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㣲義 (四庫全書本)/卷03

卷二 玉機㣲義 卷三 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玉機微義卷三    明 徐用誠 原輯
  劉 純 續増
  傷風門
  敘風之為病
  內經曰風為百病之長又曰風勝則動又曰賊虛邪者陽受之又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
  按風本陽邪故善動善變甚傷於陽者所以各從其類也
  脈經雲脈浮而大者風
  傷寒論雲太陽病脈浮而緩者名曰中風又雲太陽中風陽浮而隂弱
  論傷風與傷寒六經轉變相同
  陳無擇雲經曰春傷於風乃四時之序也或表中風在經絡中循經流注以日𫝊變與傷寒無異但寒泣血故無汗惡寒風散氣故有汗惡風為不同仲景太陽經分傷寒傷風不同而後人纂集者不分門類但以傷寒暑濕時氣疫沴凡太陽病皆謂之傷寒今別立傷風一門且依先哲以太陽經為始分注六經學者當自知按此分傷風六經用藥可謂發諸家之未備在足太陽膀光經用桂枝湯足陽明胃經用杏子湯足少陽膽經用柴胡加桂湯足太隂脾經用桂枝芍藥湯足少隂腎經用桂附湯足厥隂肝經用八物湯其方以桂枝湯三味加以各經之藥皆是辛溫解散之劑然既雲與傷寒𫝊變相似此六方亦可以盡其變也學者當求仲景之法以調治之可也今不載其方詳見本文
  謹按傷風一證仲景與傷寒同論其藥雖有麻黃桂枝之分至於𫝊變之後亦未嘗悉分之也諸家之論皆與感冐四氣並中風條內袞同出治惟陳無擇別立傷風一方在四滛之首且依傷寒以太陽為始分注六經可謂詳密但以風本外邪諸方例用解表發表而治然受病之源亦有不同者且風為天地浩蕩之氣四時八風之變未嘗無也然人亦未嘗悉傷之也間有受傷者皆因不能法道清淨腠理不密表上陽虛之所致也內經曰清淨則內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是也又有內挾痰熱其氣拂鬱風邪易於外束者若表虛受風専用發表之藥必致汗多亡陽之證若內挾痰熱而受風者亦宜內外交治不可専於解表也或曰此雲表虛與成無已注傷寒中風表虛同與予曰不同也彼以太陽中風而於有汗無汗分虛實實者加麻黃虛者加葛根俱解表也此雲表虛者當固守衛氣而散風者也
  傷風治法
  辛溫解表之劑
  仲景桂枝湯治太陽經傷風自汗
  桂枝   芍藥各三兩甘草一兩
  右咀生薑三片棗一枚煎
  按此發散足太陽經風邪之藥也
  局方神術散治傷風頭痛鼻塞聲重
  蒼術五兩 藳本   白芷   細辛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一兩
  右為末三錢水一盞薑三片蔥三寸煎傷風鼻塞蔥茶調下
  按此足太陽少隂手陽明經藥也
  辛平解表之劑
  消風百解散治頭疼發熱欬嗽鼻塞聲重
  荊芥   白芷   陳皮   麻黃蒼術   甘草
  右咀薑三片蔥白三根煎
  按此手太隂陽明經藥也
  川芎茶調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疼鼻塞聲重
  薄荷八兩 荊芥   川芎各四兩羌活白芷   甘草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細辛一兩
  右為末毎服二錢食後茶調下
  按此足太陽少隂手太隂陽明厥隂經藥也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塞聲重及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婦人血風
  荊穗   甘草  陳皮去白 厚朴各半兩白殭蠶  人參   茯苓   防風芎藭   藿葉   蟬蛻去土炒羌活各二兩
  右為末毎服二錢荊芥茶清調下瘡癬溫酒調下
  金沸草散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疼咳嗽聲重涕唾稠粘荊芥穗四兩前胡三兩 旋覆花三兩麻黃三兩甘草  赤芍   半夏各一兩
  右咀薑三片棗一枚煎服活人書減麻黃赤芍加細辛赤伏苓
  按此手足太隂經藥出陽明旋覆代赭石例解利痰飲之藥也
  辛涼解表之劑
  柴胡升麻湯治頭痛壯熱惡風體疼鼻塞咽乾痰盛欬嗽涕唾稠粘
  柴胡   前胡   黃芩各六兩半
  荊芥七兩半赤芍   石膏各十兩升麻五兩桑白皮  乾葛
  右咀薑三片䜴十粒水煎
  按此足少陽陽明經藥也
  辛涼解表攻裏之劑
  錢氏大青膏發散風邪
  天麻一錢 麝一字匕 白附子末生用一錢半硃砂研一字青黛研一錢天竺黃一字𠤎
  蠍尾去毒生半錢   烏稍蛇肉半錢
  右同再研細生蜜和成膏毎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兒粳米大大人彈子大同牛黃膏溫薄荷水化下一處服之
  宣明防風通聖散  方見中風門
  謹按傷風諸方俱是解表之劑蓋以風從外入之邪也其所挾有寒熱溫涼之不同故此分辛溫辛平辛涼之異然風雖外邪傳變入裏亦宜隨證施治錢仲陽論傷風當發散者用大青膏解不散有下證者用大黃丸可謂得仲景之奧矣諸方於此俱未曽論及也又前論表虛受風與內挾痰熱之方亦未詳備學者當自求之所謂大黃丸亦附於後
  大黃   黃芩
  二味各等分水丸






  玉機微義卷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