處)〉
菴哈爾特肖〈(四圍俱界都臨幾阿)〉,與菴哈爾曼麥、菴哈爾各凌同屬一區,濱臨伊爾敏河,間於塞循、麻窪里阿之間,幅員三百六十方里,戶五萬二千九百四十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舊屬耶瑪尼之部落,近亦設祿以自主,國雖褊小,曾產名人。
菴哈爾曼麥〈(四圍俱界都臨幾阿)〉,幅員三百三十九方里,戶三萬七千有四十六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舊屬耶馬尼,近亦設祿以自主。
菴哈爾各凌〈(南界特肖,餘界都臨幾阿)〉,幅員三百一十八方里,戶三萬二千四百五十四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舊屬耶馬尼,近亦設祿以自主。
○耶馬尼分國十五
墨蘭斯溫〈(東界普魯社,餘界哈那窪)〉,地土肥美,貿易蕃盛,幅員千五百二十方里,戶二十萬有九千五百二十七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舊屬耶馬尼,近亦設突支以自主,突支駐紮鳥爾分母特爾。前時,突支政事不平,部眾離叛,嗣更立突支,與部眾更始。
○耶馬尼分國十六〈(二部同處)〉
斯厥先麥循那瘐循〈(四面俱界普魯社)〉,與斯厥先麥魯那爾司達同屬一區,先屬耶瑪尼,近亦設突支以自主,幅員四百三十二方里,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七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
○耶瑪尼分國十七〈(二部同處)〉
和興蘇蘭喜真人〈(四圍俱界窪鼎麥)〉,與和興蘇蘭色麻領人同屬一區,彈丸小地耳,分為二部,先屬耶瑪尼,近設勃林士以自主,幅員百有八方里,戶萬四千八百二十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
和興蘇蘭色麻領人〈(南界麻領,餘俱界窪鼎麥)〉,幅員三百八十六方里,戶三萬五千五百六十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昔屬耶馬尼,近亦設勃林士自理政事。
○耶馬尼分國十八
利治丁斯鼎,在塞循所屬之依支麻治大山內,幅員五十二方里,戶五千五百四十六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設勃林士以自主,其勃林士本歐塞特里國人,家富為歐羅巴洲之冠。
○耶馬尼分國十九
窪爾特〈(東南俱界希西加斯爾,西北俱界威色華里阿)〉,山野地也,幅員四百五十九方里,戶五萬一千八百十七口,領小部落二。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瑪尼,後亦設勃林士以自主。
○耶馬尼分國二十〈(二部同處)〉
流斯額力司〈(東界塞循,西界塞棲阿爾鼎麥,南界麻窪里阿,北界普魯社)〉,與流斯色力司共有蕞爾之地,在塞循邊界,幅員百六十五方里,戶二萬二千二百五十五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亦設祿以自主。
流斯色力司〈(東界塞循,西界塞棲阿爾鼎麥,南界麻窪里阿,北界組斯達)〉,幅員四百三十六方里,戶五萬二千二百五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亦設祿以自主。
○耶馬尼分國二十一
