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漫浪集
卷之八
作者:黃㦿
1668年
卷九

雜著

編輯

天道論

編輯

竊觀古者論天道蓋多矣。前聖發之而簡其辭。後賢辨之而約其文。雜出乎傳記諸書。而無所折衷。愚意以爲天道固微奧難識。而原始要終。迺可以明理窮神。故設爲問答。以推其說焉。其稱弟子先圖者。卽願安承敎之意。而實欲就正於有道雲。論曰弟子曰地道人道則旣命之矣。敢問天道。先生曰噫。是豈易言哉。今夫天。昭昭多也。而莫窮其倪域。蒼蒼高矣。而莫知其正色。亙古亘今。而無本無剽。一陰一陽。而互降互升。日月星辰。昭晢森列。而孰綱維是。雷霆風雨。隆施噓吸。而孰主張是。江河山嶽。流峙𩂧霳。而不得其眹。蜾蟲禽獸。趻踔肖翹。而若有所使。至於四序相循。盛衰相殺。妖祥禍福。其理不昧。而有形無跡。有跡無運。是巧歷之所不達。賢智之所聽瑩。惟汝與余。惡識其所以然。惡識其所以不然。雖然。嘗試論之。請循其本。夫神明未摹。馮翼惟像。或離或合。或贏或踦者。物之祖也。而啗函啓化。上下相嘔。則道以明之。兩儀攡措。大氣資陶。有醜有好。一生一死者。物之體也。而群倫抽緖。萬殊以定。則道以明之。奇耦旣生。精神感通。呿唫條暢。各遵其常者。物之族也。而貴賤以位。慈愛相親。則道以明之。於是焉磅礴虛霩。摎錯該通。而動之不見其用。運之不見其妙。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纖也入薉。廣也包畛。存存而亡亡。微微而章章。譬若穹窿然在上。仰之無不在焉。而人爲最靈。與帝配德則伏羲得之以衍易。堯舜得之以傳授。周公,孔子得之以爲大聖。孟子,周,程,張,朱諸賢得之以繼往開來。三才混合。萬類化成。是故聖人讚之曰大哉乾元。自強不息。蓋元卽道也。而自強不息。道之體也。由是言之。道一而已。在多乎哉。嗟乎。世旣降焉。聖不作焉。是道之行於天者。雖自氤藹充滿。而寓諸人者幾乎其息矣。寂寞無爲。非其道乎。而莊老之徒。語之以爲博。刑名法數。非其道乎。而申韓之流。辨之以爲質。汎愛兼利。非其道乎。而楊墨之子。指之以爲正。悖天顯滅人倫。非其道乎。而佛尼之魔。守之以相禪。情僞自盪。詛盟互起。固不可以口舌譊譊。而甚至象山雨陸之輩。語大道之原則以無極爲先。太極爲後。扞挌眞儒。嚆矢後學。而人喪乎道。道喪乎人。人與道交相喪。何其多岐也。悲夫。百歲之後。天生大聖。一立赤幟。使知祈嚮。則豈特朝暮遇之哉。今也惟汝與余。直坐醯鷄之甕。用管窺者耳。寄命於闇昒。摘埴於昏冥。奚足以知其玄妙焉。汝問乎吾。旣已太早計。而吾以妄言之。其亦見笑於大方之家也已。謹論。

張子房諸葛孔明優劣論

編輯

論曰張良當高帝之世。知呂氏終必爲亂於漢也。未嘗有言。諸葛亮以後主爲君。知其不可與有爲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噫。子房者其非社稷之臣。而未可以托六尺之孤者歟。謹論。

繫囚周勃論

編輯

謹按張橫渠稱漢文帝凡所以施德惠者。類非虛文。皆有誠意存焉。以余觀於斯言。得非以髣髴影子。而遂謂眞歟。蓋文帝飾夫黃老之術。而任以刑名之數。陽浮慕仁慈。而內實刻酷。能善用之而隱其情者耳。然且情見於跡。而卽有不得隱者。夫薄昭乃帝之親舅。而太后非帝母哉。而尙忍之。奚有於群臣哉。群臣無功而有罪者。或原而赦矣。至於周勃。有功而有罪。斯置辟矣。當帝之時。高祖功臣獨勃在耳。勃本椎不文。非知君臣義者。其材智雖下韓,彭。而亦一世雄也。少主之心。何嘗不忌勃。若芒刺在背然哉。且也帝以非望。遽有大物。固已慮其元勳老將之藐視己也。其於左右袒之說。能無觀變之疑歟。河東之告。旣中其疑心。而衛兵之擧。又益其疑跡也。則勃得囚繫而不卽見戮幸爾。使高祖在則烹鹽矣。斬刈功臣。而不少貸者。固漢之家法也。乃黃老刑名之法。自高祖始矣。或謂帝竟赦勃。豈非以太后言歟。夫帝忍太后久矣。若以太后言也。其不忍於勃。而獨昭之忍哉。史傳獄吏敎勃置辭引公主。故帝赦之。非也。帝非不知重輕之卞者。勃誠有叛形也。豈以一公主爲重。而帝之治勃。亦豈以是輕其罪哉。顧帝嘗於渭橋請謁之日。知勃劫劫無所爲也。且勃不得陳平之助。不能成事。平無叛意。故赦勃也。朱子曰文帝平生所爲。大抵出於黃老。故多有慘刻處。斯言當矣。謹論。

