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庵集 序
元 姚燧 撰 元 劉致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目録

Page:Sibu Congkan1427-姚燧-牧庵集-8-1.djvu/4Page:Sibu Congkan1427-姚燧-牧庵集-8-1.djvu/5Page:Sibu Congkan1427-姚燧-牧庵集-8-1.djvu/6Page:Sibu Congkan1427-姚燧-牧庵集-8-1.djvu/7

牧庵集序

文章有一代之宗工其岀也秉山川之靈關天地之運

所謂百年幾見者也漢四百年惟司馬遷父子揚雄班

固四人兩晉魏隋之間則無聞矣唐三百年惟韓愈柳

宗元二人宋三百年惟歐陽修蘇軾二人當是時非無

作者雜岀其間與三四君子相與度長而挈大並駕而

齊驅焉然皆掇拾剽竊不能成一家之言負當代宗工

之任此山川之氣天地之運誠有時而或息卽我朝國

初最號多賢而文章衆稱一代之宗工者惟牧庵姚公

一人耳公營州柳城人營州之族好馳馬試劍遊畋爲

樂公獨嗜學積文早負奇氣非所謂秉山川之靈關天

地之運者乎至大戊申公爲翰林承旨予忝末屬始拜

公於翰林是年終詔修成宗皇帝實錄日侍公筆硯間

遂得手鈔公文數十篇玩誦日夜不置其後實錄成進

方將求公全帙編次而公謁告南來矣曩得寜國所刊

木讀之旣非全帙譌舛尤多每爲悵然也至順壬申

之門人翰林待制劉公時中始以公之全集自中書移

命江浙以郡縣贍學餘錢命工鋟木大惠後學予時承

乏提舉江浙儒學因獲董領其事私竊欣幸乃與錢塘

學者葉景修重加校讎分門別𩔖得古賦三篇詩二百

二十二篇序三十八篇記五十三篇碑銘墓誌一百四

十篇制誥五十八篇傳二篇贊十五篇說十一篇祝冊

十篇雜著十三篇樂府百二十四篇總六百八十九篇

案牧庵集今無全本卽此序及年譜猶可見其各體文之原數凡五十卷竊惟公之文

雄深雅贍世罕有知焉譬之太羹𤣥酒食而無味然足

以饗天嗚呼草𤣥者之有望於後世之子雲也宜哉至

順昭陽作噩之歲季春之閏儒林郎江淅等處儒學提

舉鄱陽吳善序

原序

皇元宅天下百許年倡明古文纔牧庵姚公一人而巳

蓋常人之文多剽陳襲故窘趣弗克振拔惟公才驅氣

駕縱橫開闔紀律惟意其大畧如古勁將率市人戰彼

雖素不我習一號令之則鼓行六合所向風從無敵不

北雖路絶海獄亦莫不迎銳而開猶度平衍視彼選兵

而陣擇地而途纔一再敵輒衰焉且老者相萬矣走年

二十四見公於京師時公直學士院每有所述於醼酣

後岸然瞑坐詞致砰隱書者或不能供章成則雄剛古

邃讀者或不能句尤能約要於繁出奇於腐江海駛而

蛟龍拏風霆薄而元氣溢森乎其芒寒皜乎其輝煜一

時名勝靡不鰓鰓焉自閟所有伏避其路而將相鼎族

輦金篚幣託銘先世勳德者路謁門趨如水赴壑厥問

之崇學者仰之山斗矣每往來江湖間贐餞宴勞月無

虛朝二千石趨翼下風吟嘯自若巷陌觀者謂君神仙

人嘗謂唐三百年其文爲世所珍者李邕韓愈二人或

所蔇若巿或酬金牣門最其凡論之公蓋兼有至其外

榮達喜施與宏逸高朗中表惟一年愈艾而氣節愈隆

顧有前人前未備者然則公之奇侅瑰異者獨文平哉

公沒之十一年當泰定攺元江西省臣求所述於家凡

如千篇將板行世郞中賈煥華甫走書濟南以文序請

竊惟韓昌黎文李漢氏序歐陽公文蘇軾氏序公與二

子代雖不同要皆間氣所鍾斯文宗匠振古之人豪也

走何人敢於焉置喙辭不𫉬因紀平昔所嘗得諸心目

者姑副所懇公諱燧字端甫仕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

大夫集賢大學士太子賔客牧庵其自號雲濟南張養

潔撰

牧庵集         武英殿聚珍版

 提要

  等謹案牧庵集三十六卷元姚燧撰燧字端甫

  號牧庵河南人姚樞從子也案元史稱樞爲柳城人元無柳城當是據

  誌狀之文著其祖貫耳初以薦爲秦王府文學後歴官至翰

  林學士承㫖集賢大學士謚曰文事跡具元史本

  傳燧雖受學於許衡而文章則過衡遼甚張養浩

  作是集序稱其才驅氣駕縱橫開闔紀律惟意如

  古勁將率巿人戰鼓行六合無敵不北柳貫作燧

  謚議稱其典冊之雅奧詔令之深醇抉去浮靡一


  返古轍而銘誌箴誦雄偉光潔家傳人頌莫得而

  掩雖不免同時推奬之詞然宋濂撰元史稱其文

  閎肆該治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

  風宋末弊習爲之一變


 國初黃宗羲選明文其序亦云唐之韓柳宋之歐曾

  金之元好問元之虞集姚燧其文皆非有明一代

  作者所能及則皆異代論定其語如出一轍燧之

  文品亦可槪見矣其集久佚不傳明文淵閣書目

  有牧庵集二十冊而諸家著錄皆未之及劉昌輯

  中州文表所選燧詩較元文類僅多數首文則無

  出文𩔖之外者昌跋稱牧庵集五十卷聞松江士

  人家有刻本南北奔走竟莫能致今所得乃錄本

  多殘缺視刻本僅十之二黃宗羲序天一閣書目

  雲嘗聞胡震亨有牧庵集後求之不得蓋巳久佚

  惟永樂大典所收頗夥校以劉致年譜中所載文

  目雖少十之二三而較之文類所選則多十之五

  六矣詩詞更多出諸家選本之外謹排比編次釐

  爲三十六卷以存其槪劉致年譜一卷亦附於後

  集中諸體皆工而碑誌諸篇敘述詳贍尤多足補

  元史之闕又不僅以詞釆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