立比領底那〈(東界哈那窪,西界威塞花里阿,南界立比利摩爾,北界威塞花里阿)〉,在哈那窪之南,平壤膏沃,幅員二百一十二方里,戶二萬三千百十二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設勃林士以自主。
立比利摩爾〈(東界哈那窪,北界立比領底那,西南俱界威塞花里阿)〉,亦在哈那窪之南,地方多山,樹木叢茂,幅員四百三十四方里,戶六萬九千六十二口,獨部落。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先屬耶馬尼,後亦設勃林士以自主。
○耶馬尼分國二十二
漢麥即來粵貿易之勝波利國,在耶馬尼之北,別屬一區,至耶穌千年時〈(宋真宗三年)〉,耶馬尼王始得其地,幅員百二十八方里,戶十二萬三千六百四十八口,獨部落。俗奉加特力教,及背叛後即自專國,設立西匿士二十八人佐理政事,其西匿士由部眾公舉,家貲十萬以上者充之,四十年前,被佛蘭西侵擾,大受殘害,近已相安,土產糖,商賈雲集。
○耶馬尼分國二十三
墨里門〈(東界哈那窪,餘俱界哈爾鼎麥)〉,在威薩河口,幅員五十四方里,戶四萬八千四百三十二口,有新舊部落,舊部衢巷狹,房舍樸,新部極華盛。俗奉加特力教,前設官數人,事悉專斷,近日必須會議,部眾亦得預議。
○耶馬尼分國二十四
佛郎弗〈(南界希西覽斯達,餘俱界那肖)〉,瀕臨緬河,北岸佛郎弗部落,南岸沙治先部落,有石橋以通行人,幅員百有五方里,戶四萬七千八百五十口,獨部落。俗奉加特力教,安分尚文,多藏書籍及精巧器物,貿易甚盛,歲交易二次。
○耶馬尼分國二十五
魯密〈(四圍俱界脈幾領麥)〉,幅員百十六方里,戶四萬六百五十口,獨部落。俗奉加特力教,先屬耶瑪尼,後設突支以自主,貿易亦巨,四十年前被佛蘭西侵擾,有墨魯渣拒敵不勝,礮臺被毀,嗣得威引那兵來援,始得退敵。
○耶瑪尼國沿革〈(原無今補)〉
《職方外紀》:亞勒瑪尼,在拂郎祭之東北,南四十五度半,北五十五度半,西二十三,東四十六度。國王不世及,乃其七大屬國之君所共推者,或用本國之臣,或用列國之君,須請命教皇立之。國中設共學十九所,其氣候冬月極冷,善造暖室,微火溫之,遂極暖。土人散處各國,以為兵極忠實可用,至死不貳,各國護衛宮城,或從征他國,親兵皆選此國人充之,本國人僅參其半。其工作極精巧,製器匪夷所思,能於戒指內納一自鳴鐘。地多水澤,冰堅後,人多於冰上用一種木屐,兩足攝之,一足立冰上,一足從後擊之,乘滑勢一激數丈,其行甚速,手中尚不廢常業也。又有法蘭哥地人,最質直易信,行旅過者輒詈之,客或不答,則大喜延入,具酒食,或為計緩急未室者則妻之,謂此人已經嘗試,可信託也。多葡萄,善造酒,但沽與他方過客,土人滴酒不入口,惟飲水而已,即他國載酒至亦不容入境。其屬國名博厄美亞者,地生金,掘井恆得金塊,有重十餘斤者,河底常有金如豆粒。有羅得林日亞國者,最侈汰,西土宮室,多用帷幔障壁,其王有一延客堂,四周皆列珊瑚、琅玕交錯,儼一屏障。又有一大銃,製作極巧,二刻之間,可連發四十次。
《海錄》:亞咩里隔國〈(即耶馬尼國也)〉,在峽山正西,由峽山西行約一月可到,土番為順毛烏鬼,性情淳良,疆域極大,分國數十,各有土王,不相統屬,總名亞咩里隔〈(即志中所分一十五國也)〉,天氣炎熱,與南洋諸國同,中有一山,名沿尼路。近年,葡萄亞國移都於此,舊都命世子監守。由沿尼路西行十餘日,至彼古達里,則為英吉利所轄,其餘各國亦多為荷蘭、呂宋、佛朗機所侵據,至此者,足多生蟲蝨,須常洗剔始已。土產五穀、鑽石、金、銅、蔗、白糖。