惡旨酒之功不下於平洚水論

編輯

論曰爲此言者。幾知道乎。功之可見者。人得以知之。而其深且遠者。無能名焉。堯之功不在於光被四表。而察共工與鯀之象恭方命其大矣。舜之功不在於庶績咸煕。而堲讒說之殄行亦至矣。顧未有知其然耳。平洚水而免兆民之魚。惡旨酒而警萬世之人。何謂有間然哉。先儒曰孟氏闢楊墨之功。不在禹下。非斯意也歟。以上課作

冥觀集序

編輯

嗚呼。此故參判尹公冥觀居士之遺蒿也。詩若干文若干。幷彙爲一卷。公於翰墨。早成堂奧。擅名當世。膾炙人口亦盛矣。今之篇竹若是其不夥何也。蓋公平生。未嘗留心於章句之末藝。而毅然直以兼備之材自負。雖其褰帷南服。按節北鄙。身都亞卿之位。而不足以展素抱也。於是有憤懣慷慨者。則肆筆揮灑。有無聊不平者則寓興吟詠。俊逸淸越而有傲世之高致。切直明白而有傷時之雅操。游戲跌宕。自發於言語文字之際。而使人聽聞。便可起立。抑何必縱臾藻繪。役用精神。務誇耀耳目如俗儒之爲哉。故公卒之日。而巾衍不藏。篋笥無貯。散逸殆盡。所存而傳者。特諸子之收拾一時之騰誦而已。然則求知於人。固非公之志也。而善述之道。有不可不剞劂而行之者。昔紫陽朱夫子謂陳宗之曰。先祖有美而子孫不能知。是不明也。知之而不能暴白以傳於後。是不仁也。又嘗編韋齋之遺文。豈可使爲公之雲仍者。獨泯泯焉無聞乎。見其書思其貌。思其貌體認其心。斯爲善矣。噫。文章雖餘事也。而由中著外。亦足以觀其性情。如二陵松柏不生枝之詩。據此一篇。可以槪想公忠義慣發之氣像也已。公坡平人。諱安性字季初。冥觀其號也。公之仲氏僉正君諱存性。亦以詩鳴於世。今有三篇得諸亂蒿而附之末雲爾。崇禎元年三月日。昌原黃某謹識。

送張翰歸江東序課作

編輯

聞夫商飆振壑。草木有晦根之心。朔氣凝陰。鴻雁起隨陽之意。由是遺榮逸士。炳幾知歸。避世高人。違憂勇退。季鷹東南之美鍾。秀氣之扶輿。江海之襟結。長想之浩蕩。效陳良之北學。凡馬皆空。出老子之西關。靑牛遠駕。白駒皎皎。縶之難留。黃鵠冥冥。弋者何慕。荊門秋色。羈旅之情如何。吳會浮雲。鄕關之思在卽。況乎煙江玉縷。悟鷄肋之可捐。月池銀絲。陋羊駱而不齒。人間羅網。也不到於沙鷗。膜外功名。則何有於槐蟻。若余者要津駭浪。混流俗而同趨。闊海孤帆。望行色而已遠。登山臨水。送將歸而興懷。贐行贈言。顧斯人而多恧。

德源府先生案序

編輯

此古之題名記也。此古之大夫士徵往勸來。以著官箴者也。此古之史家考據年代。以述百官表者也。我國內外官。有先生案。此異名而其義一也。德源固北方之小縣。而卽我豐沛之舊鄕。名公巨卿之分符者踵相接也。故亦有案。近失之崇禎丁丑之難。余以癸未。待罪斯府。求諸公籍而不得。而顧得之於故吏之破篋腐紙。與鄕人朴林宗較定。自洪武初迄於今。茲年代姓名。庶有所考據。故繕寫而藏之府。以備太史氏采焉。若夫徵勸之方。得失之評。有後之大夫士存焉。第余竊有慨焉。比歲內外掌故。散逸於兵燹殆盡。實史家陽九之會也。其將何所考據而成一代信史哉。其委棄於人間之破篋腐紙。而往往可以削筆者何限。其不汲汲於求也惜已。

