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新貌
《人民日報》通訊員 《人民日報》記者
1968年10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祖國的黃海前哨,有一個小島——海洋島。海洋島遠離大陸,遠離祖國的首都北京。但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同樣席捲了這個小島,使這個小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毛主席的每一句話都在這小小的海島得到回聲。海洋島的許許多多平凡的故事,都使登上海島的人感到耳目一新。

漁船駛到那個港去?

編輯

春汛生產的戰鼓擂響以後,海洋公社機帆大隊的漁民揚帆出海了。

祖國北部海域的早春,還是寒風凜冽,迎面撲來的水花,落到甲板上,很快就會結成冰塊。海洋公社的漁民戰勝了天冷風大等重重困難,首戰告捷,出海後的第一個回合就奪得了一個大豐收,每對漁船一個航次產量達到七萬多斤。漁民們個個喜笑顏開。

機帆船隊滿載着捕撈的小白魚往山東大陸的港口駛去。這時突然有人倡議說:

「隊長,咱們的魚還是送到大連去吧,那裡的收購價格要比山東高,每斤魚多賣二分錢,咱們五十多萬斤魚就可以多賣一萬多塊錢呀!」

坐在船里的一個人附和說:「是呀!咱們到大連賣魚,可以多為社員增加收入。要是把魚送到山東去,那不等於把一萬多塊錢扔到海里去了嗎?」

這個問題使機帆隊長劉明龍愣了一下。他一想:不對,這裡面有兩條道路的鬥爭。大隊領導小組針對這種情況,立即開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全體出海漁民學習了毛主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要斗私,批修」的教導,結合本公社和本大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大量事實,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狠揭猛批中國赫魯曉夫及其代理人在水產戰線上推行的修正主義路線。

老漁民孫雲先說:「中國赫魯曉夫和他在咱公社的代理人,鼓吹什麼『包產到船』『見產提成』,就是用『物質刺激』的方法發展生產,結果不但生產沒有發展,反而搞成兩極分化,貧的越貧,富的越富。中國赫魯曉夫這樣做就是要叫咱貧苦漁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提到「包產到船」,漁民的氣都來了。他們說:過去「包產到船」,只顧自己,有時發現好的漁場,看到別人的船來了,怕別人來打這些魚,就故意躲開,使別人誤以為這裡沒有魚,等別人走了以後自己回來再打。這樣造成了船與船之間、公社與公社之間的緊張關係。這都是中了中國赫魯曉夫「包產到船」的毒害。我們千萬再別走過去的老路了。

劉隊長說:「把魚送到山東去,雖然收購的價格低一些,但七、八個小時可以返回到這裡,這樣可以為國家多打魚。我們自己少收入一點,這也是值得的。把魚送到大連去,雖然可多賣一些錢,但來回得四、五天時間,時機一過,魚群跑了,打不到魚,就給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失。」 一場漁船上的鬥私批修講用會結束了,漁民們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愉快地向山東威海港駛去。

老漁工的囑咐

編輯

有一天,海洋公社革委會主任、前黨委書記王有堂,翻過大嶺到葦子溝生產隊去。剛到葦子溝,遇上一位老大爺。

「你是誰呀?」老大爺問。

「老大爺,你不認識我嗎?」王有堂回答說。

「我好象在哪兒恍恍惚惚地見過你,記不得啦!」老大爺說。

王有堂深有感慨地向老大爺說:「大爺,過去我中了中國赫魯曉夫的毒,下來少,以後一定改!」

「抓魚抓蝦,不抓革命化」。這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海洋公社革命群眾對王有堂的尖銳批評。就因為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聯繫群眾少,群眾對他有意見,在這次文化大革命中,狠狠地給他燒了一把火。

革命群眾的批評,是對王有堂的巨大幫助。可是他萬沒有想到:公社成立革委會的時候,群眾還是結合了他,而且還讓他當第一把手。在葦子溝,一位老大娘見了他,問一位姑娘:「他是不是咱公社掌大權的那個人呀?」「是呀!」「你告訴他,以後不要走偏道,可要領着咱們走社會主義的正道!」

王有堂離開葦子溝,心裡熱乎乎的,他又到金家溝去登門拜訪七十八歲的貧苦老漁工劉立山,和老漢同睡一個炕。王有堂的新作風使老漢一晚上興致勃勃,話特別多,從這個海島的漁民過去如何受日本鬼子、國民黨、漁霸的欺壓,一直說到海島在新社會的變化。他一再囑咐王有堂要為貧下中農掌好權、用好權,不讓貧下中農吃二遍苦。