《皇清四裔考》:乾隆十八年,欽天監正劉松齡者,熱爾瑪尼亞人,其國在博爾都噶爾亞東北五千里,其國王不世及,或用本國臣,或用列國君,請命教王立之〈(即所謂意大里亞之教皇也,各國王即位必得其札付乃立)〉,其土人散處各國,為兵極忠實,各國護衛宮城皆選此國人充之〈(即所謂耶瑪尼之紅面兵也)〉。工作精巧。所屬有法蘭哥地人,質直易信,多葡萄,善造酒,常沽往他處。又有屬國名博厄美亞者,地生金,掘井恆得金塊。有得羅林日亞者,最侈汰,其王一延客堂,四周皆列珊瑚,儼如屏幛。由博爾都噶爾亞東北行,逾伊西巴尼亞、法蘭得斯、拂朗祭,乃至其地雲。
《每月統紀傳》曰:阿里曼國,在歐羅巴列國之中間,比法蘭西國更廣大而蕃庶,但國主不一,猶中國昔時之列國諸王公侯伯等,各駐本都,分治其邦,推廣文藝,遍設學院。公學院內所傳之學理,有五六科,學校各有本校師學政教授。一者訓示正教學,習上帝聖書,著耶穌之本源,如何由何國而生,如何區處際遇,令學士專心尋繹,此神善之學,先七八年間,讀書於府學院,嗣後住公學院,三年畢,則進考試,若考得首,則為教師。二者例律學,亦滿三年而考,考中為各落俗雜職正印升至總職。三者醫學,如未經住院三年,未經考試者,終不許為醫師。四者學習國政,凡農事、金廠、水利、江防、橋船、軍器、百工,以及諸國財用、進考,既中,各依本分就祿,或掌田畝、百姓,或百計經營,無所不隸。五者雜學,凡古所傳天文、地理、算術、草木、禽獸、魚蟲之學,金石之論,萬物性情之學,考中者為府學教授。至於諸國之史是凡學,士所必知,欲進公學堂,先必知二三異國音語,凡漢人能通翻譯者,皆得入其內。在阿理曼國大公學院之內,有學生一千,學正三四十人,皆受祿,無異官員,令各述學問,著書撰文。各公學院有靈臺、天體儀、赤道儀、地平經儀、像限儀、地平經緯儀、璣衡撫辰儀、圭表等天文儀,別有醫學院院內各科之藝。
《萬國全圖集》:日耳曼列國諸侯並興,自專權勢,與中國周之諸侯不異,但有大事則國王特命大臣赴公會中與列國會議,國中語音不異,所著之書亦同,其教門有二,即天主與異端,民性好學,務藝術,並中國之書皆讀悉,今將各國列敘其情形焉:
一曰東部。有山嶺,多出水銀、硃砂、鐵,其草場廣大,牧馬五萬七千,牛二十七萬五千頭,羊三十四萬五千頭,國中有多惱大河,其都城曰味隱。居民三十萬丁,巧造布帛,國王宮殿最壯,而躬親節用,與居民如父子往來,和溫待人,百姓固執天主教,最恨妖怪風水之說,而好飲食、音樂,女皆風流秀麗,但不守節,其耳城居民三萬六千丁,其書院內藏書七萬本,其近城有一聖處,為國人燒香拜像之所,厚奉金銀器物,惟僧所誘惑。
一曰地羅里。遍地山嶺,居民樸實好獵,佛蘭西侵其國時,居民奮擊退敵,因山地磽瘦,往往出遊外方。
一曰以利亞。其南方及亞得亞海隅,多山洞谷,省會曰來巴,居民四萬餘,造磁織緞,其海口曰得利益,每年所進船八千,其銀館本錢甚巨,國家准其居民盡力務事,不奪其時,又不塞通商之路,故生意甚盛。
一曰波希米國。其形如釜,四界山嶺,其中廣谷,產五穀、畜牲、鐵、銅、麻,巧造玻璃器,運賣外國,不勝其數,會城曰巴壹,居民十萬,語音與峨羅斯相似,其學院中士子八百八十三人,務文藝。
一曰默鄰。在波蘭東,地僻小,出麻及呢布,其阿里木號為堅城。
一曰拜焉部。乃南方之地,東連東國,廣袤方圓九萬方里,居民四百萬丁,惟古俗是崇,拘泥不通,現其國君建書院,納士接賢,以開茅塞,屢與佛蘭西國結盟起兵,以攻日耳曼國之主,此時舊怨已息,國家七千人戶中,聽民推一才智之人赴京,會同辦事。產物不多,民造美皮清玻璃等貨。國都曰門占城,街市秀麗,與各國通市,居民勤力巧藝,故名揚四海,其時辰表初造於此城者,其名曰尼林山。又有城名曰雨山,又曰澳堡,今雖漸衰,尚多織布造器之匠。