送春川倅嚴愰序

編輯

世常論仙有無。余謂有。淸福者便是仙。仙非異人。人苦無其福耳。嘗覽古籍。晉時有人。夙夜齋心以祈天。玉皇上帝感其至誠。使靑衣童子臨問其所願。其人對曰臣無他願。願一生衣食粗足。遨遊名山水間。帝乃報曰此卽上界眞人之淸福。不可輕以與人。與汝以濁福。從今以往。三十年食肉富貴。居人間足矣。余竊以爲世之所謂公卿大人者。皆濁福也。非仙也。雖然夫所謂仙者。吾未得以覩焉。意其所居之勝而異乎世者。洲島煙霞之縹緲。洞天宮室之玲瓏。如方外之徒所稱說者。而其究夸誕爾。然無仙則已。有則必樂此也。且也有佳山美水於塵埃隔絶之區。則謂之仙境。得此境而爲逍遙之所。則謂之地仙。此亦由人之嗟羨而取譬者。然無仙則已。有則此必似之也。余旣未覩其眞。惡乎知其似之非眞也歟。抑余之願。苟爲官而得名山水之邑。遨遊其間則獨非仙乎。迺今於嚴丈人。余覩之矣。丈人投筆橫槊。立朝幾四十年。分符握節。以致於宰列。其於濁福。固已優矣。又以防禦使出鎭春州。春卽山水窟而名勝擅吾東。其樓居之敞。流峙之秀者。近則有邀仙之堂。昭陽之亭。稍遠而爲淸平之精舍。麒麟之古縣。皆在於跬步杖屨中。其俸入雖薄。而不啻粗足。鮮可食而菜可茹。吾不知上界之官府。有多乎是乎否耶。若丈人者。豈所謂地仙之人。而遇所謂仙境者而自享其淸福者非耶。令胤鼎耇氏玉堂仙也。與余爲莫逆友。又嘗有尋眞之約。得一棹遡流而上。雅歌投壺。從遊於邀仙堂上。余獨無仙分哉。送丈人於郊。望之若神仙然。遂書此爲贐。

送兪方叔嶺南方伯序

編輯

疇昔之夜。余有夢焉。某若某凡幾人。會於城西之某第。或勝冠者。或丱角者。或長於余者。或同餘齒者。或比余齒而少者皆至。連數幅紙。列書今之官爵流品。削三圜木。刻六字其面。互手而轉之紙上。方其手而轉也。潛心以祈祝。高聲以嗃叱。攘臂盡力以投擲之。以求其所謂官爵流品者。期致於崇極而止。一榮一辱一貴一賤。直一彈指之頃。迺爭其輸贏。唯此之爭。而自忘其爭之爲虛。且不覺其夢之非眞也。俄而蘧蘧然覺。卽余少時事。而會者皆蔥竹友。翌日洪君士元自鄕訪余。問君所以至則初受齋郞。將謝恩於朝。戚戚見於色。君固長於余者。而夢中人之一。余因與說夢而慰洪君。且以自嘲。於是兪公方叔使來。謂曰吾承嶺南之命。行有日矣。盍爲文贐焉。余椎不文。又病不暇爲。遂以說士元者。復於公。蓋余中年以來。有夢輒如此。而其聚合嬉戲。皆此類已耳。抑不知方叔之夢。嘗與余聚合。而嬉戲亦如此乎否也。若夫旬宣之任。弛張之政。非余所敢知。而強言之。雖吾方叔。必哂余如夢之嬉戲。烏可言哉。烏可言哉。顧余與公齒皆垂暮。身且宦遊。縱欲爲少時事。不可復得。而秪憑之夢。離合無常。是可感也已。

送李錫予之燕序時萬

編輯

今子有燕之行。涉燕之疆。按燕之故。過夷齊之祠而詠虞夏。登昭王之臺而弔樂毅。其必有慨焉者矣。吾獨以爲易水之調。尤悽切激憤。而屠肆之音。足以涕淚人者。方其水寒而風悲。市空而月明。吾知子之亦將有感於吾之言也。吾之言曰荊軻者。周之忠臣也。天下之義士也。而遷氏猥與專諸聶政者流。竝稱而列之刺客傳。非惇史也。噫其謬哉。或曰軻爲燕也。非爲周也。又軻之事。在周亡之後。曰嗟嗟其不知軻之心也。軻悲歌忼慨。至於泣下者。是其心曷嘗不爲周哉。其心爲周。而顧未得其所。特借燕丹爲資耳。不然軻壯士也。豈如兒女子而徒絮然泣哉。且死生固大矣。軻豈鄙夫哉。而啗丹飮食婦女之奉。而輕以身許人哉。軻之心以爲吾故周之遺民。爲周而報秦讎。斯吾分已。奚計其存亡哉。由是論之。可謂忠義者非耶。若高漸離者。能知軻之心。而其心亦爲周也。遷學術駮。素不明義理。故其終廢也。坐救降虜爾。其志汚矣。苟使遷小知義理。當作周忠臣傳。首荊軻次高漸離。又其次魯仲連。蓋仲連不欲帝秦者也。吾聞中國多未見書。其或有宇宙之內。先獲我心者否乎。請子購而歸之。

