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兩條路線鬥爭 深入開展設計革命

狠抓兩條路線鬥爭 深入開展設計革命

——徹底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散布的「階級鬥爭熄滅論」「先驗論」「唯生產力論」等謬論
國家建委寫作小組
1971年4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開展群眾性的設計革命運動的教導下,在蓬勃興起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中,我國基本建設戰線上的廣大革命職工,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狠抓設計領域裡的兩條路線鬥爭,進一步開展了群眾性的設計革命運動。

第四個五年計劃已經開始,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發展時期,基本建設也將以更加宏偉的規模展開。設計工作是基本建設的首要環節,搞好設計革命,做好設計工作,對於多快好省地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的基本建設任務,高速度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等一類政治騙子,在設計領域裡散布「階級鬥爭熄滅論」、「唯生產力論」,搞「技術掛帥」;宣揚封、資、修的設計思想,貪大、求洋、求全;鼓吹「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推行設計院「一家獨辦」、「專家治院」,反對群眾路線;宣揚唯心主義「先驗論」,迷信本本,輕視實踐;宣揚資產階級名利思想,妄圖把設計人員引上追求個人成名成家的白專道路。設計革命就是要徹底摧毀這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加強黨的領導,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用毛澤東思想改造設計隊伍,占領設計陣地。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設計工作 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設計工作中,是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加強黨的領導,用毛澤東思想統帥設計,還是技術第一,業務掛帥,這是關係到設計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的根本問題。

劉少奇等一類政治騙子,大肆宣揚「階級鬥爭熄滅論」、「唯生產力論」,胡說什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誰勝誰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技術發展了,各方面都發展起來了,就是最大的政治」,鼓吹「技術第一」,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在這條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我們有些同志錯誤地認為設計是單純的技術工作,不抓設計領域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不問設計的方向和道路問題,片面地抓圖紙,抓技術,迷失政治方向,把設計引入「技術掛帥」的歧途。

設計領域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爭奪的一個重要陣地,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十分尖銳複雜。長期以來,形形色色的封、資、修設計思想,例如:打着「民族形式」幌子的「復古主義」;擴大城鄉差別的「大城市思想」;以「關懷人」為名,宣揚「樓堂館所」和高標準建築;在工業建設上以「技術經濟合理」為藉口的「大、洋、全」思想等,都一再登台表演。如果我們喪失警惕,對封、資、修的設計思想不聞不問,它就會到處泛濫。只有狠抓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向封、資、修的設計思想打進攻戰,設計工作才能沿着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設計是一種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範疇。按封、資、修設計思想做設計,就會適應剝削階級的需要,為復辟資本主義效勞。只有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設計,才能為無產階級政治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因此,設計工作是有階級性的,決不是單純的技術工作。但是,有的人在衡量一個設計的好壞時,不看它是否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否體現黨的方針、政策,而是單純強調技術經濟問題,甚至以技術標準代替政治標準。試問:那些鋪張浪費、擴大三大差別的非生產性建築的設計,能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嗎?那些貪大、求洋、求全,造成基本建設少慢差費的工廠和礦山設計,能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服務嗎?政治標準是評價設計的第一個標準。在設計中,技術是重要的。但是,政治與技術,政治總是第一,政治總是統帥,決不能顛倒這種關係,也決不允許任何的折衷。正如列寧指出的:「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

政治統帥技術,首先是統帥人的思想。設計工作是靠人去做的,設計要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改造人。只有掌握了毛澤東思想,才有靈魂,才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有革命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破除設計工作中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才能在設計領域裡興無滅資,肅清封、資、修的影響。

設計革命實質上是一場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爭奪 領導權的鬥爭。要搞好設計革命,做好設計工作,關鍵在於加強黨的領導,把設計領導權牢牢地掌握在黨的手裡。基本建設部門的各級領導,要抓好設計革命,認真審查設計方案,把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設計中去。

列寧講過:「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在設計中,只有念念不忘階級鬥爭,念念不忘無產階級專政,用毛澤東思想統帥設計工作,無產階級才能牢固地占領設計陣地。

反對貪大、求洋、求全 編輯

是貪大、求洋、求全,還是多搞一些小的、土的、群眾辦的企業,這是當前基本建設戰線上兩條路線鬥爭的集中表現。

「大、洋、全」的設計,任意追求大廠房、大規模,採用過大的備用係數;重洋輕土,迷信洋設備、洋技術;盲目求全,「萬事不求人」;追求廠區平整方正,多占地、占好地;講排場,擺闊氣,搞高標準建築;大手大腳,亂要設備、材料等等。這樣,必然拉長戰線,浪費資金、設備和材料,拖延建設進度,腐蝕工人階級思想,損害工農聯盟。不批倒「大、洋、全」,就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多快好省。

貪大、求洋、求全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不僅一些設計人員有,在一些建設單位和工業管理部門的某些領導幹部中也很突出。「小、土、群」和「大、洋、全」的兩條路線鬥爭將是長期的。現在有些人口頭上講的是「小、土、群」,實際上干的是「大、洋、全」。有人片面地以技術經濟合理為藉口,為「大、洋、全」辯護。