老漁工殷切的期望,使王有堂深受教育。本來,王有堂有不願當幹部的活思想,怕再犯錯誤,怕再受批判。現在,他認識到:「怕」字當頭,就是不想繼續革命,就是在困難面前當逃兵,就是對毛主席最大的不忠。這個在舊社會當了十年童工的幹部,在群眾的教育下,決心緊跟毛主席,革命到底不回頭。

「國家機關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聯繫群眾。」王有堂從這次深入群眾回來以後,立即召開了公社革委會會議,會上規定了除輪流一人值班以外,其他成員一律深入基層。在這個新的革命化的制度訂立後,海洋公社幹部開始出現了革命化的工作作風。過去公社舊黨委都在岸上,指揮漁船生產,至多隨船到近海,現在革委會有的成員已經隨着遠洋漁船長期出海了。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促進了海洋公社幹部思想、作風的革命化。他們開始深入群眾,受到了廣大貧苦漁民的讚揚。有的老漁工說:「公社幹部和咱貧下中農一樣干啦,有這樣的人掌權,我們就放心啦!」

最珍貴的禮物

編輯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海洋島上的軍民關係,真正是魚和水一樣親,軍民「同吃一井水,同住一個村」,一同出海打魚,一同站崗放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來,軍隊和群眾實行了「政治聯防」,軍隊深入群眾宣傳毛澤東思想,軍民一同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最新指示,一同搞革命大批判。現在,在海洋島上,在灘頭、船頭、田頭、炕頭,經常可以看到戰士和群眾坐在一起,手捧寶書,討論得熱火朝天。

新入伍的戰士一登上這個島,就受到群眾敲鑼打鼓的歡迎。老戰士復員,要離開這個島了,群眾都含淚相送,往往要翻山越嶺地送上十幾里地,一直送到海灘碼頭,還依依不捨。這個島以產海參、鮑魚聞名。過去,老戰士復員時,群眾一定要送上幾斤海參、鮑魚,表示心意。而現在,群眾都把毛主席著作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復員的戰士。戰士們回到祖國各地後,也經常給群眾寄來紅彤彤的《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老五篇」、金光閃閃的毛主席像章、精巧的「毛主席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剪紙。

海島居民還傳誦着這樣一個故事:文化大革命初期,嶺後大隊葦子溝小隊隊部忽然接到公社供銷社的電話,叫他們派兩個社員去取書。兩個社員到了供銷社一看,原來是五十套金光閃閃的《毛澤東選集》。

兩個社員很奇怪,說:「你們弄錯了吧?我們小隊沒有訂購《毛澤東選集》。」

供銷社的服務員說:「沒有錯!書款一百元已付清了,是一個解放軍戰士付的,說是給葦子溝小隊送去,每戶一套。他不肯說自己的名字;只記得模樣是個小個兒,黑黑的,約莫十六、七歲,四川口音。」

書發到葦子溝每戶漁民家裡了,大家捧着那位不知名的戰士贈送的寶書,心裡非常激動。有的說:「年年盼,月月盼,終於把寶書從遠隔千山萬水的北京盼到了咱們島。」有的說:「我們跑了好多次供銷社,也沒買到《毛澤東選集》,今天這部寶書頭一次來小島,想不到我們每戶一套。」他們在授寶書的大會上,都紛紛表示決心,一定要努力學好毛主席著作,積極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那位送書的戰士最後也查出來了。他就是守島部隊某連新戰士莆自福。他平時十分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但是,過去由於走資派控制了文化出版部門,壓制毛主席著作的發行,使廣大工農兵買不到《毛澤東選集》。莆自福所在連隊也不過只有三、五套。至於生產隊就更看不見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毛主席著作才開始大量印行。莆自福想到漁民非常需要《毛澤東選集》,我們革命戰士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解決。當他知道供銷社新到了一批《毛澤東選集》的時候,就把入伍以來節約下來的一百元津貼費全部拿了出來,給漁民買了五十套《毛澤東選集》。

葦子溝的漁民說:「解放軍戰士給我們送來了最珍貴的禮物,我們要把《毛澤東選集》當作傳家寶,世世代代傳下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