送申正言弘望之任全州判官序

編輯

繄湖以南。故我右壤。而惟全爲府。實大都會。斯朝廷難其尹若貳焉。迺今聖上敦錫類之政。而有司斤斤體行。前數月亞卿朴公。爲其大夫人之養。而以尹往。而給諫申君又乞養得貳。凡薦紳士知朴公者。謂公推其爲親者而及貳。卽其貳之所以養者。不以貳而有異也。知申君者。謂君推其爲親者而及民。卽其民且有所觀感而興於理也。申君將行。其友昌原黃某問曰子之養也。將以甘旨歟。以被服之美歟。抑以鍾鼓絲竹之盛歟。夫全固有珍錯焉。有繭絲焉。有管絃之伎焉。然此謠俗所好已耳。皆不足以悅親。而當孝子之心者。吾將薦崑崙之桃。羞丹山之鳳。織扶桑之繭。使帝女爲服。奏勻天之曲。間以霓裳羽衣。畀子養焉可乎。雖然吾恐大夫人之樂。不在斯也。不佞竊聞大夫人有女士風。其訓子也。自在外傅。能屈首受業。而曰期而如先君。及其籍登博士。奮然以經術鳴。而曰期而如先君。及其策名王庭。服官就列。而曰期而如先君。矧今出而從政。而先大夫嘗蒞是任。則其期於子者。尤當惓惓也。抑又聞先大夫爲政於全。距今幾五十年所。亡論淸名勒石。卽有長老之口碑存。匪獨外政爲茂。尙稱其內相之懿。全民之望於子亦豈淺淺哉。嗟乎。人以所處殊務。而爲母之道。隨而異焉。農春舍於郊。秋荷擔而入。以囷倉爲務者也。賈子逐利萬里之外。賈巴蜀則以錦歸。賈荊楊則以舍歸。以篋笥爲務者也。儒者積學而起家。祓躬以許王。囷倉倒不爲羞。篋笥空不爲詘。以修身爲務者也。故農嫗喜穀。賈嫗喜貨。儒嫗喜脩。大夫人家世業儒。其喜之在此而不在彼固爾。且也世以羶薌謂孝。鍾鼎謂榮。此又不佞非所望於子也。今子奉大夫人以往。踐先大夫之位。奉尹而無違諸禮。拊民而克盡其誠。一如先大夫之爲者。而於先有烈。則大夫人之志。有不樂者歟。樂矣。有不安者歟。安矣。旣樂且安。斯謂志養。全民猶古民也。其必謳謠如先大夫時。而且曰我公有子。我有二天。夫全民不下數萬戶。戶又不下二三男婦。以累萬人而祝大夫人壽。用一人祝而添一齡之籌。余竊必之。卽以百計不啻也。不佞某瞻望南極。頂禮老星。時當丁亥復月。

統營洗兵館詩幷序

編輯

我鮮故無統制使。有之自我宣廟始。宣廟中當島夷之大訌。水軍帥李舜臣遏方張之衝。有大功勞。於是特授之是號。使統制諸道。著爲官制。至今仍焉。今營非古所也。統制使李慶濬揆度海防之孔道。相地利以聞。廟議報可。於是爲統營。夫統制使旣統制諸道帥。諸道帥春秋帥其屬千夫長若三方之賦。趣營下受約束。已又講俎豆之容。營不可以無館。於是爲洗兵館而有大壯之制焉。豈直爲觀美己哉。館敵壯美。甲於諸道。紀積不葺。頹圮日甚。裨佐負壁。懍懍懼曰。是猶可朝夕支吾。卽如拉然割然而鼎創。其費則那者且稔矣。今年丙戌春。統制使告瓜及。上與大臣謀帥。惟金公其人。由兵馬帥擢。旣至之數月。而凡諸道將卒屬於公者。素習公恩威。立新氣色。克趨戎政。公臨館之堂皇。慨焉與裨佐議曰。疆埸之事於斯。賓客之禮於斯。軍民之咨諏於斯。斯而可廢。此亡它。顧諸公過自好。欲無受勞衆費財名。不者大役難成。恐中廢不任。又不者如匪行邁謀。與衆爲政耳。如此則使鬼設蜃噓而後可。詎有日哉。吾必拓而新之。或曰衆。或曰費。或曰久。僉曰艱哉。公不三思。將如訾訾何。公曰吾能衆而不以軍民。能費而不以公財。且能亟也。何憂乎訾訾者。遂屛匠而謀諸心。退吏而用神算。先斥其俸廩而財已辦矣。迺鳩工於緇流。徵傭於游手。而衆不可勝使矣。撙勞均力。工傭稱事。大令小指。輒鑿鑿中窾。經始維夏。秋乃告訖。其大壯之制。亡論諸道館。卽國中無與二焉。館成適當大閱之期。公謂吾所統諸道海道寫逖。每歲以春秋會。勞吾軍民。無庸遍閱。且從近者先便。遂爲檄。檄二道曰湖右而以靑雀黃龍龜艦來。曰嶺左而以艨艟舴艋之千檣百綜來。曰二道▣州縣大夫節制萬戶及而之勁卒三老皆來。旣集如期。則公爲之飭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爲之置魚麗鸛鵝之陣而親鼓之。發號雷厲。溟波起立。又爲之闢館坐堂。三令而五申之。自二道帥以下。兜鍪袴鞾。握刀䩨箙。奔走循圯而上。行禮以序。奬勤黜惰。咸有其紀。然後各就於位。犒觴乃擧。左節右鉞。樹羽植矛。間以籩梪鐘鼓。昔勃谿相攘。今恢恢乎有餘地矣。昔謂斯何。今謂斯何。是日諸將見者。莫不洒然改觀。尤嚴公者。而公之裨佐乃咸歎曰。吾營自是有使。而吾使能有是館雲。余不佞前歲承乏繡衣。董嶺以南造舟之役。公實爲右道兵馬帥。請公辦舟。又請餘爲不佞計者。果賴以濟。居平謂公於縣官事。靡所不任。而非如自好者比。及是役也。雖不佞不能無疑若公之裨佐之說。又聞之諸道。其帥則曰費鉅矣。其無索我。其民軍則曰役衆矣。其無動我。以至州縣大夫節制萬戶。皆曰久則其無困我。而今而後吾方釋然。語曰知者作事。愚者疑焉。其吾儕之謂歟。古所稱人存政擧。非虛語耳。公之裨佐使來謂曰。館宜有記。子今爲公屬。屬子記。余謝不敏。不獲而系之以詩。且將以規夫來者。公名應海。某州人。家世用忠節顯。詩曰。

統於人易。統之則難。制亂非貴。制之在安。顧名思踐。克官厥官。苟或屍居。鮮弗江顏。維屋渠渠。潭潭且寬。豈不巍魏。由人改觀。矧伊震崚。棟撓興歎。凡物有毀。待時乃完。公來其徐。鞠爲草菅。公運意匠。目無錯盤。孰謂役衆。孰謂財殫。孰謂久玩。咄嗟之間。問廥陳陳。問師閒閒。問之屬部。始疑終懽。公謂旣作。居之斯艱。繄統以制。得靡曠瘝。公在在館。舳艫爲關。櫂夫如林。彪士桓桓。好我胥濟。不卽獠蠻。苦樂與共。遑於遊般。公在在館。瀛海是圜。無蕩之形。而見其瀾。如激以潏。胡殺其湍。顧瞻山河。唾手心酸。公在在館。比重巑岏。公之去矣。誰陟茲壇。公在在館。大庇風寒。失我屛幪。將奈公還。匪古善頌。曷稱不刊。余椎不文。矢口惟端。

贈三陟府使李子聞序之馧

編輯

神仙有無何渺茫。然無則已。有則必居於名山。天下名山稱吾東。吾東名山在金剛。中國人願生高麗國。一見金剛山者。非古今話柄哉。金剛之東凡九州邑。皆平地之仙居。而江陵二陟卽上腴之別區焉。卿大夫得宰二州。比之跨鶴上楊州。蓋艷慕之雲爾。吾嘗謂神仙不可學也。可學而爲。吾亦爲也。然遺世離倫。與木石▣。雖長生久視。抑獨何心哉。苟爲仙而有父母兄弟之樂。又無枯槁寂寞之愁。固吾所願也。吾不飽力而求之矣。列仙傳唯漢劉安拔宅升天。攷諸正史。不少槪見。則其夸誕矣乎。吾友李子聞。作人無塵態。飄飄然有凌雲之氣。吾每歎其爲神仙中人耶。何其異俗物也。前歲子聞之伯氏繇郞署擢守江陵。奉其大夫人以往。子聞今又辭言官求外補。出宰三陟。伯仲聯翩五馬行。如群仙之控鸞鶴。魚軒往來二州間。如王母之讌瑤池。寒松竹西好樓居。如天上之十二樓。人之望之如神仙然。東海以爲觴。萬二千峯以爲豆。蟠桃之實不死之草。以爲肴簌。以爲大夫人之壽。大夫人之喜。可知也已。天下神仙皆妄耳。此其爲眞矣。子聞旣爲眞仙矣。人倫之樂備矣。而獨無友乎。吾將攜家以歸依焉。吾親卽若親也。子聞肯分我麟脯鳳饌。壽吾母焉。

遲鳳軒記

編輯

崇禎庚午秋。余守縣之明年。落是軒。軒宜扁。扁以遲鳳。何也。有山崒然對軒曰鳳凰。夫鳳非仙山不遊。非椅桐不棲。非竹實不湌。高興厥壤僻陋。厥林枳棘。厥食腥羶。胡然而至。胡然而名也。余謂鳳靈鳥也。有聖人則來儀。覽德輝而下之。恭惟我祖宗朝聖德滂洋。匝洽遐邇。亡論阿閣禁地。卽此窮荒。皆爲其棲遊之地。山以是名。必不虐得也。今上乾德乘龍。聖作物覩。臣某不佞待罪遠方。與煕皥民。日遲鳳之來也。傾首朝陽。拭目先覿。豈不快哉。豈不快哉。

愛蓮軒記

編輯

有軒斯有名也。瞻眺也翫賞也。心乎所愛。而迺命以名也。是軒也前余而有也其久也。前余也非不瞻眺翫賞也。而不命次名。其必無所愛也。余獨愛軒之有蓮。余不知何所愛而愛也。非余之自愛之。乃余心之有慕。而使余而愛之也。昔者蓮之愛。有周濂溪也。今余後乎周。而心慕其人也。慕其人而不見。余見其所愛之之物。故愛之也。古之蓮。猶今之蓮也。余何以愛彼而不愛此也。旣愛乎心。余何以不命名也。臨軒也而後瞻眺翫賞。是爲軒之名也。大書愛蓮說於軒之壁也。苟欲知蓮之可愛者。其觀乎濂溪之言也。或嘲余簿書期會之不暇。而有光風霽月之懷也。身浮沈俗吏間。誰信其有是心也。噫。身外也非內也。心內也非外也。子見乎外。子又安知余之內也。或又難余芟刈蓮池之草。而無生物之意也。濂溪之庭草交翠。何爲其反也。噫。植嘉禾者。不得不去莠也。余愛蓮者。余去其害蓮者也。崇禎庚午秋日。昌原黃某書。

梁山菖蒲亭記

編輯

棐卿氏治梁山之二年。而余不佞適待罪東萊。萊梁壤地相錯。梁父老子弟過余而詑曰。吾侯之爲治也。自治而治人。治俗而不治刑。今無所爲於治矣。迺治郡之館廨。不使民治而旣集功。又新其亭而治其池。而名以菖蒲。吾小人者樂亭之成。而竊疑其名。他日請間問曰。吾鄕之樹木之秀者。有橘柚松篁之屬。花卉之佳者。四時各逞其艷。抑召伯之棠。武侯之柏。匪厥美乎。而獨也取斯焉奚。吾侯直應之曰是適然耳。維池有蒲。聊以名吾亭已。敢復請大夫。願有以導吾侯之志而解小人之惑也。余遂應之曰然。汝侯之所謂適然者固耳。夫適然者。自然者也。君子之爲治而至於至治也。亦因其自然而已。豈有爲而爲哉。嗟棐卿氏誠長者。知治體哉。雖然余於菖蒲之說。乃忖度而佹得焉。君子有觀物之術。庭草非異物也。先輩不除。所以觀生生之理也。夫物生生。我亦生生。分固殊矣。理則一也。由我而及物。推以能擴之謂仁。觀此而知彼。感而遂通之謂神。棐卿氏其有得於斯。而斯之取歟。且余聞之。本草有曰菖蒲靈藥也。治人能已疾而又能長生。棐卿氏之志。其將醫汝邑之民。以至於醫國。使斯民共躋之壽域也歟。古者良吏有用此爲鞭者。今梁之民幾格矣。雖鞭之長。無所施矣。棐卿氏之取之。必不在此也。顧余不佞。散材不適於用。尤不習治事。無能爲棐卿氏役。鹵莽而滅裂之。奚暇治亭池哉。聞棐卿氏之風而悅之。就所居小齋。輒名以蓬萊仙閣。蓋將乞靈藥而求長生也。余不知棐卿氏其肯分我刀圭乎否。汝其爲我紹介。於是梁父老子弟如釋然者。而亦應之曰諾。李侯名汝翊。棐卿其字。嘗爲臺府官材。又嘗爲雄州倅材。梁故鄙小縣。此足以盡其材哉。

與造物者遊之軒記

編輯

客有問漫翁者曰。子號爲漫。漫之義何居乎。漫非人之所美。於奚取乎。翁曰余性漫而不合於世。其材漫而不適於用。其語言漫而少味。其爲文章尤漫而不中式也。故漫行則躓。漫宦則無成。漫說則多悔。漫述則秪爲覆瓿之資已耳。漫乎漫哉。宜爲吾號。客曰古者元次山嘗以漫浪自號。子豈竊比者歟。曰次山之漫。異乎我矣。而其趣偶相同爾。次山雖自謂之漫。而賢且材。人不謂之漫矣。今我則人皆謂之漫矣。而我受之以自號。其可辭乎哉。雖然人莫不知漫之一無所用。而余自以爲有所用也。余將與造物者。遊乎汗漫也。故又名余之居曰與造物者遊之軒。