一曰威丁山。西連拜國,其居民百六十萬丁,四面山嶺,多出葡萄酒與各佳果,其百姓大半奉事上帝,崇拜耶穌,其見識文學為他國所景仰。其國王駐在突甲都威丁之西,乃巴丁大侯邦。出豆麻、葡萄酒,山水清美,廣袤方圓萬八千方里,居民百二十萬丁,國餉二百萬員,都城曰甲利安。
一曰撒孫。南連拜東等國,北界出各項金、銀、錫,雖五百年開其銀廠,未窮盡也。古時日耳曼國之寶盡出是山,山內民人之糧,夏時掘礦為生,冬時巡遊作樂,北方居民,禮貌和悅,樸實不欺,羊毳最細,可作呢布,別造磁器,過於中國。其都城曰德停,王殿及天主堂與收古蹟之莊皆美過他國。在來責邑,每年二次設市,各商雲集,尤多諸術書冊,古本新本,萬萬難數,每年貿易貨物價銀三百萬兩。撒國西界有多列侯地方,昔撒君臨死之際,將其基業分與子等,故多褊小之域。一曰威密大侯,居民聰明,地居納賢,以都城為眾士之集處。二曰撒可堡,地方更廣,內有牧場,出金之山地,君之子乃英國女王之夫也。三曰撒黑堡屋,居民三萬二千人,雖少而有大臣典軍,如大國無異。四曰黑堡,乃最小地。五曰撒買寧,出鹽甚多。
撒孫國之東北尚有三侯地,曰安合,又分三分,地雖不多,而城邑曼衍,其小都中,美園叢林,山水幽雅,遊觀者不能去。北界還有墨林堡兩侯之地,平坦,出五畜,墨南屬保林帥侯地,方圓千里,居民二十六萬丁,國餉每年銀二十萬兩。又保布遠離者,係立北兩侯,居民十萬丁。互得侯,居民六萬丁。又大素林兩侯,居民六萬丁。由此侯者,破魯斯國王室出也。又策士兩侯,居民九萬三千丁。其最少者,乃光石侯,居民二萬丁。此列侯雖無權勢,卻與列大國聯姻,互相脣齒,其親叔為西國大王,亦與之平等往來。按日耳曼國例,各侯務各出兵丁,與國王合會防邊,遇有國敵犯境,則合力拒逐,但列邦不守合和之議,常有爭端,故嘉慶年間為佛蘭西國所服,歷六年之久,於嘉慶十六年,各部募兵四萬攻拒,而佛軍始散。
一曰漢那耳部。在撒丁之西,平坦袤延方圓四萬方里,居民百三十七萬丁,地大半多沙,近水始有腴田牧場,東方山嶺出銀、銅、鐵、白鉛,每年價銀六十萬兩,不出五穀而多出蜜,國君於康熙五十二年被英國民人奉召即位,昔與英國脣齒,但道光十七年再立新君,屢有爭端,其都與國號同名。可{宀一}延,乃大文學院,藝術之士於是興焉。
漢那耳西南係墨西列侯地,一曰墨西加西耳,袤延方圓萬三千方里,居民七十萬丁,所起官兵萬八千名,山出銀、鐵、銅。一曰黑西但邑,方圓二千三百里,居民七十六萬丁,出葡萄酒、麻、煙等,內地城邑最大堅固者乃馬因,礮臺周繞,每拒退三萬之敵。又那埽侯地為列君所分者,昔曾乘機驅逐荷蘭所駐強兵,可謂忠勇。出葡萄酒與各項果實,不勝其數,其居民多富。又阿丁堡地在濱海,地瘠,然海口通商故地,僅三百四十八里,而有居民二十五萬五千,每年收銀餉二十萬兩。
在日耳曼國內尚有自主之城邑,不服國王,各自通商設官,以掌其政,一曰漢堡,在易北河口,係各國之易市,眾商雲集,其船隻亦赴中國經商。於道光二十二年,其城大半焚毀。居民十二萬丁,所進出貨價銀四千二百九十有餘兩。一曰北憫城,居民四萬二千丁,在威悉河濱,其船亦赴廣東通商。一曰利北邑,居民二萬四千丁,雖古城,然生意微小。一曰佛郎渡,乃最古城,形在河邊,為各侯之公使會集,內有列國駐防之軍,每年開大市,四方輻輳。
其地江河最長者來因河,由南至北,在日耳曼國之西出荷蘭國入海,如漢人之黃河也。河濱活壤,產葡萄有名,沿河多古蹟、奇峰,遊客皆圖畫之。又多惱江在國中橫流如帶,其北方則易北等河也。國中居民因分服列君,風俗殊異,北方居民精神強健,最好學。南方東方之民好繁飲食。西南之民勞苦度生,其民往來不睦,常有爭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