一個企業技術經濟是否合理,只能聯繫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全局和每個企業的具體條件進行分析,才能有正確的認識。

企業的建設規模,應該遵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各方面的具體條件來安排。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只有大中小並舉,多建中小;多搞一些小的、土的、群眾辦的,才能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挖掘各方面的潛力,使行業之間和行業內部儘快地成龍配套,改善工業布局,少花錢,多辦事,促進工業建設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全局來看問題,這是最大的合理,最大的經濟。如果我們的企業脫離具體條件,不顧需要和可能,本來應該搞小的,盲目追求大規模;本來應當由小到大的,卻要「一步登天」;本來自己可以製造的設備,卻要向外伸手甚至依賴進口;本來應該與兄弟單位協作,卻要各搞一套;本來應該放手讓群眾辦的,卻要集中到一個部門來辦。這種作法,違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必然造成少慢差費,這才是最大的不經濟,最大的不合理。

有些設計人員,深受「洋奴哲學」、「爬行主義」之害,他們盲目崇拜洋技術,在設計中,「外國沒有的不敢幹,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不願干」,這是技術發展的嚴重障礙。 毛主席教導我們:「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設計工作要不斷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就必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正確處理學習與創新的關係。對待技術的發展,必須進行辯證的、階級的分析。不管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技術,土的和洋的,都是在不停地變化發展的。先進和落後是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果把外國的技術看得完美無缺,總認為自己創造的趕不上外國,在設計工作中,不願意學習和吸收我國工人階級的發明創造,就會使設計工作永遠處於爬行狀態。

我們並不反對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但是學習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結合我國實際加以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儘快地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有一個設計分隊,先後承擔兩項人造羊毛廠的設計任務。第一個設計滿足於「抄」,蹲在一個從國外引進技術的工廠里照搬照套,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只略有改進。第二個設計立足於「創」,認真總結了國內同類廠的先進經驗,大搞技術革新,大膽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流程,投資節省一半以上,技術上達到了先進水平。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敢趕敢超有志氣,照抄照搬沒出息」。

有的人想方設法搞高標準建築,還美其名曰:「富有工人階級感情」。這也是「劉毒」的一種表現。劉少奇一夥,曾經從現代修正主義的頭目赫魯曉夫那裡搬來了建築要為「全民」服務,要「關懷人」等修正主義謬論,散布資產階級「人性論」,為他們宣揚封、資、修建築「理論」打掩護。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關心職工生活,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地改善職工生活。但是,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為自己的企業爭高標準建築,不僅背離了勤儉建國的方針,浪費了國家的資金,而且還會擴大工農差別,損害工農聯盟。這種作法不符合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這不是工人階級感情,而是搞經濟主義,是對工人階級的腐蝕。

反對「閉門造車」,照抄照搬 編輯

設計工作中,「閉門造車」,照抄照搬,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十分盛行,這是受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宣揚的唯心主義「先驗論」和形而上學影響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設計工作的大敵。

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一貫鼓吹知識、才能、理論不是來源於實踐,而是依靠個人的「聰明才智」,依靠個人的「修養」;公開宣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關起門來「研究學術」才能做出「貢獻」等反動謬論。在這種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毒害下,有些設計人員輕視實踐,不深入現場調查研究,不聯繫群眾,不參加生產實踐,而是關在屋子裡,生吞活剝地使用現成的技術資料,甚至荒謬地憑自己的「靈感」設計。例如:一個設計員,坐在大樓里「閉門造車」,把一個變電所的位置設計在水塘里;一個設計員,在「本本」上抄了一個水利工程的閘門設計,工人同志提出這一閘門不符合實際需要,應採用另外一種,這個設計員竟以「本本」上沒有為理由,橫加拒絕。象這種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盛行,把唯物辯證法拋到九霄雲外的例子,在設計工作中是不少的。

毛主席教導我們:「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設計表現人們改造自然的一種意圖,這種意圖是否正確,取決於設計者的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客觀實際。「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着的人」。在設計中,固然要運用前人的實踐經驗,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深入實際,參加實踐,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廣泛地吸取群眾中生動活潑的實踐經驗,才能把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而那些照抄「本本」,或者「拍腦袋」,「想當然」,「關門」搞的設計,必然落後保守,脫離實際。現在也有些人,人到了現場,心卻在大樓里。沒有向群眾學習、向實際學習的決心,浮在表面,深入不下去,仍然不能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也就不能提高認識,做出好的設計。

設計人員不能事事都經過親身的實踐,運用技術資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書本知識和技術資料是他人根據當時當地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必須從此時、此地的具體情況出發,把他人的經驗融會貫通加以運用,並不斷改進創新,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按照劉少奇一夥鼓吹的關門「研究學術」的辦法,脫離實際,照抄照搬,設計工作就只有因循守舊的陳腐空氣,毫無生動活潑的創新精神。 做出設計方案之後,設計工作是否完成了呢?設計需不需要修改?這是一個值得十分重視的問題。