公最近仁說課作

編輯

齊人好朋。桓公病之。問於管仲。管仲對曰君無心疑也。心疑爲惑。惑乃不明。不明之病。發乎外視。竭誠者視之朋也。盡言者視之朋也。朋無已時。忠者遠矣。於是桓公釋然於心而改視焉。國中無朋。忠者日進。君子曰孰謂管仲不仁。仲也公。其近仁矣乎。

愛菊說

編輯

君子奚愛菊。以菊花之隱逸者也。餘生平愛菊。每歲秋至。未嘗不賞菊。今年出守延城。求諸愼陵公子。植數叢於小盆。朝夕翫焉。客有嘲余者曰。子與菊臭味不同。菊而有知。必咲子矣。且菊宜居於寬閑之野寂寞之濱。今迺失所於簿領敲朴之間。菊而有語。必詈子矣。余哂而應曰。疇昔之夜。我夢之矣。有一黃冠道士揖余而言曰。元亮已逝。知心蓋寡。子知我心。誓不子違。覺而占之。其筮爲得朋無咎。客曰是夢也幻矣。子之夢也。雖謂菊之愛子。而不知菊之夢也。亦謂子之愛菊歟。余曰子非菊。安知菊之不我愛歟。道士在左。子其休矣。遂泛菊引觴而爲愛菊說。

二孫名字說

編輯

伯名光圖。字曰龍瑞。仲名光疇。字曰龜瑞。光圖之生也。有吉兆。龍見於夢。光疇之生也。有嘉祥。龜出於海。夫龍與龜之稱世瑞也久矣。唯河負圖而伏羲畫八卦。洛呈書而大禹著九疇。於是乎人文始啓。斯其爲千萬世之瑞矣。乃舅之所以期望於汝二子者。闡圖書之理。明前聖之學。於吾道有光。不但爲一世之瑞而已。噫。汝二子庶幾顧名思義。勉旃無忘。乙未正月書。

題愼丈人守甲家藏詩帖跋

編輯

人生而事父母。晨昏承顏。卽一朝遇千古之痛。其寓慕者。惟安體魄之所而已。已而又遽遠之。豈能忍乎哉。於是有廬墓側者。誠不忍遠其親也。雖然或三年或六年。乃終忍而遠之。非不忍於年也。情無涯而禮有節。節於忍也。倘幸而丘壟之下松楸之間。有荒田茅舍。足以沒齒不去。而日夕瞻拜。以畢其溫淸之餘憾。則余知孝子之心。稍有所恔也。余聞愼丈人語。尤戚戚焉。丈人曰不肖吾始不忍而廬墓側。仍葺室居焉。中年以仕宦。忍而遠。及吾齒之暮。又不忍遠而歸焉。今吾七袠餘矣。吾又忍而遠哉。將終身焉。噫。丈人其至慕哉。舜終身慕。然以天下爲事。故節於忍。惟丈人佹得其幸而專其慕耳。余家漢都。距先祖墓纔數舍地。往餘一歲而四時至。中年縻於官。再至或一至。乃今也東西南北之人也。數歲而不得一至。離親側而棄祖墓。余於慕何哉。

題吳方伯汝擴別章帖後跋

編輯

余讀諸君贐吳公詩。旣而嘆曰。是古之道也夫。是古之道也夫。古者祖必有詩。自崇高烝民始也。蓋詩以永言。言以抒志。孔門迴路之贈。列國行人之賦。非斯道哉。詩凡若干首。皆時之薦紳聞人。有長篇焉有短章焉。有古風焉有近體焉。余以遠方吏。故不瞯文字。惡足以知長短古近也。雖然余觀其詩而味其言。味其言而究其志。余於是知諸君之志。要之有古道焉。愴離群者動於志。故其言思。惜去朝者著於志。故其言感。榮畫錦者美於志。故其言艷。慨世道者憯於志。故其言激。余聞古詩有歌詠頌箴。夫思者寓諸歌者也。感者托諸詠者也。艷者則諸頌者也。激者取諸箴者也。之四者皆古詩之義也。以余論諸君詩。其所謂古詩之流者非耶。今公解而歸矣。歌者慰其思。詠者舒其感。頌者成其艷矣。顧今世道何如矣。公於箴者。亦無奈何矣。且余與公髮種種矣。何由見古之世矣。掩卷長吁。爲之潸然。