毛主席教導我們:「不論在變革自然或變革社會的實踐中,人們原定的思想、理論、計劃、方案,毫無改變地實現出來的事,是很少的。」制定設計方案,按照方案施工到建成投入生產,這是由物質到精神,精神到物質的過程,包含着許多次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覆過程。在基本建設中,設計方案一次成功,不需要任何修改是很少的。設計方案做出後,並不意味着這一設計任務的結束,在施工中,總會遇到許多原來預想不到的情況,會有不少錯誤或失敗,總是需要不斷地修改設計,甚至在投入生產以後,還要不斷改進完善。因此,設計人員應當參加施工實踐,和工人緊密結合,隨時修改設計,認真總結經驗。那種認為自己的設計十全十美,不能修改的觀點,是違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堅持這種觀點,設計中的錯誤就得不到及時糾正,設計方案就不能通過施工的實踐檢驗趨於完善。因此,必須反對唯心主義「先驗論」,用唯物主義的反映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設計人員既要深入實際作設計,又要參加實踐檢驗設計,還要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不斷地提高設計水平。

反對設計院「一家獨辦」 編輯

設計工作依靠誰?是依靠設計院「一家獨辦」,走專家路線,還是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堅持「三結合」現場設計,大搞群眾運動?這是設計戰線上兩條路線鬥爭的一個重大問題。

長期以來,劉少奇一夥在基本建設中推行了建設、施工、設計單位「三足鼎立」的修正主義制度,「設計單位立法,建設單位執法,施工單位守法」,設計院獨霸設計大權,不僅把廣大工人群眾置於無權過問設計的地位,而且把設計院變成在基本建設中推行「條條專政」的工具。特別是過去的設計院只依靠少數資產階級「專家」、「權威」,實行「專家治院」,因此,設計院「一家獨辦」,實質就是資產階級在設計領域裡對無產階級實行專政。不徹底粉碎這套制度,就沒有設計工作的群眾路線。

毛主席教導我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階級登上了設計舞台。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普遍實行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工人、領導幹部和設計人員參加的「三結合」設計,結束了資產階級「專家」、「權威」把持設計工作的狀況,開始打破了設計院「一家獨辦」的局面。但是,劉少奇一夥散布的「英雄創造歷史」和「群眾落後論」的唯心主義的餘毒,在我們一些同志的頭腦中影響還很深。有些人不重視發揮工人的作用,他們認為,工人沒有理論,不會計算,不會畫圖,搞不了設計。他們在口頭上擁護工人參加設計,而在實際工作中卻把工人當「陪襯」。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廣大工人群眾,路線鬥爭覺悟高,他們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最堅決,他們有豐富的生產建設經驗,對設計工作最有發言權。沒有廣大工人群眾參加,就不可能做出好的設計。有一個煉油廠工程,原設計是設計院「一家獨辦」的,保守落後,貪大求洋。在設計革命中,組織了「三結合」設計小組,並廣泛發動群眾,對原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工人同志一針見血地批判了原設計的保守落後和貪大求洋,根據自己實踐經驗,提出許多革新倡議,對生產工藝做了重大革新,使這個廠的煉油技術達到了先進水平,節約投資百分之三十三。這充分證明了工人群眾參加設計的重大意義。 有人認為,有了「三結合」的設計小組,就不需要發動群眾討論審查設計了。這樣仍然沒有跳出少數人搞設計的圈子。只有把「三結合」小組同廣大群眾討論、審查設計密切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真正的群眾運動。列寧指出:「千百萬創造者的智慧卻會創造出一種比最偉大的天才預見都還要高明得多的東西。」讓廣大職工出主意,想辦法,充分討論,暢所欲言,就能夠最廣泛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最大限度地集中群眾的智慧。青島港煤碼頭的設計方案,開始是「三結合」設計小組搞的,做出來的方案仍不能完全符合實際。後來他們遵照毛主席「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導,發動群眾總結碼頭工人多年來的革新創造經驗,群策群力作設計,在很短的時間裡,設計和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煤碼頭,機械化裝煤速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沒有群眾就設計不出這樣先進的機械化煤碼頭。」

舊的設計院知識分子成堆,脫離生產,脫離群眾。因此,必須改革設計體制,下放設計機構,使設計工作與生產、施工和科學實驗相結合,使設計人員與工農兵相結合,促進設計工作革命化。

設計領域裡的兩條路線的鬥爭,是和兩種世界觀的鬥爭緊密地聯繫着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執行什麼階級的政治路線,就會做出為那一個階級服務的設計。 毛主席教導我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只有搞好思想革命化,才能帶動設計工作革命化。設計人員要活學活用「老三篇」,認真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觀,解決為什麼人的問題。要努力學習和運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拋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掌握唯物辯證法。不斷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提高辨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各級領導要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的政策,促進設計人員自覺革命,改造思想,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當前,設計戰線上的形勢一片大好。我們一定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狠抓設計領域裡的兩條路線鬥爭,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繼續清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使設計工作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服務,使設計革命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深入開展,奪取基本建設的新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