題斗巖八景詩序後

編輯

達甫。余友也。余知達甫志而不能言。今觀李君斗巖齋序。有味乎其言也。非知之深則言不眞。雖使達甫自言。言如斯己耳。噫。李君先獲余矣。余又贅哉。夫士孰不有志。顧趣向異方。寧高無下。寧亢無鄙。生也與吾同。希聖則是性之達於天德。望斗匪遠。由斯以擴。卽有巖巖氣像。達甫歸而問諸李君。以余言爲贅也否乎。抑余志有戚焉。余獨無斗巖齋哉。直爲形役不能遂吾之初。達甫將以余爲喪志人也。乙酉春日。

題金埴畫後

編輯

右金埴畫三十幅。埴之祖諟畫人物鳥獸木石。稱爲東方神品。埴能世其業。余素昧畫法。不知埴當在何品。而畫者貴其形似。故謂之貌。卽此畫種種有飛動生肖之態。幾乎神矣。且埴今年七十有五。行筆徵密。細爭毫髮。未見其爲出老人手。斯亦異哉。余嘗觀古史。唐閻立本爲蘭亭圖。其孫次平爲松溪小景圖。宋趙大年爲雲山圖。其孫千里爲水閣納涼圖。至如宋李公麟年七十餘。寫醉學士。點綴甚工。明文徵明年八十。摹王會圖。作蠅頭體。夫畫小㙯也。史氏猶記其世業而詳其年事者。豈不以善者不可不傳。而又就其善者。傳其尤異者乎。吾東文獻無徵。大業且不傳。況小藝乎。余故識之。以備畫史氏闕文雲。

策問

編輯

問。大學之法。以豫爲先。豫之道。其唯小學乎。三代以前。蒙養以工者。用何方歟。古之人不一其敎。或以字義或以書法或以韻釋或以物象。通謂之小學。果皆合於養正。而抑有所取捨歟。近世刪定之家亦多矣。如蒙求,童蒙訓,少儀,外傳諸書。其孰得於要義。而將一所折衷歟。惟吾朱夫子蒐輯爲一書。其內外之分先後之序。可得以詳言歟。我國尤尊信。用之於學校。用之於科試久矣。自我先朝至於今日。誘掖勸奬之方。靡所不用其極。而未聞有興起而講習者。人才之日下。風俗之日偸。實繇於此。豈有司之不能奉行。父兄之不爲敎詔歟。如欲使一世初學之士。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下學上達。推以至於窮格治平之極致。則其道何由。

問。明君以務學爲急。此篤論也。儒者之學。出於經傳。其要歸莫非修齊治平。而所謂帝王之學。異於韋布者。豈經傳之外。別有他學歟。堯舜授受。只是精一執中。而臣隣告戒。亦不及於講學。豈上古之世。未嘗有學。而抑生知之聖。無所待於講歟。商周君臣。譚學矣。不譚文字。其曰學於古訓。乃有獲。又曰學有緝煕於光明。其所以獲與緝煕者。是何物也。漢唐以來。建武則引公卿諸郞。講論經義。夜分乃罷。可謂勤矣。貞觀開元。其摛文奮藻。皆足以俯壓一代。可謂專矣。卒無補治道。是亦可謂帝王之學歟。宋時人主表章儒術。諸賢輩出。其效何陵夷也。我朝祖宗致治之道。皆由聖學。而筵官之設。視前代尤詳愼。仁祖以精一之學。傳於聖上。朝晝夕夜之講。未嘗有間。聖心猶歉然如不及。夫人未見聖。若不克見。今有君如此。而不能致堯舜之盛。實人臣之恥也。其何以上以裨益高深。而下不負其所學歟。諸生所願。學而行之。悉陳無隱。將採以獻焉。

王若曰予聞先儒之言曰。帝王以道治天下。後世只以法把持而已。信斯言也則帝王之治。一於道而不以法。後世之治。一於法而不以道歟。姑以見於經史者言之。興學校正經界。詰爾戎兵。子惠困窮。則帝王之治。未嘗不以法也。政尙玄默。躬行仁義。則後世之治。亦未嘗不以道也。洪惟我國家修道出治。立法定製。槩與帝王之道。同一揆也。予以否德。纘承丕緖。日夜圖治。每有志於隆古帝王之治。而治道日卑。政化日疵。興學校所以正士習。而各處書院適爲閑遊者之淵藪。正經界所以均田賦。而田制之紊。反爲豪猾者之龍斷。訓鍊之政。所以定軍制。而八路之怨咨朋興。大同之法。所以恤民隱。而各司之凋瘵日甚。豈予望帝王之道。而猶有所未見。守祖宗之法。而猶有所未盡歟。子大夫。平居講究。亦嘗經意於世務者。其各悉陳於篇。

答璘西堂東槎錄

編輯

昨蒙左顧。獲奉三笑。豈非兩國交際之幸。而抑與大師有宿緣也。謝意未申。問札先至。感荷感荷。地主之餼廩已優。山房之珍味又分。餔啜則侈。慙恧曷勝。只俟面展。統希法